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三十三
爾時鵝王。見彼天主。牟修樓陀。作如是言。
今者善來。
種種語言。問訊供養。既供養已。讚言。
善哉。夜摩天王。乃能如是。不放逸行。甚為希有。在此第一。放逸之處。而能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此為希有。
復有希有。一切天主。皆於天中。百倍受樂。不行放逸。此甚希有。離樂因緣。則不可得。
如是菩薩。善時鵝王。憶自本生。尸棄佛所。曾聞經法。
念彼經已。而為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說言。
汝大天王。獲得善利。不放逸行。為聞我聲。是故來此。甚為希有。汝今善聽。我為汝說。
如彼世尊。尸棄如來。所說而說。當於爾時。我作人王。聞如來說。如本所聞。今為汝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有一法門。名王法行。如是法門。則能利益。灌頂受位。剎利大王。王得此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灌頂受位。剎利大王。成就何業。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大富大力。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有大神通。大富大力。所謂此王。具足成就。三十七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護世間故。大富大力。一切餘王。不能破壞。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何等名為。三十七法。
一者。軍眾。一切淨潔。二者。依法。賦稅受取。三者。恒常。懷忍不怒。四者。平直。斷事不偏。五者。恒常。供養尊長。六者。順舊。依前而與。七者。布施。心不慳悋。八者。不攝。非法行者。九者。不近。不善知識。十者。貞謹。不屬婦女。
第十一者。聞諸語言。不一切信。第十二者。愛善名稱。不貪財物。第十三者。捨離邪見。第十四者。恒常惠施。第十五者。愛語美說。第十六者。如實語說。第十七者。於諸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第十八者。知人好惡。第十九者。常定一時。數見眾人。第二十者。不多睡臥。
二十一者。常不懈怠。二十二者。善友堅固。二十三者。不近一切。無益之友。二十四者。瞋喜不動。二十五者。不貪飲食。二十六者。心善思惟。二十七者。不待後時。安詳而作。二十八者。法利世間。二十九者。恒常修行。十善業道。第三十者。信於因緣。
三十一者。常供養天。三十二者。正護國土。三十三者。正護妻子。三十四者。常修習智。三十五者。不樂境界。三十六者。不令惡人。住其國內。三十七者。於一切民。若祿若位。依前法與。
是等名為。三十七法。若成就此。三十七法。得名受位。剎利大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大富大樂。有多財寶。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如是等。三十七法。善業因故。
何者名為。剎利大王。軍眾淨潔。
所謂善心。利益他人。於對諍者。依法斷事。不違法律。依法正護。不違本要。忠心諫主。主行利益。順成讚善。依法護國。所設言教。依量利益。且起直心。不惱於他。依法事主。不唯畏罰。心無貪慢。於一切法。皆順不違。
為未來世。隨法而行。怖畏生死。信業果報。捨三惡業。不樂多欲。不憙行罰。正意不亂。如是自他。二皆能度。能利益王。若如是者。是王軍眾。如是軍眾。與王相應。是故令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諸軍眾。一切淨潔。是故令王。不生惡心。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次第二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於現在世。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何者第二。
所謂依法。賦稅受取。以供衣食。
云何依法。
或國或城。或村或邑。或人集處。於一切時。常依舊則。依道理取。彼王如是。若國壞時。若天儉時。則不賦稅。取時以理。不逼不罰。依先舊來。常所用稱。斗尺均平。如是受取。依法不違。不逼不罰。不侵不奪。
如是國王。則是憐愍。一切眾生。王若如是。依法受取。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依法。賦稅受取。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三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不逼國土。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三。
所謂恒常。懷忍不怒。心如是念。
隨何因緣。令我瞋忿。如是因緣。一切皆捨。
身雖自在。見他瑕疵。不譏不調。於諸臣僚。眷屬僕使。有罪過者。不重刑罰。於他怨人。若他親善。不說其過。不說其惡。若於軍眾。起瞋心時。則念忍辱。念忍辱故。瞋心則滅。口說美語。更說異言。令彼軍眾。不憂不怖。恒常如是。一切法中。一切時忍。自體實忍。非因緣故。如是不瞋。如是不忿。
王若如是。心懷忍辱。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於人。恒常懷忍。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四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四。
所謂平直。斷事不偏。王善心意。於一切民。猶如父母。不以物故。不以用故。不以親故。不以恩故。不以友故。不以貴勢。有囑及故。不用如是。一切因緣。依法斷事。不偏不黨。於諍對者。怨親平等。利益語說。實語而說。
王若如是。平直斷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不失國土。不失名稱。一切軍眾。皆無罪罰。能護國土。不畏他論。他王不勝。久時為王。王領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心平直。斷事不偏。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五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如是乃至。到於涅槃。
何者第五。
所謂恒常。供養尊長。
何者尊長。
謂尊長者。如實而見。持戒智行。利益眾生。常作善業。身口意等。恒常寂靜。自心無垢。令他攝福。如是尊長。王應親近。既親近已。聽法聞法。常往供養。受其所說。受其言教。如其所說。王應受持。如所說行。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善業因緣。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六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六。
所謂順舊。依前而與。若父先與。若祖先與。或復先祖。於先舊與。若地若金。若銀等物。彼受位王。以不濁心。以清淨心。隨順歡喜。愛樂彼法。如是依舊。隨順讚善。教他令與。王若如是。依前而與。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順舊。依前而與。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七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七。
所謂布施。心不慳悋。何者布施。布施者名。少壯老時。恒常布施。布施一切。一切種施。一切時施。利益一切。饒益一切。安樂一切。常念地獄。餓鬼畜生。一切道中。受飢渴等。種種苦惱。布施之時。願如是等。三趣眾生。早得解脫。生人天中。王若如是。得現世報。
何者現報。
所謂名稱。若遭難時。奴僕軍眾。則不捨離。他國土人。常來供養。餘人見已。不能破壞。一切怨敵。乃至不能。得其少便。於他常勝。如是布施。得現世報。非福田處。如是布施。尚得如是。現世果報。況於福田。物思具足。勝善布施。常閉惡道。常受樂報。彼無量種。布施而與。
何者無量。
謂法布施。資生布施。無畏布施。王如是等。種種布施。若施沙門。施婆羅門。如是布施。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布施。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八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八。
所謂不攝。非法行者。不令在國。以剎利王。自隨法行。是故不攝。非法行者。不令住國。
何者名為。非法行者。
所謂有人。種種方便。劫奪他物。或扠他咽。令其悶絕。而取其物。或與惡藥。令無覺知。而取其物。或設方便。盜偷他物。或復私竊。盜取他物。或在道路。或在市中。作諸方便。而取他物。買真賣偽。種種欺誑。而取他物。或復有人。姦欺無道。壓善舉惡。進非退是。誣抂賢良。黨助不肖。或有邪見。或有斷見。或復有人。苦殺眾生。望得解脫。若外道齋。於大會中。屠殺羊等。望有福德。或復有人。犍割眾生。令使不男。或復有人。婬於男子。或復有人。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如是等人。不令住國。
何以故。若共同國。令諸善人。心意壞故。相倣習故。同處住故。善人壞故。
令王無力。失增上力。非時降雨。時則不雨。五穀熟時。五穀不熟。所有國土。一切破壞。惡人過故。以此因緣。不令惡人。住在國內。此因緣故。不攝一切。非法行者。不令住國。
依法行者。攝令在國。攝法人故。隨時降雨。日觸順時。是故五穀。至時善熟。不壞國土。離於怖畏。不生憂愁。一切國土。利益之事。
是攝法人。因緣力故。能斷一切。生死苦惱。令有福人。在己國住。以近如是。福德人故。行法人故。第一梵行。所謂安住。有福德人。近福德人。順法行人。是故一切。有智慧王。近行法人。令住國內。王若如是。不攝一切。非法行者。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攝。非法行者。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九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九。
所謂不近。不善知識。不善知識。是惡知識。彼惡知識。略有八種。一切王者。皆應捨離。
何等為八。
一者。斷見。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無業無施。無有此世。無有他世。
此是最初。惡知識也。
又復第二。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一切婦女。依時共行。不破梵行。
又復第三。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若以火燒。得大福德。若與眾生。則無福德。
又復第四。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乃至未死。有命以來。得名為人。若身死已。善不善業。一切皆失。如風吹雲。更無可集。眾生如是。無有罪福。
又復第五。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常教他人。破壞父母。亦復不聽。供養尊長。
又復第六。惡知識者。所謂有人。言殺生善。若殺老人。若殺盲人。惡病之人。長病人等。奪其命故。得生樂處。
又復第七。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於山崖上。自投身下。若火燒身。若自餓死。或五處火。以炙其身。如是取死。有無量福。後得天上。無量眷屬。無量天女。之所供養。
又復第八。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一切由天。非業果報。
如是八種。惡知識者。一切不聽。住在國內。眼亦不看。唯攝一切。實語說人。從如是人。聽聞正法。聞已攝取。受持修行。王若如是。不近一切。不善知識。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近。不善知識。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十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十。
所謂有法。應當捨離。捨何者法。所謂婦女。有智之人。不屬婦女。一切世間。屬婦女者。於世間中。最為凡鄙。若餘凡人。屬婦女者。猶尚凡鄙。豈況國王。人中第一。一切婦女。能破壞人。一切國土。一切人民。一切王者。皆由婦女。而致破壞。以貪心故。能令王等。皆失利益。能奪其物。令行非法。不聽布施。以貪心故。能令王等。一切懈怠。以樂欲故。常近不離。能令丈夫。失自利益。
婦女如雹。能害善苗。一切婦女。樂破壞語。慢妬之藏。屬婦女人。行同婦女。屬婦女人。國土亦失。是故不應。繫屬婦女。若屬婦女。則為凡鄙。以婦女法。是鄙惡故。屬婦女人。亦為鄙惡。屬婦女者。失一切法。屬婦女者。常入苦處。若屬婦女。善人捨離。以欲過故。如是之人。婦女所誑。一切婦女。皆悉欺陵。軟弱之人。體性爾故。不知恩養。能與衰惱。多貪妬嫉。
婦女如是。皆不可信。若屬婦女。彼人則於。城邑聚落。一切人中。最為凡鄙。何況王者。其損更深。是故不應。繫屬婦女。王若如是。畏婦女過。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離婦女。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一者。謂聞言語。不一切信。一切世間。人心不同。迭相破壞。性憙破壞。作時能壞。成時能壞。本性自體。垢故破壞。常樂諍鬪。故相破壞。以近親故。共相破壞。自體破壞。以國土過。是故破壞。自輕因緣。故相破壞。彼此迭互。闇地相說。各為自明。故相破壞。欲令自勝。令他不如。故相破壞。
如是等語。王皆不信。違道理故。前後相違。以從惡心。次第來故。以愛自朋。如是說故。先被教來。於先囑來。先有恩來。先有怨來。迭相破壞。來向王說。此如是等。前說因緣。迭相瞋故。作如是說。王不普信。是以國土。則不破壞。
如是王者。心性本好。不違不亂。依道理瞋。心不橫瞋。於破壞語。心不生信。彼王自有。如是功德。不信於他。自心所樂。少於瞋恚。一切眾生。於王愛樂。心善思量。隨順法行。心意正直。多攝州土。王若如是。不一切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普信。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二。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二者。謂愛善名。不貪財物。以王之心。不貪財物。不急拳手。不動眉面。不怒眼目。不惡語說。其心終不。無因緣瞋。又心亦不。無因緣喜。心意堅固。
王若如是。得善名稱。亦得財物。如是得已。於財物中。不大歡喜。得名稱故。勝歡喜心。王法不妨。一切人愛。怨不得便。財物多故。又復更有。十種因緣。得美名稱。
何等為十。
一者。美語。二者。能捨。三者。審諦。四者。他國遠人來看。五者。近之則得安樂。六者。以時給施左右。七者。敬尊奉施所須。供給善人。拯濟孤獨。八者。淨行。九者。好心。不惱亂他。十者。正見。不生邪見。
得此十法。行如是法。復教他人。行如是法。以如是行。得此法故。得善名稱。王若如是。愛善名稱。不貪財物。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隨順法行。他不能勝。異人近之。則得安樂。彼人久時。作人中王。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愛善名。不貪財物。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三。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三者。謂捨邪見。邪見者名。一切眾生。不安隱本。此顛倒見。一切因緣。皆不生信。彼不信處。一切憎惡。一切毀訾。王則應捨。若王不捨。則邪見行。一切人憎。一切不信。一切諸人。皆不順行。不順行故。一切人捨。得衰惱時。依法行天。一切捨離。天捨去已。無所能為。是故王者。應捨邪見。
王若如是。正見不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於一切時。作正利益。為一切人。之所供養。一切人愛。依法行天。常不捨離。一切國人。如王意行。一切分別。一切心念。皆悉具得。彼王心意。本性不亂。能於久時。王領國土。安隱無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捨邪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四。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四者。謂世間法。出世間法。王根本法。所謂惠施。王若大臣。能行惠施。一切國人。敬愛不捨。心生敬重。不捨其國。向餘國土。若餘國人。以王能施。共自妻子。并其軍眾。一切皆來。歸屬於王。多人來故。令王國人。增長更多。自餘諸國。不能破壞。以人多故。無能破壞。如是施者。世間布施。於世間中。第一安隱。又復更有。出世間施。第一好施。若人布施。為天所攝。有大力能。有大威德。布施沙門。若婆羅門。貧窮等人。莊嚴未來。現在好色。
何以故。心清淨故。食則清淨。食清淨故。面色清淨。面色淨故。端正可憙。
此等皆是。布施之力。
又復有法。現得果報。
何者現報。
所謂布施。心無憍慢。離貪離嫉。信於因緣。信因信報。信未來世。供養尊長。其心柔軟。正意思惟。捨種種物。攝大富因。攝離慳嫉。信於福田。福田功德。福田種子。王若如是。善語熏心。第一淨心。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久時為王。王領國土。久時受樂。國土不亂。恒常安隱。不怖不憂。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惠施。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五。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五者。謂勤愛語。愛語王者。一切皆愛。一切皆近。若與財物。不能如是。攝取眾生。如此愛語。更無能令。歡喜清淨。如愛語者。一切眾生。如是因緣。故愛語說。先愛心生。然後發語。此因緣故。口說愛語。
如是王者。能取他城。他國土等。自國自城。他不能得。一切人愛。王若實語。雜有愛語。設有怨家。亦為親友。何況中人。本來親者。
王若如是。愛語言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怨成親友。不作中人。一切人愛。一切供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一切人中。久時為王。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愛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六。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六者。謂修實語。實語者名。一切生死。解脫之因。不須物買。不可窮盡。乃是大藏。無能劫奪。心海中生。第一叵見。一切善人。之所讚歎。一切世間。次第流出。此法乃是。涅槃城門。於一切時。用不可盡。增長功德。能滅諸過。一切人信。能除貧窮。若能實語。雖復醜陋。於餘一切。端正人所。則為最勝。以實光明。而自莊嚴。一切下姓。若能實語。則勝一切。大姓之人。如是實語。莊嚴種姓。一切人信。一切人近。一切人見。如見兄弟。隨何處行。於彼彼處。為人供養。如父如母。如王不異。雖行曠野。險惡之處。猶故受樂。隨行何國。為王供養。如供養主。若村若城。多人住處。一切諸人。及大長者。皆悉供養。自餘國土。所不行處。流名遍滿。
彼處諸人。作如是言。
彼處若王。若王大臣。實語善行。如高幢幡。名聞六天。
彼善男子。天常供養。隨後而行。不見惡夢。第一勝天。供養如天。若更貧窮。以實語故。後還大富。一切憶念。皆具足得。念念漸老。諸根不衰。得好神通。大力身體。作長命業。成就相應。一切諍對。以其為量。以其為證。
若犯王法。被收縛者。以物寄之。唯此一人。最為可信。如是富者。以物寄之。以實語故。心意不動。怨親之人。不能令動。唯以實相。而自娛樂。生歡喜心。以實語食。而自充飽。實語之愛。數數思惟。或瞋或喜。不動其心。
此王則是。第一大仙。常作世間。及出世間。二種利益。不越所作。實畫之文。常以實水。澡浴清淨。常著鮮白。無縷寶衣。實名之香。十方遍嗅。一切世間。未相見者。皆成知友。何況見者。善名流布。過須彌峯。雖是年少。老人見之。供養如父。以實老故。亦復能作。長命之業。乃至造作。無上菩提。大智之業。何況能造。夜摩天王。世間之業。
王若如是。修如實語。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修實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七。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七者。謂於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是王重意。彼王不知。他戒形相。及不知意。則不生信。為王之法。
細意思惟。然後乃作。王於臣眾。若不於先。深細思惟。或下或舉。彼則非王。若為王者。則不久滅。唯可單有。王名而已。不思惟作。心意少動。意輕不住。若說舊法。眾則不信。言王妄語。
是故於王。不生愛心。或以餘人。換其王位。是故王者。知此過已。不作妄語。如是妄語。現在未來。不能利益。是故現在。無量種過。知此過已。不妄語說。餘人若爾。亦不相應。況復王者。如是如是。失於王法。如是如是。亦失世間。
若王有福。勝世間人。一切皆勝。王常實語。則護世間。護彼樂故。王法不妨。一切善法。實為根本。若不實說。則於臣眾。無有因緣。或舉或下。若常實語。則於仕人。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王若如是。則於王位。不動不失。一切臣眾。知王如是。則不捨離。向他國土。深生敬重。如父如母。一切時樂。生歡喜心。彼王則有。堅意住意。有不動意。有一廂意。與臣眾樂。
王若如是。不無因緣。或舉或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無因緣。不舉不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八。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八者。謂能識知。人之善惡。此大智慧。數數修故。若能知者。則為第一。最勝大王。王知彼人。是智非智。若如是知。則是世間。一切地器。任為王者。一切他王。不能破壞。若勤所作。如所應處。安置使令。彼如是業。皆得成就。不失財物。於所作法。次第增長。
王見人中。若非法行。王則不攝。貪食之人。不知恩人。王則不攝。多人怨人。邪見之人。無憐愍人。妄語之人。他王怨人。惡律儀人。不知時人。難調伏人。常惡業人。著境界人。曲因說人。其體本性。不知足人。恒常不作。利益行人。常於他所。先作惡人。慢心之人。常樂怨人。踴躍之人。語動之人。意動之人。如是等人。王則不攝。
攝何等人。
所謂隨法。修行之人。不諂曲人。不我慢人。實語之人。聰明智人。柔軟心人。不惱他人。不誑他人。於三寶所。能供養人。得信之人。知足之人。調伏之人。不懈怠人。常作業人。少食之人。一切愛人。有慈心人。有悲心人。精進之人。正見之人。智慧之人。依法律人。生來清淨。身口意人。信因緣人。知業報人。不飲酒人。不多睡人。近善友人。樂惠施人。有戒之人。有智之人。如是等人。王則應攝。
如是等人。王於其中。知輕知重。堪為何業。則令營作。彼王如是。更無餘王。能為破壞。無量財寶。富樂具足。隨順法行。隨法行故。則能布施。能為福德。供養三寶。王若如是。知人好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識別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九。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九者。謂定一時。數見眾人。若剎利王。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如是王者。久時為王。一切國人。皆不嫌恨。能知一切。人之善惡。能令國人。一切行法。強不陵弱。一切國人。隨時見王。財物具足。以此方便。增長熾盛。財法富故。不屬他王。以安隱故。隨順法行。供養沙門。婆羅門等。從其聞法。既聞法已。法行轉勝。以定一時。數見人故。修法之行。轉勝增上。
如是如是。隨法行故。如是如是。富樂增長。大富樂故。能大布施。廣作福業。精勤持戒。王若難見。彼王則無。如是功德。是故王者。應定一時。常數見人。王者若能。常定一時。數見人者。則能行法。是行法人。有大福德。
王若如是。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定一時。數見眾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二十。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二十者。謂少睡眠。少睡眠故。心善思惟。意不錯謬。不愚不鈍。怨不得便。恒常一意。所作決定。決定作故。善思惟作。王若如是。善思惟作。隨何等法。皆速成就。不經久時。彼王晨朝。則不放逸。不放逸故。壽命則長。善思惟故。一切國人。心則慕樂。不生厭惡。國內人民。一切軍眾。一切僮僕。左右百官。諸大臣等。皆悉熾盛。財物豐饒。多臣民故。則多財物。多財物故。有大威德。有威德故。則能布施。修行福業。能善持戒。
王若如是。少於睡眠。功德力故。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少睡眠。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二十一者。謂一切時。常不懈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如法修業。隨何所作。一切皆能。究竟成就。隨心制御。皆悉屬己。他不能壞。他不能奪。一切國人。愛王心意。皆生敬重。其王國土。一切皆善。一切具足。若城若村。多人住處。遍滿國內。間不空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有大勢力。如是如是。隨何所作。彼彼所作。一切成就。
何以故。不懈怠故。
法時處等。方便具足。不懈怠王。於世間業。出世間業。皆能成就。乃至能成。涅槃之業。何況餘業。若勤精進。而不懈怠。時處方便。所作具足。彼王則勝。一切餘人。種種具足。彼王如是。世間所作。皆悉成就。如是共智。而復能作。出世間業。皆悉成就。出世間者。謂施戒智。
王若如是。常不懈怠。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施戒智等。猶如香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懈怠。善業因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三十三
爾時鵝王。見彼天主。牟修樓陀。作如是言。
今者善來。
種種語言。問訊供養。既供養已。讚言。
善哉。夜摩天王。乃能如是。不放逸行。甚為希有。在此第一。放逸之處。而能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此為希有。
復有希有。一切天主。皆於天中。百倍受樂。不行放逸。此甚希有。離樂因緣。則不可得。
如是菩薩。善時鵝王。憶自本生。尸棄佛所。曾聞經法。
念彼經已。而為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說言。
汝大天王。獲得善利。不放逸行。為聞我聲。是故來此。甚為希有。汝今善聽。我為汝說。
如彼世尊。尸棄如來。所說而說。當於爾時。我作人王。聞如來說。如本所聞。今為汝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有一法門。名王法行。如是法門。則能利益。灌頂受位。剎利大王。王得此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灌頂受位。剎利大王。成就何業。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大富大力。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有大神通。大富大力。所謂此王。具足成就。三十七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護世間故。大富大力。一切餘王。不能破壞。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何等名為。三十七法。
一者。軍眾。一切淨潔。二者。依法。賦稅受取。三者。恒常。懷忍不怒。四者。平直。斷事不偏。五者。恒常。供養尊長。六者。順舊。依前而與。七者。布施。心不慳悋。八者。不攝。非法行者。九者。不近。不善知識。十者。貞謹。不屬婦女。
第十一者。聞諸語言。不一切信。第十二者。愛善名稱。不貪財物。第十三者。捨離邪見。第十四者。恒常惠施。第十五者。愛語美說。第十六者。如實語說。第十七者。於諸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第十八者。知人好惡。第十九者。常定一時。數見眾人。第二十者。不多睡臥。
二十一者。常不懈怠。二十二者。善友堅固。二十三者。不近一切。無益之友。二十四者。瞋喜不動。二十五者。不貪飲食。二十六者。心善思惟。二十七者。不待後時。安詳而作。二十八者。法利世間。二十九者。恒常修行。十善業道。第三十者。信於因緣。
三十一者。常供養天。三十二者。正護國土。三十三者。正護妻子。三十四者。常修習智。三十五者。不樂境界。三十六者。不令惡人。住其國內。三十七者。於一切民。若祿若位。依前法與。
是等名為。三十七法。若成就此。三十七法。得名受位。剎利大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大富大樂。有多財寶。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如是等。三十七法。善業因故。
何者名為。剎利大王。軍眾淨潔。
所謂善心。利益他人。於對諍者。依法斷事。不違法律。依法正護。不違本要。忠心諫主。主行利益。順成讚善。依法護國。所設言教。依量利益。且起直心。不惱於他。依法事主。不唯畏罰。心無貪慢。於一切法。皆順不違。
為未來世。隨法而行。怖畏生死。信業果報。捨三惡業。不樂多欲。不憙行罰。正意不亂。如是自他。二皆能度。能利益王。若如是者。是王軍眾。如是軍眾。與王相應。是故令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諸軍眾。一切淨潔。是故令王。不生惡心。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次第二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於現在世。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何者第二。
所謂依法。賦稅受取。以供衣食。
云何依法。
或國或城。或村或邑。或人集處。於一切時。常依舊則。依道理取。彼王如是。若國壞時。若天儉時。則不賦稅。取時以理。不逼不罰。依先舊來。常所用稱。斗尺均平。如是受取。依法不違。不逼不罰。不侵不奪。
如是國王。則是憐愍。一切眾生。王若如是。依法受取。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依法。賦稅受取。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三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不逼國土。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三。
所謂恒常。懷忍不怒。心如是念。
隨何因緣。令我瞋忿。如是因緣。一切皆捨。
身雖自在。見他瑕疵。不譏不調。於諸臣僚。眷屬僕使。有罪過者。不重刑罰。於他怨人。若他親善。不說其過。不說其惡。若於軍眾。起瞋心時。則念忍辱。念忍辱故。瞋心則滅。口說美語。更說異言。令彼軍眾。不憂不怖。恒常如是。一切法中。一切時忍。自體實忍。非因緣故。如是不瞋。如是不忿。
王若如是。心懷忍辱。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於人。恒常懷忍。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四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四。
所謂平直。斷事不偏。王善心意。於一切民。猶如父母。不以物故。不以用故。不以親故。不以恩故。不以友故。不以貴勢。有囑及故。不用如是。一切因緣。依法斷事。不偏不黨。於諍對者。怨親平等。利益語說。實語而說。
王若如是。平直斷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不失國土。不失名稱。一切軍眾。皆無罪罰。能護國土。不畏他論。他王不勝。久時為王。王領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心平直。斷事不偏。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五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如是乃至。到於涅槃。
何者第五。
所謂恒常。供養尊長。
何者尊長。
謂尊長者。如實而見。持戒智行。利益眾生。常作善業。身口意等。恒常寂靜。自心無垢。令他攝福。如是尊長。王應親近。既親近已。聽法聞法。常往供養。受其所說。受其言教。如其所說。王應受持。如所說行。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善業因緣。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六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六。
所謂順舊。依前而與。若父先與。若祖先與。或復先祖。於先舊與。若地若金。若銀等物。彼受位王。以不濁心。以清淨心。隨順歡喜。愛樂彼法。如是依舊。隨順讚善。教他令與。王若如是。依前而與。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順舊。依前而與。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七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七。
所謂布施。心不慳悋。何者布施。布施者名。少壯老時。恒常布施。布施一切。一切種施。一切時施。利益一切。饒益一切。安樂一切。常念地獄。餓鬼畜生。一切道中。受飢渴等。種種苦惱。布施之時。願如是等。三趣眾生。早得解脫。生人天中。王若如是。得現世報。
何者現報。
所謂名稱。若遭難時。奴僕軍眾。則不捨離。他國土人。常來供養。餘人見已。不能破壞。一切怨敵。乃至不能。得其少便。於他常勝。如是布施。得現世報。非福田處。如是布施。尚得如是。現世果報。況於福田。物思具足。勝善布施。常閉惡道。常受樂報。彼無量種。布施而與。
何者無量。
謂法布施。資生布施。無畏布施。王如是等。種種布施。若施沙門。施婆羅門。如是布施。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布施。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八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八。
所謂不攝。非法行者。不令在國。以剎利王。自隨法行。是故不攝。非法行者。不令住國。
何者名為。非法行者。
所謂有人。種種方便。劫奪他物。或扠他咽。令其悶絕。而取其物。或與惡藥。令無覺知。而取其物。或設方便。盜偷他物。或復私竊。盜取他物。或在道路。或在市中。作諸方便。而取他物。買真賣偽。種種欺誑。而取他物。或復有人。姦欺無道。壓善舉惡。進非退是。誣抂賢良。黨助不肖。或有邪見。或有斷見。或復有人。苦殺眾生。望得解脫。若外道齋。於大會中。屠殺羊等。望有福德。或復有人。犍割眾生。令使不男。或復有人。婬於男子。或復有人。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如是等人。不令住國。
何以故。若共同國。令諸善人。心意壞故。相倣習故。同處住故。善人壞故。
令王無力。失增上力。非時降雨。時則不雨。五穀熟時。五穀不熟。所有國土。一切破壞。惡人過故。以此因緣。不令惡人。住在國內。此因緣故。不攝一切。非法行者。不令住國。
依法行者。攝令在國。攝法人故。隨時降雨。日觸順時。是故五穀。至時善熟。不壞國土。離於怖畏。不生憂愁。一切國土。利益之事。
是攝法人。因緣力故。能斷一切。生死苦惱。令有福人。在己國住。以近如是。福德人故。行法人故。第一梵行。所謂安住。有福德人。近福德人。順法行人。是故一切。有智慧王。近行法人。令住國內。王若如是。不攝一切。非法行者。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攝。非法行者。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九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九。
所謂不近。不善知識。不善知識。是惡知識。彼惡知識。略有八種。一切王者。皆應捨離。
何等為八。
一者。斷見。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無業無施。無有此世。無有他世。
此是最初。惡知識也。
又復第二。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一切婦女。依時共行。不破梵行。
又復第三。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若以火燒。得大福德。若與眾生。則無福德。
又復第四。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乃至未死。有命以來。得名為人。若身死已。善不善業。一切皆失。如風吹雲。更無可集。眾生如是。無有罪福。
又復第五。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常教他人。破壞父母。亦復不聽。供養尊長。
又復第六。惡知識者。所謂有人。言殺生善。若殺老人。若殺盲人。惡病之人。長病人等。奪其命故。得生樂處。
又復第七。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於山崖上。自投身下。若火燒身。若自餓死。或五處火。以炙其身。如是取死。有無量福。後得天上。無量眷屬。無量天女。之所供養。
又復第八。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
一切由天。非業果報。
如是八種。惡知識者。一切不聽。住在國內。眼亦不看。唯攝一切。實語說人。從如是人。聽聞正法。聞已攝取。受持修行。王若如是。不近一切。不善知識。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近。不善知識。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十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何者第十。
所謂有法。應當捨離。捨何者法。所謂婦女。有智之人。不屬婦女。一切世間。屬婦女者。於世間中。最為凡鄙。若餘凡人。屬婦女者。猶尚凡鄙。豈況國王。人中第一。一切婦女。能破壞人。一切國土。一切人民。一切王者。皆由婦女。而致破壞。以貪心故。能令王等。皆失利益。能奪其物。令行非法。不聽布施。以貪心故。能令王等。一切懈怠。以樂欲故。常近不離。能令丈夫。失自利益。
婦女如雹。能害善苗。一切婦女。樂破壞語。慢妬之藏。屬婦女人。行同婦女。屬婦女人。國土亦失。是故不應。繫屬婦女。若屬婦女。則為凡鄙。以婦女法。是鄙惡故。屬婦女人。亦為鄙惡。屬婦女者。失一切法。屬婦女者。常入苦處。若屬婦女。善人捨離。以欲過故。如是之人。婦女所誑。一切婦女。皆悉欺陵。軟弱之人。體性爾故。不知恩養。能與衰惱。多貪妬嫉。
婦女如是。皆不可信。若屬婦女。彼人則於。城邑聚落。一切人中。最為凡鄙。何況王者。其損更深。是故不應。繫屬婦女。王若如是。畏婦女過。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離婦女。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一者。謂聞言語。不一切信。一切世間。人心不同。迭相破壞。性憙破壞。作時能壞。成時能壞。本性自體。垢故破壞。常樂諍鬪。故相破壞。以近親故。共相破壞。自體破壞。以國土過。是故破壞。自輕因緣。故相破壞。彼此迭互。闇地相說。各為自明。故相破壞。欲令自勝。令他不如。故相破壞。
如是等語。王皆不信。違道理故。前後相違。以從惡心。次第來故。以愛自朋。如是說故。先被教來。於先囑來。先有恩來。先有怨來。迭相破壞。來向王說。此如是等。前說因緣。迭相瞋故。作如是說。王不普信。是以國土。則不破壞。
如是王者。心性本好。不違不亂。依道理瞋。心不橫瞋。於破壞語。心不生信。彼王自有。如是功德。不信於他。自心所樂。少於瞋恚。一切眾生。於王愛樂。心善思量。隨順法行。心意正直。多攝州土。王若如是。不一切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普信。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二。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二者。謂愛善名。不貪財物。以王之心。不貪財物。不急拳手。不動眉面。不怒眼目。不惡語說。其心終不。無因緣瞋。又心亦不。無因緣喜。心意堅固。
王若如是。得善名稱。亦得財物。如是得已。於財物中。不大歡喜。得名稱故。勝歡喜心。王法不妨。一切人愛。怨不得便。財物多故。又復更有。十種因緣。得美名稱。
何等為十。
一者。美語。二者。能捨。三者。審諦。四者。他國遠人來看。五者。近之則得安樂。六者。以時給施左右。七者。敬尊奉施所須。供給善人。拯濟孤獨。八者。淨行。九者。好心。不惱亂他。十者。正見。不生邪見。
得此十法。行如是法。復教他人。行如是法。以如是行。得此法故。得善名稱。王若如是。愛善名稱。不貪財物。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隨順法行。他不能勝。異人近之。則得安樂。彼人久時。作人中王。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愛善名。不貪財物。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三。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三者。謂捨邪見。邪見者名。一切眾生。不安隱本。此顛倒見。一切因緣。皆不生信。彼不信處。一切憎惡。一切毀訾。王則應捨。若王不捨。則邪見行。一切人憎。一切不信。一切諸人。皆不順行。不順行故。一切人捨。得衰惱時。依法行天。一切捨離。天捨去已。無所能為。是故王者。應捨邪見。
王若如是。正見不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於一切時。作正利益。為一切人。之所供養。一切人愛。依法行天。常不捨離。一切國人。如王意行。一切分別。一切心念。皆悉具得。彼王心意。本性不亂。能於久時。王領國土。安隱無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捨邪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四。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四者。謂世間法。出世間法。王根本法。所謂惠施。王若大臣。能行惠施。一切國人。敬愛不捨。心生敬重。不捨其國。向餘國土。若餘國人。以王能施。共自妻子。并其軍眾。一切皆來。歸屬於王。多人來故。令王國人。增長更多。自餘諸國。不能破壞。以人多故。無能破壞。如是施者。世間布施。於世間中。第一安隱。又復更有。出世間施。第一好施。若人布施。為天所攝。有大力能。有大威德。布施沙門。若婆羅門。貧窮等人。莊嚴未來。現在好色。
何以故。心清淨故。食則清淨。食清淨故。面色清淨。面色淨故。端正可憙。
此等皆是。布施之力。
又復有法。現得果報。
何者現報。
所謂布施。心無憍慢。離貪離嫉。信於因緣。信因信報。信未來世。供養尊長。其心柔軟。正意思惟。捨種種物。攝大富因。攝離慳嫉。信於福田。福田功德。福田種子。王若如是。善語熏心。第一淨心。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久時為王。王領國土。久時受樂。國土不亂。恒常安隱。不怖不憂。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惠施。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五。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五者。謂勤愛語。愛語王者。一切皆愛。一切皆近。若與財物。不能如是。攝取眾生。如此愛語。更無能令。歡喜清淨。如愛語者。一切眾生。如是因緣。故愛語說。先愛心生。然後發語。此因緣故。口說愛語。
如是王者。能取他城。他國土等。自國自城。他不能得。一切人愛。王若實語。雜有愛語。設有怨家。亦為親友。何況中人。本來親者。
王若如是。愛語言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怨成親友。不作中人。一切人愛。一切供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一切人中。久時為王。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愛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六。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六者。謂修實語。實語者名。一切生死。解脫之因。不須物買。不可窮盡。乃是大藏。無能劫奪。心海中生。第一叵見。一切善人。之所讚歎。一切世間。次第流出。此法乃是。涅槃城門。於一切時。用不可盡。增長功德。能滅諸過。一切人信。能除貧窮。若能實語。雖復醜陋。於餘一切。端正人所。則為最勝。以實光明。而自莊嚴。一切下姓。若能實語。則勝一切。大姓之人。如是實語。莊嚴種姓。一切人信。一切人近。一切人見。如見兄弟。隨何處行。於彼彼處。為人供養。如父如母。如王不異。雖行曠野。險惡之處。猶故受樂。隨行何國。為王供養。如供養主。若村若城。多人住處。一切諸人。及大長者。皆悉供養。自餘國土。所不行處。流名遍滿。
彼處諸人。作如是言。
彼處若王。若王大臣。實語善行。如高幢幡。名聞六天。
彼善男子。天常供養。隨後而行。不見惡夢。第一勝天。供養如天。若更貧窮。以實語故。後還大富。一切憶念。皆具足得。念念漸老。諸根不衰。得好神通。大力身體。作長命業。成就相應。一切諍對。以其為量。以其為證。
若犯王法。被收縛者。以物寄之。唯此一人。最為可信。如是富者。以物寄之。以實語故。心意不動。怨親之人。不能令動。唯以實相。而自娛樂。生歡喜心。以實語食。而自充飽。實語之愛。數數思惟。或瞋或喜。不動其心。
此王則是。第一大仙。常作世間。及出世間。二種利益。不越所作。實畫之文。常以實水。澡浴清淨。常著鮮白。無縷寶衣。實名之香。十方遍嗅。一切世間。未相見者。皆成知友。何況見者。善名流布。過須彌峯。雖是年少。老人見之。供養如父。以實老故。亦復能作。長命之業。乃至造作。無上菩提。大智之業。何況能造。夜摩天王。世間之業。
王若如是。修如實語。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修實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七。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七者。謂於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是王重意。彼王不知。他戒形相。及不知意。則不生信。為王之法。
細意思惟。然後乃作。王於臣眾。若不於先。深細思惟。或下或舉。彼則非王。若為王者。則不久滅。唯可單有。王名而已。不思惟作。心意少動。意輕不住。若說舊法。眾則不信。言王妄語。
是故於王。不生愛心。或以餘人。換其王位。是故王者。知此過已。不作妄語。如是妄語。現在未來。不能利益。是故現在。無量種過。知此過已。不妄語說。餘人若爾。亦不相應。況復王者。如是如是。失於王法。如是如是。亦失世間。
若王有福。勝世間人。一切皆勝。王常實語。則護世間。護彼樂故。王法不妨。一切善法。實為根本。若不實說。則於臣眾。無有因緣。或舉或下。若常實語。則於仕人。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王若如是。則於王位。不動不失。一切臣眾。知王如是。則不捨離。向他國土。深生敬重。如父如母。一切時樂。生歡喜心。彼王則有。堅意住意。有不動意。有一廂意。與臣眾樂。
王若如是。不無因緣。或舉或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無因緣。不舉不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八。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八者。謂能識知。人之善惡。此大智慧。數數修故。若能知者。則為第一。最勝大王。王知彼人。是智非智。若如是知。則是世間。一切地器。任為王者。一切他王。不能破壞。若勤所作。如所應處。安置使令。彼如是業。皆得成就。不失財物。於所作法。次第增長。
王見人中。若非法行。王則不攝。貪食之人。不知恩人。王則不攝。多人怨人。邪見之人。無憐愍人。妄語之人。他王怨人。惡律儀人。不知時人。難調伏人。常惡業人。著境界人。曲因說人。其體本性。不知足人。恒常不作。利益行人。常於他所。先作惡人。慢心之人。常樂怨人。踴躍之人。語動之人。意動之人。如是等人。王則不攝。
攝何等人。
所謂隨法。修行之人。不諂曲人。不我慢人。實語之人。聰明智人。柔軟心人。不惱他人。不誑他人。於三寶所。能供養人。得信之人。知足之人。調伏之人。不懈怠人。常作業人。少食之人。一切愛人。有慈心人。有悲心人。精進之人。正見之人。智慧之人。依法律人。生來清淨。身口意人。信因緣人。知業報人。不飲酒人。不多睡人。近善友人。樂惠施人。有戒之人。有智之人。如是等人。王則應攝。
如是等人。王於其中。知輕知重。堪為何業。則令營作。彼王如是。更無餘王。能為破壞。無量財寶。富樂具足。隨順法行。隨法行故。則能布施。能為福德。供養三寶。王若如是。知人好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識別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九。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十九者。謂定一時。數見眾人。若剎利王。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如是王者。久時為王。一切國人。皆不嫌恨。能知一切。人之善惡。能令國人。一切行法。強不陵弱。一切國人。隨時見王。財物具足。以此方便。增長熾盛。財法富故。不屬他王。以安隱故。隨順法行。供養沙門。婆羅門等。從其聞法。既聞法已。法行轉勝。以定一時。數見人故。修法之行。轉勝增上。
如是如是。隨法行故。如是如是。富樂增長。大富樂故。能大布施。廣作福業。精勤持戒。王若難見。彼王則無。如是功德。是故王者。應定一時。常數見人。王者若能。常定一時。數見人者。則能行法。是行法人。有大福德。
王若如是。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定一時。數見眾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二十。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第二十者。謂少睡眠。少睡眠故。心善思惟。意不錯謬。不愚不鈍。怨不得便。恒常一意。所作決定。決定作故。善思惟作。王若如是。善思惟作。隨何等法。皆速成就。不經久時。彼王晨朝。則不放逸。不放逸故。壽命則長。善思惟故。一切國人。心則慕樂。不生厭惡。國內人民。一切軍眾。一切僮僕。左右百官。諸大臣等。皆悉熾盛。財物豐饒。多臣民故。則多財物。多財物故。有大威德。有威德故。則能布施。修行福業。能善持戒。
王若如是。少於睡眠。功德力故。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少睡眠。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
二十一者。謂一切時。常不懈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如法修業。隨何所作。一切皆能。究竟成就。隨心制御。皆悉屬己。他不能壞。他不能奪。一切國人。愛王心意。皆生敬重。其王國土。一切皆善。一切具足。若城若村。多人住處。遍滿國內。間不空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有大勢力。如是如是。隨何所作。彼彼所作。一切成就。
何以故。不懈怠故。
法時處等。方便具足。不懈怠王。於世間業。出世間業。皆能成就。乃至能成。涅槃之業。何況餘業。若勤精進。而不懈怠。時處方便。所作具足。彼王則勝。一切餘人。種種具足。彼王如是。世間所作。皆悉成就。如是共智。而復能作。出世間業。皆悉成就。出世間者。謂施戒智。
王若如是。常不懈怠。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施戒智等。猶如香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懈怠。善業因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