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賢聖品第十五之二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為無量無數眾生故。被精進鎧。作大莊嚴。普令眾生。得大涅盤。而眾生相。了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為無量無數眾生故。被精進鎧。作大莊嚴。普令眾生。得大涅盤。而眾生相。了不可得。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為色。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不為受想行識。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不為聲聞地。緣覺地。佛地。若解若縛故。作大莊嚴。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為莊嚴。一切法故。而作莊嚴。是名作大莊嚴。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即菩薩摩訶薩。作大莊嚴。而諸菩薩摩訶薩。雖行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於三處。而生取著。

何等為三。所謂。聲聞地。緣覺地。佛地。

佛言。

須菩提。如汝所說。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大莊嚴。而諸菩薩摩訶薩。雖行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於聲聞地。緣覺地。佛地。而生取著者。

須菩提。汝見何義。作如是說。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無有少法。可得修習。無所修。無修者。

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中無法。可出生故。即無所修。如修虛空。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不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邊。是修般若波羅蜜多。即修無修。是修般若波羅蜜多。修無取。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此般若波羅蜜多。微妙甚深。

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能修習者。當以此法。而為試驗。表示其相。若有菩薩摩訶薩。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生貪著。無所希望。亦復不隨。他所言論。其心清淨。不起異信。聞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大歡喜。清淨信解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於先佛所。已曾得聞。此甚深法。而復於中。請問其義。由此因緣。今復得聞。此甚深法。不驚不怖。乃至心生。歡喜信解。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驚怖已。應當云何。觀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言。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觀般若波羅蜜多者。當隨一切智心觀。

須菩提言。

云何名為。隨一切智心觀。

佛言。

須菩提。若隨虛空觀。即隨一切智心觀。

云何名為。隨虛空觀。

須菩提。隨虛空觀者。即無所觀。由如是故。乃得名為。隨一切智心觀。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無量是一切智。

須菩提。若無量即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得無證。無道法。無道果。無智無識。無生無滅。無成無壞。無觀無所觀。無作無作者。無去無來。無方無趣。無住非無住。是即無量。若見是無量。即墮無量數。若不見是無量。即如虛空無量。一切智。亦無量。如是無量。即無得無證。是故不可以色得。不可以受想行識得。不可以布施波羅蜜多得。不可以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得。此中云何。所謂。色即是一切智。受想行識。即是一切智。布施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與色界天子眾俱。帝釋天王。與欲界天子眾俱。來詣佛所。到已頭面。各禮佛足。右繞三匝。退住一面。

各白佛言。

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邊際源底。難見難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以何義故。安處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耶。

佛告梵王。帝釋。諸天子言。

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邊際源底。難見難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見是義故。安處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諸天子。如來雖得菩提。而無得者。及無所得。雖說般若波羅蜜多。無能說者。無法可說。

何以故。我法甚深。非所演說。

如虛空甚深故。此法甚深。

我甚深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來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去故。此法甚深。

是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復白佛言。

希有。世尊。希有。善逝。佛所說法。世間諸行。難可得信。難可得解。

何以故。世間行有著。佛說法無著。是故一切法。離諸有著。

真如品第十六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佛所說法。隨順一切法。離諸障礙。而一切法。了不可得。猶如虛空。離障礙相。

世尊。諸法如虛空故。一切句不可得。

諸法平等故。二法不可得。

諸法無生故。生法不可得。

諸法無滅故。滅法不可得。

諸法無相故。取相不可得。

諸法無處故。一切處不可得。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俱白佛言。

世尊。長老須菩提。隨如來生。

何以故。長老須菩提。諸所說法。皆悉空故。

是時長老須菩提。即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言。

汝等所言。須菩提。隨如來生者。當知隨如如行故。如如無生。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如來真如。不來不去故。須菩提真如。亦不來不去。如來真如。本來不生故。須菩提真如。亦本來不生。

何以故。如來真如。即是一切法真如。

一切法真如。即是如來真如。

一切法真如。亦是須菩提真如。

是諸真如。無所生故。

是故。須菩提。於是真如法中。隨如來生。而彼真如。即非真如。

諸天子。如如來真如。無住非無住。須菩提真如。亦無住。非無住。

如如來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須菩提真如。亦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

以須菩提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故。即如來真如。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無障礙。以無障礙故。一切法。亦無作。非無作。無分別。非無分別。離諸障礙。

何以故。以如來真如。以一切法真如。同一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彼無二真如。即非真如。非不真如。即彼非真如。非不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來無作真如。非無作真如。無所有真如。非無所有真如。是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如來真如。一切處常。不斷不壞。須菩提真如。亦一切處常。不斷不壞。一切法真如。亦一切處常。不斷不壞。如來真如。無相。無動。無所得。須菩提真如。亦無相。無動。無所得。一切法真如。亦無相。無動。無所得。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來真如。不異一切法真如。須菩提真如。不異一切法真如。彼一切法。不異真如。即非真如。彼非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如是真如。無來無去。無二無別。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如來真如。非過去未來現在。須菩提真如。亦非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法真如。亦非過去。未來現在。是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諸天子。如來真如。即不來不去。

不住真如。如來真如。即過去真如不去。

過去真如。即如來真如不去。

如來真如。即未來真如不來。

未來真如。即如來真如不來。

如來真如。即現在真如不住。

現在真如。即如來真如不住。

如來真如。即過去未來。現在真如。

過去未來。現在真如。即如來真如。

若如來真如。若過去未來。現在真如。若須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一切法真如。亦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

諸天子。若如來真如。若菩薩地真如。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如。是諸真如。無二無二分。無相無分別。了不可得。皆是名字。所分別故。

須菩提復。謂諸天子言。

汝等當知。須菩提。隨如來生者。不隨色生。不隨受想行識生。不隨須陀洹果生。不隨斯陀含果生。不隨阿那含果生。不隨阿羅漢果生。不隨緣覺果生。不隨佛果生。

何以故。諸法無生。非無所生。諸法無得。非無所得。

諸天子。以是義故。須菩提。隨如來生。

須菩提。說是真如法時。而此大地。六種震動。有十八相。所謂。震。遍震。等遍震。動。遍動。等遍動。踊。遍踊。等遍踊。擊。遍擊。等遍擊。爆。遍爆。等遍爆。吼。遍吼。等遍吼。現如是等。十八相已。即時大地。還復如故。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真如法者。最上甚深。微妙難解。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

如是如是。真如法者。最上最勝。甚深微妙。難解難入。

當佛讚是。真如法時。會中有三百苾芻。不受諸法。證得漏盡。心善解脫。五百苾芻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千天子。得無生法忍。六千菩薩。不受諸法。證得漏盡。心善解脫。

爾時尊者舍利子。知彼六千菩薩。證得漏盡。心解脫已。即白佛言。

世尊。此諸菩薩。修菩薩行。以何因緣。今此會中。返得漏盡。心解脫耶。

佛言。

舍利子。汝今當知。此諸菩薩。往昔曾於。五百佛所。親近供養。而各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法。雖復如是。修諸行法。而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故。以是因緣。返證此果。

又。舍利子。有諸菩薩。雖修空。無相。無願法門。行菩薩道。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得聲聞果。謂證實際。

舍利子。譬如世間。有彼飛鳥。其身長大。或一由旬。至五由旬。翅羽未成。飛不能遠。而欲從彼。三十三天上。投身下至。閻浮提地。

而彼飛鳥。於其中道。心生是念。

我今欲還。三十三天上。

或作是念。

願我得至。閻浮提地。身無損傷。離諸苦惱。

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而彼飛鳥。欲還天上。可得還不。願至閻浮提地。身無損傷。可得如願不。

舍利子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而彼飛鳥。身量既大。翅復未成。身必損傷。或復至死。

佛告舍利子言。

菩薩亦復如是。雖復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於兢沙伽。沙數劫中。廣修諸行。於施能捨。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不懈。禪定寂靜。而復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大心大願。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必墮聲聞。緣覺之地。

復次。舍利子。有諸菩薩。雖念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蘊善根。是菩薩。取相念故。即不能知。亦不能見。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蘊善根。以不知不見故。聞說一切法空。是菩薩。取音聲相。而生信解。即以是取相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必墮聲聞。緣覺之地。

何以故。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故。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有諸菩薩。雖復長時。廣修諸行。若或遠離。彼善知識。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即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故諸菩薩。若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應當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

佛告舍利子言。

如是如是。若諸菩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應當親近。彼善知識。即能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以是義故。乃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子。俱白佛言。

世尊。般若波羅蜜多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

爾時世尊。告梵王。帝釋。及諸天子言。

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若諸無智。起劣精進。生劣信解。無善巧方便。親近惡知識者。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復甚難。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佛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者。如我解佛所說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

何以故。一切法空。無法可得。

無能得者。佛所宣說。諸法皆空。為有所斷。而所斷法。是法亦空。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所得法。若所用法。若知若解。一切皆空。無得無證。是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

佛告須菩提言。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故。難得。無得者故。難得。無分別故。難得。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謂尊者須菩提言。

如汝所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難得者。彼兢沙伽沙數。求菩提者。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

何以故。汝說菩提。不難得故。

須菩提言。

尊者舍利子。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色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受想行識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色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離受想行識真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覺了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乃至一切法。一切法真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若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退轉者。是法即有所住。以一切法無住。當有何法。而可退轉。

舍利子。真如可退轉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舍利子。如是一切法。實求不可得。即無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退轉。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尊者須菩提言。

如尊者所說義。即無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

須菩提。若如是者。如佛所說。求三乘人。應無差別耶。

爾時尊者滿慈子。語尊者舍利子言。

汝當問尊者須菩提。如須菩提意。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是時舍利子。即如所說。語尊者須菩提言。

汝須菩提。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須菩提言。

舍利子。汝於真如法中。有一乘人。而可見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又舍利子。汝於真如法中。有三乘人。而可見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舍利子。真如法中。有一相三相。而可得不。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須菩提言。

舍利子。汝今當知。真如法中。一菩薩法。尚不可得。何況聲聞。緣覺之法。而可得耶。是故無有少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轉。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不怖。不退失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即能成就菩提。

爾時世尊。讚尊者須菩提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汝所樂說。皆是如來。威神護念。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不怖。不退失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即能成就菩提。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驚怖退失者。當得成就。何等菩提。

佛言。

舍利子。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云何住。云何修學。

佛言。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無毒心。慈心。利益心。善知識心。無障礙心。謙下心。無惱心。不害心。當生如是等心。

又於一切眾生。作父想。母想。諸親友想。

又復長時。廣修諸行。所謂。於施能捨。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無懈。禪定寂靜。智慧勝解。修如是等。種種勝行。隨順緣生。觀察諸法。不於諸法。取斷滅相。如是了知。諸法真實。即能過菩薩地。具諸佛法。成熟無量。無數有情。普令安住。大涅盤界。菩薩摩訶薩。若如是修學。即無障礙相。乃至一切法。亦得無障礙。

須菩提。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如是住。如是修學。如是學者。能為一切眾生。作大依怙。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五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