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集要頌經卷第一
尊者法救集。宋天竺法師天息災譯。
有為品第一
。
能覺悟煩惱。
宜發歡喜心。
今聽我所集。
佛所宣法頌。
。
如是佛世尊。
一切智中師。
慈悲為有情。
廣說真實語。
。
一切行非常。
皆是興衰法。
夫生輒還終。
寂滅最安樂。
。
如燭熾焰時。
擲物在暗處。
不使智燈尋。
恒為煩惱覆。
。
人身有形器。
棄散在諸方。
骸骨如鴿色。
觀斯有何樂。
。
譬如人初夜。
識託住母胎。
日涉多遷變。
逝而定不還。
。
晨朝覩好事。
夜至則不現。
昨所瞻視者。
今夕則或無。
。
榮富焰熾盛。
無常無時節。
不揀擇貴賤。
常被死王降。
。
或有在胎殞。
或初誕亦亡。
盛壯不免死。
老耄甘心受。
。
若老或少年。
及與中年者。
恒被死來侵。
云何不懷怖。
。
命如菓自熟。
常恐會零落。
生已必有終。
誰能免斯者。
。
譬如陶家師。
埏埴作坯器。
諸有悉破壞。
人命亦如是。
。
如人彈琴瑟。
具足眾妙音。
絃斷無少聲。
人命亦如是。
。
如囚被繫縛。
拘牽詣都市。
動則向死路。
壽命亦如是。
。
如河急駛流。
往而悉不還。
人生亦如是。
逝者皆不迴。
。
諸患集成身。
生多眾苦惱。
人命亦如是。
為老死所伺。
。
所造成功勞。
永世獲安樂。
如杖擊急水。
暫開還卻合。
。
如人操杖行。
牧牛飲飼者。
人命亦如是。
亦即養命去。
。
夫人欲立德。
晝夜勿空過。
既獲得人身。
一心思命盡。
。
不寐覺夜長。
疲倦道路長。
愚迷生死長。
希聞於妙法。
。
有子兼有財。
慳惜遇散壞。
愚夫不自觀。
何恃有財子。
。
百千非算數。
族姓富男女。
積聚多財產。
無不皆衰滅。
。
富貴非聖財。
恒為無常伺。
猶如盲眼人。
不能自觀察。
。
聚集還散壞。
崇高必墜落。
生者皆盡終。
有情亦如是。
。
行惡入地獄。
修善則生天。
若能修善者。
漏盡得涅槃。
。
諸佛與菩薩。
緣覺及聲聞。
尚捨有為身。
何況諸有情。
。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窟間。
無有地方所。
脫止不受死。
。
若住現在世。
過去及未來。
一切有為事。
終歸於盡壞。
。
智者能離繫。
恒正念觀察。
常思無漏道。
是名真智者。
。
如囚被繫縛。
所欲無能益。
亦如朽故車。
不久見破壞。
。
色變為老耄。
戀家如在獄。
不覺死來侵。
愚夫不能知。
。
雖壽滿百歲。
亦被死相隨。
為老病所逼。
患終至後際。
。
老至苦纏身。
晝夜多痛惱。
辛楚有千般。
如魚入灰火。
。
江河無停止。
駛流去不迴。
保惜膿漏軀。
雖戀不能住。
。
四大聚集身。
無常詎久留。
地種散壞時。
神識空何用。
。
此身多障惱。
膿漏恒疾患。
愚迷貪愛著。
不厭求寂滅。
。
今歲雖云在。
冬夏不久停。
凡夫貪世樂。
中間不驚怖。
。
父母與兄弟。
妻子并眷屬。
無常來牽引。
無能救濟者。
。
如是諸有情。
舉動貪榮樂。
無常老病侵。
不覺生苦惱。
。
剃髮為苾芻。
宜應修止觀。
魔羅不能伺。
度生到彼岸。
愛欲品第二
。
慾我知汝根。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惟汝。
則汝慾不有。
。
因慾生煩惱。
因慾生怖畏。
離慾得解脫。
無怖無煩惱。
。
從愛生煩惱。
從愛生怖畏。
離愛得解脫。
無怖無煩惱。
。
菓先甜後苦。
愛慾亦如斯。
後受地獄苦。
燒煮無數劫。
。
愚迷貪愛慾。
戀著於妻子。
為愛染纏縛。
堅固難出離。
。
賢聖示愛慾。
莊嚴諸眷屬。
遠離於妻子。
堅固能利益。
。
貪欲難解脫。
離欲真出家。
不貪受快樂。
智者無所欲。
。
世間貪欲人。
種種非思惟。
若能調伏者。
是名真離欲。
。
若人恒貪欲。
處縛難解脫。
唯慧能分別。
煩惱斷不生。
。
正念常興起。
寂靜欲易除。
自制以法戒。
不犯善增長。
。
常行貪欲人。
愚者共狎習。
念定不放逸。
次第獲無漏。
。
剎那修止觀。
能離諸罪垢。
我慢自消除。
解脫獲安樂。
。
若人不斷欲。
如皮入火燒。
剎那見燋壞。
受罪無央數。
。
苾芻慎欲樂。
放逸多憂愁。
若離於愛欲。
正念受快樂。
。
無厭有何足。
不足何有樂。
無樂有何愛。
有愛有何樂。
。
寂靜智慧足。
能長無漏道。
貪愛若不足。
非法受中夭。
。
見色心迷惑。
不自觀無常。
愚以為美善。
不知其非真。
。
愚以貪自縛。
不求度彼岸。
貪財為愛欲。
害人亦自縛。
。
世容眾妙欲。
此欲最味少。
若比天上樂。
迦哩灑跛拏。
。
眾山盡為金。
猶如鐵圍山。
此猶無厭足。
正覺盡能知。
。
世間苦果報。
皆因於貪欲。
智者善調伏。
應依此中學。
貪品第三
。
極貪善顯現。
有情懷疑慮。
若復增貪意。
自作堅固縛。
。
離貪善觀察。
疑慮得消除。
棄捨彼貪愛。
堅固縛自壞。
。
以欲網自弊。
以愛蓋自覆。
愚情自恣縛。
如魚入釣手。
死命恒來逼。
如犢逐愛母。
。
貪著放逸者。
如猿逢果樹。
貪意甚堅牢。
趣而還復趣。
。
夫貪愛潤澤。
思想為滋蔓。
貪欲深無底。
老死是用增。
。
貪欲多虛誑。
貪欲懷悋惜。
若以慧分別。
正觀獲安樂。
。
由貪受生死。
奔波樂向前。
群生無慧眼。
不能自觀察。
。
愚迷貪所執。
沈淪豈覺知。
若修瑜伽行。
魔王不能伺。
。
貪垢難消釋。
如犢戀愛母。
離貪免沈淪。
離貪得解脫。
。
因貪增喧諍。
因愛饒毀謗。
苾芻修止觀。
證得寂靜果。
。
貪意如良田。
遇風雨增長。
若遠離貪愛。
煩惱不能侵。
。
貪欲若薄劣。
如水滴蓮上。
彼煩惱易除。
可說為智者。
。
伐樹不伐根。
雖伐猶增長。
拔貪不盡根。
雖伐還復生。
。
貪欲如種田。
耕之去雜穢。
愛苗若不耘。
善果不堅貞。
。
貪心與愛心。
分別本不二。
造惡俱苦受。
云何不生悔。
。
貪性初為種。
愛性受胞胎。
有情戀不息。
往來難出離。
。
諸天及人民。
依愛而止住。
愛往眾結隨。
剎那亦不停。
時過復生憂。
入獄方自覺。
。
緣流愛不住。
欲網覆陰根。
枝蔓增飢渴。
數數增苦受。
。
譬如自造箭。
還自傷其體。
內箭亦如是。
愛箭傷有情。
。
能覺知是者。
愛苦共生有。
無欲無有想。
苾芻真度世。
。
能覺知是者。
愛苦共生有。
無欲無有想。
比丘專念度。
放逸品第四
。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乃自喪。
。
智者守道勝。
終不為迷醉。
不貪致喜樂。
從是得聖道。
。
恒思修善法。
自守常堅固。
智者求寂靜。
吉祥無有上。
。
迷醉如自禁。
能去之為賢。
已昇智慧堂。
去危乃獲安。
。
智者觀愚人。
譬如山與地。
當念捨憍慢。
智者習明慧。
。
發行不放逸。
約己調伏心。
能善作智燈。
黑闇自破壞。
。
正念常興起。
意靜易滅除。
自制以法命。
不犯善名稱。
。
專意莫放逸。
習意牟尼戒。
。
不親卑漏法。
不與放逸會。
不種邪見根。
不於世增惡。
。
正見增上道。
世俗智所察。
歷於百千生。
終不墮地獄。
。
修習放逸人。
愚人所狎習。
正觀不散亂。
如財主守藏。
。
莫貪樂鬪諍。
亦勿嗜欲樂。
思念不放逸。
可以獲大安。
。
不為時自恣。
能制漏得盡。
放逸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
。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婦。
初獄二尠福。
毀三睡眠四。
。
無福利墮惡。
畏而畏樂寡。
王法加重罪。
身死入地獄。
。
本情不自造。
情知不自為。
不慮邪徑路。
愚者念力求。
。
智者喻明燈。
闇者從得燭。
示導世間人。
如目將無目。
。
若所作不善。
如彼無目人。
涉道甚艱難。
路險懷恐怖。
。
善法若增長。
魔羅不得便。
漏盡證寂滅。
可獲真實果。
。
惡法若增長。
魔羅常伺便。
失彼寂滅道。
受苦無窮盡。
。
所謂持法者。
不必多誦習。
若少有所聞。
具足法身行。
。
雖誦習多義。
放逸不從正。
如牧數他牛。
難獲沙門果。
。
若聞惡而忍。
說行人讚嘆。
消除貪瞋癡。
彼獲沙門性。
。
讚歎不放逸。
毀彼放逸人。
恒獲人天報。
最上為殊勝。
。
若人不放逸。
智者所讚歎。
所作善增長。
能生諸善法。
。
若行放逸者。
現法無能益。
安情如不動。
爾乃說為智。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如象拔淤泥。
難救深海苦。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抖擻諸罪塵。
如風飄落葉。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結使深纏縛。
如火焚枯薪。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各各順次第。
得盡諸結使。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義解分別句。
寂靜永安寧。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煩惱若消除。
能得涅槃樂。
。
放逸不發起。
善法應須修。
今世至後世。
得行法快樂。
。
放逸不發起。
煩惱自然伏。
善法堅習學。
決定得涅槃。
。
長行於放逸。
剎那無暫息。
命終入地獄。
剎那亦無歇。
。
放逸不憶念。
亦不習威儀。
耽睡不相應。
此是戒障礙。
。
常離不相應。
使不壞其念。
猶念恒調伏。
塵垢得消除。
。
苾芻懷謹慎。
持戒勿破壞。
善守護自心。
今世及後世。
。
苾芻勿放逸。
捨家順佛教。
抖擻無常軍。
如象出蓮池。
。
依此毘尼法。
不懷放逸行。
消除生死輪。
永得盡苦惱。
愛樂品第五
。
愛處生憂愁。
愛處生怖畏。
若無所愛樂。
何愁何怖畏。
。
由愛生憂愁。
由愛生怖畏。
若遠離念愛。
遂捨狂亂終。
。
夫人懷憂愁。
世苦無數量。
斯由念恩愛。
無念則無愁。
。
是故不生念。
念者是惡累。
彼則無諸縛。
無念無不念。
。
念為求方便。
非義不設權。
權慧致大義。
自致第一尊。
。
莫與愛念會。
亦莫不念俱。
念愛不見苦。
不愛念憂慼。
於中生愁慼。
消滅人善根。
。
愛念就後世。
朋友多親眷。
長夜憂愁恨。
念離為甚苦。
。
念色善色容。
天身而別住。
樂極而害至。
為死王所錄。
。
若人處晝夜。
消滅念愛色。
自掘深根源。
不越死徑路。
。
不善形善色。
愛色言非愛。
若謂樂著色。
放逸之所使。
。
夫自念欲者。
不與惡共居。
此則難獲得。
樂為惡根本。
。
夫欲自念者。
宜自善守護。
如防護邊城。
乃牢固墻塹。
。
夫欲自念者。
藏己仍堅密。
猶如防邊城。
內外悉牢固。
。
當自善防護。
後剎那虛悔。
時過則生憂。
須臾墮地獄。
。
徧於諸方求。
令心中間察。
頗有斯等類。
不愛乃愛彼。
以己喻彼命。
是故不害人。
。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刀杖。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
譬如久行人。
從遠吉卻還。
親厚亦安和。
歸來懷慶悅。
。
好福行善者。
從此達於彼。
自受多福祚。
如親厚來喜。
。
起從至聖教。
禁制不善心。
近者則見愛。
離道莫親愛。
。
近者與不近。
所往皆有異。
近道則生天。
不近墮地獄。
。
樂法戒成就。
成信樂而習。
能誡自身者。
為人所愛敬。
。
為人所敬故。
皆由己所造。
現世得名譽。
後生於天上。
。
教習使稟受。
制止非法行。
善者之所念。
惡者當遠離。
。
善與不善者。
此二俱不別。
善者生天上。
不善墮地獄。
持戒品第六
。
智者能護戒。
福致三種報。
現名聞得利。
終後生天上。
。
當見持戒者。
護之為明智。
得成真正見。
彼獲世安靜。
。
持戒得快樂。
令身無煩惱。
夜睡眠恬淡。
寤則長喜悅。
。
戒終老死安。
戒善止亦寧。
慧為人之寶。
福德賊難脫。
。
何法終為善。
何法善安止。
何法為人寶。
何盜不能取。
。
戒法終為安。
戒法善安止。
慧為人之寶。
唯福不能盜。
。
修戒行布施。
作福為良田。
從是至彼岸。
常到安樂處。
。
苾芻立戒德。
守護諸根門。
飲食知節量。
寤寐意相應。
。
意常生覺悟。
晝夜精勤學。
漏盡心明解。
可致圓寂道。
。
智者立禁戒。
專心習智慧。
苾芻無熱惱。
盡果諸苦際。
。
以戒常伏心。
守護正定意。
內學修止觀。
無忘為正智。
。
蠲除諸罪垢。
盡慢勿生疑。
終身求法戒。
勿遠離聖念。
。
戒定慧解脫。
應當善觀察。
彼已離塵垢。
盡煩惱不生。
。
集白淨解脫。
無智皆以盡。
超越魔羅界。
如日光明照。
。
我慢及迷醉。
苾芻應外避。
戒定慧三行。
求滿勿遠離。
。
既不放自恣。
諸有勿想念。
是故捨陰蓋。
不生如是障。
。
苾芻防禁戒。
恒見學此者。
直趣涅槃路。
速得淨如是。
。
花香不逆風。
芙蓉栴檀香。
德香逆風薰。
德人徧聞香。
。
烏鉢嚩哩史。
多誐羅栴檀。
如是等花香。
勿比於戒香。
。
若人能持戒。
清淨不放逸。
正智得解脫。
是名安樂處。
。
此道無有上。
消除禪定魔。
賢聖德難量。
得達八正路。
善行品第七
。
守護身惡行。
自正護身行。
守護身惡者。
常修身善行。
。
守護口惡行。
自正護口行。
守護口惡者。
常修口善行。
。
守護意惡行。
自正護意行。
守護意惡者。
恒修意善行。
。
身當棄惡行。
及棄口惡行。
意亦棄惡行。
及諸穢惡法。
。
身當修善行。
修口善亦然。
及修意善者。
無欲盡諸漏。
。
身當修善行。
修口意亦爾。
今世及後世。
永得生善處。
。
慈仁行不殺。
常能善攝身。
彼得無盡位。
所適皆無患。
。
不行殺為仁。
常能慎過言。
彼得無盡位。
所適皆無患。
。
過去身惡業。
應當自悔恨。
今身不放逸。
智生罪除滅。
。
過去口惡業。
應當自悔恨。
今若不妄語。
智生罪除滅。
。
過去意惡業。
應當自悔恨。
今意常清淨。
智生罪除滅。
。
慎身為勇捍。
慎口捍亦然。
慎意為勇捍。
一切結亦然。
此處名不死。
所適無憂患。
。
護身為善哉。
護口善亦然。
護意為善哉。
護一切亦然。
苾芻護一切。
能盡諸苦際。
。
護口意清淨。
身終不為惡。
能淨此三業。
是道大仙說。
語言品第八
。
妄語入地獄。
作之言不作。
二罪後俱受。
是行自牽去。
。
恒懷暴惡人。
斧在口中出。
所以自傷身。
由其出惡言。
。
說法自悅人。
口出無量義。
使我懷妊身。
不慚此儀式。
。
譽惡惡還譽。
是二俱為惡。
好以口快鬪。
彼後皆無安。
。
爭為微少利。
如掩失財寶。
從彼致鬪諍。
合意向惡道。
。
百千尼羅浮。
三十六五獄。
誹謗賢聖者。
口意發惡願。
。
無道墮惡道。
自增地獄苦。
遠愚修忍意。
念諦則無犯。
。
若倚內寶藏。
依賢聖活命。
愚者墮惡道。
猶願邪見作。
。
以失今良會。
更立誓願求。
終不見聖諦。
況欲見究竟。
。
竹蘆生實乾。
還害其自軀。
若吐言當善。
不演惡法教。
。
從善得解脫。
為惡不得解。
善解者為賢。
是為脫惡趣。
聖賢解不然。
如彼愚得解。
。
苾芻挹損意。
不躁言得忠。
義說如法說。
所語言柔軟。
。
善說賢聖教。
法說如法二。
念說如念三。
諦說如諦四。
。
是以言語者。
必使心無患。
亦不尅有情。
是為能善言。
。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歡喜。
不使至惡意。
出言眾悉可。
。
至誠甘露說。
說法無有上。
諦說義如法。
是為立道本。
。
如說佛言者。
是吉得滅度。
為能斷苦際。
是謂言中上。
業品第九
。
應遠離一法。
所謂妄語人。
無惡不經歷。
不免後世苦。
。
寧吞熱鐵丸。
渴飲洋銅汁。
不以無戒身。
食人信施物。
。
犯戒放逸人。
國中如肉團。
無慚不畏罪。
後受地獄殃。
。
若人畏苦報。
亦不樂行苦。
勿造諸惡行。
念尋生變悔。
。
至誠為諸惡。
自作教他作。
不免於苦報。
欲避有何益。
。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莫能於此處。
避免宿惡殃。
。
眾生有苦惱。
不免於老死。
唯有仁智者。
能免纏縛罪。
。
妄語求賄賂。
自所行不正。
怨譖良善人。
以枉治善士。
罪纏斯等人。
沒溺深險坑。
。
夫士為行者。
好之與暴惡。
各自為己身。
終以不敗亡。
。
動轉屈身形。
唯影恒親附。
或起或往來。
不離其形影。
不但影隨形。
形亦自隨影。
猶行善惡行。
終不離自身。
。
遂貪食毒味。
不從吾往言。
為毒之所害。
後乃自覺悟。
。
愚心不開悟。
習惡不從吾。
受地獄苦痛。
後方悟其教。
。
戲笑為其惡。
已作身自受。
號泣受罪報。
隨行而罪至。
。
惡不即時受。
如𤛓牛湩汁。
罪在於陰伺。
譬如灰覆火。
。
惡不即時受。
如彼鋒利劍。
不慮於後世。
當受其苦報。
。
惡為惡所縛。
為惡不自覺。
至惡知惡至。
受惡惡根源。
。
如鐵生翳垢。
反食其自身。
惡生於自心。
還當壞其體。
正信品第十
。
信慚戒布施。
上士譽此法。
斯道明智說。
得生於天界。
。
愚不修天行。
亦不讚布施。
正直隨喜施。
彼得後世樂。
。
信者真人長。
念法所安住。
近者應得上。
智壽壽中賢。
。
人業何者上。
何行致歡樂。
何要出要者。
何壽壽中上。
。
信者真人長。
念法所安住。
實者意得上。
智壽壽中賢。
。
信財乃得道。
自致法滅度。
善聞從慧得。
得脫一切縛。
。
信之與戒法。
慧意則能行。
健夫度恚怒。
從是得脫淵。
。
信使戒成就。
亦獲壽及慧。
在在則能行。
處處見供養。
。
施共與鬪集。
此業智不處。
施時非鬪時。
速施何疑慮。
。
此方出世利。
慧信為智母。
是財出世寶。
家產則非常。
。
欲見諸真者。
樂聽聞法教。
能捨慳垢心。
此乃為上信。
。
信能渡有河。
其福難侵奪。
能禁止竊盜。
閑靜沙門樂。
。
沙門恒來至。
智者所見樂。
及餘篤信者。
聞則生歡喜。
。
若人懷懊惱。
貪他人衣食。
彼人晝夜寐。
不獲三摩地。
。
若人能斷貪。
如截多羅樹。
彼人則晝夜。
及獲三摩地。
。
無信不修行。
好剝正言說。
如拙取清泉。
掘泉揚其泥。
。
智者習信行。
樂仰清淨流。
如善取泉水。
思冷不擾濁。
。
信智不染他。
惟智與賢仁。
非好則遠之。
可好則近學。
。
樂信與不樂。
寂默自應思。
遠離無信者。
信仁應行之。
無常及欲貪。
放逸與愛樂。
戒善行語言。
業信為第十。
沙門品第十一
。
斷漏降伏他。
離欲名梵行。
不犯牟尼戒。
無一願不滿。
。
行力若緩慢。
作善與不善。
梵行不清淨。
不獲於大果。
。
所有緩慢業。
劣意盡除之。
修習清淨行。
獲果盡無餘。
。
譬如執利劍。
執緩則傷手。
沙門不禁制。
地獄縛牽引。
。
又如執利劍。
執緊不傷手。
沙門禁制戒。
漸近涅槃路。
。
難曉則難了。
沙門少智慧。
諸想多擾亂。
愚者致苦惱。
。
沙門為何行。
如意不自禁。
步步數黏著。
但隨思想走。
。
學難捨罪難。
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
艱難不過是。
。
袈裟在肩披。
為惡不捐棄。
常念行惡者。
斯則墮惡道。
。
畏罪懷驚懼。
假名為沙門。
身披僧伽胝。
如刳娑羅皮。
。
所謂長老者。
不必以耆年。
形熟鬢髮白。
愚憃不知罪。
。
能知罪福者。
身淨修梵行。
明遠純清潔。
是名為長老。
。
所謂沙門者。
不必剃鬚髮。
妄語多貪愛。
有欲如凡夫。
。
世稱名沙門。
汝亦言沙門。
形服似沙門。
譬如鶴伺魚。
。
如離實不離。
袈裟除不除。
持鉢實不持。
非俗非沙門。
。
所言沙門者。
消除窣兔羅。
守護微細愆。
是名真梵行。
。
所言沙門者。
息心滅意想。
穢垢盡消除。
故說為出家。
法集要頌經卷第一
尊者法救集。宋天竺法師天息災譯。
有為品第一
。
能覺悟煩惱。
宜發歡喜心。
今聽我所集。
佛所宣法頌。
。
如是佛世尊。
一切智中師。
慈悲為有情。
廣說真實語。
。
一切行非常。
皆是興衰法。
夫生輒還終。
寂滅最安樂。
。
如燭熾焰時。
擲物在暗處。
不使智燈尋。
恒為煩惱覆。
。
人身有形器。
棄散在諸方。
骸骨如鴿色。
觀斯有何樂。
。
譬如人初夜。
識託住母胎。
日涉多遷變。
逝而定不還。
。
晨朝覩好事。
夜至則不現。
昨所瞻視者。
今夕則或無。
。
榮富焰熾盛。
無常無時節。
不揀擇貴賤。
常被死王降。
。
或有在胎殞。
或初誕亦亡。
盛壯不免死。
老耄甘心受。
。
若老或少年。
及與中年者。
恒被死來侵。
云何不懷怖。
。
命如菓自熟。
常恐會零落。
生已必有終。
誰能免斯者。
。
譬如陶家師。
埏埴作坯器。
諸有悉破壞。
人命亦如是。
。
如人彈琴瑟。
具足眾妙音。
絃斷無少聲。
人命亦如是。
。
如囚被繫縛。
拘牽詣都市。
動則向死路。
壽命亦如是。
。
如河急駛流。
往而悉不還。
人生亦如是。
逝者皆不迴。
。
諸患集成身。
生多眾苦惱。
人命亦如是。
為老死所伺。
。
所造成功勞。
永世獲安樂。
如杖擊急水。
暫開還卻合。
。
如人操杖行。
牧牛飲飼者。
人命亦如是。
亦即養命去。
。
夫人欲立德。
晝夜勿空過。
既獲得人身。
一心思命盡。
。
不寐覺夜長。
疲倦道路長。
愚迷生死長。
希聞於妙法。
。
有子兼有財。
慳惜遇散壞。
愚夫不自觀。
何恃有財子。
。
百千非算數。
族姓富男女。
積聚多財產。
無不皆衰滅。
。
富貴非聖財。
恒為無常伺。
猶如盲眼人。
不能自觀察。
。
聚集還散壞。
崇高必墜落。
生者皆盡終。
有情亦如是。
。
行惡入地獄。
修善則生天。
若能修善者。
漏盡得涅槃。
。
諸佛與菩薩。
緣覺及聲聞。
尚捨有為身。
何況諸有情。
。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窟間。
無有地方所。
脫止不受死。
。
若住現在世。
過去及未來。
一切有為事。
終歸於盡壞。
。
智者能離繫。
恒正念觀察。
常思無漏道。
是名真智者。
。
如囚被繫縛。
所欲無能益。
亦如朽故車。
不久見破壞。
。
色變為老耄。
戀家如在獄。
不覺死來侵。
愚夫不能知。
。
雖壽滿百歲。
亦被死相隨。
為老病所逼。
患終至後際。
。
老至苦纏身。
晝夜多痛惱。
辛楚有千般。
如魚入灰火。
。
江河無停止。
駛流去不迴。
保惜膿漏軀。
雖戀不能住。
。
四大聚集身。
無常詎久留。
地種散壞時。
神識空何用。
。
此身多障惱。
膿漏恒疾患。
愚迷貪愛著。
不厭求寂滅。
。
今歲雖云在。
冬夏不久停。
凡夫貪世樂。
中間不驚怖。
。
父母與兄弟。
妻子并眷屬。
無常來牽引。
無能救濟者。
。
如是諸有情。
舉動貪榮樂。
無常老病侵。
不覺生苦惱。
。
剃髮為苾芻。
宜應修止觀。
魔羅不能伺。
度生到彼岸。
愛欲品第二
。
慾我知汝根。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惟汝。
則汝慾不有。
。
因慾生煩惱。
因慾生怖畏。
離慾得解脫。
無怖無煩惱。
。
從愛生煩惱。
從愛生怖畏。
離愛得解脫。
無怖無煩惱。
。
菓先甜後苦。
愛慾亦如斯。
後受地獄苦。
燒煮無數劫。
。
愚迷貪愛慾。
戀著於妻子。
為愛染纏縛。
堅固難出離。
。
賢聖示愛慾。
莊嚴諸眷屬。
遠離於妻子。
堅固能利益。
。
貪欲難解脫。
離欲真出家。
不貪受快樂。
智者無所欲。
。
世間貪欲人。
種種非思惟。
若能調伏者。
是名真離欲。
。
若人恒貪欲。
處縛難解脫。
唯慧能分別。
煩惱斷不生。
。
正念常興起。
寂靜欲易除。
自制以法戒。
不犯善增長。
。
常行貪欲人。
愚者共狎習。
念定不放逸。
次第獲無漏。
。
剎那修止觀。
能離諸罪垢。
我慢自消除。
解脫獲安樂。
。
若人不斷欲。
如皮入火燒。
剎那見燋壞。
受罪無央數。
。
苾芻慎欲樂。
放逸多憂愁。
若離於愛欲。
正念受快樂。
。
無厭有何足。
不足何有樂。
無樂有何愛。
有愛有何樂。
。
寂靜智慧足。
能長無漏道。
貪愛若不足。
非法受中夭。
。
見色心迷惑。
不自觀無常。
愚以為美善。
不知其非真。
。
愚以貪自縛。
不求度彼岸。
貪財為愛欲。
害人亦自縛。
。
世容眾妙欲。
此欲最味少。
若比天上樂。
迦哩灑跛拏。
。
眾山盡為金。
猶如鐵圍山。
此猶無厭足。
正覺盡能知。
。
世間苦果報。
皆因於貪欲。
智者善調伏。
應依此中學。
貪品第三
。
極貪善顯現。
有情懷疑慮。
若復增貪意。
自作堅固縛。
。
離貪善觀察。
疑慮得消除。
棄捨彼貪愛。
堅固縛自壞。
。
以欲網自弊。
以愛蓋自覆。
愚情自恣縛。
如魚入釣手。
死命恒來逼。
如犢逐愛母。
。
貪著放逸者。
如猿逢果樹。
貪意甚堅牢。
趣而還復趣。
。
夫貪愛潤澤。
思想為滋蔓。
貪欲深無底。
老死是用增。
。
貪欲多虛誑。
貪欲懷悋惜。
若以慧分別。
正觀獲安樂。
。
由貪受生死。
奔波樂向前。
群生無慧眼。
不能自觀察。
。
愚迷貪所執。
沈淪豈覺知。
若修瑜伽行。
魔王不能伺。
。
貪垢難消釋。
如犢戀愛母。
離貪免沈淪。
離貪得解脫。
。
因貪增喧諍。
因愛饒毀謗。
苾芻修止觀。
證得寂靜果。
。
貪意如良田。
遇風雨增長。
若遠離貪愛。
煩惱不能侵。
。
貪欲若薄劣。
如水滴蓮上。
彼煩惱易除。
可說為智者。
。
伐樹不伐根。
雖伐猶增長。
拔貪不盡根。
雖伐還復生。
。
貪欲如種田。
耕之去雜穢。
愛苗若不耘。
善果不堅貞。
。
貪心與愛心。
分別本不二。
造惡俱苦受。
云何不生悔。
。
貪性初為種。
愛性受胞胎。
有情戀不息。
往來難出離。
。
諸天及人民。
依愛而止住。
愛往眾結隨。
剎那亦不停。
時過復生憂。
入獄方自覺。
。
緣流愛不住。
欲網覆陰根。
枝蔓增飢渴。
數數增苦受。
。
譬如自造箭。
還自傷其體。
內箭亦如是。
愛箭傷有情。
。
能覺知是者。
愛苦共生有。
無欲無有想。
苾芻真度世。
。
能覺知是者。
愛苦共生有。
無欲無有想。
比丘專念度。
放逸品第四
。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乃自喪。
。
智者守道勝。
終不為迷醉。
不貪致喜樂。
從是得聖道。
。
恒思修善法。
自守常堅固。
智者求寂靜。
吉祥無有上。
。
迷醉如自禁。
能去之為賢。
已昇智慧堂。
去危乃獲安。
。
智者觀愚人。
譬如山與地。
當念捨憍慢。
智者習明慧。
。
發行不放逸。
約己調伏心。
能善作智燈。
黑闇自破壞。
。
正念常興起。
意靜易滅除。
自制以法命。
不犯善名稱。
。
專意莫放逸。
習意牟尼戒。
。
不親卑漏法。
不與放逸會。
不種邪見根。
不於世增惡。
。
正見增上道。
世俗智所察。
歷於百千生。
終不墮地獄。
。
修習放逸人。
愚人所狎習。
正觀不散亂。
如財主守藏。
。
莫貪樂鬪諍。
亦勿嗜欲樂。
思念不放逸。
可以獲大安。
。
不為時自恣。
能制漏得盡。
放逸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
。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婦。
初獄二尠福。
毀三睡眠四。
。
無福利墮惡。
畏而畏樂寡。
王法加重罪。
身死入地獄。
。
本情不自造。
情知不自為。
不慮邪徑路。
愚者念力求。
。
智者喻明燈。
闇者從得燭。
示導世間人。
如目將無目。
。
若所作不善。
如彼無目人。
涉道甚艱難。
路險懷恐怖。
。
善法若增長。
魔羅不得便。
漏盡證寂滅。
可獲真實果。
。
惡法若增長。
魔羅常伺便。
失彼寂滅道。
受苦無窮盡。
。
所謂持法者。
不必多誦習。
若少有所聞。
具足法身行。
。
雖誦習多義。
放逸不從正。
如牧數他牛。
難獲沙門果。
。
若聞惡而忍。
說行人讚嘆。
消除貪瞋癡。
彼獲沙門性。
。
讚歎不放逸。
毀彼放逸人。
恒獲人天報。
最上為殊勝。
。
若人不放逸。
智者所讚歎。
所作善增長。
能生諸善法。
。
若行放逸者。
現法無能益。
安情如不動。
爾乃說為智。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如象拔淤泥。
難救深海苦。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抖擻諸罪塵。
如風飄落葉。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結使深纏縛。
如火焚枯薪。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各各順次第。
得盡諸結使。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義解分別句。
寂靜永安寧。
。
苾芻懷謹慎。
放逸多憂愆。
煩惱若消除。
能得涅槃樂。
。
放逸不發起。
善法應須修。
今世至後世。
得行法快樂。
。
放逸不發起。
煩惱自然伏。
善法堅習學。
決定得涅槃。
。
長行於放逸。
剎那無暫息。
命終入地獄。
剎那亦無歇。
。
放逸不憶念。
亦不習威儀。
耽睡不相應。
此是戒障礙。
。
常離不相應。
使不壞其念。
猶念恒調伏。
塵垢得消除。
。
苾芻懷謹慎。
持戒勿破壞。
善守護自心。
今世及後世。
。
苾芻勿放逸。
捨家順佛教。
抖擻無常軍。
如象出蓮池。
。
依此毘尼法。
不懷放逸行。
消除生死輪。
永得盡苦惱。
愛樂品第五
。
愛處生憂愁。
愛處生怖畏。
若無所愛樂。
何愁何怖畏。
。
由愛生憂愁。
由愛生怖畏。
若遠離念愛。
遂捨狂亂終。
。
夫人懷憂愁。
世苦無數量。
斯由念恩愛。
無念則無愁。
。
是故不生念。
念者是惡累。
彼則無諸縛。
無念無不念。
。
念為求方便。
非義不設權。
權慧致大義。
自致第一尊。
。
莫與愛念會。
亦莫不念俱。
念愛不見苦。
不愛念憂慼。
於中生愁慼。
消滅人善根。
。
愛念就後世。
朋友多親眷。
長夜憂愁恨。
念離為甚苦。
。
念色善色容。
天身而別住。
樂極而害至。
為死王所錄。
。
若人處晝夜。
消滅念愛色。
自掘深根源。
不越死徑路。
。
不善形善色。
愛色言非愛。
若謂樂著色。
放逸之所使。
。
夫自念欲者。
不與惡共居。
此則難獲得。
樂為惡根本。
。
夫欲自念者。
宜自善守護。
如防護邊城。
乃牢固墻塹。
。
夫欲自念者。
藏己仍堅密。
猶如防邊城。
內外悉牢固。
。
當自善防護。
後剎那虛悔。
時過則生憂。
須臾墮地獄。
。
徧於諸方求。
令心中間察。
頗有斯等類。
不愛乃愛彼。
以己喻彼命。
是故不害人。
。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刀杖。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
譬如久行人。
從遠吉卻還。
親厚亦安和。
歸來懷慶悅。
。
好福行善者。
從此達於彼。
自受多福祚。
如親厚來喜。
。
起從至聖教。
禁制不善心。
近者則見愛。
離道莫親愛。
。
近者與不近。
所往皆有異。
近道則生天。
不近墮地獄。
。
樂法戒成就。
成信樂而習。
能誡自身者。
為人所愛敬。
。
為人所敬故。
皆由己所造。
現世得名譽。
後生於天上。
。
教習使稟受。
制止非法行。
善者之所念。
惡者當遠離。
。
善與不善者。
此二俱不別。
善者生天上。
不善墮地獄。
持戒品第六
。
智者能護戒。
福致三種報。
現名聞得利。
終後生天上。
。
當見持戒者。
護之為明智。
得成真正見。
彼獲世安靜。
。
持戒得快樂。
令身無煩惱。
夜睡眠恬淡。
寤則長喜悅。
。
戒終老死安。
戒善止亦寧。
慧為人之寶。
福德賊難脫。
。
何法終為善。
何法善安止。
何法為人寶。
何盜不能取。
。
戒法終為安。
戒法善安止。
慧為人之寶。
唯福不能盜。
。
修戒行布施。
作福為良田。
從是至彼岸。
常到安樂處。
。
苾芻立戒德。
守護諸根門。
飲食知節量。
寤寐意相應。
。
意常生覺悟。
晝夜精勤學。
漏盡心明解。
可致圓寂道。
。
智者立禁戒。
專心習智慧。
苾芻無熱惱。
盡果諸苦際。
。
以戒常伏心。
守護正定意。
內學修止觀。
無忘為正智。
。
蠲除諸罪垢。
盡慢勿生疑。
終身求法戒。
勿遠離聖念。
。
戒定慧解脫。
應當善觀察。
彼已離塵垢。
盡煩惱不生。
。
集白淨解脫。
無智皆以盡。
超越魔羅界。
如日光明照。
。
我慢及迷醉。
苾芻應外避。
戒定慧三行。
求滿勿遠離。
。
既不放自恣。
諸有勿想念。
是故捨陰蓋。
不生如是障。
。
苾芻防禁戒。
恒見學此者。
直趣涅槃路。
速得淨如是。
。
花香不逆風。
芙蓉栴檀香。
德香逆風薰。
德人徧聞香。
。
烏鉢嚩哩史。
多誐羅栴檀。
如是等花香。
勿比於戒香。
。
若人能持戒。
清淨不放逸。
正智得解脫。
是名安樂處。
。
此道無有上。
消除禪定魔。
賢聖德難量。
得達八正路。
善行品第七
。
守護身惡行。
自正護身行。
守護身惡者。
常修身善行。
。
守護口惡行。
自正護口行。
守護口惡者。
常修口善行。
。
守護意惡行。
自正護意行。
守護意惡者。
恒修意善行。
。
身當棄惡行。
及棄口惡行。
意亦棄惡行。
及諸穢惡法。
。
身當修善行。
修口善亦然。
及修意善者。
無欲盡諸漏。
。
身當修善行。
修口意亦爾。
今世及後世。
永得生善處。
。
慈仁行不殺。
常能善攝身。
彼得無盡位。
所適皆無患。
。
不行殺為仁。
常能慎過言。
彼得無盡位。
所適皆無患。
。
過去身惡業。
應當自悔恨。
今身不放逸。
智生罪除滅。
。
過去口惡業。
應當自悔恨。
今若不妄語。
智生罪除滅。
。
過去意惡業。
應當自悔恨。
今意常清淨。
智生罪除滅。
。
慎身為勇捍。
慎口捍亦然。
慎意為勇捍。
一切結亦然。
此處名不死。
所適無憂患。
。
護身為善哉。
護口善亦然。
護意為善哉。
護一切亦然。
苾芻護一切。
能盡諸苦際。
。
護口意清淨。
身終不為惡。
能淨此三業。
是道大仙說。
語言品第八
。
妄語入地獄。
作之言不作。
二罪後俱受。
是行自牽去。
。
恒懷暴惡人。
斧在口中出。
所以自傷身。
由其出惡言。
。
說法自悅人。
口出無量義。
使我懷妊身。
不慚此儀式。
。
譽惡惡還譽。
是二俱為惡。
好以口快鬪。
彼後皆無安。
。
爭為微少利。
如掩失財寶。
從彼致鬪諍。
合意向惡道。
。
百千尼羅浮。
三十六五獄。
誹謗賢聖者。
口意發惡願。
。
無道墮惡道。
自增地獄苦。
遠愚修忍意。
念諦則無犯。
。
若倚內寶藏。
依賢聖活命。
愚者墮惡道。
猶願邪見作。
。
以失今良會。
更立誓願求。
終不見聖諦。
況欲見究竟。
。
竹蘆生實乾。
還害其自軀。
若吐言當善。
不演惡法教。
。
從善得解脫。
為惡不得解。
善解者為賢。
是為脫惡趣。
聖賢解不然。
如彼愚得解。
。
苾芻挹損意。
不躁言得忠。
義說如法說。
所語言柔軟。
。
善說賢聖教。
法說如法二。
念說如念三。
諦說如諦四。
。
是以言語者。
必使心無患。
亦不尅有情。
是為能善言。
。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歡喜。
不使至惡意。
出言眾悉可。
。
至誠甘露說。
說法無有上。
諦說義如法。
是為立道本。
。
如說佛言者。
是吉得滅度。
為能斷苦際。
是謂言中上。
業品第九
。
應遠離一法。
所謂妄語人。
無惡不經歷。
不免後世苦。
。
寧吞熱鐵丸。
渴飲洋銅汁。
不以無戒身。
食人信施物。
。
犯戒放逸人。
國中如肉團。
無慚不畏罪。
後受地獄殃。
。
若人畏苦報。
亦不樂行苦。
勿造諸惡行。
念尋生變悔。
。
至誠為諸惡。
自作教他作。
不免於苦報。
欲避有何益。
。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莫能於此處。
避免宿惡殃。
。
眾生有苦惱。
不免於老死。
唯有仁智者。
能免纏縛罪。
。
妄語求賄賂。
自所行不正。
怨譖良善人。
以枉治善士。
罪纏斯等人。
沒溺深險坑。
。
夫士為行者。
好之與暴惡。
各自為己身。
終以不敗亡。
。
動轉屈身形。
唯影恒親附。
或起或往來。
不離其形影。
不但影隨形。
形亦自隨影。
猶行善惡行。
終不離自身。
。
遂貪食毒味。
不從吾往言。
為毒之所害。
後乃自覺悟。
。
愚心不開悟。
習惡不從吾。
受地獄苦痛。
後方悟其教。
。
戲笑為其惡。
已作身自受。
號泣受罪報。
隨行而罪至。
。
惡不即時受。
如𤛓牛湩汁。
罪在於陰伺。
譬如灰覆火。
。
惡不即時受。
如彼鋒利劍。
不慮於後世。
當受其苦報。
。
惡為惡所縛。
為惡不自覺。
至惡知惡至。
受惡惡根源。
。
如鐵生翳垢。
反食其自身。
惡生於自心。
還當壞其體。
正信品第十
。
信慚戒布施。
上士譽此法。
斯道明智說。
得生於天界。
。
愚不修天行。
亦不讚布施。
正直隨喜施。
彼得後世樂。
。
信者真人長。
念法所安住。
近者應得上。
智壽壽中賢。
。
人業何者上。
何行致歡樂。
何要出要者。
何壽壽中上。
。
信者真人長。
念法所安住。
實者意得上。
智壽壽中賢。
。
信財乃得道。
自致法滅度。
善聞從慧得。
得脫一切縛。
。
信之與戒法。
慧意則能行。
健夫度恚怒。
從是得脫淵。
。
信使戒成就。
亦獲壽及慧。
在在則能行。
處處見供養。
。
施共與鬪集。
此業智不處。
施時非鬪時。
速施何疑慮。
。
此方出世利。
慧信為智母。
是財出世寶。
家產則非常。
。
欲見諸真者。
樂聽聞法教。
能捨慳垢心。
此乃為上信。
。
信能渡有河。
其福難侵奪。
能禁止竊盜。
閑靜沙門樂。
。
沙門恒來至。
智者所見樂。
及餘篤信者。
聞則生歡喜。
。
若人懷懊惱。
貪他人衣食。
彼人晝夜寐。
不獲三摩地。
。
若人能斷貪。
如截多羅樹。
彼人則晝夜。
及獲三摩地。
。
無信不修行。
好剝正言說。
如拙取清泉。
掘泉揚其泥。
。
智者習信行。
樂仰清淨流。
如善取泉水。
思冷不擾濁。
。
信智不染他。
惟智與賢仁。
非好則遠之。
可好則近學。
。
樂信與不樂。
寂默自應思。
遠離無信者。
信仁應行之。
無常及欲貪。
放逸與愛樂。
戒善行語言。
業信為第十。
沙門品第十一
。
斷漏降伏他。
離欲名梵行。
不犯牟尼戒。
無一願不滿。
。
行力若緩慢。
作善與不善。
梵行不清淨。
不獲於大果。
。
所有緩慢業。
劣意盡除之。
修習清淨行。
獲果盡無餘。
。
譬如執利劍。
執緩則傷手。
沙門不禁制。
地獄縛牽引。
。
又如執利劍。
執緊不傷手。
沙門禁制戒。
漸近涅槃路。
。
難曉則難了。
沙門少智慧。
諸想多擾亂。
愚者致苦惱。
。
沙門為何行。
如意不自禁。
步步數黏著。
但隨思想走。
。
學難捨罪難。
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
艱難不過是。
。
袈裟在肩披。
為惡不捐棄。
常念行惡者。
斯則墮惡道。
。
畏罪懷驚懼。
假名為沙門。
身披僧伽胝。
如刳娑羅皮。
。
所謂長老者。
不必以耆年。
形熟鬢髮白。
愚憃不知罪。
。
能知罪福者。
身淨修梵行。
明遠純清潔。
是名為長老。
。
所謂沙門者。
不必剃鬚髮。
妄語多貪愛。
有欲如凡夫。
。
世稱名沙門。
汝亦言沙門。
形服似沙門。
譬如鶴伺魚。
。
如離實不離。
袈裟除不除。
持鉢實不持。
非俗非沙門。
。
所言沙門者。
消除窣兔羅。
守護微細愆。
是名真梵行。
。
所言沙門者。
息心滅意想。
穢垢盡消除。
故說為出家。
法集要頌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