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

唐罽賓法師般若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時婆羅門。復告善財言。

我王圓滿如上。種種法式。清淨威儀。先入道場。禮敬賢聖。上祈福祐。澤潤含生。或祠祭祖宗。思報恩德。教人孝敬。冥益萬方。或出遊巡狩。撫俗省方。御眾班師。功成告謝。水旱災祥。省躬慶祐。

祀祭之時。一心專念。恭敬無怠。如對目前。想其儀形。思其教誨。感涕薦奉。罄志無私。國內輔臣。有功有德。賢良節行。在家出家。碩德高年。人所宗事。設命終已。圖畫形容。隨其行業。建諸塔廟。

我王如是。日日之中。內盡誠心。外精供事。飲食財寶。上妙珍奇。祠敬禮拜。曾無懈廢。如上十種。首嚼齒木。乃至祠祭。於晝初時。前二分畢。日初出時。先召良醫。候其安否。晝夜時分。服食量宜。次召曆算。占候陰陽。風雨日辰。星月運數。行度差正。隱現災祥。福慶禳除。靡不誠告。中外款候。可以密聞。

於此時中。一以言聽。所為既訖。正坐臨朝。十千大臣。前後圍遶。共理王事。出納王言。聽事畢來。盡晝初時。為後二分。次第二時。進御王膳。奏妙音樂。種種歡娛。以悅王意。於第三時。沐浴遊宴。十億采女。內奏樂音。容止殊麗。周匝環遶。軟意承旨。恒起慈心。清淨園林。處處嚴飾。若聞若見。煩惱銷除。盡第四時。於王正殿。敷置眾寶。莊嚴論座。於王國內。處處請求。有大智慧。沙門婆羅門。得道果者。演說正法。聽聞其義。合掌恭敬。禮拜問訊。盡恭敬心。盡尊重心。請令安坐。然後諮問。

何等善法。何等惡法。何正何邪。何損何益。

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復應數集。宿舊智臣。高道隱逸。諮承不逮。以達聰明。詢問國政。評其德失。由斯王德。漸盛漸圓。國內眾生。展轉安樂。能令世化。為解脫因。

所以者何。一切菩薩。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譬如白月。初出漸明。至十五日。光明圓滿。流照十方。亦如海潮。月初漸起。至十五日。大起潮波。洄澓萬里。法王政化。亦復如是。王德增長。若無國王。智臣。耆舊。如船無主。漩洄覆沒。

又如眾生。渴乏時雨。求天帝釋。釋天護念。設不降雨。經於十年。是諸眾生。亦不必死。若無國王。一日之中。萬姓荒亂。相殘害盡。以是當知。覆護眾生。王勝帝釋。

復次我王。由聞勝法。常自省誡。以化群生。每至臨朝。力勢雄猛。王德增上。威伏彊隣。外設朝儀。種種嚴衛。奏妙音樂。肅敬侍王。王與內宮。眷屬圍遶。就師子座。身心無畏。如日出雲。光顯自在。猶天帝釋。處眾天中。置四大人。於殿四角。身被金甲。如四天王。左右侍衛。執諸兵仗。顯示我王。巍巍威德。王志含容。心卑萬姓。不聽不視。恒思順行。如海吞流。如山蘊寶。樂音靜息。內外一心。

爾時我王。遍觀輔相。種種威儀。珍嚴妙飾。知如幻化。自堅其心。以慈軟音。而說偈言。

合會須臾散。
榮貴盡無常。
人命如電光。
強力皆歸死。

死魔虧盛滿。
無常壞寶山。
勝法恒堅牢。
應修不放逸。

王說偈已。宣令群臣。各歸常位。理王政事。利益眾生。心無懈廢。

仁者當知。如是名為。我王內德。

善財白言。

云何復名。王德外化。

答言。

仁者。一切眾生。及器世間。安立護持。皆是眾生。自業果報。及諸國主。德力任持。劫初成時。此器世間。人皆化生。肢體圓滿。不藉衣食。形相充盈。照耀身光。無有晝夜。宿惑既勝。地味隨生。乃至漸生。自然香稻。後立田主。遐邇同歸。覆育均平。為剎帝利。自是至今。王化不絕。有欲之人。無主則亂。國有君主。一切獲安。故名王力。能護眾生。

仁者當知。人有四姓。

一。婆羅門種。多修口業。二。剎帝利種。多修手業。三。吠舍種。多修田業。四。戍達羅種。修馳逐業。

其餘雜類。旃陀羅等。多皆修習。惡律儀業。然此四姓。及餘雜類。業習不同。居處亦異。從少至老。所務雖殊。皆崇四事。云何為四。

一。修持藝業。二。營辦資財。三。共受欲樂。四。各求解脫。

言藝業者。並從髫齔。以至壯年。各於其倫。習學其事。若婆羅門。業修智慧。圖書印記。緯候陰陽。身相吉凶。圍陀典籍。剎帝利種。增修射御。政在養人。功存禁暴。絃歌悅眾。征罰不庭。吠舍田業。播種耕耘。糧聚倉儲。人天國本。戍達羅種。通商有無。興販往來。務滋貨殖。

言營財者。業藝既成。咸務自事。各於其黨。競構資生。

言受樂者。既豐財利。卜定厥居。婚樂宴遊。恣娛聲色。

言解脫者。要言二類。

一婆羅門。剎利王種。髮既斑白。年逾五十。力邁色衰。厭世求道。情深出要。咸謂真修。所習既殊。師承自異。九十六種。各業本宗。或求生天。或計解脫。

二者釋種。如來弟子。三乘學人。服甘露味。修習慈悲。利益群品。

如是種種。邪宗正宗。在家出家。精心道檢。皆依王國。而得住持。並因我王。演化流布。故諸學者。如世輪繩。藝業所修。如聚泥土。王行正化。如匠埏埴。巧益自他。如成眾器。若無王力。功行不成。法滅無餘。況能利濟。

又彼所修。一切功德。六分之一。常屬於王。王之福山。崇固難壞。其餘外境。正化不行。國內之人。恣情積惡。令修善者。無以暫安。如是障修。及造不善。所有罪業。六分之一。還屬彼王。王之罪山。牢峻難壞。是故我王。福慧殊勝。

時婆羅門。復告善財。

仁豈不聞。地神語耶。

地神常言。

我負大地。一切所有。及須彌山。不以為重。亦無厭心。於三種人。我恒厭倦。不欲勝持。何等為三。

一。心懷叛逆。謀害人王。二。念棄恩親。不孝父母。三。撥無因果。毀謗三尊。破法輪僧。障修善者。

如是三人。我極患重。乃至一念。不欲任持。

復次我王。宣流正化。諸佛護念。何況龍神。以是正心。能制諸惡。如執鉤策。邪法不生。能與世間。作無利者。感化調伏。正見修行。亦如牛王。王若行時。一切諸牛。悉皆隨從。王亦如是。正化流行。一切有情。悉皆隨順。又如鐵鉤。能制狂象。王治正化。能伏惡人。究竟令其。同歸解脫。

復次我王。建國體人。恒在三事。

一。念除五怖。二。慎擇三臣。三。精修御膳。

所以者何。樹君養人。事先除怖。臣德允備。足以弼諧。御膳精羞。愛身及物。教人忠孝。親長尊嚴。

善財白言。

云何五怖。此國獨無。

答言。

仁者。

一。王德簡儉。財賦均平。無國王貪奪怖。

二。王族貞賢。不貪為寶。無近臣侵抑怖。

三。宰官循職。惠恕充懷。無酷吏傷殘怖。

四。人皆義讓。國無欺枉。無盜賊偷劫怖。

五。隣境雍和。承風向化。無外境寇難怖。

餘國五怖。人必不安。是故我王。聖化無外。

善財白言。

云何三臣。王所慎擇。

答言。

仁者。如日天王。高居日殿。去地四萬。二千由旬。四天下人。不覩形色。但蒙光照。瞻仰日輪。咸知所在。我王聖德。如彼日輪。大明御宇。無幽不燭。開物成務。辯別除昏。十千大臣。一億猛將。皆王照使。為國之光。慎擇三臣。統茲百辟。何等為三。

一者。輔臣。二者。將帥。三者。使臣。

言輔臣者。弼諧王化。代王理政。上佐王德。下恤王人。進賢任能。清心奉職。如日照曜。類辯群分。

二將帥者。主兵大臣。必在忠淳。深仁厚義。德行兼茂。勇略無虧。為護眾生。除惡務本。如日照曜。滌闇除昏。初自七月。至十月。終嚴鼓戒。兵順天肅。勵乘便逐。宜安營相地。如是主將。受命臨戎。攻守以時。戰無不利。

仁復應知。我國五城。云何為五。

一者。山城。憑高據嶮。斷岸周圍。二者。水城。塹以江河。沿流四遶。三者。沙城。曠磧懸遠。外無水草。四者。土城。堅壁高壘。內實兵儲。五者。人城。主聖臣賢。深謀遠略。

如是五城。量宜相敵。人城最勝。我國所尊。故我大王。住不思議。神通妙化。

三使臣者。所謂行人。受使四方。往復王命。如日照使。流光原隰。幽谷無私。

所以者何。王德精微。王居深密。萬方不覩。四海莫知。皆由使臣。宣布王澤。殊方款塞。八表欽承。未安者安。已安不退。是故我王。與諸耆舊。宰輔大臣。精選良能。慎擇其事。

要言王使。十德乃堪。

一。資忠奉信。二。愛敬君親。三。強記博聞。四。識量宏達。五。才辯縱橫。六。精閑內外。七。謙卑仁讓。八。剛正無瑕。九。儀範出群。十。通王密意。

具茲十德。受命宣威。凡所經遊。清身潔獨。不惛酒色。不寢眾居。醉後眠中。慮泄樞密。奉使隣國。必達王言。不以利遷。不以威變。行藏進退。靡不合時。風俗土宜。任物成化。於王權變。了達無疑。務顯得能。以慰殊俗。由此三臣。成王德化。變惡顯善。威被萬方。如日流光。照物除暗。遠近皆明。故我國中。稟王聖化。多諸善眾。動靜合宜。或所遊止。不狎惡人。

所謂。撥無因果。棄背君親。性少慈悲。好見他過。庸賤卑猥。不畏罪違。多欲多瞋。無慚無愧。心頑性怯。忌勝嫉能。如是等人。皆不親近。亦不乘御。𢤱悷不調。諸惡象馬。亦不馴養。無益禽獸。亦不經遊。深山大澤。空聚塚間。曠野山嶮。惡獸非人。之所住處。亦不正視。酒肆屠坊。婬穢之處。若或遭遇。勝吉祥事。右旋禮敬。為護福故。

曾不履踐。佛法眾僧。父母師長。大人之影。及所行迹。於可尊崇。有德人所。恭敬禮拜。心無輕慢。見諸佛塔。靈廟僧坊。仙聖所居。勝人住處。自勸勸他。遵崇修葺。令其成就。以是天龍。咸生歡喜。風雨以時。五穀豐登。兆庶安樂。王之左右。所使忠良。侫媚兇殘。不能親近。如栴檀林。栴檀圍遶。不雜伊蘭。如無熱池。香流德水。無諸鹹味。王遠惡人。亦復如是。非如甘果。猛獸所藏。

善財復言。

何等之人。堪典御膳。

答言。

仁者。典御膳人。應具十德。何者為十。

一。種姓清淨。二。三業調柔。三。忠孝備足。四。信讓謙和。五。知王食性。六。妙閑食禁。七。善調體味。八。知王食時。九。體食甘毒。亦善解除。十。知所應食。晝夜月時。

具此十德。可典王厨。量所使人。及治食處。清淨香潔。監守無違。

婆羅門言。

仁復應知。我常思念。天上人間。若聞若見。凡諸勝類。一切功德。觀我聖王。靡不咸具。是義云何。

仁者當知。師子獸王。一德最勝。謂無二心。如殺大象。盡其勢力。殺餘小獸。盡力亦然。我王亦爾。不畏大事。不輕小事。盡悲智力。究竟無遺。

仁者當知。諸水鳥王。皆具二德。

一。審諦其心。如取魚時。入水翹立。一心覘視。嶷然不動。

二。靜觀水族。所欲皆從。我王亦爾。高居俯視。聽政萬方。寂然不動。感通無礙。言不虛發。一切自成。

婆羅門言。

仁復應知。我王三德。聖化流行。如金輪世。調善馬王。有三功德。何等為三。

一。心性和柔。力能致遠。二。不畏寒暑。涉險能安。三。調怨易事。常無不足。

我王亦爾。

一。言必柔實。以法利人。教化眾生。畢竟成就。

二。克勤庶政。心無險易。能捨珍財。賙給一切。

三。大智勇健。調諸怨敵。賦稅量宜。恒知止足。

具此三德。扇以和風。他國畏威。自境懷惠。

婆羅門言。

仁復應知。我王四德。聖化流行。如摩伽國。妙音雞王。有四功德。何等為四。

一。立信司晨。二。守義均食。三。對敵賈勇。四。不隨牝雞。

我王亦爾。

一。賞罰應時。二。萬方均濟。三。義伏彊禦。四。內言不聽。具茲四德。化洽無圻。

婆羅門言。

仁復應知。我王五德。聖化流行。如欲天上。善時鵝王。有五功德。何等為五。

一。染合有時。二。呼鳴無畏。三。量宜求食。四。心無放逸。五。不受諸鳥。諂侫言辭。

我王亦爾。

一。清心寡欲。不縱內宮。二。發言審諦。外無違命。三。取與不差。務充衣食。四調心道檢。離過精勤。五。成就正心。不親諂佞。

具茲五德。惠及八荒。

婆羅門言。

仁復應知。我王六德。聖化流行。如摩伽國。勝德犬王。有六功德。何等為六。

一。隨得而食。二。少得知足。三。趣安便睡。四。草動易覺。五。貧富一心。六。勇防盜賊。

我王亦爾。

一。萬方貢獻。任土無違。二。儉時少奉。恒懷慚愧。三。所作吉祥。易得安眠。四。正見在懷。動念便覺。五。重德尊親。愍哀貧賤。六。思存庶品。念護無時。威勇自在。無諸寇難。

具茲六德。億兆同心。以是思惟。觸類成德。仰歎我王。名稱高遠。善攝眾生。精勤匪懈。如是增數。二十一種。殊勝功德。我王能行。一切怨敵。自然散滅。所有外寇。不能入國。

仁復應知。若有闕此。二十一德。但有三德。亦善治化。

一。能散珍財。賙給一切。二。寧捨身命。無虛誑言。三。具大勇猛。能制怨敵。

設無此三。但有一德。亦能政化。謂有大福德。如是仁王。最為第一。譬如八萬。四千法門。終歸勝義。王亦如是。種種奇謀。終歸福德。王若有福。王之國土。休泰和平。無為無事。眾生富樂。化及萬方。近益身心。遠同解脫。由王慈福。仁惠所成。廣說我王。妙行無盡。

時婆羅門。為善財童子。如是稱讚。甘露火王。內外功德。令欣敬已。欲重宣此義。以偈讚曰。

眾生於世界。
三毒風所吹。
將墜惡趣中。
非王不能制。

含生著五欲。
貪暴由是生。
王依正法持。
令趣真常道。

傾奪於財色。
由無王法持。
譬如河池魚。
大小相吞食。

王法持自他。
現未常安樂。
正化廣流布。
咸為解脫因。

人以王為命。
王以法為身。
世道既和平。
佛法由茲始。

政暴人思亂。
刑疎法不行。
恩威不爽時。
萬國常休泰。

多生事多佛。
福德勝為王。
悲深惠益深。
億兆同康樂。

我王生盛族。
威光同日輪。
忘己濟群生。
率土無貧乏。

知身本不淨。
無常之所侵。
調心大丈夫。
守正非餘事。

蒸人如旱草。
惠化洽油雲。
慈心降德音。
澤潤諸含識。

王者順人心。
愛恤人穌息。
威行肅貪暴。
賞罰稱其宜。

或有妙形聲。
含毒人非愛。
或具大聰叡。
染欲蔽其心。

我主勝端嚴。
懲忿誡諸欲。
心如淨明鏡。
鑒物未嘗私。

明鏡唯照形。
不鑒於心想。
我王心鏡淨。
洞見於心源。

左右無佞邪。
耳目唯良善。
諂媚及殘暴。
本所不能親。

或有肆姧意。
欲害於王人。
王心鑒未形。
悉使歸忠正。

芳林伏猛獸。
鹹海毒清流。
蠹政害良人。
兇邪敗君德。

香河流德水。
甘果茂甘林。
八表同歡康。
臣賢由主聖。

王持防患戒。
濟眾潔其源。
富壽利群生。
拔出貪瞋海。

慈悲既深廣。
正法亦遐宣。
老幼與孤惸。
護育令安樂。

尊賢貴有德。
重齒敬其親。
戚屬與妃嬪。
內外咸雍穆。

溫言調萬姓。
和色奉師尊。
祠敬無惰容。
福流千萬代。


我王知幻境。
利物以忘身。
有道庇眾生。
具吉祥名稱。

貪瞋與慳嫉。
皆為諸苦因。
愚惑常不知。
感報猶影響。

王以人為本。
億兆同一身。
役使如四肢。
勞逸無過分。

我王鏡前躅。
垂範為元龜。
動作順人心。
捨惡而從善。

愛人如愛己。
率己以隨人。
九族既從風。
百辟遵王政。

八方歸聖化。
端拱以無為。
推功因理心。
心靜曾無事。

忠臣輔我主。
順動如股肱。
萬國達聰明。
四海稱君德。

諦承諸佛教。
以法悟眾生。
令其了自心。
日照蓮華發。

國人護我主。
猶王護國人。
如林衛獸王。
獸護於林藪。

餘國多五怖。
王貪及寵臣。
酷吏陷非辜。
盜賊公偷劫。

自境有四患。
外寇必來侵。
我王內外清。
國人無五怖。

世間有四業。
一智二珍財。
三受五欲樂。
四求於解脫。

諸王多未具。
歿世人莫稱。
如風持韛囊。
風息命隨絕。

我王備四法。
智德瑩其身。
富有妙珍財。
賙濟於窮乏。

五欲無倫匹。
不染如蓮華。
但為引眾生。
後令入佛智。

住如幻解脫。
示現處貪瞋。
變化治惡人。
皆令向佛道。

不久汝當見。
種種方便門。
究竟利眾生。
是故聲遠震。

妙慧以為風。
常命恒無盡。
汝應速瞻詣。
勿生懈慢心。

一見勝智人。
過住百千歲。
有或壽千歲。
恒食人所棄。

不知三世事。
亦寡法財寶。
飽腹資欲心。
人形畜無別。

少學或心高。
易滿如牛迹。
如鼠手持物。
自謂己能多。

智海廣難量。
不測反增謗。
牛飲水成乳。
蛇飲水成毒。

智學成菩提。
愚學為生死。
如是不了知。
斯由少學過。

是故我國人。
多聞無厭怠。
我王多輔臣。
國城亦險固。

豐財饒士馬。
隣國皆親好。
如是具七支。
勇智恒依住。

人間與天上。
種種勝功德。
利益諸眾生。
如上所宣說。

智人聞一義。
觸類廣無涯。
要言為法王。
調身安萬姓。

世榮恒不退。
出世妙難思。
如海納川流。
包容益深廣。

時婆羅門。偈讚王已。告善財言。

仁者當知。諸眾生身。毛及毛孔。各三俱胝。今我大王。有三俱胝。內行功德。外行功德。亦三俱胝。以是德化。惠育含生。我向為仁。纔說大王。一毛功德。其餘王德。深廣難陳。我智微淺。何能思說。況我緣務。無暇久言。我王今者。正殿施化。汝應往詣。一心瞻見。

爾時善財。聞婆羅門。說是語已。慇懃禮足。辭詣王宮。遙見彼王。處於正殿。坐那羅延。金剛妙寶。大蓮華藏。師子之座。阿僧祇眾摩尼寶。以為其臺。阿僧祇日光明寶。以為其足。阿僧祇妙寶形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覆其上。阿僧祇摩尼寶聚。光明照耀。阿僧祇天妙寶衣。敷置其上。種種天香。而用普熏。種種寶華。布散其地。無數寶幢。四面行列。無數寶幡。周遍垂布。孔雀尾色。種種光明。天摩尼寶。以為其帳。而覆其上。

爾時大王。壯年盛色。尊重可畏。相好具足。微妙莊嚴。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為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無垢寶王。以為耳璫。莊嚴其耳。無價摩尼。如意寶王。以為瓔珞。莊嚴其頸。無垢光照。天妙摩尼。如意寶王。以為印釧。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為傘蓋。眾寶間錯。以為輪輻。光味摩尼。以為其臍。百千鬘網。交絡嚴飾。清淨藏寶。以為其鈴。恒出妙音。演無盡法。夜光摩尼。放大光明。周遍十方。以為照耀。具足圓滿。毘瑠璃寶。以為其竿。人恒執持。以覆其上。甘露火王。王德增上。有大力勢。威伏遠方。隣國諸王。靡不欽奉。以離垢繒。而繫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遶。十萬猛卒。左右行列。形貌可畏。如閻羅使。攘臂瞋目。齩齒虯眉。執持器仗。見者惶怖。

國內眾人。有犯王法。或奪他命。或盜他財。或侵他妻。虛妄離間。麁惡無義。貪瞋邪見。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罪治之。或以火燒。或以湯煮。或投煻煨。或灌沸油。種種焚炙。令其糜爛。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或斬其首。或斷其腰。或截耳鼻。或刖手足。或挑雙目。或剝身皮。或解其體。肢節分離。聚骨成山。流血為池。復見血中。人頭手足。骸骨遍滿。

復有無數。猪狗野干。烏鷲之類。競趣池中。飲血噉肉。發大惡聲。人聞恐怖。池中死屍。種種形色。或有青瘀。或有膿流。臭穢縱橫。膖脹爛壞。腸胃藏腑。悉皆出現。爪髮筋脈。散布池中。或有輕罪。苦楚鞭笞。斷截肢解。種種刑害。呻吟號叫。出大怖聲。或呼父母。或呼眷屬。聲如雷震。酸切人心。有如是等。無量苦毒。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善財見已。作如是念。

我為利益。一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薩道。求菩薩行。問善知識。云何修習。菩提善根。云何遠離。諸不善根。今見是王。捨善根法。作大惡業。逼害眾生。乃至斷命。曾不畏懼。未來惡道。苦業現前。臨欲顛墜。云何於此。而欲求問。行菩薩行。學菩薩道。能生具足。廣博大悲。救護眾生。

以如是心。種種思念。作是念時。於虛空中。有天告曰。

善男子。汝不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及向所見。諸婆羅門。讚歎此王。種種功德。微妙法耶。

善財仰視。而白之曰。

我深憶念。曾無忘失。

諸天復言。

善男子。汝若常念。慎莫生疑。

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恒以正法。引導於汝。豈令汝墮。險惡處乎。

善男子。菩薩巧行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利樂眾生智。不可思議。治罰眾生智。不可思議。清淨眾生智。不可思議。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深入眾生智。不可思議。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知眾生時智。不可思議。知眾生根智。不可思議。愍念調伏。諸眾生智。不可思議。

善男子。汝詣王所。深心請問。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爾時善財。聞天語已。前詣王所。頂禮王足。遶無數匝。合掌白言。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時甘露火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內宮。命之同座。而告之言。

善男子。汝當觀我。所住宮殿。及諸資具。

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彼宮殿。廣博無比。眾摩尼寶。之所合成。百千眾寶。以為樓閣。赤真珠寶。以為其柱。種種色寶。間錯廁鈿。不思議摩尼寶。騰光普照。種種摩尼寶。隨處莊嚴。以牟薩羅孽磨妙寶。以為茵蓐。莊嚴其地。無數百千。種種色寶。以用莊嚴。師子之座。毘盧遮那。摩尼寶王。而為其帳。以覆座上。如意寶王。種種色網。周匝垂覆。師子王光味摩尼。微妙寶幢。周迴建立。

復有種種。妙寶池沼。池水清淨。具八功德。碼碯寶王。砌壘其岸。種種色寶。以為欄楯。處處寶樹。行列莊嚴。一一寶牆。周匝圍遶。侍從采女。具足十億。妙色端嚴。令人喜見。容止美麗。儀範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軟意承旨。常起慈心。善財見已。生希有想。

王時告言。

善男子。於意云何。如汝所見。諸可愛果。如是色相。如是眷屬。如是榮樂。如是富饒。如是自在。豈是惡業。而能感耶。

白言。

不也。

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

善男子。今我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惡業。如旃陀羅。我於如是。不受善教。諸惡眾生。作餘無量。種種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迴向善道。

善男子。我為調伏。彼諸眾生。令成熟故。大悲先導。化作惡人。於惡人前。示造諸惡。及變化作。忍害之人。逼惱責罰。種種苦治。令其國內。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懼。心生恐怖。於諸欲樂。心生厭離。心生怯弱。便能永斷。一切惡業。發菩提心。得不退轉。

善男子。以是當知。汝向所見。造惡眾生。受諸苦者。及彼能治。暴惡眾生。皆是變化。

善男子。我以如是。種種方便。令諸眾生。斷其所作。十不善業。具足修習。住十善道。究竟利樂。究竟安隱。究竟圓滿。永斷諸苦。住於如來。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身語意。憶想未曾。於一眾生。而行惱害。

善男子。如我意者。寧盡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起。一念瞋心。於一蟁一螘。微細眾生。起惱害想。何況造作。如是惡業。

善男子。我自憶念。乃至夢中。未曾一念。心生放逸。況於覺悟而殺人耶。

所以者何。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果故。譬如此中。十六大國。乃至一切。地居眾生。依於大地。安立生長。而得住故。如是一切。賢聖道果。皆依於人。而能修證。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變化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知菩薩行。悉皆如化。知諸世間。悉皆如影。知一切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著法門。隨順法界。修諸妙行。猶如帝網。以無著智。行於境界。無有障礙。平等普入。三昧法門。已得自在。旋陀羅尼。住佛境界。如影隨形。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諸菩薩。行智功德。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