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悉地羯囉經卷上
大唐中天竺三藏輸波迦羅譯
請問品第一
爾時。忿怒軍荼利菩薩。合掌恭敬。頂禮尊者。執金剛足。發如是問。
我曾往昔。於尊者所。聞一切明王曼荼羅法。及以次第。復聞明王。并諸眷屬。神驗之德。願為未來。諸有情故。唯願尊者。廣為解說。以何法則。持誦真言。速得成就。其真言字。雖有一體。所成就法。其數無量。
以頌偈問。
云何真言相。
及阿闍梨相。
云何成就者。
并說伴侶相。
方所何為勝。
何處速易成。
云何調伏相。
及應不應作。
云何誦真言。
方便及次第。
何花得易成。
云何用塗香。
云何供養食。
復燒何等香。
云何然燈相。
云何扇底迦。
云何增益相。
云何降伏怨。
於此三種中。
各成何等事。
云何上中下。
次第成就相。
以何法請召。
云何供養之。
云何作護身。
云何廣持誦。
何相誦真言。
云何作灌頂。
真言試何相。
云何當受持。
云何字得圓。
云何得增益。
云何作護摩。
及以次第法。
復用何等物。
能令速成就。
云何成就諸藥相。
云何而受諸藥相。
云何能淨諸藥法。
云何藥量及多少。
彼諸藥等并相貌。
唯願尊者具慈悲。
一一分明為我說。
云何護諸成就物。
及以分別為分數。
云何受用成就物。
唯垂分別說彼相。
云何失物令卻得。
云何被破令著彼。
云何先知作礙相。
云何成就曼荼羅。
云何辦事曼荼羅。
云何灌頂曼荼羅。
如上諸所問。
及以隨要者。
為諸眾生故。
唯願廣分別。
真言相品第二
爾時。吉祥莊嚴一切持明應供養手執金剛大悲菩薩。告彼金剛大精進忿怒軍荼利言。
善哉善哉。大忿怒。能於我所。發如斯問。應當一心諦聽。是勝上微妙法則。
此蘇悉地羯囉。有五種莊嚴。
一。謂大精進。二。謂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一切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
此蘇悉地經。若持餘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此。經本真言。當速成就。於三部中。此經為王。亦能成辦。一切等事。所為。護身結界。召請等事。供養相助決罰。教授等事。一切真言。能得成就。
復次。或有心真言中。有三𤙖字者。亦能成辦。如上所說。一切法事。
三𤙖心真言。
曩謨囉怛囊。怛囉。夜也囊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莽訶也乞沙。細囊鉢多曳唵蘇悉地也。悉地也娑大也蘇悉地羯羅𤙖𤙖𤙖泮吒。泮吒。
復次。上中下成就法。如別經中說。欲求成就者。須解真言。上中下法。此經通攝。三部所作。曼荼羅法。佛部真言。扇底迦。觀音真言。補瑟徵迦。金剛真言。阿毘遮嚕迦。
從腋至頂。為上品。從臍至腋。為中品。從足至臍。為下品。
於真言中。亦應分別。三種成就。於此三部。各分為三。善須了解。於三部中真言。明王是上成就。諸餘使者。制吒制徵等真言。是下成就。諸餘尊者。所說真言。
是三種事法者。
一。扇底迦法。二。補瑟迦法。三。阿毘遮嚕迦法。
凡是三事。於三部中。各各皆有。應須善知。分別次第。
佛部之中。用佛眼。號為佛母。用此真言。為扇底迦。
佛母真言曰。
曩謨婆伽嚩姤烏瑟膩。沙也唵。嚕嚕娑普。嚕。什嚩。囉。底瑟吒。悉馱路者寧。薩囉嚩。囉他。娑馱寧。娑嚩。訶。
誦三遍。蓮花部中。用觀音母。號為半拏囉縛悉寧。用此真言。為扇底迦。
觀音母真言曰。
那囉舍。曩婆縛。囉舍囊弊嚩室囉。嚩娑莽。囉嬭囊者瀉莽含薩囉嚩。薩怛嚩。難薩囉嚩。微也。地指枳怛瑳迦怛姪他唵。迦𪘨微迦𪘨迦吒微迦吒迦禎迦𪘨婆伽嚩底微惹曳娑嚩訶。
金剛部中。用執金剛母。號為忙莽雞。用此真言。為扇底迦。
金剛母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怛囉。夜也曩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摩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唵俱蘭達哩滿馱滿馱。𤙖泮吒。
又佛部中。用明王真言。明王號曰。最勝佛頂。用此真言。為補瑟徵迦。
明王真言曰。
曩莽三漫多沒馱難唵悖論。曩莽。
蓮花部中。亦用明王。號曰訶野釳利嚩。用此真言。為補瑟徵迦。
明王真言曰。
唵闇沒栗。姤椰婆。嚩曩莽莎訶。
金剛部中。亦用明王。號曰蘇嚩。用此真言。為補瑟徵迦。
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怛囉。夜也曩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莽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唵素唵。婆寧素唵。婆𤙖釳㗚。恨儜釳㗚恨儜𤙖阿囊也𤙖薄伽[口*梵]尾爾夜。囉惹𤙖泮吒。曩莽。
又佛部中。用大忿怒。號曰阿鉢囉氏多。用此真言。為阿毘遮嚕迦。
真言曰。
𤙖泮吒。縛迦縛迦指囊悉指迦𤙖泮吒。
蓮花部中。大忿怒。號曰施嚩嚩訶。用此真言。為阿毘遮嚕迦。
真言曰。
𤙖泮吒。嘻唎。𤙖泮吒。
金剛部中。大忿怒。號曰軍荼利。用此真言。為阿毘遮嚕迦。
真言曰。
囊謨囉怛曩怛囉。夜也曩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莽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唵闇沒㗚。多軍荼里佉佉佉佉卻醯卻醯底瑟咤底瑟咤滿馱滿馱。賀囊賀囊釳囉若徵釳囉若徵娑鋪吒也娑鋪吒也薩囉嚩。尾近囊微囊也迦莽訶儜鉢底餌尾旦多羯囉也𤙖泮吒。
復次。或有真言。不入三部。隨彼真言文字。而辦扇底迦等。三種法事。
其真言中。若有扇底句嚕字。閦莽字。鉢囉閦莽字。烏波閦莽字。莎訶字者。當知即是。扇底迦真言。
若有補瑟徵字。落乞澁民那那。烏乳字。麼羅。嚩㗚地。露波。咩馱。但囊但寧也。醯里寧也。[(薩-文+(立-一))/木]囉莽。囊[(薩-文+(立-一))/木]囉。囉瑟吒。囉爾閻那那字者。當知即是。補瑟徵迦真言。
若有𤙖字。賀囊。畔吒。莽他。畔若。烏柘吒也。烏槎肥也。戍沙也忙囉也。卻那也。枳欏也。齒曳挪也。婆悉咩句嚕字者。當知即是。阿毘遮嚕迦真言。
復有真言。句義慈善。當知即入。扇底迦用。
若有真言。句義猛怒。當知即入。阿毘遮嚕迦用。
若有真言。非慈非猛。當知即入。補瑟徵迦用。
復次。若欲速成。扇底迦者。當用佛部真言。
若欲速成。補瑟徵迦者。當用蓮花部真言。
若欲速成。阿毘遮嚕迦者。當用金剛部真言。
復次。此經深妙。如天中天。亦有真言。上中之上。若依此法。一切諸事。無不成就。
此經雖屬。金剛下分。以奉佛教勅。許通成故。亦能成就。上二部法。
譬如國王。勅許依行。此法亦爾。准義應知。
若有真言。字數雖少。初有唵字。後有莎訶字。當知真言。速能成就。扇底迦法。
或有真言。初有𤙖字。後有泮吒字。或有[口*(肄-聿+余)]普字。此是訶聲。有如上字真言。速得成就。阿毘遮嚕迦法。
或有真言。初無唵字。復無莎訶字。又無𤙖字。亦無泮吒字。及無[口*(肄-聿+余)]普等字者。當知此等真言。速能成就。補瑟徵迦法。
若復有人。欲求攝伏。諸餘鬼魅。及阿毘舍。當用使者。及制吒迦等。所說真言。速得成就。
若復有異部真言。云能成就。一切事者。但能成就。本部所說。不通餘部。猶有經演。彼有真言。為除毒病故說。亦能除餘諸苦。當即知其。通一切用。善知其部。善識真言。所應用處。亦須知其。真言功力。復須善解。修真言法。隨所求。隨稱彼法。真言言相。誦彼真言。即得成就。
分別阿闍梨相品第三
復次。我今當說。阿闍梨相。一切真言。由彼而得。故知闍梨。最為相本。
其相者何。
謂支分圓滿。福德莊嚴。善須知解。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怜愍眾生。貴族生長。性調柔軟。隨所共住。皆獲安樂。聰明智慧。辯才無礙。能懷忍辱。亦無我慢。常樂大乘。及解妙義。深信祕密之門。
縱有小罪。猶懷大怖。身口意業。善須調柔。常樂轉讀。大乘經典。復依法教。勤誦真言。而不間斷。所作悉地。皆悉成者。
復須善解。畫曼荼羅。常具四攝。為求大故。不樂小緣。永離慳悋。曾入大曼荼羅。而受灌頂。復為先師。而歎德者。
汝從今往。堪授灌頂。為阿闍梨。獲斯印可。方合自手。造曼荼羅。須依次第。亦合授與。弟子真言。若依此者。所受真言。速得成就。不可懷疑。不於和上。阿闍梨處。擅誦真言。徒用功勞。終不獲果。
弟子之法。視阿闍梨。猶如三寶。及菩薩等。為能授與。歸依之處。於諸善事。而為因首。現世安樂。當來獲果。為依阿闍梨故。不久而得。無上勝事。所謂菩提。以是義故。比之如佛。以為弟子。承事闍梨。無有懈怠。勤持不闕。所授明王。及明王妃。當得悉地。必無疑也。
分別持誦真言相品第四
復次。我今演說。持誦真言。速獲成就。修行法相。
三業清淨。心不散亂。曾無間斷。常修智慧。能行一法。成就眾事。復離慳悋。所出言辭。無有滯礙。處眾無畏。所作速辦。當行忍辱。離諸諂佞。無諸疹病。常行實語。善解法事。
年歲少壯。諸根身分。皆悉圓滿。於三寶處。常起信心。修習大乘。微妙經典。諸善功德。無懷退心。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於諸菩薩。及以真言。常起恭敬。於諸有情。起大慈悲。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常樂寂靜。不欲眾閙。恒行實語。作意護淨。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聞執金剛菩薩。威力自在。聞已諦信。心生歡喜。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少欲。及以知足。誦持真言。念所求事。日夜不絕。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初聞真言法。則身毛皆竪。心懷踊躍歡喜。如此之人。成就法器。
若人夢中。自見悉地。如經所說。心樂寂靜。不與眾居。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復有。於阿闍梨所。敬重如佛。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持誦真言。久無效驗。亦不棄捨。倍增廣願。轉加精進。以成為限。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分別同伴品第五
復次當說。其同伴相。福德莊嚴。貴族生者。常樂正法。不行非法。復懷深信。離諸恐怖。精進不退。奉行尊教。常作實語。諸根支分。皆悉圓滿。身無疾病。不過大長。復不大短。不大肥麁。亦不瘦小。不用大黑。亦不極白。離此諸過。福德同伴。能忍諸苦。善解真言。及曼荼羅。供養次第。諸餘法則。
常修梵行。忍順諸事。出言柔軟。令人樂聞。離諸我慢。強記不忘。有教奉行。不相推託。多聞智慧。慈心不瞋。常念布施。善解分別。明王真言。常須念誦。所持真言。與尊行同。兼明結界。護身等法。得如是伴。當速成就。
三業調善。曾於師所。入曼荼羅。歸依佛教。不習邪法。善知尊者。所須次第。不待言教。隨有所求。知時即送。具如此者。為勝同伴。
身意賢善。心無憂惱。決定堅固。終不退心。得如是伴。當速成就。
於多財利。不生貪著。具如是德。說為勝伴。
復於行者。心無捨離。若欲成就。諸餘藥等。為作強緣。不應捨離。自然聖戒。具如是德。說為勝伴。
於行者處。無所規求。未得悉地。成就以來。終不捨離。縱淹年歲。復無悉地。終不懷於。捨離之心。假有大苦。及餘難事。逼切身心。亦不應捨。具如是德。說為勝伴。
若有如前。種種德行。堪能成就。最上勝事。縱無前德。但明真言。成就法則。并須善解。諸曼荼羅。智慧高明。復加福德。勝持誦者。如是之伴。亦能成就。最上勝事。
為欲成就。最上勝事故。其福德伴。半月半月。與持誦者。而作灌頂。及以護摩。隨時所辦。香花然燈。諸餘次第。擁護揀擇。隨所有為。並須助作。非直助修。如前等事。
若持誦者。有所虧失。其福德伴。依於經法。以理教誨。勿令有闕。乃至廣為。開示因緣。具如是者。最為勝伴。
行者每日。持誦之時。及所行事。有時忘失。其福德伴。隨所見處。相助作之。使令周備。
若欲成就。藥法之時。須常以手按其藥。或以草幹。而用按之。念誦作法。事務雖多。終不廢忘。行者持誦。欲了之時。其伴當須。側近而立。看彼行者。念誦既勞。或恐忘作。發遣尊法。置數珠法。及餘法等。見彼忘處。應助作之。其伴常須。持誦供養。所作諸事。而生福德。並皆迴向。持真言者。滿所求願。有所指授。唯共伴語。
既欲成就。最勝事故。更許一伴。展轉令語。不得參差。其伴所食。與行者同。行者所食。如依法制。具如是者。堪為最上。勝事同伴。第三同伴。福德亦然。一如前說。
揀擇處所品第六
復次演說。持誦真言。成就處所者。於住何方。速得成就。佛所得道。降四魔軍。如是之處。最為勝上。速得成就。尼連禪河。於彼岸側。無諸難故。其地方所。速得悉地。縱有眾魔。不能為障。所求之事。無不成就。如是之處。速得悉地。
或於佛所。轉法輪處。或於拘尸那城。佛涅槃處。或於迦毘羅城。佛所生處。如上四處。最為勝上。無障嬈故。三種悉地。決定得成。
又於諸佛。所說勝處。復有菩薩。所說勝處。佛八大塔。或於名山。多諸林木。復多果實。泉水交流。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於蘭若。多諸花果。復有水流。人所愛樂。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復有蘭若。多諸麋鹿。無人採捕。復無羆熊。虎狼等獸。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無大寒。復無大熱。其處宜人。心所樂者。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於山傍。或山峯頂。或獨高臺。或於山腹中。彼復有水。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復有勝處。青草遍地。樹多諸花。中有其木。堪作護摩。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於安置。舍利塔前。或於山中。安舍利處。或四河邊。或有蘭若。種種林木。而飾嚴之。無多人處。或於寒林。煙不絕處。或大河岸。或大池邊。或於曾有。多牛居處。或於逈獨。大樹之下。神靈所依。日影不轉。或多聚落。一神祠處。或於十字。大路之邊。或龍池邊。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佛經行。所至之國。如是之方。速得成就。但有國土。諸人四輩。深信三寶。弘揚正法。如是之處。速得成就。
復有國土。多諸仁眾。并具慈悲。如是之處。速得成就。
既得如是。上妙處所。應須揀擇。地中穢惡。瓦礫等物。曼荼羅品。一一廣明。如悉地法。善須分別。三部處所。復須分別。扇底迦法。補瑟徵迦。阿毘遮嚕迦。如是三法。復須分別。上中下成。即於是處。隨心所宜。應塗灑掃。作諸事業。速得成就。悉地之法。
持戒品第七
復次。廣說制持。真言法則。若依此戒。不久當獲成就。若有智者。持諸真言。先斷於瞋。乃至邪神。不應生忿。復於餘類。持真言者。亦不懷瞋。於諸真言。不應擅意。乃至功德。及諸法則。而分別之。應於諸真言。及以法則。深生敬重。於諸惡人。善須將護。
何以故。能障大事。及懷彼故。
於阿闍梨所。縱見愆過三業。猶不生於。憍慢之心。口不談說。種種是非心。意終不分別。愆過之想。縱有愆過。尚不談說。況依法耶。縱他懷惡。終不加報。
又復不得。以自所持真言。縛他明王。及生損害。并苦治罰。亦復不應。作降怨法。未曾經於。阿闍梨處。而受真言者。不應與彼受持。
又於三寶處。不生恭敬者。及是外道。雖於阿闍梨所。受得真言。後退本心。亦不可與。乃至手印。及以真言。并功能法。及普行法。並不應與。未曾經入。曼荼羅者。亦不授與。不應跳驀。一切有情。兩足之類。乃至多足。亦復如是。
又不應驀。諸地印過。所謂。鎚輪棒杵。螺拔折羅等。及以索成。並不應驀。諸餘藥草。根莖枝葉。及以子實。亦不應驀。亦不棄於。不淨之中。
若樂成就。真言法者。應須依制。不應詰難。大乘正義。
若聞菩薩。甚深希有。不思議行。應生諦信。不懷疑心。持真言人。不應與彼。別持誦人。更相施驗。
若緣小過。不應作降伏法。樂成就人。不應歌詠調戲。又為嚴身故。不應塗飾。及帶花鬘。亦不跳躑而行。亦不河中浮戲。
略而言之。身諸調笑。皆不應作。口業不善。皆不應作。所謂。作虛誑語。染污心語。離間和合。惡口罵詈。所作對答。不假多言。無益言談。終不習學。亦復不與。外道共住。及以難詰。旃荼羅類。皆不與語。不應與於。諸人談話。唯除同伴。當念誦時。縱是同伴。亦不與語。持誦餘時。自非所須。不與伴語。亦不以油塗身。又不應喫五辛。蔥䔉蘿蔔。油麻并酢。及餘一切。諸菜茹米粉豆餅。并饉畢豆。及油麻餅。并作團食。皆不應喫。
一切毘那夜迦。所愛之食。及供養殘食。油麻粳豆粥。及以乳粥。皆不應食。一切車乘。及以鞍乘。皆不乘騎。及所被驀食。并被觸食。並不得食。
又一切嚴身之具。所謂鏡花。并以粉藥傘蓋。非因緣事。不應以手揩手。以脚揩脚。不於一切水中。及側近水。大小便。不應以手。承食而食。亦不用鎚銅器食。其諸葉中。不翻盛食。不臥大小床榻。亦不與人同臥。
欲臥之時。安心寂靜。清淨而臥。尋思智慧。不覆面而臥。亦不仰臥。如師子王。右脇而臥。當臥之時。不得張目而睡。
日不應再食。不應斷食。不應多食。不應全少。於食有疑。不須食之。一切調戲。及多人叢聚。乃至女人。皆不觀看。身口意等。
所受好房舍。及好飲食。皆不應著。應受惡房舍。及惡飲食。皆不應棄。不應著紫衣裳。及不著故破之衣。垢穢之衣。
念誦之時。應著內衣。亦不自卑下。云多愆犯。無由得成悉地。復為宿世之業。身嬰諸疾。終不應違闕。念誦於阿闍梨邊。所受真言。終不捨棄。
於其夢中。或於虛空。又聲告言。
汝不應持是真言。
如是頻聞。亦不捨棄。復不瞋彼。
何以故。並是魔故。
唯須精進。不應退止。心不惡思。攀緣諸境。縱放諸根。恒常護淨。而念誦之。若求大成就。自所持真言。不應攝伏魍魎。亦不擁護自他。亦不救難。及禁諸毒。非持所持真言。諸餘真言。亦不應作。所有隨用。一切真言。皆不應頻頻而作。亦不與人。互諍驗力。若欲求悉地。當須三時持誦。三時洗淨。洗淨淨時。非但空水。和真言水。而洗淨之。
水真言曰。
唵𤙖賀曩嚩日哩。嚩日[口*(肄-聿+余)]儜賀。
澡浴之時。應用淨土。遍身塗洗。用真言土。誦經七遍。
土真言曰。
唵嚩日囉。賀囉𤙖。
水土之中。多有行障。毘那夜迦。先須發遣。然後用之。誦此真言。而遣逐之。於水土中。
遣障真言曰。
曩謨嚩日囉。也𤙖賀曩度曩莽他尾特瞢。娑瑜瑳囉也泮吒。
又先取水。以手和攪。誦真言訖。而用澡浴。
澡浴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怛囉。夜也娜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摩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娜謨能。
用此真言。水隨意澡浴。澡浴之時。不應談話。澡浴未了已來。常須心念。次下心真言。
浴時心真言曰。
唵。闇沒。帝𤙖泮吒。
澡浴既了。應以兩手。掬水一掬。用前心真言加之。經誦七遍。用灌其頂。如是三度。應結頂髮。誦真言之經七遍。當頂作髮。若是出家。應以右手為拳。置於頂上。如前遍數。同結頂髮。
頂髮真言曰。
唵。蘇悉地羯哩莎訶。
次應洗手取水。三度漱口。然後浴自本尊。用本真言。誦經七遍。誦漱口真言。遍身五處。
唵。枳里枳里。嚩日囉𤙖泮吒。
澡浴都了。想浴本尊。復於其處。當誦所持真言。任誦多少。然始可往。常念誦處。乃至未到。彼所已來。不懷貪瞋。隨順諸境。身心清淨。敬想本尊。而徐徐往。堅持禁戒。如前所制。當持不忘。既到彼所。即應如法。作諸事業。而念誦之。
當須作曼荼羅。常念誦既疲。當須轉讀。大乘經典。或作制多。諸餘善事。常不廢忘。應須三時。歸依三寶。三度懺悔。諸餘罪業。三時發菩提心。
若如是者。當得成就。三時發願。願成所勝事。為除罪故。應當依教。作諸善業。常行惠施。具大慈悲。於諸法教。不生慳悋。常懷忍辱。精進不退。深懷歸信。六念在心。所聞經典。諦思其義。常須轉讀。真言功德。當須供養。真言法經。依善畫妙曼荼羅。應須入發之。初令諦信。比丘入之。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隨次入之。並皆堅固。發菩提心。決定心正見。
入曼荼羅了。應當授與。結手印法及真言。并以法則。亦應正說。廣為宣說。一切真言法則。或十四日。或月八日。及以月盡日。或十一日。十五日。如是之日。倍加供養。及以持誦。并作護摩。加持禁戒。常須憶念。倍加諸事。真言速成。
作護摩時。常須以手。持拔折羅。誦真言之。經餘千遍。或一百遍。
辦事金剛真言曰。
唵。度曩嚩日囉。賀。
諸事金剛。應用天火。所燒之木。或苦練木。或取燒屍。殘火糟木。或用白檀。或紫檀木。隨取一木。作拔折羅。應施三股。
護摩之時。及念誦時。常以左手。而執持之。能成諸事。故號拔折羅。
若持此金剛者。一切毘那夜迦。及餘作障者。並皆恐怖。馳散而去。
以紫檀香。塗是金剛。置本尊前。當用如前。所說真言。持誦花香。而供養之。其諸事業。金剛祕密微細。能成就諸餘事等。作諸事時。常須右手。帶持珠索。以香塗之。誦真言之。一百遍。或一千。
珠索真言曰。
唵。句蘭達哩滿馱滿馱。𤙖泮吒。
此明王大印。名忙莽雞。能成一切。明王真言。亦能增益。及能滿足。真言字句。亦能成就諸餘法。乃至護身等事。非直但是。諸明王母。亦是金剛之母。
若金剛部珠索。著一嗚嚕捺囉叉。穿於線中。後繫為結。金剛部中既爾。餘二隨可知。佛部珠索。應用佛母真言。若蓮花部珠索。應用半拏囉嚩斯泥真言。金剛部珠索。應用忙莽雞真言。
帶持此珠索者。毘那夜迦。不能為障。身得清淨。當速成就。滿所求願。
又作法之時。當用茅草作鐶。置於右手。無名指上。應誦當部。三字半心真言。經百遍。或經千遍後。安指上。
佛部心真言曰。
爾曩爾迦。
蓮花部心真言曰。
阿𡀔力迦。
金剛部心真言曰。
嚩日囉地嘞。迦。
供養之時。持誦之時。護摩等時。應著草鐶。以著此草鐶故。罪障除滅。手得清淨。所作皆成。復取白氎絲。及以麻縷。令童女染作紅色。或作欝金色。合作線結。為真言索。一結。應誦七遍真言。經餘七結。置本尊前。以真言持。經一千遍。念誦之時。及護摩時。并以臥時。臥時者。暮時也。應用繫腰。夜臥之時。不失精穢故。常須作加持。
索真言曰。
唵。賀囉賀囉。滿馱寧束訖囉。馱囉尼悉馱囉替。莎訶。
念誦之時。及護摩時。應須上下著衣。偏袒右肩。
若以臥時洗淨。及浴之時。不在此制。所著上衣。應真言之。
若大小便。應著木履。
若於本尊前。及和上阿闍梨前。并餘尊宿前。不應著之。於諸尊處。用身口意。而供養之。
若樂悉地。速得成者。若見制多。及以比丘。常應禮敬。
若遇外天形像。但應合掌。或誦伽陀。
若見尊者。亦應致禮。
若聞妙法。深生敬信。
若聞菩薩。不思議相。或聞真言。所成諸事。皆應歡喜。心懷踊躍。
若樂速成者。常應勇進。不生懈怠。如前所制。常須思念。
若不如是者。當違制戒。獲大重罪。悉地不成。身等諸根。恒常憶念。不應貪著諸欲。復須常行。如前所制。不可廢忘。
若晨朝時。造諸惡業。至於暮間即懺悔。若於夜中。縱造諸業。至晨朝時。誠心懺悔。復須清淨念誦。及以護摩供養等。如依本戒。應須如是。遣度時日。當於明王戒中。常須作意。不久住於。悉地之中。
供養花品第八
復次分別。說三品事業。所謂。三品者。即扇底迦法。補瑟徵迦法。阿毘遮嚕迦法。是為三品。
三部之中。有三等真言。所謂。聖者所說。諸天所說。地居天說。是為三部。
聖者所說者。佛。菩薩。聲聞。緣覺所說。是為聖者真言。
諸天所說者。從淨居天。乃至三十三天中間。諸天所說。是為諸天真言。
地居天說者。諸龍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護羅部多。卑舍遮。鳩盤荼等所說。為地居天真言。
作扇底迦法。應用聖者說真言。
作補瑟徵迦法。應用諸天說真言。
作阿毘遮嚕迦法。應用地居天說真言。
若求上成就。應用聖者真言。
若求中成就。應用諸天真言。
若求下成就。應用地居天真言。
如前三部中。及求三等成就。并作三種等法。應用水陸所生。種種諸花。當須各依本部。善分別之。以真言加持。應當奉獻。
奉獻之時。發如是願。
此花清淨。生處復淨。我今奉獻。願垂納受。當賜成就。
獻花真言曰。
何賀囉阿賀囉薩囉嚩。尾儞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當用此真言。持花供養。通及三部。
若獻佛花。取白花香氣者。供養之。
若供獻觀音。應取水中。所生白花。而供養之。
若獻金剛。應用種種妙花。而以供養。
若獻地居天。隨時所有。種種諸花。隨取而獻。忙攞底花。簸吒羅花。蓮花。瞻蔔花。龍蘂花。嚩句藍花。俱物頭花。娑羅樹花。末利花。舉亦迦花。喻底迦花。勢破理迦花。句嚕嚩釰花。迦淡聞華。末度擯尼迦花。怛㗚拏花。彥陀補澁波花。本囊言花。那嚩忙里迦花。阿輸劍花。母注捃難花。那莽難花。注多曼折利花。勿嘞芻烏鉢羅花。迦咤㘕花。建折那藍花。娑擯尼劍花。憂鉢羅花。得[(薩-文+(立-一))/木]㘕花。捃陀難花。迦囉末花等。於林邑蘭若所生者。及水陸生。
如上等花。應須善知。三部所用。及以三品。三等供獻。
用忙攞底花。得[(薩-文+(立-一))/木]㘕花。捃難花。末理迦花。喻底迦花。那龍絮花。如上等花。佛部獻。
用憂鉢羅花。俱物頭花。蓮花。娑羅樹花。勢破理羅闍底迦花。本那言花。得[(薩-文+(立-一))/木]㘕花。此上等花。觀音部中。供養為勝。
青蓮花。鉢孕衢花。花葉枝條。餘不說者。並皆通獻。金剛部中。如上花中。
白色者。當作扇底迦法。黃色者。作補瑟徵迦法。紫色者。作阿毘遮嚕迦法。
如是花中。甘味者。作扇底迦法。辛味者。作阿毘遮嚕迦法。淡味。作補瑟徵迦法。
或於淨處。所生枝蔓花條。始生芽茅草。或小草花。或中樹花。大樹花。種種諸花。隨類應用。闍底花。蘇末那花。單通獻佛。蓮花單。獻通供養觀音。青蓮花。奉獻金剛。各為勝上。
佛部之中。作扇底迦法。用闍底蘇末那花。作補瑟徵迦法。用蓮花。作阿毘遮嚕迦法。用青蓮花。餘二部類此作之。上色妙香花。中色香花。下色香花。隨事分用。或用取花條。或用花朵。以獻妃天等。用說為上勝。紫白二色。羯囉末囉花。應用奉獻忿怒尊主。及諸使者。說為上勝。句吒惹花。底落迦花。娑羅花。迦㗚尼迦囉花。阿娑囊努嚕莽花。尾螺花。迦咤㘕花等。隨取其一。而供養之。遍通三部。及上中下。除災等三。
復有種種諸花。合成為鬘。或種種花聚。持以供養。遍通九種。種種花中。不用臭花。或刺樹所生。或苦辛味。或前廣列。花名之中。無名之者。亦不應用。木堇花。計得劍花。阿地目得迦花。瞢句藍花。寧簸花等。亦不應用。
長時供養。通九種者。紅花。閃弭花。鉢囉孕句花。及骨路草。并此等類。稻穀花。油麻相和。如上所說。種種花等供養。最為勝上。
如無此類。種種諸花。但用白粳米擇碎者。而供養之。亦通九種。不得互用其花。如作法之時。求不得者。隨所得花。應誦當部花真言。而加持之。
若無花獻。應用蘇囉二枝葉。或莽嚕聞葉。灘敦葉。耽忙羅葉。訖㗚瑟拏末利迦葉。忙都抃伽葉。閼囉惹迦葉。及蘭香等類。而替獻之。如無此等枝葉。應用嚩落迦根。甘松香根。卷柏根。牛膝根。及餘香藥根香果。亦通供養。所謂。丁香荳蔲。肉荳蔲。甘橘。及一切香果等。通替花供養。
若無如上花葉。根果獻者。先曾見獻供。或曾聞說。或自曾獻花。隨其所知。應令自運心想。而供養之。最為勝上供養。雖有如前。花果等獻。若能至心。虔誠合掌頂奉。供養本尊花等。如是心意。供養最上。更無過者。致作之常。應如是供養。不得懷疑。
塗香藥品第九
次復我今。說途香藥法。隨諸真言。應合供養。能成眾福。
其名曰。
香附子句吒囊吒。青木香。嚩落迦。烏施囉。舍哩嚩。煎香。沈香。欝金香。白檀香。紫檀香。嚩囉拏。那嚕鉢囉拏劍娑囉藍。娑比嘞迦鉢持莽劍。帶囉鉢㗚尼。迦利也劍丁香。婆羅門桂皮。天木香。鉢孕瞿。閼乳難燥囉盆泥崩細攞嚩嚕劍。迦畢貪。咾達囉訖囉。母劍頗里迦寧囊里迦。始嚩瞻臂。蘇嚩㗚拏。賒迦㘕。忙覩抃伽多利三薄娑怛㗚。拏忙斯那莽難。莽嚕崩梵母囉計施耽忙羅本囊言。醫羅末夜。傑囉。囊卻沒癡囉嚩利嚩澁比。迦。怛儞閻設多補澁波訶[口*(肄-聿+余)]蔬蹄草拏迦脚句藍惹底頗羅諸囉劍劫伴藍娑縚。嬭閻地夜。莽劍。戰荼。都嚕瑟劍鉢囉。娑怛。婆嚩。計薩㘕等類。
及膠汁。所謂。龍腦。言陀羅娑。娑遮囉娑。安悉香。薰陸香。設落翅勢。嚩娑迦等。及餘有膠樹香者。並通隨其本部。善須合和。用諸草香。根汁香花等三物。和為塗香。佛部供養。
諸香樹皮。及堅香木。所謂。栴檀沈水。天木等類。并以香果。如前分別。和為塗香。蓮花部用。
諸香草根。花果葉等。和為塗香。金剛部用。
或有塗香。具諸根菓。先人所合成者。香氣勝者。通於三部。或唯用沈水。和少龍腦。以為塗香。佛部供養。
唯用白檀。和少龍腦。以為塗香。蓮花部用。
唯用欝金。和少龍腦。以為塗香。金剛部用。
紫檀塗香。通於一切。金剛等用。肉豆蔲脚句羅惹底蘇末那。或濕沙蜜蘇澁咩羅鉢孕瞿等。通於一切女使者天。塗香供養。甘松濕沙蜜肉豆蔲。用為塗香。獻明王妃。白檀沈水鬱金。用為塗香。供獻明王。用諸香樹皮。用為塗香。
獻諸使者。隨所得香。用為塗香。獻地居天。唯用沈水。以為塗香。通於三部。九種法等。及明王妃。一切處用。
或有別作。扇底迦法。用白色香。補瑟徵迦法。用黃色香。阿毘遮嚕迦法。用以紫色。無氣之香。若欲成就。大悉地者。用前汁香。及以香菓。若中悉地。用堅木香。及以香花。若下悉地。根皮花菓。用為塗香。而供養之。和合香時。不應用於。依有情香。謂甲香。麝香。紫釤等類。及以酒酢。或過分香。世不樂者。皆不應用供養之。
時有四種香。謂塗香末香。香丸香水。隨用一類。盡以為花。
欲獻之時。作如是言。
此香天妙。清淨護持。我今奉獻。唯垂納受。令願圓滿。
香真言曰。
阿。以賀囉賀囉。薩囉嚩。尾儞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先誦此真言。而真言之後。誦所持真言。淨持如法。奉獻於尊。若求諸香。而不能得。隨取塗香。用前真言。持誦供養。復用本部。塗香真言。而持誦已。奉獻本尊。
分別燒香品第十
次復我今。說燒香法。通於三部。
沈水白檀。欝金香等。隨其次第。取一供養。或三種香。和通三部。或取一香。隨通其部。目諸香名。室唎。吠瑟吒。劍汁娑折囉娑。乾陀囉素。安悉香。娑落翅。龍腦香。薰陸香。語苫地夜。目劍。祇哩若蜜。訶梨勒。砂糖。香附子酥合香。沈水嚩落劍。白檀。紫檀五葉。松木。天木。囊里迦。鉢哩閉攞嚩烏施藍。石蜜。甘松香。及菓等。
若欲成就真言法。應合和香。室唎吠瑟吒迦樹汁香。遍通三部。及通諸天。安悉香。通獻藥叉。薰陸香。通諸天女。娑折囉娑香。獻地居天。娑落翅香。獻女使者。乾陀囉娑香。獻男使者。龍腦。乾陀囉娑。娑折囉娑。薰陸。安悉。薩落翅。室利吠瑟吒迦。此七膠香。和以燒之。遍通九種。
復此七香。最為勝上。膠香為上。堅木香為中。餘花葉根等為下。蘇合沈水欝金等香和。為第一香。加以白檀。復置砂糖。為第二香。又加安悉。及以薰陸。為第三香。如是三種和香。隨用其一。遍通諸事。地居天等。及以衛護。應用薩折囉娑。砂糖。訶梨勒。以和為香。供養彼等。
復有五香。所謂砂糖。勢麗翼迦。薩折囉娑。訶梨勒。石蜜。和合為香。通於三部。一切事用。或有一香。遍通諸事。無上好者。眾人所貴。上妙和香。如無是香。隨所得者。亦通三部。諸餘事用。如前所說。合和香法。善須分別。應其所用。根葉花菓。合之而獻。
有四種香。應須知之。所謂自性。擣丸香。塵末香。作丸香。
亦須要知。應用之處。扇底迦法。用擣丸香。阿毘遮嚕迦。用塵末香。補瑟徵迦。用作丸香。攝通一切。用自性。合擣丸香。置以砂糖。和塵末香。安樹膠香。令作丸香。應用好蜜。酥乳砂糖。亦通替蜜。自性香上。應灑少酥。如求當部所燒香。
若不得者。隨所有香。先誦當部香真言。而持誦後然。誦此真言。合和香法。不置甲麝。及紫釤香。亦不應用。末儞也等而和香。亦不過分。致使惡氣。及以無香。以此林野樹香膠。能稱一切。諸人意願。諸天常為食。我今將奉獻。哀愍故垂受。
阿賀囉。賀囉。薩囉嚩。尾儞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先用此真言。而持誦之。後用所持真言。取彼香真言。如法用之。
分別然燈法品第十一
復次。今說然燈法。以依法故。令諸天仙。歡喜成就。
以金為盞。或用銀作。或用熟銅。或用泥瓦。此五種中。隨取一用。本尊喜歡。作燈炷法。用白氎花作之。或新氎布作之。或耨句羅樹皮絲作之。或新淨布而作炷。用取月諸香油。眾所樂者。或以諸香酥油。扇底迦法。用上香油。補瑟徵迦法。用次香油。阿毘遮嚕迦法。用下香油。諸香木油。扇底迦用。以油麻油。補瑟徵迦用。以白芥子油。阿毘遮嚕迦。用阿怛娑菓油。真言妃用。及餘女仙。諸餘菓油。真言主用。苦樹菓油。諸天神用。謂摩訶迦羅等。魚脂鬼用。諸畜生脂。藥叉用之。拔羅得鷄油。及麻子油。下類天用。謂四姊妹。遮門荼等。於寒林中。起吠侈羅等。用犬肉脂。諸油之中。黧牛酥上。遍通三部。或白牛酥。扇底迦用。黃牛酥。補瑟徵迦用。烏牛酥。阿毘遮嚕迦用。或本部分別。依彼而用。諸藥之中。所生油。補瑟徵迦用。諸香出油。扇底迦用。惡香氣油。阿毘遮嚕迦用。
如上所略說。燈然次第。善自觀之。縱此不說。而審用之。雖有燈油。而不依本部者。以本部真言。而真言之供養。此燈能卻障。能淨及除昏。我今持奉獻。哀愍故垂受。
真言曰。
阿路迦也。阿路迦也。薩囉嚩。尾儞也。達囉布。爾帝莎訶。
誦此真言已。復誦本尊真言。而真言已。復作淨法。除諸過故。如前已說。
獻食品第十二
復次我今。說獻食法。令諸天仙。悉皆喜歡。速得成就。略說食獻。
應用圓根。及長根菓。酥油餅等。非酥油餅。諸餘羹𩟯等味。或種種粥及諸飲。如此四種飲食。通於諸部獻。末惹布囉迦菓。遍通三部。或以石榴。或注耽菓。亦通三部。以其次第。各通一部。甘味扇底迦用。甘酢味補瑟徵迦用。苦辛淡。味阿毘遮嚕迦。多羅樹菓。椰子菓。尾羅菓。儞跛菓。及餘臭菓。眾所不樂。亦不應獻。
或有上味菓。世復多饒。而復最貴。獻如此菓。獲上成就。或有諸菓。其味次美。世復易求。價無苦貴。如此菓獲中成就。或有諸菓。其味苦辛淡。世復豐足。價復最賤。獻如此菓。獲下成就。復欲加意奉獻。應取女名菓。所謂柹子杏桃等。而獻女天。諸樹生菓。無苦味者。獻真言妃。室利泮羅菓。通三部一切忿怒。嚩拏菓通求。一切藥叉。劫比貪菓。室利夫用。鉢夜攞樹生菓。鉢囇使迦用。如是類前諸菓。更有多種異名。隨觀其味。而用獻之。
或於村側。或蘭若中。清淨之處。有諸草根。其味甘美。取之奉獻。速得成就。微迦那唎根。通一切用。
復有奇美味。亦通一切奉獻。非直天神人中復用。山中所生。根美味者。佛部獻。熟芋根。亦通佛部。迦契嚕劍根。徵那唎根。嚩也賜根。舉知根。及餘圓根。從水生者。蓮花部用。一切藥圓根。苦辛味花。及多種生芋。金剛部用。
色香白香。極甘美足味。如是圓根。佛部奉獻。色黃中香中。美不大酸。不太甜味。如是圓根。蓮花部用。赤色苦辛淡味。臭氣不甘。如是圓根。金剛部用。
如是三部。扇底迦等。及上中下。並同通用。略說圓根。善隨其部。上中下等。而用獻之。如是別分。速得成就。前說圓根。長根生長。及所用之。如圓根類等。蔥䔉韮根。及餘極臭。辛苦味等。不應供養。莎悉底食。烏路比迦食。布波食。嚩拏迦等食。及餘粉食。或作種種胡麻團。
復有種種。白糖所作食。歡喜團食。莽度失食。毘拏迦食。賓尼拏句釋迦食。阿輸迦嚩侈也食。指室羅食。餅食。過囉比瑟吒迦食。賒句離也食。鉢鉢吒食。布波食。莽沙布波食。微諾鐸迦食。補沙嚩多食。羅嚩尼迦食。[(薩-文+(立-一))/木]部迦囉迦食。俱舉知食。囉莽迦食。桁沙食。昔底迦食。鉢㗚香指里迦食。室利布囉迦食。吠瑟徵迦食。瞋諾迦食。吒那囉迦食。遇拏補囉迦食。質但囉布波食。卻若囉食。遇拏鉢鉢吒失蔆伽吒食。竭多食。種種[(薩-文+(立-一))/木]避侈儐拏布波食。囉若桁娑食。娑若迦食。竭㗚多布囉迦食。劫謨徵迦食。句娑里迦食。三補吒食。捨拏嚩食。訶哩儜食。釋句囊食。弭囊食。種種鉢囉尼悖㗚瑟吒迦食。地比迦食。若羅訶悉底儞閻食。羯羯囉儐拏迦食。嚩羅伽多食。嚩底徵迦食。乞澁底迦食。迦若羯哩尼迦食等。
如上等食。或用砂糖作。或以酥油。或以油麻和作。如前其本部。隨取而用獻。依法奉獻。速得成就。米粉等食。佛部。扇底迦。及上成就。一切麥麵食。蓮花部。補瑟徵迦。及中成就。油麻豆子所作食。金剛部。阿毘遮嚕迦。及下成就等。用一切諸味中。以白糖而所莊者。
佛部供獻之中。常當奉獻。室利吠瑟吒迦食。蓮花部用。歡喜團食。金剛部用。布波迦食。求藥叉用。女名食。真言妃用。女名食者。劍謨里食。鉢鉢徵食等。諸食中最貴。而復美味者。求上成就而獻。如其次味。餘二部中。此中不具。隨所作者。八部等用。
獻食之時。先敷巾葉等。為莊嚴故。先置莎悉底迦食。烏路比迦食。布波食。如是先作。三部共同。復如本部。所須飲食。隨力獻之粳米飯。六十日。熟粳米飯。大麥乳煮飯。不種自生。粳米飯。粟米飯。應須獻者。依法獻之。具諸香味。奇美羹𦡱。及諸豆臛等。而奉獻之。乳煮大麥飯。及成不種。自生粳米飯。求上成就。粳米及飯。六十日。熟粳米飯。求中成就。粟米飯及飯等。下成就。用扇底迦法。為上成就。補瑟徵迦法。為中成就。阿毘遮嚕迦法。為下成就。
供獻飯食。根菓飯粥。依上中下。而奉獻之。扇底迦法最上。佛部。補瑟徵迦法中。蓮花部。阿毘遮嚕迦法下。金剛部。最上悉地。及與中下。善須依法。隨類應知。
羹臛之中甘美者。扇底迦用。酢甜之者。補瑟徵迦用。苦辛淡者。阿毘遮嚕迦用。乳粥。扇底迦用。石榴粥酪粥等。補瑟徵迦用。訖娑囉粥。謂胡麻粳米豆子等。是阿毘遮嚕迦用。如前略說。諸食味等。
或隨方所。種種有異。觀上中下。而奉獻之。或有諸味。眾所稱讚。或自愛者。應持獻佛。或有本部。真言所說。獻食次第。宜當依之。若異彼者。不得成就。食中顯者。及以惡香者。金剛部中。用前說塗香。及與香燈食等。先依本部。扇底迦等。亦當依之。觀真言性。為喜為怒。
次復觀之。能成何事。復細尋察。滿何等願。既觀知已。前所獻食。隨力獻之。於供獻法中。見有用迦弭迦食者。應獻莎悉底食。烏路比迦食。及餘力所辦食。砂糖酪飯根菓。乳粥等是也。此迦弭迦食。遍通獻一切。唯除阿毘遮嚕迦。
於供獻法中。見有用徵質覩𡀔食者。應以迦弭迦食中。加三兩種上異飲食。即是也。
於供獻法中。見有用烏邪嚕食者。以前迦弭迦食。倍加多置即是也。
於獻法中。見有用三白食者。應以乳酪酥飯是也。
復見有三甜食者。酥蜜乳飯是也。
於獻法中。見有薩嚩薄底迦食者。娑也里迦食。陵祇里迦食。薝沒梨耶食。底羅比瑟吒劍食。酪飯根菓。或於前所說食中。隨取一兩味置之。稻穀花諸花及葉。盛以大器。置水滿中。遠於持誦之處。而棄之。即是也。
於獻法中。見有扇底迦食者。用莎悉底。乳粥稻穀。花酥蜜乳。及乳煮大麥飯。微惹布囉。決能除災。無致懷疑也。
於獻法中。見有補瑟徵迦食者。應用酪粥。歡喜團。烏路比迦。砂糖。室唎吠瑟吒迦等食。決能滿願。無懷疑也。
於獻法中。見有阿毘遮嚕迦食者。應用赤粳米飯。或用句捺囉嚩子。或染作赤色飯。或油麻餅。娑布跛迦。薝沒梨也。
訖娑囉粥等。決能降怨。無懷疑也。
若持藥叉真言。無獻食法者。應依此法。而奉獻之。以用赤粳米飯。根菓蜜水。及蜜并砂糖。米粉餅等是也。
持女天真言等。應獻羹飯。豆子臛等。諸甜水漿。鉢囉拏。鉢㗚瑟吒迦缹葉味等。及諸菓子。一切女天。應獻是食也。欲求上成。本部獻法者。依此獻。有諸飲食。根菓香等。眾所共啖。其味美者。多而復貴。女此上味。求上成就。而奉獻之。
如上略說。諸獻食法。各隨本部。所求事法。皆已略陳。或於餘方。飲食味異。觀其色味。隨類獻之。
欲獻食時。先淨塗地。香水遍灑。淨洗諸葉。蓮葉。鉢羅勢葉。諸乳樹葉。或新氎布等。敷設其上。後下諸餚膳。依用此葉。扇底迦。用水生諸葉。及餘奇樹葉。或芭蕉葉。作補瑟徵迦。用拔羅計樹葉。閼伽樹葉。及苦樹葉。或隨時得者。阿毘遮嚕迦。用以雌樹名葉。謂芭蕉葉始生。蓮葉等。女仙真言處。用鉢隷迦。使乾樹葉。用地居天等。以草用之。求上中下法。善須知先塗灑地。後敷諸葉。淨洗手。及數漱口嚥水。次須下食。先下莎悉底迦食。次下圓根長根菓。復下諸粥。次下諸食。次下羹臛飯。次下乳酪。各隨法本。依此下之若。作曼荼羅。及擬成就諸事。
得諸境界已者。應當倍加。奉獻清淨飲食。花菓等類。初持誦時。隨其所辦。隨所得味。依彼本法。而奉獻之。若黑白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蝕時。地動時。即廣加供養。護摩之時。所須之物。先辦置於本尊前。持誦人食時。先出一分食。亦同置尊前。如先作護摩。而後食者。應預作食。而出置之。
先設供養。所辦食已。然後應當。起首念誦。獻諸花菓。及諸飲食。常須念之。不應廢忘。仍依本法。
若欲一時念誦。一時供養。諸根菓食。若欲二時念誦。二時供養。若言三時念誦。三時供養。如是依法。當速成就。持誦之人。不獻飲食。違本部者。其人乃著魔障。身無精光。所饒風慘飢渴。恒惡思想。不能成就。本尊真言。皆由不獻。本尊菓食。
應當於前。黑白二月等日。廣設供養。奉獻本尊。并諸眷屬。初持誦時。於前等日。作薄底迦食。遠持誦處。四方棄之。於此不說。或本部不通。縱有所通。以諸下味。而求上成。及所制食。臭惡之類。皆不應用。常獻酪飯。於諸部中。求上中下。扇底迦等。并通諸天。真言等者。應當如是供養。若無本所制食。隨其所得。以本部真言。而持誦之。此藥奇香美。唯堪奉於尊。我今持奉獻。哀愍故垂受。
阿賀囉阿賀囉。薩囉嚩。尾比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此真言遍通三部。後誦一持真言。而持誦之。
蘇悉地羯囉經卷上
大唐中天竺三藏輸波迦羅譯
請問品第一
爾時。忿怒軍荼利菩薩。合掌恭敬。頂禮尊者。執金剛足。發如是問。
我曾往昔。於尊者所。聞一切明王曼荼羅法。及以次第。復聞明王。并諸眷屬。神驗之德。願為未來。諸有情故。唯願尊者。廣為解說。以何法則。持誦真言。速得成就。其真言字。雖有一體。所成就法。其數無量。
以頌偈問。
云何真言相。
及阿闍梨相。
云何成就者。
并說伴侶相。
方所何為勝。
何處速易成。
云何調伏相。
及應不應作。
云何誦真言。
方便及次第。
何花得易成。
云何用塗香。
云何供養食。
復燒何等香。
云何然燈相。
云何扇底迦。
云何增益相。
云何降伏怨。
於此三種中。
各成何等事。
云何上中下。
次第成就相。
以何法請召。
云何供養之。
云何作護身。
云何廣持誦。
何相誦真言。
云何作灌頂。
真言試何相。
云何當受持。
云何字得圓。
云何得增益。
云何作護摩。
及以次第法。
復用何等物。
能令速成就。
云何成就諸藥相。
云何而受諸藥相。
云何能淨諸藥法。
云何藥量及多少。
彼諸藥等并相貌。
唯願尊者具慈悲。
一一分明為我說。
云何護諸成就物。
及以分別為分數。
云何受用成就物。
唯垂分別說彼相。
云何失物令卻得。
云何被破令著彼。
云何先知作礙相。
云何成就曼荼羅。
云何辦事曼荼羅。
云何灌頂曼荼羅。
如上諸所問。
及以隨要者。
為諸眾生故。
唯願廣分別。
真言相品第二
爾時。吉祥莊嚴一切持明應供養手執金剛大悲菩薩。告彼金剛大精進忿怒軍荼利言。
善哉善哉。大忿怒。能於我所。發如斯問。應當一心諦聽。是勝上微妙法則。
此蘇悉地羯囉。有五種莊嚴。
一。謂大精進。二。謂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一切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
此蘇悉地經。若持餘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此。經本真言。當速成就。於三部中。此經為王。亦能成辦。一切等事。所為。護身結界。召請等事。供養相助決罰。教授等事。一切真言。能得成就。
復次。或有心真言中。有三𤙖字者。亦能成辦。如上所說。一切法事。
三𤙖心真言。
曩謨囉怛囊。怛囉。夜也囊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莽訶也乞沙。細囊鉢多曳唵蘇悉地也。悉地也娑大也蘇悉地羯羅𤙖𤙖𤙖泮吒。泮吒。
復次。上中下成就法。如別經中說。欲求成就者。須解真言。上中下法。此經通攝。三部所作。曼荼羅法。佛部真言。扇底迦。觀音真言。補瑟徵迦。金剛真言。阿毘遮嚕迦。
從腋至頂。為上品。從臍至腋。為中品。從足至臍。為下品。
於真言中。亦應分別。三種成就。於此三部。各分為三。善須了解。於三部中真言。明王是上成就。諸餘使者。制吒制徵等真言。是下成就。諸餘尊者。所說真言。
是三種事法者。
一。扇底迦法。二。補瑟迦法。三。阿毘遮嚕迦法。
凡是三事。於三部中。各各皆有。應須善知。分別次第。
佛部之中。用佛眼。號為佛母。用此真言。為扇底迦。
佛母真言曰。
曩謨婆伽嚩姤烏瑟膩。沙也唵。嚕嚕娑普。嚕。什嚩。囉。底瑟吒。悉馱路者寧。薩囉嚩。囉他。娑馱寧。娑嚩。訶。
誦三遍。蓮花部中。用觀音母。號為半拏囉縛悉寧。用此真言。為扇底迦。
觀音母真言曰。
那囉舍。曩婆縛。囉舍囊弊嚩室囉。嚩娑莽。囉嬭囊者瀉莽含薩囉嚩。薩怛嚩。難薩囉嚩。微也。地指枳怛瑳迦怛姪他唵。迦𪘨微迦𪘨迦吒微迦吒迦禎迦𪘨婆伽嚩底微惹曳娑嚩訶。
金剛部中。用執金剛母。號為忙莽雞。用此真言。為扇底迦。
金剛母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怛囉。夜也曩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摩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唵俱蘭達哩滿馱滿馱。𤙖泮吒。
又佛部中。用明王真言。明王號曰。最勝佛頂。用此真言。為補瑟徵迦。
明王真言曰。
曩莽三漫多沒馱難唵悖論。曩莽。
蓮花部中。亦用明王。號曰訶野釳利嚩。用此真言。為補瑟徵迦。
明王真言曰。
唵闇沒栗。姤椰婆。嚩曩莽莎訶。
金剛部中。亦用明王。號曰蘇嚩。用此真言。為補瑟徵迦。
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怛囉。夜也曩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莽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唵素唵。婆寧素唵。婆𤙖釳㗚。恨儜釳㗚恨儜𤙖阿囊也𤙖薄伽[口*梵]尾爾夜。囉惹𤙖泮吒。曩莽。
又佛部中。用大忿怒。號曰阿鉢囉氏多。用此真言。為阿毘遮嚕迦。
真言曰。
𤙖泮吒。縛迦縛迦指囊悉指迦𤙖泮吒。
蓮花部中。大忿怒。號曰施嚩嚩訶。用此真言。為阿毘遮嚕迦。
真言曰。
𤙖泮吒。嘻唎。𤙖泮吒。
金剛部中。大忿怒。號曰軍荼利。用此真言。為阿毘遮嚕迦。
真言曰。
囊謨囉怛曩怛囉。夜也曩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莽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唵闇沒㗚。多軍荼里佉佉佉佉卻醯卻醯底瑟咤底瑟咤滿馱滿馱。賀囊賀囊釳囉若徵釳囉若徵娑鋪吒也娑鋪吒也薩囉嚩。尾近囊微囊也迦莽訶儜鉢底餌尾旦多羯囉也𤙖泮吒。
復次。或有真言。不入三部。隨彼真言文字。而辦扇底迦等。三種法事。
其真言中。若有扇底句嚕字。閦莽字。鉢囉閦莽字。烏波閦莽字。莎訶字者。當知即是。扇底迦真言。
若有補瑟徵字。落乞澁民那那。烏乳字。麼羅。嚩㗚地。露波。咩馱。但囊但寧也。醯里寧也。[(薩-文+(立-一))/木]囉莽。囊[(薩-文+(立-一))/木]囉。囉瑟吒。囉爾閻那那字者。當知即是。補瑟徵迦真言。
若有𤙖字。賀囊。畔吒。莽他。畔若。烏柘吒也。烏槎肥也。戍沙也忙囉也。卻那也。枳欏也。齒曳挪也。婆悉咩句嚕字者。當知即是。阿毘遮嚕迦真言。
復有真言。句義慈善。當知即入。扇底迦用。
若有真言。句義猛怒。當知即入。阿毘遮嚕迦用。
若有真言。非慈非猛。當知即入。補瑟徵迦用。
復次。若欲速成。扇底迦者。當用佛部真言。
若欲速成。補瑟徵迦者。當用蓮花部真言。
若欲速成。阿毘遮嚕迦者。當用金剛部真言。
復次。此經深妙。如天中天。亦有真言。上中之上。若依此法。一切諸事。無不成就。
此經雖屬。金剛下分。以奉佛教勅。許通成故。亦能成就。上二部法。
譬如國王。勅許依行。此法亦爾。准義應知。
若有真言。字數雖少。初有唵字。後有莎訶字。當知真言。速能成就。扇底迦法。
或有真言。初有𤙖字。後有泮吒字。或有[口*(肄-聿+余)]普字。此是訶聲。有如上字真言。速得成就。阿毘遮嚕迦法。
或有真言。初無唵字。復無莎訶字。又無𤙖字。亦無泮吒字。及無[口*(肄-聿+余)]普等字者。當知此等真言。速能成就。補瑟徵迦法。
若復有人。欲求攝伏。諸餘鬼魅。及阿毘舍。當用使者。及制吒迦等。所說真言。速得成就。
若復有異部真言。云能成就。一切事者。但能成就。本部所說。不通餘部。猶有經演。彼有真言。為除毒病故說。亦能除餘諸苦。當即知其。通一切用。善知其部。善識真言。所應用處。亦須知其。真言功力。復須善解。修真言法。隨所求。隨稱彼法。真言言相。誦彼真言。即得成就。
分別阿闍梨相品第三
復次。我今當說。阿闍梨相。一切真言。由彼而得。故知闍梨。最為相本。
其相者何。
謂支分圓滿。福德莊嚴。善須知解。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怜愍眾生。貴族生長。性調柔軟。隨所共住。皆獲安樂。聰明智慧。辯才無礙。能懷忍辱。亦無我慢。常樂大乘。及解妙義。深信祕密之門。
縱有小罪。猶懷大怖。身口意業。善須調柔。常樂轉讀。大乘經典。復依法教。勤誦真言。而不間斷。所作悉地。皆悉成者。
復須善解。畫曼荼羅。常具四攝。為求大故。不樂小緣。永離慳悋。曾入大曼荼羅。而受灌頂。復為先師。而歎德者。
汝從今往。堪授灌頂。為阿闍梨。獲斯印可。方合自手。造曼荼羅。須依次第。亦合授與。弟子真言。若依此者。所受真言。速得成就。不可懷疑。不於和上。阿闍梨處。擅誦真言。徒用功勞。終不獲果。
弟子之法。視阿闍梨。猶如三寶。及菩薩等。為能授與。歸依之處。於諸善事。而為因首。現世安樂。當來獲果。為依阿闍梨故。不久而得。無上勝事。所謂菩提。以是義故。比之如佛。以為弟子。承事闍梨。無有懈怠。勤持不闕。所授明王。及明王妃。當得悉地。必無疑也。
分別持誦真言相品第四
復次。我今演說。持誦真言。速獲成就。修行法相。
三業清淨。心不散亂。曾無間斷。常修智慧。能行一法。成就眾事。復離慳悋。所出言辭。無有滯礙。處眾無畏。所作速辦。當行忍辱。離諸諂佞。無諸疹病。常行實語。善解法事。
年歲少壯。諸根身分。皆悉圓滿。於三寶處。常起信心。修習大乘。微妙經典。諸善功德。無懷退心。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於諸菩薩。及以真言。常起恭敬。於諸有情。起大慈悲。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常樂寂靜。不欲眾閙。恒行實語。作意護淨。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聞執金剛菩薩。威力自在。聞已諦信。心生歡喜。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少欲。及以知足。誦持真言。念所求事。日夜不絕。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初聞真言法。則身毛皆竪。心懷踊躍歡喜。如此之人。成就法器。
若人夢中。自見悉地。如經所說。心樂寂靜。不與眾居。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復有。於阿闍梨所。敬重如佛。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若人持誦真言。久無效驗。亦不棄捨。倍增廣願。轉加精進。以成為限。如此之人。速得成就。
分別同伴品第五
復次當說。其同伴相。福德莊嚴。貴族生者。常樂正法。不行非法。復懷深信。離諸恐怖。精進不退。奉行尊教。常作實語。諸根支分。皆悉圓滿。身無疾病。不過大長。復不大短。不大肥麁。亦不瘦小。不用大黑。亦不極白。離此諸過。福德同伴。能忍諸苦。善解真言。及曼荼羅。供養次第。諸餘法則。
常修梵行。忍順諸事。出言柔軟。令人樂聞。離諸我慢。強記不忘。有教奉行。不相推託。多聞智慧。慈心不瞋。常念布施。善解分別。明王真言。常須念誦。所持真言。與尊行同。兼明結界。護身等法。得如是伴。當速成就。
三業調善。曾於師所。入曼荼羅。歸依佛教。不習邪法。善知尊者。所須次第。不待言教。隨有所求。知時即送。具如此者。為勝同伴。
身意賢善。心無憂惱。決定堅固。終不退心。得如是伴。當速成就。
於多財利。不生貪著。具如是德。說為勝伴。
復於行者。心無捨離。若欲成就。諸餘藥等。為作強緣。不應捨離。自然聖戒。具如是德。說為勝伴。
於行者處。無所規求。未得悉地。成就以來。終不捨離。縱淹年歲。復無悉地。終不懷於。捨離之心。假有大苦。及餘難事。逼切身心。亦不應捨。具如是德。說為勝伴。
若有如前。種種德行。堪能成就。最上勝事。縱無前德。但明真言。成就法則。并須善解。諸曼荼羅。智慧高明。復加福德。勝持誦者。如是之伴。亦能成就。最上勝事。
為欲成就。最上勝事故。其福德伴。半月半月。與持誦者。而作灌頂。及以護摩。隨時所辦。香花然燈。諸餘次第。擁護揀擇。隨所有為。並須助作。非直助修。如前等事。
若持誦者。有所虧失。其福德伴。依於經法。以理教誨。勿令有闕。乃至廣為。開示因緣。具如是者。最為勝伴。
行者每日。持誦之時。及所行事。有時忘失。其福德伴。隨所見處。相助作之。使令周備。
若欲成就。藥法之時。須常以手按其藥。或以草幹。而用按之。念誦作法。事務雖多。終不廢忘。行者持誦。欲了之時。其伴當須。側近而立。看彼行者。念誦既勞。或恐忘作。發遣尊法。置數珠法。及餘法等。見彼忘處。應助作之。其伴常須。持誦供養。所作諸事。而生福德。並皆迴向。持真言者。滿所求願。有所指授。唯共伴語。
既欲成就。最勝事故。更許一伴。展轉令語。不得參差。其伴所食。與行者同。行者所食。如依法制。具如是者。堪為最上。勝事同伴。第三同伴。福德亦然。一如前說。
揀擇處所品第六
復次演說。持誦真言。成就處所者。於住何方。速得成就。佛所得道。降四魔軍。如是之處。最為勝上。速得成就。尼連禪河。於彼岸側。無諸難故。其地方所。速得悉地。縱有眾魔。不能為障。所求之事。無不成就。如是之處。速得悉地。
或於佛所。轉法輪處。或於拘尸那城。佛涅槃處。或於迦毘羅城。佛所生處。如上四處。最為勝上。無障嬈故。三種悉地。決定得成。
又於諸佛。所說勝處。復有菩薩。所說勝處。佛八大塔。或於名山。多諸林木。復多果實。泉水交流。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於蘭若。多諸花果。復有水流。人所愛樂。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復有蘭若。多諸麋鹿。無人採捕。復無羆熊。虎狼等獸。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無大寒。復無大熱。其處宜人。心所樂者。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於山傍。或山峯頂。或獨高臺。或於山腹中。彼復有水。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復有勝處。青草遍地。樹多諸花。中有其木。堪作護摩。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於安置。舍利塔前。或於山中。安舍利處。或四河邊。或有蘭若。種種林木。而飾嚴之。無多人處。或於寒林。煙不絕處。或大河岸。或大池邊。或於曾有。多牛居處。或於逈獨。大樹之下。神靈所依。日影不轉。或多聚落。一神祠處。或於十字。大路之邊。或龍池邊。如是之處。說為勝處。
或佛經行。所至之國。如是之方。速得成就。但有國土。諸人四輩。深信三寶。弘揚正法。如是之處。速得成就。
復有國土。多諸仁眾。并具慈悲。如是之處。速得成就。
既得如是。上妙處所。應須揀擇。地中穢惡。瓦礫等物。曼荼羅品。一一廣明。如悉地法。善須分別。三部處所。復須分別。扇底迦法。補瑟徵迦。阿毘遮嚕迦。如是三法。復須分別。上中下成。即於是處。隨心所宜。應塗灑掃。作諸事業。速得成就。悉地之法。
持戒品第七
復次。廣說制持。真言法則。若依此戒。不久當獲成就。若有智者。持諸真言。先斷於瞋。乃至邪神。不應生忿。復於餘類。持真言者。亦不懷瞋。於諸真言。不應擅意。乃至功德。及諸法則。而分別之。應於諸真言。及以法則。深生敬重。於諸惡人。善須將護。
何以故。能障大事。及懷彼故。
於阿闍梨所。縱見愆過三業。猶不生於。憍慢之心。口不談說。種種是非心。意終不分別。愆過之想。縱有愆過。尚不談說。況依法耶。縱他懷惡。終不加報。
又復不得。以自所持真言。縛他明王。及生損害。并苦治罰。亦復不應。作降怨法。未曾經於。阿闍梨處。而受真言者。不應與彼受持。
又於三寶處。不生恭敬者。及是外道。雖於阿闍梨所。受得真言。後退本心。亦不可與。乃至手印。及以真言。并功能法。及普行法。並不應與。未曾經入。曼荼羅者。亦不授與。不應跳驀。一切有情。兩足之類。乃至多足。亦復如是。
又不應驀。諸地印過。所謂。鎚輪棒杵。螺拔折羅等。及以索成。並不應驀。諸餘藥草。根莖枝葉。及以子實。亦不應驀。亦不棄於。不淨之中。
若樂成就。真言法者。應須依制。不應詰難。大乘正義。
若聞菩薩。甚深希有。不思議行。應生諦信。不懷疑心。持真言人。不應與彼。別持誦人。更相施驗。
若緣小過。不應作降伏法。樂成就人。不應歌詠調戲。又為嚴身故。不應塗飾。及帶花鬘。亦不跳躑而行。亦不河中浮戲。
略而言之。身諸調笑。皆不應作。口業不善。皆不應作。所謂。作虛誑語。染污心語。離間和合。惡口罵詈。所作對答。不假多言。無益言談。終不習學。亦復不與。外道共住。及以難詰。旃荼羅類。皆不與語。不應與於。諸人談話。唯除同伴。當念誦時。縱是同伴。亦不與語。持誦餘時。自非所須。不與伴語。亦不以油塗身。又不應喫五辛。蔥䔉蘿蔔。油麻并酢。及餘一切。諸菜茹米粉豆餅。并饉畢豆。及油麻餅。并作團食。皆不應喫。
一切毘那夜迦。所愛之食。及供養殘食。油麻粳豆粥。及以乳粥。皆不應食。一切車乘。及以鞍乘。皆不乘騎。及所被驀食。并被觸食。並不得食。
又一切嚴身之具。所謂鏡花。并以粉藥傘蓋。非因緣事。不應以手揩手。以脚揩脚。不於一切水中。及側近水。大小便。不應以手。承食而食。亦不用鎚銅器食。其諸葉中。不翻盛食。不臥大小床榻。亦不與人同臥。
欲臥之時。安心寂靜。清淨而臥。尋思智慧。不覆面而臥。亦不仰臥。如師子王。右脇而臥。當臥之時。不得張目而睡。
日不應再食。不應斷食。不應多食。不應全少。於食有疑。不須食之。一切調戲。及多人叢聚。乃至女人。皆不觀看。身口意等。
所受好房舍。及好飲食。皆不應著。應受惡房舍。及惡飲食。皆不應棄。不應著紫衣裳。及不著故破之衣。垢穢之衣。
念誦之時。應著內衣。亦不自卑下。云多愆犯。無由得成悉地。復為宿世之業。身嬰諸疾。終不應違闕。念誦於阿闍梨邊。所受真言。終不捨棄。
於其夢中。或於虛空。又聲告言。
汝不應持是真言。
如是頻聞。亦不捨棄。復不瞋彼。
何以故。並是魔故。
唯須精進。不應退止。心不惡思。攀緣諸境。縱放諸根。恒常護淨。而念誦之。若求大成就。自所持真言。不應攝伏魍魎。亦不擁護自他。亦不救難。及禁諸毒。非持所持真言。諸餘真言。亦不應作。所有隨用。一切真言。皆不應頻頻而作。亦不與人。互諍驗力。若欲求悉地。當須三時持誦。三時洗淨。洗淨淨時。非但空水。和真言水。而洗淨之。
水真言曰。
唵𤙖賀曩嚩日哩。嚩日[口*(肄-聿+余)]儜賀。
澡浴之時。應用淨土。遍身塗洗。用真言土。誦經七遍。
土真言曰。
唵嚩日囉。賀囉𤙖。
水土之中。多有行障。毘那夜迦。先須發遣。然後用之。誦此真言。而遣逐之。於水土中。
遣障真言曰。
曩謨嚩日囉。也𤙖賀曩度曩莽他尾特瞢。娑瑜瑳囉也泮吒。
又先取水。以手和攪。誦真言訖。而用澡浴。
澡浴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怛囉。夜也娜莽室戰。拏嚩日囉。簸儜曳摩訶藥乞沙。細囊鉢多曳娜謨能。
用此真言。水隨意澡浴。澡浴之時。不應談話。澡浴未了已來。常須心念。次下心真言。
浴時心真言曰。
唵。闇沒。帝𤙖泮吒。
澡浴既了。應以兩手。掬水一掬。用前心真言加之。經誦七遍。用灌其頂。如是三度。應結頂髮。誦真言之經七遍。當頂作髮。若是出家。應以右手為拳。置於頂上。如前遍數。同結頂髮。
頂髮真言曰。
唵。蘇悉地羯哩莎訶。
次應洗手取水。三度漱口。然後浴自本尊。用本真言。誦經七遍。誦漱口真言。遍身五處。
唵。枳里枳里。嚩日囉𤙖泮吒。
澡浴都了。想浴本尊。復於其處。當誦所持真言。任誦多少。然始可往。常念誦處。乃至未到。彼所已來。不懷貪瞋。隨順諸境。身心清淨。敬想本尊。而徐徐往。堅持禁戒。如前所制。當持不忘。既到彼所。即應如法。作諸事業。而念誦之。
當須作曼荼羅。常念誦既疲。當須轉讀。大乘經典。或作制多。諸餘善事。常不廢忘。應須三時。歸依三寶。三度懺悔。諸餘罪業。三時發菩提心。
若如是者。當得成就。三時發願。願成所勝事。為除罪故。應當依教。作諸善業。常行惠施。具大慈悲。於諸法教。不生慳悋。常懷忍辱。精進不退。深懷歸信。六念在心。所聞經典。諦思其義。常須轉讀。真言功德。當須供養。真言法經。依善畫妙曼荼羅。應須入發之。初令諦信。比丘入之。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隨次入之。並皆堅固。發菩提心。決定心正見。
入曼荼羅了。應當授與。結手印法及真言。并以法則。亦應正說。廣為宣說。一切真言法則。或十四日。或月八日。及以月盡日。或十一日。十五日。如是之日。倍加供養。及以持誦。并作護摩。加持禁戒。常須憶念。倍加諸事。真言速成。
作護摩時。常須以手。持拔折羅。誦真言之。經餘千遍。或一百遍。
辦事金剛真言曰。
唵。度曩嚩日囉。賀。
諸事金剛。應用天火。所燒之木。或苦練木。或取燒屍。殘火糟木。或用白檀。或紫檀木。隨取一木。作拔折羅。應施三股。
護摩之時。及念誦時。常以左手。而執持之。能成諸事。故號拔折羅。
若持此金剛者。一切毘那夜迦。及餘作障者。並皆恐怖。馳散而去。
以紫檀香。塗是金剛。置本尊前。當用如前。所說真言。持誦花香。而供養之。其諸事業。金剛祕密微細。能成就諸餘事等。作諸事時。常須右手。帶持珠索。以香塗之。誦真言之。一百遍。或一千。
珠索真言曰。
唵。句蘭達哩滿馱滿馱。𤙖泮吒。
此明王大印。名忙莽雞。能成一切。明王真言。亦能增益。及能滿足。真言字句。亦能成就諸餘法。乃至護身等事。非直但是。諸明王母。亦是金剛之母。
若金剛部珠索。著一嗚嚕捺囉叉。穿於線中。後繫為結。金剛部中既爾。餘二隨可知。佛部珠索。應用佛母真言。若蓮花部珠索。應用半拏囉嚩斯泥真言。金剛部珠索。應用忙莽雞真言。
帶持此珠索者。毘那夜迦。不能為障。身得清淨。當速成就。滿所求願。
又作法之時。當用茅草作鐶。置於右手。無名指上。應誦當部。三字半心真言。經百遍。或經千遍後。安指上。
佛部心真言曰。
爾曩爾迦。
蓮花部心真言曰。
阿𡀔力迦。
金剛部心真言曰。
嚩日囉地嘞。迦。
供養之時。持誦之時。護摩等時。應著草鐶。以著此草鐶故。罪障除滅。手得清淨。所作皆成。復取白氎絲。及以麻縷。令童女染作紅色。或作欝金色。合作線結。為真言索。一結。應誦七遍真言。經餘七結。置本尊前。以真言持。經一千遍。念誦之時。及護摩時。并以臥時。臥時者。暮時也。應用繫腰。夜臥之時。不失精穢故。常須作加持。
索真言曰。
唵。賀囉賀囉。滿馱寧束訖囉。馱囉尼悉馱囉替。莎訶。
念誦之時。及護摩時。應須上下著衣。偏袒右肩。
若以臥時洗淨。及浴之時。不在此制。所著上衣。應真言之。
若大小便。應著木履。
若於本尊前。及和上阿闍梨前。并餘尊宿前。不應著之。於諸尊處。用身口意。而供養之。
若樂悉地。速得成者。若見制多。及以比丘。常應禮敬。
若遇外天形像。但應合掌。或誦伽陀。
若見尊者。亦應致禮。
若聞妙法。深生敬信。
若聞菩薩。不思議相。或聞真言。所成諸事。皆應歡喜。心懷踊躍。
若樂速成者。常應勇進。不生懈怠。如前所制。常須思念。
若不如是者。當違制戒。獲大重罪。悉地不成。身等諸根。恒常憶念。不應貪著諸欲。復須常行。如前所制。不可廢忘。
若晨朝時。造諸惡業。至於暮間即懺悔。若於夜中。縱造諸業。至晨朝時。誠心懺悔。復須清淨念誦。及以護摩供養等。如依本戒。應須如是。遣度時日。當於明王戒中。常須作意。不久住於。悉地之中。
供養花品第八
復次分別。說三品事業。所謂。三品者。即扇底迦法。補瑟徵迦法。阿毘遮嚕迦法。是為三品。
三部之中。有三等真言。所謂。聖者所說。諸天所說。地居天說。是為三部。
聖者所說者。佛。菩薩。聲聞。緣覺所說。是為聖者真言。
諸天所說者。從淨居天。乃至三十三天中間。諸天所說。是為諸天真言。
地居天說者。諸龍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護羅部多。卑舍遮。鳩盤荼等所說。為地居天真言。
作扇底迦法。應用聖者說真言。
作補瑟徵迦法。應用諸天說真言。
作阿毘遮嚕迦法。應用地居天說真言。
若求上成就。應用聖者真言。
若求中成就。應用諸天真言。
若求下成就。應用地居天真言。
如前三部中。及求三等成就。并作三種等法。應用水陸所生。種種諸花。當須各依本部。善分別之。以真言加持。應當奉獻。
奉獻之時。發如是願。
此花清淨。生處復淨。我今奉獻。願垂納受。當賜成就。
獻花真言曰。
何賀囉阿賀囉薩囉嚩。尾儞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當用此真言。持花供養。通及三部。
若獻佛花。取白花香氣者。供養之。
若供獻觀音。應取水中。所生白花。而供養之。
若獻金剛。應用種種妙花。而以供養。
若獻地居天。隨時所有。種種諸花。隨取而獻。忙攞底花。簸吒羅花。蓮花。瞻蔔花。龍蘂花。嚩句藍花。俱物頭花。娑羅樹花。末利花。舉亦迦花。喻底迦花。勢破理迦花。句嚕嚩釰花。迦淡聞華。末度擯尼迦花。怛㗚拏花。彥陀補澁波花。本囊言花。那嚩忙里迦花。阿輸劍花。母注捃難花。那莽難花。注多曼折利花。勿嘞芻烏鉢羅花。迦咤㘕花。建折那藍花。娑擯尼劍花。憂鉢羅花。得[(薩-文+(立-一))/木]㘕花。捃陀難花。迦囉末花等。於林邑蘭若所生者。及水陸生。
如上等花。應須善知。三部所用。及以三品。三等供獻。
用忙攞底花。得[(薩-文+(立-一))/木]㘕花。捃難花。末理迦花。喻底迦花。那龍絮花。如上等花。佛部獻。
用憂鉢羅花。俱物頭花。蓮花。娑羅樹花。勢破理羅闍底迦花。本那言花。得[(薩-文+(立-一))/木]㘕花。此上等花。觀音部中。供養為勝。
青蓮花。鉢孕衢花。花葉枝條。餘不說者。並皆通獻。金剛部中。如上花中。
白色者。當作扇底迦法。黃色者。作補瑟徵迦法。紫色者。作阿毘遮嚕迦法。
如是花中。甘味者。作扇底迦法。辛味者。作阿毘遮嚕迦法。淡味。作補瑟徵迦法。
或於淨處。所生枝蔓花條。始生芽茅草。或小草花。或中樹花。大樹花。種種諸花。隨類應用。闍底花。蘇末那花。單通獻佛。蓮花單。獻通供養觀音。青蓮花。奉獻金剛。各為勝上。
佛部之中。作扇底迦法。用闍底蘇末那花。作補瑟徵迦法。用蓮花。作阿毘遮嚕迦法。用青蓮花。餘二部類此作之。上色妙香花。中色香花。下色香花。隨事分用。或用取花條。或用花朵。以獻妃天等。用說為上勝。紫白二色。羯囉末囉花。應用奉獻忿怒尊主。及諸使者。說為上勝。句吒惹花。底落迦花。娑羅花。迦㗚尼迦囉花。阿娑囊努嚕莽花。尾螺花。迦咤㘕花等。隨取其一。而供養之。遍通三部。及上中下。除災等三。
復有種種諸花。合成為鬘。或種種花聚。持以供養。遍通九種。種種花中。不用臭花。或刺樹所生。或苦辛味。或前廣列。花名之中。無名之者。亦不應用。木堇花。計得劍花。阿地目得迦花。瞢句藍花。寧簸花等。亦不應用。
長時供養。通九種者。紅花。閃弭花。鉢囉孕句花。及骨路草。并此等類。稻穀花。油麻相和。如上所說。種種花等供養。最為勝上。
如無此類。種種諸花。但用白粳米擇碎者。而供養之。亦通九種。不得互用其花。如作法之時。求不得者。隨所得花。應誦當部花真言。而加持之。
若無花獻。應用蘇囉二枝葉。或莽嚕聞葉。灘敦葉。耽忙羅葉。訖㗚瑟拏末利迦葉。忙都抃伽葉。閼囉惹迦葉。及蘭香等類。而替獻之。如無此等枝葉。應用嚩落迦根。甘松香根。卷柏根。牛膝根。及餘香藥根香果。亦通供養。所謂。丁香荳蔲。肉荳蔲。甘橘。及一切香果等。通替花供養。
若無如上花葉。根果獻者。先曾見獻供。或曾聞說。或自曾獻花。隨其所知。應令自運心想。而供養之。最為勝上供養。雖有如前。花果等獻。若能至心。虔誠合掌頂奉。供養本尊花等。如是心意。供養最上。更無過者。致作之常。應如是供養。不得懷疑。
塗香藥品第九
次復我今。說途香藥法。隨諸真言。應合供養。能成眾福。
其名曰。
香附子句吒囊吒。青木香。嚩落迦。烏施囉。舍哩嚩。煎香。沈香。欝金香。白檀香。紫檀香。嚩囉拏。那嚕鉢囉拏劍娑囉藍。娑比嘞迦鉢持莽劍。帶囉鉢㗚尼。迦利也劍丁香。婆羅門桂皮。天木香。鉢孕瞿。閼乳難燥囉盆泥崩細攞嚩嚕劍。迦畢貪。咾達囉訖囉。母劍頗里迦寧囊里迦。始嚩瞻臂。蘇嚩㗚拏。賒迦㘕。忙覩抃伽多利三薄娑怛㗚。拏忙斯那莽難。莽嚕崩梵母囉計施耽忙羅本囊言。醫羅末夜。傑囉。囊卻沒癡囉嚩利嚩澁比。迦。怛儞閻設多補澁波訶[口*(肄-聿+余)]蔬蹄草拏迦脚句藍惹底頗羅諸囉劍劫伴藍娑縚。嬭閻地夜。莽劍。戰荼。都嚕瑟劍鉢囉。娑怛。婆嚩。計薩㘕等類。
及膠汁。所謂。龍腦。言陀羅娑。娑遮囉娑。安悉香。薰陸香。設落翅勢。嚩娑迦等。及餘有膠樹香者。並通隨其本部。善須合和。用諸草香。根汁香花等三物。和為塗香。佛部供養。
諸香樹皮。及堅香木。所謂。栴檀沈水。天木等類。并以香果。如前分別。和為塗香。蓮花部用。
諸香草根。花果葉等。和為塗香。金剛部用。
或有塗香。具諸根菓。先人所合成者。香氣勝者。通於三部。或唯用沈水。和少龍腦。以為塗香。佛部供養。
唯用白檀。和少龍腦。以為塗香。蓮花部用。
唯用欝金。和少龍腦。以為塗香。金剛部用。
紫檀塗香。通於一切。金剛等用。肉豆蔲脚句羅惹底蘇末那。或濕沙蜜蘇澁咩羅鉢孕瞿等。通於一切女使者天。塗香供養。甘松濕沙蜜肉豆蔲。用為塗香。獻明王妃。白檀沈水鬱金。用為塗香。供獻明王。用諸香樹皮。用為塗香。
獻諸使者。隨所得香。用為塗香。獻地居天。唯用沈水。以為塗香。通於三部。九種法等。及明王妃。一切處用。
或有別作。扇底迦法。用白色香。補瑟徵迦法。用黃色香。阿毘遮嚕迦法。用以紫色。無氣之香。若欲成就。大悉地者。用前汁香。及以香菓。若中悉地。用堅木香。及以香花。若下悉地。根皮花菓。用為塗香。而供養之。和合香時。不應用於。依有情香。謂甲香。麝香。紫釤等類。及以酒酢。或過分香。世不樂者。皆不應用供養之。
時有四種香。謂塗香末香。香丸香水。隨用一類。盡以為花。
欲獻之時。作如是言。
此香天妙。清淨護持。我今奉獻。唯垂納受。令願圓滿。
香真言曰。
阿。以賀囉賀囉。薩囉嚩。尾儞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先誦此真言。而真言之後。誦所持真言。淨持如法。奉獻於尊。若求諸香。而不能得。隨取塗香。用前真言。持誦供養。復用本部。塗香真言。而持誦已。奉獻本尊。
分別燒香品第十
次復我今。說燒香法。通於三部。
沈水白檀。欝金香等。隨其次第。取一供養。或三種香。和通三部。或取一香。隨通其部。目諸香名。室唎。吠瑟吒。劍汁娑折囉娑。乾陀囉素。安悉香。娑落翅。龍腦香。薰陸香。語苫地夜。目劍。祇哩若蜜。訶梨勒。砂糖。香附子酥合香。沈水嚩落劍。白檀。紫檀五葉。松木。天木。囊里迦。鉢哩閉攞嚩烏施藍。石蜜。甘松香。及菓等。
若欲成就真言法。應合和香。室唎吠瑟吒迦樹汁香。遍通三部。及通諸天。安悉香。通獻藥叉。薰陸香。通諸天女。娑折囉娑香。獻地居天。娑落翅香。獻女使者。乾陀囉娑香。獻男使者。龍腦。乾陀囉娑。娑折囉娑。薰陸。安悉。薩落翅。室利吠瑟吒迦。此七膠香。和以燒之。遍通九種。
復此七香。最為勝上。膠香為上。堅木香為中。餘花葉根等為下。蘇合沈水欝金等香和。為第一香。加以白檀。復置砂糖。為第二香。又加安悉。及以薰陸。為第三香。如是三種和香。隨用其一。遍通諸事。地居天等。及以衛護。應用薩折囉娑。砂糖。訶梨勒。以和為香。供養彼等。
復有五香。所謂砂糖。勢麗翼迦。薩折囉娑。訶梨勒。石蜜。和合為香。通於三部。一切事用。或有一香。遍通諸事。無上好者。眾人所貴。上妙和香。如無是香。隨所得者。亦通三部。諸餘事用。如前所說。合和香法。善須分別。應其所用。根葉花菓。合之而獻。
有四種香。應須知之。所謂自性。擣丸香。塵末香。作丸香。
亦須要知。應用之處。扇底迦法。用擣丸香。阿毘遮嚕迦。用塵末香。補瑟徵迦。用作丸香。攝通一切。用自性。合擣丸香。置以砂糖。和塵末香。安樹膠香。令作丸香。應用好蜜。酥乳砂糖。亦通替蜜。自性香上。應灑少酥。如求當部所燒香。
若不得者。隨所有香。先誦當部香真言。而持誦後然。誦此真言。合和香法。不置甲麝。及紫釤香。亦不應用。末儞也等而和香。亦不過分。致使惡氣。及以無香。以此林野樹香膠。能稱一切。諸人意願。諸天常為食。我今將奉獻。哀愍故垂受。
阿賀囉。賀囉。薩囉嚩。尾儞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先用此真言。而持誦之。後用所持真言。取彼香真言。如法用之。
分別然燈法品第十一
復次。今說然燈法。以依法故。令諸天仙。歡喜成就。
以金為盞。或用銀作。或用熟銅。或用泥瓦。此五種中。隨取一用。本尊喜歡。作燈炷法。用白氎花作之。或新氎布作之。或耨句羅樹皮絲作之。或新淨布而作炷。用取月諸香油。眾所樂者。或以諸香酥油。扇底迦法。用上香油。補瑟徵迦法。用次香油。阿毘遮嚕迦法。用下香油。諸香木油。扇底迦用。以油麻油。補瑟徵迦用。以白芥子油。阿毘遮嚕迦。用阿怛娑菓油。真言妃用。及餘女仙。諸餘菓油。真言主用。苦樹菓油。諸天神用。謂摩訶迦羅等。魚脂鬼用。諸畜生脂。藥叉用之。拔羅得鷄油。及麻子油。下類天用。謂四姊妹。遮門荼等。於寒林中。起吠侈羅等。用犬肉脂。諸油之中。黧牛酥上。遍通三部。或白牛酥。扇底迦用。黃牛酥。補瑟徵迦用。烏牛酥。阿毘遮嚕迦用。或本部分別。依彼而用。諸藥之中。所生油。補瑟徵迦用。諸香出油。扇底迦用。惡香氣油。阿毘遮嚕迦用。
如上所略說。燈然次第。善自觀之。縱此不說。而審用之。雖有燈油。而不依本部者。以本部真言。而真言之供養。此燈能卻障。能淨及除昏。我今持奉獻。哀愍故垂受。
真言曰。
阿路迦也。阿路迦也。薩囉嚩。尾儞也。達囉布。爾帝莎訶。
誦此真言已。復誦本尊真言。而真言已。復作淨法。除諸過故。如前已說。
獻食品第十二
復次我今。說獻食法。令諸天仙。悉皆喜歡。速得成就。略說食獻。
應用圓根。及長根菓。酥油餅等。非酥油餅。諸餘羹𩟯等味。或種種粥及諸飲。如此四種飲食。通於諸部獻。末惹布囉迦菓。遍通三部。或以石榴。或注耽菓。亦通三部。以其次第。各通一部。甘味扇底迦用。甘酢味補瑟徵迦用。苦辛淡。味阿毘遮嚕迦。多羅樹菓。椰子菓。尾羅菓。儞跛菓。及餘臭菓。眾所不樂。亦不應獻。
或有上味菓。世復多饒。而復最貴。獻如此菓。獲上成就。或有諸菓。其味次美。世復易求。價無苦貴。如此菓獲中成就。或有諸菓。其味苦辛淡。世復豐足。價復最賤。獻如此菓。獲下成就。復欲加意奉獻。應取女名菓。所謂柹子杏桃等。而獻女天。諸樹生菓。無苦味者。獻真言妃。室利泮羅菓。通三部一切忿怒。嚩拏菓通求。一切藥叉。劫比貪菓。室利夫用。鉢夜攞樹生菓。鉢囇使迦用。如是類前諸菓。更有多種異名。隨觀其味。而用獻之。
或於村側。或蘭若中。清淨之處。有諸草根。其味甘美。取之奉獻。速得成就。微迦那唎根。通一切用。
復有奇美味。亦通一切奉獻。非直天神人中復用。山中所生。根美味者。佛部獻。熟芋根。亦通佛部。迦契嚕劍根。徵那唎根。嚩也賜根。舉知根。及餘圓根。從水生者。蓮花部用。一切藥圓根。苦辛味花。及多種生芋。金剛部用。
色香白香。極甘美足味。如是圓根。佛部奉獻。色黃中香中。美不大酸。不太甜味。如是圓根。蓮花部用。赤色苦辛淡味。臭氣不甘。如是圓根。金剛部用。
如是三部。扇底迦等。及上中下。並同通用。略說圓根。善隨其部。上中下等。而用獻之。如是別分。速得成就。前說圓根。長根生長。及所用之。如圓根類等。蔥䔉韮根。及餘極臭。辛苦味等。不應供養。莎悉底食。烏路比迦食。布波食。嚩拏迦等食。及餘粉食。或作種種胡麻團。
復有種種。白糖所作食。歡喜團食。莽度失食。毘拏迦食。賓尼拏句釋迦食。阿輸迦嚩侈也食。指室羅食。餅食。過囉比瑟吒迦食。賒句離也食。鉢鉢吒食。布波食。莽沙布波食。微諾鐸迦食。補沙嚩多食。羅嚩尼迦食。[(薩-文+(立-一))/木]部迦囉迦食。俱舉知食。囉莽迦食。桁沙食。昔底迦食。鉢㗚香指里迦食。室利布囉迦食。吠瑟徵迦食。瞋諾迦食。吒那囉迦食。遇拏補囉迦食。質但囉布波食。卻若囉食。遇拏鉢鉢吒失蔆伽吒食。竭多食。種種[(薩-文+(立-一))/木]避侈儐拏布波食。囉若桁娑食。娑若迦食。竭㗚多布囉迦食。劫謨徵迦食。句娑里迦食。三補吒食。捨拏嚩食。訶哩儜食。釋句囊食。弭囊食。種種鉢囉尼悖㗚瑟吒迦食。地比迦食。若羅訶悉底儞閻食。羯羯囉儐拏迦食。嚩羅伽多食。嚩底徵迦食。乞澁底迦食。迦若羯哩尼迦食等。
如上等食。或用砂糖作。或以酥油。或以油麻和作。如前其本部。隨取而用獻。依法奉獻。速得成就。米粉等食。佛部。扇底迦。及上成就。一切麥麵食。蓮花部。補瑟徵迦。及中成就。油麻豆子所作食。金剛部。阿毘遮嚕迦。及下成就等。用一切諸味中。以白糖而所莊者。
佛部供獻之中。常當奉獻。室利吠瑟吒迦食。蓮花部用。歡喜團食。金剛部用。布波迦食。求藥叉用。女名食。真言妃用。女名食者。劍謨里食。鉢鉢徵食等。諸食中最貴。而復美味者。求上成就而獻。如其次味。餘二部中。此中不具。隨所作者。八部等用。
獻食之時。先敷巾葉等。為莊嚴故。先置莎悉底迦食。烏路比迦食。布波食。如是先作。三部共同。復如本部。所須飲食。隨力獻之粳米飯。六十日。熟粳米飯。大麥乳煮飯。不種自生。粳米飯。粟米飯。應須獻者。依法獻之。具諸香味。奇美羹𦡱。及諸豆臛等。而奉獻之。乳煮大麥飯。及成不種。自生粳米飯。求上成就。粳米及飯。六十日。熟粳米飯。求中成就。粟米飯及飯等。下成就。用扇底迦法。為上成就。補瑟徵迦法。為中成就。阿毘遮嚕迦法。為下成就。
供獻飯食。根菓飯粥。依上中下。而奉獻之。扇底迦法最上。佛部。補瑟徵迦法中。蓮花部。阿毘遮嚕迦法下。金剛部。最上悉地。及與中下。善須依法。隨類應知。
羹臛之中甘美者。扇底迦用。酢甜之者。補瑟徵迦用。苦辛淡者。阿毘遮嚕迦用。乳粥。扇底迦用。石榴粥酪粥等。補瑟徵迦用。訖娑囉粥。謂胡麻粳米豆子等。是阿毘遮嚕迦用。如前略說。諸食味等。
或隨方所。種種有異。觀上中下。而奉獻之。或有諸味。眾所稱讚。或自愛者。應持獻佛。或有本部。真言所說。獻食次第。宜當依之。若異彼者。不得成就。食中顯者。及以惡香者。金剛部中。用前說塗香。及與香燈食等。先依本部。扇底迦等。亦當依之。觀真言性。為喜為怒。
次復觀之。能成何事。復細尋察。滿何等願。既觀知已。前所獻食。隨力獻之。於供獻法中。見有用迦弭迦食者。應獻莎悉底食。烏路比迦食。及餘力所辦食。砂糖酪飯根菓。乳粥等是也。此迦弭迦食。遍通獻一切。唯除阿毘遮嚕迦。
於供獻法中。見有用徵質覩𡀔食者。應以迦弭迦食中。加三兩種上異飲食。即是也。
於供獻法中。見有用烏邪嚕食者。以前迦弭迦食。倍加多置即是也。
於獻法中。見有用三白食者。應以乳酪酥飯是也。
復見有三甜食者。酥蜜乳飯是也。
於獻法中。見有薩嚩薄底迦食者。娑也里迦食。陵祇里迦食。薝沒梨耶食。底羅比瑟吒劍食。酪飯根菓。或於前所說食中。隨取一兩味置之。稻穀花諸花及葉。盛以大器。置水滿中。遠於持誦之處。而棄之。即是也。
於獻法中。見有扇底迦食者。用莎悉底。乳粥稻穀。花酥蜜乳。及乳煮大麥飯。微惹布囉。決能除災。無致懷疑也。
於獻法中。見有補瑟徵迦食者。應用酪粥。歡喜團。烏路比迦。砂糖。室唎吠瑟吒迦等食。決能滿願。無懷疑也。
於獻法中。見有阿毘遮嚕迦食者。應用赤粳米飯。或用句捺囉嚩子。或染作赤色飯。或油麻餅。娑布跛迦。薝沒梨也。
訖娑囉粥等。決能降怨。無懷疑也。
若持藥叉真言。無獻食法者。應依此法。而奉獻之。以用赤粳米飯。根菓蜜水。及蜜并砂糖。米粉餅等是也。
持女天真言等。應獻羹飯。豆子臛等。諸甜水漿。鉢囉拏。鉢㗚瑟吒迦缹葉味等。及諸菓子。一切女天。應獻是食也。欲求上成。本部獻法者。依此獻。有諸飲食。根菓香等。眾所共啖。其味美者。多而復貴。女此上味。求上成就。而奉獻之。
如上略說。諸獻食法。各隨本部。所求事法。皆已略陳。或於餘方。飲食味異。觀其色味。隨類獻之。
欲獻食時。先淨塗地。香水遍灑。淨洗諸葉。蓮葉。鉢羅勢葉。諸乳樹葉。或新氎布等。敷設其上。後下諸餚膳。依用此葉。扇底迦。用水生諸葉。及餘奇樹葉。或芭蕉葉。作補瑟徵迦。用拔羅計樹葉。閼伽樹葉。及苦樹葉。或隨時得者。阿毘遮嚕迦。用以雌樹名葉。謂芭蕉葉始生。蓮葉等。女仙真言處。用鉢隷迦。使乾樹葉。用地居天等。以草用之。求上中下法。善須知先塗灑地。後敷諸葉。淨洗手。及數漱口嚥水。次須下食。先下莎悉底迦食。次下圓根長根菓。復下諸粥。次下諸食。次下羹臛飯。次下乳酪。各隨法本。依此下之若。作曼荼羅。及擬成就諸事。
得諸境界已者。應當倍加。奉獻清淨飲食。花菓等類。初持誦時。隨其所辦。隨所得味。依彼本法。而奉獻之。若黑白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蝕時。地動時。即廣加供養。護摩之時。所須之物。先辦置於本尊前。持誦人食時。先出一分食。亦同置尊前。如先作護摩。而後食者。應預作食。而出置之。
先設供養。所辦食已。然後應當。起首念誦。獻諸花菓。及諸飲食。常須念之。不應廢忘。仍依本法。
若欲一時念誦。一時供養。諸根菓食。若欲二時念誦。二時供養。若言三時念誦。三時供養。如是依法。當速成就。持誦之人。不獻飲食。違本部者。其人乃著魔障。身無精光。所饒風慘飢渴。恒惡思想。不能成就。本尊真言。皆由不獻。本尊菓食。
應當於前。黑白二月等日。廣設供養。奉獻本尊。并諸眷屬。初持誦時。於前等日。作薄底迦食。遠持誦處。四方棄之。於此不說。或本部不通。縱有所通。以諸下味。而求上成。及所制食。臭惡之類。皆不應用。常獻酪飯。於諸部中。求上中下。扇底迦等。并通諸天。真言等者。應當如是供養。若無本所制食。隨其所得。以本部真言。而持誦之。此藥奇香美。唯堪奉於尊。我今持奉獻。哀愍故垂受。
阿賀囉阿賀囉。薩囉嚩。尾比夜。達囉布爾帝莎訶。
此真言遍通三部。後誦一持真言。而持誦之。
蘇悉地羯囉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