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九
唐法師玄奘譯
摩訶薩品第十三之三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滿慈子言。
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滿慈子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布施。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物。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布施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淨戒波羅蜜多。不得淨戒。不得淨戒波羅蜜多。不得持戒者。不得犯戒者。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淨戒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安忍波羅蜜多。不得安忍。不得安忍波羅蜜多。不得能忍者。不得所忍境。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安忍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精進波羅蜜多。不得精進。不得精進波羅蜜多。不得精進者。不得懈怠者。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靜慮波羅蜜多。不得靜慮。不得靜慮波羅蜜多。不得修定者。不得散亂者。不得定境界。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靜慮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般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不得修慧者。不得愚癡者。不得過去。未來。現在法。不得善。不善。無記法。不得欲界。色界。無色界法。不得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不得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法。不得世間出世間法。不得色。無色法。不得有見。無見法。不得有對。無對法。不得有漏無漏法。不得有為無為法。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四念住。為遣修故。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空解脫門。為遣修故。修無相無願解脫門。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四靜慮。為遣修故。修四無量。四無色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布施波羅蜜多。為遣修故。修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五眼。為遣修故。修六神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佛十力。為遣修故。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菩提及薩埵。俱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不可得故。
受想行識。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受想行識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處。不可得故。
耳鼻舌身意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鼻舌身意處。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處。不可得故。
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香味觸法處。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界。不可得故。
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耳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界。不可得故。
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鼻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鼻界。不可得故。
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舌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舌界。不可得故。
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味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身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身界。不可得故。
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意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意界。不可得故。
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地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地界。不可得故。
水火風空識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水火風空識界。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苦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苦聖諦。不可得故。
集滅道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集滅道聖諦。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明。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明。不可得故。
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內空。不可得故。
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真如。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真如。不可得故。
法界。法性。法定。法住。離生性。平等性。實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實際。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靜慮。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靜慮。不可得故。
四無量。四無色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念住。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念住。不可得故。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空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空解脫門。不可得故。
無相無願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布施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布施波羅蜜多。不可得故。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五眼。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五眼。不可得故。
六神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六神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佛十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佛十力。不可得故。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無所畏。乃至一切相智。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上正等菩提。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故。
無上正等覺者。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上正等覺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從初發心。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恒修圓滿。不退神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受大乘。相應之法。既聽受已。如理思惟。精勤修學。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雖乘大乘。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受正法。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而心初無。佛國等想。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住不二地。觀諸有情。應以何身。得義利者。即便現受。令彼獲益。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至證得。一切智智。隨所生處。不離大乘。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一切智智。為人天等。轉正法輪。如是法輪。一切聲聞。獨覺。沙門。婆羅門。魔王。梵王。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舍利子。以諸菩薩。由如是等。方便善巧。為欲利樂。一切有情。乘大乘故。復名摩訶薩。
舍利子。如是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菩薩摩訶薩。普為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
諸佛世尊。於大眾中。歡喜讚嘆。作如是言。
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不久當得。一切智智。為天人等。轉正法輪。其輪世間。天人魔梵。聲聞等眾。皆不能轉。
如是展轉。聲遍十方。天人等眾。聞皆歡喜。咸作是言。
如是菩薩。不久當得。一切智智。轉正法輪。利安含識。
大乘鎧品第十四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如說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者。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佛言。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布施波羅蜜多鎧。擐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四靜慮鎧。擐四無量。四無色定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四念住鎧。擐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內空鎧。擐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五眼鎧。擐六神通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佛十力鎧。擐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佛身相諸功德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如是等。諸功德鎧。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亦令此界。六三變動。
其中地獄。火等苦具。及彼有情。身心痛惱。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便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其中傍生。互相殘害。鞭撻驅逼。無量種苦。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亦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其中鬼界。恐怖飢渴。身心焦惱。無量種苦。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亦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如是等。諸功德鎧。放大光明。遍照十方。各如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亦令彼界。六三變動。其中地獄。傍生鬼界。所有眾苦。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亦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地獄。傍生鬼界。無量有情。各受眾苦。亦復放光。變動大地。令彼有情。眾苦皆息。復為稱讚。佛法僧寶。令彼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承事供養。諸佛菩薩。於諸佛所。稟正法音。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擐如是等。諸功德鎧。放大光明。變動大地。拔濟無量。世界有情。三惡趣苦。令生天人。見佛聞法。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普化三千大千世界。如吠琉璃。亦化自身。為轉輪王。七寶眷屬。導從圍繞。其中有情。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衣與衣。須乘與乘。塗香末香。燒香花鬘。房舍臥具。燈燭醫藥。金銀真珠。珊瑚璧玉。及餘種種。資生之具。隨其所須。一切施與。作是施已。復為宣說。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令彼聞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貧窮孤露。根支殘缺。疾病有情。隨其所須。皆幻施與。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或化世界。如吠琉璃。或化自身。為輪王等。隨有情類。所須施與。及為宣說。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淨戒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生轉輪王家。紹轉輪王位。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十善業道。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靜慮。若四無量。四無色定。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念住。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空解脫門。若無相無願解脫門。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布施波羅蜜多。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五眼。若六神通。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佛十力。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令安住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法。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無量有情。令住十善業道。或復令住。四靜慮。乃至一切相智。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為有情故。生轉輪王家。紹轉輪王位。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十善業道。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靜慮。乃至一切相智。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安忍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安忍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證得。一切智智。擐安忍鎧。常自念言。
假使一切有情。持刀杖塊等。來見加害。我終不起。一念忿心。勸諸有情。亦如是忍。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如心所念。境觸無違。勸諸有情。住如是忍。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忍。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各各執持。刀杖塊等。加害幻師。或彼弟子。
時幻師等。於幻有情。都不起心。欲為怨報。而勸彼住。如是安忍。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擐安忍鎧。自住安忍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安忍波羅蜜多。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精進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精進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身心精進。斷諸惡法。修諸善法。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修習如是。身心精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精進。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熾然。身心精進。亦勸所幻。令修如是。熾然精進。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身心精進。斷諸惡法。修諸善法。亦勸有情。修習如是。身心精進。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靜慮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靜慮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靜慮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靜慮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住平等定。不見諸法。有定有亂。而常修習。如是靜慮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修習如是。平等靜慮。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定。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於法。住平等定。亦勸所幻。令修如是。平等靜慮。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住平等定。亦勸有情。修習如是。平等靜慮。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般若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般若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無戲論。般若波羅蜜多。不見諸法。有生有滅。有染有淨。及不得此岸。彼岸差別。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安住如是。無戲論慧。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慧。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安住。無戲論慧。亦勸所幻。令其修習。如是般若。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自住無戲論。般若波羅蜜多。亦勸有情。修習如是。無戲論慧。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如上說。諸功德鎧。普於十方。各如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以神通力。自變其身。遍滿如是。諸佛世界。隨諸有情。所樂示現。
自住布施波羅蜜多。勸慳貪者。令住布施。
自住淨戒波羅蜜多。勸犯戒者。令住淨戒。
自住安忍波羅蜜多。勸暴惡者。令住安忍。
自住精進波羅蜜多。勸懈怠者。令住精進。
自住靜慮波羅蜜多。勸亂心者。令住靜慮。
自住般若波羅蜜多。勸愚癡者。令住妙慧。
如是菩薩摩訶薩。安立有情。於六波羅蜜多已。復隨其類音。為說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令彼聞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安住。六波羅蜜多。亦勸所幻有情。令其安住。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普於十方。各如殑伽沙等。諸佛世界。自現其身。隨類安住。六波羅蜜多。亦勸有情。令其安住。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如上說。諸功德鎧。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不雜聲聞。獨覺作意。
謂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布施波羅蜜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布施波羅蜜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內空。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內空。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靜慮。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靜慮。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無量。四無色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無量。四無色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念住。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念住。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空解脫門。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空解脫門。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無相無願解脫門。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相無願解脫門。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五眼。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五眼。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六神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六神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佛十力。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佛十力。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無所畏。乃至一切相智。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預流果。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預流果。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菩薩道。無上菩提。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菩薩道。無上菩提。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無量無數。無邊有情。安立於六波羅蜜多。乃至安立。於無上菩提。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六波羅蜜多。乃至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上菩提。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九
唐法師玄奘譯
摩訶薩品第十三之三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滿慈子言。
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滿慈子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布施。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物。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布施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淨戒波羅蜜多。不得淨戒。不得淨戒波羅蜜多。不得持戒者。不得犯戒者。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淨戒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安忍波羅蜜多。不得安忍。不得安忍波羅蜜多。不得能忍者。不得所忍境。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安忍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精進波羅蜜多。不得精進。不得精進波羅蜜多。不得精進者。不得懈怠者。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靜慮波羅蜜多。不得靜慮。不得靜慮波羅蜜多。不得修定者。不得散亂者。不得定境界。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靜慮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般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不得修慧者。不得愚癡者。不得過去。未來。現在法。不得善。不善。無記法。不得欲界。色界。無色界法。不得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不得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法。不得世間出世間法。不得色。無色法。不得有見。無見法。不得有對。無對法。不得有漏無漏法。不得有為無為法。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四念住。為遣修故。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空解脫門。為遣修故。修無相無願解脫門。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四靜慮。為遣修故。修四無量。四無色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布施波羅蜜多。為遣修故。修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五眼。為遣修故。修六神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佛十力。為遣修故。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修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菩提及薩埵。俱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不可得故。
受想行識。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受想行識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處。不可得故。
耳鼻舌身意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鼻舌身意處。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處。不可得故。
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香味觸法處。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界。不可得故。
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耳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界。不可得故。
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鼻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鼻界。不可得故。
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舌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舌界。不可得故。
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味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身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身界。不可得故。
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意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意界。不可得故。
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地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地界。不可得故。
水火風空識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水火風空識界。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苦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苦聖諦。不可得故。
集滅道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集滅道聖諦。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明。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明。不可得故。
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內空。不可得故。
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真如。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真如。不可得故。
法界。法性。法定。法住。離生性。平等性。實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實際。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靜慮。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靜慮。不可得故。
四無量。四無色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念住。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念住。不可得故。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空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空解脫門。不可得故。
無相無願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布施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布施波羅蜜多。不可得故。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五眼。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五眼。不可得故。
六神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六神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佛十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佛十力。不可得故。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無所畏。乃至一切相智。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上正等菩提。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故。
無上正等覺者。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上正等覺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從初發心。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恒修圓滿。不退神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受大乘。相應之法。既聽受已。如理思惟。精勤修學。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雖乘大乘。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受正法。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而心初無。佛國等想。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住不二地。觀諸有情。應以何身。得義利者。即便現受。令彼獲益。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至證得。一切智智。隨所生處。不離大乘。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一切智智。為人天等。轉正法輪。如是法輪。一切聲聞。獨覺。沙門。婆羅門。魔王。梵王。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舍利子。以諸菩薩。由如是等。方便善巧。為欲利樂。一切有情。乘大乘故。復名摩訶薩。
舍利子。如是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菩薩摩訶薩。普為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
諸佛世尊。於大眾中。歡喜讚嘆。作如是言。
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不久當得。一切智智。為天人等。轉正法輪。其輪世間。天人魔梵。聲聞等眾。皆不能轉。
如是展轉。聲遍十方。天人等眾。聞皆歡喜。咸作是言。
如是菩薩。不久當得。一切智智。轉正法輪。利安含識。
大乘鎧品第十四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如說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者。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佛言。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布施波羅蜜多鎧。擐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四靜慮鎧。擐四無量。四無色定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四念住鎧。擐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內空鎧。擐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五眼鎧。擐六神通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佛十力鎧。擐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佛身相諸功德鎧。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如是等。諸功德鎧。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亦令此界。六三變動。
其中地獄。火等苦具。及彼有情。身心痛惱。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便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其中傍生。互相殘害。鞭撻驅逼。無量種苦。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亦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其中鬼界。恐怖飢渴。身心焦惱。無量種苦。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亦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若菩薩摩訶薩。擐如是等。諸功德鎧。放大光明。遍照十方。各如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亦令彼界。六三變動。其中地獄。傍生鬼界。所有眾苦。皆得除滅。菩薩知其。既離眾苦。亦為稱讚。三寶功德。彼得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即得奉覲。諸佛菩薩。親承供養。稟正法音。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地獄。傍生鬼界。無量有情。各受眾苦。亦復放光。變動大地。令彼有情。眾苦皆息。復為稱讚。佛法僧寶。令彼聞已。身心安樂。從自趣沒。生天人中。承事供養。諸佛菩薩。於諸佛所。稟正法音。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擐如是等。諸功德鎧。放大光明。變動大地。拔濟無量。世界有情。三惡趣苦。令生天人。見佛聞法。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普化三千大千世界。如吠琉璃。亦化自身。為轉輪王。七寶眷屬。導從圍繞。其中有情。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衣與衣。須乘與乘。塗香末香。燒香花鬘。房舍臥具。燈燭醫藥。金銀真珠。珊瑚璧玉。及餘種種。資生之具。隨其所須。一切施與。作是施已。復為宣說。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令彼聞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貧窮孤露。根支殘缺。疾病有情。隨其所須。皆幻施與。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或化世界。如吠琉璃。或化自身。為輪王等。隨有情類。所須施與。及為宣說。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淨戒波羅蜜多。為欲利樂。諸有情故。生轉輪王家。紹轉輪王位。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十善業道。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靜慮。若四無量。四無色定。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念住。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空解脫門。若無相無願解脫門。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布施波羅蜜多。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五眼。若六神通。
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佛十力。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令安住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法。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無量有情。令住十善業道。或復令住。四靜慮。乃至一切相智。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為有情故。生轉輪王家。紹轉輪王位。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十善業道。或復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靜慮。乃至一切相智。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安忍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安忍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證得。一切智智。擐安忍鎧。常自念言。
假使一切有情。持刀杖塊等。來見加害。我終不起。一念忿心。勸諸有情。亦如是忍。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如心所念。境觸無違。勸諸有情。住如是忍。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忍。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各各執持。刀杖塊等。加害幻師。或彼弟子。
時幻師等。於幻有情。都不起心。欲為怨報。而勸彼住。如是安忍。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擐安忍鎧。自住安忍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安忍波羅蜜多。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精進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精進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身心精進。斷諸惡法。修諸善法。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修習如是。身心精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精進。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熾然。身心精進。亦勸所幻。令修如是。熾然精進。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身心精進。斷諸惡法。修諸善法。亦勸有情。修習如是。身心精進。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靜慮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靜慮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靜慮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靜慮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住平等定。不見諸法。有定有亂。而常修習。如是靜慮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修習如是。平等靜慮。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定。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於法。住平等定。亦勸所幻。令修如是。平等靜慮。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住平等定。亦勸有情。修習如是。平等靜慮。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般若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自住般若波羅蜜多。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令住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自住無戲論。般若波羅蜜多。不見諸法。有生有滅。有染有淨。及不得此岸。彼岸差別。亦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安住如是。無戲論慧。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如是慧。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安住。無戲論慧。亦勸所幻。令其修習。如是般若。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自住無戲論。般若波羅蜜多。亦勸有情。修習如是。無戲論慧。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如上說。諸功德鎧。普於十方。各如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以神通力。自變其身。遍滿如是。諸佛世界。隨諸有情。所樂示現。
自住布施波羅蜜多。勸慳貪者。令住布施。
自住淨戒波羅蜜多。勸犯戒者。令住淨戒。
自住安忍波羅蜜多。勸暴惡者。令住安忍。
自住精進波羅蜜多。勸懈怠者。令住精進。
自住靜慮波羅蜜多。勸亂心者。令住靜慮。
自住般若波羅蜜多。勸愚癡者。令住妙慧。
如是菩薩摩訶薩。安立有情。於六波羅蜜多已。復隨其類音。為說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令彼聞已。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六波羅蜜多。相應之法。常不捨離。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種種。諸有情類。而彼巧幻。自現安住。六波羅蜜多。亦勸所幻有情。令其安住。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普於十方。各如殑伽沙等。諸佛世界。自現其身。隨類安住。六波羅蜜多。亦勸有情。令其安住。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常不捨離。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擐如上說。諸功德鎧。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不雜聲聞。獨覺作意。
謂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布施波羅蜜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布施波羅蜜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內空。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內空。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靜慮。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靜慮。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無量。四無色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無量。四無色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念住。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念住。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空解脫門。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空解脫門。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無相無願解脫門。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相無願解脫門。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五眼。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五眼。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六神通。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六神通。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佛十力。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佛十力。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四無所畏。乃至一切相智。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預流果。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預流果。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不作是念。
我當安立。爾所有情。於菩薩道。無上菩提。爾所有情。不當安立。
但作是念。
我當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菩薩道。無上菩提。
善現。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擐大乘鎧。
善現。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在大眾前。幻作無量無數。無邊有情。安立於六波羅蜜多。乃至安立。於無上菩提。
善現。於汝意云何。如是幻事。為有實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六波羅蜜多。乃至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上菩提。亦復如是。雖有所為。而無一實。
何以故。善現。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