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雲經卷第六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二諦品第六
爾時世尊。復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世諦。何等為十。
所謂。假說有色。非第一義故。得於色法。而不執著。假說受想行識。非第一義故。雖得於識。而不執著。假說地界。非第一義故。雖得地界。而不執著。假說水火風。虛空識界。非第一義故。雖得是界。而不執著。假說眼入。非第一義故。雖得眼入。而不執著。假說耳鼻。舌身意入。非第一義故。乃得意入。而不執著。假說有我。非第一義故。雖得是我。而不執著。假說眾生。非第一義故。雖得眾生。而不執著。假說壽命。士夫。養育。眾數。人等。非第一義故。雖得是等。而不執著。假說世間。非第一義故。雖得世間。而不執著。假說世法。非第一義故。雖得世法。而不執著。假說佛法。非第一義故。雖得佛法。而不執著。假說菩提。非第一義故。雖得菩提。而不執著。得菩提者。
善男子。假名言說。名字論量。名為世諦。於世法中。無第一義。雖然。若離世法。第一義諦。不可得說。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是法處。善解世諦。而不名解。第一義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解世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第一義諦。何等為十。
所謂。具無生法。具無滅法。具不壞法。具不增不減。不出不入法。具離境界法。具無言說法。具無戲論法。具無假名法。具寂靜法。具聖人法。
所以者何。善男子。夫第一義。不生不滅。不敗不壞。不增不減。文字章句。所不能說。不可詮辯。絕於戲論。
善男子。第一義者。無言無說。本性清淨。一切聖人。內自證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爾。不減不增。
善男子。為是法故。一切菩薩。剃除鬚髮。著壞色衣。以善心故。遠離親屬。往空閑處。出家修道。精進耐苦。如灸頭然。但為求得。是妙法故。
善男子。若無有此。第一義諦。所修梵行。皆悉無用。佛出於世。亦復無用。
善男子。是故汝當。知有第一義諦。有第一義諦故。說諸菩薩。解第一義。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知第一義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十二因緣。何等為十。
所謂諸法。空虛無實。厄縛危脆。如水中月。如鏡中影。如谷中響。如夢如幻。無暫時停。搖動不住。藉因緣生。皆悉知之。
作是觀察。
是等諸法。一切空虛。無有真實。如是危脆。乃至藉因緣生。見生住滅。
復更思惟。
以何因緣。是等法生。以何因緣。是等法滅。
作是觀已。即知無明。為是等法。作生因緣。無明所生。無明源由。無明根本。依因無明。諸行法生。行緣於識。以識因緣。假說名色。名色立已。而說六入。因於六入。觸方得生。觸因緣故。生於三受。受因緣故。嬰兒凡夫。生渴愛苦。渴愛因緣。而取四取。緣於四取。而有接續。有因緣生。以生因緣。老死憂悲。苦惱等生。純是大苦。共相聚集。
以是義故。聰明智者。應當勤求。滅是無明。破裂無明。拔無明根。令不復生。無明滅故。一切諸法。因無明者。皆滅無餘。猶若命根。命根滅時。一切諸根。皆悉隨滅。無明滅時。一切諸法。依無明者。悉皆隨滅。無明滅故。煩惱不生。無煩惱故。不生六道。
何以故。生死因緣。已滅盡故。是故能得。於大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善知十二因緣。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知於自身。何等為十。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作是觀察。
我今此生。何等種性。婆羅門性耶。剎利性耶。居士大家性耶。若卑劣性耶。若下賤性耶。
若生豪族。大富家者。莫恃怙之。而生憍慢。
若生下賤。貧窮家者。而作是念。
我於前世。種是業緣。致使如是。貧窮果報。
以是因緣。多修厭離。
生厭離故。樂求出家。
得出家已。作是觀察。
我今出家。正何所為。
即知出家。自能度脫。方度他人。以是因緣。不應懈怠。不宜嬾惰。
作是觀已。
我得出家。何等不善。未滅盡者。若滅是法。則生歡喜。
以是因緣。為滅是法。勇猛精進。
復作是念。
何等善法。可得增長。以增長故。當生歡喜。
為諸善法。增長因緣。勇猛精進。
復作是念。
依何等師。一切善法。而得增長。一切不善。而得盡滅。
以是因緣。依止師僧。若多聞者。若不多聞。若持戒者。若不持戒。恒生尊想。如敬諸佛。而於和上。阿闍梨邊。恭敬尊重。至心承事。亦復如是。而作是念。
藉師僧力。諸助道法。所未滿者。能令得備。煩惱未滅。能令滅盡。
是等人邊。生和上想。至心承事。生大歡喜。於善法中。而修順行。於不善法。逆之而行。
復作是念。
我師是誰。
作如是觀。則得知之。
夫我師者。是一切智。說一切法。憐愍世間。有大慈悲。是大福田。為天人師。
以是因緣。當生歡喜。
復作是念。
幸甚。幸甚。我今已得。最上勝利。能示於我。學道正法。若失壽命。亦不敢犯。所受之法。若能不犯。則是供養。諸佛如來。隨順而行。
復作是念。
我今受誰。飲食供養。
若豪富家。若貧窮家。令如是等。飲食供養。生大果報。生大利益。當受是等。飲食供養。
復作是念。
是等施主。若貧若富。以何等心。供養於我。供給飲食。
如是知之。
是等施主。今謂我輩。是出家人。行沙門法。作福田想。作持戒想。作生善想。作滅惡想。是故我今。不違彼心。受持沙門。戒律德業。出家福田。諸功德事。
而作是念。
無始生死。我應度之。我今已得。出家入道。行沙門行。則是我初。度於生死。我當進修。沙門德業。即是第二。我渡生死。我今勇猛。不敢懈怠。但為得是。清淨法故。如是無始。無量生死。我應度之。
善男子。如是菩薩。作是觀察。則知己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了知世間。何等為十。
所謂。於慠恨者。而生謙卑。於憍慢者。而生恭敬。於諂曲者。自行質直。於妄語者。自修諦語。於惡口者。自說愛言。於麁強者。而自柔軟。於磣毒者。多修忍辱。於惡賴者。多修慈心。於困苦者。多修悲心。於慳惜者。多修喜捨。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了知世間。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生淨佛土。何等為十。
所謂。戒品清淨。無隙無雜。無瑕無疵。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功用無二。具大善根。遠離利養。恭敬名聞。心無染污。信根成就。心無疑惑。勇猛精進。不暫懈怠。具足禪定。心不散亂。多聞分別。不習邪論。具足利智。不生鈍根。自然多慈。不習瞋恚。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具足十法。生淨土耶。若不具足。亦得生乎。
佛言。
善男子。於此十法。設有一法。而得具足。不隙不雜。不瑕不疵。清淨明白。一切諸法。悉皆具足。
所以者何。具足十法。得生淨土。非不具足。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生淨佛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不受胎生染污。何等為十。
所謂。起造如來。形像治理。故敗佛塔。於佛塔廟。恒施塗香。洗浴佛像。於佛塔廟。掃灑泥塗。供養父母。洗浣摩拭。供養和上。闍梨同學。一無希望心。
所修善根。如是迴向。而作是言。
以此善根。願諸眾生。不受胎生。得清淨生。無染污生。
以深心故。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不受胎生。唯除願力。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出離家居。何等為十。
所謂。無所戀著。不混雜住。背於貪境。遠離渴愛。不染塵勞。於佛正法。隨順奉行。努力精進。善學知足。隨宜衣裳。隨宜飲食。隨宜臥具。隨宜湯藥。鉢盂法服。資生什物。不作儲畜。於諸塵境。恒生怖懼。趣向寂靜。修道不廢。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出離居家。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淨命自活。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貢高。諂佞利養。遠離相貌。遠離摩揣。不橫求財。離非法財。離不淨財。不戀著財。不為利養。之所污染。不渴愛求。於如法財。尚生知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遠離貢高。諂佞利養。菩薩摩訶薩。不為利養。作身貢高。口貢高。心貢高。云何不作身貢高。菩薩摩訶薩。若見檀越。施主之時。不自作身。異相威儀。徐步而行。現寂靜相。觀前一尋。示如愁苦。或作任運。如非虛假。是身貢高。皆悉不作。云何不作口貢高。菩薩摩訶薩。不以利養。之因緣故。安徐軟語。及以愛語。出隨順語。如是口貢高。皆悉遠離。云何心貢高。菩薩摩訶薩。若有施主。欲以財物。而為供養。口示少欲。而其內心。甚願多取。
善男子。此則名為。內懷中熱。所謂。口稱無貪。心實欲得。
云何遠離相貌。菩薩摩訶薩。若見檀越。不作是相。示我衣鉢。多有破壞。乏諸湯藥。現其闕少。而以求施。口無所言。
云何遠離摩揣。
菩薩摩訶薩。若見檀越。不作是說。
某甲檀越。施我此物。我以恩德。報答彼施。
不作此言。
令前施主。知我持戒。知我多聞。知我少欲。我以慈悲。受彼嚫施。
不作抑揚。方便皷動。
云何菩薩。離橫求財。菩薩摩訶薩。不作身瘡。不作心瘡。而求財物。言身瘡者。為財物故。不憚劬勞。四方役身。疾急忽務。違於戒律。言心瘡者。於諸同學。減利養者。多生嫉妬。
云何菩薩。離非法財。不以輕稱小斗。欺誑於人。不以詐親。及諸欺罔。而求財物。
云何菩薩。離不淨財。菩薩若於。塔物相關。法物相關。僧物相關。絓是不與。非隨喜者。悉不受用。
云何菩薩。不戀財利。菩薩摩訶薩。若得財物。不作我所。不謂是財。不作積聚。於時節中。迴施之者。供養父母。及諸親識。諸眷屬等。於時節中。復須自用。
得此財時。不生染著。不得財時。亦不周慞。亦不渴仰。於施主邊。不起惡心。不取過失。
於如法財。與眾共得。佛所稱歎。菩薩大士。所不譏嫌。天神光揚。同學歡喜。以此財物。知足而住。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淨命自活。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心不疲倦。何等為十。
所謂但為。利益眾生。善因緣故。住在生死。不覺疲倦。為利益眾生故。受生死苦。不覺疲倦。為勸眾生。令修善法。不覺疲倦。為同眾生。諸事業故。而不疲倦。為小乘眾。說聲聞道。而不疲倦。於聲聞人。而不憎惡。修助道法。而不疲倦。為滿菩提行。不生疲倦。願求涅槃。不取涅槃。行菩提行。心不暫息。
善男子。如是菩薩。是具十法。心不疲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奉行佛教。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一切放逸。住無放逸。善自守護。不作身之惡業。善自守護。不作口之惡業。善自守護。不作心之惡業。恒畏惡道。遠離一切。諸不善法。諦說道理。離諸非道。恒說正法。毀諸非法。遠離鄙業。隨順德業。不污如來。正法戒律。遠離一切。煩惱毒臭。廣護佛法。於不善法。常守自心。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奉行佛教。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姿顏光悅。面無顰蹙。何等為十。
所謂。諸根澄淨。諸根清淨。諸根光徹。諸根無染。諸根皎潔。遠離忿恨。遠離諸使。無復結縛。離蓋怨憾。離諸瞋恚。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姿顏光悅。面無顰蹙。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之義。諸根淨故。菩薩摩訶薩。顏色和悅。離煩惱故。面無顰蹙。
佛言。
如是如是。
善男子。如汝所說。諸根淨故。菩薩摩訶薩。顏色和悅。離煩惱故。面無顰蹙。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多聞具足。何等為十。
所謂。生死熾然。婬欲猛火。菩薩摩訶薩。如實知之。瞋恚猛火。如實知之。愚癡亂心。如實知之。諸行無常。如實知之。三界皆苦。如實知之。世間空虛。如實知之。諸法無我。如實知之。世間虛誑。著於妄想。受生分別。如實知之。一切諸法。藉因緣生。如實知之。涅槃寂靜。如實知之。是三無性。聞思修慧。如實知已。不但音聲。分別說其。名字而已。雖如是知。發增廣心。興大慈悲。誓願堅固。為諸眾生。拔苦根栽。正勤勇猛。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多聞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受持正法。何等為十。
所謂。於末世時。後五百歲。正法滅時。如來經教。諍訟競起。無量眾生。行於邪道。智燈欲滅。無示導者。微妙甚深。修多羅經。廣大之義。有大威德。是一切法。摩德勒伽。而能受持。讀誦宣說。恭敬供養。亦能為他。顯示其義。廣為解釋。令得易解。於行法者。生大歡喜。善護念之。心無希望。樂聽正法。於說法人。生世尊想。於正法中。生甘露想。生妙藥想。不惜身命。求於正法。得正法已。努力修行。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受持正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生法王子。何等為十。
所謂。以相嚴身。具隨眾好。微妙修飾。諸根滿足。隨於如來。所行之道。住在如來。境界之處。覺了諸佛。不退還法。善能救濟。眾生苦難。善能習學。眾聖軌則。善能遊觀四無量心。眾梵住處。如來所居。一切智城。能隨鎮之。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生法王子。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釋梵四王。之所奉迎。何等為十。
所謂不退。菩提之心。一切眾魔。不能惱亂。於佛正法。不動不搖。深入諸法。微妙祕藏。隨順一切。法平等智。於佛法中。不隨他語。於佛法中。得無礙智。不同一切。聲聞緣覺。於諸世間。而登上首。安隱住於。不生法忍。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釋梵四王。之所奉迎。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知諸機性。何等為十。
所謂。有諸眾生。性多婬欲。如實知之。若瞋恚性。若愚癡性。若剛強性。若中庸性。若善軟性。若磣毒性。若弊急性。若遲緩性。如實知之。如知一人。遍眾生界。亦如是知。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知諸機性。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知成熟眾生。何等為十。
所謂。若以佛色身。應得度者。即為示現。如來色身。若以菩薩色身。應得度者。即為示現。菩薩色身。若以辟支佛身。應得度者。即為示現。辟支佛身。若以聲聞身。應得度者。則為示現聲聞身。應以帝釋身。應得度者。即現帝釋之身。若以魔身。應得度者。則現魔身。若以梵身。應得度者。則現梵身。若以婆羅門身。應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若以剎利王身。應得度者。即為現身。若以長者居士身。應得度者。即為現之。
善男子。隨因隨緣。種種方法。但令眾生。得成熟者。隨其因緣。則為現之。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成熟眾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堪任正法。何等為十。
所謂。質直柔軟。無諂曲心。善調伏心。無垢污心。內心清淨。性無麁踈。無瞋恚心。遠離麁獷。心多忍辱。具足堪任。法王子位。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堪任正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安樂共住。何等為十。
所謂。正見具足。淨見具足。戒品具足。威儀清淨。行於所宜境界。無煩惱住。動止細密。同學和睦。每事有分。行一乘道。無餘師範。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安樂共住。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修攝法。何等為十。
所謂。以利益施。攝受眾生。以安樂施。攝受眾生。以無盡施。攝受眾生。以利益說。以實義說。以正法說。以道理說。以利益事。以資生供給事。以財物利益事。攝受眾生。
善男子。利益施者。謂法施也。安樂施者。是財物施也。無盡施者。示正道理。利益說者。勸令修善。實義說者。謂不倒說。正法說者。隨順佛教。所攝之法。道理說者。不違實際。利益事者。迴於不善。令住善處。資生供給事者。若飲若食。財物利益者。謂。金。銀。琉璃。真珠。玻[王*梨]。琥珀。珊瑚。瑪瑙。象馬車乘。所須之物。
善男子。菩薩具足十法。善修攝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端正具足。何等為十。
所謂。威儀庠序。於四威儀。悉非虛偽。見之可愛。猶若秋月。見之生樂。視不知足。悅人內心。於諸眾生。無憎惡者。眾生見者。無不歡喜。眾生見者。發清淨心。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端正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為眾生。之所依止。何等為十。
所謂。擁護眾生。於煩惱畏。將領眾生。出於生死。稠林曠野。濟度眾生。於生死海。孤獨眾生。為作親眷。於諸煩惱。疾病眾生。為作醫王。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料理者。為料理之。無歸依者。為作歸依。於無洲無渚。能為洲渚。無趣向者。為示趣向。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能為眾生。之所依止。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喻大藥樹。何等為十。
所謂。如大藥樹。名曰善見。疾病眾生。隨意得用。根莖枝葉。皮肉華果。若見若嗅。若嘗若觸。無不痊愈。
善男子。菩薩若爾。從初發心。見諸眾生。為諸煩惱。種種疾病。布施治療。戒忍精進。禪定般若。若得見聞。菩薩功德。若得親近。若得其味。病無不差。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喻大藥樹。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福業相應。何等為十。
所謂。於三寶處。隨力治理。於諸眾生。有疾病者。布施湯藥。於飢饉者。布施飲食。若有眾生。寒熱所逼。施其溫涼。於和上阿闍梨。深心供養。恭敬承事。於諸同學。禮拜奉迎送去。合掌問訊。作和睦事。處處建立。伽藍園林。應時布施。米穀財物。及諸倉庫。於諸奴婢。僕使下隷。施其飲食。衣裳湯藥。而擁護之。
時時往詣持戒多聞。沙門親近禮拜。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福業相應。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能變化。何等為十。
所謂。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則能遍於。諸佛剎土。諮稟如來。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就彼聽法。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諸佛。無量剎土。供養承事。彼佛世尊。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諸佛。無量剎土。行菩提行。令得滿足。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諸佛。無量剎土。彼土菩薩。成等覺時。詣彼供養。恭敬禮拜。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現自成佛。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轉正法輪。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現般涅槃。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彼有眾生。應得度者。悉為變化。作諸神通。令得度脫。雖作變化。而無思惟。亦無分別。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云何菩薩。作諸變化。云何不思惟。云何無分別耶。
佛言。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如此日月。照了四洲。為是眾生。而作利益。而是日月。無有思惟。亦無分別。以光明故。利益眾生。但以過去。業行因緣果報故。有如是日月。利益事生。
善男子。菩薩亦爾。雖作變化。利益眾生。皆無思惟。悉無分別。不作功用。運是業行。
所以者何。是等變化。皆由菩薩。善業因緣。之所成故。菩薩於因地中。行菩薩時。發弘誓願。以本願力。而不思惟。亦不分別。生諸變化。不加功用。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速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十。
所謂萬行。具如前說。夫萬行者。布施具足。戒品具足。言戒品者。不隙不雜。不瑕不玼。過於聲聞。緣覺戒品。清淨明白。戒品具足。忍辱具足。精進具足。禪定具足。善慧具足。善巧方便具足。善願具足。諸力具足。微妙甚深。正智具足。所修妙智具足。不共一切。聲聞緣覺。過其境界。從於菩薩。初地以上。乃至九地。過境界故。
善男子。菩薩具足十法。速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乘寶雲經卷第六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二諦品第六
爾時世尊。復告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世諦。何等為十。
所謂。假說有色。非第一義故。得於色法。而不執著。假說受想行識。非第一義故。雖得於識。而不執著。假說地界。非第一義故。雖得地界。而不執著。假說水火風。虛空識界。非第一義故。雖得是界。而不執著。假說眼入。非第一義故。雖得眼入。而不執著。假說耳鼻。舌身意入。非第一義故。乃得意入。而不執著。假說有我。非第一義故。雖得是我。而不執著。假說眾生。非第一義故。雖得眾生。而不執著。假說壽命。士夫。養育。眾數。人等。非第一義故。雖得是等。而不執著。假說世間。非第一義故。雖得世間。而不執著。假說世法。非第一義故。雖得世法。而不執著。假說佛法。非第一義故。雖得佛法。而不執著。假說菩提。非第一義故。雖得菩提。而不執著。得菩提者。
善男子。假名言說。名字論量。名為世諦。於世法中。無第一義。雖然。若離世法。第一義諦。不可得說。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是法處。善解世諦。而不名解。第一義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解世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第一義諦。何等為十。
所謂。具無生法。具無滅法。具不壞法。具不增不減。不出不入法。具離境界法。具無言說法。具無戲論法。具無假名法。具寂靜法。具聖人法。
所以者何。善男子。夫第一義。不生不滅。不敗不壞。不增不減。文字章句。所不能說。不可詮辯。絕於戲論。
善男子。第一義者。無言無說。本性清淨。一切聖人。內自證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爾。不減不增。
善男子。為是法故。一切菩薩。剃除鬚髮。著壞色衣。以善心故。遠離親屬。往空閑處。出家修道。精進耐苦。如灸頭然。但為求得。是妙法故。
善男子。若無有此。第一義諦。所修梵行。皆悉無用。佛出於世。亦復無用。
善男子。是故汝當。知有第一義諦。有第一義諦故。說諸菩薩。解第一義。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十法。善知第一義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十二因緣。何等為十。
所謂諸法。空虛無實。厄縛危脆。如水中月。如鏡中影。如谷中響。如夢如幻。無暫時停。搖動不住。藉因緣生。皆悉知之。
作是觀察。
是等諸法。一切空虛。無有真實。如是危脆。乃至藉因緣生。見生住滅。
復更思惟。
以何因緣。是等法生。以何因緣。是等法滅。
作是觀已。即知無明。為是等法。作生因緣。無明所生。無明源由。無明根本。依因無明。諸行法生。行緣於識。以識因緣。假說名色。名色立已。而說六入。因於六入。觸方得生。觸因緣故。生於三受。受因緣故。嬰兒凡夫。生渴愛苦。渴愛因緣。而取四取。緣於四取。而有接續。有因緣生。以生因緣。老死憂悲。苦惱等生。純是大苦。共相聚集。
以是義故。聰明智者。應當勤求。滅是無明。破裂無明。拔無明根。令不復生。無明滅故。一切諸法。因無明者。皆滅無餘。猶若命根。命根滅時。一切諸根。皆悉隨滅。無明滅時。一切諸法。依無明者。悉皆隨滅。無明滅故。煩惱不生。無煩惱故。不生六道。
何以故。生死因緣。已滅盡故。是故能得。於大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善知十二因緣。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知於自身。何等為十。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作是觀察。
我今此生。何等種性。婆羅門性耶。剎利性耶。居士大家性耶。若卑劣性耶。若下賤性耶。
若生豪族。大富家者。莫恃怙之。而生憍慢。
若生下賤。貧窮家者。而作是念。
我於前世。種是業緣。致使如是。貧窮果報。
以是因緣。多修厭離。
生厭離故。樂求出家。
得出家已。作是觀察。
我今出家。正何所為。
即知出家。自能度脫。方度他人。以是因緣。不應懈怠。不宜嬾惰。
作是觀已。
我得出家。何等不善。未滅盡者。若滅是法。則生歡喜。
以是因緣。為滅是法。勇猛精進。
復作是念。
何等善法。可得增長。以增長故。當生歡喜。
為諸善法。增長因緣。勇猛精進。
復作是念。
依何等師。一切善法。而得增長。一切不善。而得盡滅。
以是因緣。依止師僧。若多聞者。若不多聞。若持戒者。若不持戒。恒生尊想。如敬諸佛。而於和上。阿闍梨邊。恭敬尊重。至心承事。亦復如是。而作是念。
藉師僧力。諸助道法。所未滿者。能令得備。煩惱未滅。能令滅盡。
是等人邊。生和上想。至心承事。生大歡喜。於善法中。而修順行。於不善法。逆之而行。
復作是念。
我師是誰。
作如是觀。則得知之。
夫我師者。是一切智。說一切法。憐愍世間。有大慈悲。是大福田。為天人師。
以是因緣。當生歡喜。
復作是念。
幸甚。幸甚。我今已得。最上勝利。能示於我。學道正法。若失壽命。亦不敢犯。所受之法。若能不犯。則是供養。諸佛如來。隨順而行。
復作是念。
我今受誰。飲食供養。
若豪富家。若貧窮家。令如是等。飲食供養。生大果報。生大利益。當受是等。飲食供養。
復作是念。
是等施主。若貧若富。以何等心。供養於我。供給飲食。
如是知之。
是等施主。今謂我輩。是出家人。行沙門法。作福田想。作持戒想。作生善想。作滅惡想。是故我今。不違彼心。受持沙門。戒律德業。出家福田。諸功德事。
而作是念。
無始生死。我應度之。我今已得。出家入道。行沙門行。則是我初。度於生死。我當進修。沙門德業。即是第二。我渡生死。我今勇猛。不敢懈怠。但為得是。清淨法故。如是無始。無量生死。我應度之。
善男子。如是菩薩。作是觀察。則知己身。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了知世間。何等為十。
所謂。於慠恨者。而生謙卑。於憍慢者。而生恭敬。於諂曲者。自行質直。於妄語者。自修諦語。於惡口者。自說愛言。於麁強者。而自柔軟。於磣毒者。多修忍辱。於惡賴者。多修慈心。於困苦者。多修悲心。於慳惜者。多修喜捨。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了知世間。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生淨佛土。何等為十。
所謂。戒品清淨。無隙無雜。無瑕無疵。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功用無二。具大善根。遠離利養。恭敬名聞。心無染污。信根成就。心無疑惑。勇猛精進。不暫懈怠。具足禪定。心不散亂。多聞分別。不習邪論。具足利智。不生鈍根。自然多慈。不習瞋恚。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具足十法。生淨土耶。若不具足。亦得生乎。
佛言。
善男子。於此十法。設有一法。而得具足。不隙不雜。不瑕不疵。清淨明白。一切諸法。悉皆具足。
所以者何。具足十法。得生淨土。非不具足。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生淨佛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不受胎生染污。何等為十。
所謂。起造如來。形像治理。故敗佛塔。於佛塔廟。恒施塗香。洗浴佛像。於佛塔廟。掃灑泥塗。供養父母。洗浣摩拭。供養和上。闍梨同學。一無希望心。
所修善根。如是迴向。而作是言。
以此善根。願諸眾生。不受胎生。得清淨生。無染污生。
以深心故。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不受胎生。唯除願力。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出離家居。何等為十。
所謂。無所戀著。不混雜住。背於貪境。遠離渴愛。不染塵勞。於佛正法。隨順奉行。努力精進。善學知足。隨宜衣裳。隨宜飲食。隨宜臥具。隨宜湯藥。鉢盂法服。資生什物。不作儲畜。於諸塵境。恒生怖懼。趣向寂靜。修道不廢。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出離居家。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淨命自活。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貢高。諂佞利養。遠離相貌。遠離摩揣。不橫求財。離非法財。離不淨財。不戀著財。不為利養。之所污染。不渴愛求。於如法財。尚生知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遠離貢高。諂佞利養。菩薩摩訶薩。不為利養。作身貢高。口貢高。心貢高。云何不作身貢高。菩薩摩訶薩。若見檀越。施主之時。不自作身。異相威儀。徐步而行。現寂靜相。觀前一尋。示如愁苦。或作任運。如非虛假。是身貢高。皆悉不作。云何不作口貢高。菩薩摩訶薩。不以利養。之因緣故。安徐軟語。及以愛語。出隨順語。如是口貢高。皆悉遠離。云何心貢高。菩薩摩訶薩。若有施主。欲以財物。而為供養。口示少欲。而其內心。甚願多取。
善男子。此則名為。內懷中熱。所謂。口稱無貪。心實欲得。
云何遠離相貌。菩薩摩訶薩。若見檀越。不作是相。示我衣鉢。多有破壞。乏諸湯藥。現其闕少。而以求施。口無所言。
云何遠離摩揣。
菩薩摩訶薩。若見檀越。不作是說。
某甲檀越。施我此物。我以恩德。報答彼施。
不作此言。
令前施主。知我持戒。知我多聞。知我少欲。我以慈悲。受彼嚫施。
不作抑揚。方便皷動。
云何菩薩。離橫求財。菩薩摩訶薩。不作身瘡。不作心瘡。而求財物。言身瘡者。為財物故。不憚劬勞。四方役身。疾急忽務。違於戒律。言心瘡者。於諸同學。減利養者。多生嫉妬。
云何菩薩。離非法財。不以輕稱小斗。欺誑於人。不以詐親。及諸欺罔。而求財物。
云何菩薩。離不淨財。菩薩若於。塔物相關。法物相關。僧物相關。絓是不與。非隨喜者。悉不受用。
云何菩薩。不戀財利。菩薩摩訶薩。若得財物。不作我所。不謂是財。不作積聚。於時節中。迴施之者。供養父母。及諸親識。諸眷屬等。於時節中。復須自用。
得此財時。不生染著。不得財時。亦不周慞。亦不渴仰。於施主邊。不起惡心。不取過失。
於如法財。與眾共得。佛所稱歎。菩薩大士。所不譏嫌。天神光揚。同學歡喜。以此財物。知足而住。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淨命自活。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心不疲倦。何等為十。
所謂但為。利益眾生。善因緣故。住在生死。不覺疲倦。為利益眾生故。受生死苦。不覺疲倦。為勸眾生。令修善法。不覺疲倦。為同眾生。諸事業故。而不疲倦。為小乘眾。說聲聞道。而不疲倦。於聲聞人。而不憎惡。修助道法。而不疲倦。為滿菩提行。不生疲倦。願求涅槃。不取涅槃。行菩提行。心不暫息。
善男子。如是菩薩。是具十法。心不疲倦。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奉行佛教。何等為十。
所謂遠離。一切放逸。住無放逸。善自守護。不作身之惡業。善自守護。不作口之惡業。善自守護。不作心之惡業。恒畏惡道。遠離一切。諸不善法。諦說道理。離諸非道。恒說正法。毀諸非法。遠離鄙業。隨順德業。不污如來。正法戒律。遠離一切。煩惱毒臭。廣護佛法。於不善法。常守自心。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奉行佛教。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姿顏光悅。面無顰蹙。何等為十。
所謂。諸根澄淨。諸根清淨。諸根光徹。諸根無染。諸根皎潔。遠離忿恨。遠離諸使。無復結縛。離蓋怨憾。離諸瞋恚。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姿顏光悅。面無顰蹙。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之義。諸根淨故。菩薩摩訶薩。顏色和悅。離煩惱故。面無顰蹙。
佛言。
如是如是。
善男子。如汝所說。諸根淨故。菩薩摩訶薩。顏色和悅。離煩惱故。面無顰蹙。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多聞具足。何等為十。
所謂。生死熾然。婬欲猛火。菩薩摩訶薩。如實知之。瞋恚猛火。如實知之。愚癡亂心。如實知之。諸行無常。如實知之。三界皆苦。如實知之。世間空虛。如實知之。諸法無我。如實知之。世間虛誑。著於妄想。受生分別。如實知之。一切諸法。藉因緣生。如實知之。涅槃寂靜。如實知之。是三無性。聞思修慧。如實知已。不但音聲。分別說其。名字而已。雖如是知。發增廣心。興大慈悲。誓願堅固。為諸眾生。拔苦根栽。正勤勇猛。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多聞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受持正法。何等為十。
所謂。於末世時。後五百歲。正法滅時。如來經教。諍訟競起。無量眾生。行於邪道。智燈欲滅。無示導者。微妙甚深。修多羅經。廣大之義。有大威德。是一切法。摩德勒伽。而能受持。讀誦宣說。恭敬供養。亦能為他。顯示其義。廣為解釋。令得易解。於行法者。生大歡喜。善護念之。心無希望。樂聽正法。於說法人。生世尊想。於正法中。生甘露想。生妙藥想。不惜身命。求於正法。得正法已。努力修行。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受持正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生法王子。何等為十。
所謂。以相嚴身。具隨眾好。微妙修飾。諸根滿足。隨於如來。所行之道。住在如來。境界之處。覺了諸佛。不退還法。善能救濟。眾生苦難。善能習學。眾聖軌則。善能遊觀四無量心。眾梵住處。如來所居。一切智城。能隨鎮之。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生法王子。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釋梵四王。之所奉迎。何等為十。
所謂不退。菩提之心。一切眾魔。不能惱亂。於佛正法。不動不搖。深入諸法。微妙祕藏。隨順一切。法平等智。於佛法中。不隨他語。於佛法中。得無礙智。不同一切。聲聞緣覺。於諸世間。而登上首。安隱住於。不生法忍。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釋梵四王。之所奉迎。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知諸機性。何等為十。
所謂。有諸眾生。性多婬欲。如實知之。若瞋恚性。若愚癡性。若剛強性。若中庸性。若善軟性。若磣毒性。若弊急性。若遲緩性。如實知之。如知一人。遍眾生界。亦如是知。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知諸機性。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知成熟眾生。何等為十。
所謂。若以佛色身。應得度者。即為示現。如來色身。若以菩薩色身。應得度者。即為示現。菩薩色身。若以辟支佛身。應得度者。即為示現。辟支佛身。若以聲聞身。應得度者。則為示現聲聞身。應以帝釋身。應得度者。即現帝釋之身。若以魔身。應得度者。則現魔身。若以梵身。應得度者。則現梵身。若以婆羅門身。應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若以剎利王身。應得度者。即為現身。若以長者居士身。應得度者。即為現之。
善男子。隨因隨緣。種種方法。但令眾生。得成熟者。隨其因緣。則為現之。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成熟眾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堪任正法。何等為十。
所謂。質直柔軟。無諂曲心。善調伏心。無垢污心。內心清淨。性無麁踈。無瞋恚心。遠離麁獷。心多忍辱。具足堪任。法王子位。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堪任正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安樂共住。何等為十。
所謂。正見具足。淨見具足。戒品具足。威儀清淨。行於所宜境界。無煩惱住。動止細密。同學和睦。每事有分。行一乘道。無餘師範。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安樂共住。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修攝法。何等為十。
所謂。以利益施。攝受眾生。以安樂施。攝受眾生。以無盡施。攝受眾生。以利益說。以實義說。以正法說。以道理說。以利益事。以資生供給事。以財物利益事。攝受眾生。
善男子。利益施者。謂法施也。安樂施者。是財物施也。無盡施者。示正道理。利益說者。勸令修善。實義說者。謂不倒說。正法說者。隨順佛教。所攝之法。道理說者。不違實際。利益事者。迴於不善。令住善處。資生供給事者。若飲若食。財物利益者。謂。金。銀。琉璃。真珠。玻[王*梨]。琥珀。珊瑚。瑪瑙。象馬車乘。所須之物。
善男子。菩薩具足十法。善修攝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端正具足。何等為十。
所謂。威儀庠序。於四威儀。悉非虛偽。見之可愛。猶若秋月。見之生樂。視不知足。悅人內心。於諸眾生。無憎惡者。眾生見者。無不歡喜。眾生見者。發清淨心。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端正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能為眾生。之所依止。何等為十。
所謂。擁護眾生。於煩惱畏。將領眾生。出於生死。稠林曠野。濟度眾生。於生死海。孤獨眾生。為作親眷。於諸煩惱。疾病眾生。為作醫王。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料理者。為料理之。無歸依者。為作歸依。於無洲無渚。能為洲渚。無趣向者。為示趣向。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足十法。能為眾生。之所依止。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喻大藥樹。何等為十。
所謂。如大藥樹。名曰善見。疾病眾生。隨意得用。根莖枝葉。皮肉華果。若見若嗅。若嘗若觸。無不痊愈。
善男子。菩薩若爾。從初發心。見諸眾生。為諸煩惱。種種疾病。布施治療。戒忍精進。禪定般若。若得見聞。菩薩功德。若得親近。若得其味。病無不差。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喻大藥樹。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福業相應。何等為十。
所謂。於三寶處。隨力治理。於諸眾生。有疾病者。布施湯藥。於飢饉者。布施飲食。若有眾生。寒熱所逼。施其溫涼。於和上阿闍梨。深心供養。恭敬承事。於諸同學。禮拜奉迎送去。合掌問訊。作和睦事。處處建立。伽藍園林。應時布施。米穀財物。及諸倉庫。於諸奴婢。僕使下隷。施其飲食。衣裳湯藥。而擁護之。
時時往詣持戒多聞。沙門親近禮拜。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福業相應。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能變化。何等為十。
所謂。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則能遍於。諸佛剎土。諮稟如來。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就彼聽法。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諸佛。無量剎土。供養承事。彼佛世尊。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諸佛。無量剎土。行菩提行。令得滿足。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諸佛。無量剎土。彼土菩薩。成等覺時。詣彼供養。恭敬禮拜。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現自成佛。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轉正法輪。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現般涅槃。於一佛剎。不動不搖。往詣無量。諸佛剎土。彼有眾生。應得度者。悉為變化。作諸神通。令得度脫。雖作變化。而無思惟。亦無分別。
降伏一切障礙菩薩言。
世尊。云何菩薩。作諸變化。云何不思惟。云何無分別耶。
佛言。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如此日月。照了四洲。為是眾生。而作利益。而是日月。無有思惟。亦無分別。以光明故。利益眾生。但以過去。業行因緣果報故。有如是日月。利益事生。
善男子。菩薩亦爾。雖作變化。利益眾生。皆無思惟。悉無分別。不作功用。運是業行。
所以者何。是等變化。皆由菩薩。善業因緣。之所成故。菩薩於因地中。行菩薩時。發弘誓願。以本願力。而不思惟。亦不分別。生諸變化。不加功用。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速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十。
所謂萬行。具如前說。夫萬行者。布施具足。戒品具足。言戒品者。不隙不雜。不瑕不玼。過於聲聞。緣覺戒品。清淨明白。戒品具足。忍辱具足。精進具足。禪定具足。善慧具足。善巧方便具足。善願具足。諸力具足。微妙甚深。正智具足。所修妙智具足。不共一切。聲聞緣覺。過其境界。從於菩薩。初地以上。乃至九地。過境界故。
善男子。菩薩具足十法。速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乘寶雲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