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十善業道品第一之一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遊那羅陀。婆羅門村。

爾時慧命舍利弗。於晨朝時。共眾多比丘。入王舍城。各各行乞。

爾時眾多比丘。離慧命舍利弗。而行乞食。遂爾往到。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所已。共相問訊。彼此歡喜。說法語論。迭互相問。

彼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問諸比丘言。

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如是法。

欲為不善。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

我亦如是說。

彼身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

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

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我亦如是說。

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

彼意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我亦如是說。

彼意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

汝之釋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為有何異。何意。何勝。

若汝釋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與我何異。

而汝釋迦。沙門瞿曇自說。

我是一切智人。

彼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如是問已。彼諸比丘。新出家故。於比丘法。未能善解。心不隨喜。是故不答。

爾時眾多比丘。既乞食已。離慧命舍利弗。各各皆到。那羅陀村。食訖已住。

爾時慧命舍利弗。亦乞食已。同共往到。那羅陀村。

爾時眾多比丘。往到慧命舍利弗所。具說如上。

爾時慧命舍利弗。語眾多比丘言。

若我。慧命。共汝相隨。王舍城內。同四出巷。同三角巷。即共汝等。到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所者。我則能以。正法破之。然我在於。異四出巷。異三角巷。而行乞食。故我如是。不聞彼難。彼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前所問難。

世尊普眼。諸業果報。一切現知。今在此處。最為尊勝。一切外道。見則降伏。為諸聲聞。諸優婆塞。諸天人等。善說一切。業果報法。去此不遠。

汝可往問。彼當為汝。善說一切。業果報法。若天魔梵。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說。唯有如來。能為汝說。我於彼法。未善通達。唯有世尊。第一善解。業果報法。能為汝說。

爾時眾多比丘。向世尊所。

爾時世尊。依晝時法。如須彌山。自光網焰。如晝日明。如夜中月。如月清涼。如陂池清。甚深如海。安住不動。如須彌山。心無所畏。如師子王。一切眾生。之所歸依。猶如父母。大悲熏心。一切眾生。唯一上親。慈悲喜捨。為依止處。以三十七。大菩提分。勝妙之法。莊嚴其身。一切眾生。清淨眼觀。無有厭足。勝日月光。

釋迦王子偈言。

世尊廣普眼。
無三垢淨眼。
能巧說二諦。
善知三種苦。

如是佛世尊。
已修二種修。
現證於道果。
滅諦智具足。

遠離三界眼。
而說異三界。
知十八界諦。
觀知解脫諦。

十八功德眾。
自功德相應。
解脫九繫縛。
具足十種力。

成就四無畏。
亦成就大悲。
大悲心深潤。
成就三念處。

爾時眾多比丘。既見世尊。整服一肩。如法叉跪。右膝著地。禮世尊足。退在一面。正威儀住。低頭斂容。

爾時眾多比丘。推一比丘。往近世尊。復更頂禮。世尊足已。白言。

世尊。我於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

如上所說。次第乃至。

共彼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問難語說。彼問身業。口業。意業。

皆如上說。

爾時世尊。先觀察已。然後為說。

爾時世尊。為彼比丘。那羅陀村。諸婆羅門。而說法言。

汝諸比丘。我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法應具足。清淨鮮白。梵行開顯。所謂。正法念處法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

諸比丘言。

如是。世尊。

彼諸比丘。於世尊所。至心諦聽。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如是說言。

諸比丘。何者正法念處法門。

所謂。法見法。非法見非法。常念彼處。心不生疑。憙樂聞法。供養長宿。彼知身業。口業。意業。業果生滅。不顛倒見。不行異法。

諸比丘。身業三種。所謂。殺生。偷盜。邪婬。

云何殺生。

於他眾生。生眾生想。起殺害心。斷其命根。得成殺生。

彼有三種。謂上中下。

所言上者。殺羅漢等。墮阿鼻獄。

所言中者。殺住道人。

所言下者。殺不善人。及殺畜生。

又復三種。所謂。過去。未來。現在。

又復三種。所謂。貪作。瞋作。癡作。

彼貪作者。所謂獵等。

彼瞋作者。所謂下性。

彼癡作者。外道齋等。

又復三種。所謂。自作。他教。二作。

有五因緣。雖是殺生。無殺罪業。

所謂道行。無心傷殺。蠕蟻等命。

若擲鐵等。無心殺生。而斷物命。

醫師治病。為利益故。與病者藥。因藥命斷。醫無惡心。

父母慈心。為治故打。因打命終。

燃火虫入。無心殺虫。虫入火死。

如是五種。雖斷生命。不得殺罪。

又復更有。三種殺生。所謂。教他。自作。二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偷盜。成就滿足。

云何偷盜。得果報少。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他物他攝。自意盜取。如是偷盜。成就滿足。

若是王法。為饒益尊。父母。病人。緣覺。羅漢。阿那含人。斯陀含人。須陀洹等。若為病急。若為飢急。彼為饒益。如是偷盜。得果報少。盜業不具。

又復偷盜。得果報少。

謂偷盜已。專心懺悔。既懺悔已。後更不作。遮他偷盜。教不盜戒。示其善道。令住善法。遠離偷盜。如是盜業。不具足滿。

何業具足。

若人偷盜。彼偷盜人。若誑惑他。屏處思量。作欺誑事。斗秤治物。作惡業行。如是種種。此業具足。

云何成業。

若他攝物。知已盜取。如是成業。

何業具足。

作已隨喜。樂行多作。向他讚說。又復教他。善戒者盜。此業具足。

如是三業。具足不減。餘偷盜業。得果報少。而不決定。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邪婬。

此邪婬人。若於自妻。非道而行。或於他妻。道非道行。若於他作。心生隨喜。若設方便。強教他作。是名邪婬。

云何邪婬。得果報少。

若邪婬已。專心懺悔。不隨喜他。遮他邪婬。示其善道。彼邪婬業。不具足滿。離邪婬意。修行善戒。如是邪婬。得果報少。不決定受。

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得果報少。果報輕軟。

如是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闍迦。所不能知。非其境界。并天。世間。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諸天人等。所不能知。除我聲聞。從我聞故。知業果報。更無教者。

又修行者。知業果報。

云何口業。惡不善行。

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四種。

何者妄語。

自思惟已。然後於他。作不實語。若作咒誓。若在王前。若王等前。妄語言說。令他衰惱。或打。或縛。或令輸物。彼成妄語。如是滿足。成妄語業。地獄中受。

復有口業。名為兩舌。

於和合者。共作業者。破壞語說。如是語者。成就兩舌。

云何此語。得果報少。

破壞語已。心中生悔。

我愚癡故。作如是說。

專心懺悔。亦遮他人。作破壞語。示其善道。業不具足。此業不重。

云何此業。不具足滿。

此破壞語。或以煩惱。或以酒醉。心異分別。向他異說。此業不足。

云何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

若以惡心。破壞於他。隨喜讚嘆。如是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

云何此業。決定成就。

破壞語說。作已隨喜。復教他作。隨喜讚說。喜樂貪著。不離於心。常懷惡心。他人所避。不可往返。為他毀呰。不生羞恥。無慚無愧。不能自知。如是名為。破壞語業。

又修行者。觀察業集。

云何名為。惡口業行。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如是惡口。能生熱惱。聞不悅耳。不忍他惡。令異人信。若重若輕。戲笑瞋心。得無量報。無量種報。彼重惡口。墮於地獄。彼輕惡口。不決定受。如是名為。第三口業。

彼業具足。相應之義。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知業報法。

云何名為。第四口業。無義綺語。

前後相違。不相應說。不決定受。決定如餘。如是名為。第四口業。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

云何意業。

意業幾種。彼見聞知。

意業三種。貪。瞋。邪見。

何者為貪。

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希望。欲得彼物。是意貪業。

復次。意業。

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惡嫉。是意嫉業。

若生邪見。生顛倒見。是邪見業。

彼有二種。謂失。不信。

云何不信。

彼人心謂。

無施。無祀。無齋。無會。無有善業。無不善業。無業果報。

廣則無量。

云何為失。

彼人心謂。

一切苦樂。皆是天作。非業果報。

如是二種。名為邪見。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

云何三種。身口意業。

如是十種。樂行多作。彼決定受。此義云何。

何者業果。於現世受。

何者業果。於生世受。

何者業果。於餘世受。

復於世間。何處何生。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身業殺生。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命則短促。

若因貪心。獵等殺生。彼人則生。猪鹿雉雞。迦賓闍羅。如是等中。獵師圍兵。之所殺害。乃至作魚。鈎釣所殺。彼前作業。相似因緣。常在生死。

若生人中。命則短促。設得生天。不得好處。多有鐵畏。速為他殺。

殺生之報。有下中上。

偈言。

有於藏中死。
有生已命終。
有能行則亡。
有能走便卒。

彼殺生者。此業成就。勢力果報。謂地獄受。若現在受。若餘殘受。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

云何偷盜。

樂行多作。報有三種。

謂地獄受。若現在受。若餘殘受。

彼偷盜業。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則常貧窮。若得財物。畏王水火。劫賊因緣。具足失奪。不曾得樂。

彼偷盜業。得如是等。三種果報。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

云何邪婬。

樂行多作。得三種果。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若彼邪婬。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餘殘果報。妻不隨順。若得二根。世間所惡。

彼如是等。三種身業。三種果報。非彼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闍迦。之所能解。廣說身業。則有無量。皆不能解。

何以故。彼以癡法。熏其心故。

唯我能解。我實不見。餘人能解。更無有人。能見如是。業果報法。如我見者。若我弟子。修行法者。以從我聞。是故能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口業。

口業幾種。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若彼妄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一切眾生。不信其語。諸善眾會。善長者眾。剎利等眾。及妻子等。不信其語。口常爛臭。齒亦不好。面皮無色。一切世人。妄語枉謗。常生怖畏。親友兄弟。知識不固。一切所作。不得果利。於一切人。不得饒益。

如是妄語。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成就如是。不善業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名為。第二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果報。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如是兩舌。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若聾若瘂。口常爛臭。無人信語。眾人所笑。面色不好。不住一處。心動不定。常行惡行。

如是名為。兩舌業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名為。第三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業果。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如是惡口。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處處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惱。無人安慰。於自妻子。不得愛語。猶如野鹿。畏一切人。遠善知識。近惡知識。

是名惡口。三種果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綺語。樂行多作。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若彼綺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一切不愛。王舍怨家。兄弟親家。輕弄嫌賤。

此是綺語。口業果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意業。三種不善。樂行多作。意不善業。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若彼貪心。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雖有財物。則為王賊。及水火等。無理橫失。恒常貧窮。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瞋心。樂行多作。意不善業。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瞋心意業。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生人中。則生邊地。夷人之中。常畏鐵處。常怖魄處。墮嶮岸處。彼人之心。不曾安隱。常被誹謗。常得如是。多種眾惡。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邪見。樂行多作。意不善業。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邪見意業。樂行多作。墮於阿鼻。地獄等中。受一切苦。

若墮畜生。於無量世。百千萬億。億數轉生。餓鬼境界。亦復如是。

若生人中。如法所說。自種性業。善業道行。不依法行。於上世來。父祖種性。千倍下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更復思法。深細觀察。

云何如是。十不善法。流轉生死。世間地獄。餓鬼畜生。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云何殺生。

云何樂行。

云何多作。

謂殺生者。此殺生人。近惡知識。

若惡知識。近住之人。與彼相隨。喜樂彼人。相隨遊戲。共行共宿。於彼生信。謂有功德。隨彼所作。亦與同行。

彼人如是。近惡知識。彼殺生人。近殺生者。則以種種。殺生因緣。教令殺生。

或外道齋。或屠獵等。如貪味者。說殺生事。如怨家者。說殺生事。如賊貪物。說殺生事。如鬪戰者。說殺生事。如貪名者。說殺生利。

彼人聞已。心則生信。亦隨順行。憙樂殺生。如是喜樂。既殺生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不可愛著。心不樂處。一切善人。訾毀之處。

以此因故。若生人中。命則短促。

如是殺生。近惡知識。以為種子。

云何樂行。

彼不善人。既殺生已。憙樂歡喜。心意分別。見殺功德。如是分別。則有多種。

斷他命已。不生懊悔。讚說言善。心不放捨。轉復更作。教他人作。既教他已。說彼殺生。種種功德。異異因緣。如前所說。

如是名為。樂行殺生。

云何多作。

此殺生已。如前行說。近惡知識。習作殺生。多造殺具。作危嶮處。作圍毒箭。集養狗等。養殺生鳥。近旃陀羅。造鬪戰具。鎧鉀刀杖。及以𥎞鉾。鬪戰之輪。種種器仗。諸殺生具。如是一切。皆悉攝取。

如是惡人。多作殺生。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受極苦惱。

殺生之業。有下中上。受苦報時。亦下中上。

既作業已。如是不得。不受果報。如是如是。自作惡業。自得惡報。

若黠慧人。捨惡行善。彼世間中。如是殺生。樂行。多作。

云何偷盜。樂行多作。

云何樂行。多作盜已。墮於地獄。

此惡戒人。性自偷盜。近惡知識。若惡知識。近住之人。與彼相隨。則行偷盜。有下中上。

何者為下。

謂王法等。如前所說。

何者為中。

非福田所。偷盜彼物。此盜為中。

何者為上。

佛法僧物。微少偷盜。是則為上。

彼佛法僧。若盜僧物。佛法能淨。盜佛法物。僧不能淨。

若盜眾僧。現食用物。墮大地獄。頭面在下。

若取屬僧。所常食物。則墮無間。阿鼻地獄。寬廣闇等。以重福田。微少偷盜。以有心念。樂行多作。彼少偷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復懺悔。不生隨喜。心中生悔。彼不定受。

若偷盜人。無量方便。而行偷盜。以如是故。名為偷盜。

云何樂行。偷盜他物。

得已歡喜。與賊相隨。心以為樂。既得財物。作衣食已。心生歡喜。讚其功德。教他偷盜。教已讚說。

如是名為。樂行偷盜。

云何多作。

既偷盜已。多作床敷。臥具氈被。食噉餅肉。衣服莊嚴。婬女娛樂。樗蒲博戲。心生喜悅。

我今快樂。一切樂中。偷盜為最。以此因緣。我豐床敷。臥具飲食。衣服莊嚴。婬女樗蒲。第一勝樂。我今常當。作偷盜行。令我後時。增長富樂。

如前所說。如是如是。多行偷盜。決定於彼。地獄中受。

云何邪婬。樂行多作。

此邪婬人。心不觀察。婬欲覆蔽。若人先世。婬欲處來。所謂鴛鴦。迦賓闍羅。孔雀。鸚鵡。魚雉。鷃鳥。阿修羅等。如是處來。

於此中生。常與多欲。不善知識。相隨共行。如是二分。喜樂婬欲。心不觀察。心不厭足。不離欲心。不觀察行。隨有欲處。往到其所。以欲處來。此欲處生。喜行婬欲。故不觀察。婬欲所覆。

如是邪婬。不善之人。觸染勢力。彼彼憙樂。如是邪婬。復更如是。心喜樂行。樂行如是邪婬惡觸。

云何樂行。

如是邪婬。雖不常行。而常憙樂。心意分別。更於餘處。心不憙樂。如婬欲者。如是樂行。邪婬境界。

云何多作。

愚癡凡夫。心不觀察。邪婬覆蔽。他復為說。邪婬功德。第一勝樂。所謂婬欲。言為此事。非是不善。

復教多人。憙樂婬欲。如是邪婬。愚癡凡夫。憙樂多作。

如是三種。身不善業。

口業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何者妄語。

所謂自心。先自作誑。然後誑他。如是妄語。自他成誑。

又彼妄語。五因緣發。

所謂瞋貪。邪法所攝。欲心怖畏。

云何瞋心。而發妄語。

若於王前。或大眾中。長者眾中。若善知識。怨家諍鬪。饒益知識。衰惱怨家。是故妄語。

云何貪心。而發妄語。

見他財物。方便欲取。是故妄語。

云何邪法。所攝妄語。

如婆羅門。法中所說。

饒益尊故。饒益牛故。畏自死故。為取婦故。如是妄語。皆不得罪。

如是之人。邪法攝語。如是妄語。是愚癡人。邪見攝語。此語堅重。於地獄受。是故乃至。失命因緣。不應妄語。此妄語者。能為地獄。第一種子。言為取婦。妄語無罪。是欲心發。亦是邪法。

云何怖畏。而發妄語。

何處怖畏。為彼饒益。

是故妄語。起如是心。

若不妄語。彼則於我。多不饒益。

彼人畏死。是故妄語。彼五因緣。愚癡之人。作妄語說。如是一切。皆住癡法。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何等人。
起一妄語法。
則不畏他世。
無惡不造作。

若人生世間。
口中有大斧。
若以斫自他。
口中惡語出。

如是應實語。
不應斫他人。
雖無乞求者。
應當多少與。

此三種行者。
捨身則生天。

若如是者。一切因緣。一切所作。莫妄語說。於他妄語。心莫隨喜。亦不隨逐。妄語者行。莫共同坐。

若妄語人。共行坐者。他人見之。亦謂妄語。

如是若與。垢業之人。共相隨者。則樂垢業。

若與彼人。共行坐等。雖無垢業。他謂垢業。

若如是者。應觀察法。

惡知識者。勿與相隨。此惡知識。於生死中。最堅繫縛。則墮地獄。畜生餓鬼。所謂隨逐。惡知識行。若善知識。相隨行者。則得解脫。廣則無量。

此中如是。略說妄語。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兩舌。

兩舌幾種。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兩舌者多。於和合人。起破壞意。口中語說。

兩舌二種。自作。教他。

教他者。怨家。若似怨家。所遣破壞。汝破彼人。是他因緣。有他不遣。自作破壞。令他衰惱。

又復云何。瞋因緣故。於他不愛。與他人惡。口說惡語。聞者不愛。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惡口。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彼惡口者。貪瞋癡發。一切愚癡。凡夫之人。常行不離。

如是惡口。有無量種。無量攀緣。無量因緣。無量心發。無量果報。此語能破。無量善行。此語能與。一切人惡。世間如怨。善人不近。人所不信。此語如毒。如是惡口。惡道因緣。是垢言語。正梵行人。捨離不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黠慧離惡口。
正語憙樂行。
如是美語人。
則近涅槃住。

常說善妙語。
捨離垢惡語。
垢惡語污人。
能令到地獄。

垢語所污人。
彼人則無善。
惡如師子蛇。
彼不得生天。

一切善語人。
能善安慰他。
諸世間所愛。
後世則生天。

若人不惡語。
捨離於諂曲。
雖人行如天。
彼人善應禮。

實語常行忍。
直心不諂曲。
不惱於他人。
彼建立法幢。

人命不久住。
猶如拍手聲。
人身不如法。
愚癡空過世。

何人不自愛。
何人不樂樂。
若人作惡業。
不行自愛因。

妻子及財物。
知識兄弟等。
皆悉不相隨。
唯有善惡業。

善業不善業。
常與相隨行。
如鳥行空中。
影隨常不離。

如人乏資糧。
道行則受苦。
不作善業者。
彼眾生亦然。

如具資糧者。
道行則安樂。
眾生亦如是。
作福善處行。

久時遠行人。
平安得還歸。
諸親友知識。
見之皆歡喜。

作福者亦爾。
此死他處生。
所作諸福德。
如親等見喜。

如是作福德。
和集資未來。
福德於他世。
則得善住處。

福德天所讚。
若人平等行。
此身不可毀。
未來則生天。

觀如是處已。
黠慧者學戒。
得聖見具足。
善行得寂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觀察第四。不善業道。綺語口業。

云何綺語。

綺語幾種。前後語言。不相應說。故名綺語。

心輕速轉。前後語言。相應而說。亦名綺語。

從慢心起。自輕因緣。令人不信。即於現身。是惡道生。一切世間。輕毀之因。無所饒益。垢語綺語。

如是第四。垢語口業。非善業道。勿作綺語。亦莫隨喜。不應受行。若綺語者。則非善人。

意不善者。貪。瞋。邪見。

云何為貪。

他所攝物。自心分別。欲得彼物。非正觀察。彼人如是。愛樂他物。於他所有。無因無分。而自擾惱。望得彼物。故名意貪。不善業道。非是可愛。非是可樂。所得果報。非意相應。非寂靜意。非是安樂。愚癡之人。虛妄生貪。他物叵得。虛妄分別。生貪味著。心意動轉。常生悕望。心樂欲取。見他財物。自得苦惱。故名為貪。

如是意地。第一貪心。不善業道。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名瞋。意地第二。不善業道。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於他前人。無有因緣。起瞋惡意。又復於他。若貧若富。無有因緣。而見他已。意地起發。重惡瞋心。

以瞋因緣。於地獄受。善法穀等。既成熟已。瞋心如雹。壞善穀等。唯正智眼。對治彼闇。

瞋心如火。燒一切戒。瞋則色變。是惡色因。瞋如大斧。能斫法橋。住在心中。如怨入舍。此世他世。心一正行。瞋能壞破。

捨彼瞋心。慈是對治。及四聖諦。苦集滅道。

行地獄行。瞋為上使。唯有善人。聖聲聞人。聞法義人。乃能捨離。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邪見。

正法障礙。一切惡見。心之黑闇。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無始以來。行邪見因。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故名黑闇。

樂邪見者。正道障礙。如刀火毒。嶮岸惡處。唯有一切。愚癡之人。貪著樂行。以顛倒見。故名邪見。

彼有二種。

一。信邪因。二。心不信。業果報法。

信邪因者。作如是知。

身等樂苦。皆是天作。非業果報。於業果報。心不信者。謂無施等。是名邪見。

如是十種。不善業道。不饒益業。一切皆以。邪見為本。

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