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迦毘羅國。尼居陀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其名曰。優樓毘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
一切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其心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象。所作已辦。皆棄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於正教中。心得善解。於一切法。心無所礙。到於彼岸。
自得解脫。解脫眷屬。
自得調伏。調伏眷屬。
自得寂定。寂定眷屬。
自得度脫。度脫眷屬。
已到彼岸。彼岸眷屬。
已到陸地。陸地眷屬。
自得安隱。安隱眷屬。
自得寂滅。寂滅眷屬。
自破煩惱。破煩惱眷屬。
自得沙門。沙門眷屬。
自得息惡。息惡眷屬。
自婆羅門。婆羅門眷屬。
自除惡法。除惡法眷屬。
自了知諸法。了知諸法眷屬。
自能得度。能度眷屬。
自具諸德。具諸德眷屬。
自無煩惱。無煩惱眷屬。
自離五支。離五支眷屬。
自得離障。離障眷屬。
自得靜意。靜意眷屬。
自具六通。具六通眷屬。
自離憎愛解脫。離憎愛解脫眷屬。
自守護一心。守護一心眷屬。
自念門具足。念門具足眷屬。
自依四依。四依眷屬。
自離種種諸見。離種種諸見眷屬。
自棄諸希望。棄諸希望眷屬。
自得盡行。盡行眷屬。
自得事訖。事訖眷屬。
自修。自修眷屬。
自無濁念。無濁念眷屬。
自斷有覺。斷有覺眷屬。
自倚身行。倚身行眷屬。
自得樂不動。樂不動眷屬。
自心善解脫。心善解脫眷屬。
自慧善解脫。慧善解脫眷屬。
自得賢聖。賢聖眷屬。
如是等比。得離枝葉。除去皮膚。唯有心實。堅固而住。
爾時世尊。於其後夜。露地而坐。時比丘眾。四面圍遶。
爾時世尊。默然而住。觀比丘眾。告諸比丘。
汝等諸人。訪覓一人。堪能往化。淨飯王者。
爾時。慧命阿若憍陳如。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便作禮。白佛言。
世尊。我當往化。淨飯王耶。
佛言。
汝止憍陳如。汝今具足。大師之德。不應往彼。
時有慧命婆澁摸。及大名耶輸陀。優樓毘螺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連等。各白佛言。
世尊。我等堪能。往化淨飯王也。
佛告摩訶目連。
汝等且止。汝等皆悉。具足大師。尊重之法。不應往化。
爾時大德摩訶目連。即作是念。
世尊今者。欲令誰往化。淨飯王耶。
爾時目連。即入如實三昧。以三昧力。莊嚴其心。即得見佛。意之所念。在於慧命迦盧陀夷。欲令往化。淨飯王耳。
譬如重閣。樓窓之中。日從東入。光照西壁。如是目連。見世尊心。專在迦盧陀夷。欲令化王。亦復如是。
爾時慧命目連。即從定起。往迦盧陀夷所。
到已白言。
世尊心念。知汝堪能。往化淨飯王。
迦盧陀夷。汝今應當。發大勇猛。速往化王。
目連作是語已。時慧命迦盧陀夷。白目連言。
凡庶難化。何況國王。
何以故。剎利種姓。灌頂大王。有自在力。難可化故。
大目連。譬如聚積眾柴。若二若三。乃至千載。如此柴聚。經多年歲。甚大乾燥。于時有人。放火燒之。成大火聚。
於意云何。此之火聚。寧為大不。
目連言。
甚大。
若復有人。更以無量。蘇油溉灌。此火增盛不。
大目連言。
轉熾倍盛。
於意云何。此火可近不。
目連言。
難可得近。
如是大目連。剎利種姓。灌頂大王。難可教化。不可得近。亦復如是。
大目連。譬如狂象之牙。可觸以不。
目連言。
不可觸也。
如是大目連。灌頂剎利。難可教化。亦復如是。
時慧命目連。復白優陀夷言。
世尊心念。知汝堪能。往化淨飯王也。
優陀夷復。白目連言。
世尊實垂顧念。謂我堪能。往化淨飯王耶。
目連答言。
世尊實誠念汝。謂汝堪能。教化父王。
爾時世尊。自告優陀夷言。
優陀夷。汝可入城。教化父王。
何以故。唯我與汝。堪能教化。淨飯王耳。
優陀夷。我諸聲聞。弟子之中。汝能教化。諸邑聚落。最為第一。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告優陀夷言。
諦聽優陀夷。
汝能善教導。
必令釋種喜。
往化最勝王。
王今受悟時。
兼利諸天人。
必得到彼岸。
汝當速往化。
釋種淨飯王。
今懷恨亂濁。
住念惠不行。
猶如墜高崖。
戀惜子高位。
慧心盡迷沒。
如商失重寶。
追念生大苦。
如天墜宮殿。
追戀五慾樂。
未知佛正法。
悲哀大惱亂。
自念失七寶。
及與人四道。
憶此聖王位。
口出非法言。
王時悲亂言。
不覺己及他。
如奪精魂鬼。
執持於人身。
猶在雞羅山。
一切無所見。
如是惱恨障。
應見不復覩。
亦如睡眠死。
己心不自了。
憂恨迷惑障。
王不識自喜。
如婦夫婿亡。
悲淚生憂悔。
王今癡惱亂。
哀戀生大苦。
汝具巧方便。
往化淨飯王。
摧倒邪慢憧。
當建正法燈。
更無有能化。
淨飯大王者。
唯汝優陀夷。
過去曾同行。
優陀夷當知。
曾有大國王。
名曰增長實。
聲名震十方。
如法作國主。
一切皆歸化。
能以正法治。
王領四天下。
城邑悉滿中。
花果香園苑。
多諸賢聖眾。
無有雜惡人。
芳林甚稠密。
地淨無棘刺。
多饒淨妙等。
花池莊嚴好。
人民廣殷盛。
棄惡常善住。
閉諸惡趣門。
必昇妙天道。
彼王昔有子。
曾廣供養佛。
備修諸善根。
具足諸功德。
名曰妙堅惠。
億眾所供養。
常見色欲過。
棄家樂閑靜。
父王勅子言。
汝可受五慾。
婇女自娛樂。
遊觀寶宮池。
我今為汝辦。
翫弄無乏少。
云何不愛樂。
汝當說其意。
知諸趣善妙。
汝愛寶宅中。
女寶常圍遶。
妙境甚可樂。
諸仙處閑林。
猶捨退還家。
受諸色欲樂。
況汝無乏少。
婇女眾圍遶。
王臣皆隨從。
臺館若天宮。
應受五欲樂。
諸女甚端正。
美麗若天人。
善奏歌舞樂。
可以自娛意。
目如優波葉。
脣赤若含丹。
面滿廣黛眉。
平額姝咽頸。
膺平缺骨滿。
臂如象王鼻。
掌如蓮花色。
指圓傭纖好。
舌薄廣紅赤。
美言若甘露。
齒素利齊密。
珠瓔寶衣服。
臍深腹不現。
脊如金剛杵。
髀股傭圓直。
伊尼鹿王[蹲-酋+(十/田/ㄙ)]。
行步如鵝王。
皆各瞻視汝。
盛年甚可愛。
堪能存後嗣。
汝及眾麗人。
猶如春花開。
盛年色未退。
應當速受樂。
堅慧白父王。
王言非正理。
若有如法語。
所勅不敢違。
王聽我今說。
樂善真實語。
乃至於夢中。
不起婬欲想。
父王今此言。
智者所不許。
愚者樂此事。
明人常所厭。
何故明目人。
而羨盲瞽導。
豈有岸上人。
反樂沈溺者。
何有解脫人。
而復樂牢獄。
豈有安樂人。
欽羨眾苦者。
我意觀父王。
如盲溺獄者。
如夢受五欲。
復為欲所溺。
父王如盲冥。
我目見殊勝。
王為欲所漂。
我今甚厭賤。
欲如毒藥器。
亦如毒蛇頭。
如利刀劍矟。
亦如大猛火。
王臣勸化時。
堅慧悉不許。
捐親及國土。
棄欲而出家。
如蛇脫故皮。
亦如棄涕唾。
遠離於過惡。
絕望永出家。
堅慧捨俗時。
臣子隨出家。
其人名月施。
棄欲隨堅慧。
童子出家已。
并及大臣子。
成就四梵住。
具足五神通。
深見五塵過。
超絕於欲界。
轉正妙法輪。
直生梵天上。
童子出家已。
父王起嫌恨。
月施詣王所。
善化令王喜。
優陀夷當知。
昔時堅慧者。
遠離於五欲。
今即我身是。
優陀夷當知。
彼時增實王。
豈為異人乎。
淨飯王是也。
優陀夷當知。
隨我出家者。
月施汝身是。
亦曾化增實。
是故優陀夷。
今應化父王。
必有大利益。
昔曾教化故。
爾時慧命優陀夷。受佛教已。默然許可。
時優陀夷。過夜曉已。至於食時。著衣持鉢。入迦毘城。
時有釋種。一千餘人。集在王門。皆有所須。
時淨飯王。聞佛如來。到迦毘城。在尼居林。起嫌恨意。
此兒出家。退我種族。富貴大樂。如其在家。應紹金輪。王四天下。如法統領。民無逆命。七寶具足。
其七者何。
一曰。輪寶。二曰。象寶。三曰。馬寶。四曰。摩尼寶。五。稱女寶。六曰。主藏臣寶。七。稱導師寶。
具足千子。勇健難當。顏容美妙。能摧強敵。護四天下。不以刀杖。料理國土。如法治正。自然泰平。我得輪王。自在快樂。彼應尊重。供養於我。以兒出家故。所應得者。悉皆墜落。
作是念已。勅諸釋種。一切不得。至我兒所。敬信聽法。若有犯者。當斬其首。
時有釋種。名曰喜面。不在眾中。不聞王教。見優陀夷。即往其所。稽首白言。
善來尊者。得平安耶。世尊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不疲。供饌不乏也。
時優陀夷。報喜面言。
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不疲。飲食無乏。
時有釋種。名曰善覺。見喜面。共優陀夷。在屏處語。亦詣其所。白言。
大德。自遠而來。比康吉耶。世尊起居安樂。少病少惱。在路不疲。供饌無乏耶。
優陀夷答言。
如來聖御安樂。在路不疲。無所乏少。
爾時復有二釋種。
一名。無憂。二名。離憂。
見喜面。善覺。共優陀夷。在於屏處。亦復棄眾。往詣其所。白優陀夷言。
善來至此。氣力好耶。世尊起居安樂耶。遠涉途路。得無疲耶。
優陀夷報言。
如來聖御安樂。涉路不疲。
時二釋種。重白言。
如來途路。何故無乏也。
優陀夷報言。
以四天王。及天帝釋。諸梵天王。常來供養。故無所乏。
時諸釋種。俱白優陀夷言。
我等今欲詣佛。至世尊所。供養聽法。恐不獲遂。
何以故。淨飯大王。向有勅旨。勅諸釋種。悉皆不聽。至佛所。供養聽法。如有犯者。當斬其首。慮王憲故。不得禮拜供養。聽受正法。
時優陀夷。聞此語已。知其父王。有大怨恨。
我今作何方便。至王所也。
作是念已。
我當舉高。七多羅樹。於虛空中。結跏趺坐。至於王所。
爾時慧命優陀夷。即入如實三昧。以其三昧。莊嚴其心。復以神力。舉高七多羅樹。於虛空中。加趺而坐。飛空往詣。淨飯王所。
時王遙見優陀夷。以神通力。於虛空中。加趺而來。從座而起。合掌恭敬。向優陀夷。而說偈言。
染服大師從何來。
成就威儀難見者。
若有所須願速說。
我今誠心必奉給。
爾時慧命優陀夷。以偈答曰。
我是大王子之子。
大王即是我祖父。
我為如來行乞食。
得食奉送大善逝。
大王今日獲善利。
王兒人天最尊上。
威德光明照十方。
猶如秋月日中時。
如日處空離雲霧。
光明晃曜普皆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威德光顯聞十方。
猶如秋日初出時。
蔽諸螢火光普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伏諸外道獨顯曜。
猶如日中盛隆熾。
凌於星辰故不現。
如是最勝王聖子。
降伏外道自光顯。
猶如日中凌月明。
令月失光明不現。
是王聖子伏外道。
如日盛明月隱照。
如禽獸聞師子吼。
水陸空行散還穴。
驚奔逃走迷諸方。
以師子聲難忍故。
大聖如來震吼時。
邪外道聞無我聲。
假使無知至有頂。
聞此無我皆悉怖。
盲冥愚癡人天中。
有目如來示明炬。
為作明燈除愚闇。
興舉無上智光輪。
顯示邪正等不等。
教導世間道非道。
為失路者示其路。
拔慾淤泥置岸上。
如興雲蔭覆枯池。
注雨充足原隰滿。
如是大王仙聖子。
興建法雨潤人天。
如水沾地及山川。
并諸百卉叢林樹。
藥草條莖及枝蔓。
諸花蓊蔚遍山好。
如是十力四無畏。
具足十八不共樹。
一切智果花莊嚴。
王仙聖子微妙身。
如須彌山處大海。
嚴好不動天樂居。
如斯善逝大王子。
沙門海中最第一。
忉利天主舍脂夫。
於天眾中奇特妙。
如斯世尊大王子。
沙門眾中最殊妙。
吼說祕奧甚深法。
以悲鬘電遍一切。
如來龍王降法雨。
念處池水細注下。
持戒威德如日輪。
以三昧力除惱闇。
智慧光滅煩惱愛。
大牟尼日照世間。
具足念處摩尼寶。
戒定船栰渡彼岸。
覺支寶礦禪浩滿。
復求畢叉入佛海。
清淨戒根堅難動。
三昧樹葉念處枝。
七覺華空堅樹身。
無我堅固成佛樹。
戒林中行大力者。
三昧調伏德山依。
三解脫門為境界。
佛十力牙是王子。
正見無著牟尼尊。
能降強敵勝牛王。
恐怖種種諸外道。
是大王子無畏吼。
尸羅德藏妙莊嚴。
禪定寂滅無量衣。
具智牟尼解脫境。
能施財物如長者。
遠離諸惡集諸善。
滅諸煩惱善慧根。
慧施天人修羅等。
光明晃曜王聖子。
戒雲空慧以為電。
八支細雨能潤澤。
牟尼能與勝苗子。
王子猶如大龍雨。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勝士得來安樂耶。
至於飲食無乏少。
身無疲勞床臥具。
如花在岸不蔫萎。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禪定境界具神力。
身心安樂遍充滿。
牟尼神慮依寂止。
猶如金蓮不枯燥。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旌鼓自驚悟。
美音箏笛及簫瑟。
妙好伎女以自娛。
今獨林中不苦耶。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禪定寂定為境界。
巧能修學三昧樂。
行住坐臥依諸善。
心常喜樂無苦惱。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無價寶床常安臥。
眠時美女眾在側。
周圍廣設明燈樹。
如何闇臥不悒慼。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眠時臥聖床。
慈為氈褥悲樂枕。
佛住喜心常怡悅。
捨三有趣不悒慼。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諸健釋種常圍遶。
博達多聞以為伴。
殿舍天宮中長養。
如何今日樂林間。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如法生子恒現前。
同修寂止在其側。
心好閑林修諸定。
離畏導師樂山林。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童子昔日在宮時。
以天浴池而澡沐。
亦用香澤塗其身。
今在林中誰為洗。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諸法池水戒善岸。
牟尼自浴并浴他。
己及諸子浮不濕。
自度以訖及群生。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種種香常熏體。
金線真珠以嚴身。
常著天子妙衣服。
今在林間用何飾。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功德鬘嚴戒香熏。
禪定瓔珞慚愧衣。
通明解脫自莊嚴。
光明威德曜林中。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刀劍弓箭矛。
健士執持常防衛。
亦用寶蓋恒覆蔭。
今獨林中誰守護。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慈悲忍辱自防衛。
聲聞弟子眷屬力。
以功德法定無怖。
十力雄猛四無畏。
爾時淨飯大王。以偈讚曰。
善哉善說我子德。
久修善法不退轉。
汝進食訖將飯去。
我亦往詣牟尼王。
爾時優陀夷。復白王言。
大王。婆伽婆。是大眾師。善御群生。是大仙人。能善安住。沙門眾中。沙門中王。光明普照。
譬如十五日夜。淨月圓滿。眾星圍遶。光明甚盛。照耀一切。世尊亦爾。在沙門眾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
譬如秋日。在於空中。無諸雲翳。彼婆伽婆。亦復如是。在大眾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
譬如帝釋。天中之王。坐善法堂。諸天之中。光明顯赫。彼婆伽婆。在於眾中。光明晃曜。亦復如是。
譬如須夜摩天。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在天眾中。光明顯耀。威德獨尊。彼婆伽婆。於沙門眾中。威德顯赫。亦復如是。
猶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與百億梵眾。之所圍遶。光明晃耀。威德獨尊。彼婆伽婆。在沙門眾中。光明顯赫。威德尊勝。亦復如是。
爾時淨飯王。聞說婆伽婆道德已。心作是念。
此乃世尊。聲聞弟子。猶有如是。大神通。大威力。大功德。何況如來。
復念。
太子本生之時。大地六種。十八相動。動。遍動。等遍動。踊。遍踊。等遍踊。吼。遍吼。等遍吼。震。遍震。等遍震。起。遍起。等遍起。覺。遍覺。等遍覺。放大光明。無人扶持。行於七步。空中二道。流水注下。洗浴其身。自然而有。真金聖座。於虛空中。化成天蓋。諸天禮拜。乃至未出家時。不為五欲。之所迷惑。凡有所作。決定不退。隨說能作。一切時中。堅固大力。不作妄語。不違信行。
本作是言。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度己訖。復當度王。
時王念佛。為菩薩時。本誓願故。說是偈言。
若有初生已。
明智言不虛。
所說事不異。
智者誰不信。
若有初生時。
世親說無等。
必作天人尊。
智者誰不信。
若有不能惜。
寶聚如雪山。
離於貪悋者。
智者誰不信。
若能於夢中。
不作虛妄語。
如說如修行。
智者誰不信。
如刀劍之語。
不能惱令瞋。
離於忿怒事。
智者誰不信。
無有能欺者。
貪瞋亦不染。
具足智慧王。
智者誰不信。
一切妙五慾。
及以種種報。
無有能繫縛。
智者誰不信。
種種希有事。
及以眾妙物。
無有能怖畏。
智者誰不信。
以諸美妙言。
明人善巧說。
無有能惑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順義語。
諸欲決定句。
於此不能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軍駕力。
及以種種護。
能出於妙城。
智者誰不信。
棄捨妙欲樂。
為求甘露行。
悕望於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修苦行。
勇猛無能當。
求於勝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麁少食。
求於勝菩提。
利安諸世間。
智者誰不信。
六年為魔擾。
相續求短缺。
不能得其便。
智者誰不信。
遠離五欲過。
不求於他物。
常利益世間。
智者誰不信。
不從他聞法。
自然成菩提。
寂定難可覺。
智者誰不信。
梵天自勸請。
勤求佛世尊。
如請而演說。
智者誰不信。
哀憐愍我故。
來到尼俱園。
為度諸釋種。
智者誰不信。
如來自度已。
度我於有海。
憶念本誓願。
智者誰不信。
今正得利時。
知佛一切智。
為憐愍我故。
智者誰不信。
我今當往詣。
見人導師身。
作是思念時。
自省是人王。
爾時淨飯王。久思量已。白慧命優陀夷言。
比丘。汝今至此。更何所須。
時優陀夷。以偈答言。
本為利益大王故。
我今乘通來至此。
若於十力起一信。
男女皆得趣善道。
十力功德無邊際。
大仙為諸釋種來。
欣欣之事今方至。
人主應當發信心。
大王名稱必增長。
遍滿三千大千界。
汝子既是人王藏。
具足十力慈悲心。
遊行十方心無礙。
如花在水不染著。
自度四流諸有已。
亦度人天四瀑河。
安置無畏洲岸上。
大王應當信導師。
拔去四流三毒箭。
亦降群生勝醫師。
於眾醫中最尊上。
大王應當深敬信。
亦能降伏諸軍眾。
魔王眷屬惡親黨。
證於寂滅妙菩提。
大王應當深敬信。
諸人天王咸勸請。
為度眾生說妙法。
敷演無上甘露藥。
人中牛王應當信。
隱蔽一切外道眾。
轉過稱量妙法輪。
化度無量億眾生。
大雄人王應當信。
無明厚覆黑暗中。
自眼清淨復淨他。
說法能除諸盲翳。
大雄人王應當信。
老病死畏逼迫者。
說除老病不死法。
令世間眾昇善趣。
大雄人王應當信。
三火所燒世間眾。
如地洞然以水滅。
說於八正聖為人。
大雄牛王應當信。
除斷三穢吐諸惡。
能離世間三垢濁。
遊行十方甚奇妙。
勇猛牛王應當信。
如父愛子愍世間。
十力大慈心普潤。
起大悲愍度眾生。
勇猛牛王應當信。
難調能調婆伽婆。
所應度者今悉度。
能滅熾然諸煩惱。
勇猛大王應當信。
眾生墮於三有海。
猶如船舫能濟渡。
十力大悲救世間。
勇猛牛王應當信。
無量功德端正身。
大悲遊行化世間。
令久濁心得清淨。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寶澄清水。
遊行世間淨眾生。
除斷群迷競亂濁。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珠性清淨。
能令智者心歡欣。
世尊離惡心皎潔。
令諸明人欣慕樂。
於世間最起信心。
能使天人離苦擔。
捨諸有趣得寂滅。
勇猛大王應當信。
功德聚中說少分。
如在虛空鳥一跡。
佛功德岸我不知。
大王應當深敬信。
爾時淨飯王。聞慧命優陀夷。善說世尊。為菩薩時。所修功德。即自念知。如來本誓。
我得度已。必當度王。
如是念已。深生敬信。復白慧命優陀夷言。
比丘。汝今即是。我子之子。汝可食竟。速還佛所。將食奉佛。我今亦當。往見世尊。
爾時慧命優陀夷。知淨飯王。得於敬信。飯食已訖。即持餚饌。奉上如來。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優陀夷。教化淨飯王。得於正信。
諸比丘。今日諸天世人。大得利益。
爾時世尊。讚歎優陀夷言。
善哉善哉。汝於今日。得大福德。以淨飯王。得敬信故。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迦盧陀夷。化淨飯王。所得功德。若是色者。十方世界。恒沙佛剎。所不容受。以功德聚廣。大無量故。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一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迦毘羅國。尼居陀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其名曰。優樓毘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
一切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其心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象。所作已辦。皆棄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於正教中。心得善解。於一切法。心無所礙。到於彼岸。
自得解脫。解脫眷屬。
自得調伏。調伏眷屬。
自得寂定。寂定眷屬。
自得度脫。度脫眷屬。
已到彼岸。彼岸眷屬。
已到陸地。陸地眷屬。
自得安隱。安隱眷屬。
自得寂滅。寂滅眷屬。
自破煩惱。破煩惱眷屬。
自得沙門。沙門眷屬。
自得息惡。息惡眷屬。
自婆羅門。婆羅門眷屬。
自除惡法。除惡法眷屬。
自了知諸法。了知諸法眷屬。
自能得度。能度眷屬。
自具諸德。具諸德眷屬。
自無煩惱。無煩惱眷屬。
自離五支。離五支眷屬。
自得離障。離障眷屬。
自得靜意。靜意眷屬。
自具六通。具六通眷屬。
自離憎愛解脫。離憎愛解脫眷屬。
自守護一心。守護一心眷屬。
自念門具足。念門具足眷屬。
自依四依。四依眷屬。
自離種種諸見。離種種諸見眷屬。
自棄諸希望。棄諸希望眷屬。
自得盡行。盡行眷屬。
自得事訖。事訖眷屬。
自修。自修眷屬。
自無濁念。無濁念眷屬。
自斷有覺。斷有覺眷屬。
自倚身行。倚身行眷屬。
自得樂不動。樂不動眷屬。
自心善解脫。心善解脫眷屬。
自慧善解脫。慧善解脫眷屬。
自得賢聖。賢聖眷屬。
如是等比。得離枝葉。除去皮膚。唯有心實。堅固而住。
爾時世尊。於其後夜。露地而坐。時比丘眾。四面圍遶。
爾時世尊。默然而住。觀比丘眾。告諸比丘。
汝等諸人。訪覓一人。堪能往化。淨飯王者。
爾時。慧命阿若憍陳如。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便作禮。白佛言。
世尊。我當往化。淨飯王耶。
佛言。
汝止憍陳如。汝今具足。大師之德。不應往彼。
時有慧命婆澁摸。及大名耶輸陀。優樓毘螺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連等。各白佛言。
世尊。我等堪能。往化淨飯王也。
佛告摩訶目連。
汝等且止。汝等皆悉。具足大師。尊重之法。不應往化。
爾時大德摩訶目連。即作是念。
世尊今者。欲令誰往化。淨飯王耶。
爾時目連。即入如實三昧。以三昧力。莊嚴其心。即得見佛。意之所念。在於慧命迦盧陀夷。欲令往化。淨飯王耳。
譬如重閣。樓窓之中。日從東入。光照西壁。如是目連。見世尊心。專在迦盧陀夷。欲令化王。亦復如是。
爾時慧命目連。即從定起。往迦盧陀夷所。
到已白言。
世尊心念。知汝堪能。往化淨飯王。
迦盧陀夷。汝今應當。發大勇猛。速往化王。
目連作是語已。時慧命迦盧陀夷。白目連言。
凡庶難化。何況國王。
何以故。剎利種姓。灌頂大王。有自在力。難可化故。
大目連。譬如聚積眾柴。若二若三。乃至千載。如此柴聚。經多年歲。甚大乾燥。于時有人。放火燒之。成大火聚。
於意云何。此之火聚。寧為大不。
目連言。
甚大。
若復有人。更以無量。蘇油溉灌。此火增盛不。
大目連言。
轉熾倍盛。
於意云何。此火可近不。
目連言。
難可得近。
如是大目連。剎利種姓。灌頂大王。難可教化。不可得近。亦復如是。
大目連。譬如狂象之牙。可觸以不。
目連言。
不可觸也。
如是大目連。灌頂剎利。難可教化。亦復如是。
時慧命目連。復白優陀夷言。
世尊心念。知汝堪能。往化淨飯王也。
優陀夷復。白目連言。
世尊實垂顧念。謂我堪能。往化淨飯王耶。
目連答言。
世尊實誠念汝。謂汝堪能。教化父王。
爾時世尊。自告優陀夷言。
優陀夷。汝可入城。教化父王。
何以故。唯我與汝。堪能教化。淨飯王耳。
優陀夷。我諸聲聞。弟子之中。汝能教化。諸邑聚落。最為第一。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告優陀夷言。
諦聽優陀夷。
汝能善教導。
必令釋種喜。
往化最勝王。
王今受悟時。
兼利諸天人。
必得到彼岸。
汝當速往化。
釋種淨飯王。
今懷恨亂濁。
住念惠不行。
猶如墜高崖。
戀惜子高位。
慧心盡迷沒。
如商失重寶。
追念生大苦。
如天墜宮殿。
追戀五慾樂。
未知佛正法。
悲哀大惱亂。
自念失七寶。
及與人四道。
憶此聖王位。
口出非法言。
王時悲亂言。
不覺己及他。
如奪精魂鬼。
執持於人身。
猶在雞羅山。
一切無所見。
如是惱恨障。
應見不復覩。
亦如睡眠死。
己心不自了。
憂恨迷惑障。
王不識自喜。
如婦夫婿亡。
悲淚生憂悔。
王今癡惱亂。
哀戀生大苦。
汝具巧方便。
往化淨飯王。
摧倒邪慢憧。
當建正法燈。
更無有能化。
淨飯大王者。
唯汝優陀夷。
過去曾同行。
優陀夷當知。
曾有大國王。
名曰增長實。
聲名震十方。
如法作國主。
一切皆歸化。
能以正法治。
王領四天下。
城邑悉滿中。
花果香園苑。
多諸賢聖眾。
無有雜惡人。
芳林甚稠密。
地淨無棘刺。
多饒淨妙等。
花池莊嚴好。
人民廣殷盛。
棄惡常善住。
閉諸惡趣門。
必昇妙天道。
彼王昔有子。
曾廣供養佛。
備修諸善根。
具足諸功德。
名曰妙堅惠。
億眾所供養。
常見色欲過。
棄家樂閑靜。
父王勅子言。
汝可受五慾。
婇女自娛樂。
遊觀寶宮池。
我今為汝辦。
翫弄無乏少。
云何不愛樂。
汝當說其意。
知諸趣善妙。
汝愛寶宅中。
女寶常圍遶。
妙境甚可樂。
諸仙處閑林。
猶捨退還家。
受諸色欲樂。
況汝無乏少。
婇女眾圍遶。
王臣皆隨從。
臺館若天宮。
應受五欲樂。
諸女甚端正。
美麗若天人。
善奏歌舞樂。
可以自娛意。
目如優波葉。
脣赤若含丹。
面滿廣黛眉。
平額姝咽頸。
膺平缺骨滿。
臂如象王鼻。
掌如蓮花色。
指圓傭纖好。
舌薄廣紅赤。
美言若甘露。
齒素利齊密。
珠瓔寶衣服。
臍深腹不現。
脊如金剛杵。
髀股傭圓直。
伊尼鹿王[蹲-酋+(十/田/ㄙ)]。
行步如鵝王。
皆各瞻視汝。
盛年甚可愛。
堪能存後嗣。
汝及眾麗人。
猶如春花開。
盛年色未退。
應當速受樂。
堅慧白父王。
王言非正理。
若有如法語。
所勅不敢違。
王聽我今說。
樂善真實語。
乃至於夢中。
不起婬欲想。
父王今此言。
智者所不許。
愚者樂此事。
明人常所厭。
何故明目人。
而羨盲瞽導。
豈有岸上人。
反樂沈溺者。
何有解脫人。
而復樂牢獄。
豈有安樂人。
欽羨眾苦者。
我意觀父王。
如盲溺獄者。
如夢受五欲。
復為欲所溺。
父王如盲冥。
我目見殊勝。
王為欲所漂。
我今甚厭賤。
欲如毒藥器。
亦如毒蛇頭。
如利刀劍矟。
亦如大猛火。
王臣勸化時。
堅慧悉不許。
捐親及國土。
棄欲而出家。
如蛇脫故皮。
亦如棄涕唾。
遠離於過惡。
絕望永出家。
堅慧捨俗時。
臣子隨出家。
其人名月施。
棄欲隨堅慧。
童子出家已。
并及大臣子。
成就四梵住。
具足五神通。
深見五塵過。
超絕於欲界。
轉正妙法輪。
直生梵天上。
童子出家已。
父王起嫌恨。
月施詣王所。
善化令王喜。
優陀夷當知。
昔時堅慧者。
遠離於五欲。
今即我身是。
優陀夷當知。
彼時增實王。
豈為異人乎。
淨飯王是也。
優陀夷當知。
隨我出家者。
月施汝身是。
亦曾化增實。
是故優陀夷。
今應化父王。
必有大利益。
昔曾教化故。
爾時慧命優陀夷。受佛教已。默然許可。
時優陀夷。過夜曉已。至於食時。著衣持鉢。入迦毘城。
時有釋種。一千餘人。集在王門。皆有所須。
時淨飯王。聞佛如來。到迦毘城。在尼居林。起嫌恨意。
此兒出家。退我種族。富貴大樂。如其在家。應紹金輪。王四天下。如法統領。民無逆命。七寶具足。
其七者何。
一曰。輪寶。二曰。象寶。三曰。馬寶。四曰。摩尼寶。五。稱女寶。六曰。主藏臣寶。七。稱導師寶。
具足千子。勇健難當。顏容美妙。能摧強敵。護四天下。不以刀杖。料理國土。如法治正。自然泰平。我得輪王。自在快樂。彼應尊重。供養於我。以兒出家故。所應得者。悉皆墜落。
作是念已。勅諸釋種。一切不得。至我兒所。敬信聽法。若有犯者。當斬其首。
時有釋種。名曰喜面。不在眾中。不聞王教。見優陀夷。即往其所。稽首白言。
善來尊者。得平安耶。世尊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不疲。供饌不乏也。
時優陀夷。報喜面言。
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在路不疲。飲食無乏。
時有釋種。名曰善覺。見喜面。共優陀夷。在屏處語。亦詣其所。白言。
大德。自遠而來。比康吉耶。世尊起居安樂。少病少惱。在路不疲。供饌無乏耶。
優陀夷答言。
如來聖御安樂。在路不疲。無所乏少。
爾時復有二釋種。
一名。無憂。二名。離憂。
見喜面。善覺。共優陀夷。在於屏處。亦復棄眾。往詣其所。白優陀夷言。
善來至此。氣力好耶。世尊起居安樂耶。遠涉途路。得無疲耶。
優陀夷報言。
如來聖御安樂。涉路不疲。
時二釋種。重白言。
如來途路。何故無乏也。
優陀夷報言。
以四天王。及天帝釋。諸梵天王。常來供養。故無所乏。
時諸釋種。俱白優陀夷言。
我等今欲詣佛。至世尊所。供養聽法。恐不獲遂。
何以故。淨飯大王。向有勅旨。勅諸釋種。悉皆不聽。至佛所。供養聽法。如有犯者。當斬其首。慮王憲故。不得禮拜供養。聽受正法。
時優陀夷。聞此語已。知其父王。有大怨恨。
我今作何方便。至王所也。
作是念已。
我當舉高。七多羅樹。於虛空中。結跏趺坐。至於王所。
爾時慧命優陀夷。即入如實三昧。以其三昧。莊嚴其心。復以神力。舉高七多羅樹。於虛空中。加趺而坐。飛空往詣。淨飯王所。
時王遙見優陀夷。以神通力。於虛空中。加趺而來。從座而起。合掌恭敬。向優陀夷。而說偈言。
染服大師從何來。
成就威儀難見者。
若有所須願速說。
我今誠心必奉給。
爾時慧命優陀夷。以偈答曰。
我是大王子之子。
大王即是我祖父。
我為如來行乞食。
得食奉送大善逝。
大王今日獲善利。
王兒人天最尊上。
威德光明照十方。
猶如秋月日中時。
如日處空離雲霧。
光明晃曜普皆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威德光顯聞十方。
猶如秋日初出時。
蔽諸螢火光普照。
如是最勝王聖子。
伏諸外道獨顯曜。
猶如日中盛隆熾。
凌於星辰故不現。
如是最勝王聖子。
降伏外道自光顯。
猶如日中凌月明。
令月失光明不現。
是王聖子伏外道。
如日盛明月隱照。
如禽獸聞師子吼。
水陸空行散還穴。
驚奔逃走迷諸方。
以師子聲難忍故。
大聖如來震吼時。
邪外道聞無我聲。
假使無知至有頂。
聞此無我皆悉怖。
盲冥愚癡人天中。
有目如來示明炬。
為作明燈除愚闇。
興舉無上智光輪。
顯示邪正等不等。
教導世間道非道。
為失路者示其路。
拔慾淤泥置岸上。
如興雲蔭覆枯池。
注雨充足原隰滿。
如是大王仙聖子。
興建法雨潤人天。
如水沾地及山川。
并諸百卉叢林樹。
藥草條莖及枝蔓。
諸花蓊蔚遍山好。
如是十力四無畏。
具足十八不共樹。
一切智果花莊嚴。
王仙聖子微妙身。
如須彌山處大海。
嚴好不動天樂居。
如斯善逝大王子。
沙門海中最第一。
忉利天主舍脂夫。
於天眾中奇特妙。
如斯世尊大王子。
沙門眾中最殊妙。
吼說祕奧甚深法。
以悲鬘電遍一切。
如來龍王降法雨。
念處池水細注下。
持戒威德如日輪。
以三昧力除惱闇。
智慧光滅煩惱愛。
大牟尼日照世間。
具足念處摩尼寶。
戒定船栰渡彼岸。
覺支寶礦禪浩滿。
復求畢叉入佛海。
清淨戒根堅難動。
三昧樹葉念處枝。
七覺華空堅樹身。
無我堅固成佛樹。
戒林中行大力者。
三昧調伏德山依。
三解脫門為境界。
佛十力牙是王子。
正見無著牟尼尊。
能降強敵勝牛王。
恐怖種種諸外道。
是大王子無畏吼。
尸羅德藏妙莊嚴。
禪定寂滅無量衣。
具智牟尼解脫境。
能施財物如長者。
遠離諸惡集諸善。
滅諸煩惱善慧根。
慧施天人修羅等。
光明晃曜王聖子。
戒雲空慧以為電。
八支細雨能潤澤。
牟尼能與勝苗子。
王子猶如大龍雨。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勝士得來安樂耶。
至於飲食無乏少。
身無疲勞床臥具。
如花在岸不蔫萎。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禪定境界具神力。
身心安樂遍充滿。
牟尼神慮依寂止。
猶如金蓮不枯燥。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旌鼓自驚悟。
美音箏笛及簫瑟。
妙好伎女以自娛。
今獨林中不苦耶。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禪定寂定為境界。
巧能修學三昧樂。
行住坐臥依諸善。
心常喜樂無苦惱。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無價寶床常安臥。
眠時美女眾在側。
周圍廣設明燈樹。
如何闇臥不悒慼。
爾時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眠時臥聖床。
慈為氈褥悲樂枕。
佛住喜心常怡悅。
捨三有趣不悒慼。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諸健釋種常圍遶。
博達多聞以為伴。
殿舍天宮中長養。
如何今日樂林間。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如法生子恒現前。
同修寂止在其側。
心好閑林修諸定。
離畏導師樂山林。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童子昔日在宮時。
以天浴池而澡沐。
亦用香澤塗其身。
今在林中誰為洗。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諸法池水戒善岸。
牟尼自浴并浴他。
己及諸子浮不濕。
自度以訖及群生。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種種香常熏體。
金線真珠以嚴身。
常著天子妙衣服。
今在林間用何飾。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功德鬘嚴戒香熏。
禪定瓔珞慚愧衣。
通明解脫自莊嚴。
光明威德曜林中。
爾時淨飯王。以偈問曰。
昔以刀劍弓箭矛。
健士執持常防衛。
亦用寶蓋恒覆蔭。
今獨林中誰守護。
爾時優陀夷。以偈對曰。
慈悲忍辱自防衛。
聲聞弟子眷屬力。
以功德法定無怖。
十力雄猛四無畏。
爾時淨飯大王。以偈讚曰。
善哉善說我子德。
久修善法不退轉。
汝進食訖將飯去。
我亦往詣牟尼王。
爾時優陀夷。復白王言。
大王。婆伽婆。是大眾師。善御群生。是大仙人。能善安住。沙門眾中。沙門中王。光明普照。
譬如十五日夜。淨月圓滿。眾星圍遶。光明甚盛。照耀一切。世尊亦爾。在沙門眾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
譬如秋日。在於空中。無諸雲翳。彼婆伽婆。亦復如是。在大眾中。光明照耀。亦復如是。
譬如帝釋。天中之王。坐善法堂。諸天之中。光明顯赫。彼婆伽婆。在於眾中。光明晃曜。亦復如是。
譬如須夜摩天。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在天眾中。光明顯耀。威德獨尊。彼婆伽婆。於沙門眾中。威德顯赫。亦復如是。
猶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與百億梵眾。之所圍遶。光明晃耀。威德獨尊。彼婆伽婆。在沙門眾中。光明顯赫。威德尊勝。亦復如是。
爾時淨飯王。聞說婆伽婆道德已。心作是念。
此乃世尊。聲聞弟子。猶有如是。大神通。大威力。大功德。何況如來。
復念。
太子本生之時。大地六種。十八相動。動。遍動。等遍動。踊。遍踊。等遍踊。吼。遍吼。等遍吼。震。遍震。等遍震。起。遍起。等遍起。覺。遍覺。等遍覺。放大光明。無人扶持。行於七步。空中二道。流水注下。洗浴其身。自然而有。真金聖座。於虛空中。化成天蓋。諸天禮拜。乃至未出家時。不為五欲。之所迷惑。凡有所作。決定不退。隨說能作。一切時中。堅固大力。不作妄語。不違信行。
本作是言。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度己訖。復當度王。
時王念佛。為菩薩時。本誓願故。說是偈言。
若有初生已。
明智言不虛。
所說事不異。
智者誰不信。
若有初生時。
世親說無等。
必作天人尊。
智者誰不信。
若有不能惜。
寶聚如雪山。
離於貪悋者。
智者誰不信。
若能於夢中。
不作虛妄語。
如說如修行。
智者誰不信。
如刀劍之語。
不能惱令瞋。
離於忿怒事。
智者誰不信。
無有能欺者。
貪瞋亦不染。
具足智慧王。
智者誰不信。
一切妙五慾。
及以種種報。
無有能繫縛。
智者誰不信。
種種希有事。
及以眾妙物。
無有能怖畏。
智者誰不信。
以諸美妙言。
明人善巧說。
無有能惑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順義語。
諸欲決定句。
於此不能縛。
智者誰不信。
以諸軍駕力。
及以種種護。
能出於妙城。
智者誰不信。
棄捨妙欲樂。
為求甘露行。
悕望於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修苦行。
勇猛無能當。
求於勝菩提。
智者誰不信。
六年麁少食。
求於勝菩提。
利安諸世間。
智者誰不信。
六年為魔擾。
相續求短缺。
不能得其便。
智者誰不信。
遠離五欲過。
不求於他物。
常利益世間。
智者誰不信。
不從他聞法。
自然成菩提。
寂定難可覺。
智者誰不信。
梵天自勸請。
勤求佛世尊。
如請而演說。
智者誰不信。
哀憐愍我故。
來到尼俱園。
為度諸釋種。
智者誰不信。
如來自度已。
度我於有海。
憶念本誓願。
智者誰不信。
今正得利時。
知佛一切智。
為憐愍我故。
智者誰不信。
我今當往詣。
見人導師身。
作是思念時。
自省是人王。
爾時淨飯王。久思量已。白慧命優陀夷言。
比丘。汝今至此。更何所須。
時優陀夷。以偈答言。
本為利益大王故。
我今乘通來至此。
若於十力起一信。
男女皆得趣善道。
十力功德無邊際。
大仙為諸釋種來。
欣欣之事今方至。
人主應當發信心。
大王名稱必增長。
遍滿三千大千界。
汝子既是人王藏。
具足十力慈悲心。
遊行十方心無礙。
如花在水不染著。
自度四流諸有已。
亦度人天四瀑河。
安置無畏洲岸上。
大王應當信導師。
拔去四流三毒箭。
亦降群生勝醫師。
於眾醫中最尊上。
大王應當深敬信。
亦能降伏諸軍眾。
魔王眷屬惡親黨。
證於寂滅妙菩提。
大王應當深敬信。
諸人天王咸勸請。
為度眾生說妙法。
敷演無上甘露藥。
人中牛王應當信。
隱蔽一切外道眾。
轉過稱量妙法輪。
化度無量億眾生。
大雄人王應當信。
無明厚覆黑暗中。
自眼清淨復淨他。
說法能除諸盲翳。
大雄人王應當信。
老病死畏逼迫者。
說除老病不死法。
令世間眾昇善趣。
大雄人王應當信。
三火所燒世間眾。
如地洞然以水滅。
說於八正聖為人。
大雄牛王應當信。
除斷三穢吐諸惡。
能離世間三垢濁。
遊行十方甚奇妙。
勇猛牛王應當信。
如父愛子愍世間。
十力大慈心普潤。
起大悲愍度眾生。
勇猛牛王應當信。
難調能調婆伽婆。
所應度者今悉度。
能滅熾然諸煩惱。
勇猛大王應當信。
眾生墮於三有海。
猶如船舫能濟渡。
十力大悲救世間。
勇猛牛王應當信。
無量功德端正身。
大悲遊行化世間。
令久濁心得清淨。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寶澄清水。
遊行世間淨眾生。
除斷群迷競亂濁。
勇猛大王應當信。
如摩尼珠性清淨。
能令智者心歡欣。
世尊離惡心皎潔。
令諸明人欣慕樂。
於世間最起信心。
能使天人離苦擔。
捨諸有趣得寂滅。
勇猛大王應當信。
功德聚中說少分。
如在虛空鳥一跡。
佛功德岸我不知。
大王應當深敬信。
爾時淨飯王。聞慧命優陀夷。善說世尊。為菩薩時。所修功德。即自念知。如來本誓。
我得度已。必當度王。
如是念已。深生敬信。復白慧命優陀夷言。
比丘。汝今即是。我子之子。汝可食竟。速還佛所。將食奉佛。我今亦當。往見世尊。
爾時慧命優陀夷。知淨飯王。得於敬信。飯食已訖。即持餚饌。奉上如來。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優陀夷。教化淨飯王。得於正信。
諸比丘。今日諸天世人。大得利益。
爾時世尊。讚歎優陀夷言。
善哉善哉。汝於今日。得大福德。以淨飯王。得敬信故。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迦盧陀夷。化淨飯王。所得功德。若是色者。十方世界。恒沙佛剎。所不容受。以功德聚廣。大無量故。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