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身念處品第七之四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壞味。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味風。若不調順。令人舌中。嗜甜蟲動。以蟲動故。一切好食美饍。悉不能食。以不食故。身體劣弱。不能讀誦。修學禪思。及修善法。身不調故。心不樂法。名色互相。因緣而住。猶如束竹。相依而住。相依力故。如是名色。各各相依。如是行聚。食因緣住。如水和麨。名為麨漿。各各有力。名色得住。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壞味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肺過。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肺過風。若不調順。食欲消時。夜則患痛。令食酢氣。乃至食消。一切身體。皆悉無力。脈如網縛。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肺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臭上行。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臭上行風。令身鼻口。一切皆臭。能令臭氣。從毛孔出。從於熟藏。上衝生藏。令一切身。堅䩕大苦。食不消化。不能坐禪。晝夜不能。修行善法。若臭上行風。和順調適。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上行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大便處。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便風。若不調順。於三肉皰。則成痔病。所下之血。如赤豆汁。身體燒熱。惽嗜睡眠。筋脈拘急。食不能消。舌不得味。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大便處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忘念。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忘念風。若不調順。令念忘失。習誦多忘。不能憶持。於四方面。所見顛倒。已過之事。忘失不憶。所食速飢。而不能食。身毛麁澁。爪甲亦然。不耐寒熱。所念隨忘。若風調順。則無如是。所說之病。觀忘念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生力。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生力風。若不調順。雖復多食。美饍飲食。身常無力。如毒壞身。以風不調。故有此病。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生力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生身心力。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生身心力風。
若風調順。始從胎中。身心漸增。令心強健。以風調故。知作不作。久時所作。皆能念知。去來進止。強健不怯。耐於飢渴。寒熱眾苦。身體充滿。其身頭髮。不非時白。若不調順。則失此法。觀生身心力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妨咽喉語。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妨咽喉語風。若不調順。則生身病。以餘不調。則便失音。或時耳聾。或手足攣躄。或身曲傴僂。兩目失明。以風不調。生如是病。觀妨咽喉語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睡風。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睡風。若不調順。所見顛倒。惱亂流脈。令其動變。一切骨節。皆悉疼痛。觀睡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持命。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持命風。若不調順。令人失命。捨於覺知。一切眾生。第二之命。能持於身。依於識心。以不調故。能斷人命。依持一切。眾生命根。若風調順。則不夭命。觀持命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損壞。一切身分。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身風。始從住胎。以此風力。令其身分。破壞損傷。身曲傴脊。凸臆戾髖。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壞身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攝皮。住在身中。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攝皮風。若為外風所觸。若冷若熱。若香若臭。或下或上。或大力小力。隨時來觸。悉能覺知。觀攝皮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復有何風。住於身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離於垢濁。清淨所緣。離疑度疑。度於曠野。如實不疑。於此身中。更無異風。此風聚集。此風和合。如此風流。緣於根界。共業煩惱。和合而住。能持於身。或為妨害。
是修行者。遍觀一切。身內諸風。具足見已。厭離欲心。愛不能壞。不入魔境。近於涅槃。以智慧日。破無始流。轉貪瞋癡闇。離疑曠野。不染色聲。香味觸等。於境界中。如實見之。一切三界。皆悉無常。苦空無我。如實見之。
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如實知此。樂修身念。知生滅法。不念餘觀。觀一切身。知一切縛。及以解脫。
復次。修行者。復以異法。觀察是身。失壞盡滅。云何此身。當失壞耶。於命終時。云何風蟲。能壞此身。云何惱亂。於一切界。幾時命終。云何上下。逆順風吹。如是比丘。內身循身觀。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臨終時。一切諸蟲。先被惱亂。蟲既死已。人乃命終。一切有為。決定失壞。如是死法。必當有此。堅牢大惡。
如是比丘。觀於頭中。有十種蟲。為風所殺。
一名。頂內蟲。為足甲風。之所殺害。二名。腦內蟲。為於兩足傍風。之所殺害。三名。髑髏骨蟲。為不覺風。之所殺害。四名。食髮蟲。為破骨風。之所殺害。五名。耳內行蟲。為行蹈地風。之所殺害。六名。流涕蟲。為於跟風。之所殺害。七名。脂內行蟲。為破脛風。之所殺害。八名。交牙節蟲。九名。食涎蟲。為破足腕節風。之所殺害。十名。食齒根蟲。為破髀骨風。之所殺害。
復次。有十種蟲。行於咽喉。下至胸中。為風所殺。
何等為十。
一名。食涎蟲。為破力風。之所殺害。二名。唾蟲。三名。吐蟲。四名。行十味脈蟲。為行轉風。之所殺害。五名。甜醉蟲。為害節風。之所殺害。六名。嗜六味蟲。為破毛爪甲屎風。之所殺害。七名。杼氣蟲。為正跳風。之所殺害。八名。憎味蟲。為破壞風。之所殺害。九名。嗜睡蟲。為胞中風。之所殺害。
復次。有十種蟲。住於血中。為風所殺。
一名。食毛蟲。為乾糞風。之所殺害。二名。孔行蟲。為二傍風。之所殺害。三名。禪都蟲。為六竅風。之所殺害。四名。赤蟲。為斷身分風。之所殺害。五名。蛔母蟲。為惡火風。之所殺害。六名。毛燈蟲。為一切身分。風之所殺害。七名。食髮蟲。八名。瞋血蟲。為破揵風。之所殺害。九名。㿇㿇蟲。為一切身動風。之所殺害。十名。酢蟲。為於熱風。之所殺害。
生於血中。其形短促。團圓無足。微細無眼。能作身痒。惙惙而動。其蟲味醎。於人死時。如是等蟲。為風殺已。血則乾燥。其人即死。
是故人說。死人無血。血欲乾故。得大苦惱。臨命終時。心懷大怖。受大苦惱。恐捨此身。行於異處。捨離親族。知識兄弟。妻子財物。癡愛無智。愛結所縛。無有救護。無善法伴。唯獨一身。一切身分。血脈乾燥。受於身心。二種大苦。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蟲。為風所殺。得何苦惱。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住在肉中。
何等為十。
一名。生瘡蟲。為於行風。之所殺害。
二名。刺蟲。為上下風。之所殺害。
三名。閉筋蟲。為於命風。之所殺害。
何故名之。以為命風。
若出身中。人即命盡。故名命風。
四名。動脈蟲。為於開風。之所殺害。
五名。皮蟲。為亂心風。之所殺害。
六名。動脂蟲。為惱亂風。之所殺害。
七名。和集蟲。為視眴風。之所殺害。
八名。臭蟲。為於閉風。臨命終時。五閉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死時。白汗流出。如是諸蟲。行於陰中。何風所殺。是修行者。觀十種蟲。行於陰黃中。
何等為十。
一名。㿇㿇蟲。為壞胎藏風。之所殺害。
若男若女。欲命終時。此風斷脈。
二名。惙惙蟲。為轉胎藏風。之所殺害。
若男若女。令失氣力。或於口中。出一掬黃。猶如金色。
三名。苗華蟲。為去來行住風。之所殺害。
四名。大謟蟲。
五名。行孔穴蟲。
六名。黑蟲。
七名。大食蟲。
八名。行熱蟲。為壞眼耳。鼻舌身風。之所殺害。如是次第。
九名。大熱蟲。為於刀風。之所殺害。
十名。食味蟲。為針刺風。之所殺害。
十一名。火蟲。為惡黃風。之所殺害。
十二名。大火蟲。為破腸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骨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一切身分。骨內有十種蟲。
何等為十。
一名。舐骨蟲。為黃過風。之所殺害。二名。齧骨蟲。為於冷風。之所殺害。三名。斷節蟲。為傷髓風。之所殺害。四名。赤口臭蟲。為傷皮風。之所殺害。五名。消骨蟲。為傷血風。之所殺害。六名。赤口蟲。為傷肉風。之所殺害。七名。食皮蟲。為傷骨風。之所殺害。八名。風刀蟲。為害精風。之所殺害。九名。刀口蟲。為皮皺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屎中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
何等為十。
一名。生蟲。為生力風。之所殺害。二名。針口蟲。為傷汗風。之所殺害。三名。白節蟲。為於痲風。之所殺害。四名。無足蟲。為傷汗風。之所殺害。五名。無足蟲。為食相應風。之所殺害。六名。散糞蟲。為破齒風。之所殺害。七名。三燋蟲。為喉脈風。之所殺害。八名。破傷蟲。為下行風。之所殺害。九名。閉食消蟲。為上行風。之所殺害。十名。黃蟲。為二傍風。之所殺害。十一名。消重食蟲。為輔筋風。之所殺害。
是風及蟲。令糞乾燥。惱亂諸界。互相動發。互相衝擊。風皆上行。惱身界已。破壞斷氣。撓攪其身。令其乾燥。奮力殺之。人死之時。受大苦惱。無法可喻。一切世人。皆當有死。決定無疑。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髓中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髓中。有十種蟲。
何等為十。
一名。毛蟲。為害髓風。之所殺害。二名。黑口蟲。為似少風。之所殺害。三名。無力蟲。為睡見亂風。之所殺害。四名。痛惱蟲。為不忍風。之所殺害。五名。心悶蟲。為名字風。之所殺害。六名。火色蟲。為於緊風。之所殺害。七名。滑蟲。為於肺風。之所殺害。八名。下流蟲。為臭上行風。之所殺害。九名。起身根蟲。為穢門行風。之所殺害。十名。憶念歡喜蟲。為忘念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已見無常。不淨無我。前已一蟲。為傷肺風。之所殺害。如是等蟲。臨命終時。為風所殺。
如是比丘。內身循身觀。以無漏明。斷除無始。流轉闇黑。畢竟常滅。以世間相似業。而得此法。以其久修。七種之念。現前見故。
何等為七。
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天。六者。念死。七者。念無常。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死幾種。壞一切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死四種。
所謂。地大不調。水大不調。火大不調。風大不調。
云何地大不調。而斷人命。
若地大不調。身中風氣。地大堅故。舉身皆閉。互相破壞。互相逼惱。譬如二山。堅如金剛。於二山間。置生酥摶。有大黑風。吹此二山。互共相擊。壓生酥摶。地大風大。如彼二山。一切身命。皮肉骨血。脂髓精氣。身篋盛之。猶如生酥。為地大風。大打壓加害。破壞身界。得大苦惱。不能念佛。念法。念僧。現陰將盡。為中陰繫。相續不斷。
一切愚癡。凡夫之人。以心相似。相續緣生。如印所印。死亦如是。現陰將盡。以相似心。生亦相似。以心獼猴。因緣力故。受諸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命終時。云何水大不調。令我及一切。愚癡凡夫。而喪身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水大不調。舉身筋脈。一切皮肉骨血。脂髓精氣。我及眾生。臨命終時。一切皆爛。膿血流出。互相逼迫。一切皆動。如兩山壓。亦如前說。以生酥摶。置於海中。黑風所吹。洪波相擊。不可止住。無堅無牢。如是水大。破壞其身。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餘念之心。相續不斷。
一切愚癡凡夫。緣心相似。而受生身。如印所印。於命終時。現陰既盡。受相似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而受生死。引入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火大不調。而斷人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命終時。火大不調。一切身脈。一切諸筋。一切輔筋。皮肉骨血。脂髓及精。一切燒煮。熱炎熾然。
譬如燒於。佉陀羅炭。火聚如山。投以生酥。燒之炎起。如是身者。猶如酥摶投之。死苦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現陰將盡。心念相續。
一切愚癡凡夫。以心緣念。相似受生。如印所印。於命終時。現陰既盡。而心受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因緣力故。而受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死時。風大不調。而斷人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臨終時。風大不調。一切身分。一切筋脈。一切身界。所謂。皮肉骨血。脂髓精氣。皆悉散壞。乾燥無膩。互相割裂。從足至頂。分散如沙。
譬如酥摶。黑風所吹。散壞失膩。於虛空中。分散如沙。人命終時。風大不調。死苦所逼。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一切凡夫。盡有緣心。相續而生。如印所印。於命終時。有盡心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因緣力故。而受生老。病死之身。
是名四大不調。有四種死。行者見已。觀察無常。苦空無我。如是見已。不近魔境。近涅槃道。於染愛色。聲香味觸。不樂不著。不起愛心。離於塵垢。離於曠野。不著色聲香味觸。不起色慢。不恃少年。不恃命慢。不憙多語。不入城邑。無所偏著。常念死畏。於微細罪。心生怖畏。如實知身。知生滅法。於一切染欲。心得厭離。樂行正法。心不懈怠。
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觀察修行。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修行。觀內外身。
所謂。觀外法已。觀於內身循身觀。觀察種子。如種生芽。從芽生莖。從莖生葉。從葉生花。從花生實。是名外觀。
復次。修行者。觀於內身。前識種子。共業煩惱。入不淨中。名安浮陀。從安浮陀。名歌羅囉。從歌羅囉。名曰伽那。從伽那時。名為肉摶。從於肉摶。生於五胞。所謂兩手。兩足及頭。從於五胞。生於五根。如是次第。乃至老死。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草木。前見青綠。後漸變黃。終時墮落。身亦如是。初見嬰兒。次至中年。漸至於老。則歸於死。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外諸種子。云何生耶。從地生於。一切藥草。及以叢林。而得增長。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是諸法。各各因緣。各各力生。若內若外。一切有為。除三種法。所謂。數緣無為。非數緣無為。虛空無為。
云何諸法。各各力轉。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一切。大苦聚集。
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大苦聚滅。如是唯有。大苦聚滅。
如是諸法。若內若外。互相因緣。而得生長。
如是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三種外身。界隨順觀。觀內如外。觀外如內。如實觀察。如是修行者。觀內外法。先觀閻浮提。為增長正法。修內法觀。分別觀察。一一觀察。人天合觀。別觀無覺。內因於外。一切四大。外因於內。心心數法。有內法。外法增長。若有內法。內法正了。若內法增長。見外則了。
云何內法。因外增長。
床褥臥具。病瘦醫藥。所須之物。皆悉具足。比丘則能。增長善法。若無臥具。病瘦醫藥。不能增長。一切善法。無心悕求。如是內外。互共相因。而得增長。非有作者。非常不變。非無因生。
復次。修行者。觀於外身。云何一切。三界眾生。外法因緣。而得增長。
有一法增長。一切有為。所攝眾生。有四種食。
何等為四。
一名。摶食。二名。思食。三名。觸食。四名。愛識食。
欲界之食。四大種子。因於外食。而得增長。內善禪樂。是名初觀外法。增長內法。
云何外法。增長內法。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劫初時。眾生所食。何因何緣。八分具足。
何等八分。
所謂。愛味色聲。愛聲樂濡。堅固色貌。外法者。謂床褥臥具。湯藥能增長身。樂修善法。如是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若蚊虻蟻等。不惱觸身。內法增長。若風雨寒熱。若不妨礙。得求內法。若聞不愛。不樂醜惡之聲。聞之無礙。名增內法。若聞臭氣。不可愛樂。不以為礙。名增內法。若聞愛香。無所障礙。名益內法。五根皆悉。內因外入。有五內入。是名外身觀。賢聖弟子。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於外身。云何六識。而取於法。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外法。無所障礙。則能知法。
何等六識。
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是名內法。了知外法。是內外法。互相因緣。譬如飛鳥。遊於虛空。隨其所至。影常隨身。內外諸入。亦復如是。若一切身。一切內法增長。心亦增長。心為一切。法之因緣。各各相因。而有諸法。如是修行者。不見一法。是常不變。不破壞者。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觀閻浮提人壽命。云何減損。云何增長。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劫初時。光音諸天。下閻浮提。食於地皮。如三十三天。須陀之味。以劫初時。人善心故。地皮好色。好香。善觸。離一切過。眾人食之。壽命八萬四千歲。唯有三病。
一者。飢。二者。渴。三者。悕望。
至第二時。如是人等。以不善心。取於地皮。遂令地皮。穢濁不淨。所謂飢渴。及以悕望。欲命終時。熱病而死。如是觀閻浮提人。因於外食。而得壽命。無病無惱。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閻浮提人。於第三時。一切因食。而得色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第三時。地皮皆滅。以食過故。風冷熱等。皆不調順。無量病起。一切有為行聚。外食因緣。內入增長。由內因緣。外法增長。觀外身因內。內法緣外。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第四鬪時。閻浮提人。食何等食。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鬪戰時。食於莠子。或食鵲豆。或食魚肉。或食菜根。一切好味。皆悉滅沒。多有病苦。非時而老。於鬪戰時。人無氣力。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劫初時。閻浮提人。壽命長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劫初時。閻浮提人。壽命八萬四千歲。身長五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閻浮提人。於第二時。壽命色量。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第二時。壽命四萬歲。人之身量。長二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觀於閻浮提人。於第三時。壽命色量。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第三時。其人壽命一萬歲。人之身量。長一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觀閻浮提人。壽命色量。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鬪戰時。其人壽命。受一百歲。身長一弓。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末劫時。無十善時。一切人民。但自擁護。無福德時。云何壽命。壽幾許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惡劫。無法之時。一切好味。皆悉磨滅。所謂鹽酥。及安石榴。蜜與石蜜。苷蔗稻糧。六十日稻。如是等味。世間勝者。一切皆滅。
一名。赤稻。次名。鳥將來稻。次名。飛蟲稻。次名。迦吒波稻。次名。赤芒黃米稻。次名。易洛稻。次名。斑稻。次名。白真珠稻。次名。速稻。次名。鐵芒稻。
次名。垂穗稻。次名。赤色稻。次名。朱吒迦稻。次名。樹稻。次名。水陸稻。次名。陸地稻。次名。正意稻。次名。海生稻。次名。雙穗稻。次名。等笑稻。
次名。焦熱稻。次名。鸚鵡不食稻。次名。日堅稻。次名。命稻。次名。一切處生稻。次名。師子稻。次名。無垢稻。次名。大輕稻。次名。一切生稻。次名。大力稻。
次名。生香稻。次名。割蛇稻。次名。罽賓稻。次名。山中稻。次名。近雪山生稻。次名。離縛稻。次名。迦陵稻。次名。大迦陵伽稻。次名。如雪稻。次名。大貝稻。
次名。善德稻。次名。流稻。次名。不學稻。次名。不曲新陀稻。次名。員黑稻。次名。波斯主稻。次名。多得稻。次名。鴦伽梨稻。次名。量稻。次名。長稻。
次名。雜稻。次名。非人稻。次名。惠稻。次名。日種稻。次名。摩伽陀稻。次名。水沫稻。次名。時生稻。次名。無康稻。次名。第一稻。次名。暖稻。
次名。漢稻。次名。黃色稻。次名。婆薩羅稻。次名。縛相稻。次名。舌愛稻。次名。澁稻。次名。堅稻。次名。須陀稻。次名。麥色稻。次名。少稻。
次名。六種藏稻。次名。無皮稻。次名。甜稻。次名。黑色稻。次名。青色稻。
如是稻中。有二種子。
一者。自生。二者。種殖。
及餘一切香花。於惡世時。盡皆滅沒。以滅沒故。閻浮提人。皮肉脂骨。悉皆減少。一切身骨。矬陋短小。食味薄故。一切內外。互相因緣。皆悉耗減。
是修行者。如是外觀。一切無常。無樂。無淨。無我。亦無作者。非無因生。非異因生。非是一作。亦非二作。非三非四。非五非六。邪見外道。之所造作。
如是觀外境界。隨順身觀。如是修行者。觀初後時。如上廣說。如實隨順。觀於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觀四天下。山河城邑。國土海魚。由旬之身。
須彌山王。四面大洲。謂閻浮提國。欝單越國。弗婆提國。瞿陀尼國。有八大地獄。餓鬼畜生。六欲諸天。如是隨順。觀於外身。
復次。修行者。初觀閻浮提。東方大海。山河國土。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曰無減。高十由旬。縱廣三十由旬。於此山中。有恒伽河。有國名迦尸。
復有二河。
一名。安輸摩河。二名。毘提醯河。
憍薩羅國。有六國土。名他鴦伽國。名毘提醯國。廣百由旬。
安輸國。廣三百由旬。
迦尸國。一萬四千聚落。城廣二由旬。
金蒲羅國。人民眾多。林樹具足。那梨吱樹。多羅樹。多摩羅樹。莊嚴其城。佉殊羅樹。波那婆樹。多有眾果。
是修行者。復觀異人。謂取衣人。賒婆羅人。穿其脣口。以珠莊嚴。駱駝面人。其國縱廣。一百三十由旬。觀彼國土。隨順觀外身。
復觀閻浮提。山河聚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盧醯河。出佉羅山。廣三由旬。長百由旬。入於東海。多有人民。城邑莊嚴。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何等山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彌斫迦。高一由旬。長一百由旬。
復有一山。名為高山。高五由旬。長百由旬。山上有池。池有大力。廣半由旬。其池有河。長二百由旬。入於大海。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何等異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中。有一大河。名迦毘梨。多有大花。莊嚴其河。謂迦多吱花。般遮花。阿殊那花。迦陀摩花。南摩梨迦花。阿提目多迦花。以為莊嚴。
復有第二河。名瞿摩帝。以多饒牛。故名牛河。如是二河。廣半由旬。長三百由旬。入於大海。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復有何等山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有山。名曰生念。其山有河。名娑羅娑帝。河邊有城。名俱尸那。其河不駛。洋洋而流。其山方圓。三十由旬。山中有人。名吱羅陀。邊地惡人。心無慈愍。其山復有。取衣之人。住在其中。善能水行。於大海水。能過能度。山水饒魚。以宿習故。唯食血肉。以自存活。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閻浮提。復有何等。山海渚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寶山。住於海邊。高千由旬。種種眾寶。之所成就。所謂青寶。大青寶王。金剛車璩。赤蓮花寶。以為莊嚴。
往昔有諸。法行商人。入於大海。為大風力。將至寶山。其大海水。廣萬由旬。海中多有。提彌魚。堤彌鯢羅魚。失收摩羅魚。捉影魚。不為其難。得度大海。至金壁渚。真金為地。諸羅剎等。住在此渚。其形可畏。有大勢力。
過此渚已。復有一海。廣二千由旬。
過此海已。復有一山。名曰二一。其山三峯。高七由旬。縱廣三百由旬。七寶莊嚴。青寶金剛。青毘琉璃。車璩諸寶。赤蓮花寶。莊嚴其山。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此山已。復有何等。山海渚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曰黑水。廣一萬由旬。諸阿修羅。遊戲其中。龍及龍女。亦遊其中。其黑水海。觀之可畏。有羅剎鬼。名曰捉影。攝阿修羅。令其劣弱。退入水下。其黑水海。水下無山。水如黑雲。多有諸龍。住在其中。
是修行者。既觀察已。如實外觀。
行者復觀。過黑水海。有何山海。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赤寶水。充滿其中。海岸有樹。名閻浮樹。一切樹中。最為高勝。樹高九十由旬。迦樓羅鳥王。金剛為嘴。住在其上。
去閻浮樹。一百由旬。名青水海。於此海中。有諸羅剎。名曼頭呵。身長十里。水中有山。此諸羅剎。住在山中。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身念處品第七之四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壞味。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味風。若不調順。令人舌中。嗜甜蟲動。以蟲動故。一切好食美饍。悉不能食。以不食故。身體劣弱。不能讀誦。修學禪思。及修善法。身不調故。心不樂法。名色互相。因緣而住。猶如束竹。相依而住。相依力故。如是名色。各各相依。如是行聚。食因緣住。如水和麨。名為麨漿。各各有力。名色得住。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壞味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肺過。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肺過風。若不調順。食欲消時。夜則患痛。令食酢氣。乃至食消。一切身體。皆悉無力。脈如網縛。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肺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臭上行。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臭上行風。令身鼻口。一切皆臭。能令臭氣。從毛孔出。從於熟藏。上衝生藏。令一切身。堅䩕大苦。食不消化。不能坐禪。晝夜不能。修行善法。若臭上行風。和順調適。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上行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大便處。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便風。若不調順。於三肉皰。則成痔病。所下之血。如赤豆汁。身體燒熱。惽嗜睡眠。筋脈拘急。食不能消。舌不得味。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大便處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忘念。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忘念風。若不調順。令念忘失。習誦多忘。不能憶持。於四方面。所見顛倒。已過之事。忘失不憶。所食速飢。而不能食。身毛麁澁。爪甲亦然。不耐寒熱。所念隨忘。若風調順。則無如是。所說之病。觀忘念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生力。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生力風。若不調順。雖復多食。美饍飲食。身常無力。如毒壞身。以風不調。故有此病。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生力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生身心力。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生身心力風。
若風調順。始從胎中。身心漸增。令心強健。以風調故。知作不作。久時所作。皆能念知。去來進止。強健不怯。耐於飢渴。寒熱眾苦。身體充滿。其身頭髮。不非時白。若不調順。則失此法。觀生身心力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妨咽喉語。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妨咽喉語風。若不調順。則生身病。以餘不調。則便失音。或時耳聾。或手足攣躄。或身曲傴僂。兩目失明。以風不調。生如是病。觀妨咽喉語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睡風。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睡風。若不調順。所見顛倒。惱亂流脈。令其動變。一切骨節。皆悉疼痛。觀睡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持命。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持命風。若不調順。令人失命。捨於覺知。一切眾生。第二之命。能持於身。依於識心。以不調故。能斷人命。依持一切。眾生命根。若風調順。則不夭命。觀持命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損壞。一切身分。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身風。始從住胎。以此風力。令其身分。破壞損傷。身曲傴脊。凸臆戾髖。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壞身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作何等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攝皮。住在身中。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攝皮風。若為外風所觸。若冷若熱。若香若臭。或下或上。或大力小力。隨時來觸。悉能覺知。觀攝皮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復有何風。住於身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離於垢濁。清淨所緣。離疑度疑。度於曠野。如實不疑。於此身中。更無異風。此風聚集。此風和合。如此風流。緣於根界。共業煩惱。和合而住。能持於身。或為妨害。
是修行者。遍觀一切。身內諸風。具足見已。厭離欲心。愛不能壞。不入魔境。近於涅槃。以智慧日。破無始流。轉貪瞋癡闇。離疑曠野。不染色聲。香味觸等。於境界中。如實見之。一切三界。皆悉無常。苦空無我。如實見之。
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如實知此。樂修身念。知生滅法。不念餘觀。觀一切身。知一切縛。及以解脫。
復次。修行者。復以異法。觀察是身。失壞盡滅。云何此身。當失壞耶。於命終時。云何風蟲。能壞此身。云何惱亂。於一切界。幾時命終。云何上下。逆順風吹。如是比丘。內身循身觀。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臨終時。一切諸蟲。先被惱亂。蟲既死已。人乃命終。一切有為。決定失壞。如是死法。必當有此。堅牢大惡。
如是比丘。觀於頭中。有十種蟲。為風所殺。
一名。頂內蟲。為足甲風。之所殺害。二名。腦內蟲。為於兩足傍風。之所殺害。三名。髑髏骨蟲。為不覺風。之所殺害。四名。食髮蟲。為破骨風。之所殺害。五名。耳內行蟲。為行蹈地風。之所殺害。六名。流涕蟲。為於跟風。之所殺害。七名。脂內行蟲。為破脛風。之所殺害。八名。交牙節蟲。九名。食涎蟲。為破足腕節風。之所殺害。十名。食齒根蟲。為破髀骨風。之所殺害。
復次。有十種蟲。行於咽喉。下至胸中。為風所殺。
何等為十。
一名。食涎蟲。為破力風。之所殺害。二名。唾蟲。三名。吐蟲。四名。行十味脈蟲。為行轉風。之所殺害。五名。甜醉蟲。為害節風。之所殺害。六名。嗜六味蟲。為破毛爪甲屎風。之所殺害。七名。杼氣蟲。為正跳風。之所殺害。八名。憎味蟲。為破壞風。之所殺害。九名。嗜睡蟲。為胞中風。之所殺害。
復次。有十種蟲。住於血中。為風所殺。
一名。食毛蟲。為乾糞風。之所殺害。二名。孔行蟲。為二傍風。之所殺害。三名。禪都蟲。為六竅風。之所殺害。四名。赤蟲。為斷身分風。之所殺害。五名。蛔母蟲。為惡火風。之所殺害。六名。毛燈蟲。為一切身分。風之所殺害。七名。食髮蟲。八名。瞋血蟲。為破揵風。之所殺害。九名。㿇㿇蟲。為一切身動風。之所殺害。十名。酢蟲。為於熱風。之所殺害。
生於血中。其形短促。團圓無足。微細無眼。能作身痒。惙惙而動。其蟲味醎。於人死時。如是等蟲。為風殺已。血則乾燥。其人即死。
是故人說。死人無血。血欲乾故。得大苦惱。臨命終時。心懷大怖。受大苦惱。恐捨此身。行於異處。捨離親族。知識兄弟。妻子財物。癡愛無智。愛結所縛。無有救護。無善法伴。唯獨一身。一切身分。血脈乾燥。受於身心。二種大苦。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蟲。為風所殺。得何苦惱。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住在肉中。
何等為十。
一名。生瘡蟲。為於行風。之所殺害。
二名。刺蟲。為上下風。之所殺害。
三名。閉筋蟲。為於命風。之所殺害。
何故名之。以為命風。
若出身中。人即命盡。故名命風。
四名。動脈蟲。為於開風。之所殺害。
五名。皮蟲。為亂心風。之所殺害。
六名。動脂蟲。為惱亂風。之所殺害。
七名。和集蟲。為視眴風。之所殺害。
八名。臭蟲。為於閉風。臨命終時。五閉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死時。白汗流出。如是諸蟲。行於陰中。何風所殺。是修行者。觀十種蟲。行於陰黃中。
何等為十。
一名。㿇㿇蟲。為壞胎藏風。之所殺害。
若男若女。欲命終時。此風斷脈。
二名。惙惙蟲。為轉胎藏風。之所殺害。
若男若女。令失氣力。或於口中。出一掬黃。猶如金色。
三名。苗華蟲。為去來行住風。之所殺害。
四名。大謟蟲。
五名。行孔穴蟲。
六名。黑蟲。
七名。大食蟲。
八名。行熱蟲。為壞眼耳。鼻舌身風。之所殺害。如是次第。
九名。大熱蟲。為於刀風。之所殺害。
十名。食味蟲。為針刺風。之所殺害。
十一名。火蟲。為惡黃風。之所殺害。
十二名。大火蟲。為破腸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骨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一切身分。骨內有十種蟲。
何等為十。
一名。舐骨蟲。為黃過風。之所殺害。二名。齧骨蟲。為於冷風。之所殺害。三名。斷節蟲。為傷髓風。之所殺害。四名。赤口臭蟲。為傷皮風。之所殺害。五名。消骨蟲。為傷血風。之所殺害。六名。赤口蟲。為傷肉風。之所殺害。七名。食皮蟲。為傷骨風。之所殺害。八名。風刀蟲。為害精風。之所殺害。九名。刀口蟲。為皮皺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屎中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
何等為十。
一名。生蟲。為生力風。之所殺害。二名。針口蟲。為傷汗風。之所殺害。三名。白節蟲。為於痲風。之所殺害。四名。無足蟲。為傷汗風。之所殺害。五名。無足蟲。為食相應風。之所殺害。六名。散糞蟲。為破齒風。之所殺害。七名。三燋蟲。為喉脈風。之所殺害。八名。破傷蟲。為下行風。之所殺害。九名。閉食消蟲。為上行風。之所殺害。十名。黃蟲。為二傍風。之所殺害。十一名。消重食蟲。為輔筋風。之所殺害。
是風及蟲。令糞乾燥。惱亂諸界。互相動發。互相衝擊。風皆上行。惱身界已。破壞斷氣。撓攪其身。令其乾燥。奮力殺之。人死之時。受大苦惱。無法可喻。一切世人。皆當有死。決定無疑。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髓中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髓中。有十種蟲。
何等為十。
一名。毛蟲。為害髓風。之所殺害。二名。黑口蟲。為似少風。之所殺害。三名。無力蟲。為睡見亂風。之所殺害。四名。痛惱蟲。為不忍風。之所殺害。五名。心悶蟲。為名字風。之所殺害。六名。火色蟲。為於緊風。之所殺害。七名。滑蟲。為於肺風。之所殺害。八名。下流蟲。為臭上行風。之所殺害。九名。起身根蟲。為穢門行風。之所殺害。十名。憶念歡喜蟲。為忘念風。之所殺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已見無常。不淨無我。前已一蟲。為傷肺風。之所殺害。如是等蟲。臨命終時。為風所殺。
如是比丘。內身循身觀。以無漏明。斷除無始。流轉闇黑。畢竟常滅。以世間相似業。而得此法。以其久修。七種之念。現前見故。
何等為七。
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天。六者。念死。七者。念無常。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死幾種。壞一切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死四種。
所謂。地大不調。水大不調。火大不調。風大不調。
云何地大不調。而斷人命。
若地大不調。身中風氣。地大堅故。舉身皆閉。互相破壞。互相逼惱。譬如二山。堅如金剛。於二山間。置生酥摶。有大黑風。吹此二山。互共相擊。壓生酥摶。地大風大。如彼二山。一切身命。皮肉骨血。脂髓精氣。身篋盛之。猶如生酥。為地大風。大打壓加害。破壞身界。得大苦惱。不能念佛。念法。念僧。現陰將盡。為中陰繫。相續不斷。
一切愚癡。凡夫之人。以心相似。相續緣生。如印所印。死亦如是。現陰將盡。以相似心。生亦相似。以心獼猴。因緣力故。受諸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命終時。云何水大不調。令我及一切。愚癡凡夫。而喪身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水大不調。舉身筋脈。一切皮肉骨血。脂髓精氣。我及眾生。臨命終時。一切皆爛。膿血流出。互相逼迫。一切皆動。如兩山壓。亦如前說。以生酥摶。置於海中。黑風所吹。洪波相擊。不可止住。無堅無牢。如是水大。破壞其身。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餘念之心。相續不斷。
一切愚癡凡夫。緣心相似。而受生身。如印所印。於命終時。現陰既盡。受相似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而受生死。引入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火大不調。而斷人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命終時。火大不調。一切身脈。一切諸筋。一切輔筋。皮肉骨血。脂髓及精。一切燒煮。熱炎熾然。
譬如燒於。佉陀羅炭。火聚如山。投以生酥。燒之炎起。如是身者。猶如酥摶投之。死苦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現陰將盡。心念相續。
一切愚癡凡夫。以心緣念。相似受生。如印所印。於命終時。現陰既盡。而心受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因緣力故。而受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死時。風大不調。而斷人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臨終時。風大不調。一切身分。一切筋脈。一切身界。所謂。皮肉骨血。脂髓精氣。皆悉散壞。乾燥無膩。互相割裂。從足至頂。分散如沙。
譬如酥摶。黑風所吹。散壞失膩。於虛空中。分散如沙。人命終時。風大不調。死苦所逼。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一切凡夫。盡有緣心。相續而生。如印所印。於命終時。有盡心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因緣力故。而受生老。病死之身。
是名四大不調。有四種死。行者見已。觀察無常。苦空無我。如是見已。不近魔境。近涅槃道。於染愛色。聲香味觸。不樂不著。不起愛心。離於塵垢。離於曠野。不著色聲香味觸。不起色慢。不恃少年。不恃命慢。不憙多語。不入城邑。無所偏著。常念死畏。於微細罪。心生怖畏。如實知身。知生滅法。於一切染欲。心得厭離。樂行正法。心不懈怠。
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觀察修行。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修行。觀內外身。
所謂。觀外法已。觀於內身循身觀。觀察種子。如種生芽。從芽生莖。從莖生葉。從葉生花。從花生實。是名外觀。
復次。修行者。觀於內身。前識種子。共業煩惱。入不淨中。名安浮陀。從安浮陀。名歌羅囉。從歌羅囉。名曰伽那。從伽那時。名為肉摶。從於肉摶。生於五胞。所謂兩手。兩足及頭。從於五胞。生於五根。如是次第。乃至老死。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草木。前見青綠。後漸變黃。終時墮落。身亦如是。初見嬰兒。次至中年。漸至於老。則歸於死。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外諸種子。云何生耶。從地生於。一切藥草。及以叢林。而得增長。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是諸法。各各因緣。各各力生。若內若外。一切有為。除三種法。所謂。數緣無為。非數緣無為。虛空無為。
云何諸法。各各力轉。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一切。大苦聚集。
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大苦聚滅。如是唯有。大苦聚滅。
如是諸法。若內若外。互相因緣。而得生長。
如是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三種外身。界隨順觀。觀內如外。觀外如內。如實觀察。如是修行者。觀內外法。先觀閻浮提。為增長正法。修內法觀。分別觀察。一一觀察。人天合觀。別觀無覺。內因於外。一切四大。外因於內。心心數法。有內法。外法增長。若有內法。內法正了。若內法增長。見外則了。
云何內法。因外增長。
床褥臥具。病瘦醫藥。所須之物。皆悉具足。比丘則能。增長善法。若無臥具。病瘦醫藥。不能增長。一切善法。無心悕求。如是內外。互共相因。而得增長。非有作者。非常不變。非無因生。
復次。修行者。觀於外身。云何一切。三界眾生。外法因緣。而得增長。
有一法增長。一切有為。所攝眾生。有四種食。
何等為四。
一名。摶食。二名。思食。三名。觸食。四名。愛識食。
欲界之食。四大種子。因於外食。而得增長。內善禪樂。是名初觀外法。增長內法。
云何外法。增長內法。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劫初時。眾生所食。何因何緣。八分具足。
何等八分。
所謂。愛味色聲。愛聲樂濡。堅固色貌。外法者。謂床褥臥具。湯藥能增長身。樂修善法。如是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若蚊虻蟻等。不惱觸身。內法增長。若風雨寒熱。若不妨礙。得求內法。若聞不愛。不樂醜惡之聲。聞之無礙。名增內法。若聞臭氣。不可愛樂。不以為礙。名增內法。若聞愛香。無所障礙。名益內法。五根皆悉。內因外入。有五內入。是名外身觀。賢聖弟子。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於外身。云何六識。而取於法。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外法。無所障礙。則能知法。
何等六識。
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是名內法。了知外法。是內外法。互相因緣。譬如飛鳥。遊於虛空。隨其所至。影常隨身。內外諸入。亦復如是。若一切身。一切內法增長。心亦增長。心為一切。法之因緣。各各相因。而有諸法。如是修行者。不見一法。是常不變。不破壞者。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觀閻浮提人壽命。云何減損。云何增長。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劫初時。光音諸天。下閻浮提。食於地皮。如三十三天。須陀之味。以劫初時。人善心故。地皮好色。好香。善觸。離一切過。眾人食之。壽命八萬四千歲。唯有三病。
一者。飢。二者。渴。三者。悕望。
至第二時。如是人等。以不善心。取於地皮。遂令地皮。穢濁不淨。所謂飢渴。及以悕望。欲命終時。熱病而死。如是觀閻浮提人。因於外食。而得壽命。無病無惱。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閻浮提人。於第三時。一切因食。而得色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第三時。地皮皆滅。以食過故。風冷熱等。皆不調順。無量病起。一切有為行聚。外食因緣。內入增長。由內因緣。外法增長。觀外身因內。內法緣外。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第四鬪時。閻浮提人。食何等食。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鬪戰時。食於莠子。或食鵲豆。或食魚肉。或食菜根。一切好味。皆悉滅沒。多有病苦。非時而老。於鬪戰時。人無氣力。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劫初時。閻浮提人。壽命長短。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劫初時。閻浮提人。壽命八萬四千歲。身長五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閻浮提人。於第二時。壽命色量。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第二時。壽命四萬歲。人之身量。長二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觀於閻浮提人。於第三時。壽命色量。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第三時。其人壽命一萬歲。人之身量。長一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觀閻浮提人。壽命色量。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鬪戰時。其人壽命。受一百歲。身長一弓。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末劫時。無十善時。一切人民。但自擁護。無福德時。云何壽命。壽幾許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惡劫。無法之時。一切好味。皆悉磨滅。所謂鹽酥。及安石榴。蜜與石蜜。苷蔗稻糧。六十日稻。如是等味。世間勝者。一切皆滅。
一名。赤稻。次名。鳥將來稻。次名。飛蟲稻。次名。迦吒波稻。次名。赤芒黃米稻。次名。易洛稻。次名。斑稻。次名。白真珠稻。次名。速稻。次名。鐵芒稻。
次名。垂穗稻。次名。赤色稻。次名。朱吒迦稻。次名。樹稻。次名。水陸稻。次名。陸地稻。次名。正意稻。次名。海生稻。次名。雙穗稻。次名。等笑稻。
次名。焦熱稻。次名。鸚鵡不食稻。次名。日堅稻。次名。命稻。次名。一切處生稻。次名。師子稻。次名。無垢稻。次名。大輕稻。次名。一切生稻。次名。大力稻。
次名。生香稻。次名。割蛇稻。次名。罽賓稻。次名。山中稻。次名。近雪山生稻。次名。離縛稻。次名。迦陵稻。次名。大迦陵伽稻。次名。如雪稻。次名。大貝稻。
次名。善德稻。次名。流稻。次名。不學稻。次名。不曲新陀稻。次名。員黑稻。次名。波斯主稻。次名。多得稻。次名。鴦伽梨稻。次名。量稻。次名。長稻。
次名。雜稻。次名。非人稻。次名。惠稻。次名。日種稻。次名。摩伽陀稻。次名。水沫稻。次名。時生稻。次名。無康稻。次名。第一稻。次名。暖稻。
次名。漢稻。次名。黃色稻。次名。婆薩羅稻。次名。縛相稻。次名。舌愛稻。次名。澁稻。次名。堅稻。次名。須陀稻。次名。麥色稻。次名。少稻。
次名。六種藏稻。次名。無皮稻。次名。甜稻。次名。黑色稻。次名。青色稻。
如是稻中。有二種子。
一者。自生。二者。種殖。
及餘一切香花。於惡世時。盡皆滅沒。以滅沒故。閻浮提人。皮肉脂骨。悉皆減少。一切身骨。矬陋短小。食味薄故。一切內外。互相因緣。皆悉耗減。
是修行者。如是外觀。一切無常。無樂。無淨。無我。亦無作者。非無因生。非異因生。非是一作。亦非二作。非三非四。非五非六。邪見外道。之所造作。
如是觀外境界。隨順身觀。如是修行者。觀初後時。如上廣說。如實隨順。觀於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觀四天下。山河城邑。國土海魚。由旬之身。
須彌山王。四面大洲。謂閻浮提國。欝單越國。弗婆提國。瞿陀尼國。有八大地獄。餓鬼畜生。六欲諸天。如是隨順。觀於外身。
復次。修行者。初觀閻浮提。東方大海。山河國土。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曰無減。高十由旬。縱廣三十由旬。於此山中。有恒伽河。有國名迦尸。
復有二河。
一名。安輸摩河。二名。毘提醯河。
憍薩羅國。有六國土。名他鴦伽國。名毘提醯國。廣百由旬。
安輸國。廣三百由旬。
迦尸國。一萬四千聚落。城廣二由旬。
金蒲羅國。人民眾多。林樹具足。那梨吱樹。多羅樹。多摩羅樹。莊嚴其城。佉殊羅樹。波那婆樹。多有眾果。
是修行者。復觀異人。謂取衣人。賒婆羅人。穿其脣口。以珠莊嚴。駱駝面人。其國縱廣。一百三十由旬。觀彼國土。隨順觀外身。
復觀閻浮提。山河聚落。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盧醯河。出佉羅山。廣三由旬。長百由旬。入於東海。多有人民。城邑莊嚴。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何等山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彌斫迦。高一由旬。長一百由旬。
復有一山。名為高山。高五由旬。長百由旬。山上有池。池有大力。廣半由旬。其池有河。長二百由旬。入於大海。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何等異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中。有一大河。名迦毘梨。多有大花。莊嚴其河。謂迦多吱花。般遮花。阿殊那花。迦陀摩花。南摩梨迦花。阿提目多迦花。以為莊嚴。
復有第二河。名瞿摩帝。以多饒牛。故名牛河。如是二河。廣半由旬。長三百由旬。入於大海。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復有何等山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有山。名曰生念。其山有河。名娑羅娑帝。河邊有城。名俱尸那。其河不駛。洋洋而流。其山方圓。三十由旬。山中有人。名吱羅陀。邊地惡人。心無慈愍。其山復有。取衣之人。住在其中。善能水行。於大海水。能過能度。山水饒魚。以宿習故。唯食血肉。以自存活。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閻浮提。復有何等。山海渚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寶山。住於海邊。高千由旬。種種眾寶。之所成就。所謂青寶。大青寶王。金剛車璩。赤蓮花寶。以為莊嚴。
往昔有諸。法行商人。入於大海。為大風力。將至寶山。其大海水。廣萬由旬。海中多有。提彌魚。堤彌鯢羅魚。失收摩羅魚。捉影魚。不為其難。得度大海。至金壁渚。真金為地。諸羅剎等。住在此渚。其形可畏。有大勢力。
過此渚已。復有一海。廣二千由旬。
過此海已。復有一山。名曰二一。其山三峯。高七由旬。縱廣三百由旬。七寶莊嚴。青寶金剛。青毘琉璃。車璩諸寶。赤蓮花寶。莊嚴其山。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此山已。復有何等。山海渚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曰黑水。廣一萬由旬。諸阿修羅。遊戲其中。龍及龍女。亦遊其中。其黑水海。觀之可畏。有羅剎鬼。名曰捉影。攝阿修羅。令其劣弱。退入水下。其黑水海。水下無山。水如黑雲。多有諸龍。住在其中。
是修行者。既觀察已。如實外觀。
行者復觀。過黑水海。有何山海。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赤寶水。充滿其中。海岸有樹。名閻浮樹。一切樹中。最為高勝。樹高九十由旬。迦樓羅鳥王。金剛為嘴。住在其上。
去閻浮樹。一百由旬。名青水海。於此海中。有諸羅剎。名曼頭呵。身長十里。水中有山。此諸羅剎。住在山中。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