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了知諸行相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一切漏盡。無餘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王。諸有所作。皆悉具足。捨彼重擔。得大善利。盡諸有結。正智無礙。心住寂靜。已得自在。唯一尊者。住補特伽羅。所謂阿難。
爾時世尊。告尊者須菩提言。
隨汝樂欲。為諸菩薩摩訶薩。如其所應。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是時尊者舍利子。即起是念。
今尊者須菩提。為以自智慧辯才。而為宣說。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耶。為以佛威神。及加持力。而為說耶。
爾時尊者須菩提。承佛威神。知舍利子。於如是色。如是心有所思念。
既知是已。即告舍利子言。
汝今當知。世尊所有。聲聞弟子。於諸法中。若自宣說。或為他說。一切皆是。佛威神力。
何以故。佛所說法。若於是中。能修學者。彼能證得。諸法自性。以證法故。有所言說。皆與諸法。無所違背。
是故。舍利子。佛所說法。順諸法性。諸善男子。當如是知。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佛作是言。令我隨所樂欲。如其所應。宣說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以何等義。名為菩薩。當說何法。為菩薩法。
世尊。我不見有法。名為菩薩。亦不見有法。名為般若波羅蜜多。以是義故。若菩薩及菩薩法。皆無所有。不可見。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所有。不可見。不可得。我當為何等。菩薩教何等。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心無所動。不驚不怖。亦不退沒。是即名為。教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是即了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即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想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學。
而彼菩薩。雖如是學。不應生心。
我如是學。
何以故。彼心非心。心性淨故。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云何。須菩提。有彼心非心不。
須菩提言。
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若心非心。於有於無。為可得耶。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是時須菩提。告舍利子言。
若心非心。於有於無。不可得者。汝今何故。作如是言。
有心非心耶。
舍利子言。
何名非心性。
須菩提言。
一切無所壞。遠離諸分別。是為非心性。
爾時尊者舍利子。讚須菩提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誠如佛說。汝於無諍。三昧行中。最勝第一。
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即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若有人欲學。聲聞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修學相應。
若欲學緣覺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修學相應。
若欲學菩薩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而得具足。諸菩薩法。聚集相應。
何以故。此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一切。菩薩藏法。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於菩薩法。是即相應。若欲修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具足。集諸佛法。
何以故。此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一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於無上法。而得相應。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所言菩薩摩訶薩者。我不可見。亦不可得。而菩薩但有名字。
世尊。即此名字。亦不可見。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多。亦但有名字。不可見。不可得。當為何等。菩薩教何等。般若波羅蜜多。以是義故。我即生疑。
世尊。我於名字中。求菩薩摩訶薩。畢竟不可得。而彼名字。無住處。非無住處。無決定。無不決定。
何以故。彼名字性。無所有故。是故無住處。非無住處。無決定。無不決定。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心無所動。不驚不怖。亦不退沒。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住菩薩地。而不退轉。善住無住相應。
復次。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想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住於色。不住受想行識。
何以故。若住於色。即行色行。非行般若波羅蜜多。若住受想行識。即行受想行識。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住於諸法。即不能受。般若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而不相應。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就。一切智。
何以故。般若波羅蜜多。不受於色。不受受想行識。若不受色即非色。不受受想行識。即非受想行識。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所受。菩薩摩訶薩。於無受法中。當如是行。此即名為。菩薩摩訶薩一切法無受三摩地。廣大圓滿。無量決定。不為一切聲聞。緣覺所壞。
世尊。彼一切智。無有相。無所取。若有相可取者。彼室哩尼迦。波哩沒囉惹迦。如是等人。於一切智。不應生信。
何以故。此人於一切智。而生信解。以有量智。入如是法。不受於色。不受受想行識。不以喜樂法。為智所觀。不以內色。為智所觀。不以外色。為智所觀。不以內外色。為智所觀。亦不離內外色。為智所觀。如是不以。內受想行識。為智所觀。不以外受想行識。為智所觀。不以內外。受想行識。為智所觀。亦不離內外。受想行識。為智所觀。而彼室哩尼迦等。於如是法。及一切智智。深生信解。於諸法性。而得解脫。
又於一切法。無取無非取。乃至涅盤。亦無取無非取。
世尊。修菩薩法者。雖於色受想行識。而無所受。彼未圓滿。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亦不中道。取證涅盤。
是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了知。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想般若波羅蜜多時。應作是觀。
何法是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為何等相。諸法無所生。亦復無所得。般若波羅蜜多。其云何有。若菩薩作是觀時。心無所動。不驚不怖。亦不退沒。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若諸色法。離色自性。受想行識。離受想行識自性。般若波羅蜜多。離般若波羅蜜多自性。一切智。復離般若波羅蜜多自性。般若波羅蜜多。復離一切智自性。一切智。離一切智自性者。云何說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言。
舍利子。如是如是。一切色法。離色自性。受想行識。離受想行識自性。乃至一切智。離一切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相。離般若波羅蜜多相自性。諸相。離諸相自性。無性。亦離自性。
爾時尊者舍利子。復白須菩提言。
云何。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是中學者。彼能成就。一切智不。
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彼能成就一切智。
何以故。諸法無生。亦非無生。菩薩摩訶薩。能如是了知。如是行者。即能隨順親近。彼一切智。身心清淨。諸相清淨。在在處處。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具諸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近一切智。
復次。尊者須菩提言。
若有菩薩摩訶薩。行於色法。此為行相。
若行色相。此為行相。
若生色行。此為行相。
若滅色行。此為行相。
若壞色行。此為行相。
若空色行。此為行相。
我行諸行。亦是行相。
我行菩薩行。亦是行相。
於菩薩法。我有所得。亦是行相。
如是。若行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行受想行識相。此為行相。
若生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滅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壞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空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我行諸行。亦是行相。
我行菩薩行。亦是行相。
於菩薩法。我有所得。亦是行相。
若作是念。
能如是行。乃名行般若波羅蜜多。
亦是行相。若如是行者。當知此菩薩。未能具足。善巧方便。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當云何行。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不行於色。不行色相。不行色生。不行色滅。不行色壞。不行色空。不行我行。不起我行菩薩行。如是不行。受想行識。不行受想行識相。不行受想行識生。不行受想行識滅。不行受想行識壞。不行受想行識空。不行我行。不起我行菩薩行。
不作是念。
若如是行。乃名行般若波羅蜜多。
若如是者。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而彼菩薩摩訶薩。雖如是行。即不念我行。不念我不行。不念我亦行。亦不行。不念我非行。非不行。又復不念有所行。不念無所行。不念亦有所行。亦無所行。不念非有所行。非無所行。
何以故。一切法無念。無取。無非取。此名菩薩摩訶薩。一切法無受三摩地。廣大圓滿。無量決定。不為一切聲聞。緣覺所壞。此三摩地。遍入一切。三摩地行。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者。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時尊者須菩提。承佛威神。作如是言。
若菩薩摩訶薩。雖行無數三摩地。而無行相。雖見無數三摩地。而無所見。
彼菩薩不作是念。
此三摩地。我已入。此三摩地。我當入。此三摩地。我今入。
如是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種。離一切相。而無所生。若如是者。當知是菩薩。已從先佛。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若菩薩摩訶薩。於三摩地。無所行相。彼得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而此三摩地。為有所觀不。
須菩提言。
不也。舍利子。
何以故。彼三摩地。性無所有。離諸分別。及所了知。
爾時世尊讚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是如是。須菩提。如佛世尊。威神辯才。及加持力。如是宣說。諸菩薩摩訶薩。當如是行。如是修學。
何以故。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是為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如是修學。是即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耶。
佛言。
舍利子。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是為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如是修學。當學何法。
佛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了法無所有。亦復無所學。是為修學。
何以故。彼一切法。皆無所有。而諸愚異生。於無法中。分別執著。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若法無所有。今云何有。
佛言。
舍利子。諸法無所有。今如是有。彼諸愚異生。於無法中。以不了故。說為無明。是故執著無明。以執著故。起分別心。由分別故。墮於二邊。如是展轉。於一切法。種種分別。起所得相。彼分別已。依於二邊。而生執著。是故分別。過去諸法。分別未來諸法。分別現在諸法。以諸分別故。執著名色。
舍利子。彼諸異生。不了諸法。無所有性。起分別者。於如實道。不能了知。亦不能見。由不知見故。不出三界。於實際法。不能安住。亦不生信。是故墮彼。愚異生數。
爾時尊者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是學一切智不。
佛言。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非學一切智。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亦學一切智。如是學者。亦學一切法。得近一切智。成就一切智。
是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有幻人。作是問言。
云何修學一切智。云何親近一切智。云何成就一切智。
彼若作是問。我當云何答。
佛言。
須菩提。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須菩提言。
善哉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幻異於色。色異幻不。如是幻異。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異於幻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異幻非色。異色非幻。彼幻即色。彼色即幻。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言。
須菩提。於意云何。所有五取蘊。是菩薩不。
須菩提言。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佛告須菩提。
當知五取蘊。即是幻人。
何以故。說色如幻。受想行識。亦如幻。彼色受想行識。即是六根五蘊。是故菩薩摩訶薩。亦如幻。若欲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者。當如幻學。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有初住。大乘菩薩。聞作是說。得無驚怖耶。
佛言。
須菩提。彼初住大乘。菩薩若隨惡知識。即於是法。聞已驚怖。而彼菩薩。若隨善知識。即聞是法。不生驚怖。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惡知識。
佛言。
若有教令遠離。般若波羅蜜多者。是為菩薩惡知識。
何名菩薩善知識。
佛言。
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自所宣說。轉教他人。復為他人。廣示魔業。及魔過失。勸令覺了。覺已。復令遠離。又復勸令。不離諸佛。
須菩提。當知是人。被大乘鎧。大乘莊嚴。安住大乘。是為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
菩薩摩訶薩。被大乘鎧。大乘莊嚴。安住大乘。
世尊。當說何句義。是菩薩義。
佛言。
須菩提。當知非句義。是菩薩義。
何以故。菩薩於一切法。無所障礙。於一切法。如實了知。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障礙。亦如實知。此說為菩薩義。
又復。世尊。云何得名摩訶薩。
佛言。
於有情聚中。而為最上。以是義故。名為摩訶薩。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我亦樂說。摩訶薩義。
佛言。
隨所樂說。今正是時。
舍利子言。
所有我見。眾生見。命者見。補特伽羅見。諸有趣見。斷見。常見。及有身見。若離如是等見。為眾生說法者。是為摩訶薩。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我亦樂說。摩訶薩義。
佛言。
隨所樂說。今正是時。
須菩提言。
若菩提心。一切智心。無漏心。無等心。無等等心。於如是心。無礙無著。不為一切聲聞。緣覺所壞。以是義故。名為摩訶薩。由此入於。菩薩摩訶薩數。
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云何彼心。無礙無著。
須菩提言。
以無心故。心無障礙。亦無所著。
舍利子言。
心義云何。
須菩提言。
舍利子。心於有無。為可生耶。為可得耶。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是時須菩提。告舍利子言。
心於有無。若不可得者。何故於心。有所說耶。
尊者舍利子。讚須菩提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誠如佛說。汝於無諍三昧行中。最勝第一。
爾時尊者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我亦樂說。摩訶薩義。
佛言。
隨所樂說。今正是時。
滿慈子言。
摩訶薩者。所謂。被大乘鎧。以大乘法。而自莊嚴。安住大乘。是故說為。摩訶薩義。
是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所言菩薩摩訶薩。被大乘鎧者。以何義故。名大乘鎧。
佛言。
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應度無量。無數眾生。令至涅盤。
雖度如是眾生已。於諸眾生。無所度想。而無一眾生。得涅盤者。
何以故。一切法性。本如是故。離諸起作。
須菩提。譬如幻師。於四衢道。以其幻法。出多人聚。出已即隱。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諸幻人。有所從來。有其實不。有所滅去。有所壞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佛言。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度無量。無數眾生。令至涅盤。而實無眾生。有所度者。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生驚怖。當知是菩薩摩訶薩。被大乘鎧。而自莊嚴。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菩薩摩訶薩。若如是了知者。是為被大乘鎧。勇猛堅固。而善莊嚴。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
何以故。彼一切智。是無為。無作法。為利眾生故。起諸方便。而彼眾生。亦是無為。無作法。
須菩提言。
誠如佛說。
所以者何。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亦無縛無解。
世尊。色。真如。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真如。亦無縛無解。
爾時尊者滿慈子。白須菩提言。
如尊者所說。
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無縛無解。色。真如。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真如。無縛無解者。
此中何等。是色無縛無解。
何等是受想行識。無縛無解。
何等是色。真如。無縛無解。
何等是受想行識。真如。無縛無解。
須菩提答言。
滿慈子。汝今當知。幻人。色。無縛無解。幻人。受想行識。無縛無解。幻人。色。真如。無縛無解。幻人。受想行識。真如。無縛無解。
何以故。無所有故。無縛無解。離故。無縛無解。不生故。無縛無解。
若菩薩摩訶薩。如是了知者。是即安住大乘。被大乘鎧。大乘莊嚴。
即時尊者滿慈子。聞是說已。默然而住。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言。
菩薩摩訶薩。安住大乘。被大乘鎧。大乘莊嚴。
世尊以何義故。為名大乘。菩薩云何了知。是乘從何所出。出已。於何所住。
佛告須菩提。
大乘者。無限量。無分數。無邊際。以是義故。名為大乘。菩薩摩訶薩。即如是了知。
又言大乘。從何所出。住何處者。是乘從三界出。住波羅蜜多。彼無所著故。即住一切智。從是出生。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若法無所出。亦復無所住。以無住故。即一切智。無住相應。
又此大乘。亦無所有。即無所出。無出故。如是出。
所以者何。若有所出。若無所出。如是二法。俱不可得。而無所生。乃至一切法中。無法可出。亦無非法可出。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如是出生。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
彼大乘法。於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中。而為最勝。與虛空等。如彼虛空。能受無量。無數眾生。彼大乘法。亦復如是。能受無量。無數眾生。
世尊。菩薩摩訶薩。於大乘法。不見有來。不見有去。亦無住處。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三世平等。無所生故。是故大乘義。如是說。
爾時世尊讚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
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大乘法。如是修學。彼菩薩摩訶薩。即得成就一切智。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了知諸行相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一切漏盡。無餘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王。諸有所作。皆悉具足。捨彼重擔。得大善利。盡諸有結。正智無礙。心住寂靜。已得自在。唯一尊者。住補特伽羅。所謂阿難。
爾時世尊。告尊者須菩提言。
隨汝樂欲。為諸菩薩摩訶薩。如其所應。宣說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是時尊者舍利子。即起是念。
今尊者須菩提。為以自智慧辯才。而為宣說。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耶。為以佛威神。及加持力。而為說耶。
爾時尊者須菩提。承佛威神。知舍利子。於如是色。如是心有所思念。
既知是已。即告舍利子言。
汝今當知。世尊所有。聲聞弟子。於諸法中。若自宣說。或為他說。一切皆是。佛威神力。
何以故。佛所說法。若於是中。能修學者。彼能證得。諸法自性。以證法故。有所言說。皆與諸法。無所違背。
是故。舍利子。佛所說法。順諸法性。諸善男子。當如是知。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佛作是言。令我隨所樂欲。如其所應。宣說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以何等義。名為菩薩。當說何法。為菩薩法。
世尊。我不見有法。名為菩薩。亦不見有法。名為般若波羅蜜多。以是義故。若菩薩及菩薩法。皆無所有。不可見。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所有。不可見。不可得。我當為何等。菩薩教何等。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心無所動。不驚不怖。亦不退沒。是即名為。教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是即了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即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想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學。
而彼菩薩。雖如是學。不應生心。
我如是學。
何以故。彼心非心。心性淨故。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云何。須菩提。有彼心非心不。
須菩提言。
舍利子。於汝意云何。若心非心。於有於無。為可得耶。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是時須菩提。告舍利子言。
若心非心。於有於無。不可得者。汝今何故。作如是言。
有心非心耶。
舍利子言。
何名非心性。
須菩提言。
一切無所壞。遠離諸分別。是為非心性。
爾時尊者舍利子。讚須菩提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誠如佛說。汝於無諍。三昧行中。最勝第一。
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即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若有人欲學。聲聞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修學相應。
若欲學緣覺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修學相應。
若欲學菩薩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而得具足。諸菩薩法。聚集相應。
何以故。此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一切。菩薩藏法。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於菩薩法。是即相應。若欲修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者。當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聽受讀誦。記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即於此。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具足。集諸佛法。
何以故。此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一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於無上法。而得相應。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所言菩薩摩訶薩者。我不可見。亦不可得。而菩薩但有名字。
世尊。即此名字。亦不可見。不可得。般若波羅蜜多。亦但有名字。不可見。不可得。當為何等。菩薩教何等。般若波羅蜜多。以是義故。我即生疑。
世尊。我於名字中。求菩薩摩訶薩。畢竟不可得。而彼名字。無住處。非無住處。無決定。無不決定。
何以故。彼名字性。無所有故。是故無住處。非無住處。無決定。無不決定。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心無所動。不驚不怖。亦不退沒。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住菩薩地。而不退轉。善住無住相應。
復次。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想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住於色。不住受想行識。
何以故。若住於色。即行色行。非行般若波羅蜜多。若住受想行識。即行受想行識。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住於諸法。即不能受。般若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而不相應。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就。一切智。
何以故。般若波羅蜜多。不受於色。不受受想行識。若不受色即非色。不受受想行識。即非受想行識。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所受。菩薩摩訶薩。於無受法中。當如是行。此即名為。菩薩摩訶薩一切法無受三摩地。廣大圓滿。無量決定。不為一切聲聞。緣覺所壞。
世尊。彼一切智。無有相。無所取。若有相可取者。彼室哩尼迦。波哩沒囉惹迦。如是等人。於一切智。不應生信。
何以故。此人於一切智。而生信解。以有量智。入如是法。不受於色。不受受想行識。不以喜樂法。為智所觀。不以內色。為智所觀。不以外色。為智所觀。不以內外色。為智所觀。亦不離內外色。為智所觀。如是不以。內受想行識。為智所觀。不以外受想行識。為智所觀。不以內外。受想行識。為智所觀。亦不離內外。受想行識。為智所觀。而彼室哩尼迦等。於如是法。及一切智智。深生信解。於諸法性。而得解脫。
又於一切法。無取無非取。乃至涅盤。亦無取無非取。
世尊。修菩薩法者。雖於色受想行識。而無所受。彼未圓滿。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亦不中道。取證涅盤。
是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了知。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想般若波羅蜜多時。應作是觀。
何法是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為何等相。諸法無所生。亦復無所得。般若波羅蜜多。其云何有。若菩薩作是觀時。心無所動。不驚不怖。亦不退沒。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若諸色法。離色自性。受想行識。離受想行識自性。般若波羅蜜多。離般若波羅蜜多自性。一切智。復離般若波羅蜜多自性。般若波羅蜜多。復離一切智自性。一切智。離一切智自性者。云何說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言。
舍利子。如是如是。一切色法。離色自性。受想行識。離受想行識自性。乃至一切智。離一切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相。離般若波羅蜜多相自性。諸相。離諸相自性。無性。亦離自性。
爾時尊者舍利子。復白須菩提言。
云何。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是中學者。彼能成就。一切智不。
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彼能成就一切智。
何以故。諸法無生。亦非無生。菩薩摩訶薩。能如是了知。如是行者。即能隨順親近。彼一切智。身心清淨。諸相清淨。在在處處。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具諸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近一切智。
復次。尊者須菩提言。
若有菩薩摩訶薩。行於色法。此為行相。
若行色相。此為行相。
若生色行。此為行相。
若滅色行。此為行相。
若壞色行。此為行相。
若空色行。此為行相。
我行諸行。亦是行相。
我行菩薩行。亦是行相。
於菩薩法。我有所得。亦是行相。
如是。若行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行受想行識相。此為行相。
若生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滅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壞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若空受想行識。此為行相。
我行諸行。亦是行相。
我行菩薩行。亦是行相。
於菩薩法。我有所得。亦是行相。
若作是念。
能如是行。乃名行般若波羅蜜多。
亦是行相。若如是行者。當知此菩薩。未能具足。善巧方便。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當云何行。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不行於色。不行色相。不行色生。不行色滅。不行色壞。不行色空。不行我行。不起我行菩薩行。如是不行。受想行識。不行受想行識相。不行受想行識生。不行受想行識滅。不行受想行識壞。不行受想行識空。不行我行。不起我行菩薩行。
不作是念。
若如是行。乃名行般若波羅蜜多。
若如是者。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而彼菩薩摩訶薩。雖如是行。即不念我行。不念我不行。不念我亦行。亦不行。不念我非行。非不行。又復不念有所行。不念無所行。不念亦有所行。亦無所行。不念非有所行。非無所行。
何以故。一切法無念。無取。無非取。此名菩薩摩訶薩。一切法無受三摩地。廣大圓滿。無量決定。不為一切聲聞。緣覺所壞。此三摩地。遍入一切。三摩地行。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者。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時尊者須菩提。承佛威神。作如是言。
若菩薩摩訶薩。雖行無數三摩地。而無行相。雖見無數三摩地。而無所見。
彼菩薩不作是念。
此三摩地。我已入。此三摩地。我當入。此三摩地。我今入。
如是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種。離一切相。而無所生。若如是者。當知是菩薩。已從先佛。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若菩薩摩訶薩。於三摩地。無所行相。彼得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而此三摩地。為有所觀不。
須菩提言。
不也。舍利子。
何以故。彼三摩地。性無所有。離諸分別。及所了知。
爾時世尊讚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是如是。須菩提。如佛世尊。威神辯才。及加持力。如是宣說。諸菩薩摩訶薩。當如是行。如是修學。
何以故。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是為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如是修學。是即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耶。
佛言。
舍利子。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是為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如是修學。當學何法。
佛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了法無所有。亦復無所學。是為修學。
何以故。彼一切法。皆無所有。而諸愚異生。於無法中。分別執著。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若法無所有。今云何有。
佛言。
舍利子。諸法無所有。今如是有。彼諸愚異生。於無法中。以不了故。說為無明。是故執著無明。以執著故。起分別心。由分別故。墮於二邊。如是展轉。於一切法。種種分別。起所得相。彼分別已。依於二邊。而生執著。是故分別。過去諸法。分別未來諸法。分別現在諸法。以諸分別故。執著名色。
舍利子。彼諸異生。不了諸法。無所有性。起分別者。於如實道。不能了知。亦不能見。由不知見故。不出三界。於實際法。不能安住。亦不生信。是故墮彼。愚異生數。
爾時尊者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是學一切智不。
佛言。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非學一切智。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者。亦學一切智。如是學者。亦學一切法。得近一切智。成就一切智。
是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有幻人。作是問言。
云何修學一切智。云何親近一切智。云何成就一切智。
彼若作是問。我當云何答。
佛言。
須菩提。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須菩提言。
善哉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幻異於色。色異幻不。如是幻異。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異於幻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異幻非色。異色非幻。彼幻即色。彼色即幻。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言。
須菩提。於意云何。所有五取蘊。是菩薩不。
須菩提言。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佛告須菩提。
當知五取蘊。即是幻人。
何以故。說色如幻。受想行識。亦如幻。彼色受想行識。即是六根五蘊。是故菩薩摩訶薩。亦如幻。若欲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者。當如幻學。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有初住。大乘菩薩。聞作是說。得無驚怖耶。
佛言。
須菩提。彼初住大乘。菩薩若隨惡知識。即於是法。聞已驚怖。而彼菩薩。若隨善知識。即聞是法。不生驚怖。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惡知識。
佛言。
若有教令遠離。般若波羅蜜多者。是為菩薩惡知識。
何名菩薩善知識。
佛言。
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自所宣說。轉教他人。復為他人。廣示魔業。及魔過失。勸令覺了。覺已。復令遠離。又復勸令。不離諸佛。
須菩提。當知是人。被大乘鎧。大乘莊嚴。安住大乘。是為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
菩薩摩訶薩。被大乘鎧。大乘莊嚴。安住大乘。
世尊。當說何句義。是菩薩義。
佛言。
須菩提。當知非句義。是菩薩義。
何以故。菩薩於一切法。無所障礙。於一切法。如實了知。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障礙。亦如實知。此說為菩薩義。
又復。世尊。云何得名摩訶薩。
佛言。
於有情聚中。而為最上。以是義故。名為摩訶薩。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我亦樂說。摩訶薩義。
佛言。
隨所樂說。今正是時。
舍利子言。
所有我見。眾生見。命者見。補特伽羅見。諸有趣見。斷見。常見。及有身見。若離如是等見。為眾生說法者。是為摩訶薩。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我亦樂說。摩訶薩義。
佛言。
隨所樂說。今正是時。
須菩提言。
若菩提心。一切智心。無漏心。無等心。無等等心。於如是心。無礙無著。不為一切聲聞。緣覺所壞。以是義故。名為摩訶薩。由此入於。菩薩摩訶薩數。
時尊者舍利子。白須菩提言。
云何彼心。無礙無著。
須菩提言。
以無心故。心無障礙。亦無所著。
舍利子言。
心義云何。
須菩提言。
舍利子。心於有無。為可生耶。為可得耶。
舍利子言。
不也。須菩提。
是時須菩提。告舍利子言。
心於有無。若不可得者。何故於心。有所說耶。
尊者舍利子。讚須菩提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誠如佛說。汝於無諍三昧行中。最勝第一。
爾時尊者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我亦樂說。摩訶薩義。
佛言。
隨所樂說。今正是時。
滿慈子言。
摩訶薩者。所謂。被大乘鎧。以大乘法。而自莊嚴。安住大乘。是故說為。摩訶薩義。
是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所言菩薩摩訶薩。被大乘鎧者。以何義故。名大乘鎧。
佛言。
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應度無量。無數眾生。令至涅盤。
雖度如是眾生已。於諸眾生。無所度想。而無一眾生。得涅盤者。
何以故。一切法性。本如是故。離諸起作。
須菩提。譬如幻師。於四衢道。以其幻法。出多人聚。出已即隱。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諸幻人。有所從來。有其實不。有所滅去。有所壞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佛言。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度無量。無數眾生。令至涅盤。而實無眾生。有所度者。若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生驚怖。當知是菩薩摩訶薩。被大乘鎧。而自莊嚴。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菩薩摩訶薩。若如是了知者。是為被大乘鎧。勇猛堅固。而善莊嚴。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
何以故。彼一切智。是無為。無作法。為利眾生故。起諸方便。而彼眾生。亦是無為。無作法。
須菩提言。
誠如佛說。
所以者何。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亦無縛無解。
世尊。色。真如。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真如。亦無縛無解。
爾時尊者滿慈子。白須菩提言。
如尊者所說。
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無縛無解。色。真如。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真如。無縛無解者。
此中何等。是色無縛無解。
何等是受想行識。無縛無解。
何等是色。真如。無縛無解。
何等是受想行識。真如。無縛無解。
須菩提答言。
滿慈子。汝今當知。幻人。色。無縛無解。幻人。受想行識。無縛無解。幻人。色。真如。無縛無解。幻人。受想行識。真如。無縛無解。
何以故。無所有故。無縛無解。離故。無縛無解。不生故。無縛無解。
若菩薩摩訶薩。如是了知者。是即安住大乘。被大乘鎧。大乘莊嚴。
即時尊者滿慈子。聞是說已。默然而住。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言。
菩薩摩訶薩。安住大乘。被大乘鎧。大乘莊嚴。
世尊以何義故。為名大乘。菩薩云何了知。是乘從何所出。出已。於何所住。
佛告須菩提。
大乘者。無限量。無分數。無邊際。以是義故。名為大乘。菩薩摩訶薩。即如是了知。
又言大乘。從何所出。住何處者。是乘從三界出。住波羅蜜多。彼無所著故。即住一切智。從是出生。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若法無所出。亦復無所住。以無住故。即一切智。無住相應。
又此大乘。亦無所有。即無所出。無出故。如是出。
所以者何。若有所出。若無所出。如是二法。俱不可得。而無所生。乃至一切法中。無法可出。亦無非法可出。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如是出生。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
彼大乘法。於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中。而為最勝。與虛空等。如彼虛空。能受無量。無數眾生。彼大乘法。亦復如是。能受無量。無數眾生。
世尊。菩薩摩訶薩。於大乘法。不見有來。不見有去。亦無住處。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三世平等。無所生故。是故大乘義。如是說。
爾時世尊讚言。
善哉善哉。須菩提。
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大乘法。如是修學。彼菩薩摩訶薩。即得成就一切智。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