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雲經卷第四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陀羅尼品第四
爾時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深解微細。何等為十。
所謂。解求出離。解究竟諸法。解具足一切法。解隨順一切法相。解分析一切諸法。解十二因緣。甚深難冒。解業力不可思議。解如所說深義。解通達順如道理。解一實諦。
善男子。云何菩薩。解求出離。乃至云何。解一實諦。
菩薩恒作是念。
一切世間。痛哉苦哉。八苦猛火。之所焚然。婬欲炎盛。燒其身首。瞋烟蓬勃。妄想亂起。無明癡暗。障蔽眼目。
菩薩見已。復作是念。
是等眾生。云何出離。三界火宅。得脫火難。
為是眾生。得脫因緣。是故求解諸法。求得隨順。諸法平等。得平等已。如實了知。諸法幻相。了知幻已。則如實知。如實知已。而順觀察。甚深難冒。十二因緣。得緣觀已。觀察業力。不可思議。
作是觀已。生大希有。而作是念。
一切諸法。雖無自體。而能巧作。種種色像。
如是微細。以意覺了。所說諸義。則得明解。已了義故。通達真如。達真如已。得見實際。見實際已。則能度脫。一切眾生。生死火宅。
善男子。如是菩薩。解求出離。乃至解一實諦。具足如是十法。菩薩摩訶薩。深解微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辯才會理。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法。但是假名。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養者。無造者。無受者。無知者。無見者。危脆災厄。不能自由。空無所有。虛妄分別。因緣假合。如是假合。假名說之。
善男子。有此道理。隨順法相。無人。無我。眾生。壽者。造者。受者。知者。見者。無有自在。虛妄分別。因緣假合。如是說法。有此道理。隨順法相。不違法相。與理相應。如是觀察。實法道理。悉不顛倒。顯了法相。如是辯才。與理相應。是故說名。辯才會理。
善男子。具足十法。菩薩摩訶薩。辯才會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辯才明了。何等為十。
所謂。解結辯才。無盡辯才。無斷絕辯才。無不潤辯才。無下劣辯才。無怖畏辯才。無比辯才。不可沮壞辯才。無窮辯才。四無礙具足辯才。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明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淨潔辯才。何等為十。
所謂。無吃訥辯才。無恐怖辯才。無劣弱辯才。不自逞辯才。不損義辯才。不損文辯才。不失方法辯才。無失時辯才。無麁澁辯才。無不明了辯才。
善男子。菩薩辯才。無諸吃訥。
所以者何。以無所畏故。菩薩在大眾中。如師子王。不畏不怯。
菩薩辯才。不逞不諂。
何以故。遠煩惱故。有煩惱者。而恒自逞。非無煩惱。
菩薩辯才。義無損減。
何以故。得法爾故。
菩薩無無義辯才。
何以故。證得法故。
善男子。未證法者。有義損減。非得法者。菩薩辯才。無文損減。
何以故。通學一切。諸經論故。不學經論。有失文章。若學經論。無有此失。
菩薩不失方法。
何以故。已修一切。諸方法故。
菩薩善學。無量經法。不失時節。無前後失。故菩薩無。麁澁辯才。無有麁惡。無逆耳語。
何以故。遠離惡口。諸過失故。
菩薩辯才。無不明了。
何以故。具利根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淨潔。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令一切眾生。歡喜辯才。何等為十。
所謂愛語。姿顏悅豫。無有顰蹙。恒說義理。恒說正法。說法平等。不逞自能。無所輕蔑。心無污染。不輕躁動。種種辯才。
善男子。菩薩愛語。能令眾生。心得歡喜。
姿顏光悅。無有顰蹙。諮嗟具足。和悅眾生。
恒說義理。優量語故。悅眾生心。
恒為說法。利益語故。而悅眾生。
說法平等。於諸眾生。令悅其意。
菩薩不自逞能。遠離憍慢。自恣矜高。隨眾生類。而教導之。必令歡喜。
菩薩無所輕蔑。殷勤為說。令得歡喜。
菩薩無所染污。持淨戒故。令眾歡喜。
菩薩不輕躁動。多修忍故。
菩薩種種辯才。以愛語故。令眾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能令。一切眾生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言語辯才。人所信受。何等為十。
所謂菩薩。於諸眾生。非是法器。而不為說。謗法眾生。亦不為說。有來調弄。亦不為說。外道邪見。亦不為說。無恭敬者。亦不為說。無信心者。亦不為說。幻惑諂曲。亦不為說。不為自身。乏無資生。故為說法。不為利養。嫉妬慳悋。故為說法。散頭裸袒。及瘖瘂者。不為說法。
所以者何。善男子。菩薩於諸眾生。無有慳悋。亦無祕法。無不憐愍。無不利物。但諸眾生。於佛法中。非法器故。是故菩薩。而不攝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有何眾生。菩薩為其說法。
佛言。
善男子。菩薩說法。為諸眾生。
有信根者。可成熟者。具有法器。於過去佛。已種善根。無有諂曲。離諸欺誑。所有威儀。實無虛假。不著世間。名聞利養。具足信心。善友攝持。行諸善業。易可開悟。利根眾生。於所說義。能解意趣。精進勇猛。能得佛果。如說修行。
善男子。如是眾生。諸佛菩薩。而為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方。所出語言。悉可信受。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能說法。何者為十。
所謂。但為修行。諸佛法故。而演說法。如是說法。而佛及法。俱不可得。但欲修行。諸波羅蜜。而為說法。而是修行。及波羅蜜。亦不可得。為菩提行。菩薩說法。而是菩提。及菩提行。皆不可得。為滅煩惱。故為說法。不得煩惱。及煩惱滅。為修厭離。而證滅故。菩薩說法。不得厭離。亦不得滅。為須陀洹。為斯陀含。為阿那含。證得果故。菩薩說法。亦不得是須陀洹。及斯陀含。阿那含等。悉不可得。為阿羅漢果故。菩薩說法。亦不可得。阿羅漢。及阿羅漢果。為得辟支佛果故。菩薩說法。緣覺及果。俱不可得。為滅執著。諸我見故。菩薩說法。我與執著。皆不可得。菩薩雖說。有諸業報。業及業報。亦不可得。
何以故。作是思惟。
所說之法。依因名字。依此名字。尋法不得。
所以者何。所言法者。非文字體。夫文字者。亦無法體。以是義故。依於假名。俗諦故說。於無名法。而立名字。如是名字。皆是虛妄。而非真實。非真實者。非第一義。既非真諦。是虛妄法。誑惑一切。嬰兒凡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能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無不隨順。
善男子。菩薩隨順於法。不出於色。隨順於法。不出受想行識。隨順於法。不出欲界。隨順於法。不出色界。隨順於法。不出無色界。隨順於法。不出於法。隨順於法。不順眾生。隨順於法。不順斷見。隨順於法。不出於道。以智善巧。方便相應。非不隨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無不隨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法界。何者為十。所謂。智慧具足。為善知識。之所攝受。勇猛精進。遠離一切障礙。善能清淨。於所教誨。生殷重心。多修空相。遠離僻見。善行聖道。了見真實。是為十法。
善男子。慧命菩薩。親近善友。見善知識。生歡喜心。於善友中。生世尊想。依止而住。依善友已。勇猛精進。為滅一切。不善之法。成就滿足。一切善法。如是勇猛。一切障礙。悉皆滅盡。無障礙已。不息於道。故得清淨。遠離一切。身口意惡。及破戒業。得清淨已。於所教誨。生殷重心。殷重教已。多修空相。修空相已。不生倒見。離倒見已。而修聖道。修聖道已。而見真實。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何者名為真實。
佛言。
善男子。夫真實名。非顛倒名。
世尊。何者是非顛倒。
佛言。
善男子。非是虛妄。名不顛倒。
世尊。何者是非虛妄。
佛言。
即是如如。無變異法。
世尊。何者名如如。
佛言。
夫如如者。謂是內所。證知之法。不可文字。之所顯示。
所以者何。是法一切。言語道斷。文字章句。所不能詮。過音聲界。離諸口業。絕諸戲論。不增不減。不出不入。不合不散。非可籌度。不可思量。過算數境。非心行處。無礙無想。過想境界。過諸嬰兒。一切境界。一切嬰兒。所不行處。過一切魔境界。過一切煩惱境界。過識境界。無所住處。無住寂靜。聖智行處。如是。如是內所證。無垢無污。無染清淨。微妙第一。畢竟最勝。常恒湛然。無生滅法。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界常爾。
善男子。菩薩為是法故。精勤不懈。修行精進。忍種種苦。如是苦行。證是法界。於是法中。復加安立。一切眾生。
善男子。是名如如。是名實際。是名一切智。是名一切種智。是名不可思議界。是名無二界。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云何應證。云何應得。如是法界。說名內所證得耶。
佛言。
善男子。以出世智故。內應當證。內應當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以智所證得。是內證得不。
佛言。
善男子。不也。
何以故。以智慧故。如實見法。以身證之。
菩薩復言。
世尊。諸善男子。若以聞慧。若以思慧。得證是法。名內證不耶。
佛言。
善男子。不可也。
何以故。不可以聞慧。不可以思慧。內證此法。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
善男子。如大曠野林中。夏月後分。設有一人從東方。而往西域。復有一人。從於西方。而往東域。以蒸熱所苦。渴乏惱亂。
路中逢見。東方來者。而問之曰。
仁者。我今熱惱所苦。渴乏煩躁。汝可為我。示於道路。若池若湖。有清淨水。涼冷無濁。能為我除。此渴乏者。
是時。東方來人。諳悉道路。經見善知。水路之相。己曾自飲。洗浴是水。便報之曰。
仁者。以此道路。汝但直去。若於是處。見有二道。可避左邊。而行右道。乃至得見。欝茂叢林。是叢林中。有三池水。清淨香美。柔軟輕冷。八德具足。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熱所苦。渴乏逼惱。但聞水名。唯思是水。除渴乏不。即證此水。涼冷以不。
對曰。
不也。世尊。如渴乏者。要須至彼。清冷水處。得飲浴已。渴乏乃除。方自證知。
善男子。聞思二慧。不得內證。亦復如是。
善男子。言叢林者。即生死之名也。熱惱所苦者。一切眾生也。
何以故。三障煩惱。熱所逼故。渴乏五欲。所言示道路者。則是菩薩之名也。善解一切智道。經證是法。內證得法故。言清冷水者。即是第一義諦之名也。
復次。善男子。我今為汝。更說譬喻。汝當聽之。
善男子。於意云何。諸佛如來。若住世界。一劫壽命。於閻浮提。人前稱歎。甘露之味。所謂色香。美味清淨。具足柔軟。是諸眾生。聞歎是食。得飽以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以此義故。應當知之。聞思二慧。不可內證。得如是法。
復次。善男子。諦聽譬喻。
善男子。如有一人。經食甘果。知其美味。於眾人前。而稱嘆之。具足色香味觸。
善男子。汝意云何。是等眾人。聞說果味。得果味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依此義故。應當知之。聞思二慧。不可內證。得如是法。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善說。世尊。善說。善逝。
世尊。是等眾生。何當得是法。由聞此經。歷耳因緣故。
所以者何。世尊。是等眾生。為得此法。因聞是法。無顛倒故。
佛言。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得聞是法。以不顛倒故。當得是法。如我不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解法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行空境界。何等為十。
所謂力空。無畏空。佛不共法空。戒藏空。定藏空。慧藏空。解脫藏空。解脫知見藏空。一切法空。空空。悉皆了知。不以此因緣故。而得空法。亦不著空。亦無空見。亦不依空。亦不以此因緣故。墮斷滅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行空境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於無相。何者為十。
所謂。離於外相。亦離內相。離諸戲論。離一切分別。離一切有所得。離一切動轉。離一切行處。離一切境界。不得於識。亦不得所識之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無相。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諸佛菩薩。云何觀察。是無相法。
佛言。
善男子。是處不可思議。其義深妙。
何以故。過意識境界故。一切眾生。於是法處。皆生狂亂。
善男子。是如來法。不可思議。一切眾生。不能得見。是如來法。微妙甚深。不可思算勞累心識。
所以者何。善男子。是法難入。甚深甚深。不可思議。無彼無此。等於虛空。一切論師。非其境界。不能思量。不能籌度。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我於今日。重欲諮啟。願垂聽許。
佛言。
善男子。隨汝所問。我當答之。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即白佛言。
如佛所說。此無相法。一切眾生。不能得見。是如來法。誰能信者。如來法王。而自稱嘆。將非貢高。增上慢耶。夫貢高者。非大人相。
佛言。
善男子。善能諮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
佛言。
善男子。佛無憍慢。亦無貢高。不為名聞。不為利養。不為知識。非虛自歎。非虛自高。但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得此法故。而作是說。
所以者何。是等眾生。於如來邊。聞是所說。得大歡喜。無量清淨。當得是法。不異今日。為是法器。長夜利安。乃至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是等眾生。將不知佛。之威神耶。
佛言。
善男子。是等不知。
何以故。心下劣故。
善男子。此佛剎土。多有眾生。小意下劣。薄弱卑陋。小智小信。少分善根。是故不知。如來威神之德。為是眾生故。佛自歎己。令彼於佛。而生信故。
善男子。如一醫王。善巧治病。
時多眾生。深滯疾苦。是處聚落。唯有此醫。無二無三。諸病人眾。都無一人。識是醫者。善能療治。具大威德。
是時醫師。而作是念。
此等病者。困苦可矜。眾惱所逼。不識藥性。不識增損。我今當為。是等眾生。療治令差。
是時醫王。於病眾前。而自歎己。
汝等病人。應知我是。大醫之王。善巧治病。了知病源。善解診藥。
病者聞已。信知是醫。而往依附。是大醫王。即為病人。而療治之。種種疾病。應時得差。
善男子。於意云何。是醫可得。名貢高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為大醫王。了知一切。煩惱重病。亦知煩惱。病之根源。普施眾生。大法妙藥。煩惱病者。所不識知。如來醫王。見是事已。於病眾前。而自稱歎。己之功德。諸眾生等。聞說如來。真實功德。皆生信心。歸投如來。為是等人。如來大醫。以大法藥。種種微妙。療治一切。煩惱重病。悉皆滅盡。何者名為。大法藥耶。所謂。不淨觀。慈悲觀。十二因緣等觀。
善男子。佛見如是。無量利故。自歎己德。非貢高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一切依願。何者為十。所謂。雖願布施。不依於施。雖願戒忍。精進。禪定。智慧。及以三界。菩提涅槃。悉皆不願。
所以者何。菩薩遠離。一切諸願。以無所願。遍行世間。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遠離一切依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慈為身。何者為十。所謂。無少分慈具足。無彼此慈具足。法慈具足。寂靜慈具足。不追過慈具足。利益慈具足。於諸眾生。生平等慈具足。無忿恨慈具足。於十方界。普覆慈具足。出世間慈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慈為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悲為身。何等為十。
所謂。見諸眾生困苦。無救無護。無歸依處。發菩提心。發是心已。努力修行。勇猛精進。為得是法。得是法已。為諸眾生。而作利益。見慳惜者。勸住於施。見破戒者。勸令持戒。見瞋恨者。勸修忍辱。見懈怠者。勸修精進。見散亂者。勸修攝心。見無智者。勸修智慧。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劇苦所逼。難可堪忍。是故不退。於菩提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悲為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於歡喜。何者為十。
所謂。我已得出。遠離三有。火宅牢獄。故生歡喜。我已斷除。生死羅網。無始纏縛。故生歡喜。我已得度。種種覺觀。蛟龍亂住。生死大海。故生歡喜。久遠戴立。憍慢之幢。我已傾倒。故生歡喜。我以金剛智杵。破碎煩惱高山。令究竟盡。無復遺餘。故生歡喜。我已穌息。復為安慰。未穌息者。令得悅意。故生歡喜。我已覺寤。無始久遠。世間睡眠。渴愛所逼。無明癡暗。障蔽眼目。未覺寤者。復令覺寤。故生歡喜。我已得脫。六趣惡道。種種苦報。復當度脫。諸餘眾生。遭是惡道。受苦報者。故生歡喜。我無始來。迷於生死。曠野稠林。獨無伴侶。慞遑亂走。未曾見路。不識正道。無示導者。今日欻然。值遇導師。故生歡喜。我今漸近。一切智城。隣於佛座。故生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優畢叉。何者為十。
所謂。眼識所了。諸色境界。此中捨離。不以色境。而自損害。不作瘡疣。耳所聽聲。鼻所嗅香。舌所得味。身所覺觸。意所了法。皆悉捨離。不以意識。了諸法故。而自損害。為作瘡疣。亦不隔礙。於行苦中。於苦苦中。於壞苦中。捨離而住。於此三苦。不自損害。不作瘡疣。亦無隔礙。於事已辦。眾聖人邊。捨心而住。於聖人邊。生大歡喜。
復作是念。
是等聖人。本凡夫地。我應化度。其今成聖。我願已得。
故住捨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捨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神通遊戲。何者為十。
所謂。從兜率下。託神母胎。示現受生。處宮受樂。踰城出家。樂於閑寂。苦行修道。降制魔軍。坐於道場。而成正覺。轉於法輪。示現涅槃。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何因緣故。菩薩摩訶薩。示現兜率天下。乃至示現涅槃。
佛言。
善男子。於彼兜率天宮。有諸眾生。執有常想。時見菩薩。世間最勝。至尊至極。無上無邊。不染欲樂。從彼退墮。是其所執。常想即滅。生無常想。依無常想。故不放逸。
善男子。於彼天宮。有諸眾生。多放逸者。於菩薩所。生歡喜心。戀著欲樂。而不欲往。修覲菩薩。亦不承事。
其作是念。
菩薩常在。我等亦在。
時節長遠。何慮不得。往親近之。
是故菩薩。為除是等。眾生放逸。故現退墮。彼諸眾生。忽見菩薩。於彼墮墜。大生懊惱。遠離五欲。不復放逸。無放逸故。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胎中。受教化者。菩薩在胎。威神巍巍。是等見已。即生希有。為是眾生。菩薩處胎。隨其所宜。而為說法。必令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菩薩。作嬰兒時。及在宮中。應可成熟。而諸菩薩。為彼眾生。得成熟故。及餘下劣眾生。樂小法者。為隨順故。是故示現。作嬰兒相。住於宮中。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見菩薩。踰城出家。是菩薩為彼眾生。令成熟故。而示是等。踰城出家。
善男子。有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樂於弊陋。為是等故。示現苦行。復為降伏。諸外道故。示現苦行。
善男子。有諸眾生。
待菩薩坐道場時。我當到彼。設諸供養。
為是等故。現坐道場。是諸眾生。詣菩薩所。而設供養。因緣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憍慢剛強。為折伏故。菩薩坐於道場。降伏魔軍。
善男子。有諸眾生。成熟善根。為進修德。勝利益故。是故菩薩。現登正覺。是時菩薩。登於正覺。三千大千世界。種種音聲。悉皆休息。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寂靜。
是等眾生。見是事已。發弘誓願。
願我來世。坐於道場。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謂言自是。世間之師。而未覺了。究竟出離。清淨之法。於當來世。亦無其分。但為折伏。是眾生故。有諸眾生。善根成熟。堪為法器。為是等眾。示現道故。而是菩薩。得道之時。往詣迦尸城。轉于法輪。其輪十二。三轉具足。於大眾中。而師子吼。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涅槃。受教化者。為化此等。是故菩薩。現般涅槃。
善男子。以是因緣。示現從兜率天。下閻浮提。乃至涅槃。而示現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神通遊戲。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八難。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一切。諸不善業。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遠離慳貪。於過去佛。種諸善根。福德相應。智慧具足。善巧方便。發弘誓願。修厭離想。勇猛精進。
善男子。菩薩不造。諸不善業。不感地獄。有諸眾生。墮於地獄。受於種種。不如意苦。受苦既久。於彼眾生。在地獄者。互生瞋恚。而是菩薩。性戒清淨。十善具足。是故菩薩。不墮地獄。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隨順受持。是故不生。畜生惡道。
何以故。是諸畜生。受畜生苦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慳貪心。慳貪因緣。墮餓鬼道。受餓鬼苦故。
菩薩摩訶薩。不生邪見。卑下之家。
何以故。邪見眾生。不得親近。善知識故。
所以者何。菩薩累劫。久於過去。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以是因緣。生生世世。生正見家。富足錢財。具足修道。習因成就。展轉增長。福德智慧。菩薩摩訶薩。所得諸根。無不具足。以是因緣。諸根具足。為佛法器。
是故菩薩。功德成就。既與福德。業相應故。於佛塔廟。於法於僧。設諸供養。供養因緣。修習善業。是故而得。諸根具足。諸根具故。是則得為。諸佛法器。
菩薩摩訶薩。不生邊地。
何以故。邊地眾生。暗鈍癡頑。瘖瘂不了。不解言語。似於羺羊。不堪聽受。善不善法。甚深意趣。不識道理。而不堪為。甘露法器。不名沙門。不名信士。是故菩薩。生於中國。中國眾生。利根聰哲。諸根明了。智者稱嘆。堪受所說。善不善法。深解意趣。堪為諸佛。甘露法器。名為沙門。名為信士。
何以故。過去願力。智慧力故。
菩薩不生。長壽天中。若生住彼。無量諸佛。出於世間。不沾法潤。不獲法利。饒益眾生。便爾被廢。是故菩薩。生於欲界。教化成熟。下界眾生。值佛出世。
何以故。如是菩薩。巧方便故。
菩薩不生。無佛出處。
何以故。是中眾生。不聞佛名。不聞法名。不聞僧名。不敬三尊。是故菩薩。所生剎土。有三寶處。如其過去。所發誓願。具足滿故。
眾生𢤱悷。剛強難化。菩薩不爾。
何以故。聞八難苦。無不厭離。以厭離故。勇猛精進。修行正勤。滅如是等。不善法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遠離八難。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不忘菩提心。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幻惑。諂曲貢高。質直和雅。信心清淨。於正法中。斷除疑悔。於諸眾生。樂受法者。而不悋惜。不作祕師。絓是能損。正法因緣。皆悉遠離。不相違犯。如說修行。受持大乘。一切諸典。若見有人。持大乘者。生殷重心。恭敬禮拜。作同學想。一心一意。聽受大乘。於說法人。生如來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不忘菩提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得宿命智。何等為十。
所謂。已多供養。承事諸佛。已曾受持。諸佛正法。戒品清淨。遠離掉悔。無有諸障。心多歡喜。修心令直。得入禪定。恒受化生。無疑惑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多供養。過去佛者。敬重正法。於持法人。生謙下心。以是因緣。就聽正法。受持讀誦。通利文句。廣為他人。分別解說。不惜身命。而弘正法。
禁戒清淨者。所謂。於三品戒。若身口意。持淨戒故。離諸掉悔。而生恭敬。
所以者何。以戒清淨故。而無掉悔。無掉悔故。而離障礙。離障礙故。而生歡喜。多歡喜故。而能堪任。修心令直。以修心故。則得入定。得禪定故。六道清淨。六道淨故。而受化生。受化生故。無疑惑心。無疑惑故。得宿命智。追憶過去。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三十生。四。五十生。乃至無量。百萬億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宿命智。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值善知識。何等為十。
所謂。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供養。眾僧福田。不離恭敬。禮拜謙卑。合掌承事。諸佛菩薩。不離多聞。及說法者。不離聞諸。波羅蜜行。不離聞三十七品。助道之法。不離聞三解脫門。不離聞於。四無量心。不離聞於。一切種智。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值善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惡知識。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破戒人故。當知名為。離惡知識。遠離邪見人故。遠離失威儀人故。遠離邪命人故。遠離喧閙。混雜中住故。遠離懈怠。懶惰人故。遠離樂住。生死人故。遠離背菩提行人故。遠離交習。在家人故。遠離一切煩惱故。是則名為。諸惡知識。菩薩摩訶薩。當遠離之。
善男子。雖離是處。於眾生邊。不生惡心。亦不生瞋。心無惱熱。亦不輕蔑。
於前眾生。而作是念。
如佛所說。一切眾生。是氣類聚。為近惡知識故。失於大利。是故我今。速當遠離。諸惡知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離惡知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得佛法身。何等為十。
所謂。無等等身。清淨之身。無瘡疣身。非修得身。不可思算身。甚深法身。非思議身。寂靜之身。虛空等身。佛智之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佛法身。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何處住止。能得如來。如是法身。
佛言。
善男子。於初地中。得無等等身。
何以故。遠離一切。身差別故。隨順一切菩薩。平等法故。二地菩薩。得清淨身。戒品清淨故。三地菩薩。得無瘡疣身。遠離一切瞋恨故。四地菩薩。得非修得身。已經修佛法故。五地菩薩。得不思算身。已得通達。一切法故。六地菩薩。得甚深法身。已修不可思量法故。七地菩薩。得不可思議身。已修善巧方便故。八地菩薩。得寂靜身。已遠離一切戲論。無煩惱故。九地菩薩。得虛空等身。光明徹故。十地菩薩。得妙智身。
何以故。遍修一切。所知境故。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來法身。菩薩法身。將無差別耶。
佛言。
善男子。得種種身。無有差別。功德明昧。亦有差別。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云何種種身。而無差別。功德威神。獨有差別。
佛言。
善男子。彼身此身。無有差別。
何以故。修一身故。而是功德。威神之相。殊有差別。應當觀之。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兩身差別。當云何觀。
佛言。
善男子。諦聽諦聽。我當為汝。說於譬喻。成是義故。
善男子。如摩尼珠。磨瑩治飾。光曜明淨。以練治故。於諸摩尼。未被練者。比前摩尼。可相及不。
不也。世尊。被練治者。光色淨徹。悅眾意故。未被治者。不得為類。
佛言。
如是菩薩。身摩尼珠。及如來身。摩尼之珠。雖復同是。清淨法身。菩薩法身。於如來身。畢竟清淨。不可為比。
所以者何。如來身者。不可限量。齊眾生界。徹虛空界。遍照而住。
何以故。最極清淨。遠離一切。諸塵垢故。而菩薩身。摩尼珠明徹不爾。
何以故。有餘垢故。
善男子。譬如初月。其光始顯。漸漸增長。至十五日。方乃圓明。俱得月名。而此初月不可。比於十五日夜。
何以故。得法爾故。諸佛菩薩。雖復同得。法身之名。而菩薩身。於如來身。光明遍照。不可為比。
善男子。如是佛身。及菩薩身。同是身相。與佛功德。威神之相。非為一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獲得金剛。貞實堅固。不破壞身。何者為十。
所謂。貪瞋癡等。不能破壞。怨憾。忿恨。災蓋。憍慢。貢高。邪見。顛倒。不能破壞。世間八風。不能破壞。三惡道苦。不能破壞。眾生諸苦。不能破壞。生老病死。不能破壞。外諸梵志。諸邪論師。不能破壞。一切眾魔。及諸天魔。不能破壞。一切聲聞。及緣覺等。一切欲樂。亦不能壞。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獲得金剛。貞實堅固。不破壞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作大薩泊主。何者為十。
所謂。堪可慶賀。堪為恭敬。能令濟度。堪可依止。能為安立。資糧豐厚。修理行具。無有厭足。引導上首。善能隨入。一切智城。
善男子。云何菩薩。堪可慶賀。乃至善能。隨入一切智城。
善男子。如薩泊主。國王。朝臣。宰相。所可慶賀。如是菩薩。大薩泊主。諸佛菩薩。所可慶賀。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剎利百民。之所恭敬。菩薩宗主。學無學人。及餘天。龍。夜叉。乾闥婆。所可恭敬。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大宗主。於大山林。曠野險難。而能濟度。令得安樂。而無疲倦。菩薩宗主。在於生死。稠林曠野。眾生群品。遭諸煩惱。劫賊逼切。而能濟度。令得安樂。而無疲倦。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諸商賈。貧窮困乏。而往依投。大薩泊主。即得出於。曠野稠林。尼揵梵志。種種外道。依投菩薩。大薩泊主。獲得出離。生死曠野。諸大險難處。
善男子。如薩泊主。能為安立。文武等眾。諸憑附者。菩薩宗主。能為安立。生死眾生。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隨方發趣。與大群眾。冒涉山林。險難曠野。為得至彼。安樂大城。足有資糧。安隱得出。曠野之難。不覺疲勞。乃得到彼。豐樂之處。菩薩宗主。亦復如是。是過去佛。所行之方。而隨行之。將領是等。大群眾生。欲令得度。生死大險。欲令是等。速至一切種智大城。而修種種。福德資糧。豐足無限。示導而行。
善男子。如大宗主。多畜種種。資生之具。隨方而行。所謂。金銀瑠璃。真珠璧玉。珊瑚等寶。菩薩宗主。亦復如是。趣向一切種智大城。善修佛法。種種諸行。
善男子。如薩泊主。求諸財物。不知厭足。菩薩宗主。求聖法財。不知厭足。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於諸商賈。引導之首。
何以故。富財物故。眾中勝故。以將領故。語言有用故。如是菩薩。大薩泊主。於諸眾生。為引導主。
何以故。豐功德故。階位勝故。法自在故。所說無謬故。
善男子。如薩泊主。善能令至。豐沃國土。如是菩薩。大薩泊主。善領眾生。至於一切種智國土。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作大宗主。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作大導師。了知正道。何等為十。
所謂。知路平坦。知路阻險。知路豐沃。知路安隱。知路有水無水。知路穌息處所。知路相貌。知路正直。知路迴曲。知路速出。
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了知正道。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示導正路。而不顛倒。何等為十。
所謂。若以大乘。所應化者。而為是等。說大乘道。而不為說。聲聞之乘。若有眾生。以聲聞乘。而受化者。即為是等。說聲聞道。而不為說。菩薩之乘。若有眾生。以一切智。應得度者。即為是等。說一切智道。而不為說。二乘之道。若有眾生。以辟支佛道。所應化者。即為是等。說辟支佛道。而不為說。大乘之道。若有眾生。執著我見。執著諸法。為是等故。而說無我。空。無相道。不說我人。眾生壽者。若有眾生。著於二邊。而為是等。不說二邊。若有眾生。心有散亂。為是等故。說奢摩他。毘婆舍那。不說散亂。若有眾生。多有戲論。為是等故。說如如道。不說戲論。凡夫之道。若有眾生。樂住生死。為是等故。說涅槃道。不說生死。若有眾生。行於邪道。為是等故。說平坦道。不說煩惱。刺棘等道。
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能示正道。而不顛倒。
善男子。我今為諸四部。弟子大眾。安樂行故。說是經者。聽是經者。護其身心。令其辯才。明了無盡。使諸天龍八部。擁護是眾。令其獲得。四事供養。離諸疾惱。四百四病。令滅無餘。生生世世。得宿命智。見佛聞法。遇善知識。展轉增長。乃至成佛。十力具足。得無所畏。
而說咒曰。
怛絰咃。陀柯第。陀柯婆羅第。陀柯那伽脚那呵利膩。毘梨履膩。迦蘭闍蘭那桎叉桎叉薩婆薩埵。婆羅耶寐。莎呵阿祇那伽多羅祇。阿致那祇。禰弟。斯思伊履旨履。比詈。須呵羅怒。摩訶薩衣。因陀羅闍。液叉。卑多屈。砂䐽荼柯喃羅裳伽多喃。婆覆莎呵。南無般那伽寐詈。莎呵。怛絰咃。豆富豆富。柯支留。一柯支喜遏婆詈他。離樓地。紀理矩鏤蔗。魔磨。陀罕塼彌莎呵。怛絰咃。他彌他彌他彌他須。旨利旃陀利乾他梨常伽利。拘波癡。婆羅磨那。頗婆枳展那賒耶泥。展那閤示。拘留師理。尼猗婆。弼地耶。娑莫伽羅呵禰。薩跋痤邏。毘那尸尼。薩婆魯伽婆奢摩尼。摩訶摩由羅喜陀耶。䐽多。婆摩波多。伊底莎呵。
若火難。若王難。若災厄難。若劫賊難。若惡鬼難。若兩足難。若四足難。若多足難。若無足難。若有色難。若無色難。若煩惱難。一切諸難。當用一心。憶念受持。讀誦此咒。即得消除。遠離諸難。便得安樂。永無怖畏。得如所願。
大乘寶雲經卷第四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陀羅尼品第四
爾時佛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深解微細。何等為十。
所謂。解求出離。解究竟諸法。解具足一切法。解隨順一切法相。解分析一切諸法。解十二因緣。甚深難冒。解業力不可思議。解如所說深義。解通達順如道理。解一實諦。
善男子。云何菩薩。解求出離。乃至云何。解一實諦。
菩薩恒作是念。
一切世間。痛哉苦哉。八苦猛火。之所焚然。婬欲炎盛。燒其身首。瞋烟蓬勃。妄想亂起。無明癡暗。障蔽眼目。
菩薩見已。復作是念。
是等眾生。云何出離。三界火宅。得脫火難。
為是眾生。得脫因緣。是故求解諸法。求得隨順。諸法平等。得平等已。如實了知。諸法幻相。了知幻已。則如實知。如實知已。而順觀察。甚深難冒。十二因緣。得緣觀已。觀察業力。不可思議。
作是觀已。生大希有。而作是念。
一切諸法。雖無自體。而能巧作。種種色像。
如是微細。以意覺了。所說諸義。則得明解。已了義故。通達真如。達真如已。得見實際。見實際已。則能度脫。一切眾生。生死火宅。
善男子。如是菩薩。解求出離。乃至解一實諦。具足如是十法。菩薩摩訶薩。深解微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辯才會理。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諸法。但是假名。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養者。無造者。無受者。無知者。無見者。危脆災厄。不能自由。空無所有。虛妄分別。因緣假合。如是假合。假名說之。
善男子。有此道理。隨順法相。無人。無我。眾生。壽者。造者。受者。知者。見者。無有自在。虛妄分別。因緣假合。如是說法。有此道理。隨順法相。不違法相。與理相應。如是觀察。實法道理。悉不顛倒。顯了法相。如是辯才。與理相應。是故說名。辯才會理。
善男子。具足十法。菩薩摩訶薩。辯才會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辯才明了。何等為十。
所謂。解結辯才。無盡辯才。無斷絕辯才。無不潤辯才。無下劣辯才。無怖畏辯才。無比辯才。不可沮壞辯才。無窮辯才。四無礙具足辯才。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明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淨潔辯才。何等為十。
所謂。無吃訥辯才。無恐怖辯才。無劣弱辯才。不自逞辯才。不損義辯才。不損文辯才。不失方法辯才。無失時辯才。無麁澁辯才。無不明了辯才。
善男子。菩薩辯才。無諸吃訥。
所以者何。以無所畏故。菩薩在大眾中。如師子王。不畏不怯。
菩薩辯才。不逞不諂。
何以故。遠煩惱故。有煩惱者。而恒自逞。非無煩惱。
菩薩辯才。義無損減。
何以故。得法爾故。
菩薩無無義辯才。
何以故。證得法故。
善男子。未證法者。有義損減。非得法者。菩薩辯才。無文損減。
何以故。通學一切。諸經論故。不學經論。有失文章。若學經論。無有此失。
菩薩不失方法。
何以故。已修一切。諸方法故。
菩薩善學。無量經法。不失時節。無前後失。故菩薩無。麁澁辯才。無有麁惡。無逆耳語。
何以故。遠離惡口。諸過失故。
菩薩辯才。無不明了。
何以故。具利根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淨潔。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令一切眾生。歡喜辯才。何等為十。
所謂愛語。姿顏悅豫。無有顰蹙。恒說義理。恒說正法。說法平等。不逞自能。無所輕蔑。心無污染。不輕躁動。種種辯才。
善男子。菩薩愛語。能令眾生。心得歡喜。
姿顏光悅。無有顰蹙。諮嗟具足。和悅眾生。
恒說義理。優量語故。悅眾生心。
恒為說法。利益語故。而悅眾生。
說法平等。於諸眾生。令悅其意。
菩薩不自逞能。遠離憍慢。自恣矜高。隨眾生類。而教導之。必令歡喜。
菩薩無所輕蔑。殷勤為說。令得歡喜。
菩薩無所染污。持淨戒故。令眾歡喜。
菩薩不輕躁動。多修忍故。
菩薩種種辯才。以愛語故。令眾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辯才能令。一切眾生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言語辯才。人所信受。何等為十。
所謂菩薩。於諸眾生。非是法器。而不為說。謗法眾生。亦不為說。有來調弄。亦不為說。外道邪見。亦不為說。無恭敬者。亦不為說。無信心者。亦不為說。幻惑諂曲。亦不為說。不為自身。乏無資生。故為說法。不為利養。嫉妬慳悋。故為說法。散頭裸袒。及瘖瘂者。不為說法。
所以者何。善男子。菩薩於諸眾生。無有慳悋。亦無祕法。無不憐愍。無不利物。但諸眾生。於佛法中。非法器故。是故菩薩。而不攝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有何眾生。菩薩為其說法。
佛言。
善男子。菩薩說法。為諸眾生。
有信根者。可成熟者。具有法器。於過去佛。已種善根。無有諂曲。離諸欺誑。所有威儀。實無虛假。不著世間。名聞利養。具足信心。善友攝持。行諸善業。易可開悟。利根眾生。於所說義。能解意趣。精進勇猛。能得佛果。如說修行。
善男子。如是眾生。諸佛菩薩。而為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方。所出語言。悉可信受。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能說法。何者為十。
所謂。但為修行。諸佛法故。而演說法。如是說法。而佛及法。俱不可得。但欲修行。諸波羅蜜。而為說法。而是修行。及波羅蜜。亦不可得。為菩提行。菩薩說法。而是菩提。及菩提行。皆不可得。為滅煩惱。故為說法。不得煩惱。及煩惱滅。為修厭離。而證滅故。菩薩說法。不得厭離。亦不得滅。為須陀洹。為斯陀含。為阿那含。證得果故。菩薩說法。亦不得是須陀洹。及斯陀含。阿那含等。悉不可得。為阿羅漢果故。菩薩說法。亦不可得。阿羅漢。及阿羅漢果。為得辟支佛果故。菩薩說法。緣覺及果。俱不可得。為滅執著。諸我見故。菩薩說法。我與執著。皆不可得。菩薩雖說。有諸業報。業及業報。亦不可得。
何以故。作是思惟。
所說之法。依因名字。依此名字。尋法不得。
所以者何。所言法者。非文字體。夫文字者。亦無法體。以是義故。依於假名。俗諦故說。於無名法。而立名字。如是名字。皆是虛妄。而非真實。非真實者。非第一義。既非真諦。是虛妄法。誑惑一切。嬰兒凡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能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無不隨順。
善男子。菩薩隨順於法。不出於色。隨順於法。不出受想行識。隨順於法。不出欲界。隨順於法。不出色界。隨順於法。不出無色界。隨順於法。不出於法。隨順於法。不順眾生。隨順於法。不順斷見。隨順於法。不出於道。以智善巧。方便相應。非不隨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無不隨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法界。何者為十。所謂。智慧具足。為善知識。之所攝受。勇猛精進。遠離一切障礙。善能清淨。於所教誨。生殷重心。多修空相。遠離僻見。善行聖道。了見真實。是為十法。
善男子。慧命菩薩。親近善友。見善知識。生歡喜心。於善友中。生世尊想。依止而住。依善友已。勇猛精進。為滅一切。不善之法。成就滿足。一切善法。如是勇猛。一切障礙。悉皆滅盡。無障礙已。不息於道。故得清淨。遠離一切。身口意惡。及破戒業。得清淨已。於所教誨。生殷重心。殷重教已。多修空相。修空相已。不生倒見。離倒見已。而修聖道。修聖道已。而見真實。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何者名為真實。
佛言。
善男子。夫真實名。非顛倒名。
世尊。何者是非顛倒。
佛言。
善男子。非是虛妄。名不顛倒。
世尊。何者是非虛妄。
佛言。
即是如如。無變異法。
世尊。何者名如如。
佛言。
夫如如者。謂是內所。證知之法。不可文字。之所顯示。
所以者何。是法一切。言語道斷。文字章句。所不能詮。過音聲界。離諸口業。絕諸戲論。不增不減。不出不入。不合不散。非可籌度。不可思量。過算數境。非心行處。無礙無想。過想境界。過諸嬰兒。一切境界。一切嬰兒。所不行處。過一切魔境界。過一切煩惱境界。過識境界。無所住處。無住寂靜。聖智行處。如是。如是內所證。無垢無污。無染清淨。微妙第一。畢竟最勝。常恒湛然。無生滅法。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界常爾。
善男子。菩薩為是法故。精勤不懈。修行精進。忍種種苦。如是苦行。證是法界。於是法中。復加安立。一切眾生。
善男子。是名如如。是名實際。是名一切智。是名一切種智。是名不可思議界。是名無二界。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云何應證。云何應得。如是法界。說名內所證得耶。
佛言。
善男子。以出世智故。內應當證。內應當得。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以智所證得。是內證得不。
佛言。
善男子。不也。
何以故。以智慧故。如實見法。以身證之。
菩薩復言。
世尊。諸善男子。若以聞慧。若以思慧。得證是法。名內證不耶。
佛言。
善男子。不可也。
何以故。不可以聞慧。不可以思慧。內證此法。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
善男子。如大曠野林中。夏月後分。設有一人從東方。而往西域。復有一人。從於西方。而往東域。以蒸熱所苦。渴乏惱亂。
路中逢見。東方來者。而問之曰。
仁者。我今熱惱所苦。渴乏煩躁。汝可為我。示於道路。若池若湖。有清淨水。涼冷無濁。能為我除。此渴乏者。
是時。東方來人。諳悉道路。經見善知。水路之相。己曾自飲。洗浴是水。便報之曰。
仁者。以此道路。汝但直去。若於是處。見有二道。可避左邊。而行右道。乃至得見。欝茂叢林。是叢林中。有三池水。清淨香美。柔軟輕冷。八德具足。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是人為熱所苦。渴乏逼惱。但聞水名。唯思是水。除渴乏不。即證此水。涼冷以不。
對曰。
不也。世尊。如渴乏者。要須至彼。清冷水處。得飲浴已。渴乏乃除。方自證知。
善男子。聞思二慧。不得內證。亦復如是。
善男子。言叢林者。即生死之名也。熱惱所苦者。一切眾生也。
何以故。三障煩惱。熱所逼故。渴乏五欲。所言示道路者。則是菩薩之名也。善解一切智道。經證是法。內證得法故。言清冷水者。即是第一義諦之名也。
復次。善男子。我今為汝。更說譬喻。汝當聽之。
善男子。於意云何。諸佛如來。若住世界。一劫壽命。於閻浮提。人前稱歎。甘露之味。所謂色香。美味清淨。具足柔軟。是諸眾生。聞歎是食。得飽以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以此義故。應當知之。聞思二慧。不可內證。得如是法。
復次。善男子。諦聽譬喻。
善男子。如有一人。經食甘果。知其美味。於眾人前。而稱嘆之。具足色香味觸。
善男子。汝意云何。是等眾人。聞說果味。得果味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依此義故。應當知之。聞思二慧。不可內證。得如是法。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善說。世尊。善說。善逝。
世尊。是等眾生。何當得是法。由聞此經。歷耳因緣故。
所以者何。世尊。是等眾生。為得此法。因聞是法。無顛倒故。
佛言。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得聞是法。以不顛倒故。當得是法。如我不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解法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行空境界。何等為十。
所謂力空。無畏空。佛不共法空。戒藏空。定藏空。慧藏空。解脫藏空。解脫知見藏空。一切法空。空空。悉皆了知。不以此因緣故。而得空法。亦不著空。亦無空見。亦不依空。亦不以此因緣故。墮斷滅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行空境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於無相。何者為十。
所謂。離於外相。亦離內相。離諸戲論。離一切分別。離一切有所得。離一切動轉。離一切行處。離一切境界。不得於識。亦不得所識之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無相。
爾時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諸佛菩薩。云何觀察。是無相法。
佛言。
善男子。是處不可思議。其義深妙。
何以故。過意識境界故。一切眾生。於是法處。皆生狂亂。
善男子。是如來法。不可思議。一切眾生。不能得見。是如來法。微妙甚深。不可思算勞累心識。
所以者何。善男子。是法難入。甚深甚深。不可思議。無彼無此。等於虛空。一切論師。非其境界。不能思量。不能籌度。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我於今日。重欲諮啟。願垂聽許。
佛言。
善男子。隨汝所問。我當答之。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即白佛言。
如佛所說。此無相法。一切眾生。不能得見。是如來法。誰能信者。如來法王。而自稱嘆。將非貢高。增上慢耶。夫貢高者。非大人相。
佛言。
善男子。善能諮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
佛言。
善男子。佛無憍慢。亦無貢高。不為名聞。不為利養。不為知識。非虛自歎。非虛自高。但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得此法故。而作是說。
所以者何。是等眾生。於如來邊。聞是所說。得大歡喜。無量清淨。當得是法。不異今日。為是法器。長夜利安。乃至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是等眾生。將不知佛。之威神耶。
佛言。
善男子。是等不知。
何以故。心下劣故。
善男子。此佛剎土。多有眾生。小意下劣。薄弱卑陋。小智小信。少分善根。是故不知。如來威神之德。為是眾生故。佛自歎己。令彼於佛。而生信故。
善男子。如一醫王。善巧治病。
時多眾生。深滯疾苦。是處聚落。唯有此醫。無二無三。諸病人眾。都無一人。識是醫者。善能療治。具大威德。
是時醫師。而作是念。
此等病者。困苦可矜。眾惱所逼。不識藥性。不識增損。我今當為。是等眾生。療治令差。
是時醫王。於病眾前。而自歎己。
汝等病人。應知我是。大醫之王。善巧治病。了知病源。善解診藥。
病者聞已。信知是醫。而往依附。是大醫王。即為病人。而療治之。種種疾病。應時得差。
善男子。於意云何。是醫可得。名貢高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為大醫王。了知一切。煩惱重病。亦知煩惱。病之根源。普施眾生。大法妙藥。煩惱病者。所不識知。如來醫王。見是事已。於病眾前。而自稱歎。己之功德。諸眾生等。聞說如來。真實功德。皆生信心。歸投如來。為是等人。如來大醫。以大法藥。種種微妙。療治一切。煩惱重病。悉皆滅盡。何者名為。大法藥耶。所謂。不淨觀。慈悲觀。十二因緣等觀。
善男子。佛見如是。無量利故。自歎己德。非貢高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一切依願。何者為十。所謂。雖願布施。不依於施。雖願戒忍。精進。禪定。智慧。及以三界。菩提涅槃。悉皆不願。
所以者何。菩薩遠離。一切諸願。以無所願。遍行世間。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遠離一切依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慈為身。何者為十。所謂。無少分慈具足。無彼此慈具足。法慈具足。寂靜慈具足。不追過慈具足。利益慈具足。於諸眾生。生平等慈具足。無忿恨慈具足。於十方界。普覆慈具足。出世間慈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慈為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悲為身。何等為十。
所謂。見諸眾生困苦。無救無護。無歸依處。發菩提心。發是心已。努力修行。勇猛精進。為得是法。得是法已。為諸眾生。而作利益。見慳惜者。勸住於施。見破戒者。勸令持戒。見瞋恨者。勸修忍辱。見懈怠者。勸修精進。見散亂者。勸修攝心。見無智者。勸修智慧。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劇苦所逼。難可堪忍。是故不退。於菩提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以悲為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於歡喜。何者為十。
所謂。我已得出。遠離三有。火宅牢獄。故生歡喜。我已斷除。生死羅網。無始纏縛。故生歡喜。我已得度。種種覺觀。蛟龍亂住。生死大海。故生歡喜。久遠戴立。憍慢之幢。我已傾倒。故生歡喜。我以金剛智杵。破碎煩惱高山。令究竟盡。無復遺餘。故生歡喜。我已穌息。復為安慰。未穌息者。令得悅意。故生歡喜。我已覺寤。無始久遠。世間睡眠。渴愛所逼。無明癡暗。障蔽眼目。未覺寤者。復令覺寤。故生歡喜。我已得脫。六趣惡道。種種苦報。復當度脫。諸餘眾生。遭是惡道。受苦報者。故生歡喜。我無始來。迷於生死。曠野稠林。獨無伴侶。慞遑亂走。未曾見路。不識正道。無示導者。今日欻然。值遇導師。故生歡喜。我今漸近。一切智城。隣於佛座。故生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歡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住優畢叉。何者為十。
所謂。眼識所了。諸色境界。此中捨離。不以色境。而自損害。不作瘡疣。耳所聽聲。鼻所嗅香。舌所得味。身所覺觸。意所了法。皆悉捨離。不以意識。了諸法故。而自損害。為作瘡疣。亦不隔礙。於行苦中。於苦苦中。於壞苦中。捨離而住。於此三苦。不自損害。不作瘡疣。亦無隔礙。於事已辦。眾聖人邊。捨心而住。於聖人邊。生大歡喜。
復作是念。
是等聖人。本凡夫地。我應化度。其今成聖。我願已得。
故住捨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住於捨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神通遊戲。何者為十。
所謂。從兜率下。託神母胎。示現受生。處宮受樂。踰城出家。樂於閑寂。苦行修道。降制魔軍。坐於道場。而成正覺。轉於法輪。示現涅槃。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何因緣故。菩薩摩訶薩。示現兜率天下。乃至示現涅槃。
佛言。
善男子。於彼兜率天宮。有諸眾生。執有常想。時見菩薩。世間最勝。至尊至極。無上無邊。不染欲樂。從彼退墮。是其所執。常想即滅。生無常想。依無常想。故不放逸。
善男子。於彼天宮。有諸眾生。多放逸者。於菩薩所。生歡喜心。戀著欲樂。而不欲往。修覲菩薩。亦不承事。
其作是念。
菩薩常在。我等亦在。
時節長遠。何慮不得。往親近之。
是故菩薩。為除是等。眾生放逸。故現退墮。彼諸眾生。忽見菩薩。於彼墮墜。大生懊惱。遠離五欲。不復放逸。無放逸故。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胎中。受教化者。菩薩在胎。威神巍巍。是等見已。即生希有。為是眾生。菩薩處胎。隨其所宜。而為說法。必令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菩薩。作嬰兒時。及在宮中。應可成熟。而諸菩薩。為彼眾生。得成熟故。及餘下劣眾生。樂小法者。為隨順故。是故示現。作嬰兒相。住於宮中。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見菩薩。踰城出家。是菩薩為彼眾生。令成熟故。而示是等。踰城出家。
善男子。有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樂於弊陋。為是等故。示現苦行。復為降伏。諸外道故。示現苦行。
善男子。有諸眾生。
待菩薩坐道場時。我當到彼。設諸供養。
為是等故。現坐道場。是諸眾生。詣菩薩所。而設供養。因緣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憍慢剛強。為折伏故。菩薩坐於道場。降伏魔軍。
善男子。有諸眾生。成熟善根。為進修德。勝利益故。是故菩薩。現登正覺。是時菩薩。登於正覺。三千大千世界。種種音聲。悉皆休息。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寂靜。
是等眾生。見是事已。發弘誓願。
願我來世。坐於道場。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有諸眾生。謂言自是。世間之師。而未覺了。究竟出離。清淨之法。於當來世。亦無其分。但為折伏。是眾生故。有諸眾生。善根成熟。堪為法器。為是等眾。示現道故。而是菩薩。得道之時。往詣迦尸城。轉于法輪。其輪十二。三轉具足。於大眾中。而師子吼。
善男子。有諸眾生。宜於涅槃。受教化者。為化此等。是故菩薩。現般涅槃。
善男子。以是因緣。示現從兜率天。下閻浮提。乃至涅槃。而示現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神通遊戲。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八難。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一切。諸不善業。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遠離慳貪。於過去佛。種諸善根。福德相應。智慧具足。善巧方便。發弘誓願。修厭離想。勇猛精進。
善男子。菩薩不造。諸不善業。不感地獄。有諸眾生。墮於地獄。受於種種。不如意苦。受苦既久。於彼眾生。在地獄者。互生瞋恚。而是菩薩。性戒清淨。十善具足。是故菩薩。不墮地獄。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諸如來。所制禁戒。不敢故犯。隨順受持。是故不生。畜生惡道。
何以故。是諸畜生。受畜生苦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慳貪心。慳貪因緣。墮餓鬼道。受餓鬼苦故。
菩薩摩訶薩。不生邪見。卑下之家。
何以故。邪見眾生。不得親近。善知識故。
所以者何。菩薩累劫。久於過去。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以是因緣。生生世世。生正見家。富足錢財。具足修道。習因成就。展轉增長。福德智慧。菩薩摩訶薩。所得諸根。無不具足。以是因緣。諸根具足。為佛法器。
是故菩薩。功德成就。既與福德。業相應故。於佛塔廟。於法於僧。設諸供養。供養因緣。修習善業。是故而得。諸根具足。諸根具故。是則得為。諸佛法器。
菩薩摩訶薩。不生邊地。
何以故。邊地眾生。暗鈍癡頑。瘖瘂不了。不解言語。似於羺羊。不堪聽受。善不善法。甚深意趣。不識道理。而不堪為。甘露法器。不名沙門。不名信士。是故菩薩。生於中國。中國眾生。利根聰哲。諸根明了。智者稱嘆。堪受所說。善不善法。深解意趣。堪為諸佛。甘露法器。名為沙門。名為信士。
何以故。過去願力。智慧力故。
菩薩不生。長壽天中。若生住彼。無量諸佛。出於世間。不沾法潤。不獲法利。饒益眾生。便爾被廢。是故菩薩。生於欲界。教化成熟。下界眾生。值佛出世。
何以故。如是菩薩。巧方便故。
菩薩不生。無佛出處。
何以故。是中眾生。不聞佛名。不聞法名。不聞僧名。不敬三尊。是故菩薩。所生剎土。有三寶處。如其過去。所發誓願。具足滿故。
眾生𢤱悷。剛強難化。菩薩不爾。
何以故。聞八難苦。無不厭離。以厭離故。勇猛精進。修行正勤。滅如是等。不善法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遠離八難。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不忘菩提心。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幻惑。諂曲貢高。質直和雅。信心清淨。於正法中。斷除疑悔。於諸眾生。樂受法者。而不悋惜。不作祕師。絓是能損。正法因緣。皆悉遠離。不相違犯。如說修行。受持大乘。一切諸典。若見有人。持大乘者。生殷重心。恭敬禮拜。作同學想。一心一意。聽受大乘。於說法人。生如來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不忘菩提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得宿命智。何等為十。
所謂。已多供養。承事諸佛。已曾受持。諸佛正法。戒品清淨。遠離掉悔。無有諸障。心多歡喜。修心令直。得入禪定。恒受化生。無疑惑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多供養。過去佛者。敬重正法。於持法人。生謙下心。以是因緣。就聽正法。受持讀誦。通利文句。廣為他人。分別解說。不惜身命。而弘正法。
禁戒清淨者。所謂。於三品戒。若身口意。持淨戒故。離諸掉悔。而生恭敬。
所以者何。以戒清淨故。而無掉悔。無掉悔故。而離障礙。離障礙故。而生歡喜。多歡喜故。而能堪任。修心令直。以修心故。則得入定。得禪定故。六道清淨。六道淨故。而受化生。受化生故。無疑惑心。無疑惑故。得宿命智。追憶過去。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三十生。四。五十生。乃至無量。百萬億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宿命智。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值善知識。何等為十。
所謂。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供養。眾僧福田。不離恭敬。禮拜謙卑。合掌承事。諸佛菩薩。不離多聞。及說法者。不離聞諸。波羅蜜行。不離聞三十七品。助道之法。不離聞三解脫門。不離聞於。四無量心。不離聞於。一切種智。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值善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遠離惡知識。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破戒人故。當知名為。離惡知識。遠離邪見人故。遠離失威儀人故。遠離邪命人故。遠離喧閙。混雜中住故。遠離懈怠。懶惰人故。遠離樂住。生死人故。遠離背菩提行人故。遠離交習。在家人故。遠離一切煩惱故。是則名為。諸惡知識。菩薩摩訶薩。當遠離之。
善男子。雖離是處。於眾生邊。不生惡心。亦不生瞋。心無惱熱。亦不輕蔑。
於前眾生。而作是念。
如佛所說。一切眾生。是氣類聚。為近惡知識故。失於大利。是故我今。速當遠離。諸惡知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離惡知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得佛法身。何等為十。
所謂。無等等身。清淨之身。無瘡疣身。非修得身。不可思算身。甚深法身。非思議身。寂靜之身。虛空等身。佛智之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得佛法身。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何處住止。能得如來。如是法身。
佛言。
善男子。於初地中。得無等等身。
何以故。遠離一切。身差別故。隨順一切菩薩。平等法故。二地菩薩。得清淨身。戒品清淨故。三地菩薩。得無瘡疣身。遠離一切瞋恨故。四地菩薩。得非修得身。已經修佛法故。五地菩薩。得不思算身。已得通達。一切法故。六地菩薩。得甚深法身。已修不可思量法故。七地菩薩。得不可思議身。已修善巧方便故。八地菩薩。得寂靜身。已遠離一切戲論。無煩惱故。九地菩薩。得虛空等身。光明徹故。十地菩薩。得妙智身。
何以故。遍修一切。所知境故。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來法身。菩薩法身。將無差別耶。
佛言。
善男子。得種種身。無有差別。功德明昧。亦有差別。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云何種種身。而無差別。功德威神。獨有差別。
佛言。
善男子。彼身此身。無有差別。
何以故。修一身故。而是功德。威神之相。殊有差別。應當觀之。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兩身差別。當云何觀。
佛言。
善男子。諦聽諦聽。我當為汝。說於譬喻。成是義故。
善男子。如摩尼珠。磨瑩治飾。光曜明淨。以練治故。於諸摩尼。未被練者。比前摩尼。可相及不。
不也。世尊。被練治者。光色淨徹。悅眾意故。未被治者。不得為類。
佛言。
如是菩薩。身摩尼珠。及如來身。摩尼之珠。雖復同是。清淨法身。菩薩法身。於如來身。畢竟清淨。不可為比。
所以者何。如來身者。不可限量。齊眾生界。徹虛空界。遍照而住。
何以故。最極清淨。遠離一切。諸塵垢故。而菩薩身。摩尼珠明徹不爾。
何以故。有餘垢故。
善男子。譬如初月。其光始顯。漸漸增長。至十五日。方乃圓明。俱得月名。而此初月不可。比於十五日夜。
何以故。得法爾故。諸佛菩薩。雖復同得。法身之名。而菩薩身。於如來身。光明遍照。不可為比。
善男子。如是佛身。及菩薩身。同是身相。與佛功德。威神之相。非為一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獲得金剛。貞實堅固。不破壞身。何者為十。
所謂。貪瞋癡等。不能破壞。怨憾。忿恨。災蓋。憍慢。貢高。邪見。顛倒。不能破壞。世間八風。不能破壞。三惡道苦。不能破壞。眾生諸苦。不能破壞。生老病死。不能破壞。外諸梵志。諸邪論師。不能破壞。一切眾魔。及諸天魔。不能破壞。一切聲聞。及緣覺等。一切欲樂。亦不能壞。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獲得金剛。貞實堅固。不破壞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作大薩泊主。何者為十。
所謂。堪可慶賀。堪為恭敬。能令濟度。堪可依止。能為安立。資糧豐厚。修理行具。無有厭足。引導上首。善能隨入。一切智城。
善男子。云何菩薩。堪可慶賀。乃至善能。隨入一切智城。
善男子。如薩泊主。國王。朝臣。宰相。所可慶賀。如是菩薩。大薩泊主。諸佛菩薩。所可慶賀。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剎利百民。之所恭敬。菩薩宗主。學無學人。及餘天。龍。夜叉。乾闥婆。所可恭敬。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大宗主。於大山林。曠野險難。而能濟度。令得安樂。而無疲倦。菩薩宗主。在於生死。稠林曠野。眾生群品。遭諸煩惱。劫賊逼切。而能濟度。令得安樂。而無疲倦。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諸商賈。貧窮困乏。而往依投。大薩泊主。即得出於。曠野稠林。尼揵梵志。種種外道。依投菩薩。大薩泊主。獲得出離。生死曠野。諸大險難處。
善男子。如薩泊主。能為安立。文武等眾。諸憑附者。菩薩宗主。能為安立。生死眾生。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隨方發趣。與大群眾。冒涉山林。險難曠野。為得至彼。安樂大城。足有資糧。安隱得出。曠野之難。不覺疲勞。乃得到彼。豐樂之處。菩薩宗主。亦復如是。是過去佛。所行之方。而隨行之。將領是等。大群眾生。欲令得度。生死大險。欲令是等。速至一切種智大城。而修種種。福德資糧。豐足無限。示導而行。
善男子。如大宗主。多畜種種。資生之具。隨方而行。所謂。金銀瑠璃。真珠璧玉。珊瑚等寶。菩薩宗主。亦復如是。趣向一切種智大城。善修佛法。種種諸行。
善男子。如薩泊主。求諸財物。不知厭足。菩薩宗主。求聖法財。不知厭足。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薩泊主。於諸商賈。引導之首。
何以故。富財物故。眾中勝故。以將領故。語言有用故。如是菩薩。大薩泊主。於諸眾生。為引導主。
何以故。豐功德故。階位勝故。法自在故。所說無謬故。
善男子。如薩泊主。善能令至。豐沃國土。如是菩薩。大薩泊主。善領眾生。至於一切種智國土。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作大宗主。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作大導師。了知正道。何等為十。
所謂。知路平坦。知路阻險。知路豐沃。知路安隱。知路有水無水。知路穌息處所。知路相貌。知路正直。知路迴曲。知路速出。
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了知正道。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示導正路。而不顛倒。何等為十。
所謂。若以大乘。所應化者。而為是等。說大乘道。而不為說。聲聞之乘。若有眾生。以聲聞乘。而受化者。即為是等。說聲聞道。而不為說。菩薩之乘。若有眾生。以一切智。應得度者。即為是等。說一切智道。而不為說。二乘之道。若有眾生。以辟支佛道。所應化者。即為是等。說辟支佛道。而不為說。大乘之道。若有眾生。執著我見。執著諸法。為是等故。而說無我。空。無相道。不說我人。眾生壽者。若有眾生。著於二邊。而為是等。不說二邊。若有眾生。心有散亂。為是等故。說奢摩他。毘婆舍那。不說散亂。若有眾生。多有戲論。為是等故。說如如道。不說戲論。凡夫之道。若有眾生。樂住生死。為是等故。說涅槃道。不說生死。若有眾生。行於邪道。為是等故。說平坦道。不說煩惱。刺棘等道。
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能示正道。而不顛倒。
善男子。我今為諸四部。弟子大眾。安樂行故。說是經者。聽是經者。護其身心。令其辯才。明了無盡。使諸天龍八部。擁護是眾。令其獲得。四事供養。離諸疾惱。四百四病。令滅無餘。生生世世。得宿命智。見佛聞法。遇善知識。展轉增長。乃至成佛。十力具足。得無所畏。
而說咒曰。
怛絰咃。陀柯第。陀柯婆羅第。陀柯那伽脚那呵利膩。毘梨履膩。迦蘭闍蘭那桎叉桎叉薩婆薩埵。婆羅耶寐。莎呵阿祇那伽多羅祇。阿致那祇。禰弟。斯思伊履旨履。比詈。須呵羅怒。摩訶薩衣。因陀羅闍。液叉。卑多屈。砂䐽荼柯喃羅裳伽多喃。婆覆莎呵。南無般那伽寐詈。莎呵。怛絰咃。豆富豆富。柯支留。一柯支喜遏婆詈他。離樓地。紀理矩鏤蔗。魔磨。陀罕塼彌莎呵。怛絰咃。他彌他彌他彌他須。旨利旃陀利乾他梨常伽利。拘波癡。婆羅磨那。頗婆枳展那賒耶泥。展那閤示。拘留師理。尼猗婆。弼地耶。娑莫伽羅呵禰。薩跋痤邏。毘那尸尼。薩婆魯伽婆奢摩尼。摩訶摩由羅喜陀耶。䐽多。婆摩波多。伊底莎呵。
若火難。若王難。若災厄難。若劫賊難。若惡鬼難。若兩足難。若四足難。若多足難。若無足難。若有色難。若無色難。若煩惱難。一切諸難。當用一心。憶念受持。讀誦此咒。即得消除。遠離諸難。便得安樂。永無怖畏。得如所願。
大乘寶雲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