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五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詔譯
音樂發悟品第十三
爾時佛告諸比丘。
菩薩處在深宮。將欲出家。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梵釋四王。常以種種供具。供養菩薩。歡喜讚歎。
又於異時。諸天龍神。乾闥婆等。各自思惟。
菩薩長夜。成就眾生。以四攝法。而攝受之。是諸眾生。根器已熟。菩薩何故。久處深宮。而不出家。成道度彼。若不及時。恐致遷移。善心難保。後成正覺。而無可度。
作是念已。至菩薩前。頂禮希望。作如是言。
云何當見菩薩。出家學道。坐菩提座。降伏眾魔。成等正覺。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三轉十二行。無上法輪。現大神通。隨諸眾生。所有意樂。皆令滿足。
佛告諸比丘。
菩薩長夜。不由他悟。常自為師。了知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所行之行。知時非時。遊戲神通。未嘗退失。應眾生根。猶如海潮。無時錯謬。以神通智。知諸眾生。可攝益時。可摧伏時。可度脫時。可棄捨時。可說法時。可默然時。可修智時。可誦念時。可思惟時。可獨處時。可往剎利眾會。可往婆羅門眾會。可往。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眾會之時。
佛告諸比丘。
一切最後身菩薩。將欲出家。法爾有十方。無邊阿僧祇。世界諸佛。如來神通之力。令其宮內。鼓樂絃歌。出微妙音。勸請菩薩。
而說偈言。
宮中婇女絃歌聲。以欲而惑於菩薩。十方諸佛威神力。變此音聲為法言。
尊昔見諸苦眾生。發願與彼為依怙。善哉若記昔諸行。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為眾生故。身肉手足而無悋。持戒忍辱及精進。禪定智慧皆修行。
為求菩提勝福故。一切世間無能及。是諸眾生瞋恚癡。尊以慈悲皆攝伏。
尊於愚癡邪見者。而能廣起大悲心。積集福智已無邊。禪定神通極清淨。
身光能至於十方。如月無雲而普照。無數音樂聲微妙。勸請菩薩速出家。
佛告諸比丘。
爾時菩薩。住於最勝。微妙宮中。一切所須。皆悉備具。殿堂樓閣。眾寶莊嚴。幢幡寶蓋。處處羅列。寶鈴寶網。而嚴飾之。垂懸無量。百千繒綵。眾寶瓔珞。一切橋道。以眾寶板。之所合成。處處皆有。眾寶香爐。燒眾名香。珠交露幔。張施其上。有諸池沼。其水清冷。
時非時華。周遍開發。其池之中。鳧鴈鴛鴦。孔雀翡翠。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出和雅音。其地純以。瑠璃所成。光明可愛。猶如明鏡。莊嚴綺麗。無以為喻。人天見者。莫不歡喜。
復於一時。諸婇女等。樂器之音。由十方佛。威神力故。而說頌曰。
尊憶往昔發弘願。愍諸眾生無依怙。若證甘露大菩提。救濟令之離苦惱。
如昔諸佛所行行。獨處空山林野間。證得如來一切智。見諸貧乏施財寶。
尊昔已行於大施。一切財寶皆能捨。為諸眾生雨法雨。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於淨戒無缺減。自昔多劫常修習。解脫眾生諸煩惱。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修百千諸忍辱。世間惡言皆忍受。常以忍辱而調伏。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行精進極堅強。長時修習摧魔眾。滅除一切三惡趣。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勝定除諸垢。灑甘露雨洽群生。充滿世間諸渴乏。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無邊大智慧。斷除邪見愚癡惑。尊應思惟昔弘願。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昔已行無量億。慈悲喜捨諸勝行。以此一切諸勝行。分布世間諸眾生。
婇女絃歌甚微妙。以欲而感於菩薩。十方諸佛威神力。一切皆令為法音。
尊憶往昔為國王。有人於前而從乞。與我王位及國土。歡喜捨之無悔恨。
尊昔曾為婆羅門。名曰輸迦極精進。慈孝供養於父母。成熟無量婆羅門。
及餘眾生歸善道。捨是身已生天上。尊憶往昔作仙人。歌利王瞋斷支節。
起大慈心無惱恨。所傷之處皆流乳。昔作奢摩仙子時。父母居山同苦行。
王以毒箭誤而中。抱慈無恨歡喜死。尊憶昔為金色鹿。見人渡河而被漂。
因起慈心以救之。後反加害無瞋恨。尊憶昔者為仙人。寶珠誤墮於大海。
起精進心抒彼海。龍王驚怖還寶珠。尊於昔者為大仙。慈心護彼歸命鴿。
有人從尊索是鴿。自割身肉而稱之。與鴿輕重乃齊等。畢至命終為擁護。
又尊昔為奢摩仙。人來問樹有幾葉。善知多少而酬答。其人不信天來證。
尊昔曾為鸚鵡鳥。釋化為人來詰問。所依之樹既枯折。何為守之而不離。
答云依此而成長。帝釋便生希有心。即令枯樹重榮茂。尊是受持功德者。
安處世間諸眾生。置佛無邊功德海。如是十方佛威神。讚歎菩薩諸功德。
變諸婇女絃歌曲。勸請菩薩速出家。尊昔長劫發弘願。拔諸眾生生死苦。
請憶往昔所行行。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往昔無邊劫。以金銀等眾珍寶。頭目王位及妻子。見來求者歡喜施。
昔為首鞞幢牙王。月燈珠髻及大悲。堅猛妙目諸王等。皆有威力能行施。
尊於多劫能持戒。其戒清淨如明珠。堅持守護無纖過。亦如犛牛自愛尾。
尊憶曾為大象王。獵師以箭中其身。而起慈心無所報。捐彼六牙而守戒。
尊憶多劫修諸忍。因修忍故受眾苦。
請憶昔日為熊身。見人凍餓而溫養。彼歸路逢畋獵者。將來共屠心不恨。
尊以精進堅固力。為菩提故修諸行。當伏魔王及軍眾。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為駿逸馬。騰空利益諸世間。於夜叉國濟眾生。安置之於無畏處。
如是精進無邊劫。神通智力除煩惱。心極調柔坐寂定。以此利益諸眾生。
尊於昔者為國王。普使眾生行十善。是諸眾生行善故。命終皆得生梵世。
尊智能知善不善。及了眾生諸根性。智慧能入諸理趣。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愍眾生墮邪見。生老病死苦海中。淨除生死險惡道。示現涅槃真實路。
如是一切十方佛。讚歎菩薩諸功德。皆變婇女絃歌曲。勸請菩薩速出家。
尊昔為王名勝福。尸利尼彌訖瑟吒。及雞薩梨千耶若。法思光明堅強弓。
戒月光明進德光。知恩能捨大威德。王仙月形及猛實。增長菩提求妙法。
善住月光殊勝行。地塵勇施諸方主。惠施寶髮清淨身。作是及餘無量王。
皆悉能捨於難捨。為諸如來雨法雨。
尊昔值遇恒沙佛。悉皆承事無空過。為求菩提度眾生。今正是時速出家。
初事不空見。值堅固花佛。以一念清淨。見毘盧舍那。
又遇栴檀佛。以草炬供養。又佛入城時。以金末散地。
逢法自在佛。說法讚善哉。值普光如來。一稱南無佛。
見大聚光佛。供養以金花。值光幢如來。奉獻以掬豆。
又見智幢佛。無憂花如來。持粥以供養。於彼發弘願。
又值寶髮佛。供養以明燈。見花光如來。供養以良藥。
又值無畏佛。施以寶瓔珞。婆胝伽羅佛。施波頭摩寶。
見娑羅王佛。供養以純乳。施名稱如來。奉以師子座。
又見真實佛。及高智如來。曾頂禮圍遶。
又見龍施佛。供養以衣服。見增上行佛。施以栴檀香。
又見致沙佛。供養以妙鉢。
又見大嚴佛。施優鉢羅花。
又值光王佛。以妙寶供養。
又見釋迦佛。施以金蓮華。
又值宿王佛。讚歎如來德。
又見日面佛。施以莊耳花。
又值妙意佛。散以真頭花。
又見降龍佛。施以摩尼寶。
又值增益佛。奉上眾寶蓋。
又見藥師佛。奉以勝妙座。
值師子幢佛。奉以眾寶網。
又見持德佛。以音樂供養。
又值迦葉佛。奉以眾末香。
又見放光佛。以妙花供養。
又值阿鞞佛。奉以妙勝臺。
又見世供佛。奉以妙花鬘。
又值多伽佛。曾捨天王位。
又見難降佛。施以眾妙香。
又值大光佛。捨身而供養。
又見尚花佛。獻寶莊嚴具。
又值法幢佛。散以眾妙華。
又見作光佛。奉優鉢羅花。
盡心而供養。如是及餘無量佛。一一皆以諸供具。供養承事無空過。
願尊憶念過去佛。及憶供養諸如來。眾生苦惱無依怙。請尊憶念速出家。
尊憶昔值然燈佛。獲得清淨無生忍。及五神通無退失。從此即能往諸剎。一念遍事諸如來。
有為諸法悉無常。五欲王位皆不定。為苦所逼諸眾生。願速出家救濟之。
婇女絃歌奏清音。以欲將惑於菩薩。十方諸佛威神力。所出眾聲演法言。
三界煩惱。猶如猛火。迷惑不離。恒為所燒。
猶如浮雲。須臾而滅。合已還散。如聚戲場。
念念不住。如空中電。遷滅迅速。如水瀑流。
由愛無明。輪轉五道。循環不已。如陶家輪。
染著五欲。如被網禽。欲如怨賊。甚可怖畏。
處五欲者。猶如履刃。著五欲者。如抱毒樹。
智者棄欲。猶如糞坑。五欲昏冥。能令失念。
常為可怖。諸苦之因。能令生死。枝條增長。
由彼漂溺。生死河中。聖人捨之。如棄涕唾。
如見狂犬。疾走而避。如蜜塗刀。如毒蛇首。
如戈戟刃。如糞穢瓶。不能捨離。猶如餓狗。
囓其枯骨。五欲不實。妄見而生。如水中月。
如谷中響。如焰如幻。如水上泡。從分別生。
無有實法。年在盛時。愚癡愛著。謂為常有。
不能厭捨。老病死至。壞其少壯。一切惡之。
有財寶者。不知遠離。五家散失。便生苦惱。
猶如樹木。花果茂盛。眾人愛之。枝葉彫零。
棄而不顧。老弱貧病。亦復如是。亦如鷲鳥。
世間惡之。如霹靂火。焚燒大樹。亦如朽屋。
不久崩壞。有法能離。生老病死。願尊出家。
為諸眾生。說如斯法。生老病死。纏縛眾生。
如摩婁迦。遶尼拘樹。能奪勢力。損壞諸根。
猶如嚴霜。彫諸叢林。盛年妙色。因而變壞。
譬如山火。四面俱至。野獸在中。周慞苦惱。
處生死者。亦復如是。願速出家。而救脫之。
尊觀病苦。損惱眾生。猶如花林。為霜所彫。
尊觀死苦。恩愛永絕。眷屬分離。無復重覩。
猶如逝川。亦如花落。能害有力。令不自在。
獨行無伴。隨業而去。一切壽命。為死所吞。
如金翅鳥。能食諸龍。亦如象王。為師子食。
如摩竭魚。能吞一切。亦如猛火。焚燒叢林。
願尊憶昔。發弘誓願。今正是時。宜速出家。
婇女伎樂。欲惑菩薩。諸佛神力。變為法音。
是諸有為。皆當壞滅。如空中電。無暫停息。
亦如坏器。如假借物。如腐草牆。亦如砂岸。
依止因緣。無有堅實。如風中燈。如水聚沫。
如水上泡。猶如芭蕉。中無堅實。如幻如化。
猶如空拳。展轉相因。愚人不了。妄生計著。
譬如人功。及以麻枲。木輪和合。以成其繩。
離是和合。即不成繩。十二因緣。一一分析。
過現未來。無有體性。求不可得。亦復如是。
譬如種子。能生於牙。牙與種子。不即不離。
從於無明。能生諸行。無明與行。亦復如是。
不即不離。體性空寂。於因緣中。求不可得。
譬如印泥。泥中無印。印中無泥。要因泥印。
文像可覩。依止根境。有眼識生。三事和合。
說為能見。境不在識。識不在境。根境識中。
本無有見。分別妄計。境界相生。智者觀察。
曾無相狀。如幻夢等。譬如鑽火。木鑽人功。
三種和合。得有火生。於三法中。本無有火。
和合暫有。名曰眾生。第一義中。都不可得。
譬如咽喉。及以脣舌。擊動出聲。一一分中。
聲不可得。眾緣和合。有此聲耳。智者觀聲。
念念相續。無有實法。猶如谷響。聲不可得。
譬如箜篌。絃器及手。和合發聲。本無去來。
於諸緣中。求聲不得。離緣求聲。亦不可得。
內外諸蘊。皆悉空寂。無我無人。無壽命者。
尊於往昔。值然燈佛。已證最勝。真實妙法。
願尊於今。為眾生故。雨甘露法。使得充足。
佛告諸比丘。
菩薩聞是偈已。專趣菩提。正念不惰。
何以故。菩薩於長夜時。尊重恭敬。供養正法。及說法師。深生淨信。求於正法。好樂正法。住於正法。隨所聽聞。心無厭足。開悟眾生。於法施主。深生尊重。為他演說。無所希望。亦不因法。而求財寶。為眾說法。未曾慳悋。勇猛精進。一心勤求。法為依止。守護法藏。住於忍辱。修行波若。通達方便。
佛告諸比丘。
菩薩於多劫來。遠離世間。五欲之過。為成就眾生。示現處於。貪欲境界。積集增長。一切善根。殊勝福德。資粮之力。示現受用。廣大微妙。五欲境界。而於其中。心得自在。菩薩是時。憶念往昔。所發誓願。由是昔願。思惟佛法。皆悉現前。而起大悲。觀察世間。富貴熾盛。會歸磨滅。又觀生死。多諸煩惱。險惡怖畏。欲速除斷。入大涅槃。
佛告諸比丘。
菩薩久已了知。生死過患。不取不著。樂求如來。真實功德。依阿蘭若。寂靜之處。其心常樂。利益自他。於無上道。勇猛精進。令一切眾生。得安樂故。得利益故。得寂靜故。得涅槃故。常起大慈大悲。能以四攝。攝諸眾生。無有厭倦。觀諸眾生。猶如一子。於諸境界。心無所著。設大施會。增長福德。遠離慳貪。施不望報。於長夜中。勇猛精進。善能降伏。貪瞋憍慢。慳嫉煩惱。未曾暫忘。
一切智心。著大施甲。被精進鎧。以大悲心。度脫眾生。智力堅強。恒無退失。等心眾生。隨其意樂。皆令滿足。知時非時。悟法非法。迴向菩提。於惠施中。三事清淨。以金剛智除斷四魔。戒行成就。善能守護。身語意業。乃至小罪。而懷大懼。心常清淨。於諸垢濁。惡言毀呰。輕弄誹謗。打辱繫縛。曾無濁亂。具足忍辱。心性調柔。所作事業。常能堅固。於一切善。心無退轉。念智具足。恒修正定。獲智慧明。能破諸暗。心常觀見。苦空無常。不淨之法。已善修習。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又常安住奢摩他。毘鉢舍那。深入緣起。覺悟真實。恒自了知。不因他解。遊三脫門。了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
佛告諸比丘。
菩薩從多劫來。於四威儀。恒住如是智慧。如是功德。如是精進。如是利益。十方諸佛。復令宮中。婇女樂器。出微妙聲。勸發菩薩。又欲化諸宮中婇女。即時證得。四種法門。何等為四。
一者。方便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而攝取之。
二者。紹三寶種。能使不絕。不壞一切智。性不退願力。
三者。智力堅固。大慈大悲。不捨眾生。
四者。有殊勝智慧。資粮之力。分別一切。菩提分法。大嚴法門。得現前故。
以此四種。為欲成就。宮中諸婇女故。即於是時。作大神通。令諸婇女。解悟樂音。所出言詞。百千法門。所謂。廣大心。愍眾生心。求菩提心。發起深心。而於佛法。令生淨信。遠離憍慢。尊重正法。知善不善。憶念諸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神通。四攝法。四無量。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一一分別。奢摩他。毘鉢舍那。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無貪寂滅。無生盡智。乃至涅槃。菩薩神通。令音樂中。出如是聲。諸婇女等。聞是聲已。生希有心。歡喜踊躍。得未曾有。
佛告諸比丘。
菩薩處王宮時。能令八萬四千。諸婇女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諸天。聞如是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說微妙偈。勸請菩薩速疾出家。
感夢品第十四
爾時佛告諸比丘。
諸天勸發菩薩已。菩薩是時。現夢於輸檀王。王於夢中。乃見菩薩。剃除鬚髮。行出宮門。無量諸天。圍遶而去。
時王從夢寤已。問內人言。
太子今者。為在宮耶。為出遊觀。
內人答言。
太子在宮。無所遊觀。
王心尚疑。菩薩已去。悵然憂惱。如箭入心。作是思惟。
如我所夢。事相既爾。定知太子。必當出家。
復作是念。
從今以往。更勿復許。太子遊觀。令諸婇女。誘以五欲。生其愛著。
時輸檀王。為菩薩故。造三時殿。
一者溫煖。以御隆冬。二者清涼。以當炎暑。三者適中。不寒不熱。
更造重門。使難開閉。開閉之時。須五百人。開閉之聲。聞四十里。所有善知天文。極閑相法。及五通仙。皆悉窮問。遣其先記。
如是等人。皆云。
太子於吉祥門。踰城而出。
王聞是已。轉增憂惱。
諸比丘。後於一時。菩薩即便。欲出遊觀。乃命馭者。
汝可嚴駕。我當暫出。
馭者奏王。
今日太子。欲出遊觀。
王聞是已。即時遣使。掃飾園林。復勅所司。平除道路。香水灑地。散眾名花。於寶樹間。懸繒幡蓋。真珠瓔珞。次第莊嚴。金銀寶鈴。處處垂下。和風搖動。出微妙音。從城至園。周匝瑩飾。精麗清淨。猶若天宮。復使路邊。無諸可惡。衰老疾病。及以死屍。聾盲瘖瘂。六根不具。非吉祥事。並令駈逐。
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東門。
時淨居天。化作老人。髮白體羸。膚色枯槁。扶杖傴僂。喘息低頭。皮骨相連。筋肉銷耗。牙齒缺落。涕唾交流。或住或行。乍伏乍偃。
菩薩見已。問馭者言。
此曰何人。形狀如是。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此老人也。
又問。
何謂為老。
答曰。
凡言老者。曾經少年。漸至衰朽。諸根萎熟。氣力綿微。飲食不銷。形體枯竭。無復威勢。為人所輕。動止苦劇。餘命無幾。以是因緣。故名為老。
又問。
此人獨爾。一切皆然。
馭者答言。
一切世間。皆悉如是。
菩薩又問。
如我此身。亦當爾耶。
馭者答言。
凡是有生。若貴若賤。皆有此苦。
爾時菩薩。愁憂不樂。謂馭者曰。
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縱逸遊戲。當思方便。免離斯苦。
即便迴駕。還入宮中。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今日太子。園林遊戲。歡樂以不。
馭者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出城。行至中路。忽於道上。有一老人。氣力衰微。身體困極。太子見已。即便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
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斯陀仙。所言殆實。
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之。
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菩薩。還處五欲。作是思惟。
我今應當。更為菩薩。示現事相。使得覺悟。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
我今欲往。園林遊觀。汝速為我。啟奏大王。嚴辦車從。我當暫出。
王聞是已。召集諸臣。而告之曰。
太子前者。出城東門。道逢老人。中路而反。愁憂不樂。今復求出。欲詣園林。宜應從城至園。悉令清淨。懸繒幡蓋。燒香散花。勿使糞穢不淨。及老病死。諸不吉祥。在於衢路。
所司受勅。嚴麗過前。
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南門。
時淨居天。化作病人。困篤萎黃。上氣喘息。骨肉枯竭。形貌虛羸。處於糞穢之中。受大苦惱。二人瞻侍。在於路側。
又問馭者。
此為何人。
報菩薩言。
此病人也。
又問。
何謂為病。
答曰。
所謂病者。皆由飲食不節。嗜欲無度。四大乖張。百一病生。坐臥不安。動止危殆。氣息綿惙。命在須臾。以是因緣。故名為病。
又問。
此人獨爾。一切當然。
馭者答言。
一切世間。皆悉如是。
又言。
如我此身。亦當爾耶。
馭者答言。
凡是有生。若貴若賤。皆有此苦。
爾時菩薩。愁憂不樂。謂馭者曰。
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縱逸遊戲。當思方便。免離斯苦。
即便迴駕。還入宮中。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今日太子。出城遊觀。歡樂以不。
馭者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出城。行至中路。忽於道側。見一病人。氣力綿惙。受大苦惱。太子見已。即便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
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斯陀仙。言不虛也。
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之。
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太子。還受五欲。作是思惟。
我今應當。更為菩薩。示現事相。使得覺悟。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
我今欲往。園林遊觀。汝可嚴駕。我當暫出。
馭者又奏大王。王聞是已。謂馭者曰。
太子前出。東南二門。見老病已。還來憂愁。今者宜令。從西門出。我心慮其。還不喜悅。宜遣內外。莊嚴道路。香花幡蓋。倍勝於前。勿使老病死等。不祥之事。在於道側。
所司受勅。嚴飾倍前。
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西門。
時淨居天。化作死人。臥於輿上。香花布散。室家號哭。而隨送之。菩薩見已。心懷慘惻。
問馭者曰。
此是何人。而以香花。莊嚴其上。復有眾多眷屬。而哀泣之。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此死人也。
又問。
何謂為死。
答曰。
夫言死者。神識去身。命根已謝。長與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恩愛別離。永無重覩。命終之後。精神獨行。歸於異趣。恩愛好惡。非復相知。如此死者。誠可悲也。
又問。
唯此人死。一切當然。
報菩薩言。
凡是有生。必歸於死。
菩薩聞已。轉不自安。而作是言。
世間乃有。如此死苦。云何於中。而行放逸。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當思方便。求離此苦。
即便迴駕。還入宮中。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今日太子。出遊園苑。歡樂以不。
馭者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出城。忽於路側。有一死人。臥於床上。四人舉輿。眷屬悲號。太子見已。慘然不樂。遂於中路。即便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
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斯陀仙。無虛謬也。
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之。
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太子。還於宮內。處在五欲。作是思惟。
我今應為菩薩。更現事相。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
今日欲往。園林遊觀。汝可嚴駕。我當暫出。
馭者又奏父王。王聞是已。謂馭者曰。
太子前出三門。見老病死。愁憂不樂。今者宜令。從北門出。嚴飾道路。香花幡蓋。使勝於前。勿得更有。老病死等。非吉祥事。在於路側。
所司受勅。嚴好過前。
爾時太子。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北門。
時淨居天。化作比丘。著壞色衣。剃除鬚髮。手執錫杖。視地而行。形貌端嚴。威儀庠序。
太子遙見問。
是何人。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如是名為。出家人也。
太子即便。下車作禮。因而問之。
夫出家者。何所利益。
比丘答言。
我見在家。生老病死。一切無常。皆是敗壞。不安之法。故捨親族。處於空閑。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習。無漏聖道。行於正法。調伏諸根。起大慈悲。能施無畏。心行平等。護念眾生。不染世間。永得解脫。是故名為。出家之法。
於是菩薩。深生欣喜。讚言。
善哉善哉。天人之中。唯此為上。我當決定。修學此道。
既見是已。登車而還。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太子出遊。寧有樂不。
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向出。至於中路。皆悉嚴好。無諸不祥。忽有一人。著壞色衣。剃除鬚髮。執持應器。杖錫而行。容止端嚴。威儀詳審。太子即便。下車作禮。言語既畢。嚴駕而歸。竟亦不知。何所論說。
時輸檀王。聞此語已。心自念言。
阿斯陀仙。言無虛謬。
於是更增。微妙五欲。而娛樂之。
佛告諸比丘。
時淨居天。欲令菩薩。速疾出家。重與父王。作七種夢。
一者。夢見有帝釋幢。眾多人舁。從迦毘羅城。東門而出。
二者。夢見太子。乘大香象。徒馭侍衛。從迦毘羅城。南門而出。
三者。夢見太子。乘駟馬車。從迦毘羅城。西門而出。
四者。夢見有一寶輪。從迦毘羅城。北門而出。
五者。夢見太子。在四衢道中。揚桴擊鼓。
六者。夢見迦毘羅城。中有一高樓。太子於上。四面棄擲。種種珍寶。無數眾生。競持而去。
七者。夢見離城不遠。忽有六人。舉聲號哭。
時輸檀王。作是夢已。心大恐懼。忽然而覺。
命諸大臣。而告之曰。
我於夜中。作如是夢。汝宜為我。喚占夢人。令解斯事。
時淨居天。化作一婆羅門。著鹿皮衣。立在宮門之外。唱如是言。
我能善解。大王之夢。
諸臣聞奏。召入宮中。
時輸檀王。具陳所夢。語婆羅門。
如此之夢。是何祥也。
婆羅門言。
大王當知。所夢帝幢。眾人舁出。城東門者。此是太子。當為無量百千。諸天圍遶。出家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乘大香象。徒馭侍衛。從城南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以十力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乘駟馬車。從城西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四無畏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寶輪。從城北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在四衢道中。揚桴擊鼓者。此是太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諸天傳聞。乃至梵世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高樓。太子於上。棄擲寶物。無數眾生。競持而去者。此是太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於諸天人。八部之中。當雨法寶。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種種諸法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去城不遠。忽有六人。舉聲號哭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外道六師。心生憂惱之像。
爾時化人。為輸檀王。解彼夢已。白言。
大王。宜應欣慶。勿生愁惱。
所以者何。此夢吉祥。獲大果報。
作是語已。忽然不現。
時輸檀王。聞婆羅門。解夢因緣。恐畏太子。出家學道。於是更增。五欲之具。
是時耶輸陀羅。亦夢二十種。可畏之事。忽然覺悟。中心驚悸。惶怖自失。
菩薩問言。
何所恐懼。
耶輸陀羅。啼哭而言。
太子。我向夢見。一切大地。周遍震動。
復見一鮮白大蓋。常庇蔭者。車匿輙來。奪我將去。
復見有帝釋幢。崩壞在地。
復見身上瓔珞。為水所漂。
復見日月星宿。悉皆隕墜。
復見我髮。為執寶刀者。割截而去。
復見自身。微妙端正。忽成醜陋。
復見自身。手足皆折。
復見形容。無故赤露。
復見所坐之床。陷入於地。
復見恒時。共太子坐臥之床。四足俱折。
復見一寶山。四面高峻。為火所燒。崩摧在地。
復見大王宮。內有一寶樹。被風吹臥。
復見白日隱蔽。天地黑暗。
復見明月在空。眾星環拱。於此宮中。忽然而沒。
復見有大明燭。出迦毘羅城。
復見此護城神。端正可憙。住立門下。悲號大哭。
復見此城。變為壙野。
復見城中。林木泉池。悉皆枯竭。
復見壯士。手執器仗。四方馳走。
太子。我夢如是。心甚不安。將非我身。欲有殀喪。將非恩愛。與我別離。此是何徵。為凶為吉。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心自思惟。
出家時到。表是徵祥。乃令此妃。見如斯夢。
慰喻耶輸陀羅。言。
妃今不應。懷此恐懼。
所以者何。夢想顛倒。無有實法。設令夢見。帝憧崩倒。日月隕落。於妃之身。何所傷損。車匿持蓋將去。既曰夢奪。皆為虛妄。但自安寢。不假憂愁。
其夜菩薩。自得五夢。
一者。夢見身席大地。頭枕須彌。手擎大海。足踐渤澥。
二者。夢見有草。名曰建立。從臍而出。其杪上至阿迦膩吒天。
三者。夢見四鳥。從四方來。毛羽斑駁。承菩薩足。化為白色。
四者。夢見白獸。頭皆黑色。咸來屈膝。舐太子身。
五者。夢見有一糞山。狀勢高大。菩薩身在其上。周匝遊踐。不為所汙。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五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詔譯
音樂發悟品第十三
爾時佛告諸比丘。
菩薩處在深宮。將欲出家。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梵釋四王。常以種種供具。供養菩薩。歡喜讚歎。
又於異時。諸天龍神。乾闥婆等。各自思惟。
菩薩長夜。成就眾生。以四攝法。而攝受之。是諸眾生。根器已熟。菩薩何故。久處深宮。而不出家。成道度彼。若不及時。恐致遷移。善心難保。後成正覺。而無可度。
作是念已。至菩薩前。頂禮希望。作如是言。
云何當見菩薩。出家學道。坐菩提座。降伏眾魔。成等正覺。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三轉十二行。無上法輪。現大神通。隨諸眾生。所有意樂。皆令滿足。
佛告諸比丘。
菩薩長夜。不由他悟。常自為師。了知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所行之行。知時非時。遊戲神通。未嘗退失。應眾生根。猶如海潮。無時錯謬。以神通智。知諸眾生。可攝益時。可摧伏時。可度脫時。可棄捨時。可說法時。可默然時。可修智時。可誦念時。可思惟時。可獨處時。可往剎利眾會。可往婆羅門眾會。可往。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眾會之時。
佛告諸比丘。
一切最後身菩薩。將欲出家。法爾有十方。無邊阿僧祇。世界諸佛。如來神通之力。令其宮內。鼓樂絃歌。出微妙音。勸請菩薩。
而說偈言。
宮中婇女絃歌聲。以欲而惑於菩薩。十方諸佛威神力。變此音聲為法言。
尊昔見諸苦眾生。發願與彼為依怙。善哉若記昔諸行。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為眾生故。身肉手足而無悋。持戒忍辱及精進。禪定智慧皆修行。
為求菩提勝福故。一切世間無能及。是諸眾生瞋恚癡。尊以慈悲皆攝伏。
尊於愚癡邪見者。而能廣起大悲心。積集福智已無邊。禪定神通極清淨。
身光能至於十方。如月無雲而普照。無數音樂聲微妙。勸請菩薩速出家。
佛告諸比丘。
爾時菩薩。住於最勝。微妙宮中。一切所須。皆悉備具。殿堂樓閣。眾寶莊嚴。幢幡寶蓋。處處羅列。寶鈴寶網。而嚴飾之。垂懸無量。百千繒綵。眾寶瓔珞。一切橋道。以眾寶板。之所合成。處處皆有。眾寶香爐。燒眾名香。珠交露幔。張施其上。有諸池沼。其水清冷。
時非時華。周遍開發。其池之中。鳧鴈鴛鴦。孔雀翡翠。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出和雅音。其地純以。瑠璃所成。光明可愛。猶如明鏡。莊嚴綺麗。無以為喻。人天見者。莫不歡喜。
復於一時。諸婇女等。樂器之音。由十方佛。威神力故。而說頌曰。
尊憶往昔發弘願。愍諸眾生無依怙。若證甘露大菩提。救濟令之離苦惱。
如昔諸佛所行行。獨處空山林野間。證得如來一切智。見諸貧乏施財寶。
尊昔已行於大施。一切財寶皆能捨。為諸眾生雨法雨。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於淨戒無缺減。自昔多劫常修習。解脫眾生諸煩惱。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修百千諸忍辱。世間惡言皆忍受。常以忍辱而調伏。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行精進極堅強。長時修習摧魔眾。滅除一切三惡趣。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勝定除諸垢。灑甘露雨洽群生。充滿世間諸渴乏。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無邊大智慧。斷除邪見愚癡惑。尊應思惟昔弘願。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昔已行無量億。慈悲喜捨諸勝行。以此一切諸勝行。分布世間諸眾生。
婇女絃歌甚微妙。以欲而感於菩薩。十方諸佛威神力。一切皆令為法音。
尊憶往昔為國王。有人於前而從乞。與我王位及國土。歡喜捨之無悔恨。
尊昔曾為婆羅門。名曰輸迦極精進。慈孝供養於父母。成熟無量婆羅門。
及餘眾生歸善道。捨是身已生天上。尊憶往昔作仙人。歌利王瞋斷支節。
起大慈心無惱恨。所傷之處皆流乳。昔作奢摩仙子時。父母居山同苦行。
王以毒箭誤而中。抱慈無恨歡喜死。尊憶昔為金色鹿。見人渡河而被漂。
因起慈心以救之。後反加害無瞋恨。尊憶昔者為仙人。寶珠誤墮於大海。
起精進心抒彼海。龍王驚怖還寶珠。尊於昔者為大仙。慈心護彼歸命鴿。
有人從尊索是鴿。自割身肉而稱之。與鴿輕重乃齊等。畢至命終為擁護。
又尊昔為奢摩仙。人來問樹有幾葉。善知多少而酬答。其人不信天來證。
尊昔曾為鸚鵡鳥。釋化為人來詰問。所依之樹既枯折。何為守之而不離。
答云依此而成長。帝釋便生希有心。即令枯樹重榮茂。尊是受持功德者。
安處世間諸眾生。置佛無邊功德海。如是十方佛威神。讚歎菩薩諸功德。
變諸婇女絃歌曲。勸請菩薩速出家。尊昔長劫發弘願。拔諸眾生生死苦。
請憶往昔所行行。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往昔無邊劫。以金銀等眾珍寶。頭目王位及妻子。見來求者歡喜施。
昔為首鞞幢牙王。月燈珠髻及大悲。堅猛妙目諸王等。皆有威力能行施。
尊於多劫能持戒。其戒清淨如明珠。堅持守護無纖過。亦如犛牛自愛尾。
尊憶曾為大象王。獵師以箭中其身。而起慈心無所報。捐彼六牙而守戒。
尊憶多劫修諸忍。因修忍故受眾苦。
請憶昔日為熊身。見人凍餓而溫養。彼歸路逢畋獵者。將來共屠心不恨。
尊以精進堅固力。為菩提故修諸行。當伏魔王及軍眾。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為駿逸馬。騰空利益諸世間。於夜叉國濟眾生。安置之於無畏處。
如是精進無邊劫。神通智力除煩惱。心極調柔坐寂定。以此利益諸眾生。
尊於昔者為國王。普使眾生行十善。是諸眾生行善故。命終皆得生梵世。
尊智能知善不善。及了眾生諸根性。智慧能入諸理趣。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愍眾生墮邪見。生老病死苦海中。淨除生死險惡道。示現涅槃真實路。
如是一切十方佛。讚歎菩薩諸功德。皆變婇女絃歌曲。勸請菩薩速出家。
尊昔為王名勝福。尸利尼彌訖瑟吒。及雞薩梨千耶若。法思光明堅強弓。
戒月光明進德光。知恩能捨大威德。王仙月形及猛實。增長菩提求妙法。
善住月光殊勝行。地塵勇施諸方主。惠施寶髮清淨身。作是及餘無量王。
皆悉能捨於難捨。為諸如來雨法雨。
尊昔值遇恒沙佛。悉皆承事無空過。為求菩提度眾生。今正是時速出家。
初事不空見。值堅固花佛。以一念清淨。見毘盧舍那。
又遇栴檀佛。以草炬供養。又佛入城時。以金末散地。
逢法自在佛。說法讚善哉。值普光如來。一稱南無佛。
見大聚光佛。供養以金花。值光幢如來。奉獻以掬豆。
又見智幢佛。無憂花如來。持粥以供養。於彼發弘願。
又值寶髮佛。供養以明燈。見花光如來。供養以良藥。
又值無畏佛。施以寶瓔珞。婆胝伽羅佛。施波頭摩寶。
見娑羅王佛。供養以純乳。施名稱如來。奉以師子座。
又見真實佛。及高智如來。曾頂禮圍遶。
又見龍施佛。供養以衣服。見增上行佛。施以栴檀香。
又見致沙佛。供養以妙鉢。
又見大嚴佛。施優鉢羅花。
又值光王佛。以妙寶供養。
又見釋迦佛。施以金蓮華。
又值宿王佛。讚歎如來德。
又見日面佛。施以莊耳花。
又值妙意佛。散以真頭花。
又見降龍佛。施以摩尼寶。
又值增益佛。奉上眾寶蓋。
又見藥師佛。奉以勝妙座。
值師子幢佛。奉以眾寶網。
又見持德佛。以音樂供養。
又值迦葉佛。奉以眾末香。
又見放光佛。以妙花供養。
又值阿鞞佛。奉以妙勝臺。
又見世供佛。奉以妙花鬘。
又值多伽佛。曾捨天王位。
又見難降佛。施以眾妙香。
又值大光佛。捨身而供養。
又見尚花佛。獻寶莊嚴具。
又值法幢佛。散以眾妙華。
又見作光佛。奉優鉢羅花。
盡心而供養。如是及餘無量佛。一一皆以諸供具。供養承事無空過。
願尊憶念過去佛。及憶供養諸如來。眾生苦惱無依怙。請尊憶念速出家。
尊憶昔值然燈佛。獲得清淨無生忍。及五神通無退失。從此即能往諸剎。一念遍事諸如來。
有為諸法悉無常。五欲王位皆不定。為苦所逼諸眾生。願速出家救濟之。
婇女絃歌奏清音。以欲將惑於菩薩。十方諸佛威神力。所出眾聲演法言。
三界煩惱。猶如猛火。迷惑不離。恒為所燒。
猶如浮雲。須臾而滅。合已還散。如聚戲場。
念念不住。如空中電。遷滅迅速。如水瀑流。
由愛無明。輪轉五道。循環不已。如陶家輪。
染著五欲。如被網禽。欲如怨賊。甚可怖畏。
處五欲者。猶如履刃。著五欲者。如抱毒樹。
智者棄欲。猶如糞坑。五欲昏冥。能令失念。
常為可怖。諸苦之因。能令生死。枝條增長。
由彼漂溺。生死河中。聖人捨之。如棄涕唾。
如見狂犬。疾走而避。如蜜塗刀。如毒蛇首。
如戈戟刃。如糞穢瓶。不能捨離。猶如餓狗。
囓其枯骨。五欲不實。妄見而生。如水中月。
如谷中響。如焰如幻。如水上泡。從分別生。
無有實法。年在盛時。愚癡愛著。謂為常有。
不能厭捨。老病死至。壞其少壯。一切惡之。
有財寶者。不知遠離。五家散失。便生苦惱。
猶如樹木。花果茂盛。眾人愛之。枝葉彫零。
棄而不顧。老弱貧病。亦復如是。亦如鷲鳥。
世間惡之。如霹靂火。焚燒大樹。亦如朽屋。
不久崩壞。有法能離。生老病死。願尊出家。
為諸眾生。說如斯法。生老病死。纏縛眾生。
如摩婁迦。遶尼拘樹。能奪勢力。損壞諸根。
猶如嚴霜。彫諸叢林。盛年妙色。因而變壞。
譬如山火。四面俱至。野獸在中。周慞苦惱。
處生死者。亦復如是。願速出家。而救脫之。
尊觀病苦。損惱眾生。猶如花林。為霜所彫。
尊觀死苦。恩愛永絕。眷屬分離。無復重覩。
猶如逝川。亦如花落。能害有力。令不自在。
獨行無伴。隨業而去。一切壽命。為死所吞。
如金翅鳥。能食諸龍。亦如象王。為師子食。
如摩竭魚。能吞一切。亦如猛火。焚燒叢林。
願尊憶昔。發弘誓願。今正是時。宜速出家。
婇女伎樂。欲惑菩薩。諸佛神力。變為法音。
是諸有為。皆當壞滅。如空中電。無暫停息。
亦如坏器。如假借物。如腐草牆。亦如砂岸。
依止因緣。無有堅實。如風中燈。如水聚沫。
如水上泡。猶如芭蕉。中無堅實。如幻如化。
猶如空拳。展轉相因。愚人不了。妄生計著。
譬如人功。及以麻枲。木輪和合。以成其繩。
離是和合。即不成繩。十二因緣。一一分析。
過現未來。無有體性。求不可得。亦復如是。
譬如種子。能生於牙。牙與種子。不即不離。
從於無明。能生諸行。無明與行。亦復如是。
不即不離。體性空寂。於因緣中。求不可得。
譬如印泥。泥中無印。印中無泥。要因泥印。
文像可覩。依止根境。有眼識生。三事和合。
說為能見。境不在識。識不在境。根境識中。
本無有見。分別妄計。境界相生。智者觀察。
曾無相狀。如幻夢等。譬如鑽火。木鑽人功。
三種和合。得有火生。於三法中。本無有火。
和合暫有。名曰眾生。第一義中。都不可得。
譬如咽喉。及以脣舌。擊動出聲。一一分中。
聲不可得。眾緣和合。有此聲耳。智者觀聲。
念念相續。無有實法。猶如谷響。聲不可得。
譬如箜篌。絃器及手。和合發聲。本無去來。
於諸緣中。求聲不得。離緣求聲。亦不可得。
內外諸蘊。皆悉空寂。無我無人。無壽命者。
尊於往昔。值然燈佛。已證最勝。真實妙法。
願尊於今。為眾生故。雨甘露法。使得充足。
佛告諸比丘。
菩薩聞是偈已。專趣菩提。正念不惰。
何以故。菩薩於長夜時。尊重恭敬。供養正法。及說法師。深生淨信。求於正法。好樂正法。住於正法。隨所聽聞。心無厭足。開悟眾生。於法施主。深生尊重。為他演說。無所希望。亦不因法。而求財寶。為眾說法。未曾慳悋。勇猛精進。一心勤求。法為依止。守護法藏。住於忍辱。修行波若。通達方便。
佛告諸比丘。
菩薩於多劫來。遠離世間。五欲之過。為成就眾生。示現處於。貪欲境界。積集增長。一切善根。殊勝福德。資粮之力。示現受用。廣大微妙。五欲境界。而於其中。心得自在。菩薩是時。憶念往昔。所發誓願。由是昔願。思惟佛法。皆悉現前。而起大悲。觀察世間。富貴熾盛。會歸磨滅。又觀生死。多諸煩惱。險惡怖畏。欲速除斷。入大涅槃。
佛告諸比丘。
菩薩久已了知。生死過患。不取不著。樂求如來。真實功德。依阿蘭若。寂靜之處。其心常樂。利益自他。於無上道。勇猛精進。令一切眾生。得安樂故。得利益故。得寂靜故。得涅槃故。常起大慈大悲。能以四攝。攝諸眾生。無有厭倦。觀諸眾生。猶如一子。於諸境界。心無所著。設大施會。增長福德。遠離慳貪。施不望報。於長夜中。勇猛精進。善能降伏。貪瞋憍慢。慳嫉煩惱。未曾暫忘。
一切智心。著大施甲。被精進鎧。以大悲心。度脫眾生。智力堅強。恒無退失。等心眾生。隨其意樂。皆令滿足。知時非時。悟法非法。迴向菩提。於惠施中。三事清淨。以金剛智除斷四魔。戒行成就。善能守護。身語意業。乃至小罪。而懷大懼。心常清淨。於諸垢濁。惡言毀呰。輕弄誹謗。打辱繫縛。曾無濁亂。具足忍辱。心性調柔。所作事業。常能堅固。於一切善。心無退轉。念智具足。恒修正定。獲智慧明。能破諸暗。心常觀見。苦空無常。不淨之法。已善修習。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又常安住奢摩他。毘鉢舍那。深入緣起。覺悟真實。恒自了知。不因他解。遊三脫門。了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
佛告諸比丘。
菩薩從多劫來。於四威儀。恒住如是智慧。如是功德。如是精進。如是利益。十方諸佛。復令宮中。婇女樂器。出微妙聲。勸發菩薩。又欲化諸宮中婇女。即時證得。四種法門。何等為四。
一者。方便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而攝取之。
二者。紹三寶種。能使不絕。不壞一切智。性不退願力。
三者。智力堅固。大慈大悲。不捨眾生。
四者。有殊勝智慧。資粮之力。分別一切。菩提分法。大嚴法門。得現前故。
以此四種。為欲成就。宮中諸婇女故。即於是時。作大神通。令諸婇女。解悟樂音。所出言詞。百千法門。所謂。廣大心。愍眾生心。求菩提心。發起深心。而於佛法。令生淨信。遠離憍慢。尊重正法。知善不善。憶念諸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神通。四攝法。四無量。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一一分別。奢摩他。毘鉢舍那。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無貪寂滅。無生盡智。乃至涅槃。菩薩神通。令音樂中。出如是聲。諸婇女等。聞是聲已。生希有心。歡喜踊躍。得未曾有。
佛告諸比丘。
菩薩處王宮時。能令八萬四千。諸婇女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諸天。聞如是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說微妙偈。勸請菩薩速疾出家。
感夢品第十四
爾時佛告諸比丘。
諸天勸發菩薩已。菩薩是時。現夢於輸檀王。王於夢中。乃見菩薩。剃除鬚髮。行出宮門。無量諸天。圍遶而去。
時王從夢寤已。問內人言。
太子今者。為在宮耶。為出遊觀。
內人答言。
太子在宮。無所遊觀。
王心尚疑。菩薩已去。悵然憂惱。如箭入心。作是思惟。
如我所夢。事相既爾。定知太子。必當出家。
復作是念。
從今以往。更勿復許。太子遊觀。令諸婇女。誘以五欲。生其愛著。
時輸檀王。為菩薩故。造三時殿。
一者溫煖。以御隆冬。二者清涼。以當炎暑。三者適中。不寒不熱。
更造重門。使難開閉。開閉之時。須五百人。開閉之聲。聞四十里。所有善知天文。極閑相法。及五通仙。皆悉窮問。遣其先記。
如是等人。皆云。
太子於吉祥門。踰城而出。
王聞是已。轉增憂惱。
諸比丘。後於一時。菩薩即便。欲出遊觀。乃命馭者。
汝可嚴駕。我當暫出。
馭者奏王。
今日太子。欲出遊觀。
王聞是已。即時遣使。掃飾園林。復勅所司。平除道路。香水灑地。散眾名花。於寶樹間。懸繒幡蓋。真珠瓔珞。次第莊嚴。金銀寶鈴。處處垂下。和風搖動。出微妙音。從城至園。周匝瑩飾。精麗清淨。猶若天宮。復使路邊。無諸可惡。衰老疾病。及以死屍。聾盲瘖瘂。六根不具。非吉祥事。並令駈逐。
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東門。
時淨居天。化作老人。髮白體羸。膚色枯槁。扶杖傴僂。喘息低頭。皮骨相連。筋肉銷耗。牙齒缺落。涕唾交流。或住或行。乍伏乍偃。
菩薩見已。問馭者言。
此曰何人。形狀如是。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此老人也。
又問。
何謂為老。
答曰。
凡言老者。曾經少年。漸至衰朽。諸根萎熟。氣力綿微。飲食不銷。形體枯竭。無復威勢。為人所輕。動止苦劇。餘命無幾。以是因緣。故名為老。
又問。
此人獨爾。一切皆然。
馭者答言。
一切世間。皆悉如是。
菩薩又問。
如我此身。亦當爾耶。
馭者答言。
凡是有生。若貴若賤。皆有此苦。
爾時菩薩。愁憂不樂。謂馭者曰。
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縱逸遊戲。當思方便。免離斯苦。
即便迴駕。還入宮中。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今日太子。園林遊戲。歡樂以不。
馭者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出城。行至中路。忽於道上。有一老人。氣力衰微。身體困極。太子見已。即便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
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斯陀仙。所言殆實。
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之。
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菩薩。還處五欲。作是思惟。
我今應當。更為菩薩。示現事相。使得覺悟。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
我今欲往。園林遊觀。汝速為我。啟奏大王。嚴辦車從。我當暫出。
王聞是已。召集諸臣。而告之曰。
太子前者。出城東門。道逢老人。中路而反。愁憂不樂。今復求出。欲詣園林。宜應從城至園。悉令清淨。懸繒幡蓋。燒香散花。勿使糞穢不淨。及老病死。諸不吉祥。在於衢路。
所司受勅。嚴麗過前。
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南門。
時淨居天。化作病人。困篤萎黃。上氣喘息。骨肉枯竭。形貌虛羸。處於糞穢之中。受大苦惱。二人瞻侍。在於路側。
又問馭者。
此為何人。
報菩薩言。
此病人也。
又問。
何謂為病。
答曰。
所謂病者。皆由飲食不節。嗜欲無度。四大乖張。百一病生。坐臥不安。動止危殆。氣息綿惙。命在須臾。以是因緣。故名為病。
又問。
此人獨爾。一切當然。
馭者答言。
一切世間。皆悉如是。
又言。
如我此身。亦當爾耶。
馭者答言。
凡是有生。若貴若賤。皆有此苦。
爾時菩薩。愁憂不樂。謂馭者曰。
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縱逸遊戲。當思方便。免離斯苦。
即便迴駕。還入宮中。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今日太子。出城遊觀。歡樂以不。
馭者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出城。行至中路。忽於道側。見一病人。氣力綿惙。受大苦惱。太子見已。即便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
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斯陀仙。言不虛也。
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之。
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太子。還受五欲。作是思惟。
我今應當。更為菩薩。示現事相。使得覺悟。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
我今欲往。園林遊觀。汝可嚴駕。我當暫出。
馭者又奏大王。王聞是已。謂馭者曰。
太子前出。東南二門。見老病已。還來憂愁。今者宜令。從西門出。我心慮其。還不喜悅。宜遣內外。莊嚴道路。香花幡蓋。倍勝於前。勿使老病死等。不祥之事。在於道側。
所司受勅。嚴飾倍前。
爾時菩薩。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西門。
時淨居天。化作死人。臥於輿上。香花布散。室家號哭。而隨送之。菩薩見已。心懷慘惻。
問馭者曰。
此是何人。而以香花。莊嚴其上。復有眾多眷屬。而哀泣之。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此死人也。
又問。
何謂為死。
答曰。
夫言死者。神識去身。命根已謝。長與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恩愛別離。永無重覩。命終之後。精神獨行。歸於異趣。恩愛好惡。非復相知。如此死者。誠可悲也。
又問。
唯此人死。一切當然。
報菩薩言。
凡是有生。必歸於死。
菩薩聞已。轉不自安。而作是言。
世間乃有。如此死苦。云何於中。而行放逸。我今何暇。詣於園林。當思方便。求離此苦。
即便迴駕。還入宮中。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今日太子。出遊園苑。歡樂以不。
馭者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出城。忽於路側。有一死人。臥於床上。四人舉輿。眷屬悲號。太子見已。慘然不樂。遂於中路。即便還宮。
時輸檀王。作是思惟。
此是我子。出家之相。阿斯陀仙。無虛謬也。
於是更增五欲。而娛樂之。
諸比丘。復於一時。淨居諸天。既見太子。還於宮內。處在五欲。作是思惟。
我今應為菩薩。更現事相。令速出家。
爾時菩薩。復召馭者。而告之言。
今日欲往。園林遊觀。汝可嚴駕。我當暫出。
馭者又奏父王。王聞是已。謂馭者曰。
太子前出三門。見老病死。愁憂不樂。今者宜令。從北門出。嚴飾道路。香花幡蓋。使勝於前。勿得更有。老病死等。非吉祥事。在於路側。
所司受勅。嚴好過前。
爾時太子。與諸官屬。前後導從。出城北門。
時淨居天。化作比丘。著壞色衣。剃除鬚髮。手執錫杖。視地而行。形貌端嚴。威儀庠序。
太子遙見問。
是何人。
時淨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馭者。報菩薩言。
如是名為。出家人也。
太子即便。下車作禮。因而問之。
夫出家者。何所利益。
比丘答言。
我見在家。生老病死。一切無常。皆是敗壞。不安之法。故捨親族。處於空閑。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習。無漏聖道。行於正法。調伏諸根。起大慈悲。能施無畏。心行平等。護念眾生。不染世間。永得解脫。是故名為。出家之法。
於是菩薩。深生欣喜。讚言。
善哉善哉。天人之中。唯此為上。我當決定。修學此道。
既見是已。登車而還。
時輸檀王。問馭者言。
太子出遊。寧有樂不。
答言。
大王當知。太子向出。至於中路。皆悉嚴好。無諸不祥。忽有一人。著壞色衣。剃除鬚髮。執持應器。杖錫而行。容止端嚴。威儀詳審。太子即便。下車作禮。言語既畢。嚴駕而歸。竟亦不知。何所論說。
時輸檀王。聞此語已。心自念言。
阿斯陀仙。言無虛謬。
於是更增。微妙五欲。而娛樂之。
佛告諸比丘。
時淨居天。欲令菩薩。速疾出家。重與父王。作七種夢。
一者。夢見有帝釋幢。眾多人舁。從迦毘羅城。東門而出。
二者。夢見太子。乘大香象。徒馭侍衛。從迦毘羅城。南門而出。
三者。夢見太子。乘駟馬車。從迦毘羅城。西門而出。
四者。夢見有一寶輪。從迦毘羅城。北門而出。
五者。夢見太子。在四衢道中。揚桴擊鼓。
六者。夢見迦毘羅城。中有一高樓。太子於上。四面棄擲。種種珍寶。無數眾生。競持而去。
七者。夢見離城不遠。忽有六人。舉聲號哭。
時輸檀王。作是夢已。心大恐懼。忽然而覺。
命諸大臣。而告之曰。
我於夜中。作如是夢。汝宜為我。喚占夢人。令解斯事。
時淨居天。化作一婆羅門。著鹿皮衣。立在宮門之外。唱如是言。
我能善解。大王之夢。
諸臣聞奏。召入宮中。
時輸檀王。具陳所夢。語婆羅門。
如此之夢。是何祥也。
婆羅門言。
大王當知。所夢帝幢。眾人舁出。城東門者。此是太子。當為無量百千。諸天圍遶。出家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乘大香象。徒馭侍衛。從城南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以十力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乘駟馬車。從城西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四無畏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寶輪。從城北門出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太子。在四衢道中。揚桴擊鼓者。此是太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諸天傳聞。乃至梵世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高樓。太子於上。棄擲寶物。無數眾生。競持而去者。此是太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於諸天人。八部之中。當雨法寶。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種種諸法之像。
大王當知。所夢去城不遠。忽有六人。舉聲號哭者。此是太子。既出家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外道六師。心生憂惱之像。
爾時化人。為輸檀王。解彼夢已。白言。
大王。宜應欣慶。勿生愁惱。
所以者何。此夢吉祥。獲大果報。
作是語已。忽然不現。
時輸檀王。聞婆羅門。解夢因緣。恐畏太子。出家學道。於是更增。五欲之具。
是時耶輸陀羅。亦夢二十種。可畏之事。忽然覺悟。中心驚悸。惶怖自失。
菩薩問言。
何所恐懼。
耶輸陀羅。啼哭而言。
太子。我向夢見。一切大地。周遍震動。
復見一鮮白大蓋。常庇蔭者。車匿輙來。奪我將去。
復見有帝釋幢。崩壞在地。
復見身上瓔珞。為水所漂。
復見日月星宿。悉皆隕墜。
復見我髮。為執寶刀者。割截而去。
復見自身。微妙端正。忽成醜陋。
復見自身。手足皆折。
復見形容。無故赤露。
復見所坐之床。陷入於地。
復見恒時。共太子坐臥之床。四足俱折。
復見一寶山。四面高峻。為火所燒。崩摧在地。
復見大王宮。內有一寶樹。被風吹臥。
復見白日隱蔽。天地黑暗。
復見明月在空。眾星環拱。於此宮中。忽然而沒。
復見有大明燭。出迦毘羅城。
復見此護城神。端正可憙。住立門下。悲號大哭。
復見此城。變為壙野。
復見城中。林木泉池。悉皆枯竭。
復見壯士。手執器仗。四方馳走。
太子。我夢如是。心甚不安。將非我身。欲有殀喪。將非恩愛。與我別離。此是何徵。為凶為吉。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心自思惟。
出家時到。表是徵祥。乃令此妃。見如斯夢。
慰喻耶輸陀羅。言。
妃今不應。懷此恐懼。
所以者何。夢想顛倒。無有實法。設令夢見。帝憧崩倒。日月隕落。於妃之身。何所傷損。車匿持蓋將去。既曰夢奪。皆為虛妄。但自安寢。不假憂愁。
其夜菩薩。自得五夢。
一者。夢見身席大地。頭枕須彌。手擎大海。足踐渤澥。
二者。夢見有草。名曰建立。從臍而出。其杪上至阿迦膩吒天。
三者。夢見四鳥。從四方來。毛羽斑駁。承菩薩足。化為白色。
四者。夢見白獸。頭皆黑色。咸來屈膝。舐太子身。
五者。夢見有一糞山。狀勢高大。菩薩身在其上。周匝遊踐。不為所汙。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