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梵摩經第十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鞞陀提國。與大比丘眾俱。

爾時彌薩羅。有梵志。名曰梵摩。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食豐。彌薩羅。乃至水草木。謂摩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子。特與梵封。

梵志梵摩。有一摩納。名優多羅。為父母所舉。受生清淨。乃至七世父母。不絕種族。生生無惡。博聞總持。誦過四典經。深達因。緣。正。文。戲。五句說。

梵志梵摩。聞有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遊鞞陀提國。與大比丘眾俱。

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彼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

復次。聞彼沙門瞿曇。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若在家者。必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軍。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千子具足。顏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眾。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隱。

若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必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流布。周聞十方。

梵志梵摩聞已。告曰。

優多羅。我聞如是。

彼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遊鞞陀提國。與大比丘眾俱。

優多羅。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彼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

復次。優多羅。彼沙門瞿曇。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若在家者。必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軍。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千子具足。顏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眾。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隱。

若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必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流布。周聞十方。

優多羅。汝受持諸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若在家者。必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軍。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千子具足。顏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眾。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隱。

若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必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流布。周聞十方。

優多羅答曰。

唯然。世尊。我受持諸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若在家者。必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軍。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千子具足。顏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眾。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隱。

若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必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流布。周聞十方。

梵志梵摩告曰。

優多羅。汝往詣彼。沙門瞿曇所。觀彼沙門瞿曇。為如是。為不如是。實有三十二。大人相耶。

優多羅摩納聞已。稽首梵志梵摩足。繞三匝而去。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觀世尊身。三十二相。彼見世尊。身有三十相。於二相疑惑。陰馬藏。及廣長舌。

世尊念曰。

此優多羅。於我身。觀三十二相。彼見有三十相。於二相疑惑。陰馬藏。及廣長舌。我今寧可。斷其疑惑。

世尊知已。即如其像。作如意足。如其像。作如意足已。令優多羅摩納。見我身。陰馬藏。及廣長舌。

於是世尊。即如其像。作如意足。如其像。作如意足已。優多羅摩納。見世尊身。陰馬藏。及廣長舌。廣長舌者。從口出舌。盡覆其面。

優多羅摩納見已。而作是念。

沙門瞿曇。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若在家者。必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軍。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千子具足。顏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眾。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隱。

若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必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流布。周聞十方。

優多羅摩納。復作是念。

我寧可極觀。威儀禮節。及觀遊行所趣。

於是。優多羅摩納。尋隨佛行。於夏四月。觀威儀禮節。及觀遊行所趣。優多羅摩納。過夏四月。悅可世尊。威儀禮節。及觀遊行所趣。

白曰。

瞿曇。我今有事。欲還請辭。

世尊告曰。

優多羅。汝去隨意。

優多羅摩納。聞世尊所說。善受善持。即從坐起。繞三匝而去。往詣梵志梵摩所。稽首梵志梵摩足。卻坐一面。

梵志梵摩問曰。

優多羅。實如所聞。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為如是。為不如是。實有三十二。大人相耶。

優多羅摩納答曰。

唯然。尊。實如所聞。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沙門瞿曇如是。非不如是。實有三十二相。

尊。沙門瞿曇。足安平立。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足下生輪。輪有千輻。一切具足。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足指纖長。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足周正直。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足跟踝後。兩邊平滿。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足兩踝傭。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身毛上向。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手足網縵。猶如鴈王。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手足極妙。柔弱軟軟。猶兜羅華。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肌皮軟細。塵水不著。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一一毛。一一毛者。身一一孔。一毛生。色若紺青。如螺右旋。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鹿𨄔腸。猶如鹿王。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陰馬藏。猶良馬王。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身形圓好。猶尼拘類樹。上下圓相稱。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身不阿曲。身不曲者。平立伸手。以摩其膝。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身黃金色。如紫磨金。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身七處滿。七處滿者。兩手。兩足。兩肩。及項。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其上身大。猶如師子。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師子頰車。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脊背平直。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兩肩上連。通頸平滿。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四十齒。牙齒不踈。齒白。齒通味第一味。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梵音可愛。其聲猶如。迦羅毘伽。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廣長舌。廣長舌者。舌從口出。遍覆其面。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承淚處滿。猶如牛王。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眼色紺青。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復次。尊。沙門瞿曇。眉間生毛。潔白右縈。

是謂。尊。沙門瞿曇。大人大人之相。

是謂。尊。沙門瞿曇。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

若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若在家者。必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軍。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千子具足。顏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眾。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隱。

若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必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流布。周聞十方。

復次。尊。我見沙門瞿曇。著衣。已著衣。被衣。已被衣。出房。已出房。出園。已出園。行道至村間。入村。已入村。在巷。入家。已入家。正床。已正床。坐。已坐。澡手。已澡手。受飲食。已受飲食。食。已食。澡手咒願。從坐起。出家。已出家。在巷。出村。已出村。入園。已入園。入房。已入房。

尊。沙門瞿曇。著衣齊整。不高不下。衣不近體。風不能令。衣遠離身。

尊。沙門瞿曇。被衣齊整。不高不下。衣不近體。風不能令。衣遠離身。

尊。沙門瞿曇。常著新衣。隨順於聖。以刀割截。染作惡色。如是彼聖。染作惡色。彼持衣者。不為財物。不為貢高。不為自飾。不為莊嚴。但為障蔽蚊虻。風日之所觸故。及為慙愧。覆其身故。

彼出房時。身不低仰。

尊。沙門瞿曇出房時。終不低身。

尊。沙門瞿曇。若欲行時。先舉右足。正舉正下。行不擾亂。亦無惡亂。行時兩踝。終不相掁。

尊。沙門瞿曇。行時不為。塵土所坌。

所以者何。以本善行故。

彼出園時。身不低仰。

尊。沙門瞿曇出園時。終不低身。往到村間。身極右旋。觀察如龍。遍觀而觀。不恐不怖。亦不驚懼。觀於諸方。

所以者何。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

彼入村時。身不低仰。

尊。沙門瞿曇入村時。終不低身。彼在街巷。不低視。亦不仰視。唯直正視。於中不礙。所知所見。

尊。沙門瞿曇。諸根常定。

所以者何。以本善行故。

彼入家時。身不低仰。

尊。沙門瞿曇入家時。終不低身。

尊。沙門瞿曇。迴身右旋。正床而坐。彼於床上。不極身力坐。亦不以手。案髀坐床。彼坐床已。不悒悒。不煩惱。亦復不樂。受澡水時。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彼受飲食。不高不下。不多不少。

尊。沙門瞿曇。受食平鉢。等羹飲食。

尊。沙門瞿曇摶食。齊整徐著口中。摶食未至。不豫張口。及在口中。三嚼而咽。無飯及羹。亦不斷碎。有餘在口。復內後摶。

尊。沙門瞿曇。以三事清淨。食欲得味。不欲染味彼食。不為財物。不為貢高。不為自飾。不為莊嚴。但欲存身。久住無患。用止故疹。不起新病。存命無患。有力快樂。

飯食已訖。受洗手水。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受澡鉢水。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彼洗手淨已。其鉢亦淨。洗鉢淨已。其手亦淨。拭手已。便拭鉢。拭鉢已。便拭手。彼洗拭鉢已。安著一面。不近不遠。不數觀鉢。亦不為鉢。彼不毀呰此食。亦不稱譽彼食。但慚默然已。為諸居士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便退而還。彼出家時。身不低仰。

尊。沙門瞿曇出家時。終不低身。彼在街巷。不低視。亦不仰視。唯直正視。於中不礙。所知所見。

尊。沙門瞿曇。諸根常定。

所以者何。以本善行故。彼出村時。身不低仰。

尊。沙門瞿曇出村時。終不低身。彼入園時。身不低仰。

尊。沙門瞿曇入園時。終不低身。彼中食後。收舉衣鉢。澡洗手足。以尼師檀。著於肩上。入房宴坐。

尊。沙門瞿曇。饒益世間故。入房宴坐。

尊。沙門瞿曇。則於晡時。從宴坐起。面色光澤。

所以者何。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

尊。沙門瞿曇。口出八種音聲。

一曰。甚深。二曰。毘摩樓簸。三曰。入心。四曰。可愛。五曰。極滿。六曰。活瞿。七曰。分了。八曰。智也。

多人所愛。多人所樂。多人所念。令得心定。

尊。沙門瞿曇。隨眾說法。聲不出眾外。唯在於眾。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還歸本所。

尊。沙門瞿曇。其像如是。但有殊勝。復過於是。

尊。我欲詣彼。沙門瞿曇。從學梵行。

梵志梵摩告曰。

隨意。

於是。優多羅摩納。稽首梵志梵摩足。繞三匝而去。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願從世尊。學道。受具足。成就比丘。得從世尊。修行梵行。

於是世尊。度優多羅摩納。令學道。受具足。度優多羅摩納。令學道。受具足已。遊行鞞陀提國。與大比丘眾俱。展轉進前。到彌薩羅。住彌薩羅。大天㮈林。

彼彌薩羅。梵志。居士。聞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出家學道。遊行鞞陀提國。與大比丘眾俱。展轉來至。此彌薩羅。住大天㮈林。

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若有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敬重禮拜。供養承事者。快得善利。我等寧可。共往見彼。沙門瞿曇。禮拜供養。

彼彌薩羅。梵志。居士。各與等類。眷屬相隨。從彌薩羅出。北行。至大天㮈林。欲見世尊。禮拜供養。

往詣佛已。或有彌薩羅。梵志。居士。稽首佛足。卻坐一面。或有與佛。共相問訊。卻坐一面。或有叉手向佛。卻坐一面。或有遙見佛已。默然而坐。彼彌薩羅。梵志。居士。各各坐已。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

梵志梵摩。聞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出家學道。遊行鞞陀提國。與大比丘眾俱。展轉來至。此彌薩羅國。住大天㮈林。

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彼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若有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敬重禮拜。供養承事者。快得善利。我寧可往。見沙門瞿曇。禮拜供養。

梵志梵摩。告御者曰。

汝速嚴駕。我今欲往。詣沙門瞿曇。

御者受教。即速嚴駕訖。還白曰。

嚴駕已畢。尊自知時。

於是梵摩。乘極賢妙車。從彌薩羅出。北行。至大天㮈林。欲見世尊。禮拜供養。

爾時世尊。在無量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梵志梵摩。遙見世尊。在無量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見已。恐怖。

於是梵摩。即避在道側。至樹下住。告一摩納。

汝往詣彼。沙門瞿曇。為我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作如是語。

瞿曇。我師梵摩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瞿曇。我師梵摩欲來。見沙門瞿曇。

於是摩納。即受教行。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

瞿曇。我師梵摩問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瞿曇。我師梵摩欲來。見沙門瞿曇。

世尊告曰。

摩納。令梵志梵摩。安隱快樂。令天及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安隱快樂。

摩納。梵志梵摩。欲來隨意。

於是摩納。聞佛所說。善受善持。即從坐起。繞佛三匝而去。還詣梵志梵摩所。白曰。

尊。我已通沙門瞿曇。彼沙門瞿曇。今住待尊。唯尊知時。

梵志梵摩。即從車下。步詣佛所。彼眾遙見。梵志梵摩來。即從座起。開道避之。

所以者何。以有名德。及多識故。

梵志梵摩。告彼眾曰。

諸賢。各各復坐。我欲直往。見沙門瞿曇。

於是梵摩。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

爾時梵摩。不壞二根。眼根及耳根。梵志梵摩坐已。諦觀佛身。三十二相。彼見三十相。於二相有疑。陰馬藏。及廣長舌。

梵志梵摩。即時以偈。問世尊曰。

如我昔曾所聞。
三十二大人相。
於中求不見二。
尊沙門瞿曇身。

為有陰馬藏不。
一切人尊深密。
云何為人最尊。
不現視微妙舌。

若尊有廣長舌。
唯願令我得見。
今實有疑惑心。
願調御決我疑。

世尊作是念。

此梵志梵摩。求我身。三十二相。彼見三十。於二有疑。陰馬藏。及廣長舌。我今寧可。除彼疑惑。

世尊知已。作如其像。如意足。作如其像。如意足已。梵志梵摩。見世尊身。陰馬藏。及廣長舌。於中廣長舌者。舌從口出。盡覆其面。

世尊止如意足已。為梵志梵摩。說此頌曰。

謂汝昔曾所聞。
三十二大人相。
彼一切在我身。
滿具足最上正。

調御斷於我疑。
梵志發微妙信。
至難得見聞。
最上正盡覺。

出世為極難。
最上正盡覺。
梵志我正覺。
無上正法王。

梵志梵摩聞已。而作是念。

此沙門瞿曇。成就三十二。大人之相。謂成就大人相者。必有二處真諦不虛。

若在家者。必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軍。整御天下。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彼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千子具足。顏貌端政。勇猛無畏。能伏他眾。彼必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隱。

若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必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流布。周聞十方。

於是世尊。而作是念。

此梵志梵摩。長夜無諛諂。無欺誑。所欲所問者。一切欲知。非為觸嬈。彼亦如是。我寧可說。彼甚深阿毘曇。

世尊知已。為梵志梵摩。即說頌曰。

現世樂法故。
饒益為後世。
梵志汝問事。
隨本意所思。

彼彼諸問事。
我為汝斷疑。
世尊已許問。
梵志梵摩故。

便問世尊事。
隨本意所思。
云何為梵志。
三達有何義。

以何說無著。
何等正盡覺。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滅惡不善法。
立住擇梵行。
修習梵志正。
以此為梵志。

明達於過去。
見樂及惡道。
得無明盡說。
知是立牟尼。

善知清淨心。
盡脫婬怒癡。
成就於三明。
以此為三達。

遠離不善法。
正住第一義。
第一世所敬。
以此為無著。

饒益天及人。
與眼滅壞諍。
普知現視盡。
以此正盡覺。

於是梵摩。即從座起。欲稽首佛足。彼時大眾。同時俱發。高大音聲。

沙門瞿曇。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所以者何。此彌薩羅國。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於彼最第一。謂出生故。梵志梵摩。為父母所舉。受生清淨。乃至七世父母。不絕種族。生生無惡。彼為沙門瞿曇。極下意。尊敬作禮。供養奉事。

沙門瞿曇。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所以者何。此彌薩羅國。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於彼最第一。謂學書故。梵志梵摩。博聞總持。誦過四典經。深達因。緣。正。文。戲。五句說。彼為沙門瞿曇。極下意。尊敬作禮。供養奉事。

沙門瞿曇。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所以者何。此彌薩羅國。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於彼最第一。謂財物故。梵志梵摩。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食豐。彌薩羅。乃至水草木。謂王摩竭陀。未生怨。鞞陀提子。特與梵封。彼為沙門瞿曇。極下意。尊敬作禮。供養奉事。

沙門瞿曇。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所以者何。此彌薩羅國。所有梵志。居士者。梵志梵摩。於彼最第一。謂壽命故。梵志梵摩。極大長老。壽命具足。年百二十六。彼為沙門瞿曇。極下意。尊敬作禮。供養奉事。

是時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大眾。心之所念。

世尊知已。告梵志梵摩。

止止。梵志。但心喜足。可還復坐。為汝說法。

梵志梵摩。稽首佛足。卻坐一面。世尊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如諸佛法。先說端政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毀呰欲。為災患。生死為穢。稱嘆無欲為妙。道品白淨。

為說是已。佛知彼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昇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受佛正法。謂如諸佛。所說正要。世尊具為彼說。苦習滅道。梵志梵摩。即於座上。見四聖諦。苦習滅道。猶如白素。易染為色。如是梵摩。即於座上。見四聖諦。苦習滅道。

於是梵摩。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由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

即從座起。稽首佛足。

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時梵志梵摩。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唯願明日。垂顧受請。及比丘眾。

世尊為梵志梵摩故。默然而受。

梵志梵摩。知世尊默然受已。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即於其夜。施設餚饌。極妙上味。種種豐饒食噉含消。

施設已訖。平旦敷床。至時唱曰。

世尊。飯食已辦。唯聖知時。

於是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比丘翼從。世尊在前。往詣梵志梵摩家。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梵志梵摩。知世尊。及比丘眾。眾坐已定。自行澡水。以上味餚饌。種種豐饒。食噉含消。自手酙酌。令極飽滿。食訖收器。行澡水竟。取一小床。坐受咒願。

梵志梵摩坐已。世尊為彼。說咒願曰。

咒火第一齋。
通音諸音本。
王為人中尊。
海為江河長。

月為星中明。
明照無過日。
上下維諸方。
及一切世間。

從人乃至天。
唯佛最第一。

於是世尊。為梵志梵摩。說咒願已。從座起去。彌薩羅國。住經數日。攝衣持鉢。則便遊行。至舍衛國。展轉前進。到舍衛國。住勝林給孤獨園。

於是。眾多比丘。舍衛乞食時。聞彼彌薩羅。梵志梵摩。以偈問佛事。彼便命終。

諸比丘聞已。食訖。中後。收舉衣鉢。澡洗手足。以尼師檀。著於肩上。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白曰。

世尊。我等眾多比丘。平旦著衣。持鉢入舍衛乞食時。聞彼彌薩羅。梵志梵摩。以偈問佛事。彼便命終。

世尊。彼至何處。為生何許。後世云何。

世尊答曰。

比丘。梵志梵摩。極有大利。最後知法。為法故。不煩勞我。

比丘。梵志梵摩。五下分結盡。生彼得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

爾時世尊。記說梵摩。得阿那含。

佛說如是。梵志梵摩。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梵摩經第十竟。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