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卷第二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波斯匿王女金剛品第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最大夫人。名曰摩利。時生一女。字波闍羅。其女面類。極為醜惡。肌體麤澁。猶如駝皮。頭髮麤強。猶如馬尾。

王觀此女。無一喜心。便勅宮內。

懃意守護。勿令外人。得見之也。

所以者何。此女雖醜。形不似人。然是末利。夫人所生。此雖醜惡。當密遣人。而護養之。

女年轉大。任當嫁處。

時王愁憂。無餘方計。便告吏臣。

卿往推覓。本是豪姓。居士種者。今若貧乏。無錢財者。便可將來。

吏即如教。即往推覔。得一貧窮。豪姓之子。吏便喚之。將至王所。

王得此人。共至屏處。具以情狀。向彼人說。

我有一女。面狀醜惡。欲覓嫁處。未有酬類。聞卿豪族。今者雖貧。當相供給。幸卿不逆。當納受之。

時長者子。長跪白言。

當奉王勅。正使大王。以狗見賜。我亦當受。何況大王。遺體之女。今設見賜。奉命納之。

王即以女。妻彼貧人。為起宮殿。舍宅門閤。令有七重。

王勅女夫。

自捉戶鑰。若欲出行。而自閉之。我女醜惡。世所未有。勿令外人。覩見面狀。常牢門戶。幽閉在內。

王出財貨。一切所須。供給女壻。使無乏短。王即拜授。以為大臣。其人所有。財寶饒益。與諸豪族。共為讌會。月月為更。會同之時。夫婦俱詣。男女雜會。共相娛樂。諸人來會。悉皆將婦。唯彼大臣。恒常獨詣。

眾人疑怪。

彼人婦者。儻能端政。暉赫曜絕。或能極醜。不可顯現。是以彼人。故不將來。今當設計。往觀彼婦。

即各同心。密共相語。以酒勸之。令其醉臥。解取門鑰。便令五人。往至其家。開其門戶。

當於爾時。彼女心惱。自責罪咎。而作是言。

我種何罪。為夫所憎。恒見幽閉。處在闇室。不覩日月。及與眾人。

復自念言。

今佛在世。潤益眾生。遭苦厄者。皆蒙過度。

即便至心。遙禮世尊。

唯願垂愍。到於我前。暫見教訓。

其女精誠。敬心純篤。佛知其志。即到其家。於其女前。地中踊出。現紺髮相。令女見之。其女舉頭。見佛髮相。倍加歡喜。歡喜情敬。敬心極深。其女頭髮。自然細軟。如紺青色。佛復現面。女得見之。見已歡喜。面復端政。惡相麤皮。自然化滅。佛復現身。齊腰以上。金色晃昱。令女見之。女見佛身。益增歡喜。因歡喜故。惡相即滅。身體端嚴。猶如天女。奇妙蓋世。無能及者。佛愍女故。盡現其身。其女諦察。目不曾眴。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其女盡身。亦皆端政。相好非凡。世之希有。惡相悉滅。無有遺餘。佛為說法。即盡諸惡。應時逮得。須陀洹道。女已得道。佛便滅去。

時彼五人。開戶入內。見婦端政。殊特少雙。自相謂言。

我怪此人。不將來往。其婦端政。乃至如是。

觀覩已竟。還閉門戶。持其戶鑰。還彼人所。繫著本帶。其人醒悟。會罷至家。入門見婦。端政奇妙。容貌挺特。人中難有。見已欣然。問是何人。

女答夫言。

我是汝婦。

夫問婦言。

汝前極醜。今者何緣。端政乃爾。

其婦具以。上事答夫。

我緣佛故。受如是身。

婦復白夫。

我今意欲。與王相見。汝當為我。通其意故。

夫受其言。即往白王。

女郎今者。欲來相見。

王答女壻。

勿道此事。急當牢閉。慎勿令出。

女夫答王。

何以乃爾。女郎今者。蒙佛神恩。已得端政。天女無異。

王聞是已。答女婿言。

審如是者。速往將來。

即時嚴車。迎女入宮。王見女身。端政殊特。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勅嚴駕。王及夫人。女并女夫。共至佛所。禮佛畢訖。卻住一面。

時波斯匿王。跪白佛言。

不審此女。宿殖何福。乃生豪貴。富樂之家。復造何咎。受醜陋形。皮毛麤強。劇如畜生。唯願世尊。當見開示。

佛告大王。

夫人處世。端政醜陋。皆由宿行。罪福之報。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時有大國。名波羅㮈。時彼國中。有大長者。財富無量。舉家恒共供養。一辟支佛。身體麤惡。形狀醜陋。憔悴叵看。

時彼長者。有一小女。日日見彼。辟支佛來。惡心輕慢。呵罵毀言。

面貌醜陋。身皮麤惡。何其可憎。乃至如是。

時辟支佛。數至其家。受其供養。在世經久。欲入涅槃。為其檀越。作種種變。飛騰虛空。身出水火。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南踊北沒。北踊南沒。坐臥虛空。種種變現。咸使彼家。覩見神足。即從空下。還至其家。長者見已。倍懷歡喜。

其女即時。悔過自責。

唯願尊者。當見原恕。我前惡心。罪釁過厚。幸不在懷。勿令有罪也。

時辟支佛。聽其懺悔。

佛告大王。

爾時女者。今王女是。由其爾時。惡不善心。毀呰賢聖。辟支佛故。自造口過。於是以來。常受醜形。後見神變。自改悔故。還得端正。英才越群。無能及者。由供養辟支佛故。世世富貴。緣得解脫。如是大王。一切眾生。有形之類。應護身口。勿妄為非。輕呵於人。

爾時王波斯匿。及諸群臣。一切大眾。聞佛所說。因緣果報。皆生信敬。自感佛前。以是信心。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發無上。平等意者。復有得住。不退轉者。咸懷渴仰。敬奉佛教。歡喜遵承。皆共奉行。

金財因緣品第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城中。有大長者。長者夫人。生一男兒。名曰金財。其兒端政殊特。世之少雙。是兒宿世。捲手而生。父母驚怪。謂之不祥。即披兒兩手。觀其相好。見二金錢。在兒兩手。父母歡喜。即便收取。取已故處。續復更生。尋更取之。復生如故。如是懃取。金錢滿藏。其兒手中。未曾有盡。兒年轉大。即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不逆。即便聽之。

爾時金財。往至佛所。頭面作禮。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當見憐愍。聽我出家。得在道次。

佛告金財。

聽汝出家。

蒙佛可已。於時金財。即剃鬚髮。身著袈裟。便成沙彌。年已滿足。任受大戒。即令眾僧。當受具足。臨壇眾僧。次第為禮。其作禮時。兩手拍地。當手拍處。有二金錢。如是次第。一切為禮。隨所禮處。皆有金錢。受戒已竟。精勤修習。得羅漢道。

阿難白佛。

不審世尊。此金財比丘。本造何福。自生已來。手把金錢。唯願世尊。當見開示。

佛告阿難。

汝當善思。我今說之。

阿難對曰。

如是。諾當善聽。

佛言。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毘婆尸。出現於世。政法教化。度脫眾生。不可稱數。佛與眾僧。遊行國界。時諸豪富。長者子等。施設飯食。供養彼佛。及弟子眾。

爾時有一貧人。乏於財貨。常於野澤。取薪賣之。值時取薪。賣得兩錢。見佛及僧。受王家請。歡喜敬心。即以兩錢。施佛及僧。佛愍此人。即為受之。

佛告阿難。

爾時貧人。以此二錢。施佛及僧故。九十一劫。恒把金錢。財寶自恣。無有窮盡。爾時貧人者。金財比丘是也。正使其人。未得道者。未來果報。亦復無量。是故阿難。一切眾生。皆應精懃。布施為業。

爾時阿難。及眾會者。聞佛所說。皆悉信解。有得須陀洹果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

復有得住。不退地者。一切眾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華天因緣品第十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國內。有豪富長者。生一男兒。面首端政。其兒生已。家內自然。天雨眾華。積滿舍內。即字此兒。名弗波提婆。兒年轉大。往至佛所。見佛顏容。相好無比。

見已歡喜。心自思惟。

我生處世。得值聖尊。今當請佛。及諸眾僧。

即前白佛言。

唯願世尊。及與眾僧。明日屈意。臨適鄙家。受少蔬食。

因見福慶。佛知其根。即時受請。于時華天。還至其家。明日食時。佛與眾僧。往至其家。華天即化。作寶床座。遍其舍內。整設嚴飾。佛及眾僧。即坐其座。華天欲須。種種飲食。其人福德。自然而辦。佛與眾僧。食已攝鉢。廣為華天。具說諸法。華天合家。得須陀洹。於時華天。即辭父母。求索出家。為佛弟子。父母聽之。即至佛所。稽首佛足。求作比丘。稟受佛教。

佛聽入道。讚言。

善來比丘。

鬚髮自墮。袈裟著身。即成沙門。遵修佛教。逮得羅漢。

爾時阿難。見斯事已。往至佛所。長跪白言。

世尊。是華天比丘。本殖何福。而得如是。自然天華。又能化作。床座飲食。世尊當為。決散此疑。

佛告阿難。

欲知善聽。過去有佛。名毘婆尸。出現於世。度脫眾生。時諸眾僧。遊行聚落。到諸豪族。皆悉供養。時有一人。貧無錢財。見僧歡喜。恨無供養。即於野澤。採眾草華。用散眾僧。至心敬禮。於是而去。

佛告阿難。

爾時貧人。散僧華者。今此華天比丘是也。由其過去。用信敬心故。採華散僧。至心求願。九十一劫。所生之處。身體端政。意有所須。欲得飲食。床臥之具。尋時如念。自然而至。緣斯之福。自致得道。是故阿難。一切眾生。莫輕小施。以為無福。猶如華天。今悉自得。

爾時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寶天因緣品第十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長者。生一男兒。當爾之時。天雨七寶。遍其家內。皆令積滿。即召相師。占相此兒。

相師覩已。見其奇相。答長者言。

兒相殊特。

長者聞已。心懷歡喜。即語相師。

當為立字。

相師問曰。

此兒生時。有何瑞應。

長者答曰。

此兒生時。天雨七寶。滿我家內。

相師答曰。

是兒福德。當為立號。為勒那提婆。

兒年轉大。才藝博通。聞佛神聖。奇德少雙。心懷渴仰。貪欲出家。即辭父母。往詣佛所。頭面作禮。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聽我出家。

佛即聽許。

善來比丘。

鬚髮自墮。法衣在身。佛為說法。即得羅漢。

阿難白佛。

不審世尊。此寶天比丘。本作何福。而當生時。天雨眾寶。衣食自然。無有乏短。

佛告阿難。

過去世時。有毘婆尸佛。出現於世。度脫眾生。不可計數。

爾時眾僧。遊行村落。時彼村中。有諸居士。共請眾僧。種種供養。時有貧人。雖懷喜心。家無財寶。供養之具。便以一把。白石似珠。用散眾僧。發大誓願。

佛告阿難。

爾時貧人。珠供養者。今此寶天比丘是也。由其過去。用信敬心。持白石似珠。散眾僧故。乃至九十一劫。受無量福。多饒財寶。衣食自然。無有乏短。緣於爾時。有信敬心。今遭我世。得道果證。

爾時眾會。聞佛所說。自生信心。有得初果。乃至第四果者。

復有發心。住不退轉。

爾時眾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羼提波梨品第十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祇。竹園林中止。

爾時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陳如等。次度欝卑羅迦葉。兄弟千人。度人漸廣。蒙脫者眾。

於時羅閱祇人。欣戴無量。莫不讚歎。

如來出世。甚為奇特。眾生之類。咸蒙度苦。

又復歎美。憍陳如等。及欝毘羅眾。

諸大德比丘。宿與如來。有何因緣。法鼓初震。特先得聞。甘露法味。獨先服嘗。

時諸比丘。聞諸人民。之所稱宣。即具以事。往白世尊。

佛告之曰。

乃往過去。與此眾輩。有大誓願。

若我道成。當先度之。

諸比丘聞已。復白佛言。

久共誓願。其事云何。唯垂哀愍。願為解說。

佛告諸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乃往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㮈。當時國王。名為迦梨。爾時國中。有一大仙士。名羼提波梨。與五百弟子。處於山林。修行忍辱。

于時國王。與諸群臣。夫人婇女。入山遊觀。王時疲懈。因臥休息。諸婇女輩。捨王遊行。觀諸花林。見羼提波梨。端坐思惟。敬心內生。即以眾花。而散其上。因坐其前。聽所說法。王覺顧望。不見諸女。與四大臣。行共求之。

見諸女輩。坐仙人前。尋即問曰。

汝於四空定。為悉得未。

答言。

未得。

又復問曰。

四無量心。汝復得未。

答言。

未得。

王又問曰。

於四禪事。汝為得未。

猶答。

未得。

王即怒曰。

於爾所功德。皆言未有。汝是凡夫。獨與諸女。在此屏處。云何可信。

又復問曰。

汝常在此。為是何人。修設何事。

仙人答曰。

修行忍辱。

王即拔劍。而語之言。

若當忍辱。我欲試汝。知能忍不。

即割其兩手。而問仙人。猶言忍辱。復斷其兩脚。復問之言。故言忍辱。次截其耳鼻。顏色不變。猶稱忍辱。

爾時天地。六種震動。

時仙人五百弟子。飛於虛空。而問師言。

被如是苦。忍辱之心。不忘失耶。

其師答言。

心未變易。

王乃驚愕。復更問言。

汝云忍辱。以何為證。

仙人答曰。

我若實忍。至誠不虛。血當為乳。身當還復。

其言已訖。血尋成乳。平完如故。王見忍證。倍懷恐怖。

咄我無狀。毀辱大仙。唯見垂哀。受我懺悔。

仙人告曰。

汝以女色。刀截我形。吾忍如地。我後成佛。先以慧刀。斷汝三毒。

爾時山中。諸龍鬼神。見迦梨王抂。忍辱仙人。各懷懊惱。興大雲霧。雷電霹靂。欲害彼王。及其眷屬。

時仙人仰語。

若為我者。莫苦傷害。

時迦梨國王。懺悔之後。常請仙人。就宮供養。

爾時有異梵志。徒眾千人。見王敬待。羼提波梨。甚懷妬忌。於其屏處。坐以塵土糞穢。而以坌之。

爾時仙人。見其如是。即時立誓。

我今修忍。為於群生。積行不休。後會成佛。若佛道成。先以法水。洗汝塵垢。除汝欲穢。永令清淨。

佛告比丘。

欲知爾時。羼提波梨者。則我身是。時王迦梨。及四大臣。今憍陳如等。五比丘是。時千梵志。塵坌我者。今欝卑羅等。千比丘是。我於爾時。緣彼忍辱。誓當先度。是故道成。此等之眾。先得度苦。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歎未曾有。歡喜奉行。

慈力王血施品第十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洹中止。

爾時尊者阿難。於中食後。林間坐禪。而自思惟。

如來興世。甚為奇特。眾生之類。皆蒙安樂。

又思惟。

憍陳如等。五尊比丘。種何善本。依何因緣。法門初開。而先得入。法鼓始振。獨先得聞。甘露法降。特先蒙潤。

念是事已。從坐處起。往至佛所。具以所念。而用白佛。

佛告之曰。

憍陳如等。先世於我。實有因緣。過去世時。我以身血。充其飢渴。令得安隱。是故今身。先得我法。用致解脫。

賢者阿難。重白佛言。

過去以血。濟其飢乏。其事云何。願具開示。并令眾會。咸得解了。

佛告之曰。

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大國王。名彌佉羅拔羅。晉言慈力。領閻浮提。八萬四千小國王。有二萬夫人。一萬大臣。王有慈悲。具四等心。恒愍一切。未曾懈厭。常以十善。教誨民庶。四方欽慕。王所化治。國土安樂。莫不慶賴。諸疫鬼輩。恒噉人血氣。用自濟活。爾時人民。攝身口意。敦從十善。眾邪惡疫。不敢侵近。飢羸困乏。瘦悴無力。

時五夜叉。來至王所。

我等徒類。仰人血氣。得全身命。由王教導。咸持十善。我等自是。無復飲食。飢渴頓乏。求活無路。大王慈悲。豈不矜愍。

王聞是語。甚懷哀傷。即自放脈。刺身五處。

時五夜叉。各自持器。來承血飲。飲血飽滿。咸賴王恩。欣喜無量。

王復告曰。

汝若充足。念修十善。我今以身血。濟汝飢渴。令得安隱。後成佛時。當以法身。戒定慧血。除汝三毒。諸欲飢渴。安置涅槃。安隱之處。

阿難。欲知爾時。慈力王者。今我身是。五夜叉者。今憍陳如等。五比丘是。我世世誓願。許當先度。是故我初說法。聞便解脫。

時尊者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咸增敬仰。歡喜奉行。

降六師品第十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園之中。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時洴沙王。已得初果。信敬之心。倍復隆厚。常設上妙。四事所須。供養於佛。及比丘僧。樂人同善。志兼勸導。國有六師。富蘭那等。先素出世。邪見倒說。誑惑民庶。迷冥之徒。信服邪教。眾類廣布。惡黨遍滿。

時王有弟。敬奉六師。信惑邪倒。謂其有道。竭家之貨。供給與之。佛日初出。慧流肇潤。無心拔擢。沒在重網。兄王洴沙。甚愛重之。慇懃方便。曉令奉佛。弟執邪理。不從王教。數數勅令。請佛供養。

弟白兄王。

我自有師。不能復往。奉事瞿曇。然王有教。理無有違。當設大會。不限來眾。若其自至。我當與食。

許王之後。辦設供具。饒敷床座。事訖設會。遣人往喚。六師之徒。尋皆來集。坐於上位。怪佛及僧。不自來至。即往白王。

王前數數。勅請瞿曇。今為設會。日時欲至。如何不來。

王告弟言。

汝雖不能。躬自往請。可遣一人。白於時到。

王弟受教。遣人白時。佛與大眾。來至會所。見諸六師。先坐上座。佛與眾僧。次第而坐。佛以神足。令此六師。合其徒類。忽在下行。六師情恥。各起移坐。坐定自見。還在其下。如是再三。移坐就上。猶自見身。乃在下末。更無力能。俛仰而坐。檀越行水。至上座前。

佛語施主。

先與汝師。

持水往師前。即舉甖。甖口自閉。其水不下。還往佛前。從佛作次。爾乃水出。咸得洗手。洗手既竟。次當咒願。檀越捉食。在上座前。

佛語檀越。

本不為我。往汝師前。自令咒願。

受教尋往。至六師所。六師口噤。不得出言。但各舉手。遙指於佛。佛便咒願。梵音聲暢。咒願既竟。次當行食。欲隨上座。作次付之。

佛又告言。

先與汝師。

即便持食。從六師付。食皆忽上。住虛空中。各當其上。取不可得。行食與佛。并僧遍訖。食乃還下。各在其前。佛與眾僧。一切食訖。澡漱還坐。次當說法。

佛語檀越。

令汝師說。

尋請六師。六師復噤。但各同時。舉手指佛。於是如來。廣為眾會。出柔軟音。暢演法性。分別義理。應適眾情。聞佛說法。咸得開解。洴沙王弟。得法眼淨。其餘眾人。或得初果。至第三果。出家盡漏。發無上心。住不退地。隨心所慕。悉得其願。各乃識真。信敬三寶。薄賤六師。捨不承供。

於是六師。甚懷惱恚。各至閑靜。求學奇術。天魔波旬。懼其情怯。不能宣布。惡邪之毒。即下化作。六師之形。於一人前。現五人術。飛行空中。身出水火。分身散體。百種現變。愚癡之徒。更相恃賴。忿前見辱。亡失供養。

六師悉集。各共議言。

我曹技能。不減瞿曇。緣前一辱。眾心離散。比來眾師。神術顯變。今察奇妙。足任伏彼。當詣國王。求決勝負。

作議已定。即詣王所。自說智能。神化靈術。貪共沙門。講挌奇變。對試之後。可否自現。

王笑之曰。

汝等何癡。佛德弘大。神足無礙。欲以螢大。與日諍光。牛跡之水。與巨海比大。野干之微。與師子捔猛。蟻蛭之堆。與須彌等高。大小之形。昭然有別。迷惑高企。何愚之劇。

六師復言。

驗事在後。大王未見。我等殊變。是使偏心。謂望彼大。決試之後。巨細自定。

王又告曰。

欲試可試。但恐汝等。自招毀辱。正使與佛。捔神足者。當使我曹。具覩異變。

六師言曰。

期後七日。願王平治。講試之場。

六師去後。王即嚴駕。往至佛所。以事白佛。

六師紛紜。欲得講術。以理呵語。其意不息。唯願世尊。奮其神力。化伏邪惡。爾乃從善。因使我曹。得覩其變。

佛告洴沙。

我自知時。

洴沙謂佛。可共捔神。即勅臣吏。平治博處。安施床座。竪諸幢幡。莊嚴挍珞。極令麗妙。其當會日。一切企望。

於時如來。及與眾僧。從王舍城。往毘舍離。毘舍離中。諸律昌輩。與諸人民。皆來奉迎。諸人後日。求佛不在。問實乃知。至毘舍離。

六師之徒。興張唱言。

久知瞿曇。智術單淺。諸人猶豫。不信我言。尅期捔術。自省不如。靡然逃去。至毘舍離。

諸六師輩。貢高轉盛。各共相率。當必追窮。

時洴沙王。辦設供具。滿五百乘車。王與群臣。十四億眾。各辦糧食。悉隨佛往。前後絡繹。集毘舍離。

六師復往。白諸律昌。

聽我曹等。與此瞿曇。捔試神力。談講實性。若見聽者。期來七日。

時諸律昌。復往白佛。

六師群迷。自謂有道。求與如來。共捔神力。唯願世尊。垂神降伏。

佛又告曰。

佛自知時。

諸律昌輩。合率臣民。嚴治設辦。如洴沙王比。悉皆企慕。望在明日。

佛與眾僧。至拘睒彌。拘睒彌王。名曰優填。將諸群臣。亦來奉迎。毘舍離人。明晨問佛。云佛已往。拘睒彌國。六師聞是。高心遂盛。合徒聚眾。規必窮逼。諸律昌輩。辦致供具。五百車載。用俟供養。將領國人。七億之眾。并洴沙王。集拘睒彌。觀佛六師。共捔神力。前後滿道。絡繹而至。

六師既到。見優填王。騰說事情。如上之辭。沙門自省。

內無顧恃。空空逃避。不可要勒。須王尅定。令與我試。

優填白佛。說六師辭。

世尊寧可。與捔之不。

佛復告言。

我自知時。

優填望佛。在其國試。嚴治設辦。如洴沙王比。皆到當會。

佛復捨去。與比丘僧。至越祇國。越祇國王。屯真陀羅。將諸人民。來迎世尊。拘睒彌人。明日乃問。云佛已去。向於越祇。六師徒眾。尋逐其後。

時優填王。與八億眾。并洴沙等。諸國人民。悉共往詣。集越祇國。

六師見王。廣自陳說。

當令瞿曇。與我共試。

屯真陀羅。復往白佛。

佛猶答言。

佛自知時。

王亦嚴辦。會日垂至。佛與眾僧。即向特叉尸利。此國中王。名因陀婆彌。與諸臣民。亦來奉迎。屯真陀羅。與五億人。洴沙王等。諸王臣民。亦皆逐佛。向特叉尸利。

六師已到。白因陀婆彌。極自譸張。高談大語。

聽與瞿曇。捔試神力。

因陀婆彌。復往白佛。

佛故答言。

我自知時。

嚴辦日到。佛復捨去。并與諸眾僧。至波羅㮈。波羅㮈王。名梵摩達。亦與人眾。躬來迎佛。特叉尸利。人民明日。乃知佛去。六師追逐。尋跡馳往。因陀婆彌。與六億眾。洴沙王等。一切隨逐。六師既到。如前白王。王如前辭。往白於佛。

佛亦答言。

我自知時。

嚴辦日到。佛復捨去。與比丘僧。往迦毘羅衛國。迦毘羅衛。諸釋種輩。率諸大眾。皆來迎佛。波羅㮈人。明日乃知。六師徒眾。續復馳逐。梵摩達王。與八億人。洴沙諸王。六國人民。皆悉前後。隨逐佛往。

六師既到。向諸釋種。紛紜自說。

廣引術能。聽與瞿曇。共決神力。

釋種復往白佛。具宣其事。

佛又告言。

我自知時。

嚴治設辦。剋日垂至。佛與眾僧。往舍衛國。舍衛國王。名波斯匿。與諸臣民。皆來迎佛。釋種明日。乃知佛去。六師率徒。從後追之。釋種將領。九億人眾。洴沙王等。諸國人民。亘川滿野。逐趣舍衛。

六師等到。見波斯匿。具自陳說。本末情事。

欲與瞿曇。決捔神力。臨期逃避。不可要勒。今與大眾。逐至王國。大王當使。與我等決。

波斯匿王。亦用為笑。說佛殊變。難可思議。云何以汝。卑陋凡細。與大法王。捔試力能。六師凶凶。言氣遂高。

波斯匿王。既往見佛白言。

六師慇懃乃爾。唯願世尊。垂神化伏。普使一切。別偽識真。

佛告王言。

我自知時。

波斯匿王。尋勅臣吏。平治場地。多積香花。敷設床座。竪諸幢幡。嚴辦已訖。大眾都集。

臘月一日。佛至試場。波斯匿王。是日設食。清晨躬手。授佛楊枝。佛受嚼竟。擲殘著地。墮地便生。蓊欝而起。根莖踊出。高五百由旬。枝葉雲布。周匝亦爾。漸復生華。大如車輪。遂復有菓。大五斗瓶。根莖枝葉。純是七寶。若干種色。映燦麗妙。隨色發光。掩蔽日月。食其菓者。美踰甘露。香氣四塞。聞者情悅。香風來吹。更相摚觸。枝葉皆出。和雅之音。暢演法要。聞者無厭。一切人民。覩茲樹變。敬信之心。倍益純厚。佛乃說法。應適其意。心皆開解。志求佛者。得果生天。數甚眾多。

次第二日。優填王請佛。於時如來。化其兩邊。成兩寶山。嚴顯可觀。眾寶雜合。五色暉耀。光焰暐曄。若干種樹。行列山上。華果茂盛。出微妙香。其一山頂。有成熟粳米。滑美百味。甘之附口。人民之類。自恣而食。其一山上。有柔軟之草。肥𦠆甘美。以俟畜生。須者往噉。飽已情歡。一切眾會。覩山顯異。食已懷悅。仰慕遂深。佛更稱適。為說妙法。各得開解。發無上心。得果生天。其數亦眾。

到第三日。屯真陀羅。請佛供養。奉佛淨水。俟以澡漱。佛吐水棄。化成寶池。周匝四邊。各二百里。純以七寶。共相間雜。眾色相照。光明焰奕。其池中水。八德具足。水底遍滿。七寶之沙。八種蓮花。大如車輪。青黃赤白。紅綠紫雜。香氣芬馥。馨徹四遠。隨蓮花色。各發光明。光明顯照。暉曜天地。大會覩此。寶池奇妙。歡喜稱歎。佛無量德。佛因觀察。隨眾人心。方便說法。各令開解。發無上心。得果生天。盡增福業。數多難計。

到第四日。因陀婆彌王請佛。佛於是日。令其寶池。四面自然。有八渠流。還相灌注。自然迴轉。水流有聲。其聲清妙。皆說諸法。五根五力。七覺八道。三明六通。六度四等。大慈大悲。勸發開導。說種種法。一切聞覩。心皆開解。發心求佛。得果生天。增積福慧。數甚眾多。

次第五日。梵摩達王。請佛供養。佛於是日。口中放光。金色赫奕。遍大千土。光明所觸。一切眾生。三毒五陰。皆自然息。身心快樂。譬如比丘。得第三禪。眾會歎怪。志慕佛德。便為說法。各得開解。發大道心。得果生天。進福修慧。數甚眾多。

第六日中。諸律昌輩。次復請佛。佛於是日。普令大會。一切眾生。心心相知。各各一人。知一切心。所念善惡。志趣業行。咸自驚喜。欽美佛德。佛便為說。若干妙法。皆得開解。誓求佛者。得果生天。數甚眾多。

到第七日。釋種請佛。佛於是日。化諸會者。悉令自見。為轉輪王。七寶千子。諸王臣民。肅恭承已。侍仰無減。各自驚怪。喜慶無量。佛便為說法。投適其意。亦發無上。正覺之心。得果生天。甚難計數。

又第八日。受帝釋請。為佛作師子座。如來昇座。帝釋侍左。梵王侍右。眾會一切。靜然坐定。佛徐申臂。以手接座。欻有大聲。如象鳴吼。應時即有。五大神鬼。摧滅挽拽。六師高座。金剛密迹。捉金剛杵。杵頭出火。舉擬六師。六師驚怖。奔突而走。慚此重辱。投河而死。六師徒類。九億人眾。皆來歸佛。求為弟子。

佛言。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門。佛為說法。示其法要。漏盡結解。悉得羅漢。於是如來。從八萬毛孔。皆放光明。遍滿虛空。一一光頭。有大蓮花。一一華上。皆有化佛。與諸大眾。圍繞說法。眾會覩茲。無上之化。信敬之心。倍益隆盛。佛即為說。隨其所應。有發大心。得果生天。進福增善。數甚眾多。

到第九日。梵王請佛。佛自化身。高至梵天。威嚴高顯。巍巍難極。放大光明。暉赫天地。一切仰瞻。皆聞其語。佛為種種。顯示法要。亦令多眾。發心求佛。得果生天。數亦難計。

到第十日。四天王請佛。爾時世尊。普令大眾。見佛色身。遍諸天中。從四天王。至色究竟。皆見佛身。放大光明。各為大眾。說微妙法。咸遙仰視。了了見之。一切眾會。甚增敬仰。佛為說法。隨應其意。皆發大心。住不退地。得果生天。不可稱計。

第十一日。須達請佛。佛於是日。於高座上。自隱其身。寂滅不現。但放光明。出柔軟音。分別演暢。諸法之要。在會之人。聞法解悟。有發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亦甚眾多。

第十二日。質多居士。請佛供養。佛於此日。入慈三昧。出金色光。遍照大千。光觸眾生。三毒心息。自然興慈。等視眾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愛潤之心。都無增減。然後為說。若干妙法。亦發大心。住不退地。得果生天。難可稱量。

第十三日屯。真陀羅王。次復請佛。施設供養。佛於是日。身昇高座。放於臍光。分作兩奇。離身七仞。頭各有花。上有化佛。如佛無異。化佛臍中。復出光明。亦分兩奇。離身七仞。頭有蓮花。上有化佛。如是轉遍。大千國土。一切瞻覩。愕然驚喜。佛為應時。隨意說法。亦發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數甚眾多。

第十四日。優填王請佛。時優填王。花散佛上。佛即應時。變其所散花。作千二百五十。七寶高車。高至梵天。晃踰金山。雜寶眾色曜麗。相照赫然。金光振朗。殊妙難量。神珠瓔珞。雜廁其間。諸高車中。皆有佛身。放大光明。遍三千土。眾會覩變。喜敬交懷。佛便說法。應病投藥。皆發大心。或住不退。得道生天。數復甚多。

第十五日。洴沙王請佛。佛

豫勅王。

唯須食具。

王但嚴辦器物。極令饒多。食時已到。諸器悉滿。甘饍百味。種種異美。普令眾會。飽足有餘。食已身心。自然安樂。於時世尊。以手指地。十八地獄。一切都現。無量塵數。諸受罪人。

各各自說。

我於本時。作如是惡。今受此苦。

一切眾會。具悉聞見。甚懷悲愍。衣毛驚悚。佛便為說法。應適其意。有發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不可稱數。地獄眾生。緣見佛聞法。心生敬仰。皆遙自歸。終皆得生。天上人中。

時洴沙王。長跪白佛。

世尊奇相。三十有二。身手諸相。猶曾得見。未覩如來。足下輪相。願見示眾。咸共敬觀。

佛即出脚。普示眾會。一切見佛。足底輪相。端嚴昞著。文理如畫。分別顯了。觀之無厭。

王益歡喜。重白佛言。

不審世尊。本作何德。而乃致此。輪相之妙。

佛即告王。

由我過去。自修十善。復以教人。故得斯相。明顯如是。

王又白佛。

不審世尊。自修十善。復以教人。其事云何。願見開示。

佛告王曰。

善聽著心。乃往無數。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施陀尼彌。領八萬四千國。八萬億聚落。一萬大臣。王有二萬夫人。皆無有子。王甚憂愁。懼絕國嗣。即廣禱祀。祈願諸天。王第一夫人。名須梨波羅滿。經數時間。便覺有娠。自懷妊後。心性聰了。仁慈矜哀。勸人以善。日月滿足。生一男兒。端政超異。姿相顯美。身諸毛孔。皆有光明。王甚欣慶。覩之無厭。即召相師。占其吉不。

相師披見。歎言。

奇哉。是兒之相。挺特殊倫。德綏四域。天下敬戴。

王益歡喜。勅為立字。

相師白王。

有何異瑞。

王言。

此兒懷妊已來。其母聰慧。仁慈勸善。餘瑞雖眾。甚怪此異。

相師驚喜。而白王言。

母豫辯慧。自身光明。當為立字。名那波羅滿。

太子長大。智慧殊人。父王崩薨。葬送畢訖。諸王臣集。勸令嗣位。太子固辭。云不能當。

諸臣各曰。

大王已崩。唯有太子。更無兄弟。今言不肯。推讓與誰。

太子答言。

世人行惡。必不執順。若加刑罰。罪我不少。若能率民。普行十善。我乃堪任。領受國事。

諸臣言。

善。唯願昇殿。十善之道。當勅令行。

太子爾時。尋登王位。告下人民。普行十善。一切敬順。改心易操。

魔王妬忌。欲敗王化。密作封書。告下諸國。

前勅行善。既無利驗。唐自勞苦。修無益事。自今以往。聽民恣心。作十惡事。勿更憚情。

諸王得書。怪此異詔。何緣越理。勸人從惡。各遣親信。重問所由。

王聞是語。愕然驚曰。

我無是令。何緣乃爾。

即勅嚴駕。躬行諸國。親見臣民。宣改異化。魔於道邊。化作一人。身處大火。盛炎熾燃。於中哭叫。聲悲酸切。

王即前問。

汝何以爾。

人白王言。

我坐前時。勸人十善。今受此苦。痛毒難忍。

王重答言。

何有是事。勸人修善。反更受苦。

又復問言。

勸行十善。令汝受苦。前受勸人。行十善者。得善報不。

答言。

前人得善福耳。但教他故。獨受此苦。

王聞歡喜答言。

但令前人。得善福者。甘心受苦。不以為恨。

魔聞是語。即隱形去。遍行諸國。宣十善行。人民服化。慎身口意。正化彌布。一切欽崇。王德隆赫。嘉瑞而降。金輪先應。七寶具臻。遊化四域。導善為務。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施陀尼彌王者。今現我父。淨飯王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訶摩耶是。彼惠光王。十善化民者。今我身是。我緣彼世。自行十善。又以勸民。令行十善。是以今日。得是足下。千輻相輪。

時洴沙王。復白佛言。

六師群迷。不自度量。貪著利養。生嫉妬心。求與世尊。捔試神力。言佛作一。我當作二。佛現神變。妙難思議。六師窮縮。乃無一術。慚形愧影。投水而死。徒類散解。自遺殃患。念其迷惑。何劇之甚。

佛告大王。

不但今日。六師之徒。諍名利故。求與我決。自喪失眾。過去世時。亦共我諍。我亦傷彼。奪其人眾。

王即長跪。尋白佛言。

不審世尊。過去世時。與六師鬪。奪其徒眾。其事云何。願具說示。

佛告王曰。

善著心聽。乃往過去。無數無量。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國王。名摩訶賒仇利。領五百小國王。有五百夫人。無有太子。可以繼嗣。

王自念言。

吾年轉大。無有一子。以續國位。若其一旦。崩亡之後。諸王臣民。不相承受。便當興兵。抂害民命。國將亂矣。何苦之劇。

念是事已。心沒憂海。

時天帝釋。遙知王憂。即從天下。化作一醫。來詣王所。問王憂意。王即如事。宣示語醫。

化醫白王。

莫復憂慮。我當為王。往入雪山。採合眾藥。與夫人服。服藥之後。皆當有娠。

王聞是語。差用釋憂。即語醫言。

能爾者善。

是時化醫。即往雪山。取諸藥草。擔還王宮。以乳煎之。與大夫人。夫人嫌臭。情又不信。化醫歸天。後不肯服。餘小夫人。盡共分服。服未經久。尋覺有娠。各以情事。白大夫人。

夫人聞已。情乃憂悔。即問。

所服有餘殘不。

答言。

已盡。

復問。

前草今者在不。

答言。

猶在。

尋勅取乳。更用重煎。持與夫人。夫人便服。服之數日。亦覺有娠。諸小夫人。月滿各生。皆是男兒。端政殊異。王見諸子。歡喜踊躍。悒遲念想。於大夫人。夫人月滿。亦生一男。面貌極醜。形如株杌。父母見之。情不歡喜。因共號之。為多羅睺施。勅令養育。年漸長大。其餘諸兄。皆已納娶。唯有株杌。不以在意。後會邊國。興兵入界。五百王子。領兵往拒。始戰軍敗。退來趣城。

株杌王子。問諸兄言。

何以退走。如恐怖狀。

兄輩語言。

往鬪不利。他軍見逐。是以走退。

株杌言曰。

如斯軍賊。敢見侵倰。取我先祖。天寺之中。大弓貝來。我欲往擊。

其先祖是轉輪王。即遣多人。往取舁來。而授與之。取弓舒張。弓聲如雷。彈弓之音。聞四十里。持弓捉貝。便獨往擊。到先吹貝。聲如霹靂。彼軍聞聲。驚怖散走。敵退乃還。父王異遇。爾乃愛待。深思方便。欲為婚娶。

時一國王。名律師跋蹉。聞其有女。端政絕世。王即遣使。往告求婚。指其一兄。貌狀示之。言為此兒。求索卿女。使奉教到。具騰王辭。律師跋蹉。即許為婚。使還白王。

王大歡喜。尋遣車馬。往迎將來。自勅株杌。

莫晝見婦。自今以後。常以日暮。乃見交會。

時諸子婦。後共談語。各歎其夫。種種才德。

時株杌婦。亦歎夫言。

我夫猛健。力士之力。身又細軟。甚可敬愛。

餘婦語曰。

汝不須言。汝夫狀貌。正似株杌。若汝晝見。足使汝驚。

株杌婦聞。憶之在心。豫掩一燈。藏著屏處。伺夫臥訖。發燈來看。見其形體。甚用恐怖。即夜嚴駕。還至本國。天明乃覺。甚用悒慼。捉弓持貝。尋跡逐往。到其國中。依一臣住。

後六國王。聞律師跋蹉。有絕妙之女。各貪欲得。興兵集眾。競共來索。

時律師跋蹉。甚用憒惱。令諸群臣。博議其事。

正欲與一。其餘則恨。作何方便。卻此兇敵。

有一臣言。

當分此女。用作六分。一軍與一。其意可息。

或有臣言。

且出重募。有能卻軍。以女妻之。分國共治。重加賞賜。

王即然之。便行宣募。

時多羅睺施。即持弓貝。出城趣賊。吹貝叩弓。六軍驚駭。怖不能動。即入軍中。斬六王首。奪取冠飾。攝錄其眾。律師跋蹉。甚用歡喜。以女貢之。奉為大王。領攝七國。一切軍兵。將諸士眾。與婦還國。父王聞來。往出界迎。見子所領。軍眾極盛。以國讓子。勸作大王。其子不肯。云父猶在。理不應爾。

還到宮中。窮責其婦。

汝前何以。夜棄我亡。

其婦答言。

君身極醜。初見驚怖。謂非是人。

多羅睺施。捉鏡自照。乃見身首。熟似株杌。患厭其身。自不喜見。便至林間。乃欲自殺。

帝釋遙知。即下到邊。問所由緣。慰喻其意。與一寶珠。而告之言。

常以此珠。著汝頂上。可得殊異。如我端政。

尋喜奉受。安其頂上。覺身倍異。還至宮中。自取弓貝。欲至外戲。

婦見不識。尋語之曰。

汝是何人。莫觸此物。我夫若來。儻相傷損。

尋語婦言。

我是汝夫。

婦殊不信。而語之言。

我夫極醜。汝形端正。汝是何人。說是我夫。

夫即卻珠。還示故形。婦乃驚喜。云何乃爾。夫即具悉。說得珠意。婦自是後。敬愛其夫。株杌之名。從是滅除。便更稱之。名須陀羅扇。

後自生念。

當率兵眾。更起宮城。

即出觀行。平博之處。勅諸人眾。

是中可作。

有四龍王。人形來問。

欲作城者。為用何物。

須陀羅扇言。

當用土作。

龍復白言。

何不用寶。

答言。

城大。那得多寶。

龍復白言。

我當相與。

尋化四邊。作四大泉。而語之言。

用東泉水。而作塹者。便成琉璃。用南泉水。而作塹者。可成為金。用西泉水。而作塹者。可成為銀。用北泉水。而作塹者。可成頗梨。

尋時勅作。如語成寶。便令作城。方四百里。復勅作宮。方四十里。宮城街陌。樓觀舍宅。樹林浴池。悉是四寶。嚴淨顯妙。略如天上。宮城既竟。七寶來應。總攝四域。化民修善。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摩訶釋仇梨者。今現我父。淨飯王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訶摩耶是。彼多羅睺施。醜王子者。今我身是。彼時婦者。今瞿夷是。彼婦翁者。今摩訶迦葉是。彼六國王。欲以兵力。逼求女者。今六師是。於彼世時。與我諍色。我傷害彼。奪取兵眾。乃至今日。嫉名利故。求與我試。無術稱心。投水而死。我攝徒類。九億人眾。為我弟子。

時洴沙王。復白佛言。

多羅睺施。本作何行。福德力強。形如是醜。

佛復告王。

皆有因緣。乃往過去。無量難計。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㮈。國有仙山。名曰律師。

時仙山中。有一辟支佛。身有風患。當須服油。至油師家。從其乞索。

油師瞋恚。逆呵責之。

頭如株杌。手脚如軸。不肯生活。候伺他家。不規錢買。但欲唐得。

雖瞋呵責。然與油滓。辟支佛。心甚敬仰。受已。適復擔去。其油師婦。從外而來。見辟支佛。心甚敬仰。

問言。

快士。從何而來。持此油滓。用作何等。

時辟支佛。如實語之。婦便恨恨。還喚將來。即取其鉢。與滿鉢油。

怨責夫言。

汝實不是。云何乃以。油滓與之。念還懺悔。除汝口過。

油師心悔。粗還辭謝。

夫婦同心。白辟支佛。

若使須油。日日來取。

後辟支佛。數返取油。感其恩力。於油師前。現神足力。飛昇虛空。身出水火。分合身體。種種現變。油師夫婦。見其神變。倍用歡喜。甚增敬仰。

夫見是已。便語婦言。

汝所施油。當共同福。受果報時。共為夫妻。

婦語夫言。

汝興惡言。向於快士。方施油滓。無有淨心。所生之處。當極醜惡。云何共汝。作夫婦耶。

夫復答言。

我常辛苦。積聚油具。云何獨施。不與我共。終不聽汝。要作夫婦。

妻復言曰。

若為汝妻。見汝形醜。夜棄汝亡。

夫答之言。

正使汝亡。我當逐汝。要得乃止。

夫妻語竟。向辟支佛。身心自歸。欵誠悔過。

時辟支佛。語油師夫妻。

緣汝施油。我病得差。今汝夫妻。欲求何願。恣汝所求。悉當令得。

夫妻歡喜。長跪立願。

令我夫妻。所生之處。天上人中。一切從意。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賣油人者。多羅睺施是。是時油師婦者。多羅睺施婦是。

緣於爾時。見辟支佛。言似株杌。手脚如軸。雖施油滓。瞋色與語。由是因緣。所生之處。初形甚醜。如前惡言。緣後懺悔。喜施好油。所生之處。還得端正。緣以油施。常得多力。數千萬眾。無敢當者。福德報故。作轉輪王。食福四域。五欲從心。

善惡之業。其報不朽。是故一切。當念道要。慎身口意。遵修道行。

佛說是時。洴沙王等。諸王臣民。四輩之眾。天龍鬼神。聞佛所說。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本者。有發無上。大道心者。或有遷住。不退地者。一切歡喜。禮敬奉行。

賢愚經卷第二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