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第三
宋西天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大師法護奉。詔譯。
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第十一
佛告金剛藏言。
顰眉顧視。名忿怒眼。二目向左。顧視名信愛眼。向右顧視。或二目仰視。並鉤召眼。二目平視。或視鼻準上。觀出息或屏氣。並信愛用。觀入息鉤召用。說鬼宿日。觀乳木樹。名信愛用。
以金剛杵。止草木動。並息災鉤召用。於六月分。修習相應。成就無礙。以佛神力。不思議故。得成就已。令諸眾生。入佛知見。不應降伏。作損惱事。
又此三昧。不應分別。得大罪咎。諸所作事。乃至語言。畢竟利益。若於眾生。少分損害。如是法印。不能成就。服三昧藥者。住歌詠舞。戲三摩呬多。是所對治。自他飲食。如五甘露。
又說是相。於七日中。應知成就。離喜過失。或有殊妙。言音眼目修淨。身出妙香。影長七步。大身人來。見是相已。即知聖賢。
修瑜伽者。觸彼少分。得剎那頃。作持明仙。我今於十二。廣大儀軌中。略說酤羅菩薩。於諸眾生。速疾成就。信愛之法。
從紇哩字。觀想本尊。紅色四臂。手執弓箭。持優鉢羅華。及蓮華鉤。如是觀想。於三界中。而為信愛。
於剎帝利。誦真言十萬遍。宰官。誦一百遍。於世間眾生。誦一萬遍。諸天。誦二十萬遍。阿修羅。七十萬遍。藥叉傍生。誦一俱胝。
如其所說。住清淨相。諸佛世尊。金剛堅固之身。普能攝受。作曼拏羅。及護摩時。於彼晨朝。承事佛像。作加持已。觀想諸佛。遍滿虛空。隨屬本尊。入已心內。於真言行。應當善解。種種供養。皆從吽字出生。
彼彼真言曰。
唵嚩日囉。補瑟閉。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度閉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禰閉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喭提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迺尾儞阿吽薩嚩。訶。
獻阿伽水。儀軌次第。如前已說。我今復說。成就護魔法。
息災。圓爐。白色。廣一肘半。深等半。
增益。四方。黃色。廣二肘。深一肘。
降伏。三角。黑色。廣十指。深五指。
信愛。紅色。鉤召。如信愛同。忿怒與降伏同。
息災。用脂麻。增益。用酪。降伏。用羯諾迦木。忿怒。用棘木。信愛鉤召。並用紅。優鉢羅華。
火天歡喜真言曰。
唵阿枿那。曳摩訶帝惹薩哩嚩。歌摩鉢囉。娑馱各歌嚕拏也。訖哩。多薩埵囉他。遏悉銘。散儞呬都婆嚩阿枿那也。嚩喝那怛鑁。儞尾索叱部多枲呬嚩日囉。酤駄布𡁠底那那囉怛那。馱哩馱底哩。阿母酤㰠曼拏朗栗契多莎哩覃。拶嚩鉢囉。哩覃。拶娑提耽枿[打-丁+荼]賀咩部葛阿枿弭奢悉野他歌梨薩哩嚩。悉提酤嚕薩嚩。彌。
獻閼伽水真言曰。
唵𠺁吽鑁斛龕囕。
淨水真言曰。
唵梨梨吽恪。
獻食真言曰。
唵探探。
熾盛拏吉尼所說成就品第十二
復次。金剛藏言。
世尊。於諸法海。云何為求成就者。略說如是。本尊色相。
佛言。為於無我明妃。或吉祥呬嚕迦。一剎那頃。知彼安住。及於廣大。清淨儀軌。若時若處。最初修習。是故略說。
復次。持真言者。一心成就。三摩呬多。於已住舍。或夜時分。發勤勇心。以勝慧相。應觀想吉祥呬嚕迦像。澡浴塵穢。著新淨衣。以旃檀香。塗瑩手足。嚼荳蔻齒木。及妙香果。無非時食。如佛世尊。求出離想。親近智者。觀想行人。於剎那頃。忽起異相。於所持明。心難調柔。爾時行者。不應止息。決定精勤。趣求成就。
佛告金剛藏言。
我說禪定心。能壞煩惱毒。求成就者。極善籌量。於一月分。心存聖像。離諸攀緣。或一日中。相續觀想。隨其所辦。得大果利。所有輪轉。自他二利。非餘方便。速能修習。於所持明。而常現前。
求成就者。如是煩惱迷醉。憂悲病苦。熾然三毒。說剎那頃。如實相應。而得不墮。五無間處。
設有屠膾。卑賤醜陋。身不具足。造惡業者。思求成就。應修十善。尊重愛樂。密護根門。是人決定。離瞋慢習。而得成就。三摩呬多。
設此時分。於祕密行。乃至法印。未得成就。自然得是。持明智者。或瑜儗尼。而來為說。攝受某印。執金剛杵。利益眾生。或得廣大莊嚴。具相童子。以悉囉訶香。和合龍腦。以菩提心。加持散之。應當一心。觀彼聖像。彼或為說。十善等法。知實明了。得彼成就。無復疑惑。或勝那哩。及自眷屬。亦應觀想。若天若人。阿修羅。緊那羅。夜叉女等。彼亦領解。自所行行。當生信敬。勿起邪思。瞋怒色相。
復次。金剛藏言。
世尊。於無我理。已具足說。復何印所印處。二種成就。
佛言。
如來大悲。隨所應現。具相明妃。住蓮華族。捨幻化相。而能照解。勝惠方便。二種生滅。是二邊際。非生非滅。即真實性。又此滅處。處無有性。滅無盡故。瑜伽生滅。次第如是。
又修觀者。從戲論生。如夢所作。了如幻覺。實無戲論。是中所說。如曼拏羅。現諸色相。和合出生。灌頂大印。及大妙樂。如是了知。唯大威力。青黃赤綠。及黑白色。行非行等。勝惠方便。二種相因。說金剛薩埵。有妙樂性。於曼拏羅。餘無作用。
時金剛藏。白佛言。
世尊。是大妙樂。自所相應。出生次第。若非有性。復何所用。
佛言。
快哉大士。以信除疑。我說世間。身所妙樂。能觀所觀。如華有香。華性若無。香不可得。身相妙樂。亦復如是。於性無性。如佛知覺。癡暗無知。及餘怯弱。悉能破壞。彼金剛喻沙三摩地。極妙樂行。唯一體相。為佛實藏。我所說法聞自。功德信順。世出世間。為調御者。離喜俱生喜等。即我自性。如以燈明。破諸黑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樂輪之所安住。彼相若無。是義非有。於諸聖天。不應棄捨。
是故。覺非有性。色亦無性。諸相非相。皆勝妙樂。又諸世間。自他色相。悉俱生故。心相清淨。即名還滅。若於本尊。相應出生。威儀色相。及安住處。如彈指頃。而執著者。
譬少毒藥。能害多命。知彼毒已。還能壞毒。又於分別。而強分別。以清淨有。破煩惱有。如風病人。食摩沙豆。發病愈風。名顛倒藥。於相決定。而常尋伺。而為分別。一切法性。譬如有人。少水入耳。還以水取。
又諸眾生。貪火所燒。為諸惡業。之所纏縛。我以方便。為說貪火。而令解脫。如若有人。為火燒烙。還炙以火。即以是貪。令斷貪縛。而不能知。是顛倒觀想者。是人名為。佛法中外道。
又蓮華部。相應分別。此五大種。觸堅硬性。而生執著。對治癡法。是即地界。
毘盧遮那如來。為菩提心。之所容受。色身業用。是即水界。
阿閦如來。水地相搖。熱觸生火。對治貪熾。是即火界。
無量壽如來。思惟餘部。有動轉相。對治嫉妬。是即風界。
不空成就如來。於此妙樂。而生愛樂。即虛空相。對治兩舌。是即空界。
寶生如來。此五大種。於剎那頃。心能了知。等同一味。
是故於勝。喜中分別。貪等五火。與大妙樂。同一本性。有十殑伽沙數如來眾。同是一部。於是一部。復有百萬。無數大俱胝部。是勝喜中。得如是部。
說方便品第十三
復次。宣說一切。金剛儀軌。瑜儗尼方便灌頂戒。謂分別剎那。飲食喜等。諸佛如來。安住鑁字。正等一相。得灌頂成就。
復次。金剛薩埵。白佛言。
世尊。如是鑁字。云何說為拏吉尼戒。如來為調御師。願為我說。如其次第。
佛言。
是中鑁字。唯一體性。最上莊嚴。為阿賴耶。諸佛寶藏。於初喜等。分別剎那。住妙樂智。謂莊嚴果報。作觀離相。
修瑜伽者。於四剎那正行。當如是知。莊嚴者。即初喜中。方便為說。種種理事。果報者。謂即勝喜。知妙樂觸。作觀者。謂即離喜。我所受用。為說尋伺。離相者。即俱生喜。遠離三種。貪與無貪。及彼中間。
復次。灌頂阿闍梨。以四種祕密。觀想次第。發清淨心。熙怡顧視。知具福慧。滅除煩惱。於諸眾生。因緣成熟。為說四種。澡沐灌頂。以二手執。金剛鈴杵。
其灌頂者。面目熙怡。莊嚴色相。以大拇指。無名指。施設種種供養已。為說攝受大印。知彼弟子。是大種族。遠離瞋恚。及我慢習。調御教誨。執金剛杵。隨其本尊說灌頂。作用相應契印。見自師尊。恭敬供養。如佛世尊。具大寂靜。於此金剛瑜伽。出生成就印法。不應分別。又應如我。以大威力。於生死泥。拔濟沈溺。作大歸救。
爾時弟子。執金剛杵。以盡世甘美。廣大飲食。燒香塗香。幢幡寶鐸。及妙華鬘。是等供養。於種種勝喜妙樂。剎那遠離。乃至菩提。最後邊際。持金剛杵。利諸含識。
又為弟子。說大悲智。安住一切。是身非身。無有二相。觀動植等。皆幻化相。輪壇方便。畢竟無疑。諸同學者。如己眷屬。
時金剛藏。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諸佛身。最上輪壇。如其次第。為我除疑。
佛言。
是曼拏羅者。堅固菩提心。作大施會。如虛空輪。清淨境界。應知是名。金剛瑜伽。蓮華部義。
時金剛藏。復白佛言。
世尊。持何等戒。住何三昧。
佛言。
一者。不應殺害眾生。當共一心。如護己有。二者。無不與故。取他人翫好。三者。無欲邪行知。本性空故。四者。無虛妄語。世出世間。發最上願。
時諸瑜伽者。於佛世尊。作如是言。
云何名根境。
云何十二處。
何等名蘊界。
復何為自性。
佛言根有六。
謂眼耳鼻根。
與身舌意等。
內外根癡俱。
以金剛解脫。
又境有六塵。
謂色聲香味。
及與觸境界。
并法界自性。
是名為六境。
即前根境二。
翻名十二處。
五蘊謂色等。
及大悲行性。
如是根境識。
說名十八界。
是故瑜伽者。
於此能悟了。
彼自性不生。
真實無妄失。
一切盡知解。
猶如水中月。
又如撚箭手。
云何生火相。
是火非箭出。
亦非撚人手。
諸相盡度量。
俱時無所得。
又此所生火。
非假亦非實。
是故諸法中。
應如是作意。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第三
宋西天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大師法護奉。詔譯。
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第十一
佛告金剛藏言。
顰眉顧視。名忿怒眼。二目向左。顧視名信愛眼。向右顧視。或二目仰視。並鉤召眼。二目平視。或視鼻準上。觀出息或屏氣。並信愛用。觀入息鉤召用。說鬼宿日。觀乳木樹。名信愛用。
以金剛杵。止草木動。並息災鉤召用。於六月分。修習相應。成就無礙。以佛神力。不思議故。得成就已。令諸眾生。入佛知見。不應降伏。作損惱事。
又此三昧。不應分別。得大罪咎。諸所作事。乃至語言。畢竟利益。若於眾生。少分損害。如是法印。不能成就。服三昧藥者。住歌詠舞。戲三摩呬多。是所對治。自他飲食。如五甘露。
又說是相。於七日中。應知成就。離喜過失。或有殊妙。言音眼目修淨。身出妙香。影長七步。大身人來。見是相已。即知聖賢。
修瑜伽者。觸彼少分。得剎那頃。作持明仙。我今於十二。廣大儀軌中。略說酤羅菩薩。於諸眾生。速疾成就。信愛之法。
從紇哩字。觀想本尊。紅色四臂。手執弓箭。持優鉢羅華。及蓮華鉤。如是觀想。於三界中。而為信愛。
於剎帝利。誦真言十萬遍。宰官。誦一百遍。於世間眾生。誦一萬遍。諸天。誦二十萬遍。阿修羅。七十萬遍。藥叉傍生。誦一俱胝。
如其所說。住清淨相。諸佛世尊。金剛堅固之身。普能攝受。作曼拏羅。及護摩時。於彼晨朝。承事佛像。作加持已。觀想諸佛。遍滿虛空。隨屬本尊。入已心內。於真言行。應當善解。種種供養。皆從吽字出生。
彼彼真言曰。
唵嚩日囉。補瑟閉。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度閉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禰閉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喭提阿吽薩嚩。訶。
唵嚩日囉。迺尾儞阿吽薩嚩。訶。
獻阿伽水。儀軌次第。如前已說。我今復說。成就護魔法。
息災。圓爐。白色。廣一肘半。深等半。
增益。四方。黃色。廣二肘。深一肘。
降伏。三角。黑色。廣十指。深五指。
信愛。紅色。鉤召。如信愛同。忿怒與降伏同。
息災。用脂麻。增益。用酪。降伏。用羯諾迦木。忿怒。用棘木。信愛鉤召。並用紅。優鉢羅華。
火天歡喜真言曰。
唵阿枿那。曳摩訶帝惹薩哩嚩。歌摩鉢囉。娑馱各歌嚕拏也。訖哩。多薩埵囉他。遏悉銘。散儞呬都婆嚩阿枿那也。嚩喝那怛鑁。儞尾索叱部多枲呬嚩日囉。酤駄布𡁠底那那囉怛那。馱哩馱底哩。阿母酤㰠曼拏朗栗契多莎哩覃。拶嚩鉢囉。哩覃。拶娑提耽枿[打-丁+荼]賀咩部葛阿枿弭奢悉野他歌梨薩哩嚩。悉提酤嚕薩嚩。彌。
獻閼伽水真言曰。
唵𠺁吽鑁斛龕囕。
淨水真言曰。
唵梨梨吽恪。
獻食真言曰。
唵探探。
熾盛拏吉尼所說成就品第十二
復次。金剛藏言。
世尊。於諸法海。云何為求成就者。略說如是。本尊色相。
佛言。為於無我明妃。或吉祥呬嚕迦。一剎那頃。知彼安住。及於廣大。清淨儀軌。若時若處。最初修習。是故略說。
復次。持真言者。一心成就。三摩呬多。於已住舍。或夜時分。發勤勇心。以勝慧相。應觀想吉祥呬嚕迦像。澡浴塵穢。著新淨衣。以旃檀香。塗瑩手足。嚼荳蔻齒木。及妙香果。無非時食。如佛世尊。求出離想。親近智者。觀想行人。於剎那頃。忽起異相。於所持明。心難調柔。爾時行者。不應止息。決定精勤。趣求成就。
佛告金剛藏言。
我說禪定心。能壞煩惱毒。求成就者。極善籌量。於一月分。心存聖像。離諸攀緣。或一日中。相續觀想。隨其所辦。得大果利。所有輪轉。自他二利。非餘方便。速能修習。於所持明。而常現前。
求成就者。如是煩惱迷醉。憂悲病苦。熾然三毒。說剎那頃。如實相應。而得不墮。五無間處。
設有屠膾。卑賤醜陋。身不具足。造惡業者。思求成就。應修十善。尊重愛樂。密護根門。是人決定。離瞋慢習。而得成就。三摩呬多。
設此時分。於祕密行。乃至法印。未得成就。自然得是。持明智者。或瑜儗尼。而來為說。攝受某印。執金剛杵。利益眾生。或得廣大莊嚴。具相童子。以悉囉訶香。和合龍腦。以菩提心。加持散之。應當一心。觀彼聖像。彼或為說。十善等法。知實明了。得彼成就。無復疑惑。或勝那哩。及自眷屬。亦應觀想。若天若人。阿修羅。緊那羅。夜叉女等。彼亦領解。自所行行。當生信敬。勿起邪思。瞋怒色相。
復次。金剛藏言。
世尊。於無我理。已具足說。復何印所印處。二種成就。
佛言。
如來大悲。隨所應現。具相明妃。住蓮華族。捨幻化相。而能照解。勝惠方便。二種生滅。是二邊際。非生非滅。即真實性。又此滅處。處無有性。滅無盡故。瑜伽生滅。次第如是。
又修觀者。從戲論生。如夢所作。了如幻覺。實無戲論。是中所說。如曼拏羅。現諸色相。和合出生。灌頂大印。及大妙樂。如是了知。唯大威力。青黃赤綠。及黑白色。行非行等。勝惠方便。二種相因。說金剛薩埵。有妙樂性。於曼拏羅。餘無作用。
時金剛藏。白佛言。
世尊。是大妙樂。自所相應。出生次第。若非有性。復何所用。
佛言。
快哉大士。以信除疑。我說世間。身所妙樂。能觀所觀。如華有香。華性若無。香不可得。身相妙樂。亦復如是。於性無性。如佛知覺。癡暗無知。及餘怯弱。悉能破壞。彼金剛喻沙三摩地。極妙樂行。唯一體相。為佛實藏。我所說法聞自。功德信順。世出世間。為調御者。離喜俱生喜等。即我自性。如以燈明。破諸黑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樂輪之所安住。彼相若無。是義非有。於諸聖天。不應棄捨。
是故。覺非有性。色亦無性。諸相非相。皆勝妙樂。又諸世間。自他色相。悉俱生故。心相清淨。即名還滅。若於本尊。相應出生。威儀色相。及安住處。如彈指頃。而執著者。
譬少毒藥。能害多命。知彼毒已。還能壞毒。又於分別。而強分別。以清淨有。破煩惱有。如風病人。食摩沙豆。發病愈風。名顛倒藥。於相決定。而常尋伺。而為分別。一切法性。譬如有人。少水入耳。還以水取。
又諸眾生。貪火所燒。為諸惡業。之所纏縛。我以方便。為說貪火。而令解脫。如若有人。為火燒烙。還炙以火。即以是貪。令斷貪縛。而不能知。是顛倒觀想者。是人名為。佛法中外道。
又蓮華部。相應分別。此五大種。觸堅硬性。而生執著。對治癡法。是即地界。
毘盧遮那如來。為菩提心。之所容受。色身業用。是即水界。
阿閦如來。水地相搖。熱觸生火。對治貪熾。是即火界。
無量壽如來。思惟餘部。有動轉相。對治嫉妬。是即風界。
不空成就如來。於此妙樂。而生愛樂。即虛空相。對治兩舌。是即空界。
寶生如來。此五大種。於剎那頃。心能了知。等同一味。
是故於勝。喜中分別。貪等五火。與大妙樂。同一本性。有十殑伽沙數如來眾。同是一部。於是一部。復有百萬。無數大俱胝部。是勝喜中。得如是部。
說方便品第十三
復次。宣說一切。金剛儀軌。瑜儗尼方便灌頂戒。謂分別剎那。飲食喜等。諸佛如來。安住鑁字。正等一相。得灌頂成就。
復次。金剛薩埵。白佛言。
世尊。如是鑁字。云何說為拏吉尼戒。如來為調御師。願為我說。如其次第。
佛言。
是中鑁字。唯一體性。最上莊嚴。為阿賴耶。諸佛寶藏。於初喜等。分別剎那。住妙樂智。謂莊嚴果報。作觀離相。
修瑜伽者。於四剎那正行。當如是知。莊嚴者。即初喜中。方便為說。種種理事。果報者。謂即勝喜。知妙樂觸。作觀者。謂即離喜。我所受用。為說尋伺。離相者。即俱生喜。遠離三種。貪與無貪。及彼中間。
復次。灌頂阿闍梨。以四種祕密。觀想次第。發清淨心。熙怡顧視。知具福慧。滅除煩惱。於諸眾生。因緣成熟。為說四種。澡沐灌頂。以二手執。金剛鈴杵。
其灌頂者。面目熙怡。莊嚴色相。以大拇指。無名指。施設種種供養已。為說攝受大印。知彼弟子。是大種族。遠離瞋恚。及我慢習。調御教誨。執金剛杵。隨其本尊說灌頂。作用相應契印。見自師尊。恭敬供養。如佛世尊。具大寂靜。於此金剛瑜伽。出生成就印法。不應分別。又應如我。以大威力。於生死泥。拔濟沈溺。作大歸救。
爾時弟子。執金剛杵。以盡世甘美。廣大飲食。燒香塗香。幢幡寶鐸。及妙華鬘。是等供養。於種種勝喜妙樂。剎那遠離。乃至菩提。最後邊際。持金剛杵。利諸含識。
又為弟子。說大悲智。安住一切。是身非身。無有二相。觀動植等。皆幻化相。輪壇方便。畢竟無疑。諸同學者。如己眷屬。
時金剛藏。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諸佛身。最上輪壇。如其次第。為我除疑。
佛言。
是曼拏羅者。堅固菩提心。作大施會。如虛空輪。清淨境界。應知是名。金剛瑜伽。蓮華部義。
時金剛藏。復白佛言。
世尊。持何等戒。住何三昧。
佛言。
一者。不應殺害眾生。當共一心。如護己有。二者。無不與故。取他人翫好。三者。無欲邪行知。本性空故。四者。無虛妄語。世出世間。發最上願。
時諸瑜伽者。於佛世尊。作如是言。
云何名根境。
云何十二處。
何等名蘊界。
復何為自性。
佛言根有六。
謂眼耳鼻根。
與身舌意等。
內外根癡俱。
以金剛解脫。
又境有六塵。
謂色聲香味。
及與觸境界。
并法界自性。
是名為六境。
即前根境二。
翻名十二處。
五蘊謂色等。
及大悲行性。
如是根境識。
說名十八界。
是故瑜伽者。
於此能悟了。
彼自性不生。
真實無妄失。
一切盡知解。
猶如水中月。
又如撚箭手。
云何生火相。
是火非箭出。
亦非撚人手。
諸相盡度量。
俱時無所得。
又此所生火。
非假亦非實。
是故諸法中。
應如是作意。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