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雲經卷第六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信敬。何等為十。

善根深厚。宿殖德本。得於正見。不隨他信。不歸依他。志性恒正。不為虛妄。其心質直。無有諂曲。利根智慧。功德具足。除諸陰蓋。其心清淨。常依善知識。遠離惡知識。摧伏憍慢。聞深妙法。能善諦受。終不顛倒。妄解如來。甚深法藏。威德自在。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能多信敬。

爾時除蓋障菩薩。白佛言。

世尊。我今於如來。大威德所。願說少法。令我得聞。

善男子。汝今善聽。當為說之。如來要法。威德少分。

善哉。世尊。願為演說。

佛言。

如來大慈。等與一切眾生樂。若於一眾生。起慈心時。乃至十方眾生。亦復如是。遍一切眾生界。亦滿虛空界。無能遍知。如來甚深。境界邊際。

如來有大悲心。不與聲聞。辟支佛共。如來於一眾生。起於悲心。乃至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為作利益。如來大悲。無有邊際。非諸二乘。所能究竟。

善男子。如來說法。不可窮盡。能於一時。普為十方。眾生說法。若一劫。百千萬億劫。無量阿僧祇劫。作如是說。一切眾生。無有能知。如來說法。邊際本末。

假使無量眾生。一時問難。而如來於一念中。各隨其類。一音能答。然如來辯才。無有窮盡。

如來有無量阿僧祇。禪定三昧。之所行處。

善男子。假使一切眾生。皆得十住。各各皆入。無量三昧。於百千劫中。各入異定。如是經無量劫。猶不能盡知。如來三昧境界。

如來又作。無量阿僧祇應身。令一切眾生。應受化者。悉見如來。皆現其前。於一念頃。一一色相。皆生信解。各有差別。如來又復。一時皆現其前。隨其所應。而為說法。令諸眾生。悉皆受行。

善男子。如來天眼。所見境界。無量無邊。非肉眼所見。是天眼境界。如來於一念中。悉皆見之。如觀掌中。阿摩勒果。

如來天耳。所聞境界。無量無邊。如上天眼。一切眾生。異類音聲。隨其大小。於一念頃。悉分別知。

如來復有。無量無邊。無礙智慧。無與等者。不可為譬。一切眾生。若心念所知。隨其根性。種種差別。如來於一剎那頃。悉分別知。隨彼眾生。各各所念。各各所作。隨造善惡。所得業報。如來能以三達。無礙智慧。於剎那頃。悉分別知。

善男子。如來常在禪定。

何以故。如來終無忘念。如來諸根。無有錯謬。如來斷一切結使。其心寂靜。若雜結使。其心散亂。離清淨法。如來已離。一切業習。塵垢永盡。無漏無為。於法自在。一切三昧。三摩提。無量境界。已度彼岸。

如來常在三昧。常一威儀。乃至涅槃。

如來於無量。百千億劫。修集所得。無有眾生。能思惟分別。知其量者。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來不從。阿僧祇劫。積集功德耶。

佛言。

不爾。

何以故。善男子。菩薩不能。思議如來境界。如來境界。不可思量。但為淺近眾生。說三阿僧祇。修集所得。菩薩而實。發心以來。不可計數。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眾生久修善根。植諸業行。除去蓋障。多有信解。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聞如來。無量威德。聞是法已。歡喜信樂。況復受持讀誦。書寫供養。為人廣說。如是之人。不久亦當。得大威德。堪任法器。

佛言。

如汝所說。如是如是。如此眾生。為佛所護。久種善根。親近諸佛。聞佛有大威德。善男子善女人。而於其中。不生疑惑。善男子善女人。心不錯亂。不錯亂故。思惟如來。有大威德。深生殷重。信樂之心。七日七夜。著鮮淨衣。恭敬供養。專念如來。大功德寶。心不移易。必得見佛。若不滿七日。乃至一日一夜。命終之時。亦得見佛。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

世尊。頗有眾生。於如來所說。不信受者。

佛即答言。

善男子。有或有眾生。聞佛所說。不肯信受。深生惱害。於說法者。生惡知識想。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善男子。若聞如來。有大威德。生世尊想。生大師想。如此之人。已於前世。得聞如來。無量功德。以是因緣。今復續聞。

即自思惟。

我等先身。必曾從佛。聞如此法。

爾時如來。即出廣長舌相。自覆其面。其舌廣長。踰於髮際。乃至覆頭。覆頭已復覆其身。覆身已覆師子座。又覆菩薩。聲聞緣覺。護世四天王。梵天帝釋。遍覆一切。無量大眾。

佛還攝舌相。告諸大眾。

善男子等。如是舌相。無虛妄耶。

善男子。若信是事。長夜安隱。得諸利樂。

說是語時。八萬四千眾生。得無生法忍。無量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量眾生。未發菩提心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復告除蓋障菩薩言。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滿世間善。何等為十。

雖說於色。而於實諦。不見有相。亦不著色相。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雖說於地。而於實諦。不見有相。亦不著地相。水火風空識。亦復如是。雖說於眼。而於實諦。不見有相。亦不著眼相。雖說鼻舌身意法。而於實諦。不見有相。亦不著意法等相。雖說有我。而於實諦。不見有相。亦不著我相。眾生。壽者。命者。丈夫人。而於實諦。不見有相。亦不取著。但世諦假施設有。第一義諦。則不可得。亦不取著。世諦假施設有。第一義諦。無有體相。亦不取著。世流布中。而有佛法差別。若於實諦。亦無佛法。善惡之相。但世諦中。而有菩提。第一義諦。則無菩提。亦無取著。

善男子。假施設法。名為世諦。終不說世諦。為第一義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善於世諦。不名為善。於第一義諦。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滿世間善。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善說。第一義諦。何等為十。

成就無生法忍。成就滅法。成就不壞法。非造作法。是究竟法。非處所法。無言語法。無調戲法。是寂滅法。是賢聖法。

何以故。善男子。第一義諦。不生。不滅。非壞。非所作。亦非盡。非文字。亦非調戲所得。

善男子。第一義諦。非言語道。法相寂滅。賢聖之所證覺。

善男子。第一義諦。非壞敗相。諸佛出世。及不出世。法相常爾。以是因緣故。菩薩剃除鬚髮。信家非家。出家學道。正信出家。身服袈裟。著壞色衣。精勤修道。如救頭然。捨諸虛妄。志求實法。

善男子。若無實法。則虛出家。諸佛如來。亦虛出世。以是因緣。有真實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解第一義諦。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善知。十二因緣。何等為十。

善知體相空。善知剎那法。善知不堅法。善知如影。如水中月。如呼聲響。善知法如幻。善知法如電。善知法如焰。如因緣生法。此悉是空。一剎那頃不堅法。如是乃至。因緣生法。此法生亦見生。住亦見住。異壞亦見異壞。

菩薩如是思惟。

以何因緣生。以何因緣滅。

菩薩復更思惟。

因無明故。能生諸法。無明力故。諸法得出。一切諸法。無明為導。一切諸法。依止無明。依無明故。能生於行。依行故。生識。識因緣生名色。名色因緣生六入。六入因緣生觸。觸因緣生受。受因緣故。凡愚眾生。於受少分。便起染愛。愛因緣生取。取因緣生有。有因緣生生。生因緣有老死。丈夫人老死。死因緣憂悲苦惱。眾苦聚集。以是因緣。生大苦陰。

以深智慧。慇懃方便。當斷無明。拔無明根。滅於無明。無明相應法。一切盡滅。譬如命根盡時。諸根都盡。無明盡時。依無明法。一切悉盡。無明滅故。諸煩惱滅。煩惱滅故。生死因皆滅。生死滅故。近於涅槃。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知十二因緣。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知我。何等為十。

菩薩作如是觀察。

我生誰家。為是婆羅門家。為是剎利家。為是長者家。為是下賤家。

菩薩雖生上族家。而無憍慢想。

若生下賤處。而作是念。

我本曾作。不善諸業。以惡業故。今生下賤家。

以是因緣。多修厭惡。多修厭惡故。欲得出家。

既出家已。作是思惟。

我為何事。而求出家。夫出家法。為自度脫。亦度於彼。以是因緣。不應懈怠。而自懶墮。

作是思惟。

我今出家。當何不善。若有少惡。速疾除斷。於諸善法。深起愛樂。歡喜無厭。所未斷惡。方便令斷。

如是復更觀察。

我等出家。云何增廣善法。善法增已。當倍愛樂。深心歡喜。善法未增。當令增廣。我今依怙師僧。增廣善法。以是因緣。於和上所。若持戒。若破戒。若多聞。若少聞。若聰明。若無智。悉皆恭敬。生世尊想。於諸世尊。恭敬供養。信樂歡喜。於和上所。亦復如是。於阿闍梨。復生恭敬。我依阿闍梨故。善法增廣。菩提法分。未滿足者。當令使滿。諸結未斷者。當令使斷。

於阿闍梨。復生和上想。供養如前。愛樂歡喜。增長右法。損減左法。如是左法。不令增長。

復更觀察。

誰是我世尊。一切種智。是我世尊。能一切覺。能一切說。救濟世間。憐愍眾生。具大悲心。是大福田。是我世尊。天人之師。

以是因緣。以是相貌。應生信敬。愛樂歡喜。

又復思惟。

我得大利。遇佛。世尊。如來制戒。我今寧捨身命。終不毀犯。如來制戒。

是名善受佛教。

我今當應。從誰受供。如我今者。當從剎利。婆羅門。聚落城邑。受彼供施。令彼果報。尊貴富樂。我亦不應。虛受人供。如是剎利。婆羅門。聚落城邑。皆作何想。我今思惟。有何功德。而施飲食。剎利。婆羅門。聚落城邑。當念我是沙門。作福田想。我今應當。具滿沙門。所行之道。比丘功德。沙門功德。福田淨業。宜稱其名。

我今處生死中。當自拔出。我今已得。出家善利。我今初得。無上大利。我得出家。即是無上大利。我今能稱。出家之法。亦是無上大利。我今當勤精進。遠離懈怠。亦疾速出。生死災患。

善男子。菩薩出家。常應執念。如是思惟。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知於我。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知世法。何等為十。

於自高人。起卑賤想。於憍慢人。起恭敬想。於諂曲人。起質直想。於妄語人。起真實想。於憎惡人。起愛樂想。於剛強人。起柔軟想。於不忍人。起忍辱想。於瞋忿人。起慈心想。於苦惱人。起悲心想。於多貪人。起施與想。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知世法。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能。生淨佛國土。何等為十。

持戒清淨。無闕戒無嫌戒。於一切眾生。心常平等。同其事業。具諸功德。遠離名聞。讚歎利養。不染八法。深信不疑。勤修精進。無有懈怠。攝心禪定。無諸錯亂。善修多聞。遠離無智。利根聰慧。滅除愚闇。於瞋惱眾生。恒修慈心。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十事不具。能生淨土不。

佛即答言。

善男子。若能於一事。具足無闕。當知十事。悉皆清淨。以是義故。名具十事。得生淨土。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能生淨佛國土。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胎不染污。何等為十。

作諸形像。如來塔寺。若有毀壞。嚴飾修治。復以諸香泥。塗於佛塔。如來形像。常以香湯洗浴。於如來塔。塗掃清淨。於父母所。躬自供養。於和上阿闍梨。同梵行者。心常恭敬供養。不為財利。以此善根。迴與一切眾生。願令皆得。胎不染污。心常殷重。如是思惟。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胎不染污。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捨家出家。何等為十。

無所受用。於可染處。終不親近。背於五欲。除諸愛渴。於如來所制禁戒。終不毀犯。少欲知足。衣服飲食。床敷臥具。趣得支命。終不貪積。於五欲所。常生畏怖。恒念厭離。修集善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捨家出家。

寶雲經卷第六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