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四十八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十四

毘利耶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精勤無倦。修習毘利耶波羅蜜多時。於諸眾生。起病者想。

何以故。一切眾生。常是病者。恒為三種熱惱。所燒惱故。

舍利子。

何等名為。三種熱惱。

所謂。貪欲熱惱。瞋恚熱惱。愚癡熱惱。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等今者。應以如是。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塗傅如是。熱惱眾生。

何以故。由是無上正法。清涼微妙膏藥。用塗傅故。一切眾生。貪瞋癡等。諸熱惱病。皆悉除滅。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以是正法良藥。塗傅眾生。令三毒滅故。是菩薩摩訶薩。無倦正勤。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應如是學。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其相無量。我今當說。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常作是念。

所謂。一切眾生。皆是病者。

何以故。由為三毒。常熱惱故。

若有眾生。生地獄者。亦為如是。貪瞋癡等。之所燒惱。如是生傍生者。焰魔世界。人中天上。所有眾生。無不為是。三毒燒惱。若有眾生。成疑見等。諸煩惱者。亦常為於。貪瞋癡等。之所燒惱。

舍利子。是諸眾生。具煩惱病。非餘良醫。及勝妙藥。若塗若傅。能令貪瞋癡等。熱惱靜息。唯除如來。無上勝妙。大法醫王。及證法身。菩薩摩訶薩。以大願力。自嚴持身。為良藥已。乃能除滅。一切眾生。貪瞋癡等。諸熱惱病。

復次。舍利子。汝應解了。如是法門。所謂。一切眾生。貪瞋癡病。非餘醫藥。而能差愈。唯有如來。無上醫王。法身菩薩。以大願力。而得除滅。

舍利子。於汝意云何。眾生界多。地等界多。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妙義。眾生界多。非大地界。亦非水界。火界風界。所能比類。

佛言。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眾生界多。非大地界。乃至眾生界多。非彼風界。

舍利子。我今更說。如是之相。

舍利子。有諸眾生。身形微細。難可覩見。非佛法外。諸神仙眼。之所能及。亦非聲聞獨覺。天眼境界。唯是如來。清淨天眼。所能照了。

舍利子。如來以淨天眼。明見如車輪量。所有微細。含識眾生。其數無量。多於三千大千世界。於人天趣。諸受生者。

舍利子。如是無量無邊。諸有情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若可見。若不可見。如是乃至所有。假名建立。諸有情界。設使於一剎那。或一羅婆。或一牟呼多頃。非前非後。皆得人身。彼諸人等。並成良醫。壽命一劫。明練方術。通閑醫道。為大醫師。善療眾病。皆如今者。時縛迦醫王。

舍利子。彼諸醫王。同共集議。作如是言。

有一眾生。懷貪瞋癡。熱惱之病。我為醫王。勤加功用。當為除滅。

如是。舍利子。設使彼等。一一諸醫。皆持清涼妙藥。其量高廣。如蘇迷盧山王。並又勤加功用。將欲滅一眾生。貪瞋癡惱。

又彼諸醫。於是清涼。藥分山王。摩以為末。盡其劫壽。塗一眾生。一切醫王。盡其功術。並悉疲倦。乃至藥分山王。用末塗盡。皆亦不能。滅一眾生。貪瞋癡等。諸惱熱病。

復次。舍利子。諸佛如來。出興于世。見諸眾生。具煩惱病。如來但說。一不淨觀。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用以塗傅。無量眾生。貪欲熱惱。無不除滅。

如是塗傅。無量百眾生。無量千眾生。無量百千眾生。無量拘胝眾生。無量百拘胝。無量千拘胝。無量百千。拘胝眾生。無量拘胝。那庾多眾生。無量百拘胝那庾多。無量千拘胝那庾多。無量百千。拘胝那庾多眾生。如是無量。薑羯羅眾生。無量頻跋羅眾生。乃至無量。不可說。不可說眾生。以聞一不淨觀故。貪欲熱惱。同時靜息。

舍利子。如來但說。一慈悲觀。無上正法。清涼妙藥。用以塗傅。無量眾生。瞋恚熱惱。皆得除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瞋恚除滅。亦復如是。

舍利子。如來但說。一因緣觀。無上正法。清涼妙藥。用以塗傅。無量眾生。愚癡熱惱。皆得止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愚癡止息。亦復如是。

又舍利子。證得法身。菩薩摩訶薩。亦以大願。自嚴持身。為法良藥。善能息滅。無量眾生。三毒熱惱。乃至息滅。不可說。不可說。無量眾生。貪瞋癡等。諸惱熱病。

復次。舍利子。如我先說。證得成就法身。菩薩摩訶薩。願力持身。而為良藥。用滅無量。不可說眾生。煩惱熱病。如是等相。吾今更說。汝當諦聽。

舍利子。我念往昔。過無數劫。有佛興世。名曰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舍利子。

爾時然燈如來。應。正等覺。為我授記。作如是言。

汝摩納婆。於當來世。過阿僧企耶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乃至佛。薄伽梵。

舍利子。彼然燈佛。授我記已。爾時便證。法身成就。佛滅度後。我為帝釋。名微妙眼。於三十三天。得大自在。具大神通。有大威德。宗族熾盛。

舍利子。是時贍部洲中。有八萬四千大城。有無量千。村邑聚落。市肆居止。

復有無量百千。拘胝那庾多。一切眾生。住如是處。人物繁擁。極為興盛。

舍利子。當於爾時。有大疫病。中劫出現。多有眾生。遭遇重病。身體潰爛。癰腫痤癤。疥癬惡瘡。風熱痰癊。互相違返。以要言之。一切病苦。無不畢集。

於時復有。無量百千。諸醫藥師。為欲救療。如是病苦。勤加功用。極致疲倦。而眾生病。無有愈者。

舍利子。彼諸無量。病苦眾生。不遇良醫。為病所弊。無有救護。無有歸趣。皆共呼嗟。失聲號哭。涕泣橫流。

作如是言。

我今受此。無量重病。何處當有。天。龍。藥叉。健達縛。及諸羅剎。人非人等。以大慈悲。而能見為。除我病者。若有能除。我病苦者。我當不悋。一切財寶。厚報其恩。隨其教誨。

舍利子。我於爾時。以淨天眼。超過於人。見諸眾生。種種疫病。逼惱其身。煩冤纏繞。無有救濟。又以天耳。清淨過人。徹聽眾生。號訴之聲。極為悲怨。酸楚難聞。

舍利子。我於彼時。見聞是已。於是眾生。深起大悲。即作是念。

一何苦哉。如是無量。無邊眾生。遭是重病。無舍無宅。無救無護。無歸依趣。無能療者。我今決定。為諸眾生。為舍為宅。為救為護。為歸依處。為醫療者。必令病惱。普皆平復。

舍利子。我於爾時。便隱帝釋。高廣之形。於贍部洲。俱盧大城不遠。受化生。大眾生身。名曰蘇摩。

既受生已。住虛空中。以伽他頌。遍告贍部洲內。所有眾生。說其頌曰。

俱盧大城為不遠。
有大身者名蘇摩。
若有眾生噉其肉。
一切病惱皆除愈。

彼無瞋恚諸忿害。
為作良藥生贍部。
汝當欣踊勿驚疑。
隨意割肉除眾惱。

舍利子。爾時贍部洲內。所有諸城。八萬四千。村落市肆。又無量千。一切含識。為病惱者。聞是聲已。一時皆往。俱盧大城。蘇摩菩薩。大身之所。競以利刀。或割或截。彼之身肉。

舍利子。蘇摩菩薩。行精進行。當被割時。於其身內。出大音聲。說伽他曰。

若此能實證菩提。
智藏當成無盡者。
隨我所發諦誠言。
亦願身肉常無盡。

舍利子。爾時贍部洲內。一切眾生。為病逼故。段段割截。菩薩之身。或擔持去。或就食者。雖被加害。以願力故。隨割隨生。無有缺減。

舍利子。是諸眾生。噉食蘇摩菩薩肉已。一切病患。悉皆除滅。病既除差。復令眾生。心得安樂。形無變易。是諸眾生。身心安樂。展轉聲告。遍贍部洲。來食肉已。病皆除愈。無有變易。身心安樂。

舍利子。爾時一切。贍部洲中。人民之類。若男若女。童男童女。食菩薩肉。病除愈者。於是菩薩。深懷恩慧。競自思惟。

是蘇摩者。極有重恩。除我病苦。施我安樂。令無變易。我當云何。施設供養。酬斯厚澤。

作是念已。咸共集會。詣俱盧大城。蘇摩菩薩。大身之所。既到彼已。皆共圍繞。感戴其恩。不能自勝。說伽他曰。

仁為舍宅為救護。
仁為良醫妙藥者。
唯願哀憐垂教勅。
我等如何修供養。

舍利子。我於爾時。為是大身。拔濟眾生。如是病苦。知是無量。諸眾生等。銜我重恩。歸依我已。便滅所現。蘇摩大身。復帝釋形。住眾生前。威光顯盛。而告之曰。

卿等當知。若為病苦。由我身肉。而得除差。

卿等懷恩。將思報者。卿等當知。我本不為。村城館邑。王都國土。田宅舍屋。住處等事。愍卿病苦。行身肉施。

我亦不為。金銀末尼。琉璃真珠。珂貝璧玉。珊瑚等寶。行身肉施。

我亦不為。象馬牛羊。放牧畜產。行身肉施。

我亦不為。婦人丈夫。童男童女。奴婢僕使。行身肉施。

我亦不為。餚膳飲食。衣服臥具。病緣醫藥。及餘資蓄。行身肉施。

我亦不為。園林池苑。宮殿樓觀。愍卿病苦。行身肉施。

卿等當知。我本所以。愍卿病苦。行身肉施。為令眾生。離不善業。

卿等但能為我。永斷永離。殺生之業。永斷永離。不與取業。永斷永離。欲邪行業。如是永斷永離。虛誑語業。離間語業。麁惡語業。綺飾語業。貪欲瞋恚。諸邪見業。卿等於此。永斷離者。是為利益。是為報恩。

舍利子。

爾時帝釋。復為大眾。說伽他曰。

我非為求珍寶聚。
其量高廣等迷盧。
亦不為求天玉女。
及諸衣食床敷事。

欲奉蘇摩大身者。
但當尊重同和合。
展轉慈心相敬視。
專修淨妙十業道。

卿等當於十業道。
但常和合堅防守。
是名大興法供養。
菩薩非求世財故。

我不用諸世財寶。
芳羞飲食妙衣服。
象馬車乘牛羊等。
床敷婇女資生具。

卿等但共同和合。
善持清淨十業道。
展轉發起大慈心。
彼此熏修利義意。

舍利子。

爾時贍部洲內。無量眾人。聞我說是。勸發之言。感恩德故。頂禮我足。皆悉受持。十種清淨。妙善業道。

舍利子。我於爾時。為彼大眾。廣宣正法。示教讚喜。便隱天身。不現於世。

如是。舍利子。我正憶念。往昔世時。贍部洲中。所有人民。食噉蘇摩。菩薩肉者。從是已來。乃至無有一人。墮於惡趣。彼命終已。皆生三十三天。宿業力故。與戒俱生。

舍利子。我於爾時。復為彼天。隨其所應。敷演法化。示教讚喜。皆令安住。聲聞乘中。或獨覺乘。或有安住。阿耨多羅。一切智乘。如是等眾。聞我法故。或有已般涅槃。正般涅槃。當涅槃者。

舍利子。汝觀如是。安住法身。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成就如是。大神通力。成就如是。大威德力。成就如是。大勢之力。乃能但捨。一身之慧。而大成熟。無邊眾生。皆住三乘。得不退轉。

爾時長老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時。精勤修獲。法身之相。唯然世尊。願為解說。

佛告舍利子。

菩薩摩訶薩。法身之相。無生無死。堅固難壞。猶如金剛。不可思議。而諸法身。菩薩摩訶薩。為欲化度。身壞眾生。故現壞身。又欲化諸。身不壞者。現不壞身。然此法身。圓成具足。非火所燒。非刀能割。如彼金剛。堅固難壞。

舍利子。安住法身。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無倦精進。非有功用。但以其身。則能成熟。無量眾生。不假其心。思量分別。即此菩薩。身自能知。了諸身相。隨入自身。真如法性。

自身真如。隨入諸法真如。

諸法真如。隨入自身真如。

自身真如。隨入諸佛真如。

諸佛真如。隨入自身真如。

自身真如。隨入去來。現在真如。

去來現在真如。隨入自身真如。

又過去真如。不違未來真如。亦非未來真如。違過去真如。

又過去真如。不違現在真如。亦非現在。真如。違過去真如。

又未來真如。不違過去真如。亦非過去真如。違未來真如。

又未來真如。不違現在真如。亦非現在真如。違未來真如。

又現在真如。不違過去真如。亦非過去真如。違現在真如。

又現在真如。不違未來真如。亦非未來真如。違現在真如。

又去來現在真如。即蘊界處真如。

又蘊界處真如。即染污清淨真如。

又染污清淨真如。即流轉寂滅真如。

又流轉寂滅真如。即加行真如。

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

復次。舍利子。夫真如者。即是實性。即是如性。是非不如性。是不遠離性。是無發動性。是無嬈亂性。是不相違性。是無違諍性。

又舍利子。夫真如者。無所違諍。以無違諍。名曰真如。然諸如來。說名違諍。

舍利子。真如說名。隨順攝受。何因緣故。如來乃說。以為違諍。

舍利子。如來違於。一切諍故。以是因緣。菩薩常現。一切違諍。又諸如來。本無違諍。亦未曾起。

何以故。無違無諍。說名如來。而常現諸。色像違諍。非唯如來。而有動亂。

諸菩薩摩訶薩。以如實智。觀如來身。於如來身。平等法性。即觀自身。平等法性。又於自身。平等法性。觀察如來。平等法性。又於自身。平等法性。觀察諸身。及以非身。於一切身。及以非身。觀察於彼。不思議身。菩薩摩訶薩。於緣生法。了一切身。既了知已。引攝法身。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當於引攝。此法身時。我說是等。便證法身。既得證已。又能示現。蘊界處身。當知是身。法身所顯。

是故。舍利子。一切眾生。若有值遇。如是法身。若見若聞。即皆調伏。觸彼身時。能令眾生。作諸義利。

復次。舍利子。如時縛迦。大醫王者。聚集眾藥。和為形相。變成女像。妍質華美。淨色悅人。由是醫王。善能作故。妙善成就。善加嚴飾。

舍利子。是藥女像。雖無思慮。又無分別。而能示現。往來住止。若坐若臥。諸有豪貴。大王王子。大臣長者。及諸小王。有病惱者。至時縛迦。大醫王所。

爾時醫王。觀其所治。即以藥女。賜為仇匹。彼諸人等。既蒙所惠。便執藥女。暫身交觸。一切患苦。自然消除。無病安樂。無有變異。

舍利子。此時縛迦。大醫之王。療治世間。諸病妙智。餘有世醫。無與等者。

如是。舍利子。法身所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乃至一切眾生。若男若女。童男童女。有貪恚癡。熱惱病者。至菩薩所。暫觸其身。一切病苦。皆得消滅。又覺其身。離諸熱惱。

何以故。由諸菩薩摩訶薩。本發大願。善清淨故。

復次。舍利子。法身菩薩摩訶薩。不由食摶食故。身得安住。雖復了知。一切飲食。本無所有。愍眾生故。而現受食。雖現食之。情無耽著。於其自身。未曾顧戀。

何以故。法身之力。無退無減。不以飲食。安住其身。

又舍利子。法身菩薩摩訶薩。於諸生死。雖可了知。而示現身。有生有死。

何以故。為欲成熟。諸眾生故。

示現終盡。然此菩薩摩訶薩。了知諸法。無有終盡。示現有生。了知諸法。無有起作。雖現生起。了知諸法。畢竟無生。又此法身。以法為食。法力所持。依止於法。本願力故。無有功用。成熟眾生。

舍利子。法身菩薩摩訶薩。如是等相。皆由無倦。精進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而便證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身如金剛不可損。
知時設化故現生。
毒惡刀火非燒害。
見燒害者所化眾。

有病則見為良藥。
飢渴眾生見飲食。
以諸法性無分別。
法身無身一理證。

了知一法從緣生。
無摩納婆意生等。
眾緣有故苦綸運。
眾緣無故苦綸斷。

了色不堅如聚沫。
思惟諸受等浮泡。
想如熱時陽焰動。
芭蕉諸行應觀察。

如世善幻舞戲者。
剎那便現諸色像。
了知識用亦如是。
智者於彼皆無願。

知世財如箭離弦。
復似電飛山水瀑。
暫聚還散類空雲。
智者於彼皆無願。

諸有都無有眾生。
未曾不受天諸樂。
復墮地獄更貧苦。
佛子觀已不求天。

彼心無依似遊空。
非有非無離依止。
雖生諸有無生死。
證無老死大我故。

復次。舍利子。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時。當應如是。正心修學。

舍利子。世間雖有諸醫。充滿世界。不能了知。三種大患。

何以故。彼皆不善。又無智故。

而不能識。貪瞋癡等。三種大患。

舍利子。彼無智醫。非唯不識。三種大患。又不了知。三大良藥。對治三患。

何等為三。

所謂。不能了知。貪欲大患。不淨良藥。而為對治。瞋恚大患。慈心良藥。而為對治。愚癡大患。緣起良藥。而為對治。

舍利子。如是諸醫。唯能療治。一二別病。不能普治。一切眾病。惟能暫治。少時降損。非為盡病。畢竟除差。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今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修菩薩道。豈當隨學。如是諸醫。我當依隨。諸佛世尊。善達諸法。無上大醫之王。畢竟療治。一切病者。是大醫王。我今隨從。依憑修學。既修學已。我應普治。一切病苦。豈當療治。別別諸病。我應畢竟。除眾病本。豈當暫差。不除病本。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

我應積集。如是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當使一切眾生。聞藥聲已。貪瞋癡等。極重大患。自然消滅。

是故。舍利子。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積集如是。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塗傅一切。有病眾生。不與聲聞。獨覺法共。唯除如來。無上大醫之王。善達一切法者。以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遍塗所吹。大法之螺。如是塗已。便就吹之。

其聲遍告。三千大千世界。於中所有。非一眾生。聞是聲已。但使一切。貪瞋癡等。諸大重病。皆悉除滅。

如是除滅。非一百眾生。非一千眾生。非一百千眾生。

如是除滅。非一拘胝眾生。非一百拘胝。千拘胝。百千拘胝眾生。

如是除滅。非一拘胝。那庾多眾生。非一百拘胝那庾多。千拘胝那庾多。百千拘胝。那庾多眾生。非一薑羯羅眾生。

如是除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所有三毒大患。皆得除滅。

復次。舍利子。如大雪山中。有大藥王。名為毘伽摩。若聞其聲。一切世間。猛烈毒熱。皆悉消滅。若藥所住。百踰繕那。其威盛故。令諸惡毒。皆無勢力。若以藥王。塗大螺鼓。若擊若吹。其聲所及。諸有眾生。或飲毒藥。或被毒螫。毒塗毒刺。眾毒惱者。但聞如是。螺鼓之聲。暫至於耳。一切諸毒。皆得除滅。

舍利子。如是毘伽摩。大妙藥王。一切世醫。皆不能識。唯除時縛迦。大醫王者。方知色性。

如是。舍利子。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積集如是。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不與聲聞。獨覺法共。唯除如來。無上正法。大醫之王。能滅眾生。諸有病者。以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用塗大法之螺。塗已吹之。聲告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一切眾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等。聞是聲已。貪瞋癡等。諸重大患。悉得寂滅。無有遺餘。

復次。舍利子。如是無上正法。阿竭陀膏藥。從於何所。而來集此。

舍利子。當知如是膏藥。從大菩提。法器中來。

又舍利子。彼菩提器。從何而來。當知從菩薩法財。寶篋中來。

又舍利子。如是菩薩寶篋。從何而來。當知不異。大菩薩藏。法門中來。

是故。舍利子。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為欲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應極至誠。尋求如是。大菩薩藏。法門經典。聽聞受持。若讀若誦。研究義理。廣為眾生。宣說開示。

舍利子。汝又應知。如是之相。吾今當說。重顯其義。若諸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聞我說已。於是經典。應極至誠。尋究義理。為他開示。

舍利子。乃往古世。過阿僧企耶劫。廣大無量。不可思議。難可度量。乃至過是等數。又復過是等量。當於爾時。於此世界。有佛出現。名赤蓮花勝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舍利子。彼佛聲聞弟子。一大集會。其數具滿。八十拘胝。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乃至獲得。諸心自在。最勝波羅蜜。

舍利子。彼佛壽量。滿八十歲。便般涅槃。正法住世。經五百歲。像法住世。亦五百歲。舍利流布。如我今者。般涅槃後。供養舍利。當流布相。

舍利子。彼佛去世。入涅槃後。將滿百年。有一菩薩。他方界終。生此世界。大王之家。

適初生已。便唱是言。

奇哉今者。生非法處。

又作是言。

奇哉今者。生非法處。

如是唱已。復作是言。

我於今者。當行法行。我於今者。當行法行。

爾時眾人。皆生疑怪。以其所述。同共號之。名為法行。

舍利子。

時法行王子。漸漸長大。諸根成滿。狀年二十。淨信捨家。趣無上道。既出家已。獨止幽閑。空寂林中。宴處靜室。

時虛空中。有大天神。來告之曰。

苾芻當知。汝今若求。如來佛果。聲稱高遠。尊上法者。但當勤學。大菩薩藏。微妙法門。若未獲者。勿捨精進。專志尋求。無令不果。

舍利子。時法行苾芻。從彼天神。聞斯語已。心大歡喜。踊躍無量。身意悅豫。即行尋訪。菩薩藏法。躬詣村城。王都國邑。乃至亭館。展轉尋求。了無所得。

爾時法行苾芻。復更經歷。往諸僧坊。或見苾芻。或苾芻尼。便至其所。作如是言。

善哉仁者。何處當有。大菩薩藏。微妙法門。菩薩摩訶薩。依之修學。出生無量。諸佛妙法。

彼便答言。

苾芻當知。我初不聞。何等名為。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我於今者。因汝說故。方聞大菩薩藏。法門名字。來入我耳。

舍利子。爾時法行苾芻。重自思念。

如是法門。諸佛妙法。不應天神。妄有所說。我於今者。要當不捨。勇猛精進。乃至未聞。大菩薩藏。法門已來。中無懈廢。

便更請問。彼苾芻等。

赤蓮花勝如來。般涅槃時。焚身之地。為在何所。汝當示我。此地方面。我當往彼。行精進業。

彼苾芻等。即告之言。

苾芻當知。如是方面。是薄伽梵。赤蓮花勝如來。焚身之地。

爾時法行苾芻。即往其所。到已頂禮。右遶無數。卻退一面。結跏趺坐。一心攝念。想對彼佛。作是誓言。

我於此處。結跏趺坐。我若不從。赤蓮花勝如來。現前聽聞。大菩薩藏。微妙法門者。要當不解此坐。不起此處。

舍利子。時法行王仙苾芻。精進堅固。發如是誓。結跏趺坐。過七日已。東方世界。有薄伽梵。名曰寶藏如來。應。正等覺。為法行王仙苾芻故。從彼而來。現其身前。為說開示。八門句法。

因又告曰。

王仙苾芻。汝今當隨。八門句法。大菩薩藏。微妙法門。精勤修行。則諸佛法。不難得遂。

時王仙苾芻。聞佛教已。精勤修習。八門句法。於後不久。便得成就。不可思議。無上多聞。即從地起。離本坐處。為欲廣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勇猛正勤。往諸村城。王都國邑。乃至亭館。從一一處。至一一處。展轉宣說。顯通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滿六十歲。於如是時。教化眾生。天人等眾。滿拘胝數。皆得安住。於三乘中。

舍利子。彼王仙苾芻。化眾生已。臨命終時。發如是言。

願我還生。此佛世界。人趣之中。當修法行。

作是願已。便就命終。以願力故。於此世界。贍部洲中。生居士家。

彼初生日。便唱是言。

我於今者。當修法行。

又作是言。

我於今者。當修法行。

爾時眾人。因其所述。為立本號。還名法行。

舍利子。是法行童子。形如八歲。淨信捨家。趣無上道。出家不久。以宿習故。大菩薩藏。微妙法門。無上深義。自然現前。法行苾芻。安住如是。大菩薩藏。六十歲中。廣行法化。躬至村城。王都國邑。乃至亭館。處處施化。為諸眾生。開示是法。於六十歲。教化天人。滿拘胝眾。於三乘中。皆已成熟。或住聲聞乘。或住獨覺乘。或住無上。大乘之者。

舍利子。彼時法行苾芻。化眾生已。臨命終時。復發是言。

願我未來。當得為人。出家聞法。

既命終後。以願力故。於此世界。贍部洲中。生於王家。

彼初生日。於上空中。天神唱言。

此眾生界。法勝菩薩。出現於世。

又唱是言。

此眾生界。法勝菩薩。出現於世。

爾時眾人。聞天告已。便號王子。以為法勝。

舍利子。法勝王子。如是漸漸。諸根成熟。壯年二十。淨信捨家。趣於非家。既出家已。眾人便號。法勝苾芻。

舍利子。法勝苾芻。大念慧力。之所持故。大菩薩藏。微妙法門。自然現前。精勤修習。能善永斷。眾生疑惑。六十年中。躬事巡化。遊歷村城。王都國邑。乃至亭館。為諸眾生。開示是法。於六十歲。成熟拘胝。諸天人眾。悉令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子。法勝苾芻。將欲命終。復發是言。

願我來世。生人道中。正信出家。

適發願已。便就命終。還生此界。贍部洲中。大富長者家。

彼初生時。復有天神。大聲唱令。

於此世界。得念菩薩。今日出現。

如是再返。

爾時眾人。聞天告已。皆共號之。名為得念。

舍利子。是得念菩薩。諸根成滿。壯如二十。盛年之者。淨信捨家。趣於非家。纔出家已。宿習力故。便得成就。不可思議。最勝無上。不忘總持。多聞具足。六十年中。身行化導。巡歷村城。王都國邑。乃至亭館。處處流化。宣說正法。斷眾生疑。開示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過六十歲。安置天人。滿一拘胝。或住聲聞。或住獨覺。或復安住。無上佛智。

舍利子。是得念菩薩。化眾生已。臨命終時。復發是言。

願我未來。生於人中。正信出家。

彼命終已。還生此界。大王之家。

初生之時。復有天神。大聲唱告。

此有情界。依法菩薩。出現於世。

如是再返。

爾時眾人。聞天告已。便名王子。以為依法。

舍利子。依法菩薩。如是漸漸。諸根成滿。壯二十歲。以信捨家。趣於非家。纔出家已。宿習力故。便得成就。無間斷念。念力持故。大菩薩藏。微妙法門。自然現前。

舍利子。依法菩薩。而作苾芻。五十年中。遊行教化。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從一村墟。至一村墟。從城至城。從館至館。從國至國。從一王都。至一王都。為諸眾生。開示如是。菩薩藏法。斷除疑惑。於五十歲。令四拘胝。諸天人眾。住聲聞乘。住獨覺乘。或住無上。諸佛大乘。

舍利子。是依法菩薩摩訶薩。從是命終。生於東方。寶藏如來。佛之世界。初生之時。即得成就。不可思議。無上多聞。教化示導。六十八拘胝。諸天人眾。皆得成滿。安住三乘。

舍利子。是依法菩薩摩訶薩。於彼寶藏如來法中。化眾生已。命終還來。於此世界。赤蓮花勝佛土。贍部洲中。生大王家。當初生時。彼所教化。六十八拘胝。天人大眾。皆成熟者。於彼命終。亦隨菩薩。生此佛土。與是菩薩。而為眷屬。

舍利子。當於爾時。此方世界。有佛出世。名最高行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其佛壽命。滿足八十拘胝歲。爾時人壽。量與佛等。

舍利子。最高行如來。應。正等覺。處世說法。一一歲中。有一大會。一一大會。皆有八十拘胝。諸聲聞眾。其佛凡有。八十拘胝。聲聞大會。純是大阿羅漢。

爾時菩薩。為王子時。名曰勇施。成就多聞。聰叡勝觀。與其眷屬。六十八拘胝。如是大眾。前後圍遶。往詣薄伽梵。最高行如來。應。正等覺。所住之處。既到彼已。頂禮佛足。遶無數匝。卻坐一面。

舍利子。爾時最高行如來。了達勇施王子。增上信樂。即便開示。本行相應。微妙勝法。

時勇施王子。聞佛開示。如是法已。豁然意解。得清淨信。心清淨故。即與六十八。拘胝眷屬。以信捨家。趣於非家。既出家已。盡其壽量。淨修梵行。

舍利子。時勇施王子。彼佛法中。精進經行。於菩薩道。其心將證。無上菩提。

時最高行如來。便為授記。告諸大眾。

今此苾芻勇施。菩薩摩訶薩者。次我滅後。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現世間。名大精進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舍利子。是最高行如來。授彼記已。便般涅槃。勇施菩薩。見佛滅度。戀慕增感。恭敬供養。如來舍利。廣起靈廟。利益眾生。住持正法。開化無量。其後不久。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大精進。

舍利子。是大精進如來。壽量半劫。其佛說法。無量大會。一一集會。有十二那庾多。聲聞弟子。純阿羅漢。

舍利子。如是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為欲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鄭重慇懃。尋求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聽聞受持。若讀若誦。思惟研究。開析義理。廣為含生。宣示演說。惟功不已。遂至成佛。名大精進如來。應。正等覺。出興于世。廣宣法化。饒益眾生。如上所說。

是故。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安住大乘。微妙正行。欲疾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奮發。勇猛精進。鄭重慇懃。尋求如是。菩薩藏法。即得奉遇。恭敬聽受。乃至廣為含生。宣說開闡。

何以故。舍利子。勇猛精進。菩薩摩訶薩。必因尋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方得成滿。毘利耶波羅蜜多故。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精進。勤修毘利耶波羅蜜多。為眾生故。行菩薩行。

若諸菩薩摩訶薩。精進修行。是菩薩行。一切眾魔。魔民天子。於此菩薩。不能嬈亂。又不為彼。異道他論。所能摧屈。

大寶積經卷第四十八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