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六
大唐三藏義淨譯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劫比羅城。多根樹園。與大苾芻眾。無量人俱。
爾時世尊。有弟名曰難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名孫陀羅。儀容端正。世間罕有。光華超絕。人所樂見。難陀於彼。纏綿戀著。無暫捨離。染愛情重。畢命為期。
世尊觀知。受化時至。即於晨朝。著衣持鉢。將具壽阿難陀。為侍者。入城乞食。次至難陀。門首而立。以大悲力。放金色光。其光普照。難陀宅中。皆如金色。
于時難陀。便作是念。
光明忽照。定是如來。
令使出看。乃見佛至。即便速返。白難陀曰。
世尊在門。
聞此語已。即欲速出。迎禮世尊。
時孫陀羅。便作是念。
我若放去。世尊必定。與其出家。
遂捉衣牽。不令出去。
難陀曰。
今可暫放。禮世尊已。我即卻迴。
孫陀羅曰。
共作要期。方隨意去。
以莊溼額。而告之曰。
此點未乾。即宜卻至。若遲違者。罰金錢五百。
難陀曰。
可爾。
即至門首。頂禮佛足。取如來鉢。卻入宅中。盛滿美食。持至門首。世尊遂去。即與阿難陀。世尊現相。不令取鉢。如來大師。威嚴尊重。不敢喚住。復更授。與阿難陀。
阿難陀問曰。
汝向誰邊。取得此鉢。
答曰。
於佛邊取。
阿難陀曰。
宜授與佛。
答曰。
我今不敢。輕觸大師。
默然隨去。
世尊至寺。洗手足已。就座而坐。難陀持鉢。以奉世尊。
食已告曰。
難陀。汝食我殘不。
答言。
我食。
佛即授與。難陀食已。
世尊告曰。
汝能出家不。
答言。
出家。然佛世尊。昔行菩薩道時。於父母師長。及餘尊者。所有教令。曾無違逆。故得今時。言無違者。
即告阿難陀曰。
汝與難陀。剃除鬚髮。
答曰。
如世尊教。
即覔剃髮人。為其落髮。
難陀見已。告彼人曰。
汝今知不。我當不久。作轉輪王。汝若輒爾。剃我髮者。當截汝腕。
彼便大怖。裹收刀具。即欲辭出。
時阿難陀。便往白佛。
佛便自去。詣難陀處。問言。
難陀。汝不出家。
答言。
出家。
是時世尊。自持瓶水。灌其頂上。淨人即剃。
便作是念。
我今敬奉世尊。旦為出家。暮當歸舍。
既至日晚。尋路而行。
爾時世尊。於其行路。化作大坑。見已。便念孫陀羅。斯成遠矣。無緣得去。我今相憶。或容致死。如其命在。至曉方行。憶孫陀羅。愁苦通夜。
爾時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難陀曰。
汝今宜去。告彼難陀。令作知事人。
即便往報。
世尊令爾。作知事人。
問曰。
云何名為知事人。欲作何事。
答曰。
可於寺中。撿挍眾事。
問曰。
如何應作。
答言。
具壽。凡知事者。若諸苾芻。出乞食時。應可灑掃。寺中田地。取新牛糞。次第淨塗。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當為白僧。若有香花。應行與眾。夜閉門戶。至曉當開。大小行處。常須洗拭。若於寺中。有損壞處。即應修補。
聞是教已。
答言。
大德。如佛所言。我皆當作。
時諸苾芻。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入劫比羅城。為行乞食。
于時難陀。見寺無人。便作是念。
我掃地了。即可還家。
遂便掃地。世尊觀知。以神通力。令掃淨處。糞穢還滿。
復作是念。
我除糞穢。方可言歸。
放箒收持。糞穢無盡。
復作是念。
閉戶而去。
世尊即令。閉一房竟。更閉餘戶。彼戶便開。遂生憂惱。
復作是念。
縱賊損寺。此亦何傷。我當為王。更作百千好寺。倍過於是。我宜歸舍。若行大路。恐見世尊。
作是思量。即趣小徑。佛知其念。從小道來。既遙見佛。不欲相遇。路傍有樹。枝蔭低垂。即於其下。隱身而住。佛令其樹。舉枝高上。其身露現。
佛問難陀。
汝何處來。可隨我去。
情生羞恥。從佛而行。
佛作是念。
此於其婦。深生戀著。宜令捨離。
為引接故。出劫比羅城。詣室羅伐。既至彼已。住毘舍佉。鹿子母園。
佛念難陀。愚癡染惑。尚憶其妻。愛情不捨。應作方便。令心止息。即告之曰。
汝先曾見。香醉山不。
答言。
未見。
若如是者。捉我衣角。
即就捉衣。于時世尊。猶如鵝王。上昇虛空。至香醉山。將引難陀。左右顧盼。於果樹下。見雌獼猴。又無一目。即便舉面。直視世尊。
佛告難陀曰。
汝見此瞎獼猴不。
白佛言。
見。
佛言。
於汝意云何。此瞎獼猴。比孫陀羅。誰為殊勝。
答言。
彼孫陀羅。是釋迦種。猶如天女。儀容第一。舉世無雙。獼猴比之。千萬億分。不及其一。
佛言。
汝見天宮不。
答言。
未見。
可更捉衣角。
即便執衣。還若鵝王。上虛空界。至三十三天。告難陀曰。
汝可觀望。天宮勝處。
難陀即往。歡喜園。婇身園。麁身園。交合園。圓生樹。善法堂。如是等處。諸天苑園。花果浴池。遊戲之處。殊勝歡娛。悉皆遍察。
次入善見城中。復見種種。鼓樂絲竹。微妙音聲。廊宇踈通。床帷映設。處處皆有。天妙婇女。共相娛樂。
難陀遍觀。見一處所。唯有天女。而無天子。便問天女曰。
何因餘處。男女雜居。受諸快樂。汝等何故。唯有女人。不見男子。
天女答曰。
世尊有弟。名曰難陀。投佛出家。專修梵行。命終之後。當生此間。我等於此相待。
難陀聞已。踊躍歡欣。速還佛所。
世尊問言。
汝見諸天。勝妙事不。
答言。
已見。
佛言。
汝見何事。
彼如所見。具白世尊。
佛告難陀。
見天女不。
答言。
已見。
此諸天女。比孫陀羅。誰為殊妙。
白言。
世尊。以孫陀羅。比此天女。還如香醉山內。以瞎獼猴。比孫陀羅。百千萬倍。不及其一。
佛告難陀。
修淨行者。有斯勝利。汝今宜可。堅修梵行。當得生天。受斯快樂。
聞已歡喜。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便與難陀。即於天沒。至逝多林。是時難陀。思慕天宮。而修梵行。
佛知其意。告阿難陀曰。
汝今可去。告諸苾芻。不得一人與難陀。同座而坐。不得同處經行。不得一竿置衣。不得一處安鉢。及著水瓶。不得同處。讀誦經典。
阿難陀。傳佛言教。告諸苾芻。苾芻奉行。皆如聖旨。是時難陀。既見諸人。不共同聚。極生羞愧。後於一時。阿難陀。與諸苾芻。在供侍堂中。縫補衣服。
難陀見已。便作是念。
此諸苾芻。咸棄於我。不同一處。此阿難陀。既是我弟。豈可相嫌。
即去同坐。時阿難陀。速即起避。
彼言。
阿難陀。諸餘苾芻。事容見棄。汝是我弟。何乃亦嫌。
阿難陀曰。
誠有斯理。然仁行別道。我遵異路。是故相避。
答曰。
何謂我道。云何爾路。
答曰。
仁樂生天。而修梵行。我求圓寂。而除欲染。
聞是語已。倍加憂慼。
爾時世尊。知其心念。告難陀曰。
汝頗曾見。捺洛迦不。
答言。
未見。
佛言。
汝可捉我衣角。
即便就執。佛便將去。往地獄中。
爾時世尊。在一邊立。告難陀曰。
汝今可去。觀諸地獄。
難陀即去。先見灰河。次至劍樹。糞屎火河。入彼觀察。遂見眾生。受種種苦。或見以鉗拔舌。捩齒抉目。或時以鋸。㓟解其身。或復以斧。斫截手足。或以牟𥎞鑱身。或以捧打矟刺。或以鐵鎚粉碎。或以鎔銅灌口。或上刀山劍樹。碓搗石磨。銅柱鐵床。受諸極苦。或見鐵鑊。猛火沸騰。熱焰洪流。煮有情類。見如是等。受苦之事。
復於一鐵鑊。空煮炎熱。中無有情。覩此憂惶。問獄卒曰。
何因緣故。自餘鐵鑊。皆煮有情。唯此鑊中。空然沸涌。
彼便報曰。
佛弟難陀。唯願生天。專修梵行。得生天上。暫受快樂。彼命終後。入此鑊中。是故我今。然鑊相待。
難陀聞已。生大恐怖。身毛皆竪。白汗流出。作如是念。
此若知我。是難陀者。生叉鑊中。
即便急走。詣世尊處。
佛言。
汝見地獄不。
難陀悲泣雨淚。哽咽而言。出微細聲。白言。
已見。
佛言。
汝見何物。
即如所見。具白世尊。
佛告難陀。
或願人間。或求天上。勤修梵行。有如是過。是故汝今。當求涅槃。以修梵行。勿樂生天。而致勤苦。
難陀聞已。情懷愧恥。默無所對。
爾時世尊。知其意已。從地獄出。至逝多林。即告難陀。及諸苾芻曰。
內有三垢。謂是婬欲。瞋恚愚癡。是可棄捨。是應遠離。法當修學。
爾時世尊。住逝多林。未經多日。為欲隨緣。化眾生故。與諸徒眾。往占波國。住揭伽池邊。
時彼難陀。與五百苾芻。亦隨佛至。往世尊所。皆禮佛足。在一面坐。
時佛世尊。見眾坐定。告難陀曰。
我有法要。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所謂。入母胎經。汝當諦聽。至極作意。善思念之。我今為說。
難陀言。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難陀。
雖有母胎。有入不入。
云何受生。入母胎中。
若父母染心。共為婬愛。其母腹淨。月期時至。中蘊現前。當知爾時。名入母胎。
此中蘊形。有其二種。
一者。形色端正。二者。容貌醜陋。
地獄中有。容貌醜陋。如燒杌木。
傍生中有。其色如烟。
餓鬼中有。其色如水。
人天中有。形如金色。
色界中有。形色鮮白。
無色界天。元無中有。以無色故。中蘊有情。或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復無足。隨其先業。應託生處。所感中有。即如彼形。
若天中有。頭便向上。人。傍生。鬼。橫行而去。
地獄中有。頭直向下。
凡諸中有。皆具神通。乘空而去。猶如天眼。遠觀生處。
言月期至者。謂納胎時。
難陀。有諸女人。或經三日。或經五日。半月一月。或有待緣經久。期水方至。
若有女人。身無威勢。多受辛苦。形容醜陋。無好飲食。月期雖來。速當止息。猶如乾地。灑水之時。即便易燥。
若有女人。身有威勢。常受安樂。儀容端正。得好飲食。所有月期。不速止息。猶如潤地。水灑之時。即便難燥。
云何不入。
父精出時。母精不出。母精出時。父精不出。若俱不出。皆不受胎。
若母不淨。父淨。若父不淨。母淨。若俱不淨。亦不受胎。
若母陰處。為風病所持。或有黃病痰癊。或有血氣胎結。或為肉增。或為服藥。或麥腹病。蟻腰病。或產門如駝口。或中如多根樹。或如犁頭。或如車轅。或如藤條。或如樹葉。或如麥芒。或腹下深。或有上深。或非胎器。或恒血出。或復水流。或如鵶口。常開不合。或上下四邊。闊狹不等。或高下凹凸。或內有蟲。食爛壞不淨。若母有此過者。並不受胎。
或父母尊貴。中有卑賤。或中有尊貴。父母卑賤。如此等類。亦不成胎。
若父母及中有。俱是尊貴。若業不和合。亦不成胎。
若其中有。於前境處。無男女二愛。亦不受生。
難陀。云何中有。得入母胎。
若母腹淨。中有現前。見為欲事。無如上說。眾多過患。父母及子。有相感業。方入母胎。
又彼中有。欲入胎時。心即顛倒。若是男者。於母生愛。於父生憎。若是女者。於父生愛。於母生憎。於過去生。所造諸業。而起妄想。作邪解心。生寒冷想。大風大雨。及雲霧想。或聞大眾閙聲。作此想已。隨業優劣。復起十種。虛妄之想。
云何為十。
我今入宅。我欲登樓。我昇臺殿。我昇床座。我入草菴。我入葉舍。我入草叢。我入林內。我入牆孔。我入籬間。
難陀。其時中有。作此念已。即入母胎。應知受生。名羯羅藍。父精母血。非是餘物。由父母精血。和合因緣。為識所緣。依止而住。
譬如依酪。瓶鑽人功。動轉不已。得有酥出。異此不生。當知父母。不淨精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
復次難陀。有四譬喻。汝當善聽。
如依青草。蟲乃得生。草非是蟲。蟲非離草。然依於草。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青色。
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
如依牛糞生蟲。糞非是蟲。蟲非離糞。然依於糞。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黃色。
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棗生蟲。棗非是蟲。蟲非離棗。然依於棗。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赤色。
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酪生蟲。身作白色。廣說乃至。因緣和合。大種根生。
復次難陀。依父母不淨。羯羅藍故。地界現前。堅鞕為性。水界現前。濕潤為性。火界現前。溫煖為性。風界現前。輕動為性。
難陀。若父母不淨。羯羅藍身。但有地界。無水界者。便即乾燥。悉皆分散。譬如手握。乾麨灰等。
若但水界。無地界者。即便離散。如油渧水。由水界故。地界不散。由地界故。水界不流。
難陀。羯羅藍身。有地水界。無火界者。而便爛壞。譬如夏月。陰處肉團。
難陀。羯羅藍身。但有地水火界。無風界者。即便不能。增長廣大。此等皆由。先業為因。更互為緣。共相招感。識乃得生。
地界能持。水界能攝。火界能熟。風界能長。
難陀。又如有人。若彼弟子。熟調沙糖。即以氣吹。令其增廣。於內空虛。猶如藕根。內身大種。地水火風。業力增長。亦復如是。
難陀。非父母不淨。有羯羅藍體。亦非母腹。亦非是業。非因非緣。但由此等。眾緣和會。方始有胎。如新種子。不被風日。之所損壞。堅實無穴。藏舉合宜。下於良田。并有潤澤。因緣和合。方有牙莖。枝葉花果。次第增長。
難陀。此之種子。非離緣合。牙等得生。如是應知。非唯父母。非但有業。及以餘緣。而胎得生。要由父母精血。因緣和合。方有胎耳。
難陀。如明眼人。為求火故。將日光珠。置於日中。以乾牛糞。而置其上。方有火生。如是應知。依父母精血。因緣合故。方有胎生。父母不淨。成羯羅藍。號之為色。受想行識。即是其名。說為名色。此之蘊聚。可惡名色。託生諸有。乃至少分剎那。我不讚歎。
何以故。生諸有中。是為大苦。譬如糞穢。少亦是臭。如是應知。生諸有中。少亦名苦。此五取蘊。色受想行識。皆有生住增長。及以衰壞。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長衰壞。即是老死。
是故難陀。誰於有海。而生愛味。臥母胎中。受斯劇苦。
復次難陀。如是應知。凡入胎者。大數言之。有三十八七日。
初七日時。胎居母腹。如㨝如癰。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名羯羅藍。狀如粥汁。或如酪漿。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地界堅性。水界濕性。火界煖性。風界動性。方始現前。
難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於母腹中。有風自起。名為遍觸。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頞部陀。狀如稠酪。或如凝酥。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四界現前。
難陀。第三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刀韒口。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曰閉尸。狀如鐵箸。或如蚯蚓。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難陀。第四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為內門。從先業生。吹擊胎箭。名為健南。狀如鞋楥。或如溫石。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難陀。第五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攝持。此風觸胎。有五相現。所謂兩臂。兩髀及頭。譬如春時。天降甘雨。樹林欝茂。增長枝條。此亦如是。五相顯現。
難陀。第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廣大。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肘兩膝。如春降雨。荑草生枝。此亦如是。四相顯現。
難陀。第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為旋轉。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手兩脚。猶如聚沫。或如水苔。有此四相。
難陀。第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翻轉。此風觸胎。有二十相現。謂手足十指。從此初出。猶如新雨。樹根始生。
難陀。第九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分散。此風觸胎。有九種相現。謂二眼。二耳。二鼻并口。及下二穴。
難陀。第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堅鞕。令胎堅實。即此七日。於母胎中。有風名曰普門。此風吹脹胎藏。猶如浮囊。以氣吹滿。
難陀。第十一七日。於母胎中有風。名曰踈通。此風觸胎。令胎通徹。有九孔現。若母行立坐臥。作事業時。彼風旋轉虛通。漸令孔大。若風向上。上孔便開。若向下時。即通下穴。譬如鍛師。及彼弟子。以槖扇時。上下通氣。風作事已。即便隱滅。
難陀。第十二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曲口。此風吹胎。於左右邊。作大小腸。猶如藕絲。如是依身。交絡而住。即此七日。
復有風名曰穿髮。於彼胎內。作一百三十節。無有增減。復由風力。作百一禁處。
難陀。第十三七日。於母腹中。以前風力。知有飢渴。母飲食時。所有滋味。從臍而入。藉以資身。
難陀。第十四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線口。其風令胎。生一千筋。身前有二百五十。身後有二百五十。右邊二百五十。左邊二百五十。
難陀。第十五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蓮花。能與胎子。作二十種脈。吸諸滋味。身前有五。身後有五。右邊有五。左邊有五。其脈有種種名。及種種色。或名伴。或名力。或名勢色。有青黃赤白。豆蘇油酪等色。更有多色。共相和雜。
難陀。其二十脈。別各有四十脈。以為眷屬。合有八百。吸氣之脈。於身前後左右。各有二百。
難陀。此八百脈。各有一百道脈。眷屬相連。合有八萬。前有二萬。後有二萬。右有二萬。左有二萬。
難陀。此八萬脈。復有眾多孔穴。或一孔二孔。乃至七孔。一一各與。毛孔相連。猶如藕根。有多孔隙。
難陀。第十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甘露行。此風能為方便。安置胎子。二眼處所。如是兩耳。兩鼻。口咽胸臆。令食入得。停貯之處。能令通過。出入氣息。
譬如陶師。及彼弟子。取好泥團。安在輪上。隨其器物。形勢安布。令無差舛。此由業風。能作如是。於眼等處。隨勢安布。乃至能令。通過出入氣息。亦無爽失。
難陀。第十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毛拂口。此風能於胎子。眼耳鼻口。咽喉胸臆。食入之處。令其滑澤。通出入氣息。安置處所。譬如巧匠。若彼男女。取塵翳鏡。以油及灰。或以細土。揩拭令淨。此由業風。能作如是。安布處所。無有障礙。
難陀。第十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無垢。能令胎子。六處清淨。如日月輪。大雲覆蔽。猛風忽起。吹雲四散。光輪清淨。
難陀。此業風力。令其胎子。六根清淨。亦復如是。
難陀。第十九七日。於母腹內。令其胎子成就四根。眼耳鼻舌。入母腹時。先得三根。謂身命意。
難陀。第二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堅固。此風依胎。左脚生指節。二十骨。右脚亦生。二十骨。足跟四骨。髆有二骨。膝有二骨。髀有二骨。腰髁有三骨。脊有十八骨。脇有二十四骨。復依左手生指節。二十骨。復依右手。亦生二十。腕有二骨。臂有四骨。胸有七骨。肩有七骨。項有四骨。頷有二骨。齒有三十二骨。髑髏四骨。
難陀。譬如塐師。或彼弟子。先用鞕木。作其相狀。次以繩纏。後安諸泥。以成形像。此業風力。安布諸骨。亦復如是。此中大骨。數有二百。除餘小骨。
難陀。第二十一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生起。能令胎子。身上生肉。譬如泥師。先好調泥。泥於牆壁。此風生肉。亦復如是。
難陀。第二十二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浮流。此風能令。胎子生血。
難陀。第二十三七日。於母腹內有風。名曰淨持。此風能令。胎子生皮。
難陀。第二十四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滋漫。此風能令胎子。皮膚光悅。
難陀。第二十五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持城。此風能令胎子。血肉滋潤。
難陀。第二十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生成。能令胎子身生。髮毛爪甲。此皆一一。共脈相連。
難陀。第二十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曲藥。此風能令胎子。髮毛爪甲。悉皆成就。
難陀。由其胎子。先造惡業。慳澁悋惜。於諸財物。堅固執著。不肯惠施。不受父母。師長言教。以身語意。造不善業。日夜增長。當受斯報。若生人間。所得果報。皆不稱意。
若諸世人。以長為好。彼即短。
若以短為好。彼即長。以麁為好。彼即細。
若以細為好。彼即麁。
若支節相近為好。彼即相離。
若相離為好。彼即相近。
若多為好。彼即少。
若少為好。彼即多。
愛肥便瘦。愛瘦便肥。愛怯便勇。愛勇便怯。愛白便黑。愛黑便白。
難陀。又由惡業。感得惡報。聾盲瘖瘂。愚鈍醜陋。所出音響。人不樂聞。手足攣躄。形如餓鬼。親屬皆憎。不欲相見。況復餘人。所有三業。向人說時。他不信受。不將在意。
何以故。由彼先世。造諸惡業。獲如是報。
難陀。由其胎子。先修福業。好施不慳。憐愍貧乏。於諸財物。無悋著心。所造善業。日夜增長。當受勝報。若生人間。所受果報。悉皆稱意。
若諸世人。以長為好。則長。若以短為好。則短。麁細合度。支節應宜。多少肥瘦。勇怯顏色。無不愛者。六根具足。端正超倫。詞辯分明。音聲和雅。人相皆具。見者歡喜。所有三業。向人說時。他皆信受。敬念在心。
何以故。由彼先世。造諸善業。獲如是報。
難陀。胎若是男。在母右脇。蹲居而坐。兩手掩面。向母脊住。
若是女者。在母左脇。蹲居而坐。兩手掩面。向母腹住。在生藏下。熟藏之上。生物下鎮。熟物上刺。如縛五處。插在尖摽。
若母多食。或時少食。皆受苦惱。如是若食極膩。或食乾燥。極冷極熱。醎淡苦醋。或太甘辛。食此等時。皆受苦痛。若母行欲。或急行走。或時危坐。久坐久臥。跳躑之時。悉皆受苦。
難陀當知。處母胎中。有如是等。種種諸苦。逼迫其身。不可具說。於人趣中。受如此苦。何況惡趣。地獄之中。苦難比喻。
是故難陀。誰有智者。樂居生死。無邊苦海。受斯厄難。
難陀。第二十八七日。於母腹中胎子。便生八種。顛倒之想。
云何為八。
所謂。屋想。乘想。園想。樓閣想。樹林想。床座想。河想。池想。實無此境。妄生分別。
難陀。第二十九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花條。此風能吹胎子。令其形色。鮮白淨潔。或由業力。令色黧黑。或復青色。更有種種。雜類顏色。或令乾燥。無有滋潤。白光黑光。隨色而出。
難陀。第三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鐵口。此風能吹胎子。髮毛爪甲。令得生長。白黑諸光。皆隨業現。如上所說。
難陀。第三十一七日。於母腹中。胎子漸大。如是三十二七。三十三七。三十四七日已來。增長廣大。
難陀。第三十五七日。子於母腹。支體具足。
難陀。第三十六七日。其子不樂。住母腹中。
難陀。第三十七七日。於母腹中。胎子便生。三種不顛倒想。所謂。不淨想。臭穢想。黑暗想。依一分說。
難陀。第三十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藍花。此風能令胎子。轉身向下。長舒兩臂。趣向產門。次復有風。名曰趣下。由業力故。風吹胎子。令頭向下。雙脚向上。將出產門。
難陀。若彼胎子。於前身中。造眾惡業。并墮人胎。由此因緣。將欲出時。手脚橫亂。不能轉側。便於母腹。以取命終。
時有智慧女人。或善醫者。以煖蘇油。或榆皮汁。及餘滑物。塗其手上。即以中指。夾薄刀子。利若鋒芒。內如糞廁。黑闇臭穢。可惡坑中。有無量千蟲。恒所居止。臭汁常流。精血腐爛。深可厭患。薄皮覆蓋。惡業身瘡。於斯穢處。推手令入。以利刀子。臠割兒身。片片抽出。其母由斯。受不稱意。極痛辛苦。因此命終。設復得存。與死無異。
難陀。若彼胎子。善業所感。假令顛倒。不損其母。安隱生出。不受辛苦。
難陀。若是尋常。無此厄者。至三十八七日。將欲產時。母受大苦。性命幾死。方得出胎。
難陀。汝可審觀。當求出離。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六
大唐三藏義淨譯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劫比羅城。多根樹園。與大苾芻眾。無量人俱。
爾時世尊。有弟名曰難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名孫陀羅。儀容端正。世間罕有。光華超絕。人所樂見。難陀於彼。纏綿戀著。無暫捨離。染愛情重。畢命為期。
世尊觀知。受化時至。即於晨朝。著衣持鉢。將具壽阿難陀。為侍者。入城乞食。次至難陀。門首而立。以大悲力。放金色光。其光普照。難陀宅中。皆如金色。
于時難陀。便作是念。
光明忽照。定是如來。
令使出看。乃見佛至。即便速返。白難陀曰。
世尊在門。
聞此語已。即欲速出。迎禮世尊。
時孫陀羅。便作是念。
我若放去。世尊必定。與其出家。
遂捉衣牽。不令出去。
難陀曰。
今可暫放。禮世尊已。我即卻迴。
孫陀羅曰。
共作要期。方隨意去。
以莊溼額。而告之曰。
此點未乾。即宜卻至。若遲違者。罰金錢五百。
難陀曰。
可爾。
即至門首。頂禮佛足。取如來鉢。卻入宅中。盛滿美食。持至門首。世尊遂去。即與阿難陀。世尊現相。不令取鉢。如來大師。威嚴尊重。不敢喚住。復更授。與阿難陀。
阿難陀問曰。
汝向誰邊。取得此鉢。
答曰。
於佛邊取。
阿難陀曰。
宜授與佛。
答曰。
我今不敢。輕觸大師。
默然隨去。
世尊至寺。洗手足已。就座而坐。難陀持鉢。以奉世尊。
食已告曰。
難陀。汝食我殘不。
答言。
我食。
佛即授與。難陀食已。
世尊告曰。
汝能出家不。
答言。
出家。然佛世尊。昔行菩薩道時。於父母師長。及餘尊者。所有教令。曾無違逆。故得今時。言無違者。
即告阿難陀曰。
汝與難陀。剃除鬚髮。
答曰。
如世尊教。
即覔剃髮人。為其落髮。
難陀見已。告彼人曰。
汝今知不。我當不久。作轉輪王。汝若輒爾。剃我髮者。當截汝腕。
彼便大怖。裹收刀具。即欲辭出。
時阿難陀。便往白佛。
佛便自去。詣難陀處。問言。
難陀。汝不出家。
答言。
出家。
是時世尊。自持瓶水。灌其頂上。淨人即剃。
便作是念。
我今敬奉世尊。旦為出家。暮當歸舍。
既至日晚。尋路而行。
爾時世尊。於其行路。化作大坑。見已。便念孫陀羅。斯成遠矣。無緣得去。我今相憶。或容致死。如其命在。至曉方行。憶孫陀羅。愁苦通夜。
爾時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難陀曰。
汝今宜去。告彼難陀。令作知事人。
即便往報。
世尊令爾。作知事人。
問曰。
云何名為知事人。欲作何事。
答曰。
可於寺中。撿挍眾事。
問曰。
如何應作。
答言。
具壽。凡知事者。若諸苾芻。出乞食時。應可灑掃。寺中田地。取新牛糞。次第淨塗。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當為白僧。若有香花。應行與眾。夜閉門戶。至曉當開。大小行處。常須洗拭。若於寺中。有損壞處。即應修補。
聞是教已。
答言。
大德。如佛所言。我皆當作。
時諸苾芻。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入劫比羅城。為行乞食。
于時難陀。見寺無人。便作是念。
我掃地了。即可還家。
遂便掃地。世尊觀知。以神通力。令掃淨處。糞穢還滿。
復作是念。
我除糞穢。方可言歸。
放箒收持。糞穢無盡。
復作是念。
閉戶而去。
世尊即令。閉一房竟。更閉餘戶。彼戶便開。遂生憂惱。
復作是念。
縱賊損寺。此亦何傷。我當為王。更作百千好寺。倍過於是。我宜歸舍。若行大路。恐見世尊。
作是思量。即趣小徑。佛知其念。從小道來。既遙見佛。不欲相遇。路傍有樹。枝蔭低垂。即於其下。隱身而住。佛令其樹。舉枝高上。其身露現。
佛問難陀。
汝何處來。可隨我去。
情生羞恥。從佛而行。
佛作是念。
此於其婦。深生戀著。宜令捨離。
為引接故。出劫比羅城。詣室羅伐。既至彼已。住毘舍佉。鹿子母園。
佛念難陀。愚癡染惑。尚憶其妻。愛情不捨。應作方便。令心止息。即告之曰。
汝先曾見。香醉山不。
答言。
未見。
若如是者。捉我衣角。
即就捉衣。于時世尊。猶如鵝王。上昇虛空。至香醉山。將引難陀。左右顧盼。於果樹下。見雌獼猴。又無一目。即便舉面。直視世尊。
佛告難陀曰。
汝見此瞎獼猴不。
白佛言。
見。
佛言。
於汝意云何。此瞎獼猴。比孫陀羅。誰為殊勝。
答言。
彼孫陀羅。是釋迦種。猶如天女。儀容第一。舉世無雙。獼猴比之。千萬億分。不及其一。
佛言。
汝見天宮不。
答言。
未見。
可更捉衣角。
即便執衣。還若鵝王。上虛空界。至三十三天。告難陀曰。
汝可觀望。天宮勝處。
難陀即往。歡喜園。婇身園。麁身園。交合園。圓生樹。善法堂。如是等處。諸天苑園。花果浴池。遊戲之處。殊勝歡娛。悉皆遍察。
次入善見城中。復見種種。鼓樂絲竹。微妙音聲。廊宇踈通。床帷映設。處處皆有。天妙婇女。共相娛樂。
難陀遍觀。見一處所。唯有天女。而無天子。便問天女曰。
何因餘處。男女雜居。受諸快樂。汝等何故。唯有女人。不見男子。
天女答曰。
世尊有弟。名曰難陀。投佛出家。專修梵行。命終之後。當生此間。我等於此相待。
難陀聞已。踊躍歡欣。速還佛所。
世尊問言。
汝見諸天。勝妙事不。
答言。
已見。
佛言。
汝見何事。
彼如所見。具白世尊。
佛告難陀。
見天女不。
答言。
已見。
此諸天女。比孫陀羅。誰為殊妙。
白言。
世尊。以孫陀羅。比此天女。還如香醉山內。以瞎獼猴。比孫陀羅。百千萬倍。不及其一。
佛告難陀。
修淨行者。有斯勝利。汝今宜可。堅修梵行。當得生天。受斯快樂。
聞已歡喜。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便與難陀。即於天沒。至逝多林。是時難陀。思慕天宮。而修梵行。
佛知其意。告阿難陀曰。
汝今可去。告諸苾芻。不得一人與難陀。同座而坐。不得同處經行。不得一竿置衣。不得一處安鉢。及著水瓶。不得同處。讀誦經典。
阿難陀。傳佛言教。告諸苾芻。苾芻奉行。皆如聖旨。是時難陀。既見諸人。不共同聚。極生羞愧。後於一時。阿難陀。與諸苾芻。在供侍堂中。縫補衣服。
難陀見已。便作是念。
此諸苾芻。咸棄於我。不同一處。此阿難陀。既是我弟。豈可相嫌。
即去同坐。時阿難陀。速即起避。
彼言。
阿難陀。諸餘苾芻。事容見棄。汝是我弟。何乃亦嫌。
阿難陀曰。
誠有斯理。然仁行別道。我遵異路。是故相避。
答曰。
何謂我道。云何爾路。
答曰。
仁樂生天。而修梵行。我求圓寂。而除欲染。
聞是語已。倍加憂慼。
爾時世尊。知其心念。告難陀曰。
汝頗曾見。捺洛迦不。
答言。
未見。
佛言。
汝可捉我衣角。
即便就執。佛便將去。往地獄中。
爾時世尊。在一邊立。告難陀曰。
汝今可去。觀諸地獄。
難陀即去。先見灰河。次至劍樹。糞屎火河。入彼觀察。遂見眾生。受種種苦。或見以鉗拔舌。捩齒抉目。或時以鋸。㓟解其身。或復以斧。斫截手足。或以牟𥎞鑱身。或以捧打矟刺。或以鐵鎚粉碎。或以鎔銅灌口。或上刀山劍樹。碓搗石磨。銅柱鐵床。受諸極苦。或見鐵鑊。猛火沸騰。熱焰洪流。煮有情類。見如是等。受苦之事。
復於一鐵鑊。空煮炎熱。中無有情。覩此憂惶。問獄卒曰。
何因緣故。自餘鐵鑊。皆煮有情。唯此鑊中。空然沸涌。
彼便報曰。
佛弟難陀。唯願生天。專修梵行。得生天上。暫受快樂。彼命終後。入此鑊中。是故我今。然鑊相待。
難陀聞已。生大恐怖。身毛皆竪。白汗流出。作如是念。
此若知我。是難陀者。生叉鑊中。
即便急走。詣世尊處。
佛言。
汝見地獄不。
難陀悲泣雨淚。哽咽而言。出微細聲。白言。
已見。
佛言。
汝見何物。
即如所見。具白世尊。
佛告難陀。
或願人間。或求天上。勤修梵行。有如是過。是故汝今。當求涅槃。以修梵行。勿樂生天。而致勤苦。
難陀聞已。情懷愧恥。默無所對。
爾時世尊。知其意已。從地獄出。至逝多林。即告難陀。及諸苾芻曰。
內有三垢。謂是婬欲。瞋恚愚癡。是可棄捨。是應遠離。法當修學。
爾時世尊。住逝多林。未經多日。為欲隨緣。化眾生故。與諸徒眾。往占波國。住揭伽池邊。
時彼難陀。與五百苾芻。亦隨佛至。往世尊所。皆禮佛足。在一面坐。
時佛世尊。見眾坐定。告難陀曰。
我有法要。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所謂。入母胎經。汝當諦聽。至極作意。善思念之。我今為說。
難陀言。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難陀。
雖有母胎。有入不入。
云何受生。入母胎中。
若父母染心。共為婬愛。其母腹淨。月期時至。中蘊現前。當知爾時。名入母胎。
此中蘊形。有其二種。
一者。形色端正。二者。容貌醜陋。
地獄中有。容貌醜陋。如燒杌木。
傍生中有。其色如烟。
餓鬼中有。其色如水。
人天中有。形如金色。
色界中有。形色鮮白。
無色界天。元無中有。以無色故。中蘊有情。或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復無足。隨其先業。應託生處。所感中有。即如彼形。
若天中有。頭便向上。人。傍生。鬼。橫行而去。
地獄中有。頭直向下。
凡諸中有。皆具神通。乘空而去。猶如天眼。遠觀生處。
言月期至者。謂納胎時。
難陀。有諸女人。或經三日。或經五日。半月一月。或有待緣經久。期水方至。
若有女人。身無威勢。多受辛苦。形容醜陋。無好飲食。月期雖來。速當止息。猶如乾地。灑水之時。即便易燥。
若有女人。身有威勢。常受安樂。儀容端正。得好飲食。所有月期。不速止息。猶如潤地。水灑之時。即便難燥。
云何不入。
父精出時。母精不出。母精出時。父精不出。若俱不出。皆不受胎。
若母不淨。父淨。若父不淨。母淨。若俱不淨。亦不受胎。
若母陰處。為風病所持。或有黃病痰癊。或有血氣胎結。或為肉增。或為服藥。或麥腹病。蟻腰病。或產門如駝口。或中如多根樹。或如犁頭。或如車轅。或如藤條。或如樹葉。或如麥芒。或腹下深。或有上深。或非胎器。或恒血出。或復水流。或如鵶口。常開不合。或上下四邊。闊狹不等。或高下凹凸。或內有蟲。食爛壞不淨。若母有此過者。並不受胎。
或父母尊貴。中有卑賤。或中有尊貴。父母卑賤。如此等類。亦不成胎。
若父母及中有。俱是尊貴。若業不和合。亦不成胎。
若其中有。於前境處。無男女二愛。亦不受生。
難陀。云何中有。得入母胎。
若母腹淨。中有現前。見為欲事。無如上說。眾多過患。父母及子。有相感業。方入母胎。
又彼中有。欲入胎時。心即顛倒。若是男者。於母生愛。於父生憎。若是女者。於父生愛。於母生憎。於過去生。所造諸業。而起妄想。作邪解心。生寒冷想。大風大雨。及雲霧想。或聞大眾閙聲。作此想已。隨業優劣。復起十種。虛妄之想。
云何為十。
我今入宅。我欲登樓。我昇臺殿。我昇床座。我入草菴。我入葉舍。我入草叢。我入林內。我入牆孔。我入籬間。
難陀。其時中有。作此念已。即入母胎。應知受生。名羯羅藍。父精母血。非是餘物。由父母精血。和合因緣。為識所緣。依止而住。
譬如依酪。瓶鑽人功。動轉不已。得有酥出。異此不生。當知父母。不淨精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
復次難陀。有四譬喻。汝當善聽。
如依青草。蟲乃得生。草非是蟲。蟲非離草。然依於草。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青色。
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
如依牛糞生蟲。糞非是蟲。蟲非離糞。然依於糞。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黃色。
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棗生蟲。棗非是蟲。蟲非離棗。然依於棗。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赤色。
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酪生蟲。身作白色。廣說乃至。因緣和合。大種根生。
復次難陀。依父母不淨。羯羅藍故。地界現前。堅鞕為性。水界現前。濕潤為性。火界現前。溫煖為性。風界現前。輕動為性。
難陀。若父母不淨。羯羅藍身。但有地界。無水界者。便即乾燥。悉皆分散。譬如手握。乾麨灰等。
若但水界。無地界者。即便離散。如油渧水。由水界故。地界不散。由地界故。水界不流。
難陀。羯羅藍身。有地水界。無火界者。而便爛壞。譬如夏月。陰處肉團。
難陀。羯羅藍身。但有地水火界。無風界者。即便不能。增長廣大。此等皆由。先業為因。更互為緣。共相招感。識乃得生。
地界能持。水界能攝。火界能熟。風界能長。
難陀。又如有人。若彼弟子。熟調沙糖。即以氣吹。令其增廣。於內空虛。猶如藕根。內身大種。地水火風。業力增長。亦復如是。
難陀。非父母不淨。有羯羅藍體。亦非母腹。亦非是業。非因非緣。但由此等。眾緣和會。方始有胎。如新種子。不被風日。之所損壞。堅實無穴。藏舉合宜。下於良田。并有潤澤。因緣和合。方有牙莖。枝葉花果。次第增長。
難陀。此之種子。非離緣合。牙等得生。如是應知。非唯父母。非但有業。及以餘緣。而胎得生。要由父母精血。因緣和合。方有胎耳。
難陀。如明眼人。為求火故。將日光珠。置於日中。以乾牛糞。而置其上。方有火生。如是應知。依父母精血。因緣合故。方有胎生。父母不淨。成羯羅藍。號之為色。受想行識。即是其名。說為名色。此之蘊聚。可惡名色。託生諸有。乃至少分剎那。我不讚歎。
何以故。生諸有中。是為大苦。譬如糞穢。少亦是臭。如是應知。生諸有中。少亦名苦。此五取蘊。色受想行識。皆有生住增長。及以衰壞。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長衰壞。即是老死。
是故難陀。誰於有海。而生愛味。臥母胎中。受斯劇苦。
復次難陀。如是應知。凡入胎者。大數言之。有三十八七日。
初七日時。胎居母腹。如㨝如癰。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名羯羅藍。狀如粥汁。或如酪漿。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地界堅性。水界濕性。火界煖性。風界動性。方始現前。
難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於母腹中。有風自起。名為遍觸。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頞部陀。狀如稠酪。或如凝酥。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四界現前。
難陀。第三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刀韒口。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曰閉尸。狀如鐵箸。或如蚯蚓。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難陀。第四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為內門。從先業生。吹擊胎箭。名為健南。狀如鞋楥。或如溫石。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難陀。第五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攝持。此風觸胎。有五相現。所謂兩臂。兩髀及頭。譬如春時。天降甘雨。樹林欝茂。增長枝條。此亦如是。五相顯現。
難陀。第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廣大。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肘兩膝。如春降雨。荑草生枝。此亦如是。四相顯現。
難陀。第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為旋轉。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手兩脚。猶如聚沫。或如水苔。有此四相。
難陀。第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翻轉。此風觸胎。有二十相現。謂手足十指。從此初出。猶如新雨。樹根始生。
難陀。第九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分散。此風觸胎。有九種相現。謂二眼。二耳。二鼻并口。及下二穴。
難陀。第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堅鞕。令胎堅實。即此七日。於母胎中。有風名曰普門。此風吹脹胎藏。猶如浮囊。以氣吹滿。
難陀。第十一七日。於母胎中有風。名曰踈通。此風觸胎。令胎通徹。有九孔現。若母行立坐臥。作事業時。彼風旋轉虛通。漸令孔大。若風向上。上孔便開。若向下時。即通下穴。譬如鍛師。及彼弟子。以槖扇時。上下通氣。風作事已。即便隱滅。
難陀。第十二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曲口。此風吹胎。於左右邊。作大小腸。猶如藕絲。如是依身。交絡而住。即此七日。
復有風名曰穿髮。於彼胎內。作一百三十節。無有增減。復由風力。作百一禁處。
難陀。第十三七日。於母腹中。以前風力。知有飢渴。母飲食時。所有滋味。從臍而入。藉以資身。
難陀。第十四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線口。其風令胎。生一千筋。身前有二百五十。身後有二百五十。右邊二百五十。左邊二百五十。
難陀。第十五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蓮花。能與胎子。作二十種脈。吸諸滋味。身前有五。身後有五。右邊有五。左邊有五。其脈有種種名。及種種色。或名伴。或名力。或名勢色。有青黃赤白。豆蘇油酪等色。更有多色。共相和雜。
難陀。其二十脈。別各有四十脈。以為眷屬。合有八百。吸氣之脈。於身前後左右。各有二百。
難陀。此八百脈。各有一百道脈。眷屬相連。合有八萬。前有二萬。後有二萬。右有二萬。左有二萬。
難陀。此八萬脈。復有眾多孔穴。或一孔二孔。乃至七孔。一一各與。毛孔相連。猶如藕根。有多孔隙。
難陀。第十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甘露行。此風能為方便。安置胎子。二眼處所。如是兩耳。兩鼻。口咽胸臆。令食入得。停貯之處。能令通過。出入氣息。
譬如陶師。及彼弟子。取好泥團。安在輪上。隨其器物。形勢安布。令無差舛。此由業風。能作如是。於眼等處。隨勢安布。乃至能令。通過出入氣息。亦無爽失。
難陀。第十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毛拂口。此風能於胎子。眼耳鼻口。咽喉胸臆。食入之處。令其滑澤。通出入氣息。安置處所。譬如巧匠。若彼男女。取塵翳鏡。以油及灰。或以細土。揩拭令淨。此由業風。能作如是。安布處所。無有障礙。
難陀。第十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無垢。能令胎子。六處清淨。如日月輪。大雲覆蔽。猛風忽起。吹雲四散。光輪清淨。
難陀。此業風力。令其胎子。六根清淨。亦復如是。
難陀。第十九七日。於母腹內。令其胎子成就四根。眼耳鼻舌。入母腹時。先得三根。謂身命意。
難陀。第二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堅固。此風依胎。左脚生指節。二十骨。右脚亦生。二十骨。足跟四骨。髆有二骨。膝有二骨。髀有二骨。腰髁有三骨。脊有十八骨。脇有二十四骨。復依左手生指節。二十骨。復依右手。亦生二十。腕有二骨。臂有四骨。胸有七骨。肩有七骨。項有四骨。頷有二骨。齒有三十二骨。髑髏四骨。
難陀。譬如塐師。或彼弟子。先用鞕木。作其相狀。次以繩纏。後安諸泥。以成形像。此業風力。安布諸骨。亦復如是。此中大骨。數有二百。除餘小骨。
難陀。第二十一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生起。能令胎子。身上生肉。譬如泥師。先好調泥。泥於牆壁。此風生肉。亦復如是。
難陀。第二十二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浮流。此風能令。胎子生血。
難陀。第二十三七日。於母腹內有風。名曰淨持。此風能令。胎子生皮。
難陀。第二十四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滋漫。此風能令胎子。皮膚光悅。
難陀。第二十五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持城。此風能令胎子。血肉滋潤。
難陀。第二十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生成。能令胎子身生。髮毛爪甲。此皆一一。共脈相連。
難陀。第二十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曲藥。此風能令胎子。髮毛爪甲。悉皆成就。
難陀。由其胎子。先造惡業。慳澁悋惜。於諸財物。堅固執著。不肯惠施。不受父母。師長言教。以身語意。造不善業。日夜增長。當受斯報。若生人間。所得果報。皆不稱意。
若諸世人。以長為好。彼即短。
若以短為好。彼即長。以麁為好。彼即細。
若以細為好。彼即麁。
若支節相近為好。彼即相離。
若相離為好。彼即相近。
若多為好。彼即少。
若少為好。彼即多。
愛肥便瘦。愛瘦便肥。愛怯便勇。愛勇便怯。愛白便黑。愛黑便白。
難陀。又由惡業。感得惡報。聾盲瘖瘂。愚鈍醜陋。所出音響。人不樂聞。手足攣躄。形如餓鬼。親屬皆憎。不欲相見。況復餘人。所有三業。向人說時。他不信受。不將在意。
何以故。由彼先世。造諸惡業。獲如是報。
難陀。由其胎子。先修福業。好施不慳。憐愍貧乏。於諸財物。無悋著心。所造善業。日夜增長。當受勝報。若生人間。所受果報。悉皆稱意。
若諸世人。以長為好。則長。若以短為好。則短。麁細合度。支節應宜。多少肥瘦。勇怯顏色。無不愛者。六根具足。端正超倫。詞辯分明。音聲和雅。人相皆具。見者歡喜。所有三業。向人說時。他皆信受。敬念在心。
何以故。由彼先世。造諸善業。獲如是報。
難陀。胎若是男。在母右脇。蹲居而坐。兩手掩面。向母脊住。
若是女者。在母左脇。蹲居而坐。兩手掩面。向母腹住。在生藏下。熟藏之上。生物下鎮。熟物上刺。如縛五處。插在尖摽。
若母多食。或時少食。皆受苦惱。如是若食極膩。或食乾燥。極冷極熱。醎淡苦醋。或太甘辛。食此等時。皆受苦痛。若母行欲。或急行走。或時危坐。久坐久臥。跳躑之時。悉皆受苦。
難陀當知。處母胎中。有如是等。種種諸苦。逼迫其身。不可具說。於人趣中。受如此苦。何況惡趣。地獄之中。苦難比喻。
是故難陀。誰有智者。樂居生死。無邊苦海。受斯厄難。
難陀。第二十八七日。於母腹中胎子。便生八種。顛倒之想。
云何為八。
所謂。屋想。乘想。園想。樓閣想。樹林想。床座想。河想。池想。實無此境。妄生分別。
難陀。第二十九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花條。此風能吹胎子。令其形色。鮮白淨潔。或由業力。令色黧黑。或復青色。更有種種。雜類顏色。或令乾燥。無有滋潤。白光黑光。隨色而出。
難陀。第三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鐵口。此風能吹胎子。髮毛爪甲。令得生長。白黑諸光。皆隨業現。如上所說。
難陀。第三十一七日。於母腹中。胎子漸大。如是三十二七。三十三七。三十四七日已來。增長廣大。
難陀。第三十五七日。子於母腹。支體具足。
難陀。第三十六七日。其子不樂。住母腹中。
難陀。第三十七七日。於母腹中。胎子便生。三種不顛倒想。所謂。不淨想。臭穢想。黑暗想。依一分說。
難陀。第三十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藍花。此風能令胎子。轉身向下。長舒兩臂。趣向產門。次復有風。名曰趣下。由業力故。風吹胎子。令頭向下。雙脚向上。將出產門。
難陀。若彼胎子。於前身中。造眾惡業。并墮人胎。由此因緣。將欲出時。手脚橫亂。不能轉側。便於母腹。以取命終。
時有智慧女人。或善醫者。以煖蘇油。或榆皮汁。及餘滑物。塗其手上。即以中指。夾薄刀子。利若鋒芒。內如糞廁。黑闇臭穢。可惡坑中。有無量千蟲。恒所居止。臭汁常流。精血腐爛。深可厭患。薄皮覆蓋。惡業身瘡。於斯穢處。推手令入。以利刀子。臠割兒身。片片抽出。其母由斯。受不稱意。極痛辛苦。因此命終。設復得存。與死無異。
難陀。若彼胎子。善業所感。假令顛倒。不損其母。安隱生出。不受辛苦。
難陀。若是尋常。無此厄者。至三十八七日。將欲產時。母受大苦。性命幾死。方得出胎。
難陀。汝可審觀。當求出離。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