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憍陳如品第二十五之二

復有梵志。名曰清淨浮。作如是言。

瞿曇。一切眾生。不知何法。見世間常。無常。亦常無常。非有常。非無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

善男子。不知色故。乃至不知識故。見世間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梵志言。

瞿曇。眾生知何法故。不見世間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

善男子。知色故。乃至知識故。不見世間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梵志言。

世尊。唯願為我。分別解說。世間常無常。

佛言。

善男子。若人捨故。不造新業。是人能知。常與無常。

梵志言。

世尊。我已知見。

佛言。

善男子。汝云何見。汝云何知。

世尊。故名無明與愛。新。名取。有。若人遠離。是無明愛。不作取有。是人真實。知常無常。我今已得。正法淨眼。歸依三寶。唯願如來。聽我出家。

佛告憍陳如。

聽是梵志。出家受戒。

時憍陳如。受佛勅已。將至僧中。為作羯磨。令得出家。十五日後。諸漏永盡。得阿羅漢果。

犢子梵志。復作是言。

瞿曇。我今欲問。能見聽不。

如來默然。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犢子復言。

瞿曇。我久與汝。共為親友。汝之與我。義無有二。我欲諮問。何故默然。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純善質直。常為知故。而來諮啟。不為惱亂。彼若問者。當隨意答。

佛言。

犢子。善哉善哉。隨所疑問。吾當答之。

犢子言。

瞿曇。世有善耶。

如是。梵志。

有不善耶。

如是。梵志。

瞿曇。願為我說。令我得知。善不善法。

佛言。

善男子。我能分別。廣說其義。今當為汝。簡略說之。

善男子。欲名不善。解脫欲者。名之為善。瞋恚愚癡。亦復如是。殺名不善。不殺名善。乃至邪見。亦復如是。

善男子。我今為汝。已說三種。善不善法。及說十種。善不善法。若我弟子。能作如是。分別三種。善不善法。乃至十種。善不善法。當知是人。能盡貪欲。瞋恚愚癡。一切諸漏。斷一切有。

梵志言。

瞿曇。是佛法中。頗有一比丘。能盡如是。貪欲瞋癡。一切諸漏。一切有不。

佛言。

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比丘等。能盡如是。貪欲恚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瞿曇。置一比丘。是佛法中。頗有一比丘。尼能盡如是。貪欲瞋癡。一切諸漏。一切有不。

佛言。

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比丘尼。能斷如是。貪欲瞋癡。一切諸漏。一切諸有。

犢子言。

瞿曇。置一比丘。一比丘尼。是佛法中。頗有一優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淨。度疑彼岸。斷於疑網不。

佛言。

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優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淨。斷五下結。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斷於疑網。

犢子言。

瞿曇。置一比丘。一比丘尼。一優婆塞。是佛法中。頗有一優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淨。度疑彼岸。斷疑網不。

佛言。

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優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淨。斷五下結。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斷於疑網。

犢子言。

瞿曇。置一比丘。一比丘尼。盡一切漏。一優婆塞。一優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淨。斷於疑網。是佛法中。頗有優婆塞。受五欲樂。心無疑網不。

佛言。

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無量。諸優婆塞。斷於三結。得須陀洹。薄貪恚癡。得斯陀含。如優婆塞。優婆夷。亦如是。

世尊。我於今者。樂說譬喻。

佛言。

善哉善哉。樂說便說。

世尊。譬如難陀婆。難陀龍王。等降大雨。如來法雨。亦復如是。平等雨於。優婆塞。優婆夷。

世尊。若諸外道。欲來出家。不審如來。幾月試之。

佛言。

善男子。皆四月試。不必一種。

世尊。若不一種。唯願大慈。聽我出家。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

聽是犢子。出家受戒。

時憍陳如。受佛勅已。立眾僧中。為作羯磨。於出家後。滿十五日。得須陀洹果。

既得果已。復作是念。

若有智慧。從學得者。我今已得。堪任見佛。

即往佛所。頭面作禮。修敬已畢。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諸有智慧。從學得者。我今已得。唯願為我。重分別說。令我獲得。無學智慧。

佛言。

善男子。汝勤精進。修習二法。

一。奢摩他。二。毘婆舍那。

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須陀洹果。亦當勤修。如是二法。

若復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亦當修習。如是二法。

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四禪。四無量心。六神通。八背捨。八勝處。無諍智。頂智。畢竟智。四無礙智。金剛三昧。盡智。無生智。亦當修習。如是二法。

善男子。若欲得十住地。無生法忍。無相法忍。不可思議法忍。聖行。梵行。天行。菩薩行。虛空三昧。智印三昧。空。無相。無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嚴三昧。金剛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行。亦當修習。如是二法。

犢子聞已。禮拜而出。在娑羅林中。修是二法。不久即得。阿羅漢果。

是時復有。無量比丘。欲往佛所。

犢子見已。問言。

大德。欲何所至。

諸比丘言。

欲往佛所。

犢子復言。

諸大德。若至佛所。願為宣啟。

犢子梵志。修二法已。得無學智。今報佛恩。入般涅槃。

時諸比丘。至佛所已。白佛言。

世尊。犢子比丘。寄我等語。

世尊。犢子梵志。修習二法。得無學智。今報佛恩。入於涅槃。

佛言。

善男子。犢子梵志。得阿羅漢果。汝等可往。供養其身。

時諸比丘。受佛勅已。還其尸所。大設供養。

納衣梵志。復作是言。

如瞿曇說。

無量世中。作善不善。未來還得。善不善身。

是義不然。

何以故。如瞿曇說。

因煩惱故。獲得是身。

若因煩惱。獲得身者。身為在先。煩惱在先。若煩惱在先。誰之所作。住在何處。若身在先。云何說言。因煩惱得。是故若言。煩惱在先。是則不可。若身在先。是亦不可。若言一時。又亦不可。先後一時。義皆不可。是故我說。一切諸法。皆有自性。不從因緣。

復次。瞿曇。堅是地性。濕是水性。熱是火性。動是風性。無所罣礙。是虛空性。是五大性。非因緣有。若使世間。有一法性。非因緣有。一切法性。亦應如是。非因緣有。若有一法。從因緣有。何因緣故。五大之性。不從因緣。

瞿曇。眾生善身。及不善身。獲得解脫。皆是自性。不從因緣。是故我說。一切諸法。自性故有。非因緣生。

復次。瞿曇。世間之法。有定用處。譬如工匠。云如是木。任作車輿。如是任作。門戶床机。亦如金師。所可造作。在額上者。名之為鬘。在頸下者。名之為瓔。在臂上者。名之為釧。在指上者。名之為環。用處定故。名為定性。

瞿曇。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有五道性故。有地獄。餓鬼。畜生。人。天。若如是者。云何說言。從於因緣。

復次。瞿曇。一切眾生。其性各異。是故名為。一切自性。

瞿曇。如龜陸生。自能入水。犢子生已。能自飲乳。魚見鉤餌。自然吞食。毒蛇生已。自然食土。如是等事。誰有教者。如刺生已。自然頭尖。飛鳥毛羽。自然色別。

世間眾生。亦復如是。有利。有鈍。有富。有貧。有好。有醜。有得解脫。有得下有。是故當知。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復次。如瞿曇說。

貪欲瞋癡。從因緣生。如是三毒。因緣五塵。

是義不然。

何以故。眾生睡時。遠離五塵。亦復生於。貪欲瞋癡。在胎亦爾。初出胎時。未能分別。五塵好醜。亦復生於。貪欲瞋癡。諸仙賢聖。處閑寂處。無有五塵。亦能生於。貪欲瞋癡。亦復有人。因於五塵。生於不貪。不瞋不癡。是故不必。從於因緣。生一切法。以自性故。

復次。瞿曇。我見世人。五根不具。多饒財寶。得大自在。有根具足。貧窮下賤。不得自在。為人僕使。若有因緣。何故如是。是故諸法。各有自性。不由因緣。

復次。瞿曇。世間小兒。亦復未能。分別五塵。或笑或啼。笑時知喜。啼時知愁。是故當知。一切諸法。各有自性。

復次。瞿曇。世法有二。

一者。有。二者。無。

有即虛空。無即兔角。如是二法。一是有故。不從因緣。二是無故。亦非因緣。是故諸法。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佛言。

善男子。如汝所言。

如五大性。一切諸法。亦應如是。

是義不然。

何以故。善男子。汝法中以。五大是常。何因緣故。一切諸法。悉不是常。若世間物。是無常者。是五大性。何因緣故。不是無常。若五大常。世間之物。亦應是常。

是故汝說。

五大之性。有自性故。不從因緣。令一切法。同五大者。

無有是處。

善男子。汝言用處定故。有自性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皆從因緣。得名字故。若從因得名。亦從因得義。云何名為。從因得名。如在額上。名之為鬘。在頸名瓔。在臂名釧。在車名輪。火在草木。名草木火。

善男子。木初生時。無箭矟性。從因緣故。工造為箭。從因緣故。工造為矟。是故不應。說一切法。有自性也。

善男子。汝言。

如龜陸生。性自入水。犢子生已。性能飲乳。

是義不然。

何以故。若言入水。非因緣者。俱非因緣。何不入火。犢子生已。性能𠲿乳。不從因緣。俱非因緣。何不𠲿角。

善男子。若言諸法。悉有自性。不須教習。無有增長。是義不然。

何以故。今見有教。緣教增長。是故當知。無有自性。

善男子。若一切法。有自性者。諸婆羅門。一切不應。為清淨身。殺羊祠祀。若為身祠。是故當知。無有自性。

善男子。世間語法。凡有三種。

一者。欲作。二者。作時。三者。作已。

若一切法。有自性者。何故世中。有是三語。有三語故。故知一切。無有自性。

善男子。若言諸法。有自性者。當知諸法。各有定性。若有定性。甘蔗一物。何緣作漿。作蜜石蜜。酒苦酒等。若有一性。何緣乃出。如是等味。若一物中。出如是等。當知諸法。不得一定。各有一性。

善男子。若一切法。有定性者。聖人何故。飲甘蔗漿。石蜜黑蜜。酒時不飲。後為苦酒。復還得飲。是故當知。無有定性。若無定性。云何不因。因緣而有。

善男子。汝說一切法。有自性者。云何說喻。若有喻者。當知諸法。無有自性。若有自性。當知無喻。世間智者。皆說譬喻。當知諸法。無有自性。無有一性。

善男子。汝言。

身為在先。煩惱在先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若我當說。身在先者。汝可難言。汝亦同我。身不在先。何因緣故。而作是難。

善男子。一切眾生。身及煩惱。俱無先後。一時而有。雖一時有。要因煩惱。而得有身。終不因身。有煩惱也。

汝意若謂。

如人二眼。一時而得。不相因待。左不因右。右不因左。煩惱及身。亦如是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善男子。世間眼見。炷之與明。雖復一時。明要因炷。終不因明。而有炷也。

善男子。汝意若謂。

身不在先。故知無因。

是義不然。

何以故。若以身先。無因緣故。名為無者。汝不應說。一切諸法。皆有因緣。若言不見。故不說者。今見瓶等。從因緣出。何故不說。如瓶。身先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若見不見。一切諸法。皆從因緣。無有自性。

善男子。若言一切法。悉有自性。無因緣者。汝何因緣。說於五大。是五大性。即是因緣。

善男子。五大因緣。雖復如是。亦不應說。諸法皆同。五大因緣。

如世人說。

一切出家。精勤持戒。旃陀羅等。亦應如是。精勤持戒。

善男子。汝言五大。有定堅性。我觀是性。轉故不定。

善男子。酥蠟胡膠。於汝法中。名之為地。是地不定。或同於水。或同於地。故不得說。自性故堅。

善男子。白鑞鉛錫。銅鐵金銀。於汝法中。名之為火。是火四性。流時水性。動時風性。熱時火性。堅時地性。云何說言。定名火性。

善男子。水性名流。若水凍時。不名為地。故名水者。何因緣故。波動之時。不名為風。若動不名風。凍時亦應。不名為水。若是二義。從因緣者。何故說言。一切諸法。不從因緣。

善男子。若言五根。性能見聞。覺知觸故。皆是自性。不從因緣。是義不然。

何以故。善男子。自性之性。性不可轉。若言眼性見者。常應能見。不應有見。有不見時。是故當知。從因緣見。非無因緣。

善男子。汝言。

非因五塵。生貪解脫。

是義不然。

何以故。善男子。生貪解脫。雖復不因。五塵因緣。惡覺觀故。則生貪欲。善覺觀故。則得解脫。

善男子。內因緣故。生貪解脫。外因緣故。則能增長。

是故汝言。

一切諸法。各有自性。不因五塵。生貪解脫。

無有是處。

善男子。汝言。

具足諸根。乏於財物。不得自在。諸根殘缺。多饒財寶。得大自在。因此以明。有自性故。不從因緣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善男子。眾生從業。而有果報。

如是果報。則有三種。

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

貧窮巨富。根具不具。是業各異。若有自性。具諸根者。應饒財寶。饒財寶者。應具諸根。今則不爾。是故定知。無有自性。皆從因緣。

善男子。如汝所言。

世間小兒。未能分別。五塵因緣。亦啼亦笑。是故一切。有自性者。

是義不然。

何以故。若自性者。笑應常笑。啼應常啼。不應一笑一啼。若一笑一啼。當知一切。悉從因緣。是故不應。說一切法。有自性故。不從因緣。

梵志言。

世尊。若一切法。從因緣有。如是身者。從何因緣。

佛言。

善男子。是身因緣。煩惱與業。

梵志言。

世尊。如其是身。從煩惱業。是煩惱業。可斷不耶。

佛言。

如是如是。

梵志復言。

世尊。唯願為我。分別解說。令我聞已。不移是處。悉得斷之。

佛言。

善男子。若知二邊。中間無礙。是人則能。斷煩惱業。

世尊。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

汝云何知。

世尊。二邊即色。及色解脫。中間即是。八正道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善知二邊。斷煩惱業。

世尊。唯願聽我。出家受戒。

佛言。

善來比丘。

即時斷除。三界煩惱。得阿羅漢果。

爾時復有。一婆羅門。名曰弘廣。復作是言。

瞿曇知我。今所念不。

佛言。

善男子。涅槃是常。有為無常。曲即邪見。直即聖道。

婆羅門言。

瞿曇。何因緣故。作如是說。

善男子。汝意每謂。

乞食是常。別請無常。曲是戶鑰。直是帝幢。

是故我說。

涅槃是常。有為無常。曲謂邪見。直謂八正。

非如汝先。所思惟也。

婆羅門言。

瞿曇。實知我心。是八正道。悉令眾生。得盡滅不。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婆羅門言。

瞿曇。已知我心。我今所問。何故默然。而不見答。

時憍陳如。即作是言。

大婆羅門。若有問世。有邊無邊。如來常爾。默然不答。八聖是直。涅槃是常。若修八聖。即得滅盡。若不修習。則不能得。

大婆羅門。譬如大城。其城四壁。都無孔竅。唯有一門。其守門者。聰明有智。能善分別。可放則放。可遮則遮。雖不能知。出入多少。定知一切。有入出者。皆由此門。

善男子。如來亦爾。城喻涅槃。門喻八正。守門之人。喻於如來。

善男子。如來今者。雖不答汝。盡與不盡。其有盡者。要當修習。是八正道。

婆羅門言。

善哉善哉。大德憍陳如。如來善能。說微妙法。我今實欲。知城知道。自作守門。

憍陳如言。

善哉善哉。汝婆羅門。能發無上。廣大之心。

佛言。

止止。憍陳如。是婆羅門。非適今日。發是心也。乃往過去。過無量劫。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是人先已。於彼佛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賢劫中。當得作佛。久已通達。了知法相。為眾生故。現處外道。示無所知。

以是因緣。汝憍陳如。不應讚言。

善哉善哉。汝今能發。如是大心。

爾時世尊。知已即告。憍陳如言。

阿難比丘。今為所在。

憍陳如言。

世尊。阿難比丘。在娑羅林外。去此大會。十二由旬。而為六萬四千億魔。之所嬈亂。是諸魔眾。悉自變身。為如來像。

或有宣說。一切諸法。從因緣生。

或有說言。一切諸法。不從因生。或有說言。一切因緣。皆是常法。從緣生者。悉是無常。

或有說言。五陰是實。

或說虛假。入界亦爾。

或有說言。有十二緣。

或有說言。正有四緣。

或說諸法。如幻如化。如熱時焰。

或有說言。因聞得法。

或有說言。因思得法。

或有說言。因修得法。

或復有說。不淨觀法。

或復有說。出息入息。

或復有說。四念處觀。

或復有說。三種觀義。七種方便。

或復有說。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學無學地。菩薩初住。乃至十住。

或有說空。無相。無作。

或復有說。修多羅。祇夜。毘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舍。

或說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

或說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遠離空。散空。自相空。無相空。陰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無記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

或有示現。神通變化。身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左脇在下。右脇出水。右脇在下。左脇出水。一脇震雷。一脇降雨。

或有示現。諸佛世界。

或復示現。菩薩初生。行至七步。處在深宮。受五欲時。初始出家。修苦行時。往菩提樹。坐三昧時。壞魔軍眾。轉法輪時。示大神通。入涅槃時。

世尊。阿難比丘。見是事已。作是念言。

如是神變。昔來未見。誰之所作。將非世尊。釋迦作耶。

欲起。欲語。都不從意。阿難比丘。入魔羂故。

復作是念。

諸佛所說。各各不同。我於今者。當受誰語。

世尊。阿難今者。極受大苦。雖念如來。無能救者。以是因緣。不來至此。大眾之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此大眾中。有諸菩薩。已於一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無量生。發菩提心。已能供養。無量諸佛。其心堅固。具足修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成就功德。久已親近。無量諸佛。淨修梵行。得不退轉。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轉持。得如法忍。首楞嚴等。無量三昧。

如是等輩。聞大乘經。終不生疑。善能分別。宣說三寶。同一性相。常住不變。聞不思議。不生驚怪。聞種種空。心不怖懅。了了通達。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經。廣解其義。亦能受持。無量諸佛。十二部經。何憂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典。何因緣故。問憍陳如。阿難所在。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

諦聽諦聽。善男子。我成佛已。過二十年。住王舍城。

爾時我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今此眾中。誰能為我。受持如來。十二部經。供給左右。所須之事。亦使不失。自身善利。

時憍陳如。在彼眾中。來白我言。

我能受持。十二部經。供給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

憍陳如。汝已朽邁。當須使人。云何方欲。為我給使。

時舍利弗。復作是言。

我能受持。佛一切語。供給所須。不失所作。自利益事。

我言。

舍利弗。汝已朽邁。當須使人。云何方欲。為我給使。

乃至五百。諸阿羅漢。皆亦如是。我悉不受。

爾時目連。在大眾中。作是思惟。

如來今者。不受五百。比丘給使。佛意為欲。令誰作耶。

思惟是已。即便入定。觀見如來。心在阿難。如日初出。光照西壁。

見是事已。即從定起。語憍陳如。

大德。我見如來。欲令阿難。給事左右。

爾時憍陳如。與五百阿羅漢。往阿難所。作如是言。

阿難。汝今當為。如來給使。請受是事。

阿難言。

諸大德。我實不堪。給事如來。

何以故。如來尊重。如師子王。如龍如火。我今穢弱。云何能辦。

諸比丘言。

阿難。汝受我語。給事如來。得大利益。

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阿難言。

諸大德。我亦不求。大利益事。實不堪任。奉給左右。

時目犍連。復作是言。

阿難。汝今未知。

阿難言。

大德。唯願說之。

目犍連言。

如來先日。僧中求使。五百羅漢。皆求為之。如來不聽。我即入定。見如來意。欲令汝為。汝今云何。反更不受。

阿難聞已。合掌長跪。作如是言。

諸大德。若有是事。如來世尊。與我三願。當順僧命。給事左右。

目犍連言。

何等三願。

阿難言。

一者。如來設以。故衣賜我。聽我不受。二者。如來設受。檀越別請。聽我不往。三者。聽我出入。無有時節。

如是三事。佛若聽者。當順僧命。

時憍陳如。五百比丘。還來我所。作如是言。

我等已勸。阿難比丘。唯求三願。若佛聽者。當順僧命。

文殊師利。我於爾時。讚阿難言。

善哉善哉。阿難比丘。具足智慧。預見譏嫌。

何以故。當有人言。

汝為衣食。奉給如來。

是故先求。不受故衣。不隨別請。

憍陳如。阿難比丘。具足智慧。入出有時。即不能得。廣作利益。四部之眾。是故求欲。出入無時。

憍陳如。我為阿難。開是三事。隨其意願。

時目犍連。還阿難所。語阿難言。

吾已為汝。啟請三事。如來大慈。皆已聽許。

阿難言。

大德。若佛聽者。請往給侍。

文殊師利。阿難事我。二十餘年。具足八種。不可思議。

何等為八。

一者。事我已來。二十餘年。初不隨我。受別請食。

二者。事我已來。初不受我。陳故衣服。

三者。自事我來。至我所時。終不非時。

四者。自事我來。具足煩惱。隨我入出。諸王剎利。豪貴大姓。見諸女人。及天龍女。不生欲心。

五者。自事我來。持我所說。十二部經。一經於耳。曾不再問。如寫瓶水。置之一瓶。唯除一問。

善男子。琉璃太子。殺諸釋氏。壞迦毘羅城。

阿難爾時。心懷愁惱。發聲大哭。來至我所。作如是言。

我與如來。俱生此城。同一釋種。云何如來。光顏如常。我則憔悴。

我時答言。

阿難。我修空定。故不同汝。

過三年已。還來問我。

世尊。我往於彼。迦毘羅城。曾聞如來。修空三昧。是事虛實。

我言。

阿難。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六者。自事我來。雖未獲得。知他心智。常知如來。所入諸定。

七者。自事我來。未得願智。而能了知。如是眾生。到如來所。現在能得。四沙門果。有後得者。有得人身。有得天身。

八者。自事我來。如來所有。祕密之言。悉能了知。

善男子。阿難比丘。具足如是。八不思議。是故我稱。阿難比丘。為多聞藏。

善男子。阿難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經。

何等為八。

一者。信根堅固。二者。其心質直。三者。身無病苦。四者。常勤精進。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無憍慢。七者。成就定慧。八者。具足從聞生智。

文殊師利。毘婆尸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復具足。如是八法。

尸棄如來。侍者弟子。名差摩迦羅。

毘舍浮佛。侍者弟子。名優波扇陀。

迦羅鳩村馱佛。侍者弟子。名曰跋提。

迦那含牟尼佛。侍者弟子。名曰蘇坻。

迦葉佛。侍者弟子。名葉婆蜜多。皆亦具足。如是八法。

我今阿難。亦復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稱。阿難比丘。為多聞藏。

善男子。如汝所說。此大眾中。雖有無量。無邊菩薩。是諸菩薩。皆有重任。所謂。大慈大悲。如是慈悲。之因緣故。各各怱務。調伏眷屬。莊嚴自身。以是因緣。我涅槃後。不能宣通。十二部經。若有菩薩。或時能說。人不信受。

文殊師利。阿難比丘。是吾之弟。給事我來。二十餘年。所可聞法。具足受持。喻如寫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顧問阿難。為何所在。欲令受持。是涅槃經。

善男子。我涅槃後。阿難比丘。所未聞者。弘廣菩薩。當能流布。阿難所聞。自能宣通。

文殊師利。阿難比丘。今在他處。去此會外。十二由旬。而為六萬四千億魔。之所惱亂。

汝可往彼。發大聲言。

一切諸魔。諦聽諦聽。如來今說。大陀羅尼。一切天。龍。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山神。樹神。河神。海神。舍宅等神。聞是持名。無不恭敬。受持之者。是陀羅尼。十恒河沙。諸佛世尊。所共宣說。能轉女身。自識宿命。若受五事。

一者。梵行。二者。斷肉。三者。斷酒。四者。斷辛。五者。樂在寂靜。

受五事已。至心信受。讀誦書寫。是陀羅尼。當知是人。即得超越。七十七億。弊惡之身。

爾時世尊。即便說之。

阿摩隷。毘摩隷。涅磨隷。瞢伽隷。醯摩羅。若竭鞞。三慢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磨那斯。阿拙提。毘羅祇。菴羅賴低。婆嵐彌婆嵐。摩莎隷。富泥富那摩奴賴綈。

爾時文殊師利。從佛受是。陀羅尼已。至阿難所。在魔眾中。作如是言。

諸魔眷屬。諦聽我說。所從佛受。陀羅尼咒。

魔王聞是。陀羅尼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捨於魔業。即放阿難。

文殊師利。與阿難俱。來至佛所。阿難見佛。至心禮敬。卻住一面。

佛告阿難。

是娑羅林外。有一梵志。名須跋陀。年百二十。雖得五通。未捨憍慢。獲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起涅槃想。

汝可往彼。語須跋言。

如來出世。如優曇花。於今中夜。當般涅槃。若有所作。可及時作。莫於後日。而生悔心。

阿難。汝之所說。彼定信受。

何以故。汝曾往昔。五百世中。作須跋陀子。其人愛心。習猶未盡。以是因緣。信受汝語。

爾時阿難。受佛勅已。往須跋所。作如是言。

仁者當知。如來出世。如優曇花。於今中夜。當般涅槃。欲有所作。可及時作。莫於後日。生悔心也。

須跋言。

善哉。阿難。我今當往。至如來所。

爾時阿難。與須跋陀。還至佛所。

時須跋陀。到已問訊。作如是言。

瞿曇。我今欲問。隨我意答。

佛言。

須跋。今正是時。隨汝所問。我當方便。隨汝意答。

瞿曇。有諸沙門。婆羅門等。作如是言。

一切眾生。受苦樂報。皆隨往日。本業因緣。是故若有。持戒精進。受身心苦。能壞本業。本業既盡。眾苦盡滅。眾苦盡滅。即得涅槃。

是義云何。

佛言。

善男子。若有沙門。婆羅門等。作是說者。我為憐愍。常當往來。如是人所。

既至彼已。我當問之。

仁者實作。如是說不。

彼若見答。

我如是說。

何以故。瞿曇。我見眾生。習行諸惡。多饒財寶。身得自在。又見修善。貧窮多乏。不得自在。又見有人。多役力用。求財不得。又見不求。自然得者。又見有人。慈心不殺。反更中夭。又見憙殺。終保年壽。又見有人。淨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脫。有不得者。

是故我說。一切眾生。受苦樂報。皆由往日。本業因緣。

須跋。我復當問。

仁者。實見過去業不。若有是業。為多少耶。現在苦行。能破多少耶。能知是業。已盡不盡耶。是業既盡。一切盡耶。

彼若見答。

我實不知。

我便當為。彼人引喻。

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眷屬。為請醫師。令拔是箭。既拔箭已。身得安隱。

其後十年。是人猶憶。了了分明。

是醫為我。拔出毒箭。以藥塗拊。令我得差。安隱受樂。

仁既不知。過去本業。云何能知。現在苦行。定能破壞。過去業耶。

彼若復言。

瞿曇。汝今亦有。過去本業。何故獨責。我過去業。

瞿曇經中。亦作是說。

若見有人。豪貴自在。當知是人。先世好施。

如是不名。過去業耶。

我復答言。

仁者。如是知者。名為比知。不名真知。我佛法中。或有由因知果。或有從果知因。我佛法中。有過去業。有現在業。汝則不爾。唯有過去業。無現在業。汝法不從。方便斷業。我法不爾。從方便斷。汝業盡已。則得苦盡。我即不爾。煩惱盡已。業苦則盡。是故我今。責汝過去業。

彼人若言。

瞿曇。我實不知。從師受之。師作是說。我實無咎。

我言。

仁者。汝師是誰。

彼若見答。

是富蘭那。

我復語言。

汝昔何不。一一諮問。

大師實知。過去業不。

汝師若言。

我不知者。

汝復云何。受是師語。

若言我知。復應問言。

下苦因緣。受中上苦不。中苦因緣。受下上苦不。上苦因緣。受中下苦不。

若言不者。復應問言。

師云何說。苦樂之報。唯過去業。非現在耶。

復應問言。

是現在苦。過去有不。若過去有。過去之業。悉已都盡。若都盡者。云何復受。今日之身。若過去無。唯現在有。云何復言。眾生苦樂。皆過去業。

仁者。若知現在苦行。能壞過去業。現在苦行。復以何破。如其不破。苦即是常。苦若是常。云何說言。得苦解脫。若更有行。壞苦行者。過去已盡。云何有苦。

仁者。如是苦行。能令樂業。受苦果不。復令苦業。受樂果不。能令無苦無樂業。作不受果不。能令現報。作生報不。能令生報。作現報不。令是二報。作無報不。能令定報。作無報不。能令無報。作定報不。

彼若復言。

瞿曇。不能。

我復當言。

仁者。如其不能。何因緣故。受是苦行。

仁者當知。定有過去業。現在因緣。是故。我言因煩。惱生業。因業受報。

仁者當知。一切眾生。有過去業。有現在因。眾生雖有。過去壽業。要賴現在。飲食因緣。

仁者。若說眾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本業因緣。是事不然。

何以故。仁者。譬如有人。為王除怨。以是因緣。多得財寶。因是財寶。受現在樂。如是之人。現作樂因。現受樂報。

譬如有人。殺王愛子。以是因緣。喪失身命。如是之人。現作苦因。現受苦報。

仁者。一切眾生。現在因於。四大。時節。土地。人民。受苦。受樂。是故我說。一切眾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受苦樂也。

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

何以故。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

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應得道。是故先當。調伏其心。不調伏身。以是因緣。

我經中說。

斫伐此林。莫斫伐樹。

何以故。從林生怖。不從樹生。欲調伏身。先當調心。心喻於林。身喻於樹。

須跋陀言。

世尊。我已先調伏心。

佛言。

善男子。汝今云何。能先調心。

須跋陀言。

世尊。我先思惟。

欲是無常。無樂。無淨。觀色即是。常樂清淨。作是觀已。欲界結斷。獲得色處。是故名為。先調伏心。

次復觀色。色是無常。如癰。如瘡。如毒。如箭。見無色常。清淨寂靜。如是觀已。色界結盡。得無色處。是故名為。先調伏心。

次復觀想。即是無常。癰瘡毒箭。如是觀已。獲得非想非非想處。是非想非非想。即一切智。寂靜清淨。無有墮墜。常恒不變。是故我能。調伏其心。

佛言。

善男子。汝云何能。調伏心耶。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猶名為想。涅槃無想。汝云何言。獲得涅槃。

善男子。汝已先能。呵責麁想。今者云何。愛著細想。不知呵責。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故名為想。如癰。如瘡。如毒。如箭。

善男子。汝師欝頭藍弗。利根聰明。尚不能斷。如是非想非非想處。受於惡身。況其餘者。

世尊。云何能斷。一切諸有。

佛言。

善男子。若觀實相。是人能斷。一切諸有。

須跋陀言。

世尊。云何名為實相。

善男子。無相之相。名為實相。

世尊。云何名為。無相之相。

善男子。一切法無自相。他相。及自他相。無無因相。無作相。無受相。無作者相。無受者相。無法非法相。無男女相。無士夫相。無微塵相。無時節相。無為自相。無為他相。無為自他相。無有相。無無相。無生相。無生者相。無因相。無因因相。無果相。無果果相。無晝夜相。無明闇相。無見相。無見者相。無聞相。無聞者相。無覺知相。無覺知者相。無菩提相。無得菩提者相。無業相。無業主相。無煩惱相。無煩惱主相。

善男子。如是等相。隨所滅處。名真實相。

善男子。一切諸法。皆是虛假。隨其滅處。是名為實。是名實相。是名法界。名畢竟智。名第一義諦。名第一義空。

善男子。是相。法界。畢竟智。第一義諦。第一義空。下智觀故。得聲聞菩提。中智觀故。得緣覺菩提。上智觀故。得無上菩提。

說是法時。十千菩薩。得一生實相。

萬五千菩薩。得二生法界。

二萬五千菩薩。得畢竟智。

三萬五千菩薩。悟第一義諦。是第一義諦。亦名第一義空。亦名首楞嚴三昧。

四萬五千菩薩。得虛空三昧。是虛空三昧。亦名廣大三昧。亦名智印三昧。

五萬五千菩薩。得不退忍。是不退忍。亦名如法忍。亦名如法界。

六萬五千菩薩。得陀羅尼。是陀羅尼。亦名大念心。亦名無礙智。

七萬五千菩薩。得師子吼三昧。是師子吼三昧。亦名金剛三昧。亦名五智印三昧。

八萬五千菩薩。得平等三昧。是平等三昧。亦名大慈大悲。

無量恒河沙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恒河沙等眾生。發緣覺心。

無量恒河沙等眾生。發聲聞心。

人女。天女。二萬億人。現轉女身。得男子身。

須跋陀羅。得阿羅漢果。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