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三十七
爾時夜摩天王。告天眾曰。
汝今何故。不於園林華池。無量眾寶。莊嚴山峯。歌舞戲笑。
天王如是。觀諸天眾。為生厭離。不厭離耶。
時諸天眾。聞夜摩天王。說此語已。白天王言。
當於何處。園林七寶。山峯之中。而有樂處。我見無量。生死衰惱。無量差別。不可堪忍。我自目見。一切諸欲。皆悉無常。後皆致苦。此欲無常不住。不久敗壞。無堅無樂。
爾時夜摩天王。聞天眾說。而告之曰。
汝今當知。一切欲樂。後皆致苦。
時諸天眾。白天王言。
我今已解。欲為大苦。
時夜摩天王。告諸天眾。
我能宣說。一切生死。無量諸苦。今當為汝。略說少分。令億千劫。不復放逸。常行人天。二種善道。若斷放逸。是為智慧。若放逸緣來。即應遠離。若不為放逸。之所使役。則不墮地獄。餓鬼畜生。
復告天眾。
今當為汝。說三惡道。二種善道。
二善道者。天之與人。
三惡道者。所謂地獄。餓鬼畜生。
如是五道。大勢力苦。我能宣說。不可廣說。
今當略說。以要言之。於天人中。有十六苦。
何等十六。
天人之中。善道所攝。
一者。中陰苦。二者。住胎苦。三者。出胎苦。四者。希求食苦。五者。怨憎會苦。六者。愛別離苦。七者。寒熱等苦。八者。病苦。九者。他給使苦。十者。追求營作苦。十一者。近惡知識苦。十二者。妻子親里衰惱苦。十三者。飢渴苦。十四者。為他輕毀苦。十五者。老苦。十六者。死苦。
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終。及餘眾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為中。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皆盡。一切敗壞。
初生中陰。識如香氣。有何等苦。業風所吹。非肉眼見。天眼所見。而無所礙。
若生人中。生種姓家。有下中上。以布施。持戒。智慧果報。而欲生者。此識香氣。中陰亦得。如是之食。
若欲生於。貧窮種姓。所食麁澁。色香味觸。皆悉麁惡。身量減劣。少布施故。不得勝報。是名人中生。初中陰苦。
復次。第二苦。
若生胎中。以業煩惱。因緣故住。生貧窮家。母食麁澁。苦酢之食。膜衣筒中。薄少食味。入其臍中。令胎中子。身羸惡色。氣力劣弱。母疲極故。子於胎中。則受大苦。轉向兩脇。走避苦惱。母食冷熱。則受痛苦。無力無救。不能叫喚。沒屎尿中。受無量苦。是為善道人中。第二大苦。何況地獄。餓鬼畜生。
復次。第三苦。
從胎出生。胎藏逼迫。猶如壓油。嬰兒出胎。欲墮逼迫。亦復如是。是為大苦。
復次。以初生時。其身柔軟。如生酥摶。亦如芭蕉。又如熟果。母人瞻產。以手捉之。其手堅澁。皴裂劈坼。厭惡蹙面。指甲長利。面目醜惡。以手捉之。猶如火燒。亦如刀割。如是嬰兒。身體細軟。母人觸之。得大苦惱。
若得新衣。麁澁厚重。或得故衣。補納破裂。孔穴穿露。狹小單薄。止於草蓐。寒時大冷。受大寒苦。熱則大熱。猶如火燒。以本布施。不清淨故。受斯苦惱。從胎而出。受大苦惱。復以不淨。布施因緣。令母少乳。所食苦澁。母食劣故。其乳則少。或母食麁惡。故令乳少。羸瘦惡色。唯筋皮骨。以為其身。飢渴病故。身體無力。若無所食噉。從他乞求。人所輕賤。少得飲食。色香味薄。依他而食。辛苦繼命。如是乏食。令身苦惱。以本所行。不善施故。乃至命盡。常不充足。以乏食故。常受苦惱。
復次。第四苦惱。
以悕望食。而得苦惱。飢餓所惱。或作盜賊。作諸惡業。作無利益。或作勇健。因致失命。或次死苦。諸苦之重。所謂飢渴。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生死大苦惱。
無與飢渴等。
眾生以飢苦。
作諸不善業。
從自身起火。
故名飢渴苦。
飢渴燒三處。
如劫火燒林。
世間大焰火。
不能至後世。
飢渴火難斷。
至於百千劫。
愚人造不善。
行於嶮惡道。
皆為飲食故。
智者如是說。
飢渴有大力。
過於大猛火。
一切三界中。
以食因緣轉。
若於人世間。
有種種財物。
一切以食故。
成就三有海。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說。
復次天眾。於人世間。有第五苦。謂怨憎會。有六種苦。
何等為六。
謂眼見怨等。心不愛樂。心不憐愍。見其身色。心意惱亂。於心心數。而起怖畏。生不利益。心心數中。而生苦惱。一切惡中。初第一惡。所謂。見怨家色。及惡知識。
復次第二。怨憎會苦。
若聞其聲。不得利益。不愛不順。心生惱亂。是為怨憎會苦。第一惡聲。謂所聞攝。不正法聲。憎惡聲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聞不愛。不利益聲。聞已生於。惡心惱亂。不愛不樂。心不憐愍。是為人中。怨憎不愛。合會之苦。
復次。第三怨憎。不愛會苦。
謂鼻聞香。不愛不樂。心不隨順。聞之心惱。或生深苦。是為大惡。不愛合會。
諸天子等。是名人中。不愛合會。若人愚癡。無有智慧。或行或住。心生貪著。輕慢不敬。若人以香。供養法僧。其人便以。欲心嗅之。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如是惡人。以身因緣。以貪身故。身心不淨。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怨憎。合會之苦。
復次第四。不愛會苦。
所謂世間。愚癡惡人。因於味故。而作惡業。以惡業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若非沙門。現沙門像。內懷腐爛。猶如蠡聲。或在僧寺。或白衣舍。實非沙門。著沙門服。常貪美食。為味所縛。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復有懈怠比丘。捨離禪味。為美食故。處處遊行。心常樂食。以懈怠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以著味故。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復次。諸天子。人中第五。不愛會苦。
所謂身觸。以此縛心。不善思惟。不順法行。意不正念。如是惡人。惡境所縛。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復次。天眾。人中第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所謂有人。心意躁動。不能止住。心意不正。多有散亂。常思惡業。不樂善法。樂不善法。無利益事。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及餘種種。無量諸苦。人中具受。
復有三種。怨憎會苦。
謂近怨家。恐害其命。如眼中刺。常不隨順。是為第一。怨憎會苦。
復次第二。怨憎會苦。
與惡知識。共同事業。是名第二。怨憎會苦。
復次第三。怨憎會苦。
內懷瞋恚。得便傷害。是名第三。不愛怨憎會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無量種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天眾。得厭離故。說於第六。人中大苦。所謂愛別離苦。
二世利益。是名為愛。善友別離。是為大苦。若離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里。及餘所愛。有恩之人。別離大苦。如墮刀火。燒其身心。受大苦惱。是為愛別離苦。
夜摩天王。為利天眾。演說此法。時夜摩天王。復為天眾。說於第七。人中大苦。所謂寒熱二苦。
諸天子。云何人中。寒熱二苦。
以於人中。飲食不調。應冷而熱。應熱而冷。久坐則苦。久立亦苦。多飲亦苦。不睡亦苦。若於昏夜。右脇而臥。久眠亦苦。左脇亦爾。初樂後苦。於人世間。以貪樂故。為樂所誑。而修善業。以樂誑故。入於地獄。
諸天子。人中之樂。如苦無異。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諸天眾。說如是法。
汝等天眾。勿生此意。謂人中樂。應生厭離。為離生死。說法利益。除天放逸故。
復次。夜摩天王。為夜摩天眾。復說第八。人中大苦。所謂病苦。無量差別。無量病起。所謂熱病。下痢上氣欬逆。四百四病。害諸眾生。
復有病苦。害諸眾生。憂悲愁惱等病。人中大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天眾。復說第九大苦。令離生死。示於人中。生死大苦。
所謂人中。為他所使。是為大苦。同道。同生。同根。同歲。同力。以業劣故。為他所使。若晝若夜。不得自在。常受大苦。是名人中。使役之苦。
復次。為他使苦。若人第一種姓。精勤色力。讀誦智慧。具足無乏。以貧窮故。為下賤人。之所使役。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夜摩天眾。得利益故。復為說法。
以業下劣。無布施業。人所輕毀。晝夜辛苦。為人所使。無施因緣。常受苦惱。手足破裂。貧窮無食。衣服垢壞。飢渴所惱。寒熱辛苦。如是無量苦惱。不可堪忍。晝夜使役。不斷不絕。人中復有。種姓色貌。勢力下劣。而多財富。
復有種姓。色力智慧。一切皆勝。而常貧窮。以貧窮故。親近賤人。為業所誑。為心誑故。受大劇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使役之苦。
復次。為他使苦。若貧窮人。順法而行。以貧窮故。親近惡行。不善之人。近不善故。同其惡業。雖不喜樂。為他所使。而造惡業。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為他使故。二世受苦。
復次。天眾。人世界中。受大苦惱。所謂第十。追求大苦。無量苦惱。為求財故。入於大海。入敵鬪戰。經營造作。言辭辯說。親近下賤。耕田種殖。商賈販賣。畜養畜生。遊方行使。為貨所使。昇大山巖。處處遊行。依附他人。如此所作。一切追求。皆為財物。嚴飾衣服。或貧窮人。或愛著人。如是追求。愛網所縛。乃至命盡。或作惡業。或作妄語。誑惑他人。輕稱小斗。欺誑於人。沽酒販賣。糶賣胡麻。及以賣毒。作如是等。惡律儀行。治生販賣。或破國土。城邑聚落。軍營人眾。及餘種種。眾惡之業。以妻子飲食。敷具財物故。追求之苦。無量百千。乃至千歲。說不可盡。
諸天子。是名人中。追求之苦。
如是夜摩天王。為利益天眾。厭離有故。說究竟法。
諸天子。勿於人中。起悕望心。當生厭離。若貪諸有。不得利益。以是因緣。說於人中。一切衰惱。
若生人中。以追求故。作不善業。以是因緣。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既生惡道。受種種苦。
如是夜摩天王。復說十一。人中大苦。告諸天眾。
人中大苦。所謂。近惡知識。皆無利益。一切苦因。近惡知識。無惡不得。造身口意。一切惡業。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受無量苦。於未來世。或墮餓鬼。畜生之中。受無量苦。觀於人中。地獄餓鬼。畜生過已。遮於天眾。悕望人有。說一涅槃。寂滅之處。
復次。夜摩天王。為欲利益。夜摩天眾。說人中苦。
所謂人中。第十二。妻子親里。衰惱大苦。所謂。妻子親里。殺縛鞭打。飢渴貧窮。種種苦惱。所愛之人。受苦惱故。亦得苦惱。是名衰惱。於人道中。以妻子親里。眷屬因緣。而得苦惱。以是勿樂。生於人中。一切有生。必歸於死。隨有死處。皆是苦惱。於生死中。最大苦者。謂生老死。人中具有。
諸天子。既知人中。如是大苦。不可堪忍。勿生欣樂。
以如是等。無量善寂滅。無上道義。示諸天眾。於人道中。無利益事。種種有網。不可譬喻。況三惡道。無量百千億。不可譬喻。大苦充滿。不比人中。
若天退時。少放逸天。為之說言。
汝當生於。人善道中。
若人臨終。親里知識。願其生天。善道之中。二種善道。猶尚如是。況三惡道。受大苦惱。如是利益攝他。常不放逸。夜摩天王。說無量種。無量差別。無量方便。無量種法。涅槃勝法。
說妻子苦已。復為夜摩天眾。說第十三。人中大苦。所謂飢渴苦。
由飢渴故。作無量惡。其餘眾苦。無如飢渴。以飢渴故。入眾惡處。大種姓人。為飲食故。合掌垂淚。哀聲親近。下賤小人。說慈愛語。如是一切。皆由飢渴。畏飢渴故。不顧其命。入危嶮處。刀刃之間。及惡象敵。一切皆由。飢渴苦故。或入大海。經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惡魚。鯷彌鯢魚。洪波惡處。自捨身命。乘於舲舟。而沈大海。如是一切。皆由畏於。飢渴之苦。
復有無量。種種差別。不可具說。如是諸苦。為口腹故。若人執縛。從右門出。打惡聲鼓。嚴以死鬘。災標在前。怖畏愁惱。將詣殺處。命在須臾。雖復大苦。未過飢渴。是故應當。以淨善心。於福田中。以好財物。而行布施。
時處具足。於生死畏中。勤修精進。善心布施。天中少飢。一切生死。皆依飲食。以除飢渴。是故一切。應行布施。諸天眾。是名人中。飢渴苦惱。無量差別。於天道中。苦微而軟。天樂覆之。福德多故。飲食易得。而天不覺。遍於欲界。飢渴焰火。之所覆蔽。畏於苦火。
諸天子。如是觀於。人中種種。生老病死之苦。勿生欣樂。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見夜摩天眾。其心調伏。多調柔軟。既觀察已。復為天眾。說人中苦。勤修利他。自利則易。
牟修樓陀。以不斷力。為利他故。為夜摩天眾。數數宣說。無量種法。說第十四。人中大苦。所謂他輕賤苦。不可堪忍。種種差別。於貧窮人。輕毀偏多。有十種苦。種姓親族。兄弟富人。之所輕賤。以貧窮苦。依他而食。綺語不實。親族空語。無義之語。依他住食。衣服塵垢。他人輕毀。若入城邑。若節會日。人見輕毀。人道之中。有如是等無量。輕毀大苦。世間之人。無薪之火。住在心中。謂輕毀火。親里知識。兄弟火燒。最為尤甚。無福德故。得此十苦。遍燒其身。大惡怖畏。以燒乾身。氣如烟起。
諸天子。應生知足。勿於人中。而生欣樂。人中少樂。甚大苦惱。衰惱短壽。輕毀垢污。唯於人中。多有輕毀。非四道中。於人道中。輕毀最重。得他輕毀。一切身分。猶如中毒。隨本所得。供養之處。後更輕毀。若人先常。得好供養。後得少利。得少時供。若善男子。如是輕毀。過於死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難忍大苦。
復次。第十五。人中大苦。所謂老苦。當為汝說。
人中老苦。老者能令。一切身分。羸瘦減劣。諸根皆熟。破壞少壯。拄杖而行。無有氣力。輕毀住處。背傴鼻戾。髮白死使。身意減劣。雖未命終。猶如畜生。
諸天子。是則名為。人中老苦。名色戲弄。不久必死。若見老苦。而不怖畏。當知是人。名為無心。猶如木石。以無心故。雖復人身。猶如畜生。
諸天子。於人道中。生為大苦。以有生故。是故老苦。既知老苦。勿於人中。起欣樂心。
復次。第十六。人中。無量種受生。生則有苦。
何等苦也。所謂死苦。
死已復生。身根入壞。命根斷滅。不復見於。兄弟知識。色身滅已。復行異處。以自業果。而為資糧。一切眾生。必歸終盡。命盡棄身。受中陰有。是名為死。一切有生。皆歸於死。若死而不生。生而不死。無有是處。
諸天子。勿於人中。而生樂心。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於人世界中。
有陰皆是苦。
有生畢歸死。
有死必有生。
若住於中陰。
自業受苦惱。
長夜遠行苦。
此苦不可說。
沒於屎尿中。
熱氣之所燒。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說。
常貪於食味。
其心常悕望。
於味受大苦。
此苦不可說。
小心常悕望。
於欲不知足。
所受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怨憎不愛會。
猶如大火毒。
所生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於恩愛別離。
眾生起大苦。
大惡難堪忍。
此苦不可說。
寒熱大苦畏。
生無量種苦。
大苦甚暴惡。
此苦不可說。
病苦害人命。
病為死王使。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為他所策使。
常無有自在。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愛毒燒眾生。
追求受大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說。
若近惡知識。
眾苦常不斷。
當受惡道苦。
此苦不可說。
妻子得衰惱。
見則生大苦。
出過於地獄。
此苦不可說。
飢渴自燒身。
猶如猛火焰。
能壞於身心。
此苦不可說。
常為他輕賤。
親里及知識。
生於憂悲苦。
此苦不可說。
人為老所壓。
身羸心意劣。
傴僂柱杖行。
此苦不可說。
人為死所執。
從此至他世。
是死為大苦。
不可得宣說。
眾生莫能見。
諸業不能遮。
能壞諸眾生。
是故名為死。
大力難堪忍。
能令諸眾生。
獨行大怖畏。
是故名為死。
眾生畢竟有。
時火不可避。
能斷眾生命。
是故名為死。
死王所破壞。
能斷人命根。
盡於陰界入。
是故名為死。
生必有別離。
知識及兄弟。
別已不復合。
是故名為死。
及死未至時。
應當修善行。
死惡無慈愍。
未至應修善。
是死甚卒暴。
極惡無慈愍。
未至能修善。
乃為天中真。
若法中生慧。
是名善命人。
若人不離法。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實。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實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道。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道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常憶念。
趣向於涅槃。
爾乃得名天。
非樂欲樂者。
若常一心念。
樂修禪定業。
此樂能離有。
非謂著欲樂。
既知此有過。
於欲生厭離。
精勤求涅槃。
是名真實天。
如是夜摩天王。以無量種。利益諸天。令諸天眾。心得清涼。斷除惡道。
爾時天眾。白天王言。
天王。如天王說。我等現見。色力形貌。十倍勝者。皆受衰惱。而況我等。
夜摩天王。聞此語已。而告之曰。
如汝所見。此諸天眾。少衰惱耳。汝等夜摩天眾。當墮地獄。餓鬼畜生。百倍過此。以汝天眾。行於非法。放逸行故。若諸天眾。順法而行。遠離放逸。則閉一切。惡道之門。常於天人。受種種樂。當離憂悲。老病死苦。得常住處。永無如上。所說諸苦。以是因緣。勿行放逸。如是欲樂。比無漏智。禪定之樂。百千分中。不及其一。
爾時天眾。聞天王說。現見諸過。復作是言。
天王說法。利益我等。我今攝受。令我不受。如是生死衰惱之苦。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若有自作業。
非是他人受。
若自善調伏。
是則得常處。
若有作異業。
無及善業者。
無量百千生。
業常隨順行。
廣作諸福德。
修行於善法。
則得最勝處。
永離老病死。
如是自善業。
天眾應思惟。
若修行善業。
此是勝資糧。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說是偈已。告諸天眾。
自今已去。勿為貪著。色聲香味觸故。而起放逸。遊戲園林。
時諸天眾。聞此語已。白天王言。
願我未來。見彌勒佛。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導師。出興於世。我生人中。見彼世尊。在初會數。得聞法已。盡諸有漏。
復有天眾。願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願已。歸佛法僧。七萬天子。及餘天眾。必生人中。見彌勒佛。得聞法已。諸漏永盡。
復有餘天。先見佛塔。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
復有餘天。發緣覺心。一切皆願當來得果。
爾時夜摩天王。作如是念。
我已為他。作大利益。令諸天眾。離放逸行。
時夜摩天王。知諸天眾。意善調伏。各令還宮。
時諸天眾。恭敬圍遶。夜摩天王。捨池而去。夜摩天主。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作利益已。復詣餘地。為餘天眾。而作利益。
夜摩天。常樂地。第八。牟修樓陀天化經。具足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夜摩天處。名增長法。眾生何業。生於此地。
彼見若人。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離邪婬。微細亦捨。乃至見畫男女。不生憶念。如是之人。不觀不念。不味不著。不濁心念。恐犯淨行。亦不思惟。不念不善。遮於心過。為他人說。邪婬業果。以遮其心。令其不喜。不愛不樂。
此邪婬果。不應習近。非寂滅道。不可愛樂。行善之人。不應喜樂。
為他宣說。微細之果。持戒梵行。於微塵惡。見之生怖。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增長法地。
生彼天已。善業行故。愛果成就。所謂園林。金山峯中。流泉河池。眾寶莊嚴。眾鳥妙音。其池四岸。七寶莊嚴。青毘琉璃。青因陀寶。間錯其地。多有眾峯。種種色聲。相類各異。見之可愛。
其聲美妙。聞之悅樂。於園林中。增長愛樂。復於異處。金剛青寶。頗梨為石。莊嚴山谷。於光明山。聞流水音。而受快樂。如意所作。皆悉自在。受無比欲。無量百千。天女圍遶。常受欲樂。增長欲樂。受於無量差別。不可喻樂。種種金山。毘琉璃峯。行虛空中。種種衣服。嚴飾其身。戲笑歌舞。種種妙色。諸天女等。以為圍遶。具天五欲。
若見天色。無量差別。生無等樂。隨意遊戲。是名色欲。若聞音聲。隨其所念。共諸天女。戲笑歌舞。所聞諸香。無量差別。風吹花池。蓮花之香。及餘異花。山谷風吹。種種花香。以悅其鼻。舌得無量。種種天味。隨念具足。醎淡苦甘。辛酢等味。有無量種。不可譬喻。如意之味。如是身觸。無量種業。如意即得。冷暖溫涼。柔軟細滑。衣無縷綖。種種色寶。而以莊嚴。無量寶光。照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由旬。光明寶珠。而受觸樂。天園林中。或有花香。天子聞之。以善業故。受樂希有。
非不作生。非無因生。所作不失。非是意生。非是他與。亦非他作。而我受報。以因緣故。而生果報。業果成就。是持戒人。隨心所念。愛心悕望。天眾妙色。天之細色中色。近遠時生。遠時中時。隨念成就。無量樂法。以是丈夫。善持戒故。
如是天眾。其心著於。六欲境界。欲河所漂。而行遊戲。一一園林。一一山峯。七寶莊嚴。園林流泉。出妙音聲。百色眾鳥。出眾異音。是善業者。遊戲其中。種種妙色。種種相貌。種種功德。種種嚴飾。令生欲火。天女圍遶。種種山峯。天鬘天衣。莊嚴其身。塗香末香。以嚴其身。共諸天女。於山峯中。遊戲受樂。隨其所念。生無量欲。復與天女而共往詣。等不等地。其地可愛。真金白銀。青毘琉璃。青因陀寶。車璩為地。鈴網音聲。眾鳥莊嚴。
爾時有鳥。名不放逸。見此天子。行放逸處。說偈呵責。
但受故業。
不作新業。
業盡則墮。
諸法如是。
業將欲盡。
壽命念念。
死來卒暴。
愚者不覺。
天子天女。
不覺欲染。
念欲時過。
退時將至。
得失多返。
因欲境界。
於衰惱中。
云何惡意。
汝以善業。
成就受樂。
復作善業。
將至善道。
若樂境界。
則沒有海。
若離境界。
則得解脫。
境界波力。
起於愛河。
智者捨離。
趣涅槃城。
勇人捨欲。
而求真諦。
能知愛境。
三有洄澓。
捨離境界。
勿生心念。
如甄波迦。
果報甚苦。
人心著樂。
貪馳境界。
集不善業。
流轉惡道。
常應護心。
輕動麁獷。
常著境界。
愛境所覆。
心馳諸境。
不覺衰惱。
衰惱既至。
乃知業果。
既知此業。
及境界過。
常應捨離。
世間諸縛。
如是不放逸。鳥說此偈頌。而此天子。不聽不受。與天女眾。共受欲樂。此諸天女。生死因緣。生大苦因。於無識者。與之共遊。常行嶮惡。愛心不停。常求男子。心如惡毒。如惡嶮岸。能然一切。男子心火。與如是等。可畏天女。共受天樂。以愚癡故。而不遠避。若有智者。怖畏生死。欲求樂者。離諸天女。愚癡迷惑。欲覆心故。雖知因於女人。而得苦惱。不能捨離。與諸婇女。共受欲樂。貪欲愚癡。瞋恚所覆。沒生死泥。與諸天女。遊戲受樂。而不攝受。無量利益。遮於惡道。為心所誑。於法不覺。遊戲園林。與不正行。諸天女眾。愛網受樂。
復詣異地。金毘琉璃。青因陀寶。大青寶王。周遍莊嚴。遊無量處。聞歌詠音。解其章句。言音美妙。五樂音聲。勝德具足。無比妙音。昔所未聞。新生天子。既聞此音。與諸天女。馳往趣林。其林無量。寶樹具足。林名大歡喜。長百由旬。廣三十由旬。如是大林。眾寶具足。具大功德。無量天眾。百百千千。歌舞遊戲。娛樂受樂。
時新生天子。見此大林。毘琉璃樹。有大光明。無量香花。功德花鬘。無量種色。種種相貌。見此事已。復見異樹。毘琉璃樹。真金為葉。青寶為枝。白銀為果。天味功德。皆悉具足。青因陀寶。挍飾其樹。種種色花。以嚴樹枝。復見異樹。青寶為樹。真金為枝。毘琉璃葉。無量眾蜂。種種色貌。出美妙音。以為莊嚴。見之悅樂。
時新生天子。復見寶花。猶如開目。觀之可愛。花中眾蜂。出妙音聲。復見黃金。枝葉蔭覆。猶如宮室。百千眾峯。其音美妙。甚可愛樂。復見毘琉璃枝。青寶為葉。蔭覆宮室。第一寶珠。種種色鳥。而以莊嚴。其地柔軟。寶鈿莊嚴。熏以天香。多有天女。
新生天子。復見虹色。以嚴其地。觀之可愛。覆以七寶。平正可愛。及見天女。新生天子。所見諸色。皆悉可愛。所聞音聲。皆可愛樂。其所聞香。有無量種。皆亦可愛。隨所得味。令心愛樂。無量種味。天味具足。隨其所觸。無量諸觸。令心愛樂。隨其所念。種種諸法。隨念即得。
如是天子。一切欲縛。欲樂不斷。無量可愛。無量寶地。寶鈿莊嚴。聞天鳥音聲。共諸天女。入大林中。復見花池。種種莊嚴。分分差別。或有蓮花。毘琉璃莖。真金為葉。金剛為鬚。青因陀寶。以為其臺。花皆柔軟。
復有蓮花。真金為莖。毘琉璃葉。白銀為臺。赤蓮花寶。以為其鬚。種種眾蜂。出妙音聲。
復有蓮花。七寶合成。真金為葉。七寶廁鈿。以為其臺。所謂因陀青寶。赤蓮花寶。毘琉璃寶。紅蓮花寶。車璩之寶。大青寶王。如是種種。眾色光明。以為其臺。如一花臺。無量花臺。皆亦如是。
天子見之。觀無厭足。隨其所見。種種境界。轉轉增長。如以蘇油。灌於大火。不知厭足。不知厭足。云何有樂。以非樂故。亦非寂滅。非愛心者。得寂滅心。隨所得樂。愛心增長。隨愛增長。不知厭足。以無厭足。則入近苦。以於苦中。而生樂想。愛火所燒。
復入林中。見山谷中。無量林樹。無量種光。見之諦視。於五境界。欲火之中。不知厭足。復入摩尼。寶石之池。真金頗梨。色觸柔軟。五種柔軟。無有水衣。眾鳥音聲。澄靜淵深。
復見異處。有蓮花池。頗梨色水。充滿其中。周匝寶石。以砌四面。光明普遍。鵝鴨鴛鴦。以為莊嚴。蓮花嚴飾。林樹圍遶。林中多有。美音之鳥。如是種種。莊嚴其池。新生天子。見此池中。種種眾蜂。七寶為翅。岸生香樹。色貌具足。以為莊嚴。新生天子。復前入林。見有大河。須陀充滿。新生天子。復見異處。有乳粥河。清淨飲河。河流之聲。如琴樂音。或百或千。處處流行。多有眾鳥。飲上味酒。出妙音聲。
時新生天子。復見陸地。種種眾花。色貌具足。香蜂遍滿。眾花之中。莊嚴大林。其林先香。以花香故。轉增百倍。新生天子。與諸天女。復見林中。有大山峯。眾寶莊嚴。無量流水。以為嚴飾。樹枝蔭覆。猶如宮室。種種寶光。無量百千。眾鳥妙音。見之可愛。俱翅羅音。無量百千。眾花普熏。光明端嚴。如閻浮提。日月光明。在於虛空。無量光明。莊嚴天處。光明殊勝。無量光明。莊嚴山峯。
天子見之。復共天女。入山峯中。隨入山峯。觀林轉勝。歌音齊等。漸近轉勝。聞此歌音。速疾往詣。昔所未見。如斯天眾。舉目視之。復見可愛。笐𥬭林樹。毘琉璃樹。青因陀樹。皆悉端嚴。
新生天子。復入七寶。蓮花笐林。於此林中。多有天子。及諸天女。妙色具足。嚴身之具。隨念而生。一一天眾。各各異住。共諸天女。飲天上味。離於醉亂。種種寶林。笐𥬭之中。遊戲受樂。入七寶池。共諸天子。五樂音聲。歌舞戲笑。歡喜受樂。以愛覆心。不知厭足。樂著五欲。入蓮花林。以蓮花葉。飲天上味。而不醉亂。
復有天子。心樂色聲。香味觸等。
復有天子。住河兩岸。而共遊戲。新生天子。復見寶殿。笐𥬭如林。毘琉璃寶。以為欄楯。皆同欲心。以上中下。善業力故。得上妙色。五樂音聲。受無等樂。不可譬喻。
爾時新生天子。本未曾見。如此天眾。遊戲受樂。既見此已。與天女眾。以歡喜心。向天眾所。
爾時天眾。見此天子。衣服嚴飾。上妙色身。得未曾有。生歡喜心。亦向天子。二眾和合。心無妨礙。共天女眾。一一笐林。一一金峯。一一花池。一一酒河。一一流水。如是愛樂。不可具說。如是一切。天眾受樂。
時諸天眾。久受樂已。復向一切。堅固之山。其山七寶。無量河池。流泉具足。新生天子。天女圍遶。共諸天眾。常樂音聲。山河流泉。周遍充滿。無量百千。笐𥬭宮殿。甚可愛樂。周匝蓮花。而以圍遶。猶如燈樹。如意之樹。以為莊嚴。天眾見之。生希有心。
其山一面。毘琉璃寶。其第二面。真金所成。其第三面。因陀青寶。其第四面。大青寶王。四面嚴飾。皆悉平等。於平正處。峯谷笐林。皆悉具足。若念觸樂。欲遊戲時。便上此林。百百千千。一一天子。有千天女。以為眷屬。天五樂音。無量音聲。無量和合。歌舞遊戲。百百千千。共新生天子。於園林中。花池流泉。所見勝上。百千億樹。以為莊嚴。七寶光焰。蓮花林笐。
此諸天眾。於此諸處。歌舞戲笑。安詳徐步。向彼大山。互相愛樂。善業為伴。善業所資。以善業故。無有骨肉。及以垢污。共遊須陀。食河之上。及遊飲河。以善業故。色香味觸。皆悉具足。天子食之。樂五境界。食之發欲。處處受樂。眾欲具足。受於無等。無量之樂。
欲昇彼山。見其大山。殊勝之處。歎未曾有。久乃至此。大山之頂。遊戲山處。甚可愛樂。於此山頂。多有無量。遊戲之處。眾寶莊嚴。林樹河池。拘物頭花。遍於香林。滿山頂上。諸欲具足。隨心所念。無量種愛。皆得如意。皆可愛樂。他不能攝。
如是天子。久受天樂。如是受樂。處處遍觀。復往詣於。七寶山谷。七寶林覆。光明善藥。見眾天鳥。出妙音聲。
寂靜之窟。圍遶花池。池名寂靜行處。以於先世。不具持戒。生此池中。於先世時。其心堅固。能說法要。而身不能。如說修行。猶如伎兒。說業果報。從於地獄。餓鬼中出。生此池中。多作鵝鳥。以本生處。寂靜行故。生寂靜池。七寶為翅。身出光明。其音美妙。食於蓮花。雄雌相隨。以自娛樂。菩薩鵝王。名曰善時。多住此池。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多住於此。山窟之中。為天說法。鵝王在池。為鳥說法。
爾時諸天眾。遊戲歌舞。分為二分。
一分天眾。以善業故。至此池所。一分天眾。入放逸林。遊戲歌舞。歡娛受樂。
有善業者。往至大池。鵝為說法。
見諸天眾。為說偈言。
若人雖說法。
不能如說行。
此愚人空說。
常受諸苦惱。
若但為他說。
不能如說行。
語堅而無義。
名為空無心。
放逸故生欲。
因欲故生瞋。
斯人入惡道。
馳赴於地獄。
若樂已過去。
非現前可得。
若現受當受。
是亦不名樂。
愚人樂放逸。
愛於現在樂。
自業果所誑。
則入於地獄。
三世愛所誑。
常作無利益。
生死縛眾生。
智者不應信。
愚者所親友。
被害如大怨。
縛世間眾生。
智者不應信。
若為枷鎖縛。
猶尚可斷壞。
常求欲愛人。
不能斷愛縛。
若人斷愛縛。
而愛於常樂。
斯人離愛境。
行智慧境界。
智觀樂光明。
說愛大闇苦。
智者持光明。
則能破諸闇。
以智慧利刀。
斫伐於愛樹。
能伐愛樹人。
得無上樂處。
斷伐愛過林。
及以多流泉。
既斷愛林樹。
得脫於諸有。
三道大愛河。
放逸水洄澓。
若昇智慧船。
到安隱彼岸。
昇智慧山峯。
持戒谷莊嚴。
以無量智眼。
悉見諸有過。
若人遠離法。
斯人內外空。
若人不樂法。
不堅如水沫。
若有人堅實。
內外如金剛。
以法行寂靜。
益利他眾生。
若沒放逸泥。
樂於境界樂。
境界蛇所螫。
常受諸辛苦。
是故求樂者。
不應行放逸。
若脫放逸者。
則近無量樂。
若有智慧人。
不信於放逸。
若為放逸螫。
流轉於五道。
如是鵝鳥。為調諸天。說此偈頌。時諸天眾。以著欲樂。而不聽受。亦不攝取。復作歌舞。遊戲受樂。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三十七
爾時夜摩天王。告天眾曰。
汝今何故。不於園林華池。無量眾寶。莊嚴山峯。歌舞戲笑。
天王如是。觀諸天眾。為生厭離。不厭離耶。
時諸天眾。聞夜摩天王。說此語已。白天王言。
當於何處。園林七寶。山峯之中。而有樂處。我見無量。生死衰惱。無量差別。不可堪忍。我自目見。一切諸欲。皆悉無常。後皆致苦。此欲無常不住。不久敗壞。無堅無樂。
爾時夜摩天王。聞天眾說。而告之曰。
汝今當知。一切欲樂。後皆致苦。
時諸天眾。白天王言。
我今已解。欲為大苦。
時夜摩天王。告諸天眾。
我能宣說。一切生死。無量諸苦。今當為汝。略說少分。令億千劫。不復放逸。常行人天。二種善道。若斷放逸。是為智慧。若放逸緣來。即應遠離。若不為放逸。之所使役。則不墮地獄。餓鬼畜生。
復告天眾。
今當為汝。說三惡道。二種善道。
二善道者。天之與人。
三惡道者。所謂地獄。餓鬼畜生。
如是五道。大勢力苦。我能宣說。不可廣說。
今當略說。以要言之。於天人中。有十六苦。
何等十六。
天人之中。善道所攝。
一者。中陰苦。二者。住胎苦。三者。出胎苦。四者。希求食苦。五者。怨憎會苦。六者。愛別離苦。七者。寒熱等苦。八者。病苦。九者。他給使苦。十者。追求營作苦。十一者。近惡知識苦。十二者。妻子親里衰惱苦。十三者。飢渴苦。十四者。為他輕毀苦。十五者。老苦。十六者。死苦。
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終。及餘眾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為中。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皆盡。一切敗壞。
初生中陰。識如香氣。有何等苦。業風所吹。非肉眼見。天眼所見。而無所礙。
若生人中。生種姓家。有下中上。以布施。持戒。智慧果報。而欲生者。此識香氣。中陰亦得。如是之食。
若欲生於。貧窮種姓。所食麁澁。色香味觸。皆悉麁惡。身量減劣。少布施故。不得勝報。是名人中生。初中陰苦。
復次。第二苦。
若生胎中。以業煩惱。因緣故住。生貧窮家。母食麁澁。苦酢之食。膜衣筒中。薄少食味。入其臍中。令胎中子。身羸惡色。氣力劣弱。母疲極故。子於胎中。則受大苦。轉向兩脇。走避苦惱。母食冷熱。則受痛苦。無力無救。不能叫喚。沒屎尿中。受無量苦。是為善道人中。第二大苦。何況地獄。餓鬼畜生。
復次。第三苦。
從胎出生。胎藏逼迫。猶如壓油。嬰兒出胎。欲墮逼迫。亦復如是。是為大苦。
復次。以初生時。其身柔軟。如生酥摶。亦如芭蕉。又如熟果。母人瞻產。以手捉之。其手堅澁。皴裂劈坼。厭惡蹙面。指甲長利。面目醜惡。以手捉之。猶如火燒。亦如刀割。如是嬰兒。身體細軟。母人觸之。得大苦惱。
若得新衣。麁澁厚重。或得故衣。補納破裂。孔穴穿露。狹小單薄。止於草蓐。寒時大冷。受大寒苦。熱則大熱。猶如火燒。以本布施。不清淨故。受斯苦惱。從胎而出。受大苦惱。復以不淨。布施因緣。令母少乳。所食苦澁。母食劣故。其乳則少。或母食麁惡。故令乳少。羸瘦惡色。唯筋皮骨。以為其身。飢渴病故。身體無力。若無所食噉。從他乞求。人所輕賤。少得飲食。色香味薄。依他而食。辛苦繼命。如是乏食。令身苦惱。以本所行。不善施故。乃至命盡。常不充足。以乏食故。常受苦惱。
復次。第四苦惱。
以悕望食。而得苦惱。飢餓所惱。或作盜賊。作諸惡業。作無利益。或作勇健。因致失命。或次死苦。諸苦之重。所謂飢渴。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生死大苦惱。
無與飢渴等。
眾生以飢苦。
作諸不善業。
從自身起火。
故名飢渴苦。
飢渴燒三處。
如劫火燒林。
世間大焰火。
不能至後世。
飢渴火難斷。
至於百千劫。
愚人造不善。
行於嶮惡道。
皆為飲食故。
智者如是說。
飢渴有大力。
過於大猛火。
一切三界中。
以食因緣轉。
若於人世間。
有種種財物。
一切以食故。
成就三有海。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說。
復次天眾。於人世間。有第五苦。謂怨憎會。有六種苦。
何等為六。
謂眼見怨等。心不愛樂。心不憐愍。見其身色。心意惱亂。於心心數。而起怖畏。生不利益。心心數中。而生苦惱。一切惡中。初第一惡。所謂。見怨家色。及惡知識。
復次第二。怨憎會苦。
若聞其聲。不得利益。不愛不順。心生惱亂。是為怨憎會苦。第一惡聲。謂所聞攝。不正法聲。憎惡聲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聞不愛。不利益聲。聞已生於。惡心惱亂。不愛不樂。心不憐愍。是為人中。怨憎不愛。合會之苦。
復次。第三怨憎。不愛會苦。
謂鼻聞香。不愛不樂。心不隨順。聞之心惱。或生深苦。是為大惡。不愛合會。
諸天子等。是名人中。不愛合會。若人愚癡。無有智慧。或行或住。心生貪著。輕慢不敬。若人以香。供養法僧。其人便以。欲心嗅之。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如是惡人。以身因緣。以貪身故。身心不淨。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怨憎。合會之苦。
復次第四。不愛會苦。
所謂世間。愚癡惡人。因於味故。而作惡業。以惡業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若非沙門。現沙門像。內懷腐爛。猶如蠡聲。或在僧寺。或白衣舍。實非沙門。著沙門服。常貪美食。為味所縛。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復有懈怠比丘。捨離禪味。為美食故。處處遊行。心常樂食。以懈怠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以著味故。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復次。諸天子。人中第五。不愛會苦。
所謂身觸。以此縛心。不善思惟。不順法行。意不正念。如是惡人。惡境所縛。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復次。天眾。人中第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所謂有人。心意躁動。不能止住。心意不正。多有散亂。常思惡業。不樂善法。樂不善法。無利益事。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及餘種種。無量諸苦。人中具受。
復有三種。怨憎會苦。
謂近怨家。恐害其命。如眼中刺。常不隨順。是為第一。怨憎會苦。
復次第二。怨憎會苦。
與惡知識。共同事業。是名第二。怨憎會苦。
復次第三。怨憎會苦。
內懷瞋恚。得便傷害。是名第三。不愛怨憎會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無量種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天眾。得厭離故。說於第六。人中大苦。所謂愛別離苦。
二世利益。是名為愛。善友別離。是為大苦。若離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里。及餘所愛。有恩之人。別離大苦。如墮刀火。燒其身心。受大苦惱。是為愛別離苦。
夜摩天王。為利天眾。演說此法。時夜摩天王。復為天眾。說於第七。人中大苦。所謂寒熱二苦。
諸天子。云何人中。寒熱二苦。
以於人中。飲食不調。應冷而熱。應熱而冷。久坐則苦。久立亦苦。多飲亦苦。不睡亦苦。若於昏夜。右脇而臥。久眠亦苦。左脇亦爾。初樂後苦。於人世間。以貪樂故。為樂所誑。而修善業。以樂誑故。入於地獄。
諸天子。人中之樂。如苦無異。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諸天眾。說如是法。
汝等天眾。勿生此意。謂人中樂。應生厭離。為離生死。說法利益。除天放逸故。
復次。夜摩天王。為夜摩天眾。復說第八。人中大苦。所謂病苦。無量差別。無量病起。所謂熱病。下痢上氣欬逆。四百四病。害諸眾生。
復有病苦。害諸眾生。憂悲愁惱等病。人中大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天眾。復說第九大苦。令離生死。示於人中。生死大苦。
所謂人中。為他所使。是為大苦。同道。同生。同根。同歲。同力。以業劣故。為他所使。若晝若夜。不得自在。常受大苦。是名人中。使役之苦。
復次。為他使苦。若人第一種姓。精勤色力。讀誦智慧。具足無乏。以貧窮故。為下賤人。之所使役。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夜摩天眾。得利益故。復為說法。
以業下劣。無布施業。人所輕毀。晝夜辛苦。為人所使。無施因緣。常受苦惱。手足破裂。貧窮無食。衣服垢壞。飢渴所惱。寒熱辛苦。如是無量苦惱。不可堪忍。晝夜使役。不斷不絕。人中復有。種姓色貌。勢力下劣。而多財富。
復有種姓。色力智慧。一切皆勝。而常貧窮。以貧窮故。親近賤人。為業所誑。為心誑故。受大劇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使役之苦。
復次。為他使苦。若貧窮人。順法而行。以貧窮故。親近惡行。不善之人。近不善故。同其惡業。雖不喜樂。為他所使。而造惡業。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為他使故。二世受苦。
復次。天眾。人世界中。受大苦惱。所謂第十。追求大苦。無量苦惱。為求財故。入於大海。入敵鬪戰。經營造作。言辭辯說。親近下賤。耕田種殖。商賈販賣。畜養畜生。遊方行使。為貨所使。昇大山巖。處處遊行。依附他人。如此所作。一切追求。皆為財物。嚴飾衣服。或貧窮人。或愛著人。如是追求。愛網所縛。乃至命盡。或作惡業。或作妄語。誑惑他人。輕稱小斗。欺誑於人。沽酒販賣。糶賣胡麻。及以賣毒。作如是等。惡律儀行。治生販賣。或破國土。城邑聚落。軍營人眾。及餘種種。眾惡之業。以妻子飲食。敷具財物故。追求之苦。無量百千。乃至千歲。說不可盡。
諸天子。是名人中。追求之苦。
如是夜摩天王。為利益天眾。厭離有故。說究竟法。
諸天子。勿於人中。起悕望心。當生厭離。若貪諸有。不得利益。以是因緣。說於人中。一切衰惱。
若生人中。以追求故。作不善業。以是因緣。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既生惡道。受種種苦。
如是夜摩天王。復說十一。人中大苦。告諸天眾。
人中大苦。所謂。近惡知識。皆無利益。一切苦因。近惡知識。無惡不得。造身口意。一切惡業。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受無量苦。於未來世。或墮餓鬼。畜生之中。受無量苦。觀於人中。地獄餓鬼。畜生過已。遮於天眾。悕望人有。說一涅槃。寂滅之處。
復次。夜摩天王。為欲利益。夜摩天眾。說人中苦。
所謂人中。第十二。妻子親里。衰惱大苦。所謂。妻子親里。殺縛鞭打。飢渴貧窮。種種苦惱。所愛之人。受苦惱故。亦得苦惱。是名衰惱。於人道中。以妻子親里。眷屬因緣。而得苦惱。以是勿樂。生於人中。一切有生。必歸於死。隨有死處。皆是苦惱。於生死中。最大苦者。謂生老死。人中具有。
諸天子。既知人中。如是大苦。不可堪忍。勿生欣樂。
以如是等。無量善寂滅。無上道義。示諸天眾。於人道中。無利益事。種種有網。不可譬喻。況三惡道。無量百千億。不可譬喻。大苦充滿。不比人中。
若天退時。少放逸天。為之說言。
汝當生於。人善道中。
若人臨終。親里知識。願其生天。善道之中。二種善道。猶尚如是。況三惡道。受大苦惱。如是利益攝他。常不放逸。夜摩天王。說無量種。無量差別。無量方便。無量種法。涅槃勝法。
說妻子苦已。復為夜摩天眾。說第十三。人中大苦。所謂飢渴苦。
由飢渴故。作無量惡。其餘眾苦。無如飢渴。以飢渴故。入眾惡處。大種姓人。為飲食故。合掌垂淚。哀聲親近。下賤小人。說慈愛語。如是一切。皆由飢渴。畏飢渴故。不顧其命。入危嶮處。刀刃之間。及惡象敵。一切皆由。飢渴苦故。或入大海。經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惡魚。鯷彌鯢魚。洪波惡處。自捨身命。乘於舲舟。而沈大海。如是一切。皆由畏於。飢渴之苦。
復有無量。種種差別。不可具說。如是諸苦。為口腹故。若人執縛。從右門出。打惡聲鼓。嚴以死鬘。災標在前。怖畏愁惱。將詣殺處。命在須臾。雖復大苦。未過飢渴。是故應當。以淨善心。於福田中。以好財物。而行布施。
時處具足。於生死畏中。勤修精進。善心布施。天中少飢。一切生死。皆依飲食。以除飢渴。是故一切。應行布施。諸天眾。是名人中。飢渴苦惱。無量差別。於天道中。苦微而軟。天樂覆之。福德多故。飲食易得。而天不覺。遍於欲界。飢渴焰火。之所覆蔽。畏於苦火。
諸天子。如是觀於。人中種種。生老病死之苦。勿生欣樂。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見夜摩天眾。其心調伏。多調柔軟。既觀察已。復為天眾。說人中苦。勤修利他。自利則易。
牟修樓陀。以不斷力。為利他故。為夜摩天眾。數數宣說。無量種法。說第十四。人中大苦。所謂他輕賤苦。不可堪忍。種種差別。於貧窮人。輕毀偏多。有十種苦。種姓親族。兄弟富人。之所輕賤。以貧窮苦。依他而食。綺語不實。親族空語。無義之語。依他住食。衣服塵垢。他人輕毀。若入城邑。若節會日。人見輕毀。人道之中。有如是等無量。輕毀大苦。世間之人。無薪之火。住在心中。謂輕毀火。親里知識。兄弟火燒。最為尤甚。無福德故。得此十苦。遍燒其身。大惡怖畏。以燒乾身。氣如烟起。
諸天子。應生知足。勿於人中。而生欣樂。人中少樂。甚大苦惱。衰惱短壽。輕毀垢污。唯於人中。多有輕毀。非四道中。於人道中。輕毀最重。得他輕毀。一切身分。猶如中毒。隨本所得。供養之處。後更輕毀。若人先常。得好供養。後得少利。得少時供。若善男子。如是輕毀。過於死苦。
諸天子。是為人中。難忍大苦。
復次。第十五。人中大苦。所謂老苦。當為汝說。
人中老苦。老者能令。一切身分。羸瘦減劣。諸根皆熟。破壞少壯。拄杖而行。無有氣力。輕毀住處。背傴鼻戾。髮白死使。身意減劣。雖未命終。猶如畜生。
諸天子。是則名為。人中老苦。名色戲弄。不久必死。若見老苦。而不怖畏。當知是人。名為無心。猶如木石。以無心故。雖復人身。猶如畜生。
諸天子。於人道中。生為大苦。以有生故。是故老苦。既知老苦。勿於人中。起欣樂心。
復次。第十六。人中。無量種受生。生則有苦。
何等苦也。所謂死苦。
死已復生。身根入壞。命根斷滅。不復見於。兄弟知識。色身滅已。復行異處。以自業果。而為資糧。一切眾生。必歸終盡。命盡棄身。受中陰有。是名為死。一切有生。皆歸於死。若死而不生。生而不死。無有是處。
諸天子。勿於人中。而生樂心。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於人世界中。
有陰皆是苦。
有生畢歸死。
有死必有生。
若住於中陰。
自業受苦惱。
長夜遠行苦。
此苦不可說。
沒於屎尿中。
熱氣之所燒。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說。
常貪於食味。
其心常悕望。
於味受大苦。
此苦不可說。
小心常悕望。
於欲不知足。
所受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怨憎不愛會。
猶如大火毒。
所生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於恩愛別離。
眾生起大苦。
大惡難堪忍。
此苦不可說。
寒熱大苦畏。
生無量種苦。
大苦甚暴惡。
此苦不可說。
病苦害人命。
病為死王使。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為他所策使。
常無有自在。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愛毒燒眾生。
追求受大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說。
若近惡知識。
眾苦常不斷。
當受惡道苦。
此苦不可說。
妻子得衰惱。
見則生大苦。
出過於地獄。
此苦不可說。
飢渴自燒身。
猶如猛火焰。
能壞於身心。
此苦不可說。
常為他輕賤。
親里及知識。
生於憂悲苦。
此苦不可說。
人為老所壓。
身羸心意劣。
傴僂柱杖行。
此苦不可說。
人為死所執。
從此至他世。
是死為大苦。
不可得宣說。
眾生莫能見。
諸業不能遮。
能壞諸眾生。
是故名為死。
大力難堪忍。
能令諸眾生。
獨行大怖畏。
是故名為死。
眾生畢竟有。
時火不可避。
能斷眾生命。
是故名為死。
死王所破壞。
能斷人命根。
盡於陰界入。
是故名為死。
生必有別離。
知識及兄弟。
別已不復合。
是故名為死。
及死未至時。
應當修善行。
死惡無慈愍。
未至應修善。
是死甚卒暴。
極惡無慈愍。
未至能修善。
乃為天中真。
若法中生慧。
是名善命人。
若人不離法。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實。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實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道。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道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常憶念。
趣向於涅槃。
爾乃得名天。
非樂欲樂者。
若常一心念。
樂修禪定業。
此樂能離有。
非謂著欲樂。
既知此有過。
於欲生厭離。
精勤求涅槃。
是名真實天。
如是夜摩天王。以無量種。利益諸天。令諸天眾。心得清涼。斷除惡道。
爾時天眾。白天王言。
天王。如天王說。我等現見。色力形貌。十倍勝者。皆受衰惱。而況我等。
夜摩天王。聞此語已。而告之曰。
如汝所見。此諸天眾。少衰惱耳。汝等夜摩天眾。當墮地獄。餓鬼畜生。百倍過此。以汝天眾。行於非法。放逸行故。若諸天眾。順法而行。遠離放逸。則閉一切。惡道之門。常於天人。受種種樂。當離憂悲。老病死苦。得常住處。永無如上。所說諸苦。以是因緣。勿行放逸。如是欲樂。比無漏智。禪定之樂。百千分中。不及其一。
爾時天眾。聞天王說。現見諸過。復作是言。
天王說法。利益我等。我今攝受。令我不受。如是生死衰惱之苦。
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若有自作業。
非是他人受。
若自善調伏。
是則得常處。
若有作異業。
無及善業者。
無量百千生。
業常隨順行。
廣作諸福德。
修行於善法。
則得最勝處。
永離老病死。
如是自善業。
天眾應思惟。
若修行善業。
此是勝資糧。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說是偈已。告諸天眾。
自今已去。勿為貪著。色聲香味觸故。而起放逸。遊戲園林。
時諸天眾。聞此語已。白天王言。
願我未來。見彌勒佛。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導師。出興於世。我生人中。見彼世尊。在初會數。得聞法已。盡諸有漏。
復有天眾。願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願已。歸佛法僧。七萬天子。及餘天眾。必生人中。見彌勒佛。得聞法已。諸漏永盡。
復有餘天。先見佛塔。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
復有餘天。發緣覺心。一切皆願當來得果。
爾時夜摩天王。作如是念。
我已為他。作大利益。令諸天眾。離放逸行。
時夜摩天王。知諸天眾。意善調伏。各令還宮。
時諸天眾。恭敬圍遶。夜摩天王。捨池而去。夜摩天主。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作利益已。復詣餘地。為餘天眾。而作利益。
夜摩天。常樂地。第八。牟修樓陀天化經。具足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夜摩天處。名增長法。眾生何業。生於此地。
彼見若人。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離邪婬。微細亦捨。乃至見畫男女。不生憶念。如是之人。不觀不念。不味不著。不濁心念。恐犯淨行。亦不思惟。不念不善。遮於心過。為他人說。邪婬業果。以遮其心。令其不喜。不愛不樂。
此邪婬果。不應習近。非寂滅道。不可愛樂。行善之人。不應喜樂。
為他宣說。微細之果。持戒梵行。於微塵惡。見之生怖。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增長法地。
生彼天已。善業行故。愛果成就。所謂園林。金山峯中。流泉河池。眾寶莊嚴。眾鳥妙音。其池四岸。七寶莊嚴。青毘琉璃。青因陀寶。間錯其地。多有眾峯。種種色聲。相類各異。見之可愛。
其聲美妙。聞之悅樂。於園林中。增長愛樂。復於異處。金剛青寶。頗梨為石。莊嚴山谷。於光明山。聞流水音。而受快樂。如意所作。皆悉自在。受無比欲。無量百千。天女圍遶。常受欲樂。增長欲樂。受於無量差別。不可喻樂。種種金山。毘琉璃峯。行虛空中。種種衣服。嚴飾其身。戲笑歌舞。種種妙色。諸天女等。以為圍遶。具天五欲。
若見天色。無量差別。生無等樂。隨意遊戲。是名色欲。若聞音聲。隨其所念。共諸天女。戲笑歌舞。所聞諸香。無量差別。風吹花池。蓮花之香。及餘異花。山谷風吹。種種花香。以悅其鼻。舌得無量。種種天味。隨念具足。醎淡苦甘。辛酢等味。有無量種。不可譬喻。如意之味。如是身觸。無量種業。如意即得。冷暖溫涼。柔軟細滑。衣無縷綖。種種色寶。而以莊嚴。無量寶光。照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由旬。光明寶珠。而受觸樂。天園林中。或有花香。天子聞之。以善業故。受樂希有。
非不作生。非無因生。所作不失。非是意生。非是他與。亦非他作。而我受報。以因緣故。而生果報。業果成就。是持戒人。隨心所念。愛心悕望。天眾妙色。天之細色中色。近遠時生。遠時中時。隨念成就。無量樂法。以是丈夫。善持戒故。
如是天眾。其心著於。六欲境界。欲河所漂。而行遊戲。一一園林。一一山峯。七寶莊嚴。園林流泉。出妙音聲。百色眾鳥。出眾異音。是善業者。遊戲其中。種種妙色。種種相貌。種種功德。種種嚴飾。令生欲火。天女圍遶。種種山峯。天鬘天衣。莊嚴其身。塗香末香。以嚴其身。共諸天女。於山峯中。遊戲受樂。隨其所念。生無量欲。復與天女而共往詣。等不等地。其地可愛。真金白銀。青毘琉璃。青因陀寶。車璩為地。鈴網音聲。眾鳥莊嚴。
爾時有鳥。名不放逸。見此天子。行放逸處。說偈呵責。
但受故業。
不作新業。
業盡則墮。
諸法如是。
業將欲盡。
壽命念念。
死來卒暴。
愚者不覺。
天子天女。
不覺欲染。
念欲時過。
退時將至。
得失多返。
因欲境界。
於衰惱中。
云何惡意。
汝以善業。
成就受樂。
復作善業。
將至善道。
若樂境界。
則沒有海。
若離境界。
則得解脫。
境界波力。
起於愛河。
智者捨離。
趣涅槃城。
勇人捨欲。
而求真諦。
能知愛境。
三有洄澓。
捨離境界。
勿生心念。
如甄波迦。
果報甚苦。
人心著樂。
貪馳境界。
集不善業。
流轉惡道。
常應護心。
輕動麁獷。
常著境界。
愛境所覆。
心馳諸境。
不覺衰惱。
衰惱既至。
乃知業果。
既知此業。
及境界過。
常應捨離。
世間諸縛。
如是不放逸。鳥說此偈頌。而此天子。不聽不受。與天女眾。共受欲樂。此諸天女。生死因緣。生大苦因。於無識者。與之共遊。常行嶮惡。愛心不停。常求男子。心如惡毒。如惡嶮岸。能然一切。男子心火。與如是等。可畏天女。共受天樂。以愚癡故。而不遠避。若有智者。怖畏生死。欲求樂者。離諸天女。愚癡迷惑。欲覆心故。雖知因於女人。而得苦惱。不能捨離。與諸婇女。共受欲樂。貪欲愚癡。瞋恚所覆。沒生死泥。與諸天女。遊戲受樂。而不攝受。無量利益。遮於惡道。為心所誑。於法不覺。遊戲園林。與不正行。諸天女眾。愛網受樂。
復詣異地。金毘琉璃。青因陀寶。大青寶王。周遍莊嚴。遊無量處。聞歌詠音。解其章句。言音美妙。五樂音聲。勝德具足。無比妙音。昔所未聞。新生天子。既聞此音。與諸天女。馳往趣林。其林無量。寶樹具足。林名大歡喜。長百由旬。廣三十由旬。如是大林。眾寶具足。具大功德。無量天眾。百百千千。歌舞遊戲。娛樂受樂。
時新生天子。見此大林。毘琉璃樹。有大光明。無量香花。功德花鬘。無量種色。種種相貌。見此事已。復見異樹。毘琉璃樹。真金為葉。青寶為枝。白銀為果。天味功德。皆悉具足。青因陀寶。挍飾其樹。種種色花。以嚴樹枝。復見異樹。青寶為樹。真金為枝。毘琉璃葉。無量眾蜂。種種色貌。出美妙音。以為莊嚴。見之悅樂。
時新生天子。復見寶花。猶如開目。觀之可愛。花中眾蜂。出妙音聲。復見黃金。枝葉蔭覆。猶如宮室。百千眾峯。其音美妙。甚可愛樂。復見毘琉璃枝。青寶為葉。蔭覆宮室。第一寶珠。種種色鳥。而以莊嚴。其地柔軟。寶鈿莊嚴。熏以天香。多有天女。
新生天子。復見虹色。以嚴其地。觀之可愛。覆以七寶。平正可愛。及見天女。新生天子。所見諸色。皆悉可愛。所聞音聲。皆可愛樂。其所聞香。有無量種。皆亦可愛。隨所得味。令心愛樂。無量種味。天味具足。隨其所觸。無量諸觸。令心愛樂。隨其所念。種種諸法。隨念即得。
如是天子。一切欲縛。欲樂不斷。無量可愛。無量寶地。寶鈿莊嚴。聞天鳥音聲。共諸天女。入大林中。復見花池。種種莊嚴。分分差別。或有蓮花。毘琉璃莖。真金為葉。金剛為鬚。青因陀寶。以為其臺。花皆柔軟。
復有蓮花。真金為莖。毘琉璃葉。白銀為臺。赤蓮花寶。以為其鬚。種種眾蜂。出妙音聲。
復有蓮花。七寶合成。真金為葉。七寶廁鈿。以為其臺。所謂因陀青寶。赤蓮花寶。毘琉璃寶。紅蓮花寶。車璩之寶。大青寶王。如是種種。眾色光明。以為其臺。如一花臺。無量花臺。皆亦如是。
天子見之。觀無厭足。隨其所見。種種境界。轉轉增長。如以蘇油。灌於大火。不知厭足。不知厭足。云何有樂。以非樂故。亦非寂滅。非愛心者。得寂滅心。隨所得樂。愛心增長。隨愛增長。不知厭足。以無厭足。則入近苦。以於苦中。而生樂想。愛火所燒。
復入林中。見山谷中。無量林樹。無量種光。見之諦視。於五境界。欲火之中。不知厭足。復入摩尼。寶石之池。真金頗梨。色觸柔軟。五種柔軟。無有水衣。眾鳥音聲。澄靜淵深。
復見異處。有蓮花池。頗梨色水。充滿其中。周匝寶石。以砌四面。光明普遍。鵝鴨鴛鴦。以為莊嚴。蓮花嚴飾。林樹圍遶。林中多有。美音之鳥。如是種種。莊嚴其池。新生天子。見此池中。種種眾蜂。七寶為翅。岸生香樹。色貌具足。以為莊嚴。新生天子。復前入林。見有大河。須陀充滿。新生天子。復見異處。有乳粥河。清淨飲河。河流之聲。如琴樂音。或百或千。處處流行。多有眾鳥。飲上味酒。出妙音聲。
時新生天子。復見陸地。種種眾花。色貌具足。香蜂遍滿。眾花之中。莊嚴大林。其林先香。以花香故。轉增百倍。新生天子。與諸天女。復見林中。有大山峯。眾寶莊嚴。無量流水。以為嚴飾。樹枝蔭覆。猶如宮室。種種寶光。無量百千。眾鳥妙音。見之可愛。俱翅羅音。無量百千。眾花普熏。光明端嚴。如閻浮提。日月光明。在於虛空。無量光明。莊嚴天處。光明殊勝。無量光明。莊嚴山峯。
天子見之。復共天女。入山峯中。隨入山峯。觀林轉勝。歌音齊等。漸近轉勝。聞此歌音。速疾往詣。昔所未見。如斯天眾。舉目視之。復見可愛。笐𥬭林樹。毘琉璃樹。青因陀樹。皆悉端嚴。
新生天子。復入七寶。蓮花笐林。於此林中。多有天子。及諸天女。妙色具足。嚴身之具。隨念而生。一一天眾。各各異住。共諸天女。飲天上味。離於醉亂。種種寶林。笐𥬭之中。遊戲受樂。入七寶池。共諸天子。五樂音聲。歌舞戲笑。歡喜受樂。以愛覆心。不知厭足。樂著五欲。入蓮花林。以蓮花葉。飲天上味。而不醉亂。
復有天子。心樂色聲。香味觸等。
復有天子。住河兩岸。而共遊戲。新生天子。復見寶殿。笐𥬭如林。毘琉璃寶。以為欄楯。皆同欲心。以上中下。善業力故。得上妙色。五樂音聲。受無等樂。不可譬喻。
爾時新生天子。本未曾見。如此天眾。遊戲受樂。既見此已。與天女眾。以歡喜心。向天眾所。
爾時天眾。見此天子。衣服嚴飾。上妙色身。得未曾有。生歡喜心。亦向天子。二眾和合。心無妨礙。共天女眾。一一笐林。一一金峯。一一花池。一一酒河。一一流水。如是愛樂。不可具說。如是一切。天眾受樂。
時諸天眾。久受樂已。復向一切。堅固之山。其山七寶。無量河池。流泉具足。新生天子。天女圍遶。共諸天眾。常樂音聲。山河流泉。周遍充滿。無量百千。笐𥬭宮殿。甚可愛樂。周匝蓮花。而以圍遶。猶如燈樹。如意之樹。以為莊嚴。天眾見之。生希有心。
其山一面。毘琉璃寶。其第二面。真金所成。其第三面。因陀青寶。其第四面。大青寶王。四面嚴飾。皆悉平等。於平正處。峯谷笐林。皆悉具足。若念觸樂。欲遊戲時。便上此林。百百千千。一一天子。有千天女。以為眷屬。天五樂音。無量音聲。無量和合。歌舞遊戲。百百千千。共新生天子。於園林中。花池流泉。所見勝上。百千億樹。以為莊嚴。七寶光焰。蓮花林笐。
此諸天眾。於此諸處。歌舞戲笑。安詳徐步。向彼大山。互相愛樂。善業為伴。善業所資。以善業故。無有骨肉。及以垢污。共遊須陀。食河之上。及遊飲河。以善業故。色香味觸。皆悉具足。天子食之。樂五境界。食之發欲。處處受樂。眾欲具足。受於無等。無量之樂。
欲昇彼山。見其大山。殊勝之處。歎未曾有。久乃至此。大山之頂。遊戲山處。甚可愛樂。於此山頂。多有無量。遊戲之處。眾寶莊嚴。林樹河池。拘物頭花。遍於香林。滿山頂上。諸欲具足。隨心所念。無量種愛。皆得如意。皆可愛樂。他不能攝。
如是天子。久受天樂。如是受樂。處處遍觀。復往詣於。七寶山谷。七寶林覆。光明善藥。見眾天鳥。出妙音聲。
寂靜之窟。圍遶花池。池名寂靜行處。以於先世。不具持戒。生此池中。於先世時。其心堅固。能說法要。而身不能。如說修行。猶如伎兒。說業果報。從於地獄。餓鬼中出。生此池中。多作鵝鳥。以本生處。寂靜行故。生寂靜池。七寶為翅。身出光明。其音美妙。食於蓮花。雄雌相隨。以自娛樂。菩薩鵝王。名曰善時。多住此池。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多住於此。山窟之中。為天說法。鵝王在池。為鳥說法。
爾時諸天眾。遊戲歌舞。分為二分。
一分天眾。以善業故。至此池所。一分天眾。入放逸林。遊戲歌舞。歡娛受樂。
有善業者。往至大池。鵝為說法。
見諸天眾。為說偈言。
若人雖說法。
不能如說行。
此愚人空說。
常受諸苦惱。
若但為他說。
不能如說行。
語堅而無義。
名為空無心。
放逸故生欲。
因欲故生瞋。
斯人入惡道。
馳赴於地獄。
若樂已過去。
非現前可得。
若現受當受。
是亦不名樂。
愚人樂放逸。
愛於現在樂。
自業果所誑。
則入於地獄。
三世愛所誑。
常作無利益。
生死縛眾生。
智者不應信。
愚者所親友。
被害如大怨。
縛世間眾生。
智者不應信。
若為枷鎖縛。
猶尚可斷壞。
常求欲愛人。
不能斷愛縛。
若人斷愛縛。
而愛於常樂。
斯人離愛境。
行智慧境界。
智觀樂光明。
說愛大闇苦。
智者持光明。
則能破諸闇。
以智慧利刀。
斫伐於愛樹。
能伐愛樹人。
得無上樂處。
斷伐愛過林。
及以多流泉。
既斷愛林樹。
得脫於諸有。
三道大愛河。
放逸水洄澓。
若昇智慧船。
到安隱彼岸。
昇智慧山峯。
持戒谷莊嚴。
以無量智眼。
悉見諸有過。
若人遠離法。
斯人內外空。
若人不樂法。
不堅如水沫。
若有人堅實。
內外如金剛。
以法行寂靜。
益利他眾生。
若沒放逸泥。
樂於境界樂。
境界蛇所螫。
常受諸辛苦。
是故求樂者。
不應行放逸。
若脫放逸者。
則近無量樂。
若有智慧人。
不信於放逸。
若為放逸螫。
流轉於五道。
如是鵝鳥。為調諸天。說此偈頌。時諸天眾。以著欲樂。而不聽受。亦不攝取。復作歌舞。遊戲受樂。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