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獨靜思惟。

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獨一靜處。作是思惟。

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法是我。我於何住。

佛告比丘。

今當為汝。說於二法。諦聽善思。

云何為二。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

比丘。若有說言。

沙門瞿曇。所說二法。此非為二。我今捨此。更立二法。

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

所以者何。緣眼。色。生眼識。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

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

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

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恒。非安隱。變易之我。

所以者何。比丘。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

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

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

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

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

如是。比丘。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我。我所。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比丘。於意云何。眼是常。為非常耶。

答言。

非常。世尊。

復問。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世尊。

復問。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世尊。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多聞聖弟子。於眼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時彼比丘。聞世尊說。合手聲譬經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非汝有者。當棄捨。捨彼法已。長夜安樂。

諸比丘。於意云何。於此祇桓中。諸草木枝葉。有人持去。

汝等頗有念言。

此諸物是我所。彼人何故輒持去。

答言。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亦非我。非我所故。

汝諸比丘。亦復如是。於非所有物。當盡棄捨。棄捨彼法已。長夜安樂。

何等為非汝所有。謂眼。眼非汝所有。彼應棄捨。捨彼法已。長夜安樂。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云何。比丘。眼是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

無常。

世尊復問。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世尊。

復問。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世尊。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此六入處。觀察非我。非我所。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其有說言大力者。其唯難陀。此是正說。其有說言。最端政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其有說言。愛欲重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

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正智成就。堪能盡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

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

飲食知量者。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罪觸住故。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

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罪觸住。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彼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者。彼難陀。晝則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初夜時。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中夜時。房外洗足。入於室中。右脇而臥。屈膝累足。係念明想。作起覺想。於後夜時。徐覺徐起。經行。坐禪。是名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集。

彼善男子難陀。勝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觀察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觀察。如是觀者。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

彼善男子難陀。覺諸受起。覺諸受住。覺諸受滅。正念而住。不令散亂。覺諸想起。覺諸想住。覺諸想滅。覺諸覺起。覺諸覺住。覺諸覺滅。正念心住。不令散亂。是名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

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

關閉根門。如善男子難陀。飲食知量。如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如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難陀。

如教授難陀法。亦當持是。為其餘人說。

時有異比丘。而說偈言。

善關閉根門。
正念攝心住。
飲食知節量。
覺知諸心相。
善男子難陀。
世尊之所歎。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如是像類。大聲聞尼眾。住舍衛國。王園中。

比丘尼眾。其名曰。純陀比丘尼。民陀比丘尼。摩羅婆比丘尼。波羅遮羅比丘尼。阿羅毘迦比丘尼。差摩比丘尼。難摩比丘尼。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優鉢羅色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此等及餘比丘尼。住王園中。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五百比丘尼。前後圍遶。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為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說法。示教照喜。種種說法。

示教照喜已。發遣令還。言。

比丘尼。應時宜去。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告諸比丘。

我年已老邁。不復堪能。為諸比丘尼說法。汝等諸比丘僧。今日諸宿德上座。當教授諸比丘尼。

時諸比丘。受世尊教。次第教授比丘尼。次至難陀。

爾時難陀。次第應至。而不欲教授。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五百比丘尼。前後圍遶。詣世尊所。稽首禮足。乃至聞法。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問尊者阿難。

誰應次至教授。諸比丘尼。

尊者阿難。白佛言。

世尊。諸上座。次第教授比丘尼。次至難陀。而難陀。不欲教授。

爾時世尊。告難陀言。

汝當教授。諸比丘尼。為諸比丘尼說法。

所以者何。我自教授比丘尼。汝亦應爾。我為比丘尼說法。汝亦應爾。

爾時難陀。默然受教。

時難陀。夜過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入室坐禪。從禪覺。著僧伽梨。將一比丘。往詣王園。諸比丘尼。遙見尊者難陀來。疾敷床座。請令就坐。尊者難陀坐已。諸比丘尼。稽首敬禮。退坐一面。

尊者難陀。語諸比丘尼。

諸姊妹。汝等當問我。今當為汝等說法。汝等解者。當說言解。若不解者。當說不解。於我所說義。若當解者。當善受持。若不解者。汝當更問。當為汝說。

諸比丘尼。白尊者難陀言。

我等今日。聞尊者教。令我等問。告我等言。

汝等若未解者。今悉當問。已解者。當言解。未解者。當言不解。於我所說義。已解者。當奉持。未解者。當復更問。

我等聞此。心大歡喜。未解義者。今日當問。

爾時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云何。姊妹。於眼內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內入處觀察。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尊者難陀。我等已曾於此法。如實知見。於六內入處。觀察無我。

我等已曾。作如是意解。

六內入處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姊妹。應如是解。

六內入處。觀察無我。

諸比丘尼。色外入處。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聲香味觸法外入處。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尊者難陀。我已曾於六外入處。如實觀察無我。我常作此意解。六外入處。如實無我。

尊者難陀。讚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汝於此義。應如是觀。

六外入處無我。

若緣眼。色。生眼識。彼眼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彼意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已曾於此六識身。如實觀察無我。我亦常作是意解。六識身。如實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姊妹。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

六識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生觸。彼觸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彼觸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已曾於。此六觸觀察。如實無我。我亦常如是意解。六觸。如實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當如實觀察。

於六觸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受。彼觸緣受。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緣受。彼受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等曾於。此六受身。如實觀察無我。我亦常作此意解。六受身。如實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

此六受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生觸。觸緣想。彼想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觸緣想。彼想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曾於此六想身。如實觀察無我。我亦常作此意解。六想身。如實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比丘尼。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

此六想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思。彼思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思。彼思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曾於此六思身。如實觀察無我。

我常作此意解。

此六思身。如實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比丘尼。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

此六思身。如實無我。

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愛。彼愛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緣愛。彼愛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曾於此六愛身。如實觀察無我。

我常作此意解。

此六愛身。如實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

此六愛身。如實無我。

姊妹。譬因膏油。因炷。燈明得然。彼油無常。炷亦無常。火亦無常。器亦無常。

若有作是言。

無油。無炷。無火。無器。而所依起燈光。常。恒。住。不變易。

作是說者。為等說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緣油。炷。器然燈。彼油。炷。器。悉無常。若無油。無炷。無器。所依燈光。亦復隨滅。息。沒。清涼。真實。

如是。姊妹。此六內入處無常。

若有說言。

此六內入處因緣。生喜樂。常。恒。住。不變易。安隱。

是為等說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等曾如實觀察。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緣法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清涼。真實。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比丘尼。汝於此義。應如是觀察。

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法緣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寂靜。清涼。真實。

諸姊妹。譬如大樹根。莖枝葉根。亦無常。莖枝葉。皆悉無常。

若有說言。

無彼樹。根莖枝葉。唯有其影常。恒。住。不變易。安隱者。為等說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如彼大樹。根莖枝葉。彼根亦無常。莖枝葉。亦復無常。無根。無莖。無枝。無葉。所依樹影。一切悉無。

諸姊妹。若緣外六入處無常。若言外六入處因緣。生喜樂。恒。住。不變易。安隱者。此為等說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我曾於此義。如實觀察。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法緣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寂靜。清涼。真實。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姊妹。汝於此義。當如實觀察。

彼彼法緣。生彼彼法。彼彼法緣滅。彼彼生法。亦復隨滅。息。沒。寂滅。清涼。真實。

諸姊妹。聽我說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解剝其牛。乘間而剝。不傷內肉。不傷外皮。解其枝節筋骨。然後還以皮。覆其上。

若有人言。

此牛皮肉。全而不離。

為等說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彼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乘間而剝。不傷皮肉。枝節筋骨。悉皆斷截。還以皮覆上。皮肉已離。非不離也。

姊妹。我說所譬。今當說義。牛者。譬人身麁色。

如篋毒蛇經廣說。

肉者。謂內六入處。

外皮者。謂外六入處。

屠牛者。謂學見跡。

皮肉中間筋骨者。謂貪喜俱。

利刀者。謂利智慧。

多聞聖弟子。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

是故。諸姊妹。當如是學。

於所可樂法。心不應著。斷除貪故。所可瞋法。不應生瞋。斷除瞋故。所可癡法。不應生癡。斷除癡故。於五受陰。當觀生滅。於六觸入處。當觀集滅。於四念處。當善繫心。住七覺分。修七覺分已。於其欲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於其有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於無明漏。心不緣著。心得解脫。

諸姊妹。當如是學。

爾時尊者難陀。為諸比丘尼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

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五百比丘尼。眷屬圍遶。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乃至為佛。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告諸比丘。

譬如明月。十四日夜。多眾觀月。為是滿耶。為未滿耶。當知彼月。未究竟滿。

如是。善男子難陀。為五百比丘尼。正教授。正說法。於其解脫。猶未究竟。然此等比丘尼。命終之時。不見一結不斷。能使彼。還生於此世。

爾時世尊。復告難陀。

更為諸比丘尼說法。

爾時尊者難陀。默然奉教。夜過晨朝。持鉢入城乞食。食已。乃至往詣王園。就座而坐。為諸比丘尼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復於異時。與五百比丘尼。前後圍遶。往詣佛所。稽首禮足。乃至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知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去已。告諸比丘。

譬如明月。十五日夜。無有人疑。月滿不滿者。然其彼月。究竟圓滿。

如是。善男子難陀。為諸比丘尼。說如是正教授。究竟解脫。若命終時。無有說彼。道路所趣。此當知。即是苦邊。

是為世尊。為五百比丘尼。受第一果記。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不律儀。律儀。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不律儀。眼根不律儀所攝護。眼識著色。緣著故。以生苦受。苦受故。不一其心。不一心故。不得如實知見。不得如實知見故。不離疑惑。不離疑惑故。由他所誤。而常苦住。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不律儀。

云何律儀。眼根律儀所攝護。眼識識色。心不染著。心不染著已。常樂更住。心樂住已。常一其心。一其心已。如實知見。如實知見已。離諸疑惑。離諸疑惑已。不由他誤。常安樂住。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退。不退法。六觸入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退法。謂眼識色生欲覺。彼比丘。歡喜讚歎。執取繫著。隨順彼法迴轉。當知是比丘。退諸善法。世尊所說。是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云何名不退法。眼識色緣。生欲覺結。彼比丘。不喜。不讚歎。不執取。不繫著。於彼法。不隨順迴轉。當知是比丘。不退轉諸善法。世尊說是不退法。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云何六勝入處。眼識色緣。不生欲覺。結染著。當知是比丘。勝彼入處。勝彼入處。是世尊所說。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若彼比丘。於六勝入處勝已。貪欲結斷。瞋恚。愚癡結斷。

譬如王者。摧敵勝怨。名曰勝王。斷除眾結。名勝婆羅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此六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於未來世。必受苦報。

何等為六根。眼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修習。不執持。於未來世。必受苦報。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根見色。執受相。執受隨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儀執受。住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執持律儀。防護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如是於六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於未來世。必受苦報。

云何六根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執持。善修習。於未來世。必受樂報。多聞聖弟子。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儀。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儀。善護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如是六根。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執持。善修習。於未來世。必受樂報。

即說偈言。

於六觸入處。
住於不律儀。
是等諸比丘。
長夜受大苦。

斯等於律儀。
常當勤修習。
正信心不二。
諸漏不漏心。

眼見於彼色。
可意不可意。
可意不生欲。
不可不憎惡。

耳聞彼諸聲。
亦有念不念。
於念不樂著。
不念不起惡。

鼻根之所嚊。
若香若臭物。
等心於香臭。
無欲亦無違。

所食於眾味。
彼亦有美惡。
美味不起貪。
惡味亦不擇。

樂觸以觸身。
不生於放逸。
為苦觸所觸。
不生過惡想。

平等捨苦樂。
不滅者令滅。
心意所觀察。
彼種彼種相。

虛偽而分別。
欲貪轉增廣。
覺悟彼諸惡。
安住離欲心。

善攝此六根。
六境觸不動。
摧伏眾魔怨。
度生死彼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到頻頭城北。申恕林中。

爾時頻頭城中。婆羅門長者。皆聞世尊。於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住頻頭城。申恕林中。聞已。悉共出城。至申恕林。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頻頭城。婆羅門長者。

若人問汝言。

何等像類沙門。婆羅門。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汝當答言。

若沙門。婆羅門。眼見色。未離貪。未離欲。未離愛。未離渴。未離念。內心不寂靜。所行非法。所行踈澁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如是像類比丘。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作是說已。當復問言。

何故如此。像類沙門。婆羅門。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汝應答言。

我等眼見色。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念。內心不寂靜。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彼沙門。婆羅門。眼見色。亦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念。內心不寂靜。行非法。行踈澁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我於斯等。求其差別。不見差別之行。是故我於。斯等像類沙門。婆羅門。不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若復問言。

何等像類沙門。婆羅門。所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汝應答言。

若彼眼見色。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念。內心寂靜。不行非法行。行等行。不踈澁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如是像類沙門。婆羅門。所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若復問言。

何故於此。像類沙門。婆羅門。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汝應答言。

我等眼見色。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念。內心不寂靜。行非法行。行踈澁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

斯等像類沙門。婆羅門。離貪。離欲。離渴。離念。內心寂靜。行如法行。不行踈澁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我等於彼。求其差別。見差別故。於彼像類沙門。婆羅門。所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如是說已。若復問言。

彼沙門。婆羅門。有何行。有何形貌。有何相。汝等知是沙門。婆羅門。離貪。向調伏貪。離恚。向調伏恚。離癡。向調伏癡。

汝應答言。

我見彼沙門。婆羅門。有如是像類。在空閑處。林中樹下。卑床草蓐。修行遠離。離諸女人。近樂獨人。同禪思者。若於彼處。無眼見色。可生樂著。無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可生樂著。若彼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行。如是形貌。如是相。令我等知是沙門。婆羅門。離貪。向調伏貪。離恚。向調伏恚。離癡。向調伏癡。

時諸沙門。婆羅門長者。白佛言。

奇哉。世尊。不自譽。不毀他。正說其義。各各自於諸入處。分別染污清淨。廣說緣起。如如來。應。等正覺說。

譬如士夫。溺者能救。閉者能開。迷者示路。闇處然燈。世尊亦復如是。不自譽。不毀他。正說其義。乃至如如來。應。等正覺說。

爾時頻頭城。婆羅門長者。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縈髮目揵連出家。來詣佛所。共相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縈髮目揵連。

汝從何來。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

我從彼眾多。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遮羅迦出家。集會未曾講堂聽法。從彼林來。

佛告縈髮目揵連。

汝為何等福力故。從彼眾多。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遮羅迦出家所。聽其說法。

縈髮目揵連言。

我試聽其競勝。論義福利。聽其相違反。論議福利故。

佛告目揵連。

長夜久遠。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遮羅迦出家。競勝論議。相違反論議福利。迭相破壞。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

瞿曇。為諸弟子說。何等法福利。令彼轉為人說。不謗如來。不增不減。誠說。法說。法次法說。無有餘人。能來比挍。難詰訶責。

佛告目連。

明。解脫。果報福利。為人轉說者。不謗如來。不乖其理。法次法說。無有能來比挍。難詰嫌責。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

瞿曇。諸弟子有法。修習多修習。令明。解脫。福利滿足者不。

佛告縈髮目犍連。

有七覺分。修習多修習。明。解脫。福利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

有法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不。

佛告縈髮目揵連。

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

復有法。修習多修習。令四念處滿足不。

佛告縈髮目揵連。

有三妙行。修習多修習。能令四念處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

復有法。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不。

佛告目揵連。

有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

云何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

佛告目揵連。

若眼見適意。可愛念。能長養欲樂。令人緣著之色。彼比丘見已。不喜。不讚歎。不緣。不著。不住。若眼見不適意。不可愛念。順於苦覺之色。諸比丘見已。不畏。不惡。不嫌。不恚。於彼好色。起眼見已。永不緣著。不好色。起眼見已。永不緣著。內心安住不動。善修解脫。心不懈勌。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如是於六觸入。修習多修習。滿足三妙行。

云何修三妙行。滿足四念處。多聞聖弟子。於空閑處。林中樹下。作如是學。如是思惟。

此身惡行。現世後世。必得惡報。我若行。身惡行者。必當自生厭悔。他亦嫌薄。大師亦責。諸梵行者。亦復以法而嫌我。惡名流布。遍於諸方。身壞命終。當墮地獄。於身惡行。見現世後世。如是果報。是故除身惡行。修身妙行。口意惡行。亦復如是。

是名修習。三妙行已。得四念處。清淨滿足。

云何修四念處。得七覺分滿足。

目揵連比丘。如是順身身觀住。彼順身身觀住時。攝念安住不忘。

爾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方便修習。念覺分已。得念覺分滿足。於彼心念。選擇於法。覺想思量。

爾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方便修習。擇法覺分已。逮得擇法覺分滿足。選擇彼法。覺想思量。方便修習。精進覺分。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逮得精進覺分滿足。勤精進已。生歡喜心。

爾時修習方便。歡喜覺分。修習歡喜覺分已。逮得歡喜覺分滿足。心歡喜已。身心止息。

爾時修習。猗息覺分。修習猗息覺分已。逮得猗息覺分滿足。身心息已。得三摩提。

爾時修習。定覺分。修習定覺分已。定覺分滿足。謂一其心。貪憂滅息。內身行捨。方便修習。捨覺分。方便修習。捨覺分已。逮得捨覺分。清淨滿足。受。心。法念處。亦如是說。如是修習。四念處。七覺分滿足。

云何修習七覺分。明。解脫。滿足。

目揵連。若比丘。修念覺分。依遠離。依離欲。依滅捨。於進趣。修念覺分。逮得明。解脫。清淨滿足。乃至修習。捨覺分。亦如是說。是名修習。七覺分已。明。解脫。清淨滿足。

如是。目揵連。法法相律。從此岸而到彼岸。

說是法時。縈髮目揵連。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縈髮目揵連。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於他。於諸法律。得無所畏。

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

我今寧得。於正法律出家。得具足比丘分不。

佛告目揵連。

汝今已得。於正法律出家。具足得比丘分。得出家已。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微伽羅牟真隣陀林中。

時有年少。名欝多羅。是波羅奢那弟子。來詣佛所。恭敬問訊已。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欝多羅。

汝師波羅奢那。為汝等說。修諸根不。

欝多羅言。

說已。瞿曇。

佛告欝多羅。

汝師波羅奢那。云何說修諸根。

欝多羅。白佛言。

我師波羅奢那說。眼不見色。耳不聽聲。是名修根。

佛告欝多羅。

若如汝波羅奢那說。盲者。是修根不。

所以者何。如唯盲者。眼不見色。

爾時尊者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

尊者阿難。語欝多言。

如波羅奢那所說。聾者。是修根不。

所以者何。如唯聾者。耳不聞聲。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

異於賢聖法律。無上修諸根。

阿難。白佛言。

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賢聖法律。無上修根。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阿難。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緣眼。色。生眼識。見可意色。欲修如來。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故。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欲修如來。厭離。不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來。厭。不厭。俱離捨心。住正念正智。

如是。阿難。若有於此五句。心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攝持。善修習。是則於眼。色無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說。

阿難。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尊者阿難。白佛言。

世尊。云何賢聖法律。為賢聖修根。

佛告阿難。

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

我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俱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譬如力士頃。如是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爾盡滅。得離厭。不厭。捨。

如是耳。聲緣生耳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聖弟子。如是如實知。

我耳識聞聲。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捨已。離厭。不厭。

譬如大力士夫彈指。發聲即滅。如是耳。聲緣生耳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是則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聖弟子。如是如實知。

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譬如蓮荷。水所不染。如是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

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譬如力士。舌端唾沫。盡唾令滅。如是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聖弟子。如是如實知。

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譬如鐵丸。燒令極熱。小渧水灑。尋即消滅。如是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速滅。聖弟子。如是如實知。

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是則寂滅。是則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譬如力士。斷多羅樹頭。如是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阿難。是為賢聖法律。為聖弟子。修諸根。

云何為聖法律。覺見跡。

佛告阿難。

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恥厭惡。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恥厭惡。

阿難。是名賢聖法律。覺見跡。

阿難。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諸根。已說賢聖修諸根。已說覺見跡。

阿難。我為諸聲聞所作。所作已作。汝等當作所作。

廣說如篋毒蛇經。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