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於如來。神通境界。大寶莊嚴。最勝道場。大菩薩宮中。而彼道場皆是如來。威神建立。積集廣大。勝福莊嚴。圓滿廣大。福智妙行。現轉一切。佛法勝報。顯示如來。無邊神變。加持之力。善入無礙。境界大智。一切見者。生大喜悅。入念慧行。普遍運行。無動妙智。於無邊劫。修集無量。眾功德聚。而佛世尊。現證諸法。平等覺道。轉妙法輪。能善調伏。無邊學眾。已於諸法。得大自在。善知一切。眾生心意。及諸根性。已能到於。最上彼岸。善斷一切。種子習氣。得無發悟。佛身輕安。
是時與大。苾芻之眾。六百八十萬人俱。皆住近心。悉斷一切。煩惱種習。皆是如來。法王之子。能善出生。諸無所得。甚深法行。身相端嚴。威儀圓備。作大福田。正智具足。
復有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比。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悉獲無所得。菩薩智忍。已超菩薩。灌頂之位。而能游戲。無加行位。菩薩神通。得無盡陀羅尼。及諸菩薩。陀羅尼門。於諸菩薩。首楞嚴王。三摩地中。而得自在。一切眾生。歡喜樂見。已得菩薩。諸無礙解。出生菩薩。無發悟行。深心安住。殊妙莊嚴。
其名曰。無盡藏菩薩摩訶薩。無量慧菩薩摩訶薩。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無緣觀菩薩摩訶薩。常精進菩薩摩訶薩。精進慧菩薩摩訶薩。無斷辯才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畏積菩薩摩訶薩。畢竟義慧菩薩摩訶薩。如是等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比。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而共集會。
爾時世尊。以菩薩行位。方便出生。無障礙門。甚深正法。而用莊嚴。諸菩薩道。成辦一切。佛法力無畏等。真實智行。入一切法。最上自在。總持印門。入無礙解。決定出生。大神通智。妙境界門。宣示一切。不退轉輪。普攝諸乘。住平等理。混入法界。無分別性。隨諸眾生。根性意樂。開示演說。隨知真實。決定正法。破諸魔境。以深固法理。止息一切。煩惱見等。入無著慧。宣說普遍。廣大迴向。善方便智。入一切。佛平等性智。以無著加持法門。如實決定。宣說諸法。於無分別。非無分別。悉入平等。覺了甚深。緣生之法。積集無量。福智妙行。佛身語心。平等莊嚴。隨知一切。念慧行等。無盡慧門。以四聖諦理。顯示聲聞乘法。以覺了身。心智顯示。緣覺乘法。以得一切智。灌頂顯示。大乘之法。入一切法。自在理中。出生如來。無邊功德。是故如來。開示演說。施設表了。分別解釋。顯明宣暢。
爾時世尊。將說如是。廣大甚深。決定法時。忽然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大水充滿。猶如大海。下至地界。上至大寶莊嚴。最勝道場。又如劫壞。水災現時。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下至水輪。混如一海。今此大水。亦復如是。然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大水。一切充滿。其中國土。城邑聚落。及諸人民。悉無所壞。亦無障礙。及閻浮提。諸四大洲。乃至大海。須彌山等。欲界諸天。一切宮殿。悉無少分。損壞障礙。
先現如是相已。後復於此。大水之中。出現俱胝。那庾多百千。廣大蓮花。其花高顯。瑠璃為莖。帝青為枝。閻浮檀金。而為其葉。吉祥藏寶。以為其鬚。馬瑙為臺。真珠交絡。一一花有。無數俱胝。多百千葉。其葉量廣。一俱盧舍。是諸蓮花。於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中。涌現虛空。高一多羅樹。一切大眾。坐蓮花上。於蓮花中。隨其色相。放大光明。是光普照。十方無量。阿僧祇佛剎。
此諸光明。廣照耀時。而此會中。一切大眾。歎未曾有。合掌恭敬。咸作是言。
今現如是。希有瑞相。將非世尊。說妙法邪。
爾時慈氏菩薩摩訶薩。見是廣大。神變事已。即於所坐。蓮花臺上。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恭敬頂禮。而白佛言。
世尊。何故今時。先現是相。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大水充滿。混如一海。其中復現。俱胝那庾多百千。蓮花高顯。
世尊。昔所未聞。昔所未見。如是廣大。希有神變。願佛為說。
佛告慈氏菩薩言。
慈氏當知。下方去此佛剎。過十佛剎。不可說俱胝。那庾多百千。微塵等數。諸佛剎土。有世界名無量功德寶無垢殊妙莊嚴。彼土有佛。號海勝持慧遊戲出高神通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今現住彼。說法教化。彼有菩薩。名曰海意。與出過算數。諸大菩薩摩訶薩眾。將同來此。娑婆世界。瞻禮恭敬。供養於我。又復於我。所說法中。而有所問。以是因緣。先現瑞相。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彼海意菩薩。去此甚遠。何故世尊。說彼菩薩。能聞此會。佛說法邪。
佛言。
舍利子。如汝今時。於我前聞。所說正法。海意菩薩。雖復住於。彼世界中。而能聞我。所說之法。亦復如是。
舍利子。又如汝今。現前觀我。及諸大眾。彼海意菩薩。能見我身。及諸大眾。亦復如是。
舍利子言。
希有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所有神通。智力不可思議。而彼海意菩薩。居于極遠剎中。能以無障礙。眼見此色相。無障礙耳。聞此音聲。
世尊。若有聞是。諸菩薩摩訶薩。不可思議。功德威神者。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尊者舍利子。作是說時。二萬四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與彼出過算數。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恭敬圍繞。同時瞻仰。彼佛世尊。海勝持慧遊戲出高神通如來已。即受教勅。承彼如來。神足通力。及無加行菩薩。已辦神通。於一念間。瞬目之頃。於彼世界。隱伏身相。即時於此。娑婆世界。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中。涌現虛空。高一多羅樹。於最高廣。蓮花臺上。師子座中。安詳而坐。餘諸菩薩。亦各處于。蓮花臺座。
下方世界。無量無數。諸佛剎中。復有無量無數。菩薩之眾。隨從海意菩薩。而來聽法。是時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中。所有十方世界。普來集會。一切菩薩摩訶薩眾。皆悉處于。蓮花臺座。周匝充滿。殊妙奇特。而彼一切。諸來大眾。心生歡喜。悉得清淨。歎未曾有。合掌頂禮。彼諸菩薩。
時海意菩薩。以彼無量功德寶無垢殊妙莊嚴世界之中。諸勝妙花。其花名為。無憂適悅。愛樂喜見。量廣一俱盧舍。花有無數。多百千葉。隨其所應。供養如來。令諸菩薩。一切見者。深心無垢。宿世善根。悉得清淨。是諸眾會。皆生歡喜。悅意愛樂。花有光明。
復有妙香。此諸勝花。於世尊前。作供養已。復雨廣大。殊妙花雨。其一一花。可七人量。遍布充滿。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一切大眾。悉得離生喜樂。禪悅之味。空中自然。擊種種鼓。鼓出微妙。可愛之音。一切大眾。聞者悉得。禪定妙樂。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作如是等。供養事已。從空而下。頭面著地。禮世尊足。右繞七匝。合掌恭敬。住立佛前。作是白言。
世尊。海勝持慧游戲出高神通如來。問訊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勢力安不。得妙樂邪。
時彼同來。一切菩薩。悉從空下。亦各頭面禮佛足已。右繞七匝。各各還復。本座而坐。
爾時此三千界。有大梵王。名大悲思惟。居此梵世。此四大洲。無憂安隱。忽然見是。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混如一海。
復有俱胝。那庾多百千。廣大蓮花。高顯出現。種種勝相。及此道場。菩薩充滿。
見是相已。即自思惟。
劫火未然。壞相安有。大水充滿。此復何緣。將非如來。神變力邪。我今宜往。問佛世尊。此希有相。何因何緣。
時大悲思惟大梵天王。作是念已。即與六萬八千梵眾。隱于梵界。恭敬圍繞。來詣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佛世尊前。住虛空中。曲躬合掌。頂禮世尊。作是白言。
世尊。何故今此。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混如一海。
復有俱胝。那庾多百千。廣大蓮花。高顯而出。及諸菩薩大士。皆悉處于。蓮花座上。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國土。城邑聚落。諸人民眾。及閻浮提。四大洲等。欲界天宮。乃至大海。須彌諸山。悉無損壞。亦無障礙。如是等相。甚為希有。此何因緣。復何神力。願佛為說。
爾時佛告。大悲思惟梵天言。
大梵當知。下方世界有佛剎。名無量功德寶無垢殊妙莊嚴。其佛世尊。號海勝持慧游戲出高神通如來。彼有菩薩。名曰海意。與出過算數。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而共來此。娑婆世界。瞻禮恭敬。供養於我。又復於此。廣大集會。正法之中。而有所問。是彼菩薩。神通之力。於此世界。先現瑞相。
梵天白佛言。
世尊。大集會中。所有正法。今尚說邪。
佛言。
大梵。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所有如來。智慧辯才。及威神力。不應限量。汝或見於如來默然。勿謂無說。而我常為。十方世界。所來菩薩。廣大宣說。決定正法。
爾時大悲思惟大梵天王。復白佛言。
世尊。佛所說言。現神變者。海意菩薩。其誰是邪。
佛言。
大梵。今此會中。有大蓮花。廣十由旬。花中有臺。臺上復有。眾寶莊嚴。師子之座。座中有一。菩薩大士。處于其上。身真金色。相好端嚴。唯除如來。餘諸菩薩。所有身相。皆能映攝。有無數千。菩薩之眾。圍繞頂禮者。汝可見不。
答言。
已見。
佛言。
大梵。圓具如是。神通相者。即是海意菩薩。
是時大悲思惟梵天。乃向海意菩薩。恭敬頂禮已。即白佛言。
世尊。若有眾生。得聞如是。海意菩薩。名字之者。當知是人。得大善利。我於今日。聞此菩薩。大士名字。得見菩薩。如是色相。深自欣慶。快得善利。
梵天復白佛言。
世尊。此大集會。正法當住。為久如邪。
佛言。
大梵。今此正法。隨佛壽量。久近而住。佛涅槃後。有諸菩薩。於此正法。受持讀誦。廣為佗人。開示演說。
何以故。大梵。所有過去。未來。現在世中。諸佛菩提。從此中出。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承佛神力。普為此會。一切大眾。生歡喜故。及為大悲思惟大梵天王。起信敬故。復為莊嚴。此正法故。亦為顯示。己之智慧。辯才力故。即時同彼。高廣蓮花。及師子座。俱涌虛空。高七多羅樹。乃於空中。說伽陀曰。
下方過於塵數剎。
有佛剎名功德嚴。
彼佛化主現居中。
其名海勝神通慧。
剎中眾德皆圓具。
菩薩依止無所畏。
其佛如來說法門。
我等聞已能持受。
我等故來茲剎土。
瞻仰敬禮十力尊。
其諸菩薩此所來。
佛大牛王各伸問。
我今禮此法王已。
亦禮無比佛大智。
所應供養隨所施。
廣伸供養佛正覺。
若能觀佛色無色。
離受離行亦離識。
三種領納此亦無。
是中潔白常清淨。
若無色相及種好。
是為正觀佛世尊。
慧眼清淨照法身。
乃見無垢真實義。
若法無取亦無捨。
二邊無我無我所。
安住內入性寂然。
止息心外諸所取。
有無分別離分別。
是心寂默如虛空。
即能供養諸世尊。
於正法幢善建立。
若觀諸法猶如幻。
此中施受二皆空。
雖知造作本所無。
亦不捨離於諸法。
而不決定求菩提。
又不決定住生死。
亦無施者無慳心。
遠離施中諸過失。
止息調寂身語心。
隨行三業無逼惱。
除諸煩惱息燒然。
利智諸根常寂靜。
雖知菩提無所得。
不捨眾生住無我。
為度破戒諸眾生。
修持廣大淨戒行。
覺了諸法剎那性。
亦不為諸境所壞。
內心寂靜若虛空。
外觀世間猶如幻。
節節支解於身分。
亦復不起瞋恚心。
乃至坐樹成菩提。
堅持忍行佛所說。
能觀諸法如水月。
如泡如幻如陽焰。
了知無壽亦無人。
及無摩拏嚩迦等。
菩提眾生雖無得。
為利他故求菩提。
若聞此理怖不生。
是中能發精進行。
若能於心無所著。
乃於外境不生厭。
知他眾生心所行。
於三世中隨順轉。
令諸魔眾不能知。
心之所行隨所轉。
到於彼岸善住心。
圓滿禪定神通慧。
我聞諸佛所說法。
隨所聞已能受持。
設經無邊劫數中。
佛之辯才不能斷。
復於一切佛法中。
眾生無墮亦無著。
具智慧藏有力尊。
三界自在寂默者。
能到所到二俱離。
是中無去亦無來。
隨諸眾生心所行。
所向無住亦無動。
雖到彼岸具眾德。
亦於眾德無取相。
無比釋迦大牛王。
是故我今伸頂禮。
如日清淨大明曜。
能蔽螢光星宿光。
又如劫火映諸明。
上騰梵世下至地。
復如須彌大山王。
持地亦持諸山等。
釋迦牛王毫相中。
最勝光明出三界。
十方一切菩薩眾。
皆從百佛剎中來。
瞻佛色相及威光。
一切皆生大歡喜。
隨諸眾生心意願。
如來各各為開示。
我知如來大威神。
故從本土來斯剎。
佛以一音演說法。
隨諸眾生各知解。
乃至眾生差別音。
如來普為隨宜說。
一切眾生意差別。
如塵如沙尚可數。
牟尼種種妙音聲。
量等虛空不可數。
虛空不能度其邊。
眾生不能窮其數。
乃至生死先際中。
亦復不能知其限。
虛空邊量眾生數。
生死先際尚可知。
諸佛戒定慧境中。
畢竟不能知少分。
眾生無量咸歸命。
牛王法主人中尊。
多劫精修眾德嚴。
色相邊際無比度。
我佛具大威神力。
遍知眾生諸信解。
見此希有難思尊。
頂禮善調諸趣者。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於如來。神通境界。大寶莊嚴。最勝道場。大菩薩宮中。而彼道場皆是如來。威神建立。積集廣大。勝福莊嚴。圓滿廣大。福智妙行。現轉一切。佛法勝報。顯示如來。無邊神變。加持之力。善入無礙。境界大智。一切見者。生大喜悅。入念慧行。普遍運行。無動妙智。於無邊劫。修集無量。眾功德聚。而佛世尊。現證諸法。平等覺道。轉妙法輪。能善調伏。無邊學眾。已於諸法。得大自在。善知一切。眾生心意。及諸根性。已能到於。最上彼岸。善斷一切。種子習氣。得無發悟。佛身輕安。
是時與大。苾芻之眾。六百八十萬人俱。皆住近心。悉斷一切。煩惱種習。皆是如來。法王之子。能善出生。諸無所得。甚深法行。身相端嚴。威儀圓備。作大福田。正智具足。
復有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比。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悉獲無所得。菩薩智忍。已超菩薩。灌頂之位。而能游戲。無加行位。菩薩神通。得無盡陀羅尼。及諸菩薩。陀羅尼門。於諸菩薩。首楞嚴王。三摩地中。而得自在。一切眾生。歡喜樂見。已得菩薩。諸無礙解。出生菩薩。無發悟行。深心安住。殊妙莊嚴。
其名曰。無盡藏菩薩摩訶薩。無量慧菩薩摩訶薩。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無緣觀菩薩摩訶薩。常精進菩薩摩訶薩。精進慧菩薩摩訶薩。無斷辯才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畏積菩薩摩訶薩。畢竟義慧菩薩摩訶薩。如是等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比。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而共集會。
爾時世尊。以菩薩行位。方便出生。無障礙門。甚深正法。而用莊嚴。諸菩薩道。成辦一切。佛法力無畏等。真實智行。入一切法。最上自在。總持印門。入無礙解。決定出生。大神通智。妙境界門。宣示一切。不退轉輪。普攝諸乘。住平等理。混入法界。無分別性。隨諸眾生。根性意樂。開示演說。隨知真實。決定正法。破諸魔境。以深固法理。止息一切。煩惱見等。入無著慧。宣說普遍。廣大迴向。善方便智。入一切。佛平等性智。以無著加持法門。如實決定。宣說諸法。於無分別。非無分別。悉入平等。覺了甚深。緣生之法。積集無量。福智妙行。佛身語心。平等莊嚴。隨知一切。念慧行等。無盡慧門。以四聖諦理。顯示聲聞乘法。以覺了身。心智顯示。緣覺乘法。以得一切智。灌頂顯示。大乘之法。入一切法。自在理中。出生如來。無邊功德。是故如來。開示演說。施設表了。分別解釋。顯明宣暢。
爾時世尊。將說如是。廣大甚深。決定法時。忽然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大水充滿。猶如大海。下至地界。上至大寶莊嚴。最勝道場。又如劫壞。水災現時。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下至水輪。混如一海。今此大水。亦復如是。然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大水。一切充滿。其中國土。城邑聚落。及諸人民。悉無所壞。亦無障礙。及閻浮提。諸四大洲。乃至大海。須彌山等。欲界諸天。一切宮殿。悉無少分。損壞障礙。
先現如是相已。後復於此。大水之中。出現俱胝。那庾多百千。廣大蓮花。其花高顯。瑠璃為莖。帝青為枝。閻浮檀金。而為其葉。吉祥藏寶。以為其鬚。馬瑙為臺。真珠交絡。一一花有。無數俱胝。多百千葉。其葉量廣。一俱盧舍。是諸蓮花。於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中。涌現虛空。高一多羅樹。一切大眾。坐蓮花上。於蓮花中。隨其色相。放大光明。是光普照。十方無量。阿僧祇佛剎。
此諸光明。廣照耀時。而此會中。一切大眾。歎未曾有。合掌恭敬。咸作是言。
今現如是。希有瑞相。將非世尊。說妙法邪。
爾時慈氏菩薩摩訶薩。見是廣大。神變事已。即於所坐。蓮花臺上。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恭敬頂禮。而白佛言。
世尊。何故今時。先現是相。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大水充滿。混如一海。其中復現。俱胝那庾多百千。蓮花高顯。
世尊。昔所未聞。昔所未見。如是廣大。希有神變。願佛為說。
佛告慈氏菩薩言。
慈氏當知。下方去此佛剎。過十佛剎。不可說俱胝。那庾多百千。微塵等數。諸佛剎土。有世界名無量功德寶無垢殊妙莊嚴。彼土有佛。號海勝持慧遊戲出高神通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今現住彼。說法教化。彼有菩薩。名曰海意。與出過算數。諸大菩薩摩訶薩眾。將同來此。娑婆世界。瞻禮恭敬。供養於我。又復於我。所說法中。而有所問。以是因緣。先現瑞相。
爾時尊者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彼海意菩薩。去此甚遠。何故世尊。說彼菩薩。能聞此會。佛說法邪。
佛言。
舍利子。如汝今時。於我前聞。所說正法。海意菩薩。雖復住於。彼世界中。而能聞我。所說之法。亦復如是。
舍利子。又如汝今。現前觀我。及諸大眾。彼海意菩薩。能見我身。及諸大眾。亦復如是。
舍利子言。
希有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所有神通。智力不可思議。而彼海意菩薩。居于極遠剎中。能以無障礙。眼見此色相。無障礙耳。聞此音聲。
世尊。若有聞是。諸菩薩摩訶薩。不可思議。功德威神者。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尊者舍利子。作是說時。二萬四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與彼出過算數。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恭敬圍繞。同時瞻仰。彼佛世尊。海勝持慧遊戲出高神通如來已。即受教勅。承彼如來。神足通力。及無加行菩薩。已辦神通。於一念間。瞬目之頃。於彼世界。隱伏身相。即時於此。娑婆世界。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中。涌現虛空。高一多羅樹。於最高廣。蓮花臺上。師子座中。安詳而坐。餘諸菩薩。亦各處于。蓮花臺座。
下方世界。無量無數。諸佛剎中。復有無量無數。菩薩之眾。隨從海意菩薩。而來聽法。是時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中。所有十方世界。普來集會。一切菩薩摩訶薩眾。皆悉處于。蓮花臺座。周匝充滿。殊妙奇特。而彼一切。諸來大眾。心生歡喜。悉得清淨。歎未曾有。合掌頂禮。彼諸菩薩。
時海意菩薩。以彼無量功德寶無垢殊妙莊嚴世界之中。諸勝妙花。其花名為。無憂適悅。愛樂喜見。量廣一俱盧舍。花有無數。多百千葉。隨其所應。供養如來。令諸菩薩。一切見者。深心無垢。宿世善根。悉得清淨。是諸眾會。皆生歡喜。悅意愛樂。花有光明。
復有妙香。此諸勝花。於世尊前。作供養已。復雨廣大。殊妙花雨。其一一花。可七人量。遍布充滿。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一切大眾。悉得離生喜樂。禪悅之味。空中自然。擊種種鼓。鼓出微妙。可愛之音。一切大眾。聞者悉得。禪定妙樂。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作如是等。供養事已。從空而下。頭面著地。禮世尊足。右繞七匝。合掌恭敬。住立佛前。作是白言。
世尊。海勝持慧游戲出高神通如來。問訊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勢力安不。得妙樂邪。
時彼同來。一切菩薩。悉從空下。亦各頭面禮佛足已。右繞七匝。各各還復。本座而坐。
爾時此三千界。有大梵王。名大悲思惟。居此梵世。此四大洲。無憂安隱。忽然見是。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混如一海。
復有俱胝。那庾多百千。廣大蓮花。高顯出現。種種勝相。及此道場。菩薩充滿。
見是相已。即自思惟。
劫火未然。壞相安有。大水充滿。此復何緣。將非如來。神變力邪。我今宜往。問佛世尊。此希有相。何因何緣。
時大悲思惟大梵天王。作是念已。即與六萬八千梵眾。隱于梵界。恭敬圍繞。來詣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佛世尊前。住虛空中。曲躬合掌。頂禮世尊。作是白言。
世尊。何故今此。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混如一海。
復有俱胝。那庾多百千。廣大蓮花。高顯而出。及諸菩薩大士。皆悉處于。蓮花座上。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國土。城邑聚落。諸人民眾。及閻浮提。四大洲等。欲界天宮。乃至大海。須彌諸山。悉無損壞。亦無障礙。如是等相。甚為希有。此何因緣。復何神力。願佛為說。
爾時佛告。大悲思惟梵天言。
大梵當知。下方世界有佛剎。名無量功德寶無垢殊妙莊嚴。其佛世尊。號海勝持慧游戲出高神通如來。彼有菩薩。名曰海意。與出過算數。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而共來此。娑婆世界。瞻禮恭敬。供養於我。又復於此。廣大集會。正法之中。而有所問。是彼菩薩。神通之力。於此世界。先現瑞相。
梵天白佛言。
世尊。大集會中。所有正法。今尚說邪。
佛言。
大梵。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所有如來。智慧辯才。及威神力。不應限量。汝或見於如來默然。勿謂無說。而我常為。十方世界。所來菩薩。廣大宣說。決定正法。
爾時大悲思惟大梵天王。復白佛言。
世尊。佛所說言。現神變者。海意菩薩。其誰是邪。
佛言。
大梵。今此會中。有大蓮花。廣十由旬。花中有臺。臺上復有。眾寶莊嚴。師子之座。座中有一。菩薩大士。處于其上。身真金色。相好端嚴。唯除如來。餘諸菩薩。所有身相。皆能映攝。有無數千。菩薩之眾。圍繞頂禮者。汝可見不。
答言。
已見。
佛言。
大梵。圓具如是。神通相者。即是海意菩薩。
是時大悲思惟梵天。乃向海意菩薩。恭敬頂禮已。即白佛言。
世尊。若有眾生。得聞如是。海意菩薩。名字之者。當知是人。得大善利。我於今日。聞此菩薩。大士名字。得見菩薩。如是色相。深自欣慶。快得善利。
梵天復白佛言。
世尊。此大集會。正法當住。為久如邪。
佛言。
大梵。今此正法。隨佛壽量。久近而住。佛涅槃後。有諸菩薩。於此正法。受持讀誦。廣為佗人。開示演說。
何以故。大梵。所有過去。未來。現在世中。諸佛菩提。從此中出。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承佛神力。普為此會。一切大眾。生歡喜故。及為大悲思惟大梵天王。起信敬故。復為莊嚴。此正法故。亦為顯示。己之智慧。辯才力故。即時同彼。高廣蓮花。及師子座。俱涌虛空。高七多羅樹。乃於空中。說伽陀曰。
下方過於塵數剎。
有佛剎名功德嚴。
彼佛化主現居中。
其名海勝神通慧。
剎中眾德皆圓具。
菩薩依止無所畏。
其佛如來說法門。
我等聞已能持受。
我等故來茲剎土。
瞻仰敬禮十力尊。
其諸菩薩此所來。
佛大牛王各伸問。
我今禮此法王已。
亦禮無比佛大智。
所應供養隨所施。
廣伸供養佛正覺。
若能觀佛色無色。
離受離行亦離識。
三種領納此亦無。
是中潔白常清淨。
若無色相及種好。
是為正觀佛世尊。
慧眼清淨照法身。
乃見無垢真實義。
若法無取亦無捨。
二邊無我無我所。
安住內入性寂然。
止息心外諸所取。
有無分別離分別。
是心寂默如虛空。
即能供養諸世尊。
於正法幢善建立。
若觀諸法猶如幻。
此中施受二皆空。
雖知造作本所無。
亦不捨離於諸法。
而不決定求菩提。
又不決定住生死。
亦無施者無慳心。
遠離施中諸過失。
止息調寂身語心。
隨行三業無逼惱。
除諸煩惱息燒然。
利智諸根常寂靜。
雖知菩提無所得。
不捨眾生住無我。
為度破戒諸眾生。
修持廣大淨戒行。
覺了諸法剎那性。
亦不為諸境所壞。
內心寂靜若虛空。
外觀世間猶如幻。
節節支解於身分。
亦復不起瞋恚心。
乃至坐樹成菩提。
堅持忍行佛所說。
能觀諸法如水月。
如泡如幻如陽焰。
了知無壽亦無人。
及無摩拏嚩迦等。
菩提眾生雖無得。
為利他故求菩提。
若聞此理怖不生。
是中能發精進行。
若能於心無所著。
乃於外境不生厭。
知他眾生心所行。
於三世中隨順轉。
令諸魔眾不能知。
心之所行隨所轉。
到於彼岸善住心。
圓滿禪定神通慧。
我聞諸佛所說法。
隨所聞已能受持。
設經無邊劫數中。
佛之辯才不能斷。
復於一切佛法中。
眾生無墮亦無著。
具智慧藏有力尊。
三界自在寂默者。
能到所到二俱離。
是中無去亦無來。
隨諸眾生心所行。
所向無住亦無動。
雖到彼岸具眾德。
亦於眾德無取相。
無比釋迦大牛王。
是故我今伸頂禮。
如日清淨大明曜。
能蔽螢光星宿光。
又如劫火映諸明。
上騰梵世下至地。
復如須彌大山王。
持地亦持諸山等。
釋迦牛王毫相中。
最勝光明出三界。
十方一切菩薩眾。
皆從百佛剎中來。
瞻佛色相及威光。
一切皆生大歡喜。
隨諸眾生心意願。
如來各各為開示。
我知如來大威神。
故從本土來斯剎。
佛以一音演說法。
隨諸眾生各知解。
乃至眾生差別音。
如來普為隨宜說。
一切眾生意差別。
如塵如沙尚可數。
牟尼種種妙音聲。
量等虛空不可數。
虛空不能度其邊。
眾生不能窮其數。
乃至生死先際中。
亦復不能知其限。
虛空邊量眾生數。
生死先際尚可知。
諸佛戒定慧境中。
畢竟不能知少分。
眾生無量咸歸命。
牛王法主人中尊。
多劫精修眾德嚴。
色相邊際無比度。
我佛具大威神力。
遍知眾生諸信解。
見此希有難思尊。
頂禮善調諸趣者。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