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如上說。差別者。
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如是說。
無因。無緣。眾生。無智。無見。無因。無緣。眾生。智。見。
如是廣說。乃至無畏王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足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
時眾多比丘。作是念。
今日太早。乞食時未至。我等且過。諸外道精舍。
眾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與諸外道。共相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已。
諸外道。問比丘言。
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法。斷五蓋覆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轉趣涅槃。住四念處。修七覺意。我等亦復。為諸弟子說。斷五蓋覆心。慧力羸。善住四念處。修七覺分。我等與彼。沙門瞿曇。有何等異。俱能說法。
時眾多比丘。聞外道所說。心不喜悅。反呵罵。從座起去。入舍衛城。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諸外道所說。具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眾多比丘。
彼外道。說是語時。汝等應反問言。
諸外道。五蓋者。種應有十。七覺者。種應有十四。何等為五蓋之十。七覺之十四。
如是問者。彼諸外道。則自駭散。說諸外道法。瞋恚。憍慢。毀呰。嫌恨。不忍心生。或默然低頭。失辯潛思。
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歡喜隨順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於此聞者。
諸比丘。何等為五蓋之十。
謂有內貪欲。有外貪欲。
彼內貪欲者。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彼外貪欲。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謂瞋恚有瞋恚相。若瞋恚及瞋恚相。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有睡有眠。彼睡彼眠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有掉有悔。彼掉彼悔。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有疑善法。有疑不善法。彼善法疑。不善法疑。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是名五蓋說十。
何等為七覺分。說十四。
有內法心念住。有外法心念住。
彼內法念住即。是念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外法念住即。是念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擇善法。擇不善法。彼善法擇。即是擇法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不善法擇。即是擇法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精進斷不善法。有精進長養善法。彼斷不善法精進。即是精進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長養善法精進。即是精進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喜。有喜處。彼喜。即是喜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喜處。亦即是喜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身猗息。有心猗息。彼身猗息。即是猗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心猗息。即是猗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定。有定相。彼定。即是定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定相。即是定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捨善法。有捨不善法。彼善法捨。即是捨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不善法捨。即是捨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是名七覺分。說為十四。
佛說此經已。眾多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有諸外道出家。作如是說者。當復問言。
若心微劣猶豫者。爾時應修何等覺分。何等為非修時。
若復掉心者。掉心猶豫者。爾時復修何等覺分。何等為非時。
如是問者。彼諸外道。心則駭散。說諸異法。心生忿恚。憍慢。毀呰。嫌恨。不忍。或默然低頭。失辯潛思。
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歡喜隨喜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於此聞者。
諸比丘。若爾時。其心微劣。其心猶豫者。不應修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猶豫。以此諸法。增其微劣故。
譬如小火。欲令其燃。增以燋炭。
云何。比丘。非為增炭。令火滅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微劣猶豫。若修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者。此則非時。增懈怠故。
若掉心起。若掉心猶豫。爾時不應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
所以者何。掉心起。掉心猶豫。以此諸法。能令其增。譬如熾火。欲令其滅。足其乾薪。
於意云何。豈不令火。增熾燃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如是掉心生。掉心猶豫。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增其掉心。
諸比丘。若微劣心生。微劣猶豫。是時應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
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猶豫。以此諸法。示教照喜。
譬如小火。欲令其燃。足其乾薪。
云何。比丘。此火寧熾燃不。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如是微劣心生。微劣猶豫。當於爾時。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示教照喜。
若掉心生。掉心猶豫。修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所以者何。掉心生。掉心猶豫。此等諸法。能令內住。一心攝持。
譬如燃火。欲令其滅。足其燋炭。彼火則滅。
如是。比丘。掉心猶豫。修擇法覺分。精進。喜。則非時。修猗。定。捨覺分。自此則是時。此等諸法。內住一心攝持。念覺分者。一切兼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蓋。七覺分。有食。無食。我今當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譬如身依食而立。非不食。如是五蓋。依於食而立。非不食。
貪欲蓋。以何為食。
謂觸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貪欲令起。已起貪欲。能令增廣。是名欲愛蓋之食。
何等為瞋恚蓋食。
謂障礙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瞋恚蓋令起。已起瞋恚蓋。能令增廣。是名瞋恚蓋食。
何等為睡眠蓋食。
有五法。
何等為五。微弱。不樂。欠呿。多食。懈怠。
於彼不正思惟。未起睡眠蓋令起。已起睡眠蓋。能令增廣。是名睡眠蓋食。
何等為掉悔蓋食。
有四法。
何等為四。謂親屬覺。人眾覺。天覺。本所經娛樂覺。
自憶念。他人令憶念。而生覺。於彼起不正思惟。未起掉悔令起。已起掉悔。令其增廣。是名掉悔蓋食。
何等為疑蓋食。
有三世。
何等為三。謂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
於過去世猶豫。未來世猶豫。現在世猶豫。於彼起不正思惟。未起疑蓋令起。已起疑蓋。能令增廣。是名疑蓋食。
譬如身依於食。而得長養。非不食。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長養。非不食。
何等為念覺分不食。
謂四念處。不思惟。未起念覺分不起。已起念覺分令退。是名念覺分不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不食。
謂於善法撰擇。於不善法撰擇。於彼不思惟。未起擇法覺分。令不起。已起擇法覺分令退。是名擇法覺分不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不食。
謂四正斷。於彼不思惟。未起精進覺分。令不起。已起精進覺分令退。是名精進覺分不食。
何等為喜覺分不食。
有喜。有喜處法。於彼不思惟。未起喜覺分不起。已起喜覺分令退。是名喜覺分不食。
何等為猗覺分不食。
有身猗息。及心猗息。於彼不思惟。未生猗覺分不起。已生猗覺分令退。是名猗覺分不食。
何等為定覺分不食。
有四禪。於彼不思惟。未起定覺分不起。已起定覺分令退。是名定覺分不食。
何等為捨覺分不食。
有三界。謂斷界。無欲界。滅界。於彼不思惟。未起捨覺分不起。已起捨覺分令退。是名捨覺分不食。
何等為貪欲蓋不食。
謂不淨觀。於彼思惟。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斷。是名貪欲蓋不食。
何等為瞋恚蓋不食。
彼慈心思惟。未生瞋恚蓋不起。已生瞋恚蓋令滅。是名瞋恚蓋不食。
何等為睡眠蓋不食。
彼明照思惟。未生睡眠蓋不起。已生睡眠蓋令滅。是名睡眠蓋不食。
何等為掉悔蓋不食。
彼寂止思惟。未生掉悔蓋不起。已生掉悔蓋令滅。是名掉悔蓋不食。
何等為疑蓋不食。
彼緣起法思惟。未生疑蓋不起。已生疑蓋令滅。是名疑蓋不食。
譬如身依食而住。依食而立。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而立。
何等為念覺分食。
謂四念處思惟已。未生念覺分令起。已生念覺分。轉生令增廣。是名念覺分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食。
有擇善法。有擇不善法。彼思惟已。未生擇法覺分令起。已生擇法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擇法覺分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食。
彼四正斷思惟。未生精進覺分令起。已生精進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精進覺分食。
何等為喜覺分食。
有喜。有喜處。彼思惟。未生喜覺分令起。已生喜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喜覺分食。
何等為猗覺分食。
有身猗息。心猗息思惟。未生猗覺分令起。已生猗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猗覺分食。
何等為定覺分食。
謂有四禪思惟。未生定覺分。令生起。已生定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定覺分食。
何等為捨覺分食。
有三界。何等三。謂斷界。無欲界。滅界。彼思惟。未生捨覺分令起。已生捨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捨覺分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內法中。我不見一法。未生惡不善法令生。已生惡不善法。重生令增廣。未生善法不生。已生則退。所謂。不正思惟。
諸比丘。不正思惟者。未生貪欲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念覺分不生。已生者令退。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
我不見一法。能令未生。惡不善法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正思惟。
比丘。正思惟者。未生貪欲。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念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外法中。我不見一法。未生惡不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善法。令不生。已生者令退。如惡知識。惡伴黨。惡知識。惡伴黨者。未生貪欲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念覺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
諸比丘。我不見一法。未生惡不善法。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
若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未生貪欲。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念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
有七覺分。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此七覺分。決定而得。不勤而得。我隨所欲。覺分正受。若晨朝時。日中時。日暮時。若欲正受。隨其所欲。多入正受。
譬如王大臣。有種種衣服。置箱簏中。隨其所須。日中所須。日暮所須。隨欲自在。
如是。比丘。此七覺分。決定而得。不勤而得。隨意正受。我此念覺分。清淨純白。起時知起。滅時知滅。沒時知沒。已起知已起。已滅知已滅。如是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
尊者舍利弗。說此經已。諸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巴連弗邑。
爾時尊者優波摩。尊者阿提目多。住巴連弗邑。鷄林精舍。
爾時尊者阿提目多。晡時從禪覺。詣尊者優波摩所。
共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問尊者優波摩。
尊者。能知七覺分方便。如是樂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
優波摩答言。
尊者阿提目多。比丘善知方便。修七覺分。如是樂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
復問。
云何比丘。善知方便。修七覺分。
優波摩答言。
比丘方便。修念覺分時。知思惟。
彼心不善解脫。不害睡眠。不善調伏掉悔。不害睡眠。如我念覺處法思惟。精進方便。不得平等。
如是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
若比丘。念覺分方便時。先思惟。心善解脫。正害睡眠。調伏掉悔。
如我於此。念覺處法思惟已。不勤方便。而得平等。
如是。阿提目多。比丘知方便。修七覺分。如是樂住正受。如是不樂住正受。
時二正士。共論義已。各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那律。亦住舍衛國。松林精舍。
時有眾多比丘。詣阿那律所。共相問訊慰勞。
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語尊者阿那律。
尊者知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不。
尊者阿那律。語諸比丘言。
我知比丘。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
諸比丘問尊者阿那律。
云何知比丘。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
尊者阿那律。語諸比丘。
比丘方便。修念覺分。善知思惟。我心善解脫。善害睡眠。善調伏掉悔。如此念覺分處法。思惟已。精勤方便。心不懈怠。身猗息不動亂。繫心令住。不起亂念。一心正受。如是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
是名知比丘。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
時眾多比丘。聞尊者阿那律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轉輪聖王。出世之時。有七寶。現於世間。金輪寶。象寶。馬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
如是。如來出世。亦有七覺分寶現。
齋戒處。樓觀上。大臣圍遶。有金輪寶。從東方出。輪有千輻。齊轂圓輞。輪相具足。有此吉瑞。必是轉輪聖王。
我今決定。為轉輪王。
即以兩手。承金輪寶。著左手中。右手旋轉。而說是言。
若是轉輪聖王。金輪寶者。當復轉輪聖王。古道而去。
於是輪寶即發。王蕃前隨。而於東方。乘虛而逝。向於東方。遊古聖王。正直之道。王隨輪寶。四兵亦從。若所至方。輪寶住者。王於彼住。四兵亦住。東方諸國。處處小王。見聖王來。悉皆歸伏。
如來出興於世。有七覺分。現於世間。所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轉輪聖王。出於世時。有七寶。現於世間。
云何轉輪聖王。出於世時。金輪寶現有。
時剎利灌頂聖王。月十五日。沐浴清淨。受持齋戒。於樓閣上。大臣圍遶。有金輪寶。從東方出。輪有千輻。齊轂圓輞。輪相具足。天真金寶。古昔傳聞。剎利灌頂大王。月十五日布薩時。沐浴清淨。受持福善。
善來大王。此是王國。此國安隱。人民豐樂。願於中止。教化國人。我則隨從。
聖王答言。
諸聚落主。汝今但當。善化國人。有不順者。當來白我。當如法化。莫作非法。亦令國人。善化非法。若如是者。則從我化。
於是聖王。從東海度。乘古聖王道。至于南海。至於南海。度於南海。至西海。乘於古昔。聖王之道。度於西海。至於北海。南西北方。諸小國王。奉迎啟請。亦如東方廣說。
於是金輪寶。聖王隨從。度於北海。還至王宮。正治殿上。住虛空中。是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金輪寶。現於世間。
云何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白象寶。現於世間。
若剎利灌頂大王。純色之象。其色鮮好。七支拄地。
聖王見已。心則欣悅。
今此寶象。來應於我。
告善調象師。
令速調此寶象。調已送來。
象師受命。不盈一日。象即調伏。一切調伏相。悉皆具足。猶如餘象。經年調者。今此象寶。一日調伏。亦復如是。
調已。送詣王所。上白大王。
此象已調。唯王自知時。
爾時聖王。觀察此象。調相已備。即乘寶象。於晨旦時。周行四海。至日中時。還歸王宮。
是名轉輪聖王。出興于世。如此象寶。現於世間。
何等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馬寶。現於世間。
轉輪聖王。所有馬寶。純一青色。烏頭澤尾。聖王見馬。心生欣悅。
今此神馬。來應我故。
付調馬師。
令速調之。調已送來。
馬師奉教。不盈一日。其馬即調。猶如餘馬。經年調者。馬寶調伏。亦復如是。
知馬調已。還送奉王。白言。
大王。此馬已調。
爾時聖王。觀察寶馬。調相已備。於晨旦時。乘此寶馬。周行四海。至日中時。還歸王宮。
是名轉輪聖王。出興于世。馬寶。現於世間。
何等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摩尼珠寶。現於世間。
若轉輪聖王。所有寶珠。其形八楞。光澤明照。無諸類隙。於王宮內。常為燈明。轉輪聖王。察試寶珠。陰雨之夜。將四種兵。入於園林。持珠前導。光明照耀。面一由旬。
是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摩尼寶珠。現於世間。
何等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賢玉女寶。現於世間。
轉輪聖王。所有玉女。不黑不白。不長不短。不麁不細。不肥不瘦。支體端正。寒時體暖。熱時體涼。身體柔軟。如迦陵伽衣。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口鼻出息。作優鉢羅香。後臥先起。瞻王意色。隨宜奉事。軟言愛語。端心正念。發王道意。心無違越。況復身口。
是為轉輪聖王寶女。
云何為轉輪聖王。主藏臣寶。現於世間。
謂轉輪聖王。主藏大臣。本行施故。生得天眼。能見伏藏。有主無主。若水若陸。若遠若近。悉能見之。轉輪聖王須珍寶。即便告勅。隨王所須。輒以奉上。
於是聖王有時。試彼大臣。觀其所能。乘船遊海。告彼大臣。
我須寶物。
臣白王言。
小住岸邊。當以奉上。
王告彼臣。
我今不須。岸邊之寶。且盡與我。
於是大臣。即於水中。出四金瓮。金寶滿中。以奉聖王。王所須。即取用之。若取足已。餘則還歸水中。
聖王出世。則有如此。主藏之臣。現於世間。
云何聖王。出興於世。有主兵之臣。現於世間。
謂有主兵臣。聰明智辯。譬如世間。善思量成就者。聖王所宜。彼則悉從。宜去。宜住。宜出。宜入。聖王四種兵行。道里頓止。不令疲勌。悉知聖王。宜所應作。現法後世。功德之事。以白聖王。
轉輪聖王。出興于世。有如是主兵之臣。
如是如來。應。等正覺。出興於世。有七覺分。現於世間。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善哉。比丘。僧人聞法。諸年少比丘。供養奉事。諸尊長老。
所以者何。年少比丘。供養奉事。長老比丘者。時時得聞。深妙之法。聞深法已。二正事成就。身正及心正。
爾時修念覺分。修念覺分已。念覺分滿足。念覺滿足已。於法選擇。分別於法。思量於法。爾時方便。修擇法覺分。乃至捨覺分。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持戒。修德。慚。愧。成真實法。見此人者。多得果報。若復聞者。若隨憶念者。隨出家者。多得功德。況復親近。恭敬奉事。
所以者何。親近奉事。如是人者。時時得聞。深妙之法。
得聞深法已。成就二正。身正及心正。方便修習定覺分。修習已。修習滿足。乃至捨覺分。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說不善積聚者。所謂。五蓋。是為正說。
所以者何。純一不善聚者。謂五蓋故。
何等為五。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
說善積聚者。謂七覺分。是為正說。
所以者何。純一滿淨者。是七覺分故。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夾谷精舍。
爾時尊者阿難。亦在彼住。
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如是念。
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時尊者阿難。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
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佛告阿難。
莫作是言。
半梵行者。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所以者何。純一滿靜。梵行清白。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我為善知識故。有眾生於我。所取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如是擇法覺分。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以是故當知。阿難。純一滿靜。梵行清白。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非惡伴黨。非惡隨從。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力士聚落。人間遊行。於拘夷那竭城。希連河中間住。
於聚落側。告尊者阿難。
令四重襞疊。敷世尊欝多羅僧。我今背疾。欲小臥息。
尊者阿難。即受教勅。四重襞疊。敷欝多羅僧已。白佛言。
世尊。已四重襞疊。敷欝多羅僧。唯世尊知時。
爾時世尊。厚襞僧伽梨枕頭。右脇而臥。足足相累。繫念明相。正念正智。作起覺想。告尊者阿難。
汝說七覺分。
時尊者阿難。即白佛言。
世尊。所謂。念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告阿難。
汝說精進耶。
阿難白佛。
我說精進。世尊。說精進。善逝。
佛告阿難。
唯精進。修習多修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語已。正坐端身繫念。
時有異比丘。即說偈言。
樂聞美妙法。
忍疾告人說。
比丘即說法。
轉於七覺分。
善哉尊阿難。
明解巧便說。
有勝白淨法。
離垢微妙說。
念擇法精進。
喜猗定捨覺。
此則七覺分。
微妙之善說。
聞說七覺分。
深達正覺味。
身嬰大苦患。
忍疾端坐聽。
觀為正法王。
常為人演說。
猶樂聞所說。
況餘未聞者。
第一大智慧。
十力所禮者。
彼亦應疾疾。
來聽說正法。
諸多聞通達。
契經阿毘曇。
善通法律者。
應聽況餘者。
聞說如實法。
專心黠慧聽。
於佛所說法。
得離欲歡喜。
歡喜身猗息。
心自樂亦然。
心樂得正受。
正觀有事行。
厭惡三趣者。
離欲心解脫。
厭惡諸有趣。
不集於人天。
無餘猶燈滅。
究竟般涅槃。
聞法多福利。
最勝之所說。
是故當專思。
聽大師所說。
異比丘說此偈已。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七覺分。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乃至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修七覺分。
何等為修七覺分。謂念覺分。乃至捨覺分。
若比丘。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如是修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諸比丘。過去已如是。修七覺分。未來亦當如是。修七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念覺分。清淨鮮白。無有支節。離諸煩惱。未起不起。除佛調伏教授。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諸比丘。念覺分。清淨鮮白。無有支節。離諸煩惱。未起而起。佛所調伏教授。非餘。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未起不起。除善逝。調伏教授。未起而起。是則善逝。調伏教授。非餘。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謂覺分。世尊。云何為覺分。
佛告比丘。
所謂覺分者。謂七道品法。然諸比丘。七覺分。漸次而起。修習滿足。
異比丘白佛。
世尊。云何覺分。漸次而起。修習滿足。
佛告比丘。
若比丘。內身身觀住。彼內身身觀住時。攝心繫念不忘。彼當爾時。念覺分方便修習。方便修習。念覺分已。修習滿足。滿足念覺分已。於法選擇。分別思量。當於爾時。修擇法覺分。方便修方便已。修習滿足。如是乃至。捨覺分。修習滿足。如內身身觀念住。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當於爾時。專心繫念不忘。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如是住者。漸次覺分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如上。差別者。
若比丘。如是修習。七覺分已。當得二種果。現法得漏盡。無餘涅槃。或得阿那含果。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
如是比丘。修習七覺分已。多修習已。得四種果。四種福利。
何等為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佛說此經已。異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
若比丘。修習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七種果。七種福利。何等為七。
是比丘。得現法智證樂。若命終時。若不得。現法智證樂。及命終時。而得五下分結盡。中般涅槃。若不得。中般涅槃。而得生般涅槃。若不得。生般涅槃。而得無行般涅槃。若不得。無行般涅槃。而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得。有行般涅槃。而得上流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異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所謂覺分。何等為覺分。
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比丘尼。
七覺分者。謂七道品法。
諸比丘。此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諸比丘白佛。
云何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若比丘。身身觀念住。彼身身觀念住已。專心繫念不忘。當於爾時。方便修念覺分。方便修念覺分已。修習滿足。謂修念覺分已。於法選擇。當於爾時。修擇法覺分。方便修擇法覺分方便已。修習滿足。如是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如內身。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專心繫念不忘。當於爾時。方便修念覺分。方便修念覺分已。修習滿足。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是名比丘。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此七覺分。修習多修習。當得二果。得現法智。有餘涅槃。及阿那含果。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若比丘。修習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四果。
何等為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
若比丘。修習此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七果。何等為七。
謂現法智。有餘涅槃。及命終時。若不爾者。五下分結盡。得中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生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無行般涅槃。若不爾者。得有行般涅槃。若不爾者。得上流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修不淨觀。多修習已。當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修不淨觀。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不淨觀。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修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隨死念。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釋氏。黃枕邑。
時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黃枕邑乞食。
時眾多比丘。作是念。
今日太早。乞食時未至。我等可過。外道精舍。
爾時眾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與諸外道出家。共相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
諸外道出家言。
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
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盡攝其心。住四念處。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充滿。四方。四維上下。一切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習充滿。如是修習。悲喜捨心俱。亦如是說。
我等亦復。為諸弟子。作如是說。我等與彼。沙門瞿曇。有何等異。所謂。俱能說法。
時眾多比丘。聞諸外道出家所說。心不喜悅。默然不呵。從座起去。入黃枕邑。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說。廣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彼外道。出家所說。汝等應問。
修習慈心。為何所勝。修習悲喜捨心。為何所勝。
如是問時。彼諸外道出家。心則駭散。或說外異事。或瞋慢。毀呰。違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
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隨順樂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者。
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習慈心。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習慈心。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與慈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修習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空入處。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空入處。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與空入處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修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修空入處。如是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三經。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與安那般那念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修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無常想。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無常想。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口與無常想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得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想。如是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盡想。斷想。無欲想。滅想。患想。不淨想。青瘀想。膿潰想。膖脹想。壞想。食不盡想。血想。分離想。骨想。空想。一一經如上說。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如上說。差別者。
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如是說。
無因。無緣。眾生。無智。無見。無因。無緣。眾生。智。見。
如是廣說。乃至無畏王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足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
時眾多比丘。作是念。
今日太早。乞食時未至。我等且過。諸外道精舍。
眾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與諸外道。共相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已。
諸外道。問比丘言。
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法。斷五蓋覆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轉趣涅槃。住四念處。修七覺意。我等亦復。為諸弟子說。斷五蓋覆心。慧力羸。善住四念處。修七覺分。我等與彼。沙門瞿曇。有何等異。俱能說法。
時眾多比丘。聞外道所說。心不喜悅。反呵罵。從座起去。入舍衛城。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諸外道所說。具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眾多比丘。
彼外道。說是語時。汝等應反問言。
諸外道。五蓋者。種應有十。七覺者。種應有十四。何等為五蓋之十。七覺之十四。
如是問者。彼諸外道。則自駭散。說諸外道法。瞋恚。憍慢。毀呰。嫌恨。不忍心生。或默然低頭。失辯潛思。
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歡喜隨順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於此聞者。
諸比丘。何等為五蓋之十。
謂有內貪欲。有外貪欲。
彼內貪欲者。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彼外貪欲。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謂瞋恚有瞋恚相。若瞋恚及瞋恚相。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有睡有眠。彼睡彼眠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有掉有悔。彼掉彼悔。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有疑善法。有疑不善法。彼善法疑。不善法疑。即是蓋。非智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是名五蓋說十。
何等為七覺分。說十四。
有內法心念住。有外法心念住。
彼內法念住即。是念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外法念住即。是念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擇善法。擇不善法。彼善法擇。即是擇法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不善法擇。即是擇法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精進斷不善法。有精進長養善法。彼斷不善法精進。即是精進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長養善法精進。即是精進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喜。有喜處。彼喜。即是喜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喜處。亦即是喜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身猗息。有心猗息。彼身猗息。即是猗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心猗息。即是猗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定。有定相。彼定。即是定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定相。即是定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有捨善法。有捨不善法。彼善法捨。即是捨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
彼不善法捨。即是捨覺分。是智是等覺。能轉趣涅槃。是名七覺分。說為十四。
佛說此經已。眾多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有諸外道出家。作如是說者。當復問言。
若心微劣猶豫者。爾時應修何等覺分。何等為非修時。
若復掉心者。掉心猶豫者。爾時復修何等覺分。何等為非時。
如是問者。彼諸外道。心則駭散。說諸異法。心生忿恚。憍慢。毀呰。嫌恨。不忍。或默然低頭。失辯潛思。
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歡喜隨喜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於此聞者。
諸比丘。若爾時。其心微劣。其心猶豫者。不應修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猶豫。以此諸法。增其微劣故。
譬如小火。欲令其燃。增以燋炭。
云何。比丘。非為增炭。令火滅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微劣猶豫。若修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者。此則非時。增懈怠故。
若掉心起。若掉心猶豫。爾時不應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
所以者何。掉心起。掉心猶豫。以此諸法。能令其增。譬如熾火。欲令其滅。足其乾薪。
於意云何。豈不令火。增熾燃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如是掉心生。掉心猶豫。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增其掉心。
諸比丘。若微劣心生。微劣猶豫。是時應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
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猶豫。以此諸法。示教照喜。
譬如小火。欲令其燃。足其乾薪。
云何。比丘。此火寧熾燃不。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如是微劣心生。微劣猶豫。當於爾時。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示教照喜。
若掉心生。掉心猶豫。修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所以者何。掉心生。掉心猶豫。此等諸法。能令內住。一心攝持。
譬如燃火。欲令其滅。足其燋炭。彼火則滅。
如是。比丘。掉心猶豫。修擇法覺分。精進。喜。則非時。修猗。定。捨覺分。自此則是時。此等諸法。內住一心攝持。念覺分者。一切兼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蓋。七覺分。有食。無食。我今當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譬如身依食而立。非不食。如是五蓋。依於食而立。非不食。
貪欲蓋。以何為食。
謂觸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貪欲令起。已起貪欲。能令增廣。是名欲愛蓋之食。
何等為瞋恚蓋食。
謂障礙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瞋恚蓋令起。已起瞋恚蓋。能令增廣。是名瞋恚蓋食。
何等為睡眠蓋食。
有五法。
何等為五。微弱。不樂。欠呿。多食。懈怠。
於彼不正思惟。未起睡眠蓋令起。已起睡眠蓋。能令增廣。是名睡眠蓋食。
何等為掉悔蓋食。
有四法。
何等為四。謂親屬覺。人眾覺。天覺。本所經娛樂覺。
自憶念。他人令憶念。而生覺。於彼起不正思惟。未起掉悔令起。已起掉悔。令其增廣。是名掉悔蓋食。
何等為疑蓋食。
有三世。
何等為三。謂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
於過去世猶豫。未來世猶豫。現在世猶豫。於彼起不正思惟。未起疑蓋令起。已起疑蓋。能令增廣。是名疑蓋食。
譬如身依於食。而得長養。非不食。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長養。非不食。
何等為念覺分不食。
謂四念處。不思惟。未起念覺分不起。已起念覺分令退。是名念覺分不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不食。
謂於善法撰擇。於不善法撰擇。於彼不思惟。未起擇法覺分。令不起。已起擇法覺分令退。是名擇法覺分不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不食。
謂四正斷。於彼不思惟。未起精進覺分。令不起。已起精進覺分令退。是名精進覺分不食。
何等為喜覺分不食。
有喜。有喜處法。於彼不思惟。未起喜覺分不起。已起喜覺分令退。是名喜覺分不食。
何等為猗覺分不食。
有身猗息。及心猗息。於彼不思惟。未生猗覺分不起。已生猗覺分令退。是名猗覺分不食。
何等為定覺分不食。
有四禪。於彼不思惟。未起定覺分不起。已起定覺分令退。是名定覺分不食。
何等為捨覺分不食。
有三界。謂斷界。無欲界。滅界。於彼不思惟。未起捨覺分不起。已起捨覺分令退。是名捨覺分不食。
何等為貪欲蓋不食。
謂不淨觀。於彼思惟。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斷。是名貪欲蓋不食。
何等為瞋恚蓋不食。
彼慈心思惟。未生瞋恚蓋不起。已生瞋恚蓋令滅。是名瞋恚蓋不食。
何等為睡眠蓋不食。
彼明照思惟。未生睡眠蓋不起。已生睡眠蓋令滅。是名睡眠蓋不食。
何等為掉悔蓋不食。
彼寂止思惟。未生掉悔蓋不起。已生掉悔蓋令滅。是名掉悔蓋不食。
何等為疑蓋不食。
彼緣起法思惟。未生疑蓋不起。已生疑蓋令滅。是名疑蓋不食。
譬如身依食而住。依食而立。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而立。
何等為念覺分食。
謂四念處思惟已。未生念覺分令起。已生念覺分。轉生令增廣。是名念覺分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食。
有擇善法。有擇不善法。彼思惟已。未生擇法覺分令起。已生擇法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擇法覺分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食。
彼四正斷思惟。未生精進覺分令起。已生精進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精進覺分食。
何等為喜覺分食。
有喜。有喜處。彼思惟。未生喜覺分令起。已生喜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喜覺分食。
何等為猗覺分食。
有身猗息。心猗息思惟。未生猗覺分令起。已生猗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猗覺分食。
何等為定覺分食。
謂有四禪思惟。未生定覺分。令生起。已生定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定覺分食。
何等為捨覺分食。
有三界。何等三。謂斷界。無欲界。滅界。彼思惟。未生捨覺分令起。已生捨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捨覺分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內法中。我不見一法。未生惡不善法令生。已生惡不善法。重生令增廣。未生善法不生。已生則退。所謂。不正思惟。
諸比丘。不正思惟者。未生貪欲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念覺分不生。已生者令退。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
我不見一法。能令未生。惡不善法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正思惟。
比丘。正思惟者。未生貪欲。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念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外法中。我不見一法。未生惡不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善法。令不生。已生者令退。如惡知識。惡伴黨。惡知識。惡伴黨者。未生貪欲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念覺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
諸比丘。我不見一法。未生惡不善法。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
若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未生貪欲。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念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
有七覺分。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此七覺分。決定而得。不勤而得。我隨所欲。覺分正受。若晨朝時。日中時。日暮時。若欲正受。隨其所欲。多入正受。
譬如王大臣。有種種衣服。置箱簏中。隨其所須。日中所須。日暮所須。隨欲自在。
如是。比丘。此七覺分。決定而得。不勤而得。隨意正受。我此念覺分。清淨純白。起時知起。滅時知滅。沒時知沒。已起知已起。已滅知已滅。如是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
尊者舍利弗。說此經已。諸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巴連弗邑。
爾時尊者優波摩。尊者阿提目多。住巴連弗邑。鷄林精舍。
爾時尊者阿提目多。晡時從禪覺。詣尊者優波摩所。
共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問尊者優波摩。
尊者。能知七覺分方便。如是樂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
優波摩答言。
尊者阿提目多。比丘善知方便。修七覺分。如是樂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
復問。
云何比丘。善知方便。修七覺分。
優波摩答言。
比丘方便。修念覺分時。知思惟。
彼心不善解脫。不害睡眠。不善調伏掉悔。不害睡眠。如我念覺處法思惟。精進方便。不得平等。
如是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
若比丘。念覺分方便時。先思惟。心善解脫。正害睡眠。調伏掉悔。
如我於此。念覺處法思惟已。不勤方便。而得平等。
如是。阿提目多。比丘知方便。修七覺分。如是樂住正受。如是不樂住正受。
時二正士。共論義已。各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那律。亦住舍衛國。松林精舍。
時有眾多比丘。詣阿那律所。共相問訊慰勞。
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語尊者阿那律。
尊者知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不。
尊者阿那律。語諸比丘言。
我知比丘。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
諸比丘問尊者阿那律。
云何知比丘。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
尊者阿那律。語諸比丘。
比丘方便。修念覺分。善知思惟。我心善解脫。善害睡眠。善調伏掉悔。如此念覺分處法。思惟已。精勤方便。心不懈怠。身猗息不動亂。繫心令住。不起亂念。一心正受。如是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
是名知比丘。方便修七覺分時。生樂住。
時眾多比丘。聞尊者阿那律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轉輪聖王。出世之時。有七寶。現於世間。金輪寶。象寶。馬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
如是。如來出世。亦有七覺分寶現。
齋戒處。樓觀上。大臣圍遶。有金輪寶。從東方出。輪有千輻。齊轂圓輞。輪相具足。有此吉瑞。必是轉輪聖王。
我今決定。為轉輪王。
即以兩手。承金輪寶。著左手中。右手旋轉。而說是言。
若是轉輪聖王。金輪寶者。當復轉輪聖王。古道而去。
於是輪寶即發。王蕃前隨。而於東方。乘虛而逝。向於東方。遊古聖王。正直之道。王隨輪寶。四兵亦從。若所至方。輪寶住者。王於彼住。四兵亦住。東方諸國。處處小王。見聖王來。悉皆歸伏。
如來出興於世。有七覺分。現於世間。所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轉輪聖王。出於世時。有七寶。現於世間。
云何轉輪聖王。出於世時。金輪寶現有。
時剎利灌頂聖王。月十五日。沐浴清淨。受持齋戒。於樓閣上。大臣圍遶。有金輪寶。從東方出。輪有千輻。齊轂圓輞。輪相具足。天真金寶。古昔傳聞。剎利灌頂大王。月十五日布薩時。沐浴清淨。受持福善。
善來大王。此是王國。此國安隱。人民豐樂。願於中止。教化國人。我則隨從。
聖王答言。
諸聚落主。汝今但當。善化國人。有不順者。當來白我。當如法化。莫作非法。亦令國人。善化非法。若如是者。則從我化。
於是聖王。從東海度。乘古聖王道。至于南海。至於南海。度於南海。至西海。乘於古昔。聖王之道。度於西海。至於北海。南西北方。諸小國王。奉迎啟請。亦如東方廣說。
於是金輪寶。聖王隨從。度於北海。還至王宮。正治殿上。住虛空中。是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金輪寶。現於世間。
云何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白象寶。現於世間。
若剎利灌頂大王。純色之象。其色鮮好。七支拄地。
聖王見已。心則欣悅。
今此寶象。來應於我。
告善調象師。
令速調此寶象。調已送來。
象師受命。不盈一日。象即調伏。一切調伏相。悉皆具足。猶如餘象。經年調者。今此象寶。一日調伏。亦復如是。
調已。送詣王所。上白大王。
此象已調。唯王自知時。
爾時聖王。觀察此象。調相已備。即乘寶象。於晨旦時。周行四海。至日中時。還歸王宮。
是名轉輪聖王。出興于世。如此象寶。現於世間。
何等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馬寶。現於世間。
轉輪聖王。所有馬寶。純一青色。烏頭澤尾。聖王見馬。心生欣悅。
今此神馬。來應我故。
付調馬師。
令速調之。調已送來。
馬師奉教。不盈一日。其馬即調。猶如餘馬。經年調者。馬寶調伏。亦復如是。
知馬調已。還送奉王。白言。
大王。此馬已調。
爾時聖王。觀察寶馬。調相已備。於晨旦時。乘此寶馬。周行四海。至日中時。還歸王宮。
是名轉輪聖王。出興于世。馬寶。現於世間。
何等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摩尼珠寶。現於世間。
若轉輪聖王。所有寶珠。其形八楞。光澤明照。無諸類隙。於王宮內。常為燈明。轉輪聖王。察試寶珠。陰雨之夜。將四種兵。入於園林。持珠前導。光明照耀。面一由旬。
是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摩尼寶珠。現於世間。
何等為轉輪聖王。出興于世。賢玉女寶。現於世間。
轉輪聖王。所有玉女。不黑不白。不長不短。不麁不細。不肥不瘦。支體端正。寒時體暖。熱時體涼。身體柔軟。如迦陵伽衣。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口鼻出息。作優鉢羅香。後臥先起。瞻王意色。隨宜奉事。軟言愛語。端心正念。發王道意。心無違越。況復身口。
是為轉輪聖王寶女。
云何為轉輪聖王。主藏臣寶。現於世間。
謂轉輪聖王。主藏大臣。本行施故。生得天眼。能見伏藏。有主無主。若水若陸。若遠若近。悉能見之。轉輪聖王須珍寶。即便告勅。隨王所須。輒以奉上。
於是聖王有時。試彼大臣。觀其所能。乘船遊海。告彼大臣。
我須寶物。
臣白王言。
小住岸邊。當以奉上。
王告彼臣。
我今不須。岸邊之寶。且盡與我。
於是大臣。即於水中。出四金瓮。金寶滿中。以奉聖王。王所須。即取用之。若取足已。餘則還歸水中。
聖王出世。則有如此。主藏之臣。現於世間。
云何聖王。出興於世。有主兵之臣。現於世間。
謂有主兵臣。聰明智辯。譬如世間。善思量成就者。聖王所宜。彼則悉從。宜去。宜住。宜出。宜入。聖王四種兵行。道里頓止。不令疲勌。悉知聖王。宜所應作。現法後世。功德之事。以白聖王。
轉輪聖王。出興于世。有如是主兵之臣。
如是如來。應。等正覺。出興於世。有七覺分。現於世間。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善哉。比丘。僧人聞法。諸年少比丘。供養奉事。諸尊長老。
所以者何。年少比丘。供養奉事。長老比丘者。時時得聞。深妙之法。聞深法已。二正事成就。身正及心正。
爾時修念覺分。修念覺分已。念覺分滿足。念覺滿足已。於法選擇。分別於法。思量於法。爾時方便。修擇法覺分。乃至捨覺分。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持戒。修德。慚。愧。成真實法。見此人者。多得果報。若復聞者。若隨憶念者。隨出家者。多得功德。況復親近。恭敬奉事。
所以者何。親近奉事。如是人者。時時得聞。深妙之法。
得聞深法已。成就二正。身正及心正。方便修習定覺分。修習已。修習滿足。乃至捨覺分。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說不善積聚者。所謂。五蓋。是為正說。
所以者何。純一不善聚者。謂五蓋故。
何等為五。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
說善積聚者。謂七覺分。是為正說。
所以者何。純一滿淨者。是七覺分故。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夾谷精舍。
爾時尊者阿難。亦在彼住。
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如是念。
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時尊者阿難。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
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佛告阿難。
莫作是言。
半梵行者。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所以者何。純一滿靜。梵行清白。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我為善知識故。有眾生於我。所取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如是擇法覺分。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以是故當知。阿難。純一滿靜。梵行清白。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非惡伴黨。非惡隨從。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力士聚落。人間遊行。於拘夷那竭城。希連河中間住。
於聚落側。告尊者阿難。
令四重襞疊。敷世尊欝多羅僧。我今背疾。欲小臥息。
尊者阿難。即受教勅。四重襞疊。敷欝多羅僧已。白佛言。
世尊。已四重襞疊。敷欝多羅僧。唯世尊知時。
爾時世尊。厚襞僧伽梨枕頭。右脇而臥。足足相累。繫念明相。正念正智。作起覺想。告尊者阿難。
汝說七覺分。
時尊者阿難。即白佛言。
世尊。所謂。念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告阿難。
汝說精進耶。
阿難白佛。
我說精進。世尊。說精進。善逝。
佛告阿難。
唯精進。修習多修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語已。正坐端身繫念。
時有異比丘。即說偈言。
樂聞美妙法。
忍疾告人說。
比丘即說法。
轉於七覺分。
善哉尊阿難。
明解巧便說。
有勝白淨法。
離垢微妙說。
念擇法精進。
喜猗定捨覺。
此則七覺分。
微妙之善說。
聞說七覺分。
深達正覺味。
身嬰大苦患。
忍疾端坐聽。
觀為正法王。
常為人演說。
猶樂聞所說。
況餘未聞者。
第一大智慧。
十力所禮者。
彼亦應疾疾。
來聽說正法。
諸多聞通達。
契經阿毘曇。
善通法律者。
應聽況餘者。
聞說如實法。
專心黠慧聽。
於佛所說法。
得離欲歡喜。
歡喜身猗息。
心自樂亦然。
心樂得正受。
正觀有事行。
厭惡三趣者。
離欲心解脫。
厭惡諸有趣。
不集於人天。
無餘猶燈滅。
究竟般涅槃。
聞法多福利。
最勝之所說。
是故當專思。
聽大師所說。
異比丘說此偈已。從座起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七覺分。
何等為七。謂念覺分。乃至捨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修七覺分。
何等為修七覺分。謂念覺分。乃至捨覺分。
若比丘。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如是修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諸比丘。過去已如是。修七覺分。未來亦當如是。修七覺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念覺分。清淨鮮白。無有支節。離諸煩惱。未起不起。除佛調伏教授。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諸比丘。念覺分。清淨鮮白。無有支節。離諸煩惱。未起而起。佛所調伏教授。非餘。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未起不起。除善逝。調伏教授。未起而起。是則善逝。調伏教授。非餘。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謂覺分。世尊。云何為覺分。
佛告比丘。
所謂覺分者。謂七道品法。然諸比丘。七覺分。漸次而起。修習滿足。
異比丘白佛。
世尊。云何覺分。漸次而起。修習滿足。
佛告比丘。
若比丘。內身身觀住。彼內身身觀住時。攝心繫念不忘。彼當爾時。念覺分方便修習。方便修習。念覺分已。修習滿足。滿足念覺分已。於法選擇。分別思量。當於爾時。修擇法覺分。方便修方便已。修習滿足。如是乃至。捨覺分。修習滿足。如內身身觀念住。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當於爾時。專心繫念不忘。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如是住者。漸次覺分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如上。差別者。
若比丘。如是修習。七覺分已。當得二種果。現法得漏盡。無餘涅槃。或得阿那含果。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
如是比丘。修習七覺分已。多修習已。得四種果。四種福利。
何等為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佛說此經已。異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
若比丘。修習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七種果。七種福利。何等為七。
是比丘。得現法智證樂。若命終時。若不得。現法智證樂。及命終時。而得五下分結盡。中般涅槃。若不得。中般涅槃。而得生般涅槃。若不得。生般涅槃。而得無行般涅槃。若不得。無行般涅槃。而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得。有行般涅槃。而得上流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異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所謂覺分。何等為覺分。
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比丘尼。
七覺分者。謂七道品法。
諸比丘。此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諸比丘白佛。
云何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若比丘。身身觀念住。彼身身觀念住已。專心繫念不忘。當於爾時。方便修念覺分。方便修念覺分已。修習滿足。謂修念覺分已。於法選擇。當於爾時。修擇法覺分。方便修擇法覺分方便已。修習滿足。如是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亦如是說。如內身。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專心繫念不忘。當於爾時。方便修念覺分。方便修念覺分已。修習滿足。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是名比丘。七覺分。漸次起。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此七覺分。修習多修習。當得二果。得現法智。有餘涅槃。及阿那含果。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若比丘。修習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四果。
何等為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
若比丘。修習此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七果。何等為七。
謂現法智。有餘涅槃。及命終時。若不爾者。五下分結盡。得中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生般涅槃。若不爾者。得無行般涅槃。若不爾者。得有行般涅槃。若不爾者。得上流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修不淨觀。多修習已。當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修不淨觀。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不淨觀。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修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習隨死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隨死念。俱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捨覺分。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釋氏。黃枕邑。
時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黃枕邑乞食。
時眾多比丘。作是念。
今日太早。乞食時未至。我等可過。外道精舍。
爾時眾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與諸外道出家。共相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
諸外道出家言。
沙門瞿曇。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
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盡攝其心。住四念處。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充滿。四方。四維上下。一切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習充滿。如是修習。悲喜捨心俱。亦如是說。
我等亦復。為諸弟子。作如是說。我等與彼。沙門瞿曇。有何等異。所謂。俱能說法。
時眾多比丘。聞諸外道出家所說。心不喜悅。默然不呵。從座起去。入黃枕邑。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說。廣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彼外道。出家所說。汝等應問。
修習慈心。為何所勝。修習悲喜捨心。為何所勝。
如是問時。彼諸外道出家。心則駭散。或說外異事。或瞋慢。毀呰。違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
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聞我所說。隨順樂者。唯除如來。及聲聞眾者。
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習慈心。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習慈心。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與慈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修習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空入處。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空入處。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與空入處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修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修空入處。如是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三經。亦如上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與安那般那念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修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修無常想。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云何比丘。修無常想。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心口與無常想俱。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乃至得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想。如是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盡想。斷想。無欲想。滅想。患想。不淨想。青瘀想。膿潰想。膖脹想。壞想。食不盡想。血想。分離想。骨想。空想。一一經如上說。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