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時尊者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種種相娛悅已。卻坐一面。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言。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我說不。

舍利弗言。

隨仁所問。知者當說。

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

所謂無明。云何是無明。誰有此無明。

舍利弗答言。

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

何所不知。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不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不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不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不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不知。

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不知。不見。無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又問。

舍利弗。所謂明者。云何為明。誰有此明。

舍利弗言。

摩訶拘絺羅。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名為明。

又問。

何所知。謂知色無常。知色無常。如實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知。

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聞所說。展轉隨喜。從坐而起。各還本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時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種種相娛悅已。卻坐一面。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言。

欲有所問。寧有少暇為我說不。

舍利弗言。

仁者且問。知者當說。

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

所謂無明。復云何為無明。誰有此無明。

舍利弗答言。

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

何所不知。謂色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不如實知。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不如實知。

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又問舍利弗。

云何為明。誰有此明。

舍利弗言。

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明。

又問。

何所知。

舍利弗言。

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如實知。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如實知。

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聞所說。展轉隨喜。從坐而起。各還本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時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相娛悅已。卻坐一面。

時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

欲有所問。仁者寧有閑暇。見答以不。

舍利弗言。

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時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言。

所謂無明。無明者。為何謂耶。誰有此無明。

舍利弗言。

不知。是無明。

不知何等。

謂色。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不如實知。

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不如實見。不無間等。若闇。若愚。是名無明。成就此法者。名有無明。

又問。

明者。云何為明。誰有此明。

舍利弗言。

知者是明。

為何所知。

舍利弗言。

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

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如實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者。名為有明。

時二正士。各聞所說。歡喜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共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相娛悅已。卻坐一面。

時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

欲有所問。仁者寧有閑暇。見答以不。

舍利弗言。

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時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欲求無間等法。精勤思惟。

五受陰。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須陀洹果證。

又問。

舍利弗。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當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羅。已得須陀洹果證已。欲得斯陀含果證者。亦當精勤思惟。

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證。

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言。

得斯陀含果證已。欲得阿那含果證者。當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羅。得斯陀含果證已。欲得阿那含果證者。當復精勤思惟。

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證。

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言。

得阿那含果證已。欲得阿羅漢果證者。當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羅。得阿那含果證已。欲得阿羅漢果證者。當復精勤思惟。

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是所應處故。若比丘。於此五受陰法。精勤思惟。得阿羅漢果證。

摩訶拘絺羅。又問舍利弗。

得阿羅漢果證已。復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摩訶拘絺羅。阿羅漢。亦復思惟。

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為得未得故。證未證故。見法樂住故。

時二正士。各聞所說。歡喜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卻坐一面。

時尊者舍利弗。問尊者阿難言。

欲有所問。仁者寧有閑暇。見答以不。

阿難言。

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舍利弗言。

阿難。所謂滅者。云何為滅。誰有此滅。

阿難言。

舍利弗。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云何為五。所謂。色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如是受想行識。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舍利弗言。

如是如是。阿難。如汝所說。此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云何為五。所謂。色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如是受想行識。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阿難。此五受陰。若非本行所作。本所思願者。云何可滅。

阿難。以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時二正士。各聞所說。歡喜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阿難。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時尊者阿難。告諸比丘。

尊者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年少初出家時。常說深法。作如是言。

阿難。生法計是我。非不生。

阿難。云何於生法。計是我。非不生。色生。生是我。非不生。受想行識生。生是我。非不生。

譬如士夫。手執明鏡。及淨水鏡。自見面生。生故見。非不生。

是故。阿難。色生。生故。計是我。非不生。如是受想行識生。生故。計是我。非不生。

云何。阿難。色是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

無常。

又問。

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

是苦。

又問。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聖弟子於中。復計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

不也。

如是受想行識。為是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

無常。

若無常。是苦耶。

答曰。

是苦。

又問。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復。計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

不也。

阿難。是故。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知。如實觀察。如是觀者。聖弟子於色。生厭。離欲。解脫。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是受想行識。生厭。離欲。解脫。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諸比丘當知。彼尊者於我。有大饒益。我從彼尊者。所聞法已。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我從是來。常以此法。為四眾說。非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出家者說。

如是我聞。

一時有眾多。上座比丘。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佛般泥洹未久。時長老闡陀。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羅㮈城乞食。食已。還攝衣鉢。洗足已。持戶鈎。從林至林。從房至房。從經行處。至經行處。

處處請諸比丘言。

當教授我。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我當如法知。如法觀。

時諸比丘。語闡陀言。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語諸比丘言。

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復言。

然我不喜聞。

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

此中云何。有我而言。

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闡陀復言。

是中誰復。有力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復作是念。

尊者阿難。今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曾供養親覲世尊。佛所讚歎。諸梵行者。皆悉識知。彼必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時闡陀。過此夜已。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羅㮈城乞食。食已。還攝舉臥具。攝臥具已。持衣鉢。詣拘睒彌國。漸漸遊行。到拘睒彌國。攝舉衣鉢。洗足已。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卻坐一面。

時闡陀。語尊者阿難言。

一時諸上座比丘。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時我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羅㮈城乞食。食已。還攝衣鉢。洗足已。持戶鉤。從林至林。從房至房。從經行處。至經行處。

處處見諸比丘。而請之言。

當教授我。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時諸比丘。為我說法言。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我爾時。語諸比丘言。

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然我不喜聞。

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

此中云何。有我而言。

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

我爾時。作是念。

是中誰復。有力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我時復作是念。

尊者阿難。今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曾供養親覲世尊。佛所讚歎。諸梵行者。皆悉知識。彼必堪能。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善哉。尊者阿難。今當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

時尊者阿難。語闡陀言。

善哉。闡陀。我意大喜。我慶仁者。能於梵行人前。無所覆藏。破虛偽刺。

闡陀。愚癡凡夫。所不能解。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汝今堪受勝妙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闡陀。作是念。

我今歡喜。得勝妙心。得踊悅心。我今堪能。受勝妙法。

爾時阿難。語闡陀言。

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

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

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

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尊者阿難。說是法時。闡陀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闡陀比丘。見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於他。於大師教法。得無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難言。

正應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識教。授教誡說法。我今從尊者阿難所。聞如是法。於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心樂正住解脫。不復轉還。不復見我。唯見正法。

時阿難。語闡陀言。

汝今得大善利。於甚深佛法中。得聖慧眼。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從坐而起。各還本處。

輸屢那三種。
無明亦有三。
無間等及滅。
富留那闡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國。雜色牧牛聚落。

爾時佛告諸比丘。

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云何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不修方便。隨順成就。而用心求。

令我諸漏盡。心得解脫。

當知彼比丘。終不能得。漏盡解脫。

所以者何。不修習故。不修習何等。謂不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譬如伏鷄。生子眾多。不能隨時蔭餾。消息冷暖。而欲令子以觜。以爪啄卵自生。安隱出㲉。當知彼子。無有自力。堪能方便以觜。以爪安隱出㲉。

所以者何。以彼雞母。不能隨時。蔭餾冷暖。長養子故。

如是。比丘不勤修習。隨順成就。而欲令得。漏盡解脫。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不修習故。不修何等。謂不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若比丘修習。隨順成就者。雖不欲令。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

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如彼伏雞。善養其子。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正復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㲉。

所以者何。以彼伏雞。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故。

如是。比丘善修方便。正復不欲。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

所以者何。以勤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譬如巧師。巧師弟子。手執斧柯。捉之不已。漸漸微盡。手指處現。然彼不覺。斧柯微盡。而盡處現。

如是。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不自知見今日。爾所漏盡。明日爾所漏盡。然彼比丘。知有漏盡。

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譬如大舶。在於海邊。經夏六月。風飄日暴。藤綴漸斷。

如是。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一切結縛。使。煩惱。纏。漸得解脫。

所以者何。善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說是法時。六十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於禪中思惟。作是念。

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如是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是比丘。晡時從禪起。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於禪中思惟。作是念。

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如是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今日世尊。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頗有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爾時世尊。手執小土摶。告彼比丘言。

汝見我。手中土摶不。

比丘白佛。

已見世尊。

比丘。如是少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則是常。恒。不變易。正住法。

佛告比丘。

我自憶宿命。長夜修福。得諸勝妙可愛。果報之事。曾於七年中。修習慈心。經七劫成壞。不還此世。七劫壞時。生光音天。七劫成時。還生梵世。空宮殿中。作大梵王。無勝。無上。領千世界。

從是已後。復三十六反。作天帝釋。復百千反。作轉輪聖王。領四天下。正法治化。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千子具足。皆悉勇健。於四海內。其地平正。無諸毒刺。不威。不迫。以法調伏。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龍象。皆以眾寶。莊嚴。而挍餝之。寶網覆上。建立寶幢。布薩象王。最為導首。朝晡二時。自會殿前。

我時念言。

是大群象。日日再反往來。蹈殺眾生無數。願令四萬二千象。百年一來。

即如所願。八萬四千象中。四萬二千象。百年一至。

灌頂王法。復有八萬四千匹馬。亦以純金。為諸乘具。金網覆上。婆羅馬王。為其導首。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寶車。所謂。金車。銀車。琉璃車。頗梨車。師子。虎。豹皮。雜色欽婆羅。以為覆襯。䟦求毗闍耶難提。音聲之車。為其導首。

灌頂王法。領八萬四千城。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拘舍婆提城。而為上首。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宮殿。所謂金銀。琉璃頗梨。摩尼琉璃由訶。而為上首。

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寶床。所謂金銀。琉璃頗梨。種種繒褥。氍氀。毾㲪。迦陵伽臥具。以敷其上。安置丹枕。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復有八萬四千。四種衣服。所謂。迦尸細衣。芻摩衣。頭鳩羅衣。拘沾婆衣。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玉女。所謂。剎利女。似剎利女。況復餘女。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飲食。眾味具足。

比丘。八萬四千玉女中。唯以一人。以為給侍。

八萬四千寶衣。唯著一衣。

八萬四千寶床。唯臥一床。

八萬四千宮殿。唯處一殿。

八萬四千城。唯居一城。名拘舍婆提。

八萬四千寶車。唯乘一車。名毘闍耶難提瞿沙。出城遊觀。

八萬四千寶馬。唯乘一馬。名婆羅訶。毛尾紺色。

八萬四千龍象。唯乘一象。名布薩陀。出城遊觀。

比丘。此是何等業報。得如是威德自在耶。此是三種業報。云何為三。

一者。布施。二者。調伏。三者。修道。

比丘當知。凡夫染習五欲。無有厭足。聖人智慧成滿。而常知足。

比丘。一切諸行。過去盡滅。過去變易。彼自然眾具。及以名稱。皆悉磨滅。

是故。比丘。永息諸行。厭離。斷欲。解脫。

比丘。色為常。無常。

比丘。白佛言。

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

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寧復於中。計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

不也。世尊。

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比丘。白佛言。

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

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寧復於中。計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

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比丘。於色當生厭離。厭。離欲。解脫。如是於受想行識。當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常念土摶譬教授。獨一靜處。精勤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為究竟無上梵行。見法自知身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尊者。亦自知法。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阿毘陀處。恒河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

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

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樹。傭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峯。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燄。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餘身分。

永棄丘塚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為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佛告諸比丘。

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有時長久不雨。地之所生。百穀草木。皆悉枯乾。

諸比丘。若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

諸比丘。有時長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

諸比丘。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

諸比丘。有時長夜。須彌山王。皆悉崩落。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長夜。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

諸比丘。有時長夜。此大地。悉皆敗壞。而眾生。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長夜。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

比丘。譬如狗子繫柱。彼繫不斷。長夜繞柱。輪迴而轉。

如是。比丘。愚夫眾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長夜輪迴。順色而轉。如是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長夜輪迴。順識而轉。

諸比丘。隨色轉。隨受轉。隨想轉。隨行轉。隨識轉。隨色轉故。不脫於色。隨受想行識轉故。不脫於識。以不脫故。不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故。不隨識轉。不隨轉故。脫於色。脫於受想行識。我說脫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佛說此經已。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

諸比丘。譬如狗。繩繫著柱。結繫不斷故。順柱而轉。若住。若臥。不離於柱。如是凡愚眾生。於色不離貪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輪迴於色。隨色轉。若住。若臥。不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隨受想行識轉。若住。若臥。不離於識。

諸比丘。當善思惟。觀察於心。

所以者何。長夜心為。貪欲使染。瞋恚愚癡使染故。

比丘。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

比丘。我不見一色。種種如斑色鳥。心復過是。

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種種故。色種種。

是故。比丘。當善思惟。觀察於心。

諸比丘。長夜心貪欲所染。瞋恚愚癡所染。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

比丘當知。汝見嗟蘭那鳥。種種雜色不。

答言。

曾見。世尊。

佛告比丘。

如嗟蘭那鳥。種種雜色。我說彼心種種雜。亦復如是。

所以者何。彼嗟蘭那鳥。心種種故。其色種種。

是故。當善觀察。思惟於心。長夜種種。貪欲瞋恚。愚癡所染。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

譬如畫師。畫師弟子。善治素地。具眾彩色。隨意圖畫。種種像類。

如是。比丘。凡愚眾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於色不如實知故。樂著於色。樂著色故。復生未來諸色。如是凡愚。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不如實知故。樂著於識。樂著識故。復生未來諸識。當生未來色。受想行識故。於色不解脫。受想行識。不解脫。我說彼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有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故。不樂著於色。以不樂著故。不生未來色。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故。不染著於識。不樂著故。不生未來諸識。不樂著於色。受想行識故。於色得解脫。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等。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佛說此經已。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河水。從山澗出。彼水深駛。其流激注。多所漂沒。其河兩岸。生雜草木。大水所偃。順靡水邊。眾人涉渡。多為水所漂。隨流沒溺。遇浪近岸。手援草木。草木復斷。還隨水漂。

如是。比丘。若凡愚眾生。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故。樂著於色。言色是我。彼色隨斷。如是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不如實知故。樂著於識。言識是我。識復隨斷。

若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故。不樂著於色。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故。不樂著識。不樂著故。如是自知。得般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非汝所應法。當盡捨離。捨彼法已。長夜安樂。

比丘。何等法。非汝所應。當速捨離。如是色受想行識。非汝所應。當盡捨離。斷彼法已。長夜安樂。

譬如祇桓林中樹木。有人斫伐枝條。擔持而去。汝等亦不憂慼。

所以者何。以彼樹木。非我。非我所。

如是。比丘。非汝所應者。當盡捨離。捨離已。長夜安樂。何等非汝所應。色非汝所應。當盡捨離。捨離已。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非汝所應。當速捨離。捨彼法已。長夜安樂。

諸比丘。色為常耶。為無常耶。

諸比丘。白佛言。

無常。世尊。

比丘。無常者。為是苦耶。

答言。

是苦。世尊。

佛告比丘。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世尊。

如是受想行識。為是常耶。無常耶。

答言。

無常。世尊。

比丘。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世尊。

佛告比丘。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世尊。

比丘。是故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聖弟子。觀此五受陰。非我。我所。如是觀時。於諸世間。無所取著。無所取著者。自得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田夫。於夏末秋初。深耕其地。發荄斷草。

如是。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比丘。如人刈草。手攬其端。舉而抖擻。萎枯悉落。取其長者。

如是。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菴羅果著樹。猛風搖條。果悉墮落。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樓閣。中心堅固。眾材所依。攝受不散。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一切眾生跡。象跡為大。能攝受故。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閻浮提。一切諸河。悉赴大海。其大海者。最為第一。悉攝受故。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間闇冥。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譬如轉輪聖王。於諸小王。最上最勝。如是。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諸比丘。云何修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若比丘。於空露地。若林樹間。善正思惟。觀察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是思惟。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所以者何。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佛說是經已。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比丘。名曰低舍。與眾多比丘。集於食堂。語諸比丘言。

諸尊。我不分別於法。不樂修梵行。多樂睡眠。疑惑於法。

爾時眾中。有一比丘。往詣佛所。禮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低舍比丘。以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說。唱言。

我不能分別於法。不樂修梵行。多樂睡眠。疑惑於法。

佛告比丘。

是低舍比丘。是愚癡人。不守根門。飲食不知量。初夜後夜。心不覺悟。懈怠嬾惰。不勤精進。不善觀察。思惟善法。彼於分別法。心樂修梵行。離諸睡眠。於正法中。離諸疑惑。無有是處。

若當比丘。守護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覺悟精進。觀察善法。樂分別法。樂修梵行。離於睡眠。心不疑法。斯有是處。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

汝往語低舍比丘言。

大師呼汝。

比丘白佛。

唯然受教。

前禮佛足。詣低舍所。而作是言。

長老低舍。世尊呼汝。

低舍聞命。詣世尊所。稽首禮足。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語低舍比丘言。

汝低舍。實與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是唱言。

諸長老。我不能分別於法。不樂梵行。多樂睡眠。疑惑於法耶。

低舍白佛。

實爾。世尊。

佛問低舍。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於意云何。若於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彼色若變。若異。於汝意云何。當起憂悲惱苦為不耶。

低舍白佛。

如是。世尊。若於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彼色若變。若異。實起憂悲惱苦。

世尊。實爾不異。

佛告低舍。

善哉善哉。低舍。正應如是。不離貪欲說法。

低舍。於受想行識。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彼識若變。若異。於汝意云何。當起憂悲惱苦為不耶。

低舍白佛。

如是。世尊。於識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彼識若變。若異。實起憂悲惱苦。

世尊。實爾不異。

佛告低舍。

善哉善哉。正應如是。識不離貪欲說法。

佛告低舍。

於意云何。若於色離貪。離欲。離愛。離念。離渴。彼色若變。若異時。當生憂悲惱苦耶。

低舍白佛。

不也。世尊。

如是不異。於意云何。受想行識。離貪。離欲。離愛。離念。離渴。彼識若變。若異。當生憂悲惱苦耶。

低舍答曰。

不也。世尊。如是不異。

佛告低舍。

善哉善哉。低舍。今當說譬。大智慧者。以譬得解。如二士夫。共伴行一路。一善知路。一不知路。

其不知者。語知路者。作如是言。

我欲詣某城。某村。某聚落。當示我路。

時知路者。即示彼路。語言。

士夫。從此道去。前見二道。捨左從右前行。復有坑澗渠流。復當捨左從右。復有叢林。復當捨左從右。汝當如是。漸漸前行。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譬愚癡凡夫。

其知路者。譬如來。應。等正覺。前二路者。謂眾生狐疑。

左路者。三不善法。貪。恚。害覺。

其右路者。謂三善覺。出要離欲覺。不瞋覺。不害覺。

前行左路者。謂邪見。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前行右路者。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坑澗渠流者。謂瞋恚。覆障。憂。悲。

叢林者。謂五欲功德也。

城者。謂般涅槃。

佛告低舍。

佛為大師。為諸聲聞。所作已作。如今當作。哀愍悲念。以義安樂。皆悉已作。汝等今日。當作所作。當於樹下。或空露地。山巖窟宅。敷草為座。善思正念。修不放逸。莫令久後。心有悔恨。我今教汝。

爾時低舍。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眾中。有少諍事。世尊責諸比丘故。晨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

食已。出。攝舉衣鉢。洗足。入安陀林。坐一樹下。獨靜思惟。作是念。

眾中有少諍事。我責諸比丘。然彼眾中。多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見大師。或起悔心。愁憂不樂。我已長夜。於諸比丘。生哀愍心。今當復還。攝取彼眾。以哀愍故。

時大梵王。知佛心念。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住於佛前。而白佛言。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責諸比丘。以少諍事故。於彼眾中。多有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見大師。或起悔心。愁憂不樂。世尊長夜哀愍。攝受眾僧。

善哉。世尊。願今當還。攝諸比丘。

爾時世尊。心已垂愍梵天故。默然而許。

時大梵天。知佛世尊。默然已許。為佛作禮。右遶三匝。忽然不現。

爾時世尊。大梵天王。還去未久。即還祇樹給孤獨園。敷尼師檀。歛身正坐。表現微相。令諸比丘。敢來奉見。

時諸比丘。來詣佛所。懷慚愧色。前禮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出家之人。卑下活命。剃髮持鉢。家家乞食。如被噤咒。

所以然者。為求勝義故。為度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究竟苦邊故。

諸善男子。汝不為王賊所使。非負債人。不為恐怖。不為失命而出家。正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汝等不為此。而出家耶。

比丘白佛。

實爾。世尊。

佛告比丘。

汝等比丘。為如是勝義而出家。云何於中。猶復有一。愚癡凡夫。而起貪欲。極生染著。瞋恚兇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諸根迷亂。

譬如士夫。從闇而入闇。從冥入冥。從糞廁出。復墮糞廁。以血洗血。捨離諸惡。還復取惡。我說此譬。凡愚比丘。亦復如是。

又復譬如。焚尸火𣕊。捐棄塜間。不為樵伐。之所採拾。我說此譬。愚癡凡夫比丘。而起貪欲。極生染著。瞋恚兇暴。懈怠下劣。失念不定。諸根散亂。亦復如是。

比丘。有三不善覺法。

何等為三。貪覺。恚覺。害覺。

此三覺由想而起。云何想。想有無量種種。貪想。恚想。害想。諸不善覺。從此而生。

比丘。貪想。恚想。害想。貪覺。恚覺。害覺。及無量種種不善。

云何究竟滅盡。於四念處繫心。住無相三昧。修習多修習。惡不善法。從是而滅。無餘永盡。正以此法。

善男子善女人。信樂出家。修習無相三昧。修習多修習已。住甘露門。乃至究竟。甘露涅槃。我不說此。甘露涅槃。依三見者。何等為三。

有一種見。如是如是說。

命則是身。

復有如是見。

命異身異。

又作是說。

色是我。無二無異。長存不變。

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

世間頗有。一法可取。而無罪過者。

思惟已。都不見一法可取。而無罪過者。我若取色。即有罪過。若取受想行識。則有罪過。作是知已。於諸世間。則無所取。無所取者。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應說小土摶。
泡沫二無知。
河流祇林樹。
低舍責諸想。

雜阿含經卷第十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