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九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八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十七地。名曰柔軟。眾生何業。生彼天中。

彼以聞慧。見持戒人。不殺不盜。生此天中。

云何不殺。

有諸眾生。為貪財利。恣足五欲。斷毒蛇命。取其寶珠。以自供命。持戒之人。不為此事。是名不殺。亦教他人。令行不殺。乃至蚊蟻。微細眾生。亦不故殺。

云何不盜。

不以盜心。取人草土。乃至微細。亦不故取。乃至他人。所有書記。不以盜心。書寫自用。是名不盜。

云何布施。

是持戒人。貧窮乏財。以無貪心。減身資分。施初禪人。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資生之具。或施一食。或於僧寺。平治僧地。令僧去來。安隱無難。如是自行布施。亦令他人。安住善道。勸於他人。令捨惡業。

是持戒人。不殺不盜。自利利他。以是因緣。命終生於。三十三天。生此天已。受天快樂。其地皆以。柔軟天繒。以為敷具。遍覆其地。柔軟滑澤。

若天行上。隨足上下。足躡則偃。舉足隨平。譬如大風。吹水波起。高下不定。風止則平。其地柔軟。亦復如是。

其地清淨。猶如明鏡。若有工師。若工師弟子。善能磨鏡。瑩拭明淨。照顯眾像。若折一毛。以為百分。於此鏡中。皆悉了見。此天地中。見諸天子。一切身分。亦復如是。如彼明鏡。清淨無垢。其地清淨。亦復如是。

其地復生。希有之事。

若諸天女。心有所念。欲令天子。共其遊戲。天子即於。所住地中。自見書字。即與天女。遊戲受樂。

其地復有。希有之事。

若天憶念。一切所須。皆從地生。

如是三十三天。於柔軟地。受天快樂。復往詣於。遊戲之處。其遊戲處。有大園林。名摩偷迦。鈴網彌覆。無量寶樹。以為莊嚴。

於彼林中。種種眾鳥。華果具足。五樂音聲。遊戲受樂。五根境界。受果報樂。

於其地中。復有林樹。名曰婆羅。若諸天眾。入此林中。遊戲之時。樹則變小。令諸天女。取果不難。其林皆是。七寶所成。光明晃曜。如日初出。以為莊嚴。無量種色。華果莊嚴。種種色鳥。出妙音聲。以為莊嚴。如是眾鳥。住於林中。出眾妙聲。於此林中。受六欲樂。歌舞戲笑。

捨此林已。復往詣於。遊戲山峯。名曰高聚。往至彼峯。與諸天女。種種莊嚴。歌舞戲笑。昇高聚峯。其峯周匝。廣十由旬。其山峯上。有大華池。名曰光明。以七寶華。拘牟陀華。俱迦那陀華。青優鉢羅華。充滿池中。

其水清淨。鵝鴨鴛鴦。出眾妙音。甚可愛樂。天子天女。圍遶華池。歌舞戲笑。飲於天味。無有醉亂。六味之果。隨念食之。其汁香美。飲之無失。天子天女。皆共飲之。

復於異處。有諸天女。歌舞戲笑。鼓樂絃歌。簫笛箜篌。種種樂器。與諸天子。娛樂受樂。圍遶華池。久受天樂。

復有華池。名一切意樂。遊戲之處。天鬘莊嚴。栴檀塗身。散以末香。身出光明。

以其自作。上中下業。因緣力故。隨心所樂。得三種報。生似業意。若人造作。如是之業。得如是果。眼識緣色。而生樂心。

何以故。若作下業。於等色中。見作下色。其人如是。於一緣中。見於下色。

若作中業。則見中色。生中樂心。

若作上業。則見無量。種種妙色。形相端嚴。

如是一切。聲香味觸。亦復如是。目之所緣。欲界天中。一切諸地。皆亦如是。若不如是。三種之報。則不成就。當知如是。三種之業。得是妙色。端正莊嚴。天女殊勝。

此諸天眾於一切意樂。園林之中。遊戲受樂。貪著色聲。香味觸等。不知厭足。

比丘觀已。而說頌曰。

劫盡日焰。
大海乾竭。
億百千劫。
貪愛不滅。

諸水雨等。
海尚可滿。
貪欲之海。
愛色無厭。

憶念諸樂。
欲不可滿。
若離憂愛。
欲則止足。

樂從欲生。
智者不樂。
離欲之樂。
樂中最勝。

雜愛之樂。
如雜毒水。
若離愛欲。
如水乳合。

欲燒癡人。
盲冥無覺。
如摩羅耶。
山蟲食木。

愛欲憶念。
念不可數。
念無厭足。
死王所縛。

不為欲使。
不住愛境。
是人樂器。
如來所說。

如夢所見。
乾闥婆城。
虛妄不堅。
諸欲虛誑。

如幻水沫。
甄婆迦果。
欲為衰惱。
如火害人。

若知欲過。
不貪醉果。
能見實諦。
永離愛惱。

諸欲如毒。
未得思念。
得之自惱。
眾惡熾然。

欲無厭足。
退失天樂。
墮於地獄。
由欲所誑。

欲如水波。
如電如燈。
女欲如毒。
如魚洄漩。

思惟增長。
如火益薪。
初後不安。
智者所棄。

若有習近。
展轉增長。
觸如火焰。
欲受苦報。

知此欲過。
智人厭捨。
離欲之人。
得涅槃樂。

無數千萬。
那由他天。
習欲墮落。
受地獄苦。

欲火刀毒。
求樂應捨。
常應捨欲。
地獄之因。

未見有人。
不為欲使。
無有習欲。
不受苦惱。

是故捨欲。
莫生心念。
一切諸欲。
如火熾然。

如是比丘。觀諸天子。為欲所使。說偈呵責。

放逸諸天。復詣一切意樂園林。作眾伎樂。與諸天女。種種莊嚴。入彼林中。歌樂音聲。歡娛受樂。無量河池。莊嚴園林。處處皆見。種種妙色。如是眼根。受於色欲。

又隨憶念。聞眾妙音。種種愛聲。鼻聞種種。上妙愛香。舌得種種。殊異之味。隨心所念。皆悉得之。隨心所念。得種種觸。身心悅樂。隨意所念。樂法成就。

如是天眾。為愛所覆。放逸遊戲。如心所念。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生人中。常受安樂。常愛華鬘。塗香末香。大富饒財。直心善心。一切眾生。之所樂見。信受其言。眾人所愛。妻子具足。善行禮義。不失儀式。所有財物。王賊水火。所不能奪。王所供養。生大種姓。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十八地。名雜莊嚴。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以聞慧。見持戒人。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住善道。

云何不殺。

不惱眾生。自不殺害。不教他殺。亦不隨喜。亦不親友。殺生之人。乃至不與。語言交接。不聽他人。不淨之語。不同路行。

復有不殺。有諸眾生。或以歌音。或琴樂音。箜篌簫笛。誑諸禽獸。令墮網陷。此持戒人。不作如是。方便殺害。亦教他人。令行不殺。見他作者。贖令得脫。心不念殺。是名不殺。

云何不盜。

或有眾生。虛妄誑詐。商賈求財。行於非法。種種偷盜。

云何誑詐。

或以碎沙。雜餘財物。稱而賣之。見其為非。勸令不作。方便教言。

莫以妻子。自身財物。惡友因緣。而作偷盜。若行偷盜。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偷盜果報。受大苦惱。

如是自不作惡。亦勸他人。令離惡法。因緣既至。能捨不取。如是之人。自利利人。

云何布施。

或入大海。過大曠野。以求財物。或從他人。傭力求財。布施貧窮。苦惱之人。心生敬重。諸根悅豫。而施與之。或以此物。施二禪人。或施貧者。是名布施。

云何不殺。

若諸獵師。羅網捕鳥。若人捕魚。其人見之。以物贖命。還令得脫。思惟歡喜。諸根悅豫。亦教他人。令贖生命。心生隨喜。

我為善業。恒願修習。

亦令他人。修行善業。如是善業。不殺不盜。自利利他。如是二種。持戒利益。自利利他。命終生於。三十三天。種種廁填。莊嚴之殿。而於中生。

善業之人。生此天已。種種摩尼。光明晃曜。廁填莊嚴。其身光明。種種色衣。種種天女。種種衣服。莊嚴其身。住在其後。

初生天子。作如是念。

我以何業。而生此處。

自念前生。修善業故。來生此天。

即自歎曰。

奇哉善業。我修行故。來生此處。

如是天子。既思惟已。以善業故。初聞樂音。天女歌音。遍一切處。山峯宮殿。美音充滿。禽獸率舞。聞此歌音。百倍受樂。初聞此音。心生樂著。

是名第一。生欲因緣。

既著聲已。心復生念。欲是眾色。即時迴顧。見諸天女。無量色相。不可譬喻。具足莊嚴。

是誰天女。誰之所攝。

心既念已。欲心即生。

是時天女。而說頌曰。

種種欲因緣。
我最為第一。
我今奉天子。
遊戲種種樂。

爾時天子。既聞歌音。又見美色。即時迴身。至天女邊。欲受觸樂。

是名第二。生欲因緣。

復有第三。生欲因緣。

心使諸根。貪於境界。心緣自在。天子欲心。觸諸天女。天女以身。亦觸天子。是名第三。生欲因緣。

復有第四。生欲因緣。

無量無等。香熏之氣。不可譬喻。天子觀之。從何所來。即知此香。從天女生。便以欲心。抱持天女。嗅無等香。

是名第四。生欲因緣。

於四境界。心愛染樂。時諸天女。以種種飲食。須陀之味。供養天子。

是名第五。生欲因緣。

如是不可譬喻。生欲因緣。五欲境界。初著天樂。

如是天子。受天樂報。初生之時。憶念宿命。以著欲樂。皆悉忘失。

復以欲心。往詣天女。天女亦來。向天子所。歌舞戲笑。互相娛樂。至天子所。調戲愛語。歡娛受樂。

復往向於。園林華池。天女身著。種種莊嚴。復與天子。往一切觀。意樂園林。一切見林。一切地天。遊戲之處。其林諸樹。意念具足。無量莊嚴。金樹銀葉。赤寶為枝。頗梨為果。色香味具。有如是等。無量諸樹。莊嚴園林。

復有異林。以為莊嚴。毘琉璃樹。真金為枝。赤寶為葉。白銀為果。車璩莊嚴。

復有異樹。於一肘量。一寶莊嚴。所謂。金銀赤寶。毘琉璃寶。車璩莊嚴。

復有樹枝。一肘之量。一寶所成。華果具足。天華莊嚴。

其華種種。色香具足。其香周遍。滿六由旬。種種色蜂。飲諸華汁。是一切見。意樂之林。如是諸樹。以為莊嚴。種種白業。受斯果報。復以蓮華。而為莊嚴。毘琉璃莖。真金為葉。赤寶為鬚。青因陀蜂。以為莊嚴。其音美妙。天眾聞之。生大歡喜。

其林復有。行列莊嚴。種種色林。以為行列。青黃朱紫。如閻浮提。觀於電光。其林如是。行列莊嚴。河津華池。莊嚴林園。如是功德。具足之林。天子見之。心大歡喜。與諸天女。至彼林中。

餘天見之。知初生天子。欲來我所。皆起往迎。互相慰問。美言稱讚。娛樂受樂。妓樂之音。遊戲種種。蓮華林中。久於一切見林。受五欲樂。

復捨此林。往詣樂行。遊戲之處。其遊戲處。種種欄楯。以為圍遶。長流美飲。七寶宮殿。行列如林。真金為地。種種眾鳥。出妙音聲。舞戲自娛。河池流水。其音美妙。飲食河流。色香味具。天子遊中。受五欲樂。遊戲自娛。與諸天女。種種莊嚴。受天善業。經於久時。以放逸故。而不覺知。

如是天子。受五欲樂。業盡還退。放逸覆心。不觀退沒。愛心所迷。欲火焚燒。心著欲樂。而不覺知。若衰相現。怖畏成就。見無常變。決定必退。爾乃心覺。

如是天子。樂著放逸。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受第一樂。財寶具足。端直不諂。生於中國。識邪正行。知法非法。一切善人。順法之處。知報恩處。而於中生。為一切人。之所樂見。一切長幼。皆生愛敬。常無病惱。端正第一。大力無畏。安慰一切。妻子具足。所有財物。王賊水火。不能侵奪。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十九地。名曰如意。眾生何業生於此地。

彼以聞慧。見有眾生。以正見心。信業果報。堅住正見。其心質直。不惱眾生。孝養父母。順法修行。而不懈怠。恭敬三寶。佛法眾僧。不殺不盜。不教他作。亦不隨喜。見他作者。勸令不作。為諸眾生。說於業果。令住善道。不殺不盜。若有眾生。不持戒者。教令住戒。若人持戒。教令堅住。

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終之後。生於善道。三十三天。

云何不殺生。

若是眾生。知他眾生。乃至蟣子。蚊蟻之類。不故斷命。是名不殺。有諸眾生。殺害瞿陀。鼠貁兔等。安置罝羅罟。網機陷。勸令不作。

復有異人。以惡方便。作諸羂弶。張設羅網。捕獵鳥獸。種種殺具。網漉眾生。令其斷命。是持戒人。勸令放捨。是名不殺。令他眾生。安住善道。

云何不盜。

乃至草葉。不起盜心。見他偷盜。勸令不作。

復有眾生。行於非法。

若於佛塔。若於精舍。以諸音樂。供養佛塔。復有異人。亦在其中。歌舞自娛。或與女人。歌舞戲笑。而生歡喜。或於僧寺。若客作伎人。或鼓眾伎樂。供養佛塔。以自活命。作諸音樂。不令此人。為他作樂。是名不偷盜。

復有偷盜。

或於婬女。初許多直。後酬少價。是名偷盜。

復有偷盜。

若有酤酒。屠兒販賣。市買決價。不酬本直。是名偷盜。

如是殺生偷盜。持戒之人。悉捨不為。見作不喜。心亦不念。

云何布施。

貧窮少財。能捨財物。施三禪人。自忍飢苦。施與他人。慈悲心施。如愛己子。

云何持戒。

不殺眾生。若治屏廁。殺害眾生。教令不作。施其水漿。還置穢處。令不害命。是名不殺。善業之人。作此善業。命終生於。三十三天。

善業之人。生彼天上。受五欲樂。天伎樂音。種種天女。以為圍遶。受無比樂。今為此天。說少分喻。

如金輪王。所受之樂。比於天樂。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所受天身。無有骨肉。亦無垢污。不生嫉妬。其目不眴。衣無塵垢。無有煙霧。亦無大小。便利之患。其身光明。轉輪聖王。都無此事。

於己妻子。不偏攝受。離於嫉妬。飲食自在。無有睡眠。亦無疲極。轉輪聖王。都無此事。

以是因緣。轉輪王樂。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故以人中。說少分喻。

如是次第。受五欲樂。有一園林。名迦毘羅。長十由旬。廣五由旬。一切皆以。金鳥莊嚴。無量眾鳥。遍身眾寶。以為莊嚴。妙花光明。莊嚴園林。七寶為樹。林有眾鳥。光明殊勝。如人著於。種種莊嚴。轉增勝妙。種種色鳥莊嚴天樹。亦復如是。

復有天子。於此林中。以種種華。遊戲娛樂。其華皆以。毘琉璃寶。以為莖葉。及以華鬚。赤蓮華寶。以為華臺。其花香氣。滿十由旬。勝一切華。天聞此香。十倍增樂。

復與天女。於迦毘羅。向飲食河。隨念即至。高大之殿。種種欄楯。樓閣門戶。種種寶鈴。種種寶鬘。真珠羅網。以覆其上。種種寶幢。懸眾寶幡。金銀頗梨。赤寶莊嚴。種種諸柱。或有鵝鳥或有鳩鴿。或命命鳥。或有鴻鴈。以為莊嚴。有如是等。種種眾鳥。莊嚴其殿。

天眾昇殿。以善業故。與諸天女。向迦毘羅大林。詣飲食處。到已即下。食天甘饌。食訖遊戲。於園林中。種種樂音。遊戲受樂。經於多時。心著樂故。不覺長遠。

復往詣於。一切見林。昇於高峯。欲見眾林。共餘天眾。還昇化殿。種種歌舞。種種戲笑。互相娛樂。同心受樂。既至一切見林。住於峯上。見須彌山王一面。多有園林。以為莊嚴。

其花光色。如融金聚。光明騰焰。種種河泉。流池濟處。美飲之河。種種食河。無量天女。種種莊嚴。以為圍遶。

其須彌山。持諸世間。處於六萬。眾山之中。六萬眾山。以為圍遶。高峻廣大。天。龍。夜叉。阿修羅。甄那羅。之所住處。善業諸天。之所依止。種種善業。果報所得。四寶成就。一一住處。種種眾色。以為莊嚴。皆悉見之。互相歡娛。欲心放逸。種種美言。共相調戲。上中下身。遊戲行食。

既見此已。而作是念。

非我獨受。五欲之樂。亦復多有。其餘諸天。與諸天女。遊戲受樂。

如是見於。種種色香。如意之樹。莊嚴園林。

爾時諸天。復見餘地。

一名。高聚。二名。大高聚。

種種河流。以為莊嚴。若其日月。行此山頂。觀彼二山。於此日中。見百千身。如羅睺阿脩羅。手障日光。如前所說。

爾時天子。復於空中。徘徊旋轉。觀於山王。與諸天女。娛樂受樂。歌頌音聲。住於宮殿。山王園林。皆悉見之。還於自地。既至本宮。於園林中。歌舞戲笑。受種種樂。五欲自娛。欲樂覆心。不覺長遠。

復往詣於。娑羅摩山。其山縱廣。有五由旬。高十由旬。或乘宮殿。或乘飛鳥。而昇此山。種種寶柱。以為莊嚴。種種河池。七寶莊嚴。如意寶樹。光焰騰赫。種種妓樂。歡喜相娛。受自業果。以放逸故。經於多時。而不覺知。為樂所迷。不知厭足。

復往詣於。優鉢羅林。於此林中。百千眾蜂。以為圍遶。入於林中。共食美飲。歌舞受樂。而無厭足。復往詣於。遊戲之處。名曰無垢。百百千千。眾樂音聲。共相娛樂。而不厭足。

諸天放逸。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顏色光澤。主上貴重。第一富樂。聰慧明了。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二十地。名微細行。眾生何業。生於彼天。

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修行善法。自利利人。不誑眾生。不惱眾生。質直修行。而行善業。得樂果報。作清涼業。得清涼報。善業樂報。一切眾生。之所供養。眾人所愛。現在未來。安樂利益。

若捨此身。至未來世。所作善業。猶如父母。為如實故。受無量樂。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行不殺。不行偷盜。

若復有人。殺生偷盜。不共同止。亦不親近。不共遊戲。不與同事。如是破戒。行惡之人。不與同住。親近持戒。行善之人。同其事業。遊戲受樂。互共思惟。法以非法。此善業人。自不作惡。亦教他人。令不作惡。

如是之人。遍修善業。令破戒者。住於善道。示人正法。令入正道。種於善業。其人心淨。猶如鍊金。行於善業。現在未來。安隱快樂。是名不殺。

復有不殺。

有諸眾生。以邪見故。殺諸蛇蠍。百足蚊虻。蜥蝪之類。殺如是等。熏諸果樹。欲令園林。華果繁茂。持戒之人。則不如是。以護生命。種種果食。疑有蟲者。終不故食。若水酪漿。種種諸飲。不諦觀視。終不飲之。經宿之水。若不細觀。恐生細蟲。若不漉治。不飲不用。是名微細。持不殺戒。

云何不盜。不恣。

復有幾種。若人思惟。欲令種種。稻穀麻麥。種種黍豆。我獨成就。令世間人。五穀不登。獨我成熟。常作如是。不善思惟。復於異時。眾生薄福。田稼不收。如是惡人。見世飢饉。心生歡喜。

如我所念。

於市肆賣。曲心巧偽。量諸穀麥。誑惑於人。究竟成業。若心思惟。名為思業。若作誑時。名為誑業。作誑業已。名究竟業。如是眾過。捨離不作。

持戒之人。雖復貧窮。不為非法。誑惑他人。見他作者。心不隨喜。若飢饉世。治生求利。如法販賣。不誑眾生。是名不盜。如是善人。

云何布施。

善心善行。自利利他。自身貧窮。勤苦得財。若從他人。常乞財物。得已布施。貧窮疾病。困乏之人。若學三禪。得三禪人。從他求索。勤苦得已。而行布施。是人布施。三業成就。

若心思惟。欲行布施。是名決定。若布施時。名之為業。若行施已。心復思惟。是名究竟。

如是之人。造作一千二百善業。命終之後。生於善道。微細地處。行善業人。

生彼天已。以作微細。業因緣故。所得天身。隨其所念。巨細隨心。其地園林。七寶為樹。第一清淨。自業成就。

其七寶林。長二十由旬。廣十由旬。河泉流水。園林具足。見者愛樂。清淨無垢。猶如明鏡。其樹枝葉。清淨無垢。如融金色。金銀琉璃。及餘種種。雜色之樹。以為園林。

天子入林。於諸寶樹。枝葉之中。皆悉自見。身之色像。如一樹中。自見其身。百千樹中。自見其身。亦復如是。一一天子。身之色相。悉現眾樹。以善業故。得相似果。其樹復有。奇特之事。隨其造作。上中下業。生此天中。隨其本作。上中下業。悉現樹中。根莖枝葉。皆悉覩見。

時天帝釋。與諸天女。華鬘莊嚴。其殿光明。晃曜大明。勝於和合。百日竝照。微細行天。遙見帝釋。皆往出迎。到已恭敬。頂禮帝釋。隨天帝釋。還入林中。受五欲樂。

釋迦天王。亦以美言。慰問諸天。

行大善業。

其林眾鳥。出美妙音。真金為樹。莊嚴園林。

是時天王。觀業報已。而說頌曰。

善業得此果。
種種業林證。
雖無有言說。
知以善業報。

種種諸果報。
處處受生死。
或善或不善。
故得如是報。

若人修善業。
當得生天中。
若作不善業。
墮於三惡道。

樂行善不善。
著欲癡所迷。
不知當退沒。
決定受死苦。

今此善業報。
以樹相而知。
於欲不厭離。
心為樂所迷。

欲味放逸人。
心常求境界。
常為愛所惱。
亦為愛所縛。

欲共女人生。
女人為甚惡。
能生於熱惱。
如火害眾生。

如是欲熱惱。
過於大猛火。
女色大熱惱。
焚燒眾生心。

女人壞世間。
令善皆盡滅。
是地獄因緣。
大仙如是說。

口善說美言。
其心如毒害。
誑詐無暫停。
女人心無實。

須臾起愛心。
須臾心不愛。
其心不暫停。
如電不久住。

巧智虛誑人。
心貪則親近。
常思樂他人。
懷慢情恣態。

天人毘舍遮。
羅剎龍夜叉。
皆為女色縛。
女人如惡毒。

不念於恩惠。
非種姓伎術。
女人性如風。
其心不停息。

若見大財富。
心則生愛樂。
又見衰禍至。
厭之而捨棄。

若有人親近。
則生愛樂心。
見其憂惱至。
須臾即捨離。

如蜂樂遊華。
見萎速捨棄。
女人亦如是。
不悅則捨離。

惡心無慈惠。
躁擾心不定。
為破愚癡人。
女人出於世。

天中大繫縛。
無過於女色。
女人縛諸天。
將至三惡道。

若心貪女色。
是欲最尤甚。
女色欲燒心。
後受大苦惱。

現在所作業。
貪欲自迷心。
癡心不能覺。
女欲之所迷。

丈夫既信已。
為無量愛縛。
忽然便捨離。
猶如蛇脫皮。

如是女人性。
諸方便供養。
種種而守護。
猶不可從心。

女人性如是。
其心無誠實。
虛誑多姦偽。
智者所不信。

時諸天子。聞天帝釋。說是法已。心生厭離。而說頌曰。

如是如是能天王。
所說如實誠不虛。
我無智慧不覺知。
為天女網自縛心。

時天帝釋。聞此偈已。即往詣於。鳥音聲林。無量宮殿。以為莊嚴。蓮華浴池。莊嚴林樹。金色山峯。如融金聚。種種伎樂。歌頌妙音。多有種種。天女眷屬。帝釋天王。入此林中。欲受天樂。諸根境界。受五欲樂。

復往詣於。乾陀聚山。須彌之峯。七寶莊嚴。其河流注。端嚴奇特。如真珠瓔珞。莊嚴山峯。真珠為沙。以布河底。於河兩岸。多有眾鳥。出妙音聲。見此河者。皆生愛樂。釋迦天王。與諸天女。及諸天眾。種種莊嚴。遊戲受樂。

於此山峯。既受樂已。復與天子。及諸天女。復往詣於。周羅宮殿。遊戲之處。既至此處。餘地諸天。聞天主至。亦皆來集。其峯宮殿。居須彌頂。高廣嚴淨。夜摩天光。照觸其頂。如須彌色。映四天下。夜摩天光。照此山頂。亦復如是。得夜摩天。光明照故。於餘宮殿。千倍殊勝。

爾時天主。釋迦提婆。於此宮殿。既遊戲已。與諸天子。及諸天女。還善法堂。

此微細行天。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或為國王。或為大臣。第一螺髮。其心審諦。人所諮奉。不好多言。衣服鮮潔。淨無垢污。妻妾貞潔。心不邪曲。好行布施。端直不諂。兄弟宗親。之所愛敬。恭敬師長。愛樂賓客。樂行布施。持戒自守。性愛香鬘。遠惡知識。生於大姓。端正殊妙。種種莊嚴。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二十一地。名歌音喜樂。眾生何業。生於此地。

彼以聞慧。見有眾生。善心善業。善身口意。行於善業。自利利他。饒益眾生。心有慈悲。信於業果。正見正業。持二種戒。心不散亂。不失威儀。不親惡友。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三種善業。遍行究竟。持二種戒。不殺不盜。

云何不殺。

若稻穀黍。麥生微細蟲。不擣不磨。知其有蟲。護此蟲命。不轉與人。

復有不殺生。

若牛馬駝驢。擔負脊壞。瘡中生蟲。若以漿水。洗此瘡時。不以草藥。斷此蟲命。以鳥毛羽。洗拭取蟲。置餘臭爛。敗肉之中。令全其命。護此驢牛。恐害其命。復護蟲命。乃至蟻子。亦不故殺。

若晝若夜。不行放逸。心不念殺。有眾生想。若蟣若蟻。亦不故殺。是名不殺。

云何不盜。幾種不盜。

若有眾生。見蛇食蟲。蝦蟇食蟲。黃鼬食蟲。若狗野干。取諸眾生。欲自食之。其人若見。以其所食。而貿易之。令其得脫。

如是之人。護彼此命。是名不盜。自不偷盜。亦不教人。勸諸眾生。令住善道。未住戒者。教令住戒。已持戒者。令其增長。說業果報。令其覺悟。是則名曰。不殺不盜。

復有順法行人。利益眾生。見諸蜜蜂。知他欲殺。以物救贖。令其得脫。施眾生命。是名施命。

復有布施。

若法行人。貧窮乏短。若以一食。施四禪人。若見惡人。欲斷人命。以物贖命。令其得脫。施命。施法。諸施之中。最為第一。是人行於。二種之施。亦教他人。令行二施。見作隨喜。如是持戒。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歌音喜樂之地。以善業化。得勝供養。其地園林。以善業故。種種莊嚴。

天所住處。無有一跡。非善業化。無有一天。不遊戲者。無有一天。不受樂者。無有一天。不退沒者。善業盡故。退時自知。猶不厭足。愛繩所縛。愛所欺誑。

帝釋天王。說是語已。與諸天眾。於園林中。遊戲受樂。林樹華果。種種具足。飲食之河。眾味具足。與諸天眾。至此河邊。歡娛受樂。復與天女。往詣摩多隣南。遊戲之處。

時天帝釋。見其林樹。告諸天曰。

汝等見此。遊戲處不。

諸天子言。

唯然已見。

時天帝釋。為諸天子。說本事法。

如我昔於。宿舊諸天。聞如是說。

過去有佛。號迦迦村陀如來。於此林中。為天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善義善語。純備具足。白淨之法。

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滅故。是事滅。

云何名有。

以有欲故。則有過失。若無欲者。則無過失。

天子當知。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

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

若無欲者。則無欲過。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

云何是事滅故。是事滅。

愛滅故欲滅。欲滅故欲過滅。是名是事滅故。是事滅。

天子當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若以逆觀。愛之因緣。生欲之本。欲之因緣。能生於欲。

云何為欲。

心求憶念。欲有所作。是名為欲。癡有所求。故名無明。以無明故。於境無厭。是名為愛。

諸天子。不求知足。故名為欲。

諸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

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

所謂有愛。貪不知足。若愛滅者。無厭則滅。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是名是事滅故。是事滅。

復次。天子。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和合作業。以有業故。則有業報。若無集業。則無業報。

諸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

所謂。先以憶念。眼緣於色。而生於識。憶念為先。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

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

若無色。則無眼。無眼。則無憶念。無色。無眼。無憶念故。眼識亦無。

如是。天子。是名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

譬如陶師。輪繩泥水。眾法和合。而有瓶生。

諸天子。是事有故。是事有。亦復如是。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

譬如陶師。輪繩泥水。若不和合。則亦無瓶。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亦復如是。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

所謂和合。必有別離。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

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

若無和合。則無別離。

如是。天子。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以有生故。則便有死。若無生者。則無有死。

如是。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

所謂有欲故。決定被燒。譬如有火。則必有燒。

如是。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

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所謂厭離欲故。欲不能燒。猶如無火。則不能燒。

如是。天子。是名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

所謂。有父母精血。有業。有藏。有中陰身。猶如香氣。故有身生。

如是。天子。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若無父母。則無精血。無決定業。無藏。無中陰則無身生。如是。天子。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九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