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釋問經第十八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
爾時天王釋。聞佛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
時天王釋。告五結樂子。
我聞世尊。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
五結。汝來共往見佛。
五結樂子白曰。
唯然。
於是。五結樂子。挾琉璃琴。從天王釋行。三十三天。聞天王釋。其意至重。欲往見佛。三十三天。亦復侍從。天王釋行。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猶如力士。屈伸臂頃。於三十三天。忽沒不現已。住摩竭陀國。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去石室不遠。爾時鞞陀提山。光耀極照。明如火㷿。
彼山左右。居民見之。便作是念。
鞞陀提山。火燒普然。
時天王釋。住一處已。告曰。
五結。世尊如是。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有大威德。諸天共俱。樂彼遠離。燕坐安隱。快樂遊行。我等未通。不應便前。
五結。汝往先通。我等然後當進。
五結樂子白曰。
唯然。
於是。五結樂子。受天王釋教已。挾琉璃琴。即先往至。因陀羅石室。便作是念。
知此處離佛。不近不遠。令佛知我。聞我音聲。
住彼處已。調琉璃琴。作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而歌頌曰。
賢禮汝父母。
月及耽浮樓。
謂生汝殊妙。
令我發歡心。
煩熱求涼風。
渴欲飲冷水。
如是我愛汝。
猶羅訶愛法。
如收水甚難。
著欲亦復然。
無量生共會。
如施與無著。
池水清且涼。
底有金粟沙。
如龍象熱逼。
入此池水浴。
猶如鈎牽象。
我意為汝伏。
所行汝不覺。
窈窕未得汝。
我意極著汝。
煩冤燒我心。
是故我不樂。
如人入虎口。
如釋子思禪。
常樂在於一。
如牟尼得覺。
得汝妙淨然。
如牟尼所樂。
無上正盡覺。
如是我所樂。
常求欲得汝。
如病欲得藥。
如飢欲得食。
賢汝止我心。
猶如水滅火。
若我所作福。
供養諸無著。
彼是悉淨妙。
我共汝受報。
願我共汝終。
不離汝獨沽。
我寧共汝死。
不用相離生。
釋為與我願。
三十三天尊。
汝人無上尊。
是我願最堅。
是故禮大雄。
𥡳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於是世尊。從三昧起。讚歎五結樂子曰。
善哉善哉。五結。汝歌音。與琴聲相應。琴聲。與歌音相應。歌音。不出琴聲外。琴聲。不出歌音外。
五結。汝頗憶昔時。歌頌此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耶。
五結樂子白曰。
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
大仙人。昔時世尊。初得覺道。遊欝鞞羅。尼連禪河岸。阿闍惒羅。尼拘類樹下。
爾時。躭浮樓樂王女。名賢月色。有天名結。摩兜麗御車子。求欲彼女。
大仙人。彼當求欲。於彼女時。我亦復求。欲得彼女。
然。大仙人。求彼女時。竟不能得。我於爾時。住彼女後。便歌頌此。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
大仙人。我歌頌此偈時。彼女迴顧。怡然含笑。而語我曰。
五結。我未曾見。彼佛世尊。然我已從。三十三天。聞彼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五結。若汝能數。稱歎世尊者。可與汝。共事大仙人。
我唯一共會。自後不復見。
於是天王釋。而作是念。
五結樂子。已令世尊。從定覺起已。通我於善逝。
彼時。天王釋告曰。
五結。汝即往彼。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作如是語。
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大仙人。天王釋。及三十三天。欲見世尊。
五結樂子白曰。
唯然。
於是。五結樂子。捨琉璃琴。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唯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大仙人。天王釋。及三十三天。欲見世尊。
爾時。世尊告曰。
五結。今天王釋。安隱快樂。及諸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安隱快樂。
五結。天王釋。欲見我者。隨其所欲。
於是。五結樂子。聞佛所說。善受善持。稽首佛足。遶三匝而去。往詣天王釋所。白曰。
天王。我已為白世尊。世尊今待天王。唯願天王。自當知時。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往詣佛所。
時天王釋。稽首佛足。再三自稱名姓。言。
唯大仙人。我是天王釋。我是天王釋。
世尊告曰。
如是如是。拘翼。汝是天王釋。
時天王釋。再三自稱名姓。稽首佛足。卻住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結樂子。亦稽首佛足。卻住一面。
時天王釋白曰。
唯大仙人。我去世尊。近遠坐耶。
世尊告曰。
汝近我坐。
所以者何。汝有大天眷屬。
於是天王釋。稽首佛足。卻坐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結樂子。亦稽首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因陀羅石室。忽然廣大。
所以者何。佛之威神。及諸天威德。
時天王釋坐已。白曰。
唯大仙人。我於長夜。欲見世尊。欲請問法。
大仙人。往昔一時。世尊遊舍衛國。住石巖中。
大仙人。我爾時自為。及為三十三天。乘千象車。往至鞞沙門大王家。
爾時。鞞沙門大王家有妾。名槃闍那。
爾時世尊。入定寂然。彼妾叉手。禮世尊足。
大仙人。我語彼曰。
妹。我今。非往見世尊時。世尊入定。若世尊。從定寤者。妹便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作如是說。
唯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大仙人。彼妹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世尊為憶不耶。
世尊告曰。
拘翼。彼妹為汝。稽首我足。具宣汝意。問訊於我。我亦憶。
拘翼。當汝去時。聞此音聲。便從定寤。
大仙人。昔時我聞。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於世時。增諸天眾。減阿修羅。
大仙人。我自眼見。世尊弟子。比丘從世尊。修習梵行。捨欲離欲。身壞命終。得至善處。生於天中。
大仙人。瞿毘釋女。是世尊弟子。亦從世尊。修習梵行。憎惡是女身。愛樂男形。轉女人身。受男子形。捨欲離欲。身壞命終。得生妙處。三十三天。為我作子。彼既生已。諸天悉知。瞿婆天子。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大仙人。我復見有。世尊弟子。三比丘等。亦從世尊。修習梵行。不捨離欲。身壞命終。生餘下賤。伎樂宮中。彼既生已。日日來至。三十三天。供事諸天。奉侍瞿婆天子。
天子見彼已。而說頌曰。
與眼優婆私。
我字名瞿毘。
奉敬佛及法。
淨意供養眾。
我已蒙佛恩。
釋子大祐德。
妙生三十三。
彼知祐天子。
見彼本比丘。
受生伎樂神。
叉手面前立。
瞿婆為說偈。
是本瞿曇子。
我本為人時。
來至到我家。
飲食好供養。
此本與聖等。
行無上梵行。
今為他所使。
日來奉事天。
我本承事汝。
聞聖善說法。
得信成就戒。
妙生三十三。
汝本受奉事。
行無上梵行。
今為他所使。
日來奉事天。
汝以何為面。
受持佛法已。
反背不向法。
是眼覺善說。
我昔見汝等。
今生下伎樂。
自行非法行。
自生於非法。
我本在居家。
觀我今勝德。
轉女成天子。
自在五欲樂。
彼訶瞿曇等。
厭已歎瞿曇。
我今當進行。
天子真諦說。
二於彼懃行。
憶瞿曇法律。
知欲有災患。
即彼捨離欲。
彼為欲結縛。
即得捨遠離。
如象斷羈靽。
度三十三天。
因陀羅天梵。
一切皆來集。
即彼坐上去。
雄猛捨塵欲。
帝釋見已厭。
勝天天中天。
彼本生下賤。
度三十三天。
厭已妙息言。
瞿婆後說曰。
人中有佛勝。
釋牟尼知欲。
彼子中失念。
我訶更復得。
於三中之一。
則生伎樂中。
二成等正道。
在天定根樂。
汝說如是法。
弟子無有惑。
度漏斷邪疑。
禮佛勝伏根。
若彼覺諸法。
二得昇進處。
彼得昇進已。
生於梵天中。
我等知彼法。
大仙來至此。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
此鬼長夜。無有諛諂。亦無欺誑。無幻質直。若有問者。盡欲知故。不欲觸嬈。彼之所問。亦復如是。我寧可說。甚深阿毘曇。
世尊知已。為天王釋。說此頌曰。
於現法樂故。
亦為後世樂。
拘翼自恣問。
隨意之所樂。
彼彼之所問。
盡當為決斷。
世尊已見聽。
日天求見義。
在摩竭陀國。
賢婆娑婆問。
於是。天王釋白曰。
世尊。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幾結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二結。慳及嫉也。
彼各各作是念。
令我無杖。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鬪。無苦。安樂遊行。
彼雖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鬪。有苦。無安樂遊行。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二結。
彼作是念。
令我無杖。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鬪。無苦。安樂遊行。
彼雖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鬪。有苦。無安樂遊行。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慳嫉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慳嫉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慳嫉者。因愛。不愛。緣愛。不愛。從愛。不愛生。由愛。不愛有。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也。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慳嫉者。因愛。不愛。緣愛。不愛。從愛。不愛生。由愛。不愛有。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也。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愛。不愛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愛。不愛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愛。不愛者。因欲緣欲。從欲而生。由欲故有。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愛。不愛者。因欲緣欲。從欲而生。由欲故有。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欲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有欲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欲者。因念緣念。從念而生。由念故有。若無念者。則無有欲。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欲者。因念緣念。從念而生。由念故有。若無念者。則無有欲。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念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有念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念者。因思緣思。從思而生。由思故有。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愛。不愛。由愛。不愛故。有慳嫉。由慳嫉故。有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生。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若無念者。則無有欲。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若無慳嫉者。則無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念者。因思緣思。從思而生。由思故有。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愛。不愛。由愛。不愛故。有慳嫉。由慳嫉故。有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生。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若無念者。則無有欲。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若無慳嫉者。則無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何者滅戲道跡。比丘何行。趣向滅戲道跡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滅戲道跡者。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
拘翼。是謂滅戲道跡。
比丘者。行此趣向。滅戲道跡。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滅戲道跡者。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
大仙人。是為滅戲道跡。
比丘者。行此趣向。滅戲道跡。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幾法。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三法。修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
拘翼。念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念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念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
拘翼。求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求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求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三法。修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
大仙人說。念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念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便斷彼。若念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
大仙人說求。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求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便斷彼。若求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有幾法。護從解脫。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有六法。護從解脫。行六法也。
云何為六。
眼視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
拘翼。眼視色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眼視色。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眼視色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如是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意知法。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意知法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者。有六法。護從解脫。行六法。
云何為六。
眼視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
大仙人。說眼視色者。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眼視色。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眼視色。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如是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大仙人。說意知法者。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意知法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意知法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復斷幾法。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復斷三法。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喜。二曰。憂。三曰。捨。
拘翼。喜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喜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喜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憂亦如是。
拘翼。捨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捨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捨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斷三法。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喜。二曰。憂。三曰。捨。
大仙人說喜者。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喜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喜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憂亦如是。
大仙人。說捨者。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捨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捨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也。
時天王釋。復問曰。
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以何等故。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此世有若干種界。有無量界。彼隨所知界。即彼界隨其力。隨其方便。一向說。此為真諦。餘者虛妄。
拘翼。是故。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耳。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此世有若干種界。有無量界。彼隨所知界。即彼界隨其力。隨其方便。一向說。此為真諦。餘者虛妄。
大仙人。以是故。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耳。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不必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時天王釋。復問曰。
大仙人。以何等故。不必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不正善心解脫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
拘翼。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正善心解脫者。彼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不正善心解脫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
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正善心解脫者。彼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善受善持。白曰。
大仙人。我於長夜。有疑惑刺。世尊今日。而拔出之。
所以者何。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
世尊問曰。
拘翼。汝頗憶昔時。曾問餘沙門梵志。如此事耶。
時天王釋答曰。
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
大仙人。三十三天。集在法堂。各懷愁慼。數數歎說。我等若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者。必當往見。
大仙人。然我等不。得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便行具足。五欲功德。
大仙人。我等放逸。行放逸已。大威德天子。於極妙處。即便命終。
大仙人。我見大威德天子。於極妙處。即命終時。便生極厭。身毛皆竪。莫令我於此處。速命終。
大仙人。我因此厭。因此憂慼故。若見餘沙門梵志。在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彼樂遠離。燕坐安隱。快樂遊行。我見彼已。便謂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即往奉見。
彼不識我。而問我言。
汝為是誰。
我時答彼。
大仙人。我是天王釋。
大仙人。我是天王釋。
彼復問我。
我曾見釋。亦見釋種姓。以何等故。名為釋。以何等故。為釋種姓。
我便答彼。
大仙人。若有來問我事者。我便隨所能。隨其力。而答彼。是故我名為釋。
彼作是說。
我等若隨其事。以問釋者。釋亦隨其事答我。
彼問我事。我不問彼。彼歸命我。我不歸命彼。
大仙人。從彼沙門梵志竟。不得威儀法教。況復得如是問耶。
時天王釋。而說頌曰。
釋往釋往已。釋今作是說。遠離意所念。除疑諸猶豫。
久遠行於世。
推求索如來。
見沙門梵志。
在遠離燕坐。
謂是正盡覺。
往奉敬禮事。
云何得昇進。
如是我問彼。
問已不能知。
聖道及道跡。
世尊今為我。
若意有所疑。
所念及所思。
其意之所行。
知心隱及現。
明者為我說。
尊佛尊為師。
尊無著牟尼。
尊斷諸結使。
自度度眾生。
覺者第一覺。
御者最上御。
息者尊妙息。
大仙自度度。
故我禮天尊。
稽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於是。世尊問曰。
拘翼。汝頗憶昔時。得如是離。得如是歡喜。謂於我得法喜耶。
時天王釋答曰。
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
大仙人。昔一時。天及阿修羅。而共鬪戰。
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鬪戰時。我作是念。
令天得勝。破阿修羅。諸天食。及阿修羅食。盡令三十三天食。
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鬪戰時。天便得勝。破阿修羅。諸天食。及阿修羅食。盡令三十三天食。
大仙人。爾時有離有喜。雜刀杖。結怨。鬪諍。憎嫉。不得神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
大仙人。今日得離得喜。不雜刀杖。結怨。鬪諍。憎嫉。得通得覺。亦得涅槃。
世尊問曰。
拘翼。汝何因。得離得喜。謂於我得法喜耶。
時天王釋答曰。
大仙人。我作是念。
我於此命終。生於人間。彼若有族。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
謂剎利長者族。梵志長者族。居士長者。族及餘族。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
生如是族已。成就諸根。如來所說法律。有得信者。得信已。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學智。
學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邊。學智。
學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若有諸天。有大福祐。色像巍巍。光耀煒燁。極有威力。安隱快樂。長住宮殿。生於最上。我生彼中。
於是天王釋。而說頌曰。
捨離於天身。
來下生人間。
不愚癡入胎。
隨我意所樂。
得身具足已。
逮質直正道。
行具足梵行。
常樂於乞食。
學智。學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邊。學智。
學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當作最上妙天。諸天聞名。色究竟天。往生彼中。
大仙人。願當得阿那含。
大仙人。我今定得須陀洹。
世尊問曰。
拘翼。汝何因。得此極好。極高。極廣差降。而自稱說。得須陀洹耶。
時天王釋。以偈答曰。
不更有餘尊。
唯世尊境界。
得最上差降。
未曾有此處。
大仙我此坐。
即於此天身。
我更得增壽。
如是自眼見。
說此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於是天王釋。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從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
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白曰。
世尊。我今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於是天王釋。稱歎五結樂子曰。
善哉善哉。汝五結。大益於我。
所以者何。由汝故。佛從定寤。以汝先使世尊。從定寤故。令我等。後得見佛。
五結。我從此歸。以躭浮樓伎樂王女。賢月色。嫁與汝作婦。及其父樂王本國。拜與汝。作伎樂王。
於是天王釋。告三十三天曰。
汝等共來。若我等。本為梵天王。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禮事者。彼今盡為世尊。恭敬禮事。
所以者何。世尊。梵天。梵天當造化。最尊生眾生。眾生有。及當有彼所。可知盡知。可見盡見。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若本為梵天。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禮事者。彼盡為世尊。恭敬禮事。稽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再為世尊。恭敬禮事。稽首佛足。遶三匝已。即於彼處。忽沒不現。
爾時梵天。色像巍巍。光耀煒燁。夜將向旦。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即時以偈。白世尊曰。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大仙人。說此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於是世尊。告梵天曰。
如是如是。梵天所說。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梵天。我說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佛說如是。
時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并大梵天。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問經第十八竟。
善生經第十九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饒蝦蟆林。
爾時善生居士子。父臨終時。因六方故。遺勅其子。善教善訶曰。
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善生居士子。聞父教已。白父曰。
唯。當如尊勅。
於是。善生居士子。父命終後。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彼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世尊入王舍城乞食時。遙見善生居士子。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見已。往至善生居士子所。問曰。
居士子。受何沙門梵志教。教汝恭敬。供養。禮事。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耶。
善生居士子答曰。
世尊。我不受餘沙門。梵志教也。
世尊。我父臨命終時。因六方故。遺勅於我。善教善訶曰。
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我受父遺教。恭敬。供養。禮事故。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聞已。告曰。
居士子。我說有六方。不說無也。
居士子。若有人。善別六方。離四方惡。不善業垢。彼於現法。可敬可重。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上生天中。
居士子。眾生有四種業。四種穢。
云何為四。
居士子。殺生者。是眾生業種。穢種。不與取。邪婬。妄言者。是眾生業種。穢種。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殺生不與取。
邪婬犯他妻。
所言不真實。
慧者不稱譽。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罪。
云何為四。
行欲。行恚。行怖。行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欲恚怖及癡。
行惡非法行。
彼必滅名稱。
如月向盡沒。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福。
云何為四。
不行欲。不行恚。不行怖。不行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斷欲無恚怖。
無癡行法行。
彼名稱普聞。
如月漸盛滿。
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
云何為六。
一曰。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二曰。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三曰。飲酒放逸。求財物者。為非道。四曰。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五曰。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曰。懶惰求財物者。為非道。
居士子。若人種種戲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負則生怨。二者。失則生恥。三者。負則眠不安。四者。令怨家懷喜。五者。使宗親懷憂。六者。在眾所說。人不信用。
居士子。人博戲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人非時行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不自護。二者。不護財物。三者。不護妻子。四者。為人所疑。五者。多生苦患。六者。為人所謗。
居士子。人非時行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災患。
一者。現財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諸鬪諍。四者。隱藏發露。五者。不稱不護。六者。滅慧生癡。
居士子。人飲酒放逸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親近賊。二者。親近欺誑。三者。親近狂醉。四者。親近放恣。五者。逐會嬉戲。六者。以此為親友。以此為伴侶。
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憙伎樂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憙聞歌。二者。憙見舞。三者。憙往作樂。四者。憙見弄鈴。五者。憙拍兩手。六者。憙大聚會。
居士子。若人憙伎樂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有懶惰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大早不作業。二者。大晚不作業。三者。大寒不作業。四者。大熱不作業。五者。大飽不作業。六者。大飢不作業。
居士子。若人懶惰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種種戲逐色。
嗜酒憙作樂。
親近惡知識。
懶惰不作業。
放恣不自護。
此處壞敗人。
行來不防護。
邪婬犯他妻。
心中常結怨。
求願無有利。
飲酒念女色。
此處壞敗人。
重作不善行。
佷戾不受教。
罵沙門梵志。
顛倒有邪見。
凶暴行黑業。
此處壞敗人。
自乏無財物。
飲酒失衣被。
負債如涌泉。
彼必壞門族。
數往至酒鑪。
親近惡朋友。
應得財不得。
是伴黨為樂。
多有惡朋友。
常隨不善伴。
今世及後世。
二俱得敗壞。
人習惡轉減。
習善轉興盛。
習勝者轉增。
是故當習勝。
習昇則得昇。
常逮智慧昇。
轉獲清淨戒。
及與微妙上。
晝則喜眠臥。
夜則好遊行。
放逸常飲酒。
居家不得成。
大寒及大熱。
謂有懶惰人。
至竟不成業。
終不獲財利。
若寒及大熱。
不計猶如草。
若人作是業。
彼終不失樂。
居士子。有四不親。而似親。
云何為四。
一者。知事非親。似如親。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三者。言語非親。似如親。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以知事奪財。二者。以少取多。三者。或以恐怖。四者。或為利狎習。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人以知為事。
言語至柔軟。
怖為利狎習。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制妙事。二者。教作惡。三者。面前稱譽。四者。背說其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制妙善法。
教作惡不善。
對面前稱譽。
背後說其惡。
若知妙及惡。
亦復覺二說。
是親不可親。
知彼人如是。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語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認過去事。二者。必辯當來事。三者。虛不真說。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認過及未來。
虛論現滅事。
當作不作說。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教種種戲。二者。教非時行。三者。教令飲酒。四者。教親近惡知識。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若干種戲。
飲酒犯他妻。
習下不習勝。
彼滅如月盡。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善親當知有四種。
云何為四。
一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二者。愍念。當知是善親。三者。求利。當知是善親。四者。饒益。當知是善親。
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為彼捨己。二者。為彼捨財。三者。為彼捨妻子。四者。所說堪忍。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捨欲財妻子。
所說能堪忍。
知親同苦樂。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教妙法。二者。制惡法。三者。面前稱說。四者。卻怨家。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妙善制惡。
面稱卻怨家。
知善親愍念。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密事發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為喜。四者。不得利不憂。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密事露不藏。
利喜無不憂。
知善親求利。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饒益。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便給與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常以愍念。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知財盡與物。
放逸教愍念。
知善親饒益。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聖法律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居士子。如東方者。如是。子觀父母。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
云何為五。
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
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
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
云何為五。
一者。愛念兒子。二者。供給無乏。三者。令子不負債。四者。婚娶稱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子。
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
居士子。如是東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東方者。謂子。父母也。
居士子。若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觀師。弟子當以五事。恭敬供養於師。
云何為五。
一者。善恭順。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業善。五者。能奉敬師。
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養於師。
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
云何為五。
一者。教技術。二者。速教。三者。盡教所知。四者。安處善方。五者。付囑善知識。
師以此五事。善念弟子。
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南方者。謂弟子。師也。
居士子。若人慈順於師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
云何為五。
一者。憐念妻子。二者。不輕慢。三者。為作瓔珞嚴具。四者。於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親親。
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
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順夫。
云何十三。
一者。重愛敬夫。二者。重供養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攝持作業。五者。善攝眷屬。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後以愛行。八者。言以誠實。九者。不禁制門。十者。見來讚善。十一者。敷設床待。十二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
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順夫。
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西方者。謂夫。妻子也。
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北方者。如是大家。觀奴婢使人。大家當以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
云何為五。
一者。隨其力而作業。二者。隨時食之。三者。隨時飲之。四者。及日休息。五者。病給湯藥。
大家以此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
奴婢使人。當以九事。善奉大家。
云何為九。
一者。隨時作業。二者。專心作業。三者。一切作業。四者。前以瞻侍。五者。後以愛行。六者。言以誠實。七者。急時不遠離。八者。行他方時。則便讚歎。九者。稱大家庶幾。
奴婢使人。以此九事。善奉大家。
居士子。如是北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北方者。謂大家。奴婢使人也。
居士子。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下方者。如是親友。觀親友臣。親友當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
云何為五。
一者。愛敬。二者。不輕慢。三者。不欺誑。四者。施與珍寶。五者。拯念親友臣。
親友以此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
親友臣。亦以五事。善念親友。
云何為五。
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供給財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愛念。五者。急時可歸依。
親友臣。以此五事。善念親友。
居士子。如是下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下方者。謂親友。親友臣也。
居士子。若人慈愍。親友臣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觀沙門梵志。施主當以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
云何為五。
一者。不禁制門。二者。見來讚善。三者。敷設床待。四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五者。擁護如法。
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
沙門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
云何為五。
一者。教信行信念信。二者。教禁戒。三者。教博聞。四者。教布施。五者。教慧行慧立慧。
沙門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
居士子。如是上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上方者。謂施主。沙門梵志也。
居士子。若人尊奉。沙門梵志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有四攝事。
云何為四。
一者。惠施。二者。愛言。三者。行利。四者。等利。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惠施及愛言。
常為他行利。
眾生等同利。
名稱普遠至。
此則攝持世。
猶如御車人。
若無攝持者。
母不因其子。
得供養恭敬。
父因子亦然。
若有此法攝。
故得大福祐。
照遠猶日光。
速利翻捷疾。
不麤說聰明。
如是得名稱。
定獲無功高。
速利翻捷疾。
成就信尸賴。
如是得名稱。
常起不懶惰。
憙施人飲食。
將去調御正。
如是得名稱。
親友臣同恤。
愛樂有齊限。
謂攝在親中。
殊妙如師子。
初當學技術。
於後求財物。
後求財物已。
分別作四分。
一分作飲食。
一分作田業。
一分舉藏置。
急時赴所須。
耕作商人給。
一分出息利。
第五為取婦。
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
不增快得樂。
彼必饒錢財。
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財。
猶如蜂採花。
長夜求錢財。
當自受快樂。
出財莫令遠。
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財與。
兇暴及豪強。
東方為父母。
南方為師尊。
西方為妻子。
北方為奴婢。
下方親友臣。
上沙門梵志。
願禮此諸方。
二俱得大稱。
禮此諸方已。
施主得生天。
佛說如是。善生居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善生經第十九竟。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釋問經第十八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
爾時天王釋。聞佛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
時天王釋。告五結樂子。
我聞世尊。遊摩竭陀國。在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羅石室。
五結。汝來共往見佛。
五結樂子白曰。
唯然。
於是。五結樂子。挾琉璃琴。從天王釋行。三十三天。聞天王釋。其意至重。欲往見佛。三十三天。亦復侍從。天王釋行。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猶如力士。屈伸臂頃。於三十三天。忽沒不現已。住摩竭陀國。王舍城東。㮈林村北。鞞陀提山。去石室不遠。爾時鞞陀提山。光耀極照。明如火㷿。
彼山左右。居民見之。便作是念。
鞞陀提山。火燒普然。
時天王釋。住一處已。告曰。
五結。世尊如是。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有大威德。諸天共俱。樂彼遠離。燕坐安隱。快樂遊行。我等未通。不應便前。
五結。汝往先通。我等然後當進。
五結樂子白曰。
唯然。
於是。五結樂子。受天王釋教已。挾琉璃琴。即先往至。因陀羅石室。便作是念。
知此處離佛。不近不遠。令佛知我。聞我音聲。
住彼處已。調琉璃琴。作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而歌頌曰。
賢禮汝父母。
月及耽浮樓。
謂生汝殊妙。
令我發歡心。
煩熱求涼風。
渴欲飲冷水。
如是我愛汝。
猶羅訶愛法。
如收水甚難。
著欲亦復然。
無量生共會。
如施與無著。
池水清且涼。
底有金粟沙。
如龍象熱逼。
入此池水浴。
猶如鈎牽象。
我意為汝伏。
所行汝不覺。
窈窕未得汝。
我意極著汝。
煩冤燒我心。
是故我不樂。
如人入虎口。
如釋子思禪。
常樂在於一。
如牟尼得覺。
得汝妙淨然。
如牟尼所樂。
無上正盡覺。
如是我所樂。
常求欲得汝。
如病欲得藥。
如飢欲得食。
賢汝止我心。
猶如水滅火。
若我所作福。
供養諸無著。
彼是悉淨妙。
我共汝受報。
願我共汝終。
不離汝獨沽。
我寧共汝死。
不用相離生。
釋為與我願。
三十三天尊。
汝人無上尊。
是我願最堅。
是故禮大雄。
𥡳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於是世尊。從三昧起。讚歎五結樂子曰。
善哉善哉。五結。汝歌音。與琴聲相應。琴聲。與歌音相應。歌音。不出琴聲外。琴聲。不出歌音外。
五結。汝頗憶昔時。歌頌此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耶。
五結樂子白曰。
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
大仙人。昔時世尊。初得覺道。遊欝鞞羅。尼連禪河岸。阿闍惒羅。尼拘類樹下。
爾時。躭浮樓樂王女。名賢月色。有天名結。摩兜麗御車子。求欲彼女。
大仙人。彼當求欲。於彼女時。我亦復求。欲得彼女。
然。大仙人。求彼女時。竟不能得。我於爾時。住彼女後。便歌頌此。欲相應偈。龍相應偈。沙門相應偈。阿羅訶相應偈。
大仙人。我歌頌此偈時。彼女迴顧。怡然含笑。而語我曰。
五結。我未曾見。彼佛世尊。然我已從。三十三天。聞彼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五結。若汝能數。稱歎世尊者。可與汝。共事大仙人。
我唯一共會。自後不復見。
於是天王釋。而作是念。
五結樂子。已令世尊。從定覺起已。通我於善逝。
彼時。天王釋告曰。
五結。汝即往彼。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作如是語。
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大仙人。天王釋。及三十三天。欲見世尊。
五結樂子白曰。
唯然。
於是。五結樂子。捨琉璃琴。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唯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大仙人。天王釋。及三十三天。欲見世尊。
爾時。世尊告曰。
五結。今天王釋。安隱快樂。及諸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安隱快樂。
五結。天王釋。欲見我者。隨其所欲。
於是。五結樂子。聞佛所說。善受善持。稽首佛足。遶三匝而去。往詣天王釋所。白曰。
天王。我已為白世尊。世尊今待天王。唯願天王。自當知時。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往詣佛所。
時天王釋。稽首佛足。再三自稱名姓。言。
唯大仙人。我是天王釋。我是天王釋。
世尊告曰。
如是如是。拘翼。汝是天王釋。
時天王釋。再三自稱名姓。稽首佛足。卻住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結樂子。亦稽首佛足。卻住一面。
時天王釋白曰。
唯大仙人。我去世尊。近遠坐耶。
世尊告曰。
汝近我坐。
所以者何。汝有大天眷屬。
於是天王釋。稽首佛足。卻坐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結樂子。亦稽首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因陀羅石室。忽然廣大。
所以者何。佛之威神。及諸天威德。
時天王釋坐已。白曰。
唯大仙人。我於長夜。欲見世尊。欲請問法。
大仙人。往昔一時。世尊遊舍衛國。住石巖中。
大仙人。我爾時自為。及為三十三天。乘千象車。往至鞞沙門大王家。
爾時。鞞沙門大王家有妾。名槃闍那。
爾時世尊。入定寂然。彼妾叉手。禮世尊足。
大仙人。我語彼曰。
妹。我今。非往見世尊時。世尊入定。若世尊。從定寤者。妹便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作如是說。
唯大仙人。天王釋。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
大仙人。彼妹為我。稽首佛足。問訊世尊。世尊為憶不耶。
世尊告曰。
拘翼。彼妹為汝。稽首我足。具宣汝意。問訊於我。我亦憶。
拘翼。當汝去時。聞此音聲。便從定寤。
大仙人。昔時我聞。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出於世時。增諸天眾。減阿修羅。
大仙人。我自眼見。世尊弟子。比丘從世尊。修習梵行。捨欲離欲。身壞命終。得至善處。生於天中。
大仙人。瞿毘釋女。是世尊弟子。亦從世尊。修習梵行。憎惡是女身。愛樂男形。轉女人身。受男子形。捨欲離欲。身壞命終。得生妙處。三十三天。為我作子。彼既生已。諸天悉知。瞿婆天子。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大仙人。我復見有。世尊弟子。三比丘等。亦從世尊。修習梵行。不捨離欲。身壞命終。生餘下賤。伎樂宮中。彼既生已。日日來至。三十三天。供事諸天。奉侍瞿婆天子。
天子見彼已。而說頌曰。
與眼優婆私。
我字名瞿毘。
奉敬佛及法。
淨意供養眾。
我已蒙佛恩。
釋子大祐德。
妙生三十三。
彼知祐天子。
見彼本比丘。
受生伎樂神。
叉手面前立。
瞿婆為說偈。
是本瞿曇子。
我本為人時。
來至到我家。
飲食好供養。
此本與聖等。
行無上梵行。
今為他所使。
日來奉事天。
我本承事汝。
聞聖善說法。
得信成就戒。
妙生三十三。
汝本受奉事。
行無上梵行。
今為他所使。
日來奉事天。
汝以何為面。
受持佛法已。
反背不向法。
是眼覺善說。
我昔見汝等。
今生下伎樂。
自行非法行。
自生於非法。
我本在居家。
觀我今勝德。
轉女成天子。
自在五欲樂。
彼訶瞿曇等。
厭已歎瞿曇。
我今當進行。
天子真諦說。
二於彼懃行。
憶瞿曇法律。
知欲有災患。
即彼捨離欲。
彼為欲結縛。
即得捨遠離。
如象斷羈靽。
度三十三天。
因陀羅天梵。
一切皆來集。
即彼坐上去。
雄猛捨塵欲。
帝釋見已厭。
勝天天中天。
彼本生下賤。
度三十三天。
厭已妙息言。
瞿婆後說曰。
人中有佛勝。
釋牟尼知欲。
彼子中失念。
我訶更復得。
於三中之一。
則生伎樂中。
二成等正道。
在天定根樂。
汝說如是法。
弟子無有惑。
度漏斷邪疑。
禮佛勝伏根。
若彼覺諸法。
二得昇進處。
彼得昇進已。
生於梵天中。
我等知彼法。
大仙來至此。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
此鬼長夜。無有諛諂。亦無欺誑。無幻質直。若有問者。盡欲知故。不欲觸嬈。彼之所問。亦復如是。我寧可說。甚深阿毘曇。
世尊知已。為天王釋。說此頌曰。
於現法樂故。
亦為後世樂。
拘翼自恣問。
隨意之所樂。
彼彼之所問。
盡當為決斷。
世尊已見聽。
日天求見義。
在摩竭陀國。
賢婆娑婆問。
於是。天王釋白曰。
世尊。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幾結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二結。慳及嫉也。
彼各各作是念。
令我無杖。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鬪。無苦。安樂遊行。
彼雖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鬪。有苦。無安樂遊行。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天。人。阿修羅。揵沓惒。羅剎。及餘種種身。各各有二結。
彼作是念。
令我無杖。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鬪。無苦。安樂遊行。
彼雖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鬪。有苦。無安樂遊行。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慳嫉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慳嫉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慳嫉者。因愛。不愛。緣愛。不愛。從愛。不愛生。由愛。不愛有。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也。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慳嫉者。因愛。不愛。緣愛。不愛。從愛。不愛生。由愛。不愛有。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也。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愛。不愛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愛。不愛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愛。不愛者。因欲緣欲。從欲而生。由欲故有。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愛。不愛者。因欲緣欲。從欲而生。由欲故有。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欲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有欲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欲者。因念緣念。從念而生。由念故有。若無念者。則無有欲。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欲者。因念緣念。從念而生。由念故有。若無念者。則無有欲。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念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由何而有。復何因由。無有念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念者。因思緣思。從思而生。由思故有。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愛。不愛。由愛。不愛故。有慳嫉。由慳嫉故。有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生。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若無念者。則無有欲。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若無慳嫉者。則無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念者。因思緣思。從思而生。由思故有。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愛。不愛。由愛。不愛故。有慳嫉。由慳嫉故。有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生。
若無思者。則無有念。若無念者。則無有欲。若無欲者。則無愛。不愛。若無愛。不愛者。則無慳嫉。若無慳嫉者。則無刀杖。鬪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如是此純。大苦陰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何者滅戲道跡。比丘何行。趣向滅戲道跡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滅戲道跡者。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
拘翼。是謂滅戲道跡。
比丘者。行此趣向。滅戲道跡。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滅戲道跡者。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
大仙人。是為滅戲道跡。
比丘者。行此趣向。滅戲道跡。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幾法。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三法。修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
拘翼。念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念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念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
拘翼。求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求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求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斷三法。修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
大仙人說。念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念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便斷彼。若念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
大仙人說求。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求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便斷彼。若求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有幾法。護從解脫。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有六法。護從解脫。行六法也。
云何為六。
眼視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
拘翼。眼視色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眼視色。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眼視色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如是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意知法。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意知法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者。有六法。護從解脫。行六法。
云何為六。
眼視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
大仙人。說眼視色者。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眼視色。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眼視色。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如是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大仙人。說意知法者。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意知法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意知法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復斷幾法。行幾法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復斷三法。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喜。二曰。憂。三曰。捨。
拘翼。喜者。我說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喜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喜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憂亦如是。
拘翼。捨者。我說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捨不可行者。我即斷彼。若捨可行者。我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滅戲道跡。命存一時頃。斷三法。行三法。
云何為三。
一曰。喜。二曰。憂。三曰。捨。
大仙人說喜者。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喜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喜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憂亦如是。
大仙人。說捨者。亦有二種。可行。不可行。
若捨增長。惡不善法。減損善法者。大仙人。即斷彼。若捨減損。惡不善法。增長善法者。大仙人。為彼知時。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也。
時天王釋。復問曰。
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以何等故。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此世有若干種界。有無量界。彼隨所知界。即彼界隨其力。隨其方便。一向說。此為真諦。餘者虛妄。
拘翼。是故。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耳。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
大仙人。此世有若干種界。有無量界。彼隨所知界。即彼界隨其力。隨其方便。一向說。此為真諦。餘者虛妄。
大仙人。以是故。一切沙門梵志。不同一說。一欲。一愛。一樂。一意耳。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問曰。
大仙人。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不必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時天王釋。復問曰。
大仙人。以何等故。不必一切。沙門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耶。
世尊聞已。
答曰。
拘翼。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不正善心解脫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
拘翼。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正善心解脫者。彼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時天王釋聞已。白曰。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不正善心解脫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訖。
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於無上愛盡。正善心解脫者。彼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訖。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法。我悉知之。我斷疑度惑。無有猶豫。聞佛所說故。
時天王釋。聞佛所說。善受善持。白曰。
大仙人。我於長夜。有疑惑刺。世尊今日。而拔出之。
所以者何。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
世尊問曰。
拘翼。汝頗憶昔時。曾問餘沙門梵志。如此事耶。
時天王釋答曰。
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
大仙人。三十三天。集在法堂。各懷愁慼。數數歎說。我等若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者。必當往見。
大仙人。然我等不。得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便行具足。五欲功德。
大仙人。我等放逸。行放逸已。大威德天子。於極妙處。即便命終。
大仙人。我見大威德天子。於極妙處。即命終時。便生極厭。身毛皆竪。莫令我於此處。速命終。
大仙人。我因此厭。因此憂慼故。若見餘沙門梵志。在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彼樂遠離。燕坐安隱。快樂遊行。我見彼已。便謂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即往奉見。
彼不識我。而問我言。
汝為是誰。
我時答彼。
大仙人。我是天王釋。
大仙人。我是天王釋。
彼復問我。
我曾見釋。亦見釋種姓。以何等故。名為釋。以何等故。為釋種姓。
我便答彼。
大仙人。若有來問我事者。我便隨所能。隨其力。而答彼。是故我名為釋。
彼作是說。
我等若隨其事。以問釋者。釋亦隨其事答我。
彼問我事。我不問彼。彼歸命我。我不歸命彼。
大仙人。從彼沙門梵志竟。不得威儀法教。況復得如是問耶。
時天王釋。而說頌曰。
釋往釋往已。釋今作是說。遠離意所念。除疑諸猶豫。
久遠行於世。
推求索如來。
見沙門梵志。
在遠離燕坐。
謂是正盡覺。
往奉敬禮事。
云何得昇進。
如是我問彼。
問已不能知。
聖道及道跡。
世尊今為我。
若意有所疑。
所念及所思。
其意之所行。
知心隱及現。
明者為我說。
尊佛尊為師。
尊無著牟尼。
尊斷諸結使。
自度度眾生。
覺者第一覺。
御者最上御。
息者尊妙息。
大仙自度度。
故我禮天尊。
稽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於是。世尊問曰。
拘翼。汝頗憶昔時。得如是離。得如是歡喜。謂於我得法喜耶。
時天王釋答曰。
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之。
大仙人。昔一時。天及阿修羅。而共鬪戰。
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鬪戰時。我作是念。
令天得勝。破阿修羅。諸天食。及阿修羅食。盡令三十三天食。
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鬪戰時。天便得勝。破阿修羅。諸天食。及阿修羅食。盡令三十三天食。
大仙人。爾時有離有喜。雜刀杖。結怨。鬪諍。憎嫉。不得神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
大仙人。今日得離得喜。不雜刀杖。結怨。鬪諍。憎嫉。得通得覺。亦得涅槃。
世尊問曰。
拘翼。汝何因。得離得喜。謂於我得法喜耶。
時天王釋答曰。
大仙人。我作是念。
我於此命終。生於人間。彼若有族。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
謂剎利長者族。梵志長者族。居士長者。族及餘族。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不可稱計。封戶食邑。種種具足。
生如是族已。成就諸根。如來所說法律。有得信者。得信已。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學智。
學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邊。學智。
學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若有諸天。有大福祐。色像巍巍。光耀煒燁。極有威力。安隱快樂。長住宮殿。生於最上。我生彼中。
於是天王釋。而說頌曰。
捨離於天身。
來下生人間。
不愚癡入胎。
隨我意所樂。
得身具足已。
逮質直正道。
行具足梵行。
常樂於乞食。
學智。學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邊。學智。
學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當作最上妙天。諸天聞名。色究竟天。往生彼中。
大仙人。願當得阿那含。
大仙人。我今定得須陀洹。
世尊問曰。
拘翼。汝何因。得此極好。極高。極廣差降。而自稱說。得須陀洹耶。
時天王釋。以偈答曰。
不更有餘尊。
唯世尊境界。
得最上差降。
未曾有此處。
大仙我此坐。
即於此天身。
我更得增壽。
如是自眼見。
說此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於是天王釋。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從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
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白曰。
世尊。我今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於是天王釋。稱歎五結樂子曰。
善哉善哉。汝五結。大益於我。
所以者何。由汝故。佛從定寤。以汝先使世尊。從定寤故。令我等。後得見佛。
五結。我從此歸。以躭浮樓伎樂王女。賢月色。嫁與汝作婦。及其父樂王本國。拜與汝。作伎樂王。
於是天王釋。告三十三天曰。
汝等共來。若我等。本為梵天王。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禮事者。彼今盡為世尊。恭敬禮事。
所以者何。世尊。梵天。梵天當造化。最尊生眾生。眾生有。及當有彼所。可知盡知。可見盡見。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若本為梵天。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禮事者。彼盡為世尊。恭敬禮事。稽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於是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再為世尊。恭敬禮事。稽首佛足。遶三匝已。即於彼處。忽沒不現。
爾時梵天。色像巍巍。光耀煒燁。夜將向旦。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即時以偈。白世尊曰。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大仙人。說此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於是世尊。告梵天曰。
如是如是。梵天所說。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梵天。我說法時。天王釋。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及八萬諸天。亦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佛說如是。
時天王釋。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并大梵天。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問經第十八竟。
善生經第十九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饒蝦蟆林。
爾時善生居士子。父臨終時。因六方故。遺勅其子。善教善訶曰。
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善生居士子。聞父教已。白父曰。
唯。當如尊勅。
於是。善生居士子。父命終後。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彼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世尊入王舍城乞食時。遙見善生居士子。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見已。往至善生居士子所。問曰。
居士子。受何沙門梵志教。教汝恭敬。供養。禮事。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耶。
善生居士子答曰。
世尊。我不受餘沙門。梵志教也。
世尊。我父臨命終時。因六方故。遺勅於我。善教善訶曰。
善生。我命終後。汝當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我受父遺教。恭敬。供養。禮事故。平旦沐浴。著新芻磨衣。手執生拘舍葉。往至水邊。叉手。向六方禮。
東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眾生者。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我盡恭敬。供養。禮事彼已。彼亦當恭敬。供養。禮事我。
世尊聞已。告曰。
居士子。我說有六方。不說無也。
居士子。若有人。善別六方。離四方惡。不善業垢。彼於現法。可敬可重。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上生天中。
居士子。眾生有四種業。四種穢。
云何為四。
居士子。殺生者。是眾生業種。穢種。不與取。邪婬。妄言者。是眾生業種。穢種。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殺生不與取。
邪婬犯他妻。
所言不真實。
慧者不稱譽。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罪。
云何為四。
行欲。行恚。行怖。行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欲恚怖及癡。
行惡非法行。
彼必滅名稱。
如月向盡沒。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福。
云何為四。
不行欲。不行恚。不行怖。不行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斷欲無恚怖。
無癡行法行。
彼名稱普聞。
如月漸盛滿。
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
云何為六。
一曰。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二曰。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三曰。飲酒放逸。求財物者。為非道。四曰。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五曰。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曰。懶惰求財物者。為非道。
居士子。若人種種戲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負則生怨。二者。失則生恥。三者。負則眠不安。四者。令怨家懷喜。五者。使宗親懷憂。六者。在眾所說。人不信用。
居士子。人博戲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人非時行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不自護。二者。不護財物。三者。不護妻子。四者。為人所疑。五者。多生苦患。六者。為人所謗。
居士子。人非時行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災患。
一者。現財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諸鬪諍。四者。隱藏發露。五者。不稱不護。六者。滅慧生癡。
居士子。人飲酒放逸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親近賊。二者。親近欺誑。三者。親近狂醉。四者。親近放恣。五者。逐會嬉戲。六者。以此為親友。以此為伴侶。
居士子。若人親近。惡知識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人憙伎樂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憙聞歌。二者。憙見舞。三者。憙往作樂。四者。憙見弄鈴。五者。憙拍兩手。六者。憙大聚會。
居士子。若人憙伎樂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居士子。若有懶惰者。當知有六災患。
云何為六。
一者。大早不作業。二者。大晚不作業。三者。大寒不作業。四者。大熱不作業。五者。大飽不作業。六者。大飢不作業。
居士子。若人懶惰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種種戲逐色。
嗜酒憙作樂。
親近惡知識。
懶惰不作業。
放恣不自護。
此處壞敗人。
行來不防護。
邪婬犯他妻。
心中常結怨。
求願無有利。
飲酒念女色。
此處壞敗人。
重作不善行。
佷戾不受教。
罵沙門梵志。
顛倒有邪見。
凶暴行黑業。
此處壞敗人。
自乏無財物。
飲酒失衣被。
負債如涌泉。
彼必壞門族。
數往至酒鑪。
親近惡朋友。
應得財不得。
是伴黨為樂。
多有惡朋友。
常隨不善伴。
今世及後世。
二俱得敗壞。
人習惡轉減。
習善轉興盛。
習勝者轉增。
是故當習勝。
習昇則得昇。
常逮智慧昇。
轉獲清淨戒。
及與微妙上。
晝則喜眠臥。
夜則好遊行。
放逸常飲酒。
居家不得成。
大寒及大熱。
謂有懶惰人。
至竟不成業。
終不獲財利。
若寒及大熱。
不計猶如草。
若人作是業。
彼終不失樂。
居士子。有四不親。而似親。
云何為四。
一者。知事非親。似如親。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三者。言語非親。似如親。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以知事奪財。二者。以少取多。三者。或以恐怖。四者。或為利狎習。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人以知為事。
言語至柔軟。
怖為利狎習。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制妙事。二者。教作惡。三者。面前稱譽。四者。背說其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制妙善法。
教作惡不善。
對面前稱譽。
背後說其惡。
若知妙及惡。
亦復覺二說。
是親不可親。
知彼人如是。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語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認過去事。二者。必辯當來事。三者。虛不真說。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認過及未來。
虛論現滅事。
當作不作說。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因四事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云何為四。
一者。教種種戲。二者。教非時行。三者。教令飲酒。四者。教親近惡知識。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若干種戲。
飲酒犯他妻。
習下不習勝。
彼滅如月盡。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善親當知有四種。
云何為四。
一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二者。愍念。當知是善親。三者。求利。當知是善親。四者。饒益。當知是善親。
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為彼捨己。二者。為彼捨財。三者。為彼捨妻子。四者。所說堪忍。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捨欲財妻子。
所說能堪忍。
知親同苦樂。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教妙法。二者。制惡法。三者。面前稱說。四者。卻怨家。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妙善制惡。
面稱卻怨家。
知善親愍念。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密事發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為喜。四者。不得利不憂。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密事露不藏。
利喜無不憂。
知善親求利。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因四事故。饒益。當知是善親。
云何為四。
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便給與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常以愍念。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知財盡與物。
放逸教愍念。
知善親饒益。
慧者當狎習。
居士子。聖法律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居士子。如東方者。如是。子觀父母。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
云何為五。
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
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
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
云何為五。
一者。愛念兒子。二者。供給無乏。三者。令子不負債。四者。婚娶稱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子。
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
居士子。如是東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東方者。謂子。父母也。
居士子。若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觀師。弟子當以五事。恭敬供養於師。
云何為五。
一者。善恭順。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業善。五者。能奉敬師。
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養於師。
師亦以五事。善念弟子。
云何為五。
一者。教技術。二者。速教。三者。盡教所知。四者。安處善方。五者。付囑善知識。
師以此五事。善念弟子。
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南方者。謂弟子。師也。
居士子。若人慈順於師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
云何為五。
一者。憐念妻子。二者。不輕慢。三者。為作瓔珞嚴具。四者。於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親親。
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
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順夫。
云何十三。
一者。重愛敬夫。二者。重供養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攝持作業。五者。善攝眷屬。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後以愛行。八者。言以誠實。九者。不禁制門。十者。見來讚善。十一者。敷設床待。十二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
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順夫。
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西方者。謂夫。妻子也。
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北方者。如是大家。觀奴婢使人。大家當以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
云何為五。
一者。隨其力而作業。二者。隨時食之。三者。隨時飲之。四者。及日休息。五者。病給湯藥。
大家以此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
奴婢使人。當以九事。善奉大家。
云何為九。
一者。隨時作業。二者。專心作業。三者。一切作業。四者。前以瞻侍。五者。後以愛行。六者。言以誠實。七者。急時不遠離。八者。行他方時。則便讚歎。九者。稱大家庶幾。
奴婢使人。以此九事。善奉大家。
居士子。如是北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北方者。謂大家。奴婢使人也。
居士子。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下方者。如是親友。觀親友臣。親友當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
云何為五。
一者。愛敬。二者。不輕慢。三者。不欺誑。四者。施與珍寶。五者。拯念親友臣。
親友以此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
親友臣。亦以五事。善念親友。
云何為五。
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供給財物。三者。見放逸教訶。四者。愛念。五者。急時可歸依。
親友臣。以此五事。善念親友。
居士子。如是下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下方者。謂親友。親友臣也。
居士子。若人慈愍。親友臣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觀沙門梵志。施主當以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
云何為五。
一者。不禁制門。二者。見來讚善。三者。敷設床待。四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五者。擁護如法。
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
沙門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
云何為五。
一者。教信行信念信。二者。教禁戒。三者。教博聞。四者。教布施。五者。教慧行慧立慧。
沙門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
居士子。如是上方。二俱分別。
居士子。聖法律中。上方者。謂施主。沙門梵志也。
居士子。若人尊奉。沙門梵志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居士子。有四攝事。
云何為四。
一者。惠施。二者。愛言。三者。行利。四者。等利。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惠施及愛言。
常為他行利。
眾生等同利。
名稱普遠至。
此則攝持世。
猶如御車人。
若無攝持者。
母不因其子。
得供養恭敬。
父因子亦然。
若有此法攝。
故得大福祐。
照遠猶日光。
速利翻捷疾。
不麤說聰明。
如是得名稱。
定獲無功高。
速利翻捷疾。
成就信尸賴。
如是得名稱。
常起不懶惰。
憙施人飲食。
將去調御正。
如是得名稱。
親友臣同恤。
愛樂有齊限。
謂攝在親中。
殊妙如師子。
初當學技術。
於後求財物。
後求財物已。
分別作四分。
一分作飲食。
一分作田業。
一分舉藏置。
急時赴所須。
耕作商人給。
一分出息利。
第五為取婦。
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
不增快得樂。
彼必饒錢財。
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財。
猶如蜂採花。
長夜求錢財。
當自受快樂。
出財莫令遠。
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財與。
兇暴及豪強。
東方為父母。
南方為師尊。
西方為妻子。
北方為奴婢。
下方親友臣。
上沙門梵志。
願禮此諸方。
二俱得大稱。
禮此諸方已。
施主得生天。
佛說如是。善生居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善生經第十九竟。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