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七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迦葉因緣品第四十七下
爾時。彼帝釋王。作如是念。
我于今者。亦可下生。彼閻浮提。人間受生。教化彼等。教誨成就。
作是思惟已。喚四天王言。
善哉仁者。汝於今者。可就我所。聽我教令。我今意欲。共汝等輩。生於人間。教化人故。教誨彼等。我於彼時。當作師子王身。汝等當作師子。而守護之。將多眷屬。而圍遶之。
作是身已。遊歷村舍。城邑聚落。遊行處時。時彼人輩。若問汝等。
我當應常。與汝何物。
汝等應當。報彼人言。
日別與我。一百數人。
若其彼等。復問汝等。
須丈夫也。須小兒也。為取婦人。為取男子。
汝等應報。作如是言。
若有多殺生者。如是等人。日須一百。用供給此。師子王食。
如是偷盜人者。行邪婬者。行妄語者。或兩舌者。或惡口者。或綺語者。或多貪者。或多瞋者。或邪見者。如是之等。諸惡人輩。日須一百。供此師子。
若其有諸。不殺生者。汝等勿與。如此之人。師子不食。
如是不盜者。乃至不邪見者。汝等勿與。如此師子。悉皆不食。
復須是教。家別一人。決須出家。
爾時帝釋。及四天王。善教思惟。作是念已。下來閻浮。
爾時帝釋。化作師子。縱廣高下。一俱盧舍。猶如師子。無有異也。
時彼人眾。在師子後。為師子王。索食而行。如彼昔時。帝釋所教。無有異也。
爾時彼眾。以怖師子。悔心殺生。無有偷盜。亦無邪婬。乃至無有。邪見之心。悉具足持。修十善業。家別一人。出家學道。行四梵行。命終已後。生於梵宮。
於其眾中。若有人等。唯持十善。不出家者。彼等人輩。。多生人天。流轉而行。
是摩訶迦葉。於彼時中。如是方便。為眾多人。作大利益。以過去世。因緣力故。今亦復爾。為眾人民。作大利益。
諸比丘。是摩訶迦葉比丘。於未來世。彌勒世尊。法教之中。亦為多人。作大利益。
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是摩訶迦葉。於彼云何。當作利益。
佛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是摩訶迦葉。我涅槃後。攝護我法。及諸戒律。令久住世。當作法會。盡其形壽。將命終時。入於山間。以神通力。住持此身。
起如此願。
願我此身。勿令散壞。乃至彌勒如來。多陀阿伽度。三藐三佛陀出。見我身也。
作是思惟已。遂捨身命。入無餘涅槃。彼涅槃後。二山還合。於後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時。廣顯法教。於彼時間。彌勒世尊。憶念是大迦葉舍利。
生憶念已。告諸比丘。作如是言。
汝等比丘。欲見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三藐三佛陀。聲聞弟子。少欲知足。頭陀第一者。所謂。摩訶迦葉已不。
彼等比丘白言。
唯然世尊。我等樂見。
爾時彌勒如來。阿羅漢帝。三藐三佛陀。與無量千眾。左右圍遶。至於彼所。至彼處已。時彼兩山。即便兩開。
爾時彌勒。多陀伽多。三藐三佛陀。見大迦葉。比丘舍利。不散不壞。唯著僧伽梨。
見已。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此是釋迦。多陀伽多。三藐三佛陀。聲聞弟子。頭陀第一。名大迦葉。即其人也。
爾時彌勒。多陀伽多。三藐三佛陀。在於彼處。為諸比丘。而說其法。作如是言。
諸比丘。迦葉比丘。所行如是。我如是教。汝等今者。應如迦葉。比丘所行。
爾時眾中。多千比丘。乘如是法。行如是法。如摩訶迦葉比丘。所當行也。於彼眾中。無量千數眾等。於彼法中。當得清淨法眼。
佛告諸比丘。
如是次第。是大迦葉比丘。為當來時。大利益也。
諸比丘。我今誡勸汝等。學大迦葉比丘。願汝等行。如迦葉比丘也。
跋陀羅夫婦因緣品第四十八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女。以不得善師。遂至外道。波離婆闍迦所。出家學道。精勤修習。成就彼法。尅獲四禪。具足五通。於彼法中。得大名稱。成就威力。
爾時世尊。已開女人。聽其出家。于時摩訶波闍波提。為五百釋女。皆悉出家。光顯佛法。建立比丘尼眾。
於彼時間。長老大迦葉。作是思惟。
我於往昔。已許跋陀羅迦卑梨耶女。得善教師。要當相示。必令汝得。出家學道。
復作是念。
彼跋陀羅迦卑梨耶女。今在何處。
即便入定。觀察是女。以清淨天眼。過於人眼。觀見是女。在彼波離婆闍迦。外道之處。出家學道。住在恒河。河岸之處。修外道行。
見已便喚。一箇得通。比丘尼來。而告言曰。
善哉姊妹。汝若知時。其跋陀羅迦卑梨耶女。於波離婆闍迦。外道之所。出家學道。今在恒河。河岸之所。
善哉姊妹。汝應詣彼。如實告言。
善哉姊妹。汝夫迦葉。我共同師。出家學道。汝今亦可。往詣彼所。於我師邊。出家學道。修行梵行。
時彼得通。比丘尼聞。長老摩訶迦葉。如是語已。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彼比丘尼。如風迅疾。從舍衛城。而沒其身相。遂至於跋陀羅迦卑梨耶。波離婆闍迦。外道女前。現身卻住。在於一面。
彼比丘尼。即便慰問。波離婆闍迦。外道之女。
慰問已訖。而復告言。
善哉姊妹。汝應知時。汝夫迦葉。與我同師。出家學道。修行梵行。汝今亦可。往詣彼所。於我師邊。出家學道。修行梵行也。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波離婆闍迦。外道之女。問彼比丘尼言。
善哉姊妹。汝等教師。當何所似。
作是語已。彼比丘尼。報跋陀羅。外道女言。
善哉姊妹。我等教師。以三十二。大人之相。莊嚴其身。具足八十種好。十八不共佛法。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無邊戒眾具足。無邊定眾具足。無邊智慧眾具足。無邊解脫眾具足。無邊解脫知見眾具足。
我彼大師。一切聲聞。諸弟子等。亦復如是。戒眾具足。定眾具足。智慧眾具足。解脫眾具足。解脫知見眾具足。
時彼比丘尼。於跋陀羅迦卑梨耶女前。如是如是。歎佛功德。及聲聞弟子。時彼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聞已。遂於如來。及比丘僧所。心得清淨。
得清淨已。告彼比丘尼言。
善哉姊妹。若如是者。我當隨去。
時彼比丘尼。語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女言。
善哉姊妹。乘我神通。相隨而去。
爾時跋陀羅。報彼比丘尼。作如是言。
善哉姊妹。然我身自。有神通也。
爾時彼比丘尼。共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女。於彼發引。亦如壯士。屈伸臂頃。從恒河所。即便沒身。於祇陀林中。忽然出現。往詣佛所。
其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遙見世尊。端嚴殊妙。乃至猶如虛空。眾星莊嚴。見已。心得清淨。即至佛前。
到已。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聽我出家。授我具戒。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長老阿難。將此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付囑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勅教言曰。
此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教令出家。授具足戒。是女當得。神通具足。威力並備。
爾時長老阿難。奉佛勅命。白佛言曰。
如世尊教。不敢違也。
遂將彼女。向於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比丘尼所。到已具陳。如上之事。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比丘尼。度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令得出家。授具足戒。具戒未久。至空閑處。獨自安靜。遠離諸濁。精勤苦行。心不放逸。思惟而住。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既得出家。授具足戒。乃至心不放逸。思惟而住。不久彼眾。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正信出家。求無上梵行。現得見法。自得神通。所作已辦。得安樂住。
口自唱言。
生死已斷。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是長老女。見知是已。遂得阿羅漢果。心得解脫。
世尊復記。告諸比丘。作如是言。
是比丘尼。於聲聞比丘尼。識宿命中。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最為第一。
諸比丘尼。凡所諮問。皆能記別。
爾時彼等。諸比丘尼眾。大生希有想。
各各嗟歎。
希有希有。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而大眾中。諸比丘尼。久已出家。修行梵行。未得如是。捷疾神通。如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者。
爾時彼比丘尼眾。有心疑故。往詣如來。能斷疑惑。達解一切。實義者之所。到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住一面已。彼諸比丘尼眾。白佛言。
世尊。此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往昔之時。作何善根。而於今者。生大富家。資財具足。乃至一切。無所乏少。身相端正。眾人樂見。觀者無厭。世所希有。具足眾相。復以何緣。而得出家。具諸戒行。疾得神通。世尊授記。於諸聲聞。比丘尼眾。弟子之中。識宿命者。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最為第一。
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尼。作如是言。
諸比丘尼。我念往昔。波羅㮈城。中有二女。共為親友。
一者。大富長者女。二者。大姓婆羅門女。
爾時彼婆羅門。大種姓女。請彼大富。長者之女。至其舍宅。
時迦葉如來。多陀阿伽度。三藐三佛陀。詣大富長者家。
時彼大富長者女。見迦葉如來。詣於己舍。即便出舍。迎逆世尊。時彼婆羅門女。不肯出迎。
時彼大富長者女。告大婆羅門女。
善哉姊妹。汝以何故。不迎世尊。
彼女報之言。
善哉姊妹。我手無物。云何空手。往詣佛所。今向佛邊。以何等事。自恣迎佛。
爾時大富。長者之女。報彼女言。
善哉姊妹。汝但迎佛。如來必入。
爾時彼大婆羅門女。遂造一蓋。眾寶莊嚴。以細氎衣。彌覆其上。復以種種。諸花鬘等。四散垂下。
爾時迦葉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於晨朝時。日在東方。愍彼女故。著衣持鉢。詣彼大富。長者女家。
爾時婆羅門大姓女。持彼寶蓋。奉獻迦葉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奉獻訖。復以偈誦。而說之曰。
種種寶蓋金為柄。
微妙細衣花覆上。
迎奉丈夫大威德。
唯願世尊哀納受。
爾時迦葉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愍彼女故。受其寶蓋。
汝等比丘尼。勿作心疑。彼時施寶蓋女。豈異人乎。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諸比丘尼。更有因緣。
我念往昔。還此波羅㮈城。有一大富長者。其彼長者。有驅使女。於彼時間。有一辟支佛。依波羅㮈。大城而住。
爾時辟支佛。於晨朝時。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詣大長者。舍宅乞食。
爾時使女。見辟支佛。漸進而來。威儀庠序。進止有方。爾時使女。心得清淨。
得清淨已。速詣家中。向長者婦邊。而白言曰。
善哉聖女。有一比丘。在門乞食。
時長者婦。梳髮而坐。以其左手。舉髮遙看。彼辟支佛。是辟支佛。形體醜陋。身不正直。
時長者婦。見已即告。彼使女言。
我今不喜。如是醜陋。不正之人。況與食耶。
是時使女。復白彼言。
善哉聖女。但與但與。此仙人食。如是之人。何必端正。但取心賢。
時長者婦。復作是言。
我實不憙。如是之人。云何遣我。布施食也。
使女復言。
聖女今者。若不憙與。仙人食者。但願與我。一日食料。我自迴施。
時長者婦。復作是言。
善哉姊妹。汝今既是。我家作使。取汝自分。隨意所與。
爾時使女。於長者婦邊。取自分食。奉獻尊者。辟支佛。
諸辟支佛。有如是法。以神通力。教化眾生。不以餘法。
時辟支佛。於使女邊。生憐愍故。受所奉食。即於彼前。騰空而去。
時彼使女。見辟支佛。以神通力。飛騰空行。既見此已。歡喜踊躍。身心遍滿。不能自勝。合十指掌。遙即頂禮向彼尊者。辟支佛陀。
遂起是願。口即唱言。
願我將來。值是好師。或勝是者。彼所說法。願速領悟。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勿令醜陋。得不正身。如此仙人。
所以者何。以醜陋故。乞食不得。
我所生處。一切時中。可憙端正。眾所樂觀。
爾時彼長者婦。見彼尊者。辟支佛。現大神通。騰空而去。
見已告彼。使女言曰。
善哉姊妹。汝可與我。如此功德。我於今者。倍與汝食。
時彼使女。白長者婦。作如是言。
善哉聖女。我不能與。
時長者婦。復作是言。
善哉姊妹。願汝與我。如此功德。我與汝食。兩倍於前。
彼使女言。
亦不能與。
如是三分。四分。五分。十分。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五十分。悉不肯與。
時長者婦。復告使女。
善哉姊妹。汝今與我。如此功德。我今與汝。一百分食。
使女言曰。
亦不能與。
爾時。彼長者婦。即生瞋恨。便告之曰。
汝以何故。故違我勅。
遂捉使女。苦加打縛。
時彼使女。遂即高聲。作大啼哭。
爾時。彼大長者。從外入來。見彼使女。啼哭如是。而問之曰。
賢者何故。如此啼哭。
時彼使女。即向長者。說前情狀。
爾時長者。便生瞋恨。即喚己婦。令解衣服。及諸瓔珞。
復告言曰。
我既遣汝。撿挍家資。乃有沙門。婆羅門者。詣家乞食。而汝不與。
以是因緣。驅令出堂。安置小室。弊陋之處。即召使女。教令洗浴。以婦瓔珞。衣服之具。悉授使女。
即令彼女。開倉庫門。顯示財寶。而告之曰。
賢者。如是錢財物中。若有沙門。婆羅門等。若有乞者。任隨施與。莫為限閡。
汝等比丘。於意云何。彼時長者。家內使女。豈異人乎。勿作斯疑。此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時彼使女。以於辟支佛所。生清淨心故。隨其終已。生忉利天。可憙端正。眾所樂觀。最勝最妙。於忉利天。宮殿之處。於玉女中。無有勝者。而彼天上。有四天子。各各諍競。求彼玉女。欲以為妻。
各各言曰。
是玉女者。當與為婦。
時天帝釋。見四天子。各各諍競。即勅言曰。
仁者汝等。各競欲取。此女為妻。汝等宜各。隨便說偈。偈最勝者。即便相與。
爾時。彼四天子。白天帝釋。
善哉天王。唯願天王。於前說偈。我等當說。
時彼帝釋。即說偈言。
行坐恒思念。
寢臥常無樂。
我著睡眠時。
爾乃心放捨。
爾時。彼四天子之內。有一天子。復說偈言。
天王汝快樂。
睡眠得安隱。
猶如戰鼓聲。
常恒攪亂我。
于時。第二天子。復說偈言。
如擊戰鼓聲。
是聲互有無。
如近耳搖酪。
攪亂我不息。
于時。第三天子。復說偈言。
搖酪容有時。
有急亦有疾。
我為欲所亂。
狀如炎日光。
于時。第四天子。復說偈言。
汝等皆安樂。
善巧能說偈。
我今不自知。
為活為當死。
爾時天帝釋。見第四天子。心躭著慾。即說偈言。
是人欲捨命。
不久自當死。
恐捨天處樂。
冥速授彼女。
時彼天眾。更共評論。遂授彼女。
時彼使女。從是已來。不墮惡道。周迴往返。於天人處。經無量生。於最後生。生迦毘羅。婆羅門家。多饒財寶。資財無量。
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由於往昔。生在彼大。婆羅門家。為女之時。於迦葉如來。三藐三佛陀所。施雜寶蓋。
復以往昔。在長者家。為使女時。因施彼尊。辟支佛食。一飡飯故。而發願言。
願我所生。可憙端正。眾所樂見。
以彼業果。因緣力故。生生之處。可憙端正。眾人樂觀。最勝最妙。為人所慕。
緣於彼時。又復願言。
令我將來。勿墮惡道。
以是業報。因緣力故。生生之處。不落三塗。於天人處。周旋往返。常受快樂。
以於彼時。更乞願言。
令我將來。願值如是教師。或勝此者。從彼聞法。皆能領悟。
以是業報。因緣力故。今得值我。復得出家。具足眾戒。亦復能得。速疾神通。
我為授記。
於聲聞眾。比丘尼中。得宿命通。最第一者。所謂。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諸比丘尼。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昔種善根。以彼善根。因緣力故。是故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今生富貴。大婆羅門家。端正可憙。乃至於我。聲聞之眾。比丘尼中。憶往宿命。最為第一。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希有。婆伽婆。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隨順長老。摩訶迦葉。得出家已。善能隨順。出家之法。
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非但今世。隨順摩訶迦葉出家。過去之世。亦復如是。隨順出家。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此事云何。願為解說。
佛告諸比丘。
我念往昔。有一貧人。修營田業。時貧人婦。從家而出。以食餉夫。到一河邊。見一尊者。辟支。跏趺樹下。端身正念。身心不動。
時彼貧婦。見辟支佛。心生清淨。合十指掌。頭頂禮足。敬意在前。
其夫在田。遙見其婦。從家而出。入河岸下。不見渡處。即起心念。
誰在彼邊。共誰而住。於即不來。今我飢渴。甚大疲頓。思欲早至。
以是因緣。彼夫即便。生大瞋恚。悵怏不樂。執杖向彼。至彼處已。見辟支佛。安坐禪定。
見已即作。如是思惟。
我婦今者。與彼沙門。共為世事。決無疑也。
于時彼人。生大瞋恨。以杖打彼。婆私瑟吒尊者。辟支佛。
爾時辟支佛。即從彼岸。以神通力。騰空飛行。
時彼貧婦。即白夫言。
咄哉汝造。如是大罪。仙人無咎。以何義故。橫生惱亂。今此大仙。戒德具足。行於妙法。有大威德。具大神通。
爾時貧人。打辟支佛已。尋即生悔。
既生悔已。即告婦言。
善哉姊妹。汝於今者。可共出家。同修梵行。
所以者何。我今是罪。不可以少。因緣除滅。
婦即報夫。作是言曰。
善哉聖子。不敢違教。今我二人。捨家出家。
時彼二人。齊心出家。既出家已。二人修行。成就慈心。捨身命終。遂生梵處。
汝等比丘。於意云何。于彼昔時。如是貧人。營田業者。豈異人乎。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彼時貧人之婦。供養辟支佛。為夫餉食。乃至成就慈心。捨身命終。生梵宮者。豈異人乎。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以於彼時。隨夫出家故。於今者亦復。隨逐摩訶迦葉出家。不違教也。
舍利目連因緣品第四十九上
爾時。摩伽陀聚落。去王舍城不遠。有一村柵。名那羅陀。彼村之中。有一巨富。大婆羅門。名曰檀孃耶那。住在彼村。
彼婆羅門。甚大巨富。多有資財。如毘沙門。一種無異。彼婆羅門。具有八子。
其第一子。名曰優婆低沙。
其第二子。名曰大膝。
其第三子。名曰純陀。
其第四子。名曰姜叉頡唎拔多。
其第五子。名曰闡陀。
第六名曰。閻浮呵迦。
第七名曰。憍陳尼。
第八名曰。蘇達離舍那。
是名八子。
復有一女。名曰蘇尸彌迦。是女於彼波離婆闍。外道法中。出家修道。
其優波坻沙摩那婆。於兄弟內。最為處大。善能誦習。亦教他人。於四韋陀。莫不曉悟。誦習成就。善能解釋。自餘諸論。所謂。尼揵陀雞晝婆等。及其名字。一一能釋。明宿世事。巧能分別。於五明處。曉了無礙。授記別論。縷練在心。六十四能。具足成就。善能曉達。大丈夫相。
時摩那婆。本性柔軟。其心賢直。常懷慈悲。深厭世事。悔昔先罪。已於過去。多值諸佛。種諸善根。成就眾事。巧能熏習。常樂精勤。於食知足。厭背煩惱。向於涅槃。順理無礙。能惡諸有。眾行成就。朽壞結縛。至成熟地。唯一生在。聰明妙巧。細心思惟。明了諸法。童子父母。營事家業。皆悉諮問。爾乃造作。
爾時。王舍大城。去城不遠。有一聚落。名拘離迦。於彼村內。有一種姓。大婆羅門居士。是大居士。依彼村住。大富饒財。乃至彼家。猶毘沙門。天王宮殿。無有異也。
彼婆羅門。產生一子。名拘離多。容顏端正。眾所樂觀。一切書論。皆悉通曉。復能教他。乃至能了。丈夫之相。其優波坻沙童子。共為親友。
時彼二人。互相愛念。常懷歡喜。和顏悅色。若少時別。大生愁惱。彼等往昔。千生之中。愛戀相縛。
而有偈言。
宿世因果相熏習。
二心展轉互相親。
以如是等愛心故。
猶如蓮花生在水。
優波低沙拘離多。
彼二遞互相愛敬。
若經少時不相見。
腹中煩惋自懊惱。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七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迦葉因緣品第四十七下
爾時。彼帝釋王。作如是念。
我于今者。亦可下生。彼閻浮提。人間受生。教化彼等。教誨成就。
作是思惟已。喚四天王言。
善哉仁者。汝於今者。可就我所。聽我教令。我今意欲。共汝等輩。生於人間。教化人故。教誨彼等。我於彼時。當作師子王身。汝等當作師子。而守護之。將多眷屬。而圍遶之。
作是身已。遊歷村舍。城邑聚落。遊行處時。時彼人輩。若問汝等。
我當應常。與汝何物。
汝等應當。報彼人言。
日別與我。一百數人。
若其彼等。復問汝等。
須丈夫也。須小兒也。為取婦人。為取男子。
汝等應報。作如是言。
若有多殺生者。如是等人。日須一百。用供給此。師子王食。
如是偷盜人者。行邪婬者。行妄語者。或兩舌者。或惡口者。或綺語者。或多貪者。或多瞋者。或邪見者。如是之等。諸惡人輩。日須一百。供此師子。
若其有諸。不殺生者。汝等勿與。如此之人。師子不食。
如是不盜者。乃至不邪見者。汝等勿與。如此師子。悉皆不食。
復須是教。家別一人。決須出家。
爾時帝釋。及四天王。善教思惟。作是念已。下來閻浮。
爾時帝釋。化作師子。縱廣高下。一俱盧舍。猶如師子。無有異也。
時彼人眾。在師子後。為師子王。索食而行。如彼昔時。帝釋所教。無有異也。
爾時彼眾。以怖師子。悔心殺生。無有偷盜。亦無邪婬。乃至無有。邪見之心。悉具足持。修十善業。家別一人。出家學道。行四梵行。命終已後。生於梵宮。
於其眾中。若有人等。唯持十善。不出家者。彼等人輩。。多生人天。流轉而行。
是摩訶迦葉。於彼時中。如是方便。為眾多人。作大利益。以過去世。因緣力故。今亦復爾。為眾人民。作大利益。
諸比丘。是摩訶迦葉比丘。於未來世。彌勒世尊。法教之中。亦為多人。作大利益。
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是摩訶迦葉。於彼云何。當作利益。
佛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是摩訶迦葉。我涅槃後。攝護我法。及諸戒律。令久住世。當作法會。盡其形壽。將命終時。入於山間。以神通力。住持此身。
起如此願。
願我此身。勿令散壞。乃至彌勒如來。多陀阿伽度。三藐三佛陀出。見我身也。
作是思惟已。遂捨身命。入無餘涅槃。彼涅槃後。二山還合。於後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時。廣顯法教。於彼時間。彌勒世尊。憶念是大迦葉舍利。
生憶念已。告諸比丘。作如是言。
汝等比丘。欲見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三藐三佛陀。聲聞弟子。少欲知足。頭陀第一者。所謂。摩訶迦葉已不。
彼等比丘白言。
唯然世尊。我等樂見。
爾時彌勒如來。阿羅漢帝。三藐三佛陀。與無量千眾。左右圍遶。至於彼所。至彼處已。時彼兩山。即便兩開。
爾時彌勒。多陀伽多。三藐三佛陀。見大迦葉。比丘舍利。不散不壞。唯著僧伽梨。
見已。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此是釋迦。多陀伽多。三藐三佛陀。聲聞弟子。頭陀第一。名大迦葉。即其人也。
爾時彌勒。多陀伽多。三藐三佛陀。在於彼處。為諸比丘。而說其法。作如是言。
諸比丘。迦葉比丘。所行如是。我如是教。汝等今者。應如迦葉。比丘所行。
爾時眾中。多千比丘。乘如是法。行如是法。如摩訶迦葉比丘。所當行也。於彼眾中。無量千數眾等。於彼法中。當得清淨法眼。
佛告諸比丘。
如是次第。是大迦葉比丘。為當來時。大利益也。
諸比丘。我今誡勸汝等。學大迦葉比丘。願汝等行。如迦葉比丘也。
跋陀羅夫婦因緣品第四十八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女。以不得善師。遂至外道。波離婆闍迦所。出家學道。精勤修習。成就彼法。尅獲四禪。具足五通。於彼法中。得大名稱。成就威力。
爾時世尊。已開女人。聽其出家。于時摩訶波闍波提。為五百釋女。皆悉出家。光顯佛法。建立比丘尼眾。
於彼時間。長老大迦葉。作是思惟。
我於往昔。已許跋陀羅迦卑梨耶女。得善教師。要當相示。必令汝得。出家學道。
復作是念。
彼跋陀羅迦卑梨耶女。今在何處。
即便入定。觀察是女。以清淨天眼。過於人眼。觀見是女。在彼波離婆闍迦。外道之處。出家學道。住在恒河。河岸之處。修外道行。
見已便喚。一箇得通。比丘尼來。而告言曰。
善哉姊妹。汝若知時。其跋陀羅迦卑梨耶女。於波離婆闍迦。外道之所。出家學道。今在恒河。河岸之所。
善哉姊妹。汝應詣彼。如實告言。
善哉姊妹。汝夫迦葉。我共同師。出家學道。汝今亦可。往詣彼所。於我師邊。出家學道。修行梵行。
時彼得通。比丘尼聞。長老摩訶迦葉。如是語已。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彼比丘尼。如風迅疾。從舍衛城。而沒其身相。遂至於跋陀羅迦卑梨耶。波離婆闍迦。外道女前。現身卻住。在於一面。
彼比丘尼。即便慰問。波離婆闍迦。外道之女。
慰問已訖。而復告言。
善哉姊妹。汝應知時。汝夫迦葉。與我同師。出家學道。修行梵行。汝今亦可。往詣彼所。於我師邊。出家學道。修行梵行也。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波離婆闍迦。外道之女。問彼比丘尼言。
善哉姊妹。汝等教師。當何所似。
作是語已。彼比丘尼。報跋陀羅。外道女言。
善哉姊妹。我等教師。以三十二。大人之相。莊嚴其身。具足八十種好。十八不共佛法。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無邊戒眾具足。無邊定眾具足。無邊智慧眾具足。無邊解脫眾具足。無邊解脫知見眾具足。
我彼大師。一切聲聞。諸弟子等。亦復如是。戒眾具足。定眾具足。智慧眾具足。解脫眾具足。解脫知見眾具足。
時彼比丘尼。於跋陀羅迦卑梨耶女前。如是如是。歎佛功德。及聲聞弟子。時彼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聞已。遂於如來。及比丘僧所。心得清淨。
得清淨已。告彼比丘尼言。
善哉姊妹。若如是者。我當隨去。
時彼比丘尼。語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女言。
善哉姊妹。乘我神通。相隨而去。
爾時跋陀羅。報彼比丘尼。作如是言。
善哉姊妹。然我身自。有神通也。
爾時彼比丘尼。共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女。於彼發引。亦如壯士。屈伸臂頃。從恒河所。即便沒身。於祇陀林中。忽然出現。往詣佛所。
其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遙見世尊。端嚴殊妙。乃至猶如虛空。眾星莊嚴。見已。心得清淨。即至佛前。
到已。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聽我出家。授我具戒。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長老阿難。將此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付囑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勅教言曰。
此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教令出家。授具足戒。是女當得。神通具足。威力並備。
爾時長老阿難。奉佛勅命。白佛言曰。
如世尊教。不敢違也。
遂將彼女。向於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比丘尼所。到已具陳。如上之事。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比丘尼。度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令得出家。授具足戒。具戒未久。至空閑處。獨自安靜。遠離諸濁。精勤苦行。心不放逸。思惟而住。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外道之女。既得出家。授具足戒。乃至心不放逸。思惟而住。不久彼眾。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正信出家。求無上梵行。現得見法。自得神通。所作已辦。得安樂住。
口自唱言。
生死已斷。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是長老女。見知是已。遂得阿羅漢果。心得解脫。
世尊復記。告諸比丘。作如是言。
是比丘尼。於聲聞比丘尼。識宿命中。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最為第一。
諸比丘尼。凡所諮問。皆能記別。
爾時彼等。諸比丘尼眾。大生希有想。
各各嗟歎。
希有希有。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而大眾中。諸比丘尼。久已出家。修行梵行。未得如是。捷疾神通。如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者。
爾時彼比丘尼眾。有心疑故。往詣如來。能斷疑惑。達解一切。實義者之所。到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住一面已。彼諸比丘尼眾。白佛言。
世尊。此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往昔之時。作何善根。而於今者。生大富家。資財具足。乃至一切。無所乏少。身相端正。眾人樂見。觀者無厭。世所希有。具足眾相。復以何緣。而得出家。具諸戒行。疾得神通。世尊授記。於諸聲聞。比丘尼眾。弟子之中。識宿命者。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最為第一。
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尼。作如是言。
諸比丘尼。我念往昔。波羅㮈城。中有二女。共為親友。
一者。大富長者女。二者。大姓婆羅門女。
爾時彼婆羅門。大種姓女。請彼大富。長者之女。至其舍宅。
時迦葉如來。多陀阿伽度。三藐三佛陀。詣大富長者家。
時彼大富長者女。見迦葉如來。詣於己舍。即便出舍。迎逆世尊。時彼婆羅門女。不肯出迎。
時彼大富長者女。告大婆羅門女。
善哉姊妹。汝以何故。不迎世尊。
彼女報之言。
善哉姊妹。我手無物。云何空手。往詣佛所。今向佛邊。以何等事。自恣迎佛。
爾時大富。長者之女。報彼女言。
善哉姊妹。汝但迎佛。如來必入。
爾時彼大婆羅門女。遂造一蓋。眾寶莊嚴。以細氎衣。彌覆其上。復以種種。諸花鬘等。四散垂下。
爾時迦葉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於晨朝時。日在東方。愍彼女故。著衣持鉢。詣彼大富。長者女家。
爾時婆羅門大姓女。持彼寶蓋。奉獻迦葉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奉獻訖。復以偈誦。而說之曰。
種種寶蓋金為柄。
微妙細衣花覆上。
迎奉丈夫大威德。
唯願世尊哀納受。
爾時迦葉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愍彼女故。受其寶蓋。
汝等比丘尼。勿作心疑。彼時施寶蓋女。豈異人乎。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諸比丘尼。更有因緣。
我念往昔。還此波羅㮈城。有一大富長者。其彼長者。有驅使女。於彼時間。有一辟支佛。依波羅㮈。大城而住。
爾時辟支佛。於晨朝時。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詣大長者。舍宅乞食。
爾時使女。見辟支佛。漸進而來。威儀庠序。進止有方。爾時使女。心得清淨。
得清淨已。速詣家中。向長者婦邊。而白言曰。
善哉聖女。有一比丘。在門乞食。
時長者婦。梳髮而坐。以其左手。舉髮遙看。彼辟支佛。是辟支佛。形體醜陋。身不正直。
時長者婦。見已即告。彼使女言。
我今不喜。如是醜陋。不正之人。況與食耶。
是時使女。復白彼言。
善哉聖女。但與但與。此仙人食。如是之人。何必端正。但取心賢。
時長者婦。復作是言。
我實不憙。如是之人。云何遣我。布施食也。
使女復言。
聖女今者。若不憙與。仙人食者。但願與我。一日食料。我自迴施。
時長者婦。復作是言。
善哉姊妹。汝今既是。我家作使。取汝自分。隨意所與。
爾時使女。於長者婦邊。取自分食。奉獻尊者。辟支佛。
諸辟支佛。有如是法。以神通力。教化眾生。不以餘法。
時辟支佛。於使女邊。生憐愍故。受所奉食。即於彼前。騰空而去。
時彼使女。見辟支佛。以神通力。飛騰空行。既見此已。歡喜踊躍。身心遍滿。不能自勝。合十指掌。遙即頂禮向彼尊者。辟支佛陀。
遂起是願。口即唱言。
願我將來。值是好師。或勝是者。彼所說法。願速領悟。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勿令醜陋。得不正身。如此仙人。
所以者何。以醜陋故。乞食不得。
我所生處。一切時中。可憙端正。眾所樂觀。
爾時彼長者婦。見彼尊者。辟支佛。現大神通。騰空而去。
見已告彼。使女言曰。
善哉姊妹。汝可與我。如此功德。我於今者。倍與汝食。
時彼使女。白長者婦。作如是言。
善哉聖女。我不能與。
時長者婦。復作是言。
善哉姊妹。願汝與我。如此功德。我與汝食。兩倍於前。
彼使女言。
亦不能與。
如是三分。四分。五分。十分。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五十分。悉不肯與。
時長者婦。復告使女。
善哉姊妹。汝今與我。如此功德。我今與汝。一百分食。
使女言曰。
亦不能與。
爾時。彼長者婦。即生瞋恨。便告之曰。
汝以何故。故違我勅。
遂捉使女。苦加打縛。
時彼使女。遂即高聲。作大啼哭。
爾時。彼大長者。從外入來。見彼使女。啼哭如是。而問之曰。
賢者何故。如此啼哭。
時彼使女。即向長者。說前情狀。
爾時長者。便生瞋恨。即喚己婦。令解衣服。及諸瓔珞。
復告言曰。
我既遣汝。撿挍家資。乃有沙門。婆羅門者。詣家乞食。而汝不與。
以是因緣。驅令出堂。安置小室。弊陋之處。即召使女。教令洗浴。以婦瓔珞。衣服之具。悉授使女。
即令彼女。開倉庫門。顯示財寶。而告之曰。
賢者。如是錢財物中。若有沙門。婆羅門等。若有乞者。任隨施與。莫為限閡。
汝等比丘。於意云何。彼時長者。家內使女。豈異人乎。勿作斯疑。此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時彼使女。以於辟支佛所。生清淨心故。隨其終已。生忉利天。可憙端正。眾所樂觀。最勝最妙。於忉利天。宮殿之處。於玉女中。無有勝者。而彼天上。有四天子。各各諍競。求彼玉女。欲以為妻。
各各言曰。
是玉女者。當與為婦。
時天帝釋。見四天子。各各諍競。即勅言曰。
仁者汝等。各競欲取。此女為妻。汝等宜各。隨便說偈。偈最勝者。即便相與。
爾時。彼四天子。白天帝釋。
善哉天王。唯願天王。於前說偈。我等當說。
時彼帝釋。即說偈言。
行坐恒思念。
寢臥常無樂。
我著睡眠時。
爾乃心放捨。
爾時。彼四天子之內。有一天子。復說偈言。
天王汝快樂。
睡眠得安隱。
猶如戰鼓聲。
常恒攪亂我。
于時。第二天子。復說偈言。
如擊戰鼓聲。
是聲互有無。
如近耳搖酪。
攪亂我不息。
于時。第三天子。復說偈言。
搖酪容有時。
有急亦有疾。
我為欲所亂。
狀如炎日光。
于時。第四天子。復說偈言。
汝等皆安樂。
善巧能說偈。
我今不自知。
為活為當死。
爾時天帝釋。見第四天子。心躭著慾。即說偈言。
是人欲捨命。
不久自當死。
恐捨天處樂。
冥速授彼女。
時彼天眾。更共評論。遂授彼女。
時彼使女。從是已來。不墮惡道。周迴往返。於天人處。經無量生。於最後生。生迦毘羅。婆羅門家。多饒財寶。資財無量。
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由於往昔。生在彼大。婆羅門家。為女之時。於迦葉如來。三藐三佛陀所。施雜寶蓋。
復以往昔。在長者家。為使女時。因施彼尊。辟支佛食。一飡飯故。而發願言。
願我所生。可憙端正。眾所樂見。
以彼業果。因緣力故。生生之處。可憙端正。眾人樂觀。最勝最妙。為人所慕。
緣於彼時。又復願言。
令我將來。勿墮惡道。
以是業報。因緣力故。生生之處。不落三塗。於天人處。周旋往返。常受快樂。
以於彼時。更乞願言。
令我將來。願值如是教師。或勝此者。從彼聞法。皆能領悟。
以是業報。因緣力故。今得值我。復得出家。具足眾戒。亦復能得。速疾神通。
我為授記。
於聲聞眾。比丘尼中。得宿命通。最第一者。所謂。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諸比丘尼。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昔種善根。以彼善根。因緣力故。是故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今生富貴。大婆羅門家。端正可憙。乃至於我。聲聞之眾。比丘尼中。憶往宿命。最為第一。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希有。婆伽婆。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隨順長老。摩訶迦葉。得出家已。善能隨順。出家之法。
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是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非但今世。隨順摩訶迦葉出家。過去之世。亦復如是。隨順出家。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此事云何。願為解說。
佛告諸比丘。
我念往昔。有一貧人。修營田業。時貧人婦。從家而出。以食餉夫。到一河邊。見一尊者。辟支。跏趺樹下。端身正念。身心不動。
時彼貧婦。見辟支佛。心生清淨。合十指掌。頭頂禮足。敬意在前。
其夫在田。遙見其婦。從家而出。入河岸下。不見渡處。即起心念。
誰在彼邊。共誰而住。於即不來。今我飢渴。甚大疲頓。思欲早至。
以是因緣。彼夫即便。生大瞋恚。悵怏不樂。執杖向彼。至彼處已。見辟支佛。安坐禪定。
見已即作。如是思惟。
我婦今者。與彼沙門。共為世事。決無疑也。
于時彼人。生大瞋恨。以杖打彼。婆私瑟吒尊者。辟支佛。
爾時辟支佛。即從彼岸。以神通力。騰空飛行。
時彼貧婦。即白夫言。
咄哉汝造。如是大罪。仙人無咎。以何義故。橫生惱亂。今此大仙。戒德具足。行於妙法。有大威德。具大神通。
爾時貧人。打辟支佛已。尋即生悔。
既生悔已。即告婦言。
善哉姊妹。汝於今者。可共出家。同修梵行。
所以者何。我今是罪。不可以少。因緣除滅。
婦即報夫。作是言曰。
善哉聖子。不敢違教。今我二人。捨家出家。
時彼二人。齊心出家。既出家已。二人修行。成就慈心。捨身命終。遂生梵處。
汝等比丘。於意云何。于彼昔時。如是貧人。營田業者。豈異人乎。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彼時貧人之婦。供養辟支佛。為夫餉食。乃至成就慈心。捨身命終。生梵宮者。豈異人乎。即跋陀羅迦卑梨耶。比丘尼是也。
以於彼時。隨夫出家故。於今者亦復。隨逐摩訶迦葉出家。不違教也。
舍利目連因緣品第四十九上
爾時。摩伽陀聚落。去王舍城不遠。有一村柵。名那羅陀。彼村之中。有一巨富。大婆羅門。名曰檀孃耶那。住在彼村。
彼婆羅門。甚大巨富。多有資財。如毘沙門。一種無異。彼婆羅門。具有八子。
其第一子。名曰優婆低沙。
其第二子。名曰大膝。
其第三子。名曰純陀。
其第四子。名曰姜叉頡唎拔多。
其第五子。名曰闡陀。
第六名曰。閻浮呵迦。
第七名曰。憍陳尼。
第八名曰。蘇達離舍那。
是名八子。
復有一女。名曰蘇尸彌迦。是女於彼波離婆闍。外道法中。出家修道。
其優波坻沙摩那婆。於兄弟內。最為處大。善能誦習。亦教他人。於四韋陀。莫不曉悟。誦習成就。善能解釋。自餘諸論。所謂。尼揵陀雞晝婆等。及其名字。一一能釋。明宿世事。巧能分別。於五明處。曉了無礙。授記別論。縷練在心。六十四能。具足成就。善能曉達。大丈夫相。
時摩那婆。本性柔軟。其心賢直。常懷慈悲。深厭世事。悔昔先罪。已於過去。多值諸佛。種諸善根。成就眾事。巧能熏習。常樂精勤。於食知足。厭背煩惱。向於涅槃。順理無礙。能惡諸有。眾行成就。朽壞結縛。至成熟地。唯一生在。聰明妙巧。細心思惟。明了諸法。童子父母。營事家業。皆悉諮問。爾乃造作。
爾時。王舍大城。去城不遠。有一聚落。名拘離迦。於彼村內。有一種姓。大婆羅門居士。是大居士。依彼村住。大富饒財。乃至彼家。猶毘沙門。天王宮殿。無有異也。
彼婆羅門。產生一子。名拘離多。容顏端正。眾所樂觀。一切書論。皆悉通曉。復能教他。乃至能了。丈夫之相。其優波坻沙童子。共為親友。
時彼二人。互相愛念。常懷歡喜。和顏悅色。若少時別。大生愁惱。彼等往昔。千生之中。愛戀相縛。
而有偈言。
宿世因果相熏習。
二心展轉互相親。
以如是等愛心故。
猶如蓮花生在水。
優波低沙拘離多。
彼二遞互相愛敬。
若經少時不相見。
腹中煩惋自懊惱。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