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六十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十方菩薩品第十三之二
佛言。
菩薩坐禪數息。不得定意。得定意不久。但坐。不斷本罪故。使禪不安。
菩薩自言。
我何因緣。本罪不斷。
佛言。
用菩薩坐。不校計斷生死故。令本罪不斷。
佛言。
欲斷本罪者。當斷。當來生死意。當滅本罪生死意。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當斷。當來生死意。當滅本罪生死意。
佛言。
心所動為本罪。轉得因緣。為當來生死罪。要當斷。當來生死。乃應菩薩。
諸菩薩。皆稽首言。
願佛當復為我。解當來生死罪。
佛告諸菩薩。
心所動。得因緣合。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菩薩意所動。得因緣。不能遠意。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菩薩為本識動。復欲識。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眼。菩薩眼所見。好色為本。好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眼所見。中色為本。中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眼所見。惡色為本。惡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耳。菩薩耳所聞。好聲為本。好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耳所聞。中聲為本。中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耳所聞。惡聲為本。惡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鼻。菩薩鼻所聞。好香為本。好香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鼻所聞。中香為本。中香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鼻所聞。惡臭為本。惡臭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口。菩薩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為本。美味好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為本。中味中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為本。惡味惡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為本。細軟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身所得。中細軟為本。中細軟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為本。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佛言。
菩薩要當斷是。乃應菩薩。不斷者。不應為菩薩。如是尚未解。
諸菩薩。報佛言。
我已解因緣。
諸菩薩言。
我聞佛所說。我一切不墮罪中。
佛問諸菩薩。
汝寧見菩薩髠頭。剔鬚作沙門者不。
諸菩薩言。
然見作沙門。
佛問諸菩薩。
沙門當髠頭剔鬚時。沙門頭鬚。了盡𣩠不。
諸菩薩言。
盡𣩠。
佛言。
當盡𣩠時。沙門寧願。復欲使頭鬚生不。
諸菩薩言。
沙門不願使生。
佛問諸菩薩。
頭鬚髮。何以故復生。
諸菩薩言。
自然生。沙門亦不使生。
佛言。
沙門頭鬚髮生。寧能自知。日長幾分。
諸菩薩。報佛言。
沙門頭鬚髮生。不能自知。日長幾分。
佛言。
菩薩不能自覺。微微盛百八罪行。
譬如沙門。自有頭髮生。不知日長幾分。如是。菩薩罪坐。不能自知。言我無罪者云何。
佛問諸菩薩。
寧有是不。
諸菩薩。即稽首。慚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
願佛當復為我解。
佛言。
菩薩不可自怙。言我無罪。罪滅。
佛言。
要校計。百八本罪。滅不滅。
菩薩問佛。
何等為。百八本罪。滅不滅。
佛言。
菩薩心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意。意生轉復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識。識生轉復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眼所見中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眼所見惡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耳所聞中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耳所聞惡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鼻所聞中香。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鼻所聞惡臭。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身所得。中細軟。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菩薩言。
我何以故。罪生復滅。何以故。我了不見。
佛問諸菩薩。
汝曹心寧轉不。
諸菩薩。報佛言。
我心轉生。設我心不轉生。亦不能。與佛共語。
佛問諸菩薩言。
若心生時。寧還自覺心生不。
諸菩薩言。
我但識見因緣時。不覺初起生時。
佛言。
如汝所說。尚不能知。心初生時。何能無罪。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慚。稽首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
為我解微太促。願佛更復為我解。
佛問諸菩薩言。
汝曹生以來。寧能覺。身中溫熱。有幾所火。覺身中寒。有幾所風。合身中。有幾所水。
諸菩薩言。
我不能。還自具分別。知多少。
佛言。
若不知多少。寧知寒熱。為水火不。
諸菩薩。報佛言。
我知寒熱。有水火。
佛言。
汝尚知。寒熱水火。何以故。不知多少。
諸菩薩言。
我但能覺寒熱。不能知多少。
佛言。
菩薩不自覺。心生正受罪。百八罪多少。譬如不覺。寒熱水火。不知火生以來。多少。菩薩不自知。心轉生以來。多少。如是菩薩。但能覺枝。不能覺根。如是菩薩。罪入空中。尚未解。
諸菩薩。皆稽首問佛。
願更為我。解罪入空中。
佛言。
菩薩有百八罪。入空中。不可見。何等為百八罪。
若菩薩。心有所念。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心生滅。
譬如人語有聲。不可見。要為有聲。在空中。但不可見。
轉入意。意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識。識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眼所見中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眼所見惡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耳所聞中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耳所聞惡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鼻所聞中香。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鼻所聞惡臭。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身所得中細軟。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佛告諸菩薩。
若不見罪。生空中。亦不見滅空中。如是諸菩薩。尚未應解。
諸菩薩言。
如是我為覺知解。
佛問諸菩薩。
若何因緣覺。諸菩薩。何以故。不常坐禪。何以故。復飛行到。十方佛所。
菩薩言。
用我有本願故。不得不行耳。
佛言。
如若有本願。到十方佛所。何因緣。坐禪棄罪。設令汝。坐禪棄罪。本願當滅。
諸菩薩言。
我坐禪。但滅當來罪耳。我未滅本願罪。
佛問諸菩薩。
若曹。從無數劫以來。所作過去生死罪。當滅不。
諸菩薩言。
我當滅過去。無數劫本罪。
佛言。
若尚能滅。無數劫本罪。何以故。獨不滅本願罪。
諸菩薩言。
佛問我是。我不能卒解。
佛言。
如是。若曹為未解。何以故。言我解。
諸菩薩。皆稽首。慚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
佛雖為我解。我尚未解。願佛當復為我解。當復何等行。
佛言。
諸菩薩行道。無數劫以來。意生死本意。譬如菓實。種著土中。生大樹。已成大樹。樹上生百種億億枝。枝生億億萬葉。枝枝生億億萬實。一實者。當復轉生一樹。
菩薩坐禪。棄我本罪。譬如取樹葉。一一滅之。取實一一滅之。便不復種生。取枝一一滅之。如是葉實枝。滅盡了𣩠。但有根。根者為譬。如本願。一意所起本罪意。
譬如樹根枝葉生。當復滅之。不滅者。當長養。實復生滅者。不復生。菩薩守意。譬如守樹根。不得使。樹枝葉實生。生為增當來罪。滅者。為不增當來罪。為滅本罪。如是菩薩。本罪未盡者。常當念百八。不捨盡。
諸菩薩。稽首言。
願佛為我解。我不解。
佛言。
不捨盡。心有所念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意。意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識。識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眼所見中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眼所見惡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耳所聞中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耳所聞惡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鼻所聞中香。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鼻所聞惡臭。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身所得。中細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如是菩薩。不捨盡。便入百八淨。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稽首受行。
諸菩薩。復稽首。問佛言。
為何等。為百八淨。
佛言。
若有菩薩。心起生出念。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意。意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識。識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眼所見。中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眼所見。惡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耳所聞。中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耳所聞。惡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鼻所得。中香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鼻所聞。惡臭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身所得。中細軟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菩薩行如是。不捨淨。便能精還。百八應戒。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受行。
諸菩薩。復稽首。問佛言。
何等精還。百八應戒。
佛言。
諸菩薩行道。心起。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意。意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識。識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眼所見。中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眼所見。惡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耳所聞。中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耳所聞。惡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鼻所聞。中香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鼻所聞。惡臭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身所得。中細軟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受行。
佛言。
諸菩薩。以精還應戒。便進行入道。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為精還戒。便進行入道。
佛言。
菩薩心有所念。從心盡力。盡所念。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意。意有所念。從意盡力。盡所念。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識。識有所識。從識盡力。盡所識。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從好色盡力。盡好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眼所見中色。從中色盡力。盡中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眼所見惡色。從惡色盡力。盡惡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從好聲盡力。盡好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耳所聞中聲。從中聲盡力。盡中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耳所聞惡聲。從惡聲盡力。盡惡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從好香盡力。盡好香。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鼻所聞中香。從中香盡力。盡中香。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鼻所聞惡臭。從惡臭盡力。盡惡臭。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從美味。好語言盡力。盡美味好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從中味。中語言盡力。盡中味。中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從惡味。惡語言盡力。盡惡味。惡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從好細濡。可身盡力。盡好細軟可身。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身所得。中細軟。從中細軟盡力。盡中細軟。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從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盡力。盡惡麁堅苦痛。不可身。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佛言。
進行入道。便能忍持行戒。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為忍持行戒。
佛言。
菩薩已能。當能忍持戒。不離戒。如是乃應菩薩行。菩薩心動。當忍百八。不得令轉。是為忍心。忍行戒。
轉入意。意有所念。當從意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行戒。
轉入識。識有所識。當從識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識。忍行戒。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從好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色。忍行戒。
眼所見中色。從中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色。忍行戒。
眼所見惡色。從惡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色。忍行戒。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從好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聲。忍行戒。
耳所聞中聲。從中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聲。忍行戒。
耳所聞惡聲。從惡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聲。忍行戒。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從好香。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香。忍行戒。
鼻所聞中香。從中香。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香。忍行戒。
鼻所聞惡臭。從惡臭。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臭。忍行戒。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美味好語言。忍行戒。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從中味。中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味。中語言。忍行戒。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味。惡語言。忍行戒。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從好細軟可身。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細軟可身。忍行戒。
身所得。中細軟。從中細軟。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細軟。忍行戒。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從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忍行戒。
佛言。
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稽首問佛。
何等為十校計。
佛言。
菩薩當能耐辱。能耐辱。便入道。
諸菩薩問佛。
何等為。耐辱入道。
佛言。
菩薩心有所念。當辱心。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心入道。
轉入意。意有所念。當辱意。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意入道。
轉入識。識有所念。當辱識。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識入道。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當辱好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色入道。
眼所見中色。當辱中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色入道。
眼所見惡色。當辱惡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色入道。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當辱好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聲入道。
耳所聞中聲。當辱中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聲入道。
耳所聞惡聲。當辱惡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聲入道。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當辱好香。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香入道。
鼻所聞中香。當辱中香。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香入道。
鼻所聞惡臭。當辱惡臭。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臭入道。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當辱美味。好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美味。好語言。入道。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當辱中味。中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味。中語言。入道。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味。惡語言。入道。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當辱好細軟可身。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細軟可身。入道。
身所得。中細軟。當辱中細軟。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細軟。入道。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當辱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入道。
佛言。
菩薩行如是。為應菩薩忍戒行。菩薩以忍辱。便得百八。合道願。便得百八。本信入道。便得百八。出癡入慧。便得百八。歡喜還滅。便得百八。佛悲心。便得百八。未得佛道愁。
何等為。佛百八悲心。
何等為。百八未得佛道愁。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十方。泥犁中人。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禽獸。蜎飛蠕動。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薜荔中餓鬼。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二十八天。及諸天長壽。憍樂。不知苦習。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帝王豪貴。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癡人不解。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人多癡。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十方五道。一切五道。一切同法。難得度脫。
如是菩薩。為得佛悲心。便得佛愁。謂菩薩念十方。五道勤苦。難得度脫愁。菩薩已悲已愁。百八。愛復增多。如是菩薩。不可用百八。愛增多故。不悲愁。
佛言。
我但用十方。五道勤苦。悲愁故得佛。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悲。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愁。
佛言。
復有菩薩。未得佛百八惱。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為。菩薩百八惱。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見十方泥犁中人。拷掠毒痛。欲往度脫。不能度脫。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見禽獸蜎飛蠕動。及人民轉相拷掠。毒痛相殺。菩薩欲度。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見薜荔餓鬼。無所食。欲度脫。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作佛。見世間人所作惡。貪婬瞋恚。烹殺祠祀。貪利強盜。快心恣意。見是曹人死。生五道苦痛。無有斷絕。雖上為諸天。無有別異。要五道死生苦痛。便不時得佛。便生惱。便增盛百八愛行。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惱。謂菩薩。未得佛經要。百八黠。未得佛泥洹要。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為。百八得佛經黠。
佛言。
謂菩薩。能自護六情。百八不行。為得佛經黠。
何等為。未得佛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未得泥洹要。
佛言。
諸菩薩。當校計。百八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菩薩復問佛言。
何等為。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所念。為罪出要當滅。滅者。為得入泥洹要。一切六情。百八滅。亦為入泥洹要。是為菩薩。出百八罪。入泥洹要。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第一。菩薩相聚會。但當校計百八。當令盡。當求入慧出罪。便應菩薩法。
二者。當校計。菩薩百八。求入空法。便出罪空法。是為菩薩。百八校計。出罪入道空。
三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罪法。初起空生時。當知校計。滅歸空時。是為菩薩。校計。百八生滅。為合空。以知生滅。是為菩薩。諦校計。
四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持空法解盡法。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為。持空法解盡法。
佛言。
菩薩一切知。十方所有。本末皆空已。知空知所有。當復滅盡。菩薩知盡。以為諦。即不復貪百八。不復行著欲。菩薩能自解。當知盡。是為菩薩。校計持空法解盡法。是為菩薩。校計百八解盡應法。
五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是為菩薩。校計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法。
六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當得泥洹。長生。不復滅。不死。菩薩得是。校計自知苦。是為菩薩法。知泥洹樂。校計法。
七者。菩薩當校計。知百八。盡泥洹念。是為菩薩。知泥洹。校計相念。
八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滅盡捨相念。不復念。是為菩薩。百八捨相念。不復念校計。
九者。菩薩當校計。所念不盡。便生雜相念。以知雜相念。當校計泥洹。無所有。何以故。復有雜相念。當復滅。是為菩薩。知雜相念校計。
十者。菩薩當校計。自知滅無所有。長受泥洹相。泥洹長生。不復滅。是為菩薩。校計受。泥洹相。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問佛。
何等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一者。菩薩自知。百八罪。亦當為十方人。說百八罪。亦當為人。說十方生死。五道苦痛。常當為十方人。說萬物成敗。本末生死。無所有。是為菩薩一校計。
二者。菩薩當校計。十方成敗牽證。用示人。是為菩薩。牽證校計解人法。
三者。菩薩當校計。十方人所有。皆坐貪故著。以貪著皆為癡。菩薩常當。為人解貪著。解人癡。菩薩亦當。持貪癡還。自況我未。知菩薩道時。貪癡亦劇。是菩薩。得是校計。常當慈心。解人貪癡。是為菩薩校計。
四者。菩薩常當。校計百八。牽十方癡人。作證。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為。牽十方癡人。作證。
佛言。
十方人所念。皆坐百八癡。故菩薩去百八。乃為不癡。菩薩失行。百八行。便為癡。常當牽十方癡人。作證。不得失行。是為菩薩校計法。
五者。菩薩當復。校計百八。牽十方阿羅漢。作證者。
諸菩薩言。
復校計。百八牽阿羅漢。作證。云何。
佛言。
菩薩失行。但坐貪著。故當牽阿羅漢泥洹去。無所有。我何為所念失行。何為當坐。是苦所念。牽阿羅漢泥洹。常作證。是為菩薩校計法。
六者。若復失行。當校計。百八牽辟支佛泥洹。無所有作證。是為菩薩校計法。
七者。菩薩若失行。當復校計百八。無所有。當牽十方。過去佛泥洹。無所有。十方過去佛。皆我師。皆取泥洹去。我何為失行。行在世間。菩薩已牽證。便還攝行。是為菩薩。牽證校計法。
八者。菩薩復失行。當復牽現在十方佛。亦當泥洹去。常當牽自證。已自證。當即還行。是為菩薩。百八牽證。還行校計法。
九者。菩薩當校計百八。復失行。
佛言。
我今作釋迦文佛。我所主天地。帝王人民。皆屬我。自在飛行大威神。我要般泥洹去。歸無所有。常當牽我作證。常當堅意求佛。持我作證意不轉。轉者為失行。便墮盛百八愛行中。是為菩薩校計。
十者。菩薩常當。盡力卻貪。令不得受求。受求者。為不應菩薩。菩薩諦求。分別思惟。我所校計。是為菩薩。五十校計。
佛言。
諸菩薩行。安般守意。常苦失行。無有不失行。
時諸菩薩問佛。
何以故。我曹作菩薩。常苦失行。
佛言。
菩薩不厭。生死苦習故。不自覺生死習故。不諦知生死。盡無所有。不諦知有佛。泥洹道故。
佛言。
諸菩薩。不可自用。作菩薩道故。貢高勝十方人。
佛言。
未得佛生死苦習。未與盡合。未與道合。常有身體苦痛。亦有寒熱苦。亦有飢渴苦惱。不能斷。如是菩薩。未可自怙其善。
佛言。
我未得佛時。自謂智慧。無能及者。自謂知禪。無能及者。自謂知細微滅心。無有及者。
佛言。
我已立身。作釋迦文佛。還自校計。作菩薩時所知。譬如一菩薩智。今已作佛有所知。譬如十方佛國中。所有萬物菩薩。
佛言。
十方佛。所有菩薩智慧。未能得一方佛。一小塵智。
菩薩即稽首。問佛言。
我曹癡。何以多不能。及佛一塵智。
佛言。
用汝不厭。生死苦習故。不早取佛故。不知細微意故。不知滅本斷根故。汝曹盡力精進行。亦當知。十方佛智慧。
諸菩薩問佛。
我何因緣。生死多如是。
佛言。
汝曹不諦行。安般守意。三十七品經。十二問。三向中微意。不知分別。校計生死。百八中細微意。故使生死多。難得佛。
佛言。
汝心未起時。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心轉作意。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意轉作識。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中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惡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中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惡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中香。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惡臭。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口。口所得好味。好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中細軟。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佛言。
一心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中。一愛者。當受一生死。一愛者。當受一身。如是不盡。五百四十。為受五百四十。生死身。意亦爾。識亦爾。好色亦爾。中色亦爾。惡色亦爾。好聲亦爾。中聲亦爾。惡聲亦爾。好香亦爾。中香亦爾。惡臭亦爾。美味。好語言。亦爾。中味。中語言。亦爾。惡味。惡語言亦爾。好細軟可身。亦爾。中細軟。亦爾。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亦爾。
佛問諸菩薩。
寧知是不。
諸菩薩言。
聞佛說皆知。
佛言諸菩薩。
汝曹寧信有是無。
諸菩薩言。
信有是。眾不疑。但不解。
佛問諸菩薩。
汝曹發起。來至我所。寧知汝意中幾轉。汝聞我造。說經以來。知汝意幾轉。
諸菩薩報佛言。
不知幾轉。
佛問諸菩薩。
何以故。不知幾轉。
諸菩薩言。
我聞佛說經。歡喜。不知覺幾轉。
佛言。
汝曹來至今。不覺意轉墮生死。譬如。是摩竭國中塵。不知多少。菩薩但坐失行。不自知覺。生死多少。是故。不即時得佛。
諸菩薩。各各稽首。歡喜受行。
諸菩薩。各各稽首言。
未聞佛。五十校計時。自用不失行。聞佛解。五十校計。自知失行。
佛言。
汝亦失行。亦不失行。
菩薩復問。
何以失行。亦不失行。
佛言。
汝至十方佛前。自貢高自譽言。我解無有。是五十校計罪。便墮罪失行。是為亦失行。
佛言。
不失行者。菩薩至十方佛前。常當自慚。身體自慚。生死自慚。生墮罪。不能校計知。常持五十校計。還自慚。是為菩薩。不失行。不自慚者。常失行。
佛說如是。諸菩薩。各各自慚。各各自悔。
各各自念。
滅盡非常。苦空非身。
諸菩薩聞經。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頭面著佛足。受行而去。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六十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十方菩薩品第十三之二
佛言。
菩薩坐禪數息。不得定意。得定意不久。但坐。不斷本罪故。使禪不安。
菩薩自言。
我何因緣。本罪不斷。
佛言。
用菩薩坐。不校計斷生死故。令本罪不斷。
佛言。
欲斷本罪者。當斷。當來生死意。當滅本罪生死意。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當斷。當來生死意。當滅本罪生死意。
佛言。
心所動為本罪。轉得因緣。為當來生死罪。要當斷。當來生死。乃應菩薩。
諸菩薩。皆稽首言。
願佛當復為我。解當來生死罪。
佛告諸菩薩。
心所動。得因緣合。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菩薩意所動。得因緣。不能遠意。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菩薩為本識動。復欲識。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眼。菩薩眼所見。好色為本。好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眼所見。中色為本。中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眼所見。惡色為本。惡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耳。菩薩耳所聞。好聲為本。好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耳所聞。中聲為本。中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耳所聞。惡聲為本。惡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鼻。菩薩鼻所聞。好香為本。好香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鼻所聞。中香為本。中香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鼻所聞。惡臭為本。惡臭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口。菩薩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為本。美味好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為本。中味中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為本。惡味惡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為本。細軟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身所得。中細軟為本。中細軟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為本。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佛言。
菩薩要當斷是。乃應菩薩。不斷者。不應為菩薩。如是尚未解。
諸菩薩。報佛言。
我已解因緣。
諸菩薩言。
我聞佛所說。我一切不墮罪中。
佛問諸菩薩。
汝寧見菩薩髠頭。剔鬚作沙門者不。
諸菩薩言。
然見作沙門。
佛問諸菩薩。
沙門當髠頭剔鬚時。沙門頭鬚。了盡𣩠不。
諸菩薩言。
盡𣩠。
佛言。
當盡𣩠時。沙門寧願。復欲使頭鬚生不。
諸菩薩言。
沙門不願使生。
佛問諸菩薩。
頭鬚髮。何以故復生。
諸菩薩言。
自然生。沙門亦不使生。
佛言。
沙門頭鬚髮生。寧能自知。日長幾分。
諸菩薩。報佛言。
沙門頭鬚髮生。不能自知。日長幾分。
佛言。
菩薩不能自覺。微微盛百八罪行。
譬如沙門。自有頭髮生。不知日長幾分。如是。菩薩罪坐。不能自知。言我無罪者云何。
佛問諸菩薩。
寧有是不。
諸菩薩。即稽首。慚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
願佛當復為我解。
佛言。
菩薩不可自怙。言我無罪。罪滅。
佛言。
要校計。百八本罪。滅不滅。
菩薩問佛。
何等為。百八本罪。滅不滅。
佛言。
菩薩心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意。意生轉復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識。識生轉復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眼所見中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眼所見惡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耳所聞中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耳所聞惡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鼻所聞中香。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鼻所聞惡臭。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身所得。中細軟。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菩薩言。
我何以故。罪生復滅。何以故。我了不見。
佛問諸菩薩。
汝曹心寧轉不。
諸菩薩。報佛言。
我心轉生。設我心不轉生。亦不能。與佛共語。
佛問諸菩薩言。
若心生時。寧還自覺心生不。
諸菩薩言。
我但識見因緣時。不覺初起生時。
佛言。
如汝所說。尚不能知。心初生時。何能無罪。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慚。稽首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
為我解微太促。願佛更復為我解。
佛問諸菩薩言。
汝曹生以來。寧能覺。身中溫熱。有幾所火。覺身中寒。有幾所風。合身中。有幾所水。
諸菩薩言。
我不能。還自具分別。知多少。
佛言。
若不知多少。寧知寒熱。為水火不。
諸菩薩。報佛言。
我知寒熱。有水火。
佛言。
汝尚知。寒熱水火。何以故。不知多少。
諸菩薩言。
我但能覺寒熱。不能知多少。
佛言。
菩薩不自覺。心生正受罪。百八罪多少。譬如不覺。寒熱水火。不知火生以來。多少。菩薩不自知。心轉生以來。多少。如是菩薩。但能覺枝。不能覺根。如是菩薩。罪入空中。尚未解。
諸菩薩。皆稽首問佛。
願更為我。解罪入空中。
佛言。
菩薩有百八罪。入空中。不可見。何等為百八罪。
若菩薩。心有所念。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心生滅。
譬如人語有聲。不可見。要為有聲。在空中。但不可見。
轉入意。意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識。識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眼所見中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眼所見惡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耳所聞中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耳所聞惡聲。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鼻所聞中香。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鼻所聞惡臭。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身所得中細軟。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空中。復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佛告諸菩薩。
若不見罪。生空中。亦不見滅空中。如是諸菩薩。尚未應解。
諸菩薩言。
如是我為覺知解。
佛問諸菩薩。
若何因緣覺。諸菩薩。何以故。不常坐禪。何以故。復飛行到。十方佛所。
菩薩言。
用我有本願故。不得不行耳。
佛言。
如若有本願。到十方佛所。何因緣。坐禪棄罪。設令汝。坐禪棄罪。本願當滅。
諸菩薩言。
我坐禪。但滅當來罪耳。我未滅本願罪。
佛問諸菩薩。
若曹。從無數劫以來。所作過去生死罪。當滅不。
諸菩薩言。
我當滅過去。無數劫本罪。
佛言。
若尚能滅。無數劫本罪。何以故。獨不滅本願罪。
諸菩薩言。
佛問我是。我不能卒解。
佛言。
如是。若曹為未解。何以故。言我解。
諸菩薩。皆稽首。慚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
佛雖為我解。我尚未解。願佛當復為我解。當復何等行。
佛言。
諸菩薩行道。無數劫以來。意生死本意。譬如菓實。種著土中。生大樹。已成大樹。樹上生百種億億枝。枝生億億萬葉。枝枝生億億萬實。一實者。當復轉生一樹。
菩薩坐禪。棄我本罪。譬如取樹葉。一一滅之。取實一一滅之。便不復種生。取枝一一滅之。如是葉實枝。滅盡了𣩠。但有根。根者為譬。如本願。一意所起本罪意。
譬如樹根枝葉生。當復滅之。不滅者。當長養。實復生滅者。不復生。菩薩守意。譬如守樹根。不得使。樹枝葉實生。生為增當來罪。滅者。為不增當來罪。為滅本罪。如是菩薩。本罪未盡者。常當念百八。不捨盡。
諸菩薩。稽首言。
願佛為我解。我不解。
佛言。
不捨盡。心有所念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意。意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識。識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眼所見中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眼所見惡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耳所聞中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耳所聞惡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鼻所聞中香。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鼻所聞惡臭。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身所得。中細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捨盡。
如是菩薩。不捨盡。便入百八淨。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稽首受行。
諸菩薩。復稽首。問佛言。
為何等。為百八淨。
佛言。
若有菩薩。心起生出念。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意。意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識。識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眼所見。中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眼所見。惡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耳所聞。中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耳所聞。惡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鼻所得。中香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鼻所聞。惡臭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身所得。中細軟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捨淨。
菩薩行如是。不捨淨。便能精還。百八應戒。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受行。
諸菩薩。復稽首。問佛言。
何等精還。百八應戒。
佛言。
諸菩薩行道。心起。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意。意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識。識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眼所見。中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眼所見。惡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耳所聞。中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耳所聞。惡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鼻所聞。中香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鼻所聞。惡臭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身所得。中細軟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受行。
佛言。
諸菩薩。以精還應戒。便進行入道。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為精還戒。便進行入道。
佛言。
菩薩心有所念。從心盡力。盡所念。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意。意有所念。從意盡力。盡所念。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識。識有所識。從識盡力。盡所識。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從好色盡力。盡好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眼所見中色。從中色盡力。盡中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眼所見惡色。從惡色盡力。盡惡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從好聲盡力。盡好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耳所聞中聲。從中聲盡力。盡中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耳所聞惡聲。從惡聲盡力。盡惡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從好香盡力。盡好香。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鼻所聞中香。從中香盡力。盡中香。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鼻所聞惡臭。從惡臭盡力。盡惡臭。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從美味。好語言盡力。盡美味好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從中味。中語言盡力。盡中味。中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從惡味。惡語言盡力。盡惡味。惡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從好細濡。可身盡力。盡好細軟可身。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身所得。中細軟。從中細軟盡力。盡中細軟。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從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盡力。盡惡麁堅苦痛。不可身。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佛言。
進行入道。便能忍持行戒。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為忍持行戒。
佛言。
菩薩已能。當能忍持戒。不離戒。如是乃應菩薩行。菩薩心動。當忍百八。不得令轉。是為忍心。忍行戒。
轉入意。意有所念。當從意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行戒。
轉入識。識有所識。當從識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識。忍行戒。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從好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色。忍行戒。
眼所見中色。從中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色。忍行戒。
眼所見惡色。從惡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色。忍行戒。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從好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聲。忍行戒。
耳所聞中聲。從中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聲。忍行戒。
耳所聞惡聲。從惡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聲。忍行戒。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從好香。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香。忍行戒。
鼻所聞中香。從中香。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香。忍行戒。
鼻所聞惡臭。從惡臭。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臭。忍行戒。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美味好語言。忍行戒。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從中味。中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味。中語言。忍行戒。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味。惡語言。忍行戒。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從好細軟可身。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細軟可身。忍行戒。
身所得。中細軟。從中細軟。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細軟。忍行戒。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從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忍行戒。
佛言。
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稽首問佛。
何等為十校計。
佛言。
菩薩當能耐辱。能耐辱。便入道。
諸菩薩問佛。
何等為。耐辱入道。
佛言。
菩薩心有所念。當辱心。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心入道。
轉入意。意有所念。當辱意。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意入道。
轉入識。識有所念。當辱識。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識入道。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當辱好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色入道。
眼所見中色。當辱中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色入道。
眼所見惡色。當辱惡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色入道。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當辱好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聲入道。
耳所聞中聲。當辱中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聲入道。
耳所聞惡聲。當辱惡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聲入道。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當辱好香。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香入道。
鼻所聞中香。當辱中香。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香入道。
鼻所聞惡臭。當辱惡臭。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臭入道。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當辱美味。好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美味。好語言。入道。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當辱中味。中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味。中語言。入道。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味。惡語言。入道。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當辱好細軟可身。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細軟可身。入道。
身所得。中細軟。當辱中細軟。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細軟。入道。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當辱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入道。
佛言。
菩薩行如是。為應菩薩忍戒行。菩薩以忍辱。便得百八。合道願。便得百八。本信入道。便得百八。出癡入慧。便得百八。歡喜還滅。便得百八。佛悲心。便得百八。未得佛道愁。
何等為。佛百八悲心。
何等為。百八未得佛道愁。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十方。泥犁中人。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禽獸。蜎飛蠕動。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薜荔中餓鬼。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二十八天。及諸天長壽。憍樂。不知苦習。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帝王豪貴。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癡人不解。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人多癡。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念十方五道。一切五道。一切同法。難得度脫。
如是菩薩。為得佛悲心。便得佛愁。謂菩薩念十方。五道勤苦。難得度脫愁。菩薩已悲已愁。百八。愛復增多。如是菩薩。不可用百八。愛增多故。不悲愁。
佛言。
我但用十方。五道勤苦。悲愁故得佛。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悲。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愁。
佛言。
復有菩薩。未得佛百八惱。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為。菩薩百八惱。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見十方泥犁中人。拷掠毒痛。欲往度脫。不能度脫。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見禽獸蜎飛蠕動。及人民轉相拷掠。毒痛相殺。菩薩欲度。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見薜荔餓鬼。無所食。欲度脫。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作佛。見世間人所作惡。貪婬瞋恚。烹殺祠祀。貪利強盜。快心恣意。見是曹人死。生五道苦痛。無有斷絕。雖上為諸天。無有別異。要五道死生苦痛。便不時得佛。便生惱。便增盛百八愛行。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惱。謂菩薩。未得佛經要。百八黠。未得佛泥洹要。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為。百八得佛經黠。
佛言。
謂菩薩。能自護六情。百八不行。為得佛經黠。
何等為。未得佛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未得泥洹要。
佛言。
諸菩薩。當校計。百八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菩薩復問佛言。
何等為。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所念。為罪出要當滅。滅者。為得入泥洹要。一切六情。百八滅。亦為入泥洹要。是為菩薩。出百八罪。入泥洹要。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第一。菩薩相聚會。但當校計百八。當令盡。當求入慧出罪。便應菩薩法。
二者。當校計。菩薩百八。求入空法。便出罪空法。是為菩薩。百八校計。出罪入道空。
三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罪法。初起空生時。當知校計。滅歸空時。是為菩薩。校計。百八生滅。為合空。以知生滅。是為菩薩。諦校計。
四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持空法解盡法。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為。持空法解盡法。
佛言。
菩薩一切知。十方所有。本末皆空已。知空知所有。當復滅盡。菩薩知盡。以為諦。即不復貪百八。不復行著欲。菩薩能自解。當知盡。是為菩薩。校計持空法解盡法。是為菩薩。校計百八解盡應法。
五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是為菩薩。校計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法。
六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當得泥洹。長生。不復滅。不死。菩薩得是。校計自知苦。是為菩薩法。知泥洹樂。校計法。
七者。菩薩當校計。知百八。盡泥洹念。是為菩薩。知泥洹。校計相念。
八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滅盡捨相念。不復念。是為菩薩。百八捨相念。不復念校計。
九者。菩薩當校計。所念不盡。便生雜相念。以知雜相念。當校計泥洹。無所有。何以故。復有雜相念。當復滅。是為菩薩。知雜相念校計。
十者。菩薩當校計。自知滅無所有。長受泥洹相。泥洹長生。不復滅。是為菩薩。校計受。泥洹相。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問佛。
何等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
一者。菩薩自知。百八罪。亦當為十方人。說百八罪。亦當為人。說十方生死。五道苦痛。常當為十方人。說萬物成敗。本末生死。無所有。是為菩薩一校計。
二者。菩薩當校計。十方成敗牽證。用示人。是為菩薩。牽證校計解人法。
三者。菩薩當校計。十方人所有。皆坐貪故著。以貪著皆為癡。菩薩常當。為人解貪著。解人癡。菩薩亦當。持貪癡還。自況我未。知菩薩道時。貪癡亦劇。是菩薩。得是校計。常當慈心。解人貪癡。是為菩薩校計。
四者。菩薩常當。校計百八。牽十方癡人。作證。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為。牽十方癡人。作證。
佛言。
十方人所念。皆坐百八癡。故菩薩去百八。乃為不癡。菩薩失行。百八行。便為癡。常當牽十方癡人。作證。不得失行。是為菩薩校計法。
五者。菩薩當復。校計百八。牽十方阿羅漢。作證者。
諸菩薩言。
復校計。百八牽阿羅漢。作證。云何。
佛言。
菩薩失行。但坐貪著。故當牽阿羅漢泥洹去。無所有。我何為所念失行。何為當坐。是苦所念。牽阿羅漢泥洹。常作證。是為菩薩校計法。
六者。若復失行。當校計。百八牽辟支佛泥洹。無所有作證。是為菩薩校計法。
七者。菩薩若失行。當復校計百八。無所有。當牽十方。過去佛泥洹。無所有。十方過去佛。皆我師。皆取泥洹去。我何為失行。行在世間。菩薩已牽證。便還攝行。是為菩薩。牽證校計法。
八者。菩薩復失行。當復牽現在十方佛。亦當泥洹去。常當牽自證。已自證。當即還行。是為菩薩。百八牽證。還行校計法。
九者。菩薩當校計百八。復失行。
佛言。
我今作釋迦文佛。我所主天地。帝王人民。皆屬我。自在飛行大威神。我要般泥洹去。歸無所有。常當牽我作證。常當堅意求佛。持我作證意不轉。轉者為失行。便墮盛百八愛行中。是為菩薩校計。
十者。菩薩常當。盡力卻貪。令不得受求。受求者。為不應菩薩。菩薩諦求。分別思惟。我所校計。是為菩薩。五十校計。
佛言。
諸菩薩行。安般守意。常苦失行。無有不失行。
時諸菩薩問佛。
何以故。我曹作菩薩。常苦失行。
佛言。
菩薩不厭。生死苦習故。不自覺生死習故。不諦知生死。盡無所有。不諦知有佛。泥洹道故。
佛言。
諸菩薩。不可自用。作菩薩道故。貢高勝十方人。
佛言。
未得佛生死苦習。未與盡合。未與道合。常有身體苦痛。亦有寒熱苦。亦有飢渴苦惱。不能斷。如是菩薩。未可自怙其善。
佛言。
我未得佛時。自謂智慧。無能及者。自謂知禪。無能及者。自謂知細微滅心。無有及者。
佛言。
我已立身。作釋迦文佛。還自校計。作菩薩時所知。譬如一菩薩智。今已作佛有所知。譬如十方佛國中。所有萬物菩薩。
佛言。
十方佛。所有菩薩智慧。未能得一方佛。一小塵智。
菩薩即稽首。問佛言。
我曹癡。何以多不能。及佛一塵智。
佛言。
用汝不厭。生死苦習故。不早取佛故。不知細微意故。不知滅本斷根故。汝曹盡力精進行。亦當知。十方佛智慧。
諸菩薩問佛。
我何因緣。生死多如是。
佛言。
汝曹不諦行。安般守意。三十七品經。十二問。三向中微意。不知分別。校計生死。百八中細微意。故使生死多。難得佛。
佛言。
汝心未起時。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心轉作意。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意轉作識。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中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惡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中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惡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中香。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惡臭。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口。口所得好味。好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中細軟。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佛言。
一心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中。一愛者。當受一生死。一愛者。當受一身。如是不盡。五百四十。為受五百四十。生死身。意亦爾。識亦爾。好色亦爾。中色亦爾。惡色亦爾。好聲亦爾。中聲亦爾。惡聲亦爾。好香亦爾。中香亦爾。惡臭亦爾。美味。好語言。亦爾。中味。中語言。亦爾。惡味。惡語言亦爾。好細軟可身。亦爾。中細軟。亦爾。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亦爾。
佛問諸菩薩。
寧知是不。
諸菩薩言。
聞佛說皆知。
佛言諸菩薩。
汝曹寧信有是無。
諸菩薩言。
信有是。眾不疑。但不解。
佛問諸菩薩。
汝曹發起。來至我所。寧知汝意中幾轉。汝聞我造。說經以來。知汝意幾轉。
諸菩薩報佛言。
不知幾轉。
佛問諸菩薩。
何以故。不知幾轉。
諸菩薩言。
我聞佛說經。歡喜。不知覺幾轉。
佛言。
汝曹來至今。不覺意轉墮生死。譬如。是摩竭國中塵。不知多少。菩薩但坐失行。不自知覺。生死多少。是故。不即時得佛。
諸菩薩。各各稽首。歡喜受行。
諸菩薩。各各稽首言。
未聞佛。五十校計時。自用不失行。聞佛解。五十校計。自知失行。
佛言。
汝亦失行。亦不失行。
菩薩復問。
何以失行。亦不失行。
佛言。
汝至十方佛前。自貢高自譽言。我解無有。是五十校計罪。便墮罪失行。是為亦失行。
佛言。
不失行者。菩薩至十方佛前。常當自慚。身體自慚。生死自慚。生墮罪。不能校計知。常持五十校計。還自慚。是為菩薩。不失行。不自慚者。常失行。
佛說如是。諸菩薩。各各自慚。各各自悔。
各各自念。
滅盡非常。苦空非身。
諸菩薩聞經。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頭面著佛足。受行而去。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