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虛空藏菩薩品第八之一

爾時婆伽婆。遊如來行處。妙寶莊嚴堂上。如來威神。大功德莊嚴。眾相具足。因於本行。佛地得報。菩薩宮宅。稱無量讚。如來神力。之所建立。入無礙智行處。生勝喜悅。思念進智。分別巧說。眾德具足。來世所歎。

世尊正覺。善轉法輪。善能調順。無量眾生。於諸法中。皆得自在。知諸眾生。心所趣向。善能分別。一切諸根彼岸。善斷結習。永盡無餘。所施佛事。自然成辦。

與大比丘眾。六百萬人俱。其心調柔。結習已斷。皆是如來。法王之子。行甚深法。善能解了。無所有法。殊妙端正。威儀具足。是大福田。正住如來所教法中。復與大菩薩僧俱。度一切諸行。不捨菩薩所行。得無我忍。於諸眾生。不捨大悲。過諸世間。而順世法。勤化眾生。亦能善入。如來行地。又復不離。菩薩行地。

其名曰。普明菩薩摩訶薩。無礙明菩薩。於一切法自在王菩薩。無礙行處菩薩。分別辯覺菩薩。淨無量網明燈王菩薩。不染行處菩薩。壞魔界放光明菩薩。如是等。不可計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不可量。無齊限。不可說。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說諸菩薩。出要之行。名無礙法門。莊嚴菩薩道。成就佛法。諸力無畏。得知諸法自在。入陀羅尼印門。入分別諸辨門。入大神通門。入說不退轉。輪諸乘平等門。入一相法界。無分別門。入說隨眾生根。所解差別門。入堅法分別。壞諸魔界。善順思惟門。

入斷諸結。及見無礙智慧門。入無等願。方便智門。入諸佛等智門。入諸法無滯礙。如實分別門。入無變異。平等法門。入甚深十二因緣門。入功德智慧。莊嚴佛身。口意堅固思進。念專無盡門。入四聖諦門。

為調伏聲聞故。入遠離身心行門。

為調伏辟支佛故。入授一切智記門。

為調伏菩薩故。入諸法自在門。

為顯佛功德故。所謂。開示解說。顯現令解。教讀施設。次序開張。分別令易。隨順正說。

爾時世尊。如是善分別。大法方便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諸色像。若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王。及諸黑山。四天下。及閻浮提。聚落。城邑。舍宅。大海。江河。泉源。陂池。藥草。樹木。及諸叢林。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宮殿。地神宮殿。虛空中諸神宮殿。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及梵天宮殿。上至阿迦膩吒天宮殿。一切大地。及欲界。色身眾生。悉皆隱蔽。眼所不見。喻如劫盡。火災起後。大地焦盡。大水未出。當爾之時。乃無一色。與眼作對。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亦無少色。是欲色界所攝。唯除妙寶莊嚴堂中。所見色像。

爾時。於妙寶莊嚴堂中。虛空中。無所依著。自然成無量百千。那由他寶臺。微妙莊嚴。世所樂見。喻如大妙莊嚴世界。一寶莊嚴佛土。

菩薩所住寶臺。此諸寶臺。亦復如是。見諸大眾。坐寶臺中。於妙寶莊嚴堂內。自然踊出。淨妙真金。師子之座。高十千由旬。此師子座。出妙淨光明。普照此三千大千世界。映諸菩薩光明。令不明顯。

爾時大眾。歡喜踊躍。心情悅豫。歎未曾有。合掌向佛。作如是言。

今者如來。必說大法。現此瑞應。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從寶臺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

世尊。是何瑞相。有如是等。生勝喜悅。現大神變。

世尊。此諸大眾。皆生疑惑。願如來說。何因何緣。現此未曾有事。

爾時佛告舍利弗。

東方去此。過八佛世界。微塵數等佛土。有世界名大莊嚴。彼國有佛。號一寶莊嚴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現在說法。

以何因緣。世界名大莊嚴。若廣說彼世界。莊嚴事者。一劫不盡。是故彼土。名大莊嚴。

何因緣故。彼佛名為。一寶莊嚴。

舍利弗。彼如來因。一寶說法。所謂無上。大乘之寶。是故彼佛。名一寶莊嚴。彼佛與諸菩薩眾。各昇師子座。踊在空中。高八十億多摩樹。為諸菩薩。說虛空印法門。

何謂虛空印法門。

如一切法。以虛空為門。無住處故。

一切法。無住處門。無形相故。

一切法。無形相門。過諸行處故。

一切法。無行處門。內外淨故。

一切法。淨門。性無染故。

一切法。無染門。自性寂靜故。

一切法。寂靜門。心意識本無故。

一切法。本無門。離物非物故。

一切法。無物門。無教相故。

一切法。無教門。無形段故。

一切法。無形段門。離因緣境界故。

一切法。無因緣境界門。寂滅相故。

一切法。寂滅門。離二相故。

一切法。無二門。捨別異故。

一切法。無別異門。入一相故。

一切法。一相門。自相淨故。

一切法。自相淨門。過三世故。

一切法。過三世門。不離平等故。

一切法。不離平等門。幻化相非相故。

一切法。幻化相門。體不實故。

一切法。無體門。無作相故。

一切法。無作門。身心遠離故。

一切法。遠離門。離相無相故。

一切法。無相門。相不動故。

一切法。不動相門。無依處故。

一切法。無依處門。住無際故。

一切法。無際門。無樔窟故。

一切法。無樔窟門。無我無我所故。

一切法。無我。無我所門。無主故。

一切法。無主門。性無我故。

一切法。無我門。內清淨故。

舍利弗。彼一寶莊嚴如來。為諸菩薩。廣說如是。虛空印法門。彼如來說是法時。無量阿僧祇諸菩薩。解知諸法。性與虛空等。於諸法中。得無生忍。

舍利弗。彼大莊嚴剎土。一寶莊嚴佛所。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虛空藏。

以大莊嚴。而自莊嚴。於諸不思議願。最為殊勝。得一切功德。中之威德。無礙知見。不可思議。菩薩功德。以自莊嚴。以諸相好。莊嚴其身。以善說法。隨所應度。莊嚴其口。不退於定。莊嚴其心。

以諸總持。莊嚴其念。入諸微細法。莊嚴其意。順觀法性。莊嚴於進。以堅固誓。莊嚴淳至。以必成辦。莊嚴所作。以從一地。至一地。莊嚴畢竟。捨諸所有。莊嚴於施。

以淨心善語。莊嚴於戒。於諸眾生。心無有礙。莊嚴忍辱。眾事備足。莊嚴精進。入定遊戲神通。莊嚴於禪。善知煩惱習。莊嚴般若。

為救護眾生。莊嚴於慈。住不捨眾生。莊嚴於悲。心無猶豫。莊嚴於喜。離於憎愛。莊嚴於捨。遊戲諸定。莊嚴神通。得無盡寶手。莊嚴功德。分別諸眾生心行。莊嚴於智。教眾生善法。莊嚴於覺。得慧明淨。莊嚴慧明。得義法辭應。莊嚴諸辯。壞魔外道。莊嚴諸無畏。得佛無量功德。而自莊嚴。

常以諸毛孔說法。莊嚴於法。見諸佛法明。莊嚴自明。能照諸佛國。莊嚴光明。說不錯謬。莊嚴所記神通。隨所樂說。莊嚴教授。神通到四神足彼岸。莊嚴變化。神通入佛密處。莊嚴諸如來。護持自悟正智。莊嚴法自在。如說而行。無能壞者。莊嚴一切。善法堅固。

彼虛空藏菩薩。成就如是等。無量功德。與十二億。菩薩摩訶薩俱。發意欲來。詣此娑婆世界。見我。禮拜供養。恭敬圍遶。亦為此大普集經。分別少法門分故。

又為此十方。諸來會菩薩。生大法明故。

又為增益開。大乘法故。

又為受持。如來法故。

又為無量眾生。善根出生故。

又為以善法。調伏諸魔外道故。

又為示現菩薩。師子遊戲神通故。

彼虛空藏菩薩。欲來至此。是其瑞應。

爾時世尊。說此事已。即時虛空藏菩薩。與十二億菩薩摩訶薩。恭敬圍遶。詣一寶莊嚴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欲詣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禮拜供養。

彼佛報言。

欲往隨意。宜知是時。

即頂禮。一寶莊嚴如來。足下已。右遶七匝。承佛遊戲。無作神足。於彼大莊嚴國土。忽然不現。以一念頃。與諸菩薩眾俱。來至此娑婆世界。寶莊嚴堂。妙寶臺上。

爾時虛空藏菩薩。雨妙華香。供養世尊。及此大寶集經。所謂。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波利質多羅華。摩訶波利質多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盧遮那華。摩訶盧遮那華。水陸諸華。大如車輪。百葉。千葉。百千葉。皆出光明。香氣普薰。妙香適意。開敷鮮淨。雜色光耀眼所樂見。雨如是等。種種無量妙華。滿妙寶堂中。高一多羅樹。

作諸天樂。其音皆出。無量百千。法門之聲。與檀波羅蜜相應聲。尸羅。羼提。毘梨耶。禪那。般若波羅蜜相應聲。與四無量相應聲。與四攝法相應聲。與助道法相應聲。與三脫門相應聲。與四聖諦相應聲。與十二因緣相應聲。

爾時虛空藏菩薩。供養世尊。頂禮佛足。遶七匝已。在一面立。白佛言。

世尊。彼一寶莊嚴如來。應。正遍知。致問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

彼一寶莊嚴如來。又言。

有十二億菩薩。與虛空藏菩薩。俱往至彼。娑婆世界。願世尊說。如是如是法。使諸菩薩。得自然智。亦使成就。大法光明已。還來至此。

所以者何。以世尊昔來。已曾化此。善男子等。發菩提心。

爾時虛空藏菩薩。當世尊頂上。化作大寶蓋。廣十千由旬。以青琉璃為軒。真珊瑚寶為子。以琉璃。及閻浮檀金。為升垂。雜妙真珠。縵網瓔珞。寶鈴和鳴。其蓋光明。普照十方。與諸妙華。互相綺錯。

爾時虛空藏菩薩。於如來。不思議功德。深生敬重。合掌向佛。以偈讚言。

法義智慧最勝尊。
本淨無垢無所著。
喻如虛空無染污。
我禮不動聖足下。

行無與等無涯底。
現法嚴身最殊勝。
佛真法身如虛空。
普生大悲而濟度。

人中師子能示現。
百福莊嚴世尊身。
斷諸言語無音響。
離諸言說無戲論。

雖知如是而現說。
無性眾生令悅豫。
諸心非心得此心。
能知非心幻化心。

善知眾生心行性。
而能不住彼我心。
示現威儀濟眾生。
善逝身無作不作。

佛知眾生隨所樂。
即能示現如是形。
世尊於法不計我。
不生憶想著於法。

能知以何法受教。
而隨所悟應時說。
大眾渴仰瞻世尊。
世所希有最無比。

世尊無心於示現。
無能令諸大眾悅。
此等諸法從緣生。
虛無寂寞非真實。

世尊善知如是法。
得至清涼泥洹道。
去離二邊不著中。
知虛非真無自性。

此等諸法無作者。
善說業報非斷常。
法無眾生命及人。
寂靜不名如虛空。

如實分別無眾生。
而安多眾至甘露。
昔行多劫不思議。
求進勢力勝菩提。

所為妙行今已成。
至無至義覺無餘。
一切諸法上中下。
悉知平等常無異。

智者所知知不著。
是故世尊定不亂。
陰入諸界如幻化。
三界皆如水中月。

眾生虛偽性如夢。
以智分別說是法。
世人假稱名得道。
實無有得無得相。

如道無得輪無轉。
如輪無轉無度者。
故能度眾於四流。
自度度彼繫顛倒。

善能安慰苦惱者。
自滅滅彼至無為。
眾生無生無涅槃。
眾生本淨不可得。

道及眾生猶如幻。
自覺此際覺多眾。
如虛空中不見色。
一切群生色亦爾。

諸法離色及色相。
能知此色則得離。
作諸妙喻以讚佛。
執見而讚是其毀。

佛德如空無差別。
無所限量是讚佛。
故禮淨尊淨他者。
無緣無心入微心。

如佛功德世尊知。
如如功德我今禮。
能知眾生無我者。
知諸法際離欲者。

見法身者則見佛。
即為供養十方佛。

虛空藏菩薩。說此偈已。即時妙寶莊嚴堂。及虛空中諸寶臺。六變振動。

一切大眾。心淨悅豫。踊躍歡喜。歎未曾有。皆言。

虛空藏菩薩。善能說此妙偈。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行此法者。乃至夢中。不見有法。以漸皆當。得師子吼。如虛空藏菩薩。

爾時虛空藏菩薩。以如斯妙偈。讚如來已。白佛言。

世尊。欲少所問。唯願聽許。若聽問者。爾乃敢問。

所以者何。世尊有無量知見。能知眾生。諸根有淳熟。未淳熟者。世尊明達。去諸闇冥故。

世尊了義。善說分別。諸句義故。

世尊知時。不過限故。

世尊所記不謬。如說不錯故。

世尊知時。隨諸眾生。行說法故。

世尊善遊戲。通達諸神足故。

世尊善觀。體眾生心行故。

世尊最無染。於諸法中。得自在故。

世尊自悟。覺了諸法故。

世尊正御。邪趣眾生。教令入正故。

世尊是大醫王。能令無始世界。眾病永斷故。

世尊大力。成就佛十力故。

世尊無畏。成就四無畏故。

世尊無勝。成就十八不共法故。

世尊大慈行。救一切眾生。心無礙故。

世尊大悲行。知見無我。拔一切眾生苦故。

世尊大喜行。於禪解脫定。入定到彼岸故。

世尊大捨行。斷一切憎愛。心如虛空故。

世尊得平等。覺了諸佛法無礙故。

世尊無憎愛。心畢竟清淨。毀譽不動故。

世尊無悕望。智慧滿足。於利養讚歎。無欲求故。

世尊一切知見。一切佛行處。到彼岸故。

我知見世尊。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功德成就。是故我欲。於法門中。少有所問。

虛空藏菩薩。作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虛空藏菩薩言。

善男子。我當聽汝問。隨汝欲問。恣汝所問。吾當隨汝所問。悅可爾心。

爾時。功德光明王菩薩。問虛空藏菩薩言。

善男子。汝為誰故。欲問如來。

即時。虛空藏菩薩。以偈報功德光明王菩薩言。

一切等心諸眾生。
平等能至彼岸者。
遊戲無垢悲心中。
我為是等問世尊。

能到正見無垢穢。
已無猶豫斷彼疑。
自得了達利眾生。
我為是等問世尊。

知我無我無與等。
為眾發心不著眾。
能脫眾生計我見。
我為是等問世尊。

能護威儀慎所行。
其心清淨如虛空。
堅固不動如須彌。
我為是等問世尊。

進心無涯慧無等。
勇健能害煩惱怨。
已結已斷斷彼結。
我為是等問世尊。

樂施威儀調伏心。
常住聞進戒忍力。
禪定諸通勝慧明。
我為是等問世尊。

樂空無相無願法。
而現受形處生死。
無生無終達甘露。
我為是等問世尊。

知見甚深無崖際。
聲聞緣覺所不及。
而知一切眾生行。
我為是等問世尊。

善能了達樂正行。
於法非法繫已斷。
常處正定心不亂。
我為是等問世尊。

不斷佛種諸賢士。
能護正法及與僧。
多聞三世諸佛讚。
我為是等問世尊。

爾時虛空藏菩薩。以此妙偈。答功德光明王菩薩已。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行檀波羅蜜。與虛空等。

云何行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云何行功德。與虛空等。

云何行智。與虛空等。

云何菩薩。不離如如。如來所許。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云何菩薩。修行諸法。平等如泥洹。

云何菩薩。善分別行相。

云何菩薩。持諸佛法寶藏。隨如來所。覺法相性。如實知諸。法相性已。不取不捨。

云何菩薩。分別眾生。從始已來清淨。而教化眾生。

云何菩薩。善順發行。成就佛法。

云何菩薩。不退諸通。於諸佛法。悉得自在。

云何菩薩。入甚深法門。諸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入。

云何菩薩。於十二因緣。因善得勝智方便。離二邊諸見。

云何菩薩。為如來印所印。如如不分別智方便。

云何菩薩。入法界性門。見一切法平等性。

云何菩薩。淳至堅固。猶如金剛。於此大乘。心住不動。

云何菩薩。自淨其界。如諸佛界。

云何菩薩。得陀羅尼。終不失念。

云何菩薩。得無障礙。如來加持辯。

云何菩薩。得自在。示現受生死。

云何菩薩。破諸怨敵。去離四魔。

云何菩薩。利益眾生。莊嚴功德。

云何菩薩。世無佛時。能作佛事。

云何菩薩。得海印三昧。善能得知。眾生心行。

云何菩薩。能得知諸。塵界無礙。

云何菩薩。威儀行成就。離諸闇冥。得勝光明。於諸法中。得自然智。速得成就。一切智行。

爾時世尊。告虛空藏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善能分別。問於如來。如斯妙義。如汝已曾供養。過去無量諸佛。種諸善根。心行平等。喻如虛空。禮敬諸佛。至慧明處。發勤精進。欲度一切。諸佛如法。不捨一切眾生。度大慈悲彼岸。及過諸魔行。不離世法。以虛空同量之心。成就此無上。大乘妙法。

虛空藏。汝之功德。無有邊際。難可校量。汝已曾於過去。恒河沙等。諸佛世尊所。問如此事。自亦能說。

是故。虛空藏。汝今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所問。諸菩薩事。復過於此。能得無上大乘。如來自然智。一切種智。

虛空藏菩薩言。

唯然快哉。願樂欲聞。

佛告虛空藏。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檀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謂為四。

善男子。若菩薩於。一切處無障礙。不分別行。檀波羅蜜。以我淨故。於施亦淨。以施淨故。於願亦淨。以願淨故。於菩提亦淨。以菩提淨故。於一切法亦淨。

善男子。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檀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八法。能淨檀波羅蜜。

何等為八。

離我能施。離為我施。離愛結施。離無明見施。離彼我菩提相施。離種種想施。離悕望報施。離慳嫉施。其心平等如虛空。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淨檀波羅蜜。

離此八法。是謂淨施。

喻如虛空。無所不至。菩薩慈心行施。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非色叵見。菩薩所行諸施。不依於色。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不受苦樂。菩薩所行諸施。離一切受。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相智。菩薩所行諸施。離諸想結。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是無為相。菩薩所行諸施。無為無作。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虛假無相。菩薩所行諸施。不依識想。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增益。一切眾生。菩薩所行諸施。利益眾生。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不可窮盡。菩薩所行諸施。於生死中。無有窮盡。亦復如是。

善男子。喻如化人。給施化人。無有分別。無所戲論。不求果報。菩薩亦復如是。如化人相。去離二邊。而行諸施。不分別戲論。悕望果報。

善男子。菩薩以智慧捨。一切結使。以方便智。不捨一切眾生。

是為菩薩。行檀波羅蜜。與虛空等。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燈手。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

世尊。何等菩薩。能行如是。檀波羅蜜。

佛言。

善男子。菩薩若過諸世間。得出世間法。非色無體無行。知見清淨。非闇非明。離一切諸相。至無相智際。成就無盡忍。近如來知見。已紹菩薩。決定界分。已得受記。為不退轉印所印。已得灌頂正位。已得善行。知眾生行相。至一切處。亦無所至。如是菩薩。能行是檀波羅蜜。

說此法時。萬六千菩薩。見諸法性。猶如虛空。得無生法忍。

佛告虛空藏菩薩言。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尸羅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謂為四。

善男子。菩薩知身。如鏡中像。知聲如響。知心如幻。知諸法性。猶如虛空。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尸羅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菩薩成就八法。能護淨戒。

何等為八。

善男子。諸菩薩。不忘菩提心。能護於戒。不求聲聞。辟支佛地。能護於戒。持戒。不限於戒。能護於戒。不恃諸戒。能護於戒。不捨本願。能護於戒。不依一切生處。能護於戒。成就大願。能護於戒。善攝諸根。為滅煩惱。能護於戒。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護淨戒。

善男子。喻如虛空。離諸悕望。菩薩以無求心。能護於戒。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清淨。菩薩持戒清淨。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垢污。菩薩持戒無垢。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熱惱。菩薩持戒無惱。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高下。菩薩持戒。無高無下。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樔窟。菩薩持戒。而無所依。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生無滅。畢竟無變。菩薩持戒。無生無滅。畢竟無變。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眾生。菩薩持戒。普能運載。亦復如是。為利益眾生。能護正戒。

善男子。如水中月。無持戒破戒。菩薩亦復如是。了知一切諸法。猶如月影無。持戒破戒。

是為菩薩。行尸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羼提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等為四。

善男子。若菩薩。他罵不報。以分別無我想故。

他打不報。以無彼想故。

他瞋不報。以離有想故。

他怨不報。以去離二見故。

是謂菩薩。成就四法。行羼提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菩薩成就八法。能淨羼提波羅蜜。

何等為八。

善男子。菩薩善淨內純至。修羼提波羅蜜。

善淨外不悕望。修羼提波羅蜜。

於上中下。畢竟無障礙。修羼提波羅蜜。

隨順法性。無所染著。修羼提波羅蜜。

離一切諸見。應空。修羼提波羅蜜。

斷一切諸覺。應無相。修羼提波羅蜜。

捨一切諸願。應無願。修羼提波羅蜜。

除一切諸行。應無行。修羼提波羅蜜。

是謂菩薩摩訶薩。成就八法。能淨羼提波羅蜜。

善男子。喻如虛空。無憎無愛。菩薩修羼提波羅蜜。無憎無愛。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變易。菩薩畢竟。心無變易。修羼提波羅蜜。亦復如是。

善男子。喻如虛空。無有虧損。菩薩畢竟。修羼提波羅蜜。心無虧損。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生無起。菩薩修羼提波羅蜜。心無生起。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戲論。菩薩修羼提波羅蜜。心無戲論。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不望恩報。菩薩修羼提波羅蜜。於一切眾生。不望果報。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漏無繫。菩薩修羼提波羅蜜。離一切漏。不繫三界。亦復如是。

善男子。菩薩行羼提波羅蜜時。不作是念。

彼來罵我。我能忍受。

亦不見罵者。受罵者。及所罵法。不作是觀。不作是戲論言。彼空我亦空。亦不作是思惟。音聲如響。何由而出。亦復不作是觀。我是彼非。又復不作是見。彼無常。我亦無常。亦復不作是念。彼愚我智。亦不作是想。我等應行忍辱。

善男子。譬如有人。求娑羅枝。為娑羅枝故。齎持利斧。入娑羅林中。至一大樹。下斫其一枝。

餘枝不作是念。

彼已被斫。不斫我等。

其被斫者。亦不作是念。

我已被斫。餘者不斫。

二俱無想。不生憎愛。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羼提波羅蜜時。觀知一切法性。如草木墻。壁瓦石等。而示現割截身體。為教化眾生故。無憎無愛。無憶想分別。

善男子。是為菩薩。行羼提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毘梨耶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毘梨耶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謂為四。

善男子。若菩薩勤求。一切善法。而知一切法。自性不成就。以一切最勝供具。給侍供養。諸佛世尊。然不見如來。及所供侍之法。善能受持。一切諸佛。所說妙法。亦不見文字。而可受持。亦能成就。無量眾生。見眾生性。即是泥洹。畢竟無生無起。

善男子。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毘梨耶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八法。能淨毘梨耶波羅蜜。

何等為八。

善男子。菩薩為淨身故。發勤精進。

知身如影。不著於身。為淨口故。發勤精進。

知口語如響。不著於口。為淨意故。發勤精進。

知意如幻。無所分別。不著於意。為具足諸波羅蜜故。發勤精進。

知諸法無自性。因緣所攝。不可戲論。為得助菩提分法故。發勤精進。

覺了一切法。真實性故。無所礙著。為淨一切佛土故。發勤精進。

知諸國土。如虛空故。不恃所淨。為得一切。陀羅尼故。發勤精進。

知一切法。無念。無非念故。不作二相。為成就一切佛法故。發勤精進。

知諸法。入一相平等故。而不壞法性。

善男子。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淨毘梨耶波羅蜜。

善男子。喻如虛空。無有疲惓。菩薩於無量劫。發勤精進。無有疲厭。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諸色。然此虛空。無有覆障。菩薩為容受。一切眾生。發勤精進。平等無礙。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能生一切。藥草叢林。然此虛空。無有住處。菩薩為增益。一切眾生。諸善根故。發勤精進。無所依著。無有住處。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至一切處。然無有去。菩薩發勤精進。為至一切法故。而無至無不至。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非色。而於中。見種種色。菩薩為一乘故。發勤精進。而為成就純至故。示諸乘差別。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本性清淨。不為客塵所污。菩薩發勤精進。本性清淨。為眾生故。現受生死。不為塵累所染。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性是常法。無有無常。菩薩究竟。為不斷三寶故。發勤精進。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始無終。不取不捨。菩薩發勤精進。無始無終。不取不捨。亦復如是。

善男子。精進有二種。

始發精進。終成精進。菩薩以始。發精進習成。一切善法。以終成精進。分別一切法。不得自性。唯所集善根。見是平等。所見平等。亦非平等。

善男子。喻如工匠。刻作木人。身相備具。所作事業。皆能成辦。於作不作。不生二想。菩薩為成就。莊嚴本願故。發勤精進。修一切業。於作不作。不生二想。去離二邊。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為菩薩。行毘梨耶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禪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四法。行禪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等為四。

善男子。若菩薩。專其內心。亦不見內心。遮緣外界諸心。亦不見外心行處。以己心平等故。知一切眾生心平等。亦不依二法心。及平等思惟。法界定性。無攝無亂。知一切法性。無有戲論。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禪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八法。能淨禪波羅蜜。

何等為八。

善男子。若菩薩。不依諸陰修禪。不依諸界修禪。不依諸入修禪。不依三界修禪。不依現世修禪。不依後世修禪。不依道修禪。不依果修禪。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淨禪波羅蜜。

喻如虛空。無所依著。菩薩修禪。無所依止。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所愛戀。菩薩修禪。離諸染著。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不著諸見。菩薩修禪。捨離諸見。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諸慢。菩薩修禪。離諸憍慢。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究竟無滅。菩薩修禪。善入法性。究竟不退。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不可破壞。菩薩修禪。不壞本際。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有變易。菩薩修禪。不變如如。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非心離心。菩薩修禪。離心意識。亦復如是。

善男子。菩薩。以平等心修禪。非不平等心。

云何心平等。

若心不高不下。無求無非求。無作無非作。無分別。無非分別。無行無非行。無取無捨。無闇無明。無知無念。無非知。無非念。不一不異。非二。非不二。無動無不動。無去無不去。無修無非修。心不緣於。一切境界。是謂平等心。

以菩薩心平等故。不取於色。去離眼色二法。而修於禪。以心平故。不取聲香味觸法。去離意法二法。而修於禪。

善男子。喻如虛空。火災起時。不能焚燒。水災起時。不為所漂。菩薩不為。諸煩惱火。之所焚燒。不為諸禪。解脫三昧所漂。受生自無定亂。亂心眾生。能令得定。自行已淨。不捨精進。與平等等。示現差別。而不見平等。及不平等二相。善能遍觀。智慧真性。其心不為。愛見所覆。於諸行中。行無所著。與虛空等。

善男子。是為菩薩。行禪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四法。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何等為四。

善男子。若菩薩以。我淨故知。眾生亦淨。以知淨故。知識亦淨。以義淨故。知文字亦淨。以法界淨故。知一切法亦淨。

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八法。能淨般若波羅蜜。

何等為八。

善男子。若菩薩精勤。欲斷一切不善法。而不著斷見。精勤欲生。一切善法。而不著常見。知一切有為法。皆從緣生。而不動於。無生忍法。善分別說。一切字句。而常平等。無有言說。善能辨宣。一切有為。無常苦法。於無我法。界寂靜不動。能善分別。諸所作業。而知一切法。無業無報。善能分別。垢法淨法。而知一切。法性常淨。善能籌量。三世諸法。而知諸法。無去來今。

是為菩薩。成就八法。能淨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喻如虛空。非行無行。菩薩行般若。離一切行。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無能破壞。菩薩行般若。一切諸魔。無能壞者。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性常寂靜。菩薩行般若。覺見寂靜。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性常無我。菩薩行般若。了知無我。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性非眾生。菩薩行般若。離一切眾生見。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性無有命。菩薩行般若。離一切命見。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性無有人。菩薩行般若。離一切人見。亦復如是。

喻如虛空。非物非非物。不可名字。菩薩行般若。離物非物見。亦復如是。

善男子。般若是寂靜句義。無微覺故。

是不作句義。自相淨故。

是無變句義。無行相故。

是真實句義。不發動故。

是不誑句義。無有異故。

是了達句義。入一相故。

是通明句義。斷習氣故。

是滿足句義。無欲求故。

是通達句義。能正見故。

是第一句義。無所得故。

是平等句義。無高無下故。

是牢固句義。不可壞故。

是不動句義。無所依故。

是金剛句義。不可摧故。

是已度句義。所作辦故。

是真淨句義。本性淨故。

是無闇句義。不恃明故。

是無二句義。不積聚故。

是盡句義。究竟盡相故。

是無盡句義。無為相故。

是無為句義。離生滅故。

是虛空句義。無障礙故。

是無所有句義。真清淨故。

是無處句義。無行跡故。

是無樔窟句義。無所猗故。

是智句義。無識別故。

是無降伏句義。無群匹故。

是無體句義。不受形故。

是知見句義。知苦不生故。

是斷句義。知集無和合故。

是滅句義。究竟無生故。

是道句義。無二覺故。

是覺句義。覺平等故。

是法句義。究竟不變故。

善男子。此般若。不從他得。自證知見。如性行故。知一切文字句義。其猶如響。於諸言音。隨應而報。其辯不斷。亦不執著。文字言語。

菩薩摩訶薩。如是能於。一切言說中。善能報答。知諸音聲。言說如響。解不可得故。不生執著。亦不戲論。

善男子。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與虛空等。

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離著而行施。
普及適眾性。
終已無礙心。
亦不生分別。

我淨故施淨。
施淨故願淨。
願淨菩提淨。
道淨一切淨。

無我我所想。
離愛及諸見。
捨除彼我相。
施心如虛空。

去離諸想施。
無有望報心。
捨嫉妬心結。
施心如虛空。

空非色無猗。
無受想分別。
亦無行及識。
施時心亦然。

如空益一切。
始終無窮盡。
解法施無盡。
利益一切眾。

如化人相施。
不望所施報。
慧者施亦爾。
終不望其報。

以慧斷結習。
方便不捨眾。
不見結及眾。
如是施如空。

知身如鏡像。
知聲猶如響。
知心如幻化。
法性如虛空。

不捨勝菩提。
不求於二乘。
於過去諸佛。
常敬慎護戒。

不捨本願故。
能於諸趣中。
善成就本願。
攝意護淨戒。

如空無悕望。
無熱惱高下。
無濁無變易。
淨戒者亦爾。

如空受一切。
水月不持戒。
護戒者如是。
淨戒如虛空。

罵打瞋怒等。
忍力故不瞋。
無我及彼見。
以去離二想。

內純至善淨。
外行亦清淨。
純至故無瞋。
順如法能忍。

離諸見忍空。
捨覺而離想。
無願無悕望。
捨諸行所取。

無愛如虛空。
不戲不懷恨。
無戲不求報。
無漏忍者爾。

無忍無罵者。
彼人聲如響。
非是及無常。
無如是戲論。

彼愚及我智。
無生而示生。
雖如是分別。
猶修無生忍。

如斫娑羅枝。
餘枝不分別。
斷身無分別。
此忍淨如空。

勤修無所依。
供佛無佛想。
持法不著文。
度眾無眾想。

淨身淨法身。
淨口無言說。
淨心無意行。
具諸波羅蜜。

具助菩提法。
淨土如虛空。
成就辯總持。
求如是佛法。

如空受無惓。
故能生叢林。
遍至無形色。
精進亦如空。

常淨如虛空。
無始亦無終。
人精進亦爾。
無始無終成。

如機關木人。
所作無分別。
行者無二想。
其進如虛空。

知止住內心。
攝外境界心。
自心彼心等。
依止無心禪。

諸法性常空。
以無漏智知。
不依陰界入。
亦不依三界。

不依於三界。
不依界道果。
如空常無依。
修禪者亦爾。

空無愛見慢。
修禪者亦爾。
空無退壞變。
修禪者亦爾。

平等寂解脫。
智者不緣界。
無結無禪等。
是故禪如空。

我淨眾生淨。
智淨識亦淨。
義淨文字淨。
法淨界亦淨。

斷不善及習。
大士集諸善。
知有無緣生。
無生不著滅。

善分別文字。
說無常苦法。
示現受業報。
言有垢及淨。

知法性常淨。
而籌量三世。
空無行非行。
慧無行亦爾。

如空無能壞。
無我人壽者。
非物非無物。
拔斷二邊見。

知句假不染。
不變真實句。
滿足通達句。
達義慧等句。

等不動牢句。
金剛度淨句。
明盡無盡句。
無為虛空句。

處樔識別句。
降伏體智句。
斷集滅道句。
法覺智慧句。

如響隨聲應。
無盡辯亦爾。
說法無所依。
此慧淨如空。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四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