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十九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善知。四攝法行。何等為十。

一者。行利益施。攝化有情。二者。行安樂施。三者。行無盡施。四者。利益語。五者。如義語。六者。如法語。七者。如理語。八者。利益行。九者。同財而行利益。十者。同其濟命。受用等事。而行利益。攝化有情。

善男子。利益施者。是謂法施。安樂施者。是謂財施。無盡施者。謂與他人。宣示正道。利益語者。所謂宣說。諸善品法。如義語者。所謂宣說。真實之理。如法語者。所謂隨順。如來正教。宣說諸法。如理語者。所謂不壞。真實之義。利益行者。謂令有情。不善不起。善法安立。同財利益者。謂同飲食財物。平等受用。同其濟命。受用等事。行利益者。所謂。金銀摩尼。真珠瑠璃。螺貝璧玉。象馬車乘等。同其受用。而行利益。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善知。四攝法行。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妙相具足。何等為十。

一者。常修寂靜威儀。二者。常修無矯詐威儀。三者。常修清淨威儀。四者。見者皆生愛樂。五者。見者皆生善相。六者。見者無厭。七者。見者悅意。八者。一切有情。見者無礙。九者。一切有情見者。皆生歡喜之心。十者。一切有情見者。皆生清淨之心。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妙相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為他所依。何等為十。

一者。有情久處生死。怖畏中者。為作守護。二者。有情久在生死。曠野險難者。為作善導。三者。有情沒溺生死。大海中者。而為濟渡。四者。有情無親屬者。為作主宰。五者。有情久嬰煩惱。重病苦者。為作醫師。六者。有情無救護者。為作救護。七者。有情無棲託者。為作舍宅。八者。有情無歸投者。為作歸投。九者。有情無安止者。為作洲渚。十者。有情無趣向者。為作趣向。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為他所依。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如大藥樹。

善男子。譬如世間。有大藥樹。其名善見。若彼有情。嬰纏一切。病苦之者。隨取受用。悉愈其疾。何等為十。

一者。受用其根。二者。受用其莖。三者。受用其枝。四者。受用其葉。五者。受用其花。六者。受用其果。七者。見時受用其色。八者。嗅時受用其香。九者。嘗時受用其味。十者。舉動受用其觸。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從初發心已來。善能治療。一切有情。諸煩惱病。而諸有情。隨所修作。悉愈其疾。一者。受用菩薩。布施波羅蜜多。二者。受用菩薩。持戒波羅蜜多。三者。受用菩薩。忍辱波羅蜜多。四者。受用菩薩。精進波羅蜜多。五者。受用菩薩。禪定波羅蜜多。六者。受用菩薩。般若波羅蜜多。七者。見菩薩身。受用其色。八者。聞菩薩名。受用其聲。九者。嘗於菩薩清淨。功德法味。十者。親近菩薩。恭敬供養。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大藥樹。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而能勤修福行。何等為十。

一者。隨力供養三寶。二者。病苦有情。為施妙藥。三者。飢渴有情。為施飲食。四者。諸有情類。若為寒熱。所逼惱者。施其覆護。五者。常當尊重恭敬。軌範之師。及親教師。六者。見諸同梵行人。應起承迎。合掌恭敬。禮拜問訊。七者。修治園林精舍。八者。於時時中。出諸庫藏。財穀等物。而行給施。九者。於諸奴婢。及傭作人。平等養育。而為護持。十者。於時時中。常行供養。持戒沙門。及婆羅門。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勤修福行。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善能施作。諸變化事。何等為十。

一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諸如來所。請問深義。

二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諸如來所。聽受深法。

三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諸如來所。承事供養。

四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之中。而悉圓滿。菩提資糧。

五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之中。有諸菩薩。成正覺時。悉皆尊重。作供養事。

六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之中。自身示現。成等正覺。

七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之中。示現往詣。菩提道場。

八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之中。轉妙法輪。

九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之中。示現涅槃。

十者。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剎之中。乃至有情。所可化者。隨其所應。而悉為作。諸變化事。

菩薩雖復。作諸化事。而不分別。能化所化。

爾時除蓋障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作諸化事。而不分別。能化所化。

佛言。

善男子。我今喻說。汝應諦聽。譬如日月。照四大洲。隨攝世間。一切有情。普遍照曜。而彼日月。亦不分別。我為能照。一切有情。是為所照。

何以故。彼之日月。皆由往昔。所修業報。故能照曜。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雖復作諸化事。亦不分別。能化所化。都無發悟。亦無造作。

何以故。謂由菩薩。往昔勝善。業報所成。菩薩往昔。修菩薩行時。隨其願力。隨其行業。故能今時。作諸化事。無所分別。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善能施作。諸變化事。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何等為十。

一者。能善具足。及善積集。布施之行。

二者。善具足戒。善積集戒。無缺漏戒。不雜染戒。出過一切。聲聞緣覺。清淨潔白。戒蘊具足。

三者。善具忍辱。

四者。善具精進。

五者。善具禪定。

六者。善具勝慧。

七者。善具方便。

八者。善具諸願。

九者。善具諸力。

十者。善具正智。善積集智。以菩薩成就。不共智故。而能出過一切。聲聞緣覺之智。超越菩薩初地。乃至超越。菩薩九地之智。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世尊宣說如是。諸正法時。即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王。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餘寶山。黑山。諸小山等。峯岫自然。皆悉低屈。向象頭山。而伸供養。佛及正法。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花樹。一切果樹。皆悉低垂。向象頭山。供養世尊。及其正法。

是時復有。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薩。化現種種。衣服莊嚴。其積量如。須彌山王。供養世尊。及其正法。

復有無數。百千帝釋。梵王。護世天等。皆悉合掌。頂禮世尊。雨天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散於佛上。

復有無數百千。諸天子眾。各持天衣。住虛空中。舉身旋轉。作百千種。清妙之聲。而伸供養。

復以天花。散於佛上。咸作是言。

我等今日。見佛世尊。於第二時。出現世間。於第二時。轉正法輪。

世尊。若諸有情。具大福德。修諸善業。於先佛所。植眾德本者。是人方得。聞此正法。何況有能。聞已發生。清淨心者。

復有無數百千。摩睺羅伽。咸悉震發。大雲雷音。又復化現。種種大雲。遍覆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及象頭山。雨眾香水。皆悉充滿。是中有情。亦不嬈惱。如是施作。而伸供養。

復有無數。百千龍女。於世尊前。出歌詠聲。而伸供養。

復有無數百千。乾闥婆眾。緊那羅眾。右繞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及象頭山。出美妙聲。歌詠供養。

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十九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