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大愛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之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毘舍離。普會講堂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大愛道。遊於毘舍離城。高臺寺中。與大比丘尼眾。五百人俱。皆是羅漢。諸漏已盡。

爾時大愛道。聞諸比丘說。

如來不久。當取滅度。不過三月。當在拘夷那竭。娑羅雙樹間。

爾時大愛道。便作是念。

我不堪任。見如來取滅度。亦復不堪任。見阿難取滅度。我今宜可。先取滅度。

爾時大愛道。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大愛道。前白佛言。

我聞世尊。不久當取滅度。卻後不過三月。在拘夷那竭。娑羅雙樹間。我今不堪。見世尊及阿難。取滅度也。唯願世尊。聽我先取滅度。

爾時世尊。默然可之。

爾時大愛道。重白佛言。

自今已後。唯願世尊。與諸比丘尼說戒。

佛告之曰。

我今聽比丘尼。還與比丘尼說禁戒。如我本所。施行禁戒。無令差錯。

爾時大愛道。前禮佛足。在佛前立。

爾時大愛道。復白佛言。

我今更不。見如來顏色。亦不見將來諸佛。不受胞胎。永處無為。今日違離聖顏。永更不覩。

時大愛道。繞佛七匝。亦復繞阿難七匝。盡繞諸比丘眾。卻退而去。還諸比丘尼眾中。告諸比丘尼曰。

我今欲入。無為涅槃界。

所以然者。如來不久。當取滅度。汝等各宜隨所行。

爾時差摩比丘尼。優鉢色比丘尼。基利施比丘尼。舍仇梨比丘尼。奢摩比丘尼。鉢陀闌柘比丘尼。婆羅柘羅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闍耶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往至世尊所。在一面立。

爾時五百比丘尼。差摩比丘尼。最為上首。而白佛言。

我等諸人。聞如來不久。當取滅度。我等不忍。見世尊及阿難。先取滅度。唯願世尊。聽我等。先取滅度。我等今取涅槃。正是其宜。

爾時世尊。默然可之。

時差摩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見世尊。默然可之。前禮佛足。繞三匝。便退而去。還詣本房。

時大愛道。閉講堂門。擊乾椎。於露地敷坐具。騰在虛空。於虛空中。坐臥經行。或出火焰。身下出煙。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煙。舉身放焰。舉身放煙。左脅出水。右脅出火。右脅出水。左脅出烟。前出火。後出水。前出水。後出火。舉身出火。舉身出水。

爾時大愛道。作若干變化。還在本座。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而入初禪。從初禪起。而入二禪。從第二禪起。而入第三禪。從三禪起。入第四禪。從第四禪起。入空處。從空處起。入識處。從識處起。入不用處。從不用處起。入有想無想處。從有想無想處起。入想知滅。

從想知滅起。還入有想無想處。從有想無想起。入不用處。從不用處起。還入識處。從識處起。還入空處。從空處起。還入第四禪。從第四禪起。還入三禪。從三禪起。入二禪中。從二禪起。還入初禪。從初禪起。入二禪。從二禪起。還入三禪。從三禪起。還入四禪。已入四禪。便取滅度。

爾時天地大動。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四邊都踊。中央沒。又四面涼風起。諸天在空。作倡伎樂。欲界諸天。涕零悲泣。猶如春月。天降甘雨。神妙之天。雜碎優鉢華香。又雜碎栴檀。而散其上。

爾時差摩比丘尼。優鉢色比丘尼。基梨施瞿曇彌比丘尼。舍瞿離比丘尼。奢摩比丘尼。波陀蘭遮羅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闍耶比丘尼。如此上首。五百比丘尼等。各各於露地敷坐。飛在虛空。於虛空之中。坐臥經行。作十八變。乃至入想知滅。各取滅度。

爾時毘舍離城內。有大將。名曰耶輸提。將五百童子。集普會講堂。有所講說。時耶輸提。及五百童子。遙見五百比丘尼。作十八變。見已歡喜。踊躍無量。各共叉手。而向彼所。

爾時世尊。而告阿難曰。

汝往至。耶輸提大將所。而告之曰。

速辦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輿花。五百裹香。五百車薪。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不審世尊。欲何施為。

佛告之曰。

大愛道。已取滅度。及五百比丘尼埿洹。我等欲供養舍利。

爾時阿難。悲泣交集。不能自勝。

大愛道。取滅度。何其速哉。

爾時阿難。以手揮淚。便往至。耶輸提大將所。

爾時耶輸提。遙見阿難來。皆起前迎。並作是說。

善來。阿難。欲何告勅。又行非常。

爾時。阿難報曰。

我是佛使。欲有所告勅。

時大將。咸共問曰。

欲何所告勅。

阿難報曰。

世尊告大將曰。

當辦五百床。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輿花。五百裹香。五百車薪。大愛道。及五百比丘尼。皆取滅度。我等往供養舍利。

爾時大將。悲泣交集。而作是說。

大愛道。取滅度。何其速哉。及五百比丘尼。取滅度。甚為速哉。誰當教授我等。教化分檀布施。

爾時耶輸提大將。即辦五百床。五百坐具。五百瓶油。酥。薪。及諸耶維之具。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耶輸提大將。白世尊言。

如來所約勅。供養之具。今日已辦。

佛告曰。

汝今各取。大愛道身。及五百比丘尼身。出毘舍離。到曠野之處。吾欲於彼。供養舍利。

耶輸提大將。白佛言。

唯然。世尊。

是時長者。即往至。大愛道等所。告一人曰。

汝今施梯。登牆入內。徐開門。無令有聲。

是時彼人。如彼教勅。即入開門。復勅五百人。各舉舍利。著于床上。

爾時。有二沙彌尼在。

一名。難陀。二名。優般難陀。

是時二沙彌尼。語大將曰。

止止。大將。勿觸擾諸師。

耶輸提大將報曰。

汝師不為睡眠。皆取滅度。

爾時二沙彌。聞諸師。皆取滅度。心懷恐怖。即自思惟。觀有習之法。皆是盡法。即於坐處。得三明六通。

爾時二沙彌尼。即飛在虛空中。先至曠野之中。作十八變。坐臥經行。身出水火。變化無量。即於無餘涅槃界。而取般涅槃。

爾時世尊。將諸比丘僧。前後圍遶。往至大愛道比丘尼寺中。

爾時世尊。告阿難。難陀。羅云。

汝等舉大愛道身。我當躬自供養。

是時釋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即從三十三天上。譬如力士。屈伸臂頃。來至毘舍離。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其中漏盡比丘。皆見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其不漏盡。有欲比丘。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未漏盡者。亦不見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

爾時梵天王。遙知如來。心中所念。將諸梵天。從梵天上沒。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毘沙門天王。知世尊。心中所念。將閱叉鬼神。到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提地賴吒天王。將諸乾沓和。從東方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毘婁勒叉天王。將諸無數拘槃荼。從南方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毘婁波叉天王。將諸龍神。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及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各各知如來。心中所念。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釋提桓因。毘沙門天王。前白佛言。

唯願世尊。勿自勞神。我等自當。供養舍利。

佛告諸天。

止止。天王。如來自當知時。此是如來。所應修行。非是天龍鬼神。所及也。

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長養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不報恩。

然諸天當知。過去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世尊。皆自供養。虵旬舍利。正使將來。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皆自供養。以此方便。知如來。應自供養。非天龍鬼神。所及也。

爾時毘沙門天王。告五百鬼曰。

汝等往至。栴檀林中。取香薪來。當供養虵旬。

時五百鬼。聞天王語已。即往至栴檀林中。取栴檀薪。來至曠野之間。

是時世尊。躬自舉床一脚。難陀舉一脚。羅云舉一脚。阿難舉一脚。飛在虛空。往至彼塚間。其中四部之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舉五百比丘尼舍利。至於塚間。

爾時世尊。告耶輸提大將曰。

汝今更辦二床。二坐具。二車薪。香花供養。二沙彌尼身。

耶輸提大將。白佛言。

唯然。世尊。

尋時即辦。供養之具。

爾時世尊。以栴檀木。各傳與諸天。是

時世尊。復告大將曰。

汝今各取。五百舍利。各分別。而供養之。二沙彌。亦復使然。

時大將。受佛教已。各各分別。而取供養。即取虵旬。

爾時世尊。復以栴檀木。著大愛道身上。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盡。
不生則不死。
此滅為最樂。

爾時諸天人民。皆悉雲集。在於塚間。天人大眾。十億姟那術。

時大將。火滅已。復取舍利。而起偷婆。

佛告大將曰。

汝今。取五百比丘尼舍利。與起偷婆。長夜之中。受福無量。

所以然者。世間有四人。起於偷婆。云何為四。

若有人。與如來。至真。等正覺。起於偷婆。轉輪聖王。與聲聞。辟支佛。起偷婆者。受福無量。

爾時世尊。與諸天人民。說微妙之法。勸令歡喜。爾時天與人。有一億。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諸天。人民。乾沓和。阿須輪。四部之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舍衛城內。有比丘尼。名曰婆陀。將五百比丘尼。於彼遊化。

時婆陀比丘尼。在閑靜之處。而自思惟。結跏趺坐。繫念在前。自憶無數。宿命之事。復自笑。有比丘尼。遙見婆陀比丘尼笑。

見已。便往至。比丘尼所。

今婆陀比丘尼。獨在樹下而笑。將有何緣。

時五百比丘尼。即相將。至婆陀比丘尼所。頭面禮足。

爾時五百比丘尼。白婆陀曰。

有何因緣。獨坐樹下。而笑耶。

爾時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

我向者。在此樹下。自憶無數。宿命之事。復見昔日。所經歷身。死此生彼。皆悉觀見。

時五百比丘尼。復白言。

唯願當說。曩昔之緣。

時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

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曰毘婆尸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現於世。

爾時世界。名槃頭摩。人民熾盛。不可稱計。

爾時如來。遊彼國界。將十六萬八千比丘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

時佛名號。流布四遠。毘婆尸佛者。眾相具足。是一切人。良祐福田。

爾時。彼國界中。有童子。名曰梵天。顏貌端正。世之希有。

時彼童子。手執寶蓋。而行諸街巷中。時有居士婦。亦復端正。亦從此道行。眾人皆共觀看。

時童子。便作是念。

我今亦復端正。手執寶蓋。眾人皆不。觀視我身。此諸人民。皆共觀此女人。我今要當作方便。使人觀視我。

時彼童子。即出彼城。往至毘婆尸佛所。手執寶華。供養七日七夜。亦作誓願。

設當毘婆尸佛。有此神足。有此神力。是世間。天上福田。持此功德。使我將來之世。作女人身。人民見之。莫不喜踊。

爾時彼童子。七日七夜。供養彼佛已。隨命長短。後便生三十三天。於彼作女人身。極為端正。玉女中第一。以五事功德。勝彼天女。

云何為五。所謂。天壽。天色。天樂。天威福。天自在。

時三十三天見已。各自說曰。

此天女者。極為殊妙。無與等者。

其中或有天子。作是說。

此天女。我應得。以為天后。

各相競爭。

時大天王說曰。

汝等勿共鬪訟。其中能說。極妙法者。便以此天女。與之作婦。

爾時有一天子。便說斯偈。

若起若復坐。
寤寐無有歡。
設我眠睡時。
然後乃無欲。

爾時復有天子。而說斯偈。

汝今故為樂。
於眠無念想。
我今興欲念。
如似打戰鼓。

爾時復有天子。而說斯偈。

設復打戰鼓。
猶有休息時。
我欲馳速疾。
如水流不停。

爾時復有天子。而說斯偈。

如水漂大木。
猶有休息時。
我恒思想欲。
如殺象不眴。

爾時諸天。中最尊天子。與諸天人。而說斯偈。

汝等猶閑暇。
各能說斯偈。
我今不自知。
為存為亡乎。

爾時諸天人。白彼天子曰。

善哉。天子。所說偈者。極為清妙。今日此天女。奉貢天王。

爾時天女。即入天王宮。汝等諸天。勿有猶豫。

所以然者。爾時童子。供養佛上寶蓋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

爾時童子身者。即我身是也。

過去三十一劫。有式詰如來。出現於世。遊化於野馬世界。與大比丘眾。十六萬人俱。

爾時彼天女。後便命終。而生人中。受女人身。極為端正。世之希有。

時式詰如來。到時。著衣持鉢。入野馬城乞食。

時彼天女人。復為長者婦。以好飲食。奉上式詰如來。普作誓願。

持此功德之業。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顏貌端正。與人殊異。

爾時彼女人。後便命終。生三十三天。於彼復作女人身。極為端正。有五事功德。勝彼諸天。

爾時天女。豈異人乎。莫作是觀。

所以然者。彼女人者。則我身是。

即於彼劫。毘舍羅婆如來。出現於世。爾時天女。隨壽長短。命終之後。來生人中。受女人身。顏貌端正。世之希有。復與長者。居士作婦。

爾時長者婦。復以妙衣好服。奉上如來。發此誓願。

使我將來之世。得作女身。

時彼婦女。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顏貌端正。勝彼天女。

爾時彼女人者。豈異人乎。莫作斯觀。

所以然者。爾時女人者。則我身是。

時彼女人。隨壽長短。命終之後。來生人中。在波羅㮈大城。與月光長者。作婦婢。顏貌麁醜。人所惡見。

自毘舍羅婆去世。更無佛。爾時各佛遊化。

時月光長者婦。告其婢曰。

汝在外遊行。求覓沙門。顏貌端正。入吾意者。將來在家。吾欲供養。

爾時彼婢。即出家中。在外求覓沙門。遇見各佛。城內遊乞。然顏貌麁惡。姿色醜弊。

時彼婢使。語各佛曰。

大家欲見。願屈至家。

即入白主。

沙門已至。可往相見。

時長者婦。見沙門已。心不歡樂。即語其婢。

此還發遣。吾不布施。

所以然者。由其顏貌麁弊故。

爾時其婢。語夫人曰。

設夫人。不惠施沙門者。我今日。所應食分。盡用惠施。

時彼夫人。即出食分。細麨一升。

時彼婢。便授與沙門。各佛受此食已。飛在虛空。作十八變。

時長者婢。復作誓願。

持此功德。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使我將來之世。得作女人。極為端正。

時彼各佛。手擎鉢飯。遶城三匝。月光長者。將五百商人。集普會講堂。

時彼城中。男女大小。見各佛。擎鉢飯。飛在虛空。

見已。相謂言。

斯是何人。功德乃爾乎。遇此各佛。飯食惠施。

時長者婢。語夫人曰。

出觀向沙門神德。飛在虛空。作十八變。神德無量。

時長者婦。告其婢曰。

今所惠施。沙門之食。設獲福者。盡持與我。我當與汝。二日食直。

其婢報曰。

不堪任。以福相與。

夫人告曰。

與汝四日食直。乃至十日食直。

其婢報曰。

我不堪任。以福相與。

夫人告曰。

我今與汝。百枚金錢。

其婢報曰。

我不須。

夫人復告。

與汝二百。乃至千枚金錢。

其婢報曰。

我亦不須。

夫人告曰。

我免汝身。使不作婢。

婢報曰。

我亦不須。求為良人。

夫人復告。

汝作夫人。我為婢使。

其婢報曰。

我亦不須。求為夫人。

夫人告曰。

我今當取汝撾打。毀兀耳鼻。截汝手足。當斷汝頭。

其婢報曰。

如斯之痛。盡堪任受。終不以福。而相惠施。身屬大家。心善各異。

爾時長者婦。即撾其婢。

時五百商人。各作斯論。

此神人者。今來乞食。必當是我家施與。

時月光長者。發遣諸人。還來入家。見夫人。取婢鞭打。即問之曰。

以何因緣。而鞭此婢。

時婢。便以斯因緣具白。

時月光長者。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攝夫人。以為婢使。使其婢。代夫人處。

爾時波羅捺城。有王治化。名梵摩達。時彼大王。聞月光長者。飯辟支佛。甚懷喜悅。乃遇真人。隨時惠施。

梵摩達王。即遣人。召月光長者。而告之曰。

汝實飯。神仙真人乎。

長者白王。

實遇真人。以食惠施。

時梵摩達王。尋時賞賜。更增職位。

時長者婢。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顏貌殊妙。世之希有。五事功德。勝彼諸天。諸妹莫作是觀。

爾時長者婢。即我身是也。

於此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樓孫如來。

時彼天女。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於人中。爾時耶若達梵志。作女。時此女人。復飯如來。發誓願。求作女人身。後命終。生三十三天。顏貌端正。勝諸天女。

復從彼命終。生於人中。爾時拘那含牟尼佛。出現於世。時彼天女。為長者女。復以金華。供養拘那含牟尼佛。

持此功德。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使我後身得。作女人身。

時此女人。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於彼端正。出眾天女上。有五事功德。而不可及。

爾時長者女。供養拘那含牟尼佛。豈異人乎。莫作斯觀。

爾時長者女人。則我身是。

時彼天女。隨壽長短。來生人中。復與長者作婦。顏貌殊特。世間希有。

爾時迦葉如來。出現於世。

時長者婦。七日七夜。供養迦葉佛。發誓願言。

使我將來世。得作女人身。

時長者婦。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有五事功德。勝彼天女。

爾時長者婦。供養迦葉佛者。豈異人乎。莫作斯觀。

爾時長者婦。則我身是。

於此賢劫。釋迦文。出現於世。時彼天女。命終之後。生羅閱城中。與劫毘羅婆羅門。作女。顏貌端正。出諸女人表。劫毘婆羅門女。正以紫磨金像。至彼女人所。黮如似墨。意不貪五欲。

諸妹莫作斯觀。此女人身。豈異人乎。

爾時婆羅門女者。則我身是也。

諸妹當知。緣昔日功報。與比鉢羅摩納作婦。所謂。摩訶迦葉是。尊大迦葉。先自出家。後日我方出家。

自憶昔日所經歷。女人之身。是以今。故自笑耳。我以無智自蔽。供養六如來。求作女人身。以此因緣。故笑昔日所經歷。

爾時眾多比丘。聞婆陀比丘尼。自憶宿命。無數世時事。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如來。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頗見。聲聞之中。比丘尼。自憶無數世事。如斯人乎。

比丘白佛。

不見。世尊。

佛告諸比丘。

我聲聞中。第一弟子。自憶宿命。無數世事。劫毘羅比丘尼是。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須臾退坐。前白佛言。

劫為長短。為有限乎。

佛告比丘。

劫極長遠。我今與汝引譬。專意聽之。吾今當說。

爾時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

比丘當知。猶如鐵城。縱廣一由旬。芥子滿其中。無空缺處。設有人來。百歲取一芥子。其鐵城芥子。猶有減盡。然後乃至為一劫。不可稱計。

所以然者。生死長遠。無有邊際。

眾生恩愛縛著。流轉生死。死此生彼。無有窮已。我於其中。厭患生死。

如是。比丘。當求巧便。免此愛著之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