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四十六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十二
毘利耶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二
復次。舍利子。當來之世。法欲滅時。復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大乘。行毘利耶波羅蜜多者。見如是等。諸惡眾生。誹謗毀滅。是正法已。倍增振發。勇猛正勤。大精進力。於是經典。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慇懃聽受。書持讀誦。廣為他人。開示演說。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應起四想。
何等為四。
舍利子。所謂。我父寶藏。不久當滅。由為此故。佛薄伽梵。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於百千那庾多拘胝。無數大劫。精勤修習。難行苦行。方乃獲是。正法寶藏。是故我當。發勤精進。奉持此藏。遍持此藏。極當遍持。廣通此藏。欲令法寶。久不滅故。
舍利子。譬如有人。唯有一子。憐念愛重。具大福相。觀無厭足。是人後時。欲有所趣。而携此子。將涉危難。恐顛墜故。以手執持。又等遍持。極等遍持。勿令我子。墮險難處。
如是。舍利子。彼善男子。亦復如是。深懷奉信。敬重於我。不捨如是。無上法寶。志恒希求。清淨寂滅。雖經惡世。而能攝受。最勝正法。
舍利子。我今以此。菩提因緣。無上正法。付囑是人。
又舍利子。譬如世間。大軍戰時。少有眾生。為護眾故。處於前陣。唯有果敢。雄猛丈夫。合率驍勇。抗拒勍敵。為護己眾。處大軍前。振威而住。
如是。舍利子。於當來世。正法滅時。壞正法者。當現前時。有諸眾生。發起深心。欣樂寂滅。而能於是。無上法寶。乃至受持。少分要義。當知是人。亦復如是。被於正勤。堅固甲冑。奮發勇猛。大精進力。摧碎諸魔。所有軍陣。
何以故。舍利子。若有眾生。於是經典。乃至受持。一四句頌。不生誹謗。隨喜讚歎。言此經典。真是佛說。於多人前。廣宣顯示者。當知是人。即為隨喜。讚說去來。現在諸佛。所說經法。
舍利子。如來不說。是人但得少分。功德果報。我說是人。乃能成就。如虛空量。大功德聚。
何以故。舍利子。我說是等。名為善人。如是善人。甚為難得。謂知恩者。及報恩者。
舍利子。如是知恩。及報恩者。當知是為。人中珍寶。
又舍利子。於當來世。正法滅時。諸惡魔等。威勢現時。若有眾生。於如來所。信重不捨。受持是經。無有遠離。我說是人。第一丈夫。為善丈夫。為勝丈夫。為健丈夫。為大丈夫。當知是人。則為如來。勝法朋侶。非為詐現。朋惡黨者。當知是人。行實行者。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修習。堅固正行。乃至命終。中無暫廢。於諸佛所。當勤衛護。乃至命終。中無暫廢。於正法所。當勤攝受。乃至命終。中無暫廢。甚深空法。當勤信解。乃至命終。中無暫廢。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所起四法。若有成就。如是四法。菩薩摩訶薩。於當來世。法欲盡時。謗正法時。滅正法時。犯戒徒黨。大強盛時。熾然追求。順世外道。惡咒術時。劫濁亂時。有情濁時。壽命濁時。煩惱濁時。諸見濁時。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應住三處。而為依止。
何等為三。
所謂。應住阿蘭若處。應住諍息滅處。應住佛菩提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當來惡世。住於三處。應如是持。是則具足。毘利耶波羅蜜多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於最勝法不遠離。
為盡生老病死苦。
常勤精進無妄念。
當速成就自他利。
若有於是善說法。
聞已安住正思惟。
當知我為彼大師。
彼則是我真弟子。
若不聽聞如是法。
設聞不住正思惟。
是人當趣諸惡道。
猶彼眾流歸大海。
百千拘胝那庾劫。
諸佛出現甚為難。
雖復暫遇不親奉。
當隨惡魔自在轉。
復次。舍利子。乃往過去。九十一劫。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曰勝觀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善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舍利子。彼佛法中。有六苾芻。行諸惡行。恒相隨逐。
一名。善見。二名。善樂。三名。歡喜。四名。調善。五名。蘇逾遮。六名。火天授。
舍利子。是六苾芻。恒說非法。有我有人。有常有斷。結固周旋。更相信任。趣深隱所。同共謀議。
我等應當。各各誘化。人別百家。用為徒黨。又令百家。傳告眷屬。如是展轉。親姻傳告。或當至於。五十百等。
作是議已。便往教化。若村若城。郊野店肆。或至王都。及餘邦國。一一諸家。悉皆往趣。既到彼已。不說正法。於佛世尊。先行毀謗。
舍利子。彼惡苾芻。云何毀謗。
舍利子。諸惡苾芻。告眾人言。
世間決定。有我。有眾生。有壽命者。有數取者。若諸世間。定無有我。及諸法者。誰去誰來。誰坐誰臥。誰語誰默。誰能行施。誰是所受。誰能受用。誰受苦樂。誰有能受。不苦不樂。
若有人來。語汝等言。
世間決定。無我。無眾生。無壽命者。無數取者。
當知是人。為汝等怨。非汝善友。
舍利子。爾時諸惡苾芻。重更誘化。婦人丈夫。及以男女。作如是言。
若有人說。無我等法。當知其人。為不善者。為暴惡者。是汝惡友。非汝善友。
復更化言。
汝等諸人。是聰慧者。深能領解。我所說義。自今已往。若諸惡友。非善友來。當為汝說。世間決定。無我等法。汝等不應。輒相親昵。交顧往還。承事供養。
舍利子。諸惡苾芻。行如是化。於半月間。人各誘得。滿五百家。歸從其見。
舍利子。爾時有諸苾芻。是阿羅漢。永離一切。煩惱垢穢。而是勝觀如來。應。正等覺。真實弟子。為乞食等。諸因緣故。詣彼諸惡苾芻。所化之家。暫至其門。便為婦人丈夫。及諸男女。所共毀罵。非理訶責。以麁惡言。面陳挫辱。
為諸苾芻。而說頌曰。
汝等不能知正法。
汝等迷失於聖道。
汝等退捨於淨教。
汝等皆當墮地獄。
舍利子。彼諸人等。說是語已。於阿羅漢。倍更訶罵。既訶罵已。復以種種言詞。而罵於佛。
即於佛前。說伽陀曰。
如來所說非虛妄。
所謂諸行悉無常。
又說諸法皆無我。
及以無恒無不變。
諸行都無有堅實。
皆為虛偽妄失法。
所說空華無所有。
但能誑惑彼愚夫。
舍利子。彼諸人等。說如是語。輕毀佛已。倍增憤恚。
又於佛前。說伽他曰。
如來所說一切法。
決定無我無眾生。
無有壽命無數取。
亦無作者及受者。
而今現見諸世間。
有能行施及所受。
并餘種種受用人。
及覺廣大諸受等。
當知宣說定無我。
一切皆應墮惡道。
舍利子。當爾之時。諸不善人。同聲說是。非法語者。大小男女。有六十八。拘胝千眾生。皆惡苾芻。所化導故。行是惡業。彼命終已。同生無間。大地獄中。受身麁大。魚形人首。其舌長廣。彌布於地。周遍下釘。如殖薑田。
又於舌上。眾多鐵犁。常以耕之。彼一一身。又為一百。極惡商佉。之所唼食。又於空中。大熱鐵丸。猛焰赫然。光色熾盛。從空而墮。常雨其身。是諸罪人。以惡業故。受如是等。種種楚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鐵丸猛焰如飛電。
可畏無量百千種。
常於其身而墮墜。
熾然恒受種種苦。
又於身內遍流轉。
炎熾猛盛難逢近。
騰焰高踊百由旬。
流火遍出身毛孔。
又彼眾生一一舌。
盡為無量鐵犁耕。
一切舌分皆分裂。
如是苦受恒纏繞。
斯由親近惡友已。
能感如斯大苦聚。
又由遠離具戒者。
致令速墮於惡道。
舍利子。時彼非法。六惡苾芻。由惡教故。命終之後。皆生阿毘。大地獄中。一一受身。縱廣等量。三十踰繕那。彼一一身。皆生千口。一一口中。各生二舌。是一一舌。廣長量等。四踰繕那。一一舌上。有五百鐵犁。鐵牛挽之。以耕其舌。
是諸罪人。雖受苦痛。大苦逼故。不遑號叫。又於頭上。各有萬億獄卒。手執害具。刀鋸矛矟。斫刺破裂。壞其身首。在此獄中。壽萬億歲。如是展轉。復往諸餘。大地獄中。具受辛酸。種種苦楚。
何以故。由彼瞋毀。佛聖教故。
舍利子。當於爾時。有大長者。名曰安隱。財富無量。資產具足。多諸珍寶。金銀琉璃。珊瑚末尼。真珠貝玉。無不備有。又多僕使。奴婢。財穀庫藏。皆悉盈滿。
是時長者。為惡苾芻。之所教化。既受其語。生於斷見。長者有妻。名為焰慧。容色盛美。為人所重。彼生一男。形貌端嚴。眾覩無厭。成就第一。圓滿淨色。曾於過去。無量百千那庾多。拘胝佛所。植諸善本。當初生時。三返微笑。
又發是言。
奇哉奇哉。云何今者。生斷見家。
其母聞已。驚恐惶懼。身毛為竪。與諸女人。棄之逃避。
舍利子。時諸女人。欲審悉故。還來近住。觀察是兒。為何等類。天耶。龍耶。為藥叉耶。為健達縛。為阿素洛。為揭路荼。為緊捺洛。為牟呼洛伽。為究槃荼。為畢舍遮。人非人耶。
舍利子。時此嬰兒。再發是言。告諸女曰。
汝雖怖走。我甚安樂。
時此嬰兒。為諸女人。而說頌曰。
汝當樂義利。
於義利勿怖。
我當度汝等。
令脫於邪道。
汝安隱勿怖。
應怖前惡友。
我當度汝等。
令脫於邪見。
舍利子。時彼父母。及餘大眾。聞是嬰兒。說伽他已。便往兒所。
是時嬰兒。為其父母。而說頌曰。
家中凡所有。
廣大諸財穀。
速持來見與。
供佛及聲聞。
彼大聲聞眾。
照世勝觀尊。
三界圍輪中。
都無與等者。
彼大聲聞眾。
照世勝觀尊。
廣闡揚妙法。
利益諸群品。
彼大聲聞眾。
照世勝觀尊。
身具三十二。
大丈夫威相。
彼佛聲聞眾。
猶如烏曇花。
名稱甚難聞。
過億拘胝劫。
舍利子。時兒父母。聞是法已。即取家中二十拘胝。上妙財寶。將至兒所。而語之言。
此諸財寶。是汝父母。所有之物。汝當取之。隨汝志意。生信之所。任持奉施。
爾時父母。即為是兒。而說頌曰。
此是汝父母。
所致諸財寶。
隨心所敬信。
汝當持布施。
若金若珍寶。
家中甚豐積。
隨心所敬信。
汝當持速施。
衣服坐臥具。
花鬘及塗香。
隨心所敬信。
汝持歡喜施。
於佛及法僧。
無上福田所。
為利諸群生。
當應行布施。
舍利子。爾時嬰兒。聞其父母。所說頌已。復為父母。而說頌曰。
我今往勝觀。
世間依怙所。
當廣設供養。
為利群生故。
諸有欲希求。
天上人中樂。
應隨我所詣。
勝觀如來所。
舍利子。爾時嬰兒。以念正知。觀視四方。白父母曰。
父母當知。我今應往。薄伽梵。勝觀如來。應。正等覺所。
於是眾人。聞是語已。皆大驚愕。
云何嬰兒。當初生日。便能與人。往返言議。又能徒步。有所造詣。
時有八萬四千眾生。聞是奇異。皆來雲集。而作是言。
我等當觀。此嬰兒者。是何等類。為天。為龍。為藥叉耶。乃至為畢舍遮。人非人耶。
舍利子。爾時嬰兒。與諸大眾。八萬四千。前後圍遶。往詣勝觀如來。所止之處。
當此嬰兒。往佛所時。以福德力。恐為風日。所損弊故。於上空中。十千寶蓋。自然而現。用覆其身。
又於嬰兒。所由之路。虛空之中。羅布金網。雨上妙花。及細末香。超勝諸天。常所散者。扇清涼風。與天香合。周流飄散。相續不斷。
虛空諸天。又於行路。以諸香水。而用灑之。覆以金羅。種種珍服。
又彼諸天。雨花布道。光彩相曜。積齊于膝。於其道側。無量百千。清淨池沼。自然出現。八功德水。具足盈滿。生諸妙花。所謂。殟鉢羅花。鉢特摩花。拘貿陀花。奔荼利花。含發鮮榮。彌滿池內。又有鳧鴈鴛鴦。異類眾鳥。遊戲水上。
舍利子。時彼嬰兒。所由之路。七寶欄楯。以界道側。諸天伎樂。具無量千。深遠妙音。自然而發。左右寶樹。行列莊嚴。於大道中。復施花路。現於身前。為供養故。以待嬰兒。遊履其上。於其花路。承步諸花。舉足之時。自然隱沒。及將下足。花便踊現。
爾時嬰兒。遊此花道。經須臾頃。即便迴顧。觀諸大眾。說伽他曰。
汝等無理不應行。
異我此路餘非理。
而我常遊此正理。
故往有理最勝處。
超過無量那庾劫。
時復一福遇人身。
時有一佛出世間。
時勤修得淨信慧。
舍利子。爾時嬰兒。為諸大眾。說伽他已。於虛空中。有八萬四千。諸大天子。同聲讚言。
善哉善哉。
便說伽他。讚嬰兒曰。
善哉善哉大智慧。
汝所宣說會正理。
仁者後顧為無理。
有正理者當前趣。
舍利子。爾時嬰兒。又以伽他。報諸天曰。
汝諸天等所宣說。
有理無理之正言。
我今問汝汝當答。
有理無理之實義。
舍利子。爾時諸天。復以伽他。報嬰兒曰。
若樂欲住諸財寶。
不樂出離所行處。
如是無理諸凡愚。
安住地獄之前道。
若樂捨家趣非家。
當應捨欲棄財寶。
是人於世有正理。
不久便開解脫門。
舍利子。爾時嬰兒。復以伽他。報諸天曰。
如汝所說理無理。
觀汝全未能明曉。
如是有理無理義。
我深於此正開悟。
舍利子。爾時嬰兒。說是語已。即便前進。趣薄伽梵。毘鉢尸如來。應。正等覺。大會之所。既到彼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於薄伽梵。勝觀如來。深生敬仰。
即以伽他。而讚頌曰。
常行利益諸世間。
勝觀三明施甘露。
如大龍象大師子。
由是我今常敬禮。
世間明照甚難得。
猶如烏曇跋羅花。
為世依怙作光明。
形色微妙甚圓具。
世間眾苦所逼迫。
不能了知真聖道。
踰越正路而逃迸。
譬等生盲處於世。
願我此世當成佛。
如今勝觀人中尊。
當拔眾生無量苦。
及救三火燒然者。
如是無邊百千眾。
皆隨我來至於此。
唯願演宣微妙法。
悉令安住上菩提。
舍利子。爾時嬰兒。說是頌已。白勝觀如來。應。正等覺言。
世尊。願我來世。於此世間。當成如來。應。正等覺。為諸眾生。顯揚正法。亦如今者。勝觀如來。為諸大眾。廣說妙法。
爾時會中。有八萬四千眾生。復白勝觀如來言。
世尊。我等亦願。於當來世。得成如來。應。正等覺。為眾生故。顯揚正法。亦如今者。勝觀如來。等無有異。
爾時勝觀如來。應。正等覺。了知如是。八萬四千人。增上意已。即便微笑。
舍利子。諸佛法爾。於微笑時。有種種光。青黃赤白。紅頗胝色。從佛面門。自然而發。遍照無量。無邊佛之世界。上至梵世。映蔽一切。日月光明。其光遍照。所應作已。而復還來。右繞勝觀如來。百千匝已。從薄伽梵。頂髻而入。
舍利子。爾時勝觀如來。有一侍者。覩佛神變。現微笑已。從坐而起。偏覆左肩。以右膝輪。安處于地。向佛合掌。曲躬禮敬。
即於佛前。以頌問曰。
我今問佛勝觀尊。
端嚴希有生眾喜。
何等因緣大善逝。
現發微笑世間依。
兩足世尊現微笑。
其相非無有因緣。
願演微笑因緣本。
利益世間悲愍故。
今有百千拘胝眾。
現住牟尼世尊前。
攝耳專注樂聽聞。
願世間依愍眾說。
佛為一切眾生眼。
為舍為救為歸趣。
能斷眾生諸有疑。
憐愍世間利益者。
如來善知諸過去。
又能通達彼未來。
於一切法不生疑。
及以現在諸佛土。
通智法王論自在。
出過三世妙如來。
我今請問世間依。
何等因緣現微笑。
佛能永斷他疑網。
於一切法自無疑。
八音暢宣微妙法。
善拔眾生憂毒箭。
我心喜踊難陳說。
合十指掌懷恭敬。
敢問法主大聖尊。
何等因緣現微笑。
舍利子。爾時勝觀如來。應。正等覺。告侍者曰。
苾芻。汝今見是嬰兒。在我前不。
對曰。
唯然。我今已見。
勝觀佛言。
此嬰兒者。往昔過去。曾於六十四。拘胝那庾多。百千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諸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及餘資物。持用奉施。彼諸佛已。為欲趣向。三菩提故。
又於過去。十那庾多佛所。修行梵行。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苾芻當知。今是嬰兒。所將大眾。八萬四千。於過去世。並是嬰兒。本生父母。
何以故。此嬰兒者。曾於過去。發如是願。
願我經生。在在處處。所有父母。皆令安住。於佛菩提。又令諸母。更無第二。再受女身。
由是願故。彼諸眾生。至于今日。隨逐嬰兒。來至我所。又隨修學。發於無上。正等覺心。
爾時勝觀如來。欲重宣此義。為侍者苾芻。而說是頌。
苾芻當觀此嬰兒。
及現前住多千眾。
其心踊躍發誠言。
願我當來如法主。
當知曾於過去生。
如上數量諸佛所。
恭敬供養大導師。
利益天人世間者。
於十那庾諸佛所。
依佛捨家持正法。
常行最勝之所行。
為求無上菩提故。
汝觀八萬四千眾。
今現皆住如來前。
曾於久遠過去世。
悉是嬰兒之父母。
又此嬰兒曾發願。
諸有生生父母者。
普令安住上正覺。
更不重受女人身。
彼皆隨學嬰兒行。
發菩提心於我所。
今我皆當授彼記。
方將為世兩足尊。
由此因緣現微笑。
彼昔勝行我能知。
及以未來諸所作。
當證人中大聖主。
諸天龍神及人等。
無量百千那庾多。
聞佛為彼授記已。
於勝觀尊生大喜。
舍利子。爾時嬰兒。聞佛授記。心生歡喜。踊躍無量。悅意泰然。得未曾有。速疾往詣。其父母所。說伽他曰。
如是多千眾。
我前生父母。
皆已住菩提。
父母心何趣。
舍利子。
爾時父母。復以伽他。報其子曰。
如子志所趣。
我心亦如是。
當成一切智。
此決定無疑。
子已生我家。
願後勿相捨。
常當憶念我。
令速證菩提。
舍利子。爾時嬰兒。復以伽他。報父母曰。
我諸行化導。
皆願先成佛。
最後我當成。
照世人調御。
舍利子。汝今當觀。彼過去世。勝觀如來法中。嬰兒者。豈異人乎。勿作餘疑。今大自在天子是也。
從是已後。又經拘胝。那庾多劫。更不退墮。過是劫後。生轉輪王。聖種族中。彼當來父。號曰名稱。如我今父。淨飯大王。彼當來母。號曰離暗。如我今母。摩訶摩耶。彼當來子。號曰無憂。如我今子羅睺羅。
舍利子。彼既出家。悟菩提已。得成為佛。名曰大悲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具足。其佛壽量。滿百千拘胝歲。佛身常光。遍照所及。十踰繕那。佛說法處。大會充滿。百踰繕那。
大悲如來。處世教化。為度聲聞。三會說法。第一大會。度諸弟子。有百拘胝。第二大會。度諸弟子。有那庾多拘胝。第三大會。度諸弟子。有百千那庾多拘胝。
舍利子。其弟子中。滿一拘胝。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自在慧。具八解脫。成就靜慮。及六神通。
舍利子。大悲如來。所度聲聞。阿羅漢眾。如上所說。三會數量。彼菩薩眾。其數亦等。皆是往世。所生父母。
彼佛世尊。宣說妙法。利益無數。諸眾生已。然後涅槃。佛滅度後。正法住世。滿拘胝歲。分布舍利。饒益眾生。亦如我今。般涅槃後。流布供養。等無有異。
舍利子。安住正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時。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能於是經。修行正行。倍增振發。勇猛正勤。大精進力。度脫無量。諸眾生等。我說是人。為善丈夫。思覺觀察。不倦不退。勇猛精進。明繫在心。
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不倦精進。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故。求菩提時。不應限以數量。而有所求。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
於爾所劫。我當流轉。於爾所劫。我不流轉。
以如是故。菩薩爾時。被難思鎧。處於生死。作是念言。
假使如我。前際所經。生死如是。更受勤苦。經於生死。倍過前際。為求菩提。中無懈息。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堅固弘誓。則名成就。不倦精進。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云何修行。勇猛精進。
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發起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往覲。彼如來故。以精進力。於是熾火。從中而過。不怯不退。
又舍利子。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求聽聞。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故。以精進力。雖逢是火。從中直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宣說。大菩薩藏。深妙法故。以精進力。於是熾火。從中直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生起。善根因緣。以精進力。於是熾火。從中直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諸眾生故。以精進力。能於中過。如是為欲令他。得寂靜故。得調伏故。雖逢是火。皆由中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令他。般涅槃故。以精進力。雖逢是火。能於中過。而無怯退。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勇猛之相。
復次。舍利子。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時。由不懈倦。堅固不退。善根所發。無上大悲。之所熏故。恒發勇猛。大精進力。於諸眾生。常行化導。
又舍利子。如是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時。舉足下足。常不捨離。大菩提心。於佛法僧。恒生珍敬。繫念在前。於諸眾生。恒遍觀察。為利益故。不欲令被。煩惱勢力。之所逼奪。
又舍利子。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所有已生。諸妙善根。一切迴向。無上菩提。令此善根。畢竟無盡。譬如少水。投于大海。乃至劫燒中無有盡。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善根。迴向菩提。亦無有盡。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不倦。大精進力。
又舍利子。勇猛不倦精進。菩薩摩訶薩。以平等行。積集善根。於諸眾生。起平等行。積集善根。為欲引生。一切智智。積集善根。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積集善根。
舍利子。如是無量。諸大善根。皆是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大精進力。之所集起。
復次。舍利子。如是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常應精進。修學是法。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今當廣說。福聚之相。
舍利子。我觀世間。一切眾生。所有福聚。無量無邊。如是乃至。一切有學無學。所有福聚。一切獨覺。所有福聚。轉復無量。不可思議。如上所有。諸福聚等。假使皆悉。內置眾生。一毛孔中。如是眾生。一一毛孔。皆有如上。福德之聚。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如是假使。一切眾生。一切毛孔。所有福聚。合集置一。無關鍵會。大法祠中。
舍利子。如是法祠。功德福聚。倍增于百。感得如來。大丈夫身。色相之一。如是一一。大丈夫相。皆以如是。功德所成。
如是一切。如來身中。大丈夫相。所有福聚。皆合成一。眉間毫相。如是入一眉間。毫相福聚。
又過於此。滿百千倍。大功德聚。合成如來頂上。無能觀見。烏瑟膩沙。大丈夫相。
如是入一肉髻。大功德聚。又過於此。滿於拘胝百千倍。大功德聚。合成如來。大法商佉之相。
舍利子。由此如來。大法螺相。為無量種。功德集成。以如是故。如來隨所意欲。出大音聲。遍告無量無邊。一切世界。為諸有情。廣說妙法。如其根性。隨聞信解。悉令歡喜。
何以故。皆由精進。所修學故。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作是念。
如是無上。正等菩提。雖極難得。我當不捨。精進鎧甲。發大勇猛。必定速悟。無上菩提。不足為難。既成佛已。隨我意欲。於法螺相。出大音聲。遍告無量無邊。一切世界。為諸眾生。說微妙法。隨根信解。皆令歡喜。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正勤之相。
復次。舍利子。勇猛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依毘利耶波羅蜜多故。常應如是。精進修學。由修學故。具足成就。一切智慧。
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隨信行智。即用此智。欲以比一成就。隨法行智。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僧佉分不及一。迦羅分不及一。伽拏那分不及一。烏波摩分不及一。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復次。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隨法行智。欲以比一。第八人智。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復次。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第八人智。欲以比一。預流果智。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復次。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預流果智。欲以比一。乃至一來向智。如是一來果智。乃至欲比。不還果智。如是乃至。欲比阿羅漢智。若獨覺智。若過百劫菩薩智。若成就不退轉菩薩智。如是乃至。欲比繫屬一生菩薩智。皆應廣說。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如是。舍利子。假使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皆悉成就。繫屬一生。菩薩之智。欲比如來。十力之一。處非處智。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不及一。僧佉分不及一。迦羅分不及一。伽拏那分不及一。烏波摩分不及一。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聞如來如是。甚深智解之時。其心不驚。無有怖畏。於是智人。生樂欲心。發起正勤。中無廢捨。
作如是念。
我今修行。勇猛精進。假使我身。皮肉骨血。筋脈髓腦。皆悉枯燥。爛壞無遺。未得如來如是。處非處智力已來。於其中間。發大勇猛。堅固精進。終無懈廢。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正勤。波羅蜜多。堅固之相。應如是學。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發大勇猛。無倦正勤。常應如是。精進修學。由修學故。能滅眾生。諸煩惱火。
舍利子。假使一切眾生。於過去世。所有諸心。皆入眾生。一心中轉。如是眾生。一一諸心。乃至一切眾生。一一各有。爾所諸心。無量繁雜。難可了知。如是一切眾生。一一心中。各具無量。貪瞋癡等。諸惑繁雜。以此一切眾生。所有煩惱。皆入一眾生。一心中轉。
舍利子。假使展轉。一切眾生。皆具如是。無量煩惱。難可了知。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當策勵勇猛。發勤精進。尋求如是。智慧資糧。隨我所發。正勤之力。於諸眾生。貪瞋癡火。及餘熱惱。我要當令。息滅無遺。斬除毒害。摧破散壞。同於灰燼。速令眾生。住涅槃道。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正勤。波羅蜜多。應如是學。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依毘利耶波羅蜜多故。安住勇猛。無倦精進。常應如是。正勤修學。以修學故。諸善身業。無有休廢。諸善語業。無有休廢。諸善心業。無有休廢。乃至所有。一切正勤。皆為方便。策進菩薩。身語心業。
舍利子。然諸世間。但說菩薩。身語二業。精進第一。不說菩薩。心精進相。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心精進相。無量無邊。吾今略說。
何等名為。心精進相。
謂菩薩心。修行正勤。若進若止。如是為相。
舍利子。云何名為。正勤進止。
舍利子。菩薩修行。大精進者。為菩提故。勤行精進。
所言進者。於諸眾生。發起大悲。
所言止者。謂無我忍。
所言進者。攝諸眾生。
所言止者。於法不取。
所言進者。生死無倦。
所言止者。不得三界。
所言進者。一切盡捨。
所言止者。不厭布施。
所言進者。攝取淨戒。
所言止者。不厭尸羅。
所言進者。堪忍眾苦。
所言止者。心無毀壞。
所言進者。起諸善法。
所言止者。心常遠離。
所言進者。攝受靜慮。
所言止者。心常寂滅。
所言進者。聞法無厭。
所言止者。如理善巧。
所言進者。聽說無倦。
所言止者。無戲論法。
所言進者。求慧資糧。
所言止者。斷諸戲論。
所言進者。增長梵信。
所言止者。真知行捨。
所言進者。具五神通。
所言止者。遍知漏盡。
所言進者。修諸念處。
所言止者。念無功用。
所言進者。正斷方便。
所言止者。善惡俱捨。
所言進者。引發神足。
所言止者。任運作用。
所言進者。諸根善權。
所言止者。觀非根性。
所言進者。攝受諸力。
所言止者。智無制伏。
所言進者。生菩提分。
所言止者。智簡擇法。
所言進者。求道資糧。
所言止者。無來往性。
所言進者。求奢摩他。
所言止者。心住寂止。
所言進者。資助勝觀。
所言止者。伺察法性。
所言進者。隨覺諸因。
所言止者。諸因遍智。
所言進者。從他聞音。
所言止者。如法修行。
所言進者。謂身莊嚴。
所言止者。謂法性身。
所言進者。謂語莊嚴。
所言止者。聖默然性。
所言進者。信解脫門。
所言止者。無有發起。
所言進者。遠離四魔。
所言止者。捨煩惱習。
所言進者。方便善巧。
所言止者。觀察深慧。
所言進者。觀察緣境。
所言止者。無功用觀。
所言進者。觀察假名。
所言止者。了達實義。
舍利子。諸如是等。進止之相。是名菩薩摩訶薩。唯心精進。
若諸菩薩摩訶薩。聞如是等。心精進相。應當發起。勇猛無倦。具足正勤。
舍利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修行正勤。波羅蜜多。無有厭倦。勇猛精進。修習之相。
大寶積經卷第四十六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十二
毘利耶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二
復次。舍利子。當來之世。法欲滅時。復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大乘。行毘利耶波羅蜜多者。見如是等。諸惡眾生。誹謗毀滅。是正法已。倍增振發。勇猛正勤。大精進力。於是經典。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慇懃聽受。書持讀誦。廣為他人。開示演說。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應起四想。
何等為四。
舍利子。所謂。我父寶藏。不久當滅。由為此故。佛薄伽梵。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於百千那庾多拘胝。無數大劫。精勤修習。難行苦行。方乃獲是。正法寶藏。是故我當。發勤精進。奉持此藏。遍持此藏。極當遍持。廣通此藏。欲令法寶。久不滅故。
舍利子。譬如有人。唯有一子。憐念愛重。具大福相。觀無厭足。是人後時。欲有所趣。而携此子。將涉危難。恐顛墜故。以手執持。又等遍持。極等遍持。勿令我子。墮險難處。
如是。舍利子。彼善男子。亦復如是。深懷奉信。敬重於我。不捨如是。無上法寶。志恒希求。清淨寂滅。雖經惡世。而能攝受。最勝正法。
舍利子。我今以此。菩提因緣。無上正法。付囑是人。
又舍利子。譬如世間。大軍戰時。少有眾生。為護眾故。處於前陣。唯有果敢。雄猛丈夫。合率驍勇。抗拒勍敵。為護己眾。處大軍前。振威而住。
如是。舍利子。於當來世。正法滅時。壞正法者。當現前時。有諸眾生。發起深心。欣樂寂滅。而能於是。無上法寶。乃至受持。少分要義。當知是人。亦復如是。被於正勤。堅固甲冑。奮發勇猛。大精進力。摧碎諸魔。所有軍陣。
何以故。舍利子。若有眾生。於是經典。乃至受持。一四句頌。不生誹謗。隨喜讚歎。言此經典。真是佛說。於多人前。廣宣顯示者。當知是人。即為隨喜。讚說去來。現在諸佛。所說經法。
舍利子。如來不說。是人但得少分。功德果報。我說是人。乃能成就。如虛空量。大功德聚。
何以故。舍利子。我說是等。名為善人。如是善人。甚為難得。謂知恩者。及報恩者。
舍利子。如是知恩。及報恩者。當知是為。人中珍寶。
又舍利子。於當來世。正法滅時。諸惡魔等。威勢現時。若有眾生。於如來所。信重不捨。受持是經。無有遠離。我說是人。第一丈夫。為善丈夫。為勝丈夫。為健丈夫。為大丈夫。當知是人。則為如來。勝法朋侶。非為詐現。朋惡黨者。當知是人。行實行者。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修習。堅固正行。乃至命終。中無暫廢。於諸佛所。當勤衛護。乃至命終。中無暫廢。於正法所。當勤攝受。乃至命終。中無暫廢。甚深空法。當勤信解。乃至命終。中無暫廢。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所起四法。若有成就。如是四法。菩薩摩訶薩。於當來世。法欲盡時。謗正法時。滅正法時。犯戒徒黨。大強盛時。熾然追求。順世外道。惡咒術時。劫濁亂時。有情濁時。壽命濁時。煩惱濁時。諸見濁時。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應住三處。而為依止。
何等為三。
所謂。應住阿蘭若處。應住諍息滅處。應住佛菩提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當來惡世。住於三處。應如是持。是則具足。毘利耶波羅蜜多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於最勝法不遠離。
為盡生老病死苦。
常勤精進無妄念。
當速成就自他利。
若有於是善說法。
聞已安住正思惟。
當知我為彼大師。
彼則是我真弟子。
若不聽聞如是法。
設聞不住正思惟。
是人當趣諸惡道。
猶彼眾流歸大海。
百千拘胝那庾劫。
諸佛出現甚為難。
雖復暫遇不親奉。
當隨惡魔自在轉。
復次。舍利子。乃往過去。九十一劫。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曰勝觀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善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舍利子。彼佛法中。有六苾芻。行諸惡行。恒相隨逐。
一名。善見。二名。善樂。三名。歡喜。四名。調善。五名。蘇逾遮。六名。火天授。
舍利子。是六苾芻。恒說非法。有我有人。有常有斷。結固周旋。更相信任。趣深隱所。同共謀議。
我等應當。各各誘化。人別百家。用為徒黨。又令百家。傳告眷屬。如是展轉。親姻傳告。或當至於。五十百等。
作是議已。便往教化。若村若城。郊野店肆。或至王都。及餘邦國。一一諸家。悉皆往趣。既到彼已。不說正法。於佛世尊。先行毀謗。
舍利子。彼惡苾芻。云何毀謗。
舍利子。諸惡苾芻。告眾人言。
世間決定。有我。有眾生。有壽命者。有數取者。若諸世間。定無有我。及諸法者。誰去誰來。誰坐誰臥。誰語誰默。誰能行施。誰是所受。誰能受用。誰受苦樂。誰有能受。不苦不樂。
若有人來。語汝等言。
世間決定。無我。無眾生。無壽命者。無數取者。
當知是人。為汝等怨。非汝善友。
舍利子。爾時諸惡苾芻。重更誘化。婦人丈夫。及以男女。作如是言。
若有人說。無我等法。當知其人。為不善者。為暴惡者。是汝惡友。非汝善友。
復更化言。
汝等諸人。是聰慧者。深能領解。我所說義。自今已往。若諸惡友。非善友來。當為汝說。世間決定。無我等法。汝等不應。輒相親昵。交顧往還。承事供養。
舍利子。諸惡苾芻。行如是化。於半月間。人各誘得。滿五百家。歸從其見。
舍利子。爾時有諸苾芻。是阿羅漢。永離一切。煩惱垢穢。而是勝觀如來。應。正等覺。真實弟子。為乞食等。諸因緣故。詣彼諸惡苾芻。所化之家。暫至其門。便為婦人丈夫。及諸男女。所共毀罵。非理訶責。以麁惡言。面陳挫辱。
為諸苾芻。而說頌曰。
汝等不能知正法。
汝等迷失於聖道。
汝等退捨於淨教。
汝等皆當墮地獄。
舍利子。彼諸人等。說是語已。於阿羅漢。倍更訶罵。既訶罵已。復以種種言詞。而罵於佛。
即於佛前。說伽陀曰。
如來所說非虛妄。
所謂諸行悉無常。
又說諸法皆無我。
及以無恒無不變。
諸行都無有堅實。
皆為虛偽妄失法。
所說空華無所有。
但能誑惑彼愚夫。
舍利子。彼諸人等。說如是語。輕毀佛已。倍增憤恚。
又於佛前。說伽他曰。
如來所說一切法。
決定無我無眾生。
無有壽命無數取。
亦無作者及受者。
而今現見諸世間。
有能行施及所受。
并餘種種受用人。
及覺廣大諸受等。
當知宣說定無我。
一切皆應墮惡道。
舍利子。當爾之時。諸不善人。同聲說是。非法語者。大小男女。有六十八。拘胝千眾生。皆惡苾芻。所化導故。行是惡業。彼命終已。同生無間。大地獄中。受身麁大。魚形人首。其舌長廣。彌布於地。周遍下釘。如殖薑田。
又於舌上。眾多鐵犁。常以耕之。彼一一身。又為一百。極惡商佉。之所唼食。又於空中。大熱鐵丸。猛焰赫然。光色熾盛。從空而墮。常雨其身。是諸罪人。以惡業故。受如是等。種種楚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鐵丸猛焰如飛電。
可畏無量百千種。
常於其身而墮墜。
熾然恒受種種苦。
又於身內遍流轉。
炎熾猛盛難逢近。
騰焰高踊百由旬。
流火遍出身毛孔。
又彼眾生一一舌。
盡為無量鐵犁耕。
一切舌分皆分裂。
如是苦受恒纏繞。
斯由親近惡友已。
能感如斯大苦聚。
又由遠離具戒者。
致令速墮於惡道。
舍利子。時彼非法。六惡苾芻。由惡教故。命終之後。皆生阿毘。大地獄中。一一受身。縱廣等量。三十踰繕那。彼一一身。皆生千口。一一口中。各生二舌。是一一舌。廣長量等。四踰繕那。一一舌上。有五百鐵犁。鐵牛挽之。以耕其舌。
是諸罪人。雖受苦痛。大苦逼故。不遑號叫。又於頭上。各有萬億獄卒。手執害具。刀鋸矛矟。斫刺破裂。壞其身首。在此獄中。壽萬億歲。如是展轉。復往諸餘。大地獄中。具受辛酸。種種苦楚。
何以故。由彼瞋毀。佛聖教故。
舍利子。當於爾時。有大長者。名曰安隱。財富無量。資產具足。多諸珍寶。金銀琉璃。珊瑚末尼。真珠貝玉。無不備有。又多僕使。奴婢。財穀庫藏。皆悉盈滿。
是時長者。為惡苾芻。之所教化。既受其語。生於斷見。長者有妻。名為焰慧。容色盛美。為人所重。彼生一男。形貌端嚴。眾覩無厭。成就第一。圓滿淨色。曾於過去。無量百千那庾多。拘胝佛所。植諸善本。當初生時。三返微笑。
又發是言。
奇哉奇哉。云何今者。生斷見家。
其母聞已。驚恐惶懼。身毛為竪。與諸女人。棄之逃避。
舍利子。時諸女人。欲審悉故。還來近住。觀察是兒。為何等類。天耶。龍耶。為藥叉耶。為健達縛。為阿素洛。為揭路荼。為緊捺洛。為牟呼洛伽。為究槃荼。為畢舍遮。人非人耶。
舍利子。時此嬰兒。再發是言。告諸女曰。
汝雖怖走。我甚安樂。
時此嬰兒。為諸女人。而說頌曰。
汝當樂義利。
於義利勿怖。
我當度汝等。
令脫於邪道。
汝安隱勿怖。
應怖前惡友。
我當度汝等。
令脫於邪見。
舍利子。時彼父母。及餘大眾。聞是嬰兒。說伽他已。便往兒所。
是時嬰兒。為其父母。而說頌曰。
家中凡所有。
廣大諸財穀。
速持來見與。
供佛及聲聞。
彼大聲聞眾。
照世勝觀尊。
三界圍輪中。
都無與等者。
彼大聲聞眾。
照世勝觀尊。
廣闡揚妙法。
利益諸群品。
彼大聲聞眾。
照世勝觀尊。
身具三十二。
大丈夫威相。
彼佛聲聞眾。
猶如烏曇花。
名稱甚難聞。
過億拘胝劫。
舍利子。時兒父母。聞是法已。即取家中二十拘胝。上妙財寶。將至兒所。而語之言。
此諸財寶。是汝父母。所有之物。汝當取之。隨汝志意。生信之所。任持奉施。
爾時父母。即為是兒。而說頌曰。
此是汝父母。
所致諸財寶。
隨心所敬信。
汝當持布施。
若金若珍寶。
家中甚豐積。
隨心所敬信。
汝當持速施。
衣服坐臥具。
花鬘及塗香。
隨心所敬信。
汝持歡喜施。
於佛及法僧。
無上福田所。
為利諸群生。
當應行布施。
舍利子。爾時嬰兒。聞其父母。所說頌已。復為父母。而說頌曰。
我今往勝觀。
世間依怙所。
當廣設供養。
為利群生故。
諸有欲希求。
天上人中樂。
應隨我所詣。
勝觀如來所。
舍利子。爾時嬰兒。以念正知。觀視四方。白父母曰。
父母當知。我今應往。薄伽梵。勝觀如來。應。正等覺所。
於是眾人。聞是語已。皆大驚愕。
云何嬰兒。當初生日。便能與人。往返言議。又能徒步。有所造詣。
時有八萬四千眾生。聞是奇異。皆來雲集。而作是言。
我等當觀。此嬰兒者。是何等類。為天。為龍。為藥叉耶。乃至為畢舍遮。人非人耶。
舍利子。爾時嬰兒。與諸大眾。八萬四千。前後圍遶。往詣勝觀如來。所止之處。
當此嬰兒。往佛所時。以福德力。恐為風日。所損弊故。於上空中。十千寶蓋。自然而現。用覆其身。
又於嬰兒。所由之路。虛空之中。羅布金網。雨上妙花。及細末香。超勝諸天。常所散者。扇清涼風。與天香合。周流飄散。相續不斷。
虛空諸天。又於行路。以諸香水。而用灑之。覆以金羅。種種珍服。
又彼諸天。雨花布道。光彩相曜。積齊于膝。於其道側。無量百千。清淨池沼。自然出現。八功德水。具足盈滿。生諸妙花。所謂。殟鉢羅花。鉢特摩花。拘貿陀花。奔荼利花。含發鮮榮。彌滿池內。又有鳧鴈鴛鴦。異類眾鳥。遊戲水上。
舍利子。時彼嬰兒。所由之路。七寶欄楯。以界道側。諸天伎樂。具無量千。深遠妙音。自然而發。左右寶樹。行列莊嚴。於大道中。復施花路。現於身前。為供養故。以待嬰兒。遊履其上。於其花路。承步諸花。舉足之時。自然隱沒。及將下足。花便踊現。
爾時嬰兒。遊此花道。經須臾頃。即便迴顧。觀諸大眾。說伽他曰。
汝等無理不應行。
異我此路餘非理。
而我常遊此正理。
故往有理最勝處。
超過無量那庾劫。
時復一福遇人身。
時有一佛出世間。
時勤修得淨信慧。
舍利子。爾時嬰兒。為諸大眾。說伽他已。於虛空中。有八萬四千。諸大天子。同聲讚言。
善哉善哉。
便說伽他。讚嬰兒曰。
善哉善哉大智慧。
汝所宣說會正理。
仁者後顧為無理。
有正理者當前趣。
舍利子。爾時嬰兒。又以伽他。報諸天曰。
汝諸天等所宣說。
有理無理之正言。
我今問汝汝當答。
有理無理之實義。
舍利子。爾時諸天。復以伽他。報嬰兒曰。
若樂欲住諸財寶。
不樂出離所行處。
如是無理諸凡愚。
安住地獄之前道。
若樂捨家趣非家。
當應捨欲棄財寶。
是人於世有正理。
不久便開解脫門。
舍利子。爾時嬰兒。復以伽他。報諸天曰。
如汝所說理無理。
觀汝全未能明曉。
如是有理無理義。
我深於此正開悟。
舍利子。爾時嬰兒。說是語已。即便前進。趣薄伽梵。毘鉢尸如來。應。正等覺。大會之所。既到彼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於薄伽梵。勝觀如來。深生敬仰。
即以伽他。而讚頌曰。
常行利益諸世間。
勝觀三明施甘露。
如大龍象大師子。
由是我今常敬禮。
世間明照甚難得。
猶如烏曇跋羅花。
為世依怙作光明。
形色微妙甚圓具。
世間眾苦所逼迫。
不能了知真聖道。
踰越正路而逃迸。
譬等生盲處於世。
願我此世當成佛。
如今勝觀人中尊。
當拔眾生無量苦。
及救三火燒然者。
如是無邊百千眾。
皆隨我來至於此。
唯願演宣微妙法。
悉令安住上菩提。
舍利子。爾時嬰兒。說是頌已。白勝觀如來。應。正等覺言。
世尊。願我來世。於此世間。當成如來。應。正等覺。為諸眾生。顯揚正法。亦如今者。勝觀如來。為諸大眾。廣說妙法。
爾時會中。有八萬四千眾生。復白勝觀如來言。
世尊。我等亦願。於當來世。得成如來。應。正等覺。為眾生故。顯揚正法。亦如今者。勝觀如來。等無有異。
爾時勝觀如來。應。正等覺。了知如是。八萬四千人。增上意已。即便微笑。
舍利子。諸佛法爾。於微笑時。有種種光。青黃赤白。紅頗胝色。從佛面門。自然而發。遍照無量。無邊佛之世界。上至梵世。映蔽一切。日月光明。其光遍照。所應作已。而復還來。右繞勝觀如來。百千匝已。從薄伽梵。頂髻而入。
舍利子。爾時勝觀如來。有一侍者。覩佛神變。現微笑已。從坐而起。偏覆左肩。以右膝輪。安處于地。向佛合掌。曲躬禮敬。
即於佛前。以頌問曰。
我今問佛勝觀尊。
端嚴希有生眾喜。
何等因緣大善逝。
現發微笑世間依。
兩足世尊現微笑。
其相非無有因緣。
願演微笑因緣本。
利益世間悲愍故。
今有百千拘胝眾。
現住牟尼世尊前。
攝耳專注樂聽聞。
願世間依愍眾說。
佛為一切眾生眼。
為舍為救為歸趣。
能斷眾生諸有疑。
憐愍世間利益者。
如來善知諸過去。
又能通達彼未來。
於一切法不生疑。
及以現在諸佛土。
通智法王論自在。
出過三世妙如來。
我今請問世間依。
何等因緣現微笑。
佛能永斷他疑網。
於一切法自無疑。
八音暢宣微妙法。
善拔眾生憂毒箭。
我心喜踊難陳說。
合十指掌懷恭敬。
敢問法主大聖尊。
何等因緣現微笑。
舍利子。爾時勝觀如來。應。正等覺。告侍者曰。
苾芻。汝今見是嬰兒。在我前不。
對曰。
唯然。我今已見。
勝觀佛言。
此嬰兒者。往昔過去。曾於六十四。拘胝那庾多。百千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諸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及餘資物。持用奉施。彼諸佛已。為欲趣向。三菩提故。
又於過去。十那庾多佛所。修行梵行。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苾芻當知。今是嬰兒。所將大眾。八萬四千。於過去世。並是嬰兒。本生父母。
何以故。此嬰兒者。曾於過去。發如是願。
願我經生。在在處處。所有父母。皆令安住。於佛菩提。又令諸母。更無第二。再受女身。
由是願故。彼諸眾生。至于今日。隨逐嬰兒。來至我所。又隨修學。發於無上。正等覺心。
爾時勝觀如來。欲重宣此義。為侍者苾芻。而說是頌。
苾芻當觀此嬰兒。
及現前住多千眾。
其心踊躍發誠言。
願我當來如法主。
當知曾於過去生。
如上數量諸佛所。
恭敬供養大導師。
利益天人世間者。
於十那庾諸佛所。
依佛捨家持正法。
常行最勝之所行。
為求無上菩提故。
汝觀八萬四千眾。
今現皆住如來前。
曾於久遠過去世。
悉是嬰兒之父母。
又此嬰兒曾發願。
諸有生生父母者。
普令安住上正覺。
更不重受女人身。
彼皆隨學嬰兒行。
發菩提心於我所。
今我皆當授彼記。
方將為世兩足尊。
由此因緣現微笑。
彼昔勝行我能知。
及以未來諸所作。
當證人中大聖主。
諸天龍神及人等。
無量百千那庾多。
聞佛為彼授記已。
於勝觀尊生大喜。
舍利子。爾時嬰兒。聞佛授記。心生歡喜。踊躍無量。悅意泰然。得未曾有。速疾往詣。其父母所。說伽他曰。
如是多千眾。
我前生父母。
皆已住菩提。
父母心何趣。
舍利子。
爾時父母。復以伽他。報其子曰。
如子志所趣。
我心亦如是。
當成一切智。
此決定無疑。
子已生我家。
願後勿相捨。
常當憶念我。
令速證菩提。
舍利子。爾時嬰兒。復以伽他。報父母曰。
我諸行化導。
皆願先成佛。
最後我當成。
照世人調御。
舍利子。汝今當觀。彼過去世。勝觀如來法中。嬰兒者。豈異人乎。勿作餘疑。今大自在天子是也。
從是已後。又經拘胝。那庾多劫。更不退墮。過是劫後。生轉輪王。聖種族中。彼當來父。號曰名稱。如我今父。淨飯大王。彼當來母。號曰離暗。如我今母。摩訶摩耶。彼當來子。號曰無憂。如我今子羅睺羅。
舍利子。彼既出家。悟菩提已。得成為佛。名曰大悲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具足。其佛壽量。滿百千拘胝歲。佛身常光。遍照所及。十踰繕那。佛說法處。大會充滿。百踰繕那。
大悲如來。處世教化。為度聲聞。三會說法。第一大會。度諸弟子。有百拘胝。第二大會。度諸弟子。有那庾多拘胝。第三大會。度諸弟子。有百千那庾多拘胝。
舍利子。其弟子中。滿一拘胝。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自在慧。具八解脫。成就靜慮。及六神通。
舍利子。大悲如來。所度聲聞。阿羅漢眾。如上所說。三會數量。彼菩薩眾。其數亦等。皆是往世。所生父母。
彼佛世尊。宣說妙法。利益無數。諸眾生已。然後涅槃。佛滅度後。正法住世。滿拘胝歲。分布舍利。饒益眾生。亦如我今。般涅槃後。流布供養。等無有異。
舍利子。安住正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時。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能於是經。修行正行。倍增振發。勇猛正勤。大精進力。度脫無量。諸眾生等。我說是人。為善丈夫。思覺觀察。不倦不退。勇猛精進。明繫在心。
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不倦精進。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故。求菩提時。不應限以數量。而有所求。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
於爾所劫。我當流轉。於爾所劫。我不流轉。
以如是故。菩薩爾時。被難思鎧。處於生死。作是念言。
假使如我。前際所經。生死如是。更受勤苦。經於生死。倍過前際。為求菩提。中無懈息。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堅固弘誓。則名成就。不倦精進。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云何修行。勇猛精進。
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發起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往覲。彼如來故。以精進力。於是熾火。從中而過。不怯不退。
又舍利子。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求聽聞。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故。以精進力。雖逢是火。從中直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宣說。大菩薩藏。深妙法故。以精進力。於是熾火。從中直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生起。善根因緣。以精進力。於是熾火。從中直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勇猛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諸眾生故。以精進力。能於中過。如是為欲令他。得寂靜故。得調伏故。雖逢是火。皆由中過。而無怯退。
又舍利子。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為欲令他。般涅槃故。以精進力。雖逢是火。能於中過。而無怯退。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修行毘利耶波羅蜜多。勇猛之相。
復次。舍利子。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時。由不懈倦。堅固不退。善根所發。無上大悲。之所熏故。恒發勇猛。大精進力。於諸眾生。常行化導。
又舍利子。如是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時。舉足下足。常不捨離。大菩提心。於佛法僧。恒生珍敬。繫念在前。於諸眾生。恒遍觀察。為利益故。不欲令被。煩惱勢力。之所逼奪。
又舍利子。發起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所有已生。諸妙善根。一切迴向。無上菩提。令此善根。畢竟無盡。譬如少水。投于大海。乃至劫燒中無有盡。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善根。迴向菩提。亦無有盡。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不倦。大精進力。
又舍利子。勇猛不倦精進。菩薩摩訶薩。以平等行。積集善根。於諸眾生。起平等行。積集善根。為欲引生。一切智智。積集善根。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積集善根。
舍利子。如是無量。諸大善根。皆是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大精進力。之所集起。
復次。舍利子。如是勇猛。不倦正勤。菩薩摩訶薩。常應精進。修學是法。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今當廣說。福聚之相。
舍利子。我觀世間。一切眾生。所有福聚。無量無邊。如是乃至。一切有學無學。所有福聚。一切獨覺。所有福聚。轉復無量。不可思議。如上所有。諸福聚等。假使皆悉。內置眾生。一毛孔中。如是眾生。一一毛孔。皆有如上。福德之聚。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如是假使。一切眾生。一切毛孔。所有福聚。合集置一。無關鍵會。大法祠中。
舍利子。如是法祠。功德福聚。倍增于百。感得如來。大丈夫身。色相之一。如是一一。大丈夫相。皆以如是。功德所成。
如是一切。如來身中。大丈夫相。所有福聚。皆合成一。眉間毫相。如是入一眉間。毫相福聚。
又過於此。滿百千倍。大功德聚。合成如來頂上。無能觀見。烏瑟膩沙。大丈夫相。
如是入一肉髻。大功德聚。又過於此。滿於拘胝百千倍。大功德聚。合成如來。大法商佉之相。
舍利子。由此如來。大法螺相。為無量種。功德集成。以如是故。如來隨所意欲。出大音聲。遍告無量無邊。一切世界。為諸有情。廣說妙法。如其根性。隨聞信解。悉令歡喜。
何以故。皆由精進。所修學故。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作是念。
如是無上。正等菩提。雖極難得。我當不捨。精進鎧甲。發大勇猛。必定速悟。無上菩提。不足為難。既成佛已。隨我意欲。於法螺相。出大音聲。遍告無量無邊。一切世界。為諸眾生。說微妙法。隨根信解。皆令歡喜。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正勤之相。
復次。舍利子。勇猛無倦精進。菩薩摩訶薩。依毘利耶波羅蜜多故。常應如是。精進修學。由修學故。具足成就。一切智慧。
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隨信行智。即用此智。欲以比一成就。隨法行智。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僧佉分不及一。迦羅分不及一。伽拏那分不及一。烏波摩分不及一。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復次。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隨法行智。欲以比一。第八人智。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復次。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第八人智。欲以比一。預流果智。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
復次。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成就。預流果智。欲以比一。乃至一來向智。如是一來果智。乃至欲比。不還果智。如是乃至。欲比阿羅漢智。若獨覺智。若過百劫菩薩智。若成就不退轉菩薩智。如是乃至。欲比繫屬一生菩薩智。皆應廣說。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如是。舍利子。假使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皆悉成就。繫屬一生。菩薩之智。欲比如來。十力之一。處非處智。百分千分。百千萬分不及一。僧佉分不及一。迦羅分不及一。伽拏那分不及一。烏波摩分不及一。烏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聞如來如是。甚深智解之時。其心不驚。無有怖畏。於是智人。生樂欲心。發起正勤。中無廢捨。
作如是念。
我今修行。勇猛精進。假使我身。皮肉骨血。筋脈髓腦。皆悉枯燥。爛壞無遺。未得如來如是。處非處智力已來。於其中間。發大勇猛。堅固精進。終無懈廢。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正勤。波羅蜜多。堅固之相。應如是學。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毘利耶波羅蜜多故。發大勇猛。無倦正勤。常應如是。精進修學。由修學故。能滅眾生。諸煩惱火。
舍利子。假使一切眾生。於過去世。所有諸心。皆入眾生。一心中轉。如是眾生。一一諸心。乃至一切眾生。一一各有。爾所諸心。無量繁雜。難可了知。如是一切眾生。一一心中。各具無量。貪瞋癡等。諸惑繁雜。以此一切眾生。所有煩惱。皆入一眾生。一心中轉。
舍利子。假使展轉。一切眾生。皆具如是。無量煩惱。難可了知。
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我當策勵勇猛。發勤精進。尋求如是。智慧資糧。隨我所發。正勤之力。於諸眾生。貪瞋癡火。及餘熱惱。我要當令。息滅無遺。斬除毒害。摧破散壞。同於灰燼。速令眾生。住涅槃道。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勇猛無倦正勤。波羅蜜多。應如是學。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依毘利耶波羅蜜多故。安住勇猛。無倦精進。常應如是。正勤修學。以修學故。諸善身業。無有休廢。諸善語業。無有休廢。諸善心業。無有休廢。乃至所有。一切正勤。皆為方便。策進菩薩。身語心業。
舍利子。然諸世間。但說菩薩。身語二業。精進第一。不說菩薩。心精進相。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心精進相。無量無邊。吾今略說。
何等名為。心精進相。
謂菩薩心。修行正勤。若進若止。如是為相。
舍利子。云何名為。正勤進止。
舍利子。菩薩修行。大精進者。為菩提故。勤行精進。
所言進者。於諸眾生。發起大悲。
所言止者。謂無我忍。
所言進者。攝諸眾生。
所言止者。於法不取。
所言進者。生死無倦。
所言止者。不得三界。
所言進者。一切盡捨。
所言止者。不厭布施。
所言進者。攝取淨戒。
所言止者。不厭尸羅。
所言進者。堪忍眾苦。
所言止者。心無毀壞。
所言進者。起諸善法。
所言止者。心常遠離。
所言進者。攝受靜慮。
所言止者。心常寂滅。
所言進者。聞法無厭。
所言止者。如理善巧。
所言進者。聽說無倦。
所言止者。無戲論法。
所言進者。求慧資糧。
所言止者。斷諸戲論。
所言進者。增長梵信。
所言止者。真知行捨。
所言進者。具五神通。
所言止者。遍知漏盡。
所言進者。修諸念處。
所言止者。念無功用。
所言進者。正斷方便。
所言止者。善惡俱捨。
所言進者。引發神足。
所言止者。任運作用。
所言進者。諸根善權。
所言止者。觀非根性。
所言進者。攝受諸力。
所言止者。智無制伏。
所言進者。生菩提分。
所言止者。智簡擇法。
所言進者。求道資糧。
所言止者。無來往性。
所言進者。求奢摩他。
所言止者。心住寂止。
所言進者。資助勝觀。
所言止者。伺察法性。
所言進者。隨覺諸因。
所言止者。諸因遍智。
所言進者。從他聞音。
所言止者。如法修行。
所言進者。謂身莊嚴。
所言止者。謂法性身。
所言進者。謂語莊嚴。
所言止者。聖默然性。
所言進者。信解脫門。
所言止者。無有發起。
所言進者。遠離四魔。
所言止者。捨煩惱習。
所言進者。方便善巧。
所言止者。觀察深慧。
所言進者。觀察緣境。
所言止者。無功用觀。
所言進者。觀察假名。
所言止者。了達實義。
舍利子。諸如是等。進止之相。是名菩薩摩訶薩。唯心精進。
若諸菩薩摩訶薩。聞如是等。心精進相。應當發起。勇猛無倦。具足正勤。
舍利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修行正勤。波羅蜜多。無有厭倦。勇猛精進。修習之相。
大寶積經卷第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