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七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俯降王宮品第五
爾時護明菩薩。冬分過已。至於最勝。春初之時。一切樹木。諸華開敷。天氣澄清。溫涼調適。百草新出。滑澤和柔。滋茂光鮮。遍滿於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時。為彼諸天。說於法要。悉令其心。愛樂歡喜。踊躍充遍。不能自勝。誡勸諸天。使行此法。教令厭離。一切有為。生老病死。求無上法。
是時護明。菩薩大士。觀彼天眾。如師子王。欲下生時。其心安隱。不驚不怖。不畏不亂。
復更重告。諸天眾言。
汝等諸天。一切當知。此我最後。受後邊身。
是時菩薩。正念一心。從兜率下。如餘諸天。捨天壽時。離五欲故。生大憂苦。忘失正念。菩薩下時。則不如是。菩薩下時。具足一切。不可思議。希有之法。
護明菩薩。從天下時。時彼諸天。憶菩薩故。一時號哭。
嗚呼苦哉。嗚呼苦哉。我等既失。護明菩薩。我從今去。永更不復。得聞正法。減損我等。功德之利。生死根本。今益增長。
時淨居天。告彼一切。諸天眾言。
汝等今見。護明菩薩。欲下生時。莫生憂惱。
何以故。彼下生時。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已還來。至此天宮。為汝說法。
猶如往昔。毘婆尸佛。尸棄如來。毘舍浮佛。迦羅迦孫馱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如來。彼等諸佛。皆從此去。憐愍汝故。悉各還來。到此天宮。為汝說法。攝受汝等。今此護明。菩薩大士。還如是來。攝化於汝。如前不異。
爾時護明。菩薩大士。於夜下生。當欲降神。入於摩耶。夫人胎時。時彼摩耶。當其夜。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我從今夜。欲受八禁。清淨齋戒。所謂。不殺生。不偷盜。不婬逸。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無義語。又願。不貪。不瞋恚。不愚癡。不生邪見。我當正見。諸如是等。禁戒齋法。我當受持。我今繫念。恒常懃行。於諸眾生。當起慈心。
時淨飯王。即報摩耶。大夫人言。
如夫人心。所愛樂者。隨意而行。我今亦捨。國王之位。隨汝所行。
而有偈說。
王見菩薩母。
從座恭敬起。
如母如姊妹。
心不行欲想。
時護明菩薩。一心正念。從兜率下。託淨飯王。最大夫人。摩耶右脇。安庠而入。護明菩薩。正念正知。從兜率下。
入母胎時。是時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一切世間。光明普照。復世界外。黑闇之處。日月如是。有大勢力。有大威神。如是幽隱。光明不照。德不能及。此菩薩光。悉能達照。
彼處所有。一切眾生。各相謂言。
云何此間。忽有眾生。
是時此地。六種震動。所謂。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如是乃至。起覺吼等。十八種相。悉皆普現。
次復。有千須彌山王。皆悉震動。千尼民陀羅山王。千持威德山王。千佉羅伽陀山王。千毘那耶迦山王。千馬頭山王。千彌尼陀羅山王。千善見山王。千鐵圍山王。千大鐵圍山王。如是等山。悉皆震動。并及一切。諸餘小山。湧沒低昂。嵬㠑峨嵯。出大烟氣。四千大海。及餘諸池。浩汗奔濤。洪波沸湧。
其四大河。恒河。辛頭。斯多。博叉。及餘諸水。皆悉逆流。一切叢林。一切樹木。一切藥草。一切時苗。皆悉肥濃。長養滋茂。其下乃至。阿鼻泥梨。苦惱眾生。皆蒙快樂。
以是因緣。菩薩從於。兜率初下。放大光照。一切世間。幽昏黑闇。悉令明著。欲為後時。成佛道已。以四真諦。智慧光明。普照一切。愚暝眾生。作先瑞相。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大地六種。十八相動。及諸山王。出大烟氣。四千大海。湧沸濤波。是故如來。為未來世。諸惡眾生。沒在煩惱。垢濁淤泥。佛成道已。欲拔出置。於涅槃岸。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一切諸水。皆悉逆流。是故如來。為未來世。諸惡眾生。隨順沒溺。煩惱流者。佛成道已。說法度脫。一切眾生。令其反本。逆生死流。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悉能增長。一切樹木。藥草叢林。皆令肥膩。滋茂之者。為未來世。諸惡眾生。未種善根。令種善根。已種善根。令得解脫。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乃至阿鼻。地獄眾生。皆受快樂。佛成道已。令諸眾生。解脫苦惱。受於快樂。以是因緣。於先示現。是等瑞相。
又復菩薩。兜率下時。右脇入胎。自餘眾生。從產門入。佛得成道。為諸眾生。說清淨法。迴邪入正。此是於先。示現瑞相。
菩薩正念。從兜率下。託淨飯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脇住已。是時大妃。於睡眠中。夢見有一。六牙白象。其頭朱色。七支拄地。以金裝牙。乘空而下。入於右脇。
夫人夢已。明旦即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我於昨夜。作如是夢。當入於我。右脇之時。我受快樂。昔所未有。從今日後。我實不用。世間快樂。此夢瑞相。誰占夢師。能為我解。
時淨飯王。召一宮監。內侍女人。而告之言。
汝速疾來。至外宣勅。語我國師。大那摩子。令急追喚。八婆羅門。大占夢師。所謂。祭德。鬼宿德。自在德。毘紐德。梵德等。并老迦葉。三子速來。
時彼使人。白於王言。
如大王勅。不敢違逆。
是時使人。奉大王命。至宮門前。大聲唱言。
誰在門前。頗有入宮。婆羅門不。
時彼門前。有一當直。婆羅門子。姓婆陀氏。名羅耶那。報於宮監。內使人言。
我在於此。
其使人言。
大王有勅。遣喚八大。諸婆羅門。能占夢者。所謂。祭德。迦葉子等。
其使傳告。乃至國師。大那摩子。承彼屋室。使人之言。即便召喚。八大占夢。婆羅門師。及大那摩。國師之子。同入宮中。
時淨飯王。告諸占夢。婆羅門等。作如是言。
昨夜夫人。有此異夢。是何瑞相。有何徵感。
時彼占夢。婆羅門等。聞王語已。善知諸相。善占夢祥。即具諮白。淨飯王言。
大王善聽。所夢瑞相。我當具說。如我所見。往昔神仙。諸天經書。典籍所載。
而說偈言。
若母人夢見。
日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必作轉輪王。
若母人夢見。
月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諸王中最勝。
若母人夢見。
白象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三界無極尊。
能利諸眾生。
怨親悉平等。
度脫千萬眾。
於深煩惱海。
爾時占夢。婆羅門師。白大王言。
夫人所夢。其相甚善。大王今者。當自慶幸。夫人所產。必生聖子。彼於後時。必成佛道。名聞遠至。
時淨飯王。聞諸占夢。婆羅門師。說此頌已。心大歡喜。踊躍無量。不能自勝。
時王備辦。無量餚膳。百味飲食。唼𠲿舐啜。諸䴵果等。種種施設。彼婆羅門。自恣而噉。
飯食訖已。時淨飯王。復將無量。錢財寶物。以用布施。
時淨飯王。聞此相師。占觀妃夢。云是吉祥。瑞相之後。即於其國。迦毘羅城。四門之外。并衢道頭。街巷阡陌。有人行處。安大無遮。義會之所。人來須者。盡皆布施。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衣與衣。須香與香。須鬘與鬘。塗香末香。衣服床敷氈褥。房舍屋宅。牛羊象馬。及車乘等。是人須者。皆悉與之。作如是等。種種布施。悉為資益。於菩薩故。設是供養。
爾時彼處。有一仙人。名阿私陀。能立外道。種種諸義。以捨五欲。有大威神。有大德力。具足五通。常能到於。三十三天。集會之所。自在能入。彼仙多住。南天竺國。遮槃低城聚落。名恒河怛。去彼不遠。有一叢林。名曰增長。是時仙人。在彼林中。修學仙道。
摩伽陀國。一切人民。咸皆謂。
此阿私陀仙。是阿羅漢。
摩伽陀國。一切人民。貴敬彼仙。尊重承事。
時彼仙人。有所知解。悉以教人。自知見已。教他令見。
時彼聚落。有一童子。名那羅陀。彼那羅陀。年漸長大。至於八歲。其母將付。阿私陀仙。令作弟子。
時彼童子。供養恭敬。尊重師事。阿私陀仙。盡弟子禮。無暫休息。
時彼仙人。在增長林。晝夜精進。攝心坐禪。及那羅陀。童子一處。其那羅陀。侍者童子。在仙人後。侍立執拂。駈逐蚊虻。
菩薩從於。兜率陀天。正念下至。淨飯王宮。夫人右脇。入於胎時。放大光明。遍照人天。一切世界。復此大地。具足六種。十八相動。
時阿私陀。見未曾有。希奇之事。異種光明。復見此地。六種震動。心大驚怖。毛孔悉竪。
自心念言。
今有何緣。此大地動。有何果報。
時彼仙人。少時思惟。默然而住。正念正定。
思惟知已。心生歡喜。踊躍無量。不能自勝。作是唱言。
希有大聖。不可思議。世間當出。大富伽羅。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入母右脇。受胎訖已。時有一天。名曰速往。至諸地獄。大聲唱言。
汝諸人輩。一切當知。菩薩今從。兜率天下。入於母胎。是故汝等。速發誓願。願生人間。
地獄眾生。聞此語已。所有眾生。往昔已來。曾種善根。復造雜業。以惡強故。墮於地獄。彼等各各。面相覩見。厭離地獄。復得光明。身心安樂。復得聞於。速往世間。諸天之聲。捨地獄身。即生人中。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諸眾生等。往昔已來。種善根者。皆來於此。迦毘羅城。四面託生。
菩薩入於。母胎訖已。時天帝釋。及四天王。提頭賴吒。及毘留勒叉。毘留博叉。毘沙門等。各相謂言。
仁者當知。菩薩已從。兜率天下。入在母胎。我等今須。擁護守視。莫令其餘。或人非人。惱亂菩薩。或覓其便。今此菩薩。唯是極大。威德諸天。乃能守護。非是世間。人所能守。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有此。四種護持。具足無缺。此是於先。守護瑞相。
世有眾生。入母胎時。不能正念。或住母胎。亦復不能。專心正念。或復生時。亦不正念。或有眾生。入母胎時。能專正念。住於胎中。亦能正念。出胎之時。亦能正念。或有眾生。入胎正念。住胎正念。出胎之時。不能正念。
菩薩入胎。心亦正念。住胎正念。出胎正念。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說法教化。無忘無失。知於眾生。機根而說。此是往昔。希有瑞相。
菩薩在於。母胎之時。常住右脇。不曾移動。自餘眾生。以不定故。或至右脇。或至左脇。以是因緣。其母患痛。受無量苦。
菩薩在胎。處於右脇。不轉不動。起立坐臥。不損母胎。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行菩提法。悉得成就。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不驚不怖。得大無畏。惡物不染。所有不淨。涕唾膿血。黃白痰癊。不能穢污。自餘眾生。在母胎時。種種不淨。如琉璃寶。以天衣裹。置不淨處。亦不染污。
如是如是。菩薩在胎。一切不淨。不污不染。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於一切法。不染不著。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於。母胎之時。其菩薩母。受大快樂。身不疲乏。自餘眾生。入於母胎。或復九月。或復十月。母受負重。身體不安。
菩薩在胎。母若行坐。若眠若起。皆得安樂。身不受苦。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得諸通。及一切智。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母受禁戒。心常奉持。戒行而行。自餘眾生。在母胎時。母行雜行。
菩薩在胎。母持禁戒。不行雜行。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及聲聞眾。最勝持戒。於世間中。出大名聞。
沙門瞿曇。持戒無比。持戒分勝。
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母不生。欲染之想。不為欲火。之所惱亂。時菩薩母。恒行梵行。自餘眾生。入母胎時。不久其母。欲心熾盛。倍多於前。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於自夫邊。猶尚厭離。不行婬欲。何況餘人。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眼根善伏。善藏善護。善覆善熏。復能因此。如上所知。為他說法。如是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乃至善熏。復能如是。令他斷故。修習說法。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不貪異味。自餘眾生。在母胎時。其母貪嗜。不知厭足。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不患寒熱。及以飢渴。不惱其身。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知四種食。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志習庶幾。樂憙行檀。自餘眾生。在母胎時。其母慳貪。不憙布施。悋惜財物。
菩薩在胎。其母意樂。行於布施。心意開解。居自家內。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說不慳法。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常行慈悲。能於一切。諸眾生邊。但是有識。有命之類。悉皆愍念。自餘眾生。在於母胎。其母不仁。威德少故。行諸不善。惡口罵詈。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恒於一切。諸眾生邊。作大利益。安樂之心。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能於一切。諸眾生邊。行平等心。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如前端政。種種相貌。悉皆可喜。自餘眾生。在於母胎。其母損瘦。體不洪滿。氣力羸弱。倍於常人。
菩薩在胎。其母常生。歡喜之心。戒行威德。身色最勝。最妙最尊。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見身巍巍。不可瞻仰。體黃金色。眾相莊嚴。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母欲觀。於菩薩時。即見菩薩。在於胎中。身體洪滿。諸根具足。譬如明鏡。鑒於面像。其母見已。歡喜踊躍。充遍於體。不能自勝。自餘眾生。在於母胎。被歌羅邏。及阿浮陀。之所覆蔽。而不能現。
菩薩初入。母胎之時。身體充滿。五支五根。皆悉具足。此是菩薩。未曾有法。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所見眾生。若男若女。被鬼所持。若得見於。菩薩母者。一切魍魎。一切鬼神。皆悉遠離。還得本心。
若體舊有。諸餘雜病。或痿黃病。或風癲病。或痰癊病。或等分病。或餘諸病。所謂。白癩丁瘡。惡腫疥瘙。消瘦癕疽。癬瘻癭腫。寒熱。眼耳鼻舌。咽喉及頭。一切諸病。所侵惱者。彼等眾生。來至摩耶。大夫人邊。其大夫人。右手摩頂。摩其頂已。皆得安樂。諸病悉除。
若有重病。不能來見。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或取草葉。或取樹葉。或取草莖。右手摩捋。送彼病人。其病人得。此等諸物。或食或觸。或置身上。即得斷除。一切諸病。便受安樂。身體輕便。
菩薩在胎。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威神德力。未曾有法。
樹下誕生品第六上
爾時菩薩。聖母摩耶。懷孕菩薩。將滿十月。垂欲生時。
時彼摩耶。大夫人父。善覺長者。即遣使人。詣迦毘羅。淨飯王所。奏大王言。
如我所知。我女摩耶。王大夫人。懷藏聖胎。威德既大。若彼產出。我女命短。不久必終。我意欲迎。我女摩耶。還來我家。安止住於。嵐毘尼中。共相娛樂。盡父子情。唯願大王。莫生留難。乞垂哀遣。放來我家。於此生產。平安訖已。即奉送還。
時淨飯王。聞善覺使。作是言已。即勅有司。其迦毘羅城。及提婆陀訶。兩間之中。平治道路。除卻一切。荊棘沙礫。糞穢土塠。香湯灑地。持於種種。雜妙花香。散於其地。
又復光飾。摩耶夫人。以諸種香。諸種花鬘。諸種瓔珞。莊嚴其身。備諸音聲。作唱伎樂。持大王力。大王威風。從諸宮內。一切婇女。欲向其父。善覺之家。於先遣使。往彼報知。令來迎接。
是時摩耶。大夫人身。安然端坐。大白象上。時象背上。諸天化作。微妙寶帳。摩耶夫人。坐寶帳裏。詣其父家。到於提婆陀訶城內。
是時摩耶夫人。初始欲向。提婆陀訶城時。時淨飯王。辦具一萬。大力香象。皆被金鞍。七寶校飾。莊嚴其身。並悉精麗。備擬以送。摩耶夫人。
復有一萬。善好良馬。皆紺青色。頭黑如烏。皆悉被騣。尾垂著地。真金鞦轡。鞍鐙留羈。悉亦金飾。一切雜寶。莊嚴其身。
復有一萬。妙好寶車。並駕四馬。其車周匝。張懸幡蓋。及眾寶鈴。鏗鏘相和。如是辦具。皆隨摩耶。夫人之後。
復有二萬。勁勇力士。一人當千。威猛捷健。端政絕殊。能破強怨。身著鎧甲。手執弓箭。刀杖鬪輪。及諸戟矟。種種戰具。隨夫人後。
復更別有。一萬寶車。十千妃嬪。皆坐其上。持諸瓔珞。種種衣服。莊嚴其身。左右圍遶。摩耶夫人。
時淨飯王。重更切勅。宮監大臣。好加防衛。不聽非司。其餘浪人。逼近摩耶。夫人之車。及諸妃嬪。勿令雜合。唯遣童女。牽車進奉。
如是次第。摩耶夫人。象乘處中。一萬寶車。各各一妃。坐於其上。左右圍遶。前後導從。摩耶夫人。最為上首。
其外復有。一萬香象。一萬力士。皆服鎧甲。隨從夫人。左右前後。鹵簿而行。皆各坐於。香象之上。
又復一萬。步行力士。亦著鎧甲。手執種種。戟矟諸仗。翼衛夫人。
如是莊嚴。摩耶夫人。詣向父所。無量象馬。皆悉嘶鳴。又有無量。龍頭大鼓。無量小鼓。種種樂器。出微妙音。無量莊嚴。無量威德。向於提婆陀訶之城。
時彼善覺。大臣長者。共自眷屬。從城而出。逆前迎女。摩耶夫人。又持無量。莊嚴之具。引夫人前。
是時。善覺大臣。有妻名嵐毘尼。彼婦諮白。夫善覺言。
大聖釋子。若當知時。諸釋種族。各皆自有。園果樹林。遨遊觀瞻。至於其中。自相娛樂。我大聖子。今可造作。清淨園林。我等當共。聖子娛樂。受於歡樂。
時善覺釋。摩耶大妃。夫人之父。於迦毘羅。及提婆陀訶。兩城之間。近自境內。為婦造作。一大園林。以善覺婦。名嵐毘尼。為彼造立。此園林故。以是因緣。即名之為。嵐毘尼園。
彼園樹木。蓊欝扶疎。世間無比。其中多有。種種花樹。種種果樹。以為莊嚴。復有種種。渠流池沼。種種雜樹。無量無邊。摩尼諸寶。遍滿園苑。
爾時善覺。釋種大臣。於彼春初。二月八日。鬼宿合時。共女摩耶相隨。向彼嵐毘尼園。欲往觀看。大吉祥地。
到彼園已。摩耶夫人。從寶車下。先以種種。微妙瓔珞。莊嚴其身。復以種種。雜好熏香。用以塗拭。眾多婇女。伎樂音聲。前後圍遶。安庠徐步。處處觀看。從於此林。復向彼樹。如是次第。周匝而行。
然其園中。別有一樹。名波羅叉。其樹安住。上下正等。枝葉垂布。半綠半青。翠紫相暉。如孔雀項。又甚柔軟。如迦隣提衣。其花香妙。聞者歡喜。
摩耶夫人。安庠漸次。至彼樹下。是時彼樹。以於菩薩。威德力故。枝自然曲。柔軟低垂。摩耶夫人。即舉右手。猶如空中。出妙色虹。安庠頻申。執波羅叉。垂曲樹枝。仰觀虛空。
時菩薩母。摩耶夫人。立地以手。攀波羅叉。樹枝之時。時有二萬。諸天玉女。往詣摩耶。大夫人所。周匝圍遶。合十指掌。共白摩耶。大夫人言。
夫人今生子。
能斷生死輪。
上下天人師。
決定無有二。
彼是諸天胎。
能拔眾生苦。
夫人莫辭惓。
我等共扶持。
爾時菩薩。見於其母。摩耶夫人。立地以手。攀樹枝時。在胎正念。從座而起。自餘一切。諸眾生母。欲生子時。身體遍痛。以痛因緣。受大苦惱。數坐數起。不能自安。其菩薩母。熈怡坦然。安靜歡喜。身受大樂。
是時摩耶。立地以手。執波羅叉。樹枝訖已。即生菩薩。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無乏無疲。不勞不惓。能拔一切。煩惱諸根。割斷一切。諸煩惱結。猶如截於。多羅樹頭。畢竟不生。無相無形。無後生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又復一切。諸眾生等。生苦逼故。在於胎內。處處移動。菩薩不然。從右脇入。還住右脇。在於胎內。不曾移動。及欲出時。從右脇生。不為眾苦。之所逼切。是故菩薩。此事希奇。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盡其後際。修行梵行。永無有畏。常得快樂。無復諸苦。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母胎右脇。正念生時。放大光明。即時一切。諸天及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一切世間。悉皆遍照。
乃至各各。共相謂言。
云何此處。忽有眾生。
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裂破無明。黑闇之網。能出明淨。大智慧光。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右脇出已。正心憶念。時菩薩母。身體安常。不傷不損。無瘡無痛。菩薩母身。如本不異。菩薩生時。種種資益。以是因緣。母無患苦。身口及心。無有一惱。
譬如有一。大身眾生。有大威德。有大氣力。臥於地上。宛轉自撲。其地不損。若減若破。如是菩薩。在母右脇。正念生時。其菩薩母。如是因緣。無瘡無損。
是時彼處。有一婦人。合掌諮白。菩薩母言。
大德夫人。生兒之時。身體得無。痛苦已不。
菩薩母言。
以是大人。威神力故。令我身體。不覺痛痒。我今身體。無缺無減。
以是因緣。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行於梵行。不缺不減。具足不少。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母胎出時。無苦無惱。安庠而起。一切諸穢。不能污染。或屎或尿。黃白痰癊。或膿或血。皆不穢著。自餘眾生。出母胎時。諸惡雜穢。
菩薩不爾。不同於彼。諸眾生類。一切諸穢。皆不染著。正心正念。安庠而起。從胎出生。
譬如如意。琉璃之寶。用於迦尸迦衣裹時。各不相染。
如是如是。菩薩在於。母胎之時。一心正念。安庠而起。清淨出生。無一切穢。乃至膿血。屎尿臭處。不穢不染。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在於世間。住於世間。世所有法。世間穢濁。不污不染。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母胎出時。時天帝釋。將天細妙。憍尸迦衣。裹於自手。於先承接。擎菩薩身。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創為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於先勸請。如來說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右脇生時。四大天王。抱持菩薩。將向母前。示其母言。
世大夫人。今可歡喜。
夫人生子。既得人身。諸天猶尚。歡喜讚歎。況復於人。是故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無量眾多。一切比丘。及比丘尼。諸優婆塞。及優婆夷。皆向如來。聽受於法。依如來教。不違不背。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立在於地。仰觀於母。右脇之時。口作是言。
我此身形。從今日後。不復更受。於母脇中。不入胎臥。此是於我。最末後身。我當作佛。
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口作是言。
我今生分。一切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佛本行集經卷第七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俯降王宮品第五
爾時護明菩薩。冬分過已。至於最勝。春初之時。一切樹木。諸華開敷。天氣澄清。溫涼調適。百草新出。滑澤和柔。滋茂光鮮。遍滿於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時。為彼諸天。說於法要。悉令其心。愛樂歡喜。踊躍充遍。不能自勝。誡勸諸天。使行此法。教令厭離。一切有為。生老病死。求無上法。
是時護明。菩薩大士。觀彼天眾。如師子王。欲下生時。其心安隱。不驚不怖。不畏不亂。
復更重告。諸天眾言。
汝等諸天。一切當知。此我最後。受後邊身。
是時菩薩。正念一心。從兜率下。如餘諸天。捨天壽時。離五欲故。生大憂苦。忘失正念。菩薩下時。則不如是。菩薩下時。具足一切。不可思議。希有之法。
護明菩薩。從天下時。時彼諸天。憶菩薩故。一時號哭。
嗚呼苦哉。嗚呼苦哉。我等既失。護明菩薩。我從今去。永更不復。得聞正法。減損我等。功德之利。生死根本。今益增長。
時淨居天。告彼一切。諸天眾言。
汝等今見。護明菩薩。欲下生時。莫生憂惱。
何以故。彼下生時。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已還來。至此天宮。為汝說法。
猶如往昔。毘婆尸佛。尸棄如來。毘舍浮佛。迦羅迦孫馱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如來。彼等諸佛。皆從此去。憐愍汝故。悉各還來。到此天宮。為汝說法。攝受汝等。今此護明。菩薩大士。還如是來。攝化於汝。如前不異。
爾時護明。菩薩大士。於夜下生。當欲降神。入於摩耶。夫人胎時。時彼摩耶。當其夜。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我從今夜。欲受八禁。清淨齋戒。所謂。不殺生。不偷盜。不婬逸。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無義語。又願。不貪。不瞋恚。不愚癡。不生邪見。我當正見。諸如是等。禁戒齋法。我當受持。我今繫念。恒常懃行。於諸眾生。當起慈心。
時淨飯王。即報摩耶。大夫人言。
如夫人心。所愛樂者。隨意而行。我今亦捨。國王之位。隨汝所行。
而有偈說。
王見菩薩母。
從座恭敬起。
如母如姊妹。
心不行欲想。
時護明菩薩。一心正念。從兜率下。託淨飯王。最大夫人。摩耶右脇。安庠而入。護明菩薩。正念正知。從兜率下。
入母胎時。是時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一切世間。光明普照。復世界外。黑闇之處。日月如是。有大勢力。有大威神。如是幽隱。光明不照。德不能及。此菩薩光。悉能達照。
彼處所有。一切眾生。各相謂言。
云何此間。忽有眾生。
是時此地。六種震動。所謂。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如是乃至。起覺吼等。十八種相。悉皆普現。
次復。有千須彌山王。皆悉震動。千尼民陀羅山王。千持威德山王。千佉羅伽陀山王。千毘那耶迦山王。千馬頭山王。千彌尼陀羅山王。千善見山王。千鐵圍山王。千大鐵圍山王。如是等山。悉皆震動。并及一切。諸餘小山。湧沒低昂。嵬㠑峨嵯。出大烟氣。四千大海。及餘諸池。浩汗奔濤。洪波沸湧。
其四大河。恒河。辛頭。斯多。博叉。及餘諸水。皆悉逆流。一切叢林。一切樹木。一切藥草。一切時苗。皆悉肥濃。長養滋茂。其下乃至。阿鼻泥梨。苦惱眾生。皆蒙快樂。
以是因緣。菩薩從於。兜率初下。放大光照。一切世間。幽昏黑闇。悉令明著。欲為後時。成佛道已。以四真諦。智慧光明。普照一切。愚暝眾生。作先瑞相。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大地六種。十八相動。及諸山王。出大烟氣。四千大海。湧沸濤波。是故如來。為未來世。諸惡眾生。沒在煩惱。垢濁淤泥。佛成道已。欲拔出置。於涅槃岸。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一切諸水。皆悉逆流。是故如來。為未來世。諸惡眾生。隨順沒溺。煩惱流者。佛成道已。說法度脫。一切眾生。令其反本。逆生死流。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悉能增長。一切樹木。藥草叢林。皆令肥膩。滋茂之者。為未來世。諸惡眾生。未種善根。令種善根。已種善根。令得解脫。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乃至阿鼻。地獄眾生。皆受快樂。佛成道已。令諸眾生。解脫苦惱。受於快樂。以是因緣。於先示現。是等瑞相。
又復菩薩。兜率下時。右脇入胎。自餘眾生。從產門入。佛得成道。為諸眾生。說清淨法。迴邪入正。此是於先。示現瑞相。
菩薩正念。從兜率下。託淨飯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脇住已。是時大妃。於睡眠中。夢見有一。六牙白象。其頭朱色。七支拄地。以金裝牙。乘空而下。入於右脇。
夫人夢已。明旦即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我於昨夜。作如是夢。當入於我。右脇之時。我受快樂。昔所未有。從今日後。我實不用。世間快樂。此夢瑞相。誰占夢師。能為我解。
時淨飯王。召一宮監。內侍女人。而告之言。
汝速疾來。至外宣勅。語我國師。大那摩子。令急追喚。八婆羅門。大占夢師。所謂。祭德。鬼宿德。自在德。毘紐德。梵德等。并老迦葉。三子速來。
時彼使人。白於王言。
如大王勅。不敢違逆。
是時使人。奉大王命。至宮門前。大聲唱言。
誰在門前。頗有入宮。婆羅門不。
時彼門前。有一當直。婆羅門子。姓婆陀氏。名羅耶那。報於宮監。內使人言。
我在於此。
其使人言。
大王有勅。遣喚八大。諸婆羅門。能占夢者。所謂。祭德。迦葉子等。
其使傳告。乃至國師。大那摩子。承彼屋室。使人之言。即便召喚。八大占夢。婆羅門師。及大那摩。國師之子。同入宮中。
時淨飯王。告諸占夢。婆羅門等。作如是言。
昨夜夫人。有此異夢。是何瑞相。有何徵感。
時彼占夢。婆羅門等。聞王語已。善知諸相。善占夢祥。即具諮白。淨飯王言。
大王善聽。所夢瑞相。我當具說。如我所見。往昔神仙。諸天經書。典籍所載。
而說偈言。
若母人夢見。
日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必作轉輪王。
若母人夢見。
月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諸王中最勝。
若母人夢見。
白象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三界無極尊。
能利諸眾生。
怨親悉平等。
度脫千萬眾。
於深煩惱海。
爾時占夢。婆羅門師。白大王言。
夫人所夢。其相甚善。大王今者。當自慶幸。夫人所產。必生聖子。彼於後時。必成佛道。名聞遠至。
時淨飯王。聞諸占夢。婆羅門師。說此頌已。心大歡喜。踊躍無量。不能自勝。
時王備辦。無量餚膳。百味飲食。唼𠲿舐啜。諸䴵果等。種種施設。彼婆羅門。自恣而噉。
飯食訖已。時淨飯王。復將無量。錢財寶物。以用布施。
時淨飯王。聞此相師。占觀妃夢。云是吉祥。瑞相之後。即於其國。迦毘羅城。四門之外。并衢道頭。街巷阡陌。有人行處。安大無遮。義會之所。人來須者。盡皆布施。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衣與衣。須香與香。須鬘與鬘。塗香末香。衣服床敷氈褥。房舍屋宅。牛羊象馬。及車乘等。是人須者。皆悉與之。作如是等。種種布施。悉為資益。於菩薩故。設是供養。
爾時彼處。有一仙人。名阿私陀。能立外道。種種諸義。以捨五欲。有大威神。有大德力。具足五通。常能到於。三十三天。集會之所。自在能入。彼仙多住。南天竺國。遮槃低城聚落。名恒河怛。去彼不遠。有一叢林。名曰增長。是時仙人。在彼林中。修學仙道。
摩伽陀國。一切人民。咸皆謂。
此阿私陀仙。是阿羅漢。
摩伽陀國。一切人民。貴敬彼仙。尊重承事。
時彼仙人。有所知解。悉以教人。自知見已。教他令見。
時彼聚落。有一童子。名那羅陀。彼那羅陀。年漸長大。至於八歲。其母將付。阿私陀仙。令作弟子。
時彼童子。供養恭敬。尊重師事。阿私陀仙。盡弟子禮。無暫休息。
時彼仙人。在增長林。晝夜精進。攝心坐禪。及那羅陀。童子一處。其那羅陀。侍者童子。在仙人後。侍立執拂。駈逐蚊虻。
菩薩從於。兜率陀天。正念下至。淨飯王宮。夫人右脇。入於胎時。放大光明。遍照人天。一切世界。復此大地。具足六種。十八相動。
時阿私陀。見未曾有。希奇之事。異種光明。復見此地。六種震動。心大驚怖。毛孔悉竪。
自心念言。
今有何緣。此大地動。有何果報。
時彼仙人。少時思惟。默然而住。正念正定。
思惟知已。心生歡喜。踊躍無量。不能自勝。作是唱言。
希有大聖。不可思議。世間當出。大富伽羅。
菩薩初從。兜率下時。入母右脇。受胎訖已。時有一天。名曰速往。至諸地獄。大聲唱言。
汝諸人輩。一切當知。菩薩今從。兜率天下。入於母胎。是故汝等。速發誓願。願生人間。
地獄眾生。聞此語已。所有眾生。往昔已來。曾種善根。復造雜業。以惡強故。墮於地獄。彼等各各。面相覩見。厭離地獄。復得光明。身心安樂。復得聞於。速往世間。諸天之聲。捨地獄身。即生人中。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諸眾生等。往昔已來。種善根者。皆來於此。迦毘羅城。四面託生。
菩薩入於。母胎訖已。時天帝釋。及四天王。提頭賴吒。及毘留勒叉。毘留博叉。毘沙門等。各相謂言。
仁者當知。菩薩已從。兜率天下。入在母胎。我等今須。擁護守視。莫令其餘。或人非人。惱亂菩薩。或覓其便。今此菩薩。唯是極大。威德諸天。乃能守護。非是世間。人所能守。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有此。四種護持。具足無缺。此是於先。守護瑞相。
世有眾生。入母胎時。不能正念。或住母胎。亦復不能。專心正念。或復生時。亦不正念。或有眾生。入母胎時。能專正念。住於胎中。亦能正念。出胎之時。亦能正念。或有眾生。入胎正念。住胎正念。出胎之時。不能正念。
菩薩入胎。心亦正念。住胎正念。出胎正念。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說法教化。無忘無失。知於眾生。機根而說。此是往昔。希有瑞相。
菩薩在於。母胎之時。常住右脇。不曾移動。自餘眾生。以不定故。或至右脇。或至左脇。以是因緣。其母患痛。受無量苦。
菩薩在胎。處於右脇。不轉不動。起立坐臥。不損母胎。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行菩提法。悉得成就。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不驚不怖。得大無畏。惡物不染。所有不淨。涕唾膿血。黃白痰癊。不能穢污。自餘眾生。在母胎時。種種不淨。如琉璃寶。以天衣裹。置不淨處。亦不染污。
如是如是。菩薩在胎。一切不淨。不污不染。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於一切法。不染不著。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於。母胎之時。其菩薩母。受大快樂。身不疲乏。自餘眾生。入於母胎。或復九月。或復十月。母受負重。身體不安。
菩薩在胎。母若行坐。若眠若起。皆得安樂。身不受苦。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得諸通。及一切智。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母受禁戒。心常奉持。戒行而行。自餘眾生。在母胎時。母行雜行。
菩薩在胎。母持禁戒。不行雜行。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及聲聞眾。最勝持戒。於世間中。出大名聞。
沙門瞿曇。持戒無比。持戒分勝。
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母不生。欲染之想。不為欲火。之所惱亂。時菩薩母。恒行梵行。自餘眾生。入母胎時。不久其母。欲心熾盛。倍多於前。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於自夫邊。猶尚厭離。不行婬欲。何況餘人。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眼根善伏。善藏善護。善覆善熏。復能因此。如上所知。為他說法。如是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乃至善熏。復能如是。令他斷故。修習說法。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不貪異味。自餘眾生。在母胎時。其母貪嗜。不知厭足。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不患寒熱。及以飢渴。不惱其身。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知四種食。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志習庶幾。樂憙行檀。自餘眾生。在母胎時。其母慳貪。不憙布施。悋惜財物。
菩薩在胎。其母意樂。行於布施。心意開解。居自家內。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說不慳法。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常行慈悲。能於一切。諸眾生邊。但是有識。有命之類。悉皆愍念。自餘眾生。在於母胎。其母不仁。威德少故。行諸不善。惡口罵詈。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恒於一切。諸眾生邊。作大利益。安樂之心。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能於一切。諸眾生邊。行平等心。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如前端政。種種相貌。悉皆可喜。自餘眾生。在於母胎。其母損瘦。體不洪滿。氣力羸弱。倍於常人。
菩薩在胎。其母常生。歡喜之心。戒行威德。身色最勝。最妙最尊。此是菩薩。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見身巍巍。不可瞻仰。體黃金色。眾相莊嚴。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薩在胎。其母欲觀。於菩薩時。即見菩薩。在於胎中。身體洪滿。諸根具足。譬如明鏡。鑒於面像。其母見已。歡喜踊躍。充遍於體。不能自勝。自餘眾生。在於母胎。被歌羅邏。及阿浮陀。之所覆蔽。而不能現。
菩薩初入。母胎之時。身體充滿。五支五根。皆悉具足。此是菩薩。未曾有法。
菩薩在胎。其菩薩母。所見眾生。若男若女。被鬼所持。若得見於。菩薩母者。一切魍魎。一切鬼神。皆悉遠離。還得本心。
若體舊有。諸餘雜病。或痿黃病。或風癲病。或痰癊病。或等分病。或餘諸病。所謂。白癩丁瘡。惡腫疥瘙。消瘦癕疽。癬瘻癭腫。寒熱。眼耳鼻舌。咽喉及頭。一切諸病。所侵惱者。彼等眾生。來至摩耶。大夫人邊。其大夫人。右手摩頂。摩其頂已。皆得安樂。諸病悉除。
若有重病。不能來見。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或取草葉。或取樹葉。或取草莖。右手摩捋。送彼病人。其病人得。此等諸物。或食或觸。或置身上。即得斷除。一切諸病。便受安樂。身體輕便。
菩薩在胎。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威神德力。未曾有法。
樹下誕生品第六上
爾時菩薩。聖母摩耶。懷孕菩薩。將滿十月。垂欲生時。
時彼摩耶。大夫人父。善覺長者。即遣使人。詣迦毘羅。淨飯王所。奏大王言。
如我所知。我女摩耶。王大夫人。懷藏聖胎。威德既大。若彼產出。我女命短。不久必終。我意欲迎。我女摩耶。還來我家。安止住於。嵐毘尼中。共相娛樂。盡父子情。唯願大王。莫生留難。乞垂哀遣。放來我家。於此生產。平安訖已。即奉送還。
時淨飯王。聞善覺使。作是言已。即勅有司。其迦毘羅城。及提婆陀訶。兩間之中。平治道路。除卻一切。荊棘沙礫。糞穢土塠。香湯灑地。持於種種。雜妙花香。散於其地。
又復光飾。摩耶夫人。以諸種香。諸種花鬘。諸種瓔珞。莊嚴其身。備諸音聲。作唱伎樂。持大王力。大王威風。從諸宮內。一切婇女。欲向其父。善覺之家。於先遣使。往彼報知。令來迎接。
是時摩耶。大夫人身。安然端坐。大白象上。時象背上。諸天化作。微妙寶帳。摩耶夫人。坐寶帳裏。詣其父家。到於提婆陀訶城內。
是時摩耶夫人。初始欲向。提婆陀訶城時。時淨飯王。辦具一萬。大力香象。皆被金鞍。七寶校飾。莊嚴其身。並悉精麗。備擬以送。摩耶夫人。
復有一萬。善好良馬。皆紺青色。頭黑如烏。皆悉被騣。尾垂著地。真金鞦轡。鞍鐙留羈。悉亦金飾。一切雜寶。莊嚴其身。
復有一萬。妙好寶車。並駕四馬。其車周匝。張懸幡蓋。及眾寶鈴。鏗鏘相和。如是辦具。皆隨摩耶。夫人之後。
復有二萬。勁勇力士。一人當千。威猛捷健。端政絕殊。能破強怨。身著鎧甲。手執弓箭。刀杖鬪輪。及諸戟矟。種種戰具。隨夫人後。
復更別有。一萬寶車。十千妃嬪。皆坐其上。持諸瓔珞。種種衣服。莊嚴其身。左右圍遶。摩耶夫人。
時淨飯王。重更切勅。宮監大臣。好加防衛。不聽非司。其餘浪人。逼近摩耶。夫人之車。及諸妃嬪。勿令雜合。唯遣童女。牽車進奉。
如是次第。摩耶夫人。象乘處中。一萬寶車。各各一妃。坐於其上。左右圍遶。前後導從。摩耶夫人。最為上首。
其外復有。一萬香象。一萬力士。皆服鎧甲。隨從夫人。左右前後。鹵簿而行。皆各坐於。香象之上。
又復一萬。步行力士。亦著鎧甲。手執種種。戟矟諸仗。翼衛夫人。
如是莊嚴。摩耶夫人。詣向父所。無量象馬。皆悉嘶鳴。又有無量。龍頭大鼓。無量小鼓。種種樂器。出微妙音。無量莊嚴。無量威德。向於提婆陀訶之城。
時彼善覺。大臣長者。共自眷屬。從城而出。逆前迎女。摩耶夫人。又持無量。莊嚴之具。引夫人前。
是時。善覺大臣。有妻名嵐毘尼。彼婦諮白。夫善覺言。
大聖釋子。若當知時。諸釋種族。各皆自有。園果樹林。遨遊觀瞻。至於其中。自相娛樂。我大聖子。今可造作。清淨園林。我等當共。聖子娛樂。受於歡樂。
時善覺釋。摩耶大妃。夫人之父。於迦毘羅。及提婆陀訶。兩城之間。近自境內。為婦造作。一大園林。以善覺婦。名嵐毘尼。為彼造立。此園林故。以是因緣。即名之為。嵐毘尼園。
彼園樹木。蓊欝扶疎。世間無比。其中多有。種種花樹。種種果樹。以為莊嚴。復有種種。渠流池沼。種種雜樹。無量無邊。摩尼諸寶。遍滿園苑。
爾時善覺。釋種大臣。於彼春初。二月八日。鬼宿合時。共女摩耶相隨。向彼嵐毘尼園。欲往觀看。大吉祥地。
到彼園已。摩耶夫人。從寶車下。先以種種。微妙瓔珞。莊嚴其身。復以種種。雜好熏香。用以塗拭。眾多婇女。伎樂音聲。前後圍遶。安庠徐步。處處觀看。從於此林。復向彼樹。如是次第。周匝而行。
然其園中。別有一樹。名波羅叉。其樹安住。上下正等。枝葉垂布。半綠半青。翠紫相暉。如孔雀項。又甚柔軟。如迦隣提衣。其花香妙。聞者歡喜。
摩耶夫人。安庠漸次。至彼樹下。是時彼樹。以於菩薩。威德力故。枝自然曲。柔軟低垂。摩耶夫人。即舉右手。猶如空中。出妙色虹。安庠頻申。執波羅叉。垂曲樹枝。仰觀虛空。
時菩薩母。摩耶夫人。立地以手。攀波羅叉。樹枝之時。時有二萬。諸天玉女。往詣摩耶。大夫人所。周匝圍遶。合十指掌。共白摩耶。大夫人言。
夫人今生子。
能斷生死輪。
上下天人師。
決定無有二。
彼是諸天胎。
能拔眾生苦。
夫人莫辭惓。
我等共扶持。
爾時菩薩。見於其母。摩耶夫人。立地以手。攀樹枝時。在胎正念。從座而起。自餘一切。諸眾生母。欲生子時。身體遍痛。以痛因緣。受大苦惱。數坐數起。不能自安。其菩薩母。熈怡坦然。安靜歡喜。身受大樂。
是時摩耶。立地以手。執波羅叉。樹枝訖已。即生菩薩。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無乏無疲。不勞不惓。能拔一切。煩惱諸根。割斷一切。諸煩惱結。猶如截於。多羅樹頭。畢竟不生。無相無形。無後生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又復一切。諸眾生等。生苦逼故。在於胎內。處處移動。菩薩不然。從右脇入。還住右脇。在於胎內。不曾移動。及欲出時。從右脇生。不為眾苦。之所逼切。是故菩薩。此事希奇。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盡其後際。修行梵行。永無有畏。常得快樂。無復諸苦。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母胎右脇。正念生時。放大光明。即時一切。諸天及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一切世間。悉皆遍照。
乃至各各。共相謂言。
云何此處。忽有眾生。
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裂破無明。黑闇之網。能出明淨。大智慧光。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右脇出已。正心憶念。時菩薩母。身體安常。不傷不損。無瘡無痛。菩薩母身。如本不異。菩薩生時。種種資益。以是因緣。母無患苦。身口及心。無有一惱。
譬如有一。大身眾生。有大威德。有大氣力。臥於地上。宛轉自撲。其地不損。若減若破。如是菩薩。在母右脇。正念生時。其菩薩母。如是因緣。無瘡無損。
是時彼處。有一婦人。合掌諮白。菩薩母言。
大德夫人。生兒之時。身體得無。痛苦已不。
菩薩母言。
以是大人。威神力故。令我身體。不覺痛痒。我今身體。無缺無減。
以是因緣。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行於梵行。不缺不減。具足不少。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母胎出時。無苦無惱。安庠而起。一切諸穢。不能污染。或屎或尿。黃白痰癊。或膿或血。皆不穢著。自餘眾生。出母胎時。諸惡雜穢。
菩薩不爾。不同於彼。諸眾生類。一切諸穢。皆不染著。正心正念。安庠而起。從胎出生。
譬如如意。琉璃之寶。用於迦尸迦衣裹時。各不相染。
如是如是。菩薩在於。母胎之時。一心正念。安庠而起。清淨出生。無一切穢。乃至膿血。屎尿臭處。不穢不染。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在於世間。住於世間。世所有法。世間穢濁。不污不染。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母胎出時。時天帝釋。將天細妙。憍尸迦衣。裹於自手。於先承接。擎菩薩身。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創為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於先勸請。如來說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從。右脇生時。四大天王。抱持菩薩。將向母前。示其母言。
世大夫人。今可歡喜。
夫人生子。既得人身。諸天猶尚。歡喜讚歎。況復於人。是故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無量眾多。一切比丘。及比丘尼。諸優婆塞。及優婆夷。皆向如來。聽受於法。依如來教。不違不背。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立在於地。仰觀於母。右脇之時。口作是言。
我此身形。從今日後。不復更受。於母脇中。不入胎臥。此是於我。最末後身。我當作佛。
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口作是言。
我今生分。一切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佛本行集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