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寶雲經卷第二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等譯
十波羅蜜品第二之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毘梨耶波羅蜜滿足。何等為十。
一者。金剛不壞精進。二者。勇猛精進。三者。離兩邊精進。四者。增廣精進。五者。練治精進。六者。無休息精進。七者。清淨精進。八者。無比精進。九者。無輕蔑精進。十者。非策精進。
善男子。云何菩薩。精進不壞。喻如金剛。菩薩摩訶薩。勇猛精進。發弘誓願。為諸眾生。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未得度者。而令得度。未解脫者。令得解脫。未安立者。令得安立。未覺悟者。令得覺悟。
如是勇猛。運廣大心。時魔波旬。即便往到。是菩薩所。而諫之曰。
善男子。無勞如是。勇猛精進。
何以故。善男子。我昔已曾。如是勇猛。亦為眾生。發弘誓願。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如是誓願。皆是妄語。欺誑世間。嬰兒凡夫。無有真實。
善男子。我未曾見。頗有一人。如是精進。發弘誓願。以願力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唯見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如是精進。以聲聞乘。辟支佛乘。而般涅槃。以是義故。急當捨離。如是精進。勞累身心。艱苦疲極。
爾時菩薩。而作是念。
咄哉。波旬。將不故來。嬈亂我耶。豈不欲作。障礙留難。我法事耶。
審知魔已。而作是言。
波旬。善哉。少欲自持。何勞樂知。世間事乎。
波旬。如來說此。一切世間。業為師匠。依因於業。緣力所使。
波旬。汝當自攝。復道還去。汝今惱我。之因緣故。汝於來世。長夜受苦。空無利益。
如是魔眾。及魔天民。故作障礙。來相惱觸。而是菩薩。不破不散。不壞不退。如是菩薩。金剛精進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勇猛精進。菩薩摩訶薩。以是精進。即能超越。過前修行。諸菩薩等。不能及是。菩薩一分。乃至算數譬喻。皆不能及。何況聲聞。辟支佛等。於初發心。以精進力。攝持一切。如來法藏。即便遠離。一切不善。如是菩薩。勇猛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離二邊精進具足。菩薩摩訶薩。雖作如是。勇猛精進。不得過分。自苦其身。復不下劣。懈怠懶惰。如是菩薩。離二邊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增廣精進具足。菩薩摩訶薩。如是精進。
如如來身。我身亦然。如來頂上。無能見者。圓光一尋。相好殊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無礙智慧。諸佛功德。恒師子吼。力無所畏。我皆亦爾。如是精進。是名菩薩。增廣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練治精進具足。
善男子。如摩尼珠。及金銀等。以練治故。卻垢瑩磨。淨潔光明。
人見歎言。
是摩尼珠。及金銀等。以得光明。被練治故。
如是菩薩。修行精進。蕩除一切。垢穢不淨。亦復如是。何者精進垢污。所謂。懈怠懶惰。是精進垢。於食飲中。不自知足。不識己身。是精進垢。菩薩悉皆蕩除。如是勇猛。則為無垢。無穢淨潔。光明顯現。如是菩薩。練治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不休息精進具足。菩薩摩訶薩。於四威儀。常修精進。無時無處。而暫休息。是名菩薩。不休息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清淨精進具足。如是菩薩。常修精進。設有麁惡。諸不善法。障道因緣。無利益事。悉應蕩除。所有善法。隨順涅槃。不逆正道。助成菩提。流向菩提。則為生長。而增廣之。於一念頃。尚不故生。微細諸惡。何況大惡。是名清淨。精進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比精進具足。
菩薩作如是念。
若遍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為阿鼻獄。猛火燒然。是中世界。見諸眾生。無救無護。無歸依處。困苦無向。
菩薩即發。勇猛之心。獨自無侶。設為一人。度脫因緣。能以脚步。度如是等。世界猛火。而度脫之。何況眾多。如是菩薩。與諸聲聞。辟支佛等。及諸外道。不可為比。如是菩薩。無比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無輕蔑精進具足。
菩薩不作是念。
謂菩提者。非是世間。凡人可得。而我今者。所修精進。蓋不足言。下劣微薄。我今懶惰。而菩提法。勇猛精進。如救頭然。於無量劫。之所修得。我今若不。堪任荷負。如是重擔。是菩提法。豈可得矣。
菩薩應復。諦想思惟。
過去已有。無量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今正等覺。當成等覺。皆悉用於。如是等策。如是修行。如是精進。諸佛如來。悉成正覺。而我今者。用如是策。勇猛精進。與諸眾生。不可為比。緣諸眾生。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是故我今。寧為一切。諸眾生等。受地獄苦。而不能為。利益自身。獨證解脫。而取涅槃。
如是菩薩。無輕蔑精進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策精進具足。菩薩如是精進。非人所策。不著其味。亦不以此。勤精進故。策怪他人。亦不自高。
作是思惟。
何有智者。正務私事。待人所策。
是名菩薩。無策精進滿足。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毘梨耶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禪波羅蜜滿足。何等為十。
一者。福德佐助。二者。多厭離想。三者。勇猛精進。四者。多聞具足。五者。心不顛倒。六者。如訓相應。七者。如法修行。八者。自性利根。九者。善解心地。十者。善解奢摩他。毘婆舍那。無止息意。
善男子。云何菩薩。福德佐助。菩薩摩訶薩。於大乘法。宿植德本。在在處處。流轉生死。為善知識。之所攝受。隨願受生。若富貴大姓。若居士大家。信樂之家。既意欲得。往彼受生。即便造作。彼業因緣。令得往生。生生世世。值遇親近。真善知識。何者名為。真善知識。所謂。諸佛菩薩。
如是增長。宿世修集。善業因緣。常作是念。
苦哉世間。痛哉世間。無安立哉。一切世間。久遭重病。癡暗無明。
何以故。欲因緣故。是故。我今不當。於如是等。困厄世間。求受五欲。夫婬欲者。唯是妄想。顛倒而已。於三苦中。謬生樂想。是故如來。處處經中。種種因緣。具說婬欲。多諸過失。殊可患厭。所謂婬欲。如炙肉法。肉[(夕/火)*束]俱燋。如舐刀刃。貪味偽舌。如毒蛇頭。具四種毒。如猪在廁。臭穢不淨。如彼癡狗。而齧枯骨。其口出血。謂之為樂。亦如獼猴。黏著𥻿膠。
是故菩薩。當生厭離。剃除鬚髮。而被法服。於正法中。如法出家。往無家地。而慕精進。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未至令至。以是因緣。而取三慧。世諦所說。第一義諦所說。善解二諦。深妙之理。如所教訓。即為隨順。離諸顛倒。如法修行。
何者名為。如法修行。所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以能通達。於道諦故。成就利根。了知諸根。即樂寂靜。究竟遠離。一切徒眾。混雜諠閙。怱遽多言。婬怒癡等。一切惡覺。親里知識。利養名譽。畢竟遠離。身心快樂。柔軟調和。
復更思惟。觀察是心。
何法處行。於善不善。無記法耶。
若行於善。即生歡喜。若生欲覺。名為不善。
欲有三種。謂上中下。何者為上。以欲遍身。深入心住。迷亂倡狂。不能修於。遠離因緣。以深著故。云何深著。以其不能。究竟生於。慚愧心故。獨居空閑。而隨憶念。不曾暫忘。生惡覺觀。決云婬欲。定是精妙。諷詠歌歎。妄想顛倒。謂言好物。如癡獼猴。見水中月。便欲捉取。不見其惡。無慚恥心。以欲因緣。亦能與其。父母尊長。而共爭競。乃至相殺。不避親疎。凡夫癡頑。耽著愛染。不能捨離。欲因緣故。死墮地獄。畜生餓鬼。受諸苦報。是名上欲。何者中欲。若人習行。親近婬欲。未交會前。方便求覓。設遂其事。便生厭離。而有慚心。知欲不善。呵責自悔。是名中欲。何者下欲。脫遇欲緣。止申捉手。共相磨觸。或共言話。或眼瞻視。是名下欲。夫名婬欲。若莊嚴身。若愛壽命。及諸資生。但能生貪。悉名婬欲。
何者名瞋。瞋亦三種。謂上中下。其上瞋者。生於忿毒。怨憾恚怒。惡賴憎嫉。於五無間。重罪之中。皆能備造。或謗正法。由謗正法。所得重罪。於前五逆。不及一分。乃至算數譬喻。悉不能及。以是因緣。死後入於。大地獄中。受諸苦毒。久久之後。無量劫中。脫得生人。其眼光赤。無賴惡性。暴虐咆哮。生旃陀羅。下賤之家。以是因緣。展轉生死。無有出期。是名上瞋。何者中瞋。其雖發瞋。造諸惡業。即生悔心。發露懺謝。瞋所生罪。速疾修其。對治方法。是名中瞋。何者下瞋。當瞋發時。而作惡口。不愛之語。或惡眼視。雖作不善。亦非恒瞋。一念之頃。速疾修集。對治方法。是名下瞋。
癡亦三種。謂上中下。何者上癡。於前所說。如是之處。癡所迷惑。而無憂愁。不知改悔。是名上癡。何者中癡。若癡暫發。造作惡業。速疾改悔。於同學邊。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於所犯罪。知非利益。是名中癡。何者下癡。於所持戒。若二若三。脫有毀犯。皆是制罪。終不敢犯。性重禁戒。是名下癡。
是中菩薩。善巧方便。制伏其心。令不作罪。如是制心。絓是婬欲。縛著因緣。悉不復生。
何以故。如是善巧。制伏心故。心若無記。是時憶念。一向觀察。令其心性。與善相應。
何者名為。無記心耶。若有是心。不散於外。不住於內。不住於善。不住不善。不在奢摩他。不在毘婆舍那。不能收攝。令得寂靜。睡眠所逼。沈沒而住。如人眠覺。睡勢未除。心不明了。菩薩爾時。以巧方便。制御其心。令得起發。歡喜安住。於禪定中。如是菩薩。善解於心。
菩薩如是。解於心已。觀見諸法。如幻如夢。是法不善。是法是善。是法出離。是法不出離。作如是知。
是等諸法。皆依於心。由心而生。心為上首。若能攝心。調伏制止。若達心性。則能攝得。一切諸法。則能調伏。一切諸法。則能通達。一切諸法。若如是見。一切諸法。則能修心。令得寂靜。以心繫心。若心不靜。而制令靜。安心於心。
若心如是。寂靜相應。是名一心。得一心已。則入於定。得入定已。寂靜所生。一向歡喜。心歡喜已。滅於貪欲。貪欲滅已。一切不善。亦皆寂滅。有覺有觀。寂靜所生。得歡喜樂。入於初禪。是時菩薩。為滅覺觀。勤行精進。於歡喜樂。不著其味。
何以故。謂無常故。
行於初禪。而移其心。離於覺觀。心不復著。無覺無觀。三昧所生。得歡喜樂。入第二禪。是時菩薩。則見此樂。決定是苦。
何以故。三苦攝故。
是時菩薩。住於捨心。住捨心已。唯正憶念。而有了知。以身受樂。如是之樂。一切聖人。說名為捨。憶念樂住。入第三禪。
是時菩薩。謂第三禪。決定是空。故求四禪。而使其心。入於四禪。絓諸我見。悉皆迴轉。樂亦隨滅。諸苦亦滅。苦樂滅故。從初以來。憂喜滅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
復作觀行。則自見身。與虛空界。以為一相。如是見已。絓是色想。究竟超越。是隔礙想。悉不復生。
何以故。已得超越。過色想故。無復絓礙。於一切想。唯見無礙。無邊虛空。故入無邊。虛空而住。
是時復見。識與無邊。虛空相應。自謂此識。無有邊故。入識無邊。
過此識已。是中但有。無相之心。一切行滅。無心功用。是名為滅。
如是心滅。菩薩應知。復更入定。是中進修。而不休息。是處其心。與慈相應。具如前說。乃至修得。六通自在。是中亦復。不息精進。當求修滿。菩提法行。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禪波羅蜜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般若波羅蜜具足。何者為十。
一者。善解無我真理。二者。善解諸業果報。三者。善解有為之法。四者。善解生死相續。五者。善解生死不相續。六者。善解聲聞。辟支佛道。七者。善解大乘之道。八者。善解遠離魔業。九者。智慧不倒。十者。智慧無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無我真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善正慧。觀察色陰。乃至受想行識。皆善觀察。如是觀察。不見色生。不見色集。不見色滅。乃至受想行識。亦不見生。亦不見集。亦不見滅。
何以故。以真實故。不以假名。世俗性故。其真實性。與世俗性。是二種性。文字章句。所不能說。以是因緣。精進不息。如救頭然。精進勇猛。利益眾生。如是菩薩。善解無我真理。
云何菩薩。善解諸業果報。
菩薩應作。如是觀察。
所言世間。有諸果報。皆似伎兒。乾闥婆城。本性自空。所言眾生。則非眾生。而橫執相。著於我見。以是因緣。不達真理。
既不能了。真道理故。作如是見。
若言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士夫。無養育。無男女等。及諸善惡。業因果報。誰生誰死。
爾時菩薩。雖無眾生。有業有報。如是悉知。非是眾生。非諸善惡。業因果報。菩薩亦知。以正慧故。以真實故。如是菩薩。善解業因果報。
云何菩薩。善知諸有為之法。
菩薩摩訶薩。應於一切。有為之法。以善慧故。而善通達。作如是觀。
是諸行法。搖動不住。如朝露滴。日出消盡。如山水流。唯去不歸。何有智者。於行法中。而生貪著。其心戀慕。
若能觀見。如是真實。見實因緣。則生厭離。寂滅之心。如是菩薩。善知有為之法。
云何菩薩。善解生死流轉。
菩薩以善。智慧通達。有為諸法。作是思量。
遍諸世間。被無明暗。之所覆蔽。障其慧眼。如生盲人。不見正路。何由能得。出離生死。唯著生死。貪愛繩索。之所纏繫。而取四取。趣向三趣。沈滯生死。以取因緣。而能造作善。不善業。以善不善。諸業行故。受三有生。有因緣生。以生因緣。有老有死。老死因緣。憂悲苦惱。種種不絕。如是流轉。猶若車輪。生死輪迴。無復斷絕。
如是菩薩。善知生死流轉。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生死。不復流轉。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
無明滅故。不著生死。不執著故。貪愛不生。貪不生故。取則不生。取不生故。有不相續。不接續故。生則不生。生不生故。老死憂悲。諸苦惱等。悉皆斷滅。究竟無餘。
菩薩摩訶薩。依此道理。以善慧故。悉皆通達。如是菩薩。善知生死。不復流轉。
云何菩薩。善知聲聞。辟支佛乘。
作如是觀。
若行是法。得須陀洹果。若得斯陀含果。若得阿那含果。若阿羅漢。流盡六通。盡諸有結。無復繫縛。向涅槃道。若行是法。得成緣覺。自度自脫。等於犀角。
如是諸法。菩薩以善慧故。皆得通達。雖爾通達。而不取證。
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今荷負。諸眾生類。作師子吼。誓度脫之。是故我今。不應未度。一切眾生。生死稠林。曠野險難。而獨度身。於生死險。
如是菩薩。善知聲聞。緣覺乘道。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大乘。菩薩乃學。一切諸佛。所制戒律。種種經法。究竟無餘。不得學者。不得學道。不得所學。一切種法。不以如是。之因緣故。而墮斷見。如是菩薩。善知大乘正道。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遠離魔業。菩薩摩訶薩。於惡知識。究竟遠離。及非所宜。國土聚落。受持讀誦。路伽夜多。外典咒術。貪求利養。殷重恭敬。菩薩知已。皆悉遠離。究竟避之。及諸結使。諸縛惱惑。能障菩薩。清淨道者。皆悉遠離。修對治門。究竟斷之。如是菩薩。善知遠離魔業。
善男子。云何菩薩。智慧不顛倒。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技藝道術。悉皆學知。
何以故。為欲成就。利眾生故。不為欲得。所知識故。但為光揚。顯示如來。正法功德。之最勝故。於諸外法。不生優勝。功德之想。唯作是解。
如來經教。最深最極。諸律毘尼。功德無量。
是故菩薩。不取外道。邪見法則。而為清淨。如是菩薩。智慧不顛倒。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比智慧。菩薩摩訶薩。於此世間。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人。若天。一切十方。無有一人。等於菩薩。之智慧故。唯除如來。應供。正遍知。無有智慧。能勝之者。若天。若梵。若人。若魔。一切世間。所有智慧。無能及者。如是菩薩。智慧無比。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般若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方便波羅蜜。何等為十。
一者。善解迴向。滿願方便。二者。善解轉諸外道方便。三者。善解轉諸毒塵方便。四者。善解調伏。疑悔方便。五者。善解救濟。眾生方便。六者。善解延眾生命方便。七者。善解攝受方便。八者。善解處非處方便。九者。善解勸化利喜。教導方便。十者。善解供養。承事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迴向。滿願方便。
善男子。菩薩設見。若華若果。無有主甲。非人所護。以此華果。於夜三時。日中三時。而供養佛。及諸菩薩。以是因緣。所得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設見香樹。寶樹意樹。無有主甲。非人所護。日夜六時。而設供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諸經中。所聞種種。供養之具。勝妙殊特。以內深心。皆悉迴向。十方世界。諸佛世尊。一切菩薩。一切眾生。所有善業。菩提修行。以深心故。皆悉隨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佛塔像。
若華若果。而設供養。皆悉迴向。願諸眾生。遠離破戒。臭穢之氣。願諸眾生。得於如來。戒定慧等。芬馥之香。
若以掃灑。供養佛時。願諸眾生。皆得端正。威儀具足。
若設幡蓋。供養三寶。悉皆迴向。令諸眾生。遠離煩惱。一切蒸熱。
若入寺舍。願諸眾生。入涅槃寺。
若從寺出。願令眾生。出離生死。困厄牢獄。
若開門戶。願諸眾生。開善道門。
若閉門戶。願惡道門。悉令閉塞。
若坐息時。願諸眾生。坐於道場。
若洗浴時。願諸眾生。離煩惱垢。
若受水時。願諸眾生。離諸臭穢。
若洗脚時。願諸眾生。離煩惱障。
若用楊枝。願諸眾生。除諸不淨。出入動止。願我此身。但為利益。安樂六道。一切眾生。
若禮佛時。願諸眾生。速成佛身。一切人天。之所恭敬。如是菩薩。善解迴向。滿願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迴轉。外道方便。菩薩摩訶薩。常於處處。外道法中。化作道士。梵志尼揵。為欲成就。眾生因緣。
就學經法。而作是念。
是等眾生。多有憍慢。若作法師。而往教化。其不信受。
以是義故。前作外道。弟子學士。就中出家。精進勇猛。細密威儀。必令得勝。外道徒眾。以多聞故。以苦行故。方能得作。外道法師。可尊可重。言語有用。辯才具足。知其信已。方貶其道。示其過失。
仁者。汝所學道。非為清淨。非為離欲。亦非厭離。不能滅障。
從其邪道。而迴轉已。以佛正法。而安立之。為五通仙。受持梵行。
修是梵行。勇猛精進。必令能得。外道法術。如是勇猛。成就三昧。三摩跋提。必令得勝。一切外道。五通仙等。為諸仙人。作大法師。世所崇仰。
知成熟時。而貶是等。諸外道法。現其過失。從其禪定。而迴轉之。
仁者。是道不為清淨。不為厭離。亦不能滅。一切障礙。
從如是法。迴轉竟已。以佛正法。而安立之。如是菩薩。善解迴轉。外道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迴轉毒塵。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深著貪欲。但令滅其。貪欲因緣。作是方便。化作女色。形容端正。具足相好。勝餘女人。眾生見已。生貪甚深。愛樂耽著。於所眠息。受樂之時。忽然而死。一念之頃。即成臭爛。可惡不淨。
見即怖畏。大生厭離。慞惶苦惱。
此是臭穢。誰能除之。
爾時菩薩。侍立其前。即為說法。令得決定。令入正位。於三菩提。隨得一種。如是菩薩。善解迴轉。毒塵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斷除。疑悔方便。菩薩摩訶薩。見是眾生。作五逆罪。及餘不善。種種罪業。
菩薩往詣。而作是言。
仁者。何故愁毒。不安樂耶。心無寧賴。如無精神。
答曰。
善男子。我以造作。諸逆罪業。以是因緣。我今失心。怖懼無寧。以此罪故。於未來世。受諸苦惱。諸非利益。
是時菩薩。前令信受。以是因緣。或作神通。或記於心。見神通者。是人信已。於菩薩邊。得大歡喜。生信解心。堪受說法。如是信已。是時菩薩。
於其人前。而作變化。化作父母。而作是言。
仁者見不。我之父母。亦被殺害。
殺父母已。復作神通。而現是人。令其歡喜。
如是之人。有大神通。尚殺父母。何況於我。
是時菩薩。為是眾生。而說法要。令其罪業。展轉輕微。薄如蠅翼。如是菩薩。斷除疑悔。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救濟。眾生方便。菩薩摩訶薩。若見眾生。堪聞正法。而作惡業。為教化故。菩薩爾時。巧作神通。
若以王身。應得度者。則現王身。若宰相身。應得度者。而則為現。宰相之身。若以富貴。臣民。剎利身。應得度者。則為現之。若以天身。應得度者。而現天身。若有眾生。以軟語故。應得度者。而作軟語。為教化之。若金剛身。應得度者。現金剛身。若有眾生。以怖畏故。應得度者。即現怖畏。若有打拍。訶罵縛錄。應得度者。即現是事。
若有眾生。欲作逆事。打拍損惱。菩薩摩訶薩。見是等已。即生憐愍。而作是念。
是等眾生。欲來惱我。
見是眾生。如觀掌中。阿摩勒果。生大愁惱。而作是念。
我今此身。寧受阿鼻。地獄大苦。令是眾生。即得入於。無餘涅槃。而得解脫。
見是眾生。作諸罪業。以是因緣。若捨今身。必受阿鼻。地獄苦報。是時菩薩。生憐愍心。以慈悲故。念彼眾生。為治罰故。而折伏之。後方教悔。如是菩薩。救濟眾生。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延眾生。壽命方便。菩薩摩訶薩。若見眾生。不感利養。無有勢力。不能得知。諸聖妙法。雖求飲食。尚不能得。存立身口。是時菩薩。為是人等。教導文章。技藝算計。種種法術。善相應者。令得存立。如是菩薩。善解延眾生。壽命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攝受方便。菩薩摩訶薩。若得種種。珍寶之聚。高須彌山。悉為納受。隨宜微細。亦為納受。
所以者何。爾時菩薩。而作是念。
是等眾生。慳惜貪悋。耽著無厭。保護堅捉。慳貪因緣。流轉沈溺。生死大海。猶若江河。一切川流。俱入大海。是等眾生。墮三惡道。亦復如是。
為是眾生。利益安樂。是故。菩薩納受。所施不為自利。非為潤己。而受畜之。不生貪心。但為一切。眾生利益。同得用故。但為供養。佛法僧寶。但為救濟。困乏眾生。令彼檀越。得歡喜故。得利益故。如是菩薩。攝受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處非處方便。菩薩摩訶薩。若見眾生。有大威力。堪任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行諸行。求於聲聞。辟支佛道。勇猛精進。是時菩薩。從如是處。而作方便。令得捨離。示大乘道。而令修行。若不信受。乃至示現。作大鬪諍。令得降伏。如是菩薩。處非處起。善解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勸化。利喜方便。菩薩摩訶薩。於諸未發。菩提心者。能令發於。菩提之心。已發心者。懈怠懶惰。勸令精進。不持戒者。令其持戒。若以少善。而知足者。方便發起。令具諸善。若見眾生。隨所犯戒。可懺悔者。以是因緣。閉心而住。不喜不樂。是時菩薩。為是眾生。廣說法要。令得懺悔。滅如是罪。如是菩薩。勸化利喜。善解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供養。承事方便。
菩薩摩訶薩。得出家已。無人供養。隨宜如法。所得知足。獨在閑處。住於寂靜。作是思惟。
我今云何。能得供養。承事如來。
作是思惟。
心心不絕。思諸供具。願得供養。承事三寶。此則能得。滿足六波羅蜜行。
於一念中。運供養心。捨於所重。是檀波羅蜜。運供養心。緣諸眾生。而發是心。是戒波羅蜜。於是心中。而坐安樂。是忍波羅蜜。於是心中。無有疲倦。是精進波羅蜜。於是心中。不散不動。是禪波羅蜜。於是心中。而思種種。供養之具。是般若波羅蜜。如是菩薩。供養承事。善解方便。
善男子。菩薩具是十。供養善解。方便波羅蜜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願波羅蜜具足。何者為十。
一者。無下劣願。二者。無怯弱願。三者。為度脫利益。一切眾生願。四者。稱歎一切。諸佛功德願。五者。降伏一切魔怨願。六者。不由因信他願。七者。無邊際願。八者。無怖畏願。九者。無疲倦願。十者。究竟圓滿。清淨諸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下劣願。菩薩摩訶薩。不樂受於。三有之樂。而發誓願。是名菩薩。無下劣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怯弱願。菩薩摩訶薩。發弘誓願。不求遠離。出於三界。而自取證。是名菩薩。無怯弱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救濟利益。一切眾生願。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願。
諸眾生界。窮未來際。先令盡得。無餘涅槃。然後我乃。於佛涅槃。而般涅槃。
是名菩薩。救濟利益。一切眾生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稱歎一切。佛功德願。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願。
若有眾生。於其未發。菩薩心者。教化令發。已發心者。次第令行。諸菩薩行。已修行者。令坐道場。我設供養。請轉法輪。請住世間。利益眾生。莫般涅槃。
是名菩薩。稱歎一切。諸佛功德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降伏一切。諸魔怨願。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願。
我今應作。如是等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是我剎土。不聞魔名。一切魔民。不生我國。
是名菩薩。降伏一切魔怨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由信他願。菩薩摩訶薩。不信他故。願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以智慧故。作是思惟。
此眾生界。滯生死苦。無救無護。
為救護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是名菩薩。不由信他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邊願。菩薩發願。無有齊限。行無執著。是故菩薩。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至心勸請。觀於十方。一切世界。有諸菩薩。坐於道場。有諸菩薩。於十方界。而成等覺。請轉法輪。隨諸眾生。根性不同。而善憶念。凡是諸佛。所說法要。皆悉信解。如是信解。而隨喜之。作隨喜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無邊願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怖畏願。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聞諸佛法。甚深甚深。聞佛功德。甚深甚深。聞諸菩薩。神通遊戲。甚深甚深。聞諸菩薩。方便甚深甚深。不恐不怖。不畏不驚。
而作是念。
諸佛菩提。無量無邊。諸佛境界。無量無邊。成熟眾生。無量無邊。如我等類。何能思算。如來境界。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自能知之。我不能知。
是名菩薩。無怖畏願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疲倦願。菩薩若見。剛強眾生。難調難伏。放逸自恣。不肯受化。是諸菩薩。之所厭患。如是剛強。難調難化。所厭患者。以是因緣。即生疲倦。而棄背之。發願往生。清淨世界。諸佛淨土。是淨土中。無如是等。剛強眾生。及其名處。菩薩不欲。聞是人名。何況相見。若有菩薩。棄背眾生。亦不能得。諸佛淨土。而往受生。
是中有智。諸菩薩等。發如是心。
一切世界。有諸眾生。頑嚚暗鈍。聾盲瘖瘂。無涅槃性。從彼世界。諸佛菩薩。所棄捨者。是等眾生。願悉來集。我所莊嚴。佛國土中。是等眾生。勿令有餘。我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於道場。覺了佛果。
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時。從初發心。一切魔宮。無處不動。十方一切。諸佛世尊。之所稱歎。而是菩薩。所嚴佛國。速得成就。究竟清淨。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無疲倦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畢竟具足願。菩薩摩訶薩。坐於道場。破碎魔軍。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不復發願。是名得如所願。滿菩提願。譬如器皿。酥油盛滿。平齊緣邊。不復能容。如隣虛滴。
是故說言。
此鉢盛滿。究竟具足。
菩薩摩訶薩。證得佛道。不復發願。猶若隣虛。亦復如是。一切諸願。究竟滿故。是名善究竟。諸願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是十法。願波羅蜜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力波羅蜜具足。何者為十。
一者。不可降伏力具足。二者。不可破壞力具足。三者。福德力具足。四者。慧力具足。五者。眷屬力具足。六者。神通力具足。七者。自在力具足。八者。陀羅尼力具足。九者。不擾動鎮力具足。十者。超越無智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可降伏力具足。菩薩摩訶薩。一切外道。悉不能伏。是名不可降伏力具足。
云何不可破壞力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諸人天。眾生聚中。無一眾生。以其道力。能得破壞。菩薩力者。是名菩薩。不可破壞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福德力具足。菩薩於諸。德福行中。無有一行。若世間。若出世間。所不經行。是名菩薩。福德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般若力具足。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法。無有一法。以善慧故。是所不見。是所不證。所不通達。唯除如來。深智慧耳。是名菩薩。般若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眷屬力具足。菩薩眷屬。無破戒者。無邪見者。非威儀者。無邪命者。
所以者何。菩薩眷屬。隨有資生。共相分張。具足自利。利他義故。是名菩薩。眷屬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神通力具足。菩薩摩訶薩。於諸世間。神通之力。及諸聲聞。緣覺境界。悉皆超越。
何以故。菩薩神通。力最勝故。若閻浮提。內一毛中。而安立之。亦無損減。如是四洲。若干世界。若三千大千世界。若如恒河。沙數世界。內於一隣虛塵中。而安立之。亦無增減。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六。若七。若八。若九。若十恒河沙。若可說不可說。恒河沙數世界。內於隣虛塵中。亦無增減。是等世界。亦無妨礙。是中眾生。亦無逼迮。是名菩薩。神通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自在力具足。菩薩摩訶薩。變此三千大千世界。化作七寶。盈滿其中。自在力故。事無不遂。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七寶盈滿。其中皆悉自在。是名菩薩。自在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陀羅尼力具足。菩薩於諸。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剎土。絓是諸佛。所說之法。種種文字。種種章句。種種意趣。於一剎那。一羅婆。一牟休羅。菩薩一聞。悉能受持。通達解說。是名菩薩。陀羅尼力具足。
云何菩薩。不可擾動。鎮力具足。菩薩摩訶薩。所鎮之處。於諸人天。眾生聚中。無一眾生。能擾動者。唯除如來。應供。正遍知。是名菩薩。不擾動鎮力具足。
云何菩薩。超越無智力具足。菩薩於一切智。皆悉超越。一切眾生。尚不能及。何況能過。唯除如來。善解方便。是名菩薩。超越無智力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力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智波羅蜜滿足。何者為十。
一者。人無我智具足。二者。法無我智具足。三者。無分限智具足。四者。三昧境智具足。五者。鎮智具足。六者。不破壞智具足。七者。觀眾生行智具足。八者。無功用智具足。九者。一切法相智具足。十者。出世間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人無我智具足。
菩薩摩訶薩。觀見諸陰。生時滅時。
是陰生時。無真實生。不動不作。皆是虛妄。
而觀見之。
是陰滅時。不見敗壞。
復作是念。
是陰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養育士夫。有諸癡頑。嬰兒凡夫。深著我見。而作是解。
是陰非我。我中無陰。
於五陰中。深生執著。決言有體。故不通達。真實法性。以不通達。真實道理。是故流轉。於生死中。猶若火輪。無有休息。
菩薩於是。真實法性。究竟通達。無復有餘。是名菩薩。人無我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法無我智具足。
菩薩摩訶薩。於損減謗。如實而知。於增上謗。如實亦知。而作是念。
於假名法。而為安立。分別諸名。雖作分別。所可分別。一切諸法。本無自性。是等文句。能分別者。亦無自性。是法體性。不如分別。名字分別。不當其體。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但有名相。唯假名說。於是法中。不應執著。是假名法。非為究竟。一向非有。但此諸法。依因他緣。藉他緣合。而便得生。因緣散故。其亦隨滅。
如是等法。菩薩摩訶薩。如實而知。是名法無我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分限智具足。菩薩不於。一剎那中。而生於智。第二剎那。而不生也。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剎那之中。智慧悉生。無邊無礙。無有分限。是名菩薩。無分限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三昧境界智具足。菩薩摩訶薩。悉知一切。聲聞三昧。悉知一切。緣覺三昧。悉知一切。菩薩三昧。一切如來三昧。皆悉知之。於是三昧。聲聞行處。菩薩悉知。於是三昧。緣覺行處。菩薩亦知。於是三昧。菩薩行處。菩薩亦知。於是三昧。如來所行。是佛三昧。菩薩亦知。
復有果報。所可成就。自得智者。皆悉知之。是名菩薩。三昧境界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鎮智具足。菩薩若於。聲聞所鎮。若辟支佛所鎮。若菩薩所鎮。菩薩尚不知。何況一切。諸眾生等。是名菩薩。鎮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可破壞智具足。菩薩摩訶薩。一切智慧。不可破壞。若諸外道。若諸魔兵。若諸聲聞。若諸緣覺。悉不能破。是名菩薩。不可破壞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觀眾生行智具足。菩薩摩訶薩。以清淨智。皎潔明白。觀眾生界。是中而見。有諸眾生。已發菩提心。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有諸眾生。已修菩提行。有諸眾生。未修菩提行。有住初地。乃至十地。有成等覺。成等覺已。正轉法輪。佛事已訖。而般涅槃。有諸眾生。以聲聞乘。而般涅槃。有緣覺乘。而般涅槃。有諸眾生。生於天上。有諸眾生。生於三途。菩薩悉皆。了了得見。是名菩薩。觀眾生行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功用智具足。菩薩摩訶薩。若行。若立。若坐。若臥。若出。若入。不加功用。是智恒生。猶若有人。正眠熟時。喘息恒生。菩薩智生。亦復如是。如是智慧。無處不遍。是名菩薩。無功用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了一切法。相智具足。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若通相。若別相。若無量相。皆悉知之。若如幻相。若虛妄相。菩薩悉知。是名菩薩。了一切法。相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出世間智具足。菩薩摩訶薩。以無流智。得具足故。超越一切。世間人天。是名菩薩。出世間智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智波羅蜜具足。
大乘寶雲經卷第二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等譯
十波羅蜜品第二之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毘梨耶波羅蜜滿足。何等為十。
一者。金剛不壞精進。二者。勇猛精進。三者。離兩邊精進。四者。增廣精進。五者。練治精進。六者。無休息精進。七者。清淨精進。八者。無比精進。九者。無輕蔑精進。十者。非策精進。
善男子。云何菩薩。精進不壞。喻如金剛。菩薩摩訶薩。勇猛精進。發弘誓願。為諸眾生。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未得度者。而令得度。未解脫者。令得解脫。未安立者。令得安立。未覺悟者。令得覺悟。
如是勇猛。運廣大心。時魔波旬。即便往到。是菩薩所。而諫之曰。
善男子。無勞如是。勇猛精進。
何以故。善男子。我昔已曾。如是勇猛。亦為眾生。發弘誓願。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如是誓願。皆是妄語。欺誑世間。嬰兒凡夫。無有真實。
善男子。我未曾見。頗有一人。如是精進。發弘誓願。以願力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唯見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如是精進。以聲聞乘。辟支佛乘。而般涅槃。以是義故。急當捨離。如是精進。勞累身心。艱苦疲極。
爾時菩薩。而作是念。
咄哉。波旬。將不故來。嬈亂我耶。豈不欲作。障礙留難。我法事耶。
審知魔已。而作是言。
波旬。善哉。少欲自持。何勞樂知。世間事乎。
波旬。如來說此。一切世間。業為師匠。依因於業。緣力所使。
波旬。汝當自攝。復道還去。汝今惱我。之因緣故。汝於來世。長夜受苦。空無利益。
如是魔眾。及魔天民。故作障礙。來相惱觸。而是菩薩。不破不散。不壞不退。如是菩薩。金剛精進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勇猛精進。菩薩摩訶薩。以是精進。即能超越。過前修行。諸菩薩等。不能及是。菩薩一分。乃至算數譬喻。皆不能及。何況聲聞。辟支佛等。於初發心。以精進力。攝持一切。如來法藏。即便遠離。一切不善。如是菩薩。勇猛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離二邊精進具足。菩薩摩訶薩。雖作如是。勇猛精進。不得過分。自苦其身。復不下劣。懈怠懶惰。如是菩薩。離二邊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增廣精進具足。菩薩摩訶薩。如是精進。
如如來身。我身亦然。如來頂上。無能見者。圓光一尋。相好殊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無礙智慧。諸佛功德。恒師子吼。力無所畏。我皆亦爾。如是精進。是名菩薩。增廣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練治精進具足。
善男子。如摩尼珠。及金銀等。以練治故。卻垢瑩磨。淨潔光明。
人見歎言。
是摩尼珠。及金銀等。以得光明。被練治故。
如是菩薩。修行精進。蕩除一切。垢穢不淨。亦復如是。何者精進垢污。所謂。懈怠懶惰。是精進垢。於食飲中。不自知足。不識己身。是精進垢。菩薩悉皆蕩除。如是勇猛。則為無垢。無穢淨潔。光明顯現。如是菩薩。練治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不休息精進具足。菩薩摩訶薩。於四威儀。常修精進。無時無處。而暫休息。是名菩薩。不休息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清淨精進具足。如是菩薩。常修精進。設有麁惡。諸不善法。障道因緣。無利益事。悉應蕩除。所有善法。隨順涅槃。不逆正道。助成菩提。流向菩提。則為生長。而增廣之。於一念頃。尚不故生。微細諸惡。何況大惡。是名清淨。精進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比精進具足。
菩薩作如是念。
若遍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為阿鼻獄。猛火燒然。是中世界。見諸眾生。無救無護。無歸依處。困苦無向。
菩薩即發。勇猛之心。獨自無侶。設為一人。度脫因緣。能以脚步。度如是等。世界猛火。而度脫之。何況眾多。如是菩薩。與諸聲聞。辟支佛等。及諸外道。不可為比。如是菩薩。無比精進具足。
云何菩薩。無輕蔑精進具足。
菩薩不作是念。
謂菩提者。非是世間。凡人可得。而我今者。所修精進。蓋不足言。下劣微薄。我今懶惰。而菩提法。勇猛精進。如救頭然。於無量劫。之所修得。我今若不。堪任荷負。如是重擔。是菩提法。豈可得矣。
菩薩應復。諦想思惟。
過去已有。無量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今正等覺。當成等覺。皆悉用於。如是等策。如是修行。如是精進。諸佛如來。悉成正覺。而我今者。用如是策。勇猛精進。與諸眾生。不可為比。緣諸眾生。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是故我今。寧為一切。諸眾生等。受地獄苦。而不能為。利益自身。獨證解脫。而取涅槃。
如是菩薩。無輕蔑精進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策精進具足。菩薩如是精進。非人所策。不著其味。亦不以此。勤精進故。策怪他人。亦不自高。
作是思惟。
何有智者。正務私事。待人所策。
是名菩薩。無策精進滿足。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毘梨耶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禪波羅蜜滿足。何等為十。
一者。福德佐助。二者。多厭離想。三者。勇猛精進。四者。多聞具足。五者。心不顛倒。六者。如訓相應。七者。如法修行。八者。自性利根。九者。善解心地。十者。善解奢摩他。毘婆舍那。無止息意。
善男子。云何菩薩。福德佐助。菩薩摩訶薩。於大乘法。宿植德本。在在處處。流轉生死。為善知識。之所攝受。隨願受生。若富貴大姓。若居士大家。信樂之家。既意欲得。往彼受生。即便造作。彼業因緣。令得往生。生生世世。值遇親近。真善知識。何者名為。真善知識。所謂。諸佛菩薩。
如是增長。宿世修集。善業因緣。常作是念。
苦哉世間。痛哉世間。無安立哉。一切世間。久遭重病。癡暗無明。
何以故。欲因緣故。是故。我今不當。於如是等。困厄世間。求受五欲。夫婬欲者。唯是妄想。顛倒而已。於三苦中。謬生樂想。是故如來。處處經中。種種因緣。具說婬欲。多諸過失。殊可患厭。所謂婬欲。如炙肉法。肉[(夕/火)*束]俱燋。如舐刀刃。貪味偽舌。如毒蛇頭。具四種毒。如猪在廁。臭穢不淨。如彼癡狗。而齧枯骨。其口出血。謂之為樂。亦如獼猴。黏著𥻿膠。
是故菩薩。當生厭離。剃除鬚髮。而被法服。於正法中。如法出家。往無家地。而慕精進。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未至令至。以是因緣。而取三慧。世諦所說。第一義諦所說。善解二諦。深妙之理。如所教訓。即為隨順。離諸顛倒。如法修行。
何者名為。如法修行。所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以能通達。於道諦故。成就利根。了知諸根。即樂寂靜。究竟遠離。一切徒眾。混雜諠閙。怱遽多言。婬怒癡等。一切惡覺。親里知識。利養名譽。畢竟遠離。身心快樂。柔軟調和。
復更思惟。觀察是心。
何法處行。於善不善。無記法耶。
若行於善。即生歡喜。若生欲覺。名為不善。
欲有三種。謂上中下。何者為上。以欲遍身。深入心住。迷亂倡狂。不能修於。遠離因緣。以深著故。云何深著。以其不能。究竟生於。慚愧心故。獨居空閑。而隨憶念。不曾暫忘。生惡覺觀。決云婬欲。定是精妙。諷詠歌歎。妄想顛倒。謂言好物。如癡獼猴。見水中月。便欲捉取。不見其惡。無慚恥心。以欲因緣。亦能與其。父母尊長。而共爭競。乃至相殺。不避親疎。凡夫癡頑。耽著愛染。不能捨離。欲因緣故。死墮地獄。畜生餓鬼。受諸苦報。是名上欲。何者中欲。若人習行。親近婬欲。未交會前。方便求覓。設遂其事。便生厭離。而有慚心。知欲不善。呵責自悔。是名中欲。何者下欲。脫遇欲緣。止申捉手。共相磨觸。或共言話。或眼瞻視。是名下欲。夫名婬欲。若莊嚴身。若愛壽命。及諸資生。但能生貪。悉名婬欲。
何者名瞋。瞋亦三種。謂上中下。其上瞋者。生於忿毒。怨憾恚怒。惡賴憎嫉。於五無間。重罪之中。皆能備造。或謗正法。由謗正法。所得重罪。於前五逆。不及一分。乃至算數譬喻。悉不能及。以是因緣。死後入於。大地獄中。受諸苦毒。久久之後。無量劫中。脫得生人。其眼光赤。無賴惡性。暴虐咆哮。生旃陀羅。下賤之家。以是因緣。展轉生死。無有出期。是名上瞋。何者中瞋。其雖發瞋。造諸惡業。即生悔心。發露懺謝。瞋所生罪。速疾修其。對治方法。是名中瞋。何者下瞋。當瞋發時。而作惡口。不愛之語。或惡眼視。雖作不善。亦非恒瞋。一念之頃。速疾修集。對治方法。是名下瞋。
癡亦三種。謂上中下。何者上癡。於前所說。如是之處。癡所迷惑。而無憂愁。不知改悔。是名上癡。何者中癡。若癡暫發。造作惡業。速疾改悔。於同學邊。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於所犯罪。知非利益。是名中癡。何者下癡。於所持戒。若二若三。脫有毀犯。皆是制罪。終不敢犯。性重禁戒。是名下癡。
是中菩薩。善巧方便。制伏其心。令不作罪。如是制心。絓是婬欲。縛著因緣。悉不復生。
何以故。如是善巧。制伏心故。心若無記。是時憶念。一向觀察。令其心性。與善相應。
何者名為。無記心耶。若有是心。不散於外。不住於內。不住於善。不住不善。不在奢摩他。不在毘婆舍那。不能收攝。令得寂靜。睡眠所逼。沈沒而住。如人眠覺。睡勢未除。心不明了。菩薩爾時。以巧方便。制御其心。令得起發。歡喜安住。於禪定中。如是菩薩。善解於心。
菩薩如是。解於心已。觀見諸法。如幻如夢。是法不善。是法是善。是法出離。是法不出離。作如是知。
是等諸法。皆依於心。由心而生。心為上首。若能攝心。調伏制止。若達心性。則能攝得。一切諸法。則能調伏。一切諸法。則能通達。一切諸法。若如是見。一切諸法。則能修心。令得寂靜。以心繫心。若心不靜。而制令靜。安心於心。
若心如是。寂靜相應。是名一心。得一心已。則入於定。得入定已。寂靜所生。一向歡喜。心歡喜已。滅於貪欲。貪欲滅已。一切不善。亦皆寂滅。有覺有觀。寂靜所生。得歡喜樂。入於初禪。是時菩薩。為滅覺觀。勤行精進。於歡喜樂。不著其味。
何以故。謂無常故。
行於初禪。而移其心。離於覺觀。心不復著。無覺無觀。三昧所生。得歡喜樂。入第二禪。是時菩薩。則見此樂。決定是苦。
何以故。三苦攝故。
是時菩薩。住於捨心。住捨心已。唯正憶念。而有了知。以身受樂。如是之樂。一切聖人。說名為捨。憶念樂住。入第三禪。
是時菩薩。謂第三禪。決定是空。故求四禪。而使其心。入於四禪。絓諸我見。悉皆迴轉。樂亦隨滅。諸苦亦滅。苦樂滅故。從初以來。憂喜滅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
復作觀行。則自見身。與虛空界。以為一相。如是見已。絓是色想。究竟超越。是隔礙想。悉不復生。
何以故。已得超越。過色想故。無復絓礙。於一切想。唯見無礙。無邊虛空。故入無邊。虛空而住。
是時復見。識與無邊。虛空相應。自謂此識。無有邊故。入識無邊。
過此識已。是中但有。無相之心。一切行滅。無心功用。是名為滅。
如是心滅。菩薩應知。復更入定。是中進修。而不休息。是處其心。與慈相應。具如前說。乃至修得。六通自在。是中亦復。不息精進。當求修滿。菩提法行。
善男子。如是菩薩。具是十法。禪波羅蜜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般若波羅蜜具足。何者為十。
一者。善解無我真理。二者。善解諸業果報。三者。善解有為之法。四者。善解生死相續。五者。善解生死不相續。六者。善解聲聞。辟支佛道。七者。善解大乘之道。八者。善解遠離魔業。九者。智慧不倒。十者。智慧無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無我真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善正慧。觀察色陰。乃至受想行識。皆善觀察。如是觀察。不見色生。不見色集。不見色滅。乃至受想行識。亦不見生。亦不見集。亦不見滅。
何以故。以真實故。不以假名。世俗性故。其真實性。與世俗性。是二種性。文字章句。所不能說。以是因緣。精進不息。如救頭然。精進勇猛。利益眾生。如是菩薩。善解無我真理。
云何菩薩。善解諸業果報。
菩薩應作。如是觀察。
所言世間。有諸果報。皆似伎兒。乾闥婆城。本性自空。所言眾生。則非眾生。而橫執相。著於我見。以是因緣。不達真理。
既不能了。真道理故。作如是見。
若言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士夫。無養育。無男女等。及諸善惡。業因果報。誰生誰死。
爾時菩薩。雖無眾生。有業有報。如是悉知。非是眾生。非諸善惡。業因果報。菩薩亦知。以正慧故。以真實故。如是菩薩。善解業因果報。
云何菩薩。善知諸有為之法。
菩薩摩訶薩。應於一切。有為之法。以善慧故。而善通達。作如是觀。
是諸行法。搖動不住。如朝露滴。日出消盡。如山水流。唯去不歸。何有智者。於行法中。而生貪著。其心戀慕。
若能觀見。如是真實。見實因緣。則生厭離。寂滅之心。如是菩薩。善知有為之法。
云何菩薩。善解生死流轉。
菩薩以善。智慧通達。有為諸法。作是思量。
遍諸世間。被無明暗。之所覆蔽。障其慧眼。如生盲人。不見正路。何由能得。出離生死。唯著生死。貪愛繩索。之所纏繫。而取四取。趣向三趣。沈滯生死。以取因緣。而能造作善。不善業。以善不善。諸業行故。受三有生。有因緣生。以生因緣。有老有死。老死因緣。憂悲苦惱。種種不絕。如是流轉。猶若車輪。生死輪迴。無復斷絕。
如是菩薩。善知生死流轉。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生死。不復流轉。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
無明滅故。不著生死。不執著故。貪愛不生。貪不生故。取則不生。取不生故。有不相續。不接續故。生則不生。生不生故。老死憂悲。諸苦惱等。悉皆斷滅。究竟無餘。
菩薩摩訶薩。依此道理。以善慧故。悉皆通達。如是菩薩。善知生死。不復流轉。
云何菩薩。善知聲聞。辟支佛乘。
作如是觀。
若行是法。得須陀洹果。若得斯陀含果。若得阿那含果。若阿羅漢。流盡六通。盡諸有結。無復繫縛。向涅槃道。若行是法。得成緣覺。自度自脫。等於犀角。
如是諸法。菩薩以善慧故。皆得通達。雖爾通達。而不取證。
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今荷負。諸眾生類。作師子吼。誓度脫之。是故我今。不應未度。一切眾生。生死稠林。曠野險難。而獨度身。於生死險。
如是菩薩。善知聲聞。緣覺乘道。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大乘。菩薩乃學。一切諸佛。所制戒律。種種經法。究竟無餘。不得學者。不得學道。不得所學。一切種法。不以如是。之因緣故。而墮斷見。如是菩薩。善知大乘正道。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遠離魔業。菩薩摩訶薩。於惡知識。究竟遠離。及非所宜。國土聚落。受持讀誦。路伽夜多。外典咒術。貪求利養。殷重恭敬。菩薩知已。皆悉遠離。究竟避之。及諸結使。諸縛惱惑。能障菩薩。清淨道者。皆悉遠離。修對治門。究竟斷之。如是菩薩。善知遠離魔業。
善男子。云何菩薩。智慧不顛倒。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技藝道術。悉皆學知。
何以故。為欲成就。利眾生故。不為欲得。所知識故。但為光揚。顯示如來。正法功德。之最勝故。於諸外法。不生優勝。功德之想。唯作是解。
如來經教。最深最極。諸律毘尼。功德無量。
是故菩薩。不取外道。邪見法則。而為清淨。如是菩薩。智慧不顛倒。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比智慧。菩薩摩訶薩。於此世間。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人。若天。一切十方。無有一人。等於菩薩。之智慧故。唯除如來。應供。正遍知。無有智慧。能勝之者。若天。若梵。若人。若魔。一切世間。所有智慧。無能及者。如是菩薩。智慧無比。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般若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善解方便波羅蜜。何等為十。
一者。善解迴向。滿願方便。二者。善解轉諸外道方便。三者。善解轉諸毒塵方便。四者。善解調伏。疑悔方便。五者。善解救濟。眾生方便。六者。善解延眾生命方便。七者。善解攝受方便。八者。善解處非處方便。九者。善解勸化利喜。教導方便。十者。善解供養。承事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迴向。滿願方便。
善男子。菩薩設見。若華若果。無有主甲。非人所護。以此華果。於夜三時。日中三時。而供養佛。及諸菩薩。以是因緣。所得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設見香樹。寶樹意樹。無有主甲。非人所護。日夜六時。而設供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諸經中。所聞種種。供養之具。勝妙殊特。以內深心。皆悉迴向。十方世界。諸佛世尊。一切菩薩。一切眾生。所有善業。菩提修行。以深心故。皆悉隨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佛塔像。
若華若果。而設供養。皆悉迴向。願諸眾生。遠離破戒。臭穢之氣。願諸眾生。得於如來。戒定慧等。芬馥之香。
若以掃灑。供養佛時。願諸眾生。皆得端正。威儀具足。
若設幡蓋。供養三寶。悉皆迴向。令諸眾生。遠離煩惱。一切蒸熱。
若入寺舍。願諸眾生。入涅槃寺。
若從寺出。願令眾生。出離生死。困厄牢獄。
若開門戶。願諸眾生。開善道門。
若閉門戶。願惡道門。悉令閉塞。
若坐息時。願諸眾生。坐於道場。
若洗浴時。願諸眾生。離煩惱垢。
若受水時。願諸眾生。離諸臭穢。
若洗脚時。願諸眾生。離煩惱障。
若用楊枝。願諸眾生。除諸不淨。出入動止。願我此身。但為利益。安樂六道。一切眾生。
若禮佛時。願諸眾生。速成佛身。一切人天。之所恭敬。如是菩薩。善解迴向。滿願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迴轉。外道方便。菩薩摩訶薩。常於處處。外道法中。化作道士。梵志尼揵。為欲成就。眾生因緣。
就學經法。而作是念。
是等眾生。多有憍慢。若作法師。而往教化。其不信受。
以是義故。前作外道。弟子學士。就中出家。精進勇猛。細密威儀。必令得勝。外道徒眾。以多聞故。以苦行故。方能得作。外道法師。可尊可重。言語有用。辯才具足。知其信已。方貶其道。示其過失。
仁者。汝所學道。非為清淨。非為離欲。亦非厭離。不能滅障。
從其邪道。而迴轉已。以佛正法。而安立之。為五通仙。受持梵行。
修是梵行。勇猛精進。必令能得。外道法術。如是勇猛。成就三昧。三摩跋提。必令得勝。一切外道。五通仙等。為諸仙人。作大法師。世所崇仰。
知成熟時。而貶是等。諸外道法。現其過失。從其禪定。而迴轉之。
仁者。是道不為清淨。不為厭離。亦不能滅。一切障礙。
從如是法。迴轉竟已。以佛正法。而安立之。如是菩薩。善解迴轉。外道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迴轉毒塵。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深著貪欲。但令滅其。貪欲因緣。作是方便。化作女色。形容端正。具足相好。勝餘女人。眾生見已。生貪甚深。愛樂耽著。於所眠息。受樂之時。忽然而死。一念之頃。即成臭爛。可惡不淨。
見即怖畏。大生厭離。慞惶苦惱。
此是臭穢。誰能除之。
爾時菩薩。侍立其前。即為說法。令得決定。令入正位。於三菩提。隨得一種。如是菩薩。善解迴轉。毒塵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斷除。疑悔方便。菩薩摩訶薩。見是眾生。作五逆罪。及餘不善。種種罪業。
菩薩往詣。而作是言。
仁者。何故愁毒。不安樂耶。心無寧賴。如無精神。
答曰。
善男子。我以造作。諸逆罪業。以是因緣。我今失心。怖懼無寧。以此罪故。於未來世。受諸苦惱。諸非利益。
是時菩薩。前令信受。以是因緣。或作神通。或記於心。見神通者。是人信已。於菩薩邊。得大歡喜。生信解心。堪受說法。如是信已。是時菩薩。
於其人前。而作變化。化作父母。而作是言。
仁者見不。我之父母。亦被殺害。
殺父母已。復作神通。而現是人。令其歡喜。
如是之人。有大神通。尚殺父母。何況於我。
是時菩薩。為是眾生。而說法要。令其罪業。展轉輕微。薄如蠅翼。如是菩薩。斷除疑悔。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救濟。眾生方便。菩薩摩訶薩。若見眾生。堪聞正法。而作惡業。為教化故。菩薩爾時。巧作神通。
若以王身。應得度者。則現王身。若宰相身。應得度者。而則為現。宰相之身。若以富貴。臣民。剎利身。應得度者。則為現之。若以天身。應得度者。而現天身。若有眾生。以軟語故。應得度者。而作軟語。為教化之。若金剛身。應得度者。現金剛身。若有眾生。以怖畏故。應得度者。即現怖畏。若有打拍。訶罵縛錄。應得度者。即現是事。
若有眾生。欲作逆事。打拍損惱。菩薩摩訶薩。見是等已。即生憐愍。而作是念。
是等眾生。欲來惱我。
見是眾生。如觀掌中。阿摩勒果。生大愁惱。而作是念。
我今此身。寧受阿鼻。地獄大苦。令是眾生。即得入於。無餘涅槃。而得解脫。
見是眾生。作諸罪業。以是因緣。若捨今身。必受阿鼻。地獄苦報。是時菩薩。生憐愍心。以慈悲故。念彼眾生。為治罰故。而折伏之。後方教悔。如是菩薩。救濟眾生。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延眾生。壽命方便。菩薩摩訶薩。若見眾生。不感利養。無有勢力。不能得知。諸聖妙法。雖求飲食。尚不能得。存立身口。是時菩薩。為是人等。教導文章。技藝算計。種種法術。善相應者。令得存立。如是菩薩。善解延眾生。壽命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攝受方便。菩薩摩訶薩。若得種種。珍寶之聚。高須彌山。悉為納受。隨宜微細。亦為納受。
所以者何。爾時菩薩。而作是念。
是等眾生。慳惜貪悋。耽著無厭。保護堅捉。慳貪因緣。流轉沈溺。生死大海。猶若江河。一切川流。俱入大海。是等眾生。墮三惡道。亦復如是。
為是眾生。利益安樂。是故。菩薩納受。所施不為自利。非為潤己。而受畜之。不生貪心。但為一切。眾生利益。同得用故。但為供養。佛法僧寶。但為救濟。困乏眾生。令彼檀越。得歡喜故。得利益故。如是菩薩。攝受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處非處方便。菩薩摩訶薩。若見眾生。有大威力。堪任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行諸行。求於聲聞。辟支佛道。勇猛精進。是時菩薩。從如是處。而作方便。令得捨離。示大乘道。而令修行。若不信受。乃至示現。作大鬪諍。令得降伏。如是菩薩。處非處起。善解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勸化。利喜方便。菩薩摩訶薩。於諸未發。菩提心者。能令發於。菩提之心。已發心者。懈怠懶惰。勸令精進。不持戒者。令其持戒。若以少善。而知足者。方便發起。令具諸善。若見眾生。隨所犯戒。可懺悔者。以是因緣。閉心而住。不喜不樂。是時菩薩。為是眾生。廣說法要。令得懺悔。滅如是罪。如是菩薩。勸化利喜。善解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解供養。承事方便。
菩薩摩訶薩。得出家已。無人供養。隨宜如法。所得知足。獨在閑處。住於寂靜。作是思惟。
我今云何。能得供養。承事如來。
作是思惟。
心心不絕。思諸供具。願得供養。承事三寶。此則能得。滿足六波羅蜜行。
於一念中。運供養心。捨於所重。是檀波羅蜜。運供養心。緣諸眾生。而發是心。是戒波羅蜜。於是心中。而坐安樂。是忍波羅蜜。於是心中。無有疲倦。是精進波羅蜜。於是心中。不散不動。是禪波羅蜜。於是心中。而思種種。供養之具。是般若波羅蜜。如是菩薩。供養承事。善解方便。
善男子。菩薩具是十。供養善解。方便波羅蜜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願波羅蜜具足。何者為十。
一者。無下劣願。二者。無怯弱願。三者。為度脫利益。一切眾生願。四者。稱歎一切。諸佛功德願。五者。降伏一切魔怨願。六者。不由因信他願。七者。無邊際願。八者。無怖畏願。九者。無疲倦願。十者。究竟圓滿。清淨諸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下劣願。菩薩摩訶薩。不樂受於。三有之樂。而發誓願。是名菩薩。無下劣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怯弱願。菩薩摩訶薩。發弘誓願。不求遠離。出於三界。而自取證。是名菩薩。無怯弱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救濟利益。一切眾生願。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願。
諸眾生界。窮未來際。先令盡得。無餘涅槃。然後我乃。於佛涅槃。而般涅槃。
是名菩薩。救濟利益。一切眾生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稱歎一切。佛功德願。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願。
若有眾生。於其未發。菩薩心者。教化令發。已發心者。次第令行。諸菩薩行。已修行者。令坐道場。我設供養。請轉法輪。請住世間。利益眾生。莫般涅槃。
是名菩薩。稱歎一切。諸佛功德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降伏一切。諸魔怨願。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願。
我今應作。如是等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是我剎土。不聞魔名。一切魔民。不生我國。
是名菩薩。降伏一切魔怨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由信他願。菩薩摩訶薩。不信他故。願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以智慧故。作是思惟。
此眾生界。滯生死苦。無救無護。
為救護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是名菩薩。不由信他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邊願。菩薩發願。無有齊限。行無執著。是故菩薩。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至心勸請。觀於十方。一切世界。有諸菩薩。坐於道場。有諸菩薩。於十方界。而成等覺。請轉法輪。隨諸眾生。根性不同。而善憶念。凡是諸佛。所說法要。皆悉信解。如是信解。而隨喜之。作隨喜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無邊願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怖畏願。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聞諸佛法。甚深甚深。聞佛功德。甚深甚深。聞諸菩薩。神通遊戲。甚深甚深。聞諸菩薩。方便甚深甚深。不恐不怖。不畏不驚。
而作是念。
諸佛菩提。無量無邊。諸佛境界。無量無邊。成熟眾生。無量無邊。如我等類。何能思算。如來境界。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自能知之。我不能知。
是名菩薩。無怖畏願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疲倦願。菩薩若見。剛強眾生。難調難伏。放逸自恣。不肯受化。是諸菩薩。之所厭患。如是剛強。難調難化。所厭患者。以是因緣。即生疲倦。而棄背之。發願往生。清淨世界。諸佛淨土。是淨土中。無如是等。剛強眾生。及其名處。菩薩不欲。聞是人名。何況相見。若有菩薩。棄背眾生。亦不能得。諸佛淨土。而往受生。
是中有智。諸菩薩等。發如是心。
一切世界。有諸眾生。頑嚚暗鈍。聾盲瘖瘂。無涅槃性。從彼世界。諸佛菩薩。所棄捨者。是等眾生。願悉來集。我所莊嚴。佛國土中。是等眾生。勿令有餘。我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於道場。覺了佛果。
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時。從初發心。一切魔宮。無處不動。十方一切。諸佛世尊。之所稱歎。而是菩薩。所嚴佛國。速得成就。究竟清淨。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無疲倦願。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畢竟具足願。菩薩摩訶薩。坐於道場。破碎魔軍。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不復發願。是名得如所願。滿菩提願。譬如器皿。酥油盛滿。平齊緣邊。不復能容。如隣虛滴。
是故說言。
此鉢盛滿。究竟具足。
菩薩摩訶薩。證得佛道。不復發願。猶若隣虛。亦復如是。一切諸願。究竟滿故。是名善究竟。諸願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是十法。願波羅蜜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力波羅蜜具足。何者為十。
一者。不可降伏力具足。二者。不可破壞力具足。三者。福德力具足。四者。慧力具足。五者。眷屬力具足。六者。神通力具足。七者。自在力具足。八者。陀羅尼力具足。九者。不擾動鎮力具足。十者。超越無智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可降伏力具足。菩薩摩訶薩。一切外道。悉不能伏。是名不可降伏力具足。
云何不可破壞力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諸人天。眾生聚中。無一眾生。以其道力。能得破壞。菩薩力者。是名菩薩。不可破壞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福德力具足。菩薩於諸。德福行中。無有一行。若世間。若出世間。所不經行。是名菩薩。福德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般若力具足。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法。無有一法。以善慧故。是所不見。是所不證。所不通達。唯除如來。深智慧耳。是名菩薩。般若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眷屬力具足。菩薩眷屬。無破戒者。無邪見者。非威儀者。無邪命者。
所以者何。菩薩眷屬。隨有資生。共相分張。具足自利。利他義故。是名菩薩。眷屬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神通力具足。菩薩摩訶薩。於諸世間。神通之力。及諸聲聞。緣覺境界。悉皆超越。
何以故。菩薩神通。力最勝故。若閻浮提。內一毛中。而安立之。亦無損減。如是四洲。若干世界。若三千大千世界。若如恒河。沙數世界。內於一隣虛塵中。而安立之。亦無增減。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六。若七。若八。若九。若十恒河沙。若可說不可說。恒河沙數世界。內於隣虛塵中。亦無增減。是等世界。亦無妨礙。是中眾生。亦無逼迮。是名菩薩。神通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自在力具足。菩薩摩訶薩。變此三千大千世界。化作七寶。盈滿其中。自在力故。事無不遂。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七寶盈滿。其中皆悉自在。是名菩薩。自在力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陀羅尼力具足。菩薩於諸。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剎土。絓是諸佛。所說之法。種種文字。種種章句。種種意趣。於一剎那。一羅婆。一牟休羅。菩薩一聞。悉能受持。通達解說。是名菩薩。陀羅尼力具足。
云何菩薩。不可擾動。鎮力具足。菩薩摩訶薩。所鎮之處。於諸人天。眾生聚中。無一眾生。能擾動者。唯除如來。應供。正遍知。是名菩薩。不擾動鎮力具足。
云何菩薩。超越無智力具足。菩薩於一切智。皆悉超越。一切眾生。尚不能及。何況能過。唯除如來。善解方便。是名菩薩。超越無智力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力波羅蜜滿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智波羅蜜滿足。何者為十。
一者。人無我智具足。二者。法無我智具足。三者。無分限智具足。四者。三昧境智具足。五者。鎮智具足。六者。不破壞智具足。七者。觀眾生行智具足。八者。無功用智具足。九者。一切法相智具足。十者。出世間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人無我智具足。
菩薩摩訶薩。觀見諸陰。生時滅時。
是陰生時。無真實生。不動不作。皆是虛妄。
而觀見之。
是陰滅時。不見敗壞。
復作是念。
是陰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養育士夫。有諸癡頑。嬰兒凡夫。深著我見。而作是解。
是陰非我。我中無陰。
於五陰中。深生執著。決言有體。故不通達。真實法性。以不通達。真實道理。是故流轉。於生死中。猶若火輪。無有休息。
菩薩於是。真實法性。究竟通達。無復有餘。是名菩薩。人無我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法無我智具足。
菩薩摩訶薩。於損減謗。如實而知。於增上謗。如實亦知。而作是念。
於假名法。而為安立。分別諸名。雖作分別。所可分別。一切諸法。本無自性。是等文句。能分別者。亦無自性。是法體性。不如分別。名字分別。不當其體。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但有名相。唯假名說。於是法中。不應執著。是假名法。非為究竟。一向非有。但此諸法。依因他緣。藉他緣合。而便得生。因緣散故。其亦隨滅。
如是等法。菩薩摩訶薩。如實而知。是名法無我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分限智具足。菩薩不於。一剎那中。而生於智。第二剎那。而不生也。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剎那之中。智慧悉生。無邊無礙。無有分限。是名菩薩。無分限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三昧境界智具足。菩薩摩訶薩。悉知一切。聲聞三昧。悉知一切。緣覺三昧。悉知一切。菩薩三昧。一切如來三昧。皆悉知之。於是三昧。聲聞行處。菩薩悉知。於是三昧。緣覺行處。菩薩亦知。於是三昧。菩薩行處。菩薩亦知。於是三昧。如來所行。是佛三昧。菩薩亦知。
復有果報。所可成就。自得智者。皆悉知之。是名菩薩。三昧境界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鎮智具足。菩薩若於。聲聞所鎮。若辟支佛所鎮。若菩薩所鎮。菩薩尚不知。何況一切。諸眾生等。是名菩薩。鎮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可破壞智具足。菩薩摩訶薩。一切智慧。不可破壞。若諸外道。若諸魔兵。若諸聲聞。若諸緣覺。悉不能破。是名菩薩。不可破壞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觀眾生行智具足。菩薩摩訶薩。以清淨智。皎潔明白。觀眾生界。是中而見。有諸眾生。已發菩提心。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有諸眾生。已修菩提行。有諸眾生。未修菩提行。有住初地。乃至十地。有成等覺。成等覺已。正轉法輪。佛事已訖。而般涅槃。有諸眾生。以聲聞乘。而般涅槃。有緣覺乘。而般涅槃。有諸眾生。生於天上。有諸眾生。生於三途。菩薩悉皆。了了得見。是名菩薩。觀眾生行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無功用智具足。菩薩摩訶薩。若行。若立。若坐。若臥。若出。若入。不加功用。是智恒生。猶若有人。正眠熟時。喘息恒生。菩薩智生。亦復如是。如是智慧。無處不遍。是名菩薩。無功用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了一切法。相智具足。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若通相。若別相。若無量相。皆悉知之。若如幻相。若虛妄相。菩薩悉知。是名菩薩。了一切法。相智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薩。出世間智具足。菩薩摩訶薩。以無流智。得具足故。超越一切。世間人天。是名菩薩。出世間智具足。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智波羅蜜具足。
大乘寶雲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