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五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一
開化長者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於室羅筏國。雨安居。過三月恣舉已。作衣服竟。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遊化諸國。
是薄伽梵。成就廣大。微妙名稱。出現世間。為諸天人。之所讚頌。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深住自證。具足神通。威德映蔽。諸天世間。魔王梵王。阿素洛等。常為眾生。說微妙法。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時四部眾。國王大臣。種種外道。沙門。婆羅門。及諸長者。天龍藥叉。人非人等。以無量上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種種供具。奉獻如來。
爾時世尊。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漸次遊行。至摩揭陀國。詣王舍大城。住鷲峯山。
時王舍城中。有大長者。名曰賢守。已曾親覲。過去諸佛。宿殖善根。福感通被。大族大富。資產財寶。無不具足。
時彼長者。聞大沙門。出釋氏宮。證於無上。正等菩提。與諸大眾。來遊此國。彼佛世尊。有如是等。廣大名稱。出現世間。十號具足。成就通慧。說微妙法。乃至圓滿。清白梵行。
時彼長者。作是思惟。
我今當往。鷲峯山王。為欲奉見。彼如來故。若我見者。必獲善利。
作是念已。與五百長者。出王舍城。將往佛所。
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服僧伽胝。執持衣鉢。諸苾芻僧。侍從圍繞。在大眾前。威儀嚴整。進止安庠。正智而行。顧視屈申。端嚴殊異。為化眾生。現乞食法。
方欲入城。處於中路。時賢守等。五百長者。遙見如來。威嚴超挺。眾所樂觀。成就金色之身。大丈夫相。三十有二。諸根寂定。神慮憺怕。逮得上勝。調順寂止。攝護諸根。如大龍象。清淨無撓。如澄泉池。足蹈七寶所成。百千億葉。紅蓮華上。為諸無數。天人藥叉。之所供養。雨大天華。散如來上。其華若流。彌滿于地。
諸長者等。既覩世尊。以無量百千。功德莊嚴。從遠而來。歎未曾有。以清淨心。往如來所。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賢守等。五百長者。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如來神力。映奪天仙。吉祥魔梵。如來威德。具大名稱。圓光妙色。蔽諸大眾。世尊體相。如大金山。容貌端嚴。無等等者。世尊成就。一切世間。甚希奇法。我惟世尊。威德如是。觀何等相。棄捨家法。悟大菩提。
爾時賢守長者。即於佛前。而說頌曰。
我昔曾聞最勝尊。
吉祥妙色大名稱。
今覩威光勝所聞。
如真金像備眾德。
如來色像喻金山。
高廣嚴淨觀無厭。
威德莊嚴苾芻眾。
猶如滿月處眾星。
世尊頂相無能見。
高顯映發踰山王。
頂髻周圓漸次斂。
其相平偃猶天蓋。
紺髮軟膩而右旋。
如安繕色帝青寶。
鮮淨光踰孔雀項。
我今瞻仰無厭足。
面貌端嚴額平正。
眉相皎淨若天弓。
白毫映徹無瑕穢。
光潔照曜如星王。
發喜淨眼甚微妙。
眾覩皆生欣樂心。
我今奉觀無暫捨。
頂禮淨眼世間依。
鼻相高平修且直。
漸廣圓成如鑄金。
脣相丹暉極清淨。
喻頻婆果末尼等。
妙齒鮮白含光潤。
等鶴牛乳蓮華根。
堅密齊平極明淨。
調順奢摩他所感。
齒及隨齒根深固。
齗際上下皆齊整。
佛牙光白最超勝。
如彼鴈行王處中。
善逝廣長之舌相。
覆面薄淨如蓮華。
赤銅赤色末尼寶。
含暉皎鏡如初日。
世尊耳相極端嚴。
梵世天人不聞見。
喬答摩種狻猊頷。
無畏猶如師子王。
我觀善逝咽喉相。
能引世間甘露味。
清淨映徹無瑕穢。
具大神力不思議。
頸前橫約修且直。
處中都無纖雜文。
現人中勝天中天。
恒食味中第一味。
肩膊充圓悉成滿。
胸臆雄猛威容盛。
人中尊相世未聞。
如山頂日光流照。
手足兩肩及項後。
七處光淨恒平滿。
修臂傭圓象王鼻。
雙掌垂下摩于膝。
上身廣厚如獸王。
瞿陀樹相周圓滿。
那羅延力合成身。
具足大力及忍力。
無垢身毛皆上靡。
隨現一孔一毛生。
煙塵不污如蓮華。
右旋相成而細軟。
我昔傳聞隱密相。
陰藏深如天馬王。
髀腨周圓漸次斂。
其相猶如天鹿王。
足厚隆起跟圓長。
手相網鞔如鴈王。
平滿纖長二十指。
赤銅甲色如蓮華。
雙跖千輻金輪相。
光淨微妙具莊嚴。
如來遊步於世間。
瞿拉坡相不相觸。
去地四指蹈空行。
眾寶紅蓮隨足現。
顧視安行象王步。
進趣端肅如天主。
大聖威嚴無所畏。
處眾踰於師子王。
妙色映蔽毘沙門。
威光超勝百千日。
梵世天人尚無等。
何況出過如來者。
行住說法度眾生。
天仙龍神咸恭敬。
或散天華奏天樂。
紛然繁會滿虛空。
今覩世尊大神變。
故我竊懷疑惑心。
本觀何等勝功德。
出家趣於無上道。
爾時世尊。告賢守長者曰。
長者當知。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苦事。之所逼迫。
何謂為十。
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逼迫。六者。怨恨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憂受逼迫。九者。痛惱逼迫。十者。生死流轉。大苦之所逼迫。
長者。我見如是。十種苦事。逼迫眾生。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逼迫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凡夫。
閉流轉牢獄。
常為生老病。
眾苦所逼迫。
愁憂及怨恨。
死苦等所牽。
為除牢獄怖。
令欣出離法。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惱害。互相憎嫉。
何謂為十。
一者。曾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二者。今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三者。當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四者。曾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五者。今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六者。當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七者。曾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八者。今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九者。當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十者。於諸過失。作不饒益。心生惱害。
長者。我見如是。十種惱害。惱害世間。一切眾生。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惱害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眾生互憎嫉。
皆由十惱生。
於我及我親。
三世俱惱害。
或於我非親。
起諸饒益相。
怨憎由此生。
三世俱惱害。
第十諸過失。
生長怨憎苦。
我觀如是過。
厭患故出家。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入於十種惡見稠林。由異見故。不能自出。
何謂為十。
一者。我見。惡見稠林。二者。有情見。惡見稠林。三者。壽命見。惡見稠林。四者。數取趣見。惡見稠林。五者。斷見。惡見稠林。六者。常見。惡見稠林。七者。無作見。惡見稠林。八者。無因見。惡見稠林。九者。不平等因見。惡見稠林。十者。邪見。惡見稠林。
長者。我見眾生。入於十種。惡見稠林。不能得出。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斷如是。諸惡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愚凡夫。
入惡見稠林。
我見有情見。
及以壽命見。
斷見與常見。
依無作見等。
為安立正見。
是故我出家。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於無數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過失。常為十種。大毒箭所中。
何謂為十。
一者。愛毒箭。二者。無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貪毒箭。五者。過失毒箭。六者。愚癡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見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無有毒箭。
長者。我見眾生。為於十種。毒箭所中。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斷如是。諸毒箭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愛箭毒眾生。
過拘胝大劫。
無明之所盲。
從闇入於闇。
欲箭中諸蘊。
吸染名貪箭。
悶亂過失箭。
被服愚癡箭。
陵高發慢箭。
違諍起見箭。
因有無有箭。
墮有及無有。
諸愚癡凡夫。
鋒刃由其口。
更相起諍論。
此實此非實。
為拔毒箭故。
如來興世間。
救諸中箭者。
出家成聖道。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十種愛。建立根本。
何者為十。
所謂。緣愛故求。緣求故得。緣於得故。便起我所。緣我所故。起諸定執。緣諸定執。故起欲貪。緣欲貪故。起深耽著。緣深耽著。故起慳悋。緣慳悋故。起於聚斂。緣聚斂故。起諸守護。緣守護故。執持刀仗。諍訟譏謗。起種種苦。又因此故。興別離語。長養諸惡。不善之法。
長者。我見眾生。由此十種。愛根本法。之所建立。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得無根。無所依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愛所吞眾生。
尋逐於諸欲。
得利興我所。
從此生定執。
我當作所作。
欲貪縛增長。
耽著慳悋等。
相續次第生。
慳過染世間。
能起堅積聚。
聚斂故守護。
遍生無有間。
守護在愚夫。
刀仗相加害。
種諸不善業。
因此生眾苦。
觀愛因緣已。
眾苦則不生。
無根無住覺。
諸覺中最上。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皆由十種。惡邪性故。建立邪定。
何等為十。
一者。邪見。二者。邪思惟。三者。邪語。四者。邪業。五者。邪命。六者。邪精進。七者。邪念。八者。邪定。九者。邪解脫。十者。邪解脫智見。
長者。我觀眾生。由如是等。十邪性故。建立邪定。為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諸邪性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懷邪見眾生。
邪思惟境界。
宣說於邪語。
及行諸邪業。
邪命邪精進。
邪念與邪定。
成就邪解脫。
及趣邪智見。
邪性決定聚。
愚夫之所依。
為令住正性。
故趣無上道。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趣。
何等為十。
一者。奪命。二者。不與取。三者。邪婬。四者。妄語。五者。離間語。六者。麁語。七者。綺語。八者。貪著。九者。瞋恚。十者。邪見。
長者。我見眾生。由是十種。不善業故。乘於邪道。多趣多向。多墮惡道。為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超出一切。諸邪道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諸害命眾生。
劫盜他財物。
行諸邪欲行。
速墮於地獄。
麁言離間語。
妄語乖寂靜。
綺語等凡夫。
愚癡之所縛。
貪著他資財。
數起於瞋恚。
興種種邪見。
是人趣惡道。
三種由身起。
四種語業生。
意能成三惡。
故名惡行者。
行諸惡業已。
牽趣惡道中。
吾今現世間。
拔濟令出離。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染污法故。處在煩惱。墮煩惱垢中。
何謂為十。
一者。慳垢染污。二者。惡戒垢染污。三者。瞋垢染污。四者。懈怠垢染污。五者。散亂垢染污。六者。惡慧垢染污。七者。不遵尊教垢染污。八者。邪疑垢染污。九者。不信解垢染污。十者。不恭敬垢染污。
長者。我見眾生。以如是等。十染污法。之所染污。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於無染。無上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世多分眾生。
十染所逼迫。
樂有為煩惱。
曾不生厭離。
慳垢所染污。
一切愚凡夫。
犯戒非寂靜。
不習三摩地。
瞋垢背忍辱。
懈怠退正勤。
其心不專住。
惡慧愚鈍者。
於父母師長。
不遵奉言教。
疑見網眾生。
不求照世覺。
誹謗於甚深。
佛所說妙法。
被服無明蘊。
聖蘊懷輕賤。
觀是染污已。
誰樂處有為。
當勤證寂滅。
無為無染污。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種纏縛。之所纏縛。
何謂為十。
一者。由慳嫉網。之所纏縛。二者。由無明膜。之所覆翳。三者。煩惱迷醉。墮愚癡坎。四者。愛欲駛流。之所漂沒。五者。末摩死節。邪箭所中。六者。忿恨密煙。之所熏㶿。七者。貪欲盛火。之所燒然。八者。過失毒藥。之所悶亂。九者。諸蓋毒刺。之所遮礙。十者。常處生死。流轉飢饉曠野。正勤疲怠。
長者。我觀眾生。為如是等。十種纏縛。所纏縛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證無纏。無縛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老吞少盛年。
老壞淨妙色。
老損念定慧。
終為死所吞。
病能摧勢力。
劫奪勇猛心。
壞諸根聚落。
羸劣無依怙。
死如羅剎女。
猛健甚可畏。
常隨逐世間。
飲竭眾生命。
我已厭世間。
老病死逼迫。
為求無老死。
清安法出家。
世為三火燒。
我觀無救者。
雨甘露法雨。
滅除三毒焰。
觀諸失道者。
生盲癡瞽等。
為與世間眼。
示導故出家。
眾生疑乳養。
蘊蓋所蔽障。
為彼除悔惱。
說法故出家。
愚夫互違反。
伺隙興加害。
為和怨憎故。
利世故出家。
於父母師長。
力慢無恭敬。
為摧憍慢幢。
是故我出家。
觀貪障世間。
由財相損害。
為得七聖財。
斷諸法貧者。
或致相刑殘。
利已終非益。
我觀定捨身。
求離三有獄。
三有昔未知。
真實利益事。
為開真實益。
是故我出家。
觀趣地獄者。
惡業因熾然。
受無邊重苦。
為脫故出家。
觀諸畜生趣。
互相加殺害。
無依為作依。
悲心故出家。
觀焰魔鬼趣。
飢渴大苦逼。
為證妙菩提。
施不死甘露。
人道追求苦。
諸天捨命苦。
觀苦遍三有。
為濟故出家。
我觀耽欲者。
遠離諸慚愧。
凌逼於尊親。
荒婬甚猪狗。
又觀諸愚夫。
女媚所吞食。
放逸造非義。
為捨故出家。
觀劫濁眾生。
惡法嬈魔使。
我為摧伏故。
趣成無上覺。
在家眾過本。
出家趣菩提。
故捨大地等。
為窮生死際。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所說。得未曾有。方知如來。是真覺者。即於佛前。異口同聲。而說頌曰。
我等怖畏老死逼。
願宣妙法盡其際。
世尊諸有趣清淨。
離有性淨超諸有。
願拔諸有令不有。
及在禁閉有家者。
世雄離染最解脫。
遠離塵垢心清淨。
調御法中大調御。
願開微妙甘露門。
備上妙色勝丈夫。
天人世間無等者。
世無等等最勝尊。
願說妙法濟群生。
三垢永滅吐諸過。
慧眼清淨翳障消。
淨塵離闇開癡網。
願無等尊宣妙法。
眾生苦聚無依怙。
溺大有池無救者。
願起慈悲廣濟心。
速拔高昇安隱岸。
有河憍慢癡迴澓。
鬪訟病苦波濤盛。
眾生漂沒無依救。
願發慈心濟有流。
朗日千億曜金山。
佛身光盛踰於彼。
願以勝妙梵音聲。
宣布端嚴最上法。
諸法自性本清淨。
體相洞徹等明珠。
無有作者無受者。
不從他聞遍照覺。
自然具足力無畏。
行妙淨行稱無邊。
無邊智解如遊空。
願大法王宣妙法。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
是五百長者。善根已熟。堪任法化。我今當為。如應說法。令諸長者。即於此處。除捨俗相。以信出家。斷諸煩惱。得漏盡慧。
作是念已。即昇虛空。結跏趺坐。諸長者等。既覩神變。歎未曾有。於如來所。倍生敬重。信仰之心。
爾時世尊。告諸長者。
汝等善聽。世有十種。逼迫苦事。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憂受。痛惱生死。
如是十種。逼迫苦事。逼迫眾生。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惱害事。所謂。曾於我身。作不饒益。今於我身。作不饒益。當於我身。作不饒益。於我曾愛。作不饒益。於我今愛。作不饒益。於我當愛。作不饒益。我曾不愛。而作饒益。我今不愛。而作饒益。我當不愛。而作饒益。又於一切。不饒益過。心生惱害。
如是十種。惱害之事。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異見。惡見稠林。所謂。我見。眾生見。壽命見。數取見。斷見。常見。無作用見。無因見。不平等見。邪見。
如是十種。惡見稠林。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長者。世為十種。大毒箭所中。所謂。愛毒。無明毒。欲毒。貪毒。過失毒。愚癡毒。慢毒。見毒。有毒。無有毒。
如是十種。大毒之箭。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愛根本法。所謂。緣愛故求。緣求故得。緣於得故。便起我所。緣我所故。起諸定執。緣諸定執。故起欲貪。緣欲貪故。起深耽著。緣深耽著。便起慳悋。緣慳悋故。起於聚斂。緣聚斂故。便起守護。緣守護故。執持刀仗。譏謗諍訟。起別種語。種種諸苦。惡不善法。竝因斯起。
如是十種。愛根本法。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邪性。所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定。邪解脫。邪解脫智見。
如是十種邪性。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不善業道。所謂。害命。不與取。行邪婬。妄語。離間語。麁惡語。綺語。貪。恚。邪見。
如是十種。不善業道。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染污垢法。所謂。慳垢。惡戒垢。瞋垢。懈怠垢。散亂垢。惡慧垢。不遵尊教垢。疑垢。不信解垢。不恭敬垢。
如是十種。染污垢法。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生死流轉。大怖畏事。所謂。纏縛慳嫉之網。覆翳無明之膜。墮墜愚癡深坑。漂沒愛欲駃流。末摩邪箭所中。薰㶿忿恨密煙。焚燒貪欲盛火。迷悶過失毒藥。遮障諸蓋毒刺。飢饉流轉曠野。
如是十種。生死流轉。大怖畏事。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爾時五百長者。一心同聲。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願欲解脫。所說十種。逼迫苦事。所謂。生老病死。愁怨憂苦。惱害生死。如是廣說。乃至流轉。飢饉曠野。諸逼迫事。我等皆當。願得解脫。
爾時世尊。告是五百諸長者曰。
汝等善聽。吾今當說。正法之要。
諸長者。眼不求解脫。
何以故。眼無作無用故。眼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眼非是我。應如是持。
如是耳鼻舌身意。意不求解脫。
何以故。意無作無用故。意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意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不求解脫。
何以故。色無作無用故。色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色亦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聲香味觸法。法不求解脫。
何以故。法無作無用故。法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法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蘊不求解脫。
何以故。色蘊無作無用故。色蘊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色蘊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識蘊。不求解脫。
何以故。識蘊。無作無用故。識蘊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識蘊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地界。不求解脫。
何以故。地界。無作無用故。地界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地界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識界。不求解脫。
何以故。識界。無作無用故。識界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識界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無能無力。從眾緣轉。若有眾緣。假設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假施設。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是故汝等。應如是知。
是故。諸長者。一切諸法。不實分別。之所生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若有眾緣。假立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靜。可以歸依。
如是。諸長者。若有不實分別。則有假立。不正作意。
若無不實分別。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若有不正作意。則有假立無明。
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
若有無明。則有假立諸行。
若無無明。則無假立諸行。
若有諸行。則有假立於識。
若無諸行。則無假立於識。
若有假識。則有假立名色。
若無有識。則無假立名色。
若有名色。則有假立六處。
若無名色。則無假立六處。
若有六處。則有假立於觸。
若無六處。則無假立於觸。
若有於觸。則有假立於受。
若無於觸。則無假立於受。
若有於受。則有假立於愛。
若無於受。則無假立於愛。
若有於愛。則有假立於取。
若無於愛。則無假立於取。
若有於取。則有假立於有。
若無於取。則無假立於有。
若有於有。則有假立於生。
若無於有。則無假立於生。
若有於生。則有假立老死。
若無有生。則無假立老死。
如是。諸長者。云何為老。
所謂。情識惛耄。頭白髮落。皮緩面皺。壽命損減。諸根衰熟。諸行朽故。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
所謂。喪滅轉世。休廢墮落。諸蘊散壞。委棄於地。捨眾同分。是名為死。
若老若死。合名老死。
諸長者。生若是有。有假老死。生若是無。無假老死。
云何為生。
所謂是生。等生趣起。諸蘊出現。及得諸處。會眾同分。是名為生。
諸長者。有若是有。則有假生。有若是無。則無假生。
云何為有。
所謂。欲有色有。及無色有。福及非福。不動業等。是名為有。
諸長者。取若是有。則有假有。取若是無。則無假有。
云何為取。
所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取。故名為取。
諸長者。愛若是有。則有假取。愛若是無。則無假取。
云何為愛。
所謂。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是名為愛。
諸長者。受若是有。則有假愛。受若是無。則無假愛。
云何為受。
所謂。眼觸所生受。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所生受。是名為受。
諸長者。觸若是有。則有假受。觸若是無。則無假受。
云何為觸。
所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名為觸。
諸長者。六處若有。則有假觸。六處若無。則無假觸。
云何為六處。
所謂。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是為六處。
諸長者。名色若有。有假六處。名色若無。無假六處。
云何為名色。
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諸長者。識若是有。有假名色。識若是無。無假名色。
云何為識。
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名為識。
諸長者。行若是有。則有假識。行若是無。則無假識。
云何為行。
所謂。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法思。是名為行。
諸長者。無明若有。則有假行。無明若無。則無假行。
云何為無明。
所謂。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苦無知。集無知。滅無知。道無知。緣無知。緣起無知。於緣生法。若黑若白。有緣無緣。有光影。無光影。有罪無罪。可親近。不可親近。無知無見。無對觀。無達解。如是等相。是名無明。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
云何名為。不正作意。
所謂。我於過去。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我往未來。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復於內身。多起疑惑。
云何名我。我為是誰。為有為無。為虛為實。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我昔何處。住於彼處。起如是等。不正作意。從六見中。隨生一見。執有我見。執無我見。或依我故。而觀我見。或不依我。而觀我見。又復虛妄。起如是見。我即世間。或當緣起。為常為恒。不轉不變。永正住止。如是諸見。是名不正作意。
諸長者。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云何名為。不實分別。
謂我。有情。命者。丈夫。數取。生者。意生。摩納婆。作者。受者。是名不實。而諸無聞凡夫。妄起如是。我分別。有情分別。命者分別。丈夫分別。數取分別。生者分別。意生分別。摩納婆分別。作者分別。受者分別。等分別故。是為不實分別。
諸長者。如是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不正作意。若無。則無假立無明。無明若有。則有假立諸行。無明若無。則無假立諸行。如是乃至。生若是有。則有假立老死。生若是無。則無假立老死。
爾時佛告諸長者。
汝今當知。一切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及以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
諸長者。於意云何。譬如大池。所生諸魚。水族之屬。依何力住。
長者。白言。
世尊。此諸魚等依。水力住。
佛言。
如是如是。諸長者。此水頗有思念。為有力不。
長者。白言。
世尊。此水無力無能。何所思念。
佛言。
如是如是。諸長者。不實分別。所起諸法。亦復如是。但假施設。無力無能。從眾緣轉。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
是故。諸長者。汝等應正觀察。如是眾緣。非安隱處。難可保持。深生怖懼。逃走遠避。復應觀察。此是何法。因怖何法。而來至此。汝等如是。正觀察時。無法可得。無怖無捨。
何以故。一切諸法。皆不可得。一切種求。不可得故。
諸法無我。離塵垢故。
諸法無眾生。遠離我故。
諸法無命。出過生老病死。愁憂苦惱。逼迫等故。
諸法無數取。三世斷故。
諸法無字。一切言音。不可說故。
諸法無著。無所緣故。
諸法寂靜。寂滅相故。
諸法普遍。虛空性故。
諸法性空。無定屬故。
諸法無動。無所依故。
諸法依實際住善住。無動相應故。
諸法不可開闡。離相波浪故。
諸法不可顯示。無相無形。無有光影。離諸行故。
諸法非我所有。離我所故。
諸法不可分別。離心意識故。
諸法無有愛藏。超過眼耳鼻舌身意道故。
諸法不可舉移。離生住壞故。
諸法無作無用。離心意識故。
諸法屬緣。性羸劣故。
諸長者。我說是眼。四大所造。無常無住無恒。不堅之法。羸弱速朽。難可保信。眾苦所集。多病多害。
汝諸長者。眼為如是。不應依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不應依止。當如是觀。
復次。諸長者。眼如聚沫。不可撮摩。
眼如浮泡。不得久住。
眼如陽焰。業惑愛生。
眼如芭蕉。性不堅固。
眼如幻術。從顛倒起。
是眼如夢。唯虛妄見。
是眼如響。繫屬眾緣。
眼如光影。業光影現。
眼如浮雲。聚亂散相。
眼如流電。剎那便滅。
是眼無主。猶如地。
是眼無我。猶如水。
眼非有情。猶如火。
眼非壽命。猶如風。
眼非數取。猶如空。
眼為不實。依藏諸大。
是眼為空。離我我所。
是眼無知。如草木土石。
是眼無作。機關風轉。
是眼虛假。朽穢所聚。
是眼浮偽。摧散破壞。滅盡之法。
眼如丘井。常為老逼。
眼無住際。終歸磨滅。
諸長者。眼為多過。應如是觀。乃至於意。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復次。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妄謂是眼。妄謂是耳。乃至妄謂是意。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是色。謂此是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色蘊。謂此受蘊。想行識蘊。亦復如是。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地界。謂此水界。火風空識。亦復如是。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有為。謂此無為。乃至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汝等今者。應捨妄欲。趣於無欲。於諸妻子。家宅財物。深知虛妄。不應執著。不執著故。以淨信心。捨離家法。趣於非家。當得無欲。
諸長者。何等名為。出家無欲。
謂住尸羅。別解脫戒。具足攝持。威儀行處。見於小犯。生大怖畏。受學律儀。成就戒蘊。
諸長者。汝等若能。奉持戒已。於是六根六境。五蘊六界。深知虛假。皆不執著。以不著故。是名出家。無欲之法。
諸長者。若不著眼。乃至識界。以不著故。則不保護。
何者不保護。
眼。不保護。耳鼻舌身意。不保護。色。不保護。聲香味觸法。不保護。色蘊。不保護。受想行識蘊。不保護。地界。不保護。水火風空識界。不保護。
以不保護。則無煩惱。若無煩惱。則名為輕。
云何為輕。
謂無所見。若無所見。則不依物。起瞋害心。由無瞋害。則不自害。不思害他。不思俱害。以無害故。則於無餘。大涅槃界。而便入證。
諸長者。汝等應知。誰於寂滅。而便入證。
諸長者。眼不入寂滅。耳鼻舌身意。不入寂滅。然因於眼。起諸妄執。或計為我。或計我所。若遠離者。即是寂滅。遠離何等而為寂滅。若遠離貪。即是寂滅。若遠離瞋。即是寂滅。若遠離癡。即是寂滅。若離無智。即是寂滅。
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要因於。遠離無智。而正智起。
諸長者。何等為智。
所謂盡智。
何等盡智。
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
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此智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眼無智。而此智生。
又諸長者。眼非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即是解脫。
何處解脫。
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執所。壽命執所。數取執所。斷常執所。一切執所。乃至分別執所。而得解脫。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
何等不分別。
所謂。不分別我。及以我所。行者爾時。於一切法。離散不積。捨而不取。捨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繫縛。
於何等處。名為除遣。
一切苦處。而得除遣。
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
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取著。則無怖畏。
復次。諸長者。眼非寂滅。耳鼻舌身意。亦非寂滅。色非寂滅。乃至識界。亦非寂滅。
然諸長者。因於識界。起不實執。或計為我。及以我所。若離於此。即是寂滅。遠離何等。而得寂滅。謂遠離貪。而得寂滅。離瞋離癡。及以無智。而得寂滅。
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離無智。而得智生。
諸長者。何等為智。
所謂盡智。
何等盡智。
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
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智得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識無智故。而智得生。而此識界。非是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是即解脫。
何處解脫。
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壽命。乃至於一切。分別執所。而得解脫。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
何等不分別。
謂不分別。我及我所。行者爾時。離散不積。捨而不取。捨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繫縛。於何除遣。一切苦處。而得除遣。
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
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著者。則無怖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取著生怖畏。
由斯趣惡道。
觀此有怖處。
智者不應取。
汝修諸聖道。
應當善觀察。
如是觀便得。
異此則不可。
一切處皆空。
虛動非堅實。
愛誑惑世間。
勿於此生亂。
我已知空法。
了諸法不堅。
湛然獲安泰。
證無動妙樂。
若如是了知。
諸法唯空者。
彼解脫眾苦。
及滅於諍論。
欲攝受一切。
生諸災橫者。
攝受故取著。
著故生諸有。
從有生於生。
由生遠寂滅。
生者老病死。
如是大苦逼。
無欲故無取。
無取故無有。
無有故無生。
老病死亦爾。
聚集資生具。
一時皆棄捨。
并捨愛妻子。
趣苾芻威儀。
勿貪親與財。
咄哉念知足。
勿如旃荼羅。
下賤心來往。
勿自恃持戒。
輕毀犯戒者。
恃戒凌於人。
是名真破戒。
譬如鹿被弶。
若縛若致死。
處魔羂慢者。
縛害亦如是。
慢能壞善心。
又損自他善。
故勿輕毀戒。
況持戒梵行。
當學大仙子。
常住空閑處。
勿顧於身命。
趣寂靜解脫。
應離無義本。
順世尼乾論。
愛敬演甚深。
空相應妙法。
內外十二處。
我說心為本。
彼復因業生。
業由思久住。
眼色俱為緣。
而生起於識。
緣闕則不生。
譬無薪之火。
如是生諸法。
和合互相生。
無作無受者。
現作用如幻。
一切內外法。
我已知空幻。
愚夫顛倒執。
分別我我所。
眼中無有情。
外諸處亦爾。
非我作壽者。
諸法類應知。
眼不思解脫。
耳鼻舌亦然。
身意等無作。
諸法觀如是。
譬如巨海中。
鼓濤成沫聚。
明眼者察知。
審其非堅實。
如是五蘊體。
達者知非固。
當解脫生老。
愁憂災橫等。
我法中出家。
知諸法如幻。
不虛彼信施。
即名供諸佛。
爾時五百長者。聞是法已。即於此處。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如無黑淨衣。置染器中。速受染色。如是諸長者。法眼清淨。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復為長者。宣說妙法。示教讚善。
諸長者。我說此眼。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如是。諸長者。我說此耳鼻舌身意。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諸長者。我說此色。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乃至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我說色蘊。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乃至受想行識蘊。亦復如是。
諸長者。我說地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如是乃至。水火風空識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是故。諸長者。我今不執。眼耳鼻舌身意。汝等亦應。如是隨學。我今不執。色聲香味觸法。乃至不執。色等諸蘊。地等諸界。此世他世。汝等亦應。如是隨學。
諸長者。汝等若於。眼耳鼻舌身意。不執著者。則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
汝等不依。色聲香味觸法時。汝等則不依。於一切法住。
汝等不依色蘊。乃至不依。識蘊住者。則不依色蘊。乃至識蘊住。
汝等不依。地水火風。空識界時。則不依地界。乃至識界住。
汝等不依。此世他世。及以一切。世間住者。如是汝等。不取一切法時。則不依於。一切法住。
若能不依。一切法住者。是則名為。非當有。非不當有。
汝等若悟。非當有。非不當有者。我說汝等。解脫生老。病死諸苦。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生死所熾盛。
燒然諸世間。
受苦無能救。
喪失於聖道。
照世諸如來。
時乃一興現。
無剎那遠離。
當起堅精進。
修習於正行。
慧觀應察知。
如慧觀當得。
異此非所獲。
若於此修習。
應知一切空。
了達空法已。
非心空菩提。
貪瞋及與癡。
是三毒大火。
燒諸世愚者。
長眠而不覺。
生老病及死。
愁歎諸苦等。
知世逼迫已。
勿依諸法住。
爾時五百長者。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欲於佛所出家。受具足戒。修清淨行。未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言。
善來苾芻。
即名出家。具足戒已。成苾芻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袈裟執受已。
其髮自然斷。
一切皆持鉢。
即座成羅漢。
知得羅漢已。
於苾芻眾前。
及對諸天等。
大師已問說。
昔於世依怙。
廣行諸布施。
隨其所生處。
常感多安樂。
彼今得見我。
復生清淨心。
由彼心清淨。
故為說妙法。
聞說得羅漢。
永離於我見。
證空法現前。
解脫諸生死。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五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一
開化長者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於室羅筏國。雨安居。過三月恣舉已。作衣服竟。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遊化諸國。
是薄伽梵。成就廣大。微妙名稱。出現世間。為諸天人。之所讚頌。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深住自證。具足神通。威德映蔽。諸天世間。魔王梵王。阿素洛等。常為眾生。說微妙法。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時四部眾。國王大臣。種種外道。沙門。婆羅門。及諸長者。天龍藥叉。人非人等。以無量上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種種供具。奉獻如來。
爾時世尊。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漸次遊行。至摩揭陀國。詣王舍大城。住鷲峯山。
時王舍城中。有大長者。名曰賢守。已曾親覲。過去諸佛。宿殖善根。福感通被。大族大富。資產財寶。無不具足。
時彼長者。聞大沙門。出釋氏宮。證於無上。正等菩提。與諸大眾。來遊此國。彼佛世尊。有如是等。廣大名稱。出現世間。十號具足。成就通慧。說微妙法。乃至圓滿。清白梵行。
時彼長者。作是思惟。
我今當往。鷲峯山王。為欲奉見。彼如來故。若我見者。必獲善利。
作是念已。與五百長者。出王舍城。將往佛所。
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服僧伽胝。執持衣鉢。諸苾芻僧。侍從圍繞。在大眾前。威儀嚴整。進止安庠。正智而行。顧視屈申。端嚴殊異。為化眾生。現乞食法。
方欲入城。處於中路。時賢守等。五百長者。遙見如來。威嚴超挺。眾所樂觀。成就金色之身。大丈夫相。三十有二。諸根寂定。神慮憺怕。逮得上勝。調順寂止。攝護諸根。如大龍象。清淨無撓。如澄泉池。足蹈七寶所成。百千億葉。紅蓮華上。為諸無數。天人藥叉。之所供養。雨大天華。散如來上。其華若流。彌滿于地。
諸長者等。既覩世尊。以無量百千。功德莊嚴。從遠而來。歎未曾有。以清淨心。往如來所。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賢守等。五百長者。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如來神力。映奪天仙。吉祥魔梵。如來威德。具大名稱。圓光妙色。蔽諸大眾。世尊體相。如大金山。容貌端嚴。無等等者。世尊成就。一切世間。甚希奇法。我惟世尊。威德如是。觀何等相。棄捨家法。悟大菩提。
爾時賢守長者。即於佛前。而說頌曰。
我昔曾聞最勝尊。
吉祥妙色大名稱。
今覩威光勝所聞。
如真金像備眾德。
如來色像喻金山。
高廣嚴淨觀無厭。
威德莊嚴苾芻眾。
猶如滿月處眾星。
世尊頂相無能見。
高顯映發踰山王。
頂髻周圓漸次斂。
其相平偃猶天蓋。
紺髮軟膩而右旋。
如安繕色帝青寶。
鮮淨光踰孔雀項。
我今瞻仰無厭足。
面貌端嚴額平正。
眉相皎淨若天弓。
白毫映徹無瑕穢。
光潔照曜如星王。
發喜淨眼甚微妙。
眾覩皆生欣樂心。
我今奉觀無暫捨。
頂禮淨眼世間依。
鼻相高平修且直。
漸廣圓成如鑄金。
脣相丹暉極清淨。
喻頻婆果末尼等。
妙齒鮮白含光潤。
等鶴牛乳蓮華根。
堅密齊平極明淨。
調順奢摩他所感。
齒及隨齒根深固。
齗際上下皆齊整。
佛牙光白最超勝。
如彼鴈行王處中。
善逝廣長之舌相。
覆面薄淨如蓮華。
赤銅赤色末尼寶。
含暉皎鏡如初日。
世尊耳相極端嚴。
梵世天人不聞見。
喬答摩種狻猊頷。
無畏猶如師子王。
我觀善逝咽喉相。
能引世間甘露味。
清淨映徹無瑕穢。
具大神力不思議。
頸前橫約修且直。
處中都無纖雜文。
現人中勝天中天。
恒食味中第一味。
肩膊充圓悉成滿。
胸臆雄猛威容盛。
人中尊相世未聞。
如山頂日光流照。
手足兩肩及項後。
七處光淨恒平滿。
修臂傭圓象王鼻。
雙掌垂下摩于膝。
上身廣厚如獸王。
瞿陀樹相周圓滿。
那羅延力合成身。
具足大力及忍力。
無垢身毛皆上靡。
隨現一孔一毛生。
煙塵不污如蓮華。
右旋相成而細軟。
我昔傳聞隱密相。
陰藏深如天馬王。
髀腨周圓漸次斂。
其相猶如天鹿王。
足厚隆起跟圓長。
手相網鞔如鴈王。
平滿纖長二十指。
赤銅甲色如蓮華。
雙跖千輻金輪相。
光淨微妙具莊嚴。
如來遊步於世間。
瞿拉坡相不相觸。
去地四指蹈空行。
眾寶紅蓮隨足現。
顧視安行象王步。
進趣端肅如天主。
大聖威嚴無所畏。
處眾踰於師子王。
妙色映蔽毘沙門。
威光超勝百千日。
梵世天人尚無等。
何況出過如來者。
行住說法度眾生。
天仙龍神咸恭敬。
或散天華奏天樂。
紛然繁會滿虛空。
今覩世尊大神變。
故我竊懷疑惑心。
本觀何等勝功德。
出家趣於無上道。
爾時世尊。告賢守長者曰。
長者當知。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苦事。之所逼迫。
何謂為十。
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逼迫。六者。怨恨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憂受逼迫。九者。痛惱逼迫。十者。生死流轉。大苦之所逼迫。
長者。我見如是。十種苦事。逼迫眾生。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逼迫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凡夫。
閉流轉牢獄。
常為生老病。
眾苦所逼迫。
愁憂及怨恨。
死苦等所牽。
為除牢獄怖。
令欣出離法。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惱害。互相憎嫉。
何謂為十。
一者。曾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二者。今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三者。當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四者。曾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五者。今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六者。當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七者。曾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八者。今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九者。當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十者。於諸過失。作不饒益。心生惱害。
長者。我見如是。十種惱害。惱害世間。一切眾生。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惱害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眾生互憎嫉。
皆由十惱生。
於我及我親。
三世俱惱害。
或於我非親。
起諸饒益相。
怨憎由此生。
三世俱惱害。
第十諸過失。
生長怨憎苦。
我觀如是過。
厭患故出家。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入於十種惡見稠林。由異見故。不能自出。
何謂為十。
一者。我見。惡見稠林。二者。有情見。惡見稠林。三者。壽命見。惡見稠林。四者。數取趣見。惡見稠林。五者。斷見。惡見稠林。六者。常見。惡見稠林。七者。無作見。惡見稠林。八者。無因見。惡見稠林。九者。不平等因見。惡見稠林。十者。邪見。惡見稠林。
長者。我見眾生。入於十種。惡見稠林。不能得出。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斷如是。諸惡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愚凡夫。
入惡見稠林。
我見有情見。
及以壽命見。
斷見與常見。
依無作見等。
為安立正見。
是故我出家。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於無數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過失。常為十種。大毒箭所中。
何謂為十。
一者。愛毒箭。二者。無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貪毒箭。五者。過失毒箭。六者。愚癡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見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無有毒箭。
長者。我見眾生。為於十種。毒箭所中。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斷如是。諸毒箭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愛箭毒眾生。
過拘胝大劫。
無明之所盲。
從闇入於闇。
欲箭中諸蘊。
吸染名貪箭。
悶亂過失箭。
被服愚癡箭。
陵高發慢箭。
違諍起見箭。
因有無有箭。
墮有及無有。
諸愚癡凡夫。
鋒刃由其口。
更相起諍論。
此實此非實。
為拔毒箭故。
如來興世間。
救諸中箭者。
出家成聖道。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十種愛。建立根本。
何者為十。
所謂。緣愛故求。緣求故得。緣於得故。便起我所。緣我所故。起諸定執。緣諸定執。故起欲貪。緣欲貪故。起深耽著。緣深耽著。故起慳悋。緣慳悋故。起於聚斂。緣聚斂故。起諸守護。緣守護故。執持刀仗。諍訟譏謗。起種種苦。又因此故。興別離語。長養諸惡。不善之法。
長者。我見眾生。由此十種。愛根本法。之所建立。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得無根。無所依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愛所吞眾生。
尋逐於諸欲。
得利興我所。
從此生定執。
我當作所作。
欲貪縛增長。
耽著慳悋等。
相續次第生。
慳過染世間。
能起堅積聚。
聚斂故守護。
遍生無有間。
守護在愚夫。
刀仗相加害。
種諸不善業。
因此生眾苦。
觀愛因緣已。
眾苦則不生。
無根無住覺。
諸覺中最上。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皆由十種。惡邪性故。建立邪定。
何等為十。
一者。邪見。二者。邪思惟。三者。邪語。四者。邪業。五者。邪命。六者。邪精進。七者。邪念。八者。邪定。九者。邪解脫。十者。邪解脫智見。
長者。我觀眾生。由如是等。十邪性故。建立邪定。為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諸邪性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懷邪見眾生。
邪思惟境界。
宣說於邪語。
及行諸邪業。
邪命邪精進。
邪念與邪定。
成就邪解脫。
及趣邪智見。
邪性決定聚。
愚夫之所依。
為令住正性。
故趣無上道。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趣。
何等為十。
一者。奪命。二者。不與取。三者。邪婬。四者。妄語。五者。離間語。六者。麁語。七者。綺語。八者。貪著。九者。瞋恚。十者。邪見。
長者。我見眾生。由是十種。不善業故。乘於邪道。多趣多向。多墮惡道。為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超出一切。諸邪道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諸害命眾生。
劫盜他財物。
行諸邪欲行。
速墮於地獄。
麁言離間語。
妄語乖寂靜。
綺語等凡夫。
愚癡之所縛。
貪著他資財。
數起於瞋恚。
興種種邪見。
是人趣惡道。
三種由身起。
四種語業生。
意能成三惡。
故名惡行者。
行諸惡業已。
牽趣惡道中。
吾今現世間。
拔濟令出離。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染污法故。處在煩惱。墮煩惱垢中。
何謂為十。
一者。慳垢染污。二者。惡戒垢染污。三者。瞋垢染污。四者。懈怠垢染污。五者。散亂垢染污。六者。惡慧垢染污。七者。不遵尊教垢染污。八者。邪疑垢染污。九者。不信解垢染污。十者。不恭敬垢染污。
長者。我見眾生。以如是等。十染污法。之所染污。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於無染。無上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世多分眾生。
十染所逼迫。
樂有為煩惱。
曾不生厭離。
慳垢所染污。
一切愚凡夫。
犯戒非寂靜。
不習三摩地。
瞋垢背忍辱。
懈怠退正勤。
其心不專住。
惡慧愚鈍者。
於父母師長。
不遵奉言教。
疑見網眾生。
不求照世覺。
誹謗於甚深。
佛所說妙法。
被服無明蘊。
聖蘊懷輕賤。
觀是染污已。
誰樂處有為。
當勤證寂滅。
無為無染污。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種纏縛。之所纏縛。
何謂為十。
一者。由慳嫉網。之所纏縛。二者。由無明膜。之所覆翳。三者。煩惱迷醉。墮愚癡坎。四者。愛欲駛流。之所漂沒。五者。末摩死節。邪箭所中。六者。忿恨密煙。之所熏㶿。七者。貪欲盛火。之所燒然。八者。過失毒藥。之所悶亂。九者。諸蓋毒刺。之所遮礙。十者。常處生死。流轉飢饉曠野。正勤疲怠。
長者。我觀眾生。為如是等。十種纏縛。所纏縛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證無纏。無縛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老吞少盛年。
老壞淨妙色。
老損念定慧。
終為死所吞。
病能摧勢力。
劫奪勇猛心。
壞諸根聚落。
羸劣無依怙。
死如羅剎女。
猛健甚可畏。
常隨逐世間。
飲竭眾生命。
我已厭世間。
老病死逼迫。
為求無老死。
清安法出家。
世為三火燒。
我觀無救者。
雨甘露法雨。
滅除三毒焰。
觀諸失道者。
生盲癡瞽等。
為與世間眼。
示導故出家。
眾生疑乳養。
蘊蓋所蔽障。
為彼除悔惱。
說法故出家。
愚夫互違反。
伺隙興加害。
為和怨憎故。
利世故出家。
於父母師長。
力慢無恭敬。
為摧憍慢幢。
是故我出家。
觀貪障世間。
由財相損害。
為得七聖財。
斷諸法貧者。
或致相刑殘。
利已終非益。
我觀定捨身。
求離三有獄。
三有昔未知。
真實利益事。
為開真實益。
是故我出家。
觀趣地獄者。
惡業因熾然。
受無邊重苦。
為脫故出家。
觀諸畜生趣。
互相加殺害。
無依為作依。
悲心故出家。
觀焰魔鬼趣。
飢渴大苦逼。
為證妙菩提。
施不死甘露。
人道追求苦。
諸天捨命苦。
觀苦遍三有。
為濟故出家。
我觀耽欲者。
遠離諸慚愧。
凌逼於尊親。
荒婬甚猪狗。
又觀諸愚夫。
女媚所吞食。
放逸造非義。
為捨故出家。
觀劫濁眾生。
惡法嬈魔使。
我為摧伏故。
趣成無上覺。
在家眾過本。
出家趣菩提。
故捨大地等。
為窮生死際。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所說。得未曾有。方知如來。是真覺者。即於佛前。異口同聲。而說頌曰。
我等怖畏老死逼。
願宣妙法盡其際。
世尊諸有趣清淨。
離有性淨超諸有。
願拔諸有令不有。
及在禁閉有家者。
世雄離染最解脫。
遠離塵垢心清淨。
調御法中大調御。
願開微妙甘露門。
備上妙色勝丈夫。
天人世間無等者。
世無等等最勝尊。
願說妙法濟群生。
三垢永滅吐諸過。
慧眼清淨翳障消。
淨塵離闇開癡網。
願無等尊宣妙法。
眾生苦聚無依怙。
溺大有池無救者。
願起慈悲廣濟心。
速拔高昇安隱岸。
有河憍慢癡迴澓。
鬪訟病苦波濤盛。
眾生漂沒無依救。
願發慈心濟有流。
朗日千億曜金山。
佛身光盛踰於彼。
願以勝妙梵音聲。
宣布端嚴最上法。
諸法自性本清淨。
體相洞徹等明珠。
無有作者無受者。
不從他聞遍照覺。
自然具足力無畏。
行妙淨行稱無邊。
無邊智解如遊空。
願大法王宣妙法。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
是五百長者。善根已熟。堪任法化。我今當為。如應說法。令諸長者。即於此處。除捨俗相。以信出家。斷諸煩惱。得漏盡慧。
作是念已。即昇虛空。結跏趺坐。諸長者等。既覩神變。歎未曾有。於如來所。倍生敬重。信仰之心。
爾時世尊。告諸長者。
汝等善聽。世有十種。逼迫苦事。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憂受。痛惱生死。
如是十種。逼迫苦事。逼迫眾生。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惱害事。所謂。曾於我身。作不饒益。今於我身。作不饒益。當於我身。作不饒益。於我曾愛。作不饒益。於我今愛。作不饒益。於我當愛。作不饒益。我曾不愛。而作饒益。我今不愛。而作饒益。我當不愛。而作饒益。又於一切。不饒益過。心生惱害。
如是十種。惱害之事。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異見。惡見稠林。所謂。我見。眾生見。壽命見。數取見。斷見。常見。無作用見。無因見。不平等見。邪見。
如是十種。惡見稠林。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長者。世為十種。大毒箭所中。所謂。愛毒。無明毒。欲毒。貪毒。過失毒。愚癡毒。慢毒。見毒。有毒。無有毒。
如是十種。大毒之箭。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愛根本法。所謂。緣愛故求。緣求故得。緣於得故。便起我所。緣我所故。起諸定執。緣諸定執。故起欲貪。緣欲貪故。起深耽著。緣深耽著。便起慳悋。緣慳悋故。起於聚斂。緣聚斂故。便起守護。緣守護故。執持刀仗。譏謗諍訟。起別種語。種種諸苦。惡不善法。竝因斯起。
如是十種。愛根本法。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邪性。所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定。邪解脫。邪解脫智見。
如是十種邪性。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不善業道。所謂。害命。不與取。行邪婬。妄語。離間語。麁惡語。綺語。貪。恚。邪見。
如是十種。不善業道。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染污垢法。所謂。慳垢。惡戒垢。瞋垢。懈怠垢。散亂垢。惡慧垢。不遵尊教垢。疑垢。不信解垢。不恭敬垢。
如是十種。染污垢法。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生死流轉。大怖畏事。所謂。纏縛慳嫉之網。覆翳無明之膜。墮墜愚癡深坑。漂沒愛欲駃流。末摩邪箭所中。薰㶿忿恨密煙。焚燒貪欲盛火。迷悶過失毒藥。遮障諸蓋毒刺。飢饉流轉曠野。
如是十種。生死流轉。大怖畏事。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爾時五百長者。一心同聲。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願欲解脫。所說十種。逼迫苦事。所謂。生老病死。愁怨憂苦。惱害生死。如是廣說。乃至流轉。飢饉曠野。諸逼迫事。我等皆當。願得解脫。
爾時世尊。告是五百諸長者曰。
汝等善聽。吾今當說。正法之要。
諸長者。眼不求解脫。
何以故。眼無作無用故。眼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眼非是我。應如是持。
如是耳鼻舌身意。意不求解脫。
何以故。意無作無用故。意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意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不求解脫。
何以故。色無作無用故。色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色亦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聲香味觸法。法不求解脫。
何以故。法無作無用故。法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法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蘊不求解脫。
何以故。色蘊無作無用故。色蘊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色蘊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識蘊。不求解脫。
何以故。識蘊。無作無用故。識蘊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識蘊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地界。不求解脫。
何以故。地界。無作無用故。地界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地界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識界。不求解脫。
何以故。識界。無作無用故。識界不能思。不能了別。
是故。諸長者。識界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無能無力。從眾緣轉。若有眾緣。假設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假施設。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是故汝等。應如是知。
是故。諸長者。一切諸法。不實分別。之所生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若有眾緣。假立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靜。可以歸依。
如是。諸長者。若有不實分別。則有假立。不正作意。
若無不實分別。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若有不正作意。則有假立無明。
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
若有無明。則有假立諸行。
若無無明。則無假立諸行。
若有諸行。則有假立於識。
若無諸行。則無假立於識。
若有假識。則有假立名色。
若無有識。則無假立名色。
若有名色。則有假立六處。
若無名色。則無假立六處。
若有六處。則有假立於觸。
若無六處。則無假立於觸。
若有於觸。則有假立於受。
若無於觸。則無假立於受。
若有於受。則有假立於愛。
若無於受。則無假立於愛。
若有於愛。則有假立於取。
若無於愛。則無假立於取。
若有於取。則有假立於有。
若無於取。則無假立於有。
若有於有。則有假立於生。
若無於有。則無假立於生。
若有於生。則有假立老死。
若無有生。則無假立老死。
如是。諸長者。云何為老。
所謂。情識惛耄。頭白髮落。皮緩面皺。壽命損減。諸根衰熟。諸行朽故。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
所謂。喪滅轉世。休廢墮落。諸蘊散壞。委棄於地。捨眾同分。是名為死。
若老若死。合名老死。
諸長者。生若是有。有假老死。生若是無。無假老死。
云何為生。
所謂是生。等生趣起。諸蘊出現。及得諸處。會眾同分。是名為生。
諸長者。有若是有。則有假生。有若是無。則無假生。
云何為有。
所謂。欲有色有。及無色有。福及非福。不動業等。是名為有。
諸長者。取若是有。則有假有。取若是無。則無假有。
云何為取。
所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取。故名為取。
諸長者。愛若是有。則有假取。愛若是無。則無假取。
云何為愛。
所謂。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是名為愛。
諸長者。受若是有。則有假愛。受若是無。則無假愛。
云何為受。
所謂。眼觸所生受。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所生受。是名為受。
諸長者。觸若是有。則有假受。觸若是無。則無假受。
云何為觸。
所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名為觸。
諸長者。六處若有。則有假觸。六處若無。則無假觸。
云何為六處。
所謂。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是為六處。
諸長者。名色若有。有假六處。名色若無。無假六處。
云何為名色。
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諸長者。識若是有。有假名色。識若是無。無假名色。
云何為識。
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名為識。
諸長者。行若是有。則有假識。行若是無。則無假識。
云何為行。
所謂。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法思。是名為行。
諸長者。無明若有。則有假行。無明若無。則無假行。
云何為無明。
所謂。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苦無知。集無知。滅無知。道無知。緣無知。緣起無知。於緣生法。若黑若白。有緣無緣。有光影。無光影。有罪無罪。可親近。不可親近。無知無見。無對觀。無達解。如是等相。是名無明。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
云何名為。不正作意。
所謂。我於過去。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我往未來。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復於內身。多起疑惑。
云何名我。我為是誰。為有為無。為虛為實。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我昔何處。住於彼處。起如是等。不正作意。從六見中。隨生一見。執有我見。執無我見。或依我故。而觀我見。或不依我。而觀我見。又復虛妄。起如是見。我即世間。或當緣起。為常為恒。不轉不變。永正住止。如是諸見。是名不正作意。
諸長者。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云何名為。不實分別。
謂我。有情。命者。丈夫。數取。生者。意生。摩納婆。作者。受者。是名不實。而諸無聞凡夫。妄起如是。我分別。有情分別。命者分別。丈夫分別。數取分別。生者分別。意生分別。摩納婆分別。作者分別。受者分別。等分別故。是為不實分別。
諸長者。如是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不正作意。若無。則無假立無明。無明若有。則有假立諸行。無明若無。則無假立諸行。如是乃至。生若是有。則有假立老死。生若是無。則無假立老死。
爾時佛告諸長者。
汝今當知。一切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及以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
諸長者。於意云何。譬如大池。所生諸魚。水族之屬。依何力住。
長者。白言。
世尊。此諸魚等依。水力住。
佛言。
如是如是。諸長者。此水頗有思念。為有力不。
長者。白言。
世尊。此水無力無能。何所思念。
佛言。
如是如是。諸長者。不實分別。所起諸法。亦復如是。但假施設。無力無能。從眾緣轉。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
是故。諸長者。汝等應正觀察。如是眾緣。非安隱處。難可保持。深生怖懼。逃走遠避。復應觀察。此是何法。因怖何法。而來至此。汝等如是。正觀察時。無法可得。無怖無捨。
何以故。一切諸法。皆不可得。一切種求。不可得故。
諸法無我。離塵垢故。
諸法無眾生。遠離我故。
諸法無命。出過生老病死。愁憂苦惱。逼迫等故。
諸法無數取。三世斷故。
諸法無字。一切言音。不可說故。
諸法無著。無所緣故。
諸法寂靜。寂滅相故。
諸法普遍。虛空性故。
諸法性空。無定屬故。
諸法無動。無所依故。
諸法依實際住善住。無動相應故。
諸法不可開闡。離相波浪故。
諸法不可顯示。無相無形。無有光影。離諸行故。
諸法非我所有。離我所故。
諸法不可分別。離心意識故。
諸法無有愛藏。超過眼耳鼻舌身意道故。
諸法不可舉移。離生住壞故。
諸法無作無用。離心意識故。
諸法屬緣。性羸劣故。
諸長者。我說是眼。四大所造。無常無住無恒。不堅之法。羸弱速朽。難可保信。眾苦所集。多病多害。
汝諸長者。眼為如是。不應依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不應依止。當如是觀。
復次。諸長者。眼如聚沫。不可撮摩。
眼如浮泡。不得久住。
眼如陽焰。業惑愛生。
眼如芭蕉。性不堅固。
眼如幻術。從顛倒起。
是眼如夢。唯虛妄見。
是眼如響。繫屬眾緣。
眼如光影。業光影現。
眼如浮雲。聚亂散相。
眼如流電。剎那便滅。
是眼無主。猶如地。
是眼無我。猶如水。
眼非有情。猶如火。
眼非壽命。猶如風。
眼非數取。猶如空。
眼為不實。依藏諸大。
是眼為空。離我我所。
是眼無知。如草木土石。
是眼無作。機關風轉。
是眼虛假。朽穢所聚。
是眼浮偽。摧散破壞。滅盡之法。
眼如丘井。常為老逼。
眼無住際。終歸磨滅。
諸長者。眼為多過。應如是觀。乃至於意。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復次。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妄謂是眼。妄謂是耳。乃至妄謂是意。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是色。謂此是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色蘊。謂此受蘊。想行識蘊。亦復如是。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地界。謂此水界。火風空識。亦復如是。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有為。謂此無為。乃至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汝等今者。應捨妄欲。趣於無欲。於諸妻子。家宅財物。深知虛妄。不應執著。不執著故。以淨信心。捨離家法。趣於非家。當得無欲。
諸長者。何等名為。出家無欲。
謂住尸羅。別解脫戒。具足攝持。威儀行處。見於小犯。生大怖畏。受學律儀。成就戒蘊。
諸長者。汝等若能。奉持戒已。於是六根六境。五蘊六界。深知虛假。皆不執著。以不著故。是名出家。無欲之法。
諸長者。若不著眼。乃至識界。以不著故。則不保護。
何者不保護。
眼。不保護。耳鼻舌身意。不保護。色。不保護。聲香味觸法。不保護。色蘊。不保護。受想行識蘊。不保護。地界。不保護。水火風空識界。不保護。
以不保護。則無煩惱。若無煩惱。則名為輕。
云何為輕。
謂無所見。若無所見。則不依物。起瞋害心。由無瞋害。則不自害。不思害他。不思俱害。以無害故。則於無餘。大涅槃界。而便入證。
諸長者。汝等應知。誰於寂滅。而便入證。
諸長者。眼不入寂滅。耳鼻舌身意。不入寂滅。然因於眼。起諸妄執。或計為我。或計我所。若遠離者。即是寂滅。遠離何等而為寂滅。若遠離貪。即是寂滅。若遠離瞋。即是寂滅。若遠離癡。即是寂滅。若離無智。即是寂滅。
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要因於。遠離無智。而正智起。
諸長者。何等為智。
所謂盡智。
何等盡智。
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
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此智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眼無智。而此智生。
又諸長者。眼非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即是解脫。
何處解脫。
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執所。壽命執所。數取執所。斷常執所。一切執所。乃至分別執所。而得解脫。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
何等不分別。
所謂。不分別我。及以我所。行者爾時。於一切法。離散不積。捨而不取。捨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繫縛。
於何等處。名為除遣。
一切苦處。而得除遣。
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
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取著。則無怖畏。
復次。諸長者。眼非寂滅。耳鼻舌身意。亦非寂滅。色非寂滅。乃至識界。亦非寂滅。
然諸長者。因於識界。起不實執。或計為我。及以我所。若離於此。即是寂滅。遠離何等。而得寂滅。謂遠離貪。而得寂滅。離瞋離癡。及以無智。而得寂滅。
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離無智。而得智生。
諸長者。何等為智。
所謂盡智。
何等盡智。
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
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智得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識無智故。而智得生。而此識界。非是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是即解脫。
何處解脫。
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壽命。乃至於一切。分別執所。而得解脫。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
何等不分別。
謂不分別。我及我所。行者爾時。離散不積。捨而不取。捨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繫縛。於何除遣。一切苦處。而得除遣。
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
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著者。則無怖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取著生怖畏。
由斯趣惡道。
觀此有怖處。
智者不應取。
汝修諸聖道。
應當善觀察。
如是觀便得。
異此則不可。
一切處皆空。
虛動非堅實。
愛誑惑世間。
勿於此生亂。
我已知空法。
了諸法不堅。
湛然獲安泰。
證無動妙樂。
若如是了知。
諸法唯空者。
彼解脫眾苦。
及滅於諍論。
欲攝受一切。
生諸災橫者。
攝受故取著。
著故生諸有。
從有生於生。
由生遠寂滅。
生者老病死。
如是大苦逼。
無欲故無取。
無取故無有。
無有故無生。
老病死亦爾。
聚集資生具。
一時皆棄捨。
并捨愛妻子。
趣苾芻威儀。
勿貪親與財。
咄哉念知足。
勿如旃荼羅。
下賤心來往。
勿自恃持戒。
輕毀犯戒者。
恃戒凌於人。
是名真破戒。
譬如鹿被弶。
若縛若致死。
處魔羂慢者。
縛害亦如是。
慢能壞善心。
又損自他善。
故勿輕毀戒。
況持戒梵行。
當學大仙子。
常住空閑處。
勿顧於身命。
趣寂靜解脫。
應離無義本。
順世尼乾論。
愛敬演甚深。
空相應妙法。
內外十二處。
我說心為本。
彼復因業生。
業由思久住。
眼色俱為緣。
而生起於識。
緣闕則不生。
譬無薪之火。
如是生諸法。
和合互相生。
無作無受者。
現作用如幻。
一切內外法。
我已知空幻。
愚夫顛倒執。
分別我我所。
眼中無有情。
外諸處亦爾。
非我作壽者。
諸法類應知。
眼不思解脫。
耳鼻舌亦然。
身意等無作。
諸法觀如是。
譬如巨海中。
鼓濤成沫聚。
明眼者察知。
審其非堅實。
如是五蘊體。
達者知非固。
當解脫生老。
愁憂災橫等。
我法中出家。
知諸法如幻。
不虛彼信施。
即名供諸佛。
爾時五百長者。聞是法已。即於此處。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如無黑淨衣。置染器中。速受染色。如是諸長者。法眼清淨。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復為長者。宣說妙法。示教讚善。
諸長者。我說此眼。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如是。諸長者。我說此耳鼻舌身意。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諸長者。我說此色。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乃至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我說色蘊。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乃至受想行識蘊。亦復如是。
諸長者。我說地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如是乃至。水火風空識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
何等熾然。
所謂。貪火。瞋火。癡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是故。諸長者。我今不執。眼耳鼻舌身意。汝等亦應。如是隨學。我今不執。色聲香味觸法。乃至不執。色等諸蘊。地等諸界。此世他世。汝等亦應。如是隨學。
諸長者。汝等若於。眼耳鼻舌身意。不執著者。則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
汝等不依。色聲香味觸法時。汝等則不依。於一切法住。
汝等不依色蘊。乃至不依。識蘊住者。則不依色蘊。乃至識蘊住。
汝等不依。地水火風。空識界時。則不依地界。乃至識界住。
汝等不依。此世他世。及以一切。世間住者。如是汝等。不取一切法時。則不依於。一切法住。
若能不依。一切法住者。是則名為。非當有。非不當有。
汝等若悟。非當有。非不當有者。我說汝等。解脫生老。病死諸苦。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生死所熾盛。
燒然諸世間。
受苦無能救。
喪失於聖道。
照世諸如來。
時乃一興現。
無剎那遠離。
當起堅精進。
修習於正行。
慧觀應察知。
如慧觀當得。
異此非所獲。
若於此修習。
應知一切空。
了達空法已。
非心空菩提。
貪瞋及與癡。
是三毒大火。
燒諸世愚者。
長眠而不覺。
生老病及死。
愁歎諸苦等。
知世逼迫已。
勿依諸法住。
爾時五百長者。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欲於佛所出家。受具足戒。修清淨行。未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言。
善來苾芻。
即名出家。具足戒已。成苾芻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袈裟執受已。
其髮自然斷。
一切皆持鉢。
即座成羅漢。
知得羅漢已。
於苾芻眾前。
及對諸天等。
大師已問說。
昔於世依怙。
廣行諸布施。
隨其所生處。
常感多安樂。
彼今得見我。
復生清淨心。
由彼心清淨。
故為說妙法。
聞說得羅漢。
永離於我見。
證空法現前。
解脫諸生死。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