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給孤獨長者。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有人在我舍者。皆得淨信。諸在我舍。而命終者。皆得生天。
佛言。
善哉善哉。長者。是深妙說。是一向受。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言。
在我舍者。皆得淨信。及其命終。皆生天上。
有何大德神力比丘。為汝說言。
凡在汝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長者白佛。
不也。世尊。
復問。
云何。為比丘尼。為諸天。為從我所。面前聞說。
長者白佛。
不也。世尊。
云何。長者。汝緣自知見。知在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長者白佛。
不也。世尊。
佛告長者。
汝既不從。大德神力比丘所聞。非比丘尼。非諸天。又不從我。面前聞說。復不緣自見知。
若有諸人。於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
汝今何由。能作如是。甚深妙說。作一向受。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而作是言。
有人於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
長者白佛。
無有比丘。大德神力。而來告我。
如上廣說。乃至。悉皆生天。
世尊。然我有眾生主。懷妊之時。我即教彼。為其子故。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其生已。復教三歸。及生知見。復教持戒。設復婢使。下賤。客人。懷妊及生。亦如是教。
若人賣奴婢者。我輒往彼。語言。
賢者。我欲買人。汝當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受持禁戒。
隨我教者。輒授五戒。然後隨價而買。不隨我教。則所不取。若復止客。若傭作人。亦復先要受。三歸五戒。然後受之。
若復有來。求為弟子。若復乞貸舉息。我悉要以。三歸五戒。然後受之。
又復我舍。供養佛。及比丘僧時。稱父母名。兄弟妻子。宗親知識。國王大臣。諸天龍神。若存若亡。沙門。婆羅門。內外眷屬。下至僕使。皆稱其名。而為咒願。
又從世尊。聞稱名。咒願因緣。皆得生天。或因園田布施。或因房舍。或因床臥具。或因常施。或施行路。下至一摶。施與眾生。此諸因緣。皆生天上。
佛言。
善哉善哉。長者。汝以信心故。能作是說。如來於彼。有無上知見。審知汝舍。有人命終。皆悉生天。
爾時給孤獨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恭敬住。常當繫心。常當畏慎。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繫心。不畏慎。不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儀足者。無有是處。
不備威儀。欲令學法滿者。無有是處。
學法不滿。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無有是處。
解脫知見。不滿足。欲令得無餘涅槃者。無有是處。
如是。比丘。當勤恭敬。繫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威儀具足者。斯有是處。
威儀具足已。而學法具足者。斯有是處。
學法備足已。而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斯有是處。
解脫知見身。具足已。得無餘涅槃者。斯有是處。
是故。比丘。當勤恭敬。繫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威儀滿足。乃至無餘涅槃。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二淨法。能護世間。
何等為二。所謂慚愧。
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世間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親。師長尊卑之序。顛倒渾亂。如畜生趣。以有二種淨法。所謂慚愧。是故世間。知有父母。乃至師長。尊卑之序。則不渾亂。如畜生趣。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世間若無有。
慚愧二法者。
違越清淨道。
向生老病死。
世間若成就。
慚愧二法者。
增長清淨道。
永閉生死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燒燃法。不燒燃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燒燃法。
若男若女。犯戒行。惡不善法。身惡行成就。口意惡行成就。若彼後時。疾病困苦。沈頓床褥。受諸苦毒。當於爾時。先所行惡。悉皆憶念。
譬如大山。日西影覆。如是眾生。先所行惡。身口意業。諸不善法。臨終悉現。心乃追悔。
咄哉。咄哉。先不修善。但行眾惡。當墮惡趣。受諸苦毒。
憶念是已。心生燒燃。心生變悔。心生悔已。不得善心。命終後世。亦不善心相續生。是名燒燃法。
云何不燒燃。
若男子女人。受持淨戒。修真實法。身善業成就。口意善業成就。臨壽終時。身遭苦患。沈頓床褥。眾苦觸身。彼心憶念。先修善法。身善行。口意善行成就。當於爾時。攀緣善法。
我作如是。身口意善。不為眾惡。當生善趣。不墮惡趣。
心不變悔。不變悔故。善心命終。後世續善。是名不燒燃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已種燒燃業。
依於非法活。
乘斯惡業行。
必生地獄中。
等活及黑繩。
眾合二叫呼。
燒燃極燒燃。
無澤大地獄。
是八大地獄。
極苦難可過。
惡業種種故。
各別十六處。
四周開四門。
中間量悉等。
鐵為四周板。
四門扇亦鐵。
鐵地盛火燃。
其焰普周遍。
縱廣百由旬。
焰焰無間息。
調伏非諸行。
考治強梁者。
長夜加楚毒。
其苦難可見。
見者生恐怖。
悚慄身毛竪。
墮彼地獄時。
足上頭向下。
止聖柔和心。
修行梵行者。
於此賢聖所。
輕心起非義。
及殺害眾生。
墮斯熱地獄。
宛轉於火中。
猶如火炙魚。
苦痛號叫呼。
如群戰象聲。
大火自然生。
斯由自業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捨身惡行者。能得身惡行斷。不得身惡行斷者。我不說彼。捨身惡行。以彼能得身。惡行斷故。是故我說。彼捨身惡行。身惡行者。不以義饒益安樂。眾生離身惡行。以義饒益。得安樂故。是故我說。捨身惡行。口意惡行。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師住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於槽中。然後以水灌之。麁上煩惱。剛石堅塊。隨水而去。
猶有麁沙纏結。復以水灌。麁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
猶為細沙。黑土之所纏結。復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
猶有似金微垢。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
彼鍊金師。鍊金弟子。復置爐中。增火鼓韛。轉側陶鍊。然後生金。輕軟光澤。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鐶釧。諸莊嚴具。
如是。淨心進向比丘。麁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除次麁垢。欲覺。恚覺。害覺。如彼生金。除麁沙礫。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里覺。人眾覺。生天覺。思惟除滅。如彼生金。除去塵垢。細沙黑土。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淨。猶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純淨。
復次。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為法所持。不得寂靜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如彼金師。金師弟子。陶鍊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得隨意。成莊嚴具。
復次。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一心一意。盡諸有漏。如鍊金師。鍊金師弟子。陶鍊生金。令其輕軟。不斷光澤。屈伸隨意。
復次。比丘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正受。純一清淨。離諸煩惱。柔軟真實不動。於彼彼入處。欲求作證。悉能得證。如彼金師。陶鍊生金。極令輕軟。光澤不斷。任作何器。隨意所欲。
如是。比丘。三昧正受。乃至於諸入處。悉能得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應當專心方便。隨時思惟三相。
云何為三。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
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則於是處。其心下劣。
若復一向。思惟舉相。則於是處。掉亂心起。
若復一向。思惟捨相。則於是處。不得正定。盡諸有漏。
以彼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故。心則正定。盡諸有漏。
如巧金師。金師弟子。以生金。著於爐中增火。隨時扇韛。隨時水灑。隨時俱捨。若一向鼓韛者。即於是處。生金焦盡。一向水灑。則於是處。生金堅強。若一向俱捨。則於是處。生金不熟。則無所用。
是故。巧金師。金師弟子。於彼生金。隨時鼓韛。隨時水灑。隨時兩捨。如是生金。得等調適。隨事所用。
如是。比丘。專心方便。時時思惟。憶念三相。乃至漏盡。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者。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恒水此岸。亦不善觀。恒水彼岸。而駈群牛。峻岸而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起患難。
諸比丘。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人。不愚不癡者。有方便慧。夏末秋初。能善觀察。恒水此岸。亦善觀察。恒水彼岸。善度其牛。至平博山谷。好水草處。彼初度時。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斷其急流。次駈第二。多力少牛。隨後而度。然後第三。駈羸小者。隨逐下流。悉皆次第。安隱得度。新生犢子。愛戀其母。亦隨其後。得度彼岸。
如是。比丘。我說斯譬。當知其義。彼摩竭提。牧牛者。愚癡無慧。彼諸六師。富蘭那等。亦復如是。習諸邪見。向於邪道。如彼牧牛人。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此岸彼岸。高峻山嶮。從峻岸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生患難。
如是六師。富蘭那等。愚癡無慧。不觀此岸。謂於此世。不觀彼岸。謂於他世。中間洄澓。謂境諸魔。自遭苦難。彼諸見者。習其所學。亦遭患難。
彼摩竭提。善牧牛者。不愚不癡。有方便慧。謂如來。應。等正覺。如牧牛者。善觀此岸。善觀彼岸。善度其牛。於平博山谷。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橫截急流。安度彼岸。如是我聲聞。能盡諸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橫截惡魔。世間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次度第二。多力少牛。截流橫度。如是我諸聲聞。斷五下分結。得阿那含。於彼受生。不還此世。亦復斷截。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駈其第三。羸小少牛。隨其下流。安隱得度。如是我聲聞。斷三結。貪恚癡薄。得斯陀含。一來此世。究竟苦邊。橫截於彼。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新生犢子。愛戀其母。亦隨得度。如是我聲聞。斷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斷截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此世及他世。
明智善顯現。
諸魔得未得。
乃至於死魔。
一切悉知者。
三藐三佛智。
斷截諸魔流。
破壞令消亡。
開示甘露門。
顯現正真道。
心常多欣悅。
逮得安隱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不能令牛增長。亦不能擁護大群牛。令等安樂。
何等為十一。謂不知色。不知相。不去蟲。不能覆護其瘡。不能起烟。不知擇路。不知擇處。不知度處。不知食處。盡𤛓其乳。不善料理。能領群者。是名十一法成就。不能黨護大群牛。
如是。比丘成就。十一法者。不能自安。亦不安他。
何等為十一。謂不知色。不知相。不能除其害蟲。不覆其瘡。不能起烟。不知正路。不知止處。不知度處。不知食處。盡𤛓其乳。若有上座。多聞耆舊。久修梵行。大師所歎。不向諸明智。修梵行者。稱譽其德。悉令宗敬。奉事供養。
云何名不知色。
諸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是名為色。不如實知。
云何不知相。
事業是過相。事業是慧相。是不如實知。是名不知相。
云何名不知去蟲。
所起欲覺能安。不離。不覺。不滅。所起瞋恚。害覺能安。不離。不覺。不滅。是名不去蟲。
云何不覆瘡。
謂眼見色。隨取形相。不守眼根。世間貪憂。惡不善法。心隨生漏。不能防護。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是名不覆其瘡。
云何不起烟。
如所聞。如所受法。不能為人。分別顯示。是名不起烟。
云何不知正道。
八正道。及聖法律。是名為道。彼不如實知。是名不知道。
云何不知止處。
謂於如來所知法。不得歡喜。悅樂。勝妙。出離。饒益。是名不知止處。
云何不知度處。
謂彼不知。修多羅。毘尼。阿毘曇。不隨時。往到其所。諮問請受。
云何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作何等法。為勝非惡。
於隱密法。不能開發。於顯露法。不能廣問。於甚深句義。自所知者。不能廣宣顯示。是名不知度處。
云何不知放牧處。
謂四念處。及賢聖法律。是名放牧處。於此不如實知。是名不知放牧處。
云何為盡𤛓其乳。
彼剎利。婆羅門。長者。自在施與。衣被飲食。床臥醫藥。資生眾具。彼比丘受者。不知限量。是名盡𤛓其乳。
云何為上座大德。多聞耆舊。乃至不向諸勝智。梵行者所。稱其功德。令其宗重。承事供養。令得悅樂。
謂比丘。不稱彼上座。乃至令諸智慧。梵行者。往詣其所。以隨順身口意業。承望奉事。是名不於上座。多聞耆舊。乃至令智慧梵行。往詣其所。承望奉事。令得悅樂。
彼牧牛者。成就十一法。堪能令彼。群牛增長。擁護群牛。令其悅樂。
何等為十一。謂知色。知相。如上清淨分說。乃至能領群者。隨時料理。令得安樂。是名牧牛者。十一事成就。能令群牛增長擁護。令得安樂。
如是。比丘成就。十一法者。能自安樂。亦能安他。
何等十一。謂知色。知相。乃至十一。
如清淨分廣說。
是名比丘。十一事成就。自安安他。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一奢能伽羅聚落。住一奢能伽羅林中。
時有尊者那提迦。舊住一奢能伽羅聚落。一奢能伽羅聚落。沙門。婆羅門聞。沙門瞿曇。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一奢能伽羅聚落。住一奢能伽羅林中。
聞已。各辦一釜食。著門邊。作是念。
我先供養世尊。我先供養善逝。
各各高聲大聲。作如是唱。
爾時世尊。聞園林內。有多人眾。高聲大聲。語尊者那提伽。
何因。何緣。園林內。有眾多人。高聲大聲。唱說之聲。
尊者那提伽。白佛言。
世尊。此一奢能伽羅聚落諸剎利。婆羅門長者。聞世尊住此林中。各作一釜食置園林內。各自唱言。
我先供養世尊。我先供養善逝。
以是故。於此林中。多人高聲。大聲唱說之聲。唯願世尊。當受彼食。
佛告那提伽。
莫以利我。我不求利。莫以稱我。我不求稱。
那提伽。若於如來如是。便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者。則於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
那提伽。唯我於此像類。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而得。不苦而得。於何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
那提伽。汝等。於如是像類色。不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故。不得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那提迦。天亦不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唯有我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於何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
那提伽。白佛言。
世尊。我今欲說譬。
佛告那提伽。
宜知是時。
那提迦。白佛言。
世尊。譬如天雨。水流順下。隨其彼彼。世尊住處。於彼彼處。剎利。婆羅門。長者。信敬奉事。以世尊。戒德清淨。正見真直。
是故我今。作如是說。唯願世尊。哀受彼請。
佛告那提伽。
莫以利我。我不求利。乃至云何。於彼彼所起利樂。有味有求。
那提迦。我見比丘。食好食已。仰腹而臥。急喘長息。
我見已。作是思惟。
如此長老。不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復次。那提迦。我見此有二比丘。食好食已。飽腹喘息。偃闡而行。
我作是念。
非彼長老。能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之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那提迦。我見眾多比丘。食好食已。從園至園。從房至房。從人至人。從群聚。至群聚。
我見是已。而作是念。
非彼長老。如是能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我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復次。那提迦。我於一時隨道行。見有比丘。於前遠去。
復有比丘。於後來亦遠。我於爾時。閑靜無為。亦無有便利之勞。
所以者何。依於食飲。樂著滋味。故有便利。此則為依。
觀五受陰生滅。而厭離住。此則為依。
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厭離而住。此則為依。
於群聚之樂。勤習群聚。厭於遠離。是則為依。
樂修遠離。則勤於遠離。厭離群聚。是則為依。
是故。那提迦。當如是學。
於五受陰。觀察生滅。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樂於遠離。精勤遠離。
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尊者那提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那楞伽羅聚落。如上廣說。乃至彼彼。所起求利。
佛告那提迦。
我見聚落。邊有精舍。有比丘坐禪。
我見已。作如是念。
今此尊者。聚落人。此或沙彌。來往聲響作亂。障其禪思。覺其正受。於不到欲到。不獲欲獲。不證欲證。而作留難。
那提迦。我不喜彼比丘。住聚落精舍。
那提迦。我見比丘。住空閑處。仰臥吁咄。
我見是已。而作是念。
令彼比丘。覺寤睡眠。思空閑想。
那提迦。我亦不喜。如是比丘。住空閑處。
那提迦。我復見比丘。住空閑處。搖身坐睡。
見已。作是念。
今此比丘。於睡覺寤。不定得定。定心者。得解脫。
是故。那提迦。我不喜。如是比丘。住空閑處。
那提迦。我復見比丘。住空閑處。端坐正受。
我見已。作是念。
令此比丘。不解脫者。疾得解脫。已解脫者。令自防護。使不退失。
那提迦。我喜如是比丘。住空閑處。
那提迦。我復見比丘。住空閑處。彼於後時。遠離空處。集捨床臥具。還入聚落。受床臥具。
那提迦。我亦不喜。如是比丘。還入聚落。
復次。那提迦。我見比丘。住聚落精舍。名聞大德。能感財利。衣被飲食。湯藥眾具。彼於後時。集捨利養。聚落床座。至於空閑。床臥安止。
那提迦。我喜如是比丘。集捨利養。聚落床臥。住於空閑。
那提迦。比丘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那提迦比丘。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諸離車子。常枕木枕。手足龜坼。疑畏莫令。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得其間便。
是故。常自儆策。不放逸住。以彼不放逸住故。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不能伺求。得其間便。
於未來世。不久。諸離車子。恣樂無事。手足柔軟。繒纊為枕。四體安臥。日出不起。放逸而住。以放逸住故。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得其間便。
如是。比丘精勤方便。堅固堪能。不捨善法。肌膚損瘦。筋連骨立。精勤方便。不捨善法。乃至未得。所應得者。不捨精進。常攝其心。不放逸住。以不放逸住故。魔王波旬。不得其便。
當來之世。有諸比丘。恣樂無事。手足柔軟。繒纊為枕。四體安臥。日出不起。放逸而住。以放逸住故。惡魔波旬。伺得其便。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精勤方便。乃至不得未得。不捨方便。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士夫。晨朝。以三百釜食。惠施眾生。日中。日暮。亦復如是。
第二士夫。時節須臾。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乃至如𤛓牛乳頃。比先士夫。惠施功德。所不能及。百分千分。巨億萬分。算數譬類。不得為比。
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時節須臾。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下至如𤛓牛乳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人家。多女人。少男子。當知是家。易為盜賊。之所劫奪。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能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當知是人。易為諸惡。鬼神所欺。
譬如人家。多男子。少女人。不為盜賊。數數劫奪。如是。善男子。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不為諸惡。鬼神所欺。
是故。諸比丘。常當隨時。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有人。有匕手劍。其刃廣利。
有健士夫言。
我能以手以拳。椎打汝劍。令其摧碎。
諸比丘。彼健士夫。當能以手以拳。椎打彼劍。令摧碎不。
比丘白佛。
不能。世尊。彼匕手劍。其刃廣利。非彼士夫。能以手以拳。椎打碎折。正足自困。
如是。比丘。若沙門。婆羅門。下至如𤛓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若有諸惡。鬼神欲往。伺求其短。不能得其間便。正可反自傷耳。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
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以爪抄土。告諸比丘。
於意云何。我爪上土多。為大地土多。
比丘白佛。
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無量無數。不可為比。
佛告諸比丘。
如是。眾生能數數下至。彈指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者。如甲上土耳。其諸眾生。不能數數下至。如彈指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者。如大地土。
是故。諸比丘。常當數數。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一切行無常。不恒。不安。是變易法。
諸比丘。常當觀察。一切諸行。修習厭離。不樂。解脫。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
壽命遷滅。遲速如何。
佛告比丘。
我則能說。但汝欲知者難。
比丘白佛。
可說譬不。
佛言。
可說。
佛告比丘。
有四士夫。手執強弓。一時放發。俱射四方。有一士夫。及箭未落。接取四箭。
云何。比丘。如是士夫。為捷疾不。
比丘白佛。
捷疾。世尊。
佛告比丘。
此接箭士夫。雖復捷疾。有地神天子。倍疾於彼。虛空神天。倍疾地神。四王天子來去。倍疾於虛空神天。日月天子。復倍捷疾。於四王天。導日月神。復倍捷疾。於日月天子。
諸比丘。命行遷變。倍疾於彼。導日月神。
是故。諸比丘。當勤方便。觀察命行無常。迅速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一人。名陀舍羅訶。彼陀舍羅訶有鼓。名阿能訶。好聲。美聲。深聲。徹四十里。彼鼓既久。處處裂壞。
爾時鼓士。裁割牛皮。周匝纏縛。雖復纏縛。鼓猶無復高聲。美聲。深聲。彼於後時。轉復朽壞。皮大剝落。唯有聚木。
如是。比丘。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以彼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故。於如來。所說修多羅。甚深明照。難見難覺。不可思量。微密決定。明智所知。彼則頓受。周備受。聞其所說。歡喜崇習。出離饒益。
當來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聞如來。所說修多羅。甚深明照空相。應隨順緣起法。彼不頓受持。不至到受。聞彼說者。不歡喜崇習。而於世間。眾雜異論。文辭綺飾。世俗雜句。專心頂受。聞彼說者。歡喜崇習。不得出離饒益。於彼如來所說。甚深明照。空相要法。隨順緣起者。於此則滅。猶如彼鼓。朽故壞裂。唯有聚木。
是故。諸比丘。當勤方便。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於如來所說。甚深明照。空相要法。隨順緣起。頓受。遍受。聞彼說者。歡喜崇習。出離饒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鐵丸。投著火中。與火同色。盛著劫貝綿中。
云何。比丘。當速燃不。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愚癡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若見年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貪欲心。欲燒其心。欲燒其身。身心燒已。捨戒退減。是愚癡人。長夜當得。非義饒益。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善護其身。守護根門。繫念。入村乞食。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一猫狸。飢渴羸瘦。於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之。有時鼠子。出穴遊戲。時彼猫狸。疾取吞之。
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內藏。食內藏時。猫狸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塜間。不知何止。遂至於死。
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欲心。貪欲發已。欲火熾燃。燒其身心。燒身心已。馳心狂逸。不樂精舍。不樂空閑。不樂樹下。為惡不善心。侵食內法。捨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饒益苦。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繫心正念。入村乞食。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木杵。常用不止。日夜消減。
如是。比丘。若沙門。婆羅門。從本以來。不閉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勤覺悟。修習善法。當知是輩。終日損減。不增善法。如彼木杵。
諸比丘。譬如優鉢羅。鉢曇摩。拘牟頭。分陀利。生於水中。長於水中。隨水增長。如是。沙門。婆羅門。善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覺悟。當知是等。善根功德。日夜增長。終不退減。當如是學。
善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覺悟。功德善法。日夜增長。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於後夜時。聞野狐鳴。
爾時世尊。夜過天明。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汝等後夜時。聞野狐鳴不。
諸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諸比丘。
有一愚癡人。作如是念。
令我受身得。如是形類。作如是聲。
此愚癡人。欲求如是像類。處所受生。何足不得。
是故。比丘。汝等但當。精勤方便。求斷諸有。莫作方便。增長諸有。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不讚歎。受少有身。況復多受。
所以者何。受有者苦。
譬如糞屎。少亦臭穢。何況於多。如是諸有。少亦不歎。乃至剎那。況復於多。
所以者何。有者。苦故。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斷除諸有。莫增長有。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夜後分時。聞野狐鳴。
是夜過已。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汝等於夜後分。聞野狐鳴不。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彼野狐者。疥瘡所困。是故鳴喚。若能有人。為彼野狐。治疥瘡者。野狐必當。知恩報恩。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有知恩報恩。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
知恩報恩。
其有小恩尚報。終不忘失。況復大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有尊者跋迦梨。住王舍城。金師精舍。疾病困苦。尊者富隣尼。瞻視供養。
時跋迦梨。語富隣尼。
汝可詣世尊所。為我稽首。禮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言。
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積床褥。願見世尊。疾病困苦。氣力羸惙。無由奉詣。唯願世尊。降此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時富隣尼。受跋迦梨語已。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跋迦梨。稽首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
世尊答言。
令彼安樂。
富隣尼。白佛言。
世尊。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在床褥。願見世尊。無有身力。來詣世尊。
善哉。世尊。詣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爾時世尊。默然聽許。
時富隣尼。知世尊聽許已。禮足而去。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覺。往詣金師精舍。至跋迦梨住房。跋迦梨比丘。遙見世尊。從床欲起。
佛告跋迦梨。
且止。勿起。
世尊即坐異床。語跋迦梨。
汝心堪忍。此病苦不。汝身所患。為增。為損。
跋迦梨白佛。
如前叉摩比丘修多羅廣說。
世尊。我身苦痛。極難堪忍。欲求刀自殺。不樂苦生。
佛告跋迦梨。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云何。跋迦梨。色是常耶。為非常耶。
跋迦梨答言。
無常。世尊。
復問。
若無常。是苦耶。
答言。
是苦。世尊。
復問。
跋迦梨。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中寧有。可貪可欲不。
跋迦梨白佛。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佛告跋迦梨。
若於彼身。無可貪。可欲者。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爾時世尊。為跋迦梨。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
即於彼夜。尊者跋迦梨。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二天。身極端正。於後夜時。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跋迦梨。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彼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俱禮佛足。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昨夜有二天子。形體端正。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而作是言。
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稽首作禮。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
汝當往詣。尊者跋迦梨比丘所。語跋迦梨言。
昨夜有二天。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語我言。
尊者跋迦梨。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尊者跋迦梨。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即沒不現。
此是天語。
佛復記汝。
汝於此身。不起貪欲。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時彼比丘。受世尊教已。詣金師精舍。跋迦梨房。
爾時跋迦梨。語侍病者。
汝等持繩床。共舉我身。著精舍外。我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眾多比丘。出房舍。露地經行。受使比丘。詣眾多比丘所。問眾多比丘言。
諸尊。跋迦梨比丘。住在何所。
諸比丘答言。
跋迦梨比丘。告侍病者。令舉繩床。出精舍外。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受使比丘。即詣跋迦梨所。
跋迦梨比丘。遙見使比丘來。語侍病者。
下繩床著地。彼比丘疾來。似世尊使。
彼侍病者。即下繩床著地。
時彼使比丘。語跋迦梨。
世尊有教。及天有所說。
時跋迦梨。語侍病者。
扶我著地。不可於床上。受世尊教。及天所說。
時侍病者。即扶跋迦梨。下置於地。
時跋迦梨言。
汝可宣示。世尊告勅。及天所說。
使比丘言。
跋迦梨。大師告汝。
夜有二天。來白我言。
跋迦梨比丘。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跋迦梨比丘。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即沒不現。
世尊復記說。
汝善於命終。後世亦善。
跋迦梨言。
尊者。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然我今日。於色常。無常。決定無疑。無常者。是苦。決定無疑。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彼無有。可貪。可欲。決定無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然我今日。疾病苦痛。猶故隨身。欲刀自殺。不樂久生。
即執刀自殺。
時使比丘。供養跋迦梨死身已。還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以世尊所勅。具告尊者跋迦梨。
彼作是言。
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
廣說乃至。執刀自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共詣金師精舍。跋迦梨尸所。
見跋迦梨死身。有遠離之色。
見已。語諸比丘。
汝等見是。跋迦梨比丘。死身在地。有遠離之色不。
諸比丘白佛。
已見。世尊。
復告諸比丘。
遶跋迦梨身。四面周匝。有闇冥之相。圍遶身不。
諸比丘白佛。
已見。世尊。
佛告諸比丘。
此是惡魔之像。周匝求覓。跋迦梨善男子識神。當生何處。
佛告諸比丘。
跋迦梨善男子。不住識神。以刀自殺。
爾時世尊。為彼跋迦梨。說第一記。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尊者闡陀。住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
時尊者舍利弗。聞尊者闡陀。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
聞已。語尊者摩訶拘絺羅。
尊者知不。闡陀比丘。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當往共看。
摩訶拘絺羅。默然許之。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共詣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至尊者闡陀住房。
尊者闡陀。遙見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凭床欲起。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闡陀。
汝且莫起。
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坐於異床。問尊者闡陀。
云何。尊者闡陀。所患為可堪忍不。為增。為損。
如前叉摩修多羅廣說。
尊者闡陀言。
我今身病。極患苦痛。難可堪忍。所起之病。但增無損。唯欲執刀自殺。不樂苦活。
尊者舍利弗言。
尊者闡陀。汝當努力。莫自傷害。若汝在世。我當與汝。來往周旋。汝若有乏。我當給汝。如法湯藥。汝若無看病人。我當看汝。必令適意。非不適意。
闡陀答言。
我有供養。那羅聚落。諸婆羅門。長者。悉見看視。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無所乏少。自有弟子。修梵行者。隨意瞻病。非不適意。但我疾病。苦痛逼身。難可堪忍。唯欲自殺。不樂苦生。
舍利弗言。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闡陀。眼及眼識。眼所識色。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
不也。
尊者舍利弗復問。
闡陀。耳鼻舌身意。及意識。意識所識法。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
不也。
尊者舍利弗復問。
闡陀。汝於眼。眼識及色。為何所見。何所識。何所知故。言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
我於眼。眼識及色。見滅。知滅故。見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復問。
闡陀。汝於耳鼻舌身意。意識及法。何所見。何所知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
尊者舍利弗。我於意。意識及法。見滅。知滅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尊者舍利弗。然我今日。身病苦痛。不能堪忍。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闡陀。
汝今當於大師。修習正念。如所說句。
有所依者。則為動搖。動搖者。有所趣向。趣向者。為不休息。不休息者。則隨趣往來。隨趣往來者。則有未來生死。有未來生死故。有未來出沒。有未來出沒故。則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一苦聚集。
如所說句。
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
闡陀言。
尊者摩訶拘絺羅。供養世尊事。於今畢矣。隨順善逝。今已畢矣。適意。非不適意。弟子所作。於今已作。若復有餘。弟子所作。供養師者。亦當如是。供養大師。適意。非不適意。然我今日。身病苦痛。難可堪忍。唯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
爾時尊者闡陀。即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尊者。闡陀舍利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闡陀。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云何。世尊。彼尊者闡陀。當至何趣。云何受生。後世云何。
佛告尊者舍利弗。
彼不自記說言。
尊者摩訶拘絺羅。我供養世尊。於今已畢。隨順善逝。於今已畢。適意。非不適意。若復有餘。供養大師者。當如是作。適意。非不適意耶。
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問。
世尊。彼尊者闡陀。先於鎮珍尼婆羅門聚落。有供養家。極親厚家。善言語家。
佛告舍利弗。
如是。舍利弗。正智。正善解脫。善男子。有供養家。親厚家。善言語家。
舍利弗。我不說。彼有大過。若有捨此身。餘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若有捨此身已。餘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無大過故。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如是。世尊。為彼尊者闡陀。說第一記。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歡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給孤獨長者。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有人在我舍者。皆得淨信。諸在我舍。而命終者。皆得生天。
佛言。
善哉善哉。長者。是深妙說。是一向受。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言。
在我舍者。皆得淨信。及其命終。皆生天上。
有何大德神力比丘。為汝說言。
凡在汝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長者白佛。
不也。世尊。
復問。
云何。為比丘尼。為諸天。為從我所。面前聞說。
長者白佛。
不也。世尊。
云何。長者。汝緣自知見。知在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長者白佛。
不也。世尊。
佛告長者。
汝既不從。大德神力比丘所聞。非比丘尼。非諸天。又不從我。面前聞說。復不緣自見知。
若有諸人。於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
汝今何由。能作如是。甚深妙說。作一向受。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而作是言。
有人於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
長者白佛。
無有比丘。大德神力。而來告我。
如上廣說。乃至。悉皆生天。
世尊。然我有眾生主。懷妊之時。我即教彼。為其子故。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其生已。復教三歸。及生知見。復教持戒。設復婢使。下賤。客人。懷妊及生。亦如是教。
若人賣奴婢者。我輒往彼。語言。
賢者。我欲買人。汝當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受持禁戒。
隨我教者。輒授五戒。然後隨價而買。不隨我教。則所不取。若復止客。若傭作人。亦復先要受。三歸五戒。然後受之。
若復有來。求為弟子。若復乞貸舉息。我悉要以。三歸五戒。然後受之。
又復我舍。供養佛。及比丘僧時。稱父母名。兄弟妻子。宗親知識。國王大臣。諸天龍神。若存若亡。沙門。婆羅門。內外眷屬。下至僕使。皆稱其名。而為咒願。
又從世尊。聞稱名。咒願因緣。皆得生天。或因園田布施。或因房舍。或因床臥具。或因常施。或施行路。下至一摶。施與眾生。此諸因緣。皆生天上。
佛言。
善哉善哉。長者。汝以信心故。能作是說。如來於彼。有無上知見。審知汝舍。有人命終。皆悉生天。
爾時給孤獨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恭敬住。常當繫心。常當畏慎。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繫心。不畏慎。不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儀足者。無有是處。
不備威儀。欲令學法滿者。無有是處。
學法不滿。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無有是處。
解脫知見。不滿足。欲令得無餘涅槃者。無有是處。
如是。比丘。當勤恭敬。繫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威儀具足者。斯有是處。
威儀具足已。而學法具足者。斯有是處。
學法備足已。而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斯有是處。
解脫知見身。具足已。得無餘涅槃者。斯有是處。
是故。比丘。當勤恭敬。繫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威儀滿足。乃至無餘涅槃。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二淨法。能護世間。
何等為二。所謂慚愧。
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世間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親。師長尊卑之序。顛倒渾亂。如畜生趣。以有二種淨法。所謂慚愧。是故世間。知有父母。乃至師長。尊卑之序。則不渾亂。如畜生趣。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世間若無有。
慚愧二法者。
違越清淨道。
向生老病死。
世間若成就。
慚愧二法者。
增長清淨道。
永閉生死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燒燃法。不燒燃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燒燃法。
若男若女。犯戒行。惡不善法。身惡行成就。口意惡行成就。若彼後時。疾病困苦。沈頓床褥。受諸苦毒。當於爾時。先所行惡。悉皆憶念。
譬如大山。日西影覆。如是眾生。先所行惡。身口意業。諸不善法。臨終悉現。心乃追悔。
咄哉。咄哉。先不修善。但行眾惡。當墮惡趣。受諸苦毒。
憶念是已。心生燒燃。心生變悔。心生悔已。不得善心。命終後世。亦不善心相續生。是名燒燃法。
云何不燒燃。
若男子女人。受持淨戒。修真實法。身善業成就。口意善業成就。臨壽終時。身遭苦患。沈頓床褥。眾苦觸身。彼心憶念。先修善法。身善行。口意善行成就。當於爾時。攀緣善法。
我作如是。身口意善。不為眾惡。當生善趣。不墮惡趣。
心不變悔。不變悔故。善心命終。後世續善。是名不燒燃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已種燒燃業。
依於非法活。
乘斯惡業行。
必生地獄中。
等活及黑繩。
眾合二叫呼。
燒燃極燒燃。
無澤大地獄。
是八大地獄。
極苦難可過。
惡業種種故。
各別十六處。
四周開四門。
中間量悉等。
鐵為四周板。
四門扇亦鐵。
鐵地盛火燃。
其焰普周遍。
縱廣百由旬。
焰焰無間息。
調伏非諸行。
考治強梁者。
長夜加楚毒。
其苦難可見。
見者生恐怖。
悚慄身毛竪。
墮彼地獄時。
足上頭向下。
止聖柔和心。
修行梵行者。
於此賢聖所。
輕心起非義。
及殺害眾生。
墮斯熱地獄。
宛轉於火中。
猶如火炙魚。
苦痛號叫呼。
如群戰象聲。
大火自然生。
斯由自業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捨身惡行者。能得身惡行斷。不得身惡行斷者。我不說彼。捨身惡行。以彼能得身。惡行斷故。是故我說。彼捨身惡行。身惡行者。不以義饒益安樂。眾生離身惡行。以義饒益。得安樂故。是故我說。捨身惡行。口意惡行。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師住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於槽中。然後以水灌之。麁上煩惱。剛石堅塊。隨水而去。
猶有麁沙纏結。復以水灌。麁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
猶為細沙。黑土之所纏結。復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
猶有似金微垢。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
彼鍊金師。鍊金弟子。復置爐中。增火鼓韛。轉側陶鍊。然後生金。輕軟光澤。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鐶釧。諸莊嚴具。
如是。淨心進向比丘。麁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除次麁垢。欲覺。恚覺。害覺。如彼生金。除麁沙礫。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里覺。人眾覺。生天覺。思惟除滅。如彼生金。除去塵垢。細沙黑土。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淨。猶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純淨。
復次。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為法所持。不得寂靜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如彼金師。金師弟子。陶鍊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得隨意。成莊嚴具。
復次。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一心一意。盡諸有漏。如鍊金師。鍊金師弟子。陶鍊生金。令其輕軟。不斷光澤。屈伸隨意。
復次。比丘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正受。純一清淨。離諸煩惱。柔軟真實不動。於彼彼入處。欲求作證。悉能得證。如彼金師。陶鍊生金。極令輕軟。光澤不斷。任作何器。隨意所欲。
如是。比丘。三昧正受。乃至於諸入處。悉能得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應當專心方便。隨時思惟三相。
云何為三。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
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則於是處。其心下劣。
若復一向。思惟舉相。則於是處。掉亂心起。
若復一向。思惟捨相。則於是處。不得正定。盡諸有漏。
以彼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故。心則正定。盡諸有漏。
如巧金師。金師弟子。以生金。著於爐中增火。隨時扇韛。隨時水灑。隨時俱捨。若一向鼓韛者。即於是處。生金焦盡。一向水灑。則於是處。生金堅強。若一向俱捨。則於是處。生金不熟。則無所用。
是故。巧金師。金師弟子。於彼生金。隨時鼓韛。隨時水灑。隨時兩捨。如是生金。得等調適。隨事所用。
如是。比丘。專心方便。時時思惟。憶念三相。乃至漏盡。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者。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恒水此岸。亦不善觀。恒水彼岸。而駈群牛。峻岸而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起患難。
諸比丘。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人。不愚不癡者。有方便慧。夏末秋初。能善觀察。恒水此岸。亦善觀察。恒水彼岸。善度其牛。至平博山谷。好水草處。彼初度時。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斷其急流。次駈第二。多力少牛。隨後而度。然後第三。駈羸小者。隨逐下流。悉皆次第。安隱得度。新生犢子。愛戀其母。亦隨其後。得度彼岸。
如是。比丘。我說斯譬。當知其義。彼摩竭提。牧牛者。愚癡無慧。彼諸六師。富蘭那等。亦復如是。習諸邪見。向於邪道。如彼牧牛人。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此岸彼岸。高峻山嶮。從峻岸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生患難。
如是六師。富蘭那等。愚癡無慧。不觀此岸。謂於此世。不觀彼岸。謂於他世。中間洄澓。謂境諸魔。自遭苦難。彼諸見者。習其所學。亦遭患難。
彼摩竭提。善牧牛者。不愚不癡。有方便慧。謂如來。應。等正覺。如牧牛者。善觀此岸。善觀彼岸。善度其牛。於平博山谷。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橫截急流。安度彼岸。如是我聲聞。能盡諸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橫截惡魔。世間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次度第二。多力少牛。截流橫度。如是我諸聲聞。斷五下分結。得阿那含。於彼受生。不還此世。亦復斷截。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駈其第三。羸小少牛。隨其下流。安隱得度。如是我聲聞。斷三結。貪恚癡薄。得斯陀含。一來此世。究竟苦邊。橫截於彼。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新生犢子。愛戀其母。亦隨得度。如是我聲聞。斷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斷截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此世及他世。
明智善顯現。
諸魔得未得。
乃至於死魔。
一切悉知者。
三藐三佛智。
斷截諸魔流。
破壞令消亡。
開示甘露門。
顯現正真道。
心常多欣悅。
逮得安隱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不能令牛增長。亦不能擁護大群牛。令等安樂。
何等為十一。謂不知色。不知相。不去蟲。不能覆護其瘡。不能起烟。不知擇路。不知擇處。不知度處。不知食處。盡𤛓其乳。不善料理。能領群者。是名十一法成就。不能黨護大群牛。
如是。比丘成就。十一法者。不能自安。亦不安他。
何等為十一。謂不知色。不知相。不能除其害蟲。不覆其瘡。不能起烟。不知正路。不知止處。不知度處。不知食處。盡𤛓其乳。若有上座。多聞耆舊。久修梵行。大師所歎。不向諸明智。修梵行者。稱譽其德。悉令宗敬。奉事供養。
云何名不知色。
諸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是名為色。不如實知。
云何不知相。
事業是過相。事業是慧相。是不如實知。是名不知相。
云何名不知去蟲。
所起欲覺能安。不離。不覺。不滅。所起瞋恚。害覺能安。不離。不覺。不滅。是名不去蟲。
云何不覆瘡。
謂眼見色。隨取形相。不守眼根。世間貪憂。惡不善法。心隨生漏。不能防護。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是名不覆其瘡。
云何不起烟。
如所聞。如所受法。不能為人。分別顯示。是名不起烟。
云何不知正道。
八正道。及聖法律。是名為道。彼不如實知。是名不知道。
云何不知止處。
謂於如來所知法。不得歡喜。悅樂。勝妙。出離。饒益。是名不知止處。
云何不知度處。
謂彼不知。修多羅。毘尼。阿毘曇。不隨時。往到其所。諮問請受。
云何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作何等法。為勝非惡。
於隱密法。不能開發。於顯露法。不能廣問。於甚深句義。自所知者。不能廣宣顯示。是名不知度處。
云何不知放牧處。
謂四念處。及賢聖法律。是名放牧處。於此不如實知。是名不知放牧處。
云何為盡𤛓其乳。
彼剎利。婆羅門。長者。自在施與。衣被飲食。床臥醫藥。資生眾具。彼比丘受者。不知限量。是名盡𤛓其乳。
云何為上座大德。多聞耆舊。乃至不向諸勝智。梵行者所。稱其功德。令其宗重。承事供養。令得悅樂。
謂比丘。不稱彼上座。乃至令諸智慧。梵行者。往詣其所。以隨順身口意業。承望奉事。是名不於上座。多聞耆舊。乃至令智慧梵行。往詣其所。承望奉事。令得悅樂。
彼牧牛者。成就十一法。堪能令彼。群牛增長。擁護群牛。令其悅樂。
何等為十一。謂知色。知相。如上清淨分說。乃至能領群者。隨時料理。令得安樂。是名牧牛者。十一事成就。能令群牛增長擁護。令得安樂。
如是。比丘成就。十一法者。能自安樂。亦能安他。
何等十一。謂知色。知相。乃至十一。
如清淨分廣說。
是名比丘。十一事成就。自安安他。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一奢能伽羅聚落。住一奢能伽羅林中。
時有尊者那提迦。舊住一奢能伽羅聚落。一奢能伽羅聚落。沙門。婆羅門聞。沙門瞿曇。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一奢能伽羅聚落。住一奢能伽羅林中。
聞已。各辦一釜食。著門邊。作是念。
我先供養世尊。我先供養善逝。
各各高聲大聲。作如是唱。
爾時世尊。聞園林內。有多人眾。高聲大聲。語尊者那提伽。
何因。何緣。園林內。有眾多人。高聲大聲。唱說之聲。
尊者那提伽。白佛言。
世尊。此一奢能伽羅聚落諸剎利。婆羅門長者。聞世尊住此林中。各作一釜食置園林內。各自唱言。
我先供養世尊。我先供養善逝。
以是故。於此林中。多人高聲。大聲唱說之聲。唯願世尊。當受彼食。
佛告那提伽。
莫以利我。我不求利。莫以稱我。我不求稱。
那提伽。若於如來如是。便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者。則於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
那提伽。唯我於此像類。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而得。不苦而得。於何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
那提伽。汝等。於如是像類色。不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故。不得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那提迦。天亦不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唯有我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於何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
那提伽。白佛言。
世尊。我今欲說譬。
佛告那提伽。
宜知是時。
那提迦。白佛言。
世尊。譬如天雨。水流順下。隨其彼彼。世尊住處。於彼彼處。剎利。婆羅門。長者。信敬奉事。以世尊。戒德清淨。正見真直。
是故我今。作如是說。唯願世尊。哀受彼請。
佛告那提伽。
莫以利我。我不求利。乃至云何。於彼彼所起利樂。有味有求。
那提迦。我見比丘。食好食已。仰腹而臥。急喘長息。
我見已。作是思惟。
如此長老。不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復次。那提迦。我見此有二比丘。食好食已。飽腹喘息。偃闡而行。
我作是念。
非彼長老。能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之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那提迦。我見眾多比丘。食好食已。從園至園。從房至房。從人至人。從群聚。至群聚。
我見是已。而作是念。
非彼長老。如是能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我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復次。那提迦。我於一時隨道行。見有比丘。於前遠去。
復有比丘。於後來亦遠。我於爾時。閑靜無為。亦無有便利之勞。
所以者何。依於食飲。樂著滋味。故有便利。此則為依。
觀五受陰生滅。而厭離住。此則為依。
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厭離而住。此則為依。
於群聚之樂。勤習群聚。厭於遠離。是則為依。
樂修遠離。則勤於遠離。厭離群聚。是則為依。
是故。那提迦。當如是學。
於五受陰。觀察生滅。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樂於遠離。精勤遠離。
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尊者那提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那楞伽羅聚落。如上廣說。乃至彼彼。所起求利。
佛告那提迦。
我見聚落。邊有精舍。有比丘坐禪。
我見已。作如是念。
今此尊者。聚落人。此或沙彌。來往聲響作亂。障其禪思。覺其正受。於不到欲到。不獲欲獲。不證欲證。而作留難。
那提迦。我不喜彼比丘。住聚落精舍。
那提迦。我見比丘。住空閑處。仰臥吁咄。
我見是已。而作是念。
令彼比丘。覺寤睡眠。思空閑想。
那提迦。我亦不喜。如是比丘。住空閑處。
那提迦。我復見比丘。住空閑處。搖身坐睡。
見已。作是念。
今此比丘。於睡覺寤。不定得定。定心者。得解脫。
是故。那提迦。我不喜。如是比丘。住空閑處。
那提迦。我復見比丘。住空閑處。端坐正受。
我見已。作是念。
令此比丘。不解脫者。疾得解脫。已解脫者。令自防護。使不退失。
那提迦。我喜如是比丘。住空閑處。
那提迦。我復見比丘。住空閑處。彼於後時。遠離空處。集捨床臥具。還入聚落。受床臥具。
那提迦。我亦不喜。如是比丘。還入聚落。
復次。那提迦。我見比丘。住聚落精舍。名聞大德。能感財利。衣被飲食。湯藥眾具。彼於後時。集捨利養。聚落床座。至於空閑。床臥安止。
那提迦。我喜如是比丘。集捨利養。聚落床臥。住於空閑。
那提迦。比丘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那提迦比丘。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諸離車子。常枕木枕。手足龜坼。疑畏莫令。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得其間便。
是故。常自儆策。不放逸住。以彼不放逸住故。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不能伺求。得其間便。
於未來世。不久。諸離車子。恣樂無事。手足柔軟。繒纊為枕。四體安臥。日出不起。放逸而住。以放逸住故。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得其間便。
如是。比丘精勤方便。堅固堪能。不捨善法。肌膚損瘦。筋連骨立。精勤方便。不捨善法。乃至未得。所應得者。不捨精進。常攝其心。不放逸住。以不放逸住故。魔王波旬。不得其便。
當來之世。有諸比丘。恣樂無事。手足柔軟。繒纊為枕。四體安臥。日出不起。放逸而住。以放逸住故。惡魔波旬。伺得其便。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精勤方便。乃至不得未得。不捨方便。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士夫。晨朝。以三百釜食。惠施眾生。日中。日暮。亦復如是。
第二士夫。時節須臾。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乃至如𤛓牛乳頃。比先士夫。惠施功德。所不能及。百分千分。巨億萬分。算數譬類。不得為比。
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時節須臾。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下至如𤛓牛乳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人家。多女人。少男子。當知是家。易為盜賊。之所劫奪。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能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當知是人。易為諸惡。鬼神所欺。
譬如人家。多男子。少女人。不為盜賊。數數劫奪。如是。善男子。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不為諸惡。鬼神所欺。
是故。諸比丘。常當隨時。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有人。有匕手劍。其刃廣利。
有健士夫言。
我能以手以拳。椎打汝劍。令其摧碎。
諸比丘。彼健士夫。當能以手以拳。椎打彼劍。令摧碎不。
比丘白佛。
不能。世尊。彼匕手劍。其刃廣利。非彼士夫。能以手以拳。椎打碎折。正足自困。
如是。比丘。若沙門。婆羅門。下至如𤛓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若有諸惡。鬼神欲往。伺求其短。不能得其間便。正可反自傷耳。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
數數下至。如𤛓牛乳頃。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以爪抄土。告諸比丘。
於意云何。我爪上土多。為大地土多。
比丘白佛。
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無量無數。不可為比。
佛告諸比丘。
如是。眾生能數數下至。彈指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者。如甲上土耳。其諸眾生。不能數數下至。如彈指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者。如大地土。
是故。諸比丘。常當數數。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一切行無常。不恒。不安。是變易法。
諸比丘。常當觀察。一切諸行。修習厭離。不樂。解脫。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
壽命遷滅。遲速如何。
佛告比丘。
我則能說。但汝欲知者難。
比丘白佛。
可說譬不。
佛言。
可說。
佛告比丘。
有四士夫。手執強弓。一時放發。俱射四方。有一士夫。及箭未落。接取四箭。
云何。比丘。如是士夫。為捷疾不。
比丘白佛。
捷疾。世尊。
佛告比丘。
此接箭士夫。雖復捷疾。有地神天子。倍疾於彼。虛空神天。倍疾地神。四王天子來去。倍疾於虛空神天。日月天子。復倍捷疾。於四王天。導日月神。復倍捷疾。於日月天子。
諸比丘。命行遷變。倍疾於彼。導日月神。
是故。諸比丘。當勤方便。觀察命行無常。迅速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一人。名陀舍羅訶。彼陀舍羅訶有鼓。名阿能訶。好聲。美聲。深聲。徹四十里。彼鼓既久。處處裂壞。
爾時鼓士。裁割牛皮。周匝纏縛。雖復纏縛。鼓猶無復高聲。美聲。深聲。彼於後時。轉復朽壞。皮大剝落。唯有聚木。
如是。比丘。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以彼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故。於如來。所說修多羅。甚深明照。難見難覺。不可思量。微密決定。明智所知。彼則頓受。周備受。聞其所說。歡喜崇習。出離饒益。
當來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聞如來。所說修多羅。甚深明照空相。應隨順緣起法。彼不頓受持。不至到受。聞彼說者。不歡喜崇習。而於世間。眾雜異論。文辭綺飾。世俗雜句。專心頂受。聞彼說者。歡喜崇習。不得出離饒益。於彼如來所說。甚深明照。空相要法。隨順緣起者。於此則滅。猶如彼鼓。朽故壞裂。唯有聚木。
是故。諸比丘。當勤方便。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於如來所說。甚深明照。空相要法。隨順緣起。頓受。遍受。聞彼說者。歡喜崇習。出離饒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鐵丸。投著火中。與火同色。盛著劫貝綿中。
云何。比丘。當速燃不。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愚癡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若見年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貪欲心。欲燒其心。欲燒其身。身心燒已。捨戒退減。是愚癡人。長夜當得。非義饒益。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善護其身。守護根門。繫念。入村乞食。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一猫狸。飢渴羸瘦。於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之。有時鼠子。出穴遊戲。時彼猫狸。疾取吞之。
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內藏。食內藏時。猫狸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塜間。不知何止。遂至於死。
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欲心。貪欲發已。欲火熾燃。燒其身心。燒身心已。馳心狂逸。不樂精舍。不樂空閑。不樂樹下。為惡不善心。侵食內法。捨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饒益苦。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繫心正念。入村乞食。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木杵。常用不止。日夜消減。
如是。比丘。若沙門。婆羅門。從本以來。不閉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勤覺悟。修習善法。當知是輩。終日損減。不增善法。如彼木杵。
諸比丘。譬如優鉢羅。鉢曇摩。拘牟頭。分陀利。生於水中。長於水中。隨水增長。如是。沙門。婆羅門。善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覺悟。當知是等。善根功德。日夜增長。終不退減。當如是學。
善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覺悟。功德善法。日夜增長。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於後夜時。聞野狐鳴。
爾時世尊。夜過天明。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汝等後夜時。聞野狐鳴不。
諸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諸比丘。
有一愚癡人。作如是念。
令我受身得。如是形類。作如是聲。
此愚癡人。欲求如是像類。處所受生。何足不得。
是故。比丘。汝等但當。精勤方便。求斷諸有。莫作方便。增長諸有。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不讚歎。受少有身。況復多受。
所以者何。受有者苦。
譬如糞屎。少亦臭穢。何況於多。如是諸有。少亦不歎。乃至剎那。況復於多。
所以者何。有者。苦故。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斷除諸有。莫增長有。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夜後分時。聞野狐鳴。
是夜過已。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汝等於夜後分。聞野狐鳴不。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彼野狐者。疥瘡所困。是故鳴喚。若能有人。為彼野狐。治疥瘡者。野狐必當。知恩報恩。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有知恩報恩。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
知恩報恩。
其有小恩尚報。終不忘失。況復大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有尊者跋迦梨。住王舍城。金師精舍。疾病困苦。尊者富隣尼。瞻視供養。
時跋迦梨。語富隣尼。
汝可詣世尊所。為我稽首。禮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言。
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積床褥。願見世尊。疾病困苦。氣力羸惙。無由奉詣。唯願世尊。降此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時富隣尼。受跋迦梨語已。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跋迦梨。稽首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
世尊答言。
令彼安樂。
富隣尼。白佛言。
世尊。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在床褥。願見世尊。無有身力。來詣世尊。
善哉。世尊。詣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爾時世尊。默然聽許。
時富隣尼。知世尊聽許已。禮足而去。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覺。往詣金師精舍。至跋迦梨住房。跋迦梨比丘。遙見世尊。從床欲起。
佛告跋迦梨。
且止。勿起。
世尊即坐異床。語跋迦梨。
汝心堪忍。此病苦不。汝身所患。為增。為損。
跋迦梨白佛。
如前叉摩比丘修多羅廣說。
世尊。我身苦痛。極難堪忍。欲求刀自殺。不樂苦生。
佛告跋迦梨。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云何。跋迦梨。色是常耶。為非常耶。
跋迦梨答言。
無常。世尊。
復問。
若無常。是苦耶。
答言。
是苦。世尊。
復問。
跋迦梨。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中寧有。可貪可欲不。
跋迦梨白佛。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佛告跋迦梨。
若於彼身。無可貪。可欲者。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爾時世尊。為跋迦梨。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
即於彼夜。尊者跋迦梨。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二天。身極端正。於後夜時。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跋迦梨。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彼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俱禮佛足。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
昨夜有二天子。形體端正。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而作是言。
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稽首作禮。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
汝當往詣。尊者跋迦梨比丘所。語跋迦梨言。
昨夜有二天。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語我言。
尊者跋迦梨。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尊者跋迦梨。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即沒不現。
此是天語。
佛復記汝。
汝於此身。不起貪欲。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時彼比丘。受世尊教已。詣金師精舍。跋迦梨房。
爾時跋迦梨。語侍病者。
汝等持繩床。共舉我身。著精舍外。我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眾多比丘。出房舍。露地經行。受使比丘。詣眾多比丘所。問眾多比丘言。
諸尊。跋迦梨比丘。住在何所。
諸比丘答言。
跋迦梨比丘。告侍病者。令舉繩床。出精舍外。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受使比丘。即詣跋迦梨所。
跋迦梨比丘。遙見使比丘來。語侍病者。
下繩床著地。彼比丘疾來。似世尊使。
彼侍病者。即下繩床著地。
時彼使比丘。語跋迦梨。
世尊有教。及天有所說。
時跋迦梨。語侍病者。
扶我著地。不可於床上。受世尊教。及天所說。
時侍病者。即扶跋迦梨。下置於地。
時跋迦梨言。
汝可宣示。世尊告勅。及天所說。
使比丘言。
跋迦梨。大師告汝。
夜有二天。來白我言。
跋迦梨比丘。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
跋迦梨比丘。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
說此語已。即沒不現。
世尊復記說。
汝善於命終。後世亦善。
跋迦梨言。
尊者。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然我今日。於色常。無常。決定無疑。無常者。是苦。決定無疑。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彼無有。可貪。可欲。決定無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然我今日。疾病苦痛。猶故隨身。欲刀自殺。不樂久生。
即執刀自殺。
時使比丘。供養跋迦梨死身已。還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以世尊所勅。具告尊者跋迦梨。
彼作是言。
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
廣說乃至。執刀自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共詣金師精舍。跋迦梨尸所。
見跋迦梨死身。有遠離之色。
見已。語諸比丘。
汝等見是。跋迦梨比丘。死身在地。有遠離之色不。
諸比丘白佛。
已見。世尊。
復告諸比丘。
遶跋迦梨身。四面周匝。有闇冥之相。圍遶身不。
諸比丘白佛。
已見。世尊。
佛告諸比丘。
此是惡魔之像。周匝求覓。跋迦梨善男子識神。當生何處。
佛告諸比丘。
跋迦梨善男子。不住識神。以刀自殺。
爾時世尊。為彼跋迦梨。說第一記。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尊者闡陀。住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
時尊者舍利弗。聞尊者闡陀。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
聞已。語尊者摩訶拘絺羅。
尊者知不。闡陀比丘。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當往共看。
摩訶拘絺羅。默然許之。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共詣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至尊者闡陀住房。
尊者闡陀。遙見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凭床欲起。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闡陀。
汝且莫起。
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坐於異床。問尊者闡陀。
云何。尊者闡陀。所患為可堪忍不。為增。為損。
如前叉摩修多羅廣說。
尊者闡陀言。
我今身病。極患苦痛。難可堪忍。所起之病。但增無損。唯欲執刀自殺。不樂苦活。
尊者舍利弗言。
尊者闡陀。汝當努力。莫自傷害。若汝在世。我當與汝。來往周旋。汝若有乏。我當給汝。如法湯藥。汝若無看病人。我當看汝。必令適意。非不適意。
闡陀答言。
我有供養。那羅聚落。諸婆羅門。長者。悉見看視。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無所乏少。自有弟子。修梵行者。隨意瞻病。非不適意。但我疾病。苦痛逼身。難可堪忍。唯欲自殺。不樂苦生。
舍利弗言。
我今問汝。隨意答我。
闡陀。眼及眼識。眼所識色。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
不也。
尊者舍利弗復問。
闡陀。耳鼻舌身意。及意識。意識所識法。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
不也。
尊者舍利弗復問。
闡陀。汝於眼。眼識及色。為何所見。何所識。何所知故。言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
我於眼。眼識及色。見滅。知滅故。見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復問。
闡陀。汝於耳鼻舌身意。意識及法。何所見。何所知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
尊者舍利弗。我於意。意識及法。見滅。知滅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尊者舍利弗。然我今日。身病苦痛。不能堪忍。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闡陀。
汝今當於大師。修習正念。如所說句。
有所依者。則為動搖。動搖者。有所趣向。趣向者。為不休息。不休息者。則隨趣往來。隨趣往來者。則有未來生死。有未來生死故。有未來出沒。有未來出沒故。則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一苦聚集。
如所說句。
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
闡陀言。
尊者摩訶拘絺羅。供養世尊事。於今畢矣。隨順善逝。今已畢矣。適意。非不適意。弟子所作。於今已作。若復有餘。弟子所作。供養師者。亦當如是。供養大師。適意。非不適意。然我今日。身病苦痛。難可堪忍。唯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
爾時尊者闡陀。即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尊者。闡陀舍利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闡陀。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云何。世尊。彼尊者闡陀。當至何趣。云何受生。後世云何。
佛告尊者舍利弗。
彼不自記說言。
尊者摩訶拘絺羅。我供養世尊。於今已畢。隨順善逝。於今已畢。適意。非不適意。若復有餘。供養大師者。當如是作。適意。非不適意耶。
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問。
世尊。彼尊者闡陀。先於鎮珍尼婆羅門聚落。有供養家。極親厚家。善言語家。
佛告舍利弗。
如是。舍利弗。正智。正善解脫。善男子。有供養家。親厚家。善言語家。
舍利弗。我不說。彼有大過。若有捨此身。餘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若有捨此身已。餘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無大過故。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如是。世尊。為彼尊者闡陀。說第一記。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歡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