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四諦品第四之二
諸佛子。饒益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言苦諦者。於鮮少世界。或名惡逆心。或名不長慧。或名邪念。或名流轉。或名無慚愧。或名貪根。或名熾然。或名刺棘。或名火山。或名憂惱。
所言苦集諦者。或名廣地。或名來起。或名遠智。或名眾惱。或名恐怖。或名放逸。或名大失。或名著處。或名無主。或名相續。
所言苦滅諦者。或名具足滿。或名甘露。或名非我所。或名無主。或名虛妄斷。或名安樂住。或名無量。或名斷流。或名非趣。或名不二。
所名苦滅道諦者。或名光明。或名堅實。或名知深義。或名正業。或名非生滅。或名非相續。或名淨導。或名正趣。或名淨方便。或名勝見。
諸佛子。鮮少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諦者。於知足世界。或名流轉。或名失利。或名染污障。或名重擔。或名惡形。或名內惡。或名非專到。或名害處。或名苦惱。
所言苦集諦者。或名能持。或名方便。或名過時。或名非實法。或名無底。或名攝受。或名離戒。或名煩惱法。或名無量見。或名惡聚。
所言苦滅諦者。或名壞身。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實。或名等等。或名清淨。或名離生。或名離曲。或名無相。或名具足。或名不生。
所言苦滅道諦者。或名境界言斷。或名功德聚。或名順義。或名廣方便。或名虛妄盡。或名住壽道。或名可稱數。或名正念。或名常道。或名解脫。
諸佛子。知足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諦者。於所求世界。或名害。或名坏瓶。或名我所。或名身趣。或名流轉。或名衰主。或名苦。或名輕飄。或名無味。或名來去。
所名苦集諦者。或名行。或名憤毒。或名惡行。或名受枝。或名不起疾。或名雜毒。或名虛稱。或名離勝。或名熾然。或名驚駭。
所名苦滅諦者。或名非聚。或名非處。或名妙藥。或名不可壞。或名不沒。或名不可量。或名大。或名覺枝。或名離染。或名障礙。
所名苦滅道諦者。或名勝行。或名離欲。或名諦究竟。或名入深義。或名實究竟。或名淨現。或名持念。或名離障。或名救濟。或名勝枝。
諸佛子。所求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諦者。於解脫音世界。或名匿疵。或名眾生。或名依枝。或名壞勝。或名障礙。或名駛流。或名遠。或名藏。或名受。或名苦枝。
所名苦集諦者。或名遏調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縛。或名常念。或名彼邊。或名離修。或名虛妄。或名門。或名輕飄。或名隱覆。
所言苦滅諦者。或名非處。或名無上勝。或名不還。或名滅諍。或名小。或名無害。或名善住。或名無盡。或名廣。或名無價等。
所言苦滅道諦者。或名自見令見。或名摧敵。或名分別印。或名入相。或名難得。或名無量義。或名能起明。或名和合道。或名向不動。或名勝義。
諸佛子。解脫音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及十方佛剎。說四諦名。如是東方百千億。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中。說四諦名。各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如來光明覺品第五
爾時世尊。從兩足相輪放。百億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拘伽尼。百億欝單越。百億大海。百億金剛圍山。百億菩薩生。百億菩薩出家。百億佛始成正覺。百億如來轉法輪。百億如來般泥洹。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四天王天。百億三十三天。百億時天。百億兜率陀天。百億化樂天。百億他化樂天。百億梵天。百億光音天。百億遍淨天。百億果實天。百億色究竟天。此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
以佛神力故。百億閻浮提。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樂色。華色。薝蔔華色。青蓮華色。金色。寶色。金剛色。玻瓈色。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佛所。所謂。不動智佛。智慧火佛。淨智佛。具威儀智佛。明星智佛。究竟智佛。無上智佛。自在智佛。梵天智佛。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若有知正覺。
解脫離諸漏。
不著一切世。
彼非淨道眼。
若有知如來。
觀察無所有。
知法散滅相。
彼人疾作佛。
能見此世界。
一切處無著。
如來身亦然。
是人疾成佛。
若於佛法中。
其心隨平等。
入不二法門。
彼人難思議。
若見我及佛。
安住平等相。
彼住無所住。
遠離一切有。
色受無有數。
想行識亦然。
能如是知者。
彼是大牟尼。
見者無所有。
所見法亦無。
明了一切法。
彼能照世間。
一念見諸佛。
出現于世間。
而實無所起。
彼人大名稱。
無我無眾生。
亦無有敗壞。
若轉如是相。
彼則無上人。
一中解無量。
無量中解一。
展轉生非實。
智者無所畏。
如此處文殊師利說偈。一切處亦復如是。
爾時光明。過此世界。遍照東方。十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見眾生苦逼。
癡覆愛欲刺。
常求無上道。
諸佛法如是。
離斷常二邊。
見法實不轉。
昔所未曾轉。
轉此無上輪。
不可思議劫。
被弘誓德鎧。
為度生死故。
大聖法如是。
導師降眾魔。
勇健莫能勝。
愛語離眾怖。
無上慈悲法。
內得甚深智。
能害諸煩惱。
一念見一切。
彼自在示現。
能擊正法鼓。
聲震十方國。
令得無上道。
自覺法如是。
不壞無量境。
能遊無數剎。
不取一切有。
彼自在如佛。
無比歡喜念。
諸佛常清淨。
虛空等如來。
彼是具足願。
一一眾生故。
阿鼻地獄中。
無量劫燒煮。
心淨如最勝。
不惜身壽命。
常護諸佛法。
具足行忍辱。
彼得如來法。
爾時光明。過十世界。遍照東方百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如來覺諸法。
如幻如虛空。
心淨無障礙。
調伏群生類。
或見初生時。
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後身。
照明如滿月。
或見經行時。
攝無量功德。
念慧善具足。
明行人師子。
或見明淨眼。
觀察照十方。
或時見戲笑。
眾生樂欲故。
或見師子吼。
清淨無比身。
示現末後生。
所說無非實。
或見出家時。
解脫一切縛。
修習諸佛行。
常樂觀寂滅。
或見坐道場。
善覺一切法。
度諸功德岸。
癡闇煩惱滅。
或見天人尊。
具足大悲心。
或見轉法輪。
度脫諸群生。
或見無畏吼。
儀容甚微妙。
調伏一切世。
神力無障礙。
或見寂靜心。
世間燈永滅。
或見十力尊。
顯現自在法。
爾時光明。過百世界。遍照東方千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善逝法甚深。
無相亦無有。
眾生顛倒故。
次第現一切。
無有我我所。
彼境界空寂。
善逝身清淨。
自覺離諸塵。
等覺明解脫。
無量不可數。
無邊世界中。
因緣和合起。
無諸陰界入。
永離生死苦。
不在世間數。
故號人師子。
內外俱解脫。
本來常自空。
一切離虛妄。
諸佛法如是。
離愛諸煩惱。
長流永不轉。
正覺解諸法。
度無量眾生。
一念不二相。
樂觀寂滅法。
其心無所著。
佛自在無量。
善知因緣法。
業報及眾生。
最勝無礙智。
甚深難思議。
普見十方界。
嚴淨諸佛剎。
如來離虛妄。
度脫無量眾。
佛智如鍊金。
一切有非有。
隨其所應化。
為說清淨法。
爾時光明。過千世界。遍照東方萬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離諸人天樂。
常行大慈心。
救護諸群生。
是彼淨妙業。
一向信如來。
其心不退轉。
不捨念諸佛。
是彼淨妙業。
永離生死海。
不退佛法流。
善住清涼慧。
是彼淨妙業。
身四威儀中。
觀佛深功德。
晝夜常不斷。
是彼淨妙業。
知三世無量。
不生懈怠心。
常求佛功德。
是彼淨妙業。
觀身如實相。
一切皆寂滅。
離我非我著。
是彼淨妙業。
觀察眾生心。
遠離虛妄想。
成就實境界。
是彼淨妙業。
能稱無量土。
悉飲一切海。
成就神通智。
是彼淨妙業。
計數諸佛國。
色相非色相。
一切盡無餘。
是彼淨妙業。
無量佛土塵。
一塵為一佛。
悉能知其數。
是彼淨妙業。
爾時光明。過萬世界。遍照東方。十萬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若以色性大神力。
而欲望見調御士。
是則瞖目顛倒見。
彼為不識最勝法。
如來身色形相處。
一切世間莫能覩。
億那由劫欲思量。
妙色威神不可極。
非以相好為如來。
無相離相寂滅法。
一切具足妙境界。
隨其所應悉能現。
諸佛正法不可量。
無能分別說其相。
諸佛正法無合散。
其性本來常寂滅。
不以陰數為如來。
遠離取相真實觀。
得自在力決定見。
言語道斷行處滅。
等觀身心無異相。
一切內外悉解脫。
無量億劫不二念。
善逝深遠無所著。
普放妙光明。
遍照世境界。
淨眼一切智。
自在深廣義。
一能為無量。
無量能為一。
知諸眾生性。
隨順一切處。
身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虛妄非真實。
現有種種身。
一切諸世間。
皆從妄想生。
是諸妄想法。
其性未曾有。
如是真實相。
唯佛能究竟。
若能如是知。
是則見導師。
爾時光明。過十萬世界。遍照東方。百萬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最勝自覺超世間。
無依殊特莫能勝。
大仙化度一切有。
具足淨妙諸功德。
其心無染無處所。
常住無想亦無依。
永處吉祥無能毀。
威德尊重大導師。
從本淨明滅眾冥。
永離諸染無塵穢。
寂然不動離邊想。
是名善入如來智。
欲入善逝深法海。
遠離身心虛妄想。
解了諸法真實性。
永不隨順疑惑心。
一切世界如來境。
悉能為轉正法輪。
於法自性無所轉。
無上導師方便說。
曉了諸法無疑惑。
有無妄想永已離。
不生差別種種念。
正意思惟佛菩提。
諦了分別諸法時。
無有自性假名說。
隨順諸佛真實教。
法非一相亦不多。
眾多法中無一相。
於一法中亦無多。
若能如是了諸法。
是知諸佛無量德。
觀察諸法及眾生。
國土世間悉寂滅。
心無所依不妄想。
是名正念佛菩提。
眾生諸法及國土。
分別了知無差別。
善能觀察如自性。
是則了知佛法義。
爾時光明。過百萬世界。遍照東方。一億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大智無有量。
妙法無倫匹。
究竟能度彼。
生死大海岸。
壽命無終極。
永已離熾然。
彼成大功德。
是則方便力。
於諸佛深法。
隨覺如自性。
常觀三世法。
不生止足想。
了達所緣境。
未曾起妄想。
彼樂不思議。
是則方便力。
常樂觀眾生。
而無眾生想。
示現有身趣。
永離諸趣想。
內常樂禪寂。
而無繫心想。
彼心無所著。
是則方便力。
方便善觀察。
諦了諸法相。
專念正思惟。
常行涅槃性。
樂於解脫道。
具足平等慧。
彼住寂滅法。
是則方便力。
隨順調御士。
最勝佛菩提。
攝取一切智。
廣大如法性。
善入真實諦。
教化諸群生。
彼成最勝意。
是則方便力。
佛說深法義。
悉能隨順知。
入深廣智慧。
滅除諸障礙。
一切至處道。
是處悉能到。
行是自覺道。
是則方便力。
心猶虛空界。
亦如變化法。
一切所依性。
是相則非相。
行於涅槃性。
猶若虛空相。
能到深妙境。
是則方便力。
常記念晝夜。
晦朔日月數。
年歲時劫分。
亦隨觀察知。
一切諸世界。
始終成敗相。
悉能諦了知。
是則方便力。
一切群萌類。
隨業受生死。
有色及無色。
有想亦非想。
彼彼姓名號。
所趣諦了知。
得此不思議。
是則方便力。
一切過去世。
未來現在法。
隨順佛所說。
善念諦觀察。
覺三世平等。
如其真實相。
是諸深妙道。
無比方便力。
爾時光明。過一億世界。遍照東方。十億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受持難行法。
堅固不退轉。
日夜常精進。
未曾起疲厭。
已度難度海。
大音師子吼。
一切眾生類。
我今悉當度。
漂浪生死流。
沈淪愛欲海。
癡惑結重網。
昏冥大怖畏。
離慢堅固士。
是能悉除斷。
超勇成世雄。
是則佛境界。
世間諸放逸。
長迷醉五欲。
非實興妄想。
永為大苦障。
勤修不放逸。
奉行諸佛法。
大誓能度彼。
是則佛境界。
慧者滅本際。
無量難見劫。
眾生依吾我。
無窮生死轉。
令入寂滅法。
奉行最勝教。
誓宣此妙法。
是則佛境界。
見彼苦眾生。
孤惸無救護。
永淪諸惡趣。
三毒恒熾然。
無間無救處。
晝夜常火焚。
誓度斯等苦。
是則佛境界。
迷惑失正路。
習行諸邪徑。
見彼群生類。
長處大闇冥。
為現智慧燈。
令見諸佛法。
誓能為照明。
是則佛境界。
一切三有海。
深廣無涯底。
見彼群生類。
漂溺莫能濟。
為彼勤方便。
興造正法船。
普拯所應度。
是則佛境界。
無有本實見。
常依無明住。
沈沒生死淵。
愚癡心迷亂。
慧者見斯苦。
為之設法橋。
大悲演說法。
是則佛境界。
見彼生死獄。
楚毒難可量。
長夜老病死。
三苦競侵逼。
自覺深妙法。
專修方便慧。
誓度斯等苦。
是則佛境界。
聞佛甚深法。
信心無疑惑。
周滿十方剎。
普行諸法界。
觀察空寂法。
其心無恐怖。
現同一切身。
是則天人師。
爾時光明。過十億世界。遍照東方。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億那由他世界。百億那由他世界。千億那由他。百千億那由他。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
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無量無數劫。
一念悉觀察。
無來亦無去。
現在亦不住。
一切生滅法。
悉知真實相。
超度方便岸。
具足十種力。
無等大名稱。
普遍十方剎。
永離生死難。
究竟一切法。
皆悉能遍至。
一切諸世界。
具足能敷演。
清淨微妙法。
普為眾生類。
正心奉諸佛。
是故獲直心。
真實淨依果。
隨順分別知。
了達如如相。
得佛自在力。
十方靡不現。
從始供養佛。
樂行忍辱法。
能入深禪定。
觀察真實義。
悉令一切眾。
歡喜向如來。
菩薩行是法。
速逮無上道。
能問十方佛。
其心常湛然。
信佛不退轉。
威儀悉具足。
一切有無法。
了達非有無。
如是正觀察。
能見真實佛。
無量淨樂心。
境界滿十方。
一切國土中。
能說真實義。
滅除眾垢難。
安住平等法。
若能如是化。
斯人等如來。
聞佛妙音聲。
逮得無上法。
常轉淨法輪。
甚深難知見。
最勝所說法。
具足七覺義。
如是無上觀。
常見諸佛身。
不見如來空。
寂滅猶幻化。
雖見無所見。
如盲對五色。
虛妄取相者。
是人不見佛。
一切無所著。
乃見真如來。
眾生種種業。
難可分別知。
十方內外身。
種種無量色。
佛身亦如是。
一切滿十方。
難知能知者。
彼是大導師。
譬如無量剎。
依止虛空住。
不從十方來。
去亦無所至。
世界若成敗。
本來無所依。
佛身亦如是。
充滿虛空界。
菩薩明難品第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
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能生。種種果報。或至善趣。或至惡趣。或具諸根。或不具者。或生善處。或生惡處。端正醜陋。苦樂不同。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法。法不知智。
爾時覺首菩薩。以偈答曰。
為化眾生故。
乃能問斯義。
諸法如實性。
我說仁諦聽。
諸法不自在。
求實不可得。
是故一切法。
二俱不相知。
譬如駛水流。
流流無絕已。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明燈焰。
焰焰不暫停。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長風起。
鼓拂生動勢。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深廣地。
展轉相依住。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因此轉眾苦。
而實無所轉。
法性無所轉。
示現故有轉。
於彼無示現。
示現無所有。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其性悉空寂。
虛妄無真實。
觀察正思惟。
有者無所有。
彼見不顛倒。
法眼清淨故。
虛妄非虛妄。
若實若不實。
世間出世間。
但有假言說。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
佛子。一切眾生非眾生。如來云何。隨眾生時。隨命。隨身。隨行。隨欲樂。隨願。隨意。隨方便。隨思惟。隨籌量。隨眾生見。而教化之。
爾時財首菩薩。以偈答曰。
明智心境界。
常樂寂滅行。
我今如實說。
仁者善諦聽。
分別觀內身。
我身何所有。
若能如是觀。
彼達我有無。
觀身一切分。
無所依止住。
諦了是身者。
於身無所著。
能解身如實。
明達一切法。
知法悉虛妄。
其心無所染。
身命相隨順。
展轉更相因。
猶如旋火輪。
前後不可知。
智者能觀察。
一切有無常。
諸法空無我。
則離一切相。
因緣所起業。
無我猶如夢。
果報性寂滅。
前後無異相。
一切世間法。
唯以心為主。
隨樂取相者。
皆悉是顛倒。
世間所有法。
一切悉虛妄。
不能解諸法。
真實無有二。
一切生滅法。
皆悉從緣起。
念念速歸滅。
始終無異相。
爾時文殊師利。問寶首菩薩言。
佛子。一切眾生。四大悉非我。非我所。云何眾生或受苦。受樂。或作惡。作善。或內端正。或外端正。或受少報。或受多報。或有現報。或有後報。然諸法性。無善無惡。
爾時寶首菩薩。以偈答言。
隨所行諸業。
受果報亦然。
造者無所有。
諸佛如是說。
猶如明淨鏡。
隨其面像現。
內外無所有。
業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作因。
業性亦如是。
亦如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種種色。
業性亦如是。
如匠造木人。
能出種種聲。
彼無我非我。
業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
出㲉音不同。
能作種種聲。
業性亦如是。
如親因緣會。
受生無來者。
諸根各別異。
業性亦如是。
如大地獄中。
眾生受苦惱。
苦惱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亦如轉輪王。
成就勝七寶。
彼無所從來。
業性亦如是。
亦如諸世界。
有成或有敗。
成敗無來去。
業性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問德首菩薩言。
佛子。如來唯覺一法。云何乃說。無量諸法。音聲遍滿。無量世界。悉能教化。無量眾生。出無量聲。現無量身。了知無量眾生心意。示現無量。神足自在。示現無量。無邊世界。示現無量。殊勝莊嚴。示現無量。種種境界。而法性分別。實不可得。
爾時德首菩薩。以偈答曰。
佛子乃能問。
甚深微妙義。
智者若知此。
常樂求功德。
猶如地性一。
能持種種物。
不分別一異。
諸佛法如是。
猶如火性一。
能燒世間物。
火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海水。
注以百川流。
其味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猶如風性一。
吹動一切物。
風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龍雷震。
普雨一切地。
雨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地一。
能生種種芽。
地性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猶日無雲曀。
普能照十方。
光明無異性。
諸佛法如是。
猶如空中月。
世間靡不見。
非至一切處。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梵王。
普應現大千。
其身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問目首菩薩言。
佛子。如來福田。等一無異。云何布施。果報不同。有種種色。種種性。種種家。種種根。種種財。種種奇特。種種眷屬。種種自在。種種功德。種種慧。如來平等。無有怨親。
爾時目首菩薩。以偈答曰。
譬如大地一。
能生種種芽。
於彼無怨親。
佛福田亦然。
譬如水一味。
因器故不同。
諸佛福田一。
眾生故有異。
譬如大幻師。
能令眾歡喜。
諸佛聖福田。
隨願令欣悅。
譬如辯才王。
能令眾歡喜。
諸佛聖福田。
令眾生悅樂。
譬如明淨鏡。
隨對現眾像。
諸佛聖福田。
眾生故有異。
譬如大藥王。
消滅一切毒。
諸佛聖福田。
能滅煩惱患。
譬如日出時。
能除一切闇。
諸佛聖福田。
普照十方界。
譬如淨滿月。
普照四天下。
諸佛聖福田。
平等無偏黨。
譬如毘嵐風。
震動一切地。
諸佛聖福田。
能動三界有。
譬如火劫起。
天地靡不燒。
諸佛聖福田。
能燒一切有。
爾時文殊師利。問進首菩薩言。
佛子。眾生為見如來教。斷諸煩惱耶。為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斷諸煩惱耶。若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斷諸煩惱者。如來教法。何所增損。
爾時進首菩薩。以偈答曰。
佛子善諦聽。
我說如實義。
或有速出要。
或有難解脫。
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應當一切時。
勇猛大精進。
譬如微小火。
樵濕則能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如人鑽火。
未出數休息。
火勢隨止滅。
懈怠者亦然。
譬如淨火珠。
離緣而求火。
畢竟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明淨日。
閉目求見色。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人無手足。
欲射過大地。
永不從彼意。
懈怠者亦然。
譬如大海水。
一毛渧求盡。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如火劫起。
欲以少水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人見虛空。
便言我身滿。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爾時文殊師利。問法首菩薩言。
佛子。如佛所說。聞受法者。能斷煩惱。云何眾生。等聞正法。而不能斷。隨婬怒癡。隨慢。隨愛。隨忿。隨慳嫉。隨恨。隨諂曲。是諸垢法。悉不離心。心無所行。能斷結使。
爾時法首菩薩。以偈答曰。
佛子善諦聽。
所問如實義。
非但積多聞。
能入如來法。
譬人水所漂。
懼溺而渴死。
不能如說行。
多聞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
種種諸肴膳。
不食自餓死。
多聞亦如是。
譬如有良醫。
具知諸方藥。
自疾不能救。
多聞亦如是。
譬如貧窮人。
日夜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多聞亦如是。
譬如帝王子。
應受無極樂。
業障故貧苦。
多聞亦如是。
譬如聾聵人。
善奏諸音聲。
悅彼不自聞。
多聞亦如是。
譬如盲瞽人。
本習故能畫。
示彼不自見。
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導師。
能度無量眾。
拯彼不自濟。
多聞亦如是。
譬人處大眾。
善說勝妙事。
內自無實德。
多聞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問智首菩薩言。
佛子。於佛法中。智慧為首。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慈悲喜捨。此一一法。皆不能得。無上菩提。
爾時智首菩薩。以偈答曰。
難知而能知。
隨順眾生心。
佛子所問義。
諦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未曾以一法。
得成無上道。
如來知眾生。
本性所修習。
善順應度者。
為說淨妙法。
慳者讚布施。
毀禁讚持戒。
瞋恚讚忍辱。
懈怠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怒害讚大悲。
憂慼為讚喜。
憎愛為讚捨。
如是修習者。
漸解一切法。
譬如造宮室。
起基令堅固。
施戒亦如是。
菩薩眾行本。
譬如牢堅城。
防御諸敵難。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威德定天下。
禪智亦如是。
安隱諸菩薩。
譬如轉輪王。
具受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安樂諸菩薩。
爾時文殊師利。問賢首菩薩言。
佛子。一切諸佛。唯以一乘。得出生死。云何今見。一切佛剎。事事不同。所謂。世界。眾生。說法。教化。壽命。光明。神力。眾會。佛法。法住。如是等事。皆悉不同。無有不具。一切佛法。而能成就。無上菩提。
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隨眾生本行。
求無上菩提。
佛剎及眾會。
說法悉不同。
一切諸佛剎。
平等普嚴淨。
眾生業行異。
所見各不同。
諸佛及佛法。
眾生莫能見。
佛剎法身眾。
說法亦如是。
本行廣清淨。
具足一切願。
彼人見真實。
明達知見者。
隨順眾生欲。
諸業及果報。
各令見真實。
佛力自在故。
佛剎無異相。
如來無憎愛。
隨彼眾生行。
自得如是見。
非是一切佛。
安住導師咎。
無量諸世界。
示現見不同。
一切諸世界。
所應受化者。
常見人中雄。
諸佛法如是。
爾時諸菩薩。謂文殊師利言。
佛子。我等所解。各各已說。仁者辯才深入。次應敷演。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所入。何等是佛境界所度。何等是佛境界隨順知。何等是佛境界隨順法。何等是佛境界分別知。何等是識佛境界。何等是決定知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照。何等是佛境界廣。
爾時文殊師利。以偈答曰。
如來深境界。
其量齊虛空。
一切眾生入。
真實無所入。
如來境界因。
唯佛能分別。
自餘無量劫。
演說不可盡。
隨順眾生故。
普入諸世間。
智慧常寂然。
不同世所見。
度脫諸群生。
隨順其心智。
宣暢無窮盡。
唯是佛境界。
如來一切智。
三世無障礙。
諸佛妙境界。
皆悉如虛空。
法界無異相。
隨順眾生說。
若欲具分別。
唯佛之境界。
一切諸世間。
無量眾音聲。
隨時悉了知。
其實無分別。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自性真清淨。
能示諸群生。
非業非煩惱。
寂滅無所住。
無明無所行。
平等行世間。
一切眾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達。
爾時此娑婆世界眾生。佛神力故。見此佛剎。一切眾生。如所行法。如所行業。如世間行。隨身所行。隨根所行。隨其行報。所生之處。持戒毀禁。說法果報。如是世界中事。一切悉見。如是東方。百千億世界。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乃至說法果報。一切悉見。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四諦品第四之二
諸佛子。饒益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言苦諦者。於鮮少世界。或名惡逆心。或名不長慧。或名邪念。或名流轉。或名無慚愧。或名貪根。或名熾然。或名刺棘。或名火山。或名憂惱。
所言苦集諦者。或名廣地。或名來起。或名遠智。或名眾惱。或名恐怖。或名放逸。或名大失。或名著處。或名無主。或名相續。
所言苦滅諦者。或名具足滿。或名甘露。或名非我所。或名無主。或名虛妄斷。或名安樂住。或名無量。或名斷流。或名非趣。或名不二。
所名苦滅道諦者。或名光明。或名堅實。或名知深義。或名正業。或名非生滅。或名非相續。或名淨導。或名正趣。或名淨方便。或名勝見。
諸佛子。鮮少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諦者。於知足世界。或名流轉。或名失利。或名染污障。或名重擔。或名惡形。或名內惡。或名非專到。或名害處。或名苦惱。
所言苦集諦者。或名能持。或名方便。或名過時。或名非實法。或名無底。或名攝受。或名離戒。或名煩惱法。或名無量見。或名惡聚。
所言苦滅諦者。或名壞身。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實。或名等等。或名清淨。或名離生。或名離曲。或名無相。或名具足。或名不生。
所言苦滅道諦者。或名境界言斷。或名功德聚。或名順義。或名廣方便。或名虛妄盡。或名住壽道。或名可稱數。或名正念。或名常道。或名解脫。
諸佛子。知足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諦者。於所求世界。或名害。或名坏瓶。或名我所。或名身趣。或名流轉。或名衰主。或名苦。或名輕飄。或名無味。或名來去。
所名苦集諦者。或名行。或名憤毒。或名惡行。或名受枝。或名不起疾。或名雜毒。或名虛稱。或名離勝。或名熾然。或名驚駭。
所名苦滅諦者。或名非聚。或名非處。或名妙藥。或名不可壞。或名不沒。或名不可量。或名大。或名覺枝。或名離染。或名障礙。
所名苦滅道諦者。或名勝行。或名離欲。或名諦究竟。或名入深義。或名實究竟。或名淨現。或名持念。或名離障。或名救濟。或名勝枝。
諸佛子。所求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所名苦諦者。於解脫音世界。或名匿疵。或名眾生。或名依枝。或名壞勝。或名障礙。或名駛流。或名遠。或名藏。或名受。或名苦枝。
所名苦集諦者。或名遏調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縛。或名常念。或名彼邊。或名離修。或名虛妄。或名門。或名輕飄。或名隱覆。
所言苦滅諦者。或名非處。或名無上勝。或名不還。或名滅諍。或名小。或名無害。或名善住。或名無盡。或名廣。或名無價等。
所言苦滅道諦者。或名自見令見。或名摧敵。或名分別印。或名入相。或名難得。或名無量義。或名能起明。或名和合道。或名向不動。或名勝義。
諸佛子。解脫音世界。如是等四諦名。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
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及十方佛剎。說四諦名。如是東方百千億。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中。說四諦名。各有四十億。百千那由他。隨諸眾生。所應調伏。作如是說。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如來光明覺品第五
爾時世尊。從兩足相輪放。百億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拘伽尼。百億欝單越。百億大海。百億金剛圍山。百億菩薩生。百億菩薩出家。百億佛始成正覺。百億如來轉法輪。百億如來般泥洹。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四天王天。百億三十三天。百億時天。百億兜率陀天。百億化樂天。百億他化樂天。百億梵天。百億光音天。百億遍淨天。百億果實天。百億色究竟天。此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
以佛神力故。百億閻浮提。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樂色。華色。薝蔔華色。青蓮華色。金色。寶色。金剛色。玻瓈色。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佛所。所謂。不動智佛。智慧火佛。淨智佛。具威儀智佛。明星智佛。究竟智佛。無上智佛。自在智佛。梵天智佛。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若有知正覺。
解脫離諸漏。
不著一切世。
彼非淨道眼。
若有知如來。
觀察無所有。
知法散滅相。
彼人疾作佛。
能見此世界。
一切處無著。
如來身亦然。
是人疾成佛。
若於佛法中。
其心隨平等。
入不二法門。
彼人難思議。
若見我及佛。
安住平等相。
彼住無所住。
遠離一切有。
色受無有數。
想行識亦然。
能如是知者。
彼是大牟尼。
見者無所有。
所見法亦無。
明了一切法。
彼能照世間。
一念見諸佛。
出現于世間。
而實無所起。
彼人大名稱。
無我無眾生。
亦無有敗壞。
若轉如是相。
彼則無上人。
一中解無量。
無量中解一。
展轉生非實。
智者無所畏。
如此處文殊師利說偈。一切處亦復如是。
爾時光明。過此世界。遍照東方。十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見眾生苦逼。
癡覆愛欲刺。
常求無上道。
諸佛法如是。
離斷常二邊。
見法實不轉。
昔所未曾轉。
轉此無上輪。
不可思議劫。
被弘誓德鎧。
為度生死故。
大聖法如是。
導師降眾魔。
勇健莫能勝。
愛語離眾怖。
無上慈悲法。
內得甚深智。
能害諸煩惱。
一念見一切。
彼自在示現。
能擊正法鼓。
聲震十方國。
令得無上道。
自覺法如是。
不壞無量境。
能遊無數剎。
不取一切有。
彼自在如佛。
無比歡喜念。
諸佛常清淨。
虛空等如來。
彼是具足願。
一一眾生故。
阿鼻地獄中。
無量劫燒煮。
心淨如最勝。
不惜身壽命。
常護諸佛法。
具足行忍辱。
彼得如來法。
爾時光明。過十世界。遍照東方百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如來覺諸法。
如幻如虛空。
心淨無障礙。
調伏群生類。
或見初生時。
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後身。
照明如滿月。
或見經行時。
攝無量功德。
念慧善具足。
明行人師子。
或見明淨眼。
觀察照十方。
或時見戲笑。
眾生樂欲故。
或見師子吼。
清淨無比身。
示現末後生。
所說無非實。
或見出家時。
解脫一切縛。
修習諸佛行。
常樂觀寂滅。
或見坐道場。
善覺一切法。
度諸功德岸。
癡闇煩惱滅。
或見天人尊。
具足大悲心。
或見轉法輪。
度脫諸群生。
或見無畏吼。
儀容甚微妙。
調伏一切世。
神力無障礙。
或見寂靜心。
世間燈永滅。
或見十力尊。
顯現自在法。
爾時光明。過百世界。遍照東方千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善逝法甚深。
無相亦無有。
眾生顛倒故。
次第現一切。
無有我我所。
彼境界空寂。
善逝身清淨。
自覺離諸塵。
等覺明解脫。
無量不可數。
無邊世界中。
因緣和合起。
無諸陰界入。
永離生死苦。
不在世間數。
故號人師子。
內外俱解脫。
本來常自空。
一切離虛妄。
諸佛法如是。
離愛諸煩惱。
長流永不轉。
正覺解諸法。
度無量眾生。
一念不二相。
樂觀寂滅法。
其心無所著。
佛自在無量。
善知因緣法。
業報及眾生。
最勝無礙智。
甚深難思議。
普見十方界。
嚴淨諸佛剎。
如來離虛妄。
度脫無量眾。
佛智如鍊金。
一切有非有。
隨其所應化。
為說清淨法。
爾時光明。過千世界。遍照東方萬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離諸人天樂。
常行大慈心。
救護諸群生。
是彼淨妙業。
一向信如來。
其心不退轉。
不捨念諸佛。
是彼淨妙業。
永離生死海。
不退佛法流。
善住清涼慧。
是彼淨妙業。
身四威儀中。
觀佛深功德。
晝夜常不斷。
是彼淨妙業。
知三世無量。
不生懈怠心。
常求佛功德。
是彼淨妙業。
觀身如實相。
一切皆寂滅。
離我非我著。
是彼淨妙業。
觀察眾生心。
遠離虛妄想。
成就實境界。
是彼淨妙業。
能稱無量土。
悉飲一切海。
成就神通智。
是彼淨妙業。
計數諸佛國。
色相非色相。
一切盡無餘。
是彼淨妙業。
無量佛土塵。
一塵為一佛。
悉能知其數。
是彼淨妙業。
爾時光明。過萬世界。遍照東方。十萬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若以色性大神力。
而欲望見調御士。
是則瞖目顛倒見。
彼為不識最勝法。
如來身色形相處。
一切世間莫能覩。
億那由劫欲思量。
妙色威神不可極。
非以相好為如來。
無相離相寂滅法。
一切具足妙境界。
隨其所應悉能現。
諸佛正法不可量。
無能分別說其相。
諸佛正法無合散。
其性本來常寂滅。
不以陰數為如來。
遠離取相真實觀。
得自在力決定見。
言語道斷行處滅。
等觀身心無異相。
一切內外悉解脫。
無量億劫不二念。
善逝深遠無所著。
普放妙光明。
遍照世境界。
淨眼一切智。
自在深廣義。
一能為無量。
無量能為一。
知諸眾生性。
隨順一切處。
身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虛妄非真實。
現有種種身。
一切諸世間。
皆從妄想生。
是諸妄想法。
其性未曾有。
如是真實相。
唯佛能究竟。
若能如是知。
是則見導師。
爾時光明。過十萬世界。遍照東方。百萬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最勝自覺超世間。
無依殊特莫能勝。
大仙化度一切有。
具足淨妙諸功德。
其心無染無處所。
常住無想亦無依。
永處吉祥無能毀。
威德尊重大導師。
從本淨明滅眾冥。
永離諸染無塵穢。
寂然不動離邊想。
是名善入如來智。
欲入善逝深法海。
遠離身心虛妄想。
解了諸法真實性。
永不隨順疑惑心。
一切世界如來境。
悉能為轉正法輪。
於法自性無所轉。
無上導師方便說。
曉了諸法無疑惑。
有無妄想永已離。
不生差別種種念。
正意思惟佛菩提。
諦了分別諸法時。
無有自性假名說。
隨順諸佛真實教。
法非一相亦不多。
眾多法中無一相。
於一法中亦無多。
若能如是了諸法。
是知諸佛無量德。
觀察諸法及眾生。
國土世間悉寂滅。
心無所依不妄想。
是名正念佛菩提。
眾生諸法及國土。
分別了知無差別。
善能觀察如自性。
是則了知佛法義。
爾時光明。過百萬世界。遍照東方。一億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大智無有量。
妙法無倫匹。
究竟能度彼。
生死大海岸。
壽命無終極。
永已離熾然。
彼成大功德。
是則方便力。
於諸佛深法。
隨覺如自性。
常觀三世法。
不生止足想。
了達所緣境。
未曾起妄想。
彼樂不思議。
是則方便力。
常樂觀眾生。
而無眾生想。
示現有身趣。
永離諸趣想。
內常樂禪寂。
而無繫心想。
彼心無所著。
是則方便力。
方便善觀察。
諦了諸法相。
專念正思惟。
常行涅槃性。
樂於解脫道。
具足平等慧。
彼住寂滅法。
是則方便力。
隨順調御士。
最勝佛菩提。
攝取一切智。
廣大如法性。
善入真實諦。
教化諸群生。
彼成最勝意。
是則方便力。
佛說深法義。
悉能隨順知。
入深廣智慧。
滅除諸障礙。
一切至處道。
是處悉能到。
行是自覺道。
是則方便力。
心猶虛空界。
亦如變化法。
一切所依性。
是相則非相。
行於涅槃性。
猶若虛空相。
能到深妙境。
是則方便力。
常記念晝夜。
晦朔日月數。
年歲時劫分。
亦隨觀察知。
一切諸世界。
始終成敗相。
悉能諦了知。
是則方便力。
一切群萌類。
隨業受生死。
有色及無色。
有想亦非想。
彼彼姓名號。
所趣諦了知。
得此不思議。
是則方便力。
一切過去世。
未來現在法。
隨順佛所說。
善念諦觀察。
覺三世平等。
如其真實相。
是諸深妙道。
無比方便力。
爾時光明。過一億世界。遍照東方。十億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受持難行法。
堅固不退轉。
日夜常精進。
未曾起疲厭。
已度難度海。
大音師子吼。
一切眾生類。
我今悉當度。
漂浪生死流。
沈淪愛欲海。
癡惑結重網。
昏冥大怖畏。
離慢堅固士。
是能悉除斷。
超勇成世雄。
是則佛境界。
世間諸放逸。
長迷醉五欲。
非實興妄想。
永為大苦障。
勤修不放逸。
奉行諸佛法。
大誓能度彼。
是則佛境界。
慧者滅本際。
無量難見劫。
眾生依吾我。
無窮生死轉。
令入寂滅法。
奉行最勝教。
誓宣此妙法。
是則佛境界。
見彼苦眾生。
孤惸無救護。
永淪諸惡趣。
三毒恒熾然。
無間無救處。
晝夜常火焚。
誓度斯等苦。
是則佛境界。
迷惑失正路。
習行諸邪徑。
見彼群生類。
長處大闇冥。
為現智慧燈。
令見諸佛法。
誓能為照明。
是則佛境界。
一切三有海。
深廣無涯底。
見彼群生類。
漂溺莫能濟。
為彼勤方便。
興造正法船。
普拯所應度。
是則佛境界。
無有本實見。
常依無明住。
沈沒生死淵。
愚癡心迷亂。
慧者見斯苦。
為之設法橋。
大悲演說法。
是則佛境界。
見彼生死獄。
楚毒難可量。
長夜老病死。
三苦競侵逼。
自覺深妙法。
專修方便慧。
誓度斯等苦。
是則佛境界。
聞佛甚深法。
信心無疑惑。
周滿十方剎。
普行諸法界。
觀察空寂法。
其心無恐怖。
現同一切身。
是則天人師。
爾時光明。過十億世界。遍照東方。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億那由他世界。百億那由他世界。千億那由他。百千億那由他。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乃至上方。亦復如是。
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世界所有。一切悉現。如此見佛。坐蓮華藏。師子座上。有十佛世界。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彼一一世界中。百億閻浮提。亦復如是。佛神力故。皆見十方。各有一大菩薩。各與十世界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所謂。文殊師利。乃至賢首等。是諸菩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乃至如實色世界。各於本國。不動智佛。乃至伏怨智佛所。淨修梵行。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無量無數劫。
一念悉觀察。
無來亦無去。
現在亦不住。
一切生滅法。
悉知真實相。
超度方便岸。
具足十種力。
無等大名稱。
普遍十方剎。
永離生死難。
究竟一切法。
皆悉能遍至。
一切諸世界。
具足能敷演。
清淨微妙法。
普為眾生類。
正心奉諸佛。
是故獲直心。
真實淨依果。
隨順分別知。
了達如如相。
得佛自在力。
十方靡不現。
從始供養佛。
樂行忍辱法。
能入深禪定。
觀察真實義。
悉令一切眾。
歡喜向如來。
菩薩行是法。
速逮無上道。
能問十方佛。
其心常湛然。
信佛不退轉。
威儀悉具足。
一切有無法。
了達非有無。
如是正觀察。
能見真實佛。
無量淨樂心。
境界滿十方。
一切國土中。
能說真實義。
滅除眾垢難。
安住平等法。
若能如是化。
斯人等如來。
聞佛妙音聲。
逮得無上法。
常轉淨法輪。
甚深難知見。
最勝所說法。
具足七覺義。
如是無上觀。
常見諸佛身。
不見如來空。
寂滅猶幻化。
雖見無所見。
如盲對五色。
虛妄取相者。
是人不見佛。
一切無所著。
乃見真如來。
眾生種種業。
難可分別知。
十方內外身。
種種無量色。
佛身亦如是。
一切滿十方。
難知能知者。
彼是大導師。
譬如無量剎。
依止虛空住。
不從十方來。
去亦無所至。
世界若成敗。
本來無所依。
佛身亦如是。
充滿虛空界。
菩薩明難品第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
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能生。種種果報。或至善趣。或至惡趣。或具諸根。或不具者。或生善處。或生惡處。端正醜陋。苦樂不同。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法。法不知智。
爾時覺首菩薩。以偈答曰。
為化眾生故。
乃能問斯義。
諸法如實性。
我說仁諦聽。
諸法不自在。
求實不可得。
是故一切法。
二俱不相知。
譬如駛水流。
流流無絕已。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明燈焰。
焰焰不暫停。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長風起。
鼓拂生動勢。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深廣地。
展轉相依住。
二俱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因此轉眾苦。
而實無所轉。
法性無所轉。
示現故有轉。
於彼無示現。
示現無所有。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其性悉空寂。
虛妄無真實。
觀察正思惟。
有者無所有。
彼見不顛倒。
法眼清淨故。
虛妄非虛妄。
若實若不實。
世間出世間。
但有假言說。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
佛子。一切眾生非眾生。如來云何。隨眾生時。隨命。隨身。隨行。隨欲樂。隨願。隨意。隨方便。隨思惟。隨籌量。隨眾生見。而教化之。
爾時財首菩薩。以偈答曰。
明智心境界。
常樂寂滅行。
我今如實說。
仁者善諦聽。
分別觀內身。
我身何所有。
若能如是觀。
彼達我有無。
觀身一切分。
無所依止住。
諦了是身者。
於身無所著。
能解身如實。
明達一切法。
知法悉虛妄。
其心無所染。
身命相隨順。
展轉更相因。
猶如旋火輪。
前後不可知。
智者能觀察。
一切有無常。
諸法空無我。
則離一切相。
因緣所起業。
無我猶如夢。
果報性寂滅。
前後無異相。
一切世間法。
唯以心為主。
隨樂取相者。
皆悉是顛倒。
世間所有法。
一切悉虛妄。
不能解諸法。
真實無有二。
一切生滅法。
皆悉從緣起。
念念速歸滅。
始終無異相。
爾時文殊師利。問寶首菩薩言。
佛子。一切眾生。四大悉非我。非我所。云何眾生或受苦。受樂。或作惡。作善。或內端正。或外端正。或受少報。或受多報。或有現報。或有後報。然諸法性。無善無惡。
爾時寶首菩薩。以偈答言。
隨所行諸業。
受果報亦然。
造者無所有。
諸佛如是說。
猶如明淨鏡。
隨其面像現。
內外無所有。
業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作因。
業性亦如是。
亦如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種種色。
業性亦如是。
如匠造木人。
能出種種聲。
彼無我非我。
業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
出㲉音不同。
能作種種聲。
業性亦如是。
如親因緣會。
受生無來者。
諸根各別異。
業性亦如是。
如大地獄中。
眾生受苦惱。
苦惱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亦如轉輪王。
成就勝七寶。
彼無所從來。
業性亦如是。
亦如諸世界。
有成或有敗。
成敗無來去。
業性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問德首菩薩言。
佛子。如來唯覺一法。云何乃說。無量諸法。音聲遍滿。無量世界。悉能教化。無量眾生。出無量聲。現無量身。了知無量眾生心意。示現無量。神足自在。示現無量。無邊世界。示現無量。殊勝莊嚴。示現無量。種種境界。而法性分別。實不可得。
爾時德首菩薩。以偈答曰。
佛子乃能問。
甚深微妙義。
智者若知此。
常樂求功德。
猶如地性一。
能持種種物。
不分別一異。
諸佛法如是。
猶如火性一。
能燒世間物。
火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海水。
注以百川流。
其味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猶如風性一。
吹動一切物。
風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龍雷震。
普雨一切地。
雨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地一。
能生種種芽。
地性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猶日無雲曀。
普能照十方。
光明無異性。
諸佛法如是。
猶如空中月。
世間靡不見。
非至一切處。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梵王。
普應現大千。
其身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問目首菩薩言。
佛子。如來福田。等一無異。云何布施。果報不同。有種種色。種種性。種種家。種種根。種種財。種種奇特。種種眷屬。種種自在。種種功德。種種慧。如來平等。無有怨親。
爾時目首菩薩。以偈答曰。
譬如大地一。
能生種種芽。
於彼無怨親。
佛福田亦然。
譬如水一味。
因器故不同。
諸佛福田一。
眾生故有異。
譬如大幻師。
能令眾歡喜。
諸佛聖福田。
隨願令欣悅。
譬如辯才王。
能令眾歡喜。
諸佛聖福田。
令眾生悅樂。
譬如明淨鏡。
隨對現眾像。
諸佛聖福田。
眾生故有異。
譬如大藥王。
消滅一切毒。
諸佛聖福田。
能滅煩惱患。
譬如日出時。
能除一切闇。
諸佛聖福田。
普照十方界。
譬如淨滿月。
普照四天下。
諸佛聖福田。
平等無偏黨。
譬如毘嵐風。
震動一切地。
諸佛聖福田。
能動三界有。
譬如火劫起。
天地靡不燒。
諸佛聖福田。
能燒一切有。
爾時文殊師利。問進首菩薩言。
佛子。眾生為見如來教。斷諸煩惱耶。為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斷諸煩惱耶。若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斷諸煩惱者。如來教法。何所增損。
爾時進首菩薩。以偈答曰。
佛子善諦聽。
我說如實義。
或有速出要。
或有難解脫。
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應當一切時。
勇猛大精進。
譬如微小火。
樵濕則能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如人鑽火。
未出數休息。
火勢隨止滅。
懈怠者亦然。
譬如淨火珠。
離緣而求火。
畢竟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明淨日。
閉目求見色。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人無手足。
欲射過大地。
永不從彼意。
懈怠者亦然。
譬如大海水。
一毛渧求盡。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如火劫起。
欲以少水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人見虛空。
便言我身滿。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爾時文殊師利。問法首菩薩言。
佛子。如佛所說。聞受法者。能斷煩惱。云何眾生。等聞正法。而不能斷。隨婬怒癡。隨慢。隨愛。隨忿。隨慳嫉。隨恨。隨諂曲。是諸垢法。悉不離心。心無所行。能斷結使。
爾時法首菩薩。以偈答曰。
佛子善諦聽。
所問如實義。
非但積多聞。
能入如來法。
譬人水所漂。
懼溺而渴死。
不能如說行。
多聞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
種種諸肴膳。
不食自餓死。
多聞亦如是。
譬如有良醫。
具知諸方藥。
自疾不能救。
多聞亦如是。
譬如貧窮人。
日夜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多聞亦如是。
譬如帝王子。
應受無極樂。
業障故貧苦。
多聞亦如是。
譬如聾聵人。
善奏諸音聲。
悅彼不自聞。
多聞亦如是。
譬如盲瞽人。
本習故能畫。
示彼不自見。
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導師。
能度無量眾。
拯彼不自濟。
多聞亦如是。
譬人處大眾。
善說勝妙事。
內自無實德。
多聞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問智首菩薩言。
佛子。於佛法中。智慧為首。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慈悲喜捨。此一一法。皆不能得。無上菩提。
爾時智首菩薩。以偈答曰。
難知而能知。
隨順眾生心。
佛子所問義。
諦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未曾以一法。
得成無上道。
如來知眾生。
本性所修習。
善順應度者。
為說淨妙法。
慳者讚布施。
毀禁讚持戒。
瞋恚讚忍辱。
懈怠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怒害讚大悲。
憂慼為讚喜。
憎愛為讚捨。
如是修習者。
漸解一切法。
譬如造宮室。
起基令堅固。
施戒亦如是。
菩薩眾行本。
譬如牢堅城。
防御諸敵難。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威德定天下。
禪智亦如是。
安隱諸菩薩。
譬如轉輪王。
具受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安樂諸菩薩。
爾時文殊師利。問賢首菩薩言。
佛子。一切諸佛。唯以一乘。得出生死。云何今見。一切佛剎。事事不同。所謂。世界。眾生。說法。教化。壽命。光明。神力。眾會。佛法。法住。如是等事。皆悉不同。無有不具。一切佛法。而能成就。無上菩提。
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隨眾生本行。
求無上菩提。
佛剎及眾會。
說法悉不同。
一切諸佛剎。
平等普嚴淨。
眾生業行異。
所見各不同。
諸佛及佛法。
眾生莫能見。
佛剎法身眾。
說法亦如是。
本行廣清淨。
具足一切願。
彼人見真實。
明達知見者。
隨順眾生欲。
諸業及果報。
各令見真實。
佛力自在故。
佛剎無異相。
如來無憎愛。
隨彼眾生行。
自得如是見。
非是一切佛。
安住導師咎。
無量諸世界。
示現見不同。
一切諸世界。
所應受化者。
常見人中雄。
諸佛法如是。
爾時諸菩薩。謂文殊師利言。
佛子。我等所解。各各已說。仁者辯才深入。次應敷演。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所入。何等是佛境界所度。何等是佛境界隨順知。何等是佛境界隨順法。何等是佛境界分別知。何等是識佛境界。何等是決定知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照。何等是佛境界廣。
爾時文殊師利。以偈答曰。
如來深境界。
其量齊虛空。
一切眾生入。
真實無所入。
如來境界因。
唯佛能分別。
自餘無量劫。
演說不可盡。
隨順眾生故。
普入諸世間。
智慧常寂然。
不同世所見。
度脫諸群生。
隨順其心智。
宣暢無窮盡。
唯是佛境界。
如來一切智。
三世無障礙。
諸佛妙境界。
皆悉如虛空。
法界無異相。
隨順眾生說。
若欲具分別。
唯佛之境界。
一切諸世間。
無量眾音聲。
隨時悉了知。
其實無分別。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自性真清淨。
能示諸群生。
非業非煩惱。
寂滅無所住。
無明無所行。
平等行世間。
一切眾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達。
爾時此娑婆世界眾生。佛神力故。見此佛剎。一切眾生。如所行法。如所行業。如世間行。隨身所行。隨根所行。隨其行報。所生之處。持戒毀禁。說法果報。如是世界中事。一切悉見。如是東方。百千億世界。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乃至說法果報。一切悉見。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