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卷第五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請問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如來法身。如來法身。有何等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若於諸地。波羅蜜多。善修出離。轉依成滿。是名如來。法身之相。當知此相。二因緣故。不可思議。無戲論故。無所為故。而諸眾生。計著戲論。有所為故。

世尊。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法身不。

善男子。不名法身。

世尊。當名何身。

善男子。名解脫身。由解脫身故。說一切聲聞獨覺。與諸如來。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說有差別。如來法身。有差別故。無量功德。最勝差別。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我當云何。應知如來。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一切如來。化身作業。如世界起。一切種類。如來功德。眾所莊嚴。住持為相。當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無有生起。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應知。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遍於一切。三千大千。佛國土中。或眾推許。增上王家。或眾推許。大福田家。同時入胎。誕生。長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捨苦行已。成等正覺。次第示現。是名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凡有幾種。一切如來。身所住持。言音差別。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緣此為境。速得解脫。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如來言音。略有三種。

一者。契經。二者。調伏。三者。本母。

世尊。云何契經。云何調伏。云何本母。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依攝事。顯示諸法。是名契經。謂依四事。或依九事。或復依於。二十九事。

云何四事。

一者。聽聞事。二者。歸趣事。三者。修學事。四者。菩提事。

云何九事。

一者。施設有情事。二者。彼所受用事。三者。彼生起事。四者。彼生已住事。五者。彼染淨事。六者。彼差別事。七者。能宣說事。八者。所宣說事。九者。諸眾會事。

云何名為。二十九事。謂依雜染品有。

攝諸行事。彼次第隨轉事。即於是中。作補特伽羅想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作是想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依清淨品有。

繫念於所緣事。即於是中。勤精進事。心安住事。現法樂住事。超一切苦緣方便事。

彼遍知事。此復三種。

顛倒遍知。所依處故。依有情想外有情中。邪行遍知。所依處故。內離增上慢。遍知所依處故。

修依處事。作證事。修習事。令彼堅固事。彼行相事。彼所緣事。已斷未斷。觀察善巧事。彼散亂事。彼不散亂事。不散亂依處事。不棄修習。劬勞加行事。修習勝利事。彼堅牢事。攝聖行事。攝聖行眷屬事。通達真實事。證得涅槃事。於善說法。毘奈耶中。世間正見。超昇一切外道。所得正見頂事。及即於此。不修退事。於善說法。毘奈耶中。不修習故。說名為退。非見過失。故名為退。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依聲聞。及諸菩薩。顯示別解脫。及別解脫。相應之法。是名調伏。

世尊。菩薩別解脫。幾相所攝。

善男子。當知七相。

一者。宣說受軌則事故。二者。宣說隨順。他勝事故。三者。宣說隨順。毀犯事故。四者。宣說有犯自性故。五者。宣說無犯自性故。六者。宣說出所犯故。七者。宣說捨律儀故。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以十一種相。決了分別。顯示諸法。是名本母。何等名為。十一種相。

一者。世俗相。二者。勝義相。三者。菩提分法所緣相。四者。行相。五者。自性相。六者。彼果相。七者。彼領受開示相。八者。彼障礙法相。九者。彼隨順法相。十者。彼過患相。十一者。彼勝利相。

世俗相者。當知三種。

一者。宣說補特伽羅故。二者。宣說遍計。所執自性故。三者。宣說諸法。作用事業故。

勝義相者。當知宣說。七種真如故。菩提分法。

所緣相者。當知宣說。遍一切種。所知事故。

行相者。當知宣說。八行觀故。云何名為。八行觀耶。

一者。諦實故。二者。安住故。三者。過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轉故。七者。道理故。八者。總別故。

諦實者。謂諸法真如。

安住者。謂或安立。補特伽羅。或復安立。諸法遍計。所執自性。或復安立。一向分別。反問置記。或復安立隱密顯了。記別差別。

過失者。謂我宣說。諸雜染法。有無量門。差別過患。

功德者。謂我宣說。諸清淨法。有無量門。差別勝利。

理趣者。當知六種。

一者。真義理趣。二者。證得理趣。三者。教導理趣。四者。遠離二邊理趣。五者。不可思議理趣。六者。意趣理趣。

流轉者。所謂三世。三有為相。及四種緣。

道理者。當知四種。

一者。觀待道理。二者。作用道理。三者。證成道理。四者。法爾道理。

觀待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生諸行。及起隨說。如是名為。觀待道理。

作用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得諸法。或能成辦。或復生已。作諸業用。如是名為。作用道理。

證成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令所立。所說所標。義得成立。令正覺悟。如是名為。證成道理。

又此道理。略有二種。

一者。清淨。二者。不清淨。由五種相。名為清淨。由七種相。名不清淨。

云何由五種相。名為清淨。

一者。現見所得相。二者。依止現見所得相。三者。自類譬喻所引相。四者。圓成實相。五者。善清淨言教相。

現見所得相者。謂一切行。皆無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無我性。此為世間。現量所得。如是等類。是名現見所得相。

依止現見。所得相者。謂一切行。皆剎那性。他世有性。淨不淨業。無失壞性。由彼能依。麁無常性。現可得故。由諸有情。種種差別。依種種業。現可得故。由諸有情。若樂若苦。淨不淨業。以為依止。現可得故。由此因緣。於不現見。可為比度。如是等類。是名依止現。見所得相。

自類譬喻。所引相者。謂於內外。諸行聚中。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生死。以為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生等。種種苦相。以為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不自在相。以為譬喻。又復於外。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衰盛。以為譬喻。如是等類。當知是名。自類譬喻所引相。

圓成實相者。謂即如是。現見所得相。若依止現。見所得相。若自類譬喻所得相。於所成立。決定能成。當知是名。圓成實相。

善清淨言教相者。謂一切智者。之所宣說。如言涅槃。究竟寂靜。如是等頻。當知是名。善清淨言教相。

善男子。是故由此。五種相故。名善觀察。清淨道理。由清淨故。應可修習。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一切智相者。當知有幾種。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略有五種。

一者。若有出現世間。一切智聲。無不普聞。

二者。成就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三者。具足十力。能斷一切眾生。一切疑惑。

四者。具足四無所畏。宣說正法。不為一切。他論所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論。五者。於善說法。毘奈耶中。八支聖道。四沙門等。皆現可得。如是生故。相故。斷疑網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聖道沙門。現可得故。

如是五種。當知名為。一切智相。

善男子。如是證成道理。由現量故。由比量故。由聖教量故。由五種相。名為清淨。

云何由七種相。名不清淨。

一者。此餘同類可得相。二者。此餘異類可得相。三者。一切同類可得相。四者。一切異類可得相。五者。異類譬喻所得相。六者。非圓成實相。七者。非善清淨言教相。

若一切法。意識所識性。是名一切同類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業法。因果異相。由隨如是。一一異相。決定展轉。各各異相。是名一切。異類可得相。

善男子。若於此餘。同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異類相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非決定故。是名非圓成實相。

又於此餘。異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類相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不決定故。亦名非圓成實相。非圓成實故。非善觀察。清淨道理。不清淨故。不應修習。若異類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淨言教相。當知體性。皆不清淨。

法爾道理者。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

總別者。謂先總說。一句法已。後後諸句。差別分別究竟顯了。

自性相者。謂我所說。有行有緣。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謂念住等。如是名為。彼自性相。

彼果相者。謂若世間。若出世間。諸煩惱斷。及所引發。世出世間。諸果功德。如是名為。得彼果相。

彼領受開示相者。謂即於彼。以解脫智。而領受之。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是名為。彼領受開示相。

彼障礙法相者。謂即於修。菩提分法。能隨障礙。諸染污法。是名彼障礙法相。

彼隨順法相者。謂即於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隨順法相。

彼過患相者。當知即彼。諸障礙法。所有過失。是名彼過患相。

彼勝利相者。當知即彼。諸隨順法。所有功德。是名彼勝利相。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唯願世尊。為諸菩薩。略說契經。調伏。本母。不共外道。陀羅尼義。由此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得入如來。所說諸法。甚深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汝今諦聽。吾當為汝略說。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於我所說。密意言詞。能善悟入。

善男子。若雜染法。若清淨法。我說一切。皆無作用。亦都無有。補特伽羅。以一切種。離所為故。非雜染法。先染後淨。非清淨法。後淨先染。凡夫異生。於麁重身。執著諸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隨眠妄見。以為緣故。計我我所。由此妄見。謂我見。我聞。我嗅。我嘗。我觸。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淨。如是等類。邪加行轉。若有如實。知如是者。便能永斷。麁重之身。獲得一切。煩惱不住。最極清淨。離諸戲論。無為依止。無有加行。

善男子。當知是名。略說不共。陀羅尼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雜染清淨法。皆無作用數取趣。由我宣說離所為。染污清淨非先後。

於麁重身隨眠見。為緣計我及我所。由此妄謂我見等。我食我為我染淨。

若如實知如是者。乃能永斷麁重身。得無染淨無戲論。無為依止無加行。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應知。諸如來心。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夫如來者。非心意識。生起所顯。然諸如來。有無加行。心法生起。當知此事。猶如變化。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若諸如來法身。遠離一切加行。既無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先所修習。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

善男子。譬如正入。無心睡眠。非於覺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而復覺悟。又如正在。滅盡定中。非於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還從定起。如從睡眠。及滅盡定。心更生起。如是如來。由先修習。方便般若。加行力故。當知復有。心法生起。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來化身。當言有心。為無心耶。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無心。

何以故。無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來所行。如來境界。此之二種。有何差別。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如來所行。謂一切種。如來共有。不可思議。無量功德。眾所莊嚴。清淨佛土。如來境界。謂一切種。五界差別。何等為五。

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調伏界。五者。調伏方便界。

如是名為。二種差別。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來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大涅槃。如是三種。當知何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當知此三。皆無二相。謂非成等正覺。非不成等正覺。非轉正法輪。非不轉正法輪。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

何以故。如來法身。究竟淨故。如來化身。常示現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諸有情類。但於化身。見聞奉事。生諸功德。如來於彼。有何因緣。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如來是彼。增上所緣。之因緣故。又彼化身。是如來力。所住持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等無加行。何因緣故。如來法身。為諸有情。放大智光。及出無量。化身影像。聲聞獨覺。解脫之身。無如是事。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譬如等無加行。從日月輪。水火二種。頗胝迦寶。放大光明。非餘水火。頗胝迦寶。謂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諸有情業。增上力故。又如從彼。善工業者。之所雕飾。末尼寶珠。出印文像。不從所餘。不雕飾者。如是緣於。無量法界。方便般若。極善修習。磨瑩集成。如來法身。從是能放。大智光明。及出種種。化身影像。非唯從彼。解脫之身。有如斯事。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說。

如來。菩薩威德住持。令諸眾生。於欲界中。生剎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家。人身財寶。無不圓滿。或欲界天。色。無色界。一切身財。圓滿可得。

世尊。此中有何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如來菩薩。威德住持。若道若行。於一切處。能令眾生。獲得身財。皆圓滿者。即隨所應。為彼宣說。此道此行。

若有能。於此道此行。正修行者。於一切處。所獲身財。無不圓滿。若有眾生。於此道行。違背輕毀。又於我所。起損惱心。及瞋恚心。命終已後。於一切處。所得身財。無不下劣。

曼殊室利。由是因緣。當知如來。及諸菩薩。威德住持。非但能令。身財圓滿。如來菩薩。住持威德。亦令眾生。身財下劣。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諸穢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諸淨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諸穢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難得。

何等名為。八事易得。

一者。外道。二者。有苦眾生。三者。種姓家世興衰差別。四者。行諸惡行。五者。毀犯尸羅。六者。惡趣。七者。下乘。八者。下劣意樂。加行菩薩。

何等名為。二事難得。

一者。增上意樂。加行菩薩。之所遊集。二者。如來出現于世。

曼殊室利。諸淨土中。與上相違。當知八事。甚為難得。二事易得。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於此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善男子。此名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於此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汝當奉事。

說是如來成所作事了義教時。於大會中。有七十五千菩薩摩訶薩。皆得圓滿。法身證覺。

解深密經卷第五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