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林品第五
二林觀心二。
達奴波法本。
優陀羅蜜丸。
瞿曇彌在後。
林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若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捨此林去。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得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住此林。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或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即捨此林。夜半而去。莫與彼別。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依此林住。乃可終身。至其命盡。如依林住。塜間。村邑。依於人住。亦復如是。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林經第一竟。
林經第二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捨此林去。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住此林。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即捨此林。夜半而去。莫與彼別。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作是觀已。依此林住。乃可終身。至其命盡。如依林住。塚間。村邑。依於人住。亦復如是。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林經第二竟。
自觀心經第三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比丘。不能善觀。於他心者。當自善觀察於己心。應學如是。
云何比丘。善自觀心。
比丘者。若有此觀。必多所饒益。
我為得內止。不得最上慧觀法耶。我為得最上慧觀法。不得內止耶。我為不得內止。亦不得最上慧觀法耶。我為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耶。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得內止。不得最上慧觀法者。
彼比丘。得內止已。當求最上慧觀法。彼於後時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得最上慧觀法。不得內止者。
彼比丘。住最上慧觀法已。當求內止。彼於後時。得最上慧觀法。亦得內止。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不得內止。亦不得最上慧觀法者。如是比丘。不得此善法。為欲得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猶人為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
如是。比丘。不得此善法。為欲得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彼於後時。即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
彼比丘。住此善法已。當求漏盡智通作證。
所以者何。我說不得。畜一切衣。亦說得畜一切衣。
云何衣。我說不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說不得畜。
云何衣。我說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衣。我說得畜。
如衣。飲食。床榻。村邑。亦復如是。我說不得。狎習一切人。亦說得。狎習一切人。
云何人。我說不得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人。我說不得狎習。
云何人。我說得與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人。我說得與狎習。
彼可習法。知如真。不可習法。亦知如真。彼可習法。不可習法。知如真已。不可習法。便不習。可習法。便習。彼不可習。不習。可習法習已。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
是謂比丘。善自觀心。善自知心。善取善捨。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自觀心經第三竟。
自觀心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比丘。不能善觀。於他心者。當自善觀察於己心。應學如是。
云何比丘。善自觀心。
比丘者。若有此觀。必多所饒益。
我為多行增伺。為多行無增伺。我為多行瞋恚心。為多行無瞋恚心。我為多行睡眠纏。為多行無睡眠纏。我為多行調貢高。為多行無調貢高。我為多行疑惑。為多行無疑惑。我為多行身諍。為多行無身諍。我為多行穢污心。為多行無穢汙心。我為多行信。為多行不信。我為多行精進。為多行懈怠。我為多行念。為多行無念。我為多行定。為多行無定。我為多行惡慧。為多行無惡慧。
若比丘觀時。則知我多行。增伺。瞋恚心。睡眠纏。調貢高。疑惑。身諍。穢汙心。不信。懈怠。無念。無定。多行惡慧者。
彼比丘。欲滅此惡。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猶人為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
如是。比丘。欲滅此惡。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若比丘觀時。則知我多行。無增伺。無瞋恚心。無睡眠纏。無調貢高。無疑惑。無身諍。無穢污心。有信。有進。有念。有定。多行無惡慧者。
彼比丘。住此善法已。當求漏盡智通作證。
所以者何。我說不得。畜一切衣。亦說得畜一切衣。
云何衣。我說不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說不得畜。
云何衣。我說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衣。我說得畜。
如衣。飲食。床榻。村邑。亦復如是。我說不得。狎習一切人。亦說得。狎習一切人。
云何人。我說不得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人。我說不得狎習。
云何人。我說得與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人。我說得與狎習。
彼可習法。知如真。不可習法。亦知如真。彼可習法。不可習法。知如真已。不可習法。便不習。可習法。便習。彼不可習法。不習。可習法習已。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
是謂比丘。善自觀心。善自知心。善取善捨。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自觀心經第四竟。
達梵行經第五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當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文有義。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名達梵行。能盡諸漏。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汝等當知漏。知漏所因生。知漏有報。知漏勝如。知漏滅盡。知漏滅道。
汝等當知覺。知覺所因生。知覺有報。知覺勝如。知覺滅盡。知覺滅道。
汝等當知想。知想所因生。知想有報。知想勝如。知想滅盡。知想滅道。
汝等當知欲。知欲所因生。知欲有報。知欲勝如。知欲滅盡。知欲滅道。
汝等當知業。知業所因生。知業有報。知業勝如。知業滅盡。知業滅道。
汝等當知苦。知苦所因生。知苦有報。知苦勝如。知苦滅盡。知苦滅道。
云何知漏。
謂有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是謂知漏。
云何知漏所因生。
謂無明也。因無明。則便有漏。是謂知漏所因生。
云何知漏有報。
謂無明纏者。為諸漏所漬。彼因此受報。或得善處。或得惡處。是謂知漏有報。
云何知漏勝如。
謂或有漏。生地獄中。或有漏。生畜生中。或有漏。生餓鬼中。或有漏。生天上。或有漏。生人間。是謂知漏勝如。
云何知漏滅盡。
謂無明滅。漏便滅。是謂知漏滅盡。
云何知漏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漏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漏。知漏所因生。知漏受報。知漏勝如。知漏滅盡。知漏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漏。
云何知覺。
謂有三覺。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是謂知覺。
云何知覺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覺。是謂知覺所因生。
云何知覺有報。
謂愛也。愛為覺報。是謂知覺有報。
云何知覺勝如。
謂比丘者。覺樂覺時。便知覺樂覺。覺苦覺時。便知覺苦覺。覺不苦不樂覺時。便知覺不苦不樂覺。樂身。苦身。不苦不樂身。樂心。苦心。不苦不樂心。樂食。苦食。不苦不樂食。樂無食。苦無食。不苦不樂無食。樂欲。苦欲。不苦不樂欲。樂無欲。苦無欲覺。不苦不樂無欲覺時。便知覺不苦不樂無欲覺。是謂知覺勝如。
云何知覺滅盡。
謂更樂滅。覺便滅。是謂知覺滅盡。
云何知覺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覺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覺。知覺所因生。知覺有報。知覺勝如。知覺滅盡。知覺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覺。
云何知想。
謂有四想。
比丘者。小想。亦知。大想。亦知。無量想。亦知。無所有處想。亦知。是謂知想。
云何知想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想。是謂知想所因生。
云何知想有報。
謂說也。隨其想便說。是謂知想有報。
云何知想勝如。
謂或有想想色。或有想想聲。或有想想香。或有想想味。或有想想觸。是謂知想勝如。
云何知想滅盡。
謂更樂滅想便滅。是謂知想滅盡。
云何知想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想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想。知想所因生。知想有報。知想勝如。知想滅盡。知想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想。
云何知欲。
謂有五欲功德。可愛。可喜。美色。欲想應。甚可樂。
云何為五。
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是謂知欲。
云何知欲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欲。是謂知欲所因生。
云何知欲有報。
謂隨欲種愛。樂著而住。彼因此受報。有福處。無福處。不動處。是謂知欲有報。
云何知欲勝如。
謂或有欲欲色。或有欲欲聲。或有欲欲香。或有欲欲味。或有欲欲觸。是謂知欲勝如。
云何知欲滅盡。
謂更樂滅欲便滅。是謂知欲滅盡。
云何知欲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欲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欲。知欲所因生。知欲受報。知欲勝如。知欲滅盡。知欲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欲。
云何知業。
謂有二業。思。已思業。是謂知業。
云何知業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業。是謂知業所因生。
云何知業有報。
謂或有業黑。有黑報。或有業白。有白報。或有業黑白。黑白報。或有業。不黑不白。無報。業業盡。是謂知業有報。
云何知業勝如。
謂或有業。生地獄中。或有業生畜生中。或有業生餓鬼中。或有業生天上。或有業生人間。是謂知業勝如。
云何知業滅盡。
謂更樂滅業便滅。是謂知業滅盡。
云何知業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業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業。知業所因生。知業有報。知業勝如。知業滅盡。知業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業。
云何知苦。
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陰苦。是謂知苦。
云何知苦所因生。
謂愛也。因愛生苦。是謂知苦所因生。
云何知苦有報。
謂或有苦微遲滅。或有苦微疾滅。或有苦盛遲滅。或有苦盛疾滅。苦苦盡。是謂知苦有報。
云何知苦勝如。
謂不多聞。愚癡凡夫。不遇善知識。不御聖法法。身生覺極苦。甚重苦。命將欲絕。出此從外。更求於彼。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咒。或二。三。四。多句咒。或持百句咒。彼治我苦。如是因求生苦。因習生苦。苦滅。是謂知苦勝如。
云何知苦滅盡。
謂愛滅苦便滅。是謂知苦滅盡。
云何知苦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苦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苦。知苦所因生。知苦有報。知苦勝如。知苦滅盡。知苦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苦。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達梵行經第五竟。
阿奴波經第六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跋耆瘦。在阿奴波䟦耆都邑。
爾時世尊。則於晡時。從宴坐起。堂上來下。告曰。
阿難。共汝往至。阿夷羅惒帝河浴。
尊者阿難白曰。
唯然。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至阿夷羅惒帝河。脫衣岸上。便入水浴。浴已還出。拭體著衣。
爾時尊者阿難。執扇扇佛。
於是世尊。迴顧告曰。
阿難。提惒達哆。以放逸故。墮極苦難。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汝不曾從。諸比丘聞。謂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耶。
尊者阿難白曰。
唯然。
爾時有一比丘。語尊者阿難。
世尊以他心智。知提惒達哆心故。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耶。
世尊告曰。
阿難。彼比丘。或有小。或有中。或有大。或年少。不自知。
所以者何。如來已一向記。彼故有疑惑。
阿難。我不見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謂我一向記。如提惒達哆。
所以者何。阿難。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若我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我便不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我以不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是故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猶去村不遠。有大深廁。或人墮中。沒在其底。若人來。為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彼人來已。旋轉視之。而作是說。
此人可得一處。如毛髮許。糞所不污。令我得捉。挽出之耶。
彼遍觀視。不見此人。有一淨處。如毛髮許。糞所不污。可得手捉。挽出之也。
如是。阿難。若我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者。我不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以我不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是故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於是。尊者阿難啼泣。以手抆淚。白曰。
世尊。甚奇甚特。謂世尊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世尊告曰。
如是。阿難。如是。阿難。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若汝從如來聞。大人根智分別者。必得上信如來。而懷歡喜。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大人根智分別者。諸比丘。從世尊聞。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說。大人根智分別。
尊者阿難。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不斷絕。從此善根。當復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猶如平旦。日初出時。闇滅明生。
阿難。於意云何。日轉昇上。至于食時。闇已滅。明已生耶。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不斷絕。從是善根。當復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猶如穀種。不壞不破。不腐不剖。不為風熱所傷。秋時密藏。若彼居士。善治良田。以種灑中。隨時雨溉。
阿難。於意云何。此種寧得。轉增長不。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不斷絕。從是善根。當復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猶如下晡日垂沒時。明滅闇生。
阿難。於意云何。彼日已沒。明已滅。闇已生耶。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猶如穀種。不壞不破。不腐不剖。不為風熱所傷。秋時密藏。若彼居士。善治良田。以種灑中。雨不隨時。
阿難。於意云何。此種寧得。轉增長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此人惡不善法。一向充滿穢污。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如是此人。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阿難。猶如種子。腐壞破剖。為風熱所傷。秋時不密藏。若彼居士。非是良田。又不善治。便下種子。雨不隨時。
阿難。於意云何。此種寧得。轉增長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此人惡不善法。一向充滿穢污。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如是此人。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已說。如此三種之人。寧可更說。異三種人耶。
世尊告曰。
可說也。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不斷絕。從是不善根。當復更生不善。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猶如燃火。始然之時。盡然一㷿。彼或有人。益以燥草。足以槁木。
阿難。於意云何。彼火寧轉。增熾盛耶。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不斷絕。從是不善根。當復更生不善。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猶如然火。熾然之時。盡然一㷿。彼或有人。從此盛火。置平淨地。或著石上。
阿難。於意云何。彼火寧轉。增熾盛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黑業。如一毛許。此人善法。一向充滿。與樂樂報。必生樂處。而得長壽。如是此人。即於現世。必得般涅槃。
阿難。猶如火炭。久滅已冷。彼或有人。雖益以燥草。足以槁木。
阿難。於意云何。彼死火炭。寧可復得。熾然之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黑業。如一毛許。此人善法。一向充滿。與樂樂報。必生樂處。而得長壽。如是此人。即於現世。必得般涅槃。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阿難。前說三人者。第一人。得清淨法。第二人。得衰退法。第三人。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後說三人者。第一人。得衰退法。第二人。得清淨法。第三人。即於現世。得般涅槃。
阿難。我已為汝。說大人根智。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我今已作。汝等當復自作。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宴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進。莫令後悔。此是我之教勅。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阿奴波經第六竟。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七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林品第五
二林觀心二。
達奴波法本。
優陀羅蜜丸。
瞿曇彌在後。
林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若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捨此林去。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得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住此林。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或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脫。不得解脫。諸漏不盡。不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然不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即捨此林。夜半而去。莫與彼別。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或無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脫。便得解脫。諸漏不盡。而得漏盡。不得無上。安隱涅槃。則得涅槃。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依此林住。乃可終身。至其命盡。如依林住。塜間。村邑。依於人住。亦復如是。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林經第一竟。
林經第二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捨此林去。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出家學道。不為衣被故。不為飲食。床榻。湯藥故。亦不為諸。生活具故。然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可住此林。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不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難可得。
彼比丘。如是觀已。即捨此林。夜半而去。莫與彼別。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應作是觀。
我依此林住。所為出家學道。欲得沙門義。此義於我得。學道者所須。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難得。
彼比丘。作是觀已。依此林住。乃可終身。至其命盡。如依林住。塚間。村邑。依於人住。亦復如是。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林經第二竟。
自觀心經第三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比丘。不能善觀。於他心者。當自善觀察於己心。應學如是。
云何比丘。善自觀心。
比丘者。若有此觀。必多所饒益。
我為得內止。不得最上慧觀法耶。我為得最上慧觀法。不得內止耶。我為不得內止。亦不得最上慧觀法耶。我為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耶。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得內止。不得最上慧觀法者。
彼比丘。得內止已。當求最上慧觀法。彼於後時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得最上慧觀法。不得內止者。
彼比丘。住最上慧觀法已。當求內止。彼於後時。得最上慧觀法。亦得內止。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不得內止。亦不得最上慧觀法者。如是比丘。不得此善法。為欲得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猶人為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
如是。比丘。不得此善法。為欲得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彼於後時。即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
若比丘觀已。則知我得內止。亦得最上慧觀法。
彼比丘。住此善法已。當求漏盡智通作證。
所以者何。我說不得。畜一切衣。亦說得畜一切衣。
云何衣。我說不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說不得畜。
云何衣。我說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衣。我說得畜。
如衣。飲食。床榻。村邑。亦復如是。我說不得。狎習一切人。亦說得。狎習一切人。
云何人。我說不得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人。我說不得狎習。
云何人。我說得與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人。我說得與狎習。
彼可習法。知如真。不可習法。亦知如真。彼可習法。不可習法。知如真已。不可習法。便不習。可習法。便習。彼不可習。不習。可習法習已。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
是謂比丘。善自觀心。善自知心。善取善捨。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自觀心經第三竟。
自觀心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比丘。不能善觀。於他心者。當自善觀察於己心。應學如是。
云何比丘。善自觀心。
比丘者。若有此觀。必多所饒益。
我為多行增伺。為多行無增伺。我為多行瞋恚心。為多行無瞋恚心。我為多行睡眠纏。為多行無睡眠纏。我為多行調貢高。為多行無調貢高。我為多行疑惑。為多行無疑惑。我為多行身諍。為多行無身諍。我為多行穢污心。為多行無穢汙心。我為多行信。為多行不信。我為多行精進。為多行懈怠。我為多行念。為多行無念。我為多行定。為多行無定。我為多行惡慧。為多行無惡慧。
若比丘觀時。則知我多行。增伺。瞋恚心。睡眠纏。調貢高。疑惑。身諍。穢汙心。不信。懈怠。無念。無定。多行惡慧者。
彼比丘。欲滅此惡。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猶人為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
如是。比丘。欲滅此惡。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若比丘觀時。則知我多行。無增伺。無瞋恚心。無睡眠纏。無調貢高。無疑惑。無身諍。無穢污心。有信。有進。有念。有定。多行無惡慧者。
彼比丘。住此善法已。當求漏盡智通作證。
所以者何。我說不得。畜一切衣。亦說得畜一切衣。
云何衣。我說不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說不得畜。
云何衣。我說得畜。
若畜衣。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衣。我說得畜。
如衣。飲食。床榻。村邑。亦復如是。我說不得。狎習一切人。亦說得。狎習一切人。
云何人。我說不得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惡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人。我說不得狎習。
云何人。我說得與狎習。
若狎習人。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者。如是人。我說得與狎習。
彼可習法。知如真。不可習法。亦知如真。彼可習法。不可習法。知如真已。不可習法。便不習。可習法。便習。彼不可習法。不習。可習法習已。便增長善法。衰退惡不善法。
是謂比丘。善自觀心。善自知心。善取善捨。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自觀心經第四竟。
達梵行經第五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當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文有義。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名達梵行。能盡諸漏。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汝等當知漏。知漏所因生。知漏有報。知漏勝如。知漏滅盡。知漏滅道。
汝等當知覺。知覺所因生。知覺有報。知覺勝如。知覺滅盡。知覺滅道。
汝等當知想。知想所因生。知想有報。知想勝如。知想滅盡。知想滅道。
汝等當知欲。知欲所因生。知欲有報。知欲勝如。知欲滅盡。知欲滅道。
汝等當知業。知業所因生。知業有報。知業勝如。知業滅盡。知業滅道。
汝等當知苦。知苦所因生。知苦有報。知苦勝如。知苦滅盡。知苦滅道。
云何知漏。
謂有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是謂知漏。
云何知漏所因生。
謂無明也。因無明。則便有漏。是謂知漏所因生。
云何知漏有報。
謂無明纏者。為諸漏所漬。彼因此受報。或得善處。或得惡處。是謂知漏有報。
云何知漏勝如。
謂或有漏。生地獄中。或有漏。生畜生中。或有漏。生餓鬼中。或有漏。生天上。或有漏。生人間。是謂知漏勝如。
云何知漏滅盡。
謂無明滅。漏便滅。是謂知漏滅盡。
云何知漏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漏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漏。知漏所因生。知漏受報。知漏勝如。知漏滅盡。知漏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漏。
云何知覺。
謂有三覺。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是謂知覺。
云何知覺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覺。是謂知覺所因生。
云何知覺有報。
謂愛也。愛為覺報。是謂知覺有報。
云何知覺勝如。
謂比丘者。覺樂覺時。便知覺樂覺。覺苦覺時。便知覺苦覺。覺不苦不樂覺時。便知覺不苦不樂覺。樂身。苦身。不苦不樂身。樂心。苦心。不苦不樂心。樂食。苦食。不苦不樂食。樂無食。苦無食。不苦不樂無食。樂欲。苦欲。不苦不樂欲。樂無欲。苦無欲覺。不苦不樂無欲覺時。便知覺不苦不樂無欲覺。是謂知覺勝如。
云何知覺滅盡。
謂更樂滅。覺便滅。是謂知覺滅盡。
云何知覺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覺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覺。知覺所因生。知覺有報。知覺勝如。知覺滅盡。知覺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覺。
云何知想。
謂有四想。
比丘者。小想。亦知。大想。亦知。無量想。亦知。無所有處想。亦知。是謂知想。
云何知想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想。是謂知想所因生。
云何知想有報。
謂說也。隨其想便說。是謂知想有報。
云何知想勝如。
謂或有想想色。或有想想聲。或有想想香。或有想想味。或有想想觸。是謂知想勝如。
云何知想滅盡。
謂更樂滅想便滅。是謂知想滅盡。
云何知想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想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想。知想所因生。知想有報。知想勝如。知想滅盡。知想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想。
云何知欲。
謂有五欲功德。可愛。可喜。美色。欲想應。甚可樂。
云何為五。
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是謂知欲。
云何知欲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欲。是謂知欲所因生。
云何知欲有報。
謂隨欲種愛。樂著而住。彼因此受報。有福處。無福處。不動處。是謂知欲有報。
云何知欲勝如。
謂或有欲欲色。或有欲欲聲。或有欲欲香。或有欲欲味。或有欲欲觸。是謂知欲勝如。
云何知欲滅盡。
謂更樂滅欲便滅。是謂知欲滅盡。
云何知欲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欲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欲。知欲所因生。知欲受報。知欲勝如。知欲滅盡。知欲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欲。
云何知業。
謂有二業。思。已思業。是謂知業。
云何知業所因生。
謂更樂也。因更樂。則便有業。是謂知業所因生。
云何知業有報。
謂或有業黑。有黑報。或有業白。有白報。或有業黑白。黑白報。或有業。不黑不白。無報。業業盡。是謂知業有報。
云何知業勝如。
謂或有業。生地獄中。或有業生畜生中。或有業生餓鬼中。或有業生天上。或有業生人間。是謂知業勝如。
云何知業滅盡。
謂更樂滅業便滅。是謂知業滅盡。
云何知業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業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業。知業所因生。知業有報。知業勝如。知業滅盡。知業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業。
云何知苦。
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陰苦。是謂知苦。
云何知苦所因生。
謂愛也。因愛生苦。是謂知苦所因生。
云何知苦有報。
謂或有苦微遲滅。或有苦微疾滅。或有苦盛遲滅。或有苦盛疾滅。苦苦盡。是謂知苦有報。
云何知苦勝如。
謂不多聞。愚癡凡夫。不遇善知識。不御聖法法。身生覺極苦。甚重苦。命將欲絕。出此從外。更求於彼。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咒。或二。三。四。多句咒。或持百句咒。彼治我苦。如是因求生苦。因習生苦。苦滅。是謂知苦勝如。
云何知苦滅盡。
謂愛滅苦便滅。是謂知苦滅盡。
云何知苦滅道。
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苦滅道。
若比丘。如是知苦。知苦所因生。知苦有報。知苦勝如。知苦滅盡。知苦滅道者。是謂達梵行。能盡一切苦。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達梵行經第五竟。
阿奴波經第六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跋耆瘦。在阿奴波䟦耆都邑。
爾時世尊。則於晡時。從宴坐起。堂上來下。告曰。
阿難。共汝往至。阿夷羅惒帝河浴。
尊者阿難白曰。
唯然。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至阿夷羅惒帝河。脫衣岸上。便入水浴。浴已還出。拭體著衣。
爾時尊者阿難。執扇扇佛。
於是世尊。迴顧告曰。
阿難。提惒達哆。以放逸故。墮極苦難。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汝不曾從。諸比丘聞。謂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耶。
尊者阿難白曰。
唯然。
爾時有一比丘。語尊者阿難。
世尊以他心智。知提惒達哆心故。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耶。
世尊告曰。
阿難。彼比丘。或有小。或有中。或有大。或年少。不自知。
所以者何。如來已一向記。彼故有疑惑。
阿難。我不見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謂我一向記。如提惒達哆。
所以者何。阿難。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若我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我便不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我以不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是故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猶去村不遠。有大深廁。或人墮中。沒在其底。若人來。為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彼人來已。旋轉視之。而作是說。
此人可得一處。如毛髮許。糞所不污。令我得捉。挽出之耶。
彼遍觀視。不見此人。有一淨處。如毛髮許。糞所不污。可得手捉。挽出之也。
如是。阿難。若我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者。我不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以我不見。提惒達哆。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是故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於是。尊者阿難啼泣。以手抆淚。白曰。
世尊。甚奇甚特。謂世尊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世尊告曰。
如是。阿難。如是。阿難。我一向記。提惒達哆。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濟。
阿難。若汝從如來聞。大人根智分別者。必得上信如來。而懷歡喜。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大人根智分別者。諸比丘。從世尊聞。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說。大人根智分別。
尊者阿難。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不斷絕。從此善根。當復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猶如平旦。日初出時。闇滅明生。
阿難。於意云何。日轉昇上。至于食時。闇已滅。明已生耶。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不斷絕。從是善根。當復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猶如穀種。不壞不破。不腐不剖。不為風熱所傷。秋時密藏。若彼居士。善治良田。以種灑中。隨時雨溉。
阿難。於意云何。此種寧得。轉增長不。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不斷絕。從是善根。當復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猶如下晡日垂沒時。明滅闇生。
阿難。於意云何。彼日已沒。明已滅。闇已生耶。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猶如穀種。不壞不破。不腐不剖。不為風熱所傷。秋時密藏。若彼居士。善治良田。以種灑中。雨不隨時。
阿難。於意云何。此種寧得。轉增長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滅。不善法已生。餘有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此人惡不善法。一向充滿穢污。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如是此人。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阿難。猶如種子。腐壞破剖。為風熱所傷。秋時不密藏。若彼居士。非是良田。又不善治。便下種子。雨不隨時。
阿難。於意云何。此種寧得。轉增長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白淨法。如一毛許。此人惡不善法。一向充滿穢污。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如是此人。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已說。如此三種之人。寧可更說。異三種人耶。
世尊告曰。
可說也。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不斷絕。從是不善根。當復更生不善。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猶如燃火。始然之時。盡然一㷿。彼或有人。益以燥草。足以槁木。
阿難。於意云何。彼火寧轉。增熾盛耶。
尊者阿難白曰。
爾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不斷絕。從是不善根。當復更生不善。如是此人。得衰退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猶如然火。熾然之時。盡然一㷿。彼或有人。從此盛火。置平淨地。或著石上。
阿難。於意云何。彼火寧轉。增熾盛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知此人。成就不善法。亦成就善法。如來後時。以他心智。復觀此人心。知此人。滅不善法。而生善法。此人不善法已滅。善法已生。餘有不善根。而未斷絕。必當斷絕。如是此人。得清淨法。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復次。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黑業。如一毛許。此人善法。一向充滿。與樂樂報。必生樂處。而得長壽。如是此人。即於現世。必得般涅槃。
阿難。猶如火炭。久滅已冷。彼或有人。雖益以燥草。足以槁木。
阿難。於意云何。彼死火炭。寧可復得。熾然之耶。
尊者阿難白曰。
不也。世尊。
如是。阿難。如來以他心智。觀他人心。我不見此人。有黑業。如一毛許。此人善法。一向充滿。與樂樂報。必生樂處。而得長壽。如是此人。即於現世。必得般涅槃。
阿難。是謂如來。大人根智。如是如來。正知諸法本。
阿難。前說三人者。第一人。得清淨法。第二人。得衰退法。第三人。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後說三人者。第一人。得衰退法。第二人。得清淨法。第三人。即於現世。得般涅槃。
阿難。我已為汝。說大人根智。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我今已作。汝等當復自作。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宴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進。莫令後悔。此是我之教勅。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阿奴波經第六竟。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