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卷第六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帝釋問事緣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王舍城南。有婆羅門聚落。名庵婆羅林。此聚落北。毘提醯山。石窟之中。
爾時帝釋。聞佛在彼。即告槃闍識企犍闥婆王子言。
摩竭提國。婆羅門聚落。名庵婆羅林。此聚落北。有毘提醯山。世尊在中。今與汝等可共詣彼。
槃闍識企犍闥婆王子。
答言。
唯然。此事最善。
歡喜樂聞。即挾琉璃琴。從於帝釋。往於佛所。
爾時諸天。聞帝釋。共犍闥婆王子等。欲往佛所。各自莊嚴。隨從帝釋。於天上沒。即至毘提醯山。爾時山中。光明照曜。近彼仙人。皆謂火光。
帝釋。即告犍闥婆王子言。
此處清淨。遠離諸惡。阿練若處。安隱坐禪。當今佛邊。多饒尊勝。諸天側塞。滿其左右。我等今者。云何而得。奉見世尊。
帝釋。即告犍闥婆王子。
汝可為我。往向佛所。通我等意。欲得覲問。
犍闥婆王子。受教即往。不遠不近。瞻仰尊顏。援琴而彈。使佛得聞。作偈頌曰。
欲心生戀著。
如象沒淤泥。
亦如象醉狂。
非鉤之所制。
譬如阿羅漢。
戀慕於妙法。
亦如我貪色。
恭敬禮其父。
由生貴勝處。
情倍生愛樂。
極能生長我之愛。
如似熱汗遇涼風。
亦如極渴得冷飲。
汝之容體甚可嬉。
猶如羅漢愛樂法。
亦如病者得好藥。
如彼飢者得美食。
疾以清涼滅我熱。
今我貪尚欲馳奔。
如捉我心不得去。
佛言。
善哉。般闍識企。今作此聲。絃管相諧。汝於近遠。而造歌頌。
即白佛言。
我於往時。遇一賢女。名修利婆折斯。是犍闥婆王。珍浮樓女。摩多羅天子。名識騫稚。先求彼女。我時悅愛。即於其所。而說斯偈。我今佛前。重說本偈。
帝釋念言。
佛以從定覺。今與般闍識企言說。
帝釋復語企言。
汝今稱我名。頂禮佛足。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飲食調適。氣力安樂。無諸惡不。安樂住不。
即報言語。受帝釋教。重詣佛所。稱帝釋名。即禮佛足。以帝釋語。問訊世尊。
佛言。
帝釋及諸天。皆安樂不。
重白佛言。
世尊。帝釋及三十三天。欲得見佛。聽來見不。
佛言。
今正是時。
帝釋及三十三天。聞佛教已。即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當何處坐。
佛言。
坐此座上。
白佛言。
此窟極小。天眾極多。
作是語已。見石窟廣博。佛威神力。多所容受。
帝釋即禮佛足。在前而坐。白佛言。
我於長夜。常欲見佛。欲得聞法。我於往時。佛在舍衛國。入火光三昧。當於爾時。有毘沙門侍女。名步闍拔提。步闍拔提。合掌向佛。
我時語彼。毘沙門侍女言。
佛今在定。我不敢亂。為我頂禮。世尊之足。稱我問訊。
彼女以帝釋語。禮拜問訊。
佛語帝釋言。
我於爾時。聞汝輩聲。不久從定而起。
帝釋。白佛言。
我昔從宿舊所聞。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出現世間。諸天眾增長。阿須倫眾減少。今日我親自生天。諸天眾增長。阿須倫減少。我今見佛弟子。得生天上者。三事勝於諸天。壽命勝。光色勝。名勝。
時具毘耶寶女。生忉利天。先是佛弟子。為帝釋作子。名渠或天子。
復有三比丘。於佛前修行梵行。心未離欲。身壞命終。生乾闥婆家。日日三時。為諸天作使。
渠或天子。見是三人。而作給使。即言。
我心不憘不忍。我昔先在。於人中時。而彼三人。恒至我家。受我供養。今日為諸天給使。我不忍見。
此三天者。本是佛之。聲聞弟子。我本為人時。受我恭敬供養。飲食衣服。今日下賤。汝等從佛口聞法。為佛所開解。云何生此。鄙陋之處。我先奉事。供養於汝。而我從佛。聞法修施。我信因緣。故今為帝釋子。有大威德。勢力自在。諸天皆名我。為渠或。
汝得佛勝法。云何不能。懃心修行。生此賤處。我今不忍。見此惡事。如是之事。我不喜見。云何同一法中。生此下賤。是佛弟子。所不應生處。
渠或天子。作是譏論。此三人等。深自慚愧。生厭惡心。合掌。語渠或言。
如天子所說。實是我過。今當除斷。如此欲惡。
即懃精進。修於定慧。三人念瞿曇之法。見欲過患。即斷慾結。譬如大象。絕於羈靽。斷其貪慾。亦復如是。
帝釋。并一商那天。及餘諸天眾。護世四天王。皆來就此座。此三斷慾者。即於諸天前。飛騰虛空中。
帝釋。白佛言。
此三人。為得何法。能作此種種神變。來見世尊。欲問彼所得。
佛言。
此三人。既捨彼處。得生於梵世。
唯願世尊。為我說彼。生梵天法。
善哉。賢帝釋。分別問所疑。
時佛作是念。
帝釋無諂偽。真實問所疑。不為惱亂我。若汝之所問。我當分別說。
帝釋問佛。
是何結使。能繫縛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
佛時答曰。
貪嫉。二結使。繫縛人。天。阿修羅。乾闥婆等。并與一切類。皆為貪嫉自縛。
此事實爾。天中天。貪嫉因緣。能縛一切。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貪嫉。因何而生。何因何緣。得生貪嫉。何因緣生。何因緣滅。
憍尸迦。貪嫉。因憎愛生。憎愛為緣。有憎愛。必有貪嫉。無憎愛。貪嫉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愛憎。何因緣生。何因緣滅。
答言。
愛憎。從慾而生。無慾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從佛聞。信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欲。從何因生。何緣增長。云何得滅。
佛言。
欲因覺生。緣覺觀增長。有覺觀。則有慾。無覺觀。欲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覺觀因何而生。何緣增長。云何而滅。
覺觀。從調戲生。緣調戲增長。無調戲。覺觀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調戲。因何生長。云何而滅調戲。
佛告憍尸迦。
欲滅調戲。當修八正道。正見。正業。正語。正命。正方便。正思惟。正念。正定。
帝釋聞已。白佛言。
實爾。天中天。調戲實由。八正道而滅。我今從佛。得聞此義。疑網即除。
帝釋歡喜。復問餘義。
欲滅調戲。能修八正道。此八正道。比丘復因何法。而得增長。
佛言。
復有三法。
一者。欲。二者。正懃。三者。多習攝心。
帝釋言。
實爾。天中天。我等聞此義。疑網即除。比丘能修。行正道分。實自因此。三事增長。
聞已歡喜。帝釋復問。
比丘欲滅調戲。當學幾法。
佛言。
當學三法。當學增盛戒心。當學增盛定心。當學增盛智慧心。
帝釋聞已。
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
踊躍歡喜。復問餘義。
欲滅調戲。當解幾義我聞。
佛言。
當解六義。
一。眼識色。二。耳識聲。三。鼻識香。四。舌識味。五。身識細滑。六。意識諸法。
帝釋聞已。
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
歡喜踊躍。復問餘義。
一切眾生。皆同一貪一欲。一向一趣。
佛言。
帝釋。一切眾生。亦不一貪一欲。一向一趣。眾生無量。世界無量。意欲趣向。殊別不同。各執所見。
帝釋聞已。
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
歡喜踊躍。更問餘義。
一切沙門。婆羅門。盡得一究竟不。得一無垢不。得一究竟梵行不。
佛言。
一切沙門。婆羅門。不能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亦不得一。究竟梵行。
若有沙門。婆羅門。得無上斷滅。愛結解脫。得政解脫者。此乃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一究竟梵行。
如佛所說。無上斷滅。愛結解脫。得正解脫者。此乃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一究竟梵行。今從佛聞。便解此義。得了此法。得度疑彼岸。得拔諸見毒箭。已除我見。心不退轉。
說是經時。帝釋。及八萬四千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言。
憍尸迦。汝頗曾以此問。問沙門。婆羅門不。
世尊。我憶昔時。曾共諸天。集善法堂。問於諸天。有佛出世未。
諸天各言。
未有佛出。
諸天聞佛。未出於世。各自罷散。諸大威德天。福盡命終。我時恐怖。見有沙門。婆羅門。在閑靜處。便到其所。彼沙門。婆羅門。問我是誰。
我言。
是帝釋。
我不禮彼。彼逆禮我。我亦未問彼。彼問於我。知其無智。是故。我不歸依於彼。我今從此。歸依於佛。為佛弟子。
即說偈言。
我先常懷疑。
意想不滿足。
長夜求智者。
分別如是疑。
推覔於如來。
見諸閑靜處。
沙門婆羅門。
意謂是世尊。
即往到其所。
禮敬而問訊。
我作是問言。
云何修正道。
彼諸沙門等。
不解道非道。
我今覩世尊。
疑網悉皆斷。
今日便有佛。
世間大論師。
破壞降魔怨。
盡煩惱最勝。
世尊出於世。
希有無與等。
於諸天梵眾。
無有如佛者。
世尊。我得須陀洹。婆伽婆。我得須陀洹。
世尊告言。
善哉善哉。憍尸迦。若汝不放逸。當得斯陀含。
佛語帝釋。
汝於何處。得是不壞信。
帝釋白言。
我於是處。世尊邊得。我即於此。更得天壽命。唯願覺了。憶持此事。
帝釋言。
世尊。我今作是念。
得生人中。豪貴之處。眾事備足。即於其中。捨俗出家。趣向聖道。若得涅槃。甚為大好。若不得者。生淨居天。
爾時帝釋。集諸天眾。尋即告言。
我於三時。供養梵天。自今已後。止不為此。當於三時。供養世尊。
爾時帝釋。告般闍識企乾闥婆子言。
汝今於我。其恩甚重。汝能覺悟。佛世尊故。使我得見。聞於深法。我還天上。當以珍浮樓女。賢修利婆折斯。為汝作妻。復當使卿。代其父處。作乾闥婆王。
爾時帝釋。將諸天眾。遶佛三匝。卻行而去。至於靜處。皆三稱言。南無佛陀。便還天上。
帝釋去不久。梵天王。作是念言。
帝釋已去。我今當往至佛所。
如似壯士。屈申臂頃。即至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梵天光明。遍照毘提醯山。
爾時梵天。即說偈言。
多所利益。顯現此義。舍脂彼地。
磨伽婆。周匝皆賢。能作問難。娑䓾婆。
重說帝釋所問。即還天上。
佛於晨朝。告諸比丘言。
梵天王。昨日來至我所。說上偈已。即還天上。
佛說是語已。諸比丘歡喜。敬禮佛足而去。
度阿若憍陳如等說往日緣
佛在王舍城。說法度阿若憍陳如。釋提桓因。頻婆莎羅王。各將八萬四千眾。而悉得道。諸比丘疑怪。各有爾許人。拔三惡道。
佛言。
非但今日。於往昔時。亦曾濟拔。
諸比丘言。
過去濟拔。其事云何。
佛言。
過去世時。有諸商賈人。入海採寶。還來中路。於大曠野。值一蟒蛇。其身舉高。六拘樓舍。遶諸商賈。四邊周匝。無出入處。
時諸商人。極懷驚怖。各皆唱言。
天神地神。有慈悲者。拔濟我等。
時有白象。共師子為伴。師子跳往。壞蟒蛇腦。令諸商人。得脫大難。
爾時蟒蛇。便以口中毒氣。害於師子。及以白象。命猶未斷。
賈客語言。
汝濟拔我。欲求何願。
答言。
唯求作佛。度一切人。
諸商人言。
汝若得佛。願我等輩。最在初會。聞法得道。
師子。白象。即便命終。商人燒之。以骨起塔。
佛言。
欲知爾時師子者。我身是也。
爾時白象者。舍利弗是也。
爾時商主。憍陳如。帝釋。頻婆莎羅王是。
爾時諸商眾者。今得道諸天人是也。
差摩釋子患目歸依三寶得眼淨緣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釋氏園。
爾時車頭城中。有釋種。名曰差摩。淨信於佛。淨信於法。淨信於僧。歸依於佛。歸依於法。歸依於僧。一向於佛。一向於法。一向於僧。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於苦諦無疑。於集諦無疑。於滅諦無疑。於道諦無疑。以得見諦。獲得道果。如須陀洹。所知見事。悉得知見。於三菩提。不過期限。必定得之。差摩釋子。以患眼故。有種種色。不得見之。
差摩釋子。即念世尊。
南無與眼者。南無與明者。南無除闇者。南無執炬者。南無婆伽婆。南無善逝。
佛以淨天耳。過於人耳。聞其音聲。語阿難言。
汝去。今以章句。擁護差摩釋。為作救。作守。作牧。滅除災患。為四眾。作利作益。作安樂住。
爾時世尊。為差摩釋。說淨眼修多羅。
多折他施利彌利棄利醯醯多。以此淨眼咒。使差摩釋。眼得清淨。眼瞙得除。若是風翳。若是熱翳。若是冷翳。若是等分翳。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戒實。苦行實。仙實。天實。藥實。咒句實。因緣實。苦實。習實。滅實。道實。阿羅漢實。辟支佛實。菩薩實。如是。稱差摩釋名。餘人。亦如是稱名。便得眼淨。得眼淨已。使闇除。使瞙除。若是風翳。若熱翳。若是冷翳。若等分翳。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
阿難。如是章句。如是六佛世尊。我今第七。亦作是說。四天王。亦說是咒。帝釋亦說。梵王。并諸梵眾。亦隨歡喜。
阿難。我不見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眾。若婆羅門眾。若人。若天。三說是章句。若翳。若闇。若瞙。若腫。若眼青。若眼中瑕出。若是天作。若是龍作。若夜叉作。若阿修羅作。若究槃荼作。或餓鬼作。或毘舍作。或毒所作。或惡咒作。或蠱道作。或毘陀羅咒作。或是惡星作。或諸宿作。
阿難即到。為差摩釋。三說是咒。眼淨如本。得見諸色。以此咒隨。稱人名字。如差摩釋。皆得除闇。除瞙風熱冷。及等分。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南無婆伽婆。南無多陀阿伽陀。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菩薩以此。神咒章句。一切皆得吉成。諸梵隨喜。娑呵。
七種施因緣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視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以惡眼。名為眼施。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報。
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顰蹙惡色。捨身受身。得端正色。未來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報。
三名。言辭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出柔軟語。非麤惡言。捨身受身。得言語辯了。所可言說。為人信受。未來成佛。得四辯才。是名第三果報。
四名。身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起迎禮拜。是名身施。捨身受身。得端政身。長大之身。人所敬身。未來成佛。身如尼拘陀樹。無見頂者。是名第四果報。
五名。心施。雖以上事供養。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養。是名心施。捨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癡狂心。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報。
六名。床座施。若見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請使令坐。捨身受身。常得尊貴。七寶床座。未來成佛。得師子法座。是名第六果報。
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使屋舍之中。得行來坐臥。即名房舍施。捨身受身。得自然宮殿舍宅。未來成佛。得諸禪屋宅。是名第七果報。
是名七施。雖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迦步王國天旱浴佛得雨緣
若種少善。於良福田。後必獲報。如往古昔。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爾時有王。名曰迦步。統領閻浮提內。八萬四千國土。王有二萬夫人。然無子息。禱祀神祇。經歷多年。最大夫人。而生太子。字曰栴檀。為轉輪王。領四天下。厭惡出家。得成正覺。
時彼國中。諸相師等。咸言。
大旱應十二年。作何方計。攘卻此災。
尋共議言。
我等今者。應造金盎。置于市上。盛滿香水。以用浴佛。分布香水。而起塔廟。可得除災。
即請如來。香水澡浴。分取世尊。洗浴之餘。作八萬四千寶瓶。分與八萬四千諸國。仰造塔廟。供養作福。以造塔廟。作福因緣。天即大雨。五穀豐熟。人民安樂。
時有一人。見是塔廟。心生歡喜。即以一把華。散于塔上。獲大善報。
佛言。
我以佛眼。觀彼久遠。栴檀如來。香水塔廟。受彼化者。皆久成佛。入於涅槃。
一把華施者。我身是也。
以我往日。有是因緣。今於末後。自致成佛。
是故行者。應當懃心。作諸功德。莫於小善。生下劣想。
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緣
昔舍衛城中。有大長者。其家巨富。財寶無量。常於僧次。而請沙門。就家供養。
爾時僧次。次舍利弗。及摩訶羅。至長者家。長者見已。甚大歡喜。
當于時日。入海估客。大獲珍寶。安隱歸家。時彼國王。分賜聚落。封與長者。
其妻懷妊。復生男兒。諸歡慶事。同時集會。舍利弗等。既入其家。受長者供。飯食已訖。長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
舍利弗。咒願而言。
今日良時得好報。
財利樂事一切集。
踊躍歡喜心悅樂。
信心踊發念十力。
如似今日後常然。
長者爾時。聞咒願已。心大歡喜。即以上妙。好氎二張。施舍利弗。然摩訶羅。獨不施與。
時摩訶羅。還寺惆悵。作是念言。
今舍利弗。所以得者。正由咒願。適長者意。故獲是施。我今應當。求是咒願。
即語舍利弗言。
向者咒願。願授與我。
即答之言。
此咒願者。不可常用。有可用時。有不可用時。
摩訶羅。慇懃求請。
願必授我。
舍利弗。不免其意。即授咒願。既蒙教授。尋即讀誦。極令通利。
作是思惟。
我當何時。次第及我。得為上座。用此咒願。
時因僧次。到長者家。得作上座。
時彼長者。估客入海。亡失珍寶。長者之婦。遭羅官事。兒復死喪。而摩訶羅。說本咒願。言後常然。
爾時長者。既聞是語。心懷忿恚。尋即駈打。推令出門。被瞋打已。情甚懊惱。即入王田。胡麻地中。蹋踐胡麻。苗稼摧折。守胡麻者。瞋其如是。復加鞭打。極令勞辱。
時摩訶羅。重被打已。過問打者言。
我有何愆。見打乃爾。
時守麻者。具說踐蹋。胡麻之狀。示其道處。涉路前進。未經幾里。值他刈麥。積而為𧂐。時彼俗法。遶𧂐右旋。施設飲食。以求豐壤。若左旋者。以為不吉。
時摩訶羅。遶𧂐左旋。麥主忿之。復加打棒。
時摩訶羅。復問之言。
我有何罪。橫加打棒。
麥主答言。
汝遶麥𧂐。何不右旋。咒言多入。違我法故。是以打汝。
即示其道。小復前行。逢有葬埋。遶他塚壙。如向麥𧂐。咒願之言。
多入多入。
喪主忿之。復捉撾打。而語之言。
汝見死者。應當愍之。言自今已後。更莫如是。云何返言。多入多入。
摩訶羅言。
自今已後。當如汝語。
又復前行。見他嫁娶。如送塟者。之所教言。
自今已後。莫復如是。
時嫁娶者。瞋其如是。復加笞打。乃至頭破。遂復前進。被打狂走。值他捕鴈。驚怖慞惶。觸他羅網。由是之故。驚散他鴈。獵師瞋恚。復捉榜打。
時摩訶羅。被打困熟。語獵師言。
我從直道行。數被躓頓。精神失錯。行步躁疾。觸君羅網。願見寬放。令我前進。
獵師答言。
汝極麤踈。侜[仁-二+張]乃爾。何不安徐。匍匐而行。
即前著道。如獵師語。匍匐而行。復於道中。遇浣衣者。見其肘行。謂欲偷衣。即時徵捉。復加打棒。
時摩訶羅。既遭困急。具陳上事。得蒙放捨。
至於祇桓。語諸比丘。
我於先日。誦舍利弗咒願。得大苦惱。
自說被打。膚體毀破。幾失身命。諸比丘將摩訶羅。詣於佛邊。具說其人。被打因由。
佛言。
此摩訶羅。不但今日。有是因緣。
乃至昔時。有國王女。遭遇疾患。太史占之。須詣塚間。為其解除。
時國王女。即將導從。往詣塚間。于時道行。有二估客。見國王女。侍從嚴餝。心懷懼畏。走至塚間。其一人者。即為王女。侍從之人。割截耳鼻。其一人者。得急驚怖。死尸中伏。詐現死相。
爾時王女。將欲解除。選新死人。膚未爛者。坐上澡浴。以療所患。
時遣人看。正值估客。以手觸之。其體尚暖。謂為新死。即以芥末塗身。在上洗浴。芥末辛氣。入估客鼻。雖欲自持。不能禁制。即便大啑。欻然而起。
時侍從者。謂起屍鬼。或能為我。作諸災疫。閉門拒逆。王女得急。急捉不放。
于時估客。以實告言。
我實非鬼。
王女即時。與彼估客。俱往詣城。喚開城門。具陳情實。
時女父國王。雖聞其言。猶懷不信。莊嚴兵仗。啟門就看。方知非鬼。
時父王言。
女人之體。形不再現。
即以其女。而用妻之。估客歡喜。慶遇無量。
佛言。
爾時估客。得王女者。舍利弗是。
割截耳鼻者。摩訶羅是。
宿緣如此。非但今日。自今已後。諸比丘等。若欲說法咒願。當解時宜。應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憂悲喜樂。宜知是時。及以非時。不得妄說。
雜寶藏經卷第六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帝釋問事緣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王舍城南。有婆羅門聚落。名庵婆羅林。此聚落北。毘提醯山。石窟之中。
爾時帝釋。聞佛在彼。即告槃闍識企犍闥婆王子言。
摩竭提國。婆羅門聚落。名庵婆羅林。此聚落北。有毘提醯山。世尊在中。今與汝等可共詣彼。
槃闍識企犍闥婆王子。
答言。
唯然。此事最善。
歡喜樂聞。即挾琉璃琴。從於帝釋。往於佛所。
爾時諸天。聞帝釋。共犍闥婆王子等。欲往佛所。各自莊嚴。隨從帝釋。於天上沒。即至毘提醯山。爾時山中。光明照曜。近彼仙人。皆謂火光。
帝釋。即告犍闥婆王子言。
此處清淨。遠離諸惡。阿練若處。安隱坐禪。當今佛邊。多饒尊勝。諸天側塞。滿其左右。我等今者。云何而得。奉見世尊。
帝釋。即告犍闥婆王子。
汝可為我。往向佛所。通我等意。欲得覲問。
犍闥婆王子。受教即往。不遠不近。瞻仰尊顏。援琴而彈。使佛得聞。作偈頌曰。
欲心生戀著。
如象沒淤泥。
亦如象醉狂。
非鉤之所制。
譬如阿羅漢。
戀慕於妙法。
亦如我貪色。
恭敬禮其父。
由生貴勝處。
情倍生愛樂。
極能生長我之愛。
如似熱汗遇涼風。
亦如極渴得冷飲。
汝之容體甚可嬉。
猶如羅漢愛樂法。
亦如病者得好藥。
如彼飢者得美食。
疾以清涼滅我熱。
今我貪尚欲馳奔。
如捉我心不得去。
佛言。
善哉。般闍識企。今作此聲。絃管相諧。汝於近遠。而造歌頌。
即白佛言。
我於往時。遇一賢女。名修利婆折斯。是犍闥婆王。珍浮樓女。摩多羅天子。名識騫稚。先求彼女。我時悅愛。即於其所。而說斯偈。我今佛前。重說本偈。
帝釋念言。
佛以從定覺。今與般闍識企言說。
帝釋復語企言。
汝今稱我名。頂禮佛足。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飲食調適。氣力安樂。無諸惡不。安樂住不。
即報言語。受帝釋教。重詣佛所。稱帝釋名。即禮佛足。以帝釋語。問訊世尊。
佛言。
帝釋及諸天。皆安樂不。
重白佛言。
世尊。帝釋及三十三天。欲得見佛。聽來見不。
佛言。
今正是時。
帝釋及三十三天。聞佛教已。即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當何處坐。
佛言。
坐此座上。
白佛言。
此窟極小。天眾極多。
作是語已。見石窟廣博。佛威神力。多所容受。
帝釋即禮佛足。在前而坐。白佛言。
我於長夜。常欲見佛。欲得聞法。我於往時。佛在舍衛國。入火光三昧。當於爾時。有毘沙門侍女。名步闍拔提。步闍拔提。合掌向佛。
我時語彼。毘沙門侍女言。
佛今在定。我不敢亂。為我頂禮。世尊之足。稱我問訊。
彼女以帝釋語。禮拜問訊。
佛語帝釋言。
我於爾時。聞汝輩聲。不久從定而起。
帝釋。白佛言。
我昔從宿舊所聞。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出現世間。諸天眾增長。阿須倫眾減少。今日我親自生天。諸天眾增長。阿須倫減少。我今見佛弟子。得生天上者。三事勝於諸天。壽命勝。光色勝。名勝。
時具毘耶寶女。生忉利天。先是佛弟子。為帝釋作子。名渠或天子。
復有三比丘。於佛前修行梵行。心未離欲。身壞命終。生乾闥婆家。日日三時。為諸天作使。
渠或天子。見是三人。而作給使。即言。
我心不憘不忍。我昔先在。於人中時。而彼三人。恒至我家。受我供養。今日為諸天給使。我不忍見。
此三天者。本是佛之。聲聞弟子。我本為人時。受我恭敬供養。飲食衣服。今日下賤。汝等從佛口聞法。為佛所開解。云何生此。鄙陋之處。我先奉事。供養於汝。而我從佛。聞法修施。我信因緣。故今為帝釋子。有大威德。勢力自在。諸天皆名我。為渠或。
汝得佛勝法。云何不能。懃心修行。生此賤處。我今不忍。見此惡事。如是之事。我不喜見。云何同一法中。生此下賤。是佛弟子。所不應生處。
渠或天子。作是譏論。此三人等。深自慚愧。生厭惡心。合掌。語渠或言。
如天子所說。實是我過。今當除斷。如此欲惡。
即懃精進。修於定慧。三人念瞿曇之法。見欲過患。即斷慾結。譬如大象。絕於羈靽。斷其貪慾。亦復如是。
帝釋。并一商那天。及餘諸天眾。護世四天王。皆來就此座。此三斷慾者。即於諸天前。飛騰虛空中。
帝釋。白佛言。
此三人。為得何法。能作此種種神變。來見世尊。欲問彼所得。
佛言。
此三人。既捨彼處。得生於梵世。
唯願世尊。為我說彼。生梵天法。
善哉。賢帝釋。分別問所疑。
時佛作是念。
帝釋無諂偽。真實問所疑。不為惱亂我。若汝之所問。我當分別說。
帝釋問佛。
是何結使。能繫縛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
佛時答曰。
貪嫉。二結使。繫縛人。天。阿修羅。乾闥婆等。并與一切類。皆為貪嫉自縛。
此事實爾。天中天。貪嫉因緣。能縛一切。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貪嫉。因何而生。何因何緣。得生貪嫉。何因緣生。何因緣滅。
憍尸迦。貪嫉。因憎愛生。憎愛為緣。有憎愛。必有貪嫉。無憎愛。貪嫉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愛憎。何因緣生。何因緣滅。
答言。
愛憎。從慾而生。無慾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從佛聞。信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欲。從何因生。何緣增長。云何得滅。
佛言。
欲因覺生。緣覺觀增長。有覺觀。則有慾。無覺觀。欲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覺觀因何而生。何緣增長。云何而滅。
覺觀。從調戲生。緣調戲增長。無調戲。覺觀則滅。
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
深生歡喜。更問餘義。
調戲。因何生長。云何而滅調戲。
佛告憍尸迦。
欲滅調戲。當修八正道。正見。正業。正語。正命。正方便。正思惟。正念。正定。
帝釋聞已。白佛言。
實爾。天中天。調戲實由。八正道而滅。我今從佛。得聞此義。疑網即除。
帝釋歡喜。復問餘義。
欲滅調戲。能修八正道。此八正道。比丘復因何法。而得增長。
佛言。
復有三法。
一者。欲。二者。正懃。三者。多習攝心。
帝釋言。
實爾。天中天。我等聞此義。疑網即除。比丘能修。行正道分。實自因此。三事增長。
聞已歡喜。帝釋復問。
比丘欲滅調戲。當學幾法。
佛言。
當學三法。當學增盛戒心。當學增盛定心。當學增盛智慧心。
帝釋聞已。
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
踊躍歡喜。復問餘義。
欲滅調戲。當解幾義我聞。
佛言。
當解六義。
一。眼識色。二。耳識聲。三。鼻識香。四。舌識味。五。身識細滑。六。意識諸法。
帝釋聞已。
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
歡喜踊躍。復問餘義。
一切眾生。皆同一貪一欲。一向一趣。
佛言。
帝釋。一切眾生。亦不一貪一欲。一向一趣。眾生無量。世界無量。意欲趣向。殊別不同。各執所見。
帝釋聞已。
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
歡喜踊躍。更問餘義。
一切沙門。婆羅門。盡得一究竟不。得一無垢不。得一究竟梵行不。
佛言。
一切沙門。婆羅門。不能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亦不得一。究竟梵行。
若有沙門。婆羅門。得無上斷滅。愛結解脫。得政解脫者。此乃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一究竟梵行。
如佛所說。無上斷滅。愛結解脫。得正解脫者。此乃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一究竟梵行。今從佛聞。便解此義。得了此法。得度疑彼岸。得拔諸見毒箭。已除我見。心不退轉。
說是經時。帝釋。及八萬四千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言。
憍尸迦。汝頗曾以此問。問沙門。婆羅門不。
世尊。我憶昔時。曾共諸天。集善法堂。問於諸天。有佛出世未。
諸天各言。
未有佛出。
諸天聞佛。未出於世。各自罷散。諸大威德天。福盡命終。我時恐怖。見有沙門。婆羅門。在閑靜處。便到其所。彼沙門。婆羅門。問我是誰。
我言。
是帝釋。
我不禮彼。彼逆禮我。我亦未問彼。彼問於我。知其無智。是故。我不歸依於彼。我今從此。歸依於佛。為佛弟子。
即說偈言。
我先常懷疑。
意想不滿足。
長夜求智者。
分別如是疑。
推覔於如來。
見諸閑靜處。
沙門婆羅門。
意謂是世尊。
即往到其所。
禮敬而問訊。
我作是問言。
云何修正道。
彼諸沙門等。
不解道非道。
我今覩世尊。
疑網悉皆斷。
今日便有佛。
世間大論師。
破壞降魔怨。
盡煩惱最勝。
世尊出於世。
希有無與等。
於諸天梵眾。
無有如佛者。
世尊。我得須陀洹。婆伽婆。我得須陀洹。
世尊告言。
善哉善哉。憍尸迦。若汝不放逸。當得斯陀含。
佛語帝釋。
汝於何處。得是不壞信。
帝釋白言。
我於是處。世尊邊得。我即於此。更得天壽命。唯願覺了。憶持此事。
帝釋言。
世尊。我今作是念。
得生人中。豪貴之處。眾事備足。即於其中。捨俗出家。趣向聖道。若得涅槃。甚為大好。若不得者。生淨居天。
爾時帝釋。集諸天眾。尋即告言。
我於三時。供養梵天。自今已後。止不為此。當於三時。供養世尊。
爾時帝釋。告般闍識企乾闥婆子言。
汝今於我。其恩甚重。汝能覺悟。佛世尊故。使我得見。聞於深法。我還天上。當以珍浮樓女。賢修利婆折斯。為汝作妻。復當使卿。代其父處。作乾闥婆王。
爾時帝釋。將諸天眾。遶佛三匝。卻行而去。至於靜處。皆三稱言。南無佛陀。便還天上。
帝釋去不久。梵天王。作是念言。
帝釋已去。我今當往至佛所。
如似壯士。屈申臂頃。即至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梵天光明。遍照毘提醯山。
爾時梵天。即說偈言。
多所利益。顯現此義。舍脂彼地。
磨伽婆。周匝皆賢。能作問難。娑䓾婆。
重說帝釋所問。即還天上。
佛於晨朝。告諸比丘言。
梵天王。昨日來至我所。說上偈已。即還天上。
佛說是語已。諸比丘歡喜。敬禮佛足而去。
度阿若憍陳如等說往日緣
佛在王舍城。說法度阿若憍陳如。釋提桓因。頻婆莎羅王。各將八萬四千眾。而悉得道。諸比丘疑怪。各有爾許人。拔三惡道。
佛言。
非但今日。於往昔時。亦曾濟拔。
諸比丘言。
過去濟拔。其事云何。
佛言。
過去世時。有諸商賈人。入海採寶。還來中路。於大曠野。值一蟒蛇。其身舉高。六拘樓舍。遶諸商賈。四邊周匝。無出入處。
時諸商人。極懷驚怖。各皆唱言。
天神地神。有慈悲者。拔濟我等。
時有白象。共師子為伴。師子跳往。壞蟒蛇腦。令諸商人。得脫大難。
爾時蟒蛇。便以口中毒氣。害於師子。及以白象。命猶未斷。
賈客語言。
汝濟拔我。欲求何願。
答言。
唯求作佛。度一切人。
諸商人言。
汝若得佛。願我等輩。最在初會。聞法得道。
師子。白象。即便命終。商人燒之。以骨起塔。
佛言。
欲知爾時師子者。我身是也。
爾時白象者。舍利弗是也。
爾時商主。憍陳如。帝釋。頻婆莎羅王是。
爾時諸商眾者。今得道諸天人是也。
差摩釋子患目歸依三寶得眼淨緣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釋氏園。
爾時車頭城中。有釋種。名曰差摩。淨信於佛。淨信於法。淨信於僧。歸依於佛。歸依於法。歸依於僧。一向於佛。一向於法。一向於僧。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於苦諦無疑。於集諦無疑。於滅諦無疑。於道諦無疑。以得見諦。獲得道果。如須陀洹。所知見事。悉得知見。於三菩提。不過期限。必定得之。差摩釋子。以患眼故。有種種色。不得見之。
差摩釋子。即念世尊。
南無與眼者。南無與明者。南無除闇者。南無執炬者。南無婆伽婆。南無善逝。
佛以淨天耳。過於人耳。聞其音聲。語阿難言。
汝去。今以章句。擁護差摩釋。為作救。作守。作牧。滅除災患。為四眾。作利作益。作安樂住。
爾時世尊。為差摩釋。說淨眼修多羅。
多折他施利彌利棄利醯醯多。以此淨眼咒。使差摩釋。眼得清淨。眼瞙得除。若是風翳。若是熱翳。若是冷翳。若是等分翳。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戒實。苦行實。仙實。天實。藥實。咒句實。因緣實。苦實。習實。滅實。道實。阿羅漢實。辟支佛實。菩薩實。如是。稱差摩釋名。餘人。亦如是稱名。便得眼淨。得眼淨已。使闇除。使瞙除。若是風翳。若熱翳。若是冷翳。若等分翳。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
阿難。如是章句。如是六佛世尊。我今第七。亦作是說。四天王。亦說是咒。帝釋亦說。梵王。并諸梵眾。亦隨歡喜。
阿難。我不見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眾。若婆羅門眾。若人。若天。三說是章句。若翳。若闇。若瞙。若腫。若眼青。若眼中瑕出。若是天作。若是龍作。若夜叉作。若阿修羅作。若究槃荼作。或餓鬼作。或毘舍作。或毒所作。或惡咒作。或蠱道作。或毘陀羅咒作。或是惡星作。或諸宿作。
阿難即到。為差摩釋。三說是咒。眼淨如本。得見諸色。以此咒隨。稱人名字。如差摩釋。皆得除闇。除瞙風熱冷。及等分。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南無婆伽婆。南無多陀阿伽陀。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菩薩以此。神咒章句。一切皆得吉成。諸梵隨喜。娑呵。
七種施因緣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視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以惡眼。名為眼施。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報。
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顰蹙惡色。捨身受身。得端正色。未來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報。
三名。言辭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出柔軟語。非麤惡言。捨身受身。得言語辯了。所可言說。為人信受。未來成佛。得四辯才。是名第三果報。
四名。身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起迎禮拜。是名身施。捨身受身。得端政身。長大之身。人所敬身。未來成佛。身如尼拘陀樹。無見頂者。是名第四果報。
五名。心施。雖以上事供養。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養。是名心施。捨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癡狂心。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報。
六名。床座施。若見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請使令坐。捨身受身。常得尊貴。七寶床座。未來成佛。得師子法座。是名第六果報。
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使屋舍之中。得行來坐臥。即名房舍施。捨身受身。得自然宮殿舍宅。未來成佛。得諸禪屋宅。是名第七果報。
是名七施。雖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迦步王國天旱浴佛得雨緣
若種少善。於良福田。後必獲報。如往古昔。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爾時有王。名曰迦步。統領閻浮提內。八萬四千國土。王有二萬夫人。然無子息。禱祀神祇。經歷多年。最大夫人。而生太子。字曰栴檀。為轉輪王。領四天下。厭惡出家。得成正覺。
時彼國中。諸相師等。咸言。
大旱應十二年。作何方計。攘卻此災。
尋共議言。
我等今者。應造金盎。置于市上。盛滿香水。以用浴佛。分布香水。而起塔廟。可得除災。
即請如來。香水澡浴。分取世尊。洗浴之餘。作八萬四千寶瓶。分與八萬四千諸國。仰造塔廟。供養作福。以造塔廟。作福因緣。天即大雨。五穀豐熟。人民安樂。
時有一人。見是塔廟。心生歡喜。即以一把華。散于塔上。獲大善報。
佛言。
我以佛眼。觀彼久遠。栴檀如來。香水塔廟。受彼化者。皆久成佛。入於涅槃。
一把華施者。我身是也。
以我往日。有是因緣。今於末後。自致成佛。
是故行者。應當懃心。作諸功德。莫於小善。生下劣想。
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緣
昔舍衛城中。有大長者。其家巨富。財寶無量。常於僧次。而請沙門。就家供養。
爾時僧次。次舍利弗。及摩訶羅。至長者家。長者見已。甚大歡喜。
當于時日。入海估客。大獲珍寶。安隱歸家。時彼國王。分賜聚落。封與長者。
其妻懷妊。復生男兒。諸歡慶事。同時集會。舍利弗等。既入其家。受長者供。飯食已訖。長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
舍利弗。咒願而言。
今日良時得好報。
財利樂事一切集。
踊躍歡喜心悅樂。
信心踊發念十力。
如似今日後常然。
長者爾時。聞咒願已。心大歡喜。即以上妙。好氎二張。施舍利弗。然摩訶羅。獨不施與。
時摩訶羅。還寺惆悵。作是念言。
今舍利弗。所以得者。正由咒願。適長者意。故獲是施。我今應當。求是咒願。
即語舍利弗言。
向者咒願。願授與我。
即答之言。
此咒願者。不可常用。有可用時。有不可用時。
摩訶羅。慇懃求請。
願必授我。
舍利弗。不免其意。即授咒願。既蒙教授。尋即讀誦。極令通利。
作是思惟。
我當何時。次第及我。得為上座。用此咒願。
時因僧次。到長者家。得作上座。
時彼長者。估客入海。亡失珍寶。長者之婦。遭羅官事。兒復死喪。而摩訶羅。說本咒願。言後常然。
爾時長者。既聞是語。心懷忿恚。尋即駈打。推令出門。被瞋打已。情甚懊惱。即入王田。胡麻地中。蹋踐胡麻。苗稼摧折。守胡麻者。瞋其如是。復加鞭打。極令勞辱。
時摩訶羅。重被打已。過問打者言。
我有何愆。見打乃爾。
時守麻者。具說踐蹋。胡麻之狀。示其道處。涉路前進。未經幾里。值他刈麥。積而為𧂐。時彼俗法。遶𧂐右旋。施設飲食。以求豐壤。若左旋者。以為不吉。
時摩訶羅。遶𧂐左旋。麥主忿之。復加打棒。
時摩訶羅。復問之言。
我有何罪。橫加打棒。
麥主答言。
汝遶麥𧂐。何不右旋。咒言多入。違我法故。是以打汝。
即示其道。小復前行。逢有葬埋。遶他塚壙。如向麥𧂐。咒願之言。
多入多入。
喪主忿之。復捉撾打。而語之言。
汝見死者。應當愍之。言自今已後。更莫如是。云何返言。多入多入。
摩訶羅言。
自今已後。當如汝語。
又復前行。見他嫁娶。如送塟者。之所教言。
自今已後。莫復如是。
時嫁娶者。瞋其如是。復加笞打。乃至頭破。遂復前進。被打狂走。值他捕鴈。驚怖慞惶。觸他羅網。由是之故。驚散他鴈。獵師瞋恚。復捉榜打。
時摩訶羅。被打困熟。語獵師言。
我從直道行。數被躓頓。精神失錯。行步躁疾。觸君羅網。願見寬放。令我前進。
獵師答言。
汝極麤踈。侜[仁-二+張]乃爾。何不安徐。匍匐而行。
即前著道。如獵師語。匍匐而行。復於道中。遇浣衣者。見其肘行。謂欲偷衣。即時徵捉。復加打棒。
時摩訶羅。既遭困急。具陳上事。得蒙放捨。
至於祇桓。語諸比丘。
我於先日。誦舍利弗咒願。得大苦惱。
自說被打。膚體毀破。幾失身命。諸比丘將摩訶羅。詣於佛邊。具說其人。被打因由。
佛言。
此摩訶羅。不但今日。有是因緣。
乃至昔時。有國王女。遭遇疾患。太史占之。須詣塚間。為其解除。
時國王女。即將導從。往詣塚間。于時道行。有二估客。見國王女。侍從嚴餝。心懷懼畏。走至塚間。其一人者。即為王女。侍從之人。割截耳鼻。其一人者。得急驚怖。死尸中伏。詐現死相。
爾時王女。將欲解除。選新死人。膚未爛者。坐上澡浴。以療所患。
時遣人看。正值估客。以手觸之。其體尚暖。謂為新死。即以芥末塗身。在上洗浴。芥末辛氣。入估客鼻。雖欲自持。不能禁制。即便大啑。欻然而起。
時侍從者。謂起屍鬼。或能為我。作諸災疫。閉門拒逆。王女得急。急捉不放。
于時估客。以實告言。
我實非鬼。
王女即時。與彼估客。俱往詣城。喚開城門。具陳情實。
時女父國王。雖聞其言。猶懷不信。莊嚴兵仗。啟門就看。方知非鬼。
時父王言。
女人之體。形不再現。
即以其女。而用妻之。估客歡喜。慶遇無量。
佛言。
爾時估客。得王女者。舍利弗是。
割截耳鼻者。摩訶羅是。
宿緣如此。非但今日。自今已後。諸比丘等。若欲說法咒願。當解時宜。應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憂悲喜樂。宜知是時。及以非時。不得妄說。
雜寶藏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