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三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送使品第九

爾時娑伽羅龍王。白光味菩薩言。

大德。乃能憶念。如是過去。宿命劫中。種種善業。無量往事。而不忘失。及說虛空。星宿照明。安施法用。悉皆了達。一一無遺。於三界中。最尊最勝。智慧第一。更無能過。是故彼龍。并及我等。如是方便。得脫此獄。離於苦惱。憐愍眾生。慈悲一切。功德戒行。及婆羅多。莊嚴於心。一切滿足。

是時光味。語諸龍言。

我今非是。佉羅虱吒。苦行仙人。亦復不能。於虛空中。置於星宿。今我說者。神通力知。汝娑伽羅。諸龍王等。莫作是說。我實不能。然此佉羅虱吒仙人。宿往因緣。說猶未盡。

爾時帝釋。及諸梵天。各向佉羅虱吒仙人。齊共合掌。作如是言。

我等樂聞。唯願更說。我等梵天。諸天中尊。猶如大仙。聖人中尊。我諸天中。有梵行者。若放種種。神祇咒術。我皆了知。亦能為他。分別廣說。

時虱吒仙言。

若能如是。亦可教化。一切眾生。悉令知之。

是時青眼。帝釋天主。在於眾中。

虱吒仙人。語帝釋言。

天主。一切善法。必令具足。住持於世。常使照明。修善法人。擁護勿捨。若有精進。樂善眾生。持戒多聞。修禪學慧。如是等眾。天主應當。供給所須。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種種施與。令無有窮。

我說虛空。星宿法已。今此世界。諸地分中。各有龍王。停止守衛。如娑伽羅龍。婆婁那。德叉迦。寶護大行。瞿娑羅。婆蘇婆。呼嚧俱叉。婆私無俱叉等。此八龍王。護於海中。能令大海。無有增減。

阿奴駄致。毘昌伽蘇致。婆婁那得。于問婁叉婆。此四龍王。守護池中。出一切河。是故諸河。流注無竭。

難陀。優波難陀。此二龍王。守護山中。是故諸山。叢林欝茂。

婆須吉。娑羅囉。蓋輸盧。瞿摩祇利。亦為守護。

毘梨沙。閻浮伽。赤眼娑羅婆帝。於小河水。而為守護。

悉陀摩奴。阿羅蘇摩。賀盧唱利。於聖人所。及諸藥草。而為作護。

堅固緊輸迦歡喜。此於地中。而為守護。

最勝光。毘喻婆三婆。毘離耶尸棄。此於火中作護。

動摩都劣三摸地。羈蘭那。羈賴車。此於風中作護。

優羅婆。羅阿闍耶。帝羅娑羅。此於樹中作護。

吁嚧呵張火。薄脚羅沙斯。此於花中作護。

香常跋陀耶。邏婆遮。富婁那迦羅。此於果中作護。

阿匙林婆。毘遮婆。多吁嚧脂。多末羅伽。彼中毘首羯磨蘇摩。敧師奇和沙月眼。此四種一切工巧。為最守護。

羈羅睺陀羅。僧伽那斯。阿蘭那。懼無迦。如此四種夜叉。於一切福德。布施等中。能為作護。

金剛眼。師子眼。善見眼。三槊。如此四種一。切龍護。如是等。各各為護。

爾時光味菩薩。於諸仙聖。天人龍中。最上最勝。憐愍一切。苦惱眾生。是故於此。救諸龍厄。令得解脫。

時光味菩薩。作是思惟。

云何當令。彼諸龍等。於三寶中。迴心歸向。

即以方便。善巧音辭。次第教言。一切龍王。

信於我者。我實不能。拔濟於汝。今有大聖。一切智人。乃能施汝。安隱無畏。我所讚歎。佉羅虱吒仙人功德。如是說法。非我小德。辦於斯事。彼聖人者。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已曾修習。種種福德。一切難事。皆悉能捨。所謂象馬。種種寶車。妻子國城。金銀輦輿。奴婢衣裳。床榻敷具。眾生須者。稱意與之。

或復手足。耳鼻舌身。頭目筋骨。皮肉肌膚。求無悋惜。速能滿足。六波羅蜜。具大慈悲。於苦惱眾生。能令解脫。為諸眾生。得安隱故。乃至處於。地獄之中。救濟眾生。心無暫捨。亦不自為。得成佛道。欲令一切。惡趣眾生。得脫種種。老病死苦。

是大仙人。乃往過去。無邊劫中。經歷是等。種種願行。而是仙人。生生世世。堅固精進。勇猛慈悲。引接眾生。安涅槃道。

又彼佉羅虱吒仙人。無量劫來。種種福德。具足圓滿。乃至生於。淨飯王家。託在摩耶夫人腹內。

既出生已。舉手唱言。

我三界中。最尊最勝。

放種種光。能與一切。眾生安樂。光因緣故。感動無量。天龍夜叉。及阿修羅。人非人等。一切悉來。而共供養。

又於生時。一一方面。各行七步。脚所蹈處。皆有蓮華。承捧其足。以此脚踏。行步因緣。一切山河。地及大海。悉皆濤動。如是變現。出生功德。

又。釋迦子。能令我等。一切眾生。解脫生老病死。寂滅安隱。離諸怖畏。到涅槃城。

說是語時。一切諸天。阿修羅眾。龍及夜叉。乾闥婆。緊陀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各散種種。眾寶雜華。塗香末香。於虛空中。猶如雨下。以用供養。種種讚歎。

爾時光味菩薩。為諸大眾。而說偈言。

過去無量僧祇劫。
種種布施習檀那。
清淨尸羅及羼提。
精進坐禪學般若。

安樂一切眾生故。備忍種種諸苦辛。

宮中六萬后妃嬪。
棄捨出家如脫屣。
獨處六年修苦行。
日食一麻一米麥。

精進晝夜不睡眠。
身形唯有皮骨在。
菩提樹下思惟坐。
八十萬眾天魔來。

四方上下地及空。
八十由旬悉充滿。
如是魔軍及眷屬。
皆能破壞使歸降。

成就無上勝菩提。
得證第一義諦果。
見聞種種無怖畏。
其心寂靜如涅槃。

常於一切眾生中。
等心愍念無偏黨。
真實智慧具足滿。
教導一切諸天人。

無一眾生起邪惡。
如是慈悲徹骨髓。
又於一切眾生類。
乃至蟻子及蜎飛。

不生惱亂毒害心。
一切眾生流轉中。
悉能令其得解脫。
又於繫縛諸有獄。

拔出眾生使獲安。
絓是小小如斫身。
大聖悉皆往救濟。
彼諸龍等一切眾。

能卻其惡及憂愁。
是故大聖哀愍來。
慈心出汝此獄中。
廣說無邊深秘要。

不自在者悉稱心。
一切歸寂安隱住。
得彼聖人救濟者。
不畏金翅諸鳥王。

各還所止恣意遊。
如本受樂心無異。
大聖過去修萬行。
不許惱亂一眾生。

汝等所有諸災惡。
魔王所為非佛作。
莫起餘心謗毀佛。
受我教誨發菩提。

勿生疑惡自迷沒。
一一皆如我前說。

爾時一切。諸大龍王。所有眷屬。男女大小。在於牟尼。聖人處者。聞此說已。各各一心。齊共合掌。作如是言。

南無南無大聖。一切世間。眾生中勝。具一切法。到自在岸。能與一切。眾生解脫。能與一切。眾生安樂。能與一切。眾生歡喜。能令一切。到智慧彼岸。

於諸眾生。慈悲平等。令修善法。悉具足滿。成就一切。善業眾生。安立善道。與實法眼。於天龍中。作上福田。於三界中。最勝最尊。能受世間一切供養。我等諸龍。同共辛苦。滿此獄中。未能得出。如是至心。禮拜歸命。

說此語已。一切龍等。悉得本形。雖復舊身。而猶不能。於彼山中。免離得出。

爾時一切。諸龍王等。復白光味菩薩言。

惟願救濟。如大德說。彼聖人者。於諸眾生。不起惱亂。常施安樂。此言誠實。我今信受。無有疑心。若愍眾生。慈悲救濟。惟願速來。令我等輩。出彼魔獄。

是時光味。告諸龍言。

彼大聖人。具足智慧。牟尼如來。心常憐愍。一切眾生。修習諸善。捨於諸惡。大悲普覆。於流轉中。精勤勇猛。接引眾生。於菩提道。令得安隱。現見因果。成就佛眼。一切菩薩摩訶薩。過去久遠。不瞋因緣。悉皆具足。慈悲喜捨。四梵行法。

復次。菩薩摩訶薩道行。因緣中生。因緣生已。種種惡趣。及慈等行。皆已說竟。

復次。彼佛如來世尊。住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諸佛剎。微塵等無量無邊。清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故。六波羅蜜。悉具足滿。菩薩摩訶薩。出於流轉。生死海故。到大涅槃。智慧彼岸。壞四魔故。紹三寶種。不斷絕故。能以法水。洗諸眾生。一切煩惱。垢令清淨故。如來如是。永離攀緣。說四梵行。

復說如性。出相離相。及離我見。一切法等。無盡方便。謂於五陰。十八界。十二入。實諦觀故。四大差別。生死等法。皆得滅盡。方便離於。貪瞋癡等。一切煩惱。體性悉空。無眾生界。離諸攀緣。無喜離喜。無行離行。無物離物。無想離想。無諸障礙。無有處所。無塵無染。無暗無明。不可捉持。無自無他。不來不去。無異離行。乃至一切。陰入界等。智眼體性。非暗非明。不行不生。法界真實。不滅不壞。如如不生。法界真實皆空。過去一切。諸法等中。悉皆了達。是真攀緣。如來從生。

若有菩薩。於是法中。達到彼岸。具足充滿。六波羅蜜。猶如虛空。離色離觸。如是心得。無障礙智。普斷一切。諸見及習。悉皆除盡。如是得離。一切煩惱。是名菩薩摩訶薩。離觀四種。梵行之法。

是時光味。說此法已。

時彼眾中。娑伽羅龍王。毘昌伽蘇脂龍王。須摩呼嚧迦沙護寶龍王。如是等龍王。已於過去。菩薩行中。修習福德。發弘誓願。念宿命已。即得光明。照耀陀羅尼。餘諸龍眾。八十那由他。亦曾過去。種種願行。悉修習來。一切皆發。三菩提心。得於三昧。

爾時光味。即自化作。聖人之身。如菩薩形。與諸仙等。乘神通力。從虛空中。往如來所。

念佛三昧品第十

爾時一切。諸龍眾等。信受光味。菩薩之言。皆悉至心。歸依於佛。歸依於法。歸依於僧。

作是歸時。魔王波旬。親見親聞。既見聞已。大生驚怪。怖畏不安。瞋恚憂愁。遍身流汗。舉手摸頭。而說偈言。

呵呵看彼甚大笑。
姦偽幻惑釋沙門。
誘誑諸龍皆歸已。
迷忤一切諸眾生。

惑亂道中妄安立。
實非言是我法真。
如是實法若得時。
彼中始終應不失。

爾時波旬。說是偈已。彼眾之中。有一魔女。名為離暗。此魔女者。曾於過去。殖眾德本。作是說言。

沙門瞿曇。名稱福德。若有眾生。得聞佛名。一心歸依。一切諸魔。於彼眾生。不能加惡。何況見佛。親聞法人。種種方便。慧解深廣。父王今者。欲於如來。及學佛道者邊。興造惡心。終不能成。

時魔王言。

沙門瞿曇。解達真如。智慧廣大。於空法中。深入堅固。自既度脫。生死大海。又教眾生。亦皆出離。

魔女答言。

如王所說。若於空法。覺實際者。設千萬億。一切魔軍。終不能得。須臾為害。如來今者。開涅槃道。女欲往彼。歸依於佛。

即為其父。而說偈言。

離相不著人中勝。
如如常住天中尊。
到於彼岸智慧城。
我今欲往歸依彼。

修學三世諸佛法。
度脫一切苦眾生。
善於諸法得自在。
當來願我還如佛。

爾時離暗。說是偈已。父王宮中。五百魔女。姊妹眷屬。一切皆發。菩提之心。

是時魔王。見其宮中。五百諸女。皆歸於佛。發菩提心。益大瞋忿。怖畏憂愁。即作是念。

我今當行。大魔王力。大魔王威。於自宮中。魔王坐處。極盡神化。當彼聖人。牟尼住所。一切諸龍。和合集處。作大火石。從虛空中。一時雹下。碎彼諸龍。及光味仙人。使其遠散。若彼去者。我魔王宮。乃可安樂。

作是念已。即於空中。放大火雹。如雨而下。

是時如來。以神通力。變彼火石。悉為天華。繽紛亂墜。墮佉羅坻。滿山頂上。聖人住處。悉皆充遍。一切龍王。莫不歡喜。

是時魔王。見雹下於。聖人住所。即自指示。五百女言。

諸女好看。今彼處所。一切諸龍。眷屬大眾。歸依沙門。瞿曇邊者。我已破碎。一切如塵。何況我宮。而不能壞。若我宮中。有欲歸向。於瞿曇者。要當使其。如彼不異。

是時五百。諸魔女等。更為波旬。而說偈言。

若有眾生歸佛者。
彼人不畏千億魔。
何況欲度生死流。
到於無為涅槃岸。

若有能以一香華。
持散三寶佛法僧。
發於堅固勇猛心。
一切眾魔不能壞。

何況畢定求作佛。
若有精誠持一戒。
或復至心來佛邊。
聽受一句微妙法。

即發不退菩提道。
決定一切眾中尊。
得佛金剛不壞身。
能摧一切四魔眾。

父王但看諸龍等。
各散種種香華雲。
惟佛世尊能了知。
非是魔王之境界。

獨一導師處於世。
說於殊勝難思議。
所作一切皆吉祥。
能令眾生罪業除。

我等過去無量惡。
一切亦滅無有餘。
至誠專心歸佛已。
決得阿耨菩提果。

爾時魔王。聞是偈已。倍大瞋恚。怖畏煎心。憔悴憂愁。獨坐宮內。

是時。光味菩薩摩訶薩。聞佛說法。一切眾生。盡離攀緣。得四梵行。當於佛前。從空而下。

到佛所已。光味菩薩。與其大眾。為佛作禮。右繞三匝。卻住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如來。說彼四禪地依止心念陀羅尼。以是陀羅尼。咒術力故。我憶過去。有二婆羅門子。以欲事故。罪應合死。為官所收。殺時未到。王勅有司。付於牢獄。半月半月。時給一飡。五縛繫身。兩手兩足。悉皆桁械。咽喉被鎖。飢渴難堪。兼復畏於。死時將逼。獄中一心。歸依於佛。彼時有佛。名曼陀羅華香。專意佛邊。遙求救濟。

是時彼佛。憐愍眾生。及我等故。於自座中。現佛境界。大神通力。說四禪地依止心念陀羅尼。作如是言。

我以佛力。令彼獄中。二婆羅門。聞此四禪地依止心念陀羅尼。聞已歡喜。至心憶念。以是因緣。令其所有。一切惡業。一切障礙。若今生中。惡業障礙。若多生中。諸惡業障。若煩惱障。法障。眾生障。捨施障。智慧障。生活障。壽命未盡。橫死障。意欲不生。繫地所牽。業力障礙。若有清淨。佛剎之中。情願欲生。而不得往。違心障礙。如此一切。惡業障礙。聞此四禪地依止心念陀羅尼因緣故。喉及手足。五種枷鎖。自然一時。脫落在地。即於獄中。得陀羅尼力。

以神力故。得出於獄。從虛空中。到曼陀羅華香佛所。禮拜供養。盡其壽命。即得往生。山光佛剎。

彼佛世尊。名曰雲色。從雲色佛。求請出家。既出家已。生生世世。無量劫中。常得不生。於空佛剎。恒值佛世。如今此剎。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佛土。地及虛空。乃至阿迦膩吒天。人非人等。皆悉充滿。

時彼佛剎。一切眾生。地及空中。乃至阿迦膩吒天。亦復如是。一切眾生。具足惡業。及諸障礙。以彼如來。為眾生故。說此四禪地依止心念陀羅尼。身口意惡。悉皆消除。若聽聞此。陀羅尼力。一切三世。諸罪惡業。悉滅無餘。

又彼眾生。種種更得。人忍三昧陀羅尼。乃至壽命。欲盡之時。此間死已。如願欲生。他方清淨佛剎。應念即生。得於宿命。常勤精進。行十善法。常不復墮。三惡道中。常能修行。六波羅蜜。常行四攝。常得見佛。常聞於法。常供養僧。常得四禪。及五神通。常具足得。四梵行念。生生世世。常與彼法。和合共生。乃至涅槃。未曾捨離。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大利。益眾生故。作如是說。過去宿命。發心因緣。

爾時世尊。復告光味菩薩言。

善男子。諦聽諦聽。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男或女。有信心者。欲於三乘。及餘道中。願得速證涅槃道。盡一切苦者。欲得一切。聞持在心。一切身口。意業清淨。欲護佛法。欲求種種利益。種種衣食。一切豐饒。自在殊勝。端正大力。眷屬強盛。國土富安。職位高遷。多人敬奉。聰明智慧。最尊最勝。行住四儀。常無所乏。及樂種種。施戒坐禪。得諸三昧。乃至無色。一切有頂。所有三昧。亦復樂於。四梵天行。若有樂於。陀羅尼人。

望得如是。種種眾事。而彼惡業。堅固厚重。諸業障礙。煩惱障礙。乃至欲生。清淨佛剎。不生障礙。以如是故。種種善願。不得稱心。

欲令如是。種種惡業。速滅盡者。而此眾生。應淨洗浴。著鮮潔衣。菜食長齋。勿噉辛臭。於寂靜處。莊嚴道場。正念結加。或行或坐。念佛身相。無使亂心。更莫他緣。念其餘事。或一日夜。或七日夜。不作餘業。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乃至無量念者。見佛色身。無量無邊。彼佛身形。三十二相。於一一相。亦念亦觀。皆令明了。隨所見相。見青光明。於彼光相。專精繫意。無令心亂。

作是念時。而誦是咒。

哆絰咃。毘視林婆。毘視林婆。欝頭波駄避耶毘視林婆。斯那婆頗。羅斯那婆頭。羅阿㝹那多他。恀阿㝹那多他。恀復噓多俱致毘視林婆。毘視林婆。莎呵。

如是一相。在於前心。䯇䯇專念。不起亂想。然後誦此。陀羅尼咒。乃至念於。佛身相中。青色出光。彼光出已。從行者頂入。

爾時安心。慎莫驚怖。於自身中。見於此光。如彼青色。念此青光。於自身中。各各肢體。處處遍行。乃至一切。身中火然。

見火然已。乃至成灰。及四方風。來吹散滅。如是念時。見於自身。無有一相。惟有空在。乃至十方。皆悉是空。不見一色。如是念佛。青色力緣。誦持於咒。成就此行。

善男子。若復有人。如是繫念。不散亂心。學四禪地依止心念陀羅尼。而彼眾生。一切業障。煩惱障。法障。罪業皆盡。惟除五逆。破毀正法。誹謗聖人。

若復有人。如是樂者。能如上習。念佛三昧。一日一夜。口能誦持。一切佛法。一切外道。十八種論。智慧勝處。如是種種。句義文章。悉皆憶持。無有遺忘。

又一日夜。得於四禪。四種神通。四無量行。四種辯才。及四無色。三摩跋提。如是等法。一切成就。具足得之。如是修者。乃至能於。一彈指頃。到一佛剎。及無量剎。

又以一足。能動如是。無量剎土。過是等剎。亦能動搖。能以一身。結跏趺坐。遍滿諸剎。如是世界。能令水滿。十方塵數。皆能數知。能以七寶。滿諸國界。

又復彼人。於一念頃。悉能得知。生死業報。過去現在。及以當來。一切眾生。所有心數。

又彼行人。能以一身。種種化作。一切佛身。帝釋天身。梵天王身。那羅延身。摩醯首羅身。四天王身。轉輪聖王身。乃至水火遍虛空。

又復彼人。如是念者。能一念中。一切十方。地及虛空。種種華滿。七寶充遍。一切眾香。傘蓋幢幡。種種衣裳。種種纓絡。一切虛空。皆悉能滿。

若復有人。至心修習。此四禪地依止念佛三昧。一一差別。諦識了達。

時彼眾生。如是無量。惡業悉盡。如是無量。福德精進。種種三昧。種種陀羅尼。種種忍。及五神通。於餘乘中。速得滿足。流轉海中。畢定疾出。除五無間。謗法誹聖。不得是法。彼人應須。經七七日。此四禪地依止念佛三昧。心內熏修。於此法中。常說修習。不捨離者。一切罪盡。若不專心。罪兩分盡。平常用心。罪一分盡。如是修習。須精進心。純信敬心。能如是者。彼惡乃盡。

若復有人。此四禪地依止念佛三昧。或天中說。或人中說。若彼天人。信心聽受。如此三昧。內自思惟。生於歡喜。

如是之人。若在牢獄。五鎖繫身。或復餘處。受辛苦者。悉得免脫。若失生活。或復求財。或打或燒。或臨河水。或被毒藥。或為種種。怨家來侵。或一切鬼。或一切幻。或復國王。種種怖畏。或自家中。鬪諍口舌。或復他人。橫來瞋怒。或死怖畏。或惡道中。欲墮怖畏。如是怖畏。此業皆盡。生人天中。

若復有人。一聞如是。四禪地依止念佛三昧。至心信受如是。念佛三昧。有大勢力。有大利益。小小用心。尚得如是。何況至心。無有疑惑。

說此三昧法時。眾中八十六頻婆羅。那由他百千。從十方來。諸天人等。過去已曾。為此三昧。所熏修者。皆悉獲得。如上所說。

復有八十四。那由他眾生。得苦智忍。無量眾生。得此三昧。或須陀洹。至羅漢果。

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時。彼離暗。五百魔女。承佛神力。在魔王宮。悉皆得此。念佛三昧。悉捨本形。得男子身。曾於過去。修學如是。念佛三昧故。

時此五百。諸魔王女。得三昧已。及男子身。心生歡喜。欲往佛所。一切化作。大梵天身。一一梵王。無量千億。眷屬圍繞。或作無量。帝釋天身。亦有千億。眷屬圍繞。各以無量種。種音樂。種種莊嚴。如是化已。從魔宮下。向如來所。設於供養。種種華鬘。末香塗香。散於佛上。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一

爾時佛告。光味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汝今當知。彼一切龍。惡道中生。罪業悉盡。

復告光味。

空觀心念故。

時光味言。

如是。世尊。如來清淨。戒行具足。如來當為。一切諸龍。作莊嚴故。

復次。光味。我於是時。實為諸龍。不可思議。業報差別。欲廣說故。

爾時一切。諸色欲天。乃至夜叉。鳩槃荼等。從虛空中。雨種種華。散種種香。衣服幢幡。七寶瓔珞。種種伎樂。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一時俱作。歌詠讚歎。出妙音聲。人與非人。僉然恭敬。

爾時世尊。從座而起。四面顧視。向北方看。

此何處山。與須彌接。近彼欲界。及於色天。

爾時如來。與諸大眾。菩薩聲聞。天人龍神。一切八部。四面圍繞。前後導從。趣須彌山。是時如來。欲以足步。躡於山根。次第登上。

大梵天等。知佛欲昇。須彌山頂。即為如來。化作七寶階橋。持諸天衣。及華香末。種種校飾。

如是作已。前白佛言。

惟願如來。行我橋上。

他化樂天。亦為佛故。用閻浮金。化作寶橋。以龍栴檀末。而散橋上。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行我橋上。

化自樂天。亦為佛故。用諸天金。化作寶橋。種種牛頭。細栴檀末。散於橋上。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行我橋上。

兜率陀天。亦為佛故。以諸天銀。化作寶橋。以諸種種。應時所出。微妙之香。名黑栴檀末。而散橋上。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行我橋上。

須夜摩天。亦為如來。以天琉璃。化作寶橋。散諸種種。多摩羅葉細末香。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行我橋上。

天帝釋。亦為佛故。以赤真珠。化作寶橋。以天種種栴檀。一切寶末。用散橋上。又以天繒。七寶妙網。而羅覆之。

覆已。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行我橋上。

如是四鎮。四大天王。亦以珍琦。天石藏寶。為如來故。化作寶橋。亦持細妙。種種天衣。覆於橋上。

覆已。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從我橋上。上須彌山。

是時。四大阿修羅王。并其眷屬。為如來故。以其所出。摩娑羅寶。化作寶橋。持天金銀。細末之屑。散於橋上。

散已。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行我橋上。

爾時世尊。為彼一切。梵釋四鎮。及阿修羅。諸天王等。以憐愍故。一時化作。八佛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有殊異。八部四眾。菩薩聲聞。圍繞導從。

彼一切天。阿修羅等。如是大設。諸莊嚴已。

時佛世尊。即上寶橋。昇須彌頂。或餘處起。或餘處去。彼八如來。身大明耀。一一佛身。皆放光明。如百千億。日月之光。一時照明。

如是八佛。放身光已。

時諸龍眾。一切皆在。此佉羅山。聖人處所。集聚而住。

諸龍見已。一切怪言。

此是何處。八大護世。今來依止。於須彌山。

爾時難陀。優波難陀龍王。作如是言。

此是梵天。一切欲色。圍繞而住。一切天中。最為殊勝。到智慧岸。憐愍我等。故來至此。今一切龍。若欲得出。此苦獄者。皆可禮敬。

是時。阿那婆蹋多龍王。作如是言。

此非梵天。乃是魔王。於欲界中。威力自在。愍我等故。妻子眷屬。皆悉圍繞。為欲界中。一切眾生。脫於怖畏。故來是中。救我龍厄。

時地利致色龍王。作如是言。

此非魔王。乃是欲界。他化等天。故來此中。欲令一切。諸龍解脫。

爾時眾中。一切龍王。皆發大聲。作如是言。

願諸天等。與我解脫。與我解脫。施我安樂。令我早得。出於此獄。

時娑伽羅龍王。復作是言。

彼非兜率。化自樂等。此是天主。釋提桓因。所放光明。照於欲界。及四天下。觀彼一切。四域眾生。樂於善法。汝等一切。起慈悲心。更勿生瞋。於彼天所。求乞解脫。速離此苦。

時善住龍王。作如是言。

此非帝釋。乃是一切。諸色界天。捨於禪樂。從彼下來。欲雨法雨。與眾生樂。汝諸龍等。一切至心。禮拜乞救。

時毘昌伽蘇脂龍王。復作是言。

此非色天。神通力來。是四天王。毘沙門等。為護四方。各各自將。眷屬而來。欲除罪惡。諸眾生故。

爾時寶護龍王。復作是言。

此非四天王。我見染衣。剃除鬚髮。身服袈裟。相好端然。盛德自在。為諸天人。之所瞻仰。恭敬供養。合掌圍繞。如日月天。星宿遍繞。此八大聖。皆悉顯赫。堅固照明。身紫金光。三十二相。慈悲一切。於三界中。得受供養。

爾時。毘昌伽蘇脂龍王。更如是言。

真實導師。我親見來。能救能護。一切眾生。能竭苦海。能於此獄。與解脫樂。今近住此。須彌山頂。如是世尊。神通力故。此須彌頂。忽更廣闊。八十四百。千踰闍那。

爾時欲色。一切諸天。各欲供養。於如來故。為佛造作。七寶階橋。樓閣梯橙。次第節級。乃至上到。阿迦膩吒天。各以種種。不可思議。天雜琉璃。羅網校飾。猶如寶蓋。巧妙少雙。一切眾生。見無厭足。無量百千。種種珍寶。以用莊嚴。種種天衣。種種瓔珞。種種傘蓋。繒綵幢幡。蠡鼓鍾鈴。花香伎樂。如是供養。遍滿虛空。

爾時世尊。告帝釋言。

天主。如是三千大千世界。娑婆剎土。一切諸佛。并大菩薩摩訶薩。大阿羅漢。大仙聖人。及樂福德。大力魔王。種種色欲。天龍夜叉。人非人等。於此三千大千剎住。受用皆訖。

如是。帝釋。此須彌山。如來世尊。十方佛剎。諸來菩薩。大阿羅漢。一切聖人。樂福魔王。大德諸天。乃至於龍。夜叉羅剎。人及非人。此須彌山。皆悉停住。汝諸天等。當來世中。多得勢力。

時天帝釋。白佛言。

若佛如來。憐愍我者。如是受用。神通力作。及此三千大千世界。娑婆剎中。所有菩薩。大阿羅漢。大梵魔王。他化樂天。諸帝釋天。乃至於此。娑婆世界。所有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婁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

復有大力。福德眾生。天中聖人。人中聖人。一切皆來。供養佛故。見於佛故。禮拜佛故。聽於法故。如是等眾。此須彌山。若受用者。我於當來。增大勝樂。得大安隱。

爾時世尊。受帝釋天。於彼中住。端坐正念。熙怡微笑。笑已口中。出種種光。青色。黃色。赤色。白色。紫頗梨色。照此三千大千佛剎之中。百億魔王宮。百億帝釋宮。百億梵天宮。百億一切。諸天王宮。百億阿修羅王宮。百億聖人。牟尼住處。

是一切光。如是照已。如上所說。一切福德。大力魔王。乃至聖人。一切驚覺。各各尋光。乘神通力。如一念頃。來到於此。須彌山頂。

爾時世尊。現神光已。告帝釋言。

天主。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佛剎中。則有百億。須彌山王。是時一切。諸須彌中。此須彌山。最尊最勝。

何以故。我及天人。一切大集。在此受。用度諸龍故。

說此語時。無量百億。帝釋天等。一切梵王。皆大歡喜。

如是如來。神通力故。時四龍王。皆得從彼。聖人住處而出。既得出已。各還自方。

如是。娑伽羅龍王。還於南方。大海岸中。復其本身。大如須彌。乃至舉頭。到帝釋宮。自見於佛。

如是西方。護寶龍王。北方。毘昌伽蘇脂龍王。東方。蘇摩呼嚧叉龍王。各還大海。於舊宮中。悉復本形。乃至如前。須彌山頭。自來見佛所。餘無量那由他。百千萬億。猶在彼處。不能得出。

時一切龍。向大聖人。如是稱說。

願救濟我。願救濟我。於此獄中。令速解脫。

爾時難陀。優波難陀。二龍王等。從佉羅山。聖人住處。各以自身。依須彌山。化作大橋。拄帝釋宮。作如是言。

惟願如來。踏此橋上。從須彌頂。下佉羅坻。聖人處坐。為一切龍。歸依說法。

時帝釋天。如是念言。

此龍身澁。毒氣皮麁。或傷如來。足不安隱。

作是念已。即以天服。覆於龍身。又持天中。牛頭栴檀。優羅伽娑羅栴檀。多摩跋香。此三種香。及以天華。種種屑末。散於橋上。并蔽龍身。

時佉羅坻。牟尼住處。以佛力故。更增廣博。八十四億那由他。百千踰闍。彼處廣已。大梵天王。以天金銀。化作師子。須彌寶座。種種莊嚴。幡華帳蓋。而安置之。

爾時一切。諸龍王等。聞是語已。各白佛言。

世尊。惟願憐愍。救我等苦。

佛言龍王。

汝等先應。至心念佛。我當救之。

爾時世尊。在須彌頂。告於長老憍陳如言。

憍陳如。諸佛境界。奮迅神通。加被之力。如是說法。及此一切。三千大千。娑婆世界。佛剎之中。所有一切。無量眾生。彼諸眾生。聞我說法。能聽受者。

憍陳如。一切諸法。悉皆無常。一切諸法。生住無常。

何以故。生因緣故。

如眼識生。生已住。住已念。念更生。此即是苦。是生因緣。即是苦生。即是癰瘡。即是一切。十二有支。即是生老。病死因緣。如是念念生滅。如眼因緣。耳鼻舌身。亦復如是。

憍陳如。住雖暫有。滅更漸生。此譬如窓。此生住緣。此苦因緣。有此百種。老病及死。如是展轉。漸生因緣。眼見造業。隨見隨念。隨念隨造。所造生死。因緣無窮。

憍陳如。如眼寂滅。光滅沒故。不見眾色。如彼日沒。窓中不見。若因緣滅。一切患滅。十二有支。一切寂滅。生死寂滅。如日沒緣。耳鼻舌身。亦復如是。

憍陳如。如心寂滅。所緣亦滅。此窓因緣。如本不生。一切萬法。亦復如是。此名苦滅。一切患滅。十二有支。一切寂滅。究竟生死。盡諸有邊。亦復如是。

憍陳如。眾生不知。眼之生滅。隨逐耳鼻。舌身所染。是故流轉。於五道中。我之聖法。能離生死。過於彼岸。

是故如來。為斷一切。眼生滅故。而演說法。亦為說苦。斷苦行法。一切苦中。得盡其底。

是故如來。得此法已。是一切天。梵中大梵。天中大天。人中大人。沙門中。大沙門。婆羅門中。大婆羅門。大慈悲中。大悲最勝。無上之尊。為大丈夫。已度生死。流轉彼岸。一切世中。最勝檀那。曇摩。僧琰摩。

何者檀那。

所謂捨施。乃至頭目手足。所須肢節。皆悉能捨。況復餘物。此名檀那。

何者曇摩。

清淨持戒。乃至人來。索頭與頭。心不瞋忿。慈悲不失。是名曇摩。

何者僧琰摩。

不捨六根。一心禪定。一切福德。言語誦持。憶念不忘。此二思量。思念已修。此二種。名僧琰摩。一切眾生。平等心法。

若我捨法。曇摩檀那。及僧琰摩。四梵行法。聖八正道。如是之法。慈心熏故。此一切法。於無量劫。慈心修故。如我所得。一切諸法。於眾生中。廣演宣說。亦作導師。悲憐眾生。開解其意。演說此事。無所缺減。

汝等今者。應當一心。信受奉持。學習諸禪。種種蘭若。或林樹下。或復塚間。種種山巖。崖岸中住。於彼坐禪。為盡生死故。勤大精進。身心不倦。莫作下心。無所成故。死時悔惱。此我一切。所教之法。

如是說已。此娑婆界。三千大千佛剎之中。百億四天下。一四天下。則有無量。億那由他。百千眾生。彼諸眾生。種種善根。福德具足。或得陀羅尼。或得於忍。或得法眼。或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或有眾生。地獄畜生。餓鬼等中。餘報惡業。悉得盡滅。如是夜叉。貧窮因緣。一切皆盡。而得大富。或有眾生。人中貧窮。惡業報盡。及諸惡病。皆得除愈。獄禁眾生。皆蒙解脫。

爾時娑伽羅龍王。即於佛前。說偈讚歎。

真金離垢滿月面。
清淨行具最勝田。
三界天人龍中尊。
能去眾生濁垢惱。

施戒忍辱及精進。
成就真實平等心。
解脫諸龍施安樂。
憶念往昔誓願力。

慈悲久修眾業行。
堅固勝彼諸眾生。
如是備受眾苦辛。
不忘彼龍諸所惱。

種種流轉得越度。
出過生死海彼岸。
自身解脫濟群生。
智水洗龍使清淨。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三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