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優波離因緣品第五十五中
爾時彼等。親友二人。見辟支佛。飛騰虛空。遊行無礙。心大歡喜。遍身踊躍。不能自勝。合十指掌。敬禮尊者。辟支佛足。乞如是願。
願令我等。於未來世。恒常值遇。如是教師。或更勝者。彼所說法。我等聞已。速即知解。不生惡道。
作是願已。時彼一人。又別乞願。願言。
藉此功德之力。於未來世。恒生大姓。婆羅門家。願能誦持。四惟陀論。及以六十種。諸技藝等。
而有偈說。
非直端心懷正信。
即得名為上福田。
唯須供養佛與僧。
并及值遇辟支佛。
時彼二人。於後命終。一得生於。波羅㮈城。剎利姓家。即紹王位。名曰梵德。
第二人者。生婆羅門。大清淨家。名優波伽摩那婆。具解諸論。
其優波伽摩那婆。彼時有妻。名曰摩那毘迦。端嚴可喜。觀者不厭。最勝最妙。世所無比。得優波伽摩那婆。之所愛敬。若暫不見。心即不悅。
爾時彼妻。摩那毘迦。因為少事。有所嫌恨。遂便不共。優波伽語。
時優波伽。煩冤懊惱。作如是念。
今日我妻。摩那毘迦。不共我語。聲音斷絕。乃如此也。
後時彼妻。摩那毘迦。過夏四月。至於秋節。白優波伽摩那婆言。
善哉聖子。汝今可去。往至市肆。買取上妙。塗香末香。及諸華等。
所以然者。秋節四月。今者已至。眾人皆共。受五欲樂。我等亦須。莊嚴身體。受五欲樂。
爾時優波伽摩那婆。聞此語已。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作如是念。
今者我妻。摩那毘迦。何期忽爾。共我言語。
而優波伽。有一金錢。先於餘村。他邊出舉。遂於午時。日炙大地。陽焰暉赫。其諸地色。猶如赤雞。發其家宅。向彼村落。往欲債錢。於其道路。欲心纏逼。口唱婬歌。
當於爾時。與梵德宮。相去不遠。其梵德王。在於樓閣。取納清涼。晝日眠著。小時睡覺。忽聞彼人。染著五欲。作婬歌聲。
時王聞已。即復起發。自本欲心。而有偈說。
或有由於本習氣。
或復因事動其情。
斯由色欲著愛染。
亦似蓮華因水生。
爾時梵德。聞彼婬歌。忽即驚疑。
此是誰也。於盛日午。炎熱之時。染著欲心。口唱婬歌。
作是念已。從窓遙見。彼優波伽。於盛午時。大地炎熱。行歌於路。
即喚一臣。而勅之言。
汝可速往。捉彼歌人。將向我邊。
其臣聞勅。即白王言。
不敢違旨。
遂至彼邊。捉優波伽。而語之言。
汝摩那婆。去來去來。王今喚汝。
時優波伽。心生恐怖。舉身毛竪。悵怏不樂。作如是念。
今誰知我。於梵德邊。有何罪過。令我愁惱。
爾時大臣。將優波伽。往即至於。梵德王邊。其王見已。即生愛心。
生愛心已。向於彼人。而說偈言。
日中暉赫正炎熱。
大地紅色如赤雞。
汝今躭著婬欲歌。
云何於是不生惱。
日光普照正炎熾。
地上融沙彌復熱。
汝今躭著婬欲歌。
云何於是不生惱。
爾時優波伽摩那婆。以偈報彼。梵德王言。
大王今者非熱惱。
上天日炙何所及。
唯有求利及失利。
此是惱中最為惱。
日光雖復大炎熾。
此為惱中極下惱。
經營種種諸事業。
如此名為最大惱。
時梵德王。復問優波伽摩那婆言。
摩那婆。汝於今者。經營何事。而於是處。熾熱大地。而行於路。
爾時優波伽。即以上事。向梵德王。分別說之。
爾時梵德王。復告優波伽摩那婆言。
摩那婆。止止莫去。我於今者。與汝兩錢。
其梵德王。遂即與之。
爾時優波伽。於梵德邊。受其錢已。仍復白彼。梵德王言。
善哉大王。雖得大王。所賜兩錢。我今諮王。更乞一枚。通前得三。我向村落。自取一錢。并王所賜。合得四枚。我即得共。摩那毘迦。供其秋節。為五欲樂。
其梵德王。復告優波伽摩那婆言。
汝止莫去。我於今者。與汝八錢。
遂便與之。
其優波伽。受八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今者諮王。更乞一錢。即成九枚。復往聚落。自取一錢。合成十枚。如是因緣。我便得共。摩那毘迦。受其秋節。五欲之樂。
時梵德王。復告優波伽摩那婆言。
止止莫去。我今與汝。一十六錢。
王即與錢。一十六枚。
其受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已得王錢。一十六枚。今者諮王。更乞一錢。得成十七。復往聚落。自取一錢。合成十八。以是因緣。我即得共。摩那毘迦。受五欲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今與汝。三十二錢。
其受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已得王錢。三十二枚。今復諮王。更乞一錢。我往聚落。自取一錢。合即總成。三十四枚。便得供我。摩那毘迦。於其秋節。受五欲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今與汝。六十四錢。
時優波伽。即受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已得大王。六十四錢。今者願王。更與一錢。我今復往。彼村聚落。自取一錢。都合得成。六十六枚。便供我與。摩那毘迦。受於秋節。五欲之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於今者。與汝百錢。
時優波伽。受百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我今已得。王錢百枚。今諮大王。更乞一錢。我往聚落。復取一錢。合得成其。一百二錢。得供我與。摩那毘迦。共受秋節。五欲之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當別更。與汝一村。以為封祿。
而婆羅門。為得為貪。是故其人。數至王邊。其王即擇。最上一村。與彼為封。彼得封已。遂即勤劬。不辭勞役。猶如奴僕。伏事彼王。先起後眠。行迹和軟。所作事業。悉稱王意。意行端直。
如是事王。終不為王。有所嫌責。以是因緣。取王顏色。令梵德王。歡喜無已。於後復更。與優波伽。分國半治。王之倉庫。亦共分半。彼婆羅門。得是優寵。受其五欲。具足之樂。無所乏少。如是次第。一切所作。悉皆為王。撿挍得辦。彼婆羅門。但從己家。來至王宮。王恒枕彼。膝上而眠。
其梵德王。後於一時。枕優波伽。膝上而臥。因即睡著。
時優波伽。見王睡已。心作是念。
云何一國。乃有二王。並用威勢。一倉庫內。亦復不合。二人共用。我今可覓。梵德王。便斷其命根。若得殺者。我即獨取。王位治化。
彼優波伽。作是念已。欲取刀時。更作是念。
此梵德王。於先為我。作此利益。分其半國。與我共治。一切倉庫。亦悉分半。我今若殺。是無恩義。
如是第二。又作是念。
云何二人。可得一處。共治國化。亦復不合。二人共用。倉庫財物。
乃至第三。念已還悔。
我若殺彼。必當成我。無恩義行。
時優波伽。作是念已。舉聲叫哭。
時梵德王。聞此哭聲。忽然睡覺。
覺已問彼。優波伽言。
汝今云何。作此大聲。
時優波伽。向梵德王。廣說前事。
時梵德王。而心不信。彼優波伽。有如此事。而語之言。
優波伽。汝應定無。如此之事。汝優波伽。莫作是語。
時優波伽。尋復語彼。梵德王言。
大王今者。當信我語。我實起發。如是惡心。
時優波伽。復更思惟。作如是念。
我今忽發。如是惡心。因何事相。
正觀思已。作如是言。
我發如是。惡事相者。莫不由於。為五欲故。為王位故。我亦不須。貪此王位。亦復不須。貪其世樂。我因此事。生是惡心。我今唯可。捨家出家。
即白王言。
大王今者。知我將欲。捨家出家。
時梵德王。語優波伽。
莫作是語。我既與汝。分國半治。倉庫亦半。我於今者。與汝腹心。無有一人。如似汝者。汝若出家。我今心意。定不安樂。
其優波伽。復語王言。
善哉大王。願垂許我。捨家出家。我今決定。出家不疑。於我法行。莫生留難。
時梵德王。又復告彼。優波伽言。
如汝所樂。隨意而作。
爾時波羅㮈城。有一瓦師。於先出家。行仙人行。依彼城住。時彼仙人。有大威德。已成五通。即能以手。摸日月輪。
時優波伽。依彼仙人。剃除鬚髮。既出家已。勇猛精進。即成四禪。復得五通。大有威力。亦能以手。摸日月輪。
其梵德王。聞優波伽。捨家出家。成就大仙。有大威德。亦能以手。摸日月輪。
聞已微笑。入於宮內。對諸宮人。而說偈言。
優波造善未經久。
已獲利益果報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
捨棄五欲出家行。
爾時宮人。聞梵德王。說是偈已。其心皆悉。憂愁不樂。遂共白彼。梵德王言。
大王當知。彼人本昔。販賣博戲。執杖行乞。以自活命。婆羅門人。威力尠少。是故出家。
大王今者。莫學彼人。捨棄家國。而出家也。
爾時梵德。有剃髮師。其人名曰。𠷐伽波羅。舊來恒可。梵德王心。
時梵德王。追覓喚彼。剃鬚髮師。而勅之言。
𠷐伽波羅。汝今為我。剃治鬚髮。
作是語已。於即睡眠。
時剃髮師。𠷐伽波羅。見王睡已。便即剃治。王之鬚髮。如是治已。而梵德王。睡眠不覺。
王後覺已。謂剃髮師。𠷐伽波羅。
我已有勅。令汝與我。剃治鬚髮。云何不也。
作是語已。𠷐伽波羅。白梵德王。
我已治訖。但王睡眠。而不覺也。
爾時梵德。取鏡自照。見己鬚髮。治理已訖。
見已生喜。因即勅彼。𠷐伽波羅。
汝當受我。最勝村落。我更與汝。稱意樂事。
時剃髮師。𠷐伽波羅。白梵德王。
我共宮內。王之眷屬。委曲評論。然後報王。
作是語已。拜辭而去。其剃髮師。𠷐伽波羅。本於王宮。出入無礙。遂即入宮。白宮人言。
王已許我。最勝村落。以為封邑。諸后妃等。意悉云何。可取已不。
爾時妃后。告彼𠷐伽波羅言曰。
𠷐伽波羅。汝於今者。何用取王。最勝村落。我等現在。足能與汝。金銀珍寶。但我有所。囑託汝事。為我辦不。
其剃髮師。𠷐伽波羅。問宮人言。
妃等今者。有何事業。令我欲辦。
時諸妃等。即告彼之。剃髮師言。
大王比來。每入宮內。恒說一偈。作如是言。
優波造善未經久。
而得利益果報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
捨棄五欲出家行。
我等於時。聞王此偈。即作是念。
將恐大王。捨位出家。
善哉善哉。𠷐伽波羅。汝至王邊。問斯偈意。其義云何。
爾時𠷐伽波羅。即往馳詣。梵德王所。
到已白言。
大王許我。最勝村落。我今不用。如此之願。但欲知王。每入宮內。於妃后前。所說之偈。
優波造善未經久。
而得利益果報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
捨棄五欲出家行。
善哉大王。願為我說。如此偈意。其理如何。今從大王。乞如是願。
時梵德王。告剃髮師。𠷐伽波羅。
我聞優波伽摩那婆。捨半國位。而求出家。得成仙人。有大威力。能以手掌。摩日月輪。我今正以。五欲醉亂。貪著於斯。是故我今。仰羨於彼。數入宮內。而說是偈。
時剃髮師。𠷐伽波羅。即入宮內。至妃后邊。說如是言。
諸妃后等。莫慮大王。欲出家也。大王今者。定不出家。
時彼后妃。聞剃髮師。𠷐伽波羅。說此語已。皆悉歡悅。心懷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將諸瓔珞。莊嚴己身。而告之言。
𠷐伽波羅。我此瓔珞。今悉施汝。汝今更莫。為活命故。造作諸業。
𠷐伽波羅。見是事已。作如是念。
彼優波伽。既捨如此。半國王位。而求出家。今梵德王。仰羨於彼。我今何故。不作是事。而使一切。世間羨我。然此后妃。將諸瓔珞。以施我者。我若順從。此后妃意。事必不善。我於今者。亦可捨棄。而從出家。
𠷐伽波羅。作是念已。詣梵德所。而白言曰。
大王許我。以前事者。我今意樂。捨棄出家。
時梵德王。而問之言。
𠷐伽波羅。汝今意者。欲於誰邊。而出家也。
𠷐伽波羅白言。
大王。我欲往至。優波伽邊。而出家耳。
時梵德王。而告之言。
𠷐伽波羅。如汝意見。隨願而作。
爾時𠷐伽波羅。自剃鬚髮。至優波伽。仙人之所。於即出家。既出家已。勤劬精進。尋獲四禪。及以五通。得大威神。有大威德。亦能以手。摩日月輪。
其梵德王。既復聞彼。𠷐伽波羅。得出家已。成大神仙。有大威力。復能以手。摸日月輪。
聞此事已。不勝仰羨。欲求見彼。告諸臣言。
諸大臣等。我今欲往。彼仙人所。共彼相見。
時諸臣等。而白王言。
大王不然。大王今者。不合身自。往彼人所。我等遣使。喚彼仙來。
時梵德王。報諸臣言。
卿等。今者。應無此理。汝等莫作。如是之語。上世已來。無如此法。而有諸仙。身不自在。而從喚也。我等今者。身自往彼。此是如法。
何以故。彼仙人等。是大福田。堪受供養。我等必須。身自至彼。
時梵德王。乘自威德。莊嚴備辦。五百乘車。左右圍遶。及以五百。諸大臣等。從波羅㮈。出詣向彼。諸仙人所。自欲光顯。於彼世界。
爾時仙人。𠷐伽波羅。遙見王來。及至白王。
善來梵德。希能遠至。
爾時彼等。五百諸臣。怨恨瞋彼。𠷐伽波羅。出麤獷言。
汝是下賤。婬女所生。穢濁不淨。恒洗垢膩。云何今日。喚大王名。
時梵德王。止彼臣言。
勿作是語。仙法如是。喚人名字。但此仙人。有其戒行。有大威力。
時梵德王。即向諸臣。而說偈言。
卿等莫恨此仙人。
此仙修行已具足。
所有苦事能行故。
得度一切苦怖畏。
心既得捨一切惡。
即非剃除及瓦師。
𠷐伽波羅已苦行。
降伏我故喚名字。
現得忍力汝等看。
降伏諸根獲證果。
得諸天人所敬重。
即天人中最為勝。
爾時梵德。王及宮內。諸婇女等。於先頂禮。仙人之足。卻住一面。而彼五百。諸大臣等。尋復頂禮。彼仙人足。既頂禮已。然後復禮。𠷐伽波羅。仙人之足。次後亦禮。瓦師之足。
其梵德王。一面坐已。慰諸仙言。
諸尊者輩。身體康和。安隱以不。所求活命。不至勞也。無人惱亂。諸仙人也。
爾時仙等。報梵德言。
如是大王。此事須忍。但王體內。安和已不。一切眷屬。及諸大臣。國內民庶。悉安隱不。
作是語已。彼等諸仙。為梵德王。說法教化。令心歡喜。增長功德。
時梵德王。蒙彼諸仙。說法教化。令心歡喜。增長功德。從坐而起。頂禮諸仙。還其本處。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若有心疑。彼時優波伽者。其人是誰。莫作異見。即我身是。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時仙人。𠷐伽波羅。剃髮師者。其人是誰。莫作異見。此優波離。比丘是也。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於彼之時。梵德王者。其人是誰。莫作異見。此即輸頭檀王是也。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時五百。諸大臣等。其人是誰。莫作異見。即今五百。比丘是也。
諸比丘。於時優波離比丘。亦因我得。五百大臣。恭敬禮拜。并及得彼。梵德王禮。今亦如此。復因我得。五百比丘。及輸頭檀王。之所禮拜。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比丘。若欲善知。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持律最者。謂優波離。比丘是也。
爾時諸比丘。作是念言。
其優波離。昔作何業。乘彼業報。生剃髮師。下賤之家。復作何業。乘其業報。而得出家。受具足戒。獲羅漢果。
今得如來。授其記言。
汝諸比丘。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持律最者。謂優波離。比丘是也。
時諸比丘。作是語已。往詣佛所。白言。
世尊。其彼長老。優波離者。昔作何業。乘彼報故。生剃髮師。下賤之中。復作何業。乘彼業故。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羅漢果。即得如來。授其記別。稱我聲聞。弟子之中。持律第一。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諸比丘。我念往昔。在於此城。有剃髮師。其人娉求。稱自門戶。剃髮師家。娶女為妻。其後不久。產生一子。彼剃髮師。尋時遇患。雖加醫療。治而不差。因其所患。乃至命終。
既命終已。剃髮師妻。將彼童兒。付自兄弟。口告之言。
此之童兒。是汝𡖦甥。今將相付。汝等必須。教此童兒。自父本業。
彼剃髮師。聞其姊妹。作是語已。受此童兒。遂便教授。彼父本業。彼剃髮師。恒在王宮。王所敬重。每為國王。剃除鬚髮。不大在外。為人剃治。
時王勅給。白象一頭。任所乘馳。東西南北。又給金筒。安置剃刀。及餘雜事。而勅之言。
凡無佛世。有辟支佛。猶如犀牛。獨行出時。當作利益。
尋於彼時。有辟支佛。頭鬚爪髮。悉皆長利。來到彼時。剃髮師邊。而告之言。
善哉賢首。願當與我。剃除鬚髮。
時剃髮師。報辟支佛。作如是言。
善哉大仙。若欲然者。聽待明日。晨朝早來。必當與仙。剃除鬚髮。
時彼尊者。辟支仙人。聞此語已。尋時還去。
過於彼夜。晨朝起時。著衣持鉢。還復詣彼。剃髮師邊。作如是言。
善哉賢首。今當與我。剃除鬚髮。
時剃髮師。還復白彼。辟支佛言。
善哉大仙。若必然者。聽至日晚。即與仙剃。
如是乃至。若日西來。還復語言。
聽待晨朝。
若晨朝來。聽待日西。如是乃至。晨亦不剃。晚亦不剃。而彼童子。見此尊者。辟支仙人。或晨朝來。或日西至。日日恒爾。
見已白言。
辟支尊者仙。何緣故。或朝或晡。恒來至此。
時辟支佛。向彼童子。廣說前事。
爾時童子。白仙人言。
我舅終不。為仙剃髮。
何以故。恃於王宮。出入自在。生憍慢故。我今當為。仙人剃髮。
時彼童子。即為仙人。剃除鬚髮。
爾時尊者。辟支仙人。作如是念。
今此童子。大作功德。我今當須。為彼童子。光揚示現。功德事相。
作是念已。告童子言。
汝之童子。若知時者。必當持取。我之鬚髮。汝於當來。有大利益。
作是語已。猶如鴈王。舒其兩翅。以神通力。忽爾飛騰。乘空而去。
時彼童子。取辟支佛。所剃鬚髮。置於髆上。向辟支佛。生清淨心。頂戴十指。合掌作禮。即發是願。
願我當於。未來世中。還值如是。辟支佛尊。或更勝者。彼之世尊。所有說法。願我速即。悉皆知解。
又願我更。不生惡道。又願當來。生生世世。恒作如此。剃鬚髮師。為福田故。供養承事。如是聖者。
爾時彼城。宮內國王。昇殿視事。與大國臣。左右圍遶。而彼大眾。悉皆遙見。彼辟支佛。騰空而行。
大眾見已。白彼王言。
大王今者。甚有吉利。善得人身。如今國內。福田出世。
王遂仰觀。即見彼時。辟支佛已。告諸臣言。
剃此辟支佛鬚髮者。大得吉利。
時彼為王。治鬚髮師。因在王邊。而白王言。
如此仙人。是我能剃。更誰能也。
時彼童子。聞此語已。即至王邊。而白王曰。
大王當知。我舅今者。虛言浪語。我舅本不。剃彼鬚髮。此既小事。猶尚妄稱。
是我剃彼。仙人鬚髮。
論其實剃。即我身也。
爾時王所。治鬚髮師。訶彼童子。
咄哉癡人。汝有何力。能剃彼髮。
時彼童子。於即挽出。辟支佛髮。顯示大眾。
此仙人髮。我現持行。願悉知見。
爾時王見。如是事已。即生瞋怒。告彼恒治。鬚髮師言。
咄哉癡人。汝於我邊。有如是力。今日何因。虛誑我也。汝速出國。勿住我境。
并即奪彼。所乘白象。及治鬚髮。諸具度等。及以封祿。與彼童子。而勅之言。
從今日後。汝恒與我。治其鬚鬢。及以爪甲。
時彼童子。而白王言。
如王所勅。不敢違也。
從爾已後。恒即為王。治其鬚鬢。及爪甲等。隨世壽命。取終之後。因彼功德。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從天至人。從人至天。二處往返。
後於一時。還生在於。波羅㮈城。剃髮師家。可喜端正。觀者不厭。而彼童子。父母養育。及其長大。意智漸漸。技藝成就。
爾時迦葉世尊。出現於世。怛他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作大教師。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迦葉婆伽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已轉法輪。逆轉流轉。已受法輿。本願具足。最得稱利。勝丈夫志。開敷示現。所化蓮華。於無量億。百千眾生。安置善道。
當爾之時。修行依彼。波羅㮈城。住舊仙人。所居之處。彼鹿苑中。與比丘僧。二萬人俱。
時彼剃治。鬚髮師父。數至彼苑。與諸比丘。剃除鬚髮。然彼小兒。始能行時。共父至於。伽藍寺內。然諸比丘。或說諸法。講論之時。得至彼聽。講說律時。或復得聽。或不得聽。
時彼童子。問諸比丘。
云何一切。等是善言。我或得聞。或不得聽。其意如何。
時諸比丘報言。
童子。如此之法。是諸比丘。祕密之事。若不受於。具足戒者。悉不得聽。
時彼童子。聞此事已。心生懊惱。
云何願我。速得出家。堪聞善語。
後時童子。至律師邊。請乞出家。得受具戒。依諸比丘。誦持戒律。依法而行。雖復如此。而不得證。出世之智。
然彼後時。病困著床。臨欲命終。又發是願。
迦葉如來。怛他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一菩薩。名曰護明。已授記言。
汝於將來。壽百年世。當得作佛。號曰釋迦。多他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我於今者。願值將來。釋迦牟尼。若順所願。在彼教中。亦乞出家。受具戒已。於彼世尊。諸弟子中。所持律者。我為第一。如我今日。此師和上。於迦葉佛。諸持律行。弟子之中。最為第一。我亦如是。當於彼時。釋迦如來。法教之中。持律弟子。我最第一。
彼人從爾。命終已後。即生天上。及至今日。最後之身。受胎生於。迦毘羅城。剃髮師家。名優波離。即其人也。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優波離因緣品第五十五中
爾時彼等。親友二人。見辟支佛。飛騰虛空。遊行無礙。心大歡喜。遍身踊躍。不能自勝。合十指掌。敬禮尊者。辟支佛足。乞如是願。
願令我等。於未來世。恒常值遇。如是教師。或更勝者。彼所說法。我等聞已。速即知解。不生惡道。
作是願已。時彼一人。又別乞願。願言。
藉此功德之力。於未來世。恒生大姓。婆羅門家。願能誦持。四惟陀論。及以六十種。諸技藝等。
而有偈說。
非直端心懷正信。
即得名為上福田。
唯須供養佛與僧。
并及值遇辟支佛。
時彼二人。於後命終。一得生於。波羅㮈城。剎利姓家。即紹王位。名曰梵德。
第二人者。生婆羅門。大清淨家。名優波伽摩那婆。具解諸論。
其優波伽摩那婆。彼時有妻。名曰摩那毘迦。端嚴可喜。觀者不厭。最勝最妙。世所無比。得優波伽摩那婆。之所愛敬。若暫不見。心即不悅。
爾時彼妻。摩那毘迦。因為少事。有所嫌恨。遂便不共。優波伽語。
時優波伽。煩冤懊惱。作如是念。
今日我妻。摩那毘迦。不共我語。聲音斷絕。乃如此也。
後時彼妻。摩那毘迦。過夏四月。至於秋節。白優波伽摩那婆言。
善哉聖子。汝今可去。往至市肆。買取上妙。塗香末香。及諸華等。
所以然者。秋節四月。今者已至。眾人皆共。受五欲樂。我等亦須。莊嚴身體。受五欲樂。
爾時優波伽摩那婆。聞此語已。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作如是念。
今者我妻。摩那毘迦。何期忽爾。共我言語。
而優波伽。有一金錢。先於餘村。他邊出舉。遂於午時。日炙大地。陽焰暉赫。其諸地色。猶如赤雞。發其家宅。向彼村落。往欲債錢。於其道路。欲心纏逼。口唱婬歌。
當於爾時。與梵德宮。相去不遠。其梵德王。在於樓閣。取納清涼。晝日眠著。小時睡覺。忽聞彼人。染著五欲。作婬歌聲。
時王聞已。即復起發。自本欲心。而有偈說。
或有由於本習氣。
或復因事動其情。
斯由色欲著愛染。
亦似蓮華因水生。
爾時梵德。聞彼婬歌。忽即驚疑。
此是誰也。於盛日午。炎熱之時。染著欲心。口唱婬歌。
作是念已。從窓遙見。彼優波伽。於盛午時。大地炎熱。行歌於路。
即喚一臣。而勅之言。
汝可速往。捉彼歌人。將向我邊。
其臣聞勅。即白王言。
不敢違旨。
遂至彼邊。捉優波伽。而語之言。
汝摩那婆。去來去來。王今喚汝。
時優波伽。心生恐怖。舉身毛竪。悵怏不樂。作如是念。
今誰知我。於梵德邊。有何罪過。令我愁惱。
爾時大臣。將優波伽。往即至於。梵德王邊。其王見已。即生愛心。
生愛心已。向於彼人。而說偈言。
日中暉赫正炎熱。
大地紅色如赤雞。
汝今躭著婬欲歌。
云何於是不生惱。
日光普照正炎熾。
地上融沙彌復熱。
汝今躭著婬欲歌。
云何於是不生惱。
爾時優波伽摩那婆。以偈報彼。梵德王言。
大王今者非熱惱。
上天日炙何所及。
唯有求利及失利。
此是惱中最為惱。
日光雖復大炎熾。
此為惱中極下惱。
經營種種諸事業。
如此名為最大惱。
時梵德王。復問優波伽摩那婆言。
摩那婆。汝於今者。經營何事。而於是處。熾熱大地。而行於路。
爾時優波伽。即以上事。向梵德王。分別說之。
爾時梵德王。復告優波伽摩那婆言。
摩那婆。止止莫去。我於今者。與汝兩錢。
其梵德王。遂即與之。
爾時優波伽。於梵德邊。受其錢已。仍復白彼。梵德王言。
善哉大王。雖得大王。所賜兩錢。我今諮王。更乞一枚。通前得三。我向村落。自取一錢。并王所賜。合得四枚。我即得共。摩那毘迦。供其秋節。為五欲樂。
其梵德王。復告優波伽摩那婆言。
汝止莫去。我於今者。與汝八錢。
遂便與之。
其優波伽。受八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今者諮王。更乞一錢。即成九枚。復往聚落。自取一錢。合成十枚。如是因緣。我便得共。摩那毘迦。受其秋節。五欲之樂。
時梵德王。復告優波伽摩那婆言。
止止莫去。我今與汝。一十六錢。
王即與錢。一十六枚。
其受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已得王錢。一十六枚。今者諮王。更乞一錢。得成十七。復往聚落。自取一錢。合成十八。以是因緣。我即得共。摩那毘迦。受五欲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今與汝。三十二錢。
其受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已得王錢。三十二枚。今復諮王。更乞一錢。我往聚落。自取一錢。合即總成。三十四枚。便得供我。摩那毘迦。於其秋節。受五欲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今與汝。六十四錢。
時優波伽。即受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已得大王。六十四錢。今者願王。更與一錢。我今復往。彼村聚落。自取一錢。都合得成。六十六枚。便供我與。摩那毘迦。受於秋節。五欲之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於今者。與汝百錢。
時優波伽。受百錢已。復白王言。
善哉大王。願乞歡喜。我今已得。王錢百枚。今諮大王。更乞一錢。我往聚落。復取一錢。合得成其。一百二錢。得供我與。摩那毘迦。共受秋節。五欲之樂。
爾時梵德。復告彼言。
汝摩那婆。止止莫去。我當別更。與汝一村。以為封祿。
而婆羅門。為得為貪。是故其人。數至王邊。其王即擇。最上一村。與彼為封。彼得封已。遂即勤劬。不辭勞役。猶如奴僕。伏事彼王。先起後眠。行迹和軟。所作事業。悉稱王意。意行端直。
如是事王。終不為王。有所嫌責。以是因緣。取王顏色。令梵德王。歡喜無已。於後復更。與優波伽。分國半治。王之倉庫。亦共分半。彼婆羅門。得是優寵。受其五欲。具足之樂。無所乏少。如是次第。一切所作。悉皆為王。撿挍得辦。彼婆羅門。但從己家。來至王宮。王恒枕彼。膝上而眠。
其梵德王。後於一時。枕優波伽。膝上而臥。因即睡著。
時優波伽。見王睡已。心作是念。
云何一國。乃有二王。並用威勢。一倉庫內。亦復不合。二人共用。我今可覓。梵德王。便斷其命根。若得殺者。我即獨取。王位治化。
彼優波伽。作是念已。欲取刀時。更作是念。
此梵德王。於先為我。作此利益。分其半國。與我共治。一切倉庫。亦悉分半。我今若殺。是無恩義。
如是第二。又作是念。
云何二人。可得一處。共治國化。亦復不合。二人共用。倉庫財物。
乃至第三。念已還悔。
我若殺彼。必當成我。無恩義行。
時優波伽。作是念已。舉聲叫哭。
時梵德王。聞此哭聲。忽然睡覺。
覺已問彼。優波伽言。
汝今云何。作此大聲。
時優波伽。向梵德王。廣說前事。
時梵德王。而心不信。彼優波伽。有如此事。而語之言。
優波伽。汝應定無。如此之事。汝優波伽。莫作是語。
時優波伽。尋復語彼。梵德王言。
大王今者。當信我語。我實起發。如是惡心。
時優波伽。復更思惟。作如是念。
我今忽發。如是惡心。因何事相。
正觀思已。作如是言。
我發如是。惡事相者。莫不由於。為五欲故。為王位故。我亦不須。貪此王位。亦復不須。貪其世樂。我因此事。生是惡心。我今唯可。捨家出家。
即白王言。
大王今者。知我將欲。捨家出家。
時梵德王。語優波伽。
莫作是語。我既與汝。分國半治。倉庫亦半。我於今者。與汝腹心。無有一人。如似汝者。汝若出家。我今心意。定不安樂。
其優波伽。復語王言。
善哉大王。願垂許我。捨家出家。我今決定。出家不疑。於我法行。莫生留難。
時梵德王。又復告彼。優波伽言。
如汝所樂。隨意而作。
爾時波羅㮈城。有一瓦師。於先出家。行仙人行。依彼城住。時彼仙人。有大威德。已成五通。即能以手。摸日月輪。
時優波伽。依彼仙人。剃除鬚髮。既出家已。勇猛精進。即成四禪。復得五通。大有威力。亦能以手。摸日月輪。
其梵德王。聞優波伽。捨家出家。成就大仙。有大威德。亦能以手。摸日月輪。
聞已微笑。入於宮內。對諸宮人。而說偈言。
優波造善未經久。
已獲利益果報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
捨棄五欲出家行。
爾時宮人。聞梵德王。說是偈已。其心皆悉。憂愁不樂。遂共白彼。梵德王言。
大王當知。彼人本昔。販賣博戲。執杖行乞。以自活命。婆羅門人。威力尠少。是故出家。
大王今者。莫學彼人。捨棄家國。而出家也。
爾時梵德。有剃髮師。其人名曰。𠷐伽波羅。舊來恒可。梵德王心。
時梵德王。追覓喚彼。剃鬚髮師。而勅之言。
𠷐伽波羅。汝今為我。剃治鬚髮。
作是語已。於即睡眠。
時剃髮師。𠷐伽波羅。見王睡已。便即剃治。王之鬚髮。如是治已。而梵德王。睡眠不覺。
王後覺已。謂剃髮師。𠷐伽波羅。
我已有勅。令汝與我。剃治鬚髮。云何不也。
作是語已。𠷐伽波羅。白梵德王。
我已治訖。但王睡眠。而不覺也。
爾時梵德。取鏡自照。見己鬚髮。治理已訖。
見已生喜。因即勅彼。𠷐伽波羅。
汝當受我。最勝村落。我更與汝。稱意樂事。
時剃髮師。𠷐伽波羅。白梵德王。
我共宮內。王之眷屬。委曲評論。然後報王。
作是語已。拜辭而去。其剃髮師。𠷐伽波羅。本於王宮。出入無礙。遂即入宮。白宮人言。
王已許我。最勝村落。以為封邑。諸后妃等。意悉云何。可取已不。
爾時妃后。告彼𠷐伽波羅言曰。
𠷐伽波羅。汝於今者。何用取王。最勝村落。我等現在。足能與汝。金銀珍寶。但我有所。囑託汝事。為我辦不。
其剃髮師。𠷐伽波羅。問宮人言。
妃等今者。有何事業。令我欲辦。
時諸妃等。即告彼之。剃髮師言。
大王比來。每入宮內。恒說一偈。作如是言。
優波造善未經久。
而得利益果報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
捨棄五欲出家行。
我等於時。聞王此偈。即作是念。
將恐大王。捨位出家。
善哉善哉。𠷐伽波羅。汝至王邊。問斯偈意。其義云何。
爾時𠷐伽波羅。即往馳詣。梵德王所。
到已白言。
大王許我。最勝村落。我今不用。如此之願。但欲知王。每入宮內。於妃后前。所說之偈。
優波造善未經久。
而得利益果報深。
彼仙善哉得人身。
捨棄五欲出家行。
善哉大王。願為我說。如此偈意。其理如何。今從大王。乞如是願。
時梵德王。告剃髮師。𠷐伽波羅。
我聞優波伽摩那婆。捨半國位。而求出家。得成仙人。有大威力。能以手掌。摩日月輪。我今正以。五欲醉亂。貪著於斯。是故我今。仰羨於彼。數入宮內。而說是偈。
時剃髮師。𠷐伽波羅。即入宮內。至妃后邊。說如是言。
諸妃后等。莫慮大王。欲出家也。大王今者。定不出家。
時彼后妃。聞剃髮師。𠷐伽波羅。說此語已。皆悉歡悅。心懷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將諸瓔珞。莊嚴己身。而告之言。
𠷐伽波羅。我此瓔珞。今悉施汝。汝今更莫。為活命故。造作諸業。
𠷐伽波羅。見是事已。作如是念。
彼優波伽。既捨如此。半國王位。而求出家。今梵德王。仰羨於彼。我今何故。不作是事。而使一切。世間羨我。然此后妃。將諸瓔珞。以施我者。我若順從。此后妃意。事必不善。我於今者。亦可捨棄。而從出家。
𠷐伽波羅。作是念已。詣梵德所。而白言曰。
大王許我。以前事者。我今意樂。捨棄出家。
時梵德王。而問之言。
𠷐伽波羅。汝今意者。欲於誰邊。而出家也。
𠷐伽波羅白言。
大王。我欲往至。優波伽邊。而出家耳。
時梵德王。而告之言。
𠷐伽波羅。如汝意見。隨願而作。
爾時𠷐伽波羅。自剃鬚髮。至優波伽。仙人之所。於即出家。既出家已。勤劬精進。尋獲四禪。及以五通。得大威神。有大威德。亦能以手。摩日月輪。
其梵德王。既復聞彼。𠷐伽波羅。得出家已。成大神仙。有大威力。復能以手。摸日月輪。
聞此事已。不勝仰羨。欲求見彼。告諸臣言。
諸大臣等。我今欲往。彼仙人所。共彼相見。
時諸臣等。而白王言。
大王不然。大王今者。不合身自。往彼人所。我等遣使。喚彼仙來。
時梵德王。報諸臣言。
卿等。今者。應無此理。汝等莫作。如是之語。上世已來。無如此法。而有諸仙。身不自在。而從喚也。我等今者。身自往彼。此是如法。
何以故。彼仙人等。是大福田。堪受供養。我等必須。身自至彼。
時梵德王。乘自威德。莊嚴備辦。五百乘車。左右圍遶。及以五百。諸大臣等。從波羅㮈。出詣向彼。諸仙人所。自欲光顯。於彼世界。
爾時仙人。𠷐伽波羅。遙見王來。及至白王。
善來梵德。希能遠至。
爾時彼等。五百諸臣。怨恨瞋彼。𠷐伽波羅。出麤獷言。
汝是下賤。婬女所生。穢濁不淨。恒洗垢膩。云何今日。喚大王名。
時梵德王。止彼臣言。
勿作是語。仙法如是。喚人名字。但此仙人。有其戒行。有大威力。
時梵德王。即向諸臣。而說偈言。
卿等莫恨此仙人。
此仙修行已具足。
所有苦事能行故。
得度一切苦怖畏。
心既得捨一切惡。
即非剃除及瓦師。
𠷐伽波羅已苦行。
降伏我故喚名字。
現得忍力汝等看。
降伏諸根獲證果。
得諸天人所敬重。
即天人中最為勝。
爾時梵德。王及宮內。諸婇女等。於先頂禮。仙人之足。卻住一面。而彼五百。諸大臣等。尋復頂禮。彼仙人足。既頂禮已。然後復禮。𠷐伽波羅。仙人之足。次後亦禮。瓦師之足。
其梵德王。一面坐已。慰諸仙言。
諸尊者輩。身體康和。安隱以不。所求活命。不至勞也。無人惱亂。諸仙人也。
爾時仙等。報梵德言。
如是大王。此事須忍。但王體內。安和已不。一切眷屬。及諸大臣。國內民庶。悉安隱不。
作是語已。彼等諸仙。為梵德王。說法教化。令心歡喜。增長功德。
時梵德王。蒙彼諸仙。說法教化。令心歡喜。增長功德。從坐而起。頂禮諸仙。還其本處。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若有心疑。彼時優波伽者。其人是誰。莫作異見。即我身是。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時仙人。𠷐伽波羅。剃髮師者。其人是誰。莫作異見。此優波離。比丘是也。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於彼之時。梵德王者。其人是誰。莫作異見。此即輸頭檀王是也。
汝等比丘。或有心疑。彼時五百。諸大臣等。其人是誰。莫作異見。即今五百。比丘是也。
諸比丘。於時優波離比丘。亦因我得。五百大臣。恭敬禮拜。并及得彼。梵德王禮。今亦如此。復因我得。五百比丘。及輸頭檀王。之所禮拜。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比丘。若欲善知。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持律最者。謂優波離。比丘是也。
爾時諸比丘。作是念言。
其優波離。昔作何業。乘彼業報。生剃髮師。下賤之家。復作何業。乘其業報。而得出家。受具足戒。獲羅漢果。
今得如來。授其記言。
汝諸比丘。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持律最者。謂優波離。比丘是也。
時諸比丘。作是語已。往詣佛所。白言。
世尊。其彼長老。優波離者。昔作何業。乘彼報故。生剃髮師。下賤之中。復作何業。乘彼業故。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羅漢果。即得如來。授其記別。稱我聲聞。弟子之中。持律第一。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諸比丘。我念往昔。在於此城。有剃髮師。其人娉求。稱自門戶。剃髮師家。娶女為妻。其後不久。產生一子。彼剃髮師。尋時遇患。雖加醫療。治而不差。因其所患。乃至命終。
既命終已。剃髮師妻。將彼童兒。付自兄弟。口告之言。
此之童兒。是汝𡖦甥。今將相付。汝等必須。教此童兒。自父本業。
彼剃髮師。聞其姊妹。作是語已。受此童兒。遂便教授。彼父本業。彼剃髮師。恒在王宮。王所敬重。每為國王。剃除鬚髮。不大在外。為人剃治。
時王勅給。白象一頭。任所乘馳。東西南北。又給金筒。安置剃刀。及餘雜事。而勅之言。
凡無佛世。有辟支佛。猶如犀牛。獨行出時。當作利益。
尋於彼時。有辟支佛。頭鬚爪髮。悉皆長利。來到彼時。剃髮師邊。而告之言。
善哉賢首。願當與我。剃除鬚髮。
時剃髮師。報辟支佛。作如是言。
善哉大仙。若欲然者。聽待明日。晨朝早來。必當與仙。剃除鬚髮。
時彼尊者。辟支仙人。聞此語已。尋時還去。
過於彼夜。晨朝起時。著衣持鉢。還復詣彼。剃髮師邊。作如是言。
善哉賢首。今當與我。剃除鬚髮。
時剃髮師。還復白彼。辟支佛言。
善哉大仙。若必然者。聽至日晚。即與仙剃。
如是乃至。若日西來。還復語言。
聽待晨朝。
若晨朝來。聽待日西。如是乃至。晨亦不剃。晚亦不剃。而彼童子。見此尊者。辟支仙人。或晨朝來。或日西至。日日恒爾。
見已白言。
辟支尊者仙。何緣故。或朝或晡。恒來至此。
時辟支佛。向彼童子。廣說前事。
爾時童子。白仙人言。
我舅終不。為仙剃髮。
何以故。恃於王宮。出入自在。生憍慢故。我今當為。仙人剃髮。
時彼童子。即為仙人。剃除鬚髮。
爾時尊者。辟支仙人。作如是念。
今此童子。大作功德。我今當須。為彼童子。光揚示現。功德事相。
作是念已。告童子言。
汝之童子。若知時者。必當持取。我之鬚髮。汝於當來。有大利益。
作是語已。猶如鴈王。舒其兩翅。以神通力。忽爾飛騰。乘空而去。
時彼童子。取辟支佛。所剃鬚髮。置於髆上。向辟支佛。生清淨心。頂戴十指。合掌作禮。即發是願。
願我當於。未來世中。還值如是。辟支佛尊。或更勝者。彼之世尊。所有說法。願我速即。悉皆知解。
又願我更。不生惡道。又願當來。生生世世。恒作如此。剃鬚髮師。為福田故。供養承事。如是聖者。
爾時彼城。宮內國王。昇殿視事。與大國臣。左右圍遶。而彼大眾。悉皆遙見。彼辟支佛。騰空而行。
大眾見已。白彼王言。
大王今者。甚有吉利。善得人身。如今國內。福田出世。
王遂仰觀。即見彼時。辟支佛已。告諸臣言。
剃此辟支佛鬚髮者。大得吉利。
時彼為王。治鬚髮師。因在王邊。而白王言。
如此仙人。是我能剃。更誰能也。
時彼童子。聞此語已。即至王邊。而白王曰。
大王當知。我舅今者。虛言浪語。我舅本不。剃彼鬚髮。此既小事。猶尚妄稱。
是我剃彼。仙人鬚髮。
論其實剃。即我身也。
爾時王所。治鬚髮師。訶彼童子。
咄哉癡人。汝有何力。能剃彼髮。
時彼童子。於即挽出。辟支佛髮。顯示大眾。
此仙人髮。我現持行。願悉知見。
爾時王見。如是事已。即生瞋怒。告彼恒治。鬚髮師言。
咄哉癡人。汝於我邊。有如是力。今日何因。虛誑我也。汝速出國。勿住我境。
并即奪彼。所乘白象。及治鬚髮。諸具度等。及以封祿。與彼童子。而勅之言。
從今日後。汝恒與我。治其鬚鬢。及以爪甲。
時彼童子。而白王言。
如王所勅。不敢違也。
從爾已後。恒即為王。治其鬚鬢。及爪甲等。隨世壽命。取終之後。因彼功德。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從天至人。從人至天。二處往返。
後於一時。還生在於。波羅㮈城。剃髮師家。可喜端正。觀者不厭。而彼童子。父母養育。及其長大。意智漸漸。技藝成就。
爾時迦葉世尊。出現於世。怛他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作大教師。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迦葉婆伽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已轉法輪。逆轉流轉。已受法輿。本願具足。最得稱利。勝丈夫志。開敷示現。所化蓮華。於無量億。百千眾生。安置善道。
當爾之時。修行依彼。波羅㮈城。住舊仙人。所居之處。彼鹿苑中。與比丘僧。二萬人俱。
時彼剃治。鬚髮師父。數至彼苑。與諸比丘。剃除鬚髮。然彼小兒。始能行時。共父至於。伽藍寺內。然諸比丘。或說諸法。講論之時。得至彼聽。講說律時。或復得聽。或不得聽。
時彼童子。問諸比丘。
云何一切。等是善言。我或得聞。或不得聽。其意如何。
時諸比丘報言。
童子。如此之法。是諸比丘。祕密之事。若不受於。具足戒者。悉不得聽。
時彼童子。聞此事已。心生懊惱。
云何願我。速得出家。堪聞善語。
後時童子。至律師邊。請乞出家。得受具戒。依諸比丘。誦持戒律。依法而行。雖復如此。而不得證。出世之智。
然彼後時。病困著床。臨欲命終。又發是願。
迦葉如來。怛他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一菩薩。名曰護明。已授記言。
汝於將來。壽百年世。當得作佛。號曰釋迦。多他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我於今者。願值將來。釋迦牟尼。若順所願。在彼教中。亦乞出家。受具戒已。於彼世尊。諸弟子中。所持律者。我為第一。如我今日。此師和上。於迦葉佛。諸持律行。弟子之中。最為第一。我亦如是。當於彼時。釋迦如來。法教之中。持律弟子。我最第一。
彼人從爾。命終已後。即生天上。及至今日。最後之身。受胎生於。迦毘羅城。剃髮師家。名優波離。即其人也。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