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八

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之三

以何緣故。菩薩食已。得氣力充足。至菩提樹。不以羸瘦。至菩提樹。

善男子。菩薩能不飲食。身體羸異。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況食麻米耶。

爾時菩薩。為愍當來眾生故。食此上妙食。

何以故。眾生善根未熟。不噉飲食。而欲求道。彼諸眾生。飢渴苦故。不能得智慧。若安樂行。能得智慧。照明諸法。非苦行也。

是故菩薩。示眾生行安樂行。而得智慧。亦愍當來眾生故。欲令眾生。效我食此妙食。是故食修舍佉尼食已。成三十七助菩提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施食女人。亦成就助菩提法。

復次菩薩。在一禪中。生歡喜心。於百千劫。不食能住。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菩薩從吉安天子。求草敷座。

善男子。過去諸佛。敷解脫坐。不以綩綖妙物。亦欲成就。吉安天子。助菩提法。

爾時吉安。與菩薩草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今我當與受記。

彼吉安天子。於未來世。當得成佛。號曰無垢如來。應。正遍知。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菩薩坐菩提樹下。使惡魔波旬。至菩提樹下。不欲令菩薩。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魔本不能。至菩提樹下。若我不召。而能來此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爾時菩薩。坐菩提樹下。如是思惟。

於四天下。誰為最尊第一。此四天下。今為屬誰。

菩薩即知。惡魔波旬。欲界最尊。

今我與魔共鬪。魔若不如。一切欲界。所有眾生。悉皆不如。

爾時當有。諸天大眾。和合而來。到菩提樹下。到已。必生信心。魔眾。天眾。諸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如是一切眾。來遶菩提樹。彼諸眾等。見菩薩。師子遊戲。見已。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發菩薩心。或生信心。彼人乃至。見菩薩因緣故。盡得解脫。

善男子。菩薩如是思惟已。放眉間白毫相光。能令波旬。宮殿黑闇。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以光明照故。普令大明。此光明中。出如是聲。

彼釋種子。出家學道。今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魔境界。勝出魔眾。減損當來。一切魔眾。今彼菩薩。與魔共戰。

善男子。爾時波旬。聞是聲已。心大憂愁。如箭入心。時魔波旬。嚴四種兵。滿三十六由旬。一切皆來。圍菩提樹。欲為菩薩。作大留難。

爾時菩薩。住大慈悲。及大智慧。以智慧。執金色之手。而以拍地。拍已。一切魔眾。尋時散壞。魔眾壞已。八萬四千億。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拘槃荼等。如是大眾。見菩薩威德。身體微妙。容顏端嚴。威力勇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於七日七夜。不捨結跏趺坐。仰觀菩提樹。目不暫眴。

善男子。爾時有色界天。行寂滅行。彼諸天等。見如來結跏趺坐。心生歡喜。

生歡喜已。如是思惟。

今我當求。沙門瞿曇。心何所依。

彼諸天人。於七日七夜。作是求已。不得如來。一念依處。彼時諸天。倍增喜悅。

有三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願。

我等於未來世。當得如是。寂滅之行。仰觀菩提樹。

是故如來。得成道已。於七日七夜。結跏趺坐。仰觀菩提樹。目不暫眴。

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本行。菩薩道時。修無量阿僧祇行願。諸一切眾生。與解脫樂。何以方待梵王請。然後說法。

善男子。如來有如是知。多有天人。歸依梵王。尊重梵王。

彼諸眾生。作如是知。

梵天王化生我等。世界最尊。若除梵王。更無有能。造世界者。

善男子。爾時如來。如是知已。

今我當待。梵王勸請。

若彼梵王。一傾首者。諸可歸依。梵王眾生。悉皆歸依。當相謂言。

梵王勸請。如來說法。非為不請。

善男子。如來有大威德故。梵王來至我所。勸請說法。轉於法輪。

善男子。若我不以神力。令梵王請者。然彼梵王。先無有心。能來請佛。

善男子。由諸眾生。依梵王故。欲令眾生。離於梵王。待其勸請。以梵王為證故。

善男子。爾時梵王。勸請如來。轉於法輪。彼時六十八百千梵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言。

此真是佛。於眾生中。最尊最勝。

作如是願言。

我來世得。成就如是。智慧威德。

是名如來方便。

善男子。我先於說。示現眾生。十業因緣。或是菩薩。或是如來。於此十中。示現方便。唯有智者。能知是義。

善男子。不應生念。謂菩薩當有。微細之罪。若菩薩成就。如是微細。不善之法。坐於道場。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善男子。如來成就。一切善法。斷一切不善法。無有生死。業報習氣。若有遺餘。不斷滅者。無有是處。何況有障礙業報。

善男子。若有眾生。謂無業報。不信業報。為是眾生。示現業報因緣。如來實無業報。

我是法王。尚受業報。況餘眾生。而不受耶。

為彼眾生。作如是示現。是故如來。自現業緣。

善男子。如來無有。一切業障。

譬如書師。善學書論。教諸幼童。隨諸幼童。讚諸書章。非是書師。於諸書章。有障礙也。

書師作如是念。

彼諸幼童。當隨我學。

善男子。彼書師非。為不達故。作如是唱。

善男子。如來亦復如是。於一切法善學已。如是說如是示。為餘眾生。令行業清淨故。

善男子。譬如大藥師。善能療治。一切諸病。自無有病。見諸病人。而於其前。自服苦藥。諸病人。見是藥師。服苦藥已。然後效服。各得除病。

善男子。如來亦復如是。自除一切。煩惱病已。於一切法。無有障礙。能示現一切法。以是不善業故。得如是報。現如是緣。欲令眾生。除一切身。口意業障。行於淨行。

善男子。譬如長者子。若居士子。父母愛念。與其乳母。時此乳母。無有病痛。為嬰兒故自服苦藥。欲令乳得清淨。

善男子。如來亦復如是。是一切世界之父。為教化。不知業報眾生故。如來無病。而為眾生。示現作病。以是業故。得如是報。以此業故。得如是報。眾生聞已。心生驚畏。除諸惡業。不作惡緣。

佛復告智勝菩薩。

善男子。乃往過去世。遇然燈佛。時有五百賈人。為求珍寶。入於大海。

善男子。時賈人中。有一惡人。多懷奸偽。常行惡業。初無悔心。善知兵法。恒為寇賊。奪他財物。以為產業。狀如賈人。共諸賈人。同載一船。

時彼惡人。如是思惟。

此諸賈人。大得珍寶。我今當殺。此諸賈人。取其珍寶。還閻浮提。

如是思惟已。欲殺諸人。

善男子。爾時有人。名曰大悲。於彼眾中。作大導師。

時彼導師。於夜夢中。見海鬼神。來作是言。

汝此眾中。有一惡人。如是相貌。恒為寇賊。劫他財物。

彼人今生。如是惡心。

我當殺此。五百人已。取其財物。還閻浮提。

若此惡人。得遂本心。殺五百人者。作大惡逆業。

何以故。此五百人。皆是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菩薩。若此惡人。殺諸菩薩。以此業緣。障礙罪故。一一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惡人。於其中間。常在地獄。汝為導師。可作方便。令彼惡人。不墮地獄。彼五百菩薩。亦復可得。全其身命。

善男子。爾時大悲導師。如是思惟。

作何方便。令彼惡人。不墮地獄。五百菩薩。全其身命。

作如是思惟已。乃不向一人。說是事也。

爾時待風。餘有七日。當還閻浮提。

七日過已。如是思惟。

更無方便。唯有除此。一惡人者。爾乃可令。此五百人。得全身命。

復作是念。

若我向餘人說。此五百人。當生惡心。生惡心已。殺此惡人。彼諸人等。當墮惡道。

善男子。大悲導師。如是思惟。

我今當自殺之。我以殺此人故。雖百千劫。墮惡道中。受地獄苦。我能忍之。不令惡人。害五百菩薩。作此惡緣。受地獄苦。

善男子。爾時大悲導師。生哀愍心。作是方便。吾護五百人故。害此惡人。是時導師。即以𥎞牟。刺殺惡人。令諸賈人。安隱得還。至閻浮提。

善男子。汝勿有疑。爾時導師。則我身是也。五百賈人。此賢劫中。五百菩薩是也。當於此劫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於爾時。行方便大悲故。即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難。時彼惡人。命終之後。生善道天上。

善男子。汝今當知。勿謂菩薩。有如是障礙業報。而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難。即時是菩薩。方便力也。

善男子。如來為一切眾生故。而作是方便。示現佉違羅刺。

善男子。爾時佉違羅刺。刺如來足。

善男子。佛神力故。令刺入足。

何以故。如來金剛之身。無能壞者。

善男子。昔舍衛城中。有二十人。皆是最後邊身。彼二十人。更有怨家。二十人。

各各思惟。

我當為作親友。而至其舍。奪其命根。不向人說。

善男子。彼時二十。最後身者。及二十怨家人。以佛神力故。共至佛所。

善男子。如來爾時。為調伏是。四十人故。於大眾中。告大目揵連言。

今此地中。出佉違羅刺。欲刺吾右足。

未至足之間。此佉違羅刺。即從地出。長一肘。

當出之時。目連白佛言。

世尊。我今當取。此刺擲著。他方世界。

佛告目連。

非汝所能。此佉違羅刺。今在此地。汝不能拔。

爾時目連。以大神力。前拔此刺。于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震動。一切世界。隨刺而舉。不能動刺。乃至一毛。

善男子。爾時如來。以神通力。上四天王。彼佉違羅刺。亦隨佛去。

爾時如來。復至三十三天。夜摩天。兜術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刺亦隨去。乃至梵天。亦復如是。

爾時如來。從梵天還。至閻浮提。舍衛城中。本所坐處。刺亦逐還。至此地中。竪向如來。

爾時如來。即以右手。捉佉違羅刺。左手安地。右脚踏之。爾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震動。

時尊者阿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世尊。往昔作何等業。得如是報。

佛告阿難。

我過去世。入大海中。持𥎞刺人。斷其命根。

阿難。以此業緣。得如是報。

善男子。我說是業緣已。彼時二十怨賊。欲害二十人者。作是思惟。

如來法王。尚得如是。惡業之報。況我等輩。不受此報。

是二十人。即從座起。頭面禮佛。作如是言。

我等今日。向佛悔過。不敢覆藏。

世尊。我先惡心。欲害彼人。今重悔過。不敢覆藏。

爾時世尊。為彼人故。說作業緣。及盡業緣。

時二十人。聞是法已。即得正解。及四萬人。亦得正解。

是故如來。示佉違羅刺刺足。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先無諸病。而從耆域藥王。索優鉢羅花。嗅之令下。

善男子。爾時如來。制解脫戒未久。時有五百比丘。是最後身。常在餘諸。林中修道。彼諸比丘。得如是病。陳故之藥。所不能治。彼諸比丘。敬慎佛戒。不求餘藥。不服餘藥。

善男子。爾時如來。如是思惟。

作何方便。聽服餘藥。若我聽者。彼諸比丘。當求餘藥。當服餘藥。

何以故。若如來不聽者。後諸人輩。當犯聖法。

是以如來。行方便故。從耆域藥師。求優鉢羅花。嗅之令下。

時淨居天。即至彼比丘眾中。作如是言。

大德。可求餘藥。莫守病而死。

比丘答言。

我等不敢。違世尊教。我等不得自在。我等寧死。不違佛教。我等不求。盈長好藥。

如是說已。淨居天子。語諸比丘言。

大德。如來法王。求餘好藥。捨陳故藥。諸大德可求餘藥。

諸比丘聞語已。除去疑心。更求餘藥。更服餘藥。然後除病。除病已。不過七日。證阿羅漢果。

善男子。若如來不求餘藥。彼諸比丘。亦不求餘藥。若不求餘藥。能除諸病。及斷諸結。證於阿羅漢果者。無有是處。

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入城。乞食空鉢而出。

善男子。如來無有業障。

爾時如來。矜愍護念。當來比丘。或有比丘。入於城邑。聚落乞食。自無福德。乞食不得。

彼比丘。當作是念。

如來世尊。功德成就。入城乞食。空鉢而出。何況我等。善根微薄。我等不應。以乞食不得。而生憂惱熱。

是故如來。示現入城乞食。空鉢而出。

善男子。汝若謂惡魔波旬。能覆蔽城中。長者。婆羅門心故。乃至不與。一摶食者。

善男子。莫作斯觀。

何以故。惡魔波旬。不能斷絕。如來食也。

爾時佛神力故。令惡魔波旬。覆蔽彼城中人。非是惡魔。力之所能。我於爾時。都無業障。為化彼眾生故。示現空鉢而出。

爾時。我及比丘僧。不得食已。一切魔天。及諸餘天。作如是念。

佛及眾僧。不得食已。頗有憂耶。

即於其夜。見佛及僧。乃至無有。一念憂惱。心亦不高。亦復不下。如前。後亦如是。

善男子。爾時有七千天子。傾向如來。生信敬心。我於是時。即為說法。於一切法。得法眼淨。

善男子。彼時婆羅門。長者。其後不久。又聞世尊。有大威德。生渴仰心。即至佛所。頭面作禮。向佛悔過。彼時如來。即為其說。四聖諦法。一說法時。有二萬人。於一切法中。得法眼淨。

是故如來。入城乞食。空鉢而出。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旃遮婆羅門女。以木杅繫腹。誹謗如來。而作是言。

由沙門瞿曇。令我妊身。應當與我。衣被飲食。

善男子。如來於此事中。都無業障。若有業障。我能擲此。旃遮婆羅門女。置恒河沙。世界之外。如來以方便故。現此業障。為化不知。解眾生故。

何以故。當來之世。有諸比丘。於我法中。出家學道。爾時或為。他人所謗。以是緣故。心生慚愧。或不樂佛法。捨戒還俗。

彼諸比丘。若被謗已。當念如來。

如來成就。一切善法。具大威德。尚被誹謗。而況我等。不被誹謗。

思念是已。則除慚愧。除慚愧已。當得修習。淨妙梵行。

善男子。旃遮婆羅門女。常為惡業。所覆故。性多不信。今此女身。於佛法中。不得調伏。常為惡業。之所覆蔽。乃至夢中。亦生誹謗。覺已心喜。此女人中命終。當墮地獄。

善男子。我能以餘方便。除此女人。諸不善業。令度生死。能為作救。

善男子。或時如來。不救餘人。

何以故。如來於一切眾生。無有偏心。

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諸婆羅門。殺婆羅門女。孫陀利。埋祇洹園塹中。

善男子。如來是時。知有是事。捨而不說。如來成就。一切智心。無有障礙。能以神力。可令此刀。不入女身。我於爾時。知孫陀利女。命根將盡。必為他殺。以此方便。令諸外道。不善彰露。墮不如處。如此諸事。唯佛知之。安住是事。令多眾生。生清淨心。增益善根。

爾時如來。七日不入。舍衛大城。不入城已。爾時調伏。六十億天。過七日已。諸天世人。集會共來。至於我所。

爾時如來。為四眾說法。聞說法已。有八萬四千人。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及僧。在於婆羅門。毘蘭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馬麥耶。

善男子。我於昔時。知此婆羅門。必捨初始。請佛僧心。不給飲食。而故往受請。

何以故。為彼五百馬故。此五百馬。於先世中。已學菩薩乘。已曾供養。過去諸佛。近惡知識。作惡業緣。惡業緣故。墮畜生中。五百馬中。有一大馬。名曰日藏。是大菩薩。

是日藏菩薩。於過去世。在人道中。已曾勸是。五百小馬。發菩提心。為欲度此。五百馬故。現生馬中。由大馬威德故。令五百馬。自識宿命。本所失心。而令還得。

善男子。我愍彼五百菩薩。墮馬中者。欲令得脫。離於畜生。是故如來。知故受請。

善男子。是時五百馬。減所食麥。半持施僧。大馬半分。奉施如來。

爾時大馬。為五百馬。以馬音聲。而為說法。亦教悔過。

今當禮佛。及比丘僧。

說此事已。復作是言。

汝等當以。所食半分。供養於僧。

爾時五百。馬悔過已。於佛及僧。生淨信心。過三月已。其後不久。是五百馬。命終生於。兜術天上。彼五百天子。即從天來。至於佛所。供養如來。

爾時如來。即為說法。聞說法已。必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時五百馬子。善調伏其心。於將來世。得辟支佛。

彼日藏大馬。於當來世。供養無量諸佛。得成助菩提法。然後作佛。號曰善調如來。應供。正遍知。

善男子。無有世中。上妙美味。而如來不得。

善男子。如來雖食草木。土塊瓦礫。三千大千世界中。無如是味。似如來所食。草木土塊。瓦礫味者。

何以故。善男子。如來大人。得味中上味相。若如來以最麁食。著口中已。其所得味。勝天妙食。

善男子。以是故知。如來所食。最是勝妙。

善男子。爾時阿難。心生憂惱。

轉輪聖王種。出家學道。如下賤人。食此馬麥。

我於爾時。見阿難心。

見阿難心已。即與阿難。一粒麥。語阿難言。

汝嘗此麥。味為何如。

阿難嘗已。生希有心。白佛言。

世尊。我生王家。長大王家。未曾得如是之味。

阿難食此麥已。七日七夜。更不飲食。無飢渴想。

善男子。是故當知。是如來方便。非是業障。

善男子。有沙門婆羅門。持戒如我。受他請已。而知請主荒迷。不能供給。或不肯住。以是緣故。如來已所許處。現必就請。及欲示現。業報緣故。

善男子。當知如來常法。雖受他請。不得供給。不令請主。墮於惡道。

善男子。若彼五百比丘。共如來夏安居。食馬麥者。有四百比丘。多見淨故。生貪欲心。彼諸比丘。若食細食。增益欲心。若食麁食。心則不為。貪欲所覆。彼諸比丘。過三月已。離婬欲心。證阿羅漢果。

善男子。為調伏五百比丘。度五百菩薩故。如來以方便力。受三月食馬麥。非是業報。

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十五日說戒時。告長老迦葉。

我今背痛。汝今說七覺支法。

善男子。爾時有八千天子。以聲聞法。而自調伏。在彼眾中。和合共坐。

善男子。彼諸天子。於過去世。是大迦葉。所教化者。於佛法僧。而不放逸。彼諸天子。數聞迦葉比丘。說七覺法。

善男子。此諸天子。除迦葉比丘。若百千諸佛。為其說法。不能令解。

爾時迦葉。為諸天子。廣說七覺法。諸天子。從迦葉比丘。聞七覺法已。得法眼淨。

善男子。若有眾生。病苦纏身。不能得至於。說法之處。聽法恭敬。彼諸人等。當作是念。

佛是法王。尚聽七覺法。而得除病。何況我等。不往聽法。不恭敬法。

善男子。為調伏諸天。除人苦患故。又示現敬重於法。是故如來。作如是言。

迦葉。我今背痛。汝當說七覺法。

何以故。尊重法故。

如來無有麁重。四大之身。何況有病。

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釋種破時。如來自言。我頭痛耶。

善男子。或有眾生。作如是言。

世尊不能。利益親族。亦不矜愍。不欲安隱。而出家已。種族意斷。不欲救護。

是諸眾生。以不知故。作如是言。

善男子。如來於諸苦本。已到其邊。如來知是眾生。心所念故。坐舍耶樹下。自言頭痛。

善男子。吾於爾時。尋向阿難。說我頭痛。時有斷見。三千天子。復有無量。好殺生者。皆共集會。

為彼斷見天子。及好殺者。示現業障。故作是言。

吾以眼見他殺生。心隨喜故。今得頭痛。

說是法已。七千人天。皆得調伏。

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頗羅墮婆羅門。以五百種罵詈佛。如來聞已能忍。

善男子。如來能以神力。擲此婆羅門。置餘世界。亦能以神力。令婆羅門。乃至不能。出於一言。罵詈之聲。

善男子。時彼眾中。多有人天。見如來能忍惡罵。不說不答。生於捨心。等心。利益心堪。忍心。前如後。後如前。

爾時有四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來見如是義。又頗羅墮婆羅門。以五百種惡罵已。見佛世尊。生於捨心。

善男子。是婆羅門。見如是已。生信敬心。歸依佛法僧。種解脫根。

是名如來方便。

善男子。提婆達多。與菩薩世世。共生一處。此輩亦是。菩薩方便。

何以故。我因提婆達多故。具滿六波羅蜜。亦多利益。無量眾生。

云何知爾。

善男子。爾時眾生快樂。不知行施。不知受者。菩薩爾時。欲教行布施。是時提婆達多。起嫉妬心。至菩薩所。求國城妻子。及頭目手足。爾時菩薩。歡喜施與。

時有無量眾生。見菩薩施。心生歡喜。信解布施。作如是言。

如菩薩施。我亦如是。行於布施。願成菩薩。

善男子。提婆達多。或見菩薩。持戒清淨。知已。欲破菩薩。所持之戒。爾時菩薩。不毀淨戒。

時有無量眾生。見菩薩持戒。亦效持戒。菩薩持戒。或為他人。輕毀惡罵。不生惡心。爾時具足。羼提波羅蜜。有無量眾生。見菩薩以忍調心。亦效菩薩。行於忍辱。

善男子。當知提婆達多。大利益菩薩。

善男子。如今提婆達多。放大醉象。欲害如來。亦於耆闍崛山。推下大石。俱是如來。方便示現。非業報罪。

何以故。由此方便。利益無量眾生。

善男子。如來總說。十業因緣。皆是如來。方便示現。非是業報。

何以故。眾生不知業因。所得果報。為眾生故。如來示現。如是業報。

此業作已。得如是報。彼業作已。得如是報。作如是業。得如是報。眾生聞已。作如是業。離如是業。離不善業。修習善業。

善男子。今說方便已。示現方便已。此諸方便。堅持祕藏。不應為下劣之人。薄善根者說。

何以故。此經非聲聞。辟支佛。之所行處。況下劣凡夫。能信解耶。

何以故。此人不能。學諸方便。

所以者何。此方便經。非其所用故。

非餘瓦器。所能受持。唯有菩薩。於此方便法。能說能學。

善男子。譬如夜闇。然大明燈。得見室中。一切所有。

善男子。菩薩聞如是。諸方便已。即見一切菩薩。所行之道。於此法中。我所應學。於一切如來行。及菩薩行。已到彼岸。善行菩薩道者。不以為難。

善男子。我今當說。欲得菩提道。諸善法者。所謂。善男子善女人。聞過百千由旬。有說此方便經處。當往彼聽。

何以故。若菩薩。聞此方便經已。得光明行。一切法中。除疑悔心。

爾時四眾。及諸人天。成寶器者。說此經時。悉聞悉知。非寶器者。雖在此會。不聞不知。於此經中。耳尚不聞。況能口說。非寶器故。是以如來。說是法時。不聞不知。不蒙佛神力故。

說此經已。七萬二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

是經名為。方便波羅蜜。亦名轉方便品。亦名說方便調伏。如是奉持。

佛說是已。智勝菩薩。心生歡喜。及學聲聞。辟支佛乘。學菩薩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并諸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說是已。讚言。

善哉善哉。

今說大乘方便經竟。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八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