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六

梁三藏曼陀羅仙譯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第四十六之二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如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非初學菩薩。所能了知。

文殊師利言。

非但初學菩薩。所不能知。及諸二乘。所作已辦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說法。無能知者。

何以故。菩提之相。實無有法。而可知故。

無見無聞。無得無念。無生無滅。無說無聽。如是菩提。性相空寂。無證無知。無形無相。云何當有。得菩提者。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

佛於法界。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師利言。

不也。舍利弗。

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證法界者。即是諍論。

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

何以故。是法界中。無眾生相故。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無二無分別故。

舍利弗。無分別中。則無知者。若無知者。即無言無說。無言說相。即非有非無。非知非不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何以故。一切諸法。不見處所。決定性故。

如逆罪相。不可思議。

何以故。諸法實相。不可壞故。

如是逆罪。亦無本性。不生天上。不墮地獄。亦不入涅槃。

何以故。一切業緣。皆住實際。不來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

何以故。法界無邊。無前無後故。

是故。舍利弗。若見犯重比丘。不墮地獄。清淨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應供非不應供。非盡漏。非不盡漏。

何以故。於諸法中。住平等故。

舍利弗言。

云何名不退法忍。

文殊師利言。

不見少法。有生滅相。名不退法忍。

舍利弗言。

云何復名。不調比丘。

文殊師利言。

漏盡阿羅漢。是名不調。

何以故。諸結已盡。更無所調。故名不調。若過心行。名為凡夫。

何以故。凡夫眾生。不順法界。是故名過。

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汝今為我。善解漏盡。阿羅漢義。

文殊師利言。

如是如是。我即漏盡。真阿羅漢。

何以故。斷求聲聞欲。及辟支佛欲。以是因緣故。名漏盡得阿羅漢。

佛告文殊師利。

諸菩薩等。坐道場時。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文殊師利言。

菩薩坐於道場。無有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如菩提相。無有少法。而可得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菩提。誰能坐者。亦無起者。以是因緣。不見菩薩。坐於道場。亦不覺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

何以故。菩提。五逆無二相故。

無覺無覺者。無見無見者。無知無知者。無分別無分別者。如是之相。名為菩提。見五逆相。亦復如是。若言見有菩提。而取證者。當知此輩。即是增上慢人。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

汝言我是如來。亦謂我為如來乎。

文殊師利言。

不也。世尊。我不謂如來。為如來耶。無有如相。可名為如。亦無如來。智能知於如。

何以故。如來及智。無二相故。

空為如來。但有名字。我當云何。謂是如來。

佛告文殊師利。

汝疑如來耶。

文殊師利言。

不也。世尊。我觀如來。無決定性。無生無滅。故無所疑。

佛告文殊師利。

汝今不謂如來。出現於世耶。

文殊師利言。

若有如來。出現世者。一切法界。亦應出現。

佛告文殊師利。

汝謂恒沙諸佛。入涅槃耶。

文殊師利言。

諸佛一相。不可思議。

佛語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佛是一相。不思議相。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佛今住世耶。

佛語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

文殊師利言。

若佛住世。恒沙諸佛。亦應住世。

何以故。一切諸佛。皆同一相。不思議相。不思議相。者無生無滅。若未來諸佛。出興於世。一切諸佛。亦皆出世。

何以故。不思議中。無過去未來現在相。但眾生取著。謂有出世。謂佛滅度。

佛語文殊師利。

此是如來。阿羅漢。阿鞞跋致。菩薩所解。

何以故。是三種人。聞甚深法。能不誹謗。亦不讚歎。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如是不思議。誰當誹謗。誰當讚歎。

佛告文殊師利。

如來不思議。凡夫亦不思議。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凡夫亦不思議耶。

佛言。

亦不思議。

何以故。一切心相。皆不思議。

文殊師利言。

若如是說。如來不思議。凡夫亦不思議。今無數諸佛。求於涅槃。徒自疲勞。

何以故。不思議法。即是涅槃。等無異故。

文殊師利言。

如是。凡夫不思議。諸佛不思議。若善男子善女人。久習善根。近善知識。乃能了知。

佛告文殊師利。

汝欲使如來。於諸眾生。為最勝耶。

文殊師利言。

我欲使如來。於諸眾生。為最第一。但眾生相。亦不可得。

佛言。

汝欲使如來。得不思議法耶。

文殊師利言。

欲使如來。得不思議法。而於諸法。無成就者。

佛告文殊師利。

欲使如來。說法教化耶。

文殊師利。白佛言。

欲使如來。說法教化。而是說及聽者。皆不可得。

何以故。住法界故。法界眾生。無差別相。

佛告文殊師利。

汝欲使如來。為無上福田耶。

文殊師利言。

如來是無盡福田。是無盡相。無盡相。即無上福田。非福田。非不福田。是名福田。無有明闇。生滅等相。是名福田。若能如是。解福田相。深殖善種。亦無增無減。

佛告文殊師利。

云何殖種。不增不減。

文殊師利言。

福田之相。不可思議。若人於中。如法修善。亦不可思議。如是殖種名。無增無減。亦是無上。最勝福田。

爾時大地。以佛神力。六種振動。現無常相。一萬六千人。皆得無生法忍。七百比丘。三千優婆塞。四萬億優婆夷。六千億那由他。六欲諸天。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爾時阿難。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

世尊。何因緣故。如是大地。六種振動。

佛告阿難。

我說福田。無差別相。故現斯瑞。往昔諸佛。亦於此處。作如是說。福田之相。利益眾生。一切世界。六種振動。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文殊師利。是不可思議。

何以故。所說法相。不可思議。

佛告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汝之所說。實不思議。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不思議。不可說。思議。亦不可說。如是思議。不思議性。俱不可說。一切聲相。非思議。亦非不可思議。

佛言。

汝入不思議三昧耶。

文殊師利言。

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

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

更有勝妙。寂滅定不。

文殊師利言。

若有不思議定者。汝可問言。更有寂滅定不。如我意解。不可思議定。尚不可得。云何問有。寂滅定乎。

舍利弗言。

不思議定。不可得耶。

文殊師利言。

思議定者。是可得相。不思議定者。不可得相。一切眾生。實成就不思議定。

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議定。是故。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

佛讚文殊師利言。

善哉善哉。汝於諸佛。久殖善根。淨修梵行。乃能演說。甚深三昧。汝今安住。如是般若波羅蜜中。

文殊師利言。

若我住般若波羅蜜中。能作是說。即是有想。便住我想。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羅蜜。便有處所。般若波羅蜜。若住於無。亦是我想。亦名處所。離此二處。住無所住。如諸佛住。安處寂滅。非思議境界。如是不思議。名般若波羅蜜住處。

般若波羅蜜處。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般若波羅蜜。即不思議。不思議。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不思議。不思議。即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法界。無二無別。無二無別。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般若波羅蜜界。般若波羅蜜界。即不思議界。不思議界。即無生無滅界。無生無滅界。即不思議界。

文殊師利言。

如來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羅蜜者。則不求菩提。

何以故。菩提相離。即是般若波羅蜜故。

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著。無知無著。是佛所知。不可思議。無知無著。即佛所知。

何以故。知體本性。無所有相。

云何能轉法界。若知本性。無體無著者。即名無物。若無有物。是無處所。無依無住。無依無住。即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有為。無為功德。若如是知。則無心想。無心想者。云何當知。有為無為功德。無知。即不思議。不思議者。是佛所知。亦無取無不取。不見三世。去來等相。不取生滅。及諸起作。亦不斷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議智。如虛空。無此無彼。不可比類。無好惡。無等等。無相無貌。

佛告文殊師利。

若如是知。名不退智。

文殊師利言。

無作智名不退智。猶如金鑛。先加鎚打。方知好惡。若不治打。無能知者。不退智相。亦復如是。要行境界。不念不著。無起無作。具足不動。不生不滅。爾乃顯現。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言。

如諸如來。自說己智。誰當能信。

文殊師利言。

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滅行。是無動行。不斷貪欲。瞋恚愚癡。亦非不斷。

何以故。無盡無滅。不離生死。亦非不離。不修道。非不修道。作是解者。名為正信。

佛告文殊師利言。

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深解斯義。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於當來世。若說如是。甚深正法。誰能信解。如聞受行。

佛告迦葉。

今此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此經者。如是人等。於未來世。若聞是法。必能信解。於甚深般若波羅蜜。乃能讀誦。信解受持。亦能為他人。分別演說。

譬如長者。失摩尼寶。憂愁苦惱。後若還得。心甚歡喜。

如是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亦復如是。有信樂心。若不聞法。則生苦惱。若得聞時。信解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當知此人。即是見佛。亦即親近。供養諸佛。

佛告迦葉。

譬如忉利天上。波利質多羅樹。皰初出時。是中諸天。見是樹已。皆大歡喜。

此樹不久。必當開敷。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般若波羅蜜。能生信解。亦復如是。此人不久。亦當開敷。一切佛法。

於當來世。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般若波羅蜜。信受讀誦。心不悔沒。當知是人。已從此會。聽受是經。亦能為人。聚落城邑。廣說流布。當知是人。佛所護念。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有能信樂。心無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於過去諸佛。久已修學。殖諸善根。

譬如有人。以手穿珠。忽遇無上。真摩尼寶。心大歡喜。當知是人。必已曾見。

如是迦葉。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學餘法。忽然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生歡喜。亦復如是。當知此人。已曾聞故。

若有眾生。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心能信受。生大歡喜。如是人等。亦曾親近。無數諸佛。從聞般若波羅蜜。已修學故。

譬如有人。先所遙見。城邑聚落。後若聞人。讚歎彼城。所有園苑。種種池泉。花果林樹。男女人民。皆可愛樂。是人聞已。即大歡喜。更勸令說。是城園苑。眾好嚴飾。雜花池泉。多諸甘果。種種珍妙。一切愛樂。是人得聞。重甚歡喜。如是之人。皆曾見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聞般若波羅蜜。信心聽受。能生歡喜。樂聞不厭。而更勸說。當知此輩。已從文殊師利。曾聞如是。深般若波羅蜜故。

迦葉。白佛言。

世尊。若將來世。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信樂聽受。以是相故。當知此人。亦於過去佛所。曾聞修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佛說諸法。無作無相。第一寂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諦了斯義。如聞而說。為諸如來。之所讚歎。不違法相。是即佛說。亦是熾然。般若波羅蜜相。亦名熾然。具足佛法。通達實相。不可思議。

佛告文殊師利。

我本行菩薩道時。修諸善根。欲住阿鞞跋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相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諸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見諸佛。菩提等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諸法。若生若滅。若垢若淨。

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相。當學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法界性相。無三世故。

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罣礙。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得三轉。十二行法輪。亦自證知。而不取著。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得慈心。遍覆一切眾生。而無限齊。亦不作念。有眾生相。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得於一切眾生。不起諍論。亦復不取。無諍論相。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知是處非處。十力無畏。住佛智慧。得無礙辯。當學般若波羅蜜。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我觀正法。無為無相。無得無利。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知者。無見者。無作者。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境界。非證非不證。不作戲論。無有分別。一切法。無盡離盡。無凡夫法。無聲聞法。無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捨生死。不證涅槃。非思議。非不思議。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當學般若波羅蜜。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

若能如是。知諸法相。是名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若欲學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諸佛名字。亦悉了達。諸佛世界。無有障礙。當如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中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

何故名般若波羅蜜。

佛言。

般若波羅蜜。無邊無際。無名無相。非思量。無歸依。無洲無渚。無犯無福。無晦無明。如法界。無有分齊。亦無限數。是名般若波羅蜜。亦名菩薩摩訶薩行處。非行處。非不行處。悉入一乘。名非行處。

何以故。無念無作故。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當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文殊師利。如般若波羅蜜中所說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

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

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

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阿難所聞佛法。得念總持。辯才智慧。於聲聞中。雖為最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決定無礙。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若比阿難。多聞辯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

菩薩摩訶薩。應作是念。

我當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名稱。

佛言菩薩摩訶薩。當念一行三昧。常勤精進。而不懈怠。

如是次第。漸漸修學。則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作證。除謗正法。不信惡業。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復次。文殊師利。譬如有人。得摩尼珠。示其珠師。

珠師答言。

此是無價。真摩尼寶。

即求師言。

為我治磨。勿失光色。

珠師治已。隨其磨時。珠色光明。映徹表裏。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學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名稱。隨修學時。知諸法相。明達無礙。功德增長。亦復如是。

文殊師利。譬如日輪。光明遍滿。無有滅相。若得一行三昧。悉能具足。一切功德。無有缺少。亦復如是。照明佛法。如日輪光。

文殊師利。我所說法。皆是一味。離味。解脫味。寂滅味。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是一行三昧者。其所演說。亦是一味。離味。解脫味。寂滅味。隨順正法。無錯謬相。

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得是一行三昧。皆悉滿足。助道之法。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不見法界。有分別相。及以一相。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不可思議。是菩提中。亦無得佛。如是知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驚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以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

何以故。不思議界。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如是說。不生懈怠。當知是人。已於先佛。種諸善根。

是故。比丘。比丘尼。聞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生驚怖。即是從佛出家。

若優婆塞。優婆夷。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不驚怖。即是成就。真歸依處。

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不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不修佛乘。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生長。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而得增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相違背。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此閻浮提。城邑聚落。當於何處。演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

今此會中。若有人聞。般若波羅蜜。皆發誓言。於未來世。常得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從是信解。未來世中。能聽是經。當知是人。不從餘小。善根中來。所能堪受。聞已歡喜。

文殊師利。若復有人。從汝聽是。般若波羅蜜。應作是言。

此般若波羅蜜中。無聲聞。辟支佛法。佛法。亦無凡夫。生滅等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問我言。

云何如來。說般若波羅蜜。

我當答言。

一切諸法。無諍論相。云何如來。當說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不見有法。可與諍論。亦無眾生。心識能知。

復次世尊。我當更說。究竟實際。

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實際。阿羅漢。無別勝法。

何以故。阿羅漢法。凡夫法。不一不異故。

復次世尊。如是說法。無有眾生。已得涅槃。今得當得。

何以故。無有決定。眾生相故。

文殊師利言。

若人欲聞。般若波羅蜜。我當作如是說。其有聽者。不念不著。無聞無得。當如幻人。無所分別。如是說者。是真說法。是故聽者。莫作二相。不捨諸見。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捨凡夫法。

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無取捨故。

若人問我。當作是說。如是安慰。如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問。作如是住。心不退沒。當知法相。隨順般若波羅蜜說。

爾時世尊。讚歎文殊師利。

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見諸佛。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欲親近諸佛。如法供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言如來。是我世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言如來。非我世尊。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成就。一切三昧。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無作三昧。無異相故。一切法無生無出故。

若欲知一切法假名。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知一切眾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

若欲知一切眾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實際。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知一切。如來神通。變化無相無礙。亦無方所。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不墮惡趣。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四句偈。受持讀誦。為他解說。隨順實相。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當知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住佛國。

若聞如是。般若波羅蜜。不驚不畏。心生信解。當知此輩。佛所印可。是佛所行。大乘法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學此法印。超過惡趣。不入聲聞。辟支佛道。以超過故。

爾時帝釋。三十三天。以天妙花。優鉢羅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天曼陀羅花等。天栴檀香。及餘末香。種種金寶。作天伎樂。為供養般若波羅蜜。并諸如來。及文殊師利。以散其上。作是供養已。願我常聞。般若波羅蜜法印。

釋提桓因。復作是願。

願閻浮提。善男子善女人。常使得聞是經。決定佛法。皆令信解。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一切諸天。為作擁護。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言。

憍尸迦。如是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當得決定。諸佛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如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得大利益。功德無量。

爾時以佛神力。一切大地。六反震動。佛時微笑。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即是如來。印般若波羅蜜相。

佛言。

文殊師利。如是如是。說般若波羅蜜已。皆現此瑞。為印般若波羅蜜故。使人受持。令無讚毀。

何以故。無相法印。不可讚毀。我今以是法印。令諸天魔。不能得便。

佛說是經已。爾時諸大菩薩。及四部眾。聞說般若波羅蜜。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六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