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三十七
唐法師玄奘譯
宣化品第三十一之二
爾時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云何覺知。諸法實相。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不皆空。是為覺知。諸法實相。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不皆空。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觀自相空。是為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不皆空。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以觀空相。毘鉢舍那。觀諸法空。都不見有。諸法自性。可於中住。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及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所謂色蘊。乃至識蘊。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廣說乃至。
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用無性。而為自性。如是無性。非諸如來。應。正等覺。獨覺菩薩。及諸聲聞。向果所作。亦非餘作。但為有情。於一切法。不知不見。如實皆空。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如自所覺。為諸有情。宣說開示。令離執著。脫生死苦。得般涅槃。畢竟安樂。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如是無性。非諸如來。應。正等覺。獨覺菩薩。聲聞等作。云何施設。諸法有異。謂是地獄。傍生鬼界。人及諸天。種種差別。謂四大王眾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及有三乘。分位差別。由如是業。施設地獄。由如是業。施設傍生。由如是業。施設鬼界。由如是業。施設人趣。有贍部洲。勝身牛貨。俱盧洲等。種種差別。由如是業。施設天趣。有四大王眾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種種差別。由如是業。施設預流。乃至獨覺。由如是業。施設菩薩。及諸如來。
世尊。無性之法。必無作用。如何可言。由此業故。生於地獄。如是乃至。由此業故。生於非想非非想處。由此業故。得預流果。
廣說乃至。
獨覺菩提。由此業故。入菩薩位。行菩薩道。由此業故。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說名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無性法中。不可施設。諸法有異。無業無果。亦無作用。但諸愚夫。不了聖法。毘奈耶故。不如實知。諸法皆以。無性為性。愚癡顛倒。發起諸業。隨業差別。受種種身。依如是身。品類差別。施設地獄。傍生鬼界。人及諸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為欲拔濟。如是愚夫。愚癡顛倒。受生死苦。施設聖法。及毘奈耶。分位差別。依此分位。施設預流。乃至獨覺。菩薩如來。然一切法。無不皆以。無性為性。無性法中。實無異法。無業無果。亦無作用。無性之法。恒無性故。
復次。善現。如汝所說。無性之法。必無作用。如何可言。
由如是業。得預流果。乃至證得。一切智智。說名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善現。於意云何。諸所修道。是無性不。諸預流果。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諸菩薩道。一切智智。是無性不。
善現對曰。
如是如是。諸所修道。
廣說乃至。
一切智智。皆是無性。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無性法為。能得無性法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無性及道。是一切法。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愚夫異生。於無相法。虛妄分別。起有相想。執著諸蘊。諸處諸界。於無常中。妄生常想。於諸苦中。妄生樂想。於無我中。妄生我想。於不淨中。妄生淨想。愚癡顛倒。於無性法。執著有性。由此因緣。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成就殊勝。方便善巧。拔濟如是。諸有情類。令離顛倒。虛妄分別。方便安置。無相法中。令勤修學。解脫生死。證得涅槃。畢竟安樂。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頗有少物。是真是實。非虛非妄。愚夫異生。於中執著。造作諸業。由此因緣。輪迴諸趣。不能解脫生死苦。不若無少物。是真是實。非虛非妄。云何愚夫。於中執著。造作諸業。輪迴諸趣。
佛告善現。
愚夫異生。所執著物。乃至無有。如細毛端。是真是實。非虛非妄。執著彼故。造作諸業。由此因緣。輪迴諸趣。不能解脫。生死眾苦。唯有顛倒。虛妄執著。吾今為汝。廣說譬喻。重顯斯義。令其易了。諸有智者。由譬喻故。於所說義。便生正解。
善現。於意云何。夢中見人。受五欲樂。夢中頗有。少分實事。可令彼人。受欲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夢所見人。尚非實有。況有實事。可令彼人。住在夢中。受五欲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頗有諸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夢中。所見事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定無有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夢中。所見事者。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夢中頗有。真實諸趣。於中往來。生死事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夢中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夢所見法。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明鏡等中。所見諸像。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明鏡等中。所見諸像。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明鏡等中。所現諸像。彼像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所現像。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山谷等中。所發諸響。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山谷等中。所發諸響。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響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山谷等響。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陽焰等中。現似水等。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陽焰中。所現水等。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陽焰中。水等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陽焰水等。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光影中。所現色相。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光影中。所現色相。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光影中。色相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光影色相。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幻師幻作。象馬軍等。種種形像。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幻象馬等。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幻事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幻象馬等。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能化者。所作化身。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變化身。都無實事。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化身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諸變化身。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尋香城中。所現物類。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尋香城中。所現物類。都無實事。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尋香城中。物類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城物類。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頗有諸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像響。陽焰光影。幻事變化。尋香城中。物類者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定無有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像等。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此中頗有。實雜染者。清淨者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此中都無。實雜染者。及清淨者。
佛告善現。
如染淨者。實無所有。由此因緣。雜染清淨。亦非實有。
所以者何。住我我所。諸有情類。虛妄分別。謂有雜染。及清淨者。由此因緣。謂有雜染。及有清淨。非見實者。謂有雜染。及清淨者。如見實者。知無雜染。及清淨者。如是亦無。雜染清淨。以一切法。自相空故。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
諸見實者。無染無淨。不見實者。亦無染淨。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世尊。諸實說者。無染無淨。不實說者。亦無染淨。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世尊。無自性法。無染無淨。有自性法。亦無染淨。諸無自性。有自性法。亦無染淨。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世尊。若見實者。及實說者。無染無淨。不見實者。不實說者。亦無染淨。云何世尊。有時說有。清淨法耶。
佛告善現。
我說一切。法平等性。為清淨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何謂一切。法平等性。
佛告善現。
諸法真如。
廣說乃至。
不思議界。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淨法。此依世俗。說為清淨。不依勝義。
所以者何。勝義諦中。既無分別。亦無戲論。一切名字。言語道斷。不可說為。若染若淨。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一切法。皆如夢境。
廣說乃至。
如尋香城。雖現似有。而無實事。云何菩薩摩訶薩。依止如是。非實有法。發趣無上正等覺心。作是願言。
我當圓滿。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我當圓滿。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我當發起。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邊世界。我當發起。一妙音聲。遍滿十方。無邊世界。隨諸有情。心心所法。勝解差別。為說種種。微妙法門。令勤修學。隨應各得。諸饒益事。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汝所說法。豈不皆如夢境。乃至尋香城耶。
善現對曰。
如是如是。然我有疑。若一切法如夢。乃至如尋香城。皆無實事。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發誠諦言。
我當圓滿。一切佛法。利益安樂。無量有情。非夢所見。
廣說乃至。
尋香城中。所現物類。能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況能圓滿。
廣說乃至。
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亦如是說。
非夢所見。
廣說乃至。
尋香城中。所現物類。能成一切。所願事業。餘一切法。亦應如是。俱非實故。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非實有法。尚不能行。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況能圓滿。非實有法。不能成辦。所願事業。亦不能得。一切智智。
復次。善現。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餘無量。無邊佛法。非實有故。不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如是諸法。一切皆是。思惟造作。諸有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
復次。善現。如是諸法。於菩提道。雖能引發。而於其果。無資助能。由此諸法。無生無起。無實相故。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雖起種種。殊勝善法。謂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而知一切。皆如夢境。
廣說乃至。
如尋香城。實無所有。
復次。善現。如是諸法。雖非實有。若不圓滿。決定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亦不能得。一切智智。謂菩薩摩訶薩。若不圓滿。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決定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亦不能得。一切智智。
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隨所修住。一切善法。皆如實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謂若修行。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能如實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
若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及求證得。一切智智。亦能如實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亦如實知。諸有情類。心行差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
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法。不取為有。不取為無。若由如是。取故證得。一切智智。亦知彼法。如夢乃至。如尋香城。不取為有。不取為無。
所以者何。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皆不可取。若有漏法。若無漏法。若世間法。若出世間法。若有為法。若無為法。亦不可取。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不可取已。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不可取。都無實事。如夢乃至。如尋香城。不可取法。不能證得。不可取法。然諸有情。於如是法。不知不見。是菩薩摩訶薩。為饒益彼。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為欲饒益。諸有情故。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為自身。非為餘事。為欲饒益。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不為自身。非為餘事。
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見諸愚夫。於非我中。而住我想。
廣說乃至。
於非見者。住見者想。是菩薩摩訶薩。見此事已。深生憐愍。方便教導。令離顛倒。妄想執著。安置無相。甘露界中。住此界中。不復現起。我想乃至。使見者想。爾時一切。掉動散亂。戲論分別。不復現行。心多安住。寂靜淡泊。無戲論界。
善現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由此方便。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自於諸法。無所執著。亦能教他。於一切法。無所執著。此依世俗。不依勝義。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佛證無上正等覺時。所得佛法。為依世俗。說名為得。為依勝義。說名得耶。
佛告善現。
此依世俗。不依勝義。若依勝義。能得所得。俱不可得。
所以者何。若謂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執有二。執有二者。不能得果。亦無現觀。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執有二。不能得果。亦無現觀。執無二者。為能得果。有現觀耶。
佛告善現。
執有二者。不能得果。亦無現觀。執無二者。亦復如是。有所執故。如執有二。若不執二。不執無二。則名得果。亦名現觀。
所以者何。若執由此。便能得果。亦有現觀。及執由彼。不能得果。亦無現觀。俱是戲論。非一切法。平等性中。有諸戲論。若離戲論。乃可名為。法平等性。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此中何謂。法平等性。
佛告善現。
若於是處。都無有性。亦無無性。亦不可說。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
善現當知。法平等性。既不可說。亦不可知。除平等性。無法可得。離一切法。無平等性。
善現當知。法平等性。異生聖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法平等性。豈亦非佛。所行境耶。
佛告善現。
法平等性。一切聖者。皆不能行。亦不能證。謂諸預流。乃至獨覺。若諸菩薩。若諸如來。皆不能以。法平等性。為所行境。此中一切。戲論分別。皆不行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如來於法。皆得自在。云何可言。法平等性。亦非如來。所行境界。
佛告善現。
如來於法。雖得自在。若平等性。與佛有異。可言是佛。所行境界。然平等性。與佛無異。云何可說。佛行彼境。
善現當知。若諸異生。法平等性。乃至如來。法平等性。皆同一相。所謂無相。是一平等。無二無別。故不可說。此是異生。法平等性。
廣說乃至。
此是如來。法平等性。於此一法。平等性中。諸平等性。既不可得。於中異生。及諸聖者。差別之相。亦不可得。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若一切法。平等性中。諸差別相。皆不可得。則諸異生。及預流等。法及有情。應無差別。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於一切法。平等性中。異生聖者。法及有情。皆無差別。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一切法。平等性中。異生聖者。法及有情。皆無差別。云何三寶。出現世間。又佛法僧。應無差別。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佛法僧寶。與平等性。各有異不。
善現對曰。
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佛法僧寶。與平等性。皆無差別。
所以者何。佛法僧寶。與平等性。如是一切。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然諸如來。於無相法。方便善巧。建立種種。法及有情。名相差別。所謂此是。異生及法。乃至此是。如來及法。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佛於法。方便善巧。建立種種。法及有情。名相差別。
復次。善現。於意云何。若佛不證。無上菩提。設證不為。有情施設。諸法名相。種種差別。諸有情類。為能自知。此是地獄。
廣說乃至。
此是非想非非想處。此是色受想行識蘊。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此是一切。相妙願智。此是一切智智。此是三寶。此是三乘。諸有情類。於如是等。差別名相。能自知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若佛不為。有情施設。諸如是等。差別名相。諸有情類。不能自知。
佛告善現。
是故諸佛。於無相法。方便善巧。雖為有情。施設種種。差別名相。而於諸法。平等性中。都無所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如佛於法。平等性中。都無所動。異生乃至。菩薩於法。平等性中。亦不動不。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以一切法。及諸有情。皆不出過。平等性故。如平等性。當知真如。
廣說乃至。
不思議界。亦復如是。諸法異生。及諸聖者。於真如等。無差別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諸異生。及諸聖者。并一切法。平等之性。無差別者。令一切法。及諸有情。相各異故。性亦應別。是則法性。亦應各別。謂色等蘊。相各異故。性亦應別。
廣說乃至。
有為無為。相各異故。性亦應別。
世尊。如是法等。性若各別。是則法性。亦應各別。云何於諸。異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分別法。及諸有情。有種種性。若不分別。法及有情。有種種性。則應不能。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若不能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應不能。從一菩薩地。至一菩薩地。若定不能。從一菩薩地。至一菩薩地。則應不能。趣入菩薩。正性離生。若定不能。趣入菩薩。正性離生。則應不能。超諸聲聞。獨覺等地。若定不能。超諸聲聞。獨覺等地。則應不能。圓滿神通。波羅蜜多。若定不能。圓滿神通。波羅蜜多。則應不能。於諸神通。遊戲自在。若定不能。於諸神通。遊戲自在。則應不能。圓滿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若定不能。圓滿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則應不能。從一佛土。至一佛土。親近供養。諸佛世尊。若定不能。從一佛土。至一佛土。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則應不能。於諸佛所。聽受正法。種諸善根。若定不能。於諸佛所。聽受正法。種諸善根。則應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若定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應不能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度有情眾。
佛告善現。
如汝所言
若諸異生。及諸聖者。并一切法。平等之性。無差別者。令一切法。及諸有情。相各異故。性亦應別。是則法性。亦應各別。云何於諸。異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分別法。及諸有情。有種種性等者。於意云何。色蘊法性。是空性不。受想行識蘊法性。是空性不。
廣說乃至。
有為法性。是空性不。無為法性。是空性不。
善現對曰。
如是如是。一切法性。皆是空性。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於空性中。法等異相。為可得不。謂色蘊異相。為可得不。受想行識蘊異相。為可得不。
廣說乃至。
有為法異相。為可得不。無為法異相。為可得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於空性中。一切異相。皆不可得。
佛告善現。
由此應知。法平等性。非即異生。非離異生。
廣說乃至。
非即諸佛。非離諸佛。法平等性。非即色蘊。非離色蘊。非即受想行識蘊。非離受想行識蘊。
廣說乃至。
非即有為法。非離有為法。非即無為法。非離無為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法平等性。為是有為。為是無為。
佛告善現。
法平等性。非是有為。非是無為。然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亦不可得。
善現當知。若有為界。若無為界。如是二種。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諸佛世尊。依世俗說。不依勝義。
所以者何。非勝義中。有身行語行。意行可得。非離身行。語行意行。勝義可得。即有為法。及無為法。平等法性。說名勝義。非離一切。有為無為。別有勝義。
是故。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動勝義。而行菩薩摩訶薩行。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疾證得。一切智智。盡未來際。利樂有情。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
若諸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於一切法。皆非能作。亦非所作。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動勝義。以四攝事。攝益有情。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於有無法。皆非能作。亦非所作。然諸菩薩。能為有情。以四攝事。作大饒益。若諸有情。自知諸法。皆本性空。則佛菩薩。不現神通。作希有事。謂於諸法。本性空中。雖無所動。而令有情。遠離種種。虛妄分別。住諸法空。脫生死苦。謂令有情。遠離我想。
廣說乃至。
使見者想。亦令有情。遠離色想。乃至識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處想。乃至意處想。亦令有情。遠離色處想。乃至法處想。亦令有情。遠離眼界想。乃至意界想。亦令有情。遠離色界想。乃至法界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識界想。乃至意識界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觸想。乃至意觸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想。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想。亦令有情。遠離地界想。乃至識界想。亦令有情。遠離因緣想。乃至增上緣想。亦令有情。遠離從緣。所生諸法想。亦令有情。遠離無明想。乃至老死想。亦令有情。遠離有漏。無漏法想。亦令有情。遠離世間。出世間法想。亦令有情。遠離有為。無為法想。亦令有情。遠離諸想已。住無為界。解脫一切。生老病死。無為界者。即諸法空。依世俗說。名無為界。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以何空故。說諸法空。
佛告善現。
以色乃至。一切智智。皆性空故。說諸法空。
復次。善現。於意云何。若所化身。復化作事。此有實事。而不空耶。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所幻化。都無實事。一切皆空。
佛告善現。
所化與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此二俱以。空空故空。不應分別。是空是化。
所以者何。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以一切法。畢竟空故。
復次。善現。無色乃至。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而非化者。諸是化者。無不皆空。
復次。善現。依如是法。施設種種。補特伽羅。所謂異生。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無非是化。諸是化者。無不皆空。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蘊處界等。世間諸法。及諸有情。可皆是化。四念住等。出世間法。及諸有情。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等。無非是化。然於其中。有聲聞化。有獨覺化。有菩薩化。有如來化。有煩惱化。有是業化。由此因緣。我說一切。皆如幻化。等無差別。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所有斷果。謂預流果。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如來。永斷煩惱。習氣相續。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
如是諸法。若與生滅。二相相應。亦皆是化。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何法非化。
佛告善現。
若法不與。生滅相應。是法非化。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何法不與。生滅相應。
佛告善現。
不虛誑法。即是涅槃。此法不與。生滅相應。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如世尊說。平等法性。一切皆空。無能動者。無二可得。無有少法。非自性空。云何涅槃。可說非化。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無有少法。非自性空。此自性空。非聲聞作。非獨覺作。非菩薩作。非諸佛作。亦非餘作。有佛無佛。自性常空。此即涅槃。是故我說。涅槃非化。非實有法。名為涅槃。可說無生。無滅非化。
復次。善現。新學菩薩。聞一切法。皆畢竟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便驚怖。不能修善。故我為說。若法不與。生滅相應。此法非化。非別實有。不空涅槃。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
云何方便。教誡教授。新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摩訶薩。令知諸法。本性常空。聞畢竟空。不生怖畏。
佛告善現。
豈一切法。先有後無。非本性空。然一切法。先既非有。後亦非無。本性常空。無所怖畏。應作如是。教誡教授。新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摩訶薩。令知諸法。本性常空。聞畢竟空。歡喜信受。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無量菩薩摩訶薩眾。及諸聲聞。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三十七
唐法師玄奘譯
宣化品第三十一之二
爾時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云何覺知。諸法實相。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不皆空。是為覺知。諸法實相。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不皆空。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觀自相空。是為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不皆空。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以觀空相。毘鉢舍那。觀諸法空。都不見有。諸法自性。可於中住。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及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所謂色蘊。乃至識蘊。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廣說乃至。
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用無性。而為自性。如是無性。非諸如來。應。正等覺。獨覺菩薩。及諸聲聞。向果所作。亦非餘作。但為有情。於一切法。不知不見。如實皆空。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如自所覺。為諸有情。宣說開示。令離執著。脫生死苦。得般涅槃。畢竟安樂。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如是無性。非諸如來。應。正等覺。獨覺菩薩。聲聞等作。云何施設。諸法有異。謂是地獄。傍生鬼界。人及諸天。種種差別。謂四大王眾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及有三乘。分位差別。由如是業。施設地獄。由如是業。施設傍生。由如是業。施設鬼界。由如是業。施設人趣。有贍部洲。勝身牛貨。俱盧洲等。種種差別。由如是業。施設天趣。有四大王眾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種種差別。由如是業。施設預流。乃至獨覺。由如是業。施設菩薩。及諸如來。
世尊。無性之法。必無作用。如何可言。由此業故。生於地獄。如是乃至。由此業故。生於非想非非想處。由此業故。得預流果。
廣說乃至。
獨覺菩提。由此業故。入菩薩位。行菩薩道。由此業故。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說名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無性法中。不可施設。諸法有異。無業無果。亦無作用。但諸愚夫。不了聖法。毘奈耶故。不如實知。諸法皆以。無性為性。愚癡顛倒。發起諸業。隨業差別。受種種身。依如是身。品類差別。施設地獄。傍生鬼界。人及諸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為欲拔濟。如是愚夫。愚癡顛倒。受生死苦。施設聖法。及毘奈耶。分位差別。依此分位。施設預流。乃至獨覺。菩薩如來。然一切法。無不皆以。無性為性。無性法中。實無異法。無業無果。亦無作用。無性之法。恒無性故。
復次。善現。如汝所說。無性之法。必無作用。如何可言。
由如是業。得預流果。乃至證得。一切智智。說名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善現。於意云何。諸所修道。是無性不。諸預流果。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諸菩薩道。一切智智。是無性不。
善現對曰。
如是如是。諸所修道。
廣說乃至。
一切智智。皆是無性。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無性法為。能得無性法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無性及道。是一切法。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愚夫異生。於無相法。虛妄分別。起有相想。執著諸蘊。諸處諸界。於無常中。妄生常想。於諸苦中。妄生樂想。於無我中。妄生我想。於不淨中。妄生淨想。愚癡顛倒。於無性法。執著有性。由此因緣。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成就殊勝。方便善巧。拔濟如是。諸有情類。令離顛倒。虛妄分別。方便安置。無相法中。令勤修學。解脫生死。證得涅槃。畢竟安樂。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頗有少物。是真是實。非虛非妄。愚夫異生。於中執著。造作諸業。由此因緣。輪迴諸趣。不能解脫生死苦。不若無少物。是真是實。非虛非妄。云何愚夫。於中執著。造作諸業。輪迴諸趣。
佛告善現。
愚夫異生。所執著物。乃至無有。如細毛端。是真是實。非虛非妄。執著彼故。造作諸業。由此因緣。輪迴諸趣。不能解脫。生死眾苦。唯有顛倒。虛妄執著。吾今為汝。廣說譬喻。重顯斯義。令其易了。諸有智者。由譬喻故。於所說義。便生正解。
善現。於意云何。夢中見人。受五欲樂。夢中頗有。少分實事。可令彼人。受欲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夢所見人。尚非實有。況有實事。可令彼人。住在夢中。受五欲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頗有諸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夢中。所見事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定無有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夢中。所見事者。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夢中頗有。真實諸趣。於中往來。生死事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夢中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夢所見法。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明鏡等中。所見諸像。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明鏡等中。所見諸像。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明鏡等中。所現諸像。彼像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所現像。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山谷等中。所發諸響。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山谷等中。所發諸響。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響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山谷等響。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陽焰等中。現似水等。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陽焰中。所現水等。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陽焰中。水等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陽焰水等。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光影中。所現色相。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光影中。所現色相。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光影中。色相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光影色相。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幻師幻作。象馬軍等。種種形像。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幻象馬等。都無實事。但誑愚童。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幻事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幻象馬等。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諸能化者。所作化身。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變化身。都無實事。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化身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諸變化身。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尋香城中。所現物類。為有實事。可依造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苦樂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尋香城中。所現物類。都無實事。云何可依。造作諸業。由所造業。或墮惡趣。或生人天。受諸苦樂。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尋香城中。物類頗有。真實修道。依彼修道。有離雜染。得清淨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城物類。都無實事。非能施設。非所施設。修道尚無。況依修道。有離雜染。及得清淨。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頗有諸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像響。陽焰光影。幻事變化。尋香城中。物類者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定無有法。或是有漏。或是無漏。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或是有為。或是無為。非如像等。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此中頗有。實雜染者。清淨者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此中都無。實雜染者。及清淨者。
佛告善現。
如染淨者。實無所有。由此因緣。雜染清淨。亦非實有。
所以者何。住我我所。諸有情類。虛妄分別。謂有雜染。及清淨者。由此因緣。謂有雜染。及有清淨。非見實者。謂有雜染。及清淨者。如見實者。知無雜染。及清淨者。如是亦無。雜染清淨。以一切法。自相空故。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
諸見實者。無染無淨。不見實者。亦無染淨。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世尊。諸實說者。無染無淨。不實說者。亦無染淨。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世尊。無自性法。無染無淨。有自性法。亦無染淨。諸無自性。有自性法。亦無染淨。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
世尊。若見實者。及實說者。無染無淨。不見實者。不實說者。亦無染淨。云何世尊。有時說有。清淨法耶。
佛告善現。
我說一切。法平等性。為清淨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何謂一切。法平等性。
佛告善現。
諸法真如。
廣說乃至。
不思議界。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淨法。此依世俗。說為清淨。不依勝義。
所以者何。勝義諦中。既無分別。亦無戲論。一切名字。言語道斷。不可說為。若染若淨。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一切法。皆如夢境。
廣說乃至。
如尋香城。雖現似有。而無實事。云何菩薩摩訶薩。依止如是。非實有法。發趣無上正等覺心。作是願言。
我當圓滿。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我當圓滿。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我當發起。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邊世界。我當發起。一妙音聲。遍滿十方。無邊世界。隨諸有情。心心所法。勝解差別。為說種種。微妙法門。令勤修學。隨應各得。諸饒益事。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汝所說法。豈不皆如夢境。乃至尋香城耶。
善現對曰。
如是如是。然我有疑。若一切法如夢。乃至如尋香城。皆無實事。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發誠諦言。
我當圓滿。一切佛法。利益安樂。無量有情。非夢所見。
廣說乃至。
尋香城中。所現物類。能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況能圓滿。
廣說乃至。
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亦如是說。
非夢所見。
廣說乃至。
尋香城中。所現物類。能成一切。所願事業。餘一切法。亦應如是。俱非實故。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非實有法。尚不能行。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況能圓滿。非實有法。不能成辦。所願事業。亦不能得。一切智智。
復次。善現。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餘無量。無邊佛法。非實有故。不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如是諸法。一切皆是。思惟造作。諸有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
復次。善現。如是諸法。於菩提道。雖能引發。而於其果。無資助能。由此諸法。無生無起。無實相故。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雖起種種。殊勝善法。謂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而知一切。皆如夢境。
廣說乃至。
如尋香城。實無所有。
復次。善現。如是諸法。雖非實有。若不圓滿。決定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亦不能得。一切智智。謂菩薩摩訶薩。若不圓滿。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決定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亦不能得。一切智智。
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隨所修住。一切善法。皆如實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謂若修行。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能如實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
若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及求證得。一切智智。亦能如實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亦如實知。諸有情類。心行差別。如夢。乃至如尋香城。
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法。不取為有。不取為無。若由如是。取故證得。一切智智。亦知彼法。如夢乃至。如尋香城。不取為有。不取為無。
所以者何。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皆不可取。若有漏法。若無漏法。若世間法。若出世間法。若有為法。若無為法。亦不可取。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不可取已。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不可取。都無實事。如夢乃至。如尋香城。不可取法。不能證得。不可取法。然諸有情。於如是法。不知不見。是菩薩摩訶薩。為饒益彼。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為欲饒益。諸有情故。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為自身。非為餘事。為欲饒益。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不為自身。非為餘事。
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見諸愚夫。於非我中。而住我想。
廣說乃至。
於非見者。住見者想。是菩薩摩訶薩。見此事已。深生憐愍。方便教導。令離顛倒。妄想執著。安置無相。甘露界中。住此界中。不復現起。我想乃至。使見者想。爾時一切。掉動散亂。戲論分別。不復現行。心多安住。寂靜淡泊。無戲論界。
善現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由此方便。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自於諸法。無所執著。亦能教他。於一切法。無所執著。此依世俗。不依勝義。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佛證無上正等覺時。所得佛法。為依世俗。說名為得。為依勝義。說名得耶。
佛告善現。
此依世俗。不依勝義。若依勝義。能得所得。俱不可得。
所以者何。若謂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執有二。執有二者。不能得果。亦無現觀。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執有二。不能得果。亦無現觀。執無二者。為能得果。有現觀耶。
佛告善現。
執有二者。不能得果。亦無現觀。執無二者。亦復如是。有所執故。如執有二。若不執二。不執無二。則名得果。亦名現觀。
所以者何。若執由此。便能得果。亦有現觀。及執由彼。不能得果。亦無現觀。俱是戲論。非一切法。平等性中。有諸戲論。若離戲論。乃可名為。法平等性。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一切法。皆用無性。而為自性。此中何謂。法平等性。
佛告善現。
若於是處。都無有性。亦無無性。亦不可說。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
善現當知。法平等性。既不可說。亦不可知。除平等性。無法可得。離一切法。無平等性。
善現當知。法平等性。異生聖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法平等性。豈亦非佛。所行境耶。
佛告善現。
法平等性。一切聖者。皆不能行。亦不能證。謂諸預流。乃至獨覺。若諸菩薩。若諸如來。皆不能以。法平等性。為所行境。此中一切。戲論分別。皆不行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如來於法。皆得自在。云何可言。法平等性。亦非如來。所行境界。
佛告善現。
如來於法。雖得自在。若平等性。與佛有異。可言是佛。所行境界。然平等性。與佛無異。云何可說。佛行彼境。
善現當知。若諸異生。法平等性。乃至如來。法平等性。皆同一相。所謂無相。是一平等。無二無別。故不可說。此是異生。法平等性。
廣說乃至。
此是如來。法平等性。於此一法。平等性中。諸平等性。既不可得。於中異生。及諸聖者。差別之相。亦不可得。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若一切法。平等性中。諸差別相。皆不可得。則諸異生。及預流等。法及有情。應無差別。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於一切法。平等性中。異生聖者。法及有情。皆無差別。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一切法。平等性中。異生聖者。法及有情。皆無差別。云何三寶。出現世間。又佛法僧。應無差別。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佛法僧寶。與平等性。各有異不。
善現對曰。
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佛法僧寶。與平等性。皆無差別。
所以者何。佛法僧寶。與平等性。如是一切。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然諸如來。於無相法。方便善巧。建立種種。法及有情。名相差別。所謂此是。異生及法。乃至此是。如來及法。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佛於法。方便善巧。建立種種。法及有情。名相差別。
復次。善現。於意云何。若佛不證。無上菩提。設證不為。有情施設。諸法名相。種種差別。諸有情類。為能自知。此是地獄。
廣說乃至。
此是非想非非想處。此是色受想行識蘊。
廣說乃至。
一切相智。此是一切。相妙願智。此是一切智智。此是三寶。此是三乘。諸有情類。於如是等。差別名相。能自知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若佛不為。有情施設。諸如是等。差別名相。諸有情類。不能自知。
佛告善現。
是故諸佛。於無相法。方便善巧。雖為有情。施設種種。差別名相。而於諸法。平等性中。都無所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如佛於法。平等性中。都無所動。異生乃至。菩薩於法。平等性中。亦不動不。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以一切法。及諸有情。皆不出過。平等性故。如平等性。當知真如。
廣說乃至。
不思議界。亦復如是。諸法異生。及諸聖者。於真如等。無差別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若諸異生。及諸聖者。并一切法。平等之性。無差別者。令一切法。及諸有情。相各異故。性亦應別。是則法性。亦應各別。謂色等蘊。相各異故。性亦應別。
廣說乃至。
有為無為。相各異故。性亦應別。
世尊。如是法等。性若各別。是則法性。亦應各別。云何於諸。異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分別法。及諸有情。有種種性。若不分別。法及有情。有種種性。則應不能。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若不能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應不能。從一菩薩地。至一菩薩地。若定不能。從一菩薩地。至一菩薩地。則應不能。趣入菩薩。正性離生。若定不能。趣入菩薩。正性離生。則應不能。超諸聲聞。獨覺等地。若定不能。超諸聲聞。獨覺等地。則應不能。圓滿神通。波羅蜜多。若定不能。圓滿神通。波羅蜜多。則應不能。於諸神通。遊戲自在。若定不能。於諸神通。遊戲自在。則應不能。圓滿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若定不能。圓滿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則應不能。從一佛土。至一佛土。親近供養。諸佛世尊。若定不能。從一佛土。至一佛土。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則應不能。於諸佛所。聽受正法。種諸善根。若定不能。於諸佛所。聽受正法。種諸善根。則應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若定不能。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應不能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度有情眾。
佛告善現。
如汝所言
若諸異生。及諸聖者。并一切法。平等之性。無差別者。令一切法。及諸有情。相各異故。性亦應別。是則法性。亦應各別。云何於諸。異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分別法。及諸有情。有種種性等者。於意云何。色蘊法性。是空性不。受想行識蘊法性。是空性不。
廣說乃至。
有為法性。是空性不。無為法性。是空性不。
善現對曰。
如是如是。一切法性。皆是空性。
佛告善現。
於意云何。於空性中。法等異相。為可得不。謂色蘊異相。為可得不。受想行識蘊異相。為可得不。
廣說乃至。
有為法異相。為可得不。無為法異相。為可得不。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於空性中。一切異相。皆不可得。
佛告善現。
由此應知。法平等性。非即異生。非離異生。
廣說乃至。
非即諸佛。非離諸佛。法平等性。非即色蘊。非離色蘊。非即受想行識蘊。非離受想行識蘊。
廣說乃至。
非即有為法。非離有為法。非即無為法。非離無為法。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法平等性。為是有為。為是無為。
佛告善現。
法平等性。非是有為。非是無為。然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亦不可得。
善現當知。若有為界。若無為界。如是二種。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諸佛世尊。依世俗說。不依勝義。
所以者何。非勝義中。有身行語行。意行可得。非離身行。語行意行。勝義可得。即有為法。及無為法。平等法性。說名勝義。非離一切。有為無為。別有勝義。
是故。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動勝義。而行菩薩摩訶薩行。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疾證得。一切智智。盡未來際。利樂有情。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
若諸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於一切法。皆非能作。亦非所作。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動勝義。以四攝事。攝益有情。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於有無法。皆非能作。亦非所作。然諸菩薩。能為有情。以四攝事。作大饒益。若諸有情。自知諸法。皆本性空。則佛菩薩。不現神通。作希有事。謂於諸法。本性空中。雖無所動。而令有情。遠離種種。虛妄分別。住諸法空。脫生死苦。謂令有情。遠離我想。
廣說乃至。
使見者想。亦令有情。遠離色想。乃至識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處想。乃至意處想。亦令有情。遠離色處想。乃至法處想。亦令有情。遠離眼界想。乃至意界想。亦令有情。遠離色界想。乃至法界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識界想。乃至意識界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觸想。乃至意觸想。亦令有情。遠離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想。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想。亦令有情。遠離地界想。乃至識界想。亦令有情。遠離因緣想。乃至增上緣想。亦令有情。遠離從緣。所生諸法想。亦令有情。遠離無明想。乃至老死想。亦令有情。遠離有漏。無漏法想。亦令有情。遠離世間。出世間法想。亦令有情。遠離有為。無為法想。亦令有情。遠離諸想已。住無為界。解脫一切。生老病死。無為界者。即諸法空。依世俗說。名無為界。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以何空故。說諸法空。
佛告善現。
以色乃至。一切智智。皆性空故。說諸法空。
復次。善現。於意云何。若所化身。復化作事。此有實事。而不空耶。
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諸所幻化。都無實事。一切皆空。
佛告善現。
所化與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此二俱以。空空故空。不應分別。是空是化。
所以者何。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以一切法。畢竟空故。
復次。善現。無色乃至。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而非化者。諸是化者。無不皆空。
復次。善現。依如是法。施設種種。補特伽羅。所謂異生。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無非是化。諸是化者。無不皆空。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蘊處界等。世間諸法。及諸有情。可皆是化。四念住等。出世間法。及諸有情。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等。無非是化。然於其中。有聲聞化。有獨覺化。有菩薩化。有如來化。有煩惱化。有是業化。由此因緣。我說一切。皆如幻化。等無差別。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所有斷果。謂預流果。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如來。永斷煩惱。習氣相續。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
如是諸法。若與生滅。二相相應。亦皆是化。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何法非化。
佛告善現。
若法不與。生滅相應。是法非化。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何法不與。生滅相應。
佛告善現。
不虛誑法。即是涅槃。此法不與。生滅相應。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
如世尊說。平等法性。一切皆空。無能動者。無二可得。無有少法。非自性空。云何涅槃。可說非化。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無有少法。非自性空。此自性空。非聲聞作。非獨覺作。非菩薩作。非諸佛作。亦非餘作。有佛無佛。自性常空。此即涅槃。是故我說。涅槃非化。非實有法。名為涅槃。可說無生。無滅非化。
復次。善現。新學菩薩。聞一切法。皆畢竟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便驚怖。不能修善。故我為說。若法不與。生滅相應。此法非化。非別實有。不空涅槃。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
云何方便。教誡教授。新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摩訶薩。令知諸法。本性常空。聞畢竟空。不生怖畏。
佛告善現。
豈一切法。先有後無。非本性空。然一切法。先既非有。後亦非無。本性常空。無所怖畏。應作如是。教誡教授。新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摩訶薩。令知諸法。本性常空。聞畢竟空。歡喜信受。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無量菩薩摩訶薩眾。及諸聲聞。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