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九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佛告三彌離提。
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
所以者何。六入處集。則觸集。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三彌離提。若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無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者。則無世間。亦不施設世間。
所以者何。六入處滅。則觸滅。如是乃至。純大苦聚滅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世間。如是眾生。如是魔。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佛告三彌離提。
危脆敗壞。是名世間。云何危脆敗壞。
三彌離提。眼是危脆敗壞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一切亦是。危脆敗壞。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說危脆敗壞法。名為世間。
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世間空。云何名為世間空。
佛告三彌離提。
眼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空世間。
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世間。世間集。世間滅。世間滅道跡。諦聽善思。
云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云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云何世間集。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
云何世間滅。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無餘斷。已捨。已吐。已盡。離欲。滅。止。沒。
云何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究竟苦邊者。
如是說已。入室坐禪。
時眾多比丘。世尊去後。即共議言。
世尊向者。略說法言。
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得究竟苦邊者。
如是說已。入室坐禪。我等今於世尊。略說法中。未解其義。是中諸尊。誰有堪能。於世尊略說法中。廣為我等。說其義者。
復作是言。
唯有尊者阿難。聰慧總持。而常給侍。世尊左右。世尊讚歎。多聞梵行。堪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說其義。今當往詣。尊者阿難所。請求令說。
時眾多比丘。往詣尊者阿難所。
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具以上事。廣問阿難。
爾時阿難。告諸比丘。
諦聽善思。今當為說。若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此等皆入世間數。
諸尊。謂眼是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是等悉入世間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六入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是名聖弟子。到世界邊。知世間。世間所重。度世間。
爾時尊者阿難。復說偈言。
非是遊步者。
能到世界邊。
不到世界邊。
不能免眾苦。
是故牟尼尊。
名知世間者。
能到世界邊。
諸梵行已立。
世界邊唯有。
正智能諦了。
覺慧達世間。
故說度彼岸。
如是。諸尊。向者世尊。略說法已。入室坐禪。我今為汝。分別廣說。
尊者阿難。說是法已。眾多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無師。無近住弟子。則樂獨住。
云何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若彼比丘。行此法者。是名有師。若於此邊住者。是名近住弟子。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有師。有近住弟子。常苦獨住。
云何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彼比丘不行。是名無師。不依彼住。是名無近住弟子。是名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若彼比丘無師。無近住弟子者。我說彼得梵行福。
所以者何。無師。無近住弟子。比丘於我建立梵行。能正盡苦。究竟苦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持尼師檀。入林中。晝日坐禪。
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佛告舍利弗。
汝從何來。
舍利弗答言。
世尊。從林中。晝日坐禪來。
佛告舍利弗。
今入何等禪住。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
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
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
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
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
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彼比丘亦復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
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比丘。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時有長者。名郁瞿婁。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故有一比丘見法。般涅槃。何故比丘。不得見法。般涅槃。
佛告長者。
若有比丘。眼識於色。愛念染著。以愛念染著故。常依於識。為彼縛故。若彼取故。不得見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若比丘。眼識於色。不愛樂染著。不愛樂染著者。不依於識。不觸。不著。不取故。此諸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是故。長者。有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者。有不得見法。般涅槃者。
如長者所問經。如是阿難所問經。及佛自為諸比丘所說經。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緣。眼識生。何因何緣。耳鼻舌身意識生。
佛告比丘。
眼因緣色。眼識生。
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
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結所繫法。及結法。
云何結所繫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結所繫法。
云何結法。謂欲貪。是名結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所取法。及取法。
云何所取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所取法。
云何取法。謂欲貪。是名取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比丘。寧以火燒熱銅籌。以燒其目。令其熾然。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取隨形好。
所以者何。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故。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燒鐵錐。以鑽其耳。不以耳識。取其聲相。取隨聲好。
所以者何。耳識取聲相。取隨聲好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鼻。不以鼻識。取於香相。取隨香好。
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隨香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舌。不以舌識。取於味相。取隨味好。
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隨味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剛鐵利槍。以刺其身。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
所以者何。以取觸相。及隨觸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諸比丘。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然諸比丘。寧當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覺想。若起覺想者。必生纏縛諍訟。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
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
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
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
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
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無果。無利。無福。我當不眠。亦不起覺想。起想者。生於纏縛諍訟。令多人非義饒益。不得安樂。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眼不知。不識。不斷。不離欲。不堪能正盡苦。於眼若知。若識。若斷。若離欲。堪能正盡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眼四經。如是乃至。意二十四經。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諸比丘。於眼味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得自在。脫於魔手。魔縛所縛。入於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若沙門。婆羅門。於眼不味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隨於魔。脫於魔手。不入魔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味。如是歡喜。讚歎。染著。堅住。愛樂。憎嫉。亦如是說。
如內入處七經。外入處七經。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六魔鈎。
云何為六。眼味著色。是則魔鈎。耳味著聲。是則魔鈎。鼻味著香。是則魔鈎。舌味著味。是則魔鈎。身味著觸。是則魔鈎。意味著法。是則魔鈎。若沙門。婆羅門。眼味著色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魔鈎鈎其咽。於魔不得自在。
穢說淨說。廣說如上。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伏駮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清白梵行。謂四品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何等為四品法經。
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歡喜。讚歎。樂著。堅住。有眼識色。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樂著。苦厭。比丘見已。瞋恚。嫌薄。如是比丘。於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知喜不讚歎。不樂著堅實。有眼識色。不可愛。念。樂著。比丘見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隨魔。自在。乃至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比丘。四品法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
爾時天魔波旬。作是念。
沙門瞿曇。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我今當往。亂其道意。
時魔波旬。化作御車象類。執杖覓牛。著弊衣。蓬頭亂髮。手脚剝裂。手執牛杖。至世尊前。問言。
瞿曇。見我牛不。
世尊作是念。
此是惡魔。欲來亂我。
即告魔言。
惡魔。何處有牛。何用牛為。
魔作是念。
沙門瞿曇。知我是魔。
而白佛言。
瞿曇。眼觸入處。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是我所乘。
復問。
瞿曇。欲何所之。
佛告惡魔。
汝有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若彼無眼觸入處。無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爾時天魔波旬。即說偈言。
若常有我者。
彼悉是我所。
一切悉屬我。
瞿曇何所之。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
彼說我則非。
是故知波旬。
即自墮負處。
魔復說偈言。
若說言知道。
安隱向涅槃。
汝自獨遊往。
何煩教他為。
世尊復說偈答言。
若有離魔者。
問度彼岸道。
為彼平等說。
真實永無餘。
時習不放逸。
永離魔自在。
魔復說偈言。
有石似段肉。
餓烏來欲食。
彼作軟美想。
欲以補飢虛。
竟不得其味。
折觜而騰虛。
我今猶如烏。
瞿曇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
猶烏陵虛逝。
內心懷愁毒。
即彼沒不現。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沙門。婆羅門。眼習近於色。則隨魔所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若沙門。婆羅門。眼不習近於色。不隨魔。自在。乃至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習近。如是繫著。如是味。如是鄰聚。若使受持繫著。我所求欲。淳濃不捨。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吒利弗多羅國。雞林園。
爾時尊者阿難。往詣尊者大純陀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
爾時尊者阿難。語尊者純陀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阿難。問尊者純陀。
如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大造色。施設顯露。此四大色。非我。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亦復說識。非我耶。
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
仁者最為多聞。我從遠來。詣尊者所。為問此法故。今日。尊者。唯願為說此義。
尊者阿難。語純陀言。
我今問尊者。隨意見答。
尊者純陀。為有眼。有色。有眼識不。
答言。
有。
尊者阿難復問。
為緣眼及色。生眼識不。
答言。
如是。
尊者阿難復問。
若眼及色。生眼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答言。
無常。
尊者阿難又問。
彼因彼緣。生眼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彼識住耶。
答曰。
不也。尊者阿難。
尊者阿難復問。
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
不也。尊者阿難。
耳鼻舌身意法。於意云何。有意。有法。有意識不。
答曰。
有。尊者阿難。
復問。
為緣意及法。生意識不。
答曰。
如是。尊者阿難。
復問。
若意緣法生意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答曰。
無常。尊者阿難。
復問。
若因若緣。生意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意識住耶。
答曰。
不也。尊者阿難。
復問。
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阿難。
尊者阿難。語純陀言。
是故。尊者。而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識亦無常。
譬如士夫。持斧入山。見芭蕉樹。謂堪材用。斷根。截斫葉葉。剝皮。求其堅實。剝至於盡。都無堅處。如是多聞聖弟子。正觀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當正觀時。都無可取。無可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彼二正士。說是法時。展轉隨喜。各還其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解說不。
舍利弗言。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阿難。問尊者舍利弗。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尊者舍利弗。語阿難言。
莫作此問。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
亦復不應。作如是問。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阿難復問。尊者舍利弗。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
此亦不應。作如此問。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尊者阿難。又問舍利弗。
如尊者所說。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
此語有何義。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耶。此則虛言。無餘耶。此則虛言。有餘無餘耶。此則虛言。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虛言。若言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離諸虛偽。得般涅槃。此則佛說。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俱在耆闍崛山。
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覺。詣尊者舍利弗所。
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語舍利弗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已不。
尊者舍利弗。語摩訶拘絺羅。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
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羅言。
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
尊者摩訶拘絺羅。於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羅。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縛繫。
人問言。
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
為等問不。
答言。
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亦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間。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縛。
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羅。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間欲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羅。若眼繫色。若色繫眼。乃至若意繫法。若法繫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以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
尊者摩訶拘絺羅。世尊眼見色。若好。若惡。不起欲貪。其餘眾生。眼若見色。若好。若惡。則起欲貪。是故世尊說。當斷欲貪。則心解脫。乃至意法。亦復如是。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俱在耆闍崛山中。
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覺。詣尊者舍利弗所。
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語尊者舍利弗。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已不。
舍利弗言。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
謂無明者。云何為無明。
尊者舍利弗言。
所謂無知。無知者。是為無明。
云何無知。謂眼無常。不如實知。是名無知。眼生滅法。不如實知。是名無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
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尊者摩訶拘絺羅。又問尊者舍利弗。
所謂明者。云何為明。
舍利弗言。
所謂為知。知者是明。為何所知。謂眼無常。眼無常。如實知。眼生滅法。眼生滅法。如實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知。見。明。覺。悟。慧。無間等。是名為明。
時二正士。各聞所說。展轉隨喜。各還其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比丘。名優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塜間。蛇頭巖下。迦陵伽行處。
時尊者優波先那。獨一於內坐禪。
時有惡毒蛇。長尺許。於上石間。墮優波先那身上。
優波先那。喚舍利弗。
語諸比丘。毒蛇墮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駛來。扶持我身。出置於外。莫令於內身壞碎。如糠糟聚。
時尊者舍利弗。於近處。住一樹下。聞優波先那語。即詣優波先那所。語優波先那言。
我今觀汝色貌。諸根不異於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壞。如糠糟聚。竟為云何。
優波先那。語舍利弗言。
若當有言。
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風空。識界。水火風空。識界。是我。我所。色陰。色陰。是我。我所。受想行識陰。受想行識陰。是我。我所者。
面色諸根。應有變異。我今不爾。眼非我。我所。乃至識陰。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諸根。無有變異。
舍利弗言。
如是。優波先那。汝若長夜。離我。我所。我慢繫著使。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永不復起。云何面色諸根。當有變異。
時舍利弗。即周匝扶持。優波先那身。出於窟外。優波先那身。中毒碎壞。如聚糠糟。
時舍利弗。即說偈言。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歡喜而捨壽。
猶如棄毒鉢。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歡喜而捨壽。
如人重病愈。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如出火燒宅。
臨死無憂悔。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以慧觀世間。
猶如穢草木。
不復更求餘。
餘亦不相續。
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優波先那尸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優波先那。有小惡毒蛇。如治眼籌。墮其身上。其身即壞。如聚糠糟。
佛告舍利弗。
若優波先那。誦此偈者。則不中毒。身亦不壞。如聚糠糟。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誦何等偈。何等辭句。
佛即為舍利弗。而說偈言。
常慈念於彼。
堅固賴吒羅。
慈伊羅槃那。
尸婆弗多羅。
欽婆羅上馬。
亦慈迦拘吒。
及彼黑瞿曇。
難徒跋難陀。
慈悲於無足。
及以二足者。
四足與多足。
亦悉起慈悲。
慈悲於諸龍。
依於水陸者。
慈一切眾生。
有量及無量。
安樂於一切。
亦離煩惱生。
欲令一切賢。
一切莫生惡。
常住蛇頭巖。
眾惡不來集。
凶害惡毒蛇。
能害眾生命。
如此真諦言。
無上大師說。
我今誦習此。
大師真實語。
一切諸惡毒。
無能害我身。
貪欲瞋恚癡。
世間之三毒。
如此三毒惡。
永除名佛寶。
法寶滅眾毒。
僧寶亦無餘。
破壞凶惡毒。
攝受護善人。
佛破一切毒。
汝蛇毒今破。
故說是咒術章句。所謂。
塢躭婆隷。躭婆隷。航陸波婆躭陸。㮈渧。肅㮈渧。抧跋渧。文那移。三摩移。檀諦。尼羅枳施。婆羅拘閇塢隷。塢娛隷。悉波呵。
舍利弗。優波先那善男子。爾時說此偈。說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壞。如糠糟聚。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優婆先那。未曾聞此偈。未曾聞此。咒術章句。世尊今日說此。正為當來世耳。
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優陀夷。往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拘磐荼聚落。到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菴羅園中住。
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有諸年少弟子。遊行採樵。至菴羅園中。見尊者優陀夷。坐一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靜。心意安諦。成就第一調伏。見已。往詣其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
時優陀夷。為諸年少。種種說法。勸勵已。默然而住。彼諸年少。聞尊者優陀夷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時諸年少。擔持束薪。還至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
置薪束於地。詣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白言。
我和上尼。當知菴羅園中。有沙門優陀夷。姓瞿曇氏。依於彼住。極善說法。
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語諸年少言。
汝可往請。沙門優陀夷。瞿曇氏。明日於此飯食。
時諸年少弟子。受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教已。往詣尊者優陀夷所。白優陀夷言。
尊者當知。我和上。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請尊者優陀夷。明旦飯食。
時優陀夷。默然受請。
時彼諸年少。知優陀夷受請已。還歸和上。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白言。
和上尼。我以和上尼語。請尊者優陀夷。尊者優陀夷。默然受請。和上尼自知時。
爾時尊者優陀夷。夜過晨朝。著衣持鉢。往詣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舍。
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遙見尊者優陀夷來。疾敷床座。請令就坐。設種種飲食。自手供養。豐美滿足。食已。澡嗽。洗鉢訖。還就本座。
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知食已訖。著好革屣。以衣覆頭。別施高床。現起輕相。慠慢而坐。語優陀夷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優陀夷答言。
姊妹。今是非時。
作此語已。從坐起去。
如是明日。諸弟子。復至菴羅園。採樵聽法。還復白和上尼。和上尼。復遣詣請食。如前三返。乃至請法。
答言。
非時。
不為說法。
諸年少弟子。復白和上尼。菴羅園中。沙門優陀夷。極善說法。
和上尼答言。
我亦知彼。極善說法。再三請來。設食問法。常言非時。不說而去。
諸弟子。言和上尼。
著好革屣。以衣覆頭。不恭敬坐。彼云何說。
所以者何。彼尊者優陀夷。以敬法故。不說而去。
和上尼答言。
若如是者。更為我請彼。
諸弟子受教。更請供養如前。
時和上尼。知食訖已。脫革屣。整衣服。更坐卑床。恭敬白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優陀夷答言。
汝今宜問。當為汝說。
彼即問言。
有沙門。婆羅門。說苦樂自作。
復有說言。苦樂他作。
復有說言。苦樂自他作。
復有說言。苦樂非自。非他作。
尊者。復云何。
尊者優陀夷答言。
姊妹。阿羅訶。說苦樂異生。非如是說。
婆羅門尼復問。
其義云何。
優陀夷答言。
阿羅訶說。
從其因緣。生諸苦樂。
優陀夷。復語婆羅門尼言。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於意云何。有眼不。
答言。
有。
有色不。
答言。
有。
有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
答言。
如是。尊者優陀夷。
優陀夷復問。
有耳鼻舌身意。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
答言。
如是。尊者優陀夷。
優陀夷言。
此是阿羅訶說。
從其因緣。生於苦樂。
婆羅門尼言。
尊者優陀夷。如是阿羅訶說。從其因緣。生苦樂耶。
優陀夷答言。
如是。婆羅門尼。
婆羅門尼復問。
沙門。云何阿羅訶說。因緣生苦樂。不苦不樂滅。
優陀夷答言。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婆羅門尼。一切眼。一切時滅無餘。猶有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答言。
無也。沙門。
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時滅。永盡無餘。猶有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答言。
無也。沙門。
如是。婆羅門尼。是為阿羅訶說。
因緣生苦樂。不苦不樂滅。
尊者優陀夷。說是法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疑惑。不由於他。入佛教法。於法得無所畏。
從坐起。整衣服。恭敬合掌。白尊者優陀夷。
我今日。超入決定。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從今日。盡壽歸依三寶。
爾時優陀夷。為婆羅門尼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坐起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住耆闍崛山。常精勤修習。菩提分法。
時尊者二十億耳。獨靜禪思。而作是念。
於世尊弟子。精勤聲聞中。我在其數。然我今日。未盡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饒財寶。我今寧可。還受五欲。廣行施作福。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心之所念。告一比丘。
汝等今往。二十億耳所。告言。
世尊呼汝。
是一比丘。受佛教已。往詣二十億耳所。語言。
世尊呼汝。
二十億耳。聞彼比丘。稱大師命。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二十億耳。
汝實獨靜禪思。作是念。
世尊精勤。修學聲聞中。我在其數。而今未得。漏盡解脫。我是名族姓子。又多錢財。我寧可還俗。受五欲樂。廣施作福耶。
時二十億耳。作是念。
世尊已知我心。
驚怖毛竪。白佛言。
實爾。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二十億耳。汝在俗時。善彈琴不。
答言。
如是世尊。
復問。
於意云何。汝彈琴時。若急其絃。得作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
不也。世尊。
復問。
云何。若緩其絃。寧發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
不也。世尊。
復問。
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
答言。
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
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尊者二十億耳。常念世尊。說彈琴譬。獨靜禪思。如上所說。乃至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得阿羅漢。內覺解脫喜樂。作是念。
我今應往。問訊世尊。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於世尊法中。得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解脫。當於爾時。解脫六處。
云何為六。離欲解脫。離恚解脫。遠離解脫。愛盡解脫。諸取解脫。心不忘。念解脫。
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離欲解脫。此非所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欲解脫。
若復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離恚解脫。此亦不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恚解脫。
若復有人。依於修習利養。遠離而言。遠離解脫。是亦不應。貪恚癡盡。是真實遠離解脫。
貪恚癡盡。亦名離愛。亦名離取。亦名離忘念解脫。
如是。世尊。若諸比丘。未得羅漢。未盡諸漏。於此六處。不得解脫。
若復比丘。在於學地。未得增上樂。涅槃習向心住。爾時成就學戒。成就學根。後時當得漏盡。無漏心解脫。乃至自知。不受後有。當於爾時。得無學戒。得無學諸根。
譬如嬰童。愚小仰臥。爾時成就。童子諸根。彼於後時。漸漸增長。諸根成就。當於爾時。成就長者諸根。在學地者。亦復如是。未得增上安樂。乃至成就。無學戒。無學諸根。
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乃至無常。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意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
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斷。不壞。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風吹。不能動搖。不能穿過。彼無學者。亦復如是。眼常識色。乃至意常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
爾時二十億耳。重說偈言。
離欲心解脫。
無恚脫亦然。
遠離心解脫。
貪愛永無餘。
諸取心解脫。
及意不忘念。
曉了入處生。
於彼心解脫。
彼心解脫者。
比丘意止息。
諸所作已作。
更不作所作。
猶如大石山。
四風不能動。
色聲香味觸。
及法之好惡。
六入處常對。
不能動其心。
心常住堅固。
諦觀法生滅。
尊者二十億耳。說是法時。大師心悅。諸多聞梵行者。聞尊者二十億耳所說。皆大歡喜。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說法。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去不久。告諸比丘。
善心解脫者。應如是記說。如二十億耳。以智記說。亦不自舉。亦不下他。正說其義。非如增上慢者。不得其義。而自稱歎。得過人法。自取損減。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摩訶迦旃延。住阿磐提國。濕摩陀江側。獼猴室。阿練若窟。有魯醯遮婆羅門。恭敬承事。如羅漢法。
爾時尊者摩訶迦旃延。晨朝著衣持鉢。入獼猴室聚落。次行乞食。乞食還。舉衣鉢。洗足已。入室坐禪。
時魯醯遮婆羅門。有諸年少弟子。遊行採薪。至尊者摩訶迦旃延窟邊。共戲笑言。
此中剃髮沙門住。是黑闇人。非世勝人。而魯醯遮婆羅門。尊重供養。如羅漢法。
時尊者摩訶迦旃延。語諸年少言。
年少。年少。莫作聲。
諸年少言終。不敢復言。如是再三。語猶不止。
於是尊者摩訶迦旃延。出戶外。語諸年少言。
年少。年少。汝等莫語。我今當為。汝等說法。汝等且聽。
諸年少言。
諾。唯願說法。我當聽受。
爾時尊者摩訶迦旃延。即說偈言。
古昔婆羅門。
修習勝妙戒。
得生宿命智。
娛樂真諦禪。
常住於慈悲。
關閉諸根門。
調伏於口過。
古昔行如是。
捨本真實行。
而存虛偽事。
守族姓放逸。
從諸根六境。
自餓居塚間。
三浴誦三典。
不守護根門。
猶如夢得寶。
編髮衣皮褐。
戒盜灰坌身。
麁衣以蔽形。
執杖持水瓶。
假形婆羅門。
以求於利養。
善攝護其身。
澄淨離塵垢。
不惱於眾生。
是道婆羅門。
爾時諸年少婆羅門。瞋恚不喜。語尊者摩訶迦旃延。
謗我經典。毀壞所說。罵辱婆羅門。
執持薪束。還魯醯遮婆羅門所。語魯醯遮婆羅門言。
和上知不。彼摩訶迦旃延。誹謗經典。毀呰言說。罵辱婆羅門。
魯醯遮婆羅門。語諸年少。
諸年少。莫作是語。
所以者何。摩訶迦旃延。宿重戒德。不應謗毀經典。毀呰言說。罵婆羅門。
諸年少言。
和上不信我言。當自往看。
時魯醯遮婆羅門。不信諸年少語。往詣摩訶迦旃延。
共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語摩訶迦旃延言。
我諸年少弟子。來到此不。
答言。
到此。
少多與共言語不。
答云。
與共言語。
魯醯遮婆羅門言。
汝與諸年少共語。今可為我。盡說是。
摩訶迦旃延。即為廣說。
時魯醯遮婆羅門。亦復瞋恚。心得不喜。語摩訶迦旃延。
我先不信。諸年少語。今摩訶迦旃延。真實誹謗經典。毀呰而說。罵辱婆羅門。
作此語已。小默然住。須臾復語。摩訶迦旃延。
仁者所說門。何等為門。
摩訶迦旃延言。
善哉善哉。婆羅門。所問如法。我今當為汝說門。
婆羅門。眼是門。以見色故。耳鼻舌身意是門。以識法故。
婆羅門言。
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其門。即說其門。如摩訶迦旃延。所說不守護門。云何不守護門。
摩訶迦旃延言。
善哉善哉。婆羅門。問不守護門。是如法問。今當為汝說。不守護門。
婆羅門。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緣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不住身念處。故於心解脫。慧解脫。無如實知。於彼起種種。惡不善法。不得無餘滅盡。於心解脫。慧解脫妨礙。不得滿足。心解脫。慧解脫不滿故。身滿惡行。不得休息。心不寂靜。以不寂靜故。於其根門。則不調伏。不守護。不修習。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
魯醯遮婆羅門言。
奇哉。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不守護門。即為我說。不守護門。摩訶迦旃延。云何復名。善守護門。
摩訶迦旃延。語婆羅門言。
善哉善哉。汝能問我。善守護門義。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守護門義。
多聞聖弟子。眼見色已。於可念色。不起緣著。不可念色。不起瞋恚。常攝其心。住身念處。無量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於彼所起。惡不善法。寂滅無餘。於心解脫。慧解脫。而得滿足。解脫滿足已。身觸惡行。悉得休息。心得正念。是名初門善調伏。守護修習。如眼及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
魯醯遮婆羅門言。
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守護問義。即為我說。守護門義。
譬如士夫。求毒藥草。反得甘露。今我如是。瞋恚而來。至此座坐。而摩訶迦旃延。以大法雨。雨我身中。如雨甘露。摩訶迦旃延。家中多事。今請還家。
摩訶迦旃延言。
婆羅門。宜知是時。
時魯醯遮婆羅門。聞摩訶迦旃延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雜阿含經卷第九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佛告三彌離提。
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
所以者何。六入處集。則觸集。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三彌離提。若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無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者。則無世間。亦不施設世間。
所以者何。六入處滅。則觸滅。如是乃至。純大苦聚滅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世間。如是眾生。如是魔。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佛告三彌離提。
危脆敗壞。是名世間。云何危脆敗壞。
三彌離提。眼是危脆敗壞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一切亦是。危脆敗壞。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說危脆敗壞法。名為世間。
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所謂世間空。云何名為世間空。
佛告三彌離提。
眼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所空。
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空世間。
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世間。世間集。世間滅。世間滅道跡。諦聽善思。
云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云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云何世間集。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
云何世間滅。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著無餘斷。已捨。已吐。已盡。離欲。滅。止。沒。
云何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究竟苦邊者。
如是說已。入室坐禪。
時眾多比丘。世尊去後。即共議言。
世尊向者。略說法言。
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得究竟苦邊者。
如是說已。入室坐禪。我等今於世尊。略說法中。未解其義。是中諸尊。誰有堪能。於世尊略說法中。廣為我等。說其義者。
復作是言。
唯有尊者阿難。聰慧總持。而常給侍。世尊左右。世尊讚歎。多聞梵行。堪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說其義。今當往詣。尊者阿難所。請求令說。
時眾多比丘。往詣尊者阿難所。
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具以上事。廣問阿難。
爾時阿難。告諸比丘。
諦聽善思。今當為說。若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此等皆入世間數。
諸尊。謂眼是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是等悉入世間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六入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是名聖弟子。到世界邊。知世間。世間所重。度世間。
爾時尊者阿難。復說偈言。
非是遊步者。
能到世界邊。
不到世界邊。
不能免眾苦。
是故牟尼尊。
名知世間者。
能到世界邊。
諸梵行已立。
世界邊唯有。
正智能諦了。
覺慧達世間。
故說度彼岸。
如是。諸尊。向者世尊。略說法已。入室坐禪。我今為汝。分別廣說。
尊者阿難。說是法已。眾多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無師。無近住弟子。則樂獨住。
云何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若彼比丘。行此法者。是名有師。若於此邊住者。是名近住弟子。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有師。有近住弟子。常苦獨住。
云何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彼比丘不行。是名無師。不依彼住。是名無近住弟子。是名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若彼比丘無師。無近住弟子者。我說彼得梵行福。
所以者何。無師。無近住弟子。比丘於我建立梵行。能正盡苦。究竟苦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持尼師檀。入林中。晝日坐禪。
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佛告舍利弗。
汝從何來。
舍利弗答言。
世尊。從林中。晝日坐禪來。
佛告舍利弗。
今入何等禪住。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
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
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
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
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
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彼比丘亦復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
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比丘。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時有長者。名郁瞿婁。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故有一比丘見法。般涅槃。何故比丘。不得見法。般涅槃。
佛告長者。
若有比丘。眼識於色。愛念染著。以愛念染著故。常依於識。為彼縛故。若彼取故。不得見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若比丘。眼識於色。不愛樂染著。不愛樂染著者。不依於識。不觸。不著。不取故。此諸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是故。長者。有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者。有不得見法。般涅槃者。
如長者所問經。如是阿難所問經。及佛自為諸比丘所說經。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緣。眼識生。何因何緣。耳鼻舌身意識生。
佛告比丘。
眼因緣色。眼識生。
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
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結所繫法。及結法。
云何結所繫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結所繫法。
云何結法。謂欲貪。是名結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所取法。及取法。
云何所取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所取法。
云何取法。謂欲貪。是名取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愚癡無聞凡夫。比丘。寧以火燒熱銅籌。以燒其目。令其熾然。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取隨形好。
所以者何。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故。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燒鐵錐。以鑽其耳。不以耳識。取其聲相。取隨聲好。
所以者何。耳識取聲相。取隨聲好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鼻。不以鼻識。取於香相。取隨香好。
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隨香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舌。不以舌識。取於味相。取隨味好。
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隨味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剛鐵利槍。以刺其身。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
所以者何。以取觸相。及隨觸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諸比丘。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然諸比丘。寧當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覺想。若起覺想者。必生纏縛諍訟。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
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
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我從今日。當正思惟。
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
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我從今日。當正思惟。
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
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無果。無利。無福。我當不眠。亦不起覺想。起想者。生於纏縛諍訟。令多人非義饒益。不得安樂。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眼不知。不識。不斷。不離欲。不堪能正盡苦。於眼若知。若識。若斷。若離欲。堪能正盡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眼四經。如是乃至。意二十四經。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諸比丘。於眼味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得自在。脫於魔手。魔縛所縛。入於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若沙門。婆羅門。於眼不味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隨於魔。脫於魔手。不入魔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味。如是歡喜。讚歎。染著。堅住。愛樂。憎嫉。亦如是說。
如內入處七經。外入處七經。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六魔鈎。
云何為六。眼味著色。是則魔鈎。耳味著聲。是則魔鈎。鼻味著香。是則魔鈎。舌味著味。是則魔鈎。身味著觸。是則魔鈎。意味著法。是則魔鈎。若沙門。婆羅門。眼味著色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魔鈎鈎其咽。於魔不得自在。
穢說淨說。廣說如上。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伏駮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清白梵行。謂四品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何等為四品法經。
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歡喜。讚歎。樂著。堅住。有眼識色。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樂著。苦厭。比丘見已。瞋恚。嫌薄。如是比丘。於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知喜不讚歎。不樂著堅實。有眼識色。不可愛。念。樂著。比丘見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隨魔。自在。乃至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比丘。四品法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
爾時天魔波旬。作是念。
沙門瞿曇。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我今當往。亂其道意。
時魔波旬。化作御車象類。執杖覓牛。著弊衣。蓬頭亂髮。手脚剝裂。手執牛杖。至世尊前。問言。
瞿曇。見我牛不。
世尊作是念。
此是惡魔。欲來亂我。
即告魔言。
惡魔。何處有牛。何用牛為。
魔作是念。
沙門瞿曇。知我是魔。
而白佛言。
瞿曇。眼觸入處。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是我所乘。
復問。
瞿曇。欲何所之。
佛告惡魔。
汝有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若彼無眼觸入處。無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爾時天魔波旬。即說偈言。
若常有我者。
彼悉是我所。
一切悉屬我。
瞿曇何所之。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
彼說我則非。
是故知波旬。
即自墮負處。
魔復說偈言。
若說言知道。
安隱向涅槃。
汝自獨遊往。
何煩教他為。
世尊復說偈答言。
若有離魔者。
問度彼岸道。
為彼平等說。
真實永無餘。
時習不放逸。
永離魔自在。
魔復說偈言。
有石似段肉。
餓烏來欲食。
彼作軟美想。
欲以補飢虛。
竟不得其味。
折觜而騰虛。
我今猶如烏。
瞿曇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
猶烏陵虛逝。
內心懷愁毒。
即彼沒不現。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沙門。婆羅門。眼習近於色。則隨魔所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若沙門。婆羅門。眼不習近於色。不隨魔。自在。乃至得解脫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習近。如是繫著。如是味。如是鄰聚。若使受持繫著。我所求欲。淳濃不捨。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吒利弗多羅國。雞林園。
爾時尊者阿難。往詣尊者大純陀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
爾時尊者阿難。語尊者純陀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阿難。問尊者純陀。
如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大造色。施設顯露。此四大色。非我。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亦復說識。非我耶。
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
仁者最為多聞。我從遠來。詣尊者所。為問此法故。今日。尊者。唯願為說此義。
尊者阿難。語純陀言。
我今問尊者。隨意見答。
尊者純陀。為有眼。有色。有眼識不。
答言。
有。
尊者阿難復問。
為緣眼及色。生眼識不。
答言。
如是。
尊者阿難復問。
若眼及色。生眼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答言。
無常。
尊者阿難又問。
彼因彼緣。生眼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彼識住耶。
答曰。
不也。尊者阿難。
尊者阿難復問。
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
不也。尊者阿難。
耳鼻舌身意法。於意云何。有意。有法。有意識不。
答曰。
有。尊者阿難。
復問。
為緣意及法。生意識不。
答曰。
如是。尊者阿難。
復問。
若意緣法生意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答曰。
無常。尊者阿難。
復問。
若因若緣。生意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意識住耶。
答曰。
不也。尊者阿難。
復問。
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阿難。
尊者阿難。語純陀言。
是故。尊者。而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識亦無常。
譬如士夫。持斧入山。見芭蕉樹。謂堪材用。斷根。截斫葉葉。剝皮。求其堅實。剝至於盡。都無堅處。如是多聞聖弟子。正觀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當正觀時。都無可取。無可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彼二正士。說是法時。展轉隨喜。各還其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解說不。
舍利弗言。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阿難。問尊者舍利弗。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尊者舍利弗。語阿難言。
莫作此問。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
亦復不應。作如是問。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阿難復問。尊者舍利弗。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
此亦不應。作如此問。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尊者阿難。又問舍利弗。
如尊者所說。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
此語有何義。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
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耶。此則虛言。無餘耶。此則虛言。有餘無餘耶。此則虛言。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虛言。若言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離諸虛偽。得般涅槃。此則佛說。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俱在耆闍崛山。
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覺。詣尊者舍利弗所。
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語舍利弗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已不。
尊者舍利弗。語摩訶拘絺羅。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
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羅言。
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
尊者摩訶拘絺羅。於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羅。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縛繫。
人問言。
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
為等問不。
答言。
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亦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間。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縛。
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羅。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間欲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羅。若眼繫色。若色繫眼。乃至若意繫法。若法繫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以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
尊者摩訶拘絺羅。世尊眼見色。若好。若惡。不起欲貪。其餘眾生。眼若見色。若好。若惡。則起欲貪。是故世尊說。當斷欲貪。則心解脫。乃至意法。亦復如是。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俱在耆闍崛山中。
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覺。詣尊者舍利弗所。
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語尊者舍利弗。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已不。
舍利弗言。
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
謂無明者。云何為無明。
尊者舍利弗言。
所謂無知。無知者。是為無明。
云何無知。謂眼無常。不如實知。是名無知。眼生滅法。不如實知。是名無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
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尊者摩訶拘絺羅。又問尊者舍利弗。
所謂明者。云何為明。
舍利弗言。
所謂為知。知者是明。為何所知。謂眼無常。眼無常。如實知。眼生滅法。眼生滅法。如實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知。見。明。覺。悟。慧。無間等。是名為明。
時二正士。各聞所說。展轉隨喜。各還其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比丘。名優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塜間。蛇頭巖下。迦陵伽行處。
時尊者優波先那。獨一於內坐禪。
時有惡毒蛇。長尺許。於上石間。墮優波先那身上。
優波先那。喚舍利弗。
語諸比丘。毒蛇墮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駛來。扶持我身。出置於外。莫令於內身壞碎。如糠糟聚。
時尊者舍利弗。於近處。住一樹下。聞優波先那語。即詣優波先那所。語優波先那言。
我今觀汝色貌。諸根不異於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壞。如糠糟聚。竟為云何。
優波先那。語舍利弗言。
若當有言。
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風空。識界。水火風空。識界。是我。我所。色陰。色陰。是我。我所。受想行識陰。受想行識陰。是我。我所者。
面色諸根。應有變異。我今不爾。眼非我。我所。乃至識陰。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諸根。無有變異。
舍利弗言。
如是。優波先那。汝若長夜。離我。我所。我慢繫著使。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永不復起。云何面色諸根。當有變異。
時舍利弗。即周匝扶持。優波先那身。出於窟外。優波先那身。中毒碎壞。如聚糠糟。
時舍利弗。即說偈言。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歡喜而捨壽。
猶如棄毒鉢。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歡喜而捨壽。
如人重病愈。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如出火燒宅。
臨死無憂悔。
久殖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以慧觀世間。
猶如穢草木。
不復更求餘。
餘亦不相續。
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優波先那尸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優波先那。有小惡毒蛇。如治眼籌。墮其身上。其身即壞。如聚糠糟。
佛告舍利弗。
若優波先那。誦此偈者。則不中毒。身亦不壞。如聚糠糟。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誦何等偈。何等辭句。
佛即為舍利弗。而說偈言。
常慈念於彼。
堅固賴吒羅。
慈伊羅槃那。
尸婆弗多羅。
欽婆羅上馬。
亦慈迦拘吒。
及彼黑瞿曇。
難徒跋難陀。
慈悲於無足。
及以二足者。
四足與多足。
亦悉起慈悲。
慈悲於諸龍。
依於水陸者。
慈一切眾生。
有量及無量。
安樂於一切。
亦離煩惱生。
欲令一切賢。
一切莫生惡。
常住蛇頭巖。
眾惡不來集。
凶害惡毒蛇。
能害眾生命。
如此真諦言。
無上大師說。
我今誦習此。
大師真實語。
一切諸惡毒。
無能害我身。
貪欲瞋恚癡。
世間之三毒。
如此三毒惡。
永除名佛寶。
法寶滅眾毒。
僧寶亦無餘。
破壞凶惡毒。
攝受護善人。
佛破一切毒。
汝蛇毒今破。
故說是咒術章句。所謂。
塢躭婆隷。躭婆隷。航陸波婆躭陸。㮈渧。肅㮈渧。抧跋渧。文那移。三摩移。檀諦。尼羅枳施。婆羅拘閇塢隷。塢娛隷。悉波呵。
舍利弗。優波先那善男子。爾時說此偈。說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壞。如糠糟聚。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優婆先那。未曾聞此偈。未曾聞此。咒術章句。世尊今日說此。正為當來世耳。
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優陀夷。往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拘磐荼聚落。到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菴羅園中住。
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有諸年少弟子。遊行採樵。至菴羅園中。見尊者優陀夷。坐一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靜。心意安諦。成就第一調伏。見已。往詣其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
時優陀夷。為諸年少。種種說法。勸勵已。默然而住。彼諸年少。聞尊者優陀夷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時諸年少。擔持束薪。還至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
置薪束於地。詣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白言。
我和上尼。當知菴羅園中。有沙門優陀夷。姓瞿曇氏。依於彼住。極善說法。
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語諸年少言。
汝可往請。沙門優陀夷。瞿曇氏。明日於此飯食。
時諸年少弟子。受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教已。往詣尊者優陀夷所。白優陀夷言。
尊者當知。我和上。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請尊者優陀夷。明旦飯食。
時優陀夷。默然受請。
時彼諸年少。知優陀夷受請已。還歸和上。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白言。
和上尼。我以和上尼語。請尊者優陀夷。尊者優陀夷。默然受請。和上尼自知時。
爾時尊者優陀夷。夜過晨朝。著衣持鉢。往詣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舍。
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遙見尊者優陀夷來。疾敷床座。請令就坐。設種種飲食。自手供養。豐美滿足。食已。澡嗽。洗鉢訖。還就本座。
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知食已訖。著好革屣。以衣覆頭。別施高床。現起輕相。慠慢而坐。語優陀夷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優陀夷答言。
姊妹。今是非時。
作此語已。從坐起去。
如是明日。諸弟子。復至菴羅園。採樵聽法。還復白和上尼。和上尼。復遣詣請食。如前三返。乃至請法。
答言。
非時。
不為說法。
諸年少弟子。復白和上尼。菴羅園中。沙門優陀夷。極善說法。
和上尼答言。
我亦知彼。極善說法。再三請來。設食問法。常言非時。不說而去。
諸弟子。言和上尼。
著好革屣。以衣覆頭。不恭敬坐。彼云何說。
所以者何。彼尊者優陀夷。以敬法故。不說而去。
和上尼答言。
若如是者。更為我請彼。
諸弟子受教。更請供養如前。
時和上尼。知食訖已。脫革屣。整衣服。更坐卑床。恭敬白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優陀夷答言。
汝今宜問。當為汝說。
彼即問言。
有沙門。婆羅門。說苦樂自作。
復有說言。苦樂他作。
復有說言。苦樂自他作。
復有說言。苦樂非自。非他作。
尊者。復云何。
尊者優陀夷答言。
姊妹。阿羅訶。說苦樂異生。非如是說。
婆羅門尼復問。
其義云何。
優陀夷答言。
阿羅訶說。
從其因緣。生諸苦樂。
優陀夷。復語婆羅門尼言。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於意云何。有眼不。
答言。
有。
有色不。
答言。
有。
有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
答言。
如是。尊者優陀夷。
優陀夷復問。
有耳鼻舌身意。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
答言。
如是。尊者優陀夷。
優陀夷言。
此是阿羅訶說。
從其因緣。生於苦樂。
婆羅門尼言。
尊者優陀夷。如是阿羅訶說。從其因緣。生苦樂耶。
優陀夷答言。
如是。婆羅門尼。
婆羅門尼復問。
沙門。云何阿羅訶說。因緣生苦樂。不苦不樂滅。
優陀夷答言。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婆羅門尼。一切眼。一切時滅無餘。猶有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答言。
無也。沙門。
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時滅。永盡無餘。猶有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答言。
無也。沙門。
如是。婆羅門尼。是為阿羅訶說。
因緣生苦樂。不苦不樂滅。
尊者優陀夷。說是法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疑惑。不由於他。入佛教法。於法得無所畏。
從坐起。整衣服。恭敬合掌。白尊者優陀夷。
我今日。超入決定。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從今日。盡壽歸依三寶。
爾時優陀夷。為婆羅門尼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坐起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住耆闍崛山。常精勤修習。菩提分法。
時尊者二十億耳。獨靜禪思。而作是念。
於世尊弟子。精勤聲聞中。我在其數。然我今日。未盡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饒財寶。我今寧可。還受五欲。廣行施作福。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心之所念。告一比丘。
汝等今往。二十億耳所。告言。
世尊呼汝。
是一比丘。受佛教已。往詣二十億耳所。語言。
世尊呼汝。
二十億耳。聞彼比丘。稱大師命。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二十億耳。
汝實獨靜禪思。作是念。
世尊精勤。修學聲聞中。我在其數。而今未得。漏盡解脫。我是名族姓子。又多錢財。我寧可還俗。受五欲樂。廣施作福耶。
時二十億耳。作是念。
世尊已知我心。
驚怖毛竪。白佛言。
實爾。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二十億耳。汝在俗時。善彈琴不。
答言。
如是世尊。
復問。
於意云何。汝彈琴時。若急其絃。得作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
不也。世尊。
復問。
云何。若緩其絃。寧發微妙。和雅音不。
答言。
不也。世尊。
復問。
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
答言。
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
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尊者二十億耳。常念世尊。說彈琴譬。獨靜禪思。如上所說。乃至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得阿羅漢。內覺解脫喜樂。作是念。
我今應往。問訊世尊。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於世尊法中。得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作。捨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解脫。當於爾時。解脫六處。
云何為六。離欲解脫。離恚解脫。遠離解脫。愛盡解脫。諸取解脫。心不忘。念解脫。
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離欲解脫。此非所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欲解脫。
若復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離恚解脫。此亦不應。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恚解脫。
若復有人。依於修習利養。遠離而言。遠離解脫。是亦不應。貪恚癡盡。是真實遠離解脫。
貪恚癡盡。亦名離愛。亦名離取。亦名離忘念解脫。
如是。世尊。若諸比丘。未得羅漢。未盡諸漏。於此六處。不得解脫。
若復比丘。在於學地。未得增上樂。涅槃習向心住。爾時成就學戒。成就學根。後時當得漏盡。無漏心解脫。乃至自知。不受後有。當於爾時。得無學戒。得無學諸根。
譬如嬰童。愚小仰臥。爾時成就。童子諸根。彼於後時。漸漸增長。諸根成就。當於爾時。成就長者諸根。在學地者。亦復如是。未得增上安樂。乃至成就。無學戒。無學諸根。
若眼常識色。終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乃至無常。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意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
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斷。不壞。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風吹。不能動搖。不能穿過。彼無學者。亦復如是。眼常識色。乃至意常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
爾時二十億耳。重說偈言。
離欲心解脫。
無恚脫亦然。
遠離心解脫。
貪愛永無餘。
諸取心解脫。
及意不忘念。
曉了入處生。
於彼心解脫。
彼心解脫者。
比丘意止息。
諸所作已作。
更不作所作。
猶如大石山。
四風不能動。
色聲香味觸。
及法之好惡。
六入處常對。
不能動其心。
心常住堅固。
諦觀法生滅。
尊者二十億耳。說是法時。大師心悅。諸多聞梵行者。聞尊者二十億耳所說。皆大歡喜。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說法。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去不久。告諸比丘。
善心解脫者。應如是記說。如二十億耳。以智記說。亦不自舉。亦不下他。正說其義。非如增上慢者。不得其義。而自稱歎。得過人法。自取損減。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摩訶迦旃延。住阿磐提國。濕摩陀江側。獼猴室。阿練若窟。有魯醯遮婆羅門。恭敬承事。如羅漢法。
爾時尊者摩訶迦旃延。晨朝著衣持鉢。入獼猴室聚落。次行乞食。乞食還。舉衣鉢。洗足已。入室坐禪。
時魯醯遮婆羅門。有諸年少弟子。遊行採薪。至尊者摩訶迦旃延窟邊。共戲笑言。
此中剃髮沙門住。是黑闇人。非世勝人。而魯醯遮婆羅門。尊重供養。如羅漢法。
時尊者摩訶迦旃延。語諸年少言。
年少。年少。莫作聲。
諸年少言終。不敢復言。如是再三。語猶不止。
於是尊者摩訶迦旃延。出戶外。語諸年少言。
年少。年少。汝等莫語。我今當為。汝等說法。汝等且聽。
諸年少言。
諾。唯願說法。我當聽受。
爾時尊者摩訶迦旃延。即說偈言。
古昔婆羅門。
修習勝妙戒。
得生宿命智。
娛樂真諦禪。
常住於慈悲。
關閉諸根門。
調伏於口過。
古昔行如是。
捨本真實行。
而存虛偽事。
守族姓放逸。
從諸根六境。
自餓居塚間。
三浴誦三典。
不守護根門。
猶如夢得寶。
編髮衣皮褐。
戒盜灰坌身。
麁衣以蔽形。
執杖持水瓶。
假形婆羅門。
以求於利養。
善攝護其身。
澄淨離塵垢。
不惱於眾生。
是道婆羅門。
爾時諸年少婆羅門。瞋恚不喜。語尊者摩訶迦旃延。
謗我經典。毀壞所說。罵辱婆羅門。
執持薪束。還魯醯遮婆羅門所。語魯醯遮婆羅門言。
和上知不。彼摩訶迦旃延。誹謗經典。毀呰言說。罵辱婆羅門。
魯醯遮婆羅門。語諸年少。
諸年少。莫作是語。
所以者何。摩訶迦旃延。宿重戒德。不應謗毀經典。毀呰言說。罵婆羅門。
諸年少言。
和上不信我言。當自往看。
時魯醯遮婆羅門。不信諸年少語。往詣摩訶迦旃延。
共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語摩訶迦旃延言。
我諸年少弟子。來到此不。
答言。
到此。
少多與共言語不。
答云。
與共言語。
魯醯遮婆羅門言。
汝與諸年少共語。今可為我。盡說是。
摩訶迦旃延。即為廣說。
時魯醯遮婆羅門。亦復瞋恚。心得不喜。語摩訶迦旃延。
我先不信。諸年少語。今摩訶迦旃延。真實誹謗經典。毀呰而說。罵辱婆羅門。
作此語已。小默然住。須臾復語。摩訶迦旃延。
仁者所說門。何等為門。
摩訶迦旃延言。
善哉善哉。婆羅門。所問如法。我今當為汝說門。
婆羅門。眼是門。以見色故。耳鼻舌身意是門。以識法故。
婆羅門言。
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其門。即說其門。如摩訶迦旃延。所說不守護門。云何不守護門。
摩訶迦旃延言。
善哉善哉。婆羅門。問不守護門。是如法問。今當為汝說。不守護門。
婆羅門。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緣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不住身念處。故於心解脫。慧解脫。無如實知。於彼起種種。惡不善法。不得無餘滅盡。於心解脫。慧解脫妨礙。不得滿足。心解脫。慧解脫不滿故。身滿惡行。不得休息。心不寂靜。以不寂靜故。於其根門。則不調伏。不守護。不修習。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
魯醯遮婆羅門言。
奇哉。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不守護門。即為我說。不守護門。摩訶迦旃延。云何復名。善守護門。
摩訶迦旃延。語婆羅門言。
善哉善哉。汝能問我。善守護門義。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守護門義。
多聞聖弟子。眼見色已。於可念色。不起緣著。不可念色。不起瞋恚。常攝其心。住身念處。無量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於彼所起。惡不善法。寂滅無餘。於心解脫。慧解脫。而得滿足。解脫滿足已。身觸惡行。悉得休息。心得正念。是名初門善調伏。守護修習。如眼及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
魯醯遮婆羅門言。
奇哉。摩訶迦旃延。我問守護問義。即為我說。守護門義。
譬如士夫。求毒藥草。反得甘露。今我如是。瞋恚而來。至此座坐。而摩訶迦旃延。以大法雨。雨我身中。如雨甘露。摩訶迦旃延。家中多事。今請還家。
摩訶迦旃延言。
婆羅門。宜知是時。
時魯醯遮婆羅門。聞摩訶迦旃延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雜阿含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