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臂菩薩所問經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教大師臣法天奉。詔譯。

分別諸部分第十一

復次我今。於持明藏。分別佛菩薩等。乃至諸部所說。真言印契等。如來所說。三俱胝五洛叉真言。及說明主名字故。名持明藏。又觀自在菩薩。亦說三俱胝五洛叉真言。而此部中真言主。名曰馬首。亦說自部。種種曼拏羅名字。

復有七真言主。此一一真言主。皆十二臂。或六臂。或四臂。持不空羂索。隨意變現。或四面頭戴寶冠。以如意寶。而為莊嚴。光明晃耀。如日照世。此等真言主。並是馬首。曼拏羅所管。

復有八明妃。所謂。目精。妙白。君白。觀一髻。金顏。名稱。苾芻。俱胝。此等皆是。蓮花部明妃。亦說七俱胝真言。并種種曼拏羅。及諸手印。為利益一切。貧窮眾生。及摧伏一切。作障潛行鬼類。

復有十七真言王。六十四眷屬。又有八大心明王。又有諸大忿怒明王。甘露軍拏利明王。最勝明王。大福德明王等。我此部名曰。廣大金剛族。說八洛叉真言。

復有大神。名半支迦。說二十千真言。彼神有妃。名彌伽羅。說十千真言。亦名半支迦部。

復有大神名。摩尼跋陀羅。說一洛叉真言。又有財主。說三洛叉真言。名摩尼部。

復有一切天人。阿修羅等信佛者。即於佛前。說無量真言。此等散入諸部。或有入我。大金剛部者。或有入大蓮花部者。或有入阿閦毘也部者。或入半支迦部者。或入摩尼部者。如是或入。非部所攝。如上所說。種種真言之教。於此五部之內。諸有行人。並可修行。

復次。世尊所說。有內勝最上妙寶。又復於此。流出究竟法寶。從此轉生。八大丈夫。不退眾寶。如是三寶。於三界中。最尊最勝。為大福田。是故行人。欲得滅罪生福。及本尊現前。速成悉地者。於念誦時。先應歸命。如是三寶。

若有持誦。我金剛部中真言者。初應歸命三寶。次復先稱。那謨室戰拏跋折囉皤拏曳。摩訶藥叉細那鉢怛曳。然後即誦真言。其蓮花部亦然。半支迦部。摩尼部亦爾。

復次。持誦行人。於持誦時。必先歸命三寶。次復歸命。本部明主。然可持誦。本修真言。若是行人。不歸信佛。又復唯信。辟支聲聞等法。信既不足。及更內心。常懷慳悋嫉妬者。不得執持。我教所說。大跋折羅。

復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以邪見。謗此大乘。妙真言教。言非正說。是魔所說。我說此人。是大愚癡。復謂我大金剛手。是藥叉類。非實本宗。不肯信禮。乃至復不信禮。諸大菩薩。若或持誦。我妙真言者。非久之間。必招自損。

何以故。然佛菩薩等。豈有惡心。損惱有情。但緣部內。一切眷屬。諸鬼神等。見此癡人執我。大金剛族。大跋折羅。兼持誦我教。妙真言者。彼諸眷屬。即當瞋目視之。乃至破壞身命。

若有四眾。修行行人。常時讀誦。方廣大乘之教。又能為諸有情。分別解說。具大精進。轉不退輪。一心趣向。無上菩提者。當知是人。持誦我教。必定速得。意樂成就。

復次。我已前說。佛菩薩等。種種真言之教。汝應專心信受。勿生疑念。我今復更為汝。說彼世間。出世間外道。及天人魔梵等。真言之教。汝當諦聽。

大自在天。說十俱胝真言。

那羅延天。說三十千真言。

大梵天。說六十千真言。

日天。說二洛叉真言。

帝釋天眾。說一十八千真言。

贊尼迦。說八千真言。

火天。說三千七百真言。

俱尾囉。說三千真言。

諸龍王。說五千真言。

鬼主。說十二千真言。

護世四大天王。共說四洛叉真言。

阿修羅王。說二洛叉真言。

忉利天主。說二洛叉真言。

如是天等。各各具說。種種真言印契。并曼拏羅儀軌等。可依法受持。若違本教。不唯真言。不得成就。亦乃自招過咎。

說八法分第十二

復次。成就之法。總有八種。所謂。成真言法。成長年法。藥成就法。出伏藏法。入修羅宮法。合成金法。土成金法。成無價寶法。

此之八法。說為三品。

成真言。成長年。入修羅宮。此三為上品。

成無價寶。出伏藏。土成金。此三為中品。

合成金藥成就。此二為下品。

若復有情。智慧過人。及有戒德。亦復樂修。大乘之法。如是之人。可求上品。

若復有情。雖具修行。未息貪欲。可求中品。

若復有情。在愚癡者。必求下品。

諸有行人。雖備受貧苦。恒所不足者。應求中品。不應求下品。若欲獲得八法。種種成就者。當須修福。以為資持。

若有福者。求人天快樂。及一切愛樂。延長壽命。威力特尊。端正聰明。法皆成就。

若有行人。不戀世樂。愛樂修行。於三寶尊。常在心念。真言法則。恒具修持。復於念誦。未嘗間斷。如是之人。必能成就。及滅罪障。解脫諸苦。

又復能於現在。及彼未來。成諸快樂。唯佛所說。真言威力。更無異法。

譬如天火下降。及降霜雹。能傷草木。無所免避。真言威力。能摧苦惱。及諸罪障。亦復如是。

又如劫樹。能滿有情。一切意願。真言之力。能與有情。一切悉地。及以富貴。色力長壽。亦復如是。

又復菩薩。觀諸有情。或遭王難。或水火難。乃至賊盜。劫殺之難。一切怖畏。苦惱逼身。

菩薩於是。即自變身。為真言王。種種色相。救濟有情。令得解脫。

又復有情。雖處居家。愛著妙境。於真言法。及彼儀軌。雖則日有持誦。且非猛利精進。於久久時。乃成先行之數。先行滿已。或驗現前。乃於是時。方離五欲。具戒清淨。入於靜室。更誦真言。滿一洛叉。然後不久。即得所樂悉地。

復次行人。於持誦時。或悉地時。入曼拏羅。近諸賢聖。既修是法。要須清淨。澡浴之法。先以淨水。調和淨土。遍塗其身。然後入大水中。隨意洗浴。淨手足已。或面東或面西。蹲踞而坐。作護身法。即以右手。取水遍灑其身。不得令水有聲。

復以右手。取水一掌。掌中之水。勿令有沫。乃誦真言。咒掌中水三遍。吸三吸。亦勿令有聲。然後用水。以大指拭口兩遍。及灑身上。以為護身。如後忽覺齒中。有其磣穢。

又以手觸。或即欬嗽洟唾。或即覺氣逆噦。更須如前。咒水吸水。拭口漱口。澡浴畢已。即入靜室。此後不得。輒與人語。除助伴外。應是男女。在家出家之者。及外道婆羅門。淨行之者。童子童女。及復耆年。乃至諸不男等。如是人等。悉不得共相言語。及相觸著。若相觸著。又須同前洗浴。及拭口漱口。

若有行人。恒樂清淨。澡浴其身。及樂持誦。及於有情。普皆憐愍。亦不於他利養。心生貪愛。乞食自居。修真言行。如是之人。妙陀羅尼。自然獲得。

復次行人。若求悉地。於念誦時。或有人來。奉施上妙。衣服金銀珍寶。裝嚴騎乘。塗香燒香。乃至飲食。及一切樂具。或多或少。悉不得受。

復次行人。求成就時。凡是大小便利畢已。一一並須依法。用其水土。重重揩洗。以求清淨。若其不食。斯最為上。免使觸穢。薰於賢聖。

復次行人。將求成就。慮其罪障。不獲現前。即須預前。重重念誦。伸其懺悔。

譬如夏熱之時。風搖眾樹。木相揩故。火遂生著。功用不加。自焚眾草。如諸行人。以精進風。搖淨戒樹。生念誦火。焚燒罪草。亦復如是。

又如冬時。雪自凝積。日所照故。雪自消散。行人清淨。戒日舒光。罪雪盡消。亦復如是。

又如室中。千年黑闇。一燈倏照。黑闇都盡。亦如行人。千生之中。所積黑業。忽從慧火。燃念誦燈。明力威光。爍黑闇業。一切都盡。

復次行人。持誦修行。乃至護摩。由不獲悉地者。當以香泥。和於淨砂。或江河邊。或泉池側。選其勝處。印造成塔。滿一洛叉。想同如來。舍利之塔。以虔心故。行人自無始已來。所作罪障。一切消滅。所求真言悉地。乃於今生。定獲現前。

復次。持誦行人。求悉地者。以持戒為根本。然後運菩提心。發精進勇。施正勤力。持誦真言。常不懈退。於佛菩薩。倍生恭信。

譬如輪王。具足七寶。方理國土。而得安靜。持誦行人。奉戒清淨。乃至於佛菩薩。倍生恭信。若具此者。息滅罪障。當獲悉地。

復次行人。修先行法。以多為勝。持誦數滿。然作護摩。以護摩故。即得本尊歡喜。是故行人。於所求事。即得意樂成就。

若復行人。作攝喜人法者。意有所樂。乃至極遠。迨百由旬。自彼來者。皆是藥叉婦女。

若復有人。欲成就藥叉女者。設得悉地。非是殊勝。

譬如世人。衒賣女色。與人為欲。本求財寶。不求餘故。

彼藥叉女。亦復如是。變於身形。求行人所。承事供給。一切不違。本非情愛。但以真言力。之所攝故。其藥叉女。來事行人。雖即共居。事無違者。然惡心恒在。常伺其短。候得過失。即便損害。

有愚癡者。而為欲故。求此悉地。不唯自犯。邪行之過。亦乃上違。諸佛菩薩。辟支聲聞。一切聖賢。四大願心。孰有智人。坦作斯過。

所有一切。天。人。阿修羅。夜叉。及龍。乾闥婆。乃至部多。并諸鬼類。以信重佛故。為利益故。於世尊前。自說本明。乞佛證許。佛以悲願。一切攝受。

又復世尊。為於未來。一切有情。無主無依。分別解說。修真言行。使得上中及下。三品之果。

上品果者。得神通。入修羅窟。隱身自在。及變身。為藥叉女夫主。或成聖藥。或即變身。為密跡等。或作鬼國之主。或現忿怒之相。降諸鬼神。及一切宿曜等。

中品者。為求長年。或求愛重。或求貴位。或求財富。

下品者。以法威力。及咒藥力。治諸天龍夜叉。一切部多。潛行鬼類。作執魅之病。或以咒力。治一切毒。或禁或縛。袪一切毒類。或除一切。藥毒之病。

又復佛言。

於諸世間。有毒無毒。蛇及眾蟲。其類無量。略而言之。總有四類。所謂。一牙。二牙。三牙。四牙。於此四類。分八十種。內二十種。舉頭而行。六種住。即盤身。十二種。雖蠚無毒。十三種。為蛇之王。餘外有半蛇。半蟲之類。

又復有毒蟲之類。所謂。蝦蟇蜘蛛。及虞馱等。

如是之類。其數尚多。然此蟲等。毒有六種。

一者。糞毒。糞著於人。即便毒發。二者。尿毒。尿著人身。即便毒發。三者。觸毒。隨觸人身。即便毒發。四者。涎毒。涎所沾人。即便毒發。五者。眼毒。眼視於人。即便毒發。六者。牙毒。隨咬之處。即便毒發。

前所說言。蛇四類者。毒有深淺。

一牙所咬者。有一牙痕。此微有毒。名之曰傷。

二。牙所咬者。有二牙痕。有血流出。名曰血污。

三。牙所咬。有三牙痕。將極所傷。名之曰損。

此三類者。雖毒可救。

四。牙所咬者。有四牙痕。毒疾遍身。定趣於死。名曰命終。

此第四類。或承法力。而有差者。然諸毒所中。若用藥救不及。真言之力。

何以故。譬如大火興盛。若遇大雨。其火便息。大真言力。攝其毒類。亦復如是。諸有智者。善知如是。種種諸毒。常時持誦。大威真言。與毒共戲。無所怖畏。

何以故。譬如師子。與牛共戲。亦復如是。

復次。有天魅。阿修羅魅。藥叉魅。龍魅。乾闥婆魅。餓鬼魅。乃至毘舍遮等。種種之魅。或求祭祀。或復戲弄。或欲殺害。以如是故。遊行世間。常噉血肉。伺求人過。

又復或因瞋故。擊捉有情。或因飢餓。惱亂有情。或令心亂。或歌或舞。或喜或悲。或即愁惱。或即亂語。

作如是等。種種異相。令人怪笑。即以金剛鉤。或甘露忿怒金剛等。真言治之。即得除差。

又有預知彼等。諸魅之性。及療治法。然可無畏。行摧伏事。但以諸佛菩薩。所說真言。而加臨之。

何以故。無有諸天。真言之力。能破佛菩薩等。真言之力。

復次。我今更說。滅罪之法。

若有行人。欲修此法者。應就幽深。清淨之處。成近江河。用香泥和砂。造於制底。中安法身妙偈。彼梵天。及一切天。藥叉。持明大仙。乃至迦樓羅。乾闥婆。部多等類。若有見者。恭信禮拜。

一切合掌。作如是言。

希有希有。大慈悲者。愍念一切。諸有情等。無依無住。作如是事。希有希有。微妙行人。愍念有情。作如是事。

以法威力故。彼諸天等。或見行人手執。光明熾盛。大金剛杵。或見手執。堅固鐵杵。或見手執。猛利大輪。或見手執。不空羂索。或見手執。三鈷大叉。或見手執。鋒利之劍。或見執棒。或一鈷叉。或見具執。種種器仗。殊特可畏。或見面相。端嚴殊特。凡有見者。歡喜愛樂。

彼諸天等。乃至部多等。而作是言。

我等歸命尊者。不久必得。持明大仙。乃至下。及富貴等事。若有修行。如是正法。彼人速獲。罪障消滅。不受大苦。威耀世間。如日出現。我等護持。如是行人。勿令心亂。乃至當獲。如意成就。

諸梵天等。作是語已。皆大歡喜。頭面禮足。各乘本坐。退散而去。

爾時。金剛手菩薩。告妙臂菩薩言。

妙臂。我今所說。汝已聽聞。可於世間。流傳救度。

時妙臂菩薩。稟受奉行。頂禮而退。即於世間。廣為有情。流傳宣說。

妙臂菩薩所問經卷第四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