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詔譯
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之餘
復次寂慧。如來身相。一眾會中。有得見者。有不見者。其得見者。歡喜瞻仰。其不見者。默然懵瞪。
寂慧當知。如來不以。段食資養。或有眾生。見佛亦受。世間食者。謂有威力具足。修菩提行。諸賢聖眾。常隨佛後。於食器中。承受其食。是乃眾生。見佛如來。數數舉食。置食器中。彼諸賢聖。既受食已。若有眾生。於佛法中。所應化度。宿種善根。業障盡者。雖復在在所生。不得飲食。饑渴羸劣。以其宿善力故。彼等眾生。得佛如來。殘食而食。食已飽滿。心得輕安。身肢潤益。深心清淨。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諸眾生。墮在地獄餓鬼。諸惡趣者。即不能發。大菩提心。以是緣故。乃至盡涅槃界。
寂慧。是故當知。如來不受。世間飲食。如來資養。所謂法食。佛身堅固。如那羅延天。真實故。不壞故。金剛所成。
寂慧。如來身者。非生熟藏。之所成養。亦非涕洟雜惡。不淨所成。如來身者。如閻浮檀金。無缺無斷。離諸過失。如來身者。具大威力。體堅重故。猶如金剛。極柔軟故如迦左隣那衣。隨所觸身。皆獲妙樂。
寂慧當知。一時有諸。具大威力。天子天女。禮敬佛足。隨禮敬時。手觸佛足。觸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當知。如來不從。雜染所生。
復次寂慧。世間所有。貪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於自身。生離貪想。
瞋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起慈心。
癡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智光照耀。
等分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於己身。離諸煩惱。
慳悋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能信解捨法。
破戒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能信解。戒法清淨。
忿恚心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忍法。
懈怠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起精進。
散亂心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寂定。
愚癡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勝慧。
善男子。取要而言。若諸眾生。暫見如來身者。一切善法。皆不捨離。一切不善。疑等染法。悉得銷除。安立善心。然佛如來。而常安住。無分別捨。此說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又如如來。化所化人。作諸佛事。而佛如來。心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
佛亦不作是念。
我能化彼。所化人等。
然所化眾生。可應度者。若此世界。若他世界。乃至阿僧祇。百千世界。一切眾生。為成熟故。作諸利益。此說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如來身放。廣大光明。具有無數。百千種色。其光普照。十方一切。殑伽沙等。諸佛剎土。廣為成熟。一切眾生。而佛如來。無所發悟。亦無加行。復無作意。此等是名。如來身密。身業清淨。
寂慧當知。今此皆是。少略宣說。如來身密。身業業清淨。若廣說者。縱經一劫。或過一劫。而亦不能。得其邊際。
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說是如來身密。不思議法時。會中有十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薩。獲得忍法。
爾時會中。有諸天人。以諸妙花。散於佛上。及供養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
是時世尊。舒右金色臂。置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頂上。作是讚言。
善哉善哉。祕密主。汝善宣說。如來身密。不思議法。我悉知之。汝所說法。我今隨喜。
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一
復次。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復何名為。如來語密。語業清淨。所謂如來。於晝夜中。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於晝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間。如來未嘗。宣說一字。亦無詮表。
何以故。以佛如來。常在三摩呬多故。如來亦無。出息入息。若尋若伺。以無尋伺故。所出語言。離諸邪妄。而佛世尊。無尋無伺。無所分別。無廣分別。無說無示。復無詮表。然諸眾生。亦聞如來。有所宣說。而是如來。畢竟在定。於一切種。及一切時。亦以文字。而能詮表。復無所表。若有眾生。因以文字。生信重者。而彼眾生。自謂如來。為我說法。然佛如來。心常安住。無分別捨。
復次寂慧。如來亦非。脣齒舌喉。及其面門。出諸音聲。有所聞聽。如來所出音聲。從虛空出。但以眾生。謂佛如來。所有音聲。從口門出。
寂慧當知。如來語言。具有六十四種。殊妙之相。何等名為。六十四種。
一者。流澤。二者。柔軟。三者。悅意。四者。可樂。五者。清淨。六者。離垢。七者。明亮。八者。甘美。九者。樂聞。十者。無劣。
十一者。圓具。十二者。調順。十三者。無澁。十四者。無惡。十五者。善柔。十六者。悅耳。十七者。適身。十八者。心生勇銳。十九者。心喜。二十者。悅樂。
二十一者。無熱惱。二十二者。如教令。二十三者。善了知。二十四者。分明。二十五者。善愛。二十六者。令生歡喜。二十七者。使他如教令。二十八者。令他善了知。二十九者。如理。三十者。利益。
三十一者。離重復過失。三十二者。如獅子音聲。三十三者。如龍音聲。三十四者。如雲雷吼聲。三十五者。如龍王聲。三十六者。如緊那羅妙歌聲。三十七者。如迦陵頻伽聲。三十八者。如梵王聲。三十九者。如共命鳥聲。四十者。如帝釋美妙聲。
四十一者。如振鼓聲。四十二者。不高。四十三者。不下。四十四者。隨入一切音聲。四十五者。無缺減。四十六者。無破壞。四十七者。無染污。四十八者。無希取。四十九者。具足。五十者。莊嚴。
五十一者。顯示。五十二者。圓滿一切音聲。五十三者。諸根適悅。五十四者。無譏毀。五十五者。無輕轉。五十六者。無動搖。五十七者。隨入一切眾會。五十八者。諸相具足。
復次寂慧。五十九者。如來所出語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心意歡喜。
佛亦不作是念。
我能宣說諸法。所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緣起。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譬喻。
又復祕密先行法。說本緣法。說昔因法。近說多說廣說。教示安立。分位分別。解釋開明。如來所說。如是等法。
於彼一切。大眾會中。若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眾會。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諸眾會。佛能各各。隨其根性。精進分量。如其所應。為作法施。彼等眾會。聞說法時。皆謂所說。從佛如來。口門而出。然所說法。亦無互相。語言重復。而諸眾會。各隨音聲。曉了諸法。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者。一切眾生。其數無量。一切眾生。行亦無量。如來所說。眾生心行。略有八萬。四千種類。但為根性。下劣眾生。令其解入。如來所說。
寂慧當知。眾生心行。無其分量。世間所有。貪行眾生。瞋行眾生。癡行眾生。等分行眾生。彼彼眾生。心行差別。若佛如來。於一劫中。或過一劫。乃至如來住世。經百千劫。隨幾許壽。量極壽分限。而亦不能。說諸眾生。心行邊際。若佛但說。眾生心行。無邊際者。而諸眾生。不能解入。返生癡迷。是故如來。以善方便。於諸眾生。無量行中。略說數有。八萬四千。又復如來。所說諸法。隨諸眾生。心行差別。如其所應。皆令開覺。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一者。如來語祕密智。隨入一切。眾生心意。然其語言。不從如來。口門中出。但從虛空而出。若有眾生。謂佛如來。所有語言。從口門出者。彼勿起是見。
何以故。或有眾生。見佛語言。從烏瑟膩沙相出。或從頂出。或髮際出。或從肩出。或從額出。或眉間出。或毫相中出。或從眼出。或從耳出。或從鼻出。或從頰出。或口門出。或從頸出。或從臂出。或從手出。或從指出。或兩脇出。或胸前出。或背後出。或從臍出。或陰藏出。或從眼出。或從膝出。或從腨出。或從踝出。或從足出。或從諸相好中出。或從一切。毛孔中出。如是等眾生。知解有異。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二者。如來所出語言。隨諸眾生。種種信解。隨諸眾生。心意成熟。普使隨應。而得了知。然佛如來。常住無分別捨。
譬如世間。假法所成。諸音樂器。隨彼所作。而悉妙巧。手不觸近。非假人力。微風吹動。出美妙聲。其所出聲。皆是先業差別。風所吹擊。如來語言。亦復如是。隨諸眾生。一切意樂。智風吹擊。亦非如來。勤力所出。如來隨順。一切眾生。先業差別。眾生境界。如應所說。
寂慧。譬如響聲。隨有所表。其所出聲。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如來語言。亦復如是。隨其所出。但為表了。眾生心意。而如來聲。非內非外。亦非中間。
又如大海之中。有如意珠寶。其名圓滿一切意樂。懸高幢上。自然出聲。謂言此珠。能滿一切。眾生意樂。而是珠寶。亦無分別。如來亦復如是。語言妙寶。深心清淨。懸置大悲幢上。隨諸眾生。所有意樂。如來出妙語言。悉令曉了。然佛如來。常住無分別捨。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三者。諸佛如來。所有音聲。無其分量。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能知如來。音聲邊際。及分量者。
何以故。我念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鷲峯山中。諸菩薩眾。而共圍繞。宣說音聲輪。清淨法門。廣為眾生。顯明宣示。
於後一時。以慈氏菩薩摩訶薩。加持力故。尊者大目乾連。即作是念。
如來音聲。淨輪分量。幾何遠邪。
作是念已。乃於本座。隱而不現。以自神力。即往須彌山頂。聽佛如來。音聲遠近。復運神力遍。往三千大千世界。又過須彌山西。復過四大洲界。又過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世界邊際。還住鐵圍山頂。審聽如來。音聲分量。是聲平等。無所增減。
爾時世尊。知其事已。即作是念。
大目乾連。意欲度量。我之音聲。所有分量。我於今時。宜攝神力。
于是世尊。攝神通已。大目乾連。承佛威神。所加持故。以自通力。於此世界。西之方分。過九十九殑伽沙數。佛剎土已。往一世界。名光明幢。彼有如來。號光明王。現住說法。教化眾生。
是時尊者大目乾連。到彼土已。審聽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音聲分量。譬如十肘。地方分中。此聞彼人。所說音聲。大目乾連。在彼世界。聽佛音聲。亦復如是。其聲平等。無所增減。彼光明王如來。所有身量。高百由旬。諸菩薩身。高五十由旬。是時大目乾連。以自神力。於彼諸菩薩眾。所用鉢中。循環而行。
彼諸菩薩。見是相已。極生輕笑。即白佛言。
世尊。今云何有。如沙門相小蟲。來此鉢中循行。
彼佛告言。
諸善男子。汝等不應。生輕慢心。
所以者何。今此鉢中行者。是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上首聲聞弟子。於大聲聞眾中。神通第一。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前詣光明王如來所。頭面禮足。右繞七匝。住立佛前。
彼佛告言。
尊者大目乾連。此諸菩薩。有所輕笑。汝今宜應。承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加持故。以自通力。現諸神變。
尊者大目乾連。白彼佛言。
我今如佛教勅。加趺而坐。於此寶洲。作變化事。
佛言。
今正是時。
尊者大目乾連。即時勇身空中。高七俱胝多羅樹量。作變化事。於其坐中。化現百千。俱胝那庾多。真珠瓔珞。廣大莊嚴。而彼瓔珞。各出百千。俱胝光明。一一光明門。皆生蓮花。是諸蓮花臺中。皆有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形像。安處其上。彼如來像。皆悉宣說。妙音聲輪。清淨正法。
大目乾連。白彼佛言。
世尊。我今加趺而坐。於此四大洲。一切世界。亦能作諸。神通變化。乃至此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悉能作諸。神通變化。
彼佛告言。
今正是時。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如其所應。現神變已。收攝神力。還住佛前。
時彼諸菩薩眾。咸生希有之心。前白佛言。
世尊。今此尊者大目乾連。其何所為。到此世界。
彼佛告言。
諸善男子。此大目乾連。為欲度量。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聲輪分量。故來至此。
時彼世尊。光明王如來。告尊者大目乾連言。
汝自今而往。勿復再起是心。欲度如來。聲輪分量。謂以如來。清淨音聲。無其分量。不可度量故。假使以汝。威勢神力。極西方分。經于殑伽。沙數等劫。畢竟不能。得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音聲妙輪。分量邊際。以佛如來。音聲妙輪。無分量故。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詔譯
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之餘
復次寂慧。如來身相。一眾會中。有得見者。有不見者。其得見者。歡喜瞻仰。其不見者。默然懵瞪。
寂慧當知。如來不以。段食資養。或有眾生。見佛亦受。世間食者。謂有威力具足。修菩提行。諸賢聖眾。常隨佛後。於食器中。承受其食。是乃眾生。見佛如來。數數舉食。置食器中。彼諸賢聖。既受食已。若有眾生。於佛法中。所應化度。宿種善根。業障盡者。雖復在在所生。不得飲食。饑渴羸劣。以其宿善力故。彼等眾生。得佛如來。殘食而食。食已飽滿。心得輕安。身肢潤益。深心清淨。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諸眾生。墮在地獄餓鬼。諸惡趣者。即不能發。大菩提心。以是緣故。乃至盡涅槃界。
寂慧。是故當知。如來不受。世間飲食。如來資養。所謂法食。佛身堅固。如那羅延天。真實故。不壞故。金剛所成。
寂慧。如來身者。非生熟藏。之所成養。亦非涕洟雜惡。不淨所成。如來身者。如閻浮檀金。無缺無斷。離諸過失。如來身者。具大威力。體堅重故。猶如金剛。極柔軟故如迦左隣那衣。隨所觸身。皆獲妙樂。
寂慧當知。一時有諸。具大威力。天子天女。禮敬佛足。隨禮敬時。手觸佛足。觸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當知。如來不從。雜染所生。
復次寂慧。世間所有。貪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於自身。生離貪想。
瞋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起慈心。
癡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智光照耀。
等分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於己身。離諸煩惱。
慳悋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能信解捨法。
破戒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能信解。戒法清淨。
忿恚心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忍法。
懈怠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起精進。
散亂心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寂定。
愚癡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勝慧。
善男子。取要而言。若諸眾生。暫見如來身者。一切善法。皆不捨離。一切不善。疑等染法。悉得銷除。安立善心。然佛如來。而常安住。無分別捨。此說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又如如來。化所化人。作諸佛事。而佛如來。心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
佛亦不作是念。
我能化彼。所化人等。
然所化眾生。可應度者。若此世界。若他世界。乃至阿僧祇。百千世界。一切眾生。為成熟故。作諸利益。此說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如來身放。廣大光明。具有無數。百千種色。其光普照。十方一切。殑伽沙等。諸佛剎土。廣為成熟。一切眾生。而佛如來。無所發悟。亦無加行。復無作意。此等是名。如來身密。身業清淨。
寂慧當知。今此皆是。少略宣說。如來身密。身業業清淨。若廣說者。縱經一劫。或過一劫。而亦不能。得其邊際。
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說是如來身密。不思議法時。會中有十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薩。獲得忍法。
爾時會中。有諸天人。以諸妙花。散於佛上。及供養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
是時世尊。舒右金色臂。置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頂上。作是讚言。
善哉善哉。祕密主。汝善宣說。如來身密。不思議法。我悉知之。汝所說法。我今隨喜。
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一
復次。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復何名為。如來語密。語業清淨。所謂如來。於晝夜中。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於晝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間。如來未嘗。宣說一字。亦無詮表。
何以故。以佛如來。常在三摩呬多故。如來亦無。出息入息。若尋若伺。以無尋伺故。所出語言。離諸邪妄。而佛世尊。無尋無伺。無所分別。無廣分別。無說無示。復無詮表。然諸眾生。亦聞如來。有所宣說。而是如來。畢竟在定。於一切種。及一切時。亦以文字。而能詮表。復無所表。若有眾生。因以文字。生信重者。而彼眾生。自謂如來。為我說法。然佛如來。心常安住。無分別捨。
復次寂慧。如來亦非。脣齒舌喉。及其面門。出諸音聲。有所聞聽。如來所出音聲。從虛空出。但以眾生。謂佛如來。所有音聲。從口門出。
寂慧當知。如來語言。具有六十四種。殊妙之相。何等名為。六十四種。
一者。流澤。二者。柔軟。三者。悅意。四者。可樂。五者。清淨。六者。離垢。七者。明亮。八者。甘美。九者。樂聞。十者。無劣。
十一者。圓具。十二者。調順。十三者。無澁。十四者。無惡。十五者。善柔。十六者。悅耳。十七者。適身。十八者。心生勇銳。十九者。心喜。二十者。悅樂。
二十一者。無熱惱。二十二者。如教令。二十三者。善了知。二十四者。分明。二十五者。善愛。二十六者。令生歡喜。二十七者。使他如教令。二十八者。令他善了知。二十九者。如理。三十者。利益。
三十一者。離重復過失。三十二者。如獅子音聲。三十三者。如龍音聲。三十四者。如雲雷吼聲。三十五者。如龍王聲。三十六者。如緊那羅妙歌聲。三十七者。如迦陵頻伽聲。三十八者。如梵王聲。三十九者。如共命鳥聲。四十者。如帝釋美妙聲。
四十一者。如振鼓聲。四十二者。不高。四十三者。不下。四十四者。隨入一切音聲。四十五者。無缺減。四十六者。無破壞。四十七者。無染污。四十八者。無希取。四十九者。具足。五十者。莊嚴。
五十一者。顯示。五十二者。圓滿一切音聲。五十三者。諸根適悅。五十四者。無譏毀。五十五者。無輕轉。五十六者。無動搖。五十七者。隨入一切眾會。五十八者。諸相具足。
復次寂慧。五十九者。如來所出語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心意歡喜。
佛亦不作是念。
我能宣說諸法。所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緣起。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譬喻。
又復祕密先行法。說本緣法。說昔因法。近說多說廣說。教示安立。分位分別。解釋開明。如來所說。如是等法。
於彼一切。大眾會中。若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眾會。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諸眾會。佛能各各。隨其根性。精進分量。如其所應。為作法施。彼等眾會。聞說法時。皆謂所說。從佛如來。口門而出。然所說法。亦無互相。語言重復。而諸眾會。各隨音聲。曉了諸法。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者。一切眾生。其數無量。一切眾生。行亦無量。如來所說。眾生心行。略有八萬。四千種類。但為根性。下劣眾生。令其解入。如來所說。
寂慧當知。眾生心行。無其分量。世間所有。貪行眾生。瞋行眾生。癡行眾生。等分行眾生。彼彼眾生。心行差別。若佛如來。於一劫中。或過一劫。乃至如來住世。經百千劫。隨幾許壽。量極壽分限。而亦不能。說諸眾生。心行邊際。若佛但說。眾生心行。無邊際者。而諸眾生。不能解入。返生癡迷。是故如來。以善方便。於諸眾生。無量行中。略說數有。八萬四千。又復如來。所說諸法。隨諸眾生。心行差別。如其所應。皆令開覺。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一者。如來語祕密智。隨入一切。眾生心意。然其語言。不從如來。口門中出。但從虛空而出。若有眾生。謂佛如來。所有語言。從口門出者。彼勿起是見。
何以故。或有眾生。見佛語言。從烏瑟膩沙相出。或從頂出。或髮際出。或從肩出。或從額出。或眉間出。或毫相中出。或從眼出。或從耳出。或從鼻出。或從頰出。或口門出。或從頸出。或從臂出。或從手出。或從指出。或兩脇出。或胸前出。或背後出。或從臍出。或陰藏出。或從眼出。或從膝出。或從腨出。或從踝出。或從足出。或從諸相好中出。或從一切。毛孔中出。如是等眾生。知解有異。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二者。如來所出語言。隨諸眾生。種種信解。隨諸眾生。心意成熟。普使隨應。而得了知。然佛如來。常住無分別捨。
譬如世間。假法所成。諸音樂器。隨彼所作。而悉妙巧。手不觸近。非假人力。微風吹動。出美妙聲。其所出聲。皆是先業差別。風所吹擊。如來語言。亦復如是。隨諸眾生。一切意樂。智風吹擊。亦非如來。勤力所出。如來隨順。一切眾生。先業差別。眾生境界。如應所說。
寂慧。譬如響聲。隨有所表。其所出聲。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如來語言。亦復如是。隨其所出。但為表了。眾生心意。而如來聲。非內非外。亦非中間。
又如大海之中。有如意珠寶。其名圓滿一切意樂。懸高幢上。自然出聲。謂言此珠。能滿一切。眾生意樂。而是珠寶。亦無分別。如來亦復如是。語言妙寶。深心清淨。懸置大悲幢上。隨諸眾生。所有意樂。如來出妙語言。悉令曉了。然佛如來。常住無分別捨。
寂慧。此即是名。如來語密。
復次寂慧。六十三者。諸佛如來。所有音聲。無其分量。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能知如來。音聲邊際。及分量者。
何以故。我念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鷲峯山中。諸菩薩眾。而共圍繞。宣說音聲輪。清淨法門。廣為眾生。顯明宣示。
於後一時。以慈氏菩薩摩訶薩。加持力故。尊者大目乾連。即作是念。
如來音聲。淨輪分量。幾何遠邪。
作是念已。乃於本座。隱而不現。以自神力。即往須彌山頂。聽佛如來。音聲遠近。復運神力遍。往三千大千世界。又過須彌山西。復過四大洲界。又過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世界邊際。還住鐵圍山頂。審聽如來。音聲分量。是聲平等。無所增減。
爾時世尊。知其事已。即作是念。
大目乾連。意欲度量。我之音聲。所有分量。我於今時。宜攝神力。
于是世尊。攝神通已。大目乾連。承佛威神。所加持故。以自通力。於此世界。西之方分。過九十九殑伽沙數。佛剎土已。往一世界。名光明幢。彼有如來。號光明王。現住說法。教化眾生。
是時尊者大目乾連。到彼土已。審聽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音聲分量。譬如十肘。地方分中。此聞彼人。所說音聲。大目乾連。在彼世界。聽佛音聲。亦復如是。其聲平等。無所增減。彼光明王如來。所有身量。高百由旬。諸菩薩身。高五十由旬。是時大目乾連。以自神力。於彼諸菩薩眾。所用鉢中。循環而行。
彼諸菩薩。見是相已。極生輕笑。即白佛言。
世尊。今云何有。如沙門相小蟲。來此鉢中循行。
彼佛告言。
諸善男子。汝等不應。生輕慢心。
所以者何。今此鉢中行者。是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上首聲聞弟子。於大聲聞眾中。神通第一。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前詣光明王如來所。頭面禮足。右繞七匝。住立佛前。
彼佛告言。
尊者大目乾連。此諸菩薩。有所輕笑。汝今宜應。承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加持故。以自通力。現諸神變。
尊者大目乾連。白彼佛言。
我今如佛教勅。加趺而坐。於此寶洲。作變化事。
佛言。
今正是時。
尊者大目乾連。即時勇身空中。高七俱胝多羅樹量。作變化事。於其坐中。化現百千。俱胝那庾多。真珠瓔珞。廣大莊嚴。而彼瓔珞。各出百千。俱胝光明。一一光明門。皆生蓮花。是諸蓮花臺中。皆有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形像。安處其上。彼如來像。皆悉宣說。妙音聲輪。清淨正法。
大目乾連。白彼佛言。
世尊。我今加趺而坐。於此四大洲。一切世界。亦能作諸。神通變化。乃至此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悉能作諸。神通變化。
彼佛告言。
今正是時。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如其所應。現神變已。收攝神力。還住佛前。
時彼諸菩薩眾。咸生希有之心。前白佛言。
世尊。今此尊者大目乾連。其何所為。到此世界。
彼佛告言。
諸善男子。此大目乾連。為欲度量。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聲輪分量。故來至此。
時彼世尊。光明王如來。告尊者大目乾連言。
汝自今而往。勿復再起是心。欲度如來。聲輪分量。謂以如來。清淨音聲。無其分量。不可度量故。假使以汝。威勢神力。極西方分。經于殑伽。沙數等劫。畢竟不能。得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音聲妙輪。分量邊際。以佛如來。音聲妙輪。無分量故。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