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諸法不轉經卷中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而白佛言。
佛說業障淨者。世尊。菩薩云何。業障當淨。
佛言。
曼殊尸利。若有菩薩。見於諸法。無業無報。彼當到業障淨。
復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薩。即於欲際。而見實際。彼當到業障淨。瞋際癡際。即見實際。彼當到業障淨。
復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薩。見諸眾生。即涅槃界。彼當到業障淨。
何以故。曼殊尸利。彼以順見。業障得淨。
曼殊尸利。於四聖諦。不如實見。有四倒心眾生。於不實流轉。不能超過。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復於佛所白言。
世尊為說。眾生云何。當有所見。而於流轉。不能超過。
佛言。
曼殊尸利。眾生著我。我所故於流轉。不能超過。
何以故。曼殊尸利。若見自他。彼有業行。
曼殊尸利。凡夫小兒眾生。以無聞故。不知諸法。畢竟滅度。彼於自他。而有所見。見已。作三種業。身語及意。彼於無有有取。分別我貪。我瞋我癡。
彼若如來教中出家。當作是念。
我具戒。我淨行。我當過流轉。我當得涅槃。我當解脫苦。
彼復分別。
此法善。此法不善。此法漏。此法無漏。此法知。此法斷。此法證。此法修。所謂。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彼復分別。諸行無常。諸行苦。諸行熾然。我於諸行。應當走出。
彼如是觀察生時。即於和合想念。而有厭捨。
此相先行。彼作是念。
此苦應知。
若此諸法。所應知者。彼作是念。
我應斷集。
彼於諸法。羞慚厭怖。彼作是念。
此集應斷。
若此諸法。所羞厭者。彼作是念。
滅應證。道應修。
彼法分別已。復知於滅。彼作是念。
此是彼滅應證。
若此諸法。所應證者。彼作是念。
我應修道。
彼便獨到閑處。思念諸法。得舍摩他。滅於思念。彼得舍摩他故。於諸法中。其心自然。開敷涼潤。轉生羞慚。不憙樂心。
彼作是念。
我脫諸苦。於上更無所作。
自謂是阿羅漢。作如是知。彼欲死時。見受生處。則於佛菩提中。有疑惑不正意。彼以心墮疑惑故。死已當墮。諸大泥犁耶中。
何以故。墮無生諸法中分別故。於佛菩提。有毀害心。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當見四聖諦。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諸行無生。彼即知苦。若見諸行無起。彼即斷集。若見諸法。畢竟滅度。彼即證滅。若見諸法無有。彼即修道。
曼殊尸利。若如是見四聖諦。彼不分別。此法善。此法不善。此法當知。此法當斷。此法當證。此法當修。所謂。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
何以故。若諸凡夫。小兒染恚癡處。於中見彼。諸法無生。無有不實。分別所繫。如是見已。彼於法中。無取無捨。見諸欲瞋癡等。皆如虛空自性。彼於諸三界中。無所著。於諸三界。彼見無生。見諸三界。如幻如夢。如響如影。於諸善不善法。見其如焰。見彼欲界。即涅槃界。見瞋恚界。即涅槃界。見愚癡界。即涅槃界。彼見諸法。如是自性。便於諸眾生中。遠離愛憎。
何以故。彼於諸法不見。若愛若憎。心等虛空。亦不見佛。及以法僧。彼既不見諸法。便於法中。無處作疑。既不作疑。則無有取。既無有取。則無有生。便當涅槃。
曼殊尸利。上座須浮帝知。如是法故。不來禮如來足。
何以故。彼尚不見自身。何況當見如來。無有是處。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當見四念處。
佛言。
曼殊尸利。於未來世。當有比丘。彼於不淨身中。隨順身觀。說為念處。生滅受中。隨順受觀。說為念處。見心乃是。生法滅法。於是心中。隨順心觀。說為念處。彼如是說。若有圓想。彼則非有。若有法想。彼亦非有。於是法中。隨順法觀。說為念處。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復白佛言。
世尊。四念處。更云何薰修。
佛言。
不須。曼殊尸利。如來所說。別意難知。
曼殊尸利白言。
大德世尊。但當為說。薰修念處。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其身。等如虛空。此是身中。隨順身觀念處。
曼殊尸利。若不得受。內外兩間。此是受中。隨順受觀念處。
曼殊尸利。若知其心。唯有名量。此是心中。隨順心觀念處。
曼殊尸利。若不得。諸善不善法。此是法中。隨順法觀念處。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四念處。
曼殊尸利復言。
世尊。云何當見。聖八分道。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不平等。無二亦不作二。此是正見。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不分別。不種種分別。不普分別。無所見故。此是正分別。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不可言說。言說平等。善薰修故。此是正語。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作無作者。不得作者故。此是正業。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聚不散。正住活命。此是正命。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起不發行故。此是正精進。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皆不作念。念業已離。亦不追憶。此是正念。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本性入定。無散亂。無攀緣。不可得故。此是正定。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聖八分道。
曼殊尸利復言。
世尊。云何當見五根。
佛言。
曼殊尸利。若信諸法不生。以本性不生故。此是信根。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心不發遣。以近想遠想離故。此是精進根。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作念意。以攀緣性離故。念不繫縛。此是念根。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念不思。如幻不可得故。此是定根。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離生離無智。本性空故。此是慧根。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五根。
曼殊尸利復言。
世尊。云何當見七覺分。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有自性。不作念意。此是念覺分。
曼殊尸利。若選擇諸法已。不得善。不善。無記。以不成就故。此是擇法覺分。
曼殊尸利。若於三界。不取不捨。以知界想壞故。此是精進覺分。
曼殊尸利。若諸行中。不繫於喜。以知喜不喜壞故。此是喜覺分。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其心止息。此是止息覺分。
曼殊尸利。若知諸法。心不可得。隨順覺故。此是定覺分。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不依不住。不著不縛。不見諸法。而得於捨。此是捨覺分。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七覺分。
曼殊尸利。若有如是。見四聖諦。四念處。聖八分道。五根。七覺分。我當說彼。名為度者。名為到彼岸者。名為到陸地者。名為得安隱者。名為得無畏者。名為抖擻塵者。名為無所有者。名為無欲惱。無障礙者。名阿羅漢。名為盡漏者。名為作所應作。所作已辦者。名為離重擔者。名為得自利者。名為盡有結者。乃至名為。心皆自在。得勝彼岸者。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名為能度者。名為度鞞陀迦者。名為輸嚧帝疑夜者。名為佛。名為佛子。名為奢迦子。名為踏破刺棘者。名為除卻塹者。名為度塹者。名為拔箭鏃者。名為離熱惱者。名為比丘。名為聖者。名為滿足幢者。
曼殊尸利。比丘具足。如是忍者。則能淨施。應得諸天世等供養。
是故曼殊尸利。比丘欲不虛食。國人食者。欲破摩羅者。欲超過流轉者。欲順到涅槃者。欲解脫苦者。欲作諸天世等。淨施福田者。於此法中。應當勤習相應。
說此言時。三十二千天子。法中證見。彼以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而散於佛。說如是言。
大德世尊。若說此法。耳得聞者。彼於如來教中。是善出家。何況聞已。信解為緣。如實奉行。
世尊。彼等眾生。乃至若聞此說。當得無增上慢。
爾時曼殊尸利。復白佛言。
大德世尊。為說陀羅尼句。以是陀羅尼故。當令菩薩。得無著辯。無一聲中。而有怖畏。於佛法中。出生諸法。信解諸法。是一相道。
如是語已。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菩薩言。
曼殊尸利。以彼因緣。汝當善聽。今說法門。名雞羅句。及種子句。以是法門故。令諸菩薩。於諸法中。當得明照。速於無生法中得忍。
曼殊尸利言。
云何名雞羅句。種子句法門。
佛言。
曼殊尸利。諸眾生一心。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眾生心。皆無所有。攀緣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諸眾生心。皆同一量。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眾生心。如虛空量。入於無著。平等行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諸眾生。一眾生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說諸眾生。唯是其一。畢竟不生。遠離於名。一異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欲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欲不可動。於法界住。以不住故。彼不動搖。本性離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瞋是金剛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金剛句。
佛言。
曼殊尸利。瞋不可破。亦不可斷。如彼金剛。不破不斷。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亦皆。不破不斷。諸事不成就故。彼是此金剛句。
曼殊尸利。癡是智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智句。
佛言。
曼殊尸利。即此諸法。轉滅於智。遠離無智。如彼虛空。非智具足。亦非無智具足。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非智具足。亦非無智具足。智與無智。及所應知。本性寂靜故。彼是此智句。
曼殊尸利。色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如彼天帝門橛。不動不搖。以善住故。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於法界住。以不住故。彼亦無去無來。無取無捨。亦不於他。有所行作。以住無住處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受是寂靜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寂靜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受本性寂靜。不內不外。不東方。不南方。不西方。不北方。不下方。不上方。不十方中。
曼殊尸利。若樂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樂。
曼殊尸利。若苦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苦。
曼殊尸利。若不苦不樂。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癡。
曼殊尸利。是故諸受。不內不外。不東方。不南方。不西方。不北方。不下方。不上方。不十方中可得。是故諸眾生等。皆似草木。及壁本性。不生不滅故。彼是此寂靜句。
曼殊尸利。想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分別起想。不如實生。空拳相似。如焰自相。本性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行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不正思惟。故而生於行。諸數已離。無數過數。如芭蕉實。
曼殊尸利。如芭蕉實。畢竟自無。以不可得。本性不生。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本性自離。名已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識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識如幻相。不生不出。空無相。無自性。無狀貌如虛空。以五指託畫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色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不生諸色故。
曼殊尸利。如影雖見。而無所有。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色雖見。而無所有。唯迷惑眼。唯迷惑心。虛妄不實法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聲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種種。無種種相。
曼殊尸利。諸聲無二。所有語道。亦如山鳴響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香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嗅。本性頑鈍。等於虛空。鼻香嗅者。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味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味界即不可思。味不可識。遠離於識。本來自性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觸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可觸著。如虛空離故。善壞身故。觸不起作故。觸自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法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心離心。自性不成。離名離相。如法界本性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地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堅無軟。虛妄和合。人以為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水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濕。無雜無膩。如炎網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火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暖無熱。其已捨離。自性寂靜。無實無生。以顛倒分別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風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著無礙。無急行。無自性。風道已過。不吹動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佛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作覺者。不覺。不隨順覺。不等覺。以覺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法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斷不破。離斷離破。無名無相。離名離相。亦無自性。語道已過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僧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不住聖眾。如法界際。持戒破戒平等故。定亂平等故。智無智平等故。解脫煩惱平等故。於諸法中。無所安住。以處非處。不可得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境界。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如虛空境界。不可思境界。諸境界斷。無諸事物。其中空虛斷。不可得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攀緣。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住處。無依倚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不破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可見。以無色不可見故。不可斷不可破。不可得。不可著。不可解脫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不取不捨。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等歸於如。等合法界。彼不起取。彼不捨出。不求不願。諸願已斷。本性寂靜。等虛空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咎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垢。亦無所有。清淨光顯。最善清淨。如虛空清淨故。罪不可得故無咎。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住處。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事。寂靜無住持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學。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學。彼不應學。不應修。不應思。不應念。不應住。不應發。不應行。不應斷。不應證。不應說。不應顯。不應求。不施設名。不開不淺。不生不滅。不洗非不淨。不分別說。不眾言說。不攀緣。不執取。不脫不棄不捨。
何以故。曼殊尸利。諸法畢竟已捨。本性不取。常是棄捨。彼非智所行。非無智所行故。彼是此雞羅句。
說諸法不轉經卷中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而白佛言。
佛說業障淨者。世尊。菩薩云何。業障當淨。
佛言。
曼殊尸利。若有菩薩。見於諸法。無業無報。彼當到業障淨。
復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薩。即於欲際。而見實際。彼當到業障淨。瞋際癡際。即見實際。彼當到業障淨。
復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薩。見諸眾生。即涅槃界。彼當到業障淨。
何以故。曼殊尸利。彼以順見。業障得淨。
曼殊尸利。於四聖諦。不如實見。有四倒心眾生。於不實流轉。不能超過。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復於佛所白言。
世尊為說。眾生云何。當有所見。而於流轉。不能超過。
佛言。
曼殊尸利。眾生著我。我所故於流轉。不能超過。
何以故。曼殊尸利。若見自他。彼有業行。
曼殊尸利。凡夫小兒眾生。以無聞故。不知諸法。畢竟滅度。彼於自他。而有所見。見已。作三種業。身語及意。彼於無有有取。分別我貪。我瞋我癡。
彼若如來教中出家。當作是念。
我具戒。我淨行。我當過流轉。我當得涅槃。我當解脫苦。
彼復分別。
此法善。此法不善。此法漏。此法無漏。此法知。此法斷。此法證。此法修。所謂。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彼復分別。諸行無常。諸行苦。諸行熾然。我於諸行。應當走出。
彼如是觀察生時。即於和合想念。而有厭捨。
此相先行。彼作是念。
此苦應知。
若此諸法。所應知者。彼作是念。
我應斷集。
彼於諸法。羞慚厭怖。彼作是念。
此集應斷。
若此諸法。所羞厭者。彼作是念。
滅應證。道應修。
彼法分別已。復知於滅。彼作是念。
此是彼滅應證。
若此諸法。所應證者。彼作是念。
我應修道。
彼便獨到閑處。思念諸法。得舍摩他。滅於思念。彼得舍摩他故。於諸法中。其心自然。開敷涼潤。轉生羞慚。不憙樂心。
彼作是念。
我脫諸苦。於上更無所作。
自謂是阿羅漢。作如是知。彼欲死時。見受生處。則於佛菩提中。有疑惑不正意。彼以心墮疑惑故。死已當墮。諸大泥犁耶中。
何以故。墮無生諸法中分別故。於佛菩提。有毀害心。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當見四聖諦。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諸行無生。彼即知苦。若見諸行無起。彼即斷集。若見諸法。畢竟滅度。彼即證滅。若見諸法無有。彼即修道。
曼殊尸利。若如是見四聖諦。彼不分別。此法善。此法不善。此法當知。此法當斷。此法當證。此法當修。所謂。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
何以故。若諸凡夫。小兒染恚癡處。於中見彼。諸法無生。無有不實。分別所繫。如是見已。彼於法中。無取無捨。見諸欲瞋癡等。皆如虛空自性。彼於諸三界中。無所著。於諸三界。彼見無生。見諸三界。如幻如夢。如響如影。於諸善不善法。見其如焰。見彼欲界。即涅槃界。見瞋恚界。即涅槃界。見愚癡界。即涅槃界。彼見諸法。如是自性。便於諸眾生中。遠離愛憎。
何以故。彼於諸法不見。若愛若憎。心等虛空。亦不見佛。及以法僧。彼既不見諸法。便於法中。無處作疑。既不作疑。則無有取。既無有取。則無有生。便當涅槃。
曼殊尸利。上座須浮帝知。如是法故。不來禮如來足。
何以故。彼尚不見自身。何況當見如來。無有是處。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當見四念處。
佛言。
曼殊尸利。於未來世。當有比丘。彼於不淨身中。隨順身觀。說為念處。生滅受中。隨順受觀。說為念處。見心乃是。生法滅法。於是心中。隨順心觀。說為念處。彼如是說。若有圓想。彼則非有。若有法想。彼亦非有。於是法中。隨順法觀。說為念處。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復白佛言。
世尊。四念處。更云何薰修。
佛言。
不須。曼殊尸利。如來所說。別意難知。
曼殊尸利白言。
大德世尊。但當為說。薰修念處。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其身。等如虛空。此是身中。隨順身觀念處。
曼殊尸利。若不得受。內外兩間。此是受中。隨順受觀念處。
曼殊尸利。若知其心。唯有名量。此是心中。隨順心觀念處。
曼殊尸利。若不得。諸善不善法。此是法中。隨順法觀念處。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四念處。
曼殊尸利復言。
世尊。云何當見。聖八分道。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不平等。無二亦不作二。此是正見。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不分別。不種種分別。不普分別。無所見故。此是正分別。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不可言說。言說平等。善薰修故。此是正語。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作無作者。不得作者故。此是正業。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聚不散。正住活命。此是正命。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起不發行故。此是正精進。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皆不作念。念業已離。亦不追憶。此是正念。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本性入定。無散亂。無攀緣。不可得故。此是正定。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聖八分道。
曼殊尸利復言。
世尊。云何當見五根。
佛言。
曼殊尸利。若信諸法不生。以本性不生故。此是信根。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心不發遣。以近想遠想離故。此是精進根。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作念意。以攀緣性離故。念不繫縛。此是念根。
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念不思。如幻不可得故。此是定根。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離生離無智。本性空故。此是慧根。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五根。
曼殊尸利復言。
世尊。云何當見七覺分。
佛言。
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有自性。不作念意。此是念覺分。
曼殊尸利。若選擇諸法已。不得善。不善。無記。以不成就故。此是擇法覺分。
曼殊尸利。若於三界。不取不捨。以知界想壞故。此是精進覺分。
曼殊尸利。若諸行中。不繫於喜。以知喜不喜壞故。此是喜覺分。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其心止息。此是止息覺分。
曼殊尸利。若知諸法。心不可得。隨順覺故。此是定覺分。
曼殊尸利。若諸法中。不依不住。不著不縛。不見諸法。而得於捨。此是捨覺分。
曼殊尸利。如是應見七覺分。
曼殊尸利。若有如是。見四聖諦。四念處。聖八分道。五根。七覺分。我當說彼。名為度者。名為到彼岸者。名為到陸地者。名為得安隱者。名為得無畏者。名為抖擻塵者。名為無所有者。名為無欲惱。無障礙者。名阿羅漢。名為盡漏者。名為作所應作。所作已辦者。名為離重擔者。名為得自利者。名為盡有結者。乃至名為。心皆自在。得勝彼岸者。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名為能度者。名為度鞞陀迦者。名為輸嚧帝疑夜者。名為佛。名為佛子。名為奢迦子。名為踏破刺棘者。名為除卻塹者。名為度塹者。名為拔箭鏃者。名為離熱惱者。名為比丘。名為聖者。名為滿足幢者。
曼殊尸利。比丘具足。如是忍者。則能淨施。應得諸天世等供養。
是故曼殊尸利。比丘欲不虛食。國人食者。欲破摩羅者。欲超過流轉者。欲順到涅槃者。欲解脫苦者。欲作諸天世等。淨施福田者。於此法中。應當勤習相應。
說此言時。三十二千天子。法中證見。彼以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而散於佛。說如是言。
大德世尊。若說此法。耳得聞者。彼於如來教中。是善出家。何況聞已。信解為緣。如實奉行。
世尊。彼等眾生。乃至若聞此說。當得無增上慢。
爾時曼殊尸利。復白佛言。
大德世尊。為說陀羅尼句。以是陀羅尼故。當令菩薩。得無著辯。無一聲中。而有怖畏。於佛法中。出生諸法。信解諸法。是一相道。
如是語已。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菩薩言。
曼殊尸利。以彼因緣。汝當善聽。今說法門。名雞羅句。及種子句。以是法門故。令諸菩薩。於諸法中。當得明照。速於無生法中得忍。
曼殊尸利言。
云何名雞羅句。種子句法門。
佛言。
曼殊尸利。諸眾生一心。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眾生心。皆無所有。攀緣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諸眾生心。皆同一量。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眾生心。如虛空量。入於無著。平等行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諸眾生。一眾生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說諸眾生。唯是其一。畢竟不生。遠離於名。一異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欲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欲不可動。於法界住。以不住故。彼不動搖。本性離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瞋是金剛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金剛句。
佛言。
曼殊尸利。瞋不可破。亦不可斷。如彼金剛。不破不斷。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亦皆。不破不斷。諸事不成就故。彼是此金剛句。
曼殊尸利。癡是智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智句。
佛言。
曼殊尸利。即此諸法。轉滅於智。遠離無智。如彼虛空。非智具足。亦非無智具足。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非智具足。亦非無智具足。智與無智。及所應知。本性寂靜故。彼是此智句。
曼殊尸利。色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如彼天帝門橛。不動不搖。以善住故。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於法界住。以不住故。彼亦無去無來。無取無捨。亦不於他。有所行作。以住無住處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受是寂靜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寂靜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受本性寂靜。不內不外。不東方。不南方。不西方。不北方。不下方。不上方。不十方中。
曼殊尸利。若樂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樂。
曼殊尸利。若苦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苦。
曼殊尸利。若不苦不樂。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癡。
曼殊尸利。是故諸受。不內不外。不東方。不南方。不西方。不北方。不下方。不上方。不十方中可得。是故諸眾生等。皆似草木。及壁本性。不生不滅故。彼是此寂靜句。
曼殊尸利。想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分別起想。不如實生。空拳相似。如焰自相。本性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行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不正思惟。故而生於行。諸數已離。無數過數。如芭蕉實。
曼殊尸利。如芭蕉實。畢竟自無。以不可得。本性不生。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法本性自離。名已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識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識如幻相。不生不出。空無相。無自性。無狀貌如虛空。以五指託畫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色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不生諸色故。
曼殊尸利。如影雖見。而無所有。如是如是。
曼殊尸利。諸色雖見。而無所有。唯迷惑眼。唯迷惑心。虛妄不實法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聲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種種。無種種相。
曼殊尸利。諸聲無二。所有語道。亦如山鳴響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香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嗅。本性頑鈍。等於虛空。鼻香嗅者。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味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味界即不可思。味不可識。遠離於識。本來自性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觸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可觸著。如虛空離故。善壞身故。觸不起作故。觸自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法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心離心。自性不成。離名離相。如法界本性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地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堅無軟。虛妄和合。人以為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水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濕。無雜無膩。如炎網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火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暖無熱。其已捨離。自性寂靜。無實無生。以顛倒分別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風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著無礙。無急行。無自性。風道已過。不吹動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佛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作覺者。不覺。不隨順覺。不等覺。以覺離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法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斷不破。離斷離破。無名無相。離名離相。亦無自性。語道已過故。彼是此種子句。
曼殊尸利。僧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不住聖眾。如法界際。持戒破戒平等故。定亂平等故。智無智平等故。解脫煩惱平等故。於諸法中。無所安住。以處非處。不可得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境界。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如虛空境界。不可思境界。諸境界斷。無諸事物。其中空虛斷。不可得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攀緣。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住處。無依倚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不破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不可見。以無色不可見故。不可斷不可破。不可得。不可著。不可解脫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不取不捨。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等歸於如。等合法界。彼不起取。彼不捨出。不求不願。諸願已斷。本性寂靜。等虛空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咎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垢。亦無所有。清淨光顯。最善清淨。如虛空清淨故。罪不可得故無咎。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住處。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事。寂靜無住持故。彼是此雞羅句。
曼殊尸利。諸法無學。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
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
曼殊尸利。諸法無學。彼不應學。不應修。不應思。不應念。不應住。不應發。不應行。不應斷。不應證。不應說。不應顯。不應求。不施設名。不開不淺。不生不滅。不洗非不淨。不分別說。不眾言說。不攀緣。不執取。不脫不棄不捨。
何以故。曼殊尸利。諸法畢竟已捨。本性不取。常是棄捨。彼非智所行。非無智所行故。彼是此雞羅句。
說諸法不轉經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